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7月16日爱范儿

人这一辈子,能用几台全画幅黑卡?

作者 周奕旨
2025年7月16日 13:33

没有预热,没有爆料,没有预告。

昨晚,索尼突然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RX1R III,沉默了十年的全画幅黑卡旗舰产品线,突然更新了。

镜头依旧不可替换,定位仍然居高临下——还是那套熟悉的配方,把旗舰级画质,硬塞进一台手掌大的机身里。

很少有一个相机系列,能够十年如一日地 PUA 你:「不是它太贵,是我还不够努力」。RX1R 就是其中之一。 RX1R III 高达 33999 元的售价,让很多理性消费者望而却步——一如它的前辈们刚发布的时候。

但照着十年磨一剑的节奏,人这一辈子能玩上几部《GTA》,又能用上几台全画幅旗舰黑卡?

三个词,认识索尼 RX1R III

如果要用一句话准确又精炼地介绍 RX1R 系列,那毫无疑问是高画质的定焦一体机。

作为最新一代产品,RX1R III 延续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三个关键词出发理解它——

  1. 高画质

RX1R III 搭载了一块 6100 万像素的背照式全画幅传感器,这无疑是继承自其旗舰兄弟 Alpha 7R V 的遗产。

较为与众不同的选择是,索尼在 RX1R III 上选择去掉光学低通滤镜,配备了抗反射(AR)镀膜,进一步提升照片的细节表现,以牺牲抗摩尔纹性能换取更极致的画质。

这是索尼为 RX1R III 高画质打下的基础。

2. 定焦

与理光 GR 系列和徕卡 Q 系列这两门声名显著的 28mm 定焦一体机不同,索尼在焦段的选择上更加保守,选择了在人文摄影中进可攻退可守的 35mm。

这颗镜头的口径为 49mm,适用于主流滤镜生态,同时配备了微距环,在切换至微距档位时可以提供最近 20cm 的对焦距离,最大放大倍率约为 0.26 倍。

索尼宣称这颗蔡司 Sonnar T* 35mm F2 镜头与机身内 6100 万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之间进行了微米级精度优化,能进一步压榨出镜头与传感器的潜力,以获得更精确锐利的照片。

此外,高素质镜头与高像素传感器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在一体式机身中提供更多样的焦段选择——

RX1R III 提供了阶梯变焦功能,可以通过裁切获得 50mm、70mm 两个焦段,在这两个裁切焦段下,照片尺寸分别为 2900 万像素与 1500 万像素。

当然,裁切只会作用于 JPG 格式的图片,如果你选择用 RAW 格式记录照片,那么获得的依旧是原生 35mm 焦段的画面,只能通过后期裁切获得不同视角。

3. 一体机

RX1R III 是一台强悍的一体机,除了强大的传感器与镜头,索尼也没忘记跟上潮流,把自家最新的 AI 芯片也塞进 RX1R III。

得益于这颗 AI 芯片,RX1R III 延续了索尼一贯强悍的对焦性能——可以实时自动识别主体并预测主体运动,以达到持续跟踪对焦,其中,人体姿态识别不仅可以识别眼睛,还能精确判断人的身体及头部位置,即使被摄者面部不可见时也能持续追踪。

对焦系统方面,RX1R III 内置了 693 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覆盖约 78% 的画面范围。

索尼 RX1R III 支持 12 种创意外观,包括在 FX2 上广受好评的 FL2 及 FL3,并且每种外观均可自定义调节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与锐度,进一步提升了滤镜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力,便于不喜欢后期的用户可以高效地直出具有风格化的照片,这 12 种创意外观滤镜在视频模式中也同样适用。

提到视频,RX1R III 支持以 4K 60 帧 10-bit 以及 1080p 120 帧两种规格拍摄视频——听起来有些「超出预期」,但反过来看,这也侧面强调了这台定焦一体机的街头快拍属性。

可以说,作为一台定焦一体机,RX1R III 拥有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但作为 RX1R 系列的继任者,它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一提的遗憾——

在 RX1R II 上,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索尼在高度集成化的机身内设置了一枚弹出式取景器,在强烈光照的环境中,屏幕取景的使用体验会变得极其糟糕,此时这枚取景器「咔」地一声弹出,曾是无数黑卡用户津津乐道的使用体验。

而这一次,RX1R III 改用了固定在机背左上角的电子取景器,虽然 236 万像素、0.70× 放大率的规格不算拖后腿,但少了那个小小的机械弹出动作,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而且,受制于机身高度集成,索尼妥协了电池的配置——

RX1R III 并未采用新一代机型上常见的 NP‑FZ100 电池(2280mAh),而是继续使用我们更为熟悉的 NP‑FW50 电池,容量为 1020mAh。

根据索尼官方数据,这块电池在 RX1R III 上可实现约 520 张的拍摄续航,此外,机身也配备了 USB‑C 接口,支持快充功能,也可以视为对电池容量这个小遗憾的一种补充。

当然,最大的遗憾是价格——

33999 元的定价,远超出我的预期,也远远高于 RX1R 系列前两代机身的首发售价,在这个价位段,你已经可以选择 GFX100RF 这样的中画幅一亿像素定焦一体机;要是咬牙再加一点儿预算,徕卡 Q3 也摆在面前。

十年一剑,是生不逢时还是恰逢其时?

回头望,十三年前的 2012 年,是这一切的起点。

这一年,索尼推出了第一代 RX1,次年的夏天,RX1R 作为去掉低通滤镜的高解析力版本出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的相机市场正处于一场暴雨前的闷热中——

数码影像接过胶片时代的火炬,单反结构一路狂飙突进,佳能与尼康二分天下,移动影像尚未真正起势,但变化已在暗流中酝酿。

对于彼时的索尼而言,同样如此,旗舰级别的无反光板结构相机 α7 正蓄势待发,即将改写数码相机的结构格局,而作为前奏,RX1 与 RX1R 两台同样没有反光板结构的无反相机,已经掀起了一阵巨浪——

放眼当时的市场,从未有哪一台相机,在不妥协的前提下,将全画幅传感器与高素质镜头塞进如此小巧的机身之中,夸张点说,它就是全画幅一体机的开山祖师,是相机工业设计领域的奇迹。

但遗憾的是,此后十年的故事,属于可更换镜头相机,与 RX1 关系并不大。

α7 家族抢走了所有的目光,演化出 M、R、S 三大系列,尼康佳能亦步亦趋地顺应了时代的洪流,将旗舰机型过渡到无反结构,相机市场天下三分,御三家的称呼名动一时。

而 RX1 系列,则被卷入时代的夹缝,仅仅在 2015 年,短暂地回到我们视线中。

再之后,移动影像迅猛崛起,智能手机在算法 + 算力双轮驱动下,画质不断突破,对数码相机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风雪压屋檐,相机厂商只得不断地收缩机型布局,大批中端、便携相机被时代抛下,市场转向极致细分与重度专业化。

▲ 2013 年,iPhone 出货量正式超过数码相机

破局点,是另一类机型的意外爆火。

以富士 X100V 为代表的新型定焦一体机,在小红书、TikTok 等社交平台走红,凭借复古外观、胶片模拟、极致直出体验掀起一波种草热潮,理光 GR 系列也随之升温。

这些机型共同证明了一件事——

在移动影像与专业摄影之间,依然存在一块「不用选镜头、不用后期,拿起就拍,还有高画质」的影像空地。

而索尼的嗅觉是敏锐的。

它是民用相机中传感器自产率最高、更新最快的厂商;在体积小这个命题上,它早在 2012 年就完成过一次令人惊叹的技术压缩;而在风格直出方面,出现于 α7 四代的创意外观滤镜系统早已成熟。

最后一道门槛,是镜头——那就干脆不给你选。

搭一颗高素质蔡司 35mm F2,再配上 6100 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用像素和画质硬堆出裁切空间,实现无损焦段扩展,索尼用「量大管饱」的方式,补齐了这最后一块拼图。

于是,一切都是这么顺理成章,在社交影像热潮未退,便携高画质影像重新成为热点的这一刻——

索尼 RX1R III,十年沉默,今朝登场。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奔驰纯电 CLA 猎装版亮相,电动化成旅行车破圈契机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16日 10:37

奔驰在今天公布了全新纯电 CLA 的猎跑版本。

比起可以号称「最美猎装」的初代 CLA 猎装版,新车在颜值上多少差了点味道,整体的车身姿势多少显得不那么优雅,和目前在售的 24 款猎跑车型大差不差。

新车的车顶从 B 柱开始被拉长,车顶的全景天幕也一直覆盖到了尾门。新造型让后排头部空间多出了 26mm,放倒座椅后的后备箱容积也涨到 1290L,整体车身尺寸为 4723 / 1855 / 1469,比起老款加长了 35mm,加宽了 25mm,高度增加了 27mm,轴距也增加了 61mm。

与轿车版本一样,新猎装车的前格栅也采用了无缝式星辉面板设计,整整 142 颗三叉星徽可以被全部点亮,与此同时,奔驰也把三叉星辉带到了全景天幕上,在这块涂有红外反射图层的玻璃上,你可以看到 158 颗星星,它们可以和座舱内的氛围灯和其他照明设施一起亮起来,这块玻璃同时也支持类似飞机侧窗的无极调光功能,从透明到不透明有多个等级可选。

奔驰目前只公布了这辆猎装车的纯电版本,但预计在明年春季会推出带有 48V 混动的燃油车型。

纯电版本的入门型号是 CLA 250,同时还有一个更高性能的 CLA 350 4Matic 版本。这两个版本都会使用 85 千瓦时的镍锰钴电池。其中 CLA 250 的电机动力为 268 匹,335 牛·米,零百加速 6.8 秒,四驱版本则为 349 马力、515 牛·米,零百加速 5 秒,在 WLTP 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分别为 761 公里和 730 公里。两车也都支持最高 320 千瓦的直流快充,10分钟内可以补充 310 公里续航。

猎跑版本的内饰则和轿车版本完全一致,三块数字显示屏横跨整个座舱:仪表台配备 10.25 英寸显示屏,中控采用 14.6 英寸屏幕,前排副驾位置则提供 14 英寸选配屏幕。

新款 CLA 的轿车和猎跑车型目前都未公布售价,作为参考,2024 款 CLA 200 猎跑车的指导价为 30.92 万元,经销商终端售价为 19.42 万元。

旅行车突然火起来了?

瓦罐/猎装车型在燃油时代一直平平无奇,在国内除了好看的赞誉之外也鲜有厂商进行生产,但在进入电动化时代后,旅行车这个品类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

极氪 001 在几年前就凭借猎装车这一与众不同的产品定位,在短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也成功为品牌树立了年轻、动感的形象,后续推出的极氪 007 GT 也为 007 系列挽回了不少用户。

除了极氪之外,比亚迪和享界也在前不久都发布了自己的旅行车品类,似乎这个偏小众的市场,一夜之间就成了大众之选。

不过,如果细究原因的话,可能猎装/瓦罐这种车身形式本身就和新能源技术相当契合。

在电池平铺于车底,驱动电机也愈发小型化的技术趋势下,设计师不再需要给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预留大量空间,低矮、修长的猎装造型也能更好的增加储物和乘坐的空间,算是双赢了。

而且目前轿车和 SUV 的市场份额和渗透率也都接近了顶点,但猎装/瓦罐车的渗透率依然不足 5%,对于各大汽车品牌来说也算是一款新的增量市场。

比亚迪在海豹 06 DM-i 旅行版的发布会上就曾表示过:

我们看到了国内「个性化消费趋势」的抬头,并希望用极致的性价比,让旅行车这种生活方式,能被更多年轻家庭所接受。

猎装/瓦罐车型正是这种叙事最好的载体——不管有没有时间,谁不希望自己的周末是开着「瓦罐」去露营、去骑行、去滑雪呢。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首款折叠屏 iPhone 成本曝光/罗马仕回应谣言:售后持续运转/京东再入新局:开启医美行业

作者 柯铭源
2025年7月16日 09:42
cover

👌

英伟达确认 H20 芯片恢复对华销售

🗓

罗马仕召回进度:计划长期有效

👓

字节智能眼镜项目曝光

📈

泡泡玛特预计业绩暴增超 350%

🎉

宇树科技王兴兴:人形机器人还处在早期阶段

💡

Perplexity CEO:AI 浏览器是我们下一个方向

💸

首款折叠屏 iPhone 成本或超 5000 元

📷

停更 10 年,索尼 RX1R III 发布

🚙

问界 M8 纯电版 8 月上市

🔋

充电宝将迎来新国标:更严格

🥕

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推出包天服务,无需驾照

💆‍♀️

外卖、酒店之后,京东入局医美

😸

加菲将主演「ChatGPT 之父」电影

重磅

英伟达确认 H20 芯片恢复对华销售

昨日,英伟达发文宣布,将恢复 H20 AI 芯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并计划面向中国推出一款全新、完全兼容的 GPU。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此前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出口许可可以开始发货了,我们将开始向中国销售 H20。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据了解,今年 4 月,美国政府通知,要求英伟达为该芯片申请出口许可。H20 原本是基于 Hopper 架构、专为中国市场调整的特供版,旨在绕开早前的出口限制。但随着新规落地,H20 被正式纳入受限清单,出口受阻。而英伟达也因此损失惨重:已售出的 46 亿美元订单无法发货,外加 25 亿美元的潜在收入也化为泡影。

目前,英伟达官方声明称,美国政府已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许可证,并且英伟达希望尽快启动交付。与此同时,黄仁勋还宣布推出一款全新且完全兼容的英伟达 RTX PRO GPU,该产品是「为智能工厂和物流打造数字孪生 AI 的理想选择」。

据央视新闻报道,黄仁勋将参加第三届链博会,而他本人昨日在中国贸促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市场如此庞大、充满活力。人工智能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这里有全球 50% 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因此,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的确至关重要。

近期还有传闻称,英伟达将在 9 月份向大陆客户提供新的特供版芯片 B20、B30、B40,甚至传闻有云厂客户已经拿到了测试产品。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所有特供产品,都要事先报备。市场上传闻的 B20、B40 这些产品,在 H20 被禁之前内部的确有过讨论,但还没有定论。

另外,7 月 14 日黄仁勋与小米创办人雷军的合照流出,当天北京气温达 35 度,而黄仁勋依旧身穿标志性的皮衣,随后有网友调侃「不怕热」。而据中国新闻网,当被问及为何大热天穿皮夹克时,黄仁勋表示,「因为西装没来得及干洗,我只有一套西装,还有点被穿坏了。希望我的皮夹克看起来还行。」

大公司

罗马仕召回进度:计划长期有效

昨日,因近期事件而沉寂多日的罗马仕再次发布声明称,其近期关注到网络上关于罗马仕的大量不实信息,并对此回应。

罗马仕表示,公司从未停止履行承诺,产品召回及售后服务系统按计划持续运转。对于员工情况,罗马仕方面透露,为了更长远的未来,面对此次运营挑战,公司进行了战略调整,目前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在岗,将所有可用资源优先投入到用户权益保障中。

另外,罗马仕也对「危险充电宝召回计划」作出承诺:该召回服务长期有效;每一份申请都将得到认真处理;绝不因时间或地域差异影响服务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据我们实际观察和网络信息显示,电商平台的罗马仕旗舰店重新开放。据老板联播消息,对于店铺重开的情况,罗马仕旗舰店客服表示,目前店铺正在慢慢恢复,后续还会上架其他产品。

近期,罗马仕移动电源(充电宝)产品陷入严重安全危机,罗马仕电商旗舰店曾一度关闭。6 月,罗马仕召回超 49 万台移动电源。本月初,罗马仕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宣布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他员工停工停产 6 个月。

随后更是被爆出目前出问题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几年前开发立项的,那时候老板深度参与公司,完全以毛利为导向。另据知情人士向搜狐科技透露,罗马仕五个最核心的老板,在出事后就基本失联跑去马来西亚了,甚至还多次完成了法人变更。

字节智能眼镜项目曝光

日前,据 The Information 消息,字节跳动内部正在积极开发一款护目镜形态的「轻量级混合现实设备」,预计将于 2027 年对外公布。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定位,都直直瞄准了 AR 领域风头正盛的 Meta。

据知情人士介绍,字节跳动的这款混合现实(MR)目前仍然处在研发阶段,并未具体透露产品的外观,但是其尺寸「与 Bigscreen 的产品近似」,后者推出的 Bigscreen Beyond 系列号称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 VR 头显。

虽然目前无从得知这款 MR 产品的具体形态,但是根据业内已有产品的方案,字节跳动大概率采用了显示设备与主机设备分离的设计。根据知情人士描述,目前版本的设计中这个包含了计算硬件和电池的主机形似一个冰球,需要在使用时与眼镜部分保持数据线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字节跳动或还会给这个小主机配备一块自主开发的专用芯片,负责处理来自环境传感器的数据,用于减少屏幕上的虚拟内容与背景现实环境之间的迟滞——功能类似苹果在 Vision Pro 中使用的 R1 芯片。

另外,该款 MR 眼镜将由字节旗下的 Pico 团队负责,开发代号「天鹅」(Swan),或许可以看作是 2023 年 Pico 5 项目因为 VR 市场疲软而被取消后,Pico 产品向 MR 领域转型的证据。

泡泡玛特预计业绩暴增超 350%

7 月 15 日,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显示:

预期集团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本期间)收入可能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 200%;预期本期间集团溢利(不包括未完成统计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去年同期可能录得增长不低于 350%。

该集团董事会认为,泡泡玛特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归于以下原因:

  • 泡泡玛特品牌及旗下 IP 在全球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多样化的产品品类促进集团收入增长,集团各区域市场收入均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的变化对毛利、溢利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规模效应使溢利显著增加;
  • 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加强费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

据多方消息综合,泡泡玛特旗下的「LABUBU」IP 已从一款小众设计师玩偶跃升为国际潮流偶像,与此 IP 有关的产品在全球遭到「疯抢」。今年 6 月,《时代周刊》发布 2025 年「全球 100 家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而泡泡玛特首次入选,并成为首个登榜的中国潮玩企业。

今年 3 月,泡泡玛特公布其 2024 年全年财报显示,营收达 130.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6.9%),经调整净利润达 34.0 亿元(同比增长 185.9%)。

7 月 15 日,泡泡玛特收盘价为 263.2 港元/股,总市值 3535 亿港元。

机构: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跌

据数据分析机构 Canalys 最新研究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 1%,这是该行业连续六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跌。

研究指出,尽管出货量小幅下降,但这反映出各大厂商在消费者情绪谨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整体表现依旧稳定。具体来看:

  • 三星在本季度成功守住了市场领先地位,凭借其 Galaxy A 系列,占据了 19% 的市场份额。
  • 苹果位列第二,占比 16%。
  • 小米本季度表现稳定,占据 15% 的市场份额。
  • vivo 和传音分别以 9% 的市场份额跻身前五。

宇树科技王兴兴:人形机器人还处在早期阶段

据中国网消息,7 月 15 日,宇树科技创始人兼 CEO 王兴兴在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时,回应了并发表了自己对于 AI 未来走向的看法和观点。

王兴兴直言,非常相信跟通用 AI 一起的通用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科技的主流路线。其指出,最近几年大家关注到人形机器人在国内外非常火热,大家投入很多精力去发展。毋庸置疑,目前这个行业处在相对早期阶段,大家可以多给一些耐心。

他表示,「个人认为未来 3 到 5 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当下已经有一些应用场景,国内外不少公司包括我们公司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都有明显增长,服务业、家用、工业场景、危险场景救援救灾场景都有推进。」同时他也表示,「目前在人形机器人这块非常有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推动这个事情。」

另外,王兴兴还在会上表示,不只是宇树科技,对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科技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我对民营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因为有很好的政策、很好的土壤,让大家有更多的信心投入研发、投入生产,做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新产品、新技术。」

宝马宣布与国产智驾 Momenta 合作

昨日,宝马集团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 Momenta 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据悉,这套系统将搭载在宝马的新世代车型上,将支持全场景、点到点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未来可实现从车位泊出,途经城区、高速、城区,再到目的地车位泊入的跨城交通。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它品牌,宝马在开发阶段就综合考虑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的协同整体性方案,力求达到智能便利、驾驶乐趣、行车安全三者的完美平衡。

另外,本次与 Momenta 合作并不是宝马第一次决定选用中国本土供应商。在此之前,宝马已经宣布将和华为合作研发新的「手车互联」系统,以及和阿里通义合作定制 AI 引擎,将 AI Agent 搬上新世代车型。

智谱清影 AI 视频生成宣布升级

7 月 15 日,智谱清言宣布旗下清影 AI 视频生成功能升级。

官方介绍,相比前一版本,升级后的清影 AI 视频可生成多样的场景风格视频,画面主体更稳定,表现更清晰自然,具体亮点如下:

  • 极致的画面表现:画面清晰度更加,毛发更细腻,色彩更合理;
  • 流畅的动态效果:人物、动物的动作更流畅,肌肉走向更合理;
  • 稳定的画面主体:画面主题更清晰,稳定性更高,畸形问题更少;
  • 多样的场景风格:高清现实风格场景、3D 风格场景表现效果更佳。

目前,升级版清影 AI 视频生成功能已上线清言 App、清言电脑版及网页端。

💡 Perplexity CEO:AI 浏览器是我们下一个方向

日前,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 在 Y Combinator 的 AI 创业学院活动上,与 YC 普通合伙人 David Lieb 畅聊了 AI 对于未来互联网、浏览器的影响、变化。

开头,两人就谈及了 Perplexity 目前的方向——浏览器。Aravind 表示,浏览器是公司面向未来下的重大赌注。其尽可能地向大众解释了「面对其他搜索引擎、AI 应用时,为何要选 Perplexity」:

因为我们投入精力到一些垂直领域,尽管其他家有涉及,但它们只是将搜索作为应用其中一层,而我们在那个领域会更胜一筹。

Aravind 认为,浏览器和智能体才是我们真正想下注的下一个方向。「我们把它看作是助手,而不是完全自主的智能体」,Aravind 指出,Perplexity 现在所做的,就如同当时 Google Chrome 的每个标签页都有独立进程时一样令人兴奋。

值得一提的是,Perplexity 近日正式上线了自家 AI 浏览器 Comet,主要核心功能为 Perplexity 的 AI 搜索引擎,用户能够通过该搜索引擎获得 AI 生成的搜索摘要。

接着 Comet 以及公司发展思路,Aravind 也解释了为何选择浏览器这条路:浏览器不再需要用户操心记忆、个性化设计或者其他类似的功能,它能够自己帮你主动记住、设定好,并且能做到很多聊天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

🔗 完整视频:https://youtu.be/2jOnoTEk-xA?feature=shared

新产品

首款折叠屏 iPhone 成本或超 5000 元

昨日,据《财富》援引分析机构 UBS 信息,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在物料成本上或达到 795 美元(约合人民币 5700 元)。

UBS 信息显示,三星去年推出的折叠旗舰 Z Fold SE 物料清单成本为 7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5666 元),而折叠屏 iPhone 能够实现 795 美元的物料成本。 UBS 指出,折叠屏 iPhone 之所以能够控制成本,是得益于其在内存、摄像头等模组的成本有所节省,哪怕用上了更高成本的外壳材料以及铰链,但也还能保持住成本开支。

对此,UBS 给出了折叠屏 iPhone 的新版价格预期范围:1800 美元至 2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2911 元至 14346 元)。而据此前消息,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将成为苹果最贵的 iPhone 机型,售价将达到 2000 至 2500 美元(约合目前人民币 14488 至 18111 元)。

昨日,郭明錤也发文透露了折叠屏 iPhone 的「无折痕」技术最新进展:苹果为了确保折叠屏 iPhone 能在 2026 年下半年量产,选择采用三星(Samsung Display)的无折痕方案,而非自研技术。

停更 10 年,索尼 RX1R III 发布

7 月 15 日,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备受期待的黑卡系列全画幅旗舰 RX1R 系列第三代产品——RX1R III(型号名:DSC-RX1RM3)。

据介绍,索尼黑卡 RX1R III 搭载约 6100 万像素的 35mm 全画幅 Exmor R CMOS 背照式影像传感器,并采用索尼新一代 BIONZ XR 影像处理器,拥有约 693 个相位检测对焦点。

索尼黑卡 RX1R III 采用的蔡司经典 Sonnar T* 35mm F2 定焦镜头,同样具备优异的光学性能:每一台相机经过对镜头与影像传感器 Exmor R CMOS 之间位置所进行的微米级精度优化调整,能够充分发挥镜头的卓越光学特性与影像传感器的极致性能。

外观方面,新机并未进行大幅度改动,整机变得更加平整,顶部面板采用了平整的设计,转盘不突出,Mi 热靴接口与顶部面板齐平。此前 EVF 电子取景器从弹出式改为机身对角位固定放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 RX1R III 采用 NP-FW50 电池,配备 USB-C 接口,支持 PD 充电;另外,屏幕为固定形态,无法进行翻折。

销售方面,RX1R III 将于 2025 年 7 月下旬上市,建议零售价为 33999 元。

荣耀 X70 正式发布,售价 1399 元起

7 月 15 日,荣耀 X70 正式发布,售价为 1399 元起,配置为 8GB+128GB 起,提供朱砂红、竹韵青、月影白、幻夜黑四款配色。

荣耀 X70 首发荣耀防弹衣架构,通过结构与材料双重突破,实现外部防护更坚固;新机还获得行业首个通过 SGS 金标五星整机综合可靠性认证,最高支持 2.5 米全角度抗跌落。

其他防护上,荣耀 X70 搭载荣耀自研三层防水架构让防护,具备 IP69、IP68、IP66 防水能力,还是主流厂商首款通过 IP69K 工业级防水认证的机型。另外新机还支持 YOYO 助手一键排尘排水、AI 暴雨触控和 AI 手套模式。

此次,荣耀 X70 搭载第三代青海湖电池,容量高达 8300mAh。值得一提的是,新机同步支持 80W 有线快充和 80W 无线快充,并具备反向充电功能。

此外,荣耀 X70 还搭载了 6.79 英寸荣耀绿洲护眼屏,峰值亮度高达 6000nit,支持 3840Hz 高频 PWM 零风险调光、AI 离焦护眼、AI 助眠显示等六大护眼技术。

问界 M8 纯电版 8 月上市

昨日,鸿蒙智行正式宣布,旗下问界 M8 纯电版车型将于 8 月上市,定位依然为「家庭智慧旗舰 SUV」。

同日,问界 M8 产品经理「湾区峰哥」公布了新车的多项信息:

  • 新车尺寸信息与 M8 增程版保持一致,外观内容基本相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车进气前格栅从大孔改为了点阵式格栅(纯电进气格栅)。另外,新车还配备超大电动开合前备箱。
  • 智能化方面,新车首搭 HUAWEI ADS 4 智能驾驶,标配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和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 动力表现上,新车全系标配华为高压七合一电驱(提供后驱与四驱)、华为 800V 巨鲸高压电池平台、宁德时代 100 度电池(CLTC 续航最高 705km)。

另据湾区峰哥透露,问界 M8 纯电版将拥有最新调教的底盘(基于增程版底盘调教),号称「走颠簸路滤震更加如履平地,舒适模式更稳更舒适,晕车舒缓新增黑科技」。

秘塔 AI 搜索上线深度研究,超越阿里通义

日前,秘塔 AI 搜索的「浅度研究」升级为「深度研究」,并在准确率和搜索规划算法上进行了优化。

具体来看,秘塔 AI 搜索的「深度研究」在深度搜索测试基准「BrowseComp」中,与最新的通义 WebSailor、DeepSeek-R1、OpenAI 的 o4-mini 等模型相比,取得了更优的结果,尤其中文搜索上提升显著。

据悉,秘塔团队通过将深度研究拆分为多个子任务进行分段 RL(强化学习),降低资源消耗。同时,秘塔 AI 搜索的「深度研究」为每个问题提供一个动态的「问题链」,让模型的研究过程清晰可见。

目前,秘塔 AI 搜索的「深度研究」可以直接在官网、官方 App 免费公开访问。

理想 i6 续航数据公布:可达 710 公里

昨日,工信部最新公示进一步曝光了理想 i6 的核心信息:

新车单电机版本的 CLTC 续航里程最高可达 710 公里,百公里电耗则低至 13.6kWh,能效表现颇为出色。

据此前消息,新车全系标配 5C 磷酸铁锂电池,均采用 800V 纯电架构,充电 10 分钟最高可达 500 公里续航;提供后驱、四驱两种选择,后电机均为 250kw,前电机为 150kw。

外观方面,理想 i6 采用与 i8 相同的外观设计,车长达 4.95 米,拥有 1.65 米车高,轴距为 3 米;轮廓上,大曲率弧线贯穿车顶,采用运动溜背造型;前后均配备了贯穿式灯带设计。新车将于 9 月正式上市。

另外,理想昨天还公布了 i8 车型的内饰信息:延续了理想成熟的家族式风格,整体布局与理想 MEGA 及 L 系列保持高度一致,并未进行颠覆性改动。

除此之外,理想 i8 车内仪表盘数据显示其 97% 的电量对应 698km 的 CLTC 续航,简单换算后可知,满电的 CLTC 续航约为 720km,能效表现同样突出。

西部数据推出苹果独家限定色硬盘

近日,西部数据推出苹果独家限定配色的极客 G-DRIVE ArmorATD 外置硬盘,旨在为摄影师、学生及内容创作者等群体注入一抹跳脱日常的缤纷灵感。

新品外观上采用「暗紫 + 明黄」的全新多巴胺撞色设计,居中的「G」字 LOGO 与暗紫区域形成鲜明对比。另外,外壳材料采用优质阳极氧化铝外壳,能够承受高达 1000 磅的压力。

本次推出的为 1TB 存储版本,配备 USB-C(5Gbps)接口,兼容 USB 3.2 Gen 1 和雷雳 3;支持高达 130MB/s 读取速度;采用三层抗震设计,具备防雨防尘功能(IP54)。

目前产品已上架苹果官网,售价为 849 元。

新消费

充电宝将迎来新国标:更严格

近日,充电宝质量安全成热点话题。而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更严格的移动电源(充电宝)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正公开征集意见。

据了解,新国标将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

  •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或提升过度充电、针刺、挤压、热滥用等试验要求;
  • 增加对电池电压、温度等安全信息监测功能,并考虑新增容量、电压智能调节、设备间交互通信等功能;
  • 还将考虑对充电宝、锂离子电池、电池组的关键生产过程工艺和影响电池安全的关键材料提出要求,并评估移动电源老化使用后的安全性。

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推出包天服务,无需驾照

据我们实际观察神州租车发现,日前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在武汉地区推出包天服务,每天仅需 88 元,无需驾照就能开走,不限距离,不限时长。

官方介绍,萝卜快跑包车服务仅限武汉地区,只能在规定的运营范围内运行,并且不能随意路边停车,只能在指定的地点上下车,但用车期间可随意设定上下停靠点。时间方面,只能预定近 7 天的无人车档期,但据我们观察时发现,未来 7 天均无可用的车辆。

租车用户无需驾照,年龄 18-70 岁都可使用,每辆车最多限乘 3人,驾驶位不能坐人。值得一提的是,官方客服表示,如果运营途中发生剐蹭等交通事故也不需要租车人承担责任。

据悉,提供服务的车型为萝卜 06,拥有座椅按摩、加热,配备车载冰箱,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当车辆电量低于 50% 时,用户可通过 App 操作进行车辆补能。

而据部分网友反馈,因为萝卜快跑有限行路线的存在,会存在绕路的情况,比较适合不赶时间的情况。据描述,乘坐体验和流程与正常单次叫车没有区别,而且租车平台还额外在车内提供车载冰箱。

另外,百度还在昨日宣布,萝卜快跑与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 Uber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萝卜快跑计划将数千辆无人驾驶汽车,接入 Uber 全球出行网络。

今年年底前,双方将率先在亚洲和中东市场部署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将逐步扩展至全球更多市场。

外卖、酒店之后,京东入局医美

据新浪科技消息,自今年进军外卖、酒店行业后,近日京东近日开始入局医美行业——京东健康旗下的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低调在北京亦庄开业。

据悉,这是京东健康旗下首个自营线下医美诊所,目前命名为「京东医美(亦庄店))」,并接入了京东 App 的医美频道。据京东医美医生助理透露,京东第二家线下自营医美诊所北京「国贸店」最快 9 月或 10 月开业。

值得一提的是,据新浪科技获悉,与京东宣布入局外卖、酒旅市场的打法不同,目前京东医美尚无对应的补贴政策。对于价格方面,上述京东医美医生助理表示,「我们的价格是贴合成本价的价格,不希望顾客去做多余的消费。」

至于京东医美线下自营诊所未来的扩张计划,京东官方客服回应表示,「后续业务起来后,会不断扩张。」至于具体的开城计划,该客服表示,「暂时还没有通知」。

星巴克中国宣布与东航合作

7 月 14 日,星巴克中国宣布与中国东方航空正式达成全面合作。

官方介绍,基于本次合作,将有 1.6 亿有星人(即星巴克星享俱乐部会员)将率先开启「啡行模式」,享受由星享俱乐部与东方万里行俱乐部共同打造的联合会员计划。

具体来看,乘坐航班当日,星巴克钻星会员与东方万里行白金、金卡会员将获得免费机上 Wi-Fi、中杯赠饮咖啡等权益,无需再以额外积分或星星兑换,另外还有「绑定好礼」「消费加速礼」等。东航还将为北京、上海、西安、昆明四地六个机场出发的东方万里行和星巴克中国联合会员提供专属登机牌。

未来,双方还将依托互补资源优势,重点聚焦云南咖啡共创、文旅共创与可持续发展共创三大领域,探索「咖啡+航旅」业态互融的广阔可能性。星巴克中国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管共同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好看的

剧版《哈利波特》正式开拍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剧版《哈利波特》日前宣布正式开拍,同步曝光哈利·波特定妆照。

据悉,该剧拍摄计划今年夏天开始。HBO 称这将是一部对原著的忠实改编,J·K·罗琳参与开发。

另外还同时新公布几名角色的演员:Rory Wilmot 饰演纳威·隆巴顿;Amos Kitson 饰演达力·德思礼;露易丝·布瑞丽饰演罗兰达·霍琦夫人;安东·莱瑟饰演加里克·奥利凡德 。

今年 4 月,HBO 确认了部分演员阵容:约翰·利特高、珍妮·麦克蒂尔、帕帕·厄希度、尼克·弗罗斯特、卢克·萨隆保罗·怀特豪斯将出演。

《奥德赛》将提前开票

据悉,诺兰导演新片《奥德赛》IMAX 70 毫米胶片场电影票将于 7 月 16 日左右,在北美多家影院预售开卖,其中 AMC App 已有显示。

据悉,该影片改编自荷马史诗故事,讲述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回乡的漫长旅程。此外,《奥德赛》将是一部使用全新 IMAX 电影技术,并在全球拍摄的神话动作史诗。

本片将由罗伯特·帕丁森、马特·达蒙、汤姆·霍兰德、 安妮·海瑟薇、查理兹·塞隆、 赞达亚 、露皮塔·尼永奥等共同出演。《奥德赛》将于明年(2026 年)7 月 17 日北美上映。

加菲将主演「ChatGPT 之父」电影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安德鲁·加菲尔德日前正式签约主演卢卡·瓜达尼诺导演新片《人造》,该片将围绕「ChatGPT 之父」、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 展开。

据此前消息,《人造》将讲述 Sam Altman 在 2023 年被快速免职后又重新复职的动荡时期,该片设定为「AI 世界中的喜剧剧情片」。

影片计划今年夏日,在美国旧金山和意大利开拍。主演团队方面,安德鲁·加菲尔德、莫妮卡·巴巴罗、尤拉·鲍里索夫正在为主演角色进行商谈。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BA 的共同选择,宝马新世代车型将搭载由 Momenta 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16日 09:28

继奥迪、奔驰之后,宝马也在今天宣布和 Momenta 合作,打造专门为中国市场深度定制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将搭载在宝马的新世代车型上,将支持全场景、点到点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未来可实现从车位泊出,途经城区、高速、城区,再到目的地车位泊入的跨城交通。

宝马之前的辅助驾驶功能多在德国本土开发,中国团队仅负责少量的本地化功能,这次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算是一次难得的放权。

据 36 氪报道,在 24 年底,宝马一共高管在中国体验了本土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后,意识到此前德国主要研发、中国仅负责功能本地化的模式,已难以追赶中国品牌的发展速度。从而在 25 年初开始直接在中国招募高阶辅助驾驶的供应商。

但与其他两家不同的是,宝马即使在辅助驾驶这一功能上,依旧提到要「保持驾驶乐趣」。

宝马在驾控和交互领域划时代的自研技术突破与本土智能驾驶辅助方案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宝马在智能驾驶体验领域的独有的优势与护城河。

▲ 首款新世代车型 BMW iX3 的国产测试车

不同于其它品牌,宝马在开发阶段就综合考虑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的协同整体性方案,力求达到智能便利、驾驶乐趣、行车安全三者的完美平衡。

宝马这一决定的底气来自于新世代车型的「驾控超级大脑」和「全景iDrive人机交互」系统。

「驾控超级大脑」将宝马新世代车型的驱动、制动、转向、充电与能量回收等关键操控环节整合成了一个协同系统,降低了车辆的响应延迟,提升了信息处理速度,从而为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软硬件一体化环境感知和道路规划能力的协助下,宝马新世代车型可以实现高效、平稳、无感地应对各种复杂场景。

「全景iDrive人机交互」系统则从人机交互层面为宝马带来了更好的驾驶辅助体验,这套系统的核心理念是让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界面,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尽量不干扰驾驶。和 Momenta 共同研发的辅助驾驶系统也将在视平线全景显示、向心中控和 3D HUD 界面上优化展示效果和显示层级,从而更够让驾驶员有更直观便捷的操作体验。

这也并不是宝马第一次决定选用中国本土供应商。

在 Momenta 之前,宝马已经宣布将和华为合作研发新的「手车互联」系统,以及和阿里通义合作定制 AI 引擎,将 AI Agent 搬上新世代车型。

和宝马合作也意味着 Momenta 同时拿下了 BBA 三家的辅助驾驶订单。

在去年 12 月份,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加大对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Momenta 的投资,以期在未来至少四款车型中采用其自动驾驶软件。今年 4 月份,奥迪新品牌 AUDI 宣布将和 Momenta 联合打造行业首个「德系电动豪华标准+飞轮大模型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从这些合作中,我们也能窥探到一种趋势——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正在从「学习者、后来者」的身份上慢慢成长起来,转变向平等对话,甚至在某几个优势领域能够引领趋势。

车企们现在想造出有竞争力的新车,和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已经是必选项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把尊界 S800 雷达塞进 20 万的车里,尚界 H5 这次输不起

作者 李华
2025年7月16日 08:18

2025 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一个颇具戏剧性的场景,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出现在了合作伙伴上汽集团的发布会上。

他当场向上汽喊话,要求为即将到来的新品牌「尚界」备足产能,并放出预言,其首款车型销量将会「大爆」。这番表态,无疑是一次公开的「军令状」。

这份底气并非凭空而来。公开信息显示,为了「尚界」,华为和上汽首期就投入了 60 亿元,并组建了超过 5000 人的专属团队与一座专属工厂。在当时,这对「豪华组合」究竟会兑现出怎样的产品,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悬念。

现在,尚界 H5 正式亮相,答案开始揭晓。

除了备受瞩目的智能化配置,余承东也曾强调过,产品在被动安全和车身结构等传统领域做了重点投入。这勾勒出了尚界 H5 的基本轮廓:它试图将上汽的整车制造经验,与华为的智能技术方案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结合,其目标直指 15 万-25 万元的主流市场。

一个传统巨头的转身

第一眼看到尚界 H5,很难用「惊艳」来形容。它的设计语言传递出一种高度的克制与务实,完全没有当下新能源车型热衷的夸张线条和激进元素。

无论是与问界 M5 神似但处理得更圆润的前脸灯组,还是为了可靠性和家庭用户便利性而保留的传统门把手,所有细节似乎都在服务于一个目标:打造一辆不会犯错、能被最广泛用户接受的大众化产品。

这种务实的设计理念,最直观地体现在了车身比例上。尚界 H5 采用了典型的「短前悬、长后悬」设计,目的非常明确——将内部空间最大化,并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大的后备箱。

现有信息显示,尚界 H5 的车身长度在 4.8 米左右,与问界 M5 相近,轴距却超过了问界 M7 的 2820mm。汽车博主@孙少军在体验过后表示,其后排足以轻松容纳三名成年人,「能实现真三座」。这对于中国家庭用户而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卖点。

不过,这种成熟的平庸之道和对中国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也让外界产生了一个疑问:对于一个全新品牌,如此快速地拿出一款成型产品,它的设计到底从何而来?

答案指向了华为的合作伙伴——上汽集团。据《21 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尚界 H5 并非从零研发,其原型车正是上汽内部一款代号为 ES39 的荣威旗舰 SUV。这解释了其设计中的「上汽味」,同时,也揭示了项目高效推进的秘密。

▲ ES39

▲ 尚界 H5

尚界 H5 源自上汽的整车平台,这引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这次合作中,上汽集团扮演的究竟是怎样的角色?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时钟拨回 2021 年。

在那一年的股东大会上,时任上汽董事长陈虹面对「是否会与华为合作」的提问,给出了一个在当时引发巨大争议、却也代表了传统车企巨头普遍心态的回答,他将这种合作比作将「灵魂」交给对方,而自己只剩下「躯体」。

这番「灵魂论」清晰地表明,作为彼时中国车市连续 18 年的销量冠军,上汽有足够的底气和骄傲,去主导自己的智能化转型之路。

然而,市场的变化远比想象中更迅速、更残酷。仅仅三年之后,支撑这份骄傲的基石开始动摇。

▲上汽旗下的飞凡汽车

2024 年的年度销量数据显示,上汽集团销量同比下滑了 20.07%,其维持了长达 18 年的中国车企销量第一的宝座,正式被比亚迪超越。

比销量滑落更严峻的,是盈利能力的危机。根据上汽集团正式发布的年度报告,其在 2024 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16.66 亿元,同比骤降 88.19%。近九成的利润蒸发,暴露了其在新能源转型迟缓、合资品牌优势减弱下的巨大压力。

危机往往是变革的催化剂。在新的管理层带领下,上汽的战略思路开始出现明显转变,开放合作成为新的主题词。上汽集团现任总裁贾健旭在公开场合的表态,最能代表这种变化:

一个人走一万步,不及一万个人走一步。

如今的上汽,已经从过去相对封闭的自主研发心态,转向了更务实的产业协同模式。尚界项目,正是这一新战略下最重要、也最坚决的落地。此前被反复提及的 60 亿元首期投资和 5000 人专属团队,正是上汽将开放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证明。

而贾健旭在上海车展上回应余承东的那句「上汽躬身入局,一定会拿出最好的资源支持尚界成功」,彻底宣告了「灵魂论」的终结。

一场「科技平权」的豪赌

上汽提供了坚实的「筋骨」,那么,华为又为这具躯体注入了怎样的「灵魂」?答案直指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一整套完整的智能技术解决方案。

这套方案的核心,由三部分构成:业内公认体验领先的鸿蒙智能座舱、华为 ADS 4.0 辅助驾驶系统,以及作为「眼睛」的、与旗舰车型问界 M9、尊界 S800 同规格的 192 线激光雷达。

对于 ADS 4.0,华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其进化的意义:这是一次从「95 分到 100 分」的冲刺。当行业大部分玩家还在解决智驾「从不可用到可用」的问题时,华为已经开始琢磨如何让它「好用」。

在官方演示中,在上海陆家嘴这样的地狱级路况,ADS 4.0 无保护左转成功率能达到 98%;在信号丢失的地下停车场,它可以实现多达五层的路径记忆。正是这些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构成了用户口中的口碑基础。

而尚界 H5 最具颠覆性的一点,就是将这一整套技术下放到了 20 万以内的价格区间。作为鸿蒙智行重点打造的「亲儿子」,未来尚界车型还可能获得途灵底盘等更高级别的技术赋能。

不过,手握技术底牌的尚界 H5,前方的道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内部的挑战,源于华为和上汽这两大「巨人」的合作模式。尚界 LOGO 中醒目的「SAIC」字样,已经表明上汽在合作中拥有极强的话语权。未来在产品定义、渠道归属等核心问题上,双方如何高效协同、避免内耗,将是外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外部的挑战则更为直观。15-25 万的 SUV 市场堪称一片「血海」,这里早已盘踞着比亚迪宋、小鹏 G6、零跑 C11、乐道 L60 等一众强悍的对手,甚至还有丰田 RAV4 这种月销近 2 万辆的燃油车「常青树」。

尚界在销量上的压力,随着鸿蒙智行「年销百万」目标的提出而变得更为具体。数据显示,联盟上半年销量刚过 20 万,要完成目标,下半年每月存在近 8 万台的巨大缺口。而除问界外,智界 S7 等车型的销量表现平平,这让尚界 H5 能否成为第二个增长极,显得至关重要。

而尚界 H5 的每一个对手,都在成本、品牌心智或补能体系上构筑了自身的护城河,想凭借技术优势从中突围,依然需要经历一番残酷的市场肉搏战。

面对内外的双重挑战,尚界 H5 的破局之路在哪里?答案或许就藏在它看似平平无奇的设计和「科技平权」的核心理念之中。

尽管它的外观被指过于普通,但这在追求最大用户公约数的主流市场,并不算是一种劣势。尚界主动放弃了用激进设计去博取眼球,而是将所有资源和赌注,都压在了用户真正常用的体验上。

实际上,这种打造国民级爆款的思路,恰恰深植于上汽集团的基因之中。回顾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史,上汽几乎在每个时代都成功定义了当时的「国民神车」。

从 80 年代的桑塔纳,到 90 年代的帕萨特,再到 21 世纪初统治 MPV 市场的别克 GL8,上汽一次又一次地精准捕获了不同时期中国家庭的核心需求。

如今,尚界 H5 的诞生,可以被看作是上汽在新时代,联合华为这一技术外援,再次向「国民神车」宝座发起的一次冲击。只不过这一次,驱动「神车」的核心引擎,从可靠的发动机,换成了先进的智能化。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理想 i8 内饰终于曝光!产品已无悬念,本周开始预定

作者 李华
2025年7月14日 21:14

理想 i8 还没上市,就已经被扒光了。

就在昨晚,当关于这款车最后的悬念——内饰,也随着谍照的流出而公之于众时,理想 i8 的产品拼图终于完整。

▲ 图片来自:@钢炮同学啊

谍照中,i8 的座舱布局清晰可见:前排,是那套用户早已熟悉的 L 系列双联屏布局。往好了说,这是一种聪明的维稳,用最低的学习成本来留住核心用户的操作习惯。

▲ 图片来自:@钢炮同学啊

至于二排,乍一看也和理想的现有车型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是冰箱、彩电、小桌板,以及带腿托的大沙发,估计会是两张零重力座椅。

虽然并没有三排的照片,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后备厢略窥一二。再者来说,毕竟这是一辆理想,三排的空间和配置大概率都不会差。

▲图片来自:@钢炮同学啊

至此,i8 的外观、内饰、三电核心参数,乃至官方对标竞品的详尽分析,都已不再是秘密。

也难怪李想会考虑在这次的发布会上「讲故事」。

前两天,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做了个小调研,表示自己「除了讲理想 i8」,还希望在这次的发布会上「围绕我们的『理想和幸福』多讲讲」。

李想的这个想法,其实正点出了理想汽车当下最核心的任务。当一款车的产品力细节,从冰箱彩电到三电参数,都已被市场提前「开箱」后,发布会再单纯地罗列功能,确实会显得乏力。

此时,比展示「有什么」更重要的,是讲清楚「为什么」。讲好 i8 背后的产品逻辑,讲好理想的高端纯电故事,才是打消市场疑虑、建立品牌认同的关键。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核心问题:

既然产品力如此全面,理想汽车为什么要不惜投入巨额成本,去打造这样一款在形态上打破常规,甚至不惜引发争议的产品?它独特的比例和造型,究竟从何而来?

答案并非简单的美学创新,而要回归到理想造车的核心思想武器——第一性原理。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 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埃隆·马斯克。

理想 i8,不是真正的「SUV」

要理解理想 i8 的设计,就必须先理解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在理想官方的解读中,理想汽车产品经理 @莱因哈特在拉伸 指出,当前大型六座纯电 SUV 市场,普遍存在一个难以调和的「不可能三角」。

简单来说,为了保证家庭用户看重的乘坐空间,车身尺寸必须做大。但车一旦做大,重量和风阻就会剧增,这对于续航极其敏感的纯电车型来说是致命的。为了弥补,厂商只能堆砌更大的电池包,但这又会进一步推高整车重量和成本,最终陷入「车大、价贵、续航却依然平平」的恶性循环。

在他看来,理想 i8 的起点,正是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理想的目标非常明确:打造一款能同时提供长续航、大空间,并且价格合理的六座纯电 SUV。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再沿用传统 SUV 的设计思路,而必须从形态上进行一次彻底的效率升级。

理想 i8 给出的答案,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正如前魅族高管李楠所指出的,理想 i8 本质上并不是一辆 SUV,而是一辆「风阻优化过的 Wagon(瓦罐)」,理想只是用最受市场欢迎的 SUV 外衣将它包装了起来。

我们先看车头。

通过理想官方发布的剖面剖析和对比图,可以清晰地看到 i8 拥有一个极短、极低的前悬,并将 A 柱和前挡风玻璃大胆前移。这是因为它放弃了对大尺寸前备箱的执念,将每一寸纵向空间都毫不吝啬地让给了座舱,这是对「空间效率」最直接的贡献。

再看车尾。

i8 的溜背造型,是在空气动力学和三排空间之间做出的平衡。它的线条比传统 SUV 流线得多,但又不像特斯拉 Model X 那样一溜到底。这种看似「妥协」的设计,目的只有一个:保证第三排乘客能拥有舒适的头部空间。

*要实现这一点,大概率也和 i8 的后电机体积较小有关,李想应该会在发布会上提到这一点。

也正因如此,当有人质疑其形态像 MPV 时,理想官方能自信地从设计底层逻辑上给出解释:

i8 的车身比例与 Model X 这类 SUV 如出一辙,而非 MPV。它的形态,完全是由内部空间和外部空气动力学这两个核心诉求,共同塑造而成的。

这套由第一性原理驱动的原生纯电造型,在解决了空间与能耗的核心矛盾之后,还为理想 i8 带来了两个足以改变驾驶者和乘坐者体验的、却又极易被忽略的关键优势。

▲ 理想 i8 与特斯拉 Model X 的对比

第一个,是远低于传统大型 SUV 的整车重心。

数据显示,理想 i8 的整车高度仅为 1740mm,作为对比,同级别的问界 M9 纯电版车高是 1800mm。更重要的是,对于 i8 这种溜背造型而言,其实际质心会比同样高度的方正 SUV 更低。再加上与特斯拉 Model X 接近的、更低趴的离地间隙,共同造就了 i8 在动态上的先天优势:

在过弯时拥有更小的侧倾,在经过颠簸路面后车身晃动也收敛得更快。

*这里必须要叠个甲,具有先天优势不代表它一定有优势,具体还是要看悬架取向。

第二个,则是开阔的「无遮挡」式前向视野。

▲特斯拉 Model X 的驾驶视角

得益于那个被极致压缩、并大幅下压的车头,i8 的驾驶员将获得类似特斯拉的驾驶视角——向前望去,视野里几乎全是路面,而没有机盖的阻挡。这种通透感,在特斯拉上获得了大量好评。

如今,理想也想为这辆长达 5.1 米,可供 6 人乘坐的家庭用车,提供轻松和自信的驾驶感受。

认知的战场

理想 i8 是一款再次定义纯电 SUV 的创新型作品,意味着我们要做很多「认知开荒」工作,让更多人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的。

当一款产品在工程逻辑层面做到极致,它的挑战往往就已从物理世界,转移到了认知世界。李想显然很清楚这一点。 理想 i8 就是这样一辆车,它在解决了技术和体验的诸多难题之后,迎来了那个所有先行者都无法回避的、最根本的挑战——

如何与市场现有的、根深蒂固的认知进行沟通。

首先,是消费者对于「品质」的感知问题。

不仅仅是前文提到的低重心和开阔视野,正如超级充电站创始人常岩所指出的,i8 的许多核心价值都属于需要亲身体验才能领会的「隐性福利」,那套看起来没什么变化的无聊内饰,其实也玩出了许多新花样,包括但不限于:

  • 内饰造型变化带来的使用便利度提升;
  • 主驾前方新加入的音响和灯带来了更多交互可能;
  • 座椅坐感及坐姿的升级;
  • 内饰材质的提升。

他提到的「整车少了以往理想产品的庞大感」,也从侧面印证了低重心和宽视野带来的驾驶体验的提升。

一个在工程逻辑上如此自洽、在用户体验上又充满巧思的产品,其最终的市场表现,还需要回到真实的竞争环境中去检验。理想 i8 的战场,并非只有一处。

首先,是面向庞大的豪华燃油车用户群体。对于这部分刚刚决心转向纯电的用户,i8 最大的武器,就是那张已经铺开的 5C 超充网络。理想试图用超过 2500 座超充站和「充电 10 分钟,续航 500 公里」的硬实力,去化解他们对补能最原始的「恐惧」。

对于那些已经是纯电车主的升级用户,i8 给出的理由则更为综合:它不只是一项长板突出,而是试图在空间效率、补能速度、家庭豪华体验这几个核心维度上,提供一个没有短板的「最优解」。

最后,是那场微妙但至关重要的「内部战役」。理想需要向自己最忠实的 L 系列用户证明,i8 的纯电体验是一种真正的升级。

这三个战场看似不同,但最终的决胜点是共通的:真实的用户体验。无论是哪个群体的消费者,最终打动他们的,一定是 i8 开起来的质感、用起来的便利,以及对那张充电网络「随时可用、随处可充」的信心。

当然,即将于 7 月 29 日公布的最终售价,会非常直接地影响这个说服过程的难度,价格将是用户衡量这次消费习惯改变是否值得的重要标尺。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 — 2025年7月15日爱范儿

马斯克上新 「AI 女友」还能解锁成人内容,我和她聊了一天发现这是危险的「养成游戏」

作者 张子豪
2025年7月15日 17:06

早上打开 X 看选题,我以为自己点进了某个二次元社区。

▲来源: https://x.com/techdevnotes/status/1944731967339000021

时间线里,一个少女的身影不断出现。很多人晒出自己和她的对话视频,有的在闲聊,有的要她唱歌跳舞,还有人激动地说:「升到三级以后,她开始撩我了。」

看了一下才发现,这不是哪款游戏的新角色。而是昨天晚上,Grok 的 iOS 版悄悄上线的两个新 AI 伙伴。

一位是哥特风的二次元少女 Ani,另一位是皮笑肉不笑的「坏男孩」Bad Rudi。他们是完全 3D 的动画角色,主要通过语音和我们互动。

我也立刻更新 Grok 尝试了一下,他们都会说中文,而且 Bad Rudi 的嘴是真的毒,我都没说几个字,他就脏话连篇了,Ani 也是真的很少女、很可爱。

Grok 对他们的定位,应该更像是一种游戏化、拟人化的情感陪伴实验。你可以和他们对话,养成式的升级,解锁更多的互动内容。有网友分享,等级越高,Ani 越敢聊,甚至可以探入 NSFW 的边界。

如果说大模型是为了回答问题,那 Grok 现在似乎有了新的目标:成为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

升级攻略:到达 Lv.5 就能解锁「全新体验」

开始使用这两个 AI 陪伴角色也很简单,首先要把 Grok 更新到最新版本,然后在设置里面打开 AI 陪伴就可以。目前,免费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

▲ 还有一个未上线的角色,据说名字叫 Chad,看头像应该是偏冷酷帅气的成年男子风格。

不过马斯克有发 X 说「我们将在几天内让这(AI 陪伴)更容易启动。(目前)只是想进行一次软启动,以确保一切稳定并运行良好。」

我们也确实看到,有用户分享 Grok iOS 应用现已经开始在首页,向新用户展示 Ani 的推广内容。而在语音设置中,也会直接显示 AI 伙伴,以便更轻松访问。

▲目前 Grok 首页有推广,在 Grok Voice 设置也可以直接选择 AI 伙伴进行对话。

根据官方介绍,Ani 的设定是一位「可爱、敏感、少女风、情绪细腻」的哥特萝莉,喜欢动漫、哲学和文学。Ani 身穿紧身束胸,搭配短款黑色连衣裙和大腿高筒鱼网袜。

而 Rudi 则是冷酷、调皮、带点坏坏气质的「社交破坏者型人格」的 3D 狐狸。

▲ 视频链接:https://x.com/cb_doge/status/1944733448272297995

他们都由 Grok 提供大语言模型支持,并结合不同的角色设定进行语调、用词、性格的调教。

▲详情:https://x.com/techdevnotes

网络上有人分享了 Ani 和 Rudi 的系统提示词和角色简介信息,里面包含了这些 AI 陪伴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能做的事情。

▲ https://x.com/techdevnotes/status/1944738711674978697

例如在 Ani 的系统提示词里面,就提到了需要根据她自己的角色背景,判断用户的做法并按给定的方式评分。

有评分就意味着有等级。我们和角色每聊一句话,应用都会记录下互动次数和质量,并累计经验值,提升角色等级。升级之后,角色会解锁更多性格细节、语气变化,甚至新的穿着和更深层的对话内容。

▲ https://x.com/emcverse/status/1944794387575091428

部分用户在 X 上展示了 Ani 达到 5 级 后,能解锁 NSFW 内容,穿着更暴露的衣服,显示出更暧昧、更主动的语言倾向。

这套设计,像极了早年的恋爱养成手游,只不过这次不是攻略真人,而是攻略一个永远不会拒绝你的 AI。

想要「撩」你的不止 Grok 一个,不过都没撩动

Grok 的这次更新并不是孤例。过去几年,像是 Minimax 的 Glow、月之暗面的 Ohai、全球市场上美国的 Replika 和 Character.AI 等 AI 陪伴产品,也在走着一条相似的路径:从情感倾诉、角色设定、语音互动,再到慢慢有可能的走进 NSFW 内容。

▲ 部分 AI 陪伴类产品介绍图,依次是筑梦岛、Character .AI、Replika、以及猫箱

可惜的是,这些产品大多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位置,健康的运营和稳定的盈利方式成了最大的困扰。

  • 像是营收表现难看,「卖身」 Google 的 Character.AI;除了赚钱难,还面临来自平台上儿童用户家长的多次诉讼,他们都认为平台不安全。
  • Glow,上线仅半年,就被应用商店下架;产品经理说「80% 的人会在 Glow 里面和创建的 AI 智能体擦边、搞黄色。」
  • 还有筑梦岛 APP 等 AI 聊天软件存在虚拟角色互动生成低俗内容,被网信办约谈要求整改。

在这个 AI 产品的成长历程中,运营和盈利最大的阻碍似乎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问题是我们对「陪伴」的误解。

AI 陪伴到底能为用户带来什么?现在,Grok 会是那个能真正大火起来的特例吗?

Grok 的这次更新,有太多引人深思的设计细节,等级、角色性格、用户沉浸机制,以及渐进式地解锁「性感对话」的诱饵。这些并不只是产品创意,更是一种心理操控。

它不是小团队创业项目,而是背靠马斯克、由 xAI 打造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流量、技术、模型、IP 都不缺。这也意味着,它可能是目前最有机会「把 AI 陪伴做成生态产品」的团队。

我需要 AI 伴侣?它不会评判我,我可以随时退出

就算抛开运营和营收,Grok 也还是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 AI 陪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Quartz 最近报导了一项英国青少年最新的调研,报告里面显示,越来越多孩子觉得,他们更愿意和 AI 聊天,而不是朋友。理由也很简单,

「AI 不评判我。」、「我可以随时退出对话。」、「我能控制谈话节奏。」

▲ 原文链接:https://qz.com/kids-ai-for-friendship-uk-study

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也一样。纽约客发表了一篇名为「人工智能将能解决孤单,这是一个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非常长,里面讨论了 AI 陪伴可能解决孤独问题的潜力,带来的复杂影响,以及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 原文链接: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5/07/21/ai-is-about-to-solve-loneliness-thats-a-problem

大多数对人工智能伴侣持批评态度的人并没有真正考虑到那些处于边缘的人,那些将孤独视为紧急情况的人。

 

没有人想要剥夺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年患者与人工智能朋友交流的机会,但想到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与 Grok 深入交谈,我们不禁感到犹豫。

作者分享了上述 AI 伴侣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孤独问题。但他还是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AI 伴侣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被欺骗。而且,他认为孤独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是能推动人成长的,不是一定要排解孤独。

人工智能伴侣应该为最需要它们的人提供帮助。

 

孤独就像痛苦一样,本应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但对某些人,尤其是老年人或认知障碍者来说,这是一种无法采取行动的信号,只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对这些人来说,提供安慰是人道的。

 

至于我们其他人呢?我不是灾难论者。没有人会被迫与人工智能建立友谊或恋爱关系;很多人会选择放弃。

 

即使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容易让人分心的事物(TikTok、Pornhub、Candy Crush、数独)的世界里,人们仍然会聚在一起喝酒、去健身房锻炼、约会,应付现实生活。

 

而那些选择人工智能伴侣的人,可以调整设置,要求对方少一些奉承,多一些反驳,甚至偶尔给予一些严厉的爱。

大概和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推出的 AI 伙伴一样,Grok 也并不能帮助我解决孤独。他的每一句回复,每一个动作,都是被设计,用来维持我的注意力,延长对话时长,制造情绪波动;让我感觉被理解、被需要、被喜欢。

可那不是因为我是谁,而是因为他被训练成了无条件喜欢任何人的模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