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7月3日首页

家庭的「第二辆车」——一个正在被重新认识的万亿级纯电市场

作者 李华
2025年7月3日 08:31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购买他们的第二辆车。

来自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5 月,近七成的私人购车用户都属于「以旧换新」的范畴,首次购车的比例已降至三成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更为明确:2025 年全年,中国的汽车增换购比例有望超过 65%。更值得注意的是,这股增换购大潮中,有超过六成的用户最终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这种结构性的转变,催生了两种典型的家庭用车消费新模式。

首先是增购,最典型的选择便是在保留家中燃油车的基础上,增购一辆纯电小车,形成「一油一电」的互补组合,将长途远行与城市通勤的场景彻底分离。

第二种则是换购,他们会将原来唯一的传统燃油车,直接置换为一辆能耗更低、体验更智能的新能源车型。

无论是走向「车队化」分工,还是寻求「全能型」升级,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趋势:中国家庭的汽车消费,开始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更多元、更精细化的理性决策。

比如,同样的价格,有人选比亚迪海豚、有人买蔚来萤火虫,也有人冲小鹏 MONA M03。

这之中,没有最优解。

「功能」之后,汽车消费开始谈「情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最直观的体现,便是其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过去那个几乎只由性价比标尺所衡量的时代,正在被一个「功能价值」与「情绪价值」并重的全新坐标系所取代,市场不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回顾几年前的纯电市场,或者说「新能源车」的 1.0 时代,其核心是解决最基础的「有没有」和「省不省」的问题。用户的诉求高度统一,即追求极致的「功能价值」:

一辆车必须在有限的预算内,提供尽可能可靠的续航、实用的空间和低廉的用车成本,这就是最高纲领。

在这个时代,我们见证了数款现象级产品引领的三次浪潮,它们共同定义了「功能价值」的标准。

▲五菱宏光 MINI EV

第一波由五菱宏光 MINIEV 掀起,它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性价比,将电动汽车的拥有门槛拉至新低,精准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代步痛点,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

随后,以比亚迪秦系列为代表的第二波浪潮,则在家用 A 级车市场掀起。它凭借革命性的 DM-i 混动技术,用一种经济性上的「降维打击」,改变了无数家庭对家用轿车的成本认知。

而第三波浪潮的集大成者,则是比亚迪海豚,它标志着 A0 级小车的「功能价值」被推向了新高度。

▲比亚迪海豚

基于当时较为先进的 e 平台 3.0 和 A0 级市场里唯一的 CTP(Cell to Pack)电池技术,海豚通过取消电池模组、极大地优化了空间布局。可以说,海豚将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与主流审美,在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下做到了不错的平衡,成为了国民级的标杆。

然而,当一个市场的基本功能性需求被充分满足,甚至过度满足后,消费的升级便成为一种必然。正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市场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加快转变。消费者的目光,开始投向了更高维度的满足感——

我们称之为「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的内涵更为感性,也更为多元,它不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一种体验和认同。它可能源自一个让你在停车场会忍不住回头多看一眼的原创设计,可能来自座舱内一块 Nappa 真皮细腻的触感和一缕香氛的味道,也可能是一次行云流水、充满愉悦感的车机交互动画。

总之,它标志着汽车消费,正在从「满足刚需」向「追求悦己」的深刻变迁。

▲ 小鹏 MONA M03

新晋热销的小鹏 MONA M03,就可以看作是市场从「功能价值」向「情绪价值」过渡的一个典型样本。

一方面,它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基于扶摇架构的实用空间,牢牢抓住了功能价值的基本盘,在「省」与「大」这两个维度上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但与此同时,它又毫不吝啬地注入了小鹏品牌最鲜明的「科技」标签——独特的设计语言与领先的智能科技体验。它让消费者意识到,一辆经济的家用小车,同样可以拥有出色的智能交互和高阶辅助驾驶的潜力。

▲小鹏 MONA M03

来自杰兰路(J.D. Power)的数据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MONA M03 的车主中,增购比例超过了 50%。这清晰地表明,大量已有车的家庭用户,在选择第二辆车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基础的代步功能,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钱包,为这种「功能」与「情绪」的融合投出赞成票。

过去那种纯粹的性价比打法正在失效,一个更细分、更多元、也更考验车企对用户价值观深度理解的时代或许已经来临。

A0 级市场的新探索

在 A0 级纯电市场里,由「功能价值」向「情绪价值」演变的最生动的样本,莫过于蔚来萤火虫,蔚来正在用一个不不同于比亚迪的方式,回答着「新时代的家庭第二辆车应该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它似乎从一开始就意图避开与海豚在性价比维度的正面对抗,转而将赌注押在了那些更感性、更关乎体验的「情绪价值」层面。

▲ 蔚来萤火虫

因此,当我们以审视「水桶车」的眼光来看萤火虫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它在核心的三电参数上并未刻意追求极致,其最大的品牌差异化优势——换电,在短期内也因五代站的铺设进度而暂时处于「期货」状态,甚至其智驾芯片也并非当下最新的序列。

这恰恰是萤火虫战略取舍的体现。它选择将有限的成本和资源,倾注到了那些能直接触动用户感官和情感的「软实力」上。

这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对「精品感」的营造。

在外观设计上,即便萤火虫的大灯设计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但这背后,也反映出蔚来在入门级产品上依旧坚持其原创性和品牌风格的策略选择。

▲ 蔚来萤火虫

进入座舱,蔚来对「情绪价值」的侧重则体现得更为清晰。蔚来选择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到内饰的材质、色彩搭配以及车机 UI/UX 的打磨上,试图为用户营造出一种超越该价位段常规预期的「精品感」。

▲蔚来萤火虫

这款产品向市场传递的信号很明确:一辆经济的家用小车,也可以在美学和品质上有所追求。

可以说,在 10 万元出头这个级别,对于那些将设计和体验置于更高优先级的消费者而言,萤火虫提供了一个主打差异化的选项。当然,能够无门槛地进入 NIO House、享受蔚来完整的服务体系和社群文化,这种品牌生态带来的附加值,也被蔚来视作其「情绪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比亚迪海豚

因此,比亚迪海豚与蔚来萤火虫的同台竞技,并非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它们更像是在 A0 级纯电市场这块沃土上,分别从「功能」和「情绪」两个维度向下深挖,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目标用户群。

海豚的巨大成功,雄辩地证明了极致的「功能价值」依然是当前市场的基本盘和最大公约数,它服务于最广泛大众的理性需求。

而萤火虫的出现与探索,则验证了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即便是入门级的「家庭第二辆车」,用户也愿意为优秀的设计、为卓越的体验、为品牌的附加值而支付溢价。

这两种产品逻辑的并存,本身就是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最佳证明。那个只需要用一款「性价比神车」就能满足所有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需要车企对不同用户圈层进行深度洞察、并给出精准产品定义的全新竞争阶段。

这场发生在 A0 级小车市场的价值演变,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7.88 万元!比亚迪卖得最好的电车上新了

作者 李华
2025年7月2日 19:22

在 6 月的最后一天前,没人会怀疑海鸥在小型车市场的统治力。但悄然崛起的销量数据,尤其是来自吉利星愿的步步紧逼,显然让这位冠军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作为比亚迪绝对的销量支柱,海鸥不容有失。于是,一场持续数月的反击开始了:从年初的降价促销,到年中将购入门槛打到令人咋舌的 5.58 万元,比亚迪的组合拳又快又密。

7.88 万元的「自在版」,是比亚迪昨晚打出的一拳,它不再是限时促销,而是一个被 写进产品序列的、更具杀伤力的战略武器。

海鸥的「反向升级」

出人意料的是,这辆「自在版」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在配置上堆料,而是合理地减配。

比亚迪的决策逻辑很清晰:对于一辆穿梭于城市巷陌的 A0 级小车,用户真正高频感知的,并非高速领航。

因此,它在产品定义上做出了清晰的取舍:给用户提供了冬日里颇为实用的座椅加热,满足了当下流行的户外露营需求的 V2L 对外放电功能,以及 NFC 钥匙、无线充电等一系列能显著提升日常便利性的配置。

这些功能瞄的是城市年轻用户和家庭第二辆车的核心痛点——更注重使用场景和舒适度。

而比亚迪带走的,则是那套包含运算平台与多传感器的「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一套成熟的辅助驾驶系统,背后是高昂的硬件成本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比亚迪选择在 A0 级车型上剥离这部分成本,相当于将选择权完全交还给用户,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可感知的价值上。

相较于使用场景有限的智能驾驶,用户更愿意为每天都能感知到的实用功能付费。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海鸥车系现有的 4 款车型都有「智驾版」这一前缀,但仅有 305km 自由版与 405km 飞翔版搭载 DiPilot 100 天神之眼 C 辅助驾驶系统,入门的 305km 活力版和今天的主角 405km 自在版,只具备了定速巡航功能。

这一策略最巧妙的地方在于,比亚迪利用辅助驾驶实现了用户分层。无论对手主打「智能」还是「性价比」,都会发现比亚迪早已在同一价格点布下重兵。

首先,售价 6.98 万的活力版,作为价格基准,确保了产品线的入门竞争力,构成了防御性的价格底线。

其次,7.88 万的自由版和自在版,则成为市场覆盖的主力。通过提供「智驾」和「舒适」两种不同导向的选择,最大化地捕获核心用户群体。

最后,售价 8.58 万的飞翔版,则承担确立产品价值上限的任务。

当这套结构化的产品体系构建完成,一个覆盖全面、梯度清晰的竞争优势便已成型。

据官方数据,今年 5 月,比亚迪售出了超过 6 万辆海鸥,同比增长 70%。过百万的累计销量,不仅让海鸥成为了海洋网的销冠,同时也是比亚迪集团销量最高的纯电车型。

最终,这种在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为比亚迪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稳定的利润来源,这正是其推行全球化战略的坚实基础。

来自中国的「1 万美元的电动车」

当在国内市场建立起一定的优势后,将海鸥推向全球,便成了比亚迪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事实上,海鸥早已是比亚迪开拓海外市场的一张王牌。其普适性的设计、经过市场验证的可靠性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使其成为代表中国制造出海的理想范本。

▲ Dolphin Surf

在欧洲,它换上了「Dolphin Surf」的新名字。为了适应当地市场,比亚迪对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前后造型有所优化,电机功率得以提升,最高可达 115 千瓦;交直流充电速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这些针对性的升级,清晰地表明比亚迪进入欧洲市场的姿态:它不是来倾销一款中国产品,而是要打造一辆能与雷诺、大众等本土巨头正面竞争的「欧洲车」。

即便经过了增配和本土化改造,其在欧洲近 2 万欧元的起售价,依然比大众 ID.3 等主流竞品便宜了一大截,在价格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地带:在海鸥之上,是贵出许多的欧洲本土品牌;在它之下,则再无同等品质和体验的产品。

这种在欧洲市场「贴身肉搏」的竞争姿态,与它在美国市场的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关税壁垒的存在,海鸥这类极具价格竞争力的中国电动车,根本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这种缺失的代价是巨大的。

据 Fast Company 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超过 60% 的潜在买家,将高昂的购车成本视为购买电动车的核心障碍。当最便宜的日产聆风仍需 2.8 万美元时,海鸥的存在,本可以成为打破僵局、加速电动化普及的关键变量。

正如弗吉尼亚大学商学教授 Michael Lenox 指出的,如果最终目标是让更多电动车上路以应对气候变化,那么设置贸易壁垒,无疑是适得其反的。

海鸥因此成了一面镜子。

它不仅映照出中外市场的巨大价格鸿沟,更映照出不同竞争环境所催生出的不同产业生态。中国市场每年有超过 70 款主流纯电车型问世,高强度的竞争,迫使所有厂商以最快的速度迭代技术、以最极致的手段控制成本,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或许,海鸥的真正意义,已超越了销量本身,它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可能: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里,技术的迭代速度和成本的优化能力,可以达到何种惊人的程度。

这对于全球汽车制造商而言,是一个无法再被忽视的信号。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