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华为 ADS 4 更新上车,靳玉志:年内高速 L3 商用,27 年城区 L4 落地!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30日 17:35

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宁德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时代的三块「金字招牌」。

尤其是华为提供的全家桶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和智能车云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在营销宣传上也有不小的优势。

因此,「投华」就成了车企在维持自己越来越激烈的智能化竞争中不被淘汰的最佳选择。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 28 日举办的 WNEVC 2025 上披露的数据也很能说明这个趋势:

目前乾崑智驾搭载量已突破 100 万辆,合作上市车型达 28 款,覆盖鸿蒙智行「五界」、阿维塔、深蓝、岚图、猛士、广汽传祺、方程豹、奥迪等多个品牌。

再算上宣布将采用鸿蒙座舱的丰田和日产,说华为汽车解决方案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ADS 4 已上车

在这个国庆假期,车主们终于能用上已经在各大车企发布会上被讲烂了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了。

目前搭载 ADS 4 的大多数车型都已经进行了推送,董车会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升级点。

首先在架构方面,华为乾崑智驾 ADS 4.0 引入了 WEWA 架构,采用了新的世界行为模型和引擎进行训练。

新架构为用户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ADS 4.0 将拥有更高效的通行效率和更迅速的临场反应,在变道、急刹等博弈场景下的表现更像「老司机」。

其次在 ADS 4中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升级到了 2.0。在开车出发之前就可以直接在车机地图中选择自己想开去的车位,不用到目的地附近再手忙搅乱。此功能也在国庆节前覆盖了更多的小区、商超、写字楼和充电站等常用场所,并将陆续解锁更多停车场。

多层车位泊车场景也得到了优化,在泊车时,领航辅助可以直接导航至更为精确的「XX 小区地库负 3 层 12 号车位」,可以无缝衔接离车泊入功能。

此外在泊车时,用户可以设置泊车习惯,比如设置为「靠左」后每次辅助泊车都将按照设置的泊车偏好执行。

并且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当车内 DMS 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因疲劳、突发疾病丧失驾驶能力时,ADS 4 都将自主接管,并根据道路周边情况自主减速停车后开启双闪求助信号。

同时,低速防刮蹭、侧向障碍物防碰撞、无道路结构场景(如路口)等场景下的主动安全功能也一并得到了升级。

汽车将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靳玉志认为,目前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三波浪潮」的变革。

  • 第一波是电动化阶段,通过电力代替燃油,使得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 第二波是智能化阶段;
  • 第三波是自动化阶段,届时算法将替代司机。

最后,汽车作为一个很好的物理载体,会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在技术实现层面,华为规划的方向是:

  • 智能车控将升级换代,线控转向/制动会加速上车,底盘能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实现无论是在横向、纵向以及垂直方向都能够进行数字化的控制,且会和自动驾驶充分结合在一起。
  • 智能座舱体验将持续升级,多扬声器、多屏交互、AI 大模型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塑车内空间。
  • 辅助驾驶将走向自动驾驶,去年业内在讲端到端,今年有些厂家做到了 VLM、VLA,华为认为辅助驾驶最终会走向 WFM(世界基础模型)。

靳玉志在会上用了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迫切需求。

前几天看到有新闻报道,一用户酒后用了华为辅助驾驶系统,在车上睡了二十多分钟,车辆行驶二十多分钟后打双闪停在路边,路人报警后该用户被拘役 1 个半月、罚款 4000 元。

我们的系统非常好,但这绝非鼓励酒后依赖辅助驾驶,而是说明了提升技术普惠性的重要性。

而截止目前,华为乾崑智驾累计的辅助驾驶里程已经达到了 50 亿公里;系统累计避免了 271 万次潜在的碰撞事故;8 月用户人均辅助驾驶里程为 727 公里;人均智能泊车次数达到了 36 次。

靳玉志同时在 WNEVC 2025 上公布了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后续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规划,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将分为三个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

  • 2025 年,华为 ADS 4 系统将首发面向 L3 技术架构的高速商用解决方案,主要针对高速公路场景,具备 L3 试点商用能力,同时启动城市道路 L4 级技术测试。
  • 2026 年在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华为计划实现高速公路 L3 规模化商用,并启动城市道路 L4 试点运营。
  • 到 2027 年,随着高速与城区 NCA 功能的普及,华为乾崑智驾 L3 将实现大规模市场渗透,城区 L4 进入商用阶段。

与此同时,华为将继续探索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干线物流运输的商业化落地探索,全面开启载人载物的无人化新时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鸿蒙智行上新,尚界 H5 只卖 15.98 万元!

作者 李华
2025年9月23日 22:05

鸿蒙智行今晚一口气发布了两款全新的 SUV。

一款是全新品牌尚界的首款车型 H5,另一款则是全新问界 M7。

先说价格:

  • 尚界 H5 售价 15.98-19.98 万元。
  • 全新问界 M7 售价 27.98 – 37.98 万元。

尚界 H5 的发售,意味着华为的辅助驾驶技术,第一次进入 20 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这是一个过去鸿蒙智行从未触及,但市场容量极为广阔的价格地带。

 

而新款问界 M7,则是在产品力全面提升后,依然守住了 25 万级的起售价。在经历了一轮市场起伏和竞品迭代后,这款曾经的销量支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我更新,重新回到它曾经的位置上。

那么,在这样的价格下,它们各自都给出了怎样的体验?我们先从尚界 H5 说起。

尚界 H5:过日子,过好日子

尚界 H5 的核心卖点非常明确,就是智能化。

它的增程 Max 版和纯电 Max 长续航版都搭载了 HUAWEI ADS 4.0 系统,以及一颗 192 线激光雷达,这让它在硬件层面上,就具备了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的能力。

过去,这个价位的车型谈论智能驾驶,更多是在高速场景,而尚界 H5 带来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平移,让主流家庭用户也能接触到更高阶的体验。

座舱内,则是我们熟悉的鸿蒙智能座舱。15.6 英寸的中控屏,配合流畅的交互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对于这个价位的用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

但这套先进的智能系统,最终需要一个可靠的车身来承载。这部分工作,由上汽来完成。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在发布会上,用四个标准,介绍了这台车的核心理念:

GL8 的舒适、桑塔纳的素质、华为的智能和余承东的要求。

「华为的智能」我们已经看到了。而「GL8 的舒适」,则直接指向了这台车的空间和乘坐体验。

尚界 H5 是一台非常务实的家用车,它的外观没有太多花哨的线条,整体轮廓饱满、稳重。

这种不追求惊艳但保证了耐看的设计,完全服务于其内部空间。通过 A 柱前移、D 柱后移的设计,在 4.8 米的车长内,实现了越级的「得房率」。

它的后排腿部空间超过了一米,地板是纯平的,横向宽度也足够,这意味着中间座位不再是临时将就的位置,是真的可以满足三名成年人同时乘坐的「真三座」设计。

后备箱常规容积有 601 升,地板下方还有额外的储物暗格,前备箱容积也达到了 124 升,储物能力相当可观。

「桑塔纳的素质」,则代表了对皮实、耐用和可靠性的追求。

尚界 H5 的车身结构采用了「九横五纵」的框架,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到 84%,核心乘员舱部分 100% 使用了潜艇级的热成型钢。一个细节是,它同样配备了和新款 M7 一样的三重冗余门锁电源,确保极端碰撞断电后车门依然能打开。

用贾建旭的话说,这是对质量「不妥协」。

动力上,尚界 H5 提供了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

增程版 CLTC 纯电续航 235 公里,综合续航 1360 公里,馈电油耗仅为 4.44L/100km。纯电版则提供了 80kWh 电池的长续航版本,CLTC 续航 655 公里,百公里电耗只有 13.4 度电,经济性表现突出。

至于「余承东的要求」,则代表了鸿蒙智行对产品体验的高标准。尚界 H5 用相对朴素的设计,换取了实用的大空间、可靠的车身安全,以及一套在这个价位明显领先的智能化系统。

这背后当然也体现了上汽集团在与华为合作模式上的战略转变。尚界 H5 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几年前那场关于「灵魂与躯体」讨论的最终落地。上汽提供了成熟、可靠的「躯体」,而华为则注入了最核心的智能「灵魂」。

对于市场而言,尚界 H5 像是一个来捣乱的,它把高阶辅助驾驶的门槛拉到了新低,这必然会给比亚迪、小鹏等在这一价格带深耕多年的对手,带来新的压力。

总之,这台车希望触达的用户和场景,或许可以用余承东在发布会结尾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陪着用户:

过日子,过好日子。

问界 M7:除了名字,几乎都是新的

在发布会现场,余承东公布了一个数据:

新款问界 M7 开启预订 19 天,小订量已经突破了 23 万台。这个数字,为这款车的登场铺垫了极高的市场热度。

这次的全新 M7,最核心的变化是空间。

老款 M7 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其空间表现与其超过五米的车长不相匹配,尤其是第三排的实用性,一直备受诟病。而新款 M7 几乎是推倒重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关键的数字是轴距——新款 M7 的轴距从 2820mm,一口气增加到了 3030mm。这多出来的 21 厘米,完全反映在了车内纵向空间的改善上。

如今 M7 的第三排已经不再是应急专座,腿部空间达到 810mm,足以容纳成年人进行短途乘坐。而五座版的后排,则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样的空间表现已经完全足够,甚至超出了预期。

「我们不仅超过了上一代的 M7,还超过了宝马 X5 加长版。」余承东说。

▲ 五座版后排空间对比老款问界 M7 和宝马 X5

对空间的重新规划也体现在了后备箱上。

在坐满人的情况下,六座版依然能提供 312L 的后备箱容积,能够放下 4 个 20 寸行李箱。而将第三排座椅放倒后,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五座版的后备箱常规容积则达到了 850L,足以应对长途自驾游的装载需求。

解决了内部空间这个最大的痛点后,新款 M7 在其他地方也下了不少功夫。

它的外观设计向更高级别的问界 M8 靠拢,官方称之为「鯤鵬展翼」设计语言。

最明显的变化是前脸,封闭式的格栅和全新的「船桨」型大灯组,让整车的气场和精致感比老款提升了一个档次。车身侧面的线条更饱满流畅,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内部结构也做了简化,整体观感更加和谐。

可以说,新款 M7 彻底摆脱了老款车型略显中庸的影子,拥有了更符合当下审美的家族化设计。

进入车内,座舱的豪华感和科技感同样得到了加强,中控台经过重新设计,配色上也提供了更多选择。

六座版的二排零重力座椅再次升级,最大倾斜角度可以达到 150°,接近躺平,并且配备了水平自适应双扶手。扶手箱里还设计了弹出式的隐藏式杯架,在细节上增加了一些巧思。

仪表台的科技配置也更完整了。中控屏尺寸更大,边框更窄,还新增了一块 10.25 英寸的副驾娱乐屏。

驾驶员前方则有全新的 68 英寸 AR-HUD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可以将导航、辅助驾驶等信息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最吸引眼球的,是那块新增的 17.3 英寸后排娱乐屏。

这块屏幕的加入,让 M7 的后排有了独立的娱乐中心,可以直接满足后排乘客,尤其是孩子们的影音需求。这项配置,在 5 座版车型里面可并不多见。

当然,作为华为深度参与的产品,智能化依然是它的核心长板。

新款 M7 搭载了 HUAWEI ADS 4.0 智能驾驶系统,硬件配置和问界 M9 属于同一水平,包括那颗 192 线激光雷达和 3 颗分布式 4D 毫米波雷达,让 M7 具备了完整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能力。

除了这些显性的升级,一些看不见但很关键的地方,新款 M7 也做了补足。

比如底盘,这同样也是老 M7 的一个核心槽点。

新款 M7 的前悬架,从老款的麦弗逊式,升级为了成本更高、结构更复杂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这一改变对于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在高速过弯和经过颠簸路面时,车身的姿态会更从容,滤震也更干净。

动力上,增程版车型提供了容量更大的 53 度电池组选项,CLTC 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超过 300 公里,日常城市通勤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台纯电车来使用,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满电满油的综合续航则来到了 1625km。

这次,问界 M7 一并推出了纯电版车型。新车基于 800V 高压平台,搭载 100kWh 的华为巨鲸电池,CLTC 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710 公里。

为了解决用户的补能焦虑,赛力斯总裁何利扬也在发布会上宣布,问界将在未来三年,建设超过 4000 座充电场站,以「平均每天两座的速度」推进,覆盖高速服务区和主要生活区。

ONE MORE THING

除了尚界 H5 和全新问界 M7,余承东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环节——关于旗舰车型问界 M9 的更新。

这次 M9 没有发布新款,而是新增了一个更豪华的「尊享四座」版本。

这是 M9 在豪华领域的新探索,它将原有的五座版后排,改为了两个独立的零重力座椅,营造出了一个颇为「尊贵」的独立空间。

据余承东介绍,这两个后排座椅的功能「非常强大」,不仅具备常规的通风、加热、按摩,其最大倾斜角度可以达到 150 度,几乎能够实现躺平。

除了座椅本身,这个四座版的后排还配备了专属的中央扶手、储物空间和双无线充电面板。配合 M9 已有的 EC 调光隐私玻璃和电动遮阳帘,后排的体验已经开始向 D 级豪华轿车看齐。

另外,M9 还迎来了一系列功能更新,包括引入了主打新车无异味的「鸿蒙阿尔卑斯座舱」、新增了「双龙出海」等迎宾灯语,并预告了后续将通过 OTA 支持苹果 CarPlay、香港澳门地区车联网漫游等超过 50 项的升级。

对一款已经稳居 50 万元以上销量冠军的旗舰车型,持续进行如此细致的投入,本身就说明了它在鸿蒙智行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余承东还提到了另一项数据:问界 M9 连续两期位列新能源车用户净推荐值第一。

这是用户满意度的最佳表现。

在技术和配置快速趋同的今天,用户的真实口碑,可能才是一款产品最坚固的护城河。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1.99 万元起,阿维塔 07 掀桌子:标配华为智驾和 333 公里纯电续航

作者 李华
2025年9月21日 09:05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 20-30 万元的 SUV 赛道,早已是一片竞争红海。消费者们也习惯了在续航、智能、豪华之间做取舍。

直到,阿维塔 07 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9 月 20 日晚,阿维塔在其战略 2.0 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 2026 款阿维塔 07。新车拥有增程、纯电两种动力共 6 款车型,增程版指导价 21.99-26.99 万元,纯电版指导价 22.99-27.99 万元。

价格很有吸引力,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隐藏在价格背后「标配」的诚意。

新款阿维塔 07 增程版提供了一个颇为关键的配置:一块容量高达 52kWh 的宁德时代「逍遥」超级增混电池。

它将新款 07 的 CLTC 纯电续航提升到了 333 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城市通勤,都可以不再需要发动机的介入。同时,这块电池在低电量下的放电功率依然强劲,能将增程器的启动时机从常规的 20% 电量进一步延迟到 10%,最大化地保证了纯电驱动的行驶质感。

更重要的是,这块大电池支持 5C 超快充,理论上充电 10 分钟就能补能超过 200 公里,让长途出行中的补能体验,变得更接近于在服务区的一次短暂休憩。

当然,为了实现 21.99 万的起售价,阿维塔也保留了搭载 39.05kWh 电池、纯电续航 195 公里的后驱版,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灵活的选择。

智能化方面,阿维塔这次也拿出了同样的策略:标配。从 21.99 万元的入门款开始,192 线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以及全套华为乾崑 ADS 4.0 高阶智驾系统,都成了标准配置。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发布会上表示,基于超过 50 亿公里的智驾数据,ADS 4.0 的行驶体验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变道决策柔和,行驶过程也更顺畅。

与此同时,鸿蒙座舱 5 也迎来了 MoRA 大模型的首次上车,带来了更拟人化的交互。它不仅能听懂「打开车耳朵」这类生活化的指令来操作后视镜,还能在你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出「导航去『三个金』的路」时,智能纠错为你找到「鑫苑路」;车内的「百科」功能,甚至能帮你解答「仪表盘上背着宝剑的红色小人是什么意思」,成为一个 7×24 小时的用车顾问。

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是行业首发的「靠近泊出」。

当你提着购物袋走近停在狭窄车位的车辆时,手机会弹出泊出界面,一键启动,车辆便会自动驶出,避免了上车时的尴尬。并且,这些新的软件功能,也将从 9 月 25 日起陆续推送给老款阿维塔 07 的车主。

除了技术,在看得见的舒适性配置上,新款阿维塔 07 同样给得很大方。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四门电吸门、英国之宝 25 扬声器音响、广角流媒体后视镜……这些在同级车型上往往需要高配甚至选装的配置,这次都成了全系标配。

新 07 的内饰新增了更具高级感的「岩棕」配色,外观则带来了灵感源自雪山天空的「晴蓝」车漆,并拥有细微划痕在光照下自修复的能力。

安全,是另一个被标配的重点。新款阿维塔 07 在最新的 C-NCAP 测试中位列中型 SUV 第一,全系标配了 9 个安全气囊,其中包括了能更好保护后排家人的侧气囊。

纯电版车型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基于全域 800V 平台,搭载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30%-80% 充电时间不到 10 分钟。其中四驱版车型的 0-100km/h 加速时间仅为 3.9 秒,性能表现同样突出。

可以说,2026 款阿维塔 07 是一次由内到外的全面进化。它几乎补齐了旧款车型的短板,用一张诚意十足的标配清单和颇具竞争力的价格,为 20 万级智能 SUV 市场带来了新的参考标准。

这是阿维塔「战略 2.0」打响的第一枪。

而这一枪,正中市场红心。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让「戴着不摘」成为新的使用习惯

作者 艾 梵
2025年9月24日 17:00

时隔两年,全新一代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正式推出。

初代华为FreeClip 耳夹耳机创造了「耳夹耳机」的新形态,其成功被市场验证有效——它没有停留在传统耳机「听得清听得好」的维度,而是让人同时听到耳机和环境声,不必为了一句对话频繁摘戴,改变了耳机不是戴着就得摘下的使用惯性。

但这个最优解,也给产品迭代带来了难题。

不久前,爱范儿提前拿到了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在深度体验之后我们发现,这个产品很好地完成了自我迭代与超越,而究其核心,则是建立一种新的范式——

让耳机「戴着不摘」,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习惯。

更小,更时尚,更实用

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愿意长时间佩戴、不轻易摘下的?答案很简单:配饰。

这也给了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一个清晰的方向——不仅要好用,更要好看,要让人愿意把它当作日常穿搭的一部分。

华为FreeClip 2 在设计上有不少巧思,而最终都是为了体验服务。

首先是小。

相比偏成熟稳重的初代 FreeClip,FreeClip 2 在延续时尚感的同时,变得更小,也更有活力。

除了「羽沙白」和「摩登黑」,FreeClip 2 还带来了灵感源自牛仔的全新「丹宁蓝」配色,耳机的 C 形桥部分也采用了更亲肤的硅胶材质,不仅外观更具特色,也增强了耳机在各种耳形上的佩戴张力,提升了舒适度。

新的丹宁织纹工艺很好地消解了数码产品的机械感,戴在耳朵上更像一款电子配饰,而不是普通耳机。

和耳饰单纯提供外观价值不同,我们对耳机还有功能性上的要求。好看和好用,是我们愿意佩戴一款耳机的重要前提。

比如 FreeClip 2 的耳机盒,宽度缩小 17%,整机重量减轻 14%,设计也从圆变方,带来的好处是,在提升 2 小时续航的前提下,这几乎是同价位耳机里体积最小最轻的耳机盒,带着这副耳机出街,整机可以用 38 小时,却只占一点点口袋空间,没有半点携带压力。

▲ 左:华为FreeClip 2,右:华为FreeClip

充电仓更小,意味着耳机也更小了,对于戴在头上的设备来说,每轻 1 克都是在减轻负担。

FreeClip 2 耳机重量比上一代减轻约 9%,单耳机仅有 5.1 克,加上 9 小时的单耳续航,让耳机更能「戴着不摘」。

更加紧凑的体积,让 FreeClip 2 可以更好塞入各种裤袋,包括紧身牛仔裤,并且不会和圆形机身一样容易滚动和掉落。

丹宁蓝款式的华为FreeClip 2,充电仓同样采用「丹宁织纹」工艺,表面呈现出牛仔布般的肌理,触感独特而有温度。质感提升的同时,也并不会沦为「藏污纳垢」的陷阱,清洁依旧轻松。

在这之前,我就很喜欢戴着华为FreeClip 运动健身,而 FreeClip 2 针对运动场景做了更多的优化,比如支持 IP57 等级的抗汗抗水,增强了应对各种户外和锻炼的能力,而且耳机盒支持星闪精确查找的能力,50 米范围内都能指示精确方向,就算耳机断网也能实现楼层定位。

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放松锻炼,你都可以一直戴着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这种随时随地的贴合感,是它最打动人的理由。

戴得久也要听得好

传统开放式耳机虽然舒适,却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失真、漏音、听不清。

要想声音清楚点,只能调高音量,失真和漏音也随之而来。很多时候,开放式耳机只是一副戴着舒服但只能听个响的「备用机」,而华为FreeClip 2 则彻底改进了这一点。

首先是硬件上的提升,FreeClip 2 搭载了华为自研的超澎湃双擎单元,和上一代相比,一耳朵就能听出差距——低频明显更强,声音要比前代更饱满、厚实,解析度也很优秀,响度更大,能够更好听清。

鸿蒙生态则是华为FreeClip 2 的另一项秘密武器,强大的多设备协同能力,让耳机能够在设备之间无缝衔接,来去自如:手机来电,音频自动从电脑切到手机;电话挂断,又自动切回电脑,切换悄无声息。

25 年底,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还将支持星闪音频体验,届时音质和延迟表现都会更好。

而为了解决传统开放式结构和高音量的漏音问题,华为在 FreeClip 2 上采用了「逆声场声学系统」,通过反向声波抵消外泄声音,实测在安静办公室中,正常音量使用,坐在隔壁的同事完全听不到漏音。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智能音量自适应」功能:耳机通过麦克风监测环境声,并自动匹配最合适的音量,从嘈杂的马路进入安静的办公室,音量切换很丝滑,避免了自行调整音量的麻烦,以及漏音的尴尬。

结合双向清晰通话功能及麦克风的升级,让华为在 FreeClip 2 的通话降噪性能也变得更好了,三麦克风通话降噪能够实时削弱环境噪声,不用扯着嗓子讲话,对面也能听得清楚。

可以说,FreeClip 2 在佩戴舒适度和听感上做到了平衡,为开放式耳机交出了一份「既要又要」的答卷。音质变好了,戴着也更舒服,华为FreeClip 2 完全可以胜任主力机,不需要摘下,也不需要替换。

是 AI 耳机,也是万能搭子

如果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的智能体验仅仅体现在音量调节上,那它还没有突破传统的「耳机」定义,但实际上,我更愿意称华为FreeClip 2 为「外脑」,在鸿蒙 AI 智慧功能加持下成为我的万能搭子。

所有这些智能处理,都得益于 NPU AI 处理器与华为自研第三代音频芯片的更新,许多复杂决策都是在本地完成,处理速度要快得多。

由于可穿戴的属性和语音交互能力,耳机已经成为 AI 硬件的兵家必争之地,华为FreeClip 2 在成为 AI 耳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耳夹耳机「长时佩戴」的特性,让 FreeClip 2 能成为 AI 常伴用户左右的延伸,开口能提需求,耳听即时反馈。

其次,华为FreeClip 2 与鸿蒙智能生态深度打通,背靠小艺 AI,连上鸿蒙设备即可调用各种 AI 能力,无需额外操作。

更重要的是,传统的耳机与 AI 助手的协同,多是响应单次指令,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与 AI 的交流应该是有连续性且可随时打断的,因为口头沟通的需求,本就是复杂且多变的,灵活应变是最重要的能力。

这也是华为FreeClip 2 用下来,我觉得在 AI 交互上很惊喜的地方。

耳机中的小艺助手不仅可以对话,更会主动提供帮助。打车、航班、高铁这些场景,小艺会主动在华为FreeClip 2 中对关键信息进行播报,点头即可确认,摇头即可拒绝。

除了随时待命解决生活与工作的需求,华为FreeClip 2 还内置小艺翻译,支持中文与 20 多种语言互译,并能搭配华为手机实现外语「上字幕」。

更特别的是「双耳互译」功能,两人各戴一只耳机,就能像自带同声传译般实时沟通,很接近翻译机带来的体验。

可以说,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舒适无感的形态,和开口即用的 AI 能力,就是最理想的 AI 耳机形态。

让「戴着不摘」成为新的使用习惯

有些产品,注定是要在螺蛳壳里造道场的。

例如 TWS 真无线耳机,在拇指大小的空间内,要塞入大量的单元和传感器,创新空间极其受限。增加和去除一个元器件,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

近十年 TWS 耳机品类的发展,似乎走到了「山重水复」的地步。

根据 IDC 的调研报告,蓝牙耳机市场的激烈竞争,将造成价格与功能的分层加剧,消费者多元的消费需求亟待被满足,而国内增长最快的品类,则是开放式耳机,从 2023 年到 2024 年出货量实现翻倍提升。

▲ 图源:IDC

报告也显示,开放式耳机品类中,华为后来居上,成为 2024 年的行业第一。而今年 1-7 月,华为FreeClip 耳夹耳机也已经是千元级开放式耳机的出货量冠军。

传统的入耳式或半入耳式耳机,早已把音质和降噪打磨到极致,边际逐代递减,要创造新的价值,就要脱离分贝和频响的较量。

于是,创新的形态成为狭窄缝隙中的出口。

华为FreeClip 耳夹耳机就是如此,它没有把问题继续堆在「更好听」「更安静」上,而是换了一种提问方式——

耳机,能不能像戒指、眼镜一样,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两年前,在见到华为FreeClip 之前,我想没人会开口要一副「能一直戴着」的耳机,也没人会想到耳机成为如同「电子配饰」一般的存在。

很多需求,往往不是用户提出了才被满足,而是产品创造出来后,才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我想华为FreeClip 2 耳夹耳机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去强调自己解决了什么痛点,而是把耳机做成了一种「无感」的存在,省去了用户「摘戴」的动作,但却在耳朵上保有了一席之地。

当你习惯了它的存在,也许很难再回去那种时时摘戴、时刻区分内外世界的老路。

更重要的是,一副随身佩戴的耳机,是一个真正稀缺的入口。

无论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还是空间计算,在手机之外,一个更贴近我们的产品,或许也是我们所渴求的。

有些创新不是掀起波澜,而是在日常生活里悄悄落地生根。

像华为FreeClip 2 这样,在螺蛳壳里修炼出的答案,也许不那么张扬,却让耳机这个看似平淡的品类,多了一丝不动声色的可能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