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4年11月29日首页

上手华为Mate 70 系列,我们发现了「原生鸿蒙」10 个关键细节

作者 艾 梵
2024年11月29日 13:50

11 月 26 日,华为正式发布 Mate 70 系列和「强得飞起」的 Mate X6,发布会上一连用了几个「最」来形容:最精致强悍、最可靠、最出彩和最智慧。

但真正的撒手锏甚至无需冠词——华为宣布,两款新品到手即可升级至原生鸿蒙系统,而内置 HarmonyOS NEXT 的「先锋版」,更是第一批「原生鸿蒙」出厂设备。

之前爱范儿也曾做过 Mate 60 Pro 运行原生鸿蒙系统的体验,当时系统的流畅度和完成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我们手上这台出厂即搭载原生鸿蒙系统的华为Mate 70 Pro+,在体验上又有哪些升级?我们第一时间做了评测体验,这里是关于原生鸿蒙手机的 10 个细节,以及隐藏其后的秘密武器。

看得见的两个关键:更跟手,更及时

从点亮手机屏幕的那一刻起,这台华为Mate 70 Pro+ 就在用细腻丝滑的动效在不断提醒我,这是一部软硬件高度耦合的智能手机。

滑、点、拖、甩,每个日常操作,都极其流畅,而这些操作的细节,就决定了一个系统的观感卖相。

操作跟手,用起来才顺心。这也是为什么,华为在历代操作系统演进上,都会花费大工夫来优化每一帧的动效体验,而名为「HarmonyOS NEXT」的原生鸿蒙,在这方面踏入了「NEXT」的境界。

初次上手,你就可以感受到原生鸿蒙流畅蓬勃的生命力。得益于精细的动效,从屏幕顶部边缘轻轻向下滑动,通知栏与控制中心就灵动涌现。

另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是手机交互的响应更及时了。

每次回到桌面上下切换待办卡片,手指接触屏幕瞬间,卡片外围出现几乎无法觉察的膨胀特效动画,来为这一次点击增加实感,随后卡片跟随着手指滑动。你快,它也快;你慢,它也慢。

这一套「动效引力体系」,将现实世界的光影、材质和引力映射到数字世界之中,并在 150—350 毫秒的短暂时间内快速呈现,其结果自然是流畅、跟手,而秩序井然。

软硬件融合调度,不仅有效提升了流畅度,也节省了更多的系统资源。华为表示,升级系统后,手机流畅度能提升 30%,与此同时,还能节省 1.2GB 的运行内存,让续航延长近一个小时。

在鸿蒙系统的逻辑中,需要动起来的不仅仅是系统构件,更是信息。前者是「形」,而后者才是「神」。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一个私人信息富矿,有些连机主都无从知晓的细节,却都深埋在一个个 app 之中。我们如何把这些信息挖出来,为我们自己所用?

原生鸿蒙的办法是,让这些有效信息以「实况窗」的形式,直接来到你面前。

原生鸿蒙的「实况窗」,支持数十款高频应用,并且类型还在不断拓展中。像外卖、打车的进度,航班、列车的准点情况,实时运动的配速,地图行程的导航,演出的倒计时等等……

许多你忽略的细节,实况窗都会整理成信息卡片放到你面前。无论是处于锁屏还是桌面,都能一目了然。

调用手机的五官,为 AI 所用

真正在乎软件体验的人,都应该自己造硬件,反之亦然。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的一个软件能够影响数十亿人,但这些软件应用却被分散在桌面上的一个个图标当中,其规整的排布方式,有时会让我想起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制。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但实际上每个坊之间都有坊墙相隔,手机上绝大部分 app 的信息实际上都被区隔开来,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在 app 之间传递信息,往往只能依靠剪贴板。这个基于文本的过时产品,在当代丰富的信息形式面前早已显得不堪重负。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打破区隔,让信息自由流转起来?

原生鸿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可能:用 AI 来驱动硬件。

你一定也曾和我一样,在便利店排队时看着前面的朋友,对着手机屏幕翻了个底朝天,就为了找到支付宝扫一个随机立减红包,这种时刻我总会问自己:「我是不配拥有这个三明治吗?」

好的设计就应该多走一步,主动呈上更好的解决方案,哪怕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习焉不察。

原生鸿蒙的「智感扫码」便是如此:手机对准二维码,直接出扫码提示,无需打开相机,就能瞬间完成扫码,用起来很爽!

这套操作的背后,是小艺 AI 在运筹帷幄。

原生鸿蒙嵌入的系统级小艺 AI 大模型,是手机 AI 存在感最强的一次。小艺不仅随叫随到,更能调用手机的「五官」,充分挖掘设备的交互潜力。

一句「小艺小艺」,随时随地都能唤出小艺智能体进行询问,而小艺通过调用手机的相机和屏幕,更能见我所见,无论是识别花草、翻译菜单、旅游导览,都能信手拈来。

小艺对手机触控的识别,也不止于指尖,指关节是另一层级的交互。

早在 2015 年,华为Mate S 上就加入了指关节截图功能,本以为这是一个玩票性质的噱头,没想到华为却深耕了近十年,在老用户中有口皆碑。

而在 AI 系统的加持下,指关节也被指派了新任务——用指关节圈选屏幕,即可唤醒小艺对指关节圈选处进行抠图、问答、购物、扫描等操作——这就是内嵌多模态大模型带来的好处,小艺 AI 会自动识别圈选内容,并提供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无需额外硬件加持,而是充分挖掘潜能,把交互做透做深,这也是原生鸿蒙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

到这里,你应该也发现了,小艺成为了一个常驻系统前台的隐形助理——

选中信息向上拖,可以放进中转站,无论是截图、文本还是照片,都能收纳其中,需要的时候随时取用:

而向下拖,则是将信息交由小艺吸收整理,会自动帮我提取图片、PDF 或者表格中的关键信息,诸如图片转表格等功能,用起来相当舒心。

原生鸿蒙用一套有条不紊的交互方式,让 AI 能够充分调度手机的方方面面。至此,小艺 AI 已经成为整个系统的纵贯线。

只用一步,跨越两个世界

如果说「向内」的信息流转意在打破手机内部的藩篱,那么「向外」的信息互联则有着更宏大的目标:在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物理世界之间架设沟通的渠道。

碰,是人与人交流时最自然的动作隐喻——碰头、碰面、碰杯,连打麻将都要碰一下。将这种直觉概念延伸到手机交互上,就衍生出了原生鸿蒙的「碰一碰」功能。

「碰一碰」就像是蚂蚁用触角交换信息,两台手机顶部轻轻触碰,即可分享图片、视频、WiFi 乃至是你喜欢的博主主页。

人是在物理世界中演化出来的动物,对物理形式的互动自然最为敏感。

现实触碰的细微力反馈,所能带来的连接感超越了任何网络分享方式。线下见面时,一次自然而然的对碰,就能唤醒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跨设备的信息传递,从来都是终端硬件的工程师们最头疼的问题。

以前的跨设备传输,就像「老式船闸」——要一级级地加水让船只越过大坝,再一级级地放水让船只回归河道——确实能用,但极其难用。

我们尝试过发链接、传网盘、用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同步同一账号的浏览记录——所有这些操作,实际上都是单方面的,是以单个设备为主的「跨设备传输」。

但原生鸿蒙把这些复杂操作,都简化成为了一个动作,那就是「点一点」——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甚至汽车中控台上点一下,就能继续听歌、看剧、导航,操作不间断,体验就更流畅:

而比跨设备互联更高级的,或许是放弃「设备」这个概念。在原生鸿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些端倪——

在部分原生鸿蒙应用上,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设备视为一个整体,而不同设备只是访问这个整体的不同入口。

我用手机拍的照片,现在可以直接插入到电脑的 PPT 上:

更妙的是,用手抓起手机上的图片,随即就能扔到平板电脑的屏幕上:

当多个终端间的信息流转,已经能够通过直觉操作趋于无感时,「互联」就不是一件需要强调的事情,数字世界的所有都能信手拈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AI 和安全,原生鸿蒙打破高墙的秘密武器

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了十多年,创造了万亿美元的神话,也筑起了两堵高墙——应用和应用之间的高墙,以及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高墙。

十多年前,马可·安德森说软件吞噬世界,而往后是 AI 吞噬软件的时代,而这个趋势发生的前提,就是设备和应用之间的信息,能够打破围墙相互流转。

要让信息流转方便无虞,信息安全是最关键的部分。

当下的智能设备早已超出了「工具」范畴,甚至成为了「自我」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堪称最完整的个人数据库,守护其中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守护」是一个动词,但在我看来,「守」和「护」其实更接近一种被动状态。守护得好,应当是难以觉察的。

尽管信息在系统内部奔涌流转,但原生鸿蒙为隐私划出的明确禁区却不容染指。宏观层面,九类重要权限禁止开放;微观层面,则从「管权限」进一步细化到「管数据」,应用所能访问的,只有「缓冲区」内你所允许的数据。

这是个从零到一的系统工程,而原生鸿蒙正是为此而生。

AI 和安全,正是原生鸿蒙打破高墙的秘密武器。以 AI 为核心调度一切,以安全为底座守护一切,覆盖数亿用户生态,让信息的流转,能够真正脱离软件或硬件的桎梏。

这是原生鸿蒙在做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自年初向开发者开放以来,原生鸿蒙生态就持续在以最高速进行冲刺,华为也是不留余力地进行推广,无论是开发者层面数以亿计的生态补贴,还是消费者层面人人可享的 900 元先锋权益,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投入——因为只有生态立住了,一个操作系统才能真正地立住。

短短十个月时间,原生鸿蒙生态从最初的 1500 个常用应用到如今冲击 10 万个应用的目标,AI 时代的操作系统正如 AI 大模型一样日新月异。

明年,华为全线手机和平板电脑也都将搭载原生鸿蒙系统,这无疑是原生鸿蒙向前跨越的重要一步。

爱范儿曾经将鸿蒙系统比作数字时代的活字印刷术,正是因为其灵巧和可塑性。

而如今看来,原生鸿蒙系统正在走一条属于数字时代的丝绸之路,这注定是一场闯入无人区的修行,而其将连接的,也不止是一套设备或一个品牌,而是更加广袤的数字世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华为 Mate 70 Pro 的第四颗镜头,最强的能力不是拍照

作者 苏伟鸿
2024年11月28日 21:10

爱范儿关注「明日产品」,硬哲学栏目试图剥离技术和参数的外衣,探求产品设计中人性的本源。

主摄、长焦、超广角,堪称手机摄影的「三大金刚」,基本上能应对大部分用户的日常拍摄场景,一些影像旗舰手机,还会在这基础上多配备一个长焦镜头,满足更极致的创作需要。

最新发布的华为 Mate 70 Pro 和 Pro+,也有四个摄像头,只是多出的一个有点特别:华为称其为「红枫原色摄像头」,本质其实是一个微型多光谱仪。

多光谱成像仪主要应用于水土农业、食品检测等更专业的场景,智能手机运用不仅可以说不多见,像华为这颗这么高参数的镜头,几乎可以说没有。

但在不遥远的未来,类似的多光谱传感器模组,会来到我们身边的更多智能设备上。

解决拍照「色弱」问题

虽然智能手机厂商卷影像能力已经有不少的年头,手机上的摄像头模组越来越大,越来越凸,但始终有一块难啃的骨头尚需解决——色彩还原。

目前传统的手机相机传感器通常通过捕捉红色、绿色、蓝色(RGB),来呈现一定范围内的颜色,每个像素只有红、绿或蓝一个色彩信息,需要通过算法,结合周围像素的色彩关系,推算出每个像素点的真实颜色,最终尽可能还原出我们肉眼所见的景象。

▲ 单个像素只负责单个颜色的信息记录

但用红色、绿色、蓝色组成的颜色,仅为人眼可见色彩的 75%,成片的颜色损失比较大。

并且,既然是靠算法「推算」,准确性自然无法完全保证;而在比较复杂的色彩和光线的环境下,算法的准确性会进一步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拍出来人的肌肤会发黄、发红。

要想解决偏色的问题,厂商尝试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向入手。

靠计算摄影发家的 Google Pixel,就推出了名为「Real Tone」的色彩算法,在照片后台处理时,还原不同人种的真实肤色。

也有很多厂商也尝试转换赛道,不追求完美的色彩还原,而采用风格化的思路,让照片呈现更好的视觉观感,而不是百分百的还原。

而华为从 P20 手机开始搭载 5 通道色温传感器,陆续升级到 P50 系列的 10 通道多光谱色温传感器,能够捕捉普通 RGB 之外的波段,包括可见光之外的一些波段。

然后通过 XD Fusion Pro 的算法,将可见光和非可见光融合,呈现更多色彩细节。

通过多通道多光谱传感器来尝试纠正相机的「色弱」,其实也是行业内的一个主流方案,像是 vivo、OPPO 都尝试过在旗舰上配备类似的多光谱色温模组。

简单来说,这类传感器能够捕捉更多特定波段的色彩,但只能对整体的环境光做一个总体感知和判断,无法提供局部光源和色彩信息,也不具备成像能力。

而 150 万像素的红枫原色摄像头模组,本质上是 150 个独立的多光谱仪,对色彩的敏锐度更高,并且具备了成像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同时获取二维图像和色谱信息,记录能力也远远超出了 RGB 三色。

▲ Spectricity 也生产类似的多光谱摄像头

用人话来说,就是华为 Mate 70 Pro 的主摄、长焦、超广角正常拍摄高清照片,而原色摄像头专门记录照片中的每块区域的色彩细节,然后处理器按照这些精准的色彩信息给照片润色。

但这颗参数不低的多光谱摄像头的上限,远远不止于此。

手机的 「火眼金睛」

不同物质对不同的光吸收、反射情况不同,会呈现不一样的光谱。

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物质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有些是肉眼可见,有些则需要通过多光谱摄像头捕捉。

而通过这些光谱,我们就能推断出物质目前的性质和状态,因此多光谱仪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在环境监测、农林牧业、医学诊断、化学分析、刑事侦查等专业领域。

相关业界人士告知爱范儿,行业内光谱模块像素最高能做到 200 万,而华为 Mate 70 系列上的多光谱摄像头达到了 150 万像素。

这样的素质或许还不能运用于上述的专业领域中,但如果华为愿意开放第三方接口,还能让这台面向消费者推出的 Mate 70,创造更多可能性。

比如从菜市场买回来的农产品,我们可以就可以使用手机上的多光谱仪进行扫描,肉眼无法直接看出的农药残留,也会因为不一样的光谱特征,被多光谱摄像头发现。同理,也能用于检测纸巾荧光剂。

▲通过高光谱相机辨别发霉的李子和异物,图源:advian

像是皮肤的状态,也能通过多光谱仪拍摄,提前发现皮肤干燥、明暗、暗沉、色斑等问题,以便进行皮肤管理。

而由于血液呈现的近红外、中红外光谱,理论上也能被光谱仪识别,因此有可能通过华为 Mate 70 系列进行一个「自拍」,对身体的血糖、血氧等指标进行一个粗略的监测。

总之,这个多光谱摄像头,真的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仅仅通过「看」,就能让物体「现原形」。

对于 AI 来说,这绝对是梦寐以求的能力。

目前的 AI 助手和外部世界的交互方式,主要通过摄像头拍摄图像后进行分析,但一张平面图的信息有限,AI 也很难进行更多延伸解读。

▲ iPhone 16「视觉智能」

而如果多模态 AI 能够调用多光谱摄像头,就能极大丰富其能获取的外部信息。比如「看」一眼冰箱,AI 就能根据光谱特征分析出食材新鲜度,给出更恰当、详细的晚餐食谱建议。

跳出手机,来到智能家居上的光谱摄像头,也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想象一下,一个能智能判断食材状态的烤箱,不需要用户手动设定温度和时间,自己可以决定出最优的烹饪方式。

用手机拍小狗来进行智能识别会被吐槽,但如果是能拍小狗进行一个皮肤病速检,那就是真的改变生活。

更多设备正在路上

这么好用的多光谱仪,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来到我们的手机上?

传统的多光谱仪器体积和重量,其实远远没有能压缩到手机相机模组的地步。多光谱仪中用于分光的核心器件——光栅体积难以缩小,还需要一定的传道范围,为了更大的光谱范围,有时还需要在仪器内放入复数个光栅。

▲ 一个光谱仪的原理图,中间的就是光栅

国内光学企业求是光谱公司就摸索用算法的方式,替代了物理分光元件,使得光谱仪得以顺利缩小。

▲ 求是光谱的多光谱相机

另一个阻碍多光谱摄像头进入智能手机的因素是算力:当按下手机拍摄快门,处理器需要利用详细的光谱信息完成对照片的处理,如果性能跟不上,就会使得手机出片时间变得很长,严重影响拍摄体验。

在集成了 CPU、GPU、NPU(AI 处理器)的手机处理器性能不断实现突破后,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2022 年,华为哈勃入股求是光谱公司,2 年后的今天,首部搭载 150 万像素的多光谱仪的智能手机华为 Mate 70 系列诞生。

但华为这次不会领先太久,实际上,海外也已经在探索类似的道路,将多光谱芯片引入移动设备。

一家名为 Spectricity 的比利时企业,于 2023 年推出了专门为智能手机打造的多光谱传感器 S1,原理和效果与红枫原色摄像头类似,也能提升手机摄像头成片的色彩准确度。

▲ Spectricity 的多光谱相机模组

今年,Spectricity 宣布与高通公司合作,目标是为高通骁龙平台开发出优秀的光谱图像传感器产品。

目前暂时还没有搭载 S1 的消费者手机产品面世,但 Spectricity 方面表示,已经和几家手机厂商达成合作,其中有来自中国的品牌,相关的产品即将发布。

也许明年,这颗现在对大众而言还有点陌生的传感器,就会在各家旗舰手机发布会上频频刷脸,成为又一个新颖的卖点。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颗摄像头不仅意味着我们能拍出色彩更准的照片,还蕴含了革新人机交互的新可能。

 

参考文章:
《光谱相机,史上最出彩华为Mate的一颗“慧眼”》
《光谱成像,迈入手机 AI 影像的新纪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Mate 70 ,给出了 AI 手机的新答案

作者 李超凡
2024年11月27日 17:31

1950 年,艾伦·图灵在哲学杂志《心》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计算机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将「机器能思考吗?」这个问题,转换成「模仿游戏」(Imitation Game),来测试机器是否能够展现出与人类不可区分的智能行为。

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起源。

图灵认为,思考不需要被严格定义,只需通过行为表现来判断智能。他提出机器应该超越工具,成为人类智慧的延展和补充,而不是试图完美无缺地复制人类。

AI 的技术曲线在这两年突然陡峭,图灵 70 多年前的设想有了更具象的载体。智能终端开始可以识别用户意图提供服务,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开始撬动图形界面的地位。

AI 硬件不再等同于将大模型塞入设备,而是以系统级 AI 为核心重构智能终端,将大模型技术全面融入终端系统。智能手机正在进化成新物种,前段时间亮相的 HarmonyOS NEXT 就是大模型时代下, AI 和 OS 深度融合的体现。

而首发搭载 HarmonyOS NEXT 的 Mate 70系列,也成为华为史上最智慧的 Mate 系列,是华为在打破技术的封锁和垄断后,对 AI 时代智能终端探索的新里程碑。

此前,余承东表示,「鸿蒙用了十年长征,走完了欧美国家三十年才走完的路」。

现在,Mate 70 系列开启了华为 AI 生态下一个十年的征途。

Mate 70 ,史上最智慧的 Mate

搭载 HarmonyOS NEXT 的华为Mate 70系列 ,除了 AI 性能的提升,还带来一系列 AI 新功能,总体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 更有趣:AI 运动轨迹、AI 主角时刻、AI 时空穿越
  • 更高效:AI 智控键、AI 隔空传送、AI 通话摘要
  • 更安心:AI 消息随身、AI 降噪通话、AI 静谧通话

Mate 70 系列的电源键集成了 AI 功能,轻触两次可唤起系统级 AI,用户可以选择设置进行智慧识屏、长按唤醒智能助手等多样化的用途。

当从 Mate 30 开始布局的隔空操作,与鸿蒙互联生态结合后,更科幻的「AI 隔空传送」得以诞生。用户可以从 Mate 70 手机中隔空伸手一「抓」,然后移到另一台设备一「放」,把截图或图片传送到其他设备上。

「隐私」则是一些比较平时无感,但又时刻守护用户手机使用的功能。「AI 消息随身」仿佛给 Mate 70 手机配备了一个智能「防窥屏」,能够检测视线,当检测到机主之外的注视时,手机会自动隐藏消息,保护隐私。

而 AI 静谧通话通过人工智能消除通话漏音,不影响他人的同时,也不让私密的通话内容泄露。

Mate 70 还结合 AI 带来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拍摄玩法。「运动轨迹」通过 AI 多重曝光拍摄处理,实现一张静态照片对运动轨迹的捕捉;而「主角时刻」则是长曝光,通过 AI 保持被拍摄主体静止,而背景呈现拖影效果。

至于「时空穿越」则是通过生成式 AI,改变人像照片所处的时空背景和衣服配饰。

这些 AI 功能中,有能提升用户办公效率的智能助手,也有拓宽用户创作边界的创意工具。这些嵌入系统各个部分的功能,更多还需要用户主动去唤醒、使用,可替代性也较强,是鸿蒙智能的优势,但并非最核心的优势。

而像是自动触发和开启的 AI 消息随身、AI 静谧通话、AI 降噪通话等功能,则表明鸿蒙 AI 确实已经进入系统底层,无需用户参与,就能直接根据外界情况作出反应,并且还结合了视觉、听觉等多模态能力。

要实现这一点,缺乏对硬件和软件的总体调度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自研系统+自研核心硬件的华为Mate 70系列,不仅是 Mate 系列有史以来最具智慧的一代,也是华为对 AI 手机未来形态的全新解答。

华为的 AI 版图,补齐最关键的拼图

Mate 70 在 AI 技术上的爆发也并非只是坐上了大模型的风口,回顾 Mate 系列的历史,这款旗舰一直承载着华为在 AI 技术上最先锋的技术突破。

Mate 系列不仅是国产智能手机走向高端化的代表,还是华为 AI 版图构建一条重要的主线。

在 AlphaGo 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柯洁的 2017 年,Mate 10 系列也成为 AI 行业一个关键节点,它搭载了全球首款内置独立 NPU的智能手机 AI 计算平台——麒麟 970 芯片。

这颗 NPU 专门为深度学习而定制,FP16 性能达到了1.92 TFLOP,尺寸却没明显增大,突破了当时端侧硬件能力的上限。

NPU 的加入使得麒麟 970 在 AI 任务处理上速度极快,在图像识别速度上,可达到约 2000 张/分钟。

因此 Mate 10 也率先支持了 AI 慧眼识物、双指识屏等这两年旗舰手机逐渐普及的 AI 功能。比如 AI 慧眼识物能实时分析拍摄场景,识别多达 13 种场景和物体,从而根据对象的特点和属性自动调节参数设置。

麒麟 9 系列芯片逐渐跻身行业系列,后面几代 Mate 系列也在 AI 功能有了不少突破。

现在已经升级成系统级智能体的小艺,在 Mate 20 上就首次搭载。

Mate 30 通过姿态感应器和微核 NPU 实现的 AI 隔空操控,以及 Mate 40 隔空截屏,也早早为这次 Mate 70 上 AI 隔空传送功能打下了基础。

去年在 Mate 60 系列首发的 HarmonyOS4 ,则是国内首个内置 AI 大模型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开始融入到手机中。

历代 Mate 的 AI 功能就像一颗颗耀眼珍珠,最终将它们串成项链的,是在今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亮相的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

系统级 AI 终于在 HarmonyOS NEXT 上实现,鸿蒙的意图框架开始展示人机交互的未来形态。

鸿蒙原生智能具备多模态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用户的语音、文字、图像等多种输入形式,让系统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

如果用户每天早上上车后习惯听「每日推荐」歌单,系统就会学习这一行为,并在合适的时间推荐相应的歌单卡片,实现一键播放。

这意味着 AI 不仅仅是对人类行为的再现,还能对用户需求的主动预测和对复杂任务的高效执行。

鸿蒙意图框架印证了图灵的观点,即智能的关键不在于「机器是否有思想」,而在于机器是否能够在行为层面提供有意义的功能。

意图框架的「思考」被设计为工具性、服务性的智能,这与图灵的「行为主义智能」一脉相承。

通过从单设备到生态级协同、从静态交互到动态场景服务的跃升,HarmonyOS NEXT 用 Thinking Game (思维博弈)实践了图灵的智能机器设想,也展现了华为对 AI 手机或者终端的理解。

所谓系统级 AI ,应该是动态的、自主的和自适应的,让服务从被动转向主动 ,体验从单点转向多链条,实现「以意图为中心」的人机交互。

这种交互界面也将成为 AI 时代新的超级入口,而将软硬件核心都握在自己手上的华为,可能是最适合做这件事的公司。

下一个十年的智能终端

大模型爆发后,今年 AI 行业在两件事形成了共识:提升 AI 的思考能力,让 AI 能代替人去执行任务。

Anthropic 发布了computer use ,让 AI 像人类一样操作计算机,比如查看屏幕、移动光标、单击按钮和输入文本。智谱的 AutoGLM 也叫 Phone use ,只要一句指令就能让 AI 在手机帮你发微信、网购下单。

这种 AI 代执行的技术路线,其实就是模仿了人类执行任务过程智能体工作流,大模型为智能体的大脑,让其他的关键组件执行任务。

  • 拆解和规划任务的分配
  • 模拟人的记忆类型进行获取、存储、保留并检索信息
  • 调用外部 API 扩展模型能力

我们所说的系统级 AI ,并非只是软件,而是一种新的计算机形态,它可以连接各种软件和硬件,以及所有模态信息组成的外设,并调用 API 执行各种任务,用户不需要再通过一个个 app 来获取服务。

要实现设备间全局的智能体验,这就要求软硬件、端云侧的高度协同,将用户意图识别与任务执行的 AI 能力无缝扩展到不同设备。

华为的「鸿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就是这个技术路线上的先行者。在鸿蒙发布之初,我们就提出华为成为了一家「超级终端」公司,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微内核和分布式能力天然适合万物互联。

华为以端云协同架构为底座,在 HarmonyOS NEXT 上重新定义了鸿蒙的智能核心,将 AI 深度融入系统,从内核到应用实现了全场景的智能化体验。

因此在 Mate 70 系列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未来 AI 终端的一些关键特征:

  • 原生智能 OS
  • 系统超级智能体
  • 端云协同,统一的 AI 计算生态
  • 全场景融合感知
  • 开放生态

「小艺」从曾经的语音助手已经蜕变为无所不在的智能体,不仅能精准理解用户意图,还能完成从思考到规划、再到执行的一整套流程。小艺代表了AI 助手的新形态,更接近钢铁侠的「贾维斯」。

更重要的是,华为全面开放了从 AI 模型到控件的分层能力,赋能第三方开发者,为鸿蒙原生应用生态注入活力,这种开放性使开发者能够轻松构建和集成 HarmonyOS NEXT 原生的 AI 能力,目前已经有超过 15000 个应用和元服务接入这一系统。

软硬端云的协同结合正在重新定义计算体验,下一个十年的智能终端,不只是设备性能的比拼,更是生态体系的较量,而对核心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把控,则决定了整个生态是否能稳定地推进前沿 AI 技术的探索。

华为是当今为数不多从关键元器件到系统都自主控制,并深度融合打造系统级 AI 的公司,10 年前,余承东在 Mate 7 发布会上曾说:

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条,我们选择最难、也是最有价值的那一条。

下一个 10 年,华为 Mate 系列依然走上了一条最具挑战性,也将带来巨大改变的路。在 OpenAI CEO 等行业领袖认为将实现 AGI 的未来几年,AI 手机或许也将迎来又一个「轻舟驶过万重山」的时刻。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AI 生态浪潮下,TWS 耳机应有怎样的自我修养?

作者 谢东成
2024年11月27日 12:07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AI 大模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在数字生活里的许多行为习惯。

从拍照识图到 AI 对象消除,从多轮对话到近乎真人的 AI 情感陪伴,AI 大语言模型等技术不仅拓宽了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功能边界,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它的依赖。

虽然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下,那些所谓的 AI OS 尚未产生重大影响,但大模型的潜力不可忽视,未来的智能手机、AI 耳机、智能手表未必一定是今天的样子。

所以业内现在已经存在着一个共识:AI 并非万能,但没有 AI 却是万万不能。

在今年 6 月的 HDC2024 上,鸿蒙操作系统迎来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更新,正式发布了 HarmonyOS NEXT 系统,也就是剥离安卓源代码的「纯血鸿蒙」,并且带来了系统级 AI 能力。

「鸿蒙原生智能」把分散在大模型和应用里的 AI 能力,聚合成为适用于每个普通用户的日常体验,从底层架构开始追逐全场景智能的高效协同体验。

11 月 26 日,随着华为Mate 70 系列的发布,我们也迎来了第一款搭载 HarmonyOS NEXT 系统的旗舰 TWS 耳机——华为FreeBuds Pro 4。

鸿蒙 NEXT 的 AI 能力,也开始从手机延伸到原生鸿蒙的 TWS 耳机之中。

生态之中,耳机与手机唇齿相依

近十年间,消失于智能手机之上的 3.5mm 耳机孔,催生了 TWS 耳机的繁荣业态。换句话说,几乎每人一部智能手机的同时,也意味着几乎每人都会拥有一副 TWS 耳机。

在 IDC 最新的《全球可穿戴设备追踪报告》中可以看到,耳穿戴设备预计在 2024 年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

保持增长的原因是新兴市场的进一步普及和成熟市场的更新周期的开始,尤其是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在期望更换新一代的耳穿戴设备产品(耳机)来满足日常更多不同场景下的细分需求,甚至在考虑为多个不同的场景而配备多副耳机。

换句话说,消费者对新时代耳机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正促使厂商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而在 AI 大模型赋能系统交互的浪潮下,TWS 耳机与手机之间的关系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

皆因手机和耳机之间,逐渐形成了「主机与终端」的关系联结——手机作为核心计算和连接枢纽,为 TWS 耳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算力和网络连接能力;同时耳机也延伸并增强了手机的 AI 交互体验,在用户的耳边提供了智能语音助手的自然入口,并在多场景之中将手机的 AI 能力延伸到更加便捷和多元的使用场景。

正如刚刚发布的华为FreeBuds Pro 4,只要你将耳机佩戴在耳边并与手机保持连接,随时随地都能够轻声说出「小艺小艺」这句话来唤醒手机内的「小艺智能体」并来到你的耳边,聆听你的指令。

▲ 通过华为FreeBuds Pro 4 来直接调用手机上的小艺智能体

其中当属「随时随地」的体验最为难能可贵,这意味着你可以在手机息屏,或者是在湿手/烹饪/绘画等不想要直接操作手机的场景下,直接用耳机就能唤醒小艺来执行相应的语音指令,包括但不限于接打电话、音乐播放、耳机降噪、控制智能家居、设定闹钟或定时器、记录备忘录等等功能。

甚至是在你有差旅计划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耳机下达语音指令让小艺推荐出行计划、搜索导航路线、查看机票等等,而来到耳边的小艺也不负众望,跳过了一系列繁琐的聚合搜索操作,直接将结果呈现于屏幕之上,并在你的耳边一一述说。

尤其是需要轻声细语且不便掏出手机的场景,你也可以通过触碰耳机上的触控按钮来唤醒小艺,让华为FreeBuds Pro 4 耳机腔体上的三麦克风来精准地拾录你的语音指令,再将结果传递到你的耳边。

▲ 「小艺翻译」内搭载的「面对面翻译」功能,可以调用FreeBuds Pro 4 来聆听对话并进行翻译语音反馈

首发的「小艺翻译」功能更是支持「面对面翻译」和「同声传译」功能——只需要佩戴着华为FreeBuds Pro 4,耳机就能够收录对方的声音,并实时将翻译结果传达到你的耳边,传译所需的时延极低,戴着耳机就像是身边带着一个专业的翻译助理。

显然,基于大语言模型升级之后的小艺智能体,已经成为一个称职的私人生活管家、办公助手、娱乐助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打造一种「用过就离不开」的 AI 交互体验,华为FreeBuds Pro 4 应该就是搭载原生鸿蒙系统的华为手机们,最亲密的智慧伴侣。

从弱连接到强连接,耳机与手机从未如此紧密

在 AI 时代,TWS 耳机和智能手机的「连接」,不仅是对基础听音功能的实现,更是成为对 AI 智慧能力尽情发挥的关键环节。尤其是 AI 驱动的功能,例如智慧问答、智慧翻译等功能,都是需要耳机和手机之间进行高频且大量的数据交换,这也就意味着手机和耳机之间,需要具备超低延迟且高带宽的传输能力。

与此同时,耳机和手机的连接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区域或信号干扰的场景下,耳机和手机之间的连接,也需要具备更优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持续的连接稳定性。

不难看出,要满足手机和耳机 1+1>2 的 AI 智慧交互体验,对 TWS 耳机与手机之间传输的低延时、稳定性和速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获得「无线胜有线」的连接能力,华为在 TWS 耳机上引入了星闪连接核心技术——暨 Polar 码技术。

得益于麒麟 A2 芯片和星闪连接技术,华为FreeBuds Pro 4 的传输速率有了 53% 的提升——除了可以基于 L2HC 4.0 编解码技术提供 2.3Mbps 无损音质传输以外,还大幅提升了无线抗干扰能力,在更远的距离上依然能够与鸿蒙原生手机保持稳定的连接,同时也保持着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响应效率。

就目前的能力体现而言,在短距离无线通信领域上,如果说蓝牙是「弱连接」,那么星闪(NearLink)就是「强连接」。有了「星闪」,华为耳机与华为手机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可靠。

当然,对于 TWS 耳机而言,有了紧密的无线连接也还是需要直面「随手丢」的遗落痛点,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用户在抱怨 TWS 耳机不小心弄丢了的情况,甚至因为 TWS 耳机太多人遗失了单边耳机或者耳机盒,社媒上还催生了「无线耳机相亲角」的相关话题。

为此,华为FreeBuds Pro 4 支持「离线查找」功能,启用「查找」之后,即便耳机或充电盒不在身边,也能通过远距离地图定位具体的位置,并且支持智能遗落提醒和耳机上线通知功能。同时有赖于「强连接」的星闪功能,华为FreeBuds Pro 4 的耳机盒支持「星闪查找」功能,用户可以在清晰的方位指引下,快速定位耳机盒的位置,而且耳机盒还可以响铃提升,帮助用户快速寻回。

华为表示,FreeBuds Pro 4 还支持「楼层定位」功能,可以通过华为查找网络查看丢失耳机的具体楼层位置。预计到 2024 年底,楼层定位能力将覆盖全国超过 300 个省市地区的 8000 多个大型商场、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

AI 生态中,TWS 耳机应有怎样自我修养?

不难发现,现有的 TWS 耳机使用痛点,无论是音质、稳定性、抗干扰等等,本质上都是「连接」的问题。

显然,擅长于「连接好一切」的华为,早已明晰了提升 TWS 耳机连接能力的重要性,并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一切与「连接」相关的难题。

纵观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华为的确很执着、也很擅长于做好「连接」这件事情。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移动通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从 2G 到 5G,华为始终处于行业前沿,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确保全球数十亿用户的稳定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星闪技术起源于华为的超级蓝牙(绿牙)技术,绿牙不但能够涵盖传统蓝牙的功能,而且实测下来的稳定性和极限距离都远超当时的传统蓝牙技术。为了加快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华为继续投入研发这个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并作为主要的技术贡献方,在 2020 年牵头成立了负责制定和规范星闪技术的「星闪联盟」。

作为中国自主原生的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星闪在低时延、多链接、局域无线长距离高速要求等场景下均有显著优势。在 HDC2023 上,华为终端正式宣布,将星闪技术纳入到鸿蒙生态当中,让星闪为鸿蒙生态的万物互联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连接技术底座。

于是在 AI 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当下,我们在搭载原生鸿蒙系统的华为FreeBuds Pro 4 身上,确实是可以窥见智慧耳机必备的一些「自我修养」。

核心,是智慧耳机必须要与手机长期保持「强连接」,用更加粗壮的无形耳机线来拓宽 TWS 耳机音质和降噪的上限,让耳机的「基本功」表现得更加扎实。

其次,作为手机 AI 能力的延伸,TWS 耳机不再是单一的音频设备,而是化身成为 AI 生态里深度整合的交互终端,以「强连接」来实现对精准语音的识别并带来几乎无延迟的反馈,让小艺智能体可以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一样,做到如影随形,瞬时响应并且越用越懂你。

可能随着未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AI 耳机内在的算力会进一步暴涨,有望真的可以在端侧加载一个像「贾维斯」那样复杂的拟人化 AI 助手,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我们也在华为的专利库当中,看到了 TWS 耳机有望增加一个低功耗的摄像头来智能识别周遭环境路况,从而提升佩戴者的出行安全。

但就目前而言,唯有让手机与耳机之间实现高效协作,依托于手机的算力和耳机的交互特性,才能让 AI 能力真正能够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更优的体验。

如你所见,在以华为手机为核心的原生鸿蒙系统的生态之中,华为耳机与华为手机不再是单一的独立设备,而是共同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超级终端,共同构建出完整的鸿蒙生态系统体验。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能够说华为FreeBuds Pro 4 作为首款搭载 HarmonyOS NEXT 的智慧耳机,与首款出厂就预装 HarmonyOS NEXT 的华为 Mate 70 系列手机,天生便是一体。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推出首款蓝宝石水晶智能手表,智能又一次遇见了奢华

作者 爱范儿
2024年11月26日 20:02

1506 年,历史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在困苦之中于被贬之地贵州龙场顿悟,也就是「龙场悟道」,随后,他提出了影响至今的「知行合一」理念。

在大陆另一端的日内瓦湖畔,瑞士制表行业也有相近的理念:作为记录和显示时间的载体,手表,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锤炼。

而考验传统机械制表行业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后来的石英表,电子表,以及当下的智能手表,不过时间也给出了答案:忠于时间的,也被时间垂怜。

有意思的是,传统制表和智能手表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早已相互融合,诸如万宝龙还有 LV 等品牌已经推出了智能手表,而亨利慕时这样老牌制表商则推出过 Swiss Alp Watch 这样和 Apple Watch 设计极为相近的手表。

来自科技界的厂商,又有何种动作呢?

华为推出的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简称「华为蓝金表」),这是「非凡大师」家族里的第二款超高端智能手表,也是科技界对这场关于时间的辩证关系,关于手表行业融合的另一个注解,解释了一款「非凡大师」手表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还是智能手表厂商对传统手表厂商的一次无声回应。

挑战蓝宝石水晶工艺,智能手表奢华更进一步

时至今日,智能手表已经是消费电子行业里的成熟品类,出货量每年也以亿计算,但行业的高端化,似乎主要由老牌腕表品牌的智能化尝试,而非新兴智能手表品牌去尝试踏入奢华腕表市场的腹地。

当我们询问 AI 为什么奢华腕表能够卖这么贵的时候?它给我的回答是,除品牌因素之外,精湛工艺和奢华材质,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以此为线索,我们不妨探究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何以奢华。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黄金款

此前售价 21999 元的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黄金款已经证明华为在超高端智能手表领域的工艺水平。

相比前作,新的蓝宝石黄金款变化主要有 2 点,一是前者表圈主要由黑色纳米微晶陶瓷构成,后者则是由蓝宝石水晶打磨而来;二是表身颜色上,前者是黑金配色,后者则是蓝金配色。

蓝宝石水晶,第一次来到了智能手表身上,但这殊为不易。

作为硬度仅次于钻石的蓝宝石水晶,以坚硬,耐刮擦和晶莹璀璨而著称,也正是如此,想要驯服它也相当困难,尤其是让它经过精密加工,成为表圈材料。

华为蓝金表表圈由一整块 99.999% 高纯度蓝宝石水晶精雕细琢而成,其加工时间是普通玻璃的 10 倍,涉及超过 100 天的精密工艺,涵盖切割、抛光、退火和彩色镀膜等 70 多道复杂工序,最终从 30% 左右的成品率中挑出符合需求的表圈成品。

首先蓝宝石水晶需要在 2300 摄氏度的高温下经过 264 小时的长晶过程,生成 99.999% 高纯度的蓝宝石单晶体,然后通过定向优选 C 面晶体,经过掏棒 、滚磨 、质检等工序,制备出蓝宝石晶棒。

蓝宝石晶棒会通过金刚线切割为圆片,送完 CNC 加工环节,通过行业里一流的 5 轴 CNC 设备和特制金刚石刀具切削打造为复杂立体的表圈形状。

然后就是手工打磨和全面抛光环节,与传统机械制表行业的手工环节类似,细节和质感的最终呈现就得依靠灵巧的双手,经过这两步工艺之后,这一圈蓝宝石水晶表圈才会呈现光滑细腻,光彩夺目的观感。

最后的点睛之笔是表圈镀膜,因为高纯度蓝宝石单晶体实际上是透明的,想要实现如蓝冰幻境一样的美感,还需要一层特别的镀膜。

因为是智能手表行业里的第一次使用蓝宝石水晶材质做表圈,所以华为还得自研镀膜设备及技术,通过 720 °度旋转喷射 PVD 工艺,最终才实现蓝宝石水晶表圈立体结构的均匀镀膜效果。

华为蓝金表的奢华材料,也远不止蓝宝石水晶这一种。

我们常用「大金劳」来代指奢华腕表,黄金和金色在腕表界有特殊含义,这也是华为的两款「非凡大师」手表都要采用黄金材质的原因之一。

与蓝宝石水晶表圈相互辉映的,是镶嵌其中的 6 段 18K 黄金,恰如巨轮的圆舵,象征着掌舵和指引方向。

蓝宝石水晶表圈的字符是用皮秒级激光镭雕出凹刻字符,再后用PVD(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法)镀金技术让 18K 黄金镀层沉积在蓝宝石水晶表圈上,接着水镀18K 金和 24K 金两层黄金,多重工艺的叠加,金色更显层次和璀璨。

如果说表圈整体如圆舵,那么表冠则像灯塔之光,心志虽高远,但手中有方向,也有目标。表冠和按键虽小,但工艺依然繁复,14 道工序之后,将钛合金按键杆与 18K 金环与金片融合铆接,最终才有外华美内轻韧的精巧表冠和按键。

至此,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的奢华感已经有了眉目,除了蓝宝石水晶和黄金以及相应的复杂工艺能自述贵气之外,其实早已成名的高端腕表品牌,比如理查德米勒和劳力士等也会采用类似的材质和工艺。

除了表圈和表冠的奢华材质和工艺之外,在表身、表带和表镜材质选取上,华为也没有省成本。

表身采用非晶锆合金,强度硬度都是不锈钢的数倍,但重量又轻;表带采用的是我们熟悉的航天级钛合金,轻巧又强韧,亲肤且耐腐蚀;表镜则采用蓝宝石玻璃,和表圈一样坚硬,同时又自然通透。

好材质与好工艺之外,还有好意头

与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手表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理念不同,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显然花了极大的功夫在设计、材质和工艺上,甚至可以说这是它价值的主要依托。

我们之前聊「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对于穿戴的理解,更像是一个基本功能,而没有延伸到美学层面,这一块的补足也多由传统品牌来完成。

可以这么说,华为蓝金表延伸了行业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理解,赋予了它更多的美学价值,这也是属于华为的独一份美学语言。

我们过往在华为 FreeBuds Lipstick 口红耳机系列,Pura 70 系列的设计上看到了类似的时尚感,包括不久前才发的华为WATCH GT 5系列,全系采用几何锋芒美学设计,展现表达自我、追求时尚的先锋态度,堪称智能手表界的时尚科技新典范。技术之外的时尚美学旷野之地,华为的尝试早已有之,而蓝金表是更远的一步。

当然,喜欢高端腕表的人群也会讲究一个好意头,比如「能者多劳」的「劳」是劳力士的劳。我们自然也可以把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类比为「智能劳力士」,新的「蓝金」配色谐音「揽金」,寓意「戴蓝金,能揽金」。

可登峰可入海可入无人之境,技术让智能手表先于时代

也正如前面所言,传统奢华腕表正是依靠品牌、工艺和材质才能卖出高价,乃至获得溢价,这里的灵魂拷问就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买传统机械腕表呢?

技术是华为的立身之本,同样也是回答上面问题的答案。

自华为 Mate 50 系列首发搭载的卫星通信技术之后,这个「捅破天」技术领域一直在进化,华为蓝金表不仅支持独立双向北斗卫星消息通讯能力,还支持消息自定义功能,不光能够发送坐标信息,还能传递更灵活的文字信息。

除此之外,在快捷求助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华为蓝金表上报体征信息,包括个人身体状况 、同行人数及关键体征数据(含心率 、血氧)。这些数据将大大提升救援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这也是另一种的「知行合一」,华为在加入卫星通信能力的时候,并不是将手机端的功能简单移植,而是把产品的定位放到了功能定义当中。

前面华为蓝金表是「智能劳力士」,可不仅仅是因为设计材质工艺上的相近。

劳力士蚝式恒动潜航者型是世界上第一只防水深度达到 100 米的潜水腕表,同样的,华为蓝金表也达到了 100 米防水深度,同时在 100 米深度下依旧支持音频功能,满足自由潜、休闲水肺潜水等多种潜水模式。

上达苍穹下潜深海之外,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还有不少契合这款表定位的专业运动模式,尤以专业高尔夫模式和户外探险模式值得单列叙述。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覆盖全球超过 1.5 万家高尔夫球场地图,以 3D 立体视图效果呈现发球台 、球道 、树木 、沙坑 、水障碍及果岭的分布。它可以根据用户的运动数据,还有当前球场信息,诸如前球洞的具体球道布局 、障碍物的精确分布以及地形坡度等综合信息,帮助用户选择更合适的球杆,也有智能击球建议功能。

华为蓝金表的三按键布局当中的 10 点钟辅助按键可以理解为户外专用,短按进入户外探险模式,长按 3 秒可快速发送北斗卫星预置消息。新的户外探险模式下新增了手表户外探险路线导入和线路指引新特性,户外知识手册也新增了内容,在五星双频定位能力,高原关爱模式,还有卫星通信能力的保护下,用户在旅游 、爬山 、越野 、露营等户外活动,乃至一些极端环境中,也能获得更好的安全保障。

这就是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的一体两面,它不仅是华为制表工艺的集大成者,也是华为在智能手表技术上的集大成,二者集合,技艺双全,也让它成为了市面上独一无二的产品。

智能手表厂商可以掌握传统手表厂商引以为傲的工艺,但需要投入巨大成本的技术,却是传统手表厂商所不能及的。

最宝贵的是时间,最遥远的是探索

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在被问及什么是最宝贵的东西时,「时间」是被提及最多的答案。

当记录显示时间成为手表最基本功能时,就注定这个品类要和时间发生更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 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这款产品。

我们讨论奢华腕表的保值和投资属性时,往往基于一个前提:它们的使用寿命可以很长很长,它们的品相可以长久如新。

就像蓝宝石水晶和黄金这类材料,可以跨越历史依旧闪耀一样,这就是为何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选取这些材料,采用这些工艺的原因。

所有的一切,并不只是为了材料的奢华,更是为了让手表和时间相伴更久,记录时间,也陪伴时间,历久弥新。

这也是开头说的「知行合一」延伸之意,也许华为内部也有这样的一个「悟道」过程,想必在有华为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品牌之后,华为会思考,什么样的手表产品能够契合这个品牌?

肯定不仅仅是材料堆砌和工艺演进,还必须要内在的契合:如果最宝贵的是时间,那陪伴时间最久的,当然也是最有价值的,最能彰显何为非凡,何为 ULTIMATE。

厘清了时间关系之后,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自然还会去把空间探索一番。

于是,「捅破天」的卫星通信技术,深达 100 米的潜水级防水,户外探险模式等等等,都意味着,这款手表是能够陪伴用户去探索最遥远地方的产品。

当然,空间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智能手表往往是离用户最近的产品,比手机耳机电脑平板都要近,也是最了解用户的消费电子产品,没有之一。

离用户最近,也最关心,这是技术对于「空间」的概念另一种表达。

也许在智能手表时代,人们已经觉得它和时间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指针以像素的形式呈现,表盘可以随心所欲的变换,时间的形式似乎千变万化。

但只要这个品类仍是手表形态,仍以手表命名,那么时间的尺度和重要性就不会变化丝毫,我们需要这么一款产品,在新的智能手表时代依旧洞悉时间的本质,知晓时间的珍贵。

其材质,其工艺,其设计,也只是一点点关于时间的提示。

在更多位面,比如智能手表关于技术和工艺的二元统一,对空间上达苍穹下潜沧海的探索,对人本身的关注和关爱等等,HUAWEI WATCH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师蓝宝石黄金款都是目前华为手表的集大成者,做到了形神表里的统一,这是华为超高端品牌非凡大师的自我修养,也是智能手表行业最尖端产品的自我要求。

爱范儿,让未来触手可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发布 Mate 70,余承东高呼对得起「那四个字」,还有个百万产品

作者 苏伟鸿
2024年11月26日 18:24

就在九月,华为 Mate XT 非凡大师直面硬刚苹果发布会,与三折叠的问世,为逐渐走向沉寂的智能手机市场再度掀起了一阵热浪。

作为一台「迈向无人区」的产品,Mate XT 非凡大师在工艺和设计上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但也因此面临良品率的限制,相比于 Mate 系列的广泛覆盖,这台手机注定只能小批量生产,仅有少数幸运儿能体验到它的独特魅力。

不过,华为的脚步很快,没有让大家久等,两个月后的今天,余承东站在台上面向所有观众宣布「史上最强 Mate」的到来:

华为 Mate 70 系列与 Mate X6 折叠屏正式发布。

「史上最强的」Mate 70

这次发布会上,一共带来了 5 款不同的华为 Mate 手机:

  • 华为 Mate 70
  • 华为 Mate 70 Pro
  • 华为 Mate 70 Pro+
  • 华为 Mate 70 RS 非凡大师
  • 华为 Mate X6

发布会上对标准版 Mate 70 的着墨较少,主要提到了显示方面搭载了一块 6.7 英寸大小的 2688x 1216 OLED 直屏。

在安全方面,标准版依然搭载的是 2D 人脸解锁,以及侧边指纹。

发布会的重头戏自然是 Mate 70 Pro 与 Pro+ 。

华为 Mate 70 Pro 与 Pro+ 步调保持一致,采用等深四微曲设计,搭载 6.9 英寸 OLED 定制屏幕,分辨率来到了 2832 × 1316,支持 1440Hz PWM 调光,并且同样选择了侧边指纹识别以及 3D 人脸解锁及识别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 Mate 70 Pro+ 后盖采用了一种名为「金丝锦纤」的新工艺,是一种微纳米 3D 拓印技术,让后盖呈现一种类似织物的纹路。

华为 Mate 70 Pro+  使用高亮钛玄武机身,耐磨能力提升 5 倍,后背的超耐用锦纤抗冲击能力比普通玻璃提升 5 倍,第二代昆仑玻璃整机耐摔能力提升 20 倍,全机身支持 IP68 级 6 米抗水以及 IP69 级抗高温高压喷水,使用中的意外再也不会让人心惊胆战。

作为大杯与超大杯,影像能力毫无疑问是重头戏,华为 Mate 70 Pro 与 Pro+ 背面中轴对称的星环影像模组内搭载了三颗镜头:

  • 右下角:5000 万像素 F1.4-F4.0 可变光圈主摄
  • 左下角:4000 万像素 F2.2 超广角镜头
  • 左上角:4800 万像素 4 倍 F2.1 潜望长焦

三颗镜头协同作战,覆盖了常用焦段,配合纵置摆放的「XMAGE」logo 与边框镶满 1440 颗星光饰钉的火山口 Deco,组成「超大杯」的影像硬件。

需要注意的是,Mate 70 Pro+ 的三颗摄像头均使用 RYYB 的像素排列方式,有效提高手机在低光环境下的成像表现,而 Mate 70 Pro 与标准版都是用较为传统的 RGGB 排列,这也是目前来看超大杯在影像上的最大优势。

从 Mate 50 开始,华为褪去了徕卡的外衣,推出了自己的影像品牌 XMAGE,一手包揽光、机、电、算四个维度,从硬件到软件,构建完整的影像体系。

Mate 70 Pro 与 Pro+ 的硬件配置强劲,XMAGE 还有新东西。

华为 Mate 70 全系都支持了全新的红枫原色影像系统,搭载了一颗红枫原色摄像头,通过 150 万多光谱通道捕捉外界色彩,再介入三颗光学摄像头的成像,使拍摄的照片与视频色彩更加准确、饱满,接近人眼所见的真实色彩。

此外,XMAGE 也再次进化,学习了全球超过 10 万幅艺术作品,打造了鲜艳、原色、明快三种全新的色彩风格,面对更多的环境与场景,用户都能拍出不错的画面。

静态影像升级,动态影像也没落后。

全新的 AI 电影质感引擎加持下,Mate 70 Pro+ 拍摄视频时的降噪、实时 HDR 与色彩效果都得到了全方面提升。

硬件与软件、静态与动态,华为 Mate 70 系列的影像已经向所有人揭开了自己的真面目。

2024 年,AI 能力成为了智能手机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华为的优势在于自研的软件+硬件深度结合,以及端+云的双模式。

得到鸿蒙原生智能加持的全新 Mate 系列,这次首发了九大 AI 功能,大致归类如下:

  • AI 消息随身、AI 降噪通话、AI 静谧通话
  • AI 智控键、AI 摘要大师、AI 隔空传送
  • 运动轨迹、主角时刻、穿越时空

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功能有「AI 消息随身」,这仿佛是给 Mate 70 手机配备了一个智能「防窥屏」能够检测视线,当检测到机主之外的注视时,手机会自动隐藏消息,保护隐私。

除了指纹识别之后,华为 Mate 70 的电源键也获得了全新功能「智控键」,轻触两次即可触发 AI 功能,可以设置成智能识屏或识物。

从 Mate 30 开始布局的隔空操作,与鸿蒙互联生态结合后,「AI 隔空操作」得以诞生。

这个功能效果非常科幻,可以从 Mate 70 手机中隔空伸手一「抓」,然后移到另一台设备一「放」,把截图或图片传送到其他设备上。

「运动轨迹」、「主角时刻」都是 AI 拍摄功能,前者通过 AI 多重曝光,实现一张静态照片对运动轨迹的捕捉;后者通过长曝光,实现拍摄背景的拖影效果。

「穿越时空」则是通过生成式 AI,改变人像照片所处的时空背景和衣服配饰。

除了影像与 AI,Mate 70 系列在综合性能上也有提升。

华为宣称,Mate 70 系列在原生鸿蒙系统、方舟调度引擎与全新硬件的加持下,操作流畅度比上代提高了 39%,游戏启动速度比上代提高了 52%,帧率也提高了 31%,整机性能提高了 40%。

Mate 70 系列搭载 5700mAh 电池,续航提高 24%,有线快充来到了 100W,无线快充紧随其后,来到 80W,充电速率进一步提高。

最后则是华为的老本行,Mate 70 系列采用第二代灵犀通信,信号强度提高 3dB,峰值速率提升 68%,并支持 Wi-Fi 7,在各种使用场景下都得了可观的提升。

在中杯、大杯与超大杯后,Mate 70 RS 非凡大师如约而至。

按照非凡大师传统,Mate 70 RS 的后盖换为陶瓷材质,后置摄像头模组传承独特的家族化设计语言,继续采用八边形「星钻」设计。

Mate 70 RS 采用双层 OLED 显示屏,并用 AI Pixel 光学引擎提供像素级色彩调教,达到高亮高动态的显示效果,整块玻璃提供高达 3500nits 的亮度,使用寿命提高两倍,并使用玄武钢化昆仑玻璃,为日常使用保驾护航。

本次华为 Mate 70 RS 的影像系统与 Mate 70 Pro+ 对齐,三颗摄像头均与 Mate 70 Pro+ 一致,非凡影像从下到上贯穿全系。

对比 MateXT 非凡大师的惊艳亮相,Mate X6 更像是一次稳健的升级。

Mate X6 采用了全新的分布式玄武架构,提升了整机内部器件的面积,不仅通信模块更巨大,信号更好,也带来了更强的分布式散热能力,加上全新的石墨烯导热材料,设备的性能进一步提升。

得益于这个全新的架构,Mate X6 展开厚度 4.6 毫米,折叠厚度 9.85 毫米。

Mate X6 也搭载了第二代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创新碳纤维内屏支撑层、机翼铝机身框架、全新玄武水滴铰链等等一系列「黑科技」,加强了轻薄的抗性和刚性。

影像方面,Mate X6 的摄像头配置如下图:

设计上,Mate X6 有两种不同材质,其中一种就是 Mate70 同款的锦纤材质,采用了星云纹理的设计。

最后,余承东也提到了大家关心的系统方面:华为 Mate 70 系列,以及 Mate X6 系列都将提供支持 Android 应用的 HarmonyOS 4.3 ,和 「原生鸿蒙」HarmonyOS 5 两个选择。

华为 Mate 70 系列版本繁多,我们将售价集中列出,方便大家对比观看:

  • 华为 Mate 70 与 Mate 70 Pro 提供曜石黑、雪域白、云杉绿、风信紫四款配色,有 12GB+256GB、12GB+512GB、12GB+1TB 三种选择,起售价分别为 5499 元 与 6499 元
  • 华为 Mate 70 Pro+ 提供墨韵黑、羽衣白、飞天青和金丝银锦四种配色,有 16GB+512GB 和 16GB+1TB 两种选择,售价分别为 8499 元与 9499 元
  • 华为 Mate 70 RS 提供瑞红、炫黑与皓白三款配色,有 16GB+512GB 与 16GB+1TB 两个配置,售价分别为 11999 元与 12999 元
  • 华为 Mate X6 提供星云灰、星云白、曜石黑、寰宇红、深海蓝五款配色,有 12GB+256GB、12GB+512GB 两种选择,起售价 12999 元,典藏版售价 14999 元起。

尊界 S800,鸿蒙智行的新高度

随着问界、智界、享界车型的陆续投产,鸿蒙智行中最神秘且备受尊崇的第四个系列——尊界,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两周前,余承东在广州车展的新闻发布会上,精炼地概括了尊界首款产品的特质:

「很大,很尊,很亮。」

如此夸张且抽象地形容,加之各路媒体的渲染,不少人都对这款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伴随着华为 Mate 70 系列的发布,尊界品牌及其首款车型正式亮相,补齐了鸿蒙智行这个「华为元宇宙」。

尊界品牌的首款车型名为 S800,单从命名来看,这应该是该品牌产品序列里定位较高的车型,未来,尊界说不定还会推出 S600、S500 等车型。

说回 S800,它有着 5.5 米的车长,车宽超过 2 米,轴距 3370 毫米。作为鸿蒙智行目前定位最高的一款车型,S800 的确需要一个雄壮的体格来支撑百万级的售价。

与迈巴赫 S650 等众多豪车相仿,尊界 S800 采用了双拼色车身设计,并配备常见于豪华轿车的「大饼轮毂」,辅以平直的镀铬裙边装饰和车窗饰条,整体造型契合市场对一辆豪华轿车的期待。

尽管我们可以在尊界 S800 上窥见其他豪华轿车的设计精髓,但对于一个自诞生之初便定位于高端市场的品牌而言,打造一款符合消费者印象的车型,无疑是一个审慎且明智的决策。

当然,尊界也有在打造专属于它的产品记忆点——星空元素。

小半年之前,鸿蒙智行在享界 S9 上发布了采用璀璨星钻工艺的星河大灯,有着 10000 多个切割面,点亮后辨识度极高。今天的主角尊界 S800 则在此基础上再次进化,不仅车头融入了星空元素,尾部也有一条贯穿式星云灯带。

除此之外,新车的门把手处也有着星空元素,寄托着「手可摘星辰」的宏大寓意。以往,劳斯莱斯的星空顶被视作豪华轿车的象征,而这次尊界 S800 则进一步将星空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今天的发布会里,余承东还公布了尊界 S800 的预售价格:100 万元,预定金 2 万。

不可否认,尊界作为新兴品牌,在百万级豪华轿车市场中与奔驰、宝马等历史悠久的豪华品牌相比,确实面临品牌认知度的挑战。然而,从产品力角度审视,尊界所提供的体验毫不逊色于其竞争对手。加之华为的品牌背书,所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吸引力,为尊界在这一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易车公布的销量数据,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高端轿车市场中,奔驰 S 级以平均每月超过 1300 辆的销量荣登榜首,保时捷 Panamera 以平均每月 1272 辆的销量紧随其后,而迈巴赫 S 级则以平均每月逾 1000 辆的销量位列第三。

这意味着,尊界 S800 若能实现过千的月销,便有机会跻身市场前三。

跨越四年的「最强」Mate

2020 年 10 月,华为 Mate 40 系列发布,这是余承东第一次掷地有声地喊出「史上最强 Mate」的口号。

星环设计、隔空手势、隔空截屏,如今依然在延续和进化的功能,最早都诞生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上的手机里。

四年后,华为 Mate 70 系列问世,一脉相承并再度进化的 AI 手势操作、星环影像模组,再次出现在所有人面前,四年前的呐喊,回应阵阵。

当然,发布会结束了,真正的体验现在才开始,这些配色好看吗?隔空 AI 功能好用吗?新的红枫原色影像系统怎么样?爱范儿将准备一系列的体验与评测为你解答。

你还对 Mate 70 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本文由苏伟鸿、周奕旨共同完成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