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10月16日首页

24.99 万元!传祺向往 M8 宗师版上市,越级挑战腾势 D9、别克GL8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6日 23:00

广汽传祺旗下的中大型 MPV——传祺向往 M8 宗师版于 16 日下午正式上市。

新车共推出两款配置,分别为尊享版和激光雷达版,补贴后售价为 24.99 万元和 26.99 万元。

作为向往 M8 系列的新增车款,传祺向往 M8 宗师版延续了传祺 M8 宗师系列硬朗的设计风格,有黑白两种颜色可选。

向往 M8 宗师版采用了「醒狮」造型前脸,使用了大量纵向分布的饰条来营造沉稳的视觉效果,大灯组采用 「7」字形的灯带设计,辨识度极高。

车身侧面和尾部设计延续了在售车型的造型,采用平直的车顶设计,车窗边缘、连体式门把手等位置加入了镀铬元素装饰,宗师版车型提供了全新样式的 18 英寸星翼轮辋,轮毂上带有悬浮 G 标。

尾部设计上,新车搭载了贯穿式尾灯组,两侧尾灯同样采用「7」字形设计,与前大灯前后呼应。

新车车身尺寸为 5251 / 1823 / 1823mm,激光雷达版车宽为 1893mm,轴距为 3070mm,采用 2+2+3 的 7 座布局。

广汽介绍到向往 M8 宗师版对车辆第一排的舒适性做了加强,前排座椅配备了 16 点三层气袋式按摩,坐垫采用可伸缩式设计,可延伸至 570mm,长途开车腿部也能获得充分支撑。

新车第二排配备了双零重力座椅,靠背最大可调角度达到 166°,可以实现接近躺平的放松效果,广汽还在座椅上配备了雅马哈头枕音响、一体式扶手、5 英寸液晶控制屏、皮质小桌板、220V 电源插座及二排遮阳帘等豪华配置,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家庭娱乐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车辆第三排则采用了加高加厚坐垫,靠背支持四挡调节,并搭配了四挡调节水平扶手。

内饰方面,新车提供红棕和浅灰两种风格,配备了双辐式多功能方向盘、电子怀挡换挡机构、内嵌式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以及 15.6 英寸的中控多媒体触控屏,中控通道区域布局进行了小幅调整,配备了带有翻盖的储物格、单无线充电面板和双杯架。

向往 M8 宗师版为第三排设计了 220mm 的超长滑轨,可以让车厢在满员乘坐与超大储物间自如转换,实现灵活空间布局,三排翻折后可形成 1500L 的行李厢空间,最多可放下 19 个 20 寸行李箱。

两款配置在座舱内部几乎一致,但是在智能化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尊享版搭载 ADiGO 4.0 系统,支持苹果 CarPlay 与百度 CarLife 手机互联;激光雷达版升级为 ADiGO 6.0 系统,除苹果 CarPlay 外,额外支持华为 HiCar 互联。充电接口数量上,尊享版提供 5 个有线充电接口,激光雷达版则增加至 6 个。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上,尊享版搭载 ADiGO Pilot 辅助驾驶系统;激光雷达版则搭载广汽星灵智行 ADiGO GSD 驾驶辅助系统,并配备 Momenta 大模型。

激光雷达版配置了 12 枚超声波雷达、7 枚高感知摄像头、4 枚全景摄像头与 3 枚毫米波雷达。新增了盲区监测预警、开门预警、后向横穿碰撞预警、交通信号灯识别、DMS 驾驶员疲劳检测、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遥控泊车辅助等功能,同时支持 540°透明底盘与全场景 AEB 主动安全功能。

新车延续了现款车型的动力总成,搭载 2.0T 插电式混动系统,系统综合功率为 300 千瓦,综合扭矩为 645 牛·米,传动系统匹配两挡 DHT 变速箱。

两款配置均搭载 25.5 千瓦时三元锂电池,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为 136 公里,全系标配 6 千瓦对外放电功能,其中尊享版搭载弹匣电池,SOC 30%-80% 需要 30 分钟,综合续航里程为 1032 公里,激光雷达版搭载 4C 超充电池,SOC 30%-80% 仅需 8 分钟。

传祺向往 M8 宗师的直接竞争对手包括魏牌高山 7、腾势 D9 DM、岚图梦想家 PHEV、别克 GL8 陆尊 PHEV。

相比竞品,传祺向往的主要优势来自性价比,M8 宗师版的入门价格与腾势 D9 低 4 万元左右,配置更高的激光雷达版相比竞品也有 2 万元左右的价格优势,或许能为传祺向往系列带来新的增量。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8.58 万的魏牌高山 7,上来就把新能源 MPV『卷』麻了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6日 22:34

不知不觉中,魏牌高山的销量已经来到新能源 MPV 的榜首了,超越了别克 GL8、腾势 D9、岚图梦想家等一众竞争对手。

高山系列采用的是一车三款的模式,高山 9 是宜商宜家的旗舰定位,高山 8 面向大家庭,高山 7 则主要面向年轻家庭。

高山 8 和高山 9 很早就公布了价格,但由于种种原因,高山 7 直到 15 日才正式亮相。

魏牌高山 7 仅有一个版本,售价 28.58 万,比预售价低了 4000 元,可以选装 8000 元的双实体按键悬浮式零重力座椅和 2000 元的铝合金多幅溅镀轮辋。

外观上高山 7 延续了 8、9 两款车型大气稳重的风格,采用了「高山流水」的设计语言,前脸为大尺寸「飞瀑式」镀铬中网配合竖向条纹的设计,车身侧面和尾部都是比较标准的 MPV 造型,车身比例协调,没有使用过多夸张的线条,更偏向于传统家庭用户的审美。

三款车在配置上的差异不大,主要以车身尺寸作为区分。

高山 7 的车身尺寸为 5050 x 1960 x 1900 mm,轴距为 3085 mm,采用 7 座布局,作为对比高山 8 的车长为 5280mm,轴距为 3145mm,高山 9 更长一些,车长为 5410mm,轴距为 3275mm。

高山 7 和 8 的关系就像 iPhone Pro 和 Max 一样,核心功能差不多,尺寸不一样。

▲ 高山 7

▲ 高山 8

▲ 高山 9

虽然高山 7 在尺寸上小了一点,但长城并未在其内部空间上做妥协,在全新平台技术的加持下,采用 2+2+3 布局的高山 7 的车内纵向长度做到了3468mm,二排拥有 930mm 的头部空间和 1091mm 的腿部空间。

各个座椅均配备通风加热功能的 Nappa 真皮座椅与 2 向电动腿托,并且可以选配 10 点按摩和后排零重力座椅。

此外,车辆第三排设计了宽约 1.3 米的蝶式座椅,靠背可调,并配备了同级少见的大尺寸侧窗,单侧窗面积有 0.365 ㎡,保证了三排乘客的乘坐体验。

为了让二三排的进出更方便,高山还设计了两层车外踏板并留出了 170mm 的中央通道,搭配创新分段设计的 B 柱拉手,让 4 岁孩子也能独立上车。

座舱内的舒适性配置上,高山 7 也与高山 8 、9 保持了一致。

新车座舱的核心理念是「AI 智慧空间」,一共配备了 3 块大屏,中控及副驾屏采用双 15.6 英寸超高清联屏,后排则是一块 17.3 英寸的超高清吸顶屏,座舱采用最新的车规级 8295 芯片,配备 24GB 内存与 256GB 存储。

高山系列这次在座舱智能化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在长城自研的 Coffee OS 3.2 智能操作系统的加持下,高山系列车型的智能座舱可通过数据学习逐步优化人机交互体验,并支持多屏互动和多桌面操作。

此外,新车的智能座舱也支持 HUAWEI HiCar、ICCOA Carlink 以及投屏功能,基本涵盖了主流设备的手车互联需求。

23 扬声器、12.5 L 车载压缩机冰箱、二三排遮阳帘、三温区自动空调、负离子空气净化等功能也一应俱全。

除了接近满配的座舱外,在 28.58 万元的起售价下,高山 7 还拥有一套高阶智驾和 Hi4 性能版四驱系统。

高山 7 搭载的是长城汽车第三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

全车共搭载了 27 个高精传感器,采用的是摄像头+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够实现从行车到泊车、从高速到城乡、车位到车位等功能。配合灵动转向功能,可以有效提升 MPV 的驾驶便利性。

高山 7 的泊车辅助功能支持 200 多个车位类型,车位识别成功率达到 96%,辅助泊车成功率达到 95%,系统还支持了循迹倒车,辅助驾驶系统可以通过记录车辆最后行驶的 100 米轨迹,实现原路线智能辅助倒车,特别适合狭窄巷道和复杂场景。

这套高阶辅助驾驶配合高山 7 搭载的 5.6 米灵动转向功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MPV 停车难的痛点。

在安全方面,高山系列车型配备的 AEB 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前方道路上的目标物,如果有发生碰撞的风险,系统会以声光报警来提醒驾驶员进行制动,若驾驶员没有做出避免碰撞的动作,针对静止车辆目标,系统的最大刹停能力为 100 公里/小时。

在更极端的夜晚逆光同向行人场景下,整个系统可以做到在 85 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刹停。

同时,高山 7 整车采用了占比 81.96% 的 2000MPa 高强钢,并对第三排座椅处进行了加强,起座椅靠背搭载管框式骨架全金属背板,能够提供更强的支撑及碰撞防护性能,前排双预紧、中排预紧限力安全带和能够实现 6 秒保压的侧气帘来减小碰撞事故中乘员受到二次伤害。

长城还在高山 7 上搭载了一套 Hi4 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系统。

在不同路况下能实现毫秒级扭矩分配,在湿滑的雨天和高速过弯时提供更好的车身稳定和安全性。

这套动力系统的最大功率为 337kW,最大扭矩 644N·m,百公里加速约 5.7 秒。搭载一块 44.28kWh 的电池后,高山 7 在 WLTC 下纯电续航里程为 172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为 945km。

在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道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除了车型打造,魏牌也在售后和保障体系上做了不少建设,到现在,魏牌已经在青藏线、川藏线、青甘环线上建立了 35 个护航驿站,服务了 3,135 位用户,提供了 617 次道路救援。

魏牌还承诺,城区主干道 2 小时到,再偏远的地方,6 小时必到。

这对于高山品牌来说都是利好。

在魏牌的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高山已经成为了整个品牌的中流砥柱,在只发售了高山 8 和高山 9 的情况下,高山家族销量就已经占了整个魏牌的三分之一,9 月份更是一举来到了新能源 MPV 的销量榜首,在全部的 MPV 车型中也仅次于丰田塞纳。

作为高山家族中价格最低的车型,高山 7 没有在配置上做妥协,反而在多个方面都达到了领先水平,在踏板、转弯半径等细节方面更是为家庭用户做出了专门优化。

或许在高山 7 上市之后,我们能看到魏牌高山家族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比亚迪 vs 鸿蒙智行:海狮 06 与尚界 H5 进入正面遭遇战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5日 20:30

比亚迪的传奇车型——宋 PLUS 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在 2020 年推出的宋 PLUS,是比亚迪第一款月销量超过 5 万辆的车型,也是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新能源 SUV ,巅峰时期月销 6.4 万,占了整个海洋网销量的一半。

宋 PLUS 的成功,源于它精准地解决了市场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初期的核心痛点——续航焦虑和用车成本。在那个「要不要电动化」仍存在疑问的时代,宋 PLUS 以其「可油可电」的灵活性和极致的燃油经济性,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
宋 PLUS 停产之后,接替其位置的是在今年 8 月份上市的海狮 06。

毫无疑问,在比亚迪逐渐弱化「双车战略」的情况下,对海洋网来说,海狮 06 是一款不容有失的车型。
虽然它上市首月的表现相当不错,突破了 3 万辆,但现在,有一个从未见过的对手出现在了他面前——尚界 H5。
上汽对这台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足够重视,单独组建技术团队并建厂,也有一丝势必要成功的味道。作为目前最亲民的一界,尚界主打走量,希望靠鸿蒙智能的品牌力来辐射、转化尽可能多的用户。
其首款车型尚界 H5 也将「满血版」鸿蒙的价格首次下探到了 20 万元内。
此前在这个价格区间,比亚迪的「双宋」是绝对的王者,作为后来者的尚界 H5,要过的第一关就是继任者海狮 06。

那尚界 H5 能打得过海狮 06 嘛?

作为宋 PLUS 的正式继任者,海狮 06 并非简单的换壳,而是在其基础上,有了相当程度的升级。

它在设计上采用了比亚迪海洋网最新的设计语言,整体造型比宋 PLUS 更加年轻、动感,在尺寸上,海狮 06 的长宽高分别为 4810/1920/1675mm,轴距 2820mm。

虽然海狮 06 已经往年轻化方面走了一大步,但尚界 H5 看上去显然精致的多,它采用的是更加克制、简约的设计语言,整体的氛围感会更内敛而富有科技感。

车身尺寸方面,尚界 H5 的长宽高分别为 4780/1910/1664mm,轴距为 2840mm,虽然尺寸上略小于海狮 06,但其内部空间利用率却非常高,后排腿部和头部空间均超过 1 米。

外观设计口味各有不同,有人嫌弃比亚迪不够精致,就有人会觉得尚界太过平庸,真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是尚界的智能化和比亚迪的性价比。

走进车内,海狮 06 设计上的比亚迪味儿还是挺浓的,只提供了灰黑两种内饰配色,但智能化配置增加了不少,用上了 W-HUD、6nm 制程芯片、更多的手车互联功能,全系标配了座椅加热、吸风和按摩功能。新车也搭载了同级唯一的丹拿音响以及 1.73m² 的智能感光天幕以及电动遮阳帘和 31 色环绕式氛围灯等其他舒适性配置。

尚界 H5 的鸿蒙座舱看起来就精致的多。15.6 英寸的中控屏,配合流畅的交互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对于这个价位的用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更别说还有华为的金子招牌——ADS 4.0。

把华为的智驾系统和座舱体验拉进 20 万以内,就是上汽和鸿蒙智行能找到的最直接的吸引力。作为鸿蒙智行的金字招牌,尚界 H5 的主要卖点是其搭载了价格最低的搭载华为 ADS 4.0 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多个第三方报告也显示,用户考虑尚界 H5 的首要因素就是华为 ADS 智驾。

尚界就是要亏本让利,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顶级智能。

只看智能化配置,尚界 H5 相当能打,其 MAX 版本搭载了 192 的激光雷达以及 3 颗 4D 毫米波雷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后,具备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和泊车功能,与三四十万的问界 M8 等高端车型并无二致。

海狮 06 则走了另外一条不同的路,新车的智能化水平虽然相比宋 PLUS 有了一些提升,但和尚界 H5 比起来只能算是够用,天神之眼 C 三目版的辅助驾驶系统和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但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在另一个维度。

海狮 06 的混动车型搭载了比亚迪的第五代 DM 技术,NEDC 馈电油耗为 3.5L/100km,综合续航里程最长 1670km。尚界 H5 增程版馈电油耗为 4.44L/100km,综合续航 1360 公里。

二者纯电版的区别则来的更大一些,海狮 06 EV 采用了 800V 架构,30%-80% 快充时间为 0.3 小时,而尚界 H5 仅为 400V 架构。

价格方面,海狮 06 混动的顶配版为 15.68 万元,入门版为 13.98 万元,尚界 H5 增程的顶配版本为 17.98 万元,入门版本为 15.98 万元,便宜了 2 万元。

实际使用中的体验差距可能会更大,尚界 H5 15.98 万元版本并未提供满血版的华为乾崑智驾,只有视觉方案的 SE 版本,要体验到完整智驾,需要升级到 Max 版,加价 2 万,再选装 1.2 万的智驾包。

在正式上市后,尚界 H5 的 1 小时大定订单为 1 万辆,数据还算不错,但比起预售开启 1 小时,订单突破 2.5 万,18 小时破 5 万的热情明显有点回落。

尚界和海狮的交锋更像是两家企业在造车方法论上的对撞。

比亚迪强调把能效、成本与供应链一体化压到极致,期望让更多家庭以更低门槛享受稳定、可预期的用车体验。得益于长期的垂直整合战略,比亚迪在供应链、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方面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这使得海狮 06 能够在同配置的情况下,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入市。

而尚界则主打智能化和品牌价值,它不再将汽车仅仅看作一个孤立的硬件产品,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连接万物的智能终端。其核心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极致的、无缝的、持续进化的智能体验。

那么回到尚界 H5 和海狮 06 哪辆车更好这个问题,最终的决策,其实取决于哪种均衡更贴近购车者的生活图景。

如果你的通勤半径相对固定,家庭多人共用,对学习成本较为敏感,那么海狮 06 所代表的「稳定可靠、经济实用」的均衡,可能会更快地为你带来满足感。

而如果你对数字生态有更强的依赖,乐于尝试前沿的智能科技,并看重手机、车、家之间的无缝衔接,那么尚界 H5 所代表的「前沿科技、智能互联」的均衡,则更能满足你对未来出行的想象。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重回优雅巅峰!奔驰发布了一辆会「光合作用」的概念车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4日 18:02

梅赛德斯-奔驰刚刚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一组「VISION ICONIC」概念车的图片,并配文:

超越常规的思考,根植于传统的底蕴,迎接未来的准备。

从预告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新概念车的一些显著标志:

  • 细长的前大灯,内部带有 LED 星辉图案;
  • 突出的前风铲和分流器;
  • 黑色涂装的大尺寸合金轮毂;
  • 以及封闭并可全幅点亮的格栅和奔驰立标。

另一张预告图则展示了新车双门轿跑的布局和造型,整个车身与 1938 年推出的奔驰 540K Autobahn Kurier 十分相似,车尾则毫无疑问是 300SL 的风格。

▲VISION ICONIC 概念车

▲奔驰 540K Autobahn Kurier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车辆门把手的位置相当靠近近侧面通风口,或许将搭载类似于劳斯莱斯的反向开启式车门并搭载无框车窗。

奔驰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Gorden Wagener)此前在 instagram 上表示说,这款新概念车的灵感来源于 Vision Mercedes-Maybach 6 Coupé 与 Cabriolet 概念车。

这两款车型分别于 2016 年与 2017 年圆石滩车展(Pebble Beach Concours d’Elegance) 亮相,虽未量产,却被誉为奔驰近年最惊艳的设计之一。

▲Vision Mercedes-Maybach 6 Coupé &Cabriolet

VISION ICONIC 显然延续了那份「未来与优雅并存」的设计哲学。

另外一些预告图还展示了一些车内的细节,座舱内部极具奢华与艺术感,座椅使用了蓝色天鹅绒进行装饰,仪表盘和中控台似乎是一种浮动玻璃结构,颇有装饰艺术(Art Deco)时代的风格。

梅赛德斯尚未公布这款概念车的具体动力系统细节,但确认其将配备线控转向系统,以及一些目前听起来较为科幻的功能。

这辆车采用了太阳能涂料,可以通过阳光补充续航。根据梅赛德斯的说法,这种涂料如果应用在一辆中型 SUV 上,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可额外生成足以提供约 12000 公里续航的能量。

VISION ICONIC 概念车还引入了神经形态计算架构——一种模拟人类大脑运作方式的计算系统,能够实现更快、更高效的 AI 处理。这种架构将被用于更准确地识别交通标志、周围车辆以及减少自动驾驶系统的能耗。

同时,VISION ICONIC 拥有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与自动泊车功能,梅赛德斯称,它能够「让客户重新找回时间」。

虽然 VISION ICONIC 目前仅停留在概念阶段,但它极有可能预示着奔驰重启 S 级双门轿跑与敞篷车系的计划。

有关奔驰旗舰双门轿跑回归的传闻,曾在近些年不断传出,此前就有外媒报道过奔驰为新的迈巴赫与 AMG 版本的双门 S-Class 车型申请了商标。

▲ 2020 款奔驰 S 级双门轿跑

如今,随着 VISION ICONIC 的登场,这一传闻似乎愈发可信。

目前的 S-Class 车型将于明年迎来中期改款,而下一代的 S-Class 则有望全面电动化并率先采用部分概念车元素——甚至可能成为奔驰首款配备可发光三叉星徽立标的量产车。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又一辆半价理想!奇瑞旗舰 SUV 风云 T11 预售 19.99 万元起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4日 18:02

「我们专门为风云 T11 单独建了一个工厂,年产 30 万辆!」

作为风云 A9L 之后的又一款旗舰车型,奇瑞对风云 T11 相当重视,不仅把发布会场地选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芜湖老船厂遗址,更是为风云 T11 准备了一条单独的产线。

奇瑞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在发布会上承诺,用户只要下定,风云 T11 就能在上市30天内交付。

新车共推出了 4 款车型,可选后驱、四驱版,搭载 1.5T 增程动力,预售价格区间为 19.99-26.49 万元。

作为一款向「向百万级豪车看齐」的产品,奇瑞在堆料上并不吝啬。

奇瑞风云 T11 的长宽高分别为 5205mm、1998mm、1800mm,轴距为3120mm,座椅采用 2+2+2 布局,提供了月影灰、云黛蓝、极光绿等 6 种车身颜色供选择,采用了全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

奇瑞介绍,这款车前脸以「故宫太和殿建筑群为灵感,试图通过三重横向分割重现殿-门-台的经典比例」,车辆中网采用较为新颖的直瀑式无边框造型,搭配哑光装饰条进行点缀,大灯组采用狭长设计,由贯穿式 LED 日行灯组成矩阵。

新车车身侧面整体造型则与常规的大型 SUV 一致,腰线较为平直,搭配 21 英寸轮毂,尾灯同样采用贯穿式设计,配备了银色镀铬装饰条及双片样式的扩散器装饰面板。

走进车内,奇瑞风云 T11 采用了全新的布局设计,配备由中控屏+副驾娱乐屏组成的一体式 30 英寸 6K 双联屏,配备 AR-HUD 抬头显示和电子怀挡,后排可选装 17.3 英寸吸顶屏与 23 扬声器音响系统。

风云 T11 一二排座椅配备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二排配备的零重力座椅可以实现 220mm 的前后移动和 65mm 的横向移动,电动腿托与小桌板均有配置,中央扶手内还装有一个 9.2L 的冷暖箱。

在近期大家较为关注的安全方面,奇瑞足足用了发布会一半的时间来介绍。

风云 T11 基于奇瑞 「磐石 2.0」车身架构打造,热成型钢占比 23%,铝合金占比 20%,关键部位采用超高强度钢,车身扭转刚度达 37300N・m/deg,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较高水平。

奇瑞此次还提出了「6D 防护」的概念,风云 T11 采用「五纵十横」的车身架构,加入了大量铝合金和热成型钢,并在前舱设计了双层防火墙,对乘员舱的前后左右上下六处都做了加强。

此外,风云 T11 全车共拥有 11 个安全气囊,与常规布局相比,增加了后风窗安全气囊、2.2米超长侧气帘、L型附加跃屏式气囊,以及双腔远端气囊等。

在主动安全系统上,奇瑞风云 T11 标配猎鹰 500 驾驶辅助系统,可以选配猎鹰 700 驾驶辅助系统,共配备了 1 个激光雷达和 11 个车外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搭载英伟达 Orin-Y 芯片,支持包括盲区检测、车道偏离干预、交叉碰撞制动功能在内的 20 多项主动安全功能,在有碰撞风险时,可以实现 130km/h 的静态车辆刹停。

这套硬件系统同时使奇瑞风云 T11 具备了城市领航辅助以及 ETC 车道通过等高阶驾驶辅助能力。

动力方面,奇瑞风云 T11 搭载奇瑞鲲鹏 CEM 增程动力系统,1.5T增程器每升油可发约 3.7 度电,百公里馈电油耗为 6.1 升,综合续航超过 1400km,提供四驱和后驱车型。

其中后驱车型最大功率为195 千瓦,官方 0-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 9.3 秒,匹配容量为 33.68 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 纯电续航里程 220 公里。

四驱车型系统综合功率 345 千瓦,峰值扭矩 634 牛·米,零百加速 5.4 秒,电池容量为 39.92 千瓦时,CLTC 纯电续航 220 公里。

新车底盘部分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结构,四驱车型还提供 CDC 电控减振器。

奇瑞风云 T11 上市后将与风云 A9L 构成「轿车 + SUV」的双旗舰矩阵,风云 A9L 从 7 月上市之后销量相当不错,上市首月交付了 10243 辆,不仅拿下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细分市场月度销冠,也很好的打响了奇瑞风云系列的名号。

而瞄准的是 25-30 万元大型家用 SUV 市场的奇瑞风云 T11 ,直接对标理想 L9、问界 M8 等车型,但价格却仅为后两者一半左右,主打 「性价比」与「空间实用性」的标签,目前看来也有很大的潜力延续风云系列的良好势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快充、智能之后,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圣杯」是固态电池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1日 22:07

新能源汽车有三个永恒不变的追求——

更长的续航里程;

更快的充电速度;

以及更智能的辅助驾驶。

在充电速度从 3C、5C 冲到了 12C,辅助驾驶也从最开始的规则驱动向着体验更好的世界模型等方向飞速发展之后,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关键技术突破点很能是——固态电池。

▲ 新款极氪 001 峰值充电倍率可达 12C

传统锂离子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而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能够显著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也比当今的锂离子电池组更小、更轻、充电更快,还可以提供更高的产量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国内外汽车产业都在为此项技术投入了巨资,但迟迟未能有关键性的技术突破,量产时间也不断跳票,从 2025 到 2026 再到 2027。

不过,近日中国科学家团队的两项突破或许能让我们更早点用上固态电池。

10月7日,中国科学院等黄学杰团队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全固态电池研究的最新论文。

在他们的研究中,脱离实验室环境之后,软包电池实现300次循环后容量仍高于70%,并支持5C级充放倍率。

另外一边,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实现了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和离子传输效率的打幅度降低,相关成果登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具体效果上,团队做出来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在反复弯折20000次后,性能几乎没下降。同时,复合正极的能量密度直接提升了约 86%。

国外车企们也为此投入了巨资。

2021 年以来,丰田一直与日本矿业公司住友金属矿业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所需的正极材料,他们最近又签署了一项新协议,以加速这些正极材料的大规模生产。

丰田此前曾表现,他们有望于 2027-2028 年推出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可以达到近千公里续航,同时能够在10 分钟内从 10% 充电到 80%,第二代的续航里程更是将超过 1200 公里。

▲ 丰田展示的固态电池材料样品

丰田之外,宝马、本田、Stellantis 和梅赛德斯也正在大力投资固态技术,并且已经开始测试原型车。

不过从论文和实验室到真正商业化量产落地,固态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能够更早用上的或许是半固态和准固态电池。

目前我们在市面上唯一能真正买到的半固态电池车型是上汽名爵 MG4 ,售价为 10.28 万元的它搭载了由清陶动力生产的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用 53.95 度的电池容量做到了 530km 续航,百公里电耗为 11.9 kWh。

▲ 上汽名爵 MG4

国内电池企业蜂巢能源也搭建完毕了首条 2.3GWh 的半固态产线已经准备完毕,今年将进行C样的生产,其将为宝马 MINI 的下一代车型供应半固态电池,到2026年年底将大规模量产,每年供货量超 2GWh。

国轩高科则在 5 月份公布了自己的 G 垣准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达到 300Wh/kg,能够为纯电轿车提供超过 1000 公里的续航里程。

在固态化设计下,其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在 3mm 钢针穿刺的严苛测试中,保持了「不起火、不爆炸」,在全生命周期内都可以稳定运行。

不过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则更推崇钠离子电池的路线,他们在今年 4 月份发布了全新的电池品牌「钠新」,将自己的钠离子电池带出了实验室,即将实现商业化大批量的落地。

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可以做到在零下 40 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 90% 以上的能量效率的同时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了 175 Wh 每公斤,也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和 500 公里续航,并且在针刺贯穿测试中做到无烟无感,锯断时不起火不爆炸。

最着急的当然是车企们,奇瑞正计划 2026 年将能量密度达 600Wh/kg 的固态电池投入定向运营,全固态电池 2027 年实现批量上市。

长安汽车预计 2026 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 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广汽计划 2026 年在昊铂车型上率先量产搭载全固态电池。

东风奕派更是早在去年就在武汉建立了一条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线,计划明年进行小批量试产。

或许,新能源汽车处在了又一次关键技术拐点的前夜。

未来三到五年,固态电池很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一战场」,谁能率先实现安全、可量产、低成本的方案,谁就将掌握新能源产业的主动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续航翻倍,降价 2 万,比亚迪「最头疼的车」这次改对了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1日 22:07

如果说当下国内新能源车霸主比亚迪有什么烦心事,那么汉系列销量的断崖式下跌,绝对算得上一件。

今年早些时候,王朝网的旗舰车型汉 L 和唐 L 带着「兆瓦闪充」和「超级 e 平台」横空出世,颇有种要在 20 万元左右的市场大杀四方的感觉。然而,市场表现却有些「叫好不叫座」。

数据显示,汉系列从去年底连续月销超过 2.8 万辆的高点,一路滑落至今年 8 月的 7758 辆,同比骤降约四分之三,可谓「惨淡」。

▲ 数据来源:车主之家

归根结底,还是汉系列的产品力出问题了。

「兆瓦闪充」、「超级 e 平台」、「刀片电池」等确实代表了比亚迪的技术硬实力,但在普通车主更关注的日常体验上,汉系列似乎被竞品甩开了一代。

最典型的对手是吉利星耀 8——不仅车身更大、配置更高、智能化更强,价格还压到了 12 万元区间,直接蚕食了汉系列的潜在用户。自上市以来,星耀 8 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自从星耀 8 上市后,其销量一直维持在万辆以上。

▲ 吉利银河星曜 8

比亚迪在今天汉系列加推版本的发布会上也正视了这些问题,直接把车主们吐槽最高的几个方面都列了出来,并且一一做了调整。

在用户吐槽最多的外观内饰质感方面,新的长续航版本新增了雾凇金、松影绿、远峰蓝三种更年轻化的配色。中控饰板采用激光拉丝工艺,副驾与门板换装亲肤皮质材质,整体高级感明显提升。

新车同时对部分配置做了调整,全系升级为怀档方案,高配车型在扶手箱区域增加了一台 4.5L 的智能冷暖冰箱。

新上市车型普遍搭载的全品牌手车互联、无麦 K 歌、动态车机主题等功能也搭载在了全新的 D-Link 100 智能座舱高阶版上,车内音响换装为了体感更好的 HiFi 级定制丹拿音响。

独立分区氛围灯、10 点式座椅按摩及通风加热、W-HUD 等功能也统统上车。

新车同样搭载了比亚迪的看家本领云辇-C + 路面预瞄系统、以及天神之眼 B 激光雷达版(顶配车型)和 TBC 高速爆胎稳定系统,几乎满配了所有的「黑科技」。

当然此次新版本最重磅的升级还是在续航方面,新款汉 DM-i 车型 120km 的纯电续航放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确实显得有点不够看,长续航版此次直接将纯电续航升级至了 245km,提升了车主在日常通勤中的用车体验。

新款汉 DM-i 车型整体亏电油耗为 3.44L,综合续航为 1560km。

纯电版车型同样对电驱系统做了全面升级,车辆纯电续航来到了 635/705km,零百加速提升至了 6.9s。

比亚迪表示新款汉 EV 的百公里能耗仅有 10.6kWh,低于特斯拉 Model 3 的 11.2kWh。

除了车辆硬件配置的提升,比亚迪也更新了一波车主权益,提供了专属的取送车以及更为实用的覆盖全国高铁、机场、医院的泊车服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价格。

汉 DM-i 长续航智驾版共有四种配置,售价为 16.98 万元至 19.98 万元;

汉 EV 长续航智驾版共有三种配置,售价为 18.38 万元至 21.98 万元;

比亚迪此次将高配车型的性价比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配置提升的同时也比现款车型便宜了 2 万元。

比亚迪近期的市场策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加推」,唐、秦、海豹等多款车型都增加了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车型。

并且升级点都集中在用户最关注的续航和舒适性的部分,像联动底盘、动力、座舱三大系统的定眩智能防晕车功能、与生态伙伴共同定制的宠物座椅和安全座椅配件都能让用户感知更强,用车舒适度更高。

这些升级不再单纯追求技术参数,而是转向「技术下放+品牌升级+用户价值」的方向。

技术领先固然重要,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实实在在的体验,才是走向更高端之路的真正难题,目前看来,比亚迪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前 iPhone 设计师参与操刀,法拉利可能要造出史上最帅的电车了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0日 18:41

当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保时捷、玛莎拉蒂等豪华品牌纷纷放缓电动化进程时,法拉利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近日,这家意大利传奇车厂正式披露了旗下首款纯电车型——内部代号「Elettrica」的部分信息。

▲由 TopGear 制作的渲染图

法拉利 CEO 贝内德托·维尼亚(Benedetto Vigna)直言不讳:

是的,其他公司遇到了问题。但我们想向世界证明——法拉利能用电能带来独特的驾驶乐趣,法拉利可以利用任何技术来取悦我们的客户。

 一台「不一样」的法拉利

与外界预期不同,Elettrica 并非超级跑车,而是一款更注重实用性的四座 GT。法拉利的目标并非让燃油车车主「迁移」,而是拓宽能享受法拉利的客户群。

这不仅是市场策略,更是技术抉择——

GT 车型能够比超跑更好的利用电力传统和系统,如果将一款两座车电动化,那么使用电力驱动在性能和实用性上的提升非常有限,并不足以抵消车辆整体重量的增加。

「Elettrica」的产品开发负责人马里亚·富尔根齐解释道:

我们相信,电动车将是我们所设想的驾驶特性、车内空间和视野规格的理想补充,并且能够吸引那些通常不会考虑购买法拉利的客户。对于两座车跑车而言,电动技术完全不具备竞争力,即使其马力惊人。

反而像「Elettrica」这样的 GT 车型,在使用电驱平台后,在动态性能、视野和舒适性上相比同等的内燃机车型会有更显著的提升。

不管车辆的形态、尺寸和定位如何,驾驶参与感和强大的动态性能都是法拉利在新车开发中的重点工作,「它是一辆电动车,但首先且首要——在概念和实践上——它是一辆法拉利」。

▲ 由 AutoCar 制作的渲染图

「Elettrica」将由法拉利与前 iPhone 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设计公司 Lovefrom 合作设计,苹果诸多著名产品——iPhone 5s、iPhone 6、初代 Apple Watch 等均由乔纳森带领的设计团队操刀。

法拉利此次并未公布新车的设计细节,但从进行了大量伪装的原型车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车的离地间隙将高于传统的四门 GT 车型,车辆轮廓也经过了空气动力学优化,新车长度将在五米左右,与搭载 V12 引擎的 Purosangue 车型相似。

▲ 法拉利 「Elettrica」伪装车

为了确保车主在驾驶电驱车辆时能够像驾驶内燃车车型一样有参与感,法拉利研发了一种创新声浪系统,用于在行驶时为动力系统提供声效。

不同于目前市面上用扬声器播放的模拟声浪,法拉利开发了一种高精度传感器,用于拾取机械部件的振动并将其放大,有点像是吉他拾音器的原理。

此外还有一个专用的法拉利指令噪音消除系统(FONC),可以监测并「选择性地消除由电机产生的不需要的电流谐波」,例如高频 whine 声,以提升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

你可能和我一样好奇,高转速电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董车会找了一段特斯拉电机引擎高速运转时的录音,可以感受一下。

tesla

法拉利表示,这种声浪系统是一种反映动态驾驶体验的真实听觉体验,目的是为了反馈并增强某些物理感受。

我们电动法拉利的声音不是假的,一点都不是假的。

更强,更快,更纯粹

在性能方面,「Elettrica」的综合输出功率超过了迄今为止任何一款法拉利公路车,将成为该公司迄今制造的动力最强劲的车型之一。

其总共配备了四个电机,后部两台各产生 416 马力,合计 832 马力,前部电机则可额外贡献 282 马力,在电门全开的状态下,系统可输出超过 986 马力,让新车可以在 2.5 秒内完成零百加速,极速可达约 309 公里/小时。

法拉利声称车辆前轴可向路面传递高达 3498 牛米的扭矩,而在经过变速箱放大电机本身的输出后,车辆后部可产生近 8000 牛米扭矩。后部电机最高转速可达 25500 转/分钟,而较小的前部电机转速可达 30000 转/分钟,并且能在不到一秒内从静止状态达到最高转速。

新车的四电机布局则允许车辆对四个车轮进行完整的扭矩分配,从而最大化敏捷性和稳定性,前部电机可以在高速巡航等场景下断开连接以提升运行效率。

「Elettrica」的电池组容量高达 122 千瓦时,续航里程超过 530 公里,使用 800V 架构,最高充电功率可达 350 千瓦。这些电池的电芯由韩国公司 SK On 提供,设计和组装则由法拉利自己完成,据称能量密度达到 195 瓦时/公斤,是目前欧洲市面上「所有电动车中最高的」。

电池组前后的连接器使其能够直接为前后轴供电,从而无需在车内铺设粗大的线缆。法拉利在电池铺设上将 85% 的电池质量集中在地板下方,并在后排座椅下方以双层形式堆叠了一些额外的电芯。

这样不仅使「Elettrica」的重心高度比 Purosangue 低了 80 毫米,也帮助新车在不影响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轴距,优化重量分布,实现了前后 47:53 的比例。

为了提升静谧性,「Elettrica」将成为法拉利首款采用后桥副车架结构的公路车,副车架通过「弹性体」衬套与底盘电驱桥、主动悬挂与后轮转向系统连接,以消除来自车辆后部的不必要噪音和振动。

悬挂系统则是在 Purosangue 和 F80 上已经有所使用的 48 伏主动系统的升级版,配合底盘预瞄装置,「Elettrica」可以每秒测量底盘的所有动态参数 200 次,并相应地做出响应。例如,它可以在急弯中加固外侧阻尼器以保持车身平稳,并将每个车轮压入路面起伏中以保持与地面的接触并消除回弹。

凭借这套高度先进的部分主动悬挂、四轮转向(后轮转向角度最大 2.15 度)和全扭矩矢量分配系统,法拉利表示,这是首款能够「在所有动态条件下控制垂直、纵向和横向力」的法拉利。

车轮就像四个球体——能够随时独立地向任何方向移动。

为了给车主足够的驾驶体验感,法拉利还在「Elettrica」上提供了手动驾驶模式。在此模式下,当驾驶者每次每次拉动右侧拨片时,都会感觉到加速力的一个阶梯式提升。而在在刹车入弯时,可以拉动左侧拨片,逐级降低动力输出并增加能量回收制动强度,一种类似降档利用发动机刹车的感觉。

「Elettrica」并非是法拉利首次涉及电气化领域,从 2009 年 F1 进入混动时代开始,法拉利就一直将电机作为提升性能的重要工具,先后推出了 V12 混动车型 LaFerrari 、V8 混动车型 SF90、V6 混动车型 296,前不久复活的旗舰跑车 849 Testarossa 也采用了一台 4.0 升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与三台电机的动力系统,但从混动走向纯电,则又是另一种挑战。

▲ 法拉利 849 Testarossa

在 5 年前,制造商们都曾兴致勃勃的表示要造出「令人惊艳」的纯电高性能车型,但后来纷纷食言,原因无一例外是由于「目前市场尚未准备好」或者「客户对电动声音、重量、驾驶体验等有顾虑」等理由。

哪怕是法拉利自己也曾有过摇摆,一度计划将纯电车型的发布时间推迟到至少 2028 年,但为了吸引新用户以及满足部分老用户「相信品牌能用电能延续独特驾控魅力」的期待,法拉利还是决定继续推进项目。

但无论最终销量和市场规模如何,我们都毫不怀疑最终量产版本的法拉利「Elettrica」驾驶起来一定会让人心潮澎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设计比宝马还激进?奥迪 A4 E-tron 预计 28 年量产,或有增程版本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10日 08:39

奥迪正筹备一款彻底焕新的电动 A4(暂称 A4 E-tron),计划于 2028 年左右上市。

尽管外界早有传闻,但奥迪高层此前从未正式确认 A4 E-tron 的开发计划。但近日,奥迪集团首席执行官 Gernot Döllner(格诺特·多尔纳)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确认了电动 A4 项目的存在。

▲ 奥迪 CEO Gernot Döllner

奥迪设计哲学的彻底重构

奥迪 A4 E-tron 将是一款中型行政轿车,其将基于大众集团新一代的 SSP 平台打造,而非目前 A6/Q6 E-tron 等车型使用的 PPE 平台,新平台的定位和价格也将更贴近于电动版宝马 3 系和奔驰 C 级这两位对手。

新一代宝马 3 系与 C 级电动版续航可达 700 公里以上、充电功率超过 300kW,高性能四驱版本功率在 400 马力级别,因此业界普遍推测,奥迪 A4 E-tron 的核心指标也将与竞品看齐。

但抛开参数,最值得期待的或许是,A4 E-tron 将率先落实奥迪此前提出的「Radical Next」语言,在内外设计上迎来一次重大更新。

A4 E-tron 将成为奥迪首款全面体现 「Radical Next」 设计理念的量产车。这一理念由四个关键词构成——简约、科技、智能、感性

如果这些理念真正落地,那么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延续燃油时代线条的奥迪,而是一款彻底「重生」的电动 A4。

▲ A4 燃油版

外观方面,A4 E-tron 或将采用全新的纵向矩形格栅设计,四环标志与前灯组融为一体,细长的 LED 灯带贯穿车头,车身线条极度简化,以空气动力学为导向,打造一体化、极简的轮廓。

▲ 由 AutoCar 制作的奥迪 A4 E-tron 渲染图

虽然目前并未有实车流出,但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奥迪 Concept C 概念车来预览一些变化。

在 Concept C 概念车上,奥迪大幅度的简化了车身线条,只留下了一条肩线贯穿车身,并且取消了新车的后窗,让溜背式车顶直接延续到了车辆尾部,整体车身轮廓相当迷人。

▲奥迪 Concept C 概念车

概念车的前脸造型则稍稍值得商榷,Concept C 不再拥有奥迪在燃油时代标志性的蜂窝状格栅前脸,四环标所在的中央区域被一大块黑色的面板所取代,两侧的进气口四周做了隐藏式的熏黑处理,形状和前灯一样变为了横平竖直的细条。

▲奥迪 Concept C 概念车

在车内,奥迪希望通过 A4 E-tron 重新定义「智能」与「情感」的平衡。

奥迪这样描述到:

车内的虚拟按钮更少,触觉元素更多。这也使我们能够将材质感带回车内——那种真实的金属感,「奥迪的咔哒声」,也就是情感。

Concept C 已经为此提供了一些预览:整个座舱内的线条以及门把手、空调出风口等组件都遵循了和车身线条一样的横平竖直设计。

▲ 奥迪 Concept C 概念车内饰

奥迪放弃了他们通常采用的运动型平底方向盘,选择了一个对称的圆形方向盘,上面所有的功能都有圆柱形的实体按键控制。

同时,奥迪在新概念车上提供了可隐藏的10.4 英寸显示屏,如果需要专注于驾驶,这块屏幕可以被完全收起。

▲奥迪 Concept C 概念车内饰

总而言之,或许具体设计仍然值得商榷,但奥迪确实在设计上做出了突破,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可能性。

新平台、新定位

设计言语之外, A4 E-tron 也被奥迪视为迈向「软件定义汽车」并重塑产品线的关键一步,而这还要从大众命途多舛的 SSP 平台说起。

按照大众集团的规划,SSP 平台于 2021 开始开发,本该于 2026 年上市并推出首款车型以应对电动化时代的竞争,但由于大众软件部门 CARIAD 接连出现问题,该平台将延期至 2027 年搭载于大众 ID.1 车型并于 2028 年投入量产。

大众为 SSP 平台设定了一个相当宏大的战略,他们期望该平台能够汇总不同品牌的车型,从而最大化效率和可扩展性,大众预计 SSP 平台将覆盖 2027 年到 2032 年的约 3000 万辆汽车,实现跨品牌、跨级别的技术共享和成本节约。

除了 ID 系列车型外,奥迪 A4 E-tron、斯柯达明锐以及基于 Cupra Tindaya 概念车的新旗舰 SUV 等车型都将基于这一平台量产。

▲ 大众 ID.POLO

在 SSP 平台的具体技术细节上,目前可以确定的信息有:

支持纯电和增程式两种形式的动力驱动。

支持 800V 或以上的高压电池,能够实现快充和支持高功率电驱动。

支持高阶辅助驾驶。

在芯片供应链和电子电气架构上,大众则在不同地区引入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本土化。

在北美,大众汽车正与美国制造商 Rivian 合作开发名为 SDV 的电子电气及软件架构。

在中国,大众以 SSP 为基础,采用其和小鹏合作自主研发的 CEA 架构进行本地化调整,推出了中国可扩展平台 CSP。并且从 2026 年起,大众将尝试在部分纯电车型上使用小鹏的 XNGP 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小鹏自主研发的图灵 AI ADAS 芯片,也将集成至部分大众车型上。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奥迪发起了一波产品攻势,接连推出了上汽奥迪 A5L Sportback、一汽奥迪 A5L 两款燃油车,一汽奥迪 Q6L e-tron、上汽奥迪 AUDI 品牌 E5 Sportback 两款纯电车型来表示自己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中的成果。

但在奔驰宝马纷纷进入所谓「新世代」的当下,奥迪也急需一款能够代表未来、引领方向的车型,A4 E-tron 承担的正是这份重任。

正如奥迪 CEO 所言:

新车的推出将是「公司历史上最大变革」的一部分:奥迪将重构产品阵容、设计语言与组织架构,以应对更严苛的市场环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降价 3.5 万元!最便宜特斯拉 Model Y 标准版来了

作者 芥末
2025年10月8日 07:52

在过去一年屡次被传的「特斯拉廉价版」终于尘埃落定。

今日,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 Model Y 标准版 和 Model 3 标准版两款新车型。

其中 Model Y 标准版价格为 39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8.4 万元),Model 3 标准版价格为 36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6.3 万元)。

相较原版本,两款新车分别降价约 5000 美元和 5500 美元。若按比例推算,其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可能分别下探至 23 万元与 20 万元左右。

随着标准版的出现,特斯拉对车辆的命名体系也做了调整,在入门标准版之上是 Premium (臻享) 版本,即原来的 Long Range(长续航版),再往上则是 Performance(性能版)。

Model Y 标准版

特斯拉对 Model Y 标准版的外观做了一些调整,标准版车型移除了两侧大灯之前的贯穿式灯条,所有的照明系统被融合进了两侧的细长小灯中,前保险杠的形状也有所调整。

标准版车型标配了 18 寸轮毂,19 寸轮毂成为了选配项;车身颜色则仅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可选,其中灰色是唯一免费的颜色,选配白色需要增加 1000 美元,黑色增加 1500 美元。

座舱内部的变动来的则更多一些,诸如:

座椅材质更换为了织物材质,取消前排座椅通风和加热,后排座椅变为手动折叠;

方向盘调节更换为手动,转向灯拨杆得到了保留;

中控台变成了 Cybertruck 同款的带有巨大开放式储物槽的风格;

后排触摸控制屏取消,变为手动空调出风口;

扬声器由 16 个缩减为 7 个,取消低音炮;

移除车内收音机;

移除 HEPA 过滤器和生物武器防御模式,仅剩微粒和气味过滤器;

移除自适应远光灯功能;

后视镜变为手动折叠;

悬架系统降级为被动减震器;

仅含带车流感知的巡航控制功能,Autopilot 中的自动转向功能被移除。

此外还有一个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可能算是升级的变动——Model Y 标准版在此前巨大的全景天窗下面增加了内衬和隔音材料。特斯拉声称这样比直接更换为金属车顶更具「成本效益」。

在车辆续航上,Model Y 标准版的续航里程由 571 公里下降到了 516 公里,这是由于其电池容量下降了约 10%,为 69.5kWh,超充功率也比其他车型的 250kW 稍慢一点,为 225kW。

Model Y 标准版在后轴上配备了单台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300 马力,低于长续航后轮驱动车型的水平,因此零百加速由 5.4 秒降低至了 6.8 秒。

Model 3 标准版

Model 3 标准版的变化相比之下会更小一些,至少从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

特斯拉在 Model 3 标准版上面增加了一个前置摄像头,但它会同样出现在其他车型上面。

与 Model Y 标准版一样,18 英寸轮毂也是 Model 3 标准版的默认配置,19 英寸轮毂为可选项。车漆颜色同样有限,灰色免费,白色和黑色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座舱内部的变化也基本类似,但是 Model 3 标准版保留了可以被直接触摸到的玻璃车顶。

在续航和动力上,Model 3 标准版同样采用 69.5kWh,续航里程为 516 公里,超充功率被限制在 225kW,零百加速则为 5.8 秒。

经过多轮调整后,特斯拉显然希望通过「标准版」重新点燃市场热情。对于潜在用户而言,这是一张更低门槛的「入场券」,可以用更低成本进入特斯拉的生态体系。

但是,「廉价版」特斯拉的推出能否真正缓解特斯拉的销量焦虑或许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从目前美国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在去除了大量的舒适性配置之后,Model 3/Y 标准版的价格似乎有点高于此前的预期。

Model 3 标准版售价未能降低至 3.5 万美元的门槛让一些支持者们大失所望,这个价格在 2016 年 Model 3 刚刚发布时让特斯拉名声大噪,但其仅通过非公开订购渠道维持了数月。

尽管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了 49.7 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 7.4%,其中 Model 3/Y 占 48.1 万辆(同比增长 9.4%),并在中国市场创下季度新高(16.92 万辆,环比增长 31%),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增长更多源于政策红利的提前释放。

在美国,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已于上月到期;在中国今年是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电动车销量的增长。

在政策效应消退后,特斯拉略显「老旧」的产品整容将迎来激烈的竞争。

中国市场在 20 万元左右市场的激烈竞争自不必提,而在北美市场,福特拟于 2027 年推出低成本电动汽车平台,通用将复产雪佛兰 Bolt,Rivian、Lucid 以及 Slate Auto 等新势力都正竞相在未来几年推出对标 Model 3/Y 标准版价格带的车型。

外界普遍期待特斯拉能在「S3XY」体系之外推出全新车型,以带来更多惊喜。但马斯克的关注点似乎已转移,在他看来特斯拉的未来不在硬件,而在于 FSD(完全自动驾驶)、Robotaxi(无人出租车) 以及 Optimus(人形机器人)。

或许,这款「廉价版」特斯拉并非终点,只是让更多人提前进入马斯克「自动驾驶时代」的入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 ADS 4 更新上车,靳玉志:年内高速 L3 商用,27 年城区 L4 落地!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30日 17:35

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宁德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时代的三块「金字招牌」。

尤其是华为提供的全家桶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和智能车云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在营销宣传上也有不小的优势。

因此,「投华」就成了车企在维持自己越来越激烈的智能化竞争中不被淘汰的最佳选择。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 28 日举办的 WNEVC 2025 上披露的数据也很能说明这个趋势:

目前乾崑智驾搭载量已突破 100 万辆,合作上市车型达 28 款,覆盖鸿蒙智行「五界」、阿维塔、深蓝、岚图、猛士、广汽传祺、方程豹、奥迪等多个品牌。

再算上宣布将采用鸿蒙座舱的丰田和日产,说华为汽车解决方案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ADS 4 已上车

在这个国庆假期,车主们终于能用上已经在各大车企发布会上被讲烂了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了。

目前搭载 ADS 4 的大多数车型都已经进行了推送,董车会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升级点。

首先在架构方面,华为乾崑智驾 ADS 4.0 引入了 WEWA 架构,采用了新的世界行为模型和引擎进行训练。

新架构为用户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ADS 4.0 将拥有更高效的通行效率和更迅速的临场反应,在变道、急刹等博弈场景下的表现更像「老司机」。

其次在 ADS 4中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升级到了 2.0。在开车出发之前就可以直接在车机地图中选择自己想开去的车位,不用到目的地附近再手忙搅乱。此功能也在国庆节前覆盖了更多的小区、商超、写字楼和充电站等常用场所,并将陆续解锁更多停车场。

多层车位泊车场景也得到了优化,在泊车时,领航辅助可以直接导航至更为精确的「XX 小区地库负 3 层 12 号车位」,可以无缝衔接离车泊入功能。

此外在泊车时,用户可以设置泊车习惯,比如设置为「靠左」后每次辅助泊车都将按照设置的泊车偏好执行。

并且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当车内 DMS 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因疲劳、突发疾病丧失驾驶能力时,ADS 4 都将自主接管,并根据道路周边情况自主减速停车后开启双闪求助信号。

同时,低速防刮蹭、侧向障碍物防碰撞、无道路结构场景(如路口)等场景下的主动安全功能也一并得到了升级。

汽车将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靳玉志认为,目前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三波浪潮」的变革。

  • 第一波是电动化阶段,通过电力代替燃油,使得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 第二波是智能化阶段;
  • 第三波是自动化阶段,届时算法将替代司机。

最后,汽车作为一个很好的物理载体,会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在技术实现层面,华为规划的方向是:

  • 智能车控将升级换代,线控转向/制动会加速上车,底盘能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实现无论是在横向、纵向以及垂直方向都能够进行数字化的控制,且会和自动驾驶充分结合在一起。
  • 智能座舱体验将持续升级,多扬声器、多屏交互、AI 大模型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塑车内空间。
  • 辅助驾驶将走向自动驾驶,去年业内在讲端到端,今年有些厂家做到了 VLM、VLA,华为认为辅助驾驶最终会走向 WFM(世界基础模型)。

靳玉志在会上用了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迫切需求。

前几天看到有新闻报道,一用户酒后用了华为辅助驾驶系统,在车上睡了二十多分钟,车辆行驶二十多分钟后打双闪停在路边,路人报警后该用户被拘役 1 个半月、罚款 4000 元。

我们的系统非常好,但这绝非鼓励酒后依赖辅助驾驶,而是说明了提升技术普惠性的重要性。

而截止目前,华为乾崑智驾累计的辅助驾驶里程已经达到了 50 亿公里;系统累计避免了 271 万次潜在的碰撞事故;8 月用户人均辅助驾驶里程为 727 公里;人均智能泊车次数达到了 36 次。

靳玉志同时在 WNEVC 2025 上公布了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后续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规划,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将分为三个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

  • 2025 年,华为 ADS 4 系统将首发面向 L3 技术架构的高速商用解决方案,主要针对高速公路场景,具备 L3 试点商用能力,同时启动城市道路 L4 级技术测试。
  • 2026 年在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华为计划实现高速公路 L3 规模化商用,并启动城市道路 L4 试点运营。
  • 到 2027 年,随着高速与城区 NCA 功能的普及,华为乾崑智驾 L3 将实现大规模市场渗透,城区 L4 进入商用阶段。

与此同时,华为将继续探索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干线物流运输的商业化落地探索,全面开启载人载物的无人化新时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45.59 万元!极氪 9X 搭载 5 个激光雷达挑战问界 M9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9日 23:00

极氪 9X 的上市发布会开始之前,在社媒上刷到一个段子。

大致意思是说,中国新势力们目前在卖的车里面,可能没有比极氪 9X 更能吸引大老板们的了。

评论区有人不服,说你不把迈巴赫和尊界 S800 等等放在眼里 ?

贴主说你仔细看看,极氪 9X 车尾部的六根横线刚好组成了周易的上上卦——乾卦,六爻定乾,车主的健康、权谋、贵人运都集中在上面,而 9X 的机盖的筋线和立面的格栅形成明暗对比,类似八卦阴阳鱼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包罗万象,奥妙无穷。

不知道大老板们信不信这套风水玄学,但极氪 9X 能在 2025 年把 50 万元的全尺寸 SUV 预售出去 4 万辆,靠的肯定不止是这个无比大气、排面十足的外观。

堆最狠的料,只为最舒适的体验

极氪 9X 车身尺寸为 5239 / 2029 / 1819mm,轴距 3169mm,比同样价位段的问界 M9 略大一些。

配置方面则从 Max 版本起跳,分为 Max、Ultra、Hyper 以及曜黑版四种配置,价格为 45.59 万元至 58.99 万元起。

四种版本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电机数量、电池容量以及辅助驾驶系统,Hyper 以及曜黑版采用三电机四驱,70 度电池以及潜力浩瀚 H9 辅助驾驶系统。

我们先来看看之前极氪没怎么提过的内饰部分。

极氪 9X 采用的是「2+2+2」的六座布局,提供了琥珀棕、极地白以及月影蓝三种内饰配色,其中极地白和琥珀棕采用上深下浅的撞色方案。

中控台的整体设计风格相对简约,配备了 47 英寸 AR-HUD 抬头显示以及由悬浮式中控屏+副驾屏组成的 16 英寸双联屏,车机内搭载双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来保证流畅度,内置的是 Zeekr AI OS 7 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同时,新车采用了四辐式多功能方向盘以及怀挡式换挡机构,中控屏下方还保留着一排机械按键,副仪表台前端设计有双手机位的储物槽,集成了 50W 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整个座舱能明显感受到极氪 9X 在豪华氛围营造上的「堆料」。

新车在车内材质上使用了大面积的皮质包覆和带花纹的实木饰板,镀铬实体按键、水晶旋钮和氛围灯设计很好的提升了座舱内的乘坐质感。

极氪 9X 在后排搭载了两张独立座椅,配备了腿托,其头枕内部还配有扬声器,并具备通风、加热以及按摩功能,还支持支持 180 度旋转、左右横移、一键零重力模式以及躺姿模式。第三排座椅两侧则设计有设计有扶手、杯架以及电动调节控制拨杆。

视听体验上,极氪与英国音响品牌 Naim 合作,配备 Naim 殿堂之声音响系统,全车共有 32 个扬声器、8 个座椅振子、40 个独立通道独立调音,峰值功率 3868 千瓦,采用 9.2.4.8 布局。宾利飞驰、欧陆 GT、添越等车型都使用了其提供的音响系统。

新车的后排娱乐屏则被安装在一根可以前后大幅度移动的滑轨上,其可以前后移动至二排或者三排乘客前方,既保留了完整的全景天窗,也让三排乘客可以拥有良好的观影体验。

保持车内的舒适感,不能只靠座椅,车辆的行驶质感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为了让 9X 强大的马力转化为顶级的行驶质感,极氪在新车上搭载了浩瀚 AI 数字底盘,并且首发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架 + 双阀 CCD 电磁减振器」,并且匹配了之前只用在库里南和阿斯顿·马丁 DBX 上的 48V 主动防倾杆技术。

双腔空悬能够实现媲美硬派越野的 288mm 最大离地间隙,其悬挂抬升速度更是传统方案的四倍以上;48V 主动稳定杆则赋予了这台大型 SUV「接近零侧倾」的动态表现,其在在日常行驶中可智能分配支撑力,而在极限过弯或碰撞预判时,具备主动车身调节能力,这是此前传统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

而「定海智能中枢」能够用 AI 算法识别路面信息,并实时调用辅助驾驶系统和整车感知元件,统一地指挥底盘、动力和座舱等多个域的执行器。

由此极氪 9X 可以实现,以中低速(50km/h)绕桩行驶依然能保持车身平稳、120km/h 复杂工况爆胎保持直线行驶、高速遇上较大横风车身偏移小于 20 厘米等复杂工况中依然稳定行驶的能力。

而在减轻驾驶负担的辅助驾驶能力上,极氪 9X 的 Max 和 Ultra 版本将搭载千里浩瀚 H7 系统,两个高配版本则是千里浩瀚 H9 系统。

极氪重点介绍了千里浩瀚 H9 的能力。

在硬件配置上,新车将搭载双 Thor-U ,算力超过 1400Tops,以及包括 5 个激光雷达在内的全车 43 个智驾传感器,有未来升级至 L4 智驾的潜力。

在车端, H9 版本的极氪 9X 将搭载两个端侧大模型,从而形成大模型的冗余。极氪表示,如果主大模型的决策出现偏差,那么备份大模型将马上进行纠正,最大限度地保证智驾系统的安全运行。

而在功能上,除了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和无图园区漫游外,搭载 H9 方案的 9X 还带来了全球首个红外 AEB 功 能,在人眼都看不清的浓雾里面,也能精准识别行人或者其他障碍物。

1400 匹马力,3.1 秒零百,超越保时捷

五个激光雷达和两套大模型已经很夸张了,而极氪 9X 在动力和续航方面的堆料,则更显得「不讲武德」。

极氪 9X 是第一且唯一采用全栈 900 V 高压架构动力系统的混动车型,其拥有全球第一套兆瓦级三电机,最大马力超过了 1400 匹,其功率等效于一台 36 缸发动机。

这为极氪 9X 带来了 3.1 秒的零百加速成绩,最高车速达到了 240 公里,在所有全尺寸 SUV 中排名第一,不仅超越了对标的保时捷卡宴,即便是和法拉利 Roma、保时捷 911、兰博基尼 Huracán 比比加速,也完全不是问题。

另外,即使在电量低于 20% 的亏电状态下,极氪 9X 的零百加速表现也几乎没变,与满电状态下仅相差 0.2 秒。

极氪 9X 全系都是大电池,有 50 / 70 度两种电池容量可选,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 300km 和 355km,综合续航里程约为 1165km 左右。

依托 900V 高压架构和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 6C 电池,极氪 9X 从 20% 充至 80% 电量仅需 9 分钟,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纯电车型还要快。

更夸张的是,极氪 9X 发动机的峰值功率高达 145kW,这个功率甚至超过了不少快充桩,即便是车辆持续以 120km/h 的高速行驶,也可以实现边开边充电。

不难看出,此次极氪 9X 做产品的思路很简单,主打一个性能、舒适、豪华全都要。极氪在宣传中的对标车型也是全尺寸 SUV 的集大成者,如劳斯莱斯库里南、路虎揽胜等等。

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极氪 9X 的竞争对手其实只有问界 M9 和理想 L9 这两位,9X 比理想的价格稍高,但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性能和更丰富的配置。

问界强调智能、理想绑定家庭场景,极氪则更强调豪华感与科技感。

此外,极氪 9X 身上多少还带着点展示极氪品牌技术能力的意味,作为极氪旗下的第一台混动车型,9X 展示出来的能力是整个极氪品牌的技术高峰,也直接决定着市场对于极氪后续的高端车型,如 9X 光辉版的预期和信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既要硬核野性,也要全能从容:猛士 817 新增 215km 续航版,36.99 万元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9日 22:30

在一众主打硬派越野的车型中,东风猛士 817 和 917 两款车绝对是看起来最硬的车型。

猛士 917 作为家族旗舰,拥有 5252×2150×1999mm 的庞大车身尺寸,车头大灯和机盖都充满了锋利的折角,巨大而突出的前保险杠有丰富的镂空元素,让前脸看上去充满机甲战斗风。车身侧面的腰线、前后轮眉上都有风格统一的折线处理,前挡风玻璃倾斜角度非常小,弧度也不明显,一下就让车身姿态变得复古又硬派。

猛士 817 虽然略小一些,但整车尺寸也来到了 5100×1998×1919mm,轴距3005mm,车头配备了梯形LED 灯带以及可发光的猛士 LOGO,大灯组和日行灯的造型则分别来自古代的战戈以及越王勾践剑,虽然相比猛士 917 已经有科技感了不少,但比起一众「方盒子」来说,还是显得粗旷和压迫感十足。

东风猛士的这种设计风格,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其根植于军车的血脉。

第一代的猛士民用版几乎就是军车的换壳,采用了一台 6.5T V8 柴油机,最大扭矩 583Nm,但最高车速只有 125km/h,其价格也偏贵,后来推出了多次改版,但由于车辆油耗高、舒适性差、配置简陋,购买者还是以军迷为主。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后,东风猛士发现,要真正进入民用越野车市场,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军车「去军事化」,而是要从民用需求出发,毕竟就算是军迷,其大多数用车场景也是生活化的。

于是东风猛士开始在保留军用车高承载高通过力的基础下,围绕新能源时代车辆偏重舒适性和智能化的趋势下功夫,并由此成立了猛士科技,开发出了 MORA 滑板式电动越野车平台。

23 年上市的猛士 917 也成为了东风旗下第一辆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硬派越野车型。

而 8 月份上市的猛士 817 则直接登上了硬派越野销量榜榜首,其在保留了猛士出色的越野能力和可靠性,又搭载了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操控、空间、舒适性、越野能力等方面都拥有了不错的表现。

同时为了响应车主需要更大电池、更长纯电续航的需求,猛士科技在十一之前为 817 带来了新 36.99 万元的 Max+ 版本,其电池容量从 31.7 度提升到了 50.4 度,纯电续航也从 140km 提升到了 215km。

此次新增大电池版本,主要还是为了让车辆除了越野之外,在日常用车以及通勤场景上也能有不错的表现,猛士也针对城市用车场景做了不少优化。

比如猛士提供了越野版和城市版两种前保险杠选项,其中城市版的科技感更强,视觉压迫感也更轻。

当时,最实用的还是猛士 817 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

猛士 M817是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的越野车,车身搭载了 192 线激光雷达以及多个 4D 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以及超声波雷达,支持车位到车位 P2P 2.0 功能和高速、城市 NCA 功能,可以实现十字路口、环岛、高速快速路等复杂道路场景的汇入汇出、上下匝道,在市区拥堵通勤、跨城高速远游场景下能够减轻驾驶负担。

新车还搭载了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 系统,能够实现 4-150km/h 行车状态下刹停避障以及前向+后向+侧向的 360°全方向守护,智能红外夜视系统能够在在 120 米距离内能精准识别车辆、行人及动物目标。

当车辆出现碰撞、翻滚、大俯仰、腾空或紧急制动等极端状况时,猛士 M817 的安全带可以主动预紧,配合超长保压安全气帘提供长达 30 秒的超长保压防护。

在座舱内部,猛士 M817 则搭载了 Harmony Space 5,全车配备了 10.25 英寸仪表屏、15.6 英寸中控、W-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内后视镜、飞航旋钮以及后排控制屏等 6 块屏幕。

鸿蒙桌面支持智慧分屏、一键投屏等功能。车辆接入的乾崑车云也允许用户过手机远程查看车辆外部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支持了华为星闪数字钥匙。

新能源架构下的猛士 M817 也大大提供了其在户外使用的便利性,其外放电功率最高可达 6 千瓦,提供 13 个不同类型电源接口,可以满足露营、野炊等多样化需求。

车内还配备 5 升车载冰箱,温度范围 −6℃至 50℃,适合饮品及食材的存放。车辆本身预留了超过 20 个改装接口,支持加装行李架、绞盘、照明系统以及无人机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应用场景。

当然,既然是「硬派越野」,猛士 817 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自然不容小觑。

猛士 817 沿袭了猛士 917 的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并搭载了 VMC 智能底盘域控、后轮转向等舒适化技术,能协调动力、制动、转向和悬架系统,提升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操控稳定性和灵活性。

每秒调整 500 次的 CDC 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以及 150mm 可调空气悬架也让车辆具备了 900mm 涉水深度、20° 双向转向角度以及 10° 向前的蟹行模式。

同时新车在「抓地—姿态—通过—机动性」四个维度做了系统化优化。

新车配备了配备智能 E 锁,可以实现轴间和轮间扭矩分配,并支持单轮脱困。在越野脱困模式下,M817 最小离地间隙为 333 毫米,接近角 37.7°,离去角 37°,纵向通过角 27.3°,最大涉水深度 900 毫米。

车辆还配备后轮转向功能,最大角度 ±10°,转弯半径缩小至 5.2 米,同时支持 10° 蟹行模式,在狭窄或复杂环境下提高了灵活性。

此外,整车提供包括雪地、沙地、泥地、岩石等在内的多种地形模式,并具备专家模式,可在更极端的路况中辅助驾驶者完成操控。

针对越野经验不多的车主,猛士 M817 也提供了 6D IMU 车身姿态感知、低速越野辅助等功能来简化复杂的越野操作。

此外,M817 采用 P1+P3+P4 插混四驱架构,综合功率 505kW,峰值扭矩 848 N·M,百公里加速时间 5.2s,对于一款中大型硬派 SUV,这样的性能表现相当突出。

安全性能上,M817 结合了传统车身结构与新能源车的电池保护。新车车身采用非承载式结构,在门环、A 柱、门槛梁等关键部位应用高强度钢材,电池则采用十层结构防护,并可选装 5mm 铝镁合金装甲,增强了极端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耐久性方面,官方给出的累计测试里程超过 1000 万公里,并在高原、高寒(−40℃)、高温(45℃)等环境下进行了验证,涵盖冲击与腐蚀测试,以保证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

猛士 817 是目前少有的,同时在硬核越野和智能化程度上都有明显优势的车型。

将新能源动力、智能驾驶与硬派越野能力进行了综合融合后,猛士 817 既能满足城市通勤需求,又能承担长途旅行和野外探索的任务,而在动力性能、智能化和通过性方面,它与传统燃油硬派 SUV 区分明显。

对于想用一辆车兼顾两种场景的用户来说,M817 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不止好看,还能跑 1600km!smart 精灵 #5 EHD 预售 18.99 万元起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9日 20:43

smart 首款插混车型精灵 #5 EHD 于 28 日开启了预售,价格为 18.99 万起。

外观方面,新车的车身尺寸为 4705 / 1920 / 1705mm,轴距为 2900mm。新车呈现出「方盒子」搭配圆形元素的设计特点,smart 自己称之为「方中带圆的 Boxy」设计。

与此同时车辆在封闭式设计的前脸融入了名为「时空胶囊」的贯穿式 LED 矩阵式大灯,尾部设计和前脸相呼应,点亮后的辨识度不错,前后包围均使用了银灰色护板,为车辆增加了不少硬派越野的气质。

smart 精灵 #5 EHD 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打造,提供星漩蓝、苍岩灰、流沙金、粒子白、赛博银五款配色,曜石黑、浅蜜棕两款内饰颜色。

新车车内与现款精灵 #5 纯电版车型保持一致,都是环抱式座舱布局 + 双层中央岛台的设计,中控屏配备 10.3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以及双 13 英寸的 AMOLED 超清 2.5K 联屏,同时还提供 15.6 英寸的 AR-HUD,车机采用的是 AMD V2000 桌面级芯片。

此外,新车还集成了豆包 AI 大模型的,语音交互和多模态控制体验得到了强化。车机不仅能够完成常见的导航、多媒体操作,还能在复杂场景下提供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例如多轮对话、语义理解和跨应用操作。

车内的其他配置主要包括 Nappa 真皮、256 色氛围灯、20 扬森海塞尔典范音响系统,以及精灵 #5 EHD 还搭载了 smart Pilot Assis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了双 NVIDIA DRIVE Orinx 智能驾驶芯片 + 激光雷达,支持高速无图 NSP 智能领航辅助、LPA 记忆泊车、城区无图 NSP 智能领航辅助等功能。

从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这款车最大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搭载的「EHD 超级电混」系统,这也是 smart 品牌在成都车展发布该技术后,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

具体来看,smart 为其匹配了 EVO 混动专用 1.5TD 发动机 + 高性能电驱 + 宁德时代大电池的组合,匹配 3DHT 三档超级电混专用变速器,CLTC 综合续航 1615km,CLTC 纯电续航 252km,馈电油耗 4.4L / 100km,发动机热效率 47.26%。

除了超低的油耗,源自于最新一代雷神电混 2.0 的 EHD 超级电混,还通过差异化标定实现了发动机的无感介入,smart 介绍说,这套新的动力组合,让发动机启动前后的车内噪音变化小于 1 分贝,在 80 公里时速下车内噪音仅 59 分贝,怠速时为 30 分贝,真正做到了「图书馆级的安静」。

但是,之前主攻纯电的 smart 为什么突然开始推出插混车型了呢?

smart 认为,

我们观察到,用户的出行需求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纯电车型适合城市通勤,但面对长途旅行、低温环境或充电不便的场景时,插混车型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通俗点来讲就是,smart 希望通过更多的车型组合实现用户扩圈。

根据公开数据,smart 目前中国市场在售的共有 3 款车型,近半年来 smart 精灵 #1 售出了 11006 辆,smart 精灵 #3 售出了 2254 辆,smart 精灵 #5 售出了 1170 辆,加起来不到 1.5 万辆。

这样的销量显然不足以支撑 smart 长期发展,所以 smart 打算在这两年内推出多款新品,精灵 #5 EHD 和明年即将推出的精灵 #6 预计将主要瞄准中国市场。

而稍早前曝光的两门微型车 smart #2 则会重塑经典,在海外市场发力。

只是目前看来,预售价格 18.99 万元的 smart # 5 EHD 似乎还是有些偏贵,同价位的领克 08 EM-P、方程豹钛 7、阿维塔 07 增程版等车型都几乎接近满配。

期待在正式上市时,smart 能带来更多惊喜。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6 万元的「增程君越」来了!别克至境 L7 智能化对标头部新势力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9日 20:30

(美国总部)曾经问我们,为什么不用他们的系统非要自己开发?中国的用户需求、使用场景与海外差异巨大,必须有自己的定义权。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这段话,很好的总结了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转型中的现状。

在被国内品牌和新势力们在销量和技术上超越之后,长期坚定奉行全球车战略的巨头们终于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在对新能源车辆审美、功能以及定价的认知上,和海外市场的消费者有了堪称「鸿沟」的差距。

「中国人定义中国车」已经成为了重回牌桌的必要一步。

在认清了中国市场的现状之后,别克用新品牌至境交上了一份「有诚意」的答卷——

大中型增程轿车至境 L7 给出了 16.99 万元的起售价,带激光雷达的智行版本 18.99 万元起售,最顶配的艾维亚版本则为 21.59 万元。

至境 L7 整车长宽高分别为 5032 / 1952 / 1500mm,轴距为 3000mm,比比亚迪汉 L 稍大一点。

至境 L7 在不少设计细节上都有别克在燃油时代的影子,但整体气质更偏运动一些。

新车在前脸部分延续了标志性的「展翼」设计,L 形前灯组上半部分是日间行车灯,下半垂直部分则是远近光灯,新车前保险杠下部带有主动式进气格栅,车身多处都使用了黑色装饰件和镀铬饰条。

车身侧面则使用了无框车门以及溜背设计,顶部搭载有激光雷达,使用了强调豪华的亮色多辐条轮毂和小鸭尾来增加时尚和运动气息,车尾则是全新扩散式布局的贯穿尾灯,灯组中央位置配备了智驾小蓝灯。

外观之外,真正能反映出别克吃透了中国市场需求的地方是——至境 L7 的智能化水平和增程体验都来到了国内头部水平。

先来看看智能化体验的部分。

一进入车内,就能看到新车采用了和新势力们别无二致的悬浮式中控台设计,新车首发搭载高通最新一代 SA8775P 芯片,配备 10.25 英寸全液晶仪表、15.6 英寸中控屏以及 50 英寸全景 AR-HUD 抬头显示系统。

其中 15.6 英寸中控屏支持分屏显示,可自定义分屏比例,实现主副驾各取所需。50 英寸全景 AR-HUD 则具备比普通 HUD 更远的成像距离,能将 15 组以上驾驶信息与真实道路场景更好的融合。

车手互联方面,新车支持 Apple CarPlay、华为 HiCar、CarLink 三大主流手机互联,并且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场景式备车,自由组合车内各项功能,高效匹配不同的出行场景。

至境 L7 还支持四音区识别和全场景语音交互能力,并支持数字钥匙、人脸识别、屏幕扫码的账户登录。低能耗哨兵模式可以通过覆盖车周的高清摄像头与高精度 IMU 传感器进行协同感知,360°全方位洞察车周风险事件。

而在辅助驾驶能力上,别克至境 L7 首发搭载了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

依托这一技术,至境 L7 具备「无断点」城市 NOA 能力,能像老司机一样流畅应对近距离加塞、机非混行、横穿马路「鬼探头」等高风险场景,也可以精准识别潮汐车道流向、可变灯牌车道指示,自动匹配正确通行方向。

至境 L7 还具备高速收费站 ETC 自主通行以及全类型车位泊车辅助功能。

和头部智能化体验搭配的是别克最熟悉不过的「美式大沙发」的舒适性体验。

新车车内配备了四座全功能悬浮层座椅,采用无修全粒面 Nappa 高级真皮包覆,副驾位还搭载了双 120° 零重力座椅并配备了可伸长 103mm 的 4 向电动腿托。

后排乘客可以通过豪华中央扶手上的智能触控板,轻松调节腰托、靠背角度、座椅按摩以及多档位加热、通风等功能。

在感官体验上,新车搭载了 27 扬声器 BuickSound 剧院级豪华音响,提供四大声场模式和四座多模式头枕音响,同时,至境 L7 还提供融冰之湖、雨后幽谷、薄雾落日三种大师定制香氛。

至境 L7 另一个优势点是其自研的「真龙增混」。

通用曾在 2010 年和 2017 年分别引进采用增程技术的雪佛兰沃蓝达(Volt)和别克微蓝5(Velite 5),但由于当时新能源技术并未起势,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都相对缺乏,导致两款车型都没有很好的销量表现。

而至境 L7 上的「真龙增混」,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通用增程技术的第三次入华了。

这套由上汽通用全栈自研的增程系统由搭载了一台 1.5T 的四缸增程器,可输出 115kW 额定功率和 230Nm 最大扭矩,发电峰值功率为 100kW。与之匹配的单电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 252kW,峰值扭矩超过 400Nm。

「真龙增程」与其他系统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满电和亏电状态下,车辆的动力不会大幅降低,别克实测零百加速分别为 5.9 秒和 5.98 秒,几乎没有区别。

这台增程器有着高达 3.6kWh/L 油电转化率,在别克至境 L7 上做到了百公里 综合油耗 0.5 升,亏电油耗百公里 5.89L ,再搭配一块 40.2kWh 的增混专用电池,纯电续航可以达到 302 公里,综合续航 1400 公里以上。

此外,别克这次在增程器的噪音控制上同样花了不少功夫,「真龙」增程的发动机与发电机采用同轴直连的一体式集成设计,能够大幅度降低增程系统启停时的振动噪音。目前行业内主流增程车型发动机介入噪音在 2dB 左右,而至境 L7 能将这一数值控制在小于 0.5dB。

底盘方面,至境 L7 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结构,后悬采用 6 球头设计。搭载的 RTD 连续阻尼可变悬架可通过毫秒级阻尼调节,可以主动控制车身姿态,能够显著提升乘坐舒适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别克选择拿一款中型增程轿车来适应市场显得很「聪明」。

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中增程轿车的竞争并不激烈,仅有马自达 EZ6、长安启源 A07、深蓝 L07 等为数不多的对手,不用担心一上来就被「降维打击」。

目前日系、德系、美系车企都补上了中国本土自主化的拼图,合资车企们在观望许久之后,也终于要卷起来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从雨夜迈巴赫,到电竞总决赛:奔驰的豪华易仿,但故事难追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8日 21:49
在我很小还不怎么懂车的时候,心里面的豪车其实只有两辆。
一辆是奥迪 A6L,一辆是迈巴赫。
奥迪 A6L 自不必说,在北方城市,这个车型自带一股「体面」的滤镜。
而迈巴赫,则是另一个维度的存在。

我之所以知道它,不是因为杂志,也不是因为广告,而是因为江南老贼的《龙族》。
「雨天、高速、迈巴赫」。
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带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感:黑夜暴雨,高速公路,车灯照亮前路,而迈巴赫就像是命运的战车,带人冲出尼伯龙根。

当时的我甚至不知道迈巴赫是奔驰旗下的品牌。

那时候我只觉得,世界上有这样一辆神奇的车,它能和亲情、和宿命、和悲壮联系在一起。

说实话,这可能是奔驰最值的一次传播——他们没花一分钱,却在一代年轻人心里种下了星徽的信仰。

长期以来,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的塑造下,奔驰已经成功的将品牌和成功、精英联系在了一起。
即使是在国产豪华品牌已经崛起的当下,在大众的认知中,奔驰依旧是「成功主义」特质最为突出的品牌。

▲「品味」「精英」两个标签下感知最高的品牌是奔驰

它从来不靠性价比取胜。你买奔驰,买的不是一辆代步工具,而是一种「精英感」。

精英感这东西很玄妙,你说它虚吧,它又能实打实地改变别人看你的眼神;你说它实吧,它又往往没有一个量化指标。

奔驰要守住的,就是这种「看不见但必须有」的氛围。

所以我们能看到奔驰近些年来不断在赞助各种赛事和活动,几乎覆盖了大部分的人群、场景和年龄段。
在传统体育界有 F1 车队、有网球,最近还官宣了乒乓球选手王楚钦作为品牌新锐大使。
在时尚领域,奔驰冠名了纽约、柏林和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国际音乐节等等。
而在年轻一代人群最关注的电竞赛事中,从 2017 年奔驰开始赞助英雄联盟 S7 全球总决赛算起,如今已经是第 8 个年头。
初入赛场时,奔驰的元素还停留在「存在感」层面,只是多了一个 Logo 和一段播片。
随着赛事影响力飙升,奔驰介入舞台,开始定制奖杯和颁奖典礼,进入名人堂的选手也会得到一辆专属奔驰座驾。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节点,让奔驰的「尊贵感」与电竞的「荣耀感」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董车会 21 日在深圳观看今年的 LPL 总决赛时,奔驰的露出无处不在,比赛期间,奔驰的 Logo 进入了召唤师峡谷,选手举起冠军奖杯的时候,舞台背景板上永远有个三叉星徽在闪。

奔驰把自己硬生生插在了最热闹的舞台正中央。

▲ 董车会摄于总决赛现场

试问,哪个电竞少年看完后不在心里默默幻想:或许某个平行时空中的自己也是个十冠王呢?

在 S15 资格赛结束之后,奔驰和 LPL 回顾 8 年以来的经典,共创了「白玉银龙」数字概念车史诗三部曲。
以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 CLA 与纯电 G580 为原型的秘银苍龙和白玉霜龙从竞速追逐,到并肩驰骋,最终合为一面完整龙璧。
熟悉英雄联盟赛事的老观众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浮雕+中国龙」元素为核心的主视觉设计,是在 S7 全球总决赛上首次被使用的。
而那一年的两支中国战队 WE 与 RNG,止步于四强,最终登上北京鸟巢总决赛舞台的,则是 T1 与 SSG。
而今年全球总决赛再次回到中国举办,或许我们将有机会看到国内队伍首次在本土举起冠军奖杯。

那一瞬间的情感积累,就是奔驰投资电竞的价值所在。

这不就是新版的「雨夜迈巴赫」吗?

当年的雨夜高速,打动的是小说读者的青春情怀,如今在比赛现场,打动的则是电竞观众的青春记忆。

▲董车会摄于总决赛现场

奔驰最懂的,就是将那种虚无缥缈的成功感和个人的具象化记忆结合起来。

所以你看,奔驰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豪华品牌的根基不是马力和价格,而是故事和信仰。

▲ 奔驰定制冠军戒指

马力和价格别人都能追上,但故事和信仰,只有先入为主才能稳住。

奔驰讲过「雨夜高速」的故事,讲过「百年豪车」的故事,现在又在电竞里讲「成功与信仰」的故事。

只要让人们觉得「三叉星徽」依旧代表着豪华、成功与传奇,那奔驰就永远有市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6.68 万起,五菱缤果 S 上市:空间、续航、智能都升级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8日 21:48

五菱曾经是 A0 级市场的绝对霸主,于 2023 年上市的缤果系列车型到目前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 55 万辆。

但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 A0 级的代步小车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既希望车辆颜值不错,也希望产品在舒适智能以及安全性方面能跟上时代。

在这样的市场洞察下,五菱在 27 日推出了缤果车型的升级版,缤果 S 系列。

缤果 S 共推出了 325km 尊享款、325km 旗舰款、430km 尊享款、430km 旗舰款四款配置,上市指导价为 6.68 万-7.98 万元。

五菱介绍到这个「S 」有三层含义,分别是,Style——塑造新的格调;Super——更卓越的用车体验;Shift——不止是交通工具,更能让用户生活场景自由切换。

缤果 S 在外观设计上就试图跳出目前小车具有的「廉价感」。

新车整车尺寸为 4265 / 1785 / 1600 mm,轴距为 2610mm,虽然轴距和缤果 PLUS 相同,但车身尺寸大了一圈。

新车整体的设计语言和之前的缤果系列车型保持一致,但在车身比例上做了优化,姿态更加硬朗协调。同时缤果 S 全系标配 LED 大灯和贯穿式尾灯,前脸采用低风阻跑车化轮廓,尾部的熏黑边框尾灯在夜间具有较高辨识度。

五菱联合巴斯夫为缤果 S 提供了四种「鎏光幻彩」车漆,分别为松弛灰、自在蓝、逍遥紫、放空白 ,均以清新明快为主。

进入车内,缤果 S 内饰提供暖棕和柔白两种配色,搭配 3D 木纹工艺和环抱式中控设计。驾驶员座椅支持 6 向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带加热功能,并采用双硬度海绵填充;车机部分采用 8.88 英寸液晶仪表与 12.8 英寸 2K 中控屏的组合,全系配备 6 扬声器。

缤果 S 尽力在座舱内释放出了更大的空间,新车前排头部空间达 1008 mm,后排腿部间距 882 mm,后排宽度达 1.2 m。在储物方面,缤果 S 采用下沉式设计,容积达 1450 L,车内还分布着超过 25 处储物空间,包括杯托、妆台、口红槽、挂钩和 15L 储物箱。

在智能化体验上,缤果 S 搭载行业首批基于 Android 13 的车机系统,运行流畅度和反应速度大幅提升。用户可自由组合桌面功能模块,高频应用一键直达。车机还支持 CarPlay、华为 HiCar、ICCOA 等手机互联协议,支持 50W 风冷无线快充,车主也可以使用手机 APP 远程开关车窗、预约充电、提前开启空调等。

五菱在车机中内置了多种预设模式来适配更多的用车场景,如通勤模式可以在用户上车后自动规划最佳路线,雨雪模式可以一键开启自动开启后视镜加热与玻璃除雾。

缤果 S 同时提供了 540° 全景影像系统,ESC、ABS、Autohold、上坡辅助等基础辅助功能均为标配。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最大功率 75kW 的前置电动机,0-50km/h 加速 3.1 秒,提供 31.9kWh 和 41.9kWh 两种神炼电池组,CLTC 续航分别为 325km 和 430km,标配直流快充。

五菱自研的神炼电池核心特点是安全性高。该电池在三百万台销量中保持零自燃记录,并提前通过新国标测试,缤果 S 整车则基于天舆架构 M 平台打造,车身高强钢占比 74.5%,热成型钢比例 23.7%。

A0 级之前的市场格局基本上是缤果、海豚、星愿三家竞争,后来比亚迪元 UP 和上汽名爵 MG4 的加入让内卷程度又上升了一个等级。

面对压力,缤果 S 在此次升级后,在空间实用性、续航里程以及车内细节设计上占据了领先地位,不仅延续了缤果家族在 A0 级市场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细分市场的产品天花板。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首批搭载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传祺向往 S7 加推 15.98 万元 Pro+ 版本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8日 21:47

广汽传祺于 26 日加推了传祺向往 S7 的新版本,传祺向往 S7 Pro+ 系列,普通版本指导价为 15.98 万元,激光雷达版本则为 17.98 万元。

作为向往系列的核心车型,广汽传祺向往 S7 曾一度成为传祺品牌史上用户满意度最高的车型,其中最广受好评的三个核心优势分别是——智能体验、电池续航和舒适座舱。

新加推传祺向往 S7 Pro+ 版本延续并放大了这些优势体验。

传祺向往 S7 Pro+ 全系搭载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并全新 PAD 化车机界面和 27 英寸超大 HUD 显示,将支持长达 10 年的系统迭代。升级后的车机系统整合了 QQ 音乐、网易云、爱奇艺、B 站、喜马拉雅等主流音视频平台,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视听资源。

在辅助驾驶能力上,S7 Pro+ 全车共有 27 组高精度传感器和 254TOPS 的英伟达 Orin-X 芯片,并搭载了可变焦的中长距激光雷达。

该激光雷达的探测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可以在行驶中每秒 10 次扫描前方 120° 视野、200 米距离的物体,在 0.3 秒内聚焦「鬼探头」风险区域,高速上可提前 6 秒识别潜在风险。

新车还将在年内通过 OTA 迭代首批搭载 Momenta 最新的 R6 飞轮大模型,能够更好的应对加塞、鬼探头、盲区遮挡等高危复杂路况。

电池与续航方面,传祺向往 S7 配备 36.3 度大电池,CLTC 纯电续航里程 205km(四驱 180km)。同时 S7 采用提前满足 2026 年新国标的弹匣电池,成功通过了 105 项电池安全测试。实际表现上,截至目前,弹匣电池搭载超过 130 万台车,共跑出了 480 亿公里零自燃的成绩。

新车基于广汽传祺 EV+ 平台打造,插混版配备 1.5T 发动机+单/双电机,发动机最大功率 160 马力,有两驱和四驱可选,系统综合功率分别为 392 和 501 马力,综合续航可达 1150km 以上。

座舱内,传祺向往 S7 Pro+ 拥有 1.268 米的车内高度,前排座椅带有加热/通风/记忆功能,二排座椅靠背最大调节角度达 137°,支持电动无极调节,座椅内部采用豪车同款的 15 毫米加厚慢回弹海绵层。

新车方向盘采用双色真皮包裹,后方配备电子怀挡,中控区域配备 15.6 英寸 2K 悬浮式中控屏,搭配 8.8 英寸全液晶仪表屏,舱内材质上则大量使用了超柔水润皮包覆,总面积超 23 平方米。

外观上,S7 Pro+ 长宽高分别为 4900 / 1950 / 1780mm,轴距为 2880mm,定位中大型 SUV。新车延续了广汽「藏锋于润」的设计语言,前脸设计方正,贯穿式灯带与分体式大灯组交织,车尾方面则采用类似回字形的灯组,整体呈现为硬朗风范。

目前市场上,和 S7 Pro+ 类似配置的车型价位均在 20 万以上,带激光雷达指导价 17.98 的传祺向往 S7 Pro+ 多少有点「卷王」的意思。

广汽也对向往 S7 系列寄予厚望,今年新推出的传祺向往 S9、M8、S7 三款车都将作为新一季《向往的生活》节目的官方指定用车,向全国观众用户更好诠释「开传祺向往,过向往的生活」。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可油可电可增程,沃尔沃 XC70 上市,26.99 万元起领先 BBA

作者 芥末
2025年9月26日 22:00

沃尔沃 XC70 于 26 日晚正式上市,一共推出了四款车型,最终定价为:

两驱长续航 Core 26.99 万元;

四驱超长续航 Core 29.99 万元;

四驱超长续航 Plus 31.99 万元;

四驱超长续航 Ultra 34.99 万元。

XC70 预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咱们先来回顾下这辆车的设计和核心配置。

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815 / 1890 / 1650mm,轴距 2895mm,定位为中型插混 SUV,与奔驰 GLC L、宝马 X3L、奥迪 Q5L 处于一个级别。

由于是混动版本,XC70 整体的外观设计似乎比燃油车型更贴近「斯堪的纳维亚」的极简主义,没有太多冗余的设计,简单、纯粹的同时保留了沃尔沃的标志性元素。车辆配色方面也均为低饱和度的绿、灰、白、蓝、黑、沙等颜色,主打性冷淡风格,

在官图曝光后不久开始,就被不少车迷誉为「最美沃尔沃」。

新车的内饰设计以极简和实用为核心。座舱采用悬浮式布局,层次感分明,空间体验十分通透。

风格上延续了沃尔沃一直以来的「北欧神韵」,用大量开阔平直的线条呈现出简洁清晰的几何轮廓。

在车内氛围感营造上讲究一个「见光不见灯」,充分利用了车内饰板内陷式的设计工艺,用柔和光影营造立体空间感来避免视觉疲劳。

整体内饰变化最大的一个部分则是沃尔沃终于摈弃了之前那套竖向的中控屏,采用了更适用于新能源时代的 15.4 英寸中控横屏和 92 英寸的超大 AR-HUD。

车机 UI 也依然以北欧极简的风格做了针对性适配,整体系统颜色以灰冷调为主,设计上则通过「线构设计」来营造高级感,各种界面、菜单和图标都使用了较为简单的线条和描述。

新车机搭载了最新版本的高德地图,可以支持红绿灯倒计时、车道级导航等热门功能,全新的「小沃助手」接入了 AI 大模型,拥有更强的连续语音理解能力,可以连续执行 4~5 个指令。

场景助手功能也可以让车主像像苹果的快捷指令一样预设场景,比如识别到副驾上车后,可以识别身份,自动调整到适合的坐姿、灯光状态以及空调温度等。

在车辆内核部分,XC70 基于沃尔沃全新 SMA 架构打造。

与传统传统豪华车型通常在变速箱前加入一个小电机的插混设计不同,沃尔沃 SMA 架构由一台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三个电机组成,综合最大输出功率 340kW,百公里加速最快 5.28 秒。

XC70 四驱车型还搭载了沃尔沃插混车型全系最大的 39.6kWh 电池,可以支撑 212km 的纯电续航, 23 分钟可以从 0 % 充电至 80%。

得益于引入的全新新的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 全新 XC70 的整车算力提升了 5 倍,因此 XC70 也是目前沃尔沃车型中唯一具备 NPA 智能领航辅助能力的车型。

这台系统搭载了 24 个各类传感器,可以支持 0-150km/h 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辅助以及智能泊车,可以轻松应对避让大车、超越慢车、上下匝道及弯道调速等长途高速场景。

沃尔沃一直强调的安全基因也延续到了全新的 XC70 上面。

XC70 整车共配备 7 个安全气囊,120L 超大副驾气囊以及 2m 超长侧气帘均延伸至 A 柱前段位置,能够有效覆盖整个侧面。

在超过行业标准的「相对时速 128km 双车碰撞」测试中、XC70 碰撞后电池包完好无损、及时断电、无冒烟起火,四扇车门均可打开。

在 25-35 万元的插电式混动 SUV 市场中,沃尔沃 XC70 的竞品其实不多,而且作为传统豪华品牌,其主要竞争对手依旧是宝马 X3、奥迪 Q5、奔驰 GLC 等车型。

而 35C 的插混产品在续航、补能、智能化等领域依旧偏保守,在中国市场的声量和竞争力并不强。

这次 XC70 占得了先机,或许能先抢得一块蛋糕。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