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7月12日首页

21.99 万开卷!鸿蒙座舱+乾崑智驾上车,岚图 FREE+ 直击理想 L6 腹地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12日 18:54

在试驾完新款的岚图 FREE+ 之后,我寻思了许久,只想到一个词来描述这款车。

「斯文败类」。

这个词在这里是完全的褒义,因为在开起来之前,我确实很难想象,一辆车长 4915mm,轴距 2960mm 的豪华 SUV 能够带来强烈的驾驶乐趣,尤其是它还长着一副「成熟稳重」又「人畜无害」的脸。

岚图自己也把驾控当成了一个重要买点,为了他们特别推出了一个 27.99 万元的运动定制版,为它配置了专属的外观、内饰颜色以及套件。

当然性价比最高的还是 21.99 万元的后驱乾崑版。

平衡「家庭实用」与「个性表达」

岚图 FREE+ 进入的是中国受众最广也是竞争最激烈的 20-30 万元级家用 SUV 市场,这个赛道目前已经强者如云, 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宋 PLUS、理想 L6 等车型都已经牢牢站住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岚图 FREE+ 依靠什么来让用户选择自己呢?

答案是「更好开」。

岚图 FREE+ 的机械素质相当过硬,采用了全铝底盘、EDC 减震器、前四球节双叉臂 + H 臂多连杆后悬架,车身动态和底盘调教确实在同价位的一众 SUV 中表现突出。

新车还搭载了一个叫「岚擎」的驾驶模式,通过方向盘后的双拨片一键唤醒后,车辆将基于车速、转速、踏板、挡位等维度深度构建声浪变化,并通过实时算法确保声浪相位与机械运动精准同步,模拟出极具真实感的声浪体验。

更绝的是这个模式还能模拟燃油车换挡时的顿挫感,在开到红线附近时进行模拟换挡时,顿挫感相当明显,此时仪表盘的转速表和 AR-HUD 的 UI 界面也会发生变化。

动力方面,岚图 FREE+ 将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驱动类型,使用 45kWh 电池,CLTC 纯电续航约 318 公里。后驱版本依靠单电机驱动车辆,电机最大功率为 215kW,四驱版本采用双电机驱动,双电机最大功率为 476kW,零百加速 4.9 秒,两种驱动模式的综合续航都将达到 1400+km。

有人或许可能会疑惑,要求一辆家用 SUV 具有不错的操控性和驾驶乐趣,真的不是为需求嘛?

但是店里的销售告诉我,来看新款 FREE+ 的客户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老款 FREE 的车主,他们对于上代车型最满意的就是驾驶质感,有不少男车主也是在驾驶后才被打动的。

在靠机械素质和驾控感受打动驾驶者之后,FREE+ 的外观设计和座舱舒适性也很受家庭用户喜欢。

新车提供了紫、金、白、灰、黑五种颜色,主打的琉璃紫颜色在阳光下和灯光下的质感都很棒。

新款 FREE+ 在整体车身姿态上将原有大角度后倾的悬浮式 D 柱改成了三角形结构,尺寸较老款在长度和宽度上增加了 10mm,高度则提升了 15mm,来到了 4915×1960×1660mm,轴距 2960mm,配合全新的轮毂和更大的离地间隙, 整车的视觉显得更加简洁纯粹,豪华感和稳重感强了不少。

车辆前脸使用了发光格栅及灯幕的设计,配备了由 200 颗灯珠组成的 LED 矩阵光源,拥有 9 种动态光效和自适应远近光功能,整体亮度达到了 1050 流明,较老款车型提升了 46%。左右后视镜以及贯穿式尾灯的 logo 部分则集成了ADS 小蓝灯。

来到车辆内部,岚图 FREE+ 的逍遥座舱 2.0 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以及「浮光岛屿」的视觉风格。

新车中控整体采用了上下分层的浮岛式布局,搭配上 256 色氛围灯以及仿生麂皮、仿生金丝白桃木等材质,在科技感和氛围感上做了很好的平衡。

舒适度上,新车搭载了搭载了全新的云朵座椅 2.0,并增设了副驾女王座椅,同时后排座椅支持 12° 调节,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也一应俱全。车内还配备了双侧开门冷暖箱,温度可调范围在 -6℃ 至 50℃ 之间,并具有24小时离车不断电功能。车辆也配备了 1.78㎡ 超大全景天幕,采光面积 0.9㎡,标配的电动遮阳帘也实现了大于 99% 的紫外线隔绝率。

岚图 FREE+ 的车内空间为 4.8m²,得房率为 81.5%,后备厢容量为 590L,放倒后排座椅后可扩展至 1450L,车内还设计了 33 处储物空间,便于用户存放各类小物品。

破除「智能化不足」诟病

上一代的岚图 FREE 最受车主诟病的地方在于智能化,搭载了百度 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 的辅助驾驶系统表现也称不上好。

岚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交给华为。

新款的岚图 FREE+ 将首批同时搭载 HarmonySpace 5 全新一代鸿蒙座舱系统和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

新款岚图 FREE+ 实现了全车中控屏、后排屏、AR-HUD、仪表、空调冷暖箱控制屏的 5 屏联动,配合4个音区语音互动,多种信息联动,无论在车内哪个位置,都能实现人车丝滑交互。

同时新的座舱系统深度集成了鸿蒙生态,支持手机应用无缝流转上车,实现了全场景无缝互联。副驾后排配备了 HSpace-Link拓展坞(屏幕需另购),支持多种平板电脑,既可独立观影,也能与中控交互,平板可以通过 HUAWEI HSpace-Link 吸附在座椅后背。

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也为岚图 FREE+ 带来了新的语音交互助手,实现了一句话多意图理解、自定义唤醒词、连续对话、上下文理解、音区锁定,并实现了应用内及系统级的可见可说功能,让交互过程更加智能高效。

影音娱乐方面,鸿蒙座舱内置的影视空间整合了超全的最新影视内容,用户可一键直达,配合 15.6 英寸的 2K 高清智慧屏与先进的山海画质算法,可以带来更清晰、细腻且色彩出色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此外,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还深度集成了多种情景模式以响应特定场景的需求:

  • 小憩模式可自动调节天窗、遮阳帘、空调、香氛与氛围灯,营造舒适休息环境;
  • 洗车模式则自动关闭门窗、机舱盖及充电口盖等易进水部位,并将空调切换至内循环以保障安全;
  • 离车不下电模式通过保持空调运行并禁用语音助手,确保车内宠物或物品安全暂留;
  • 露营模式则熄灭车外灯光,允许自定义车窗/遮阳帘状态,并屏蔽迎宾及自动解闭锁干扰,优化户外车内睡眠体验。

华为最新的乾崑智驾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也将在发布上首批搭载于岚图 FREE+ 上,预计首批车主将于 9 月份获得推送。

在硬件上,岚图 FREE+ 搭载了 29 颗传感器,包含一颗 192 线的高精度激光雷达和三颗毫米波雷达,并且三颗毫米波雷达都是具备 4D 探测的能力。

在新系统的加持下,新车搭载了更智能的车位到车位 2.0 和自动过高速 ETC 功能,可以做到全程不断点,在到达目的地后,也可以自动激活停车场跨层泊车循迹倒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经有 50 万个停车场支持了车位到车位 2.0。

在早晚高峰的城区通勤场景下,华为 ADS 4 可以做到在拥堵路段自行跟车,避让斑马线上的行人以及环岛通行时效率也变得更高,即使在人流量、车流量都很大的城中村也能够做到安全的智能行驶。

乾崑智驾 ADS 4 在主动安全方面的能力也有所升级。

岚图汽车采用的全向防碰撞系统,截至今年6月底已避免碰撞超过 238 万次,在岚图 FREE+ 上也升级为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实现了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的五维安全目标。

岚图 FREE+ 的前向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支持最高 130 公里/小时的主动刹停,触发时速范围最高可达 150 公里/小时。在驾驶中遇到突发障碍物(如落石、倒地树木等),岚图 FREE+ 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够识别多种异形障碍物,并执行紧急制动,提前规避风险。在刹车距离过短的极端场景下,其 EES(紧急转向辅助)功能会自动判断周边路况,边减速边绕行。倒车时,岚图 FREE+ 的RAEB(后方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能够精准识别突然横穿的行人或车辆,及时预判并刹停,消除视野盲区隐患。

在被动安全方面,岚图 FREE+ 的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 75%,其中超高强度钢占比 42%,车身可承受 10 吨顶部压力。针对极端碰撞后车门可能无法打开的问题,岚图 FREE+在 电路设计上采用了充分冗余的 A/B 双网架构,相当于两套独立系统。当一套系统故障时,另一套仍可正常工作,确保车门自动解锁,不影响乘员逃生与外部救援。

喊出月销两万的目标,就因为 FREE+ 在同一价格带内吊打一切对手。

在预售发布会上,岚图汽车的销售总经理就喊出了月销 2 万的目标,显然对自家新车的价格和产品力都很有自信,在正式发布售价再次降低后,市场的反应也很给力,发布 15 分钟后的大定锁单量就来到了 11583 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顶配便宜低配贵,吉利银河 A7 换了种策略和比亚迪秦 DM 竞争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11日 21:18

在习惯了各家车企之前请的「俊男靓女」代言人后,奇瑞风云和吉利银河猛然间把古天乐和任贤齐带到台上来的时候,猛然有点不太习惯。

但细想一下之后发现,这俩代言人的气质确实和这两辆车的气质很搭,面向的消费群体也和粉丝群体有相当程度的重叠。

于是偏「商务」的古天乐代言了奇瑞风云 A9L,偏「运动」的任贤齐代言了吉利银河银河 A7。

A7 这款车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任贤齐在预售发布会上就总结的很全面:

经典好看的外观、实用的内在、超长的续航以及超低的油耗。

A7 的外观在之前首秀的时候就收到了不少好评,有读者评论它是入门家轿里面外观最协调耐看的一辆。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吉利的克制手法,A7 整车都采用了最能被大众接受的设计风格,经典的三厢造型有一种朗逸的熟悉感,但前后贯穿式尾灯的设计又让新车显得年轻了不少,能够被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所接受。

作为一台定位介于银河 L6 和星耀 8 之间的中型 B 级轿车,银河 A7 的长宽高分别为 4918/1905/1495mm,轴距为 2845mm,做为对比,本田雅阁的轴距为 2830mm。

在这个轴距下,银河 A7 拥有了不错的乘坐空间,后排的腿部伸展空间来到了 950mm,膝部空间也有 132mm,在后排座椅放倒之后,也能放进去一个 1.8 米的露营床垫,这在轿车上确实不多见。

银河 A7 的智能座舱则搭载了风评不错的 Flyme Auto 系统,在语音能力、车机导航、快捷操作等多个方面多进行了升级,Carlife、Hi Car、Carplay 等手车互联系统也一应俱全,硬件上则是数字仪表盘、悬浮式中控屏以及大尺寸 HUD 的组合。

银河 A7 同时采用了具有 6 点腿部按摩和 8 点背部按摩的座椅,上面还搭载了背部和臀部的双风扇,可以在十分钟内快速降温 15 度,车辆后排座椅的最大调整角度为 125°,并搭配了 252mm 宽度的后排中央扶手来保证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

驾驶辅助上,银河 A7 将搭载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系统,高速高架 NOA、自动泊车、 AEB、AES 等功能都一应俱全。

既然要和比亚迪秦 L DM 竞争,那么混动系统就是一个吉利银河必须要发力的部分。

银河 A7 就搭载了吉利最新的雷神 AI 电混 EM-i 2.0。在 CLTC 工况下,银河 A7 百公里馈电油耗约为 2.67L,综合续航可以达到 2100km 以上。这套系统还搭配了一台 175kW 的 P3 电机,为吉利银河 A7 带来了 7.1 秒的零百加速。

吉利也在雷神 EM-i 上首发了无图决策功能,系统可以通过轨迹算法,判断当前路线与历史惯用路线的匹配情况,自动调用执行云端预先计算的最优油电策略。

当然要和比亚迪打,除了配置以外,更重要的是价格。

银河 A7 给出了从 10.38 万元到 13.38 万元不等的预售指导价,入门版本比秦 L DM 贵了 1 万元,顶配版本则便宜了 1 万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正式上市时,这个售价还会再降一降。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租电 19.39 万元起,乐道 L90 这次真豁出去了!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10日 23:37

在发布会前两天的一场直播里,李斌谈到 L90 时讲到:

这个车的热度非常高…… 车的价格我们还是保持点悬念吧,但起售价肯定在 30 万以内,没办法,现在都得拼了。

蔚来确实很拼,27.99 万元的预售价格和 19.39 万的租电价格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这个售价也可能会在 8 月正式发布时再降低一点。


而且不仅价格超预期,L90 这次的产品力同样超出了预期。

只是乐道总裁沈斐之前就决定不公开 L90 的订单数据,让我们没法说出那句「订单爆了」。

哪有空间魔术,背后都是技术

今天 L90 的发布会的前半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L90 很大,并且大的很有技术。

李斌用了三个词来描述 L90 的空间能力,分别是「座座都是 VIP」「6 人 10 箱无压力」「前后都能装行李」,并说乐道 L90 是市面上第一款做到了「人坐得下行李装不下」困境的大三排 SUV 产品。

如果只看数据,乐道 L90 车长 5145mm,轴矩 3110mm,作为对比,理想 L9 的车长 5218mm,轴距 3105mm,问界 M9 车长 5230mm,轴距 3110mm,也就是说,L90 用更短的车身尺寸做出了更长的轴距。

李斌大概花了 10 分钟时间来介绍蔚来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大空间的:

基于蔚来十年纯电技术积累与全栈自研的全域 900V 架构,乐道 L90 实现了前舱区域小型化电机、高度集成 ITM、倾斜冷却模块等 36 项高效集成的系统设计,加上第三代一体式热管理系统,将原本前舱 49 个零件压缩为一个热控模块,于是才有了乐道 L90 巨大的前备箱空间。

L90 拥有超高集成度的智能配电单元,我们将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直流的转换器进行了高集成的整合形成了一个超薄的结构……

虽然听着有点不觉明历,最终交出的答卷就是乐道 L90 拥有了 4190mm 的纵向可用空间,其中一部分形成了 L90 最大的记忆点—— 一个 240L 的智能电动前备箱,这个容积已经接近了很多传统大三排 SUV 的后备箱。

记得雷军曾在发布会上讲过,前备箱越大代表车辆设计水平越高,那这么看来 L90 的前备箱不仅设计水平高,实用性也很强。

L90 将前备箱的开启和车辆的空气悬挂做了联动,在用户轻敲机盖开启前备箱的同时,车辆的空气悬挂也会快速降低来方便装载物品,同时为了丰富使用场景,官方还提供了软垫配件,放在前备箱内可以变成一个软包沙发,在钓鱼、露营等场景都有很强的实用性。

节省出来的另一部分空间则为 L90 带来了更好的乘坐舒适性,L90 的每一排的最大腿部空间都超过了 1 米,头部空间则分别达到了 1062mm、1076mm 和 962mm,这同时也要归功于蔚来对车辆底部的高压线柱进行了优化,因此消除了第三排的半角台阶。

L90 在保障乘坐舒适性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新车六座版本为 2+2+2 的座椅布局,二排为两个独立座椅,副驾后方座椅支持零重力功能,L90 的第三排座椅实现了 38° 的最大靠背角度,330mm 的坐高和 92mm 的脚部垂向空间,确实可以称得上同级最强。座椅本身也采用了蔚来自研的高端座椅平台,其结合中国人体的生理曲线进行了特殊设计,并采用了 13 层的舒适结构和 15mm 厚度的复合层软泡棉进行填充。每个座位都配备了超大的舒适的软头枕,有效接触面积 450 cm², 一二排座椅也都标配了坐垫吹风、靠背吸风以及四种按摩模式和两种按摩力度。

L90 在座舱内的其他舒适性配置上也堪称「拉满」,搭载了智能三区空调、8.8L 智能冰箱、前后双天幕、全电动遮阳帘以及双层隔音玻璃、杜比全景声认证音响、1600 万色隐藏式氛围灯等。

驾乘体验也是一辆家用 SUV 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L90 有后驱和四驱两种动力版本,其中,两驱版车型的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 340 千瓦,百公里加速 5.9 秒,四驱版车型的综合输出功率为 440 千瓦, 百公里加速 4.7 秒。

新车底盘则采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弹簧与减震器一体的设计,空气悬架则拥有 100mm 的超大行程。蔚来还提到了他们对 L90 的设计思路并不是一味的做软做船,而是基于自研的「行云智享底盘」做了很多调试,不仅考虑了前排驾驶者的体感,也关注到了第三方乘客的舒适性,并且对制动、侧倾等场景都做了专门优化。自研的敏捷掉头功能,也让 L90 实现了 5.7 米的超小转弯半径。

此外,L90 配备的 4D 舒适领航功能也能够提前知路况,并且预先调节悬架参数,从而让车辆的乘坐体验更加平稳,车身姿态更加从容。与其他相比通过摄像头进行预瞄的技术路径不同,L90 采用的云端策略,能够对不同天气的变化拥有更好的适应性。

低能耗、好智驾和高智能

除了空间以外,家庭用车的另一个关键痛点是能耗。

L90 能耗的优化首先得益于比同尺寸大小的油车轻 200-300 公斤的车身重量,蔚来将 L90 的白车身重量优化到了 433.8 公斤,驱动电机和电池包的重量也都有所减轻。同时在 0.25 的风阻系数和异步电机同轴架构、超低滚阻轮胎以及第三代整车热管理系统的配合下,乐道 L90 最终实现了每百公里 14.5 度电的能耗水平,标配 85 度长续航电池包的 CLTC 综合续航为 605 公里。

除了动态能耗之外,L90 对静态能耗也做了优化。新车守卫模式运行一天的能耗约为 1 度电,在满电模式下可以超长待机 1200 天。

新车同时采用了蔚来最新一代的数字架构,用高性能的四域融合的智能计算中心将整车控制和智能物联等功能高度集成了起来,配合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能够完成瞬时的高并发调度处理全车的复杂的控制。

这套系统将 L90 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覆盖了车联、车控、自动驾驶、数字座舱等全场景,实现了超低延时通讯。

在智驾能力上,L90 标配了包括 8 个视觉摄像头、7 个环视摄像头和 1 个 4D 毫米波雷达在内的 30 个高性能感知硬件,搭载的端到端模型技术也将让乐道 L90 实现全场景 NOA 领航辅助。

李斌重点介绍了这颗 4D 毫米波雷达:

这颗 4D 成像雷达的性能绝对是行业领先。

它拥有极强的穿透力,能穿透大雨,大雾,即使在恶劣天气和环境下,也能够持续稳定的保持最远探测距离,并且对高度信息还有强大精准的具体感知能力,能够非常清晰的区分出桥梁、侧边的隔离栏、路灯这样的一些静态障碍物,并且对于前车、前前车都有一个清晰的识别。

4D 点云数据的置信度,让智能辅助驾驶能带来轻松出行的同时,全程也能够保障安全。

 

在车内娱乐系统上,乐道 L90 采用了四屏布局,前排是一块 17.2 英寸的 3K 大屏加 35 英寸 AR-HUD 的组合,后排则准备了一块 17.3 英寸的 3K 吸顶屏和 8 英寸的操控屏幕来供后排乘客观影、查看导航、调节温度座椅等实用。

架构升级后的小乐语音助手也能进行主动思考,并且结合自己掌控的控制技能来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功能。比如小乐可以在夏天高温时主动感受车内温度,问你天热要不要开快速制冷,下暴雨的时候结合天气的情况和车窗的状态,主动建议你关闭车窗,并且它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的推荐,比如说工作日早上送孩子提前调空调温度,周末出游准备好导航和音乐等。

在发布会的最后,李斌明显有点颤抖。

蔚来自己也清楚知道,乐道之前的危机其实并不出在产品力上,而是之前遭遇的信任危机以及并不算快的销量增长率和一直持续的亏损让市场普遍担心公司的前景,然后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蔚来前景的担忧情绪,已经成了挡在蔚来面前最高的那座山,所以李斌从去年以来不断提及蔚来要在今年 4 季度盈利。

乐道 L60 最近确实卖的还不错,在 20 到 30 万的纯电 SUV 市场中销量稳居前 3 名,在 5 月 6 月更是创下了今年以来的交付新高。

在产品力没有变化的情况下,L60 销量的回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蔚来自身的改变。蔚来目前已经逐步改善了组织能力,解决了产能与需求难以匹配,从而导致交付节奏紊乱的问题,ET5、ES6 和 EC6 在过去两个月的交付周期都有明显缩短。

L90 也汲取了 L60 的教训,在发布前就预备了大量现车。

不过正如李斌在发布会一开始感叹的那样,

人生的道路确实从来都不会一直是坦途,但是不管怎么起起伏伏,最终都会是向上的路。

伴随着乐道 L60 的回暖、萤火虫的交付超出预期以及这次 L90 的给力价格,蔚来想在 4 季度盈利,似乎努努力也够得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天神之眼」再升级,比亚迪将为智驾泊车损失兜底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10日 22:00

在几乎靠一己之力普及智驾生态之后,比亚迪在主动承担智驾责任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比亚迪在 7 月 9 日发布消息称:

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印象里,这似乎是除了 Robotaxi 之外,第一次有车企在量产车型上提「L4」级别。

比亚迪也明白「L4 级别」的含金量,没有遮遮掩掩,直接说明:

L4 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

这次兜底对用户而言最大的价值就是,在智能泊车中出现的损失,不用走保险流程,可以直接联系比亚迪售后处理,自然也不用担心第二年保费的上涨。

不过兜底范围也有限制,车企兜底的范围仅包括由本车承担的维修费用、第三方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损失,不含出于和解、谅解等目的而额外支付的金额。

目前市面上除了比亚迪之外,仅有鸿蒙智行和小鹏汽车有类似的兜底服务,但都有时间限制或者需要额外购买智驾险。

去年 11 月鸿蒙智行在问界、智界和享界车型上推出了智驾无忧服务权益,权益时长为激活后 12 个月,在泊车场景以及领航辅助场景下的保障权益上限为 500 万元。

小鹏汽车则和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推出了 239 一年的智驾险,可以不限次赔付行车全场景下以及 NGP 退出 5 秒前的车主损失。

相比较之下,比亚迪这次发布的兜底政策则无需额外付费,也没有设定时间限制。

与此同时,比亚迪还宣布将对「天神之眼」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 OTA 升级,天神之眼 A/B/C 三大平台的多款车型都将在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十余项功能上获得升级,补齐了之前的诸多短板。

这次 OTA 在泊车方面新增了三速泊车、车头泊入、偏置泊车、窄车位泊车自动收后视镜,并优化了悬空障碍物识别功能,在行车方面新覆盖了环岛通行、复杂场景连续绕行、高速施工路段借应急车道绕行、窄路多把掉头等场景,新增了前车加塞场景下的闪灯鸣笛功能,也实现了识别低矮障碍物,在夜间 80km/h 情况下可实现对两轮车侵入车道紧急刹停,120km/h 触发 AEB 并进行两段式舒适刹停等主动安全功能。

在 2 月份比亚迪宣布全系标配「天神之眼」后的一周,有机构的数据表明,比亚迪的进店量增长一倍,新增订单超过7万,比亚迪股价也来到了历史新高。

但在紧接着吉利等车企跟进之后,由于基础版本的天神之眼 C 的表现问题,「智驾平权」这张牌并未完全达到比亚迪的预期目的,在消费者的普遍认知里,比亚迪算是智驾的「普及者」,但远谈不上「领先者」。

但好在比亚迪进化的速度很快。根据比亚迪的官方微博,比亚迪 5 月销售智驾车型 231059 辆,智驾车型国内占比 79%,截止至 5 月底,比亚迪智驾车型累计已经销售超过 51 万辆,每天产生的智驾数据超过 4400 万公里。

大量的真实驾驶数据和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终于支撑比亚迪打出了「兜底」这张爆点牌。

承诺兜底也意味着比亚迪对「天神之眼」泊车的安全性以及自己的售后体系有相当程度的自信。

这下又轮到友商们彻夜难眠了,但最终的结果必然会是跟进,不然还怎么宣传自己的智驾多先进。

社群里面有位网友看的相当清楚,「从此以后,智能驾驶这玩意儿,别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了,敢不敢负责任,才是唯一的标准。」

从「卷技术」升级到「卷责任」,这或许是比亚迪的一小步,但将推动中国车企向前一大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4.99万起!奇瑞风云 A9L 杀入 C 级市场:直面比亚迪汉、吉利星耀 8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8日 23:00


在上个月 26 日晚上开发布会的车除了小米 YU7,还有奇瑞风云 A9L。

当时是预售,今天则是正式上市。

在小米公布当晚订单数量之后,奇瑞也发了一张海报说,「从上海车展开始,我们只订了 51971 辆」。

不过风云 A9L 和 YU7 倒没有什么可竞争的,这款车明显是冲着吉利星耀 8 和比亚迪汉去的,只是星耀 8 不仅上市后改口自己是 B 级车,还把价格压低到了 11.58 万,上市也比风云 A9L 早,一下子就让奇瑞变得很尴尬。

想必奇瑞这次决定把风云 A9L 的正式售价降低到 14.99 万的时候,内心也在滴血,毕竟很多配置确实是同级独一档的存在。

空间和舒适是第一要务

奇瑞在发布会上自己总结了 9 个「同级唯一」,但其中用户感知最强,价值也最大的可能是——超过 5 米的车身尺寸、3 米的轴距以及带有 CDC 电磁悬挂和道路主动预瞄的「AI 悬浮数字底盘」。

作为一台豪华取向的轿车,空间一定是最先被感知到、也最容易给用户留下印象的部分。

风云 A9L 的整体车身尺寸为 5018 / 1965 / 1500mm,轴距为 3000mm,超过了奔驰 C 级 260L 的 2954mm,3 米的轴距也带来了 1540mm 的后排横向空间和 165mm 的后排膝部空间,结合双行政沙发、超宽岛台和 8 点按摩,风云 A9L 确实能给后排乘客带来不错的乘坐体验。

同时风云 A9L 也配备了副驾零重力座椅、256 色氛围灯、隐私玻璃、23 扬声器以及对开式遮阳帘和大容量冷暖箱等其他舒适性配置,内饰包覆上也大面积的使用了真皮、木纹饰板、金属拉丝面板及麂皮材质,配色则有橘、红黑、棕白三种配色,整体的商务行政气息比较明显。

风云 A9L 的外观也是商务风,前脸采用了封闭格栅与贯穿式灯带设计,可以显示不同的灯语,整体造型采用了宽体低趴溜背造型并采用了半隐藏门把手和无框车门,车辆整体显得比较大气且不失干练,也提供了红、黑、紫、银、绿、灰六种车身颜色。

另一个能显著提升乘坐体验的则是风云 A9L 搭载的「AI 悬浮数字底盘」,这套系统搭载于新车前双叉臂后高阶五连杆的底盘上,由 CDC 电磁悬挂和道路主动预瞄为核心的系统,每秒可以做到 1000 次扫描和 100 次调节,也可以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悬架,在车辆刹车、起步、转弯、颠簸等工况下都能保证车内乘客的舒适。

同时风云 A9L 还提供了主动式的两档尾翼来配合悬架和底盘系统,在车辆速度达到 90km/h 的时候尾翼会开启到 1 档角度,在 110km/h 时提供 68N 的下压力,并开启 2 档角度,在 180km/h 下可以提供 425N 的下压力。

奇瑞风云 A9L 的另一大亮点是搭载了奇瑞之前亮相的鲲鹏超混发动机和无级超级电混 DHT Pro,最大功率分别为 115kW 和 160kW,两者结合给新车带来了 45.79% 的综合热效率和 7.9 秒的零百加速,同时更大的车身也让奇瑞能让放下一块 33.68kWh 的电池,实测纯电续航里程约 260km,综合续航里程约 2000km,最低荷电状态的油耗为 3.56L 每百公里。

智能化的部分上奇瑞风云 A9L 搭载了一块 15.6 英寸的中控大屏,采用了 8255 车规芯片,并且支持了 AI 语音大模型,支持有线+无线 CarPlay、HiCar、CarLink等手车互联功能。辅助驾驶方面则支持了 10 段城区记忆行车、高速 NOA 以及记忆泊车和遥控泊车等功能。

风云 A9L 在安全层面则采用了强度达 2GPa 的热成型钢,整车热成型钢+铝合金占比 46%以及 720° 的笼式座舱设计,在电池部分也做了 41 层的超强防护和安全检测,可以做到 0 自然以及发生事故 2ms 后切断高压电。

新车全车标配了环抱式的 9 安全气囊,2060mm 的贯穿式侧气帘可在发生侧碰时有效保护前排与二排乘员的头部区域,也配备了高速避让AES、紧急制动AEB、儿童鬼探头AEB等近 20 项主动安全功能。

车是好车,但有点可惜

在风云 A9L 发布的 3 天前,奇瑞汽车刚刚对组织架构做了一次大调整,将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 事业部四个部门合并进了国内业务事业群,原有的捷途、智界和 iCAR 则仍然保持独立运营。其中风云事业部的定位是作为奇瑞新能源专属序列,主打主流混动市场。

而改革后的第一款车型风云 A9L,给人的感觉多有有点别扭,或者是说不自信。

这种不自信表现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奇瑞高管之前「星耀 8 是一款烂车」以及今天发布会开始前借用了智界的直播间而被网友们怼到下播。

在今天正式售价发布前,也有网友说起售价比星耀 8 高的话风云会很难卖,但更大电池包以及更好的悬架系统其实注定了风云 A9L 的售价很难降下来,但怕价格影响销量的风云选择了一个「有点风险」的做法——在入门版配置上来了一刀。

风云 A9L 在 14.99 万的基础版本上砍掉了感应式门把手、电动遮阳帘、方向盘加热以及前排座椅的通风、按摩以及记忆功能,所有的辅助驾驶功能也只搭载在中高配车型上,这样会造成消费者在对比星耀 8 和风云 A9L 时会发现,星耀的高配车型显得比风云有性价比的多,还不如把砍掉的功能加上去,然后在售价上彻底拉开差距,从而将目标客户完全分离开来。

▲吉利银河星耀 8

不过,风云的谨慎也并非无法理解,风云 A8 在 5 月份仅售出了 1269 辆,最畅销的风云 T9 也只有 4231 辆,由此就显得 A9L 5 万辆的小订数据显得弥足可贵,进而让销售策略变得保守了起来。

与其各种蹭流量拉低品牌格局,不如还是先把用户定位和配置策略再好好想想,免得可惜了这么一台好车。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主打「氛围感」的小众玩具:沃尔沃 EX30 Cross Country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8日 17:19


之前有个朋友打算买辆新车,让我推荐推荐。

我问她,你这辆车买来做什么,最看重哪一点?

她说,「日常代步,氛围感」。

懂了,你值得拥有一辆奔驰 C 级。

她承认确实很想要,但是觉得拍蓝牌和保养什么的很麻烦,也担心老小区不好停车什么的。

我说问题都不大,蹭几次就熟练了,其他的麻烦销售帮你搞定得了。不过,确实可以去看看 Mini 和 Smart,氛围感也不错。

但没想到的是,她周末逛了一圈汽车城,回来和我说,「沃尔沃好像有个 EX30,好像还挺好看的诶」。

▲沃尔沃 EX30 标准版

在打开小红书紧急做了一波功课之后,我才回应道「没想到你还挺会选的诶,这车在欧洲卖的很火,不过好像之前说要出一个 Cross Country 的特别版,感觉你会更喜欢那个造型,要不再等等看?」

虽然 EX30 在国内市场没什么声量,但是在欧洲市场卖的很好,有一段时间甚至代替了 XC40 成为了 XC60 之后最受欢迎的沃尔沃车型。

EX30 这辆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看,精致耐看的外观和简约又不失质感的内饰让编辑部的同事一度把它称为「去年北京车展最好看的车」。

这次即将发布的 Cross Country 版本,则在 EX30 原有的基础上带来了更多实用性和氛围感。

新车在外观上基本延续了沃尔沃 EX30 的外观设计,前脸依旧是雷神之锤大灯和封闭式格栅的设计,但是颜色调整为了深灰色,表面也增加了类似木纹的线条。侧面的轮眉则换装了黑色的防蹭轮眉以及黑色轮毂和全地形轮胎,尾部也与前脸一样把中部区域改成深灰色饰板。

新的 EX30 Cross Country 对车辆的悬架进行了调整,整车高度增加了 18mm,离地间隙为 190mm,宽度增加了 12mm,整体尺寸为 4233 / 1850 / 1573mm,轴距 2650mm。

车顶处新增的行李架毫无疑问是新车的视觉核心,可以在上面安置帐篷、自行车、皮划艇之类的户外用品,此外新车还可以装备官方车顶帐篷、官方小煮锅、官方单车架等拓展件。

新版本的内饰倒是没什么变化,还是采用了 12.3 英寸的竖置中控屏以及平直台面和冷淡风座椅的设计,并且和 EX30 一样移除了副仪表台,带来了一个低矮的、配有隔板的下沉空间。

动力方面,新版本车型仅保留了最大功率分别为 115kW 和 200kW 的前后双电机四驱版本,最大扭矩 543Nm,百公里加速 3.7 秒,搭配 64kWh 的三元锂电池组,WLTC 续航里程为 530km。

只是在国内,紧凑级豪华车本身的市场分量就不大,头部品牌如 Smart 精灵 #3 从年初到现在也不过卖了 1094 辆,沃尔沃这样的二线豪华就更难有什么机会了。

▲Smart 精灵 #3

但总有像我朋友这样家庭条件不错,更看重外观内饰,对价格也不敏感的人会对它感兴趣,市场上能多点小众车,也不错。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粤车南下」最早 11 月成行,但还是坐公交方便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7日 20:00

大家喊了很久的「粤车南下」,也就是自驾去香港,终于可以在年内成行了。

依据广东省公安厅和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的消息,预计首阶段的「粤车南下」将于 11 月启动。

通过私家车去往香港主要有机场和市区两个目的地。

香港特区在港珠澳香港口岸附近修建了一个 5 层楼的全自动化「转机停车场」, 大湾区内的旅客可以直接自驾经港珠澳大桥来到此处,在泊车之后乘坐接驳巴士从口岸禁区直接前往机场禁区,进入禁区之后可以直接办理登机手续和行李托运,不需要进行任何出入境手续。

在初期这个「转机停车场」约有 1800 个车位,按照机场方面提供的数据,每辆车大约会停 3 至 4 天,即每日处理约 500 辆车。

在口岸附近,香港也正在修建新的「机场城市」——SKYTOPIA。

这个新的区域日后将汇集商业活动、流行文化、艺术交易和娱乐消费于一体,包括经常开演唱会的亚洲国际博览馆也在附近,预计在明年年初也将开放大湾区内游客直接自驾前往。

▲SKYTOPIA 概念图

去往香港市区则会来的更复杂一些。

由于粤港两地在道路、准驾、交规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粤车南下」并不是一下子完全放开,而是一个四步走的渐进计划。

从今年 11 月开始,符合条件的内地车辆可以经由港珠澳大桥进入香港口岸人工岛活动,并从此处转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市区,每天配额为 100 辆车。在流程跑通之后,香港将逐步增加每日配额,并允许内地车辆进入大屿山等指定区域。

这两步相当于是对香港交通系统的压力测试,看看在市区本就狭窄、交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粤车南下」是否会影响到香港市民的正常出行,以及在停车加油等配套服务方面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并且两地在交规、准驾等方面都有不少差异,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

如果测试发现交通可控,将取消限制区域允许内地车辆进入香港市区,更长期的愿景则是希望「实现大湾区无缝跨境流动」。

在名额和区域限制之外,入境市区的粤车须按香港要求完成牌证申请程序并进行车辆检验,从而获取香港车辆通行许可证。司机也须申请相同车辆类型的香港正式驾驶执照,同时申请使用口岸停车场和入境市区的粤车也均须购买第三者保险。

驾照和保险这两点目前看来都比较容易解决,有效期内的内地驾照可以直接申领香港驾照,特区也在考虑推出针对「粤车南下」特别定制的短期保险。

真正的困难可能在于香港的道路和交规与内地有较大的差异。

众所周知,香港是右舵车,所以在香港行车需要靠左行驶,超车也需要从右侧超车,此外与内地驾驶习惯不同的交规还有:

香港有很多的单行道和小环岛,环岛内的车辆拥有先行权,准备进入环岛的车辆必须停车让行,支路的车辆必须给主要道路的车辆停车让行。

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限速为 80 公里,某些新建的公路(如西九龙)为 110 公里。

香港的交通信号灯是分导向指示的,绿灯亮时只能左转或直行,禁止右转。

如果在香港出现任何交通事故都会按照香港交规进行处理,特区和内地都能够获取车辆和司机的资料,在香港违反交规的罚款一般是 200 港币起步。

另外在香港停车向来是个头疼又麻烦的事儿,除了停车位难找以外,停车费也在变得越来越贵。

目前香港市区的路边车位普遍为每 15 分钟 2 港币,较为偏僻的地方则为 30 分钟 2 港币,为了避免有人长时间占用这些车位,咪表停车位分为三种颜色,黄色咪表一次可付费停半小时,咖啡色咪表一小时,蓝色咪表两个小时,如果你想在黄色咪表车位停车 6 小时,必须每隔半小时跑回来付费一次,不然就会收到巡警的 320 港币罚款。

▲香港停车位咪表

写字楼或者住宅区的停车场收费则会更高,大型购物商场约为 20 至 30 港币每小时,热门地点和节假日则会上涨到 40 至 50 港币左右。

哪怕是香港本地人也对高昂的停车费用颇为头痛,香港的月租车位平均价格在 2000 港币到 7000 港币不等,电动两轮车停车位也需要 1000 港币左右。

简单计算一下,港珠澳大桥的单次通行费用为 150 元每次,加上停车费和单次保险费用,单次通行成本可能在 700 元左右,作为对比从广州南到西九龙的高铁票单程为 215 元。

2023 年 7 月 1 日开始实行的「港车北上」政策到现在已经吸引了约 10 万港车参加,今年 5 月港珠澳大桥的双向车流量达到了 45 万次,平均每日 1.5 万次。

相对于「港车北上」来说,「粤车南下」的复杂程度和给香港市区带来的压力显然更大,甚至有网友担忧,每日仅 100 辆的配额可能就会让香港的交通压力再上一层楼。

目前看来,新政策显著提高了去香港机场的便利度,再也不用因为忘带港币现金而和香港出租车司机面面相觑了,至于去市区,我还是乖乖选择公共交通。

资料来源:
1、香港特区运输及物流局公告——「粤车南下」会见传媒谈话内容
2、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粤车南下」有望今年11月启动
3、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如何破解出行难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不断挑战、敢于不同,领克 10 EM-P 亮相,全系标配四驱及激光雷达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5日 10:00


领克是目前少有的在燃油、纯电、插混三个领域都可圈可点的国产品牌。

极氪集团上半年售出的 24.4 万辆车里面,有 15.4 万台都来自领克。

这个数据如果单拎出来看,可以排在新势力销量榜单中的第 4 位,也是各家传统车企高端化品牌里面表现最好的。

领克的 CEO 林杰曾经在一次沟通会上分享过自己对于高端品牌的思考:

第一要有销量。领克的发展之路要打造高端品牌,肯定是要有销量,没有销量的高端,很难支撑,很难活下去,可能是自娱自乐。

第二要有价值。领克品牌发布8年,产品上市7年,有一点要分享的是「坚持」。领克不同能源形式的产品,依然领克,领克已经变成了形容词。我们不断挑战,敢于不同,领克的文化是要挑战惯例。

周五亮相的领克 10 EM-P 就是又一款「挑战惯例」的产品。

领克 10 EM-P 的整体造型延续了领克 Z10 的设计语言,前脸和日行灯的部分都使用了 The Next Day 概念车的样式,无边框车门和无水切的设计也保留了下来,流光雕刻的腰线和贯穿式尾灯也很有熟悉的感觉。

最不同寻常的部分则是车身侧面的 C 柱部分使用了 12° 的上扬倾角设计,结合车辆整体的低趴造型,超跑的姿态和运动感营造的十分充分。

不过领克在 10 EM-P 上使用了全新的运动套件,增加了提升车辆动感的前唇、侧裙和小尾翼,后扩散器的设计有所变化,尾部则给了小鸭舌和电动尾翼两种选择。

此外领克还为新车带来了天云米、鎏光金和璃光紫 3 款全新的颜色,结合之前就有的极夜黑、流体灰和拂晓白一共有 6 种颜色可选。

发布会上领克说鎏光金、天云米这两款颜色采用了默克专利的 Xirallic 珠光和水晶珠光双珠光材料,色彩饱和度提升 30% 以上,综合成本增加了 2 倍,就是为了给用户带来百万级的豪车质感。

车身尺寸上, 领克 10 EM-P 的长宽高分别为 5050×1966×1487mm,轴距为 3005mm ,而领克 Z10 则是 5028x1966x1468mm,轴距同为 3005mm,轮毂有 19 英寸星辉轮毂和 21 英寸锋曜轮毂两种不同的选择。

领克 10 EM-P 的内饰也在 Z10 的基础上有了不少升级。

新车内饰共有曜金黑、月影黑、赤霞橘、日光米三种颜色,以长条形仪表盘、大横屏和 HUD 作为核心来营造科技感,在材料上则大面积的使用了软性材质,车门饰板、中控台以及座椅部分都使用了真皮材料。主推的曜金黑内饰则装载了运动型座椅,整体使用了翻毛皮材质和黄色安全带以及缝线设计,赛道属性极强。

作为一台 20 万级别的轿车,前后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哈曼卡顿 23 扬声器,5.7升冷热一体车载冰箱等舒适性配置自然也没有拉下,同时新车也在后排配备了小桌板,带触屏按键的超大扶手以及 28 处储物空间供车主使用。

前面的部分都是领克作为一台车的内容,但领克之所以成为领克,更多的还是传承于赛道的性能与操控。

领克 10 EM-P 整体基于 CMA Evo 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全系标配了液压可变阻尼系统,在不同路况都能提供不错的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新车的动力系统使用了行业最高热效率达 47.26% 的 1.5T 全新电混引擎 + DHT Evo 混动电驱,由 P1 电机 + P3 电机+ 3 挡变速箱组成,与后桥 P4 电机协同工作,最大功率 390kW,最大扭矩 755N·m。这套动力组合让领克 10 EM-P 的百公里加速来到 5.1 秒的同时,馈电油耗降至了4.2L/100km,在性能和经济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同时领克 10 EM-P 的异步电机系统可以无感做到「实时四驱」,在纯电/智能电混模式下,车辆会根据根据动力需求分配扭矩,在低附着力路面遇到前后轮产生速差或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工作时则会进入四驱状态来保证车辆安全。

领克 10 EM-P 有两种电池容量可选,一种是来自宁德时代的 18.4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120km,另一种是来自衢州极电的 38.2kWh 磷酸铁锂金砖电池,CLTC 续航 240km。

领克也为车主提供了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 700TOPS 算力英伟达 Thor 芯片的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 H7 系统。这套方案采用的是一段式端到端+ MLM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 + 数字先觉网络 + 安全底线模型,共支持了满血版车位到车位领航、G-AES 通用障碍物连续自动避让、泊车辅助功能和人车伴行等 30 多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整合后的极氪集团今年的销量目标为 71 万辆,领克在其中承担了 39 万辆的目标,半年过去达成了 42.7%,虽然在一共车企里面算不上差,但是在后半年新品扎堆以及竞争对手的围攻下压力也算不上小。

而作为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混动产品,领克 10 EM-P 也被寄予了厚望,现在个性、设计、操控、动力都有了,就差一个「感动人心」的价格。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更优雅的补能,宝马华为想让充电「自动」发生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4日 20:15

最近相当沉迷在《死亡搁浅 2》里面开卡车送快递。

游戏里面的运货卡车不仅拥有极高的通过性,翻山下海无所不能以外,其补能方式也很意思,充电桩长的有点像是《红色警戒》里面的磁暴线圈,只要把车辆停在特定范围之内,电力就可以隔空传送过来。在搭建好的公路上,车辆甚至可以依靠路面供电,再也不用担心续航不足。

▲死亡搁浅里面的充电方式

不用冒着大雨或者烈阳去拖那个死沉死沉的充电枪,也不用心心翼翼以免手指被蹭掉一层皮,简直就是补能方式的最终极形态。

▲小红书上对充电枪太重的吐槽

现实中,厂商们也探索过各种为汽车补能的方式。

沃尔沃、奥迪以及国家电网等企业就都曾测试过安装在停车位上的无线充电装置,其原理和手机无线充电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地面发射线圈和车辆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来传递电能。

根据公开报道,奥迪早在 2015 年左右就曾研发过一款可升降式的线圈装置来为适配不同底盘高度的车辆,通过让供电线圈更靠近接收线圈的方式来提升电力的传输效率。

但是这种方案比较受限,只能运用在室内的固定车位上,能量传输的效率也仅有 20%-30% ,后来宝马、丰田等车企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技术升级和改进,在传递效率和传输距离上都有所提升,但跟有线充电形式相比速度还是非常缓慢,也存在电磁辐射等安全问题,所以大都停留在了探索阶段。

沃尔沃则探索过在车辆行驶中依靠公路下方铺设的电缆来为汽车供应电力。2013 年他们在瑞典的 Hällered 测试中心建立了一条 1/4 英里长的轨道,用了一辆卡车来进行测试,车辆搭载了一块集电器来与公路上的电缆连接,车辆不必完全行驶在电缆的中央,但是时速需要大于 60 公里。

这种看着像无轨电车的形式在现阶段看来对公路以及电网的改造要求很高,补能效率也不甚理想,但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补能范围和效率都能有所突破,这种可充电式的道路相比固定在某处的充电设施,它不需要占用地面空间,维护成本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汽车不需要停下来充电,汽车可以在补能的同时行驶,能够有效的解决电车的续航焦虑。

上面的两种技术都还在概念和预研阶段,在当下更有实用价值的方案可能是充电机器人的形式。

国内已经有不少新建的停车场实装了这种补能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从「车找桩」变成了「桩找车」,依靠在停车场上方建设的可移动轨道,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移动到需要充电的车辆上空,然后释放充电枪。

这种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新能源车位占地面积过大,甚至「挤占」燃油车车位的问题,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充电桩的空置,目前市面上的方案大都是一台机器人可以覆盖 6-12 个车位,在设备、场地方面的投资也比传统的充电站方式大大减少。

但这种方案还是需要车主自己动手拔插充电枪,多少显得不够「优雅」,宝马最近发布的自动充电机器人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宝马介绍说,当车辆停泊在自动充电车位之后,机器人可以通过 AI 视觉识别来自动精准定位充电口然后进行插枪充电,充电结束之后也可以自动拔枪复位,从机器人启动到完成插枪动作,用时约几十秒。

同时配合宝马的主机以及手机 APP,也可以实现预约充电、自动落锁、插拔枪和用户结算等诸多过程,避免了车主遇到充电枪重、脏等不够「优雅」的体验。

宝马同时预告了,未来将与自动充电功能和代客泊车功能相结合,车辆能够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让车辆自行实现智能泊车和充电的全流程。

根据宝马的规划,到 2026 年,宝马和合作伙伴将在全国建设 1000 个充电站约 7000 个充电桩,并在核心商圈以及大型商场建设 100 个目的地充电站。

无独有偶,鸿蒙智行在之前的 ADS 4.0 发布会上也将「代客充电」功能作为了重点进行宣传。

华为当时介绍说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车主「寻找空闲充电桩、排队等待、手动插拔充电枪、耗时守候」等繁琐的流程,这也是华为辅助驾驶「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自动驾驶的关键一环。

待法规允许后,华为代客泊车可以实现车辆自主驶入充电车位,机械臂自动插枪充电,满电后自动驶离并返回用户召唤点等功能。依托 ADS 4.0 升级版泊车代驾,车辆可以自主识别多层停车场结构,精准导航至指定充电桩,突破传统单层停车场的限制。

这种车辆自主代客充电的功能还会有很多商业场景上的延伸,比如让车辆定时在谷电期间出发充电,或者充满自动开走避免无效占用,能够让车主减少在补能这件事上的时间投入。

华为在发布会上宣布从 2025 年 6 月开始会逐步在全国 10 万个停车场支持代客充电,深圳机场等枢纽会先进行试点。

从有新能源汽车开始,人类对于「无感补能」的追求从未停止,宝马和华为所推广的自动充电机器人也都在努力让充电想呼吸一样自然,让车主的时间能够回归生活本身。

更何况现在已经实现的「兆瓦闪充」「跨层泊车」等技术,在 10 年前看来也几乎与幻想无异,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像游戏里一样,在现实世界的公路上,体验那份无需驻留、自由驰骋的畅快补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