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宝马绝不背叛「驾驶」

作者 刘学文
2025年4月1日 16:20


在 2025 年的汽车新闻发布会上强调「驾驶」是一件有点反常识的事情,毕竟我们看到的汽车新闻发布会一般强调的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舒适享受,驾驶仿佛是应该丢给司机,或者那二三十个传感器和几颗芯片去干的事儿。

当然,汽车新闻发布会上不再强调「驾驶」,好像也有点反常识。

一年一度的宝马创新日活动上,「驾驶」反而成为了所有讲解的关键词,真就是智驾时代的锐利异类。

看路还是看屏?宝马始终希望你看路

在聊智驾和人驾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比较隐性的矛盾摆在面前:汽车内外的显示设备越来越多,除了仪表屏和中控屏之外,可能还有 HUD 抬头显示、电子后视镜显示屏和贯穿远端屏。当然,后排娱乐屏,车外点阵屏等等也出现得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现在的司机位,不光是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还要眼观三四屏。

显然,这和专注驾驶安全驾驶是矛盾的。

虽然宝马在屏幕的使用上没有国产车那么激进,但显示设备越来越多,多媒体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趋势无法阻挡,实际上,宝马还是 HUD 抬头显示的普及者,早在 2003 年,宝马 5 系车型上大规模应用 HUD 抬头显示。

宝马给到的解决方案是 BMW 新时代操作系统 X 里的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

关注宝马新闻的朋友应该对操作系统 X 和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不太陌生,它们首次亮相在 2023 秋季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不过当时还属于概念设计,许诺在 2025 年真正上车。

这不,2025 年这就到了。

所以,这一套蕴含了大量人体工程学和人因研究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预计今年就能和消费者见面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基于一个大前提:座舱「视觉锥」概念。

座舱「视觉锥」以驾驶者视线为轴心,将车内的交互信息分层防止,最重要的驾驶信息位于视线中央和焦点处,娱乐和舒适功能则位于视觉椎的底部周边视野,让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界面,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尽量不干扰驾驶,最终让驾驶者减少视觉焦点和切换时间和频率。

因而,基于「视觉椎」概念,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就被划分为了四大交互界面:

  • BMW 全景视域桥
  • 中央信息显示屏
  • 3D 视域前景显示
  • 全新多功能方向盘

如果不说 BMW 全景视域桥也是一种 HUD 抬头显示,想必很多人会以为这一条横亘在前挡风玻璃下方的长条显示区域是显示屏,但实际上,它还是投影,只是投影到了挡风玻璃下方的纳米涂层深色区域。如大家所见,投影效果有着堪比高分辨率显示屏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现。

这里主要显示的是驾驶相关,比如当前时速,导航信息等等,还有就是在视线稍右方显示娱乐相关信息。

在全景视域桥更上方,则是 3D 视域前景显示,这也是一种 HUD 抬头显示,只不过信息呈现更立体,与显示世界的融合更贴合,主要是显示能够帮助驾驶员更专注于驾驶相关的信息, 比如关键的驾驶辅助、导航信息等。

最让人疑惑的,则是那个不规则的中央信息显示屏。

相比于普通的的长方形中控屏,宝马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的这个中央信息显示屏有三点不同:

以平行四边形形状向驾驶侧靠拢,并进行了不规则的切割

屏幕向驾驶侧倾斜 17.5°,针对驾驶员视线进行了优化,并尽量缩短方向盘到显示屏的距离

中央信息显示屏带矩阵背光,保证了屏幕内容在任何光线下的可见度

另外,中央信息显示屏与全景视域桥可以双屏联动,用户可以在中央信息显示屏中选择天气、音乐等信息,往上滑动,流转到全景视域桥上进行显示。

不难看出,宝马之所以这么设计中央信息显示屏,还是基于视觉椎的概念,以及尽量保证驾驶者视线在视觉椎之内,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最后的交互和屏幕无关,甚至和视觉的关系已经都不大了,宝马尽可能地减少了非方向盘区域之外的实体按键,并且在方向盘划出了专门交互区域。这里用到了「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两项硬件技术,简单讲就是能够让用户实现「盲操」,不必看方向盘上的功能指示就能实现各种操作。

目的嘛,当然也是不让驾驶者分神,始终让视线集中在道路上。

在整套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上,宝马还进行了为期 3 年的测试,通过行业独家眼动仪追踪测试,以避免系统中的微动画令驾驶者分心。

这是宝马给智能座舱时代看路还是看屏的一个回答,无论当下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描绘得多么吸引人,座舱内的生活多么精彩舒适,但宝马依旧想强调的是,驾驶者在汽车内的定位,依旧是专注于「驾驶」这件事。

智能驾驶,还是极限马力?宝马希望驾驶不要这么简单

与一些厂商喜欢宣传绝对意义上的马力大小不同,关于汽车驾驶参数层面,宝马倒是给出了两个数字:18000 牛·米扭矩,3G 横向加速度。

这是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的参数。

宝马表示: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在 18000 牛·米轮上扭矩时,可以在连续弯道中实现超 3G 横向加速度。入弯时,系统会自动分配前后轴制动力,保证车身姿态平稳优雅;在冰雪路面紧急避障时,制动力还可以预判侧滑趋势,把失控苗头扼杀在没发生时。

之所以能够在如此极限的条件下,实现车辆的稳当控制,是因为宝马前不久发布的「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这是宝马为新世代车型开发的智能驾控集成系统,通过高集成度和智能化设计,首次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令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进行高效集成,并通过全新线束系统和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所构建的全新数字神经网络,最终,令决策链路延时小于 1 毫秒,信息处理速度较以往系统提升了 10 倍,实现了对车辆整体动态驾驶高效的全面思考与处理。

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国内汽车厂商长于电子电器架构,智驾和智舱,机械层面的东西还是德国人更擅长,不过宝马还是希望用这个「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告诉大伙儿,机械层面的东西他们固然擅长,但是电子电气架构的创新,他们也能搞定,并且电子电气架构和机械素质,是没法分家的。

另外,宝马最近频繁对外释放了自己对于智能和驾驶的思考:

这(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不是让车变得更聪明,而是让它真正听懂驾驶者的每一寸肌肉记忆。(宝马工程师)

我们不生产车轮上的智能设备,而是将智能融入汽车的骨骼血脉。(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

AI 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让我们找回最初爱上驾驶的理由。(华晨宝马 CEO 戴鹤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宝马在「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之外,还发布了 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历来宝马都以驾控见长,这不仅仅是工程师们的手工打磨调校,也是宝马的百年赛道经验,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可以理解为,宝马将这些过往的赛道经验,比如勒芒耐力赛的耐久,M 车型的狂暴运动等等变为了代码,写入了这个系统。

在此系统下,驾驶的动态控制理论上就可以 OTA 了,动能回收不仅仅是为了节能,也可以和制动、转向联动,最终让驾驶者能在几乎不使用制动踏板的情况下,凭借能量回收的精细力度就能实现汽车转向减速需要,达到车随心动,本能驾驶的结果。

过往我们老是用「开宝马,坐奔驰」来形容这两个德系豪华品牌的不同,当「开宝马」遇到了不少人所期盼的「智能驾驶,车坐不开」以及「马力不够,电机来凑」挑战时,宝马对于驾驶的思考就尤为值得玩味。

如上所说,宝马对于驾驶这件事,依旧审慎严肃,既不希望驾驶员在智能驾驶的帮助下分神于智能座舱,也不沉醉于尚不完善的智能驾驶愿景,或者大马力带来的加速快感,而是希望驾驶者专心开车,轻松开车,最后享受开车,从开车中获得乐趣。

这就是标题所说的,宝马绝不背叛「驾驶」。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从「参数」到「体验」,宝马和尊界正在「特调」ECU

作者 芥末
2025年3月27日 18:17

One More Thing! What you will see is that this new BMWs will be more BMW than ever before.

2023 年的一场发布会上,宝马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Oliver Zipse 效仿着乔布斯,从身后拿出了一个「小黑盒子」,号称它能让新一代的宝马比之前所有的宝马都更宝马。

可能稍微有点绕,翻译一下就是说,这东西能让电气化时代的宝马回归最本质的体验——极致的驾驶乐趣。

对改装车文化了解比较深的老哥们,想必对这东西并不陌生,就是个ECU 嘛。刷「一阶」、「二阶」或者「特调」就是指通过改写 ECU 程序,来对汽车发动机进行不同程度的动力释放。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台非常精密的仪器,进气、喷油、点火、排气等一系列的动作必须在毫秒间完成配合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这一切都是通过行车电脑(ECU)来控制的,出厂时基于各种考虑,厂家设置的 ECU 程序往往比较保守,所以追求更激进动力的老哥们,往往会通过改写这部分程序,来对发动机进行不同程度的动力释放。

最近宝马陆续公开了有关这颗「Heart of Joy(欢乐之心)」的更多信息和它在测试车上的表现,让我们能够知道它为什么和现有的其他 ECU 与众不同。

除了刚才提到的控制发动机的 ECU 之外,还会有多个控制悬架、底盘、排气、制动等等系统的 ECU,它们之间再互相通过 CAN 总线来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对于 ECU 们和对应硬件的调校风格不同,往往也会给车辆带来诸如「舒适」和「运动」的不同操控取向。

这么多的 ECU 之间要怎么互相通信呢,目前广泛采用的做法是把它们集中在汽车的通信总线上(CAN),但这样各个系统间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通信延迟和响应迟缓之类的问题。

但现在,宝马把它们集中在了同一个系统下进行管理,这将让各个系统之间的延迟减少到毫秒范围内,同时响应精度也更高,据说比以前的系统快 10 倍。

在电气化时代,驾驶乐趣是什么样子的?

宝马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解释说,「Heart of Joy」将电动机的强大功率和扭矩、使车辆减速和制动的能力、以及可变的动力源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更具体的证明是,宝马最近把它装在了全新的测试车「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 」上,在约 18,000 牛·米的极限动力下对它进行了压力测试。

哪怕在 144 km/h 的极速下,这辆车也不需要刹车,仅仅依靠动能回收所提供的制动能力就可以让车辆放缓到可以安全过弯。

同时在这套系统下,发动机到动力总成再到单个车轮的响应延迟也将减小,所以在加速时的响应速度会更快,制动时刹车片和轮胎的磨损也会减少,用宝马的话说就是「停下来的乐趣」。

这套全新的东西我们最早能在下一代宝马 3 系上体验到。

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直到现在,宝马才想到把这些 ECU 整合起来,这不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嘛。

问题出在「车规」上,刚才我们有提到,ECU 们不仅控制着发动机,同时也控制着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的制动、转向、被动和主动安全等系统,所以稳定和可靠往往比先进更重要,即使到现在,大部分的车型的 ECU,也是由大陆、电装、博世、德尔福这类在上面沉淀了近百年的「Tire 1」们提供的。

宝马也并不是唯一一个在 ECU 上做创新的车企。

前端时间发布的尊界 S800 和「Heart of Joy」一样,都采用了更集中的 ECU 架构。

根据博主保镖的车库所做的分析,尊界的不同之处在于,鸿蒙基于自身在通信领域的专业能力,在 ECU 的控制芯片上同样实现了自研,从而让整车域也具备了引入 AI 推理能力的可能性,让悬架系统也可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路况「推理」出不同的策略,从而让驾乘体验更加平稳舒适。这也正是发布会中提到的「盒内通信」和「时空推理」的含义。

在读对宝马工程师的采访时,我发现的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他们做「Heart of Joy」的源动力是觉得使用相同的供应商们导致了即使是不同品牌的驾驶体验也往往相似。这让我不禁回想起了去年北京车展过后雷军发表的一句感悟——「车圈的卷,完全是同质化的卷。这哪是在做产品,完全是靠蒙。」

至于后来小米 SU7 从「收手吧,外面都是 XXX」到现在交付速度赶不上下单速度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背后的原因大家其实都看得出来,和手机圈一样,在「参数」、「性能」都逐渐透明化的当下,独特的使用「体验」或许正在成为一辆车的关键竞争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026 年上车,宝马和阿里通义合作定制新一代「出行伴侣」

作者 芥末
2025年3月27日 08:41


与在采用纯电驱动这件事上的犹犹豫豫和来回拉扯不同,各家汽车巨头在座舱智能化这件事情上倒是相当坚定,最近的大动作也不少。

继奔驰在 CLA 发布会上宣布将 计划把 AI 模型接入座舱系统之后,宝马在 3 月 26 日也宣布和阿里通义合作,争取在 2026 年把「宝马 AI 定制引擎」搬上车。

你可能会觉得,「AI 大模型」咱们又不是没见过,装一个 AI 应用在车机上,整点语音对话和文生图之类的功能,就能叫 AI 座舱了?

但宝马这次确实追上了业界前沿,打算一次性把「人工智障」进化到「AI 智能体」,也就是最近正火的 AI Agent。

这是推动AI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一次创新探索。AI 的想象力在于改造物理世界,把 AI 能力转化为千行百业的生产力。

宝马和阿里这次合作的定制 AI 引擎能够在意图捕捉、指令解析、模糊语义理解及逻辑推演能力上有所提升,支持连续指令自然交互,通过推理以更拟人化的方式来执行更多的复杂操作。

宝马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们对这个定制引擎的期望,例如:「晚上要请爸妈和几个亲戚吃饭,推荐个朝阳公园西门附近、能地面停车、人均 200 左右、口味清淡、口碑好的餐厅吧。」然后系统就能综合实时路况、充电桩分布、景点口碑、用户偏好等多重信息,直接给你几个答案,然后导航过去。

说实话,哪怕在手机上,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 AI 模型也不多,但是各家目前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真能实现的话确实能在相当程度上提升座舱的交互体验。

当然,这个 AI Agent 也希望能让你在驾驶时更加得心应手。通过依托自然语义大模型训练,在人机沟通上更自然、更贴近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

BBA 们的语音助手之前受到过很多吐槽,主要是识别率和能实现的操作都十分有限,常常出现「我说城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囧境。

当然这个 AI Agent 也不全都是被动执行,宝马说希望让它有一些主动关怀的能力,通过模糊语义理解能力与记忆学习能力来感知和记忆你的偏好。

比如当感知到你要搭早班航班赶往机场的时候,可以主动问候并播放一些你喜欢的歌曲。就不用用户自己再在音乐软件上翻来翻去,等音乐找到了,可能心情也已经所剩不多了。

在 4 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宝马就打算让「用车专家 Car Genius」和「出行伴侣 Travel Companion」两大 AI Agent 在中国用户面前亮相,到时候董车会一定去体验一下。

在这里,我们正以中国速度,携手中国力量,将前沿技术融入宝马创新体系,打造更懂中国消费者的智能驾驶乐趣。与阿里巴巴集团长期深入的探索合作就是最佳力证。

从这次合作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正在从「学习者、后来者」的身份上慢慢成长起来,转变向平等对话,甚至在某几个优势领域能够引领趋势。

智能座舱或许是最明显一个部分,国内新势力在这部分的竞争相当激烈,车机功能的丰富度和流畅性现在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一个关键指标。

在其它领域也有相同的趋势,例如小鹏和大众开始共同开发新的电子电气架构,零跑和玛莎拉蒂的母公司 Stellantis 合作开发新的电动车型,以及奥迪新 A5L 全面搭载华为智驾等等。

车企们现在想造出有竞争力的新车,使用本土供应商已经是大势所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