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纯电续航或达 450km!小鹏 X9 增程版打响「超级增程」第一枪

作者 李华
2025年8月12日 17:00

小鹏汽车即将迈出增程的第一步。

翻看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报目录,小鹏汽车首款增程车型——小鹏 X9 增程版赫然在列。综合所有信息后我们发现,小鹏希望以一种更加彻底的电动化体验,来定义它的增程产品。

设计层面,小鹏 X9 增程版的改动非常克制,它几乎完整保留了纯电版颇受认可的「星舰美学」,棱角分明的车身依旧在同质化的 MPV 市场中显得独树一帜。

由于进气需变大,X9 增程版最显著的变化在于车头,前脸原先的蜂窝状饰板被横向的主动进气格栅取代,车尾的后包围也有些许简化。

车身尺寸的变化同样细微。长宽高分别为 5316/1988/1785mm,轴距 3160mm。与纯电版相比,仅车身长度微增 23mm,其实际的座舱空间大概率可以参考纯电车型。

动力总成是变化的核心。

X9 增程版搭载了一台来自哈尔滨东安动力的 1.5T 发动机,最大功率 110kW。这台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辆,而是始终工作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专职为电池和驱动系统供能。

真正驱动这台大家伙的,是一台最大功率 210kW(281 马力)的后置电机,与之匹配的,是兼顾成本与安全性的磷酸铁锂电池组。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暗示,这块电池最高可以提供 450km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综合续航里程超过 1500km。

这在同级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远超腾势 D9 DM-i(最高 200km)和岚图梦想家 PHEV(最高 236km)等主要对手。

选择磷酸铁锂电池,除了成本因素,更深层的考量或许在于其较优的热稳定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这对于需要频繁充放电以维持纯电行驶的增程车而言,至关重要。

真正让 X9 增程版区别于对手的,或许是那些申报信息里看不到的东西。

参考纯电版车型的配置,后轮转向和双腔空气悬架这两项关键配置,会作为产品基因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成为它在市场中的一个结构性优势——一个车长超过 5.3 米的庞然大物,却拥有仅 5.4 米的转弯半径。

而双腔空气悬架的价值,则更多体现在乘坐舒适性上。它不仅能确保多乘员状态下乘坐体验的一致性,还能在不同路况和驾驶模式下调整悬挂软硬与高低,兼顾高端 MPV 所需的舒适与操控质感。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 X9 增程版在硬件层面的竞争力。

用纯电的逻辑,造一台更好的增程车

强大的硬件配置,构成了 X9 增程版在市场中搏杀的资本。但要真正理解小鹏的意图,还需要从它的「超级增程」说起。

这个听起来颇为自信的词,源自去年 11 月小鹏 AI 科技日上发布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按照官方的说法,「鲲」代表下一代增程技术,「鹏」则代表小鹏已有的纯电技术体系。其核心,便是在纯电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再做一个体验更好的增程。

为一台主要依靠加油来解决里程焦虑的增程车,配备高成本的 800V 高压平台,这在商业上似乎并非最优解,但这背后是小鹏的一种技术坚持,或可称之为源自纯电体系的技术惯性——即使用户选择增程,其核心的补能体验也不应被降级。

小鹏试图解决多数混动车在快充桩上「充不快」的普遍痛点,让充电速度向纯电看齐,维护纯电品牌的技术体面。

这套体系与长达 450 公里的纯电续航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理念,即增程器是解决「偶发性长途焦虑」的保险,而非日常出行的主角。

在此基础上,对增程器启动时 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优化,就成了维护「电动感」的另一道防线。一个好的增程,应当在需要它时,尽可能地不打扰座舱内的安静与平顺。

为此,小鹏试图引入「智能化」这个新变量。其 AI 天玑系统不仅服务于座舱与智驾,同样能赋能动力系统。通过结合导航路况、驾驶习惯进行预判,让能量管理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规划。

小鹏并非从一开始就笃定增程路线。

时间拉回 2022 年末,当公司内部讨论未来方向时,「增程」仅仅是与「低价」并列的选项之一。在当时那个增程市场前景未明的时刻,小鹏选择了后者,并最终孵化出 MONA 品牌。

然而,市场的演变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到了 2024 年,当理想、问界等对手在增程赛道上高歌猛进时,市场的选择已经不言自明。对于小鹏而言,重新拾起增程,是一次顺应时势的必要回归。

▲ 小鹏 G01 谍照

X9 增程版仅仅是一个开始,根据官方规划,未来将有至少 5 款增程车型陆续问世,覆盖轿车和 SUV。最先被推向市场的,将会是代号为 G01 的中大型 SUV,它将作为主力产品,深入由理想、问界等品牌构建的家庭用车市场腹地,承担起大规模扩张的重任。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全新小鹏 P7,是今年最具设计感的轿车,谁赞成,谁反对?

作者 李华
2025年8月11日 16:15

只讲设计,不谈价格,全新小鹏 P7 前两天的那场亮相,像一部只放了预告片却迟迟不定档的电影,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但当你有机会沉下心来,把这台车的实车、设计手稿和它背后的理念放在一起仔细端详后,一个与直觉相反的结论便会浮现:

对于全新 P7,这样一场纯粹的设计沟通,不仅不拖沓,反而极其必要。

原因无他,小鹏这次要做的,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它试图用一套完整且自洽的设计语言,去回答当前智能电动车行业最核心的一些问题。

用「面」,代替「线」

初代小鹏 P7 是一款现象级的产品,这应该没什么争议。它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那个时代智能电动轿跑应该有的样子。对于这样一款功勋车型,最稳妥的换代方式,无疑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迭代。

但小鹏没有选择这条轻松的路。

这份决心,其实早在设计的源头——那些被称为 Free Sketch 的早期设计手稿上,就已经清晰可见。

在汽车设计流程里,这是最自由、随心的一步。设计师的目标不是画出一台能开的车,而是通过夸张的比例、激进的线条,去捕捉一台车最核心的气和神。

全新 P7 的草图,几乎都在重复同一个主题:用极度纯粹的块面,和锋利如刀的转折,来构建一种充满力量的未来感。

当然,把激情挥洒在画纸上是一回事,把它变成一台能在路上跑,还要能下地库的真车,是另一回事。

这个将灵感「翻译」成现实的过程,在设计行业里被称为「收敛」(Convergence)。一次成功的「收敛」,并非对设计的削足适履,而是像全新 P7 这样,让工程的智慧,反过来成全了艺术的锐气。

这些被工程技术成全的纯粹造型,小鹏在发布会上给它起了一个颇具动感的名字——生动力曲面(Dynamic Surfaces)。

这个听起来有些抽象的词,最直观的体现,就在全新 P7 的车身侧面。你会发现,它的侧面找不到任何一根传统意义上刻意为之的「腰线」。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块巨大、光滑且富有内在张力的曲面。

设计师完全依靠这个大曲面的微妙起伏,来捕捉和反射光影。当光线扫过车身时,明暗的边界会像流动的液态金属一样,顺滑地勾勒出车身的力量感,颇为高级。

这种蕴含在曲面中的力量感,也离不开整车姿态的烘托。1407mm 的超低车高、更宽的车体,再加上从 A 柱一笔划到车尾、毫不犹豫的 Fastback 溜背轮廓,共同塑造了那种紧贴地面、蓄势待发的运动姿态。

可以说,「生动力曲面」的本质,是一种用「面」来代替「线」的设计思路。它放弃了用复杂的线条去切割和装饰车身,转而用最纯粹、最考验工艺的饱满曲面,来直接表达设计的自信。

可以说,全新 P7 完成了一次相当漂亮的「收敛」。它没有因为工程的限制,而磨平设计的棱角。相反,是工程的智慧,让最初草图上的那股锐气,最终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如果说极致的轮廓是全新 P7 理性的「面子」,那它在设计细节上的处理,则更能体现其理性的「里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台车的设计功力,往往就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缝隙」里。

传统豪华品牌最喜欢做的,是把车身上因为工艺而必须存在的分割线,处理得极细,并让它们严丝合缝,以此来彰显自己高超的制造水平。这是一种「眼不见为净」的思路。

但全新 P7 提供了一个新玩法:与其费尽心思隐藏,不如重新定义。它干脆利落地将前脸所有功能,包括大灯、传感器,全部整合进了一条横向的「功能缝隙」里。

这么做的好处是,车头的主视觉区域,被彻底解放成了一块完整、纯粹的曲面。这就形成了 P7 极具辨识度的「无脸化」(Face-less)前脸,呈现属于电动时代的冷静与自信。

这种思路也同样延续到了车尾。一体式的贯穿尾灯和下方的黑色功能区,同样是在用这样的逻辑,去保证尾部主造型的完整和简洁。

一边是将功能性分割线主动升格为设计焦点,另一边又在用曲面去消灭不必要的线条。这种对「线」的取舍和掌控,恰恰体现了一家车企在设计上走向成熟和自信的标志。

希望小鹏往后不会把 G6 这样的东西掏出来了。

为一台冰冷的机器,注入温度

从工程和形态上看,全新 P7 无疑是一台冷静、精准,甚至带点锋利攻击性的机器。0.201Cd 的风阻系数说明,它的每一根线条都经过了空气动力学的精密计算,每一个曲面都在追求极致的纯粹。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一台车的设计语言完全由纯粹的几何和理性的线条主导,它要如何避免沦为一座冰冷的「金属雕塑」?用户坐进去,触摸到的除了科技,还能否感受到一丝温度?

小鹏给出的解法,很有意思。他们没有回头去给这副极简的骨架,添加任何多余的装饰,而是选择让这台机器,学会「与人沟通」。

这套沟通体系,官方称之为「智能灵动仿生座舱」。「仿生」是关键词,它试图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更符合生物直觉的互动。

最直观的体现,是那块 15.6 英寸的中控屏。

当你坐在主驾或副驾唤醒它,它会像一个被叫到名字的人一样,微微转向你的方向。这种基于声源定位的物理转向,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却在潜意识层面,将冰冷的「语音识别」,升级成了带有回应感的「对话」。

有意思的是,在哨兵模式下,当车辆感知到一侧有潜在风险时,这块屏幕甚至会直接「怒视」那个方向,发出一声警告。这让它从一个信息面板,变成了一个会表露「情绪」和「姿态」的智能体。

车外的灯光,也成了沟通的一部分。

全新 P7 在车外和方向盘上设置的「小蓝灯」,在辅助驾驶启动时会亮起并有独特的呼吸效果。它像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旗语」,通过光线,建立人与辅助驾驶系统之间的信任感。

屏幕的「注视」、灯光的「表达」、能在 10ms 内响应的座椅侧翼……这些动态交互设计的集合,共同构筑了全新 P7 的核心体验。它试图证明,即便在一个由直线和平面构成的极简空间里,科技,同样可以拥有可感知的温度和生命力。

如果说动态交互是全新 P7 后天学会的「沟通技巧」,那么它的色彩和材质(CMF),则是它表达个性的本能。

在色彩上,小鹏这次显得格外大胆。除了常见的新月银、微星灰,菜单里还出现了星瀚绿、星暮紫、律动黄这样极具时尚感的颜色。

这显然不是一份写给中年商务人士的色彩清单,它的目标用户画像清晰得不能再清晰——那些把汽车也视为潮流单品、希望彰显自我个性的年轻人。

当视线进入车内,设计的「温度」则更多地通过材质来传递。当你的指尖划过方向盘上的 NAPPA 真皮,或是手肘倚靠在门板的 Dinamica 麂皮绒上时,那种温润、细腻的触感,就是对抗科技冰冷感的最佳解药;甚至在你看不到的涂层工艺上,小鹏也用上了和顶级豪华品牌同源的巴斯夫鹦鹉漆。

这种在细节上的投入,是小鹏的一种姿态——它在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细节,去填充「豪华」这个略显空泛的词汇。

至此,全新 P7 的设计拼图基本完整了。

它有着一个极其理性的骨架:由严谨的工程学和纯粹的设计哲学,共同塑造出高效、未来感的形态。它也有着一颗试图与人沟通的、感性的心脏:用动态交互和细腻的材质,去中和科技本身的冰冷。

可以说,全新 P7 拥有一套非常系统化的设计语言。它不仅关乎美学,更关乎一家企业在激烈竞争下的自我定位和对未来的思考。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五年磨剑今日出鞘,全新 P7 要带着小鹏再冲一次

作者 芥末
2025年8月6日 22:33

P7 这款车对于小鹏,意味着什么?

P7 并非是小鹏的首辆车,但小鹏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打响名号,初代 P7 功不可没。

在 2020 年,新势力们方兴未艾的时刻,P7 凭借设计、续航以及在当时独一无二的高速 NOA 智能辅助驾驶和连续语音对话,让市场认识到,原来中国新势力企业真的能造出有模有样的智能汽车。

正如何小鹏在发布会开场时讲到的:

所有小鹏 P7 车主的共同选择, 成就的不止是小鹏 P7, 是中国汽车工业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积累正在被认可, 是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探索智能科技创新的符号, 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定将会引领世界的民族信心。

而「五年磨一剑」的新一代 P7,虽然其外观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其核心定位依然未曾有所改变——

它依然是一台,走在时代前沿,主打科技与时尚的纯电豪华轿跑。

这把剑磨的是设计、是技术、是三电、是辅助驾驶,也是何小鹏本人乃至整个小鹏公司。

一台颠覆想象的时尚轿跑

P7 从来不追逐潮流,我们希望好的艺术品可以影响潮流。 全新小鹏 P7 在设计之处就目标明确,要设计一款被这个时代铭记的产品,「一辆从未来开回现实世界的智能跑车」。

全新 P7 有棱有角的外观或许很有争议,觉得它好看或者不好看的人各执一词,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是近几年新势力车型中最具设计感和最有辨识度的一辆。

这种设计感来源于 P7 与众不同的车身比例和姿态。

新一代的 P7 长 5017mm、宽 1970mm、轴距为 3008mm,但小鹏 P7 车高仅为 1427mm,空气弹簧调到最低时会下降到 1407mm,相比初代 P7 降低了 43mm,也比帕美、Model S 等轿跑车型来的更低。

宽体低趴的车身姿态,搭配上新 P7 俯冲造型的车头姿态和较宽的尾部造型,带来了相当强烈的冲击感,将 P7 这辆车偏运动和时尚的属性展示的一览无遗。

小鹏并没有为了造型而去牺牲车辆的通过性,小鹏在新 P7 上使用了更薄的 800V 平台电池包,从而让新 P7 拥有了 142mm 的满载电池间隙,将空簧调高之后的离地间隙可以达到 172mm,大于满载 Model Y 和满载蔚来 ES6 等车型。

设计感还来自于新 P7 概念车一般的未来科技感。

小鹏放弃了传统汽车「眼睛状」的大灯造型,使用了「光翼+银剑」造型的一体式无断点流水贯穿灯,将大灯融入到了整车的线条设计中。除此之外,小鹏为了车身造型的统一和简洁,创新性的采用了嵌套在机盖内的纯平黑色发光 Logo 以及和主动进气格栅重叠的悬浮式牌照框以及隐藏式的毫米波雷达。

全新 P7 的尾部设计和前脸一脉相承,大掀背式的车尾上面集成了一体式贯穿无断点的尾灯,同时主动升降式电动尾翼也能够随车速自动切换模式,可以在极速 230km/h 的速度下提供约 900N 的下压力。

全新小鹏 P7 在外后视镜和尾部下侧雾灯处设置了两个智驾小蓝灯,内部也在方向盘卫星键处增加了智驾小蓝灯。

在颜色设计上,小鹏提供了星瀚绿、星暮紫、星芒蓝、律动黄、新月银、微星灰六种时尚外观色,车漆工艺也使用了和顶级汽车品牌同款的巴斯夫鹦鹉漆。为了映衬新 P7 的时尚属性,小鹏特意为前四种颜色请了明星代言。

一台面向未来的科技智能轿跑

走进车内,全新 P7 的「智能灵动仿生座舱」提供了深空灰、气宇灰、星球紫三种内饰色,同时整体设计依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科技感及运动属性。

全新 P7 的「科技感」IP 仪表台融合了 AR-HUD、运动仪表屏、三轴联动屏、Touch Pad 以及优化过的三幅运动方向盘和流水动态氛围灯。

这块 15.6 寸的三轴灵动中控屏可以实现左右各 15 度摆动和上下 10 度的点头动作,它可以和分区语音控制联动,当语音被唤醒是,屏幕将转头朝向声音来源,有更强的互动感;它也可以和哨兵模式相结合,当识别到一侧有风险后,灵动屏将转向该侧,警告车外的潜在威胁。

新 P7 对三幅运动方向盘做了优化,左右只需 1.35 圈就可以打满方向,上方也做了削平设计以便驾驶者能够更好的看到仪表和 AR-HUD。此外小鹏还在方向盘中间下方加入了两个智控旋钮,里面集成了驾驶模式、空簧高度、Boost 模式以及智驾模式、车手模式和调教设定的快速调节。

P7 同时搭载了一体式的运动座椅,坐垫长度 500-550mm 可调,结构上采用了 3D 立体分层式结构以及慢回弹发泡海绵,在提供了良好运动包裹感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乘坐舒适性,也支持 16 向电动调节和通风、加热、按摩以及主驾专属音响。

小鹏还为主驾座椅提供了独有的双侧翼功能,可以基于小鹏自研的控制算法实时采集车辆侧向 G 值、车速、方向盘转角、方向盘转速等信息,在检测到动态变化时,在 10ms 内响应激活,为驾驶者带来人车合一的操控感。

虽然是一台运动轿跑,但是 P7 依旧拥有不错的空间表现。在轿跑造型下,全新 P7 实现了 1400mm 的臀部空间和 1 米 8 身高下 120mm 的膝部空间,后排座椅角度来到了 97.6 度,整体乘坐姿态更偏「躺」,能够有效的分摊乘客体重。同时全新 P7 还提供了 575 升的后备箱和 56 升的前备箱,二排座椅放倒后可以全车拓展空间可以达到 1929L。

全新 P7 也将隔热、防晒、隔音和隐私方面一次性做到了位。小鹏在全新 P7 上首发了三层镀银天幕,前排配备了双层夹胶玻璃以及后排和后风窗的隐私玻璃,实现了 99.99% 的紫外线隔绝率以及 99.58% 的红外隔绝率,车内噪音也下降了 5dB。

这次的首秀发布会主要是讲外观内饰,但小鹏也简要透露了 P7 操控和性能的部分。

新 P7 全系搭载了 800V 架构的 5C 超充 AI 电池,10 分钟能够补能 525 公里,续航有 702、750 和 820 公里三个版本。

在性能上,新车采用了中置电驱布局,底盘则采用了全铝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并且全系标配双腔空悬,从而让新 P7 做到了 440mm 的最低重心和 3.7 秒级的零百加速以及 230km 的最高时速。

智能化一直是小鹏的标签,因此新 P7 将全系标配三颗图灵 AI 芯片,其中 2 颗位于 VLA 大模型,一颗用于座舱内的 VLM 大模型,整车有效算力将达到 2250Tops,图灵 AI 智驾也将全系标配 。

每一代 P7 似乎都代表着小鹏当下最重要的目标和决心。

如果说初代 P7 的目标是让小鹏证明自己有造车的能力,那么这代 P7 则承载着整个小鹏品牌再次向 20 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冲刺的决心。

和 5 年前不同,目前小鹏的销量主要来自于均价较低的 MONA M03 ,其上半年的交付量达到了 8.7 万辆,贡献了小鹏国内市场交付量的 48.36%,前端时间发布的 G6 和 G9 也有点不温不火。

▲小鹏 6 月各车型销量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来自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小鹏品牌车型的实际交付均价为 17.52 万元,远低于理想的 37.61 万元、问界的 37.82 万元,仅高于零跑的 14.85 万元。

而零跑也在本周宣布了旗下的 D 系列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量产,首款车型将是冲击 30 万价位的旗舰全尺寸 SUV。在这种竞争态势下,P7 和 G7 能不能撑起小鹏在更高价位市场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看来, P7 选择了抓住高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在设计风格上大胆创新,确实收到了不少好评,但这些好评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还是得看最终的定价以及质量把控。

P7 这次罕见的没有公布预售价格,或许也正体现出了小鹏的纠结与犹豫,毕竟「五年磨一剑」的机会确实不常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