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4月23日首页

新奥迪 A6L 和 E5 Sportback 领衔,大众要在 2030 年前推 30 款新能源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22日 23:21

大众在上海车展前夕一次性带来了五款车,分别是全新奥迪 A6L的 e-tron 版本、全新子品牌的 AUDI E5 Sportback 以及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新的三款概念车———ID. ERA、ID. EVO和 ID. AURA。

全新奥迪 A6L e-tron

先来看看全新的奥迪 A6L e-tron。

奥迪 A6L e-tron 是奥迪基于新 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豪华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旗舰轿车,车身长度 5087mm,宽度 1948mm,高度 1521mm,轴距 3078mm。

新车前脸采用了过纤细日间行车灯和较为宽大格栅来营造「扁平宽阔」的视觉观感,车身侧面则使用了凸起的肌肉感线条来营造力量感,下部包围处则使用了横向延展的黑色模块来修饰车身比例,尾灯和大灯一样采用了三维设计,并提供动感数字灯光签名,并且这次 Logo 也可以发光了。

奥迪 A6L e-tron 还配备了第二代流媒体外后视镜、半隐藏式门把手与 1.88 m² 超大玻璃面积全景天幕,提供了 8 种外饰色与 5 款轮毂造型。

奥迪 A6L e-tron 这次也紧跟中国市场潮流,采用了 800V 架构,续航里程约 770 公里。同时用上了华为的乾崑智驾技术,采用双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实现无图 L2 级驾驶辅助能力。车辆在高速、城区道路中均可实现领航辅助驾驶(NOA),并支持单层、多层停车场及露天停车位的复杂场景自动泊车辅助功能。

AUDI E5 Sportback

大众发布会上的数字人对这款车的评价如下,

我非常喜欢这款车。如果我能够亲手触碰这辆车一定会轻抚其流光车身,如果我能够感受心跳,此刻必将为之加速跃动。既然这些都不能实现,那我就只愿尽情享受此刻,迫不及待早日在中国大街小巷看到他的身影。

有点肉麻,但也说明了大众对于这个全新子品牌的重视。

AUDI E5 Sportback 是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的全新车型 —— 也是 AUDI 首款量产车型,专门用于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据悉改车由奥迪方面负责产品和工程设计,智能化和辅助驾驶则由上汽集团负责。作为一款中型纯电汽车,AUDI E5 Sportback 采用了轿跑式设计,与最初的概念车保持着较高的相似度。

前脸采用了封闭式格栅加贯穿式的环状灯带的组合,AUDI 字样的标识同样可以点亮,车身采用掀背式设计,结合了旅行车和猎装车的侧面造型,同时搭配了无框式车门、隐藏式车门把手、激光雷达、电子外后视镜等配置。

车尾同样配备了贯穿式环状尾灯组,上部设计有后扰流板,后保险杠下部带有导流槽,高位刹车灯使用竖向灯组造型。

新车搭载了一套双电机全轮驱动系统,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 570 千瓦,总输出功率达 764 马力,零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3.4 秒,同样采用了 800V 架构的它,CLTC 续航超过了 700公里。

关于 AUDI 品牌的更多细节,大家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发布的文章——《奥迪发布了新品牌 AUDI 和新车 AUDI E,看完大家都沉默了》。

三款概念车

ID. ERA 概念车是大众品牌的全新增程式 SUV 产品,有六座或者七座版本,主要面向家庭和商务客户,其综合续航可以超过 1000 公里,配置上冰箱彩电大沙发和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也都一应俱全。

大众给它的评价是「优雅出众、自信上扬」。虽然说是概念车,但是并没有显得很脱离实际,车身的比例非常协调,贯穿式灯带配合分体大灯的设计也有很科技感,量产版车型预计在 2026 年上市,可以期待一下。

金标的 ID.EVO 概念车则是大众安徽的新全尺寸充电 SUV,据说是大众和小鹏深度合作的产物,专为追求多元生活的都市年轻用户打造。车身外观也和大众安徽的与众系列相似,大胆前卫独特,短前悬与长后悬设计配合宽大轮拱,制造出了比较有视觉冲击力的姿态。

ID. EVO 概念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可达 700 公里(CLTC 工况),并支持 800 伏超充。这款车也搭载了全新操作系统与新的 UNYX 人机交互系统,量产车型将于 2026 年上市。

ID. AURA 是大众汽车首款基于 CMP 平台的紧凑型纯电概念轿车。这款概念车采用了动感流畅的空气动力学外观设计,其亮点在于采用了基于区域控制及准中央计算技术打造的电子电器架构,支持新的智能数字座舱和 L2++ 级别的高级驾驶辅助,并且有一个定制的 3D 拟人化虚拟助手来实现更自然的语音交互。

国产智驾系统

大众同时发布了统由集团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与地平线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研发,由 AI 赋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该系统计划于在今年率先搭载于一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大众品牌新车型,并且在明年应用到 CMP 平台的量产车型上,这一系统目前最高可实现 L2++ 级别驾驶辅助功能,并且为 L3 及以上级别的智驾方案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全球汽车产业技术转型的引领者。大众汽车集团正有力参与并推动这一进程。

大众官方说这次上海车展是大众在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攻势,并计划到 2027 年推出 20 款新能源汽车,到 2030 年推出约 30 款纯电动车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L3 级高速辅助 + 全场景安全,华为乾崑智驾 4.0 发布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22日 23:00


华为在 4 月 22 日发布了新一代的乾崑智驾系统 ADS 4.0 和第 5 代的鸿蒙座舱。

这次的 ADS 4.0 版本比起之前的 2.0 和 3.0 版本更多的是优化了体验,里面的一些新的技术和功能最近也在具体车型的发布会上有亮相过。

华为自己把这次的版本升级总结为四个方面——架构升级、安全升级、体验升级和产业升级。

在开始讲具体功能之前,要先提一下华为对 L3 的定义和声明。

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在设计运行条件范围内,驾驶员可将视线转移至非驾驶相关的活动,但需保持一定的警觉性,但收到接管请求时及时接管车辆。

L3 有条件自动驾驶须以国家法律法规允许为前提,并不代表现已搭载 HUAWEI ADS 的车辆具备高速 L3 功能, 具体商用还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智驾功能优化

我们先直接讲智驾功能上的优化。

首先被提到的是车位到车位的功能优化。新升级的车位到车位功能优化了对高快速路 ETC 收费口的支持,在跨城通勤过收费站的时候,如果走 ETC 通道的话,现在不需要再接管了。同时到达目的地停车场后,泊车代驾功能可以自动接管,实现跨楼层的找位和泊车。

其次是实现了代客充电功能,在生态网络的充电站中可以实现充满电后自动离开,不用再担心被收占位费。不过这个功能真正的难点可能在于如何实现充电枪的自动拔插。

除了这两个功能优化之外,华为还预告了 4.0 版本智驾能力的各项方案。

第一档最基础的方案只支持高快速路的 NOA 以及城区道路的 LCC+ 功能。
第二档则在舱内增加了一个激光视觉的硬件,增强了高快速路 NOA 和城区 LCC 的安全性。
第三档增加了城区的 NOA 功能,也支持了车位到车位功能。
第四档的旗舰版才是真正具备高快速路 L3 功能的版本。

世界模型和数字底盘

然后是在架构方面的升级。

第一个架构升级是华为乾崑智驾 4.0 引入了世界模型,采用了新的技术架构和云端引擎,能够用 AI 技术来生成高质量和高密度的场景,从而更好的训练智驾模型。

第二个架构升级则是在运动控制领域。华为新的 XMC 数字底盘引擎首创了六合一的全域融合架构,实现了车身、电机、悬架、转向、制动等系统的集成控制。

在集成的基础上,车辆可以对道路状态进行精准的预测,并且能够智能调节悬架,对车辆的 X 向、Y 向和 Z 向统一进行控制。

新硬件带来的安全突破

我们将以全时速、全方向、全场景、全天候、全目标作为我们主动安全的能力的目标,真正让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变成越来越安全,越来越豪华。

最重要的当然是安全方面的升级。

这里要先讲三个新的硬件,一个是我们之前在问界 M9 和 尊界 S800 上见过的固态激光雷达,其他两个则是安装在舱内的激光视觉摄像头和分布式的毫米波雷达。

固态激光雷达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识别最小 3cm 左右尺寸的障碍物,降低了车辆撞上水管、消防栓等障碍物的概率,它还可以识别垂直方向的空间结构,比如各种台阶、沟渠等,能够保证在乡村道路和施工道路上的安全。

舱内安装的激光视觉摄像头则可以识别高速和暗光环境下的小目标,而且由于是安装在舱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外部环境对它的干扰。华为在发布会上提到的最现实的应用场景是,车辆在以约 100km/h 的速度行驶时,前方出现了一个 30cm 高度的障碍物, 这个激光视觉摄像头在较远的距离就识别到了它,从而做到了安全刹停。

分布式的毫米波雷达则主要是提升了车辆在雾天以及对静止障碍物的检测能力。

在这些新硬件和全新数字底盘的加持下,AEB系统可以做到 4-150km 下都能生效,在前向刹车距离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到边避让边刹车,同时车辆在大雨场景和高速积水场景下有了更好的车身控制能力,在爆胎场景下也能做到车辆不失控,华为在讲到这里时展示了一段在 130km/h 的速度下发生了爆胎,但车身依然稳定的视频。

同样得到增强的还有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在车内 DMS 系统的加持下,如果驾驶员处于失能状态,系统可以自动靠边停车,在支持智能车灯的车型上还可以自动打出 SOS 信号求救。

哨兵模式在 4.0 版本中也得到了增强,支持了云端回看录像。

至于产业升级,则主要就是指推动了行业从 L2 向 L3 进化。

第 5 代鸿蒙座舱

华为这次也带来了新一代的鸿蒙座舱。

新一代的座舱采用了新的混合大模型架构,包含多模态的感知、通用大模型和小艺知识库,还包含了垂域的 agent,联通了鸿蒙生态的 API 和 车控的 API,在新架构的帮助下,全新一代的座舱可以更好的理解用户的语言并且精准执行,同时也能够联通车辆的硬件,实现座舱的全场景智能。

第 5 代的鸿蒙座舱也升级了不少娱乐性配置,首发了空间音频降噪和无麦 K 歌功能,能够实现「前排 K 歌,后排观影」的体验。华为也带来了新的 16.1 英寸车载智慧屏,支持 3K 分辨率,16:10 的黄金比例和 98% 的 P3 色域。在车内硬件联动上,我们在尊界 S800 上见过的光幕大灯也可以被用在其他车辆上。


同时得益于鸿蒙系统的互联能力,新一代的座舱也实现了车机、手机和家庭终端的互相控制。

华为乾崑智驾 4.0 版本似乎也说明了,未来智驾系统的进化方向将从功能新增转向体验优化和安全提升上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 — 2025年4月22日首页

奔驰发布 MPV 概念车 VISION V,内饰科幻,前脸长了「8 块腹肌」

作者 刘学文
2025年4月22日 18:28

短短两三年时间,MPV 市场就从汽车行业的兵家不争之地,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以往丰田埃尔法高端,别克 GL8 和丰田赛那中端,往下是广汽传祺 M8 的大格局划分已经变成了群雄逐鹿的现状,后续出现了腾势 D9 和小鹏 X9 等等国产爆品,加上理想 Mega,魏牌高山,岚图梦想家,极氪 009,比亚迪夏等等选手。

已经有奔驰 V 级和奔驰威霆的奔驰,在 MPV 市场也有一席之地,不过眼见 MPV 市场如此热闹,奔驰自然也没闲着,于是乎,在上海车展前夕,奔驰 MPV 概念车 VISION V 就进行了全球首秀,以及前不久在海外发布的全新 CLA 也以北京奔驰国产的长轴距版 CLA L 身份亮相。

VISION V,奔驰进军豪华电动 MPV 市场的前哨战

先来看奔驰 MPV 概念车 VISION V,虽然说是概念车,但是奔驰表示,量产版会在明年问世,并且设计概念不会很大,所以这个概念车的参考价值还是比较大的。

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基于 VAN.EA 纯电架构平台打造,因而作为一款纯电车型,外观上自然和现在的奔驰 V 级区分非常大,在保留奔驰特色的同时,VISION V 概念车自然也是电味儿十足,比如说发光的奔驰立标,封闭式前脸虽然化用了 S 级的盾形格栅,但它也是会发光的。

并且因为 MPV 前脸更大,所以这个盾形格栅也更圆润,加上左右各三根镀铬条的区隔,这个前脸看起来就有点像 8 块腹肌。

盾形格栅上方也有一条贯穿式装饰灯带,再次表明它的纯电身份,这个设计和新发布的双平台车型 CLA 差不太多。

车尾的设计也很有想法,围绕一整块巨大玻璃面板的环形尾灯勾勒出车尾轮廓,简洁,且有未来感。

虽然外观多少有些未来感了,但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真正具有未来感的地方在内饰上。

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采用了 4 座布局,一款 MPV 采用 4 座布局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定位奢华和舒适。

车门滑开,踏板伸出,照明灯点亮,照亮脚下,贵宾上车,入眼处的材质有木饰、白色 Nappa 皮革和白色丝绸,以及明明无形但最具有存在感的透明玻璃材质,大面积的玻璃组件嵌在抛光铝框架之中,形成了左右两侧的玻璃橱柜。

更显奢华的是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的扬声器配置:一共 42 个柏林之声扬声器组成了支持杜比全景声的环绕音响系统,其中有个 4 个扬声器被玻璃罩包裹,安装在了车身延伸出来的立柱之上,这个设计足够有辨识度,算是突出了音响系统的存在感。

奔驰表示,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空间设计理念是「私享贵宾厅」,所以座椅设计模拟了全平躺飞机头等舱的布局,后座座椅由一系列灵活的管状坐垫组成,可以完全平放变成一张床。座椅中央扶手处集成了触控面板,可以控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内有一张折叠桌,这些当然都是奢华 MPV 的基本修养。

更显优雅和尊贵的是,小桌子可以化身国际象棋棋盘,前面说到的透明橱柜就装着玻璃国际象棋棋子。

和老派的国际象棋相对应的,是司机侧和乘客侧之间的玻璃隔断门,这个玻璃门可以一键雾化,隔绝前后视线,同时玻璃门区域配备了一个 65 英寸可升降的投影屏,隐藏在车顶内衬和地板上的七台投影设备,加上不透明的侧窗也可以作为额外的投影屏,于是乎,这些投影设备和投影屏就可以形成环绕状的观看区域,不是 VR,胜似 VR。

为了利用这个环绕投影系统,奔驰给后排乘客做了 2 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功能:

1,信息娱乐系统有多种模式,比如放松和工作,还有游戏,游戏模式,后排乘客可以用游戏手柄驾驶车辆玩赛车游戏,对,坐在车里「开车」。

2,「探索」模式下,车内投影可以显示车外环境,虽然窗关上了,然后外面的世界不隔绝。

剩下值得一说的还有灯,奥迪是车外灯的灯厂,那么奔驰就是车内灯的灯厂,奔驰对于 VISON V 概念车车内氛围灯和吸顶灯的投入也不吝啬,再配合大量的玻璃材质,可以说 VISON V 概念车内饰灯效效果足够让人迷糊。

因为是概念车,奔驰也没有聊具体的参数,比如车长轴距动力续航这些,但是这也不是坐在后排乘客会考虑的事情。

最后奔驰宣布,未来基于 VAN.EA 纯电架构平台打造的豪华 MPV 将启用全新命名:梅赛德斯-奔驰 VLS 和梅赛德斯-奔驰 VLE,2026 年见,看 S 和 E 的定位就知道不会便宜。

CLA L,加长轴距,加强本地化

另外再说一下,去年年底,奔驰宣布了三大电动平台,分别是针对高端 MPV 领域的 VAN.EA 纯电架构平台,针对高性能纯电领域的 AMG.EA 纯电架构平台,和油电双行的 MMA 平台。

MMA 首款量产车型就是全新 CLA,不过按照国内更青睐于长轴距车型的惯例,娇小的全新 CLA 肯定只有真爱粉才会买,所以奔驰这次全球首发的是 CLA L,CLA 的长轴距版,外观和内饰上和 CLA 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车身尺寸的变化,奔驰 CLA L 车身尺寸为 4763/1856/1469mm,轴距 2830mm,相较于标准轴距车型,轴距增加了 40mm,后排乘坐空间更宽裕。作为参考,CLA 标轴版本长宽高分别为 4722/1880/1468mm,轴距为 2790mm。

除了轴距增加外,奔驰还着重强调了这款车的 3 大特点:

迄今为止最智能的奔驰:搭载奔驰「最强大脑」——自研 MB.OS 全新架构;搭载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搭载豆包 AI 大语言模型,更直观、更人性,更善解人意;同级最大的 14 英寸副驾娱乐屏,为副驾乘客提供专属的数字娱乐体验。

标杆级别能效表现:超长续航(CLTC 工况 866 公里)、超低能耗(10.9 千瓦时/百公里)、超快充电(800V 架构,10 分钟补充 370 公里续航-CLTC 工况)。日常通勤,一次充电跑两周;周末旅行,一次充电,可以往返上海南京。

满足梅赛德斯-奔驰最高安全标准: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五星认证;热稳定性满足 2026 年生效的新国标的要求;标配 11 个安全气囊,包括同级独有的前排中央气囊;上市前进行了 180 次实车碰撞测试。

看得出来,奔驰在 CLA L 上的投入和期望都不小,就指望着它甩掉「杂牌电车」的帽子,从产品力来说,它放在一种国产电车里面也拿得出手,当然,唯一的问题是,售价多少?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5.68 万起,25 款五菱缤果升级 360 环影 + 6 向座椅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22日 11:03

A0 级代步小车的用车场景和人群都很明确。

主要用于需要进行通勤、接送孩子上下学、买菜购物和周末短途郊游,用车人群则主要是 20-40 岁左右、已婚有孩的家庭用户,同时由于日常开车的大部分可能是女性车主,所以还得好开、好停,并且精致、漂亮,而且不能像一台「老头乐」。

4 月 19 日上市的五菱缤果就是专注于这些需求而打造的一台车。

25 款的五菱缤果限时先享价为 5.68 万元至 8.28 万元,一共有五个配置,203km / 333km / 420km三个续航版本,车身尺寸为 3950 / 1708 / 1580mm,轴距 2560mm。

对于这个价位的小车,颜值往往是第一要素,25 款五菱缤果共有芋泥紫、海盐蓝、奶酪白、奶咖白四款车色可选,个人最喜欢的是新的「奶酪白」配色,这款的车漆在阳光下展现出的质感确实很像凝固的奶酪,和传统白色车漆的冷硬感完全不同,很温润。

25 款缤果依旧采用了家族式的前脸设计,前大灯采用了 LED 光源,灯型的外轮廓流线型的向上扬起,菱形散热格栅上方的车牌部位则微微向内收回,增添了不少圆润感。

车身侧面使用的撞色车顶和水切高亮饰条则增加了车身的视觉效果层次, 15 寸的轮毂盖也设计成了水花型,搭配上水滴状的 LED 尾灯和复古的流线型小鸭尾,整辆车的辨识度不错且没有什么廉价感。

新车的内饰则有棕色和咖啡色两种配置可选,内饰组件比如中控台、空调出风口和水杯架也都使用了圆形组件设计,在大面积的皮质包覆和高亮烤漆的搭配下,显得相当优雅。


仪表盘和中控屏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双 10.25 寸连屏,挂挡方式也选用了怀档方案,为中央扶手的部位留出了更多的储物空间。

25 款五菱缤果在舒适性配置方面也堪称丰富。中配及以上版本不仅电子手刹、自动驻车、自动大灯雨刷等一应俱全,甚至还给了 6 向调节的人体工学座椅和 360 环影,非常实用的无钥匙启动、外后视镜加热以及定速巡航功能这些「用的时候没什么,但缺了就会非常难受的功能」也都给到了。

五菱缤果这次也支持了手机 APP 的远程操控功能,可以对车辆位置、剩余电量、剩余续航里程、充电状态、车门开关状态、爱车体检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也能够实现远程开启空调、远程启动、手机 蓝牙钥匙开关车门等操作。

空间利用率上,25 款五菱缤果的整车纵向及横向空间有效利用率分别高达 68%、78%,下沉式的后备箱设计在后排座椅整体放倒后容积约为 1240L,在五人满载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容纳 7 个 20 寸的登机箱,足够日常使用了。

在家庭用户重视的安全方面,中配及以上版本标配主副驾双气囊以及前排座椅侧气囊,同时整车在乘员舱、电池舱、车门横梁等 25 处关键部位使用了超过 1500Mpa 的超高强钢。搭载的神炼电池包也可在发生碰撞后自动断电,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A0 级车好做,做「精品小车」却不怎么容易,之前有车企的负责人曾表示过,

技术堆积到 C 级车、D 级车上很容易,但是要把 A0 级小车做好、做得有科技感,就比较困难。

其中的难度,并不是单纯叠加配置,降低成本就行。要在把车做好开好停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舒适性和安全配置,并留出足够的存储空间,对车企的设计能力和工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五菱曾经是 A0 级市场的绝对霸主,缤果系列车型最初于 2023 年上市,并于 2024 年进行了改款,至当年年末累计销量超过了 40 万辆。

但是竞争者也紧随而来,例如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等车企的竞品开始先后抢占市场,在压力下,五菱也加快了升级换代的节奏。

这次换代的五菱缤果就用外观、空间、配置和安全性上的升级以及「加量不加价」的策略回应了市场期待。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2025 上海车展,看完这 20 辆车就值回票价了(附展位图)

作者 李华
2025年4月21日 20:58

后天就是上海车展了,在打包行李前往上海之前,还是得抽空整一篇逛展指南。不说为各位,至少我到时候也能当路书看看。

上海车展,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顶级盛事,每一届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无数车迷、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目光。在这场饕餮盛宴中,董车会挑选了 23 款新车型,它们要么是品牌的最新力作,要么是设计和技术的前沿代表。

接下来,我们会带你逐一揭晓这些车的看点,让你在车展上直奔主题,看完这 23 辆车,门票钱绝对回本。

自主新能源是绝对的主流

乐道 L90

正好在今天上午,乐道汽车发起了新车 L90 的新一轮预热,介绍了新车容积达 240L 的电动前备舱,放言「不是所有前备箱都叫前备舱」。

乐道 L90「前备舱」的开口宽度有 830mm,能够放下两个 20 英寸行李箱外加一个儿童行李箱,或者直接放一个 30 英寸的行李箱。 值得给好评的还有它的离地高度,只有 600mm 高,比一般的轿车后备箱还要低,取物更轻松。

同时,这个「前备舱」还支持全电动操作,具备智能「乐叩」开启功能,只需轻轻双击即可开启。考虑到国内「车头朝外」的停车习惯,这个前备舱确实更符合驾驶员的下车动线。

除了前备舱,乐道 L90 目前的已知信息并不多,内饰都还没有公开。可以明确的是车辆的尺寸,这是一辆比蔚来 ES8 还要大的 SUV,长度为 5145mm,轴距达到了 3110mm。

动力上,乐道给你准备的是 ET9 同款的蔚来自产 340kW 后电机(没错,L90 也是 NT3.0 平台的),也有四驱车型可选,多了一个 100kW 的前电机。

极氪 9X

在今天发布预告的不只是乐道,极氪也向我们展示了全新超豪华 SUV 极氪 9X 的外观轮廓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表示,新车具备 42242 个钻石切割型面,能够「折射出银河系繁星流动韵律」。

从极氪的预告来看,9X 的造型确实称得上是「杭州湾库里南」,前脸设计类似极氪 009,配了个「大饼轮毂」。具体的造型,可以参考一下拉面师傅之前做的这张渲染图。

另外,在上个月举行的极氪千里浩瀚智驾发布会上,极氪还宣布极氪 9X 光辉将首发搭载千里浩瀚 H9 智驾方案,采用自研自制双 Thor 芯片域控制器,拥有 1400 TOPS 算力,采用 ZEEA 3.0 中央集中式数字架构、中央计算大脑、数字底盘、5 激光雷达,可以做到四个 360 度全向感知。

对了,这还是极氪第一辆配有油箱的车。

零跑 B01

别搞混了,这不是前几天发布的那辆 SUV,那是 B10,这辆 B01 是轿车。不过你可以将其视为 B10 的轿车版本,俩车长得确实差不多。尺寸自然也是类似的,B01 车长 4770mm,轴距 2735m,车宽只有 1880mm,是一辆比较小巧的轿车。

动力有两个版本,132kW(177 马力)和 160kW(214 马力),配的都是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电池。

内饰设计也和 B10 差不多,最大的特点就是前排的「百变副驾」,可以加装小桌板之类的配件。另外大概率会配备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和 8650 智驾平台。

▲内饰参考 B10

唯一的悬念就是它的价格了,盲猜一个 8.98 万元起。

MEGA Home 家庭特别版

CEO 李想将理想 MEGA Home 家庭特别版形容为「一个带大客厅的移动空间」,能带着家人们在车内面对面聊天、吃饭、娱乐和工作,它不仅是「移动的家」,更是面对面的「幸福的家」。

什么意思呢?答案是它拥有一个可以旋转的二排座椅,就类似极氪 MIX 的前排座椅。

在 MEGA Home 上,这个座椅大概有下面几种特殊状态:

  • 向两侧旋转 45°,方便上下车;
  • 向两侧旋转 90°,露营看风景;
  • 向后旋转 180°,和第三排面对面。

另外,MEGA Home 的激光雷达也有升级,体积更小;之前用的双 Orin-X 也会升级至单 Thor-U。造型和设计则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

腾势跑车

▲腾势跑车谍照

腾势要出跑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这辆车早在去年 12 月就已经被曝光,它其实就是方程豹 Super 9 概念车的量产版本,也许比亚迪是想进一步强化腾势品牌的豪华调性,才把这辆跑车给到腾势。

▲ 方程豹 Super 9 概念车

目前关于这辆车的消息还不多,有消息称会提供硬顶和敞篷两个版本,整体尺寸并没有很大。

仰望 U8 加长版

4 月 17 日,比亚迪仰望汽车在微博发了一辆黑金配色的仰望 U8,并配文:「『大』有不同,上海见。」

一开始我还以为就是给仰望 U8 出了个新配色,换了个「大饼轮毂」,仔细一看,「不对呀,这是加长了吧」。按理来说,内饰也会有一些变化,后排相应的舒适性配置应该也少不了。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四座版。

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仰望汽车今天宣布,他们的累计销量超过 10000 辆。

宝骏享境

接下来,看一辆价格稍微亲民一点的吧。

不久前以 13.28 万元起售的宝骏轿车享境,也会在本届上海车展亮相。作为宝骏的首款旗舰轿车,它号称集成了「上汽通用五菱先锋技术」,将搭载灵眸智驾 3.0 高阶智驾辅助技术、灵语智能座舱等,提供纯电和插电混动两个版本。

众所周知,宝骏的这个灵眸智驾 3.0 来自卓驭,也就是原来的大疆车载,能力还是很强的,集成了城市领航辅助、AEB、代客泊车等全场景高阶功能,此外还支持漫游探索车位、云端地图等。

考虑到它的价格,享境的这套内饰绝对是超预期的强,大量使用了软包材质,连门板地下的储物格都包了,也没有廉价的黑色烤漆面板,金色的点缀恰到好处。

座椅配置也蛮高,主驾驶座椅具备 10 向电动调节、3 个记忆位置,副驾驶座椅支持 6 向电动调节、4 向电调老板键,后排乘客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副驾驶座椅位置。

入门级市场不一定非要卷价格,也可以卷一下品质。

传统豪强开始发力

奔驰纯电 CLA

既然聊到「传统豪强」,首先要介绍的自然是奔驰。前一阵发布的新款 CLA 也在这次上海车展上露面了。这是奔驰基于全新 MMA 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在续航、能耗和补能速度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

新 CLA 的外观设计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它的前脸,但它 0.21Cd 的风阻系数还是值得肯定的。补能方面也有了提升,支持 320kW 的直流快充,充电 10 分钟能够增加 325km 续航。

动力方面,后驱版最大功率 175kW(238马力),零百加速 6.7 秒。四驱版是 200kw 的后驱电机和 80kw 的前驱电机组成,零百加速在 4 秒左右。

智能化方面,奔驰一直算是传统厂商中较为激进的那一派。

从此次 CLA 车型开始,奔驰将智能科技分为了三类,MBUX 智能人机交互系统、MB.DRIVE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 MB CHARGE 综合充电服务,翻译一下就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 AI 充电。

其中,新 CLA 这次配备的智驾系统支持城区 NOA,用的是英伟达的 Orin 智驾芯片和 Momenta 的方案,还配上了来自禾赛的激光雷达。能够跟上国内智驾的主流水平,并且大胆使用国内供应链,说明奔驰求变的心还是有的。

奔驰 Vision V

奔驰最新的概念车 Vision V 也来了,看名字就知道,这就是 V-Class 车型的纯电版本。

最新发布的预告图展示了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的尾部设计,包括由 LED 矩阵式光源组成的尾灯组以及「Vision V」字母标识,尾部扰流板内侧似乎也配备了 LED 光源。

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基于奔驰 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VAN.EA)纯电动平台开发,采用 800V 电气架构,旗舰车型的续航里程将超过 311 英里(约合 500 公里),量产车型大概会在 2026 年问世。

宝马 VDX

这个就好玩了,这是宝马最新的测试车——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也叫 VDX,它的外观非常接近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车,但它并不会量产,而会作为新一代动力系统的测试平台(不仅是为下一代 M3 所用)。

这辆高性能测试车拥有四台电机,其核心在于宝马新推出的「Heart of Joy」系统。

这是宝马为了让其纯电性能车拥有宝马标志性的驾驶体验,专门开发的处理单元。车辆的动力、制动、能量回收、转向、充电等功能均由这套系统控制。

宝马称,这套系统能够在毫秒内响应传感器和驾驶员的输入,让驾驶员在日常驾驶中轻松驾驭 18000Nm 的恐怖扭矩。

除了四台电机,VDX 还拥有五台风扇,每台风扇需要 50kW 的能量来运行,它们加起来可以为整车提供 1000kg 的下压力,且不会产生任何阻力。

AUDI E5 Sportback

去年 11 月,奥迪和上汽推出了一个全新品牌:AUDI。现在,他们在自己家门口推出了旗下首款车型 E5 Sportback。

E5 Sportback 融合了上汽「中央集中 + 区域控制」的银河全栈 3.0 电子电气架构,车内配置了高通骁龙 8295 智能芯片、AUDI Assistant 智能助手,高阶智驾也会配备。

定位豪华品牌的 AUDI 用的自然是前后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达 570kW(764 马力),配备 100kWh 高能量密度电池,基于 800V 高压平台的智能数字平台支持 10 分钟极速补能。

官方还提到,这辆车的底盘标定由奥迪德国团队完成,配备奥迪标志性的渐进式转向系统、DCC 动态底盘控制系统和空气悬架。

未来三年,AUDI 品牌还将推出 3 款纯电动车型,覆盖 B 级和 C 级市场,这辆 E5 Sportback 将于 2025 年下半年上市。

总的来说,这是奥迪在电动化领域最激进,同时也是最靠谱的一次尝试。至少比 12 年前立项的 e-tron 要靠谱得多。

丰田铂智 7

丰田这次带来了全面焕新升级的 bZ 全矩阵产品,其中最重磅的就是轿车车型铂智 7 了。目前关于这辆车的信息还不多,丰田说它凝聚了「丰田现代化研发的最新成果」,尺寸大概类似于凯美瑞和亚洲龙。

从铂智 3X 的定价来看,铂智 7 的定价说不定也会很有诚意。

本田烨 GT

这是本田「烨」品牌的第二弹车型,一辆掀背跨界车,名字就叫「烨 GT」。

这辆新车主打「中国研发」及「中国制造」,合作伙伴包括宁德时代、华为、科大讯飞和航盛。官方还称,新车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这辆车配备了华为提供的智能座舱和后排光场屏,在智能化方面值得期待。

车尾的黑色面板,还有点歌诗图的感觉。

大众安徽 ID. EVO

大众首款纯电大尺寸 SUV 来了(虽然只是概念车)。

ID. EVO 概念车由大众安徽打造,命名中的 EVO 代表「Evolution(进化)」,象征大众汽车品牌正在持续转型。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孟侠(Stefan Mecha)之前说:

大众持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并聚焦电动化,我们正在积极投身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之中,ID. EVO 概念车正是这一行动的具体体现。

上汽大众 ID. ERA

大众也终于向「增程教」妥协,ID. ERA这同样是一款全新的电气化产品。

虽然名叫 ID.,但这辆新车并没有延续 ID. 系列的设计风格。

这款增程式概念车将由上汽大众生产,采用 6 座布局,将搭载 Momenta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不过量产可能要等到 2026 年底第一季度了。

「旧能源」也有重磅车型

上汽奥迪 A5L

上汽奥迪这个合资厂商有点生不逢时,它成立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新能源时代。不过随着旗下产品阵容的不断完善,上汽奥迪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自然是走量车型 A5L,也就是 A4L 改名后推出的全新换代车型。

其实去年 11 月的广州车展上汽奥迪 A5L 也有到场,只不过那时它还没有公布内饰,这次终于可以进去坐坐了。

讲道理,我感觉在 BBA 就新车里就属奥迪看起来最正常。

上汽奥迪 A5L 车身长度为 4903mm,轴距达到了 2922mm,与海外版车型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比 A4L 更是大了一圈,带来了更宽敞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空间。与此同时,新车还换用了掀背造型,运动感更强。

A5L 预计会搭载全新的 EA888 Evo 5 发动机,最大功率 150kW(201 马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还会提供两个 48V 电机,一个是启动电机,另一个则集成在变速箱内,用于提升动力表现。

对了,隔壁家一汽奥迪也会在本届车展带来他们的 A5L。

雷克萨斯 ES

雷克萨斯新一代 ES 将于 2025 上海车展全球首发,雷克萨斯官方表示,新 ES 将标志性的静谧性和乘坐舒适性提升到了「全新境界」。

这辆车很神秘,目前没有任何消息,只知道它和凯美瑞一样都是基于 TNGA-K 平台。另外,造型改成了掀背。

沃尔沃全新 XC90 & S90

上周,沃尔沃 XC90 和 S90 都迎来了中期改款(虽然这个改款是来得有点晚)。

新车在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舍弃了 2014 年换代以来的直瀑式中网,变成了斜向格栅,看着像是一个西服外套,大灯和前保险杠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新车多了几分精致感。

新款沃尔沃 XC90 车身长度为 4953mm,轴距则达到了 2984mm,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空间方面比较灵活,燃油版车型提供 5 座和 6 座两种布局,插混版车型则提供 7 座布局。

内饰方面,换上了更大的 11.2 英寸中控屏,空调出风口、方向盘造型也更加年轻化。同时还将搭载 Pilot Assist 领航辅助系统和 City Safety 城市智能安全系统。

动力方面,燃油版车型搭载 2.0T+8AT 的组合,最大功率分为 184kW(246 马力)和 220kW(295 马力)两种,匹配 48V 轻混系统;插混版车型则搭载一款最大功率为 228kW 的 2.0T 发动机,以及功率为 107kW 的后置单电机,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 84km。

另外,S90 的改动也差不多。

有些人说沃尔沃的这次换代「改了等于没改」,我反倒很喜欢这种精准的细节迭代,更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持续输出,类似保时捷 911(也有可能和瑞典人不爱上班有关)。

一汽奥迪 Q5L

最后,是全新奥迪 Q5L。

新一代的奥迪 Q5L 在造型设计上与海外的 Q5 保持一致,只在细节处作出了改动,最明显的是门把手从海外的传统门把手改成了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的内嵌式门把手,发光 Logo 估计也少不了。

▲ 海外的 Q5

内饰虽然没公布,但应该和海外版没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是国内版本用上了华为智驾。

动力上可以参考海外版,各版本车型都用上了 48V 轻混,入门车型配备 2.0TFSI 发动机,最大功率 150kW(201 马力),最大扭矩 340N·m,默认是前驱,同时也提供了四驱选项。

附:2025 年上海车展展位图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宁德时代发布新骁遥电池,3 米轴距车可配 180 度电,续航1500公里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21日 18:13

大家对新能源车电池普遍有三个关注点——充电效率、使用安全以及容量衰减的速度。

宁德时代一次性把这三个难点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汇总一下,主要有:

– 第二代神行 12C 超充电池,15 分钟从 5% 充到 80%。
– 商用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175 Wh 每公斤,支持 5C 充电速率和 500 公里续航,锯断时不起火不爆炸。
– 骁遥双核电池,极端情况下供电不中断,轴距 3 米车型配电量可达 180 度,续航超 1500 公里。

充电 5 分钟,续航 520 公里

宁德时代 21 号发布了他们的第二代神行 12C 超充电池。

在「均衡电子流」技术和「碳包覆纳米超导技术」的突破下,新一代的神行电池大幅降低了电芯的内阻和产热,在有 12C 充电速度的同时,不用牺牲电池的能量密度。

还有一个对北方低温地区的朋友来说是重大利好的消息。

第二代神行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做到 15 分钟从 5% 充到 80%,比第一代神行电池快了整整一倍,同时电池在低温下的动力输出也得到了优化,可以做到亏电状态下,在零下 10 度左右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 830kW 的输出功率。

在充电桩的适配上,第二代神行电池目前可以和市面上所有的兆瓦级超充桩完美适配。

「钠新」电池走出实验室

宁德时代 21 号同时发布了全新的电池品牌「钠新」,代表着钠离子电池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即将实现商业化大批量的落地。

宁德时代新的钠离子电池可以做到在零下 40 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 90% 以上的能量效率的同时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了 175 Wh 每公斤,也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并且在针刺贯穿测试中做到无烟无感,锯断时不起火不爆炸。

钠新电池包含两类产品,分别是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均可实现零下 40 度至零上 70 度的全温域适配,其中,钠新乘用车电池可在零下40℃的环境下,仍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在仅剩10%SOC(剩余电量)的极端状态下,钠新乘用车电池仍可做到零下 40 度整车动力基本不衰减。

宁德时代在钠电池技术上,取得了几个重大突破。

一是创新性的开发出了自生成负极技术,实现了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 50%。

二是开发了充放电接近零硬变的电芯,让电池的系统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三是针对电池的寿命循环问题,开发了新的构建技术和低酸电解液技术,解决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修复和酸腐蚀问题。

最后针对电池的安全问题,宁德时代重构了电解液体系,结合表现电场调控技术和隔膜盾层设计,有效的提升了电池的额安全性。

用「双核架构」重新定义电池安全新标准

现代的民航客机普遍都采用了双发动机的架构来保证飞行安全,当一台发动机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另外一台发动机也能保证飞行安全。

宁德时代现在打算在汽车上也实现类似于飞机的双发安全架构。

双核架构下的电池包拥有两个独立的能量区,能够确保车辆动力输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结构受损」不再等于「功能失效」。

在双核架构下,宁德时代实现了五大功能。

首先是高压双核,电池包两个能量区域的高压系统能够自由的组合,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还可以各自独立的输出。如果其中一个能量区的高压系统发生了紧急情况,BMS 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迅速完成识别和判定,通过物理和电器的双重隔离切断故障单元,并且重构回路,在毫秒级内实现健康系统的无感接管,在故障和碰撞等极端情况下实现高压供电不中断。

其次是低压双核,同样能够在毫秒级内实现供电能量单元的切换,确保照明系统、转向助力、车身控制等低压系统稳定运行。

还有结构双核可以实现在外力导致车辆单侧结构受损时,无损区域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功能,让车辆维持一定速度继续行驶。

以及在热失控的安全防护上,宁德时代采用了分区隔离和主动防御的机制,在电池某区域发生热失控的时候,能够将高温气体快速排出,确保其余电池能够保持在安全环境中。双核的热管理系统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电池温度实现自主管理和调配。

这些功能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上则是宁德时代最新的骁遥双核电池。

其最新应用的「自生成负极技术」可让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 50%,当搭配三元体系时,能量密度最高可提升至1000Wh/L 以上。

同时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的「电电增程」,能够结合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调控两个能量区的分配策略。主能量区可以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与场景,适配不同化学体系的电芯,满足日常用车需求;增程能量区可采用高比能自生成负极技术,提供更大的电量,以满足用户的长途出行需求。
骁遥双核电池目前一共有三种产品:

– 钠-铁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充分利用钠新电池的低温性能,保证了寒冷地区用户的体验。

– 铁-铁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在轴距接近 3 米的车型上可轻松实现千公里纯电续航,同时让每公里通勤成本低至1毛钱。

– 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三元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主能量区三元电池充电倍率峰值可达 12C,能提供超1兆瓦的强劲动力,当电量低至 20% 时仍可输出超 600KW 的功率;其升级版可以在轴距3米的轿车上配电量突破 180 度,纯电续航里程突破 1500 公里。

同样,刚刚提到的这些创新产品和应用不只限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开上一辆续航 1500 公里,补能只需 10 多分钟的车,那个时候,还会有人怀念 5分钟续航 600 公里的神奇液体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蔚来萤火虫定价 11.98 万元!暂时无法换电,但车主却能进牛屋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20日 08:59

蔚来萤火虫的最终上市价最终定在了 11.98 万元和 12.58 万元 ,比预售价便宜了 2.3 万元-2.9 万元,两个版本的差异只在于内饰材质,其他部分都是相同的。

Bass 方案的价格则是先藏了一手,要到 8 月份才有方案。一方面是因为萤火虫虽然支持换电,但是只能用蔚来的五代站,最快用上也要到明年了;另一方面,蔚来估计也是想看看市场的反应,到时候也有调整的空间。

咱们还是先来一起回顾下蔚来萤火虫的核心配置。

  • 长宽高分别为 4003 / 1781 / 1557 毫米,轴距 2615 毫米,4.7 米转弯半径。
  • 42.1 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综合续航 420km。
  • 13.2 寸中控屏 + 6 英寸仪表盘,高通骁龙 8155P 芯片。
  • 地平线征程 5 智驾芯片,128Tops 算力,支持 ACC 和高快 NOP 功能。

其他的舒适性配置则可以参考下图。

在 12 万左右这个区间里,配置算是中规中矩,没硬伤但也没惊喜。

那蔚来打算靠什么让这辆萤火虫在 10 万元的市场中具备竞争优势呢?

蔚来自己给出的答案是——最安全的小车,最智能的小车,以及具备独特情绪价值的小车。

待兑现的情绪价值

我们从后往前,先看情绪价值的部分。

外观设计算是情绪价格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萤火虫从谍照阶段开始,对于其外观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其前脸灯组的设计。

董车会之前在 NIO Day 总结文章里面的投票中,有 6000 多人参与了投票,其中仅有 800 余人觉得萤火虫好看,占比不到 15%,行业内的其他媒体和人员也大都觉得建议蔚来对车灯的设计进行修改。

但是蔚来自己倒是很有自信,直言不会做修改。

大家比较了解蔚来,造型的东西永远都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是呢,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萤火虫是一个纯原创的高端小车。
……
有网友说大灯像复眼,问题萤火虫本身就是昆虫,真要论起来也合理。至于设计有没有 Plan B?这个真没有。
(蔚来高管秦力洪)

情绪价值的第二个部分,是蔚来一直以来独特的换电和服务体系,

蔚来今天宣布了萤火虫车主可以享受蔚来的全套服务,包括上门补胎、取送车以及可以溜猫、遛狗的各种驾享服务,之前曾经宣传过的针对萤火虫车主提供的专属独特服务,这次发布会似乎没提了。

对了,萤火虫车主可以进牛屋。

但驾享服务也不是完全免费的,萤火虫官网的驾享服务包有 499 / 1399 / 4999 三档可选。

换电服务目前暂时处于「大饼」的状态,萤火虫这块 42.1 度的电池不兼容目前蔚来 1 到 4 代的任何一座换电站,而蔚来说可以支持的五代站最早将会在明年 1 月份投入使用。

而且萤火虫的产品负责人金舸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萤火虫不会超前建站。

比如说半径5公里内,已经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用户,用户就可以在APP里举手,要求帮我建个站,用这种方式来增长。

这样的话,至少在最初的一两年,萤火虫在补能的体验上就很难说能提供什么情绪价值了。

普通智驾、高配安全和亮眼车机

在去年 12 月份的这个时间节点,蔚来可能认为在一辆 10 万元级别的小车上搭载高快速路的 NOP 系统,应该就可以算的上同级最强了。

但是蔚来显然低估了智驾系统降价和普及的迅速程度,无图 NOA 功能在 13 万元级车型上搭载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而且各家的智驾功能也从去年的付费使用逐渐普及成了标配功能。

蔚来对此显然是有所认知的,但是受限于成本等各方面原因只能维持现状,不然也不会把萤火虫智驾功能改成了「十年免费」,多少显得有点扭捏。

值得特别提一句的是,蔚来萤火虫的智驾供应商地平线 18 号的发布会上,还拿了萤火虫作为代表车型,但是萤火虫并未用上最新的征程 6 系芯片,而是使用了上一代的征程 5。

安全性上倒是没什么槽点,前向预警、盲区监测、误加速抑制辅助和前后的 AEB 功能都有,硬件上则特别提到了安全气囊的气帘保压时长超过了 22s,超过了标准需求的 4 倍,侧气帘的长度也直接覆盖了 A柱到 B 柱的部分。

蔚来萤火虫这次在在座舱内部的细节设计、车机系统的交互体验方面做的不错,UI 设计很好的契合了年轻化的基调,尤其是在屏幕的不同区域用双指滑动的方式来调节音量、空调温度等的交互方式很好的解决了没有实体按键的痛点。

总结一下,蔚来萤火虫在这个价位段是一辆「外观有争议」、「配置没惊喜」、「服务待兑现」的车,或许能在追求年轻化和个性化的消费者中激起一些波澜。

好在李斌对萤火虫的销量预期并不高,「几千辆就行。」

不过,这次萤火虫的发布会倒是挺简洁,没有会场、没有大屏,甚至主讲人也不是李斌,看来确实开始省钱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地平线发布征程 6P 智驾芯片,20 万元车型可获得超 1000Tops 算力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18日 23:44


地平线今天开了两个半小时的发布会。

总结一下主要讲了四部分内容——

– 地平线的技术哲学。
– 地平线和蔚来合作量产落地了萤火虫车型。
– 推出全新一代的大算力征程 6P 芯片和「弹夹系统」,实现了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
– 地平线 HSD 作为奇瑞「猎鹰」的一款先进方案,将在 9 月的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

征程 6P 和「弹夹系统」

我们调换一下顺序先讲最重要、可能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征程 6P 平台和「弹夹系统」。

地平线去年推出了征程 6 系列智驾平台,覆盖 10+ TOPS ~ 560 TOPS 算力,而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地平线宣布征程 6H 与征程 6P,作为征程系列中的大算力代表,已经成功回片并点亮,并即将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征程 6P 芯片搭载了 18 核 ARM Cortex A78AE 核心以及 4 核 BPU Nash 核心,其算力高达 560 TOPS,可以支持 18MP 的前视感知,图像处理带宽则是达到了 5.3G pixel/s ,可以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更精准更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

发布会上,地平线还展示了搭载征程 6P 芯片的域控制器。这个「弹夹系统」可以像升级个人电脑一样,让车企选择不同的芯片配置方案来升级车载计算平台。

再具体一点,

搭载双征程 6M 芯片的方案,可以为 10 万级别的车型提供大约 300 TOPS的算力,使其标配智能驾驶功能;

搭载单征程 6P 芯片的方案,则可以为 15 万级别的车型提供大约 500 TOPS的算力;

如果选择搭载双征程 6P 芯片的方案,那么 20 万级别的车型将能够享受到大约 1000 TOPS的算力,实现更加高级、智能的驾驶体验。

HSD 智驾系统

同时新架构下的地平线的 HSD 智驾系统计划与奇瑞合作在 9 月份上车。

HSD 全称为 Horizon Super Drive,地平线称其旨在打造既有类人体验,又让用户信任,在安全方面远超人类的城区辅助驾驶产品。

地平线的 CEO 余凯介绍了他们在 HSD 系统中用来构建用户信任的四个指标。

– 安心度: 预防性驾驶策略,例如减速但不顿挫的刹车,对风险的预判和应对,例如识别障碍物和提前预判施工路段。
– 专业度: 高效舒适的通行体验,例如在上海五角场复杂环岛中灵活换道,以及在狭窄道路中实现三点式掉头。
– 亲密度: 优秀的人机交互界面,例如获得 IF 设计大奖的 HMI,以及强大的语音和语言交互技术。
– 可信度: 避免夸大宣传,实事求是,避免恐慌接管,让用户真正信任自动驾驶系统。

HSD的目标是将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打造为老百姓每日出行必备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买车的一个配置。

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也来为地平线占了台,并宣布奇瑞「猎鹰方案」将和地平线征程6P芯片在星途品牌上全球首发,并于2025年9月正式量产,后续奇瑞还将有更多采用HSD的奇瑞“猎鹰方案”车型陆续上市亮相。

地平线的技术哲学

整场发布会余凯用一大半的时间讲了地平线的技术哲学,董车会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个金句。

智能驾驶的本质是功能价值,而非情绪价值。智能驾驶提供功能价值,智能座舱提供情绪价值,有了功能价值做基础,情绪价值才有机会进一步释放。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逻辑是「洞见人间烟火」,本质上是链接,得流量者得天下,得用户者得天下;而 AI 时代的产品逻辑是「逼近世界真相”」。AI 时代,人类行为数据没有价值,99% 的用户数据不值得学习。智能驾驶只有通过自我学习,才能真正超越人类驾驶水平,逼近「驾驶之神」。


技术进步同样会带来技术「平权陷阱」。昨日的独门绝技,放到今天就是标准解法。看似炫酷的技术,并不会带来真正的领先性与差异化。干好苦活累活、做好经验积累、提高体系化的组织文化与能力,才能打造真正的技术护城河,避免陷入技术平权陷阱。

L3/L4/L5 的前提是足够好的全场景辅助驾驶。L3 是受限但清晰 ODD 边界的 L4,加上全场景 L2 辅助驾驶。地平线余凯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用户价值的兑现上,整个行业才刚刚开始。地平线要做狂飙中的冷静者,悲观中的笃定者。」

至于蔚来萤火虫,在明天的发布会结束后,董车会会在第一时间带来全面详细的报道,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智己 L6 开启预售,21.99 万元起就有 「AI Agent」 和四轮转向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18日 21:55

智己汽车站在悬崖边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从 24 年 1 月开始,在乘联会公布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里面,智己汽车就一直在后半部分,到了去年 6 月份,更是被难兄难弟极狐汽车彻底抛在了身后,成为了新势力的「守门员」。

甚至今年前三个月的所有车型的销量加起来,也只有 7035 辆,隐隐有种要步合创后尘的味道。

智己汽车 25 年前 3 个月的销量 数据来源:乘联会

在这种局势下,新的智己 L6 像是一根稻草,只是不知道是「救命」的那根还是「压死骆驼」的那根。

不过真要给智己的现状找一个「背锅侠」,产品本身倒怎么都排不到前面,营销、销售、售后的各种「骚操作」才是真正脱不了干系的那个部分。

今天智己全新发布的 L6 也一如既往的没有在产品力上让人失望,但不知道是忘写 PPT 了还是为了留一手伏笔,智己只公布了三个版本里其中两个的预售价格——

  • 74 度电 + 690km 续航的 MAX 版本预售价为 21.99 万元。
  • 100 度电 + 780km 续航的四驱 ULTRA 版本预售价为 28.99 万元,除了电池和四驱的差异外,ULTRA 版本还多了空气悬架和电控减振器。
  • 100 度电 + 850km 续航后驱 PRO MAX版本的售价则未公布。

年轻的流线美

作为智己品牌定位最年轻化的车型,新的智己 L6 并未进行大的调整,依旧采用了流线型车身设计和溜背式造型,长、宽、高分别为4931mm、1960mm、1474mm,轴距达2950mm,车身低矮且宽大,呈现出一种运动感和优雅感。

新智己 L6 前脸部分采用了封闭式格栅,头灯狭长,造型犀利,与进气口区域相连接,形成贯穿式设计,增加了车头的视觉宽度。全新改进的车标位于车头正中央,依旧显得很大。

车身侧面的线条自然流畅,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腰线从前翼子板一直延伸至车尾,营造出了一种向前俯冲的视觉效果。

轮毂造型也比较独特,采用多辐式设计,与车身颜色相呼应,刹车卡钳的橙红色也很亮眼,进一步增强了车辆的运动感,L6 标配是 19 寸的轮圈,前轮是 245/45 R19 的规格,后轮则加宽到了 275/40 R19,扁平率更低,刚性更高,在运动场景下确实很好用。

车尾的设计则显得简洁而富有层次感,尾灯采用贯穿式设计且加入了灯语功能,后备箱盖上方微微上翘,形成了一个小鸭尾,符合车身整体的动感美学。

走进车内,最吸睛的部分莫过于中控上方的带鱼屏加下方触控屏的组合,科技感确实很强,但过于方正的连屏究竟适不适配整车的流线型设计还有待商榷,此外触摸式的车内控制屏,在现在实体按键纷纷回归的状况下,有可能成为一个槽点。

新款智己 L6 优化了中控岛台后方的杯架区域,换成了两个手机无线充电面板,整体的氛围设计也比现款更显精致了一些,全景天幕也全系换装了瞬感智控防晒天幕,采用最新⼀代 NMAT 纳⽶矩阵调光技术,UVB 防护达 SPF130+,隔绝紫外线和隔热的能力也都不错。

智己 L6 的座椅这次也得到了升级,主驾座椅的坐骨位置处新增了两个独立控制的气袋,可以依据驾驶者的臀型来进行充气,很好的缓解了臀部压力。后排座椅的靠背这次也提供了 11° 的超大角度调节,同时配备了座椅加热和按摩功能。在乘坐舒适性方面提供了行政级的空间表现,官方数据后排腿部纵向空间将近 1 米,后排横向肩部空间为 1.4 米,

舒适性配置上,新款智己 L6 配备了主动降噪功能,在双层夹胶玻璃和WANOS 7.1.4 20扬声器音响系统的配合下,车内音乐的氛围感和立体感都很棒。

部分噱头部分实用的智能化

当然作为一家由阿里巴巴作为大股东的车企,智己在座舱上的智能化也相当激进。

在阿里大模型的加持下,新款智己 L6 的 IMOS 4.0系统 ,引入了 「AI Agent」,可以实现全场景智能化服务,可以实现「AI 点外卖」等功能,比如可以在回家的路上让 「AI Agent」 给你点一份粤菜送到家里,甚至在付款时帮你自动使用优惠券。

这里要解释一下,这个「AI Agent」只是智己自己的命名,实际上目前 AI 业界所处的阶段,还没有哪款产品可以称的上是成熟的「AI Agent」。

新款智己 L6 全系配备了激光雷达,来自 Momenta 的最新技术让智己 L6 补全了智驾功能的最后一款版图——实现了全国的无图城市 NOA 功能。一键泊车则新增加了 AI 自定义泊车功能,在没有车位线、停车杂乱的环境下,用户可以拖动屏幕上的停车框来指定车辆的泊入位置,同时也增加了路边窄车位侧向泊车、一键循迹、一键贴边、一键脱困等实用功能。

智己这次全系搭载的 「灵蜥数字底盘」 和「智慧四轮转向系统」值得详细说一下,智己说它俩结合能够更好的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智己主要举了高速爆胎时的例子——这套系统可以使用智慧四轮转向和线控制动协同技术来控制爆胎 ,能够在爆胎发生的 300 ms内做出反应,帮助稳定车身姿态。

智慧四轮转向系统则支持了双向 18 度的后轮转角,可以实现 「蟹行模式」即前后轮同向同角度转动,能够让车辆实现对角线方向的平行移动,还能使车辆在转向时拥有更好的姿态,在这套系统的加持下,智己 L6 实现了 4.69 米的转弯半径。

在 20 万到 30 万这个区间内,智己 L6 的产品设计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体验良好的智驾功能和同级少见的四轮转向更是赋予了其独特的竞争力,但消费者购车时在考虑产品价值的同时,车企能在品牌调性、售前售后服务乃至营销策略方面提供多少情绪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智己的起点本来是不错的,一开始甚至是上汽集团的一号项目。但是后续一系列的不当操作让自己从「顺风局」陷入了「大逆风」,尤其是在上汽和华为联手打造的「尚界」即将到来的当下,智己能否靠新款 L6 一跃成为标杆还是就此成为「弃子」,值得期待一下。

那么各位,你们在购车的时候情绪价值占多大的比重呢?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2025 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版本答案」

作者 李华
2025年4月18日 14:43

国产汽车品牌,大概经历了「摸着丰田大众过河」,到「摸着特斯拉过河」,现在差不多是「摸着理想和华为过河,同时也要摸一把小米和路虎甚至是劳斯莱斯」。

过去几年的新能源化浪潮里,我们已经看过太多的 Model 3 杀手和 Model Y 杀手,然而一来特斯拉最近情况也不太对,二来除了小米 SU7,也没有什么车型真正对特斯拉的基本盘造成威胁。

反而像是问界 M9、理想 L789 成为了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里兼具了「价格上探,定位拔高,智驾和智能并重,自己定义了品类,还能赚钱」多重要素的产品。

经历了 2024 年的既红火又萧条的国内汽车市场之后,我们在 2025 年的汽车市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趋势是: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变成了 2025 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版本答案」。

理想 L9 和问界 M9 的海量对手和下位选择

理想 L9 和问界 M9 这对先行者,算是彻底打开 6 座 SUV 的市场胃口,但也引来了一堆眼红的对手。这些家伙要么是瞄准 L9 和 M9 的市场份额、意图正面硬刚的硬核竞争者,要么是价格稍低但同样野心勃勃的下位选择。

先说那些个憋着劲儿要跟理想 L9 和问界 M9 掰掰手腕的高端对手,比如腾势 N9,作为比亚迪的高端品牌,怎么可能放过这块肥肉?

▲腾势 N9

车长 5.2 米开外,轴距 3.1 米往上,插混和纯电动力随便挑,六座百变空间直接对标家庭用户,定价 38.98 万-44.98 万元,跟 L9 和 M9 正面硬刚。

相比之下,理想 L9 的轴距为 3105mm,综合功率 330kW(442 马力),在空间和动力上略逊一筹。而在理想擅长的智能化方面,腾势 N9 也没有逊色太多:17.3 英寸中控屏、50 英寸 AR-HUD、后排吸顶屏等配置,同样达到了主流水准。

▲ 腾势 N9

腾势 N9 不仅在家用场景中努力追赶理想 L9,更是凭借其「天神之眼 B」,在智能驾驶领域向问界 M9 发起挑战。

这种高端竞争的加剧并非偶然,紧接着还有领克 900,吉利的高端 SUV 力作。车长 5.24 米,轴距 3.16 米,2.0T 加多电机混动系统,三电机版的综合功率达 884kW(1185 马力),甚至配备了类似腾势易四方的圆规掉头功能,预售价 33 万-43.5 万元。

▲ 领克 900

虽然领克在豪华市场的品牌力目前还是稍逊于理想和问界,但在价格和配置上,领克 900 还是把 L9 和 M9 咬得死死的。

新势力里也少不了狠角色,极氪 9X 直接奔着超豪华 SUV 去了,车长 5.3 米的它拥有浩瀚-R 架构加持,插混和纯电双线并进,英伟达 Thor 芯片和超薄激光雷达一塞,智驾拉满。其光辉版的定价可能会来到 80 万以上。

▲ 极氪 9X 渲染图,图片来自:Sugar Design

还有,别忘了小鹏 G01 也在路上。它基于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打造,纯电续航里程预计可达 430km,综合续航里程超 1400km,预计将于 2025 年 10 月上市。虽然这辆车的细节还没完全抖出来,但小鹏的智能驾驶和科技配置向来都不含糊。

▲ 小鹏 G01 谍照

另一边,鸿蒙智行也有所准备,下周发布的问界 M8 同样是六座布局的全尺寸 SUV,将在 30 万元级市场为老大哥 M9 严防死守,巩固问界品牌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地位。

如果说高端对手是对 L9 和 M9 的正面冲击,那么价格更亲民的下位选择则从侧面蚕食着它们的市场基础。

以深蓝 S09 为例,这款车长 5.205 米、轴距 3.105 米的增程混动 SUV,尺寸与 L9 相当,却将定价压至 20 万-30 万元,远低于 L9 和 M9 的 40 万+起售价。

▲ 深蓝 S09

动力方面,深蓝 S09 搭载深蓝超级增程 2.0 技术,综合续航超 1000km,实用性不输高端车型。更令人瞩目的是,它还集成了华为乾崑 ADS 3.0 高阶智驾系统,追平了其与鸿蒙智行系列在智驾上的差距。

深蓝 S09 的意义不仅在于价格上的冲击,更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市场趋势的转向: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不再是高端消费者的专属,而是开始向更广泛的群体渗透。

类似的例子还有昊铂 HL,广汽新能源的选手,车长 5126mm,轴距 3088mm,纯电和增程的 CLTC 续航分别是 750km 和 1200km+,定价 25 万-35 万。虽然豪华感和品牌号召力不强,但性价比摆在那儿。

▲昊铂 HL

除了这些已经明牌的选手,还有一堆即将揭晓的「神秘嘉宾」也在暗中攒劲儿。

比如乐道 L90,一款基于 NT3.0 平台打造的大型纯电 SUV,支持 5C 超充和换电技术,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定价预计会在 30 万以内。

这辆车虽然是纯电路线,和混动 SUV 有点岔路,但它的尺寸和定位与 L9 和 M9 贴得很近,照样算个威胁。

▲乐道 L90

吉利的银河星舰 9 同样不甘示弱,这是一辆搭载雷神插混系统大六座 SUV,能够实现 2000km+的超长续航。更关键的是,从吉利银河品牌的定价策略来看,星舰 9 大概率也会成为一条市场鲶鱼。

▲银河星舰 9

小米增程 SUV 更是备受瞩目的年底压轴大戏,在小米和雷军的光环加持下,同样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竞争变量。

总体而言,从腾势 N9 到深蓝 S09,这些车型的集体亮相,揭示了 2025 年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市场的两大趋势:高端豪华化与亲民实用化的并行发展

长远来看,这种多层次的竞争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让整个市场从单一的高端化探索,迈向了覆盖更多需求层次的成熟阶段。

高端车型通过技术堆料和品牌升级来抢占「豪华制高点」,而下位选择则以高性价比和核心功能的聚焦,填补了市场的价格空白。这两股力量看似对立,实则共同推动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全面繁荣。

为什么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是版本答案?

在过去,全尺寸 SUV 是一个被百万豪车垄断的小众细分市场。提到全尺寸 SUV,消费者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奔驰 GLS、宝马 X7、路虎揽胜这些价格高不可攀的豪华座驾,普通家庭只能望而却步。

▲ 宝马 X7

但现在,如你所见,这一市场正在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不仅成为了市场的新宠,更被众多品牌视为一个能够同时满足家庭用车需求、提升品牌形象,并在激烈竞争中提升毛利的战略选择。

这一切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问界 M9 和理想 L9 的成功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引爆点。这两款车型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撕开了全尺寸 SUV 的市场缺口。

理想 L9 以「家庭六座旗舰」的定位,成功吸引了那些追求舒适与空间的家庭用户,而问界 M9 则依托华为的智能生态,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们让全尺寸 SUV 从一个遥不可及的小众选择,逐渐转变为消费者眼中的主流选项。

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是这一切的根本动力。

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空间、舒适性和豪华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尺寸 SUV 凭借宽敞的内部空间、豪华的内饰配置和出色的驾乘体验,成为了家庭用车的理想之选。

实际上,李想在最初规划理想汽车产品布局时,就预判到了大六座 SUV 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在为理想汽车寻找差异化定位的时候, 有一个维度,之前一直没人提,那就是用户的人生阶段 。一个人从开始工作,到成家立业,再到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车来帮助他完成的任务,其实是不一样的。

J.D. Power 的调研显示,2024 年,空间已经成为超过半数消费者购车时的首要考量,而全尺寸 SUV 正是这一需求的完美答案。这种需求端的推动,让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成为了家庭用户增购或换车的首选。

技术的进步与消费者需求的匹配,也是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尺寸 SUV 因其高能耗和高风阻,一直是新能源转型中的难点,而混动技术的出现,恰好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答案。它不仅让车辆的续航里程得到保证,还在动力性能和能耗控制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

▲ 理想 L9 的底盘

而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全尺寸 SUV 的意义远不止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它的高定价和高利润空间,让这款车型成为品牌高端化的重要抓手。

以理想汽车为例,L9 的热销不仅推动了销量增长,更让理想的平均售价大幅提升,从 22 年的 35.7 万元提升到了 23 年的 41.3 万元,品牌溢价能力显著增强。同样,问界 M9 的成功也为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品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家一看,原来造全尺寸 SUV 不仅能落个好口碑,还能赚大钱,何乐而不为?

过去,微型车和中大型 SUV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品牌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全尺寸 SUV 市场因其相对空白,产品难度也大,自然成为了品牌眼中的「新蓝海」。

三排六座混动大 SUV 之所以成为 2025 年的「版本答案」,正是因为它在历史演变、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品牌战略的交汇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9.98 万元!智界 R7 增程版上新,能跑近 1700 公里

作者 李华
2025年4月17日 22:20

余承东这两天挺忙,刚给问界和享界开完发布会,第二天就轮到智界了。

4 月 17 日晚,鸿蒙智行为智界 R7 和智界 S7 带来了几款新车型,包括:

  • R7 增程版 Max,售价 29.98 万元
  • R7 增程版 Ultra,售价 31.98 万元
  • 新 S7 Ultra,售价 31.98 万元
  • 新 S7 Ultra 运动版,售价 32.98 万元

尽管几款新车的售价不低,但鉴于其配置的显著提升,价格也显得较为合理。不过,在公布价格时,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几句抱怨,还是让身旁的余承东略显尴尬。

智界 R7(增程版)的造型、技术质量、智能化等方面都让我感到很惊喜,超过了我的预期。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价格,因为(智界)现在还是亏损,我向余总抱怨了很多次,每次都是说亏钱。所以余总今天来让我宣布价格,对我来说算是一种折磨。

余承东只好在一旁打哈哈:「啊哈哈哈这个这个,让我们奇瑞团队出血了,让尹总出血了。」

大电池+大油箱,智界 R7 能跑近 1700 公里

和 4 个月之前发布的 24 款 R7 增程版 Max 相比,25 款车型的售价上涨了 1 万元,这 1 万元带来的提升主要在于两方面:电池和电机。

25 款 R7 增程版 Max 的电池容量从 37kWh 提升到了 53.4kWh,换来的是超过 330km 的 CLTC 纯电续航,在油箱的加持下,其 CLTC 综合续航更是来到了 1673km。

R7 增程版的长续航能力不仅归功于大电池, 它所搭载的雪橇智能增程系统同样功不可没,亏电油耗仅 5.68L/100km,静谧性也要媲美纯电车型。

动力系统的功率数据则从 272 马力上涨至 309 马力,不过发布会上并未提及该车型的加速成绩。

动力提升最为明显的车型,自然是 R7 增程版 Ultra,之前的 24 款车型并没有 Ultra 这个版型。

R7 增程版 Ultra 的后电机与 Max 车型相同,都是功率为 227kW 的永磁同步电机,前轴新增的感应异步电机使得综合功率提升到了 382kW,也就是 520 马力,零百加速提升到了 4.9 秒。CDC 可变阻尼减振器和空气悬挂,也兼顾了驾驶乐趣和舒适性。

除了电机和电池,25 款智界 R7 增程版就基本没有其他方面的更新了,但在余承东眼里,R7 依旧是远远甩开竞品的「六边形战士」。

R7 增程版的「远远超越」,首先在于空间。

和「销冠」Model Y 一样,智界 R7 增程版也有着一个大溜背,整体的尺寸也是非常典型的电车尺寸,5 米的车长、3 米的轴距、2 米的车宽。

但如果细看智界 R7 增程版的侧视图,你也许会发现华为的一处小巧思——R7 增程版有着较缓的溜背,虽然观感上略显臃肿,但也巧妙地解决了轿跑 SUV 的头部问题。

从数据上来看也确实如此,智界 R7 增程版后排头部空间达到了 1034mm,与特斯拉 Model Y 的 1001mm 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内饰上,依旧是熟悉的双层仪表台和 12.3 英寸的前眺领航屏,方向盘也依旧是三幅式的椭圆造型,中控屏下方则是带通风功能的双 50W 无线充电面板。

余承东此前还称,这样的双层仪表台可以在需要移动办公时「秒变」工作台,副驾侧可以放置笔记本电脑进行操作,若是华为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还可与车内的鸿蒙座舱进行互联。

比起打工,智界 R7 增程版的副驾显然更适合享受,零重力座椅一直都是华为的拿手好戏。

智界十分看重座椅的舒适性,这一点在后排亦有体现。智界 R7 增程版的后排座椅宽大且厚重,高度和座椅柔软度恰到好处,华为称之为「丝云座椅 2.0」。

能装,也是智界 R7 增程版的一大特点,后备厢的容积达到了 729L,第三排放到后则来到了 2089L。

智能化方面就不过多介绍了,依旧是华为 ADS 3.3 高阶智驾系统搭配 192 线激光雷达,尹同跃直接在发布会上说:

很多人说自己是智驾第一梯队,智界没有梯队,就是第一。

智界 S7,也拥有了属于它的 Ultra 版

智界新 S7 这次也有了新的 Ultra 版和 Ultra 运动版,相比现款有了更舒适的座椅、更好的驾控和更强的安全性能。

智界新 S7 Ultra 的有效乘坐空间做到了 1.9 米,在副驾配备了零重力座椅,后排的丝云座椅和 R7 一样,也实现了 27° 和 32° 两档可调,在通风加热和按摩系统的加持下,舒适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和 R7 相比,S7 作为轿车车型,自然更看重驾驶。在华为图灵平台的加持下,智界 S7 Ultra 有了更好的扭矩控制和更及时的车身协同控制。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S7 Ultra 在确保操控稳定性和驾驶乐趣的同时,也有较强的安全性,在测试中实现了 100km/h 刹停只需 33.5 米的成绩。

智界新 S7 这次有七种配色可选,新增了用户呼声很高的霜月银,还为 Pro 和 Max 版车型带来了此前 Ultra 版才有的运动套件(需选装),包括前方和侧裙的扰流板以及尾部的扩散器和运动尾翼。

S7 Ultra 运动版则是在加价 1 万元的基础上,标配了运动套件,同时可以免费任选全部的内饰和车漆颜色,性价比很高。

智界也没有忘记老用户们, S7 的老车主在后续可以免费升级后排座椅,更换空调滤芯,在保证日后车机软件免费升级的同时,可以以 1999 元的价格升级全新的车机硬件。

智界或许还藏着一个大招

4 月 17 日,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智界全系车型累计大定突破了 13 万辆。智界品牌之所以能从市场边缘重回主流视野,R7 功不可没。

还记得在去年黄金周期间,卖得最好的鸿蒙智行旗下车型既不是 M9,也不是 M7,而是智界 R7,短短 7 天便斩获大定逾 9600 台。从发布到突破 20000 台大定,R7 只用了半个月。余承东当时还在社交媒体上感叹:

R7 起来了!构筑一个全新品牌实在是太难了,智界品牌随 R7 崛起!

如今,伴随着智界 R7 和 S7 的四个新版型的发布,智界的产品线实现了进一步的细分。这其中最具潜力的车型,自然还是揣着油箱的 R7 增程版。

那么,S7 的油箱呢?

从去年 11 月起,智界 S7 的月销量一直徘徊在 900 辆左右,新推出的两款 Ultra 车型,对销量的帮助恐怕也十分有限。

话说,星纪元 ES 增程版上个月已经上市了,用的也是 R7 增程版的那台 1.5T 发动机。既然如此,智界 S7 增程版还会远吗?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智驾+鸿蒙座舱!广汽传祺向往 M8 乾崑亮相

作者 李华
2025年4月17日 14:20

广汽也造了一辆「华系 MPV」。

4 月 16 日晚,广汽传祺正式发布了传祺向往 M8 乾崑。这是一款定位豪华智能的 MPV,同时也是继岚图梦想家乾崑版之后,华为系产品里的第二款 MPV 车型。

从名字就能看出,传祺向往 M8 乾崑是基于传祺 M8 升级而来的车型,其造型设计延续了 M8 标志性的浓郁东方美学风格。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一品麒麟」,前格栅采用麒麟鳞片的造型,搭配刚柔并济的线条,大气且精致。

内饰则采用了北美百年原木面板,勾勒出如泼墨山水般的东方意境,建议广汽下次拍官图的时候往杯架里放上一杯茶水,记得加点枸杞。

不得不承认,传祺 M8 乾崑的造型设计精准贴合了它的产品定位与目标人群,广佛大叔们见了都迈不动腿。

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 5217mm、1893mm、1823mm,轴距达到 3070mm,宽敞的空间为豪华体验奠定了基础。

智能化配置无疑是传祺 M8 乾崑的最大亮点。传祺 M8 乾崑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在智能驾驶和车内交互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乾崑智驾系统依托 192 线激光雷达和高精度 4D 毫米波雷达的硬件组合,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算法优化驾驶决策,能够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驾驶,甚至支持 ETC 通行和机场出发层泊车代驾等复杂场景。

鸿蒙智能座舱则带来了丝滑的交互体验,车内配备了包括 15.6 英寸中控屏、12.3 英寸仪表盘、17.3 英寸 3K 分辨率吸顶屏在内的七屏互联系统,支持手机应用无缝上车,操作逻辑与手机一致,零学习成本的卡片式交互让用户上手即会。

此外,智能语音助手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支持连续对话和一语多指令,语音识别准确率达 99.5%。

舒适性方面,传祺向往 M8 乾崑的 DeepSoft 健康零重力座椅堪称亮点。

这款座椅集成了 24 点全身 SPA 按摩系统,通过按、捏、振三种手法精准作用于肩颈腰背等关键部位,配合 7 区 270 度环抱加热系统和石墨烯生命光波颈枕技术,号称能通过「摩天轮」机械式推揉,为大叔们提供理疗级的舒适体验。

座椅表层采用全粒面 Nappa 真皮,搭配德国杜克普特种缝纫设备打造的细腻触感。车内还配备了 9.0L 大容量三温四控智能冰箱,支持 -6℃ 至 50℃ 的宽域调节,满足冷饮存储和母婴温奶等多种需求。

此外,航空式折叠小桌板、双 50W 无线充电、220V 电源插座等配置进一步提升了车内的实用性和豪华感。

不难发现,和之前的传祺 M8 相比,新车在智能化和舒适性上提升明显。

动力上,传祺向往 M8 乾崑同样不遑多让。新车搭载 2.0T 混动专用发动机与 2 挡 DHT 变速箱的组合,发动机最大功率 140kW,电机最大功率 160kW,CLTC 纯电续航 248km,综合续航里程超过 1200km,兼顾性能与能效。

2024 年,广汽总共卖出了大约 18.4 万辆新能源车,占到了总销量的 44.4%,是个名副其实的「MPV 大厂」。如今在华为技术的加持下,广汽还在智能驾驶和车机生态上成功占据先机。

与此同时,广汽与华为的合作还在持续深化,双方近期成立了华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计划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成为鸿蒙智行的又一新成员。

前不久,在公开这一消息时,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说了一句话:

智能化不仅是消费者需求,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3.38 万元起!方程豹钛 3 正式上市,前脸还能自己改?

作者 李华
2025年4月16日 22:18

比亚迪旗下最「潮」的一辆车开售了。

4 月 16 日晚,方程豹钛 3 上市发布会如期举行,这款主打个性的纯电 SUV 最终的起售价是——13.38 万元。

早在 2022 年广州车展,方程豹便公布了豹 8 和豹 3 两款新车计划。豹 8 依托 DMO 平台和华为智驾系统,已成为高端越野市场的代表,而豹 3 则以概念车 SUPER 3 为基础,量产后更名为钛 3,开启了全新的纯电产品线。

钛 3 以「星战铠甲」为设计灵感,采用机甲风格外观,配备 T 字型灯组、雕塑感车身线条和实用的「飞翼式小书包」。顶配车型还搭载了与大疆合作的无人机起降平台,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属性。

从硬派越野到城市个性,方程豹走上了一条新赛道。

方程豹的城市新篇

钛 3 是一辆非常小巧的紧凑级 SUV,车长只有 4 米 6,比豹 5 短了近 30 厘米;车宽 1 米 9,轴距则为 2745 毫米。

钛 3 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星战铠甲」,用机甲风格的线条勾勒出如同星际战车般的轮廓——前脸 T 字型灯组与格栅融为一体,仿佛武士头盔的战术目镜,外扩的轮眉以几何切面展现力量感。

有意思的是,这还不是钛 3 前脸的最终方案。方程豹为这款车推出了「变脸计划」和「潮改方案」,让用户能够根据个人喜好打造独一无二的钛 3。

通过「变脸计划」,用户可以选择多款前脸设计,自由更换车辆的面容,赋予钛 3 更鲜明的个性化风格。「潮改方案」则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改装选项,从车身颜色到轮毂样式,甚至是内饰细节,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和需求进行定制,让每台钛 3 都成为车主个性的延伸。

显然,方程豹想将钛 3 打造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潮品」。至于为什么,我们后面再聊。

来到车尾,标志性的「飞翼式小书包」既非备胎也非装饰,其实是 28 升的多功能储物柜。

柜体的左边还有一个预留的小孔,用户可以插入一些个性化的小物件,如小旗帜、公仔、运动相机等,方程豹管这叫「万象插孔」。

顶配版则和比亚迪旗下的许多车型一样,在车顶预埋了无人机起降平台,与大疆联合开发的灵鸢系统让勘探路况或跟拍旅途变得像「打开雨刷般简单」。

当现场观众还在惊叹于钛 3 的造型设计时,方程豹用更细腻的巧思,让这辆小车变得更具实用性。钛 3 的前盖之下,是一个容量达到了 151L 的电动前备箱,比 Model Y 还要大,中间可放置挡板,分层置物。

细节上,格栅与机盖联动开启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前备箱取物的难度,前备箱前沿高度仅有 90cm,儿童伸手即可轻松取物。

坐进车内,C 型环绕的星环氛围灯如同穿越星际隧道的光轨,中央扶手的「灵动岛」藏着两大彩蛋:可爆闪求救的手电筒,以及仅重 170 克的车载麦克风。

▲ 手电筒

▲ 车载麦克风

后排,双温区空调搭配竖向出风口,确保每位乘客都能享受舒适的环境。

另一个有趣的设计在副驾的扶手上,那是一枚自定义按键,可以用来调温度、调音量,又或者是刷抖音。

▲ 自定义按键

这辆小车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藏在个性设计之下的硬核实力——前后双电机爆发出 310kW(415 马力)和 510N·m 扭矩,零百加速时间 4.9 秒,配合全域 800V 高压平台,30%-80% 充电仅需喝杯咖啡的 18 分钟。

*售价在 13 万元的两款后驱车型为 400V 平台,直流充电最大功率从 215kW 降至 195kW,由于电池容量也从 72.96kWh 缩减为 65.28kWh,因此其充电速度与四驱版并无太大差异;零百加速成绩为 7.9 秒。

钛 3 甚至还有门槛降到了新手级别「漂移模式」,得益于它的 ITAC 扭矩控制系统,车辆发生打滑时实时控制四轮动力,保持车辆平稳行。

不仅如此,钛 3 还准备了一些为城市而生的技能,比如说四驱车型可以通过「豹式调头」实现 3.3 米的转弯半径,以及天神之眼 C 高阶智驾三目版、带主动预瞄控制的云辇-C 等。

当熊甜波宣布 13.38 万元的起售价时,现场响起了当晚最热烈的掌声——这个价格不仅标配 501km 续航(CLTC)和天神之眼 C 智驾系统,更将 4 万牛米车身刚度和爆胎稳定控制下放至入门车型。

顶配 19.38 万元的无人机旗舰版,则把帝瓦雷音响、车载冰箱和电动前备箱全部打包,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精品小车」。

钛 3 注定是一场小众玩乐的冒险

在综合考量方程豹钛 3 的设计、性能、智能化配置以及市场定位后,可以说这款车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了不俗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钛 3 的设计无疑是其最吸引眼球的特点之一,方程豹「以科技打造潮流美学」的独到想法,确有一定道理,机甲风格外观搭配科技感十足的内饰,成功塑造出前卫而鲜明的视觉形象。至于动力性能,四驱版车型的表现足以满足年轻用户的期待。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纯电市场中,高效且便捷的用车体验尤为关键。钛 3 提供 501km 的 CLTC 续航里程,显然仅能应对一般的城市用车需求。

按照 CLTC 工况常见的「七折」续航达成率计算,即使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钛 3 的实际城市综合续航也仅有 350km 左右。

同时,钛 3 略显局促的空间表现,对于许多追求实用性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显著的短板。

续航和空间两大问题一叠加,方程豹钛 3 注定会是一个只服务于小部分用户的「玩乐产品」,其独特的设计及其传递的生活态度,或许会是用户选择它的核心因素。

我愿称之为方程豹的「MINI Cooper」,又或者是方程豹「iCAR V23」。

▲iCAR V23

方程豹一定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种主打设计的小车,其传播逻辑与市场上的常规车型截然不同。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在钛 3 上看到「变脸计划」和丰富的潮改方案,鼓励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

至于 SKU 管理的复杂性,无需担忧——凭借比亚迪强大的供应链管控能力,钛 3 的用户规模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实际上,从钛 3 所采用的底盘就能够看出,这辆车产品定义和方程豹以往的车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钛 3 并没有使用 DMO 平台,而是基于一款纯电平台开发,官方称其为智能 EVO+平台,实际上就是基于 e 平台 3.0 Evo 的衍生版,本质上还是侧重承载式车身的城市车型。

钛 3 是比亚迪送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的一份大礼。

熊甜波在发布会上说的这句话,清晰地传递了钛 3 的目标受众定位,然而,要真正赢得市场,方程豹还需在营销推广和用户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以提升消费者对这款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从品牌视角来看,钛 3 的推出是方程豹的必然之举。

2022 年 11 月,比亚迪正式对外确认了内部代号为 SF 的「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王传福当时就明确表示,方程豹的产品矩阵将会涵盖跑车、越野、轿跑等多品类产品。

一直以来,方程豹想要打造的都是「个性化标签」,但由于后续产品未能及时推出,方程豹这个品牌,始终被困在「越野」里。品牌的路走窄了,自然地,其潜在的受众群体也会随之缩小,最终影响销量。

熊甜波曾坦言:「在品牌初期的塑造和用户的印象中,我们与越野绑定太深,导致品牌宽度不够。」

作为「钛系列」的首款车型,钛 3 肩负着拓宽品牌受众、重塑方程豹全新形象的重任。销量上,它或许无需承载过高期待,但它必须为方程豹探索新市场迈出关键一步。

不难看出,方程豹试图通过融入「万象」哲学和用户共创的理念,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品牌生态,这种努力在钛 3 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熊甜波在发布会上还提到了:「科技潮品全民共享。」这句口号不仅表达了方程豹对钛 3 的期望,也透露出品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与野心。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50 颗传感器 + 700 线激光雷达,岚图首款 L3 级别 MPV 将在年内推出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17日 23:44

继广汽、小鹏和鸿蒙智行之后,岚图也把 L3 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上车的日期定在了今年四季度。

在最近的岚图 L3 级智能架构技术发布会上,他们宣布将在今年年内发布搭载 L3 级智能架构最新技术的一台全尺寸大六座 SUV ,代号为「泰山」。

岚图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 L3 级别的高阶智能安全驾驶,从而推动整车向更高阶的智能化转型,和为智能驾控提供安全保障,设计研发了一套新的智能架构,命名为「天元」。

「天元」系统主要有两大技术集群分别是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和鲲鹏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

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

青云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主要作用在车身域上。

作为核心技术平台,它在动力、底盘等关键执行系统上实现了全面智能化控制,支持软硬件解耦,完成了架构层级行驶系统的全域智能进化,并且全面融合了新一代轴向磁通分布式电驱、全主动悬架、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先进技术。

这里面有几个很重要的技术突破。

首先是轴向磁通电机,其技术优势可以总结为由于磁通路径更短,磁阻较低,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因此在单位体积/重量下输出功率更高、扭矩更大,同时扁平结构便于散热,适合高功率应用。

岚图自研的轴向磁通电机突破了海外技术封锁,在仅 9.9L 的小体积下现实了单电机扭矩 680N·m, 28kg 极致轻量化。

这种重量更轻、结构更紧凑、扭矩密度更高的轴向磁通电机,天生更适合布置于轮边,是四电机分布式驱动的更优选项,可以灵活匹配纯电、增程、插混等多种驱动模式。如果整车采用四电机分布式驱动的话,系统扭矩最高可达 2720N·m,可以轻松实现原地调头、圆规调头等功能,并且增强车辆的通过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还有就是岚图新的主动悬架技术和线控制动技术。

全主动悬架技术采用双阀连续阻尼可调减振器+空气弹簧+800V高压电液泵+主动道路预瞄系统的技术路线,可实现全维感知、全域控制、智能协同。该技术配合L3级高阶智能安全驾驶,能让驾乘体验更加安全、舒适、平稳。

线控转向技术主要是取消了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采用电信号传递与控制。在满足L3级智驾需求的同时,使车辆操控更加精准、灵活。该技术可实现精准、快速的转向及制动控制,支持转向比调节、转向柱伸缩等功能,并采用冗余设计,确保安全。

鲲鹏 L3 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

鲲鹏 L3 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则主要着眼于智驾域,把感知规划和决策三大系统融合为了一体,可以实现云端生成高保真驾驶场景训练样本和实时多源数据融合,并结合用户驾驶数据,不断优化车端大模型策略,使得智驾系统能更高效地应对复杂场景。

先来看看这套系统的硬件配置。

4 颗激光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16 颗弹性波传感器、5 颗毫米波雷达、11 颗摄像头,组成近 50 颗传感器矩阵,再加上一颗超 700 线的激光雷达,可以更全面、更细腻的收集环境信息,更能在单一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启用备份,保持安全行驶。

搭配上超过 1000TOPS 的强大算力芯片,L3高阶智能安全驾驶可以实现在 100m 外识别约 15cm 的小物体,AEB 的刹停速度也从 130km/h 提高到了 160km/h。

同时,得益于车云的智驾协同技术,其他岚图车辆可以通过云端自主学习修正,从而提升通过同类场景的安全性。比如遇到事故的情况下,后方车辆的智驾系统会主动降速,形成一串红色尾灯相连。

岚图显然对自己的这套 L3 级别的智驾系统很有信心,他们不仅获得了中汽中心和中汽智测的主动安全认证,同时也宣布和平安等多家保险公司开启合作,在2025年全面推出智驾险保障服务。

至于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各位可以先在上海车展期间关注下全新的岚图 FREE,虽然依旧是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但岚图也为它和华为联手投入了超 5 个亿的资源,做了超 1000 项产品改善提升,其中仅安全项就有136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直降 16 万!47.9 万元起,全新沃尔沃 XC90 大降价,新增 6 座车型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16日 14:39

中期改款的沃尔沃 XC90 在 4 月 15 日上市了,最终的售价为 47.9 万元至 67.9 万元。

这个价格来的有点猛,比在售的 25 款车型低了 16 万元。

目前在售的 2025 款 XC90 是在去年 11 月份上市的,首发起售价为 63.89 万元。目前的终端优惠约有20万左右,部分地区的实际落地价约为 45 万元。

虽然官方把它称之为「全新 XC90」,但实际上这次的变动并不大,主要新增加了一个 6 座版本。

全新XC90采用了沃尔沃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改款后的精致度肉眼可见的提升。

新车的前脸变化最大的部分在于把竖向的中网格栅改成了斜向设计,同时「雷神之锤」大灯的下方的进气格栅从水平变为了竖直摆放,整体造型协调了一些,气质也变犀利了不少。

新车侧面和现款就几乎一模一样了,区别在于车身下部的装饰条进行了调整,轮圈也采用了全新的双色多辐设计,尾部也依旧是我们熟悉的样子,「维京之斧」样式的尾灯辨识度依旧很高。

改款后的 XC90换装了新的三幅式方向盘,中控盘也换成了 11.2 英寸的悬浮式造型,屏幕两侧的空调出风口也改成了竖直造型,座舱风格整体更科技化了一些。

改款 XC90 在内饰配色上也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是这个灰配白的组合,不仅颜值出众,质感也很棒。

这次改款最大的变动是在保留 5 座和 7 座车型的基础上新增了 6 座版本,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6 座车型这次采用了「2+2+2」的布局,第二排独立座椅带电动调节、加热/通风功能,中间也留了 19cm 的通道,方便进出第三排。

这次改款的 XC90 依旧有燃油版和插混两个版本可选。

其中燃油版车型搭载 2.0T 发动机 + 48V 轻混系统,高功率车型最大功率 220kW,峰值扭矩 420 牛米。低功率车型最大功率 184kW,峰值扭矩 350 牛米。

2.0T 插混车型最大功率 335kW,峰值扭矩7 09牛米,WLTP 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为 70 公里。

提到沃尔沃,安全系统当然是绕不过去永恒话题。

新 XC90 的笼式车身结构中 33% 采用高强度硼钢,配备了 7 组智能气囊以及WHIPS头颈保护和燃爆式刹车踏板,能在碰撞中最大限度保障乘员安全。主动安全方面,则全系标配了「城市安全系统」支持行人、骑行者和对向来车识别。

2024年沃尔沃 XC90 全年国内销量为 15547 辆 ,月均销量 1295 辆,同比下降了 20.68%。

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奥迪 Q7 、宝马 X5 和路虎卫士 90和大众途锐,当然也包括国产的问界 M9 等车型,尤其是最近入门款的奥迪 Q7 的价格已经来到了 46 万左右,和现款 XC90 中高配车型优惠后的价格相差不远。

在销量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下,沃尔沃也不得不选择面对现实,放弃先定高价再给终端优惠的「既定路线」,早点降价总比卖不出去来的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35.98 万元起,新款小鹏 X9 在香港发布,L3 智驾今年落地

作者 谢东成
2025年4月16日 00:14

舒适,舒适,更舒适。

这是何小鹏在发布会上为 2025 款小鹏 X9 所总结的唯一升级方向。

今晚(4 月 15 日),小鹏全球热爱之夜暨 2025 款小鹏 X9 发布会在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举行。

这并不是中国车企首次选址香港来发布新款 MPV 车型,但对于小鹏汽车来说,除了彰显品牌的国际化布局以外,更暗含着小鹏汽车与香港的不解之缘。

所以,在发布会的开场,何小鹏就解释了选址香港启德码头举行发布会的原因:

2021 年 7 月,这里曾是小鹏汽车上市活动的其中一站,后来小鹏成为了香港「智能电动车第一股」。

相较于伦敦,曼谷,慕尼黑,新加坡,悉尼这些备选地,何小鹏还是认为,香港会是小鹏汽车连结全球市场的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香港也是全球 MPV 渗透率最高的城市之一(2023 年 MPV 在港销量占比超过五成),在香港发布,也预示着新款小鹏 X9 有着充足的信心去进入到香港乃至全球的 MPV 市场。

那么 35.98 万元起售的 2025 款小鹏 X9,到底有什么变化?

看似年度改款,实则大幅焕新

在上周的预售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再次强调了 X9 是一款为家庭场景而打造的家用纯电 MPV。

家用,则意味着舒适。

从家用舒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小鹏 X9 之后,新款车型带来了 496 项零部件升级,35% 的零部件更新。

首先,「看得见」的升级主要集中在座舱的舒适配置上。

新款小鹏 X9 带来了「全球唯一全系标配过道版零重力太空座椅」,解决了以前「二排中间过道」和「零重力座椅」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用户现在无需再面临二选一的窘境,直接就可以既要二排零重力座椅的躺平舒适,又要中间过道的灵活上车。

而且,这应该也是业界唯一一个在前排有人乘坐时,也能展开零重力座椅的车型。

另一个既要又要的,是二排新增五双 50W 无线快充面板,左右乘员都可以用到扶手位的无线充电面板,而且也配有有线快充的 USB-C 接口。

继续强调「全系标配」的,是一二排座椅均有的通风、加热、按摩。全车所有座椅都标配了加热,并且覆盖至第三排的三个坐垫及靠背。

在聆听了老车主声音之后,新款小鹏 X9 的座椅按摩也特别升级,与权威骨科专家联合研发,实现了行业最大的指压按摩力度。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特别提到,小鹏汽车向许多骨科专家和按摩老师傅请教,发现按摩要按得好,并不是要依靠蛮劲,而是要用上巧劲,新款小鹏 X9 学会的就是这般「巧劲」。只不过何小鹏没有告诉大家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只是诚邀大家到小鹏门店去实车上面坐上一坐,感受感受。

细节之处,新款小鹏 X9 软包覆盖面积增加至 26 平方米,触及二排屏幕边缘、门板和冰箱门板等易磕碰区域,触感柔软且安全性更高。座椅的镀铬按键,采用 iPhone 同款工艺,耐脏耐磨,方便家庭日常清洁。

新款小鹏 X9 也新增了 220V 电源插座,只不过没有放置在冰箱下方的居中位置,而是选择隐藏在右侧门柱下方,在满足用户使用游戏主机、电煮壶、笔记本电脑供电等用电需求以外,还能避免儿童意外接触。

同样是「听劝」,新款小鹏 X9 的主副驾车门也增配了电吸功能,至此,小鹏 X9 的五门均为电吸门。

二排车顶的 21.4 英寸生态娱乐屏也升级了莱茵护眼认证,支持无极电动调节,内置海量生态应用,在海外车型上还会提供诸如 YouTube、Disney+、Apple Music、AppleTV+ 等海外应用。

没有变化,但也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新款小鹏 X9 第三排依然支持「一键电动收纳」的功能,一键就能将三排座椅收纳起来,并释放出一个完全纯平的 7.7m² 的后备箱空间,不但可以在这里放置一个超大的双人充气床垫,也可以容纳多达五台自行车,成为成为骑行爱好者们的「母舰」。

考虑到很多 MPV 虽然是一台 7 座车,但很可能 80% 以上的时间都是把它当做一个两座车和四座车来使用。那么第三排的收纳方式和后备箱因此而获得的空间大小,就变成了考量 MPV 够不够好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三排的一键电动收纳功能,无疑能让新款小鹏 X9 继续受到许多家庭用户们的青睐。

当然了,新款小鹏 X9 也有许多升级焕新之处落在了「看不见」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提升座舱内的静谧性,新款小鹏 X9 投入了超过 5000 万元费用去研发,实现了 58 项静谧升级的优化,针对 84 处噪音点进行了定向处理,最终在 NVH 体验上做到领先于丰田埃尔法。

很明显,面向家用的小鹏 X9,也非常重视「开起来舒服」这件事。

为了让人不会惧怕去驾驶一部「大车」,新款小鹏 X9 标配了主动式后轮转向能力,可以做到最小 5.4m 的转弯半径,无论是在转弯、掉头、泊车等诸多场景里,新款小鹏 X9 都能获得更加灵活的驾控体验。

加上全系标配的「小鹏图灵 AI 智驾」,全系不选装、不订阅、不付费,让新款小鹏 X9 获得了智能驾驶,智能泊车等能力,目的也是让更多的家庭用户们,更喜欢去驾驶这部「大车」。

既然是从家的角度来考量 MPV,那么「安全」就是家庭用户们最看重的地方。基于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健康安全、电池安全、隐私安全的多维度全场景考量,新款小鹏 X9 在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着重升级。

何小鹏表示,新款小鹏 X9 带来行业唯一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结构,车身坚若磐石;其主动式后轮转向,也能在湿滑场景下将车身稳定性提升 73%,直行和弯道都能保持稳定;座舱之内,采用了金融级隐私协议守护整车隐私安全,车内摄像头和麦克风默认不收集数据。

继续简化 SKU 和选配,老车主也能付费升级

可能是当年初代小鹏 G9 首发上市时,SKU 过于复杂让小鹏汽车陷入过困境,所以现在新款小鹏 X9 不用再像百万级豪车那样需要盯着冗长的配置单去进行选配,大多数配置都被归类为标配,而后针对电池续航和电机性能进行了版本划分。

  • 长续航 Max 版本售价 35.98 万元,搭载 94.8kWh 电池,CLTC 续航 650KM;
  • 超长续航 Max 版本售价 37.98 万元,搭载 105kWh 电池,CLTC 续航 740KM;
  • 四驱高性能 Max 版本售价 39.98 万元,搭载 105kWh 电池,CLTC 续航 702 KM。

另外还有一个将 18000 元的「座椅升级套装」、8000 元的「轮毂/轮胎升级套装」、 8000 元的「哑光星舰灰车漆」三大选配收归于内的最顶配版本——新款小鹏 X9 星舰版,售价 41.98 万元(搭载 105kWh 电池,CLTC 续航 702 KM)

既然新款不是小改款,而是大改款的话,按照惯例,老车主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小情绪了。好在,小鹏面向老车主们,也带来了「硬件 OTA」 升级,这些升级不但有付费升级的选装项目,也有免费升级的普惠项目。

首先是 2024 款小鹏 X9 所有车主都可以免费获得「静谧性升级套装」;然后也可以选择付费 12000 元,升级至「过道版零重力太空座椅」。

而小鹏 G6、小鹏 G9 也可以付费 1999 元,升级流媒体内后视镜,付费 1599 元升级智能电动遮阳帘。

不知道这些升级,能不能抚平老车主们的「小情绪」?

小鹏 X9 的下一站是欧洲,小鹏年底实现 L3 智驾在中国落地

这场在香港举办的发布会,是小鹏汽车首场面向全球的品牌发布会。小鹏的任务不止是正式发布 2025 款小鹏 X9 这部新车,更是要面向全球再一次介绍自己。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再次介绍了小鹏正在做的几件事情,包括了图灵 AI 芯片、图灵 AI 智驾、两套电动体系、飞行汽车、AI 机器人以及 AI 汽车。

这些事情都始于小鹏很早之前的 AI 布局,而且在物理世界大模型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将逐步应用到小鹏 AI 汽车和 AI 机器人中。

现阶段,小鹏已经建立起「云-软-硬-芯」的全栈自研体系,并且在会上宣布:「图灵 AI 芯片」将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

基于此,小鹏汽车也宣布,将在 2025 年底在中国内地率先实现 L3 级智能驾驶落地。这似乎也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将正式从「电动化转型」迈入「智能化主导」的新阶段,AI 智驾或将迎来「iPhone 时刻」。

最后,面向全球市场,小鹏汽车也表示将会全面提速国际化战略,而新款小鹏 X9 的下一站,就是欧洲。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限时 19.99 万元!极氪 007 GT 正式上市,明天就能提车

作者 李华
2025年4月16日 00:00

品牌成立四周年之际,极氪带来了一辆猎装车——007 GT。

一共有三个版本:

  • 后驱智驾版:20.29 万
  • 长续航后驱智驾版:22.29 万
  • 四驱智驾版:23.29 万

还没完,5 月 31 日前下定极氪 007 GT 的所有用户,都将享 5000 定金抵扣 8000 元的福利政策,这也意味着 007GT 的起售价来到了 19.99 万元。

更重要的是,007 GT 发布即交付,今晚下定,最快明天就能提车。

好看,且好用

发布会一开始,极氪科技副总裁朱凌就抛出了一个问题:猎装车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案自然是好看。

据朱凌介绍,007 GT 的设计理念围绕「原创猎装美学」展开,注重比例与细节的平衡,其标志性特征是车尾的「极氪猎装线」——车身轮廓以 21° 的夹角呈现。

关于这一设计,朱凌解释道:「这条线的夹角最终被锁定为 21°,因为如果这个夹角过大,整车的设计将会变得更加中庸方正,更接近于传统的旅行车,如果夹角过小的话,我们的设计将更接近于溜背车,那第二排和后备箱的空间将会受到影响。」

GT 的美还体现在型面上。007 GT 的车身采用无缝面板、蚌式机盖、无框车门和隐藏式排水槽,「这些细节通常只在顶级豪车上可见。」朱凌说。

由于 007 GT 是基于 007 打造而来,因此前者的车头还是运用了那套全长 2.34 米的一体式智慧灯幕,变化是在下方的两侧包围处增加了导流设计,提升了运动气质。

内饰上,和极氪 007 相比,007 GT 的变化主要在于副仪表台,加高后造型更加立体,也加强了前排乘员的环抱感,前方的一排实体按键更称得上是「史诗级大更新」。

007 GT 的配色选择也颇多,外观 9 种,内饰 4 种。其中「星际紫」和「暗夜紫」尤为吸睛。

为什么有两款紫色呢?朱凌说:「我们找了 2000 个真实用户进行调研,其中有明星,有企业家,也有很多年轻人,大家呼声最高的颜色就是紫色。」

▲ 星际紫和暗夜紫

007 GT 的内饰用料依旧考究,超细绒面料覆盖天花板与立柱、麂皮座椅和造型考究的金属扬声器格栅,都是极氪所表达的「科技豪华」的一部分。

说到科技,007 GT 搭载了全球首发的新一代 EC 光感变色全景天幕,紫外线阻隔率高达 99.99%,并支持十档透明度调节,最低透光率仅 0.15%。

而且这次这块电致变色玻璃变的不再是蓝色,而是黑色。朱凌说,这就像你出门自带了一把遮阳伞。

猎装车最核心的优势是空间,007 GT 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得益于浩瀚架构和 2925mm 轴距,车内有效纵向空间接近 2.5 米,「得房率」超 83.5%。

007 GT 后排空间宽裕,头部无压迫感,后备箱容积达 645 升,放倒后排座椅后更扩展至 1737 升,可轻松容纳三辆公路自行车。前方的副驾也支持 180°的放倒,与后排形成一张「单人床」。

车内储物上,极氪这次明显花了不少心思,后排雪橇洞可放置滑雪板或钓鱼竿,后备箱多功能滑轨和双层盖板提供灵活分区,电动掀背尾门开口角度达 69 度,内置挂钩可悬挂幕布秒变露天电影院,底下的隐藏空间还可以放一台定制的冷暖箱,离车 24 小时不断电。

车顶上的行李架承重 150 公斤,可以放置帐篷或自行车,隐藏式电动拖车钩最大拖挂能力 1.6 吨,且通过法规备案,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接着是 007 GT 的娱乐体验,在朱凌口中,这辆车的座舱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媲美影院的影音空间。

「极氪 007 GT 全系标配 ZEEKR Sound Pro 的自研高级音响,全车布置了 23 个发烧级的高保真扬声器,7.1.4 的声道设计,支持杜比全景声,发声单元采用复合材料和钛膜,峰值功率高达 2160W。」朱凌生动比喻:「相当于把电影院装进了 5 平方米的车内。」

在朱凌看来,007 GT 的智能座舱也是它的一大亮点,由高通骁龙 8295 驱动,35.5 英寸的 AR HUD 抬头显示系统信息丰富,支持 SRV 车厢补盲功能。朱凌解释道:「当你转向的时候,眼前的 HUD 会显示侧向摄像头的画面,就相当于把后视镜装进了抬头显示,极大的增强了出行的安全性。」这一配置同样全系标配。

其导航系统与高德合作,推出了全场景 3D 车道级导航,号称能够识别不同的建筑类型,并对城市中复杂的车道线多层高架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渲染,甚至连不同城市的树木种类都能够精确识别,完美还原。

朱凌坦言:「极氪车机曾经是我们短板,经常被网友调侃『氪服一下』。」但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车机系统内置了两百多项功能,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在 007 GT 上,极氪新增了无麦 K 歌功能,四个座位都可以独立收音,无需麦克风。「这个功能在 007 GT 上是全系标配,而且不收软件费用,全部免费。」朱凌最后强调:「快乐应该是免费的。」

在站极氪 4 周年的起点,再谈猎装

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真正的操控也绝对不是堆砌马力。

朱凌在聊到 007 GT 的性能之前,先给自己叠了个甲,强调极氪造的是「更安全的高性能车」。他表示,007 GT 这款车不仅在速度上毫不妥协,更以全方位的设计展现了极氪对豪华与实用的追求。

007 GT 的后轮驱动版搭载 310kW 电机,0-100 km/h 加速仅需 5.4 秒;而全轮驱动版则配备双电机,能够输出 475kW(636 马力),加速时间缩短至 2.95 秒,跻身「2 秒俱乐部」。

▲果不其然,这次被拉上发布会的是奥迪 RS4 Avant 和奥迪 RS6 Avant

接下来,极氪强调的就是「马力的可控」。

为了确保速度与掌控并存,007 GT 配备了 Brembo 高性能刹车系统和双冗余转向制动系统,且经过了全球极端环境测试,从 -50°C 的漠河寒流到 60°C 的吐鲁番酷热,其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充分验证。

作为一款全能的猎装车,007 GT 还对通过性有一定要求。

针对中国复杂多变的地貌和用户对自驾游的热爱,极氪为 007 GT 配备了行程达 55mm 的空气悬架,,离地间隙最高可达 169mm,超越许多主流 SUV。CCD 电磁减震系统通过智能调节阻尼,支持软硬模式切换;前置摄像头可预判路面凸起,毫秒级调整悬架状态。

朱凌自豪地说:「四年前是极氪 001 让中国品牌首次使用空簧加 CCD,今天,极氪 007 GT 全系标配 CCD 电磁减震和智能魔毯,同级唯一。」

在脱困能力上,007 GT 配备智能四驱系统,轮边扭矩高达 7240 牛米,最大爬坡度 70%,比得上一些轻越野 SUV了。此外,它还支持包括雪地脱困在内的多种驾驶模式,方便用户在冰雪、泥泞等极端路况下通行。

想要长途自驾,补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就是 007 GT 的另一大亮点。

007 GT 可选 75kWh 金砖电池或 100kWh 麒麟电池,CLTC 工况下续航最长可达 825km,轻松应对跨城甚至跨省的旅程。800 伏超快充系统配合 5.5C 充电倍率,从 10% 充至 80% 仅需 10.5 分钟,10 分钟即可增加 440km 续航。

极氪的另一大优势是站点多。 截至 2025 年 4 月,极氪自建的充电网络已覆盖全国,拥有 860 座超充站,共计 4143 个充电桩,只要不是去太偏远的地方,极氪的补能体验还是蛮好的。

最后是极氪的「传统艺能」——安全。

在被动安全方面,007 GT 超越常规法规要求,主动应对真实驾驶中的高风险场景。例如,车辆通过了 50 km/h 正面中心柱撞测试,模拟撞击电线杆或树木的极端情况,冲击力集中于车头中心,远比标准面碰撞更严苛。

极氪还在 007 GT 上推出了行业首创的「电机下沉」技术,当碰撞达到临界点时,电机通过保护性螺栓脱离并下沉,显著减少对乘员舱的侵入。

朱凌表示,这一设计需要精确控制触发时机、下沉方向及零部件在数十万公里使用中的耐久性,能够体现极氪深厚的工程底蕴。

007 GT 的主动安全能力同样有所提升,它搭载千里浩瀚智驾 H7 方案,配备双 Orin X 芯片(算力 508 TOPS)和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辅以 31 颗高阶感知单元,能够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对前方障碍物进行精准识别。

朱凌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在无路灯且逆光的环境下,车辆以 100km/h 行驶,激光雷达提前发现 100 米外的静止事故车辆,触发 AEB 避免了危险。」

千里浩瀚智驾的通用障碍物连续自动避让系统(GAS)也是朱凌讲解的重点,这一功能进一步强化了车辆的防护能力,能在 130 km/h 高速下识别并绕行宽度超 40 厘米、高度超 60 厘米的障碍物,从高速公路的警示牌到国道上的牦牛,无一遗漏。

而在极氪此前最为薄弱的智驾方面,007 GT 这次有了极大提升,其「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功能覆盖全国。这种全域覆盖的智驾能力,恰是 GT 车型「Grand Touring」精神的当代诠释。

四年前,极氪 001 凭借过硬的产品力,将猎装车从年销量仅四位数的冷门市场,把猎装从小众变成了大众。

在极氪之前,全球猎装车的年销量仅有四位数,而在 001 推出之后,2024 年全球猎装车年销量接近 15 万辆,其中每 10 辆猎装车就有 7 辆是极氪。

在极氪手中,GT 不再是欧洲贵族专属的公路巡礼工具,而是普通用户探索生活半径的技术载体。

如今,更亲民、更智能的 007 GT,不仅延续了极氪 001 开创的猎装革命,更以技术普惠的姿态,让「Grand Touring」的浪漫主义精神进一步带入大众视野。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30 万元级的「坪山 911」,比亚迪腾势正在打造一款平民跑车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15日 15:03

保时捷 911 应该曾是很多人的 Dream Car。

在某个春和日丽的假期,开着敞篷去海边吹风或者跑跑山,想想就很惬意。

腾势似乎正在计划把这种「快乐」的价格压缩到 30 万元。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消息爆出说,原来方程豹品牌的 Super 9 量产车已经被归入腾势旗下,并预计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亮相。

和方程豹 Super 9 不同的是,谍照上的腾势跑车造型远没有概念车来的科幻和前卫,整体造型更贴近于保时捷 911,所以网友也给起了个本土化的名字叫做「坪山 911」。

在一张它与保时捷 911 的合照中可以看到,二者尺寸相仿,都是双门四座设计,车长预计在 4.5 米左右,轴距约 2.5 米,配备的 275/35 R21 的超宽胎也符合性能跑车的定位。

此外新车采用了分体式的大灯设计,机盖上方进行了镂空处理,和小米 SU7 的 Ultra 的造型类似。

整体车身姿态则比较低趴,离地间隙极低,车身腰线和底盘附近都有流畅线条装饰,配合流线型车顶和溜背式造型营造了不错的运动感。


从其他角度的谍照观察,新车似乎采用了带鸭尾设计的上掀式尾门,两侧的尾灯和后轮廓部分则做了隆起处理,整个尾部呈现为「凹字型」的独特风格。

腾势跑车中控台和比亚迪现有保持了一致,采用了分层式布局加上一块可旋转的大尺寸悬浮屏,方向盘设计则存在两种版本——一种是较为小巧的三幅式设计,另一种则是四幅式的多功能方向盘,在按键区域集成了智驾和自动泊车等功能按键,可能是新车的内饰设计尚未完全定型。

同时谍照展现的内饰中可以看到大面积的软质包裹搭配上金属饰条,座椅则是采用了一体化的运动座椅,第二排座椅空间则较为局促,仅适合短途应急或者宠物乘坐。

动力系统上,腾势跑车预计将使用三电机布局,并且配备比亚迪最新的「易四方」电控和「云辇」车身控制系统,在扭矩精准分配以及弯道性能上应该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根据各方信息推测,新车售价预计在 30-35 万元区间,直接对标MG Cyberster、福特野马、丰田 SUPRA 等车型。

不过,腾势跑车应该并非是一款走量的车型,更多的还是为了提升腾势的品牌调性,为 D9、N9 等「销冠」车型引流。

腾势在比亚迪的高端系列里面最近确实稍显尴尬,除了腾势 D9 的销量比较稳定,其余产品都多少有点「高开低走」,上市初期月销曾突破 3000 辆的腾势 Z9 目前已经回落到了千辆以内。社交媒体上的批评也多集中于营销和品牌团队。

这款「坪山 911」是像保时捷 911 一样成为品牌的代表车型,还是迅速泯然众人,还是蛮值得期待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50 万的「奔驰小 G」要来了!800V 架构 + 700 公里续航

作者 芥末
2025年4月14日 18:58

你与一辆奔驰 G-Class 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40万-50 万人民币,这是梅赛德斯奔驰最新给出的答案。

他们预计在 2027 年推出一款纯电力驱动的、较小的新 G 级车型,目前官方称之为「Little G」,即——「奔驰小 G」。

渲染图 图源:motor1

「Little G」最早由梅赛德斯的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 2023 年慕尼黑车展上确认。

据海外汽车媒体《AutoCar》报道,这款新的 G 级奔驰将采用新的 MB.EA 平台制造,这是奔驰为了向「全面电动」转型而全新开发的,将覆盖奔驰未来所有的大中型乘用车产品,目前已经在规划中的有电动版的 C 级和 GLC 两种车型。

新的平台意味着较小的这款新 G 级有可能「倒反天罡」,先于现款的纯电大 G 一步用上 800V 高压电气架构和第五代电池技术,续航也将超越现款的 570 公里达到 700 公里左右。

新平台下的「Little G」也将抛弃奔驰 G 级传统的梯形框架结构,搭载奔驰最新研发的新智能四驱系统,该系统可通过电子控制来模拟传统 G 级的三个机械差速锁。这套新的四驱系统也将配备专用的驾驶模式,其悬挂系统采用了经过改进的 GLC 车型的双叉臂前悬挂和多连杆后悬挂,并配备了可变离地间隙的空气弹簧,从而为其提供不错的越野能力。

「Little G」的动力系统则将来自梅赛德斯最新的 eATS 2.0 电动机,这套动力系统采用了两档变速箱来提升效率和精致性。作为参考,在采用了相同技术的纯电 GLC 上,其前部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147bhp,后部电机为 355bhp,总功率可达 482bhp。

当然,奔驰也十分清楚 G 级传统又经典的「方盒子」才是其最关键的吸引力。其设计总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新 G 级将从现有 G 级的标志性 DNA 中汲取元素,「它将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会是 G 级」。

按照内部人员向外媒提供的信息来看,「Little G」将保留独特的「军用级」外观,前挡风玻璃、侧窗和后挡都将如现款一样近乎垂直于地面,整车也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离地间隙。

新 G 级的大灯则采用了圆形造型,与现款的 G 级类似,标志性的前翼子板上的转向灯、棱角分明的外扩轮舱和后尾门上的备用轮胎也都得到了保留。

内饰部分则没有太多的信息,预计可能和稍早之前亮相的第三代 CLA 轿车保持一致。

据说奔驰决定扩大 G 级的车型序列是因为看到了以比亚迪方程豹、奇瑞 iCar 和东风猛士为代表的中国越野车销量的爆炸式增长,奔驰希望能靠新的 G 级参与这块的市场的争夺。

不得不说,奔驰对于中国市场的需求确实拿捏的很准,作为 BBA 等豪华品牌里面唯一的越野车型,在「城市通勤+轻度越野」这个场景下,似乎确实没什么竞品,非要说的话,似乎也只有路虎卫士和吉普牧马人能稍稍扳扳手腕了。

那么如果你有一辆奔驰 G,会拿它来越野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