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11月12日首页

工信部 11 月新车曝光:大众与小鹏「爱情结晶」车型亮相;上汽大通「电改油」装上摩托发动机

作者 芥末
2025年11月12日 08:36

工信部车展第 401 期在 11 月 10 日如期而至。

但似乎由于广州车展将至,国内各大主机厂们都有点藏着掖着,不想太早暴露惊喜,所以本期各家大多都是在现有车型基础上加以调整。

在本期你将看到:

  • 想要在纯电领域重铸荣光的大众版「小鹏 G8」;
  • 销冠小鹏 MONA 03 尾部造型调整;
  • 比亚迪 7 款车型续航增加;
  • 东风奕派首发「轮毂电机」;
  • 上汽大通「电改油」采用摩托车发动机。

安徽大众与众 08

这批新车中,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传闻中大众和小鹏联手打造的与众 08 了。

作为大众「在中国研发、为中国市场打造」战略的关键车型,与众 08 的身上能看到不少大众在「本地化」上的努力。

与众 08 的车身尺寸为 5000mm×1954mm×1688mm,轴距 3030mm,比小鹏 G9 大了一圈。

外观设计上,与众 08 采用了和与众 06 相似的大众新一代设计语言,整体造型简洁,但更强调比例与线条。

新车采用了短前悬 + 长后悬的车身设计,通过拉长车身视觉比例来营造出较为「运动化」的观感,无框车门则进一步提升了外观辨识度与精致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与众 08 在其高位刹车灯处集成了一个「沃尔夫斯堡狼头」标志,意在表明与众 08 是毫无疑问的德国血统。

不过,编辑部的几位同事普遍觉得车辆的前大灯设计太过凌厉,不够优雅,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在国内用户较为看重的智能化体验上,大众官方表示与众 08 将首次搭载 L2++ 级车位到车位辅助驾驶系统,并支持 OTA 远程升级。

目前与众 08 的官图和申报图中都未曾发现激光雷达的影子,很有可能将首发搭载小鹏的纯视觉 AI 智驾系统。

据称新车的车机系统整体类似于小鹏的天玑操作系统,但是大众自己做了不少 UI 层面的定制化。车机搭载的语音助手也采用了更符合中文用户使用习惯的本土供应商。

三电系统方面,与众 08 将是大众在中国市场首款搭载 800 伏超快充技术的量产车型,CLTC 纯电续航里程将在 700 公里以上。

申报信息还显示,与众 08 有两种动力配置,分别是 230kW 的单电机版本和前 140kW 后 230kW 的双电机组合,电池则是来自于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

与众 08 在市场定位上瞄准的是 30 万至 50 万元价格区间的中高端纯电 SUV 市场,试图吸引注重品牌力,同时对车辆智能化和续航有一定要求的消费者。

与众 08 依托大众安徽的生产基地及长三角供应链进行生产和交付。

作为大众汽车继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之后的在华第三家合资公司,大众安徽于 2024 年 7 月推出首款车型 ID. 与众,是首款悬挂金色大众徽标的车型。

在上市之后,ID. 与众几乎无人问津,官降 4 万之后也并无起色,后来推出的改款车型与众 06 采取降价增配的策略,对智能化、安全配置和动力续航进行了升级,但依然无人买单,不得已只能沦为出租车,9 月份上牌量不到 1000 台。

在 ID. 与众和与众 06 销量不佳后,与众 08 的市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大众在中国纯电领域的品牌形象。

小鹏

小鹏此次有 2 款车出现在了申报目录中,分别是小鹏 X9Ultra 和新款的 Mona 03。

继 X9 增程版之后,纯电版的 X9 Ultra 也在路上了。

从申报图来看,小鹏对 X9 Ultra 的外观细节做了调整,头雾灯区域以及前后下包围均更换为与增程版车型一致的造型,取消了现款在售纯电版的蜂窝状下进气口。

新车在动力方面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版本,后驱版本电机峰值功率为 235kW,四驱版本则采用前 235kW 后 135kW 的配置,两种版本均采用由中创新航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组。

小鹏 X9 自此也将成为小鹏首款增程、纯电同步发售的车型。

小鹏的销量主力 Mona 03 在外观上和现款基本保持了一致,只是对尾部做了些许优化,让其更加棱角分明,同时更新了 P7 同款的六幅轮圈。

此外,相比现款在售的车型,新款车型的电机功率提升至了 160kW,依旧内置磷酸铁锂电池包。

11 月 7 日,小鹏宣布 MONA M03 车型累计交付量达到了 20 万台,连续 14 个月交付破万。但在近期的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海豚、零跑 B01 和上汽名爵 MG4 紧随其后,数量差距也不大。

在各家都在不断打磨和优化车型的情况下,小鹏新款 MONA 03 能否继续保持优势,甚至在价格上有所惊喜,还是挺值得期待的。

比亚迪

比亚迪宋 Pro、秦 L、秦 Plus、海豹 05、海豹 06 、海豹 07、钛 7、仰望 U7 均有更新,更新内容主要集中于提升 CLTC 纯电续航里程以及调整部分选装件上。

具体汇总如下,

  • 宋 Pro  DM-i :新增 150km 纯电续航版本,标配 26.628 度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秦 L DM-i :新增 155km 纯电续航,标配 25.287 度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海豹 05  DM-i:新增 155km 纯电续航,标配 25.287 度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海豹 06  DM-i:新增 155km 纯电续航,标配 25.287 度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海豹 07 DM-i:新增 110km 纯电续航,标配 17.615 度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方程豹 钛 7:新增拖车钩及电连接头,新增 130km 纯电续航,标配 35.624 度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 仰望 U7:新增 180km 纯电续航,标配 52.3987 度电池。

东风奕派 007 轮毂电机版

东风奕派在这个月带来了国内首款实现量产的四轮轮毂电机车型——东风奕派 007 轮毂电机版。

该车基于现有的东风奕派 007 打造,车身尺寸保持不变,长宽高分别为 4880/1915/1476mm,轴距为 2915mm。,车辆外观延续了现款车型的运动风格设计。

最值得注意的是,奕派 007 搭载了由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生产的四台轮毂电机,单台电机最大功率 100kW,系统综合功率达 400kW。

相比传统的驱动形式,轮毂电机省去了传统驱动系统中的变速箱、传动轴、差速器等机械部件,大幅简化整车动力传动结构。

这不仅可以减轻重量,还释放了底盘和乘员舱空间,为车辆布局提供更大的设计自由度,而且由于动力直接传递至车轮,减少了中间传动环节的能量损耗,整体驱动效率更高,有助于提升车辆续航里程。

此外,由于每个车轮可独立驱动和控制,车辆的动态性能应该也有所改善,在转弯稳定性、牵引力控制和湿滑路面的操控安全性方面应该都有所提升,应该也可以实现原地掉头等功能。

比亚迪的「易四方」技术与之类似,但是「易四方」是在车辆前后轴中央的位置各放了 2 套驱动系统,在单个轴上布置了左右两台电机、两台电机控制器,以及两套减速器来实现车辆四轮的单独控制,并非直接使用轮毂电机。

▲ 比亚迪「易四方」技术示意图

「新物种」

当然除了上述几台值得关注的重点新车之外,还出现了一些难得一见的抽象选手。

比如上汽大通就申报了一款「电改油」的大通大拿 V1。

其车辆原生于纯电平台,但上汽大通一番魔改,成功给其加上一台来自于摩托车制造商春风动力的 965cc 42kW 发动机作为增程器。

从申报图中似乎可以看出,由于平台限制,大通甚至没把增程器放进车身内部,而是放在了后桥下方。

不过也有人认为「电改油」增程车用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似乎是个合理的的技术路线。

毕竟成本相对不高,体积也比汽车用 3/4 缸机小得多,刚好能绕过原生纯电车的机舱空间瓶颈。而且只要转速上来(刚好适合增程车的发电工况),双缸机的震动并不夸张。乘用车这么干可能比较招黑,但商用车就没那么多讲究啦,便宜好用就完了,很符合大通一贯的实干调性。@ 微博 Van 有引力

此外,爱好者们千呼万唤的 212 探境者 01 皮卡版也在申报信息中出现了。

车辆整体依旧延续 212 家族的硬派造型,加入更具越野属性的前后保险杠以及轮圈、翼子板等造型。

▲ 改一改说是奔驰大 G 皮卡版应该也有人信

车辆长宽高分别为 5469/1955/1970mm,轴距为 3488mm。货箱栏板内尺寸为 1555/1520/490mm。车辆接近角/离去角(度)为 42/26,42/24。

选装方面,车辆提供防滚架、绳钩、轮圈、外观风格、货箱盖、翼子板装饰件、牵引专用装置(拖车钩方口座/电连接头)。动力方面,申报车型搭载 2.3T 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 140kW。

不过新车大概率会是自动挡,二一二未来打造的越野车和皮卡车预计不会再有手动挡车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谁说燃油车,不好做「智驾」?

作者 谢东成
2025年10月12日 12:24

长期以来,高阶智驾似乎总是新能源车型的独享配置,智能化的普惠看起来总是与燃油车无缘。

「燃油车能做好智驾吗?」这个问题,一度成为了汽车行业公认的难题,但如今总算迎来了转机。

这两天,董车会试驾体验了全新 2026 款上汽大众 Pro 家族车型。作为燃油车型,它们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通过车载的「卓驭惯导双目方案」就能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图,并实现端到端高快 NOA 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以及一系列关乎「主动安全」的功能。

燃油车,为什么难做智驾?

相较于新能源车型,受限于燃油平台本身的特性,燃油车要做好智能辅助驾驶,无论是智驾硬件还是算法,都不得不面对「三大难题」。

· 如何适配油车架构?
· 如何满足燃油车散热要求?
· 如何满足燃油车动力特性的调校?

不难发现,新能源车型凭借其与生俱来的现代化电子架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高效的低温冷却系统,更容易匹配高算力的智能驾驶系统;而传统燃油车则因动力架构相对陈旧,受限于 12V/48V 低压平台和有限的散热能力,难以支撑高阶智能驾驶所需的算力运算和传感器的稳定运行。

早于 2018 年就开始与上汽大众深度合作的卓驭科技,一直都很擅长于「在芝麻上雕花,在西瓜上雕森林」——以较低的硬件成本和算力成本,实现高阶智驾功能。

得益于卓驭在 7V+32TOPS 无图城市领航上的独特经验,这套高集成度的惯导双目方案成功装配于 MQB EVO 平台上,并实现了端到端城市领航辅助驾驶的功能。

基于中央域控制器的架构级高效集成,卓驭惯导双目方案通过合作双方和所有关联件供应商的不懈努力,最终打通了与辅助驾驶相关的所有关联件的通讯协议和功能适配,实现了辅助驾驶功能快速量产上车,以及多款车型的快速部署。

另一方面,燃油车平台的发动机舱「自带热源」,而且缺少那种专门为电池和高算力电子元件设计的冷却散热系统。也就是说,如果要在燃油车上运行高阶智驾功能,就必须额外考量一套完备的散热方案,确保传感器、计算平台和控制单元在长时间运行中依旧稳定可靠。

对此,卓驭带来了「风冷+增强辅助设计」的创新散热方案,并且与上汽大众携手,重新布局了车内域控的安放位置,使其远离发动机热源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散热效率,从而满足极端情况下智驾域控制器的高效运行。

更关键的是,针对燃油车在加减速和换挡过程中的特殊动力特性,卓驭科技开发了专属的「非线性控制算法」。经过 1400 多天、超过十万公里的精细化标定,这套算法能够让燃油车在开启高快领航辅助 NOA 时,如加速、减速、变道等动作都能保持如真人驾驶般平顺自然的操控体验,提升驾乘舒适性。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坚定选择「油电同智」的上汽大众,与将「油车智能认准卓驭」作为攻坚目标的卓驭科技,不谋而合,携手缓解了长期困扰行业与用户的「油电分化」焦虑,让燃油车也能拥抱智能化浪潮所带来的便利。

端到端「双目」方案,能让燃油车看清高快路段吗?

刚刚上市的三款上汽大众全新 Pro 家族车型,基于卓驭惯导双目传感器,在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的前提下,可以像人类一样用「双目」来感知三维世界,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图,实现高快 NOA 的智驾能力。

董车会这次的道路试驾路线,是「大湾区100km高速环线」,覆盖了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南沙港快速等高速路段。在进入到高快路段时,仪表屏上就会提示增强型辅助驾驶系统可用的状态,点按方向盘的「SET」按钮即可激活端到端的高快 NOA 领航辅助驾驶。

总体而言,得益于「卓驭高悟性端到端」模型,我们所试驾的上汽大众途昂 Pro 在高快路段已经可以实现自主上下匝道/智能避障绕行/大曲率弯道通行/导航变道、推荐变道超车等能力。

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车辆可以实时跟随导航路线的规划,自动判断变道的时机与跟车安全距离,自主且平稳地完成变道的操作。

它延续了卓驭一贯以「效率优先」的通行策略,系统检测到前方有慢车行驶的时候,会提前识别并规划最优变道路径,自主地完成变道超车的动作。在长达 100 公里的高速环线试驾里,我会觉得它的变道策略相当积极,大多数时候都能找到更优的通行路线。

但有些时候,它在变道之后才发现前方可能会出现了一台不断缩短距离的「慢车」。

这时候如果你继续放任它来自主控制,那么它会调整跟车速度,然后一段时间之后再伺机变道;当然你也可以发挥「人机共驾」的优势,人为地、轻轻地往适合变道的方向掰一下方向盘,那么车辆也会知晓你的变道意图,快速地自主变道。

在整条高速环线试驾里,其实我们好几次都遇到了「施工改道」的场景,卓驭的这套双目视觉方案基本上都能提前识别到桩桶占道的位置,早早就打好转向灯,然后完成丝滑的自主变道操作。

随着难度升级,在遇到施工改道重新划分行车线的场景,这套智驾系统也能精准地找到正确的车道并拐进去,无需人工干预,这点还是比较惊喜的。

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它在一些极限场景里,会直接采取更为保守的决策,例如在弯道里遇到大车稍微压线时,车辆就会直接选择急刹让行,而不是避让着直接通行。

在最左侧车道遇到施工占道这种比较极限的场景,虽然它已经识别出需要自主变道的操作,但车流过于密集,咱也只能「人机共驾」一把,帮助它更快速地完成变道。

不过瑕不掩瑜,除了极限场景需要人机共驾辅助打一把方向以外,全程也没有出现需要人工接管的情况,大多数时候都能保持畅的通行节奏和高效的通行效率。可以说,「油车智能认准卓驭」早已超越口号层面,成为了切实可见的成果。

增强辅助功能 5000 元选装,燃油车主们会心动吗?

定价方面,在 TECH DAY 技术发布会上,「上市即交付」的全新的上汽大众 Pro 家族也公布了三款车型的起售价:

· 帕萨特 Pro 2026 款限时 16.99 万元起;
· 途观 L Pro 2026 款限时 19.29 万元起;
· 途昂 Pro 2026 款限时 25.99 万元起。

其中,IQ. Pilot 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的选装价格被定在了 5000 元,顶配车型将会免费赠送这套智驾系统。按照过往的选配定价策略来看,这个定价对于上汽大众而言,也展示出充分的诚意。

整体来说,全新上汽大众 Pro 家族所搭载的这套卓驭惯导双目视觉方案,在高快场景下的表现,的确符合了我们的预期。

超出预期的,是它在燃油平台上,也能实现媲美新能源车型们的高快领航辅助驾驶表现,让燃油车型也能享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和主动安全方面的明显进阶。

对于想要选购燃油车型的消费者们来说,「智能化」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项,而是可以变成两全其美的理想选择。

虽然短期内,我们难以准确预估究竟会有多少用户选择选装这套高阶辅助驾驶配置,但在「油电同智」的策略下,智驾之于油车,也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全系标配」的基准配置。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