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Mate 80 Pro Max 评测:堆料之王
![]()
一谈到「国产高端旗舰」,我相信不少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Mate」四个字母,即使他们自己并不是华为手机的用户。
国产手机「冲高」不是一个新话题,过去几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在性能、影像、设计上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华为 Mate 系列不一定在每个维度上都是顶尖;但总体来看,依旧是唯一一个能不加任何前缀的国产高端手机系列。
![]()
全新的 Mate 80 系列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对比前面几代各有遗憾的 Mate,这一次的 Mate 80 是一台几乎全方位都能称得上「旗舰」的手机。
聊华为旗舰手机不可能避开它的影像,爱范儿围绕华为 Mate 80 Pro Max 的影像体验专门制作了一条评测视频。
关于 Mate 80 Pro Max 的更多细节,碍于视频篇幅无法详细展开,我们将在这篇图文评测中分享更多体验。
外观:不像手机的工艺水准
今年仅凭外观就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手机有三台:小米 17 Pro Max,iPhone 17 Pro Max,以及这台华为 Mate 80 Pro Max。
摄像头 Deco 的经典星环设计回归,却「买一送一」多出了一个显眼的圆环设计,引发了不少关于「好不好看」的讨论。
![]()
即使没有预想中的磁吸功能,这个圆环设计也很明显是设计师深思熟虑的结果。
功能上,它是一个无线充电的线圈,解决了 Mate 80 Pro Max 全金属机身设计与无线充电的冲突;设计上,这个圆环和摄像头的星环形成了一个数字「8」,既和 Mate「80」呼应,也取了一个好意头——别忘了 Mate 系列的主要用户客群都是商务人士。
华为官方也推出了一个磁吸手机壳配件,佩戴上就能解锁磁吸能力。
![]()
你大可以不欣赏 Mate 80 这个突破常规的背板设计,但它背后的工艺水准确定不可置否。
Mate 80 Pro Max 的背板其实分成了三个部分:最大面积的金属背板、中央的金属圆环,以及圆环中心的圆形区域,这三个部分的工艺和材质都各不相同——圆环部分使用的是锦纤材质,摸起来更顺滑。
![]()
背板的三重拼接虽然很有水平,却很容易出现公差,爱范儿手上这台 Mate 80 Pro Max,圆环和背板之间还是能看到些许缝隙。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 Mate 80 Pro Max 是金属机身和三重拼接工艺,Pro 版本和标准版都是锦纤材质,高端感略有打折,不过没有接缝则带来一体性更强的背板。
金属背板的工艺名为「光绘微纹」, 利用激光在金属背板进行微米级雕刻。
原本担心这种精细的纹理结构容易藏污纳垢,或者会磨指甲。实际上手后发现自己多虑了——Mate 80 Pro Max 机身的颗粒感相当细腻,不容易积累脏污,给人的手感不像智能手机,更像名表。
![]()
行业少见的高端工艺,正是当年华为 Mate 手机品牌高端化的第一个跳板,现在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护城河。用户不需要知道这些工艺细节,一上手就能感知它和其他手机的质感上的差距。
比起在工艺上整的花活,华为 Mate 80 系列的握持感是更实在的优秀体验。
今年的 Mate 80 系列全系改用了 2.5D 直屏设计,直角中框和背板之间的过渡做得相当顺滑,属于今年直屏旗舰的天花板水准,钛合金中框也做了抛光处理,观感非常吸睛高级,手感则相对温润。
![]()
Mate 80 RS 非凡大师则继续采用家族式的八边形「星钻」设计,背板也还是玄武玻璃材质,新增的槿紫配色搭配这个光亮的钛合金中框,通体给人的感觉很像一台超跑——可惜还是很粘指纹。
![]()
对于怎么在机身上营造高端感,华为已经相当驾轻就熟,能够用不同的材质,营造出具有区分度的高端感:
特别是 4000 元档位的 Mate 80 标准版,凭借精致的锦纤材质,和 Pro Max 一脉相承的设计语言,它依旧能很好代表 Mate 门面,低门槛不低质感。
影像:硬件只是入场券,感觉更重要
关于手机影像,我们已经听过太多硬件和参数的故事,在华为 Mate 80 Pro Max 拿到手那一刻,我想聊聊「感觉」。
【视频号】
这几年,各家厂商都在卷长焦、卷底大,华为却想明白了一件事:强大的硬件只是入场券,如何让拍摄的过程不再有痛点,才是「旗舰体验」的终极命题。
XMAGE 影像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科学,这一次,Mate 80 Pro Max 补全了最后一块拼图,新增了两个极具反差的预设配方,让情绪的表达不再有死角。
基于明快风格的「美女」模式,走的是东方美学的路子,灵感来源于一幅留白的仕女图,它克制、淡雅,肤色处理得极度温和,不抢眼,够耐看。
![]()
![]()
而切换到基于鲜艳风格的「野兽」模式,致敬了西方野兽派艺术,色彩浓郁,撞色大胆,溢出屏幕的生命力,像极了马蒂斯笔下打破常规的油画。
![]()
![]()
撑起这种张力的是硬件的底气——这一代,全焦段 RYYB 排列配合第二代红枫原色摄像头,你会发现一个明显的感知:稳。
从超广角、主摄到两颗潜望长焦,四颗镜头的色彩一致性被调教得空前统一,彻底告别割裂感,配合夸张的 17.5 EV 动态范围,即便在大光比逆光场景,高光与暗部也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
![]()
除了拍摄,后期也是体验的重中之重。
Mate 80 Pro Max 在后期编辑上做到了链路可逆,你可以在相册里随意调整水印的样式。
以前我们常说传感器的宽容度,决定了能救回多少光影;而现在,华为用链路可逆,带来了体验上的宽容度——你永远拥有「反悔」的权利。
在以往,能做到这一点的手机品牌凤毛麟角,这种独属于手机维度的「高宽容度」,标志着华为的影像旗舰,正式从技术突进主导,转向了体验的终极完善。
如果说后期是给你兜底,那 AI 辅助构图,就是在为你帮扶。
当你面对杂乱的街道或宏大的建筑,它会敏锐识别出画面中隐藏的几何线条,并在屏幕上引导你移动取景框,直到最准最具张力的黄金点时,马达会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震动——对,就是这里,锁定了。
![]()
这种感觉很奇妙,相比 Pura80 系列,它的模型规格翻了一倍、焦段推荐精度提升了 5 倍。借助 AI,手机填补了普通人与摄影师之间的技术鸿沟,没有摄影基础,也能轻松拍出有故事的照片。
把黑夜拍得像白昼,那是技术的暴力;能把此刻的情绪原封不动地装进相册,才是体验的胜利。
![]()
![]()
Mate 80 Pro Max 的影像系统,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完善。
从硬件上,它有第二代红枫原色和 RYYB 的硬实力做底气;从软件上,它有「美女与野兽」这样极具人文张力的审美选择;从体验上,它用 AI 帮你找角度,用可逆的后期让你无后顾之忧。
配置:不仅能打游戏,还打得舒服
在聊 Mate 80 Pro Max 配置体验之前,我想先聊聊 Mate 80 标准版。
以往,不管是 Mate 还是 Pura 系列的标准版,配置对比 Pro 版本差距明显,不过今年的 Mate 80 补齐了 3D 人脸识别的缺陷,性能也比上一代有 35% 的提升,加上起售价降低 500 元,标准版一下子就相当有性价比。
![]()
至于我们手上的 Mate 80 Pro Max 和 Mate 80 RS,堆料带来的体验提升也非常直观。
在发布会上,华为很少见地主动强调了 Mate 80 系列的性能提升,并强调了它在游戏场景的进步。
![]()
华为 Mate 80 Pro Max 30 分钟极高画质打《原神》,全程基本能稳住 60 帧,没有卡顿和明显掉帧,机身温度也只是温热。
平时用小米 17 Pro Max 的老玩家表示,Mate 80 Pro Max 相比之下没有差距。
不过依旧存在优化空间:Mate 80 Pro Max 触控采样率还不够高,玩起来有点不太跟手;耗电也稍微有点快,30 分钟游玩消耗电量 12%。
![]()
除了性能,Mate 80 Pro Max 上的另一个「猛料」就是这块双层 OLED 屏幕。
这个原本是 RS 非凡大师独享的配置,今年也下放到 Mate 80 Pro Max 上,最明显观感就是一个字——「亮」。
比起在显示技术和屏幕材质上做文章,双层 OLED 的超高亮度是一种数值上的强度美,能直接解决很多户外场景的显示痛点。
这几天刚好广州天气不错,带着 Mate 80 Pro Max 和 Mate 80 RS 出去外拍,完全不用担心会看不清屏幕,拍好的样片不用带回办公室,在太阳底下就能看个仔细。
![]()
▲ 左:华为 Mate 70 Pro+,右:华为 Mate 80 Pro Max
当然,更高的峰值亮度不可避免带来更高的能耗,不过即使续航会大打折扣,机身发热却并不如预想中狂飙。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关于这台手机各种使用感受,我经常提到「不发热」或者「不太发热」。实际上,这正是我眼中 Mate 80 最大的进步之一。
上一代华为 Mate 70 Pro+ 的体验,很大程度都受「容易发热」这个短板影响,即使是日常刷十来分钟的小红书和微博,机身也会明显有热感,打开相机更是会进一步升温。
而 Mate 80 Pro Max 以及 Mate 80 RS,不管是在平日使用、拍照、游戏,发热情况都有很明显的改善——只要不打开「卓易通」,基本不会出现烫手的情况。
![]()
这既得益于硬件升级带来的能效提升,也很大程度归功于「原生鸿蒙」HarmonyOS 的优秀优化。
鸿蒙系统:小步快跑,迈过可用门槛
华为 Mate 80 系列出厂搭载的是 HarmonyOS 6,这也是第一台只搭载原生鸿蒙的 Mate 旗舰。
今年年中,我们对纯血鸿蒙系统的使用体验和应用生态进行了一个阶段性的点评:系统非常流畅,应用生态欠缺,最大短板是微信。
过去了差不多半年,这个点评还能原封不断用到 Mate 80 系列的 HarmonyOS 6 上。
![]()
生态覆盖率超过 95% 的鸿蒙系统,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进入长尾 App 和应用体验补齐的积累阶段。
半年前,我常用的二十个应用中只有 Apple Music、多邻国、网易云音乐、微博轻享版和订阅号助手没有原生鸿蒙版本;目前这五个应用依旧缺失,其中有三个来自国内大厂。
剩余的原生应用,功能正在渐渐补齐,不过一些页面和功能依旧缺失,例如美团「视频」「书城」界面——虽然在大部分人眼中这是一种优点。
![]()
▲ 左:iOS 美团应用;右:鸿蒙美团应用
构成我们智能手机使用时间大头的微信,则依旧在各种地方存在功能缺失:实况照片、新版公众号推流界面、微信状态、聊天文字提醒、朋友圈背景更改、视频号小窗、好友标签、红包封面、发起直播、QQ 号登陆等等……
这其中有些功能确实属于冗余,但也有不少「到用时方恨无」的痒点功能。
![]()
一些缺失的国产应用和海外应用,则分别可以用「卓易通」和「出境易」安装 Android 的 APK 版本。
运行这些应用的体验总体比较流畅,但有时候会导致手机快速发热,也无法跳转鸿蒙微信验证登录,读取手机文件也颇费周折。
不过在 HarmonyOS 6 中,一些通过卓易通和出境易安装的 Android APK 也可以收到系统通知、进入系统播放空间,应用也终于可以拖出大文件放到桌面,极大提升了 Android 应用的使用体验。
![]()
HarmonyOS 6 的系统表现让人放心,动效和流畅性方面比 Android 精致,又比 iOS 26 稳定,不过有些地方观感上还没打磨到最好,某些动效也略显赘余。
例如新的「实况窗」也紧跟潮流做成了「灵动岛」样式,设计没有以前的药丸精致,整个状态栏略显拥挤,点击的动效也比较冗长。
![]()
HarmonyOS 6 功能上的大部分技能点,主要分配给了「AI」。
小艺助手也越来越有「智能体」的样子,现在真的动动嘴就能让它帮忙做事,例如自然语言修图,或者帮忙买咖啡。
![]()
不管是对于华为 Mate 80 系列,还是放大到所有的华为硬件,当下的鸿蒙系统早已跨过了「可用」的门槛,正在不断向「好用」进发。
实际上,就流畅度和稳定性来说,Mate 80 Pro Max 的 HarmonyOS 6 已经绝对算得上行业里 T0 的级别。
操作系统和生态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个应用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像是微信这样的大型应用,从零开发不仅需要追上十余年的迭代,同时还要追加新功能。
想要加速整个过程,华为就必须要将蛋糕做大,获得更大的用户基本盘
于是,在华为全面进入纯血鸿蒙时代的今年,也成为了华为史上硬件产品最精彩纷呈的一年,或许没有之一。
Mate 80,证明鸿蒙已经「成了」
今年的华为硬件都有一个特质:堆料给够的同时,形态也够创新,用这些领先行业的硬件,去托举目前还未做到满分的鸿蒙系统和生态。
这一点首先在「阔折叠」「三折叠」「折叠电脑」这些折叠产品上得以体现。形态更常规的 Pura 80 系列和 Mate 80 系列,则靠硬件堆料和各种「黑科技」来争取最多的高端用户。
![]()
▲ 华为 Pura X
Mate 80 系列在保持一贯「高端旗舰」定位,靠品牌和工艺和国产 Android 旗舰拉开距离的同时,屏幕、影像、性能上也将配置拉满。
标准版不瘸腿,超大杯堆猛料,价格还比去年降了不少。
![]()
在发布会总结的评论区,不少读者朋友们纷纷留言,询问鸿蒙系统是否支持一些特定的专业应用,这意味着不少消费者已经被华为 Mate 80 系列的硬实力所吸引,虽然对鸿蒙生态还比较陌生,也已经动了入坑的念头。
朋友圈和社交平台更多的晒单截图,以及明年才能发货的订单量,都明示着一点——可用性更高的原生鸿蒙系统,早已不是消费者选择华为手机的障碍,在价格和配置的吸引下,下单的理由更加充足。
![]()
毕竟,一台 4699 元的华为旗舰手机,真的可以称得上「性价比」了。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今年的另一大高端品牌旗舰——苹果 iPhone 17 系列,同样是标准版谈性价比,高配把配置堆上的策略。
当这些已经成功高端化的品牌开始卷价格和配置,对于正在冲高、价格相当的国产 Android 品牌来说,竞争无疑进一步升温。
对华为而言,这既是在收复前几年被迫让出的市场,也是托举鸿蒙系统的有力举措,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即使仍需要时间成熟,鸿蒙系统已经取得实际上的「成功」,因为华为成功摸索出一个路径,形成了一个如鱼得水的基本盘。
做系统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过程,华为已经把坡做长,现在就等着落雪足够深厚,让鸿蒙系统成为高端手机竞争下半场的「撒手锏」。
*本文由苏伟鸿、周奕旨共同完成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