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4月3日首页

任天堂 Switch 2 最全汇总:不锁区版 3200 元支持 4K 游戏,还有这些升级你要知道

作者 苏伟鸿
2025年4月3日 01:44

iPhone 发布会一年一度,但 Switch 发布会,要等个 8 年才有一场。

用一支 3 分钟不到的预告片吊起全世界胃口后,任天堂足足让我们再躁候了 2 个半月,让传言和猜测飞一会儿,才终于在今天召开 Switch 2 的首次直面会,为我们真正介绍这款新机器。

任天堂首先公布了 Switch 2 的发售日期:6 月 5 日,有两个售价如下:

  • 日本国内专用版 4998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2431 元
  • 多语言版本 69980 日元,港版标价 3450 港币,人民币 3221 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国内专用版」Switch 2 只提供日文语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玩家需要购买「多语言版本」,这个版本也支持日语。

大家对「锁区」这件事不用太恐慌,其实更像是 Switch 推出了个「日本国行版」,发行策略和 Switch 腾讯版有点类似,都是独立的销售体系,我们只要买「多国语言版」就行。至于游戏卡,任天堂表示只要插入任何主机都能游玩。

任天堂着重介绍了外界猜测最多的全新 Joy-Con 2 手柄。从上一代的滑轨卡扣式设计,改成了更方便安装拆卸的磁吸式设计,可以更方便、牢固安装到机身或者握把上,而一按背面的按钮就能轻松卸下。

上一条预告片中惊鸿一瞥的 Joy-Con 鼠标模式则是本次直面会的重头戏。Joy-Con 2 拆下后可以和鼠标一样立在平面上移动交互,不仅代替一些老游戏中的摇杆交互,还会有一些专门为「鼠标模式」设计的新游戏。

家里的老的 Switch 一代手柄别急着丢,Switch 2 也能继续用。

之前已经物料中不小心曝光的全新按键「C 键」也正式揭晓了用途:GameChat,可以说是 Switch 官方的语音房间功能,玩游戏时可以和朋友们连麦,并共享实时游戏画面,就是传输的流畅度和画质不是特别好。

任天堂的硬件工程师在采访中透露,GameChat 的部分灵感源自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时的线上会议,我就说这个界面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为了配合开麦功能,Switch 2 还内置了一个麦克风,通话时还能降噪。

除了连麦,任天堂还推出了全新的外接摄像头配件,能够实时共享自己的脸部 Reaction,更具临场感。

Switch 2 顶部多出来的 USB-C 口用途也正式揭晓:可以用来外接摄像头,也能用来充电,也许未来任天堂还会带来更多丰富的外接配件。

除了能开语音房连麦打游戏,Switch 2 也将支持同一个游戏分享给附近的 Switch 联机游玩,老款 Switch 能够加入串流游玩。

为了让新玩家更加熟悉 Switch 2 的结构和按键功能,任天堂还贴心准备了一个《Nintendo Switch 2 Welcome Tour》的小游戏,操控一个小人探索 Switch 2——随着主机发售上线,售价 990 日元。

任天堂也带来了 Switch 2 Pro 手柄,同样配备全新 C 键,还增加了背部的 GR/GL 自定义按键,以及 3.5 毫米耳机接口,还改善了耐用性和握持感,摇杆在使用时也非常安静,任天堂内部称之为「Aerial 摇杆」。

Switch 2 全新升级的处理器,还是带来了更强的画面表现力。掌机模式下,Switch 2 支持最高 120fps 1080P 的画质,还支持 HDR、VRR 等现代游戏机功能。搭配全新的底座,在主机模式时最高能输出 4K 画面,相比于 Switch 确实清晰不少。

得益于 Switch 2 更强的性能,任天堂也将为一些兼容的 Switch 游戏推出「NS2 增强版」,包括《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王国之泪》《宝可梦传说 ZA》《星之卡比 探索发现》《马力欧派对 空前盛会》等,部分游戏可以免费更新,还有一些则需要额外购买售价 1000 日元(折合人民币约 48元)的「升级包」,或者加入任天堂的网络会员服务。

除了画质,Switch 2 的鼠标模式、麦克风、摄像头玩法也将适配部分升级后的游戏,增加更多新玩法,比如这个新的马力欧派对小游戏,看起来有点日本综艺那味了。

总的来说,Switch 2 一共支持三种游戏:

  • Switch 2 独占游戏
  • Switch 兼容游戏,但 Switch 2 增强版,可能有画质或玩法的升级
  • Switch 兼容游戏,直接运行即可,可能会有帧数或画面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超过一万个 Switch 游戏中,有一百多个 Switch 游戏并不兼容 Switch 2,其中就包括《健身环大冒险》《Labo》等话题游戏。

Switch 2 还将配备 256GB 的内置存储空间(是的,容量比 iPhone 标配版还大),外置存储卡带将支持 microSD Express 卡,但不再支持之前的 microSD 卡。

以上就是 Switch 2 的基本情况, 任天堂也为我们带来了更让人期待的游戏阵容——
首先是备受期待的《马力欧卡丁车 世界》,采用「开放世界」设计,支持最多 24 位玩家,和 Switch 2 同步发售。
另一款马力欧世界观的大作,是咚奇刚 3D 新作《咚奇刚 BANAZA》,采用全新的 3D 动作玩法,将于今年 7 月 17 日发售。

值得一提的是,Switch 2 游戏也有涨价趋势——《马力欧赛车 世界》的价格大幅上涨:数字版 8980日元(折合人民币 436.94 元),实体版售价为9980日元(折合人民币 485.60 元);而《咚奇刚 BANAZA》的价格维持现状:数字版售价 7980 日元(折合人民币 388.28 元),实体版售价 8980 日元。

此外,「星之卡比」之父樱井政博也带来了《星之卡比 AirRiders》,从宣传片看来,似乎是沉寂已久的星之卡比赛车系列新作。

虽然没有「红帽子」,但「绿帽子」的新作没有缺席——无双玩法系列新作《塞尔达无双:封印战记》将于今年冬季发售,设定为《王国之泪》的前传故事,讲述塞尔达公主和古代贤者们对抗魔王的故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款名为《Drag x Drive》的游戏,操控轮椅小人打篮球,将主要利用 Joy-Con 2 的鼠标模式进行操作——这个异质玩法非常任天堂。
第三方游戏也有重磅产品——由 From Software 开发、宫崎英高担任监督的 Switch 2 独占游戏《The DuskBloods》官宣,将于 2026 发售,是独特的 PVPVE 玩法。
宫崎英高的另一款大作《艾尔登法环》,以及《赛博朋克 2077》《双影奇境》《最终幻想 7 重制版》《霍格沃茨之遗》等更多话题度拉满的第三方游戏,都官宣了推出 Switch 2 版本。
还有经典老游戏支持——Switch 2 将可以模拟游玩 Nintendo Game Cube(NGC)游戏,任天堂也顺势推出新的 NGC 手柄。

虽然是一款全新的机器,但 Switch 2 在发售当日,首先就能玩上老 Switch 游戏库中绝大部分的游戏,还能享受更好的增强画质,第一方新作《马力欧赛车 世界》,以及部分像《赛博朋克 2077》这样的第三方新作都将随 Switch 2 同步发售,《咚奇刚 BANANZA》也在下个月推出,因此不愁冲 Switch 2 首发没游戏玩。

更大问题可能是,买不买得到?

直面会结束后,任天堂也公布了 Switch 2 预约的抽选方式,条件可谓非常苛刻,以日本的规则为例(港版、美版的抽选规则类似):
  • 截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Nintendo Switch游戏软件累计游玩时间达 50 小时以上(体验版软件及免费软件不计入)
  • 申请时需具有累计1年以上的 Nintendo Switch Online 会员资格,且申请时仍处于有效订阅状态
  • 家庭计划成员中,仅主账号的持有者符合上述条件
  • 仅限 Nintendo Account 国家或地区设置为日本的用户参与申请及购买
自 Switch 2 第一条预告发布以后,任天堂股价节节攀升,甚至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关口,说明市场对 Switch 2 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值。
所以 Switch 2 怎么样?更强,更大,更贵,但也好像,没什么不同。
全新的「鼠标模式」可能是一种新的变数:有人觉得是更全能的交互方式,可以用 Switch 玩更具操作难度的游戏;也有人觉得是对 Switch 多样可玩性的背离,是玩法设计上的偷懒。
至于答案,只有真正拿到手上开始玩的那一刻,才能知道了。
践行前社长岩田聪「游戏人口扩大化」战略十余年后,任天堂已经从一家专注电子游戏的公司,转型为一家超大型的 IP 管理公司:走进电影院有任天堂的电影,想去游乐园有超级任天堂世界,想听歌还有任天堂音乐服务,任天堂甚至在最近发布了一个「Nintendo Today!」的应用,专门用来更新发布任天堂动态,提供各种任天堂内容。

但对于任天堂而言, 游戏依旧是他们展示创意的最佳形式,而 Switch 2 就是最好的平台。

8 年过去,科技行业的变化几乎可以说翻天覆地,但却并没有尽数反映在 Switch 2 身上。

对于任天堂而言,一台游戏机最重要的不是参数,而是如何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也就是所谓的「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

让家庭主妇挥舞起游戏手柄的 Wii 、小学生和老人都爱玩的 NDS 如此,能实现各种意想不到玩法的 Switch 更是如此。

所以,对于 Switch 2,任天堂是这么说的:

Nintendo Switch2 虽然是性能提升的 Switch,但我们不希望顾客觉得 Switch 2 真厉害,而是想,这是任天堂制造的新 Switch——我们希望这能成为 Nintendo Switch 的新标准,因此才命名为 Nintendo Switch 2。

或许以后,我们会像更新 iPhone 一样更新 Switch,更新的是硬件的标准,但快乐的本质不会变。

附上我们对任天堂 Switch 2 的选购建议:

  • 除非你长期生活在日本,否则不需要考虑买日本限定版,直接选购多语言版本即可
  • 如果你是国行 Switch 用户,Switch 2 目前仍没有公布国行计划,港版 Switch 2 售价是 3200RMB,这是离我们最近的渠道
  • 多语言版本的 Switch 2,本质上跟现在的 Switch 没什么不同,你的游戏、账号都能得到保留
  • 你并不一定需要首发购入,因为 6 月随着 Switch 2 发售的独占游戏并不多,你可以考虑等到 7 月甚至更晚,货源更充足时再选择入手,买游戏机,最重要的还是看能玩到什么游戏
  • 不用过于担心 Switch 2 买回来后没有游戏可玩,Switch 拥有超过一万个游戏的游戏库,如果你只有一台游戏机,那么 Switch 2 是一个不错的升级选项
  • 如果你之前没有 Switch,那么择机买一台 Switch 2 也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附上 Switch 2 的规格表: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Meta 新款智能眼镜曝光!摄像头大升级支持隔空操作,价格比肩顶配 iPhone

作者 苏伟鸿
2025年4月2日 17:31

在去年展示了颇为科幻的「Orion」AR 眼镜的原型机后,外界都期待 Meta 何时能正式向市场推出首款 AR 眼镜产品。

彭博社今天带来最新消息:Meta 计划最早在今年年底向市场推出第一副带屏幕的眼镜,售价将超过 1000 美元,最高在 1300-1400 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人民币可能将突破万元。

作为对比,不带屏幕的智能眼镜 Ray-Ban Meta 售价 3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3000 元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Meta 即将向市场推出的 AR 眼镜并不是去年展示的那个「Orion」,据悉这个产品的代号为「Hypernova」。

▲Meta Orion 原型机

和 Orion 的双镜片显示系统不同,第一代的 Hypernova 只在右镜片的右下象限有屏幕,这意味着内容只会显示在用户的右眼,并且显示效果在向下看时最清晰,至少避免了面对他人时「翻白眼」看眼镜屏幕的问题。

彭博社也表示,虽然 Hypernova 一代还没问世,Meta 已经在着手开发 Hypernova 2,将包含双目显示系统,预计在 2027 年推出。

Hypernova 预计将采用高度定制 Android 系统,而不是自家去年推出的 Meta Horizon OS 系统,Meta 也暂时不打算为 Hypernova 配备一个应用商店。

打开眼镜,显示完「启动屏幕」后,圆形应用图标将水平排布在 Hypernova 的主屏幕,类似 iPhone 和 Mac 的底部「dock」栏,接近当下 Meta Quest 的界面。

▲ Meta Quest 的主页,图源:Reedit@AdenInABlanket

眼镜的应用程序将包括相机、相册、地图等等,并且将非常依赖手机上的 Meta View 程序,配对后可以接听电话、播放音乐,还支持接收手机 App 的通知,例如 Meta 自家的社交媒体 Messenger 和 WhatsApp。

对于这副眼镜的交互方式,Meta 准备了两种方案:

  • 眼镜镜框侧面的电容式触摸,用户可以滑动、点击眼镜腿来滚动和选取应用或照片
  • 「神经腕带」,使用手势来控制眼镜,可以转手、捏合来滚动和选取项目,代号为「Ceres」的配件将在包装盒内随眼镜一起提供,这个方案也作为 Orion 的交互在去年进行过演示。

和 Ray-Ban Meta 类似,第一款 Hypernova 也专注于图像拍摄和语音 AI 功能。Meta 将升级智能眼镜的摄像头参数。目前的 Ray-Ban Meta 摄像头为 1200 万像素,Meta 将其视为「iPhone 11」级别,而对于 Hypernova,Meta 希望能配备一个「iPhone 13」级别的摄像头。

可以说,Hypernova 就是带有一个屏幕的 Ray-Ban Meta,定位类似 Ray-Ban Meta 和 Orion 之间的过渡产品。而迭代的 Hypernova 2 将会更加接近 Orion,采用更先进和昂贵的技术。

除了 Hypernova,Meta 还在打造「Supernova 2」的智能眼镜,这款产品将基于 Oakley 运动眼镜打造,不带任何显示功能,基本等同于 Ray-Ban Meta 的运动款,对自行车骑行等运动进行了优化。

▲ Oakley 运动眼镜

至于 Orion 原型机的商用计划,彭博社也报道了最新进展:产品名可能定为「Artemis」,目前 Meta 正在利用 Oriion 进行软件测试和应用开发, 最终将提供给开发人员,Artemis 的推出可能不会早于 2027 年。

知情人士表示,上面的消息并不意味着 Meta 最终都会推出这些产品,因为 Meta 经常在开发过程中更改和取消产品。就目前而言,Meta 的混合现实部门 Reality Labs 内部也对产品计划有不少顾虑,有可能将 Artemis 和 Hypernova 合二为一。

▲ Orion 眼镜的演示

Hypernova 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 Google Glass,都类似地配备了单眼显示屏、镜腿滑动交互、相机拍摄,但它没有成功,除了隐私争议,还因为当时的技术难以支撑带来的产品硬伤,以及大众还难以接受超前的产品形态,特别是它这个看似科幻,实则怪异的外观。

▲ Google Glasses

沉寂 10 年后,在今年的 CES 大会上,一款「Halliday Glasses」引发了媒体的热议,它也是一款单眼显示屏眼镜,不是一款大而全的产品,却让试用过的媒体人都对其赞不绝口,因为它小巧轻便,能出色完成有限的功能,比那些野心勃勃但基本不太可用的产品靠谱多了。

▲ Halliday Glasses

10 年过去,Google Glass 当年描绘的蓝图,终于凭借日臻完善的技术渐渐实现,而像是 Ray-Ban Meta 这样的拍摄/音频眼镜,也让大众渐渐熟悉这种全新的设备形态。

除了 Halliday Glasses 今年国内的 Rokid Glasses 充当演讲「提词器」也出了一波圈,OPPO 在几年前也探索过单眼分目式的智能镜片,可以单挂在脸部一边显示内容,适用性更广。

▲ OPPO Air Glass

还有一点,不管是 Meta Orion、 Halliday Glasses 还是 Rokid Glasses,它们的外观都尽量贴近现实中的眼镜,戴在脸上不会吸引太多人异样的目光。

▲ Rokid Glasses

比起 Orion 这种全能型的 AR 眼镜,Hypernova 是一次相对「保守」的尝试,从 Ray-Ban Meta 往前迈出了一小步,保证这款消费级的产品,能真正获得更多用户。

在 Meta 眼中,这款还不能脱离 iPhone 使用的 Hypernova,恰恰是取代 iPhone 的关键一步,开始尝试从智能手机中抢夺用户的注意力,让更多消费者习惯去用眼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时,Hypernova 也是一招先发制人,苹果、三星、Google 等竞争对手都已经传出打造更轻便 AR 眼镜的计划,完整的双目显示暂时出不来,今年能推出的初代 Hypernova,无疑能更快抢占市场。

虽然 Hypernova 的想法很美好,但超 1000 美元的售价或许是其能成功普及的最大挑战。Ray-Ban Meta 能大获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和普通雷朋眼镜相持的低廉售价。要说服消费者用能买 iPhone 的钱,买一副只能提供部分 Apple Watch 功能的眼镜,Meta 必须拿出更具吸引力的理由。

对于无法提供完整 AR 体验的 Hypernova 而言,多模态 AI 或许是一个突破口。借助语音 AI 和增强现实显示,Hypernova 也有望带来 Orion 已经演示过的现实交互能力。

比如,识别食材后生成相应的食谱,还能一步步进行烹饪教学;异国旅行,能实时翻译看到、听到的外语;出门在外,能根据现实世界的街道进行实时导航……

▲ 去年 Meta 展示的 Orion AR+AI 能力

Hypernova 或许难以和 Ray- Ban Meta 一样「卖爆」,也不是一款能淘汰智能手机的革命性产品,但就目前的信息,它确实有潜力成为我们迈向 AR 时代的坚实一步,虽然只是一小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OS 18 迄今最大更新推送, 实测苹果的「5.5G」有什么不同

作者 苏伟鸿
2025年4月1日 18:13

4 月的第一天,苹果 iOS 18.4 正式版如期而至,几乎可以说,这就是 iOS 18 发布以来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全新的 5G-A 网络支持,以及正式支持简体中文的 Apple 智能。

话不多说,下面一起来看看 iOS 18.4 有什么不容错过的全新功能。

5G-A 有多快?

iOS 18.4 首先为国行 iPhone 带来了 5G-A 网络的支持。5G-A 又名「5.5 G」,也刚好差不多在一年前这个时间节点,国内运营商纷纷启动 5G-A 商用,不少 Android 手机都早已跟进,苹果这波更新只能说虽迟但到。

5G-A 好处都有啥?虽然还不是 6G,但 5G-A 相比较 5G,速率更高,延迟要更低,前者的理论速率是后者的十倍。并且 5G-A 基站在每平方公里都支持超过 100 万台终端连接,意味着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演唱会 5G-A 的通讯会更顺畅。

不过,国内目前还没有完成 5G-A 的全面覆盖,目前只应用于一些主要城市的部分地区。爱范儿所在的 TIT 园区,刚好就能接收到 5G-A 信号。

升级 iOS 18.4 后,iPhone 15 和 iPhone 16(除 16e)系列在地区支持的情况下会显示「5GA」,iPhone 13 和 iPhone 14 系列,以及 iPhone 16e 据悉仅支持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 5G-A 信号,并且不会在状态栏显示。

经过实测,5G-A 在测试速度和实测中,确实要比 5G 要更快一点,不过信号不佳的地方,支不支持 5G-A 都没啥不同。

Apple 智能会说中文了,但说得不是特别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中文版」指的是海外机型能用上支持中文的苹果 AI,而不是 Apple 智能上线国行 iPhone,国内的小伙伴想用上 AI 还要再等等。

就目前而言,Apple 智能的重头戏在文字生成的「写作工具」上。这个功能没有特定的入口,能够选取任何文字进行调用,可对文字重新润色、做成表格或者提取摘要。

▲ 图源:哔哩哔哩@大耳朵TV

「写作工具」更强的能力在文字创作上,用户可以选择写好的文字进行校对,也能选中文字进行改写。苹果提供了三种润色的风格:「友好」「正式」「简洁」,以面对不同的场合。如果有自己的想法,还能输入具体的修改需求。

▲ 「祝你休息愉快」是哪里的表达…..图源:哔哩哔哩@李大可爱玩

要是一个字都不想写,Apple 智能还能联动 ChatGPT,直接让它根据需求生成长文。

ChatGPT 的助力不仅限于写作工具,打开 Siri 的 ChatGPT 扩展后,也能直接用普通话调用更聪明的聊天机器人回答问题。简单的口头问题不用说,还能让其总结网页、识别图片、解数学题……总之,ChatGPT 有的能力,都能通过 Siri 在 iPhone 上更方便地实现。

▲ 图源:哔哩哔哩@李大可爱玩

接入 ChatGPT 的 Siri 可以说终于有了「智能助手」的能力,但更强的情景感知、跨应用和应用内操作等深度的系统级能力,还需要等待苹果自研的 AI Siri,而上个月苹果已经宣布这个功能将至少推迟到明年。

AI 通知摘要和全新的「优先通知」都正式上线支持中文。目前来看,一些简单的通知准确度会更高,而像是微信这些多条的聊天信息,AI 理解起来会有一点问题,摘要结果会不太准确。而打开「优先通知」之后,AI 会将它认为更重要的信息置顶显示。

▲ 图源:哔哩哔哩@李大可爱玩

iOS 18.4 还为 iPhone 15 Pro、iPhone 16e 两台没有相机控制的机型带来了视觉智能入口,用户可以设置可以用操作按钮呼出视觉智能,也可以在控制中心添加一个方便的开关,可以用来翻译看到的外文,或者调用 ChatGPT 识别物体了。

▲ 图源:哔哩哔哩@大耳朵TV

并非所有的 Apple 智能功能都已经支持中文,两个「文生图」功能——Genmoji 表情生成和图乐园图片生成目前依旧只支持英文。

就目前而言,Apple 智能的使用体验还算中规中矩,对中文的支持还有点水土不服。

最近苹果高管频繁访华,或许也意味着苹果正在努力推进国行 Apple 智能的进度,相信官网上的「为 Apple 智能准备好」很快能变成「支持 Apple 智能」。

其他值得一提的功能更新

如果你用的是国行 iPhone,刚好所在地也不支持 5G-A,那么 iOS 18.4 还剩下什么亮点?

首先控制中心新增了一个名为「环境音乐」的板块,包含四种风格的纯音乐歌单:「安睡助眠」、「放松减压」、「提升效率」、「平衡身心」,点击就能播放,播放界面类似 Apple Music,但要更加简单。

「照片」App 有不少细节上的变化:

  • 图库新增了一个「不在相簿中」的筛选选项,可以筛选那些没有被放入任何相簿的图片
  • 相簿选项新增一个「封面照片」的选项,点击后每个相簿的卡片会变成大图封面的样式,还新增了「按修改日期排序」的选项
  • 「照片」的设置选项中,有一个显示最近查看和共享的切换开关,它将在实用程序列表中显示或隐藏最近查看和最近共享的相册
  • 「最近删除」重新加回了一键全部删除和全部恢复

可以说,都是一些小的更新,不太可能扭转这个新「照片」应用惨淡的口碑。

全新的邮件「分类收件箱」也正式支持中文,可以在右上角的选项卡中切换。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文邮件的分类并不算准确,不建议使用。

▲ 苹果自己的「Find My」成「推广」了

App Store 中暂停应用下载的逻辑有所变化:以前是终止了就要重下,现在暂停后可以恢复下载。

Safari 浏览器中,点击搜索框现在会出现最近的搜索历史,这个新功能可以在设置中选择关闭。

还有全新的 7 个 Emoji:眼袋、指纹、甜菜、枯树、竖琴、铲子、萨克岛旗,想必这个「眼袋」将成为打工人的新宠。

如果你手头有 Vision Pro 头显和 AirPods Max,那么 iOS 18.4 还将为你带来两个特别实用的更新。

首先是一个全新的「Apple Vision Pro」应用,能够用 iPhone 方便地查看头显目前的状态,包括设备的型号、系统版本和序列号,以及镜片参数等等信息,苹果也会在这个 App 中推广新的 Vision Pro 内容,像是沉浸式视频、应用和游戏,还有一些使用 Vision Pro 的技巧和功能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一同推出的 visionOS 2.4 也为海外 Vision Pro 用户带去了第一批 Apple 智能功能支持,包括写作工具、图乐园、 Genmoji 表情生成和自然语言搜索等功能。

更新 iOS 18.4 之后, USB-C 的 AirPods Max 支持 Apple Music 的 24 位 48kHz 无损音频播放,不过需要使用耳机附带的 USB-C 连接线,以有线的形式才能聆听。

来到第四个版本,iOS 18 也可以说进入到了「成熟期」,接下来的大版本更新预计都只会是小修小补,当然,对于国内用户来说,还有国行 Apple 智能这个大菜还没上。

说是「成熟期」而不是「完全体」,主要还是因为 Apple 智能的「心脏」——AI 增强 Siri 的无限期跳票,导致 iOS 18 注定无法实现一年前 WWDC 上面描绘的美好愿景。

距离今年的 WWDC 还有 70 天左右的时间,希望苹果今年这个要用上全新风格的 iOS 19,别再让我们失望。

你还在 iOS 18.4 中发现了什么新功能?欢迎在评论区告诉爱范儿。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无线耳机成为「电子配饰」了,科技产品本该这么酷

作者 苏伟鸿
2025年3月28日 12:46

1929 年,一位美国空军上尉和医疗设备公司博士伦合作,开发了一款镜片墨绿色的眼镜,作为抵挡高空眩光和紫外线的护目镜,提供给了飞行员。随后二战爆发,身穿皮夹克、戴着太阳眼镜的美国飞行员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地,给世人带去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后来,博士伦墨镜演变成了现在知名的雷朋眼镜,开始面向大众推出配饰用的墨镜产品,并成就了奥黛丽·赫本在《蒂芙尼的早餐》中的经典形象,成为至今经久不衰的时尚潮流。

这样的演变在人类历史上时常发生:原本出于某种目的才穿戴在身上的「工具」,逐渐变成时尚界的宠儿。眼镜如此,戴在头上的耳机也是如此,已经成为了日常穿搭(OOTD)的一个重要元素。

所以,当我看到华为FreeBuds 6 这个流线型设计,还带有一颗大「水滴」的外观和配色,久违地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美学和实用主义并举的外观

和市面上真无线耳机普遍采用耳机包+直线形耳机柄+黑白纯色塑料设计相比,华为FreeBuds 6 的外观可以用「出众」形容:总体流线型的设计,有点另类的「水滴形」耳机柄,特别的机身材质泛着金属光泽。

除了比较常规的「星空黑」和「天际白」配色,华为FreeBuds 6 水滴耳机还紧跟时下潮流,推出「极光紫」配色。

流线型的外观,加上金属的质感,也很容易让人想起这两年大热的「酸性设计」。这种融合了迷幻艺术和复古科技感的视觉风格,以高光的金属质感作为标志元素,常常用在潮流和数字艺术领域,是一种富含未来感和科技感的反主流美学。

曲线设计加上这个泛着银色光辉的「极光紫」配色,和《三体》中象征着外星高科技的「水滴」也颇有几分神似,更增添了一种当下无线耳机鲜少的科幻感。

对比以细长耳机柄和光滑塑料感为主的传统无线耳机设计,华为FreeBuds 6 水滴耳机确实称得上「反主流」,但对于华为来说,反倒是一种「家族基因」。

通过不同定位的产品成为不少用户心中的「无线耳机大厂」后,华为并没有止步,而是开始了耳机形态的全新探索,因此诞生了颇为异类的「水滴耳机」和 FreeClip「耳夹耳机」。

▲ 华为FreeClip 耳机

华为FreeBuds 6 水滴耳机特别的形态,首先在外观设计层面就能给人带来一点不同,曲线流畅的耳机柄,加上金属质感的外观,远远看上去,仿佛佩戴了一对颇具潮流感的耳饰。

但在产品设计领域,没有人能突破「形式追随功能」的金科玉律。华为FreeBuds 6 水滴耳机这种「异形」设计的底层逻辑,同样是为了更好的佩戴体验和功能服务。

传统的半入耳式无线耳机,为了防止掉落,通常只能将上端的耳机包尽可能做大,卡在耳朵之中,虽然有效,但侵入的感觉更强,而且耳机重心也集中在上端,进一步影响佩戴体验。

由于采用圆润的水滴形设计,华为FreeBuds 6 水滴耳机的耳柄和耳机包能更好贴合耳道以及耳廓的曲线,也就是说,耳机两头双管齐下,让耳机能更好固定在耳朵之中,所以用「半开放式」而不是「半入耳式」来形容华为FreeBuds 6 要更加合适。

对比上一代,华为FreeBuds 6 的水滴耳杆要更小更薄,体积缩小 12%,耳机重量减少 9%,进一步让佩戴体验更舒适无感。

同时,水滴形的耳机包也能避免传统设计「头重脚轻」的情况,佩戴感受上更加均衡。

除了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水滴这个外形设计也为华为FreeBuds 6 带来了更优化的机身空间,意味着配置和性能上的提升。

中看,也更中用

得益于更充裕的内部空间,华为FreeBuds 6 采用了「声学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独立拆分的设计,因此成为业界首个搭载双单元的半开放式耳机。自研的高音单元,叠加低音 Turbo 2.0 技术,让华为FreeBuds 6 在哪个频段都能有不错的体验。

用华为FreeBuds 6 的来听「煲机金曲」《渡口》时,从开头的鼓点就能感受到饱满的低频表现,人声也足够清晰,比较让我惊喜的是全新高音单元带来的高频听感,让编曲中的吉他声音更显清脆动听。

另一首「耳机试金石」《Blank Space》的表现也可圈可点:鼓点回弹细节丰富,高频部分的电子合成器不会太刺耳,偏中低频的人声也没有发糊的情况。

有好的硬件,自然要能播放更好的音乐。借助自研麒麟 A2 芯片,以及星闪连接核心技术加持,华为FreeBuds 6 可以实现最高 2.3Mbps 的无损传输。

FreeBuds 6 也是华为首款支持头部追踪空间音频的半开放式耳机,能够捕捉头部即使只是微小幅度的转动角度,实现「声随头动」的空间听感。

作为一款半开放式耳机,华为FreeBuds 6 的主动降噪表现让人惊喜。在办公室、咖啡厅、公园等不算非常嘈杂的环境中,FreeBuds 6 都能很好消除外界杂音和风噪,丝毫不逊色一些入耳式耳机。

更重要的是,开启主动降噪后,FreeBuds6 几乎不会带来很强的压迫感,因此长期佩戴也不会有太多不适。

除了听音降噪能力,FreeBuds 6 也继承了华为耳机在通话降噪方面的优秀基因。能消除 95dB 的环境噪音的双向静谧通话,实测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通话,能够将人声清晰还原传输。

FreeBuds 6 作为华为首款半开放式悦彰耳机,音质表现和佩戴体验一样,都主打一个「舒服」,是适合大部分手机用户的好耳机。

为什么好耳机需要一个好外观?

兼顾科技和质感,一直以来都是华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路线:从将奢华融入智能的非凡大师蓝金表,到今天我们在谈的时尚和智能碰撞的耳机。

在上个月,华为FreeClip 耳夹耳机就携手中国设计师品牌 Sara Wong,一同登上米兰时装周的秀场,耳机与钻扣珠联璧合,为这场时尚盛会注入了前沿的科技潮流。

永远有人为品牌效应和时尚价值买单,耳机作为佩戴在最显眼的位置的设备,它的价值已经不止停留在单纯的功能方面,更成为穿着搭配之中的重要环节。

所以,单纯用「耳机」来形容华为FreeBuds 6,似乎不是那么准确,我更愿称之为「电子配饰」。华为发布会现场,也提供了一些电子配饰的 DIY 思路,陈列了和耳机一起搭配使用的配饰套装「心芒系列」「蝴蝶系列」「爱之刃系列」,进一步加强耳机的时尚属性。

▲ 华为FreeBuds 6 「星空黑」配色和「爱之刃」耳饰

近日,人气偶像希林娜依·高佩戴华为FreeBuds 6 的时尚芭莎硬照上线,更加夯实了这款产品潮流单品的定位。

在真无线耳机兴起之初,就已经不只是一种「后 3.5 接口」时代的替代方案,和传统的有线耳机相比,使用方式更简洁、可能性更多的无线耳机,就已经是一种未来生活方式的象征,除了功能还有情绪价值。

九年过去,真无线耳机洗去科幻感,成为大部分人都司空见惯的普通产品,如何重赋其魅力,成为了厂商除了音质和功能探索的下一步。

华为的答案,就是 FreeBuds 6——舒适的聆听体验和时尚潮流的设计,用「电子配饰」的潮流提醒我们,科技产品本就该这么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