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8月14日资讯

淡马锡为总值15亿美元债券定价

2025年8月14日 13:25
淡马锡8月13日推出两批总值15亿美元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美元债券。根据14日公布的公告显示,价值为7.5亿美元的两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定价较两年期基准美国国债收益率高出15个基点,票息率为每年3.75%,半年分发票息一次。另一批7.5亿美元的两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定价较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高出38个基点,票息每季度分发。(界面)

马斯克称谷歌在AI领域暂时领先,暗示xAI将后来居上

2025年8月14日 13:19
埃隆·马斯克周三在X上发帖,承认谷歌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但暗示他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将迎头赶上。马斯克在回复一位X用户称赞xAI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的帖子时称:“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型人工智能公司将继续蓬勃发展,xAI也是如此。有太多事情要做了!”(新浪财经)

苹果 AI 机器人全家桶曝光:一盏台灯成为核心

作者 周奕旨
2025年8月14日 13:16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iPhone 虽然年年更新,但在 AI 时代,苹果好像慢了半拍?

先别急,在苹果秋季发布会靠近时,苹果内部正在掀起另一套关乎 AI 的硬件革命。

在最近一次的全体会议上,库克罕见地放出风声:

关于产品的事儿我不能说太多,但你很快就会看到一些很棒的东西。

知名爆料人 Mark Gurman 的最新消息,则为我们揭开了这幕大戏的一角——

苹果正在打造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以扩张自己的 AI 竞争力。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类:

  • 一台带屏幕的 HomePod
  • 一盏会演戏的「皮克斯台灯」
  • 一个带脑子的家庭摄像头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灵魂:AI Siri。

一盏会演戏的「皮克斯台灯」

想象一下,你的 iPad mini 活了过来——

这就是苹果桌面机器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块约 7 英寸的屏幕,被赋予了一具可以思考和移动的身体。

它的核心是一个长约 15 厘米的电动机械臂,在它的帮助下,桌面机器人会像朋友一样,在你说话时将屏幕转向你;当你走动时,它的目光会默默跟随;甚至当你忽略它时,它还会想办法吸引你的注意。

这种物理交互能力,也催生了 FaceTime 通话的全新体验,摄像头可以自动追踪并锁定房间内的通话对象,或是将你的 iPhone 变为一个虚拟操纵杆,让你在视频通话中远程控制机器人移动,自由展示房间内的不同人物或物品。

这个桌面机器人在苹果内部代号为 J595,但更熟悉它的人将其称为「皮克斯台灯」,这个名称源于今年一月,苹果公布的一项名为 ELEGENT 的机器人研究成果。

爱范儿曾报道过,ELEGNT 与我们熟悉的拟人态机器人都不一样,是一个酷似台灯的非人形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能看懂我们的肢体语言,同时对其作出反应,以达成有生命感的交互。

「生命感」一词听起来有些玄乎,但落实到表现上,你很容易发现它与传统机器的区别——

传统的机器人,完成指令的方式是一条直线,程序设定好的动作幅度精准到不会多出一毫米,而 ELEGNT 是一条曲线,过程中会表达意图、显示注意力、展示态度、表达情绪,也就是说会小小地「演」一下。

比如,用户下达指令的时候, ELEGNT 会「看着」用户,时不时歪歪头和点头,仿佛自己真的在认真听讲,而实际上没有这些动作,机器人也能通过麦克风正常录音和分析;

用户问机器人天气,它会先向窗户的方向探探头,然后再进行回答,但其实它只是上网检索了一下天气数据。

或许是因为苹果深知,冰冷的技术很难真正打动人心, 所以他们的目标不是造一个人形机器人,而是让这些非人形的设备,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充满生命感。

虽然这些「表演」会让它完成任务的效率比普通机器人稍慢,但研究表明,这种充满情感的交互方式,让用户更愿意与它互动,体验感得分几乎是普通机器人的两倍。

ELEGENT 可以视为桌面机器人的前置研究,桌面机器人的交互方式,很可能延续同样的生命感交互。

根据爆料的信息来看,这款桌面机器人是 AI 战略的核心,预计会在 2027 年,也就是后年推出。

带屏幕的 HomePod 和带脑子的摄像头

桌面机器人还需要一些等待,但在那之前,苹果还准备了另一款先锋产品投石问路——

这款设备苹果内部代号为J490,可以看作是桌面机器人的简化版,同样使用 7 英寸左右的显示屏,去掉了机械臂,连接在一个半圆形底座上,其中还包括了扬声器和麦克风。

▲ iMac G4

听起来有点儿像 iMac G4,但从定位和核心能力来说,它更像加装了屏幕的超级 HomePod:

首先,这是一个家庭智能中枢,将成为掌控全屋智能家居的大脑,通过语音无缝控制灯光、窗帘、空调等所有 HomeKit 设备。

这个桌面机器人还将通过面部识别,实现个性化服务: 前置摄像头能精准识别每一位家庭成员,当主人走近时,屏幕会自动切换至你的专属界面,呈现个人化的日程、提醒与音乐偏好;如果是家里的儿童靠过来了,这可能就成了一台学习机。

除此之外,这也会是一个扎根苹果生态的全能生活助手,无缝集成音乐播放、视频通话、菜谱查询、备忘提醒等所有基础应用,能满足你的日常所需。

这款设备预计 2026 年的年中推出,标志着苹果正式向亚马逊和 Google 的智能家居设备发起挑战。

▲ Google 一直有做这样的设备

除此之外,苹果还计划了一个智能安防摄像头,内部代号为J450,不过,它可不是用来防盗的——而是成为智能家庭的「眼睛」。

这颗摄像头能够辨认进入房间的人——如果是你回家,它会自动点亮你喜欢的灯光、播放你常听的歌单,或者给你推荐喜欢的剧;但如果是家里的小孩开电视,那么 Apple TV 可能就会播放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要是空无一人的时候,家里的灯还亮着,那么它也会贴心地帮你关掉。

可以说,这就是一颗带脑子会思考的摄像头,可以跟家里的所有 HomeKit 设备协同,成为家里的「全知之眼」。据悉,这颗摄像头将采用电池供电,一次充电可续航数月,甚至长达一年。

用 AI Siri 注入灵魂

苹果的 AI 硬件形态各异,花样百出,但真正为它们注入灵魂的,只有一个名字:Siri。

在苹果内部,这个进化版 Siri 的代号是 Linwood,它基于苹果自家的基础大语言模型(LLM),其首要目标是攻克当前版本 Siri 因技术瓶颈而延迟的个人数据处理能力。

苹果的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曾在本月的内部会议上暗示,这次改革会比预期更大:

我们将交付一次比原先设想宏大得多的升级。没有任何项目比它更受重视。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这个全新的 AI Siri 将会更「像」人,譬如能主动参与多人对话——当你和朋友讨论晚饭吃什么时,放在桌上的 Siri 机器人可能会突然插话,推荐附近的餐厅或相关食谱,就像房间里的第三者一样。

与此同时,苹果也务实地准备了 B 计划——代号为 Glenwood 的外部技术方案,主张引入第三方技术来驱动 Siri,这也解释了为何有消息称苹果正测试使用 Anthropic 的 Claude。

苹果正在为 Siri 设计新的视觉形象,内部代号「Bubbles」。在测试版本中,Siri 被设计成 Mac 系统 Finder 图标的动画版——那个经典的笑脸。设计师们也在考虑更接近 Memoji 的卡通形象。

最终将使用哪种模型尚未决定,前 Vision Pro 负责人、今年早些时候被任命负责 Siri 的 Mike Rockwell,正同时监督 Linwood 和 Glenwood 项目。

这个全新的 Siri 最早可能在明年春季与我们见面,届时我们手上的 iPhone 和 iPad 也将因此变得更智能,而两款新的桌面机器人设备,都将运行名为「Charismatic」的全新操作系统,界面以时钟表盘和小组件为主,支持多用户模式和面部识别切换。

苹果对机器人系列产品线寄予厚望,并且野心勃勃。这一系列项目由苹果公司的技术副总裁凯文·林奇(Kevin Lynch)领导,此前,他曾负责苹果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汽车项目 Project Titan。

▲ Kevin Lynch

不久前,苹果 CEO 蒂姆·库克罕见地在 乔布斯剧院召集全体员工大会——

要知道,这个场地通常只在发布 iPhone 等顶级新品时才会启用,可见此次会议的分量之重。

库克在会上直言,AI 的革命性不亚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并明确表态:

苹果必须做,也一定会做。这个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言下之意再清楚不过——苹果不抢一时之先,而是要定义未来的标准。

最近一年来,苹果正在大量招募 AI 人才,并且自研更强大的服务器芯片,从硬件底层构建自己的 AI 帝国。苹果高调切入实体机器人领域,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在生成式 AI 的核心战场(大模型与算法)上,苹果已经陷入到相对被动的状态。

不过正如库克所说的那样,在过去的许多次成功里,苹果并非总是先行者:

我们很少是第一个,Mac 之前有 PC,iPhone 之前有智能手机——关键在于,我们发明了它们的现代版本。

Not first, but best.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国家发改委:正与相关部门着手“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25年8月14日 13:14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马维晨表示,按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与相关部门一道着手“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部署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接续取得一批原创重大成果,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马维晨说,与此同时,加快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未来产业。(新华社)

京雄快线委托运营协议在雄安签约

2025年8月14日 12:57
今天(8月14日)上午,雄安集团京雄快轨公司与北京轨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签署《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项目委托运营协议》,京雄快线项目正式委托北京轨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整体运营,标志着京雄快线项目进入运营筹备的关键阶段,为后续贯通运营奠定重要基础。(央视新闻)

苹果 AI 下半场:年底问世的新 Siri,要彻底改变 iPhone 的交互

2025年8月14日 12:52

从上周开始,我们就开始看到一些关于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规划开始浮出水面:从名为 AKI、力求在 iPhone 端侧打造「类 ChatGPT 搜索体验」的答案引擎,到本周目标指向 AI Agent 能力的「新 Siri」概念爆出。无数消息都指向了一个目标:「重生」。

从各路消息来看,Siri 的重生不是一次性的「大爆炸」,而是一个精心设计、持续好几年的分步计划。这既是因为技术太复杂,也是一种聪明的风险控制。

  • 第一步 (2025 年底/2026 年初 - iOS 18 的某个更新):
    初步的「Apple 智能」会上线。你会体验到更聪明的自然语言理解、初步的屏幕感知,还有和 ChatGPT 的集成。这可以看作是为后面的大招做个预热。
  • 第二步 (2026 年春季 - 可能是 iOS 19.4):
    这才是真正的大餐。代号「LLM Siri」的全新架构会正式推出,基于 App Intents 的深度应用控制功能也会全面开放。这标志着「Siri 2.0」的正式诞生,也是苹果兑现承诺的关键一步。
  • 第三步 (2027 年或更晚 - 可能是 iOS 20):
    这是拼图的最后一块。苹果的目标是到那时候,推出一个完全由自家模型驱动、真正主动、会深度对话的 Siri,能力上要能赶上甚至超过当时的 ChatGPT,再也不用依赖别人。

说起来,Siri 的故事本身就挺矛盾的。2011 年,它跟着 iPhone 4S 一起亮相,那叫一个惊艳,直接开启了手机语音助手的时代。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跟机器聊天这么有未来感。

伴随过去十余年间 Siri 长期体验的不尽人意,再到 Apple 智能体验的翻车,Siri 甚至成了科技圈里一个怎么说都说不腻的段子。这个反差,就是整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那个曾经的王者,在今天这个 AI 满天飞的时代,还能不能找回场子,来一出王者归来?

 

Apple Intelligence 中文版|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看样子,答案是能,而且苹果这次是下了血本了。Siri 即将迎来的这场「大手术」,可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要「革自己的命」。这背后是苹果在一个越来越卷的科技和政治环境里,下的一场豪赌,赌的就是 AI 时代的未来。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把 Siri 从一个只能听懂简单命令的工具,变成一个能贯穿苹果所有产品、真正有脑子、会聊天的核心。

苹果 CEO 蒂姆·库克前不久在一次内部大会上,话说得特别重:「这事儿苹果必须要做,也一定能做成,这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机会。」这话里话外,都能听出苹果对过去十年策略失误的反思,以及对重回巅峰的渴望。

苹果给 Siri 画的这张大饼,说白了就是要让它彻底摘掉「人工智障」这顶帽子,来一次凤凰涅槃。核心玩法不是加几个新功能那么简单,而是要从根上改变技术,让 Siri 能听懂、甚至能动手操作你手机里所有的 App。

这次变革的关键技术,核心是一个叫「App Intents」的框架。有了它,Siri 的角色就全变了——从一个只会帮你「开门」(打开 App)的门童,升级成一个能进到屋里帮你「干活」(操作具体功能)的智能管家。

 

App Intents 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有了 AI 需求让它重焕生机|图片来源:Apple

以前,你想搞点复杂操作,得自己去「快捷指令」里捣鼓半天,设置一套复杂的流程,那门槛高得能把绝大多数人挡在外面,纯粹是少数技术宅的玩具。

而苹果规划中的新 Siri,就是要拆掉这堵墙,把这种多步骤的复杂操作,用一种最自然、最简单的方式带给所有人,啥都不用你提前设置。

 

App Intents 旨在一站式打通底层接口|图片来源:Apple

理论说得再厉害,还得看实际用起来怎么样。从各路消息来看,新 Siri 的实际使用体验对标的其实已经是 AI Agent 的能力,靠着底层接口的打通,换来前台更流畅的跨应用 AI Agent 在手机上的无缝衔接使用。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你直接对手机说,「把我去年夏天在海边拍的合影找出来,颜色调亮点,然后用微信发给我妈」。换作以前的 Siri,这没四五个步骤根本搞不定。但在新 Siri 的帮助下,一句话就完事了。再比如,直接用嘴在朋友圈下面评论,在淘宝里加购物车,或者叫一辆滴滴,全程手都不用碰一下屏幕。

 

类似的场景苹果已经演示多次,但实际落地仍然少不了模型能力的支持|图片来源:Apple

虽然在实现效果上,今天的我们都已经对这种 AI Agent 能力不陌生,但与此前在智能手机上智能选择 OCR 识别屏幕内容的实现方式不同,新 Siri 的实现方式是从底层打通这些应用之间的接口。

这背后的「魔法」,其实是苹果给开发者的一套新工具。简单说,开发者可以把他们 App 里的各种功能,比如「调高亮度」、「加个滤镜」,或者内容,比如「照片」、「相册」,都「告诉」系统。开发者这边一弄好,Siri 那边就能像听懂人话一样,直接调动这些 App 的内部功能了。这等于说,苹果给整个 iOS 系统装上了一套「通用语」,让它的 AI 第一次能真正「看懂」每个 App 都会干些什么。

此外,Siri 还会有「屏幕感知」能力,也就是说,它能看懂你屏幕上正显示着什么。比如朋友用短信发你一个新地址,你只要说一句「把这地址加到他的联系人名片里」,Siri 立刻就懂,马上帮你办好。再加上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能记住上下文的对话记忆,你就可以追着问问题,不用每次都把前因后果说一遍,人机对话会变得前所未有的丝滑。

为了让你看得更明白,我们来比一比新旧 Siri 的差别有多大。我们熟悉的那个老 Siri,技术上就是一堆设定好的指令,主要干的活儿就是设闹钟、查天气,或者帮你打开个 App。你问一句,它答一句,说完就忘。想跨 App 操作?也就消息、支付等少数几类 App 能沾点光,开发者能做的也很有限。

再看即将登场的新 Siri,那完全是两回事了。它的核心是语言模型以及那个革命性的 App Intents 框架。这让它的主要工作,变成了深入控制 App 里的具体功能,还能执行一连串的复杂任务。在聊天方面,它支持连续对话,能看懂屏幕内容,还能结合你的个人情况来理解你的意思。

 

新 Siri 旨在做端侧更懂你的 ChatGPT|图片来源:Apple

最关键的是,通过 App Intents 框架,它能支持各种第三方 App 的深度功能,给了开发者一个超级灵活的平台,想加什么功能都行。所以你看,Siri 这次升级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彻彻底底的质变。苹果正在打造的,是一个能统一指挥它庞大 App 帝国的智能大脑。它的革命性在于,为整个生态系统建了一个通用的「能力层」。这不光让 Siri 自己变强了,也为苹果未来所有的 AI 功能铺好了一条路,一条任何对手都很难抄作业的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除了,也无怪乎 Mark Gurman 甚至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呼吁苹果为了更好的挽回用户口碑,应该先给这个「新 Siri」改个名字,彻底摆脱掉此前 Siri 在用户之间的「恶名」。

 

Mark Gurman 喊话苹果「改个名吧」|图片来源:X

01

平台潜力的「兑现」

 

在光鲜的发布会背后,苹果内部其实经历了一段充满挣扎、反复试错和巨大压力的「长征」。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在一次内部讲话里就很坦白地承认,团队一开始给 Siri 升级选的那条技术路,根本「达不到苹果要求的那种品质」。这个判断让他们做了一个很痛苦但又很果断的决定:放弃原来的方案,把 Siri「彻底推倒重来」。

这番话的潜台词是,苹果终于下决心要还清 Siri 过去十年欠下的巨额「技术债」了。Siri 最早的架构又老又僵硬,就是为简单的指令设计的,根本玩不转现在的大语言模型。推倒重来,意味着之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还得重新砸钱砸人,但要想建一个面向未来的 AI 基础,这笔学费又非交不可。

虽然苹果在 2024 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就已经把这些新功能拿出来秀了一圈,但正式上线的时间却一拖再拖。按最新的说法,这些核心功能要等到 2026 年春天才能和大家见面,这意味着连 iPhone 17 都赶不上了。

 

iPhone 17 系列发布在即,新 Siri 显然是赶不上了|图片来源:MacRumors

等这么久,市场自然会有各种质疑的声音。有人拿它和苹果当年那个最后被砍掉的 AirPower 无线充电板相提并论,觉得「画饼谁不会,关键得拿得出来」。这种怀疑让苹果的信誉压力山大。所以,费德里吉才会说「最终交付的东西,会比我们最初想的要强大得多」。他这么说,一方面是解释为啥要等这么久,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大家重新画一条更高的期待线,意思是「好饭不怕晚,我们必须要卧薪尝胆地等待」。

这种主动承认失败、公开讨论好几年的发布计划,在苹果身上其实不常见。但这恰恰是它在如今这个 AI 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被逼出来的策略。在一个所有人都恨不得天天开发布会的时代,你长时间不吭声,大家就默认你掉队了。所以,主动出来引导舆论,把「跳票」包装成对「品质」的追求,就成了苹果唯一的选择

新 Siri 能不能成,最后还不完全是苹果自己说了算。它作为一个平台,到底能有多大本事,很大程度上要看第三方开发者们愿不愿意、能不能高质量地用好 App Intents 这个框架。一个功能再牛的 Siri,要是调动不了你手机里最常用的那些 App,那价值也得大打折扣。

所以,苹果正在和一大批战略伙伴搞高强度的内部测试,名单里几乎涵盖了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如 Uber、YouTube、WhatsApp、Facebook 和亚马逊。他们测试的重点不光是功能能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在各种极端情况下靠不靠谱。

据 Mark Gurman 报道,即使苹果内部的工程师都对新功能的可靠性保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牵扯到钱和健康这些高风险领域。万一一个指令搞错了,后果可能「又花钱又害人」。这也解释了为啥苹果打算「小心翼翼地」分阶段上线。刚开始的时候,像银行、医疗这类敏感 App 的功能可能会被限制,甚至不开放,直到苹果有百分百的把握保证它们绝对安全准确。

在今天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Siri 的成功对苹果来说,已经不是「最好能成」,而是「必须得成」的一件大事

首先,这是苹果在全球 AI 军备竞赛里,必须要打赢的一场仗。新一代 Siri 就是苹果对 OpenAI 的 ChatGPT、谷歌的 Gemini 和 DeepSeek 这些对手的正面回应。苹果必须证明,在这场决定未来的比赛里,自己不但没掉队,还有能力制定下一阶段的规则。

 

本月发布的 Google Pixel 宣传预热视频直接嘲讽 Siri,表示「你可以在Pixel 上问更多问题」|图片来源:Google

从更深的层面看,这是在争夺未来互联网的入口。有消息说,苹果内部代号叫「答案、知识和信息」的秘密项目,其最终目的就是想搞自己的搜索引擎。

显然,一个真正智能、能深度理解你的 Siri,就是这个「苹果答案引擎」最完美的交互界面。

一旦这事儿干成了,谷歌每年付给苹果几十亿美元的默认搜索引擎费就可能打水漂,整个互联网的流量玩法都可能被彻底改变。

Siri 的复兴,更是苹果为「后 iPhone 时代」做的最重要的准备。一个强大的、以语音为核心的智能助手,是苹果传闻中很多未来新硬件(比如家庭智能显示屏、桌面机器人)能站住脚的绝对前提。这些新设备极度依赖一个能无缝、智能地控制海量应用和服务的 AI 大脑。没有一个脱胎换骨的 Siri,这些新产品就都是空想。

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和电子设备的交互方式——从现在以触摸为主,慢慢变成一种更自然、更无感的语音优先体验。这会从根本上改变用户和苹果生态的互动方式,形成一种比现在更强大、更黏人的平台效应。

你可以把苹果的 AI 战略看成是一出「特洛伊木马」。当全世界都在看谁家的聊天机器人更会写诗画画时,苹果真正的目标是围绕 AI 驱动的「行动」来重新打造它的操作系统。它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 Siri 会不会说俏皮话,而在于它能不能比任何对手都更可靠、更深入地在海量 App 里帮你「办事」。和 ChatGPT 的合作,更像是一个聪明的战术掩护,暂时满足了大家对顶尖聊天功能的需求,也为苹果在幕后打磨自己的真正王牌——基于 App Intents 的生态控制权——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苹果给 Siri 的重生画了张很美的蓝图,但通往未来的路肯定不好走。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和对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判断这场变革最终是成是败的关键。

这个路线图很清楚地表明,苹果正在用一种很务实的方法来推进这场高风险的转型。它先拿出自己最有优势的东西(App 整合),同时聪明地利用合作伙伴(OpenAI)来补上自己暂时的短板(顶尖聊天能力),为自家模型的成熟争取了宝贵的两年时间。

 

ChatGPT 目前在 iPhone 上的状态:可用,但不好用|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蒂姆·库克总说,苹果的目标从来不是「第一个」,而是「最好的」。Siri 的复兴,就是对这句话最严峻的考验。苹果的赌注是,通过一个深思熟虑的、以整合为核心的策略,实现后发制人。但这背后的执行风险非常大。

挑战是全方位的:技术上要做到绝对稳定流畅;生态上要让开发者们都愿意、并且高质量地参与进来;市场上则要赢得用户对于一个能深入你个人数据的 AI 的绝对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大问题,比如一次大面积的服务瘫痪,或者一个闹得沸沸扬扬的隐私丑闻,都可能让苹果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

02

新的护城河,还是遥不可及的梦?

 

最终,Siri 的未来正站在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十字路口。

如果苹果成功了,那么由 App Intents 驱动的这个新 Siri,将成为苹果有史以来最坚固、最宽阔的护城河。

它会是一个深度整合、注重隐私、以行动为核心的智能层,贯穿你数字生活的每个角落。这种能力,任何对手在短期内都复制不了,它会重新定义苹果生态的核心价值,并让它的领导地位再延续十年。

但是,如果执行过程磕磕绊绊,开发者们不买账,或者最终的体验达不到用户对「苹果品质」的苛刻要求,那这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无比公开的失败。它将彻底坐实那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在这场本世纪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中,苹果已经失去了它的魔力。

未来两到三年,就是决定 Siri 乃至苹果命运的关键时期。全世界都会等着看,苹果是能搭起一座通往未来的坚实桥梁,还是最终发现,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参与投资6只子基金

2025年8月14日 12:34
36氪获悉,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消息称,拟参与投资6只子基金,分别为上海浦清本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比邻星四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苏州千骥康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上海凯风开兴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上海鼎峰未来能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和无限启航海河(天津)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机构: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约5998万台,同比增长7.5%

2025年8月14日 12:23
36氪获悉,根据IDC《中国无线耳机市场月度出货量跟踪报告,2025年6月》,2025年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约5998万台,同比增长7.5%。其中,真无线耳机市场出货量3831万台,同比增长8.0%;开放式市场出货量1,422万台,同比增长20.1%;受到电竞及学习办公需求的带动,头戴市场出货量413万台,同比增长30.1%,其中入门级产品对市场带动显著。

机构:电竞需求预计带动2025年OLED显示器出货年增86%

2025年8月14日 12:16
36氪获悉,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由于电竞需求强劲,加上面板厂、品牌厂积极推广,预计带动2025年各区域OLED显示器出货量全面提升,然受到国际形势变化影响,预估欧洲市场的出货占比将提升至与北美相当,中国市场占比也增至20%以上。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OLED显示器出货量将达266万台,年增86%,在整体显示器出货的渗透率约为2%。预期未来几年成长动能将延续,2028年渗透率有望上升5%。

恒指午间休盘跌0.06%,恒生科技指数跌0.45%

2025年8月14日 12:03
36氪获悉,恒指午间休盘跌0.06%,恒生科技指数跌0.45%;家庭用品、煤炭、汽车产业链板块领跌,兖矿能源跌超4%,巨子生物、首控集团跌超3%,吉利汽车跌超2%;非银金融、房地产、医药生物板块涨幅居前,荣昌生物涨超15%,美的置业涨超9%,兴证国际涨超7%;南向资金净买入16.51亿港元。

新宙邦:液冷服务器的浸没式冷却液市场虽然在稳步增长,但总量有限

2025年8月14日 11:51
36氪获悉,新宙邦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含氟冷却液产品主要供应半导体芯片制程冷却及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公司已经开发系列相关产品和扩大产能以应对目前市场和未来市场增长,液冷服务器的浸没式冷却液市场虽然在稳步增长中,但总量有限,请注意投资风险。

优必选注册资本增至4.4亿,增幅约5%

2025年8月14日 11:42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4.2亿人民币增至约4.4亿人民币,增幅约5%,同时,多位主要人员也发生变更。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周剑,经营范围包括从事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软件、通讯设备、玩具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软件、通讯设备、玩具的销售、批发、进出口及相关配套业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周剑、深圳市进化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夏佐全等共同持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