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7月4日首页

更优雅的补能,宝马华为想让充电「自动」发生

作者 芥末
2025年7月4日 20:15

最近相当沉迷在《死亡搁浅 2》里面开卡车送快递。

游戏里面的运货卡车不仅拥有极高的通过性,翻山下海无所不能以外,其补能方式也很意思,充电桩长的有点像是《红色警戒》里面的磁暴线圈,只要把车辆停在特定范围之内,电力就可以隔空传送过来。在搭建好的公路上,车辆甚至可以依靠路面供电,再也不用担心续航不足。

▲死亡搁浅里面的充电方式

不用冒着大雨或者烈阳去拖那个死沉死沉的充电枪,也不用心心翼翼以免手指被蹭掉一层皮,简直就是补能方式的最终极形态。

▲小红书上对充电枪太重的吐槽

现实中,厂商们也探索过各种为汽车补能的方式。

沃尔沃、奥迪以及国家电网等企业就都曾测试过安装在停车位上的无线充电装置,其原理和手机无线充电基本一致,都是通过地面发射线圈和车辆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来传递电能。

根据公开报道,奥迪早在 2015 年左右就曾研发过一款可升降式的线圈装置来为适配不同底盘高度的车辆,通过让供电线圈更靠近接收线圈的方式来提升电力的传输效率。

但是这种方案比较受限,只能运用在室内的固定车位上,能量传输的效率也仅有 20%-30% ,后来宝马、丰田等车企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技术升级和改进,在传递效率和传输距离上都有所提升,但跟有线充电形式相比速度还是非常缓慢,也存在电磁辐射等安全问题,所以大都停留在了探索阶段。

沃尔沃则探索过在车辆行驶中依靠公路下方铺设的电缆来为汽车供应电力。2013 年他们在瑞典的 Hällered 测试中心建立了一条 1/4 英里长的轨道,用了一辆卡车来进行测试,车辆搭载了一块集电器来与公路上的电缆连接,车辆不必完全行驶在电缆的中央,但是时速需要大于 60 公里。

这种看着像无轨电车的形式在现阶段看来对公路以及电网的改造要求很高,补能效率也不甚理想,但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补能范围和效率都能有所突破,这种可充电式的道路相比固定在某处的充电设施,它不需要占用地面空间,维护成本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汽车不需要停下来充电,汽车可以在补能的同时行驶,能够有效的解决电车的续航焦虑。

上面的两种技术都还在概念和预研阶段,在当下更有实用价值的方案可能是充电机器人的形式。

国内已经有不少新建的停车场实装了这种补能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从「车找桩」变成了「桩找车」,依靠在停车场上方建设的可移动轨道,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移动到需要充电的车辆上空,然后释放充电枪。

这种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新能源车位占地面积过大,甚至「挤占」燃油车车位的问题,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充电桩的空置,目前市面上的方案大都是一台机器人可以覆盖 6-12 个车位,在设备、场地方面的投资也比传统的充电站方式大大减少。

但这种方案还是需要车主自己动手拔插充电枪,多少显得不够「优雅」,宝马最近发布的自动充电机器人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宝马介绍说,当车辆停泊在自动充电车位之后,机器人可以通过 AI 视觉识别来自动精准定位充电口然后进行插枪充电,充电结束之后也可以自动拔枪复位,从机器人启动到完成插枪动作,用时约几十秒。

同时配合宝马的主机以及手机 APP,也可以实现预约充电、自动落锁、插拔枪和用户结算等诸多过程,避免了车主遇到充电枪重、脏等不够「优雅」的体验。

宝马同时预告了,未来将与自动充电功能和代客泊车功能相结合,车辆能够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让车辆自行实现智能泊车和充电的全流程。

根据宝马的规划,到 2026 年,宝马和合作伙伴将在全国建设 1000 个充电站约 7000 个充电桩,并在核心商圈以及大型商场建设 100 个目的地充电站。

无独有偶,鸿蒙智行在之前的 ADS 4.0 发布会上也将「代客充电」功能作为了重点进行宣传。

华为当时介绍说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车主「寻找空闲充电桩、排队等待、手动插拔充电枪、耗时守候」等繁琐的流程,这也是华为辅助驾驶「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自动驾驶的关键一环。

待法规允许后,华为代客泊车可以实现车辆自主驶入充电车位,机械臂自动插枪充电,满电后自动驶离并返回用户召唤点等功能。依托 ADS 4.0 升级版泊车代驾,车辆可以自主识别多层停车场结构,精准导航至指定充电桩,突破传统单层停车场的限制。

这种车辆自主代客充电的功能还会有很多商业场景上的延伸,比如让车辆定时在谷电期间出发充电,或者充满自动开走避免无效占用,能够让车主减少在补能这件事上的时间投入。

华为在发布会上宣布从 2025 年 6 月开始会逐步在全国 10 万个停车场支持代客充电,深圳机场等枢纽会先进行试点。

从有新能源汽车开始,人类对于「无感补能」的追求从未停止,宝马和华为所推广的自动充电机器人也都在努力让充电想呼吸一样自然,让车主的时间能够回归生活本身。

更何况现在已经实现的「兆瓦闪充」「跨层泊车」等技术,在 10 年前看来也几乎与幻想无异,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的能像游戏里一样,在现实世界的公路上,体验那份无需驻留、自由驰骋的畅快补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