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4月3日首页

高通发布第四代骁龙 8s 移动平台,专为轻旗舰设计

作者 刘学文
2025年4月3日 11:06

最近这几年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高通都会发布旗下的骁龙 8 系旗舰芯片,用在 Android 阵营的旗舰机上,然后接着高通就会发布骁龙 8 系旗舰的「青春版」:骁龙 8s 移动平台,把一些 8 系旗舰芯片的特性带到更平价的机型上,也就是高通所说的「新生代旗舰」机型。

今年,骁龙 8s 移动平台已经到了第四代。

第四代骁龙 8s 移动平台的架构为「1 超 7 大」,其中包括 1 个超级大核,和 7 个性能内核。具体来看,它采用 1 个 3.2GHz 的 X4 超级内核,3 个 3.0GHz 的 A720 性能内核,2 个 2.8GHz 的 A720 性能内核,2 个 2.0GHz 的 A720 性能内核。

另外,高通还增加了 L3 和系统级缓存,让内核之间可以更高效地访问并快速处理更复杂的运算。这会有助于提升游戏体验、影像性能和 UI 响应速度,还有多任务多线程的表现。

相比于第三代骁龙 8s,第四代骁龙 8s 的 CPU 性能提升高达 31%。在整体能效方面,第四代骁龙 8s 相比前代也实现了提升,在同样的对比条件下(4500mAh 电池容量),第四代骁龙 8s 测试手机相比于前代测试手机,能够让用户多打 2 小时电话,多听 1 小时音乐,或者多打 1 小时游戏。

除了 CPU 采用了骁龙 8 系旗舰芯片一样的 Kryo CPU 之外,第四代骁龙 8s 的高通 Adreno GPU 采用全新切片架构,这一设计来自骁龙 8 至尊版,相比于前代,第四代骁龙 8s 的 GPU 性能较提升了49%。这个切片架构针对现代图形工作负载进行调优,能够提供基于着色处理器的独立内核,从而实现更佳工作分配和并发性能。

比如在渲染复杂场景时,它可以直接在 GPU 上存储数据,从而减少发送到 DDR 内存的图形数据,效率和表现都能够获得提升,与前代相比,其 GPU 能效提升了 39%。

高通表示,与竞品轻旗舰芯片相比,第四代骁龙 8s 的安兔兔跑分领先 25%,CPU 单线程性能领先 34%。

最终表现在游戏性能上,《王者荣耀》5v5 团战中,第四代骁龙 8s 机型可以实现几乎满帧 120fps 的游戏表现;在《原神》须弥城跑图中,也是可以实现满帧 60fps 表现。

在压力较大的《崩坏:星穹铁道》黄金的时刻跑图中,第四代骁龙 8s 机型可以实现 52fps 的平均帧率。

另外,骁龙 8 系的一些游戏特性也被继承下来,比如基于硬件加速的实时光线追踪可以让游戏中的光照和反射效果更逼真、更具动感。

使用自适应软件实时自动调优 CPU 设置自适应性能引擎 3.0 能为玩家提供畅玩整场游戏所需的强劲性能与持久续航;Adreno 图像运动引擎 2.0 完全在 GPU 上运行,不需要依赖额外的外部芯片或 CPU 介入,可以实现游戏帧率的提升,最多可以将游戏的帧率从 60fps 无缝提升至 120fps。

接着就是高通一直强调的 AI 性能,高通表示,得益于微架构方面的提升,第四代骁龙 8s 的 AI 性能相比前代提升达 44%。在实际用例中,从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到超级分辨率,性能提升了 25%-55%。,借助多模态生成式 AI,用户可以与 AI 智能助手进行交互,它能够理解多种输入方式,包括语音、文本和视觉图像等等。

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骁龙 8s 移动平台第一次支持多语种的终端侧生成式 AI,让用户在终端上即可用不同语言交流,创建文本或图像,大大方便了沟通和创作。

影像层面,第四代骁龙 8s 采用与骁龙 8 至尊版相同的 ISP,能够支持 2 亿像素的照片拍摄,以及同时支持三个不同摄像头进行拍摄。AI 赋能的无限语义分割技术通过识别并增强画面中的几乎所有元素,最多可以可将图像分割成 250 多层元素,以方便对面部、头发、衣服、物体等元素进行增强处理。

还有就是 Night Vision 夜景拍摄 2.0 支持 4K 超暗光拍摄,以及始终感知的摄像头能在低功耗和高准确性的情况下,实现超快人脸解锁、轻松移动支付和无缝扫描二维码等等体验。

整体来说,第四代骁龙 8s 和去年发布的骁龙 8 至尊版一样,具有非常不错的代际提升,这对于一些对价格比较敏感,但是又想获得旗舰级体验的用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因为预计在比较亲民的价格上,手机厂商就能借助第四代骁龙 8s 设计出基本体验得到保证的轻旗舰手机。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昨天以前首页

宝马绝不背叛「驾驶」

作者 刘学文
2025年4月1日 16:20


在 2025 年的汽车新闻发布会上强调「驾驶」是一件有点反常识的事情,毕竟我们看到的汽车新闻发布会一般强调的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舒适享受,驾驶仿佛是应该丢给司机,或者那二三十个传感器和几颗芯片去干的事儿。

当然,汽车新闻发布会上不再强调「驾驶」,好像也有点反常识。

一年一度的宝马创新日活动上,「驾驶」反而成为了所有讲解的关键词,真就是智驾时代的锐利异类。

看路还是看屏?宝马始终希望你看路

在聊智驾和人驾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比较隐性的矛盾摆在面前:汽车内外的显示设备越来越多,除了仪表屏和中控屏之外,可能还有 HUD 抬头显示、电子后视镜显示屏和贯穿远端屏。当然,后排娱乐屏,车外点阵屏等等也出现得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现在的司机位,不光是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还要眼观三四屏。

显然,这和专注驾驶安全驾驶是矛盾的。

虽然宝马在屏幕的使用上没有国产车那么激进,但显示设备越来越多,多媒体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趋势无法阻挡,实际上,宝马还是 HUD 抬头显示的普及者,早在 2003 年,宝马 5 系车型上大规模应用 HUD 抬头显示。

宝马给到的解决方案是 BMW 新时代操作系统 X 里的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

关注宝马新闻的朋友应该对操作系统 X 和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不太陌生,它们首次亮相在 2023 秋季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不过当时还属于概念设计,许诺在 2025 年真正上车。

这不,2025 年这就到了。

所以,这一套蕴含了大量人体工程学和人因研究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预计今年就能和消费者见面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基于一个大前提:座舱「视觉锥」概念。

座舱「视觉锥」以驾驶者视线为轴心,将车内的交互信息分层防止,最重要的驾驶信息位于视线中央和焦点处,娱乐和舒适功能则位于视觉椎的底部周边视野,让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界面,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尽量不干扰驾驶,最终让驾驶者减少视觉焦点和切换时间和频率。

因而,基于「视觉椎」概念,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就被划分为了四大交互界面:

  • BMW 全景视域桥
  • 中央信息显示屏
  • 3D 视域前景显示
  • 全新多功能方向盘

如果不说 BMW 全景视域桥也是一种 HUD 抬头显示,想必很多人会以为这一条横亘在前挡风玻璃下方的长条显示区域是显示屏,但实际上,它还是投影,只是投影到了挡风玻璃下方的纳米涂层深色区域。如大家所见,投影效果有着堪比高分辨率显示屏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现。

这里主要显示的是驾驶相关,比如当前时速,导航信息等等,还有就是在视线稍右方显示娱乐相关信息。

在全景视域桥更上方,则是 3D 视域前景显示,这也是一种 HUD 抬头显示,只不过信息呈现更立体,与显示世界的融合更贴合,主要是显示能够帮助驾驶员更专注于驾驶相关的信息, 比如关键的驾驶辅助、导航信息等。

最让人疑惑的,则是那个不规则的中央信息显示屏。

相比于普通的的长方形中控屏,宝马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的这个中央信息显示屏有三点不同:

以平行四边形形状向驾驶侧靠拢,并进行了不规则的切割

屏幕向驾驶侧倾斜 17.5°,针对驾驶员视线进行了优化,并尽量缩短方向盘到显示屏的距离

中央信息显示屏带矩阵背光,保证了屏幕内容在任何光线下的可见度

另外,中央信息显示屏与全景视域桥可以双屏联动,用户可以在中央信息显示屏中选择天气、音乐等信息,往上滑动,流转到全景视域桥上进行显示。

不难看出,宝马之所以这么设计中央信息显示屏,还是基于视觉椎的概念,以及尽量保证驾驶者视线在视觉椎之内,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最后的交互和屏幕无关,甚至和视觉的关系已经都不大了,宝马尽可能地减少了非方向盘区域之外的实体按键,并且在方向盘划出了专门交互区域。这里用到了「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两项硬件技术,简单讲就是能够让用户实现「盲操」,不必看方向盘上的功能指示就能实现各种操作。

目的嘛,当然也是不让驾驶者分神,始终让视线集中在道路上。

在整套全景 iDRIVE 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上,宝马还进行了为期 3 年的测试,通过行业独家眼动仪追踪测试,以避免系统中的微动画令驾驶者分心。

这是宝马给智能座舱时代看路还是看屏的一个回答,无论当下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描绘得多么吸引人,座舱内的生活多么精彩舒适,但宝马依旧想强调的是,驾驶者在汽车内的定位,依旧是专注于「驾驶」这件事。

智能驾驶,还是极限马力?宝马希望驾驶不要这么简单

与一些厂商喜欢宣传绝对意义上的马力大小不同,关于汽车驾驶参数层面,宝马倒是给出了两个数字:18000 牛·米扭矩,3G 横向加速度。

这是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的参数。

宝马表示: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在 18000 牛·米轮上扭矩时,可以在连续弯道中实现超 3G 横向加速度。入弯时,系统会自动分配前后轴制动力,保证车身姿态平稳优雅;在冰雪路面紧急避障时,制动力还可以预判侧滑趋势,把失控苗头扼杀在没发生时。

之所以能够在如此极限的条件下,实现车辆的稳当控制,是因为宝马前不久发布的「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这是宝马为新世代车型开发的智能驾控集成系统,通过高集成度和智能化设计,首次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令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进行高效集成,并通过全新线束系统和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所构建的全新数字神经网络,最终,令决策链路延时小于 1 毫秒,信息处理速度较以往系统提升了 10 倍,实现了对车辆整体动态驾驶高效的全面思考与处理。

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国内汽车厂商长于电子电器架构,智驾和智舱,机械层面的东西还是德国人更擅长,不过宝马还是希望用这个「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告诉大伙儿,机械层面的东西他们固然擅长,但是电子电气架构的创新,他们也能搞定,并且电子电气架构和机械素质,是没法分家的。

另外,宝马最近频繁对外释放了自己对于智能和驾驶的思考:

这(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不是让车变得更聪明,而是让它真正听懂驾驶者的每一寸肌肉记忆。(宝马工程师)

我们不生产车轮上的智能设备,而是将智能融入汽车的骨骼血脉。(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

AI 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让我们找回最初爱上驾驶的理由。(华晨宝马 CEO 戴鹤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宝马在「驾控超级大脑 Heart of Joy」之外,还发布了 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历来宝马都以驾控见长,这不仅仅是工程师们的手工打磨调校,也是宝马的百年赛道经验,BMW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DPC)可以理解为,宝马将这些过往的赛道经验,比如勒芒耐力赛的耐久,M 车型的狂暴运动等等变为了代码,写入了这个系统。

在此系统下,驾驶的动态控制理论上就可以 OTA 了,动能回收不仅仅是为了节能,也可以和制动、转向联动,最终让驾驶者能在几乎不使用制动踏板的情况下,凭借能量回收的精细力度就能实现汽车转向减速需要,达到车随心动,本能驾驶的结果。

过往我们老是用「开宝马,坐奔驰」来形容这两个德系豪华品牌的不同,当「开宝马」遇到了不少人所期盼的「智能驾驶,车坐不开」以及「马力不够,电机来凑」挑战时,宝马对于驾驶的思考就尤为值得玩味。

如上所说,宝马对于驾驶这件事,依旧审慎严肃,既不希望驾驶员在智能驾驶的帮助下分神于智能座舱,也不沉醉于尚不完善的智能驾驶愿景,或者大马力带来的加速快感,而是希望驾驶者专心开车,轻松开车,最后享受开车,从开车中获得乐趣。

这就是标题所说的,宝马绝不背叛「驾驶」。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冷,静,有 AI,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HX 游戏本大规模上市了

作者 刘学文
2025年3月31日 14:56

2023 年底,英特尔第一代酷睿 Ultra 发布,英特尔表示,这是英特尔 40 年来最大的 PC 处理器变革,究其原因,除了 Intel 4 制程的落地之外,更重要的,是 Ultra 系列芯片架构的改变。

这是英特尔瞄准 AI 时代推出的新系列,尤其是 NPU 模块的加入,明显就是为 AI 服务的,另外,Intel 4 制程赋予了 Ultra 系列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带来更好的能效表现。

在今年 CES 上正式发布之后,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HX 在北京举办了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HX 新品分享会,来自 10 家 OEM 的 20 款高性能笔记本集中亮相,完成了从发布到上市的过程。

在这里要给英特尔颁布一个「本分奖」,以往各种厂商的发布会对比(吊打)环节都会拿友商的产品做对比,这一次英特尔选择了自家的产品,具体来讲是去年年初发布的酷睿 i9-14900HX。

基础性能上,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X 与酷睿 i9 14900HX 相比,有着 10% 单核性能提升,和 19% 多核性能提升(基于 Cinebench 2024 测试)。

在 GeekBench 6.3 等性能测试软件上,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X 与酷睿 i9 14900HX 相比,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比如 GeekBench 6.3 单核性能提升 5%,多核性能提升多达 25%。

虽然这次发布的主要是游戏本,但其实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00HX 也适合设计类工作使用,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85HX 与酷睿 i9 14900HX 相比,设计类负载 POV-Ray 性能提升 31% 之多。

哪怕是定位略低的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75HX,在实际的游戏表现上,相较于酷睿 i9 14900HX 也有明显的游戏性能提升。

除了性能提升之外,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00HX 系列也有好得多的能效表现。

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75HX 相比于酷睿 i9 14900HX,每瓦性能提升了 40%。与《CS2》游戏当中酷睿 i9 14900HX要到 125W 功耗释放才能达到峰值游戏性能相比,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75HX 在 75W 功耗释放的时候,就达到了峰值性能,并且这个性能比酷睿 i9 14900HX 在 125W 功耗释放的时候还高,这意味着它更适合供电更为保守的笔记本平台。

在更低的功耗下,获得更高的性能表现,其实也意味着更低的温度,以及散热压力的减轻。发布会现场展示了《文明 6》游戏在不同平台的运行情况,在同样性能下,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75HX 机型的运行声音为 31 分贝,而酷睿 i9 14900HX 的运行声音为 46 分贝,差别相当明显。

说完性能和能效表现,再来说一说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00HX 系列在 AI,尤其是游戏 AI 上的进展。

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00HX 系列实现 AI 能力是通过 NPU、CPU 和 GPU 一起实现的,具体来讲,在游戏 AI 当中,NPU 主要负责游戏场景识别,诸如场景识别、地图识别、人物坐标、NPV/英雄识别和点位识别等等;COU 只要做音频识别、主控逻辑和系统控制,GPU 主要做大语言模型和 RAG(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用于优化大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交互。

现场英特尔也请到了一些合作伙伴,比如新智慧游戏创始人陈迪、心影随形联合创始人王碧豪,他们的主要产品游戏助手,其中的游戏 AI 能力是基于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00HX 系列研发。

对于休闲玩家来说,《黑神话:悟空》的游戏难度是偏高的,以及地图也是偏绕的,玩家很可能会在开始的几个 Boss 就卡住,或者绕不出去地图,进而推进不了剧情。有了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00HX 系列的 AI 算力,加上游戏助手对于场景的识别,还有音频的交互,就能够在 Boss 战斗的时候给出相应的建议,比如怎么躲避 Boss 的攻击,怎么打出 Boss 的硬直等等,当然,也包括游戏指路功能,AI 陪聊等等。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