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当我把前端条件加载做到极致
各位网友晚上好,相信大家都对使用type="module"和nomodule这种技巧有所耳闻。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把这种技巧应用到极致的经验:4 条件加载方案。
什么是分条件加载
在前端构建中,我们通常需要进行 Babel 语法降级和 polyfill 插入等操作以兼容低版本浏览器。但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在现代浏览器中也会加载大量兼容性代码,无法享受浏览器原生支持的新特性带来的性能优势。
分条件加载的核心思想是:为不同能力的浏览器提供差异化的构建产物。最基础的实现就是利用 HTML5 标准中的type="module"和nomodule属性进行区分:
<!-- 仅供参考 -->
<script type="module" src="modern-bundle.js"></script>
<script nomodule src="legacy-bundle.js"></script>
这样在支持 ES Module 的浏览器中会加载type="module"的脚本,而不支持的浏览器会忽略这个标签并加载带有nomodule属性的脚本。通过这种方式,现代浏览器就能直接运行原生 class、ES Module、解构赋值等新特性,无需加载冗余的兼容性代码。
3 个条件的分条件加载
由于IE8与IE9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因此在上述2个版本的构建产物之上,使用条件注释在分出第3个版本专用于IE8及以下。
<!-- 仅供参考 -->
<!--[if gte IE 9]><!-->
<script type="module" src="modern-bundle.js"></script>
<script nomodule src="legacy-bundle.js"></script>
<!--><![endif]-->
<!--[if lte IE 8]>
<script src="ie8-bundle.js"></script>
<![endif]-->
这样IE8及以下加载特制兼容包可以更加精简,其他版本也能避开恶心的兼容代码。
为什么需要分4条件加载
分3个版本似乎己经够用了,但是随着top-level-await
的出现,变得不够用了。使用type="module"和nomodule分版本的一个目的就是能使用原生esmodule。而top-level-top
出现后,无法用旧有的esmodule实现top-level-await
。因此只能使用传统方式,比如构建成AMD格式,用AMD加载器加载。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一个版本。
现在我们有4个版本了
- IE8及以下
- 不支持原生esm的版本(chrome4~chrome60)
- 支持原生esm但不支持top-level-await(chrome61~chrome89)
- 原生支持top-level-await的浏览器(chrome90+)
注意哦,上面最新的版本是chrome90,现在都chrome130+了,随着浏览器的更新,我希望用新浏览器的用户能够直接运行新特性,因此我需要用一个较新的特性做区分,于是我选择了Promise.try。现在的4个版本改变为
- IE8及以下
- 不支持原生esm的版本(chrome4~chrome60)
- 支持原生esm但不支持Promise.try(chrome61~chrome127)
- 原生支持Promise.try的浏览器(chrome128+)
这里我选择了Promise.try是因为我还没有在公司推开es2025的使用,业务人员是不允许使用es2025的特性,代码中也必然不存在es2025的代码。等我在公司构建工具链中做完了es2025的降级处理,就会把用Promise.try判断,改成用更新的特性来判断。
<!-- 仅供参考 -->
<!--[if gte IE 9]><!-->
<script type="module">
if(Promise.try){__import__("xxxx")}else{__import__("yyyy")}
</script>
<script nomodule src="legacy-bundle.js"></script>
<!--><![endif]-->
<!--[if lte IE 8]>
<script src="ie8-bundle.js"></script>
<![endif]-->
最后我们看看打包后的运行效果。我们发现在最新浏览器中没有polyfill引用,也可以原生运行top-level-await。
总结
通过多条件加载,可以在全浏览器兼容的前提下,减少新式浏览器的加载内容大小。分4版本条件加载,是做到极致的水平。
SwiftUI TabView 源码解析
如何使用和自定义 SwiftUI 标签
戴上眼镜,起飞!影翎 A1 全景无人机首发评测
你大概率见过这样一幕——一台航拍无人机,身上绑着一部全景相机。早在 2022 年,影石就嗅到了这股创意的风,推出了适配大疆 Air2 系列的全景相机套件「瞳 Sphere」,让无人机玩家第一次尝到了 「全景飞行」 的滋味。
▲ 为了给无人机挂上全景相机,用户和品牌都绞尽了脑汁
而今天,故事迎来了升级版: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 影翎 A1 登场。毫不意外,背后那双最熟悉的推手,依然来自影石。
▲套装包含:无人机本体、体感遥控手柄、飞行眼镜及电池
无人机本体的外观非常科幻。正面竖向排列的视觉避障模组就像电影中的外星生物,而上下两边的半球形凸起就是全景相机模组,一上一下的镜头放置方式和「瞳 Sphere」相同。
▲ 开机自动展开起落架,避免底部的全景镜头接触地面
让我成为一只鸟,在空中自由探索
既然是影石孵化的品牌,身上自然也流淌着影石的血液,尤其是全景合成技术。
影翎 A1 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合成全景影像,结合经特别设计的镜头布局,它能够实现出色的「隐形」效果,在飞行眼镜中环顾四周也不会看到机身和螺旋桨的踪迹。
▲ 戴着飞行眼镜转头可以轻松变换视线方向
想象你正在北京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禁忌之旅上,飞车极速前进时,四周的景象尽收眼底。即便飞车在前进,你的视角却可以任意转动,就像是身临其境,飞车的方向并不限制你的视野。
影翎 A1 带给我的就是这种自由的体验,仿佛化身为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鸟,一边飞行,一边自由探索眼前的美景。这样的飞行体验,非常适合在各大景区应用——工作人员摇身一变成为无人机驾驶员,游客则可以「坐」在无人机上,随心所欲地欣赏四周的风光。
全景飞行的模式使其操作方式有别于传统 FPV 无人机——飞行方向只由手柄控制,不再与头显的视角同步。当你的视角与飞行方向不一致时,头显屏幕上会自动弹出一个悬浮窗,实时显示无人机前方的影像。而你只需轻轻转动手柄上的滚轮,就能迅速回到飞行器前方的视角并调整飞行方向,避免盲飞的风险。
其实对于新手来说是很好上手的,但如果你以前就飞过 FPV,那我建议你放下所有的经验,像个新手一样享受这份空中飞行的自由感。
很好玩,也很好拍
在这次体验的前半部分,我完全沉迷在自由的观光感受里了,直到我想起它还是一部能够拍摄全景视频的生产力工具,然后马上就发现了全景无人机的妙处——先专心飞,再随意构图。
影翎 A1 能够录制最高 8K@30fps 规格的全景视频(可惜由于是早期工程样机,我们只体验到了 5.7K@50fps 的视频规格),然后在后期软件里自由调整视角,设置关键帧打点实现一些高难度的镜头运动。
这意味着,在前期拍摄时飞手无需纠结构图与运镜。只要专注于操控飞行,确保无人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与相对位置即可。
以前,拍摄这些镜头时需要操控 FPV 无人机进行翻转、甩尾等高难度动作,还要冒着很大的炸机风险。但现在,只需在后期软件中拖动画面、设置关键帧,便能轻松重现这些效果。
也难怪早就有玩家们在无人机上绑全景相机了,确实好用。
让航拍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爱范儿觉得影翎 A1 会是一款彻底改变过往飞行体验的产品。
作为全球首款一体式全景无人机,影翎 A1 融合了手势体感控制摇杆、实时合成全景视频和全方位观测的飞行眼镜,为飞行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它让每个人都能在空中自由探索,尽情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对于影像创作者来说,这样的一体化设计也比曾经专机专用的外挂式配件来得更加可靠,无论是飞行操控还是拍摄体验都更上一层。
最重要的是,影翎 A1 突破了传统飞行的束缚,它解放了创作者们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的焦虑,将他们的飞行体验提升到全新的高度,让航拍的飞行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
给创作者们提供了大胆飞行、自由创作的底气,这才是影翎 A1 的独特魅力所在。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