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8月21日资讯

越秀服务上半年营业收入19.62亿元,合约面积达9245万平方米

2025年8月21日 21:39

8月21日,越秀服务(06626.HK)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越秀服务营业收入为19.62亿元,商业收入3.70亿元,占18.9%,非商收入15.92亿元,占81.1%,其中商业运营及管理服务收入3.12亿元,基础物业管理收入为7.16亿元,同比增长19.2%。这是越秀服务连续第四年保持“基本盘”基础物业营收达成增速20%左右的高增长。同时,报告期内股东应占盈利2.40亿元,继续保持盈利势头。

业绩会上,管理层宣布维持50%高派息率,将业务增长切实转化为投资回报。

越秀服务2025年上半年利润表主要数据

截至报告期末,越秀服务合约面积达9245万平方米,较2024年末提升4.2%,合约项目515个,在管面积超7231万平方米,较2024年末提升4.3%,在管项目444个。越秀服务区域深耕战略是其收益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管面积中91%位于一二线城市,公司平均物管单价约 2.8元/平方米,属于行业中高水平区间。母公司越秀地产近几年的交付楼盘也均为一二线核心城市的高品质社区,为越秀服务的高能级区域深耕打下基础。

越秀服务业务布局

越秀服务管理层表示,基础物管高增长的底层逻辑在于服务品质升级。在物业费限价政策下,“质价相符”成为行业焦点。越秀服务围绕业主需求,持续进行客户研究,结合客户痛点升维服务力,并利用数智科技驱动服务品质升级,致力于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

 首先是基础作业模式的迭代。2025年上半年,越秀服务打造“人机协同”保洁新模式,通过集中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品质,保洁满意度提升0.9分;同时全面推行智慧通行,以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社区安全等级与通行效率,目前近90个达到要求的项目已全部运行。

同时,管理模式也同步实现变革。在越秀服务的集成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国项目的设备运行数据,从“人盯人”管理模式转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督导。这背后靠的是自研EBA系统+RTU网关,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算法均实现100%自主可控,有效规避外部技术依赖风险,确保设备在数据安全、功能迭代及定制化服务方面具备灵活响应能力,为业务持续创新提供坚实技术保障。目前,越秀服务已实现项目穿透,完成物业驾驶舱主屏、客户满意和综合收缴分屏上线,通过后台数据倒逼一线规范作业,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基于此,越秀服务积极构筑与地产双向延伸的管理机制、建立对客维保的快速协同响应机制、优化早介机制、重构验收工作机制,为广大业主提供好产品。在基础物业服务方面,越秀服务持续聚焦物理、数字、人际三大触点,开展客户研究与服务设计,形成服务蓝图及任务清单,满足客户的使用价值、情绪价值和资产价值。

截至2025年6月末,越秀服务账面现金及定期存款为47.91亿元,较2024年末再增8900万元;同时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稳居上市物企“现金一梯队”。

越秀服务管理层表示,未来公司将一方面凭借越秀集团、越秀地产和广州地铁三大国企的背景优势以及多元化业务范围,拓展包括地铁物业在内的更多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关注一些上下游的投资机会,今年计划5亿元用于收并购,继续拓展业务规模。

塑胶镜头销售额显著提升,瑞声科技上半年收入再创新高超133亿丨最前线

2025年8月21日 21:33

作者:欧雪

编辑:彭孝秋

8月21日,瑞声科技(2018.HK)在新加坡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集团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再创新高。净利润同比提升63.1%至8.76亿元,主要由于光学业务盈利性持续改善,以及精密结构件业务的高速增长。

财报显示,上半年瑞声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入为28.9亿元,同比增长9.1%。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净资产负债率为4.7%,账面现金为77.5亿元。

分业务来看,2025上半年,瑞声科技声学业务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1.8%;车载声学业务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4.2%;光学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9.7%;电磁传动与精密结构件收入46.3亿,该合并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7.4%;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56.2%。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光学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显著,尤其是塑胶镜头。瑞声科技CFO郭丹透露,上半年塑胶镜头销售额大幅提升,毛利率超30%,市场表现强劲,下半年这一业务还将持续向好。

郭丹进一步表示,塑胶镜头价值量提升主要得益于客户拓展和高端产品渗透率的提高。例如,6P和7P塑胶镜头以及G+P玻塑混合镜头等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今年G+P镜头出货量预计超过1000万个,明年有望更高。这显示高端机型对G+P解决方案的认可度和市占率都在持续提升。

展望下半年,瑞声科技管理层持乐观态度,预计公司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下半年收入同比增速有望不低于上半年的18.4%。整体来看,郭丹认为,手机和车载领域将是瑞声科技后续增长的两大稳健支柱。

手机方面,郭丹表示,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为稳定,但高价值产品价值在提升。一方面,折叠机超薄趋势为声学、马达结构件等带来价值提升机会;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摄像功能和AI应用带来新需求,推动MEMS麦克风、散热等需求大大增加。

今年上半年,瑞声科技散热业务同比增长超45%至2.21亿元,产品在全球头部客户旗舰机型上快速放量。“我们是安卓手机主要供应商,去年散热销售额3亿多,今年预计翻三倍,且增长趋势将持续多年,应用范围也将拓展。”郭丹称。

车载方面,随着公司此前并购PSS后,今年紧接着又收购了初光汽车。报告期内,瑞声科技持续导入新客户以及新车型,进一步发挥集团与PSS的协同效应。定点国内某新能源品牌旗舰SUV项目,包含32扬声器、40通道功放及软件调音的音响系统,打造超豪华车载声学体验。

此外,集团收购初光汽车,其主要产品组合涵盖智能麦克风、E-call麦克风以及RNC传感器等,其中智能麦克风已实现主要车型全覆盖,强化了集团在车载声学系统解决方案的布局。

郭丹表示,公司收购初光汽车后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初光汽车自6月起并表,预计今年将为公司贡献超2亿元营收。

“未来,汽车将成为类似手机的智能设备,其在销量、价格和市场机会方面都极具潜力,我们对其前景非常看好,并持积极态度。”郭丹称。

要被阿里分拆上市的斑马,成色几何

2025年8月21日 21:28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8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公告,拟议分拆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独立上市。


斑马智行也首次在招股书中首次公布了经营业绩、当下股权结构等关键信息。为何阿里此时选择分拆斑马智行?当前斑马智行所处的行业竞争态势如何?斑马智行接下来的经营挑战是什么?


本期《智驾雷达》 VOL.4,将带您拆解斑马智行的上市动作,并探究其所处的行业态势。


斑马智行为何拆分上市?


斑马智行诞生于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在2015年共同出资设立的“互联网汽车基金”。目标是将科技巨头在软件、云计算和生态系统方面的深厚积累,与国有汽车龙头企业的强大制造能力和产业理解力相结合,探索汽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全新可能。


据招股书和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斑马智行累计合作40多个汽车品牌,包括大众、宝马、上汽、一汽等,落地智能汽车超过1000万辆,2024年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5%。考虑到斑马智行主要业务仅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以及围绕系统打造的解决方案,这一市场份额已经算得上表现出色。



但经营层面的压力始终存在。根据其招股书公布的业绩资料,从2022年至今,其总体营收规模总体维持稳定,但毛利率不断下降,反映出行业中的竞争烈度不断提升。



为了保持自身的产品不落伍,斑马智行在研发上进行了大量投入,截至目前每个周期的研发费用支出都超过了自己的营收。仅凭研发费用一己之力,让斑马智行从2022年至今已经亏损了30亿现金。


斑马智行在今年一季度还进行了一次额外的减值,核心是“斑马智行认为操作系统未来能带来的收益还会下降,这部分无形资产相当于贬值了”,在用新模型重估了操作系统的价值之后,选择减值18.41亿元。让一季度账面上总的净利润亏损超过了20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底,斑马智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1.61亿元,总权益仅剩47.43亿元。


为了保证后续在人工智能方面持续、巨额的投入,仅仅依靠私募融资的资金规模和节奏,已难以支撑斑马智行面对华为、德赛西威等巨头同等级别的研发 “军备竞赛”。“上市”也就成为了斑马智行获取长期、稳定且大规模资金来源的唯一之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上市,斑马智行也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尤其是淡化“阿里巴巴子公司”或“上汽关联方”的色彩,吸引更多既希望获得先进技术,又对其股东背景心存顾虑的潜在汽车客户。


斑马智行成色几何?


整体来看,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围绕着由操作系统、芯片和AI算法定义的“数字灵魂”展开。


而斑马智行的起家,就源于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AliOS操作系统。该系统的前身可追溯至2010年成立的阿里YunOS平台。通过多年的反复迭代,AliOS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车机”信息娱乐系统,进化为一个能够调度全车硬件、融合多域信息、支撑丰富应用生态的“智能中枢”。


但正如斑马智行自己在本次减值操作中强调的那样:操作系统可能会越来越不值钱,AI驱动的业务才值得重点投入。


2024年9月,斑马智行联合阿里云栖大会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智舱技术品牌“元神AI”,标志着公司战略重心已全面转向由大模型驱动的AI定义座舱时代。当时喊出的口号是“每100次座舱服务唤起,不超过1次触控交互”。


在今年7月全球知名调研机构IDC发布《智能座舱大模型能力评估,2025》报告,针对车控、车书、娱乐、出行、商务、生活、社交等7大高频场景,对9家主流新势力车企及AI公司的智能座舱大模型进行评估。斑马智行元神AI大模型以6项第一(其中3项满分)全面领先。


在更早之前的4月,斑马智行发布“一箭十星”交互智能体,即1个SystemAgent(系统级主智能体)+10个平台级应用Agent(场景智能体),通过星状协同架构,用户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调用控车、外卖、娱乐等十类场景化服务,利用自然语言交流实现在车里点外卖的功能。


进展不少,但行业中的竞争依旧激烈。


如果不以严格的业务和产品来限定,斑马智行其实存在许多“模糊”的竞争对手:拥有鸿蒙OS(HarmonyOS)车载系统和ADS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华为;拥有Apollo平台的百度;座舱域控制器硬件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国内外Tier 1供应商(如德赛西威、亿咖通、博世、伟世通);还有决心自研的一众车企(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等)


今年4月15日,在极氪四周年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就曾明确表示“智舱技术已经高度同质化”。


能否在完成上市之后,通过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加速自身的迭代速度,精准预判下一代技术方向并提前布局,必然会左右其未来的盈利能力,也将最终决定斑马智行这家公司的存活。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5000亿“准财政”工具将出,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

2025年8月21日 20:58
自今年5月以来,多地围绕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开展政策宣讲会或者项目筹备会。近期,部分地方更是进一步梳理出入库项目清单,明确了申报基金的金额。从地方透露信息来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资金规模为5000亿元,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具体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参与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

马斯克奥特曼中文对喷, AI 视频终于从「玩具」变成「工具」

作者 张子豪
2025年8月21日 20:48

现在刷社交媒体,你会发现一些画面精良的爆款视频,其实已经是 AI 制作的。但作为一个创作者,除了要像「抽卡」,在画面之外,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个问题就是对白。

比如我让 AI 生成一段「唯美雨景」,这不难。但要让 AI 生成一段有情节、有对话的「雨中分手戏」,对白还得是地道的中文,这就很棘手了。

AI 生成的要么是完全的「哑剧」,需要创作者后期对口型、配音;要么是能开口说话,但语音语调不自然,充满了「人机感」和「翻译腔」,让本该感伤的剧情瞬间出戏。

这也是当下 AI 视频生成最大的挑战之一:如何处理包含对白,尤其是带有复杂情绪的中文对白。

可以说,能否搞定自然流畅的中文对话,是 AI 视频能否从一个「看个乐子」的玩具,变成真正生产力工具的关键。

百度今天发布的蒸汽机(MuseSteamer)视频模型2.0,似乎就是冲着这个核心痛点来的。它最让我关注的一个点,是全球首个中文音视频一体化生成技术,号称是吃「中文语料」长大的,能够一步到位地生成音画同步、口型精准、情感自然的中文对话视频。

为了验证它到底是真正解决了创作者的难题,还是又一次停留在宣传片里的技术展示,我决定绕开那些官方的精选案例(Demo),设计几个更接近普通人日常创作需求的「刁钻」场景,亲自探探它的虚实。

体验地址:https://huixiang.baidu.com/

从一张图,到一场有声的对手戏

百度蒸汽机这次提供了 4 款生成模型,都是从一张图生成一个视频,分别是蒸汽机 2.0 turbo、pro、lite、以及有声版;不同的模型会消耗不同数量的积分,免费用户每月登录可以获得有限额度的想象力值(积分)。

有声版可以生成 5s 或者 10s 的视频,而 Turbo 等三个版本是 5s,像素方面除了 Pro 版本支持 1080p,其他三个版本都是 720p 高清画质。

我们直接给他一张图,然后按照视频生成页面的提示,输入想要生成的视频内容和主题台词;5s 的视频,将台词控制在 20 字以内,10s 的视频字数控制在 35 字以内。

▲ 我们上传了一张马斯克和奥特曼的合照,配上提示词:两个人针锋相对,左边的人先说,「你做的AI毫无底线」;右边的人说,「你的营销才是没有底线」;由蒸汽机 2.0 有声版生成。

首先,静态照片里的马斯克和奥特曼被自然地驱动了起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相当流畅,并且和上传的图片基本保持一致,图生视频的基础能力还是很扎实的。

更关键的是对话部分,这个表现,必须承认,在中文口型同步上,百度蒸汽机确实做到了目前的第一梯队。嘴唇的开合,与「底线」、「营销」等一些词语的发音匹配度很高,没有明显的延迟或错位。

▲ 一张浪浪山小妖怪的首帧图,配合提示词:画面中,手持干草叉的野猪小妖抬头,满怀期待地看向身边身材魁梧的熊教头。 台词: (第0-5秒)手持干草叉的野猪小妖说: 「教头,咱们把盔甲擦亮点,打起来更有气势!」 (第5-10秒)身材魁梧的熊教头向下瞥了他一眼,不耐烦地打断道: 「有那工夫?先给我削一千支箭出来!」

在发布会上,百度特别提到,这是来自「音视频一体化」的底层生成逻辑,声音和画面是同步构思的,而非后期匹配,他们在训练时就把画面和声音放在一个模型里同步学习。

此外,还有一个「多模态潜在空间规划器」(Latent Multi Modal Planner)的首创技术;多模态很好理解,就是文本、画面、音频,Latent 是深度学习里面术语,主要是学习潜在的特征,这个技术能够自主地规划潜在生成空间里的多个角色身份、台词、以及互动逻辑等。

通俗来讲,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内置在 AI 里的导演,当给出「让两个人吵架」的指令时,它不会傻傻地让两人同时说话,而是会自主规划吵架剧本。

我们还尝试了一些东北话这样的方言,想看看在多人对话里,是不是也完全没有问题。

▲ 提示词:画面左边的蓝衣女子耳语急促而冰冷,用东北话说:「姐姐,真心是咱们的炭,也是烧死咱们的火」;画面右边的紫粉衣女子决绝地用东北话回应:「那不如,就烧得干净些」;由蒸汽机 2.0 有声版生成。

让甄嬛和沈眉庄在音视频一体化生产的模型里,说东北话确实为难了点,但是人物表情,嘴唇的动作,耳环、头饰等运动都非常自然。中文语音的细节还原度也很高,我觉得是真正做到了中文语境的深度适配。

还有这张经典的梗图,终于不是「快来品尝我新鲜的肉体」了。

▲ 一张万万没想到短片截图,提示词:画面左边带着红色帽子的唐僧,用手指着牛角的人的鼻子,非常生气的说:「还想品尝我新鲜的肉体,没门!」

百度蒸汽机确实精准地击中了,让一张图开口说话演一出对手戏,这个创作痛点。它将过去繁琐的多工具流程,简化为「一张图+一句话」的一步操作,这对于 Meme 二创、虚拟人对话、知识讲解、短剧制作等场景来说,无疑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

如果说要真正做到前段时间流行的《甄嬛传》和《让子弹飞》的视频配音演示效果,还是有些差距。但看现在的 AI 视频生成技术发展,AI 能表达更细腻、更矛盾的人类情感,我想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毕竟蒸汽机 1.0 模型还是上个月初发布的。

运镜和大场面,它能驾驭吗?

除了在中文场景下,双人有声的音视频一体化生成首创,百度蒸汽机 2.0 的另一项升级是电影级的画质和大师级的复杂运镜

之前的对话视频里,情绪、表情以及 3D 面部生成,都算得上展示了真实细腻的人物表现力。我们继续测试了广告和短剧中常见的转场、空镜,这些可以说是 AI 视频,除了对话的另一个刚需。

▲ 提供首帧图,并附上提示词:一个镜头,从书桌上的翻开的书本特写开始,慢慢向上拉起,最终定格在窗外下着雨的街景上;由蒸汽机 2.0 Pro 生成。

从生成的视频效果来看,蒸汽机把指令的遵循做得非常好。整个运镜过程,特写、向上拉、定格,执行得相当流畅,没有出现镜头乱晃或指令理解错误的问题。这也说明它对摄影术语的理解是到位的。

当 AI 学会地道中文,视频创作新的转折点来了

经过这番测试,我认为百度蒸汽机 2.0 的定位非常清晰:它并非要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 Sora 式模型,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以「中文对话」为核心突破口,将 AI 视频从一个有趣的「玩具」,推进到了一个可以交付成片的「工具」。

它绕开了单纯比拼画质和时长的内卷,把更多力气都花在了解决一个最要命、也最本土化的问题上——让 AI 视频真正「开口说中国话」,而且说得比真人还溜。

这种从「玩具」到「工具」的转变,已经在真实的创作和商业领域得到了验证。

好莱坞级视效指导姚骐,曾参与《2012》、《黑客帝国3》、《变形金刚3》等影视作品的视效工作,在国产科幻剧《三体》中打造了经典的古筝行动画面特效。这次,他就用百度蒸汽机创作了一支高品质科幻短片,其中包含 40 多个宏大复杂的特效镜头,每个镜头生成 3 次,总计生成了 120 多个片段素材,累计仅花费了 330.6 元。

▲ 发布会视频《归途》

当一个过去需要百万元级别预算的短片,其视觉生成成本被压缩到难以想象的低位时,被颠覆的不仅仅是预算,更是创作的门槛和权利。

这背后,解决的不仅是成本的问题,更是从生成一个酷炫片段到讲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转变。当宏大视效可以与叙事和对白无缝结合时,AI 才真正从一个特效插件,升级为创作者手里的高效率工具。

在品牌营销场景,这种模式也打破了常规的视频制作流程。比如伊利倍畅需要为一款羊奶粉制作宣传片《漂「羊」过海来看你》,传统方式不仅周期一般需要 4-6 周,而且要用实拍呈现「小羊莎莎」坐热气球环游荷兰草原和高科技工厂的奇幻之旅,成本和难度都极高。

但这次制作团队利用蒸汽机,将这些实拍难以完成的奇幻场景,通过风格化的 AI 渲染来实现。更重要的是,AI 将荷兰奶源、益生菌配方等硬核卖点,流畅融入了叙事中,制作周期缩短到了几天之内,画面不违和,同时表达了品牌的理念。

无论是专业大神,还是无数中小创作者与品牌方,相当于都获得了「赛博神笔」。你只需要「一张图+一句话」,就能让静态的兵马俑活过来打电话,或者让张飞一边绣花一边跟你唠嗑。这种创作门槛的消失,正在重塑内容行业的成本公式和竞争规则。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瑞士军刀。目前它在非对话的纯视觉特效上,生成视频的时长也还有限制,音色风格的选择也可以更丰富。

但在快速迭代 AI 产品浪潮中,也没有真正完美的产品,反而能更快落地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才更有意义。 百度蒸汽机没有陷入技术军备竞赛的虚荣,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务实、更贴近市场的路。它就像一个专注于把钉子敲好的锤子,虽然不能刨木头,但在「敲钉子」这件事上,它做到了极致。

看着 AI 生成的角色在我面前侃侃而谈,却没什么「人机感」,那种奇妙还是会忍不住涌上来。工具终将隐形,而创意永远闪耀。蒸汽机所做的,就是把那个曾经无比昂贵、属于少数人的导演梦,还给了每一个有话想说的人。

现在,我们已经不缺好的工具,只是缺少新鲜的创意;而与众不同的创意,来自一次次的尝试。

文|李超凡、张子豪

文章内视频浏览点击此链接访问:https://mp.weixin.qq.com/s/cy7m7e97AVVo5VqUcnS0_w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理事库克拒绝“因霸凌辞职”

2025年8月21日 20:47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来加大对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决策层施压。除一再批评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坚持不降息的立场,他20日又公开向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喊话”,要求库克辞职。“库克必须辞职,现在!!!”特朗普在其自创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写道。她在致法新社的一份声明中说:“我无意因为一个帖子提出一些问题就被霸凌到辞去职务。”但她表示会严肃对待有关其个人财务历史的问题,“收集准确的信息,回答任何合理的问题,并提供事实”。(新华社)

叮咚买菜:第二季度实现65亿元GMV ,Non-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23.9%

2025年8月21日 20:47
36氪获悉,叮咚买菜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叮咚买菜二季度实现GMV 65亿元,同比增长4.5%;营收实现59.8亿元,同比增长6.7%。在盈利方面,Non-GAAP标准下的净利润为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9%,同时在GAAP标准下也实现了1.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9.7%。

快手CFO金秉:预计2025年可灵AI全年收入将较年初目标翻倍

2025年8月21日 20:41
8月21日,快手科技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电话会。快手CFO金秉透露,目前可灵2025年全年收入预计比今年初目标翻倍,这使公司坚定了在可灵AI上进行长期投入的决心。基于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在年中也追加了可灵AI在推理算力方面的投入,预计可灵AI相关的2025年Capex上的投入较年初预算也实现了翻倍。此外,金秉表示:“预计集团AI整体投入对全年利润率的影响依然还是在1%—2%左右,这意味着我们尽管增加了在AI上的投入,但依旧有信心实现全年的经调整净利润率同比保持平稳的目标。”

帝欧家居:拟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

2025年8月21日 20:38
36氪获悉,帝欧家居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及自筹资金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水华未来”,分步实施,5年内完成实缴。新公司将作为公司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实施主体和产业孵化中心,采取“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相结合的双轮驱动策略,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分阶段地推进公司战略,实现公司由传统制造企业到全栈式工业智能服务商的转型。

Stripe预测:至2030年将有82%亚洲企业计划采用AI驱动的销售渠道

2025年8月21日 20:32
36氪获悉,金融服务公司Stripe于今日“Stripe新加坡巡展”中集中展示了基于AI及海外稳定币的创新产品及应用。其宣布扩大市场准入,推出全新支付方式和Terminal S710读卡器,并在支付、营收及嵌入式金融工具方面带来50多项升级。同时Stripe预测,未来互联网商业的核心入口将从传统网站转向AI原生交互界面,至2030年,82%的亚洲企业计划采用AI驱动的销售渠道,其中50%预计至少部分销售将通过这些新渠道完成。

经济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吗?复苏何时出现?

2025年8月21日 20:00

从2021年开始,我国经历了连续4年地产下行后的阵痛期,“经济的曙光何时才能到来”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想要走出经济的失速循环,通常需要经历债务消化、结构调整与重建信心这三步,也就是经典的复苏三段理论。今天这个视频就让我们来详细分析经济复苏的三部曲,我们都分别进展到了哪里?又遇到了哪些矛盾?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美国与欧盟发表联合声明:欧盟承购美能源产品、人工智能芯片及国防装备

2025年8月21日 20:05
美国白宫发表与欧盟的联合声明称,美国与欧盟已就一项贸易协定的框架达成一致。欧盟方面随后也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明确,欧盟采购美国能源产品,包括液化天然气、石油与核能产品,预计2028年承购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此外,欧盟承诺采购至少价值400亿美元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用于欧洲数据中心的建设。声明预计,在2028年前,欧洲企业将在美国战略性领域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此外,欧盟还计划大幅增加从美国采购军事和国防装备。(央视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