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9月18日资讯

AH溢价处于合理水平,大资金借道公募产品挺进香江

2025年9月18日 07:28
港股市场持续走高的同时,AH溢价来到了阶段性低位,市场对于港股是否高估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基于当前的汇率和市场环境,AH溢价处于合理水平,后续在人民币升值及美元走弱的中期趋势下,AH溢价依然有继续收窄的空间,港股资产或受益于全球流动性充裕和外资回流。若美国进一步降息改善全球流动性以及AI企业的业绩持续兑现,或支持港股市场进一步上涨。(中证网)

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重启对Mars与Kellanova交易的调查

2025年9月18日 07:22
根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官网的最新公告,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已重启对糖果制造商Mars以360亿美元收购品客薯片(Pringles)母公司Kellanova的交易调查,并将12月19日定为裁决截止日期。作为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欧盟委员会已于7月底暂时中止了此项调查,等待两家公司提供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该委员会于6月启动了全面调查,警示此项交易可能导致产品涨价,并可能增强Mars与零售商的议价能力。(新浪财经)

调查: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7.7%

2025年9月18日 07:22
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0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2.3%,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7.7%。美联储12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1%,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9.0%,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79.9%。(界面)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

2025年9月18日 07:20
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历经5年多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神经蠕虫”(NeuroWorm)。这项技术标志着生物电子接口(脑机接口、人机接口)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智能探测的范式转变。该研究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央视新闻)

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2025年9月18日 07: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氢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氢正离子(质子)、氢负离子和氢原子三种形式存在。其中,氢负离子电子密度最高、易极化、反应性最强,是一种独特且具有巨大潜力的能量载体,其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央视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3523743466860273&wfr=spider&for=pc)

DeepSeek-R1开创历史,梁文锋论文登上《自然》封面

2025年9月18日 07:10
由DeepSeek团队共同完成、梁文锋担任通讯作者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研究论文,登上了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的封面。与今年1月发布的DeepSeek-R1的初版论文相比,本次论文披露了更多模型训练的细节,并正面回应了模型发布之初的蒸馏质疑。DeepSeek-R1也是全球首个经过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Nature评价道: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都还没有经过独立同行评审,这一空白“终于被DeepSeek打破”。(第一财经)

宁德时代: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明年将批量供货

2025年9月18日 07:05
36氪获悉,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表示,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比锂离子电池略低,但低温性能、碳足迹、安全性能均更有优势。具体来看,钠新电池将有助开拓严寒市场,拓宽新能源应用的区域边界;钠新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具备超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可以覆盖超4成的国内乘用车市场需求,具备广阔的目标市场空间;公司推出的钠电电池包结合20号、25号标准包/换电包的高兼容性,适用于所有标准包/换电包车企客户的车型。目前,公司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正在与客户推进开发、落地中,进展顺利,明年将根据客户节奏实现批量供货。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百度涨超11%

2025年9月18日 07:00
36氪获悉,9月17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涨0.57%,纳指跌0.33%,标普500指数跌0.1%。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英伟达跌超2%,甲骨文、亚马逊、英特尔跌超1%,奈飞涨超2%,特斯拉涨超1%。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百度涨超11%,蔚来涨超6%,拼多多涨超4%,阿里巴巴、哔哩哔哩、理想汽车涨超2%,京东、网易、微博涨超1%。

鲍威尔:美联储“坚定致力于”保持其不受政治影响的独立性

2025年9月18日 07:00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结束后,在美联储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鲍威尔表示,美国失业率维持在低位但略有上升。通胀近期有所上升,仍处于略高水平。美国通胀风险上行,就业风险下行。明年之后,多数通胀预期指标将符合2%的目标。预计今年和明年关税推动的价格上涨趋势将持续。当被问及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加入美联储,该机构如何能保持其在公众眼中的独立性时,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坚定致力于”保持其不受政治影响的独立性。(央视新闻)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2025年9月18日 06:42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美联储预测显示,到年底将再降息50个基点,未来两年每年再降息25个基点。美联储决策者预计2025年GDP增​​速为1.6%,高于6月份预测的1.4%,预计长期增长率为1.8%。(央视新闻)
昨天 — 2025年9月17日资讯

特斯联与优必选达成战略合作,将构建下一代智能体机器人|最前线

2025年9月17日 21:23

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近日,“空间智能头部企业”特斯联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空间智能+具身智能”展开深度合作,彼此开放并共享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创新技术,共同推动智能体机器人的全面落地。

当前,全球具身智能产业正从“实验室演示”步入“产业化初步应用”阶段。技术持续迭代,资本关注度高,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技术瓶颈、算力成本及场景落地等挑战。

具身智能被视为“会思考的大脑”与“能行动的身体”的结合,然而现实环境中复杂多变、非结构化的场景,如光线变化、物体遮挡、不平整地面等,对其技术泛化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要使机器真正“看到”物理世界、“看懂”物理世界,并实现与物理世界真正自主的交互,空间智能是其中的关键。

围绕空间智能战略目标,特斯联将其业务分拆为AIoT基础设施、AIoT领域模型、AIoT智能体,分别对应空间智能的三重能力。

其中,AIoT领域模型即为让机器看得到并看得懂的关键。在领域模型层,特斯联自研的空间大模型突破传统语言模型的局限,具备多模态融合及推理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处理包括重力、摩擦力、三维空间关系等在内的物理规律,实现对现实场景中复杂任务的分解与规划。

AIoT基础设施层,特斯联自研的混合推理智算平台(HICP)能够实现对多元异构算力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可为具身智能的云端训练及端侧推理提供高性能、低延迟计算资源支持。目前,AIoT基础设施层产品已完成对十余种国产主流信创芯片实现兼容适配。

AIoT智能体层,特斯联打造的智能体具备类人思考、长时记忆、高维感知与团队协作四大能力,与优必选的群体智能系统形成高效的协作,为机器人注入“智慧大脑”,实现机器人从“机械执行”向“智能协同”跃迁,显著增强其在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中的自主决策与协同作业能力。

特斯联与优必选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剑指出,机器人要从单一执行工具演进为具备人机共融能力的智能体,必须深度融入对环境语义和动态规律的理解。

此次双方合作,特斯联的空间大模型及高质量空间数据,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充足训练支持;而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所生成的多模态交互数据,也可以持续丰富空间数据资源,进一步反哺和优化模型的空间推理能力,推动系统持续进化,共同构建一个在物理世界具备高度自主化与交互能力的下一代智能体机器人。

对话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钟翔平:在车上点麦当劳这件事,很简单,也很复杂

作者 刘学文
2025年9月17日 21:11

与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钟翔平的采访并不像以往的采访那样发生在会议室或者咖啡馆这种场景,而是在位于深圳宝安大铲湾的腾讯新总部与宝安中心地铁站之间的自动驾驶摆渡小巴士上进行的。

这辆小巴士将来会用于腾讯员工通勤的接送,达到了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搭载了腾讯自研技术。

即便腾讯这家公司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如此之深,但在汽车领域,腾讯做的事情却并不显性,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没法像使用微信,玩《王者荣耀》那样亲身感受腾讯为员工准备的自动驾驶小巴士,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没有影响我们的出行。

相反,腾讯对智慧出行的影响,无论是从链条的长度,还是时间线上的长度,都可能是腾讯所有业务里最为深远的之一。

在车上点个麦当劳,和腾讯云有关系吗?

2025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出行专场上,腾讯发布了 TAI 6.0 智能座舱系统和全域智能化升级方案,通过「端云一体」的新一代座舱大模型矩阵与 AI Agent 架构。在端侧,基于混元深度定制的 LLM ,TAI 6.0 智能座舱系统推理速度提升 81%,并在长上下文窗口中,实现对车身传感器信号理解的准确率超 97.5%。新发布的 VLM 多模态模型在舱内人物识别准确率超 97.5%,舱外环境感知超 98%。

可实现场景与意图的精准理解,并通过自研端云模型协同策略,达成快速响应,意图理解时延小于 500 毫秒、准确率超 95%。AI agent 架构支持微信小程序、LBS、联网搜索等丰富信源扩展和腾讯生态能力,车企与第三方可通过标准化接口轻量接入智能体开发。

围绕出行全场景,TAI 6.0 推出五大智能体:

  • 本地生活智能体:用户可实现自然语言交互,无缝连接车外生活服务,例如智能体可基于用户偏好,主动推荐餐厅优惠信息,也实能现边聊边问的拟人化服务体验,支持下单、支付全流程操作。
  • 全能陪伴智能体「随行Chat」:聚焦车内情感陪伴需求,提供包括儿童故事陪伴、专业知识交流及娱乐八卦互动等多角色在内的聊天服务。
  • 出行探索智能体「哪儿值得去」:场景化出行服务,可主动发现沿途兴趣点,智能生成顺路打卡路线,并提供目的地讲解、提前购票等服务。
  • 出行连接智能体:打破车机与手机的服务边界,依托小程序生态,实现一键连接、内容流转与多用户协同控制,支持音乐、文章等多种内容类型无缝车机同步。
  • 腾讯地图车机版 9.0 升级为 AI 地图导航智能体:实现 AI 指路、AI 服务、AI 陪伴等更人性化的产品体验。

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理解这些智能体的作用了,以往我们在开车的时候想要点一顿麦当劳吃,那就必须要停车到路边,用手机进小程序点单,然后开车前往取餐。

现在有了这些智能体,加上整个腾讯生态,包括小程序和微信支付,就完全可以通过车内语音交互,找到附近的麦当劳,通过语音沟通,选择想要的餐品,然后在车机内支付,再导航过去取餐,整个流程完全不需要使用手机,驾驶者也不需要停车,甚至可以不需要怎么看车机屏幕就可以完成这一切。

这种场景体验的变化,背后其实是我们怎么看待「车」这种产品,钟翔平告诉爱范儿:

车可以看成两种属性,一个就像让人从 A 点到 B 点的一个载具,这个车从古至今都是有这个能力属性定位的。另外也是因为智能化、移动化发展之后形成一种新的车型,就是移动空间。移动空间这个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延伸。

 

一个是载具,一个是空间。载具的这个属性的进化,其实将来服务化就是智能驾驶,就是让车自己完成从 A 点到 B点。但是作为空间的时候,它发展的方向就不一样了,它致力的就是让人很舒心,符合他对这个空间场景的期待。比如说有的场景我们希望这个地方是一个会议室,它可能要很方便开会。有的时候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影院,它是可以看电影。还有更多的场景,是一个游戏室,然后更多的一些娱乐内容,甚至是我们让这个空间比如说让它帮我们订好咖啡,我们到下一个地点可以去取。所有这些都是移动空间带来的用户对它的期待。所有这些我们都会在智能座舱这个方向上更好地地打造。

 

TAI 6.0 致力于用端侧模型和云端大模型结合,对用户既能够很快的反应,同时也能够更全地去调动云端的能力解决更复杂的任务。腾讯也会将 AI Agent,加上广泛的服务生态,然后再加上位置服务能力这三种能力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让用户可以在车内结合出行位置,结合他可能期待的也许是咖啡,也许是订座,也许是点餐,或者是一些内容服务,都可以结合这几个放在一起形成最优体验。

 

有很多内容和服务的组件它原本就在,但是它缺少被用户用语音的方式启动,或者符合场景的方式去调度。我们用 AI 化的方式就完成了这一点,既清晰知道你的地点,知道你的路线,知道你什么时间可能到达哪个地方,这个时候我需要在那个地方提前或者是预约某一个时间,点一杯咖啡或者是点一个座,它都可以帮你去做到。当然这个也结合腾讯很重要的优势,我们有广泛的小程序生态。而且我们车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熟化完成小程序框架,因为框架以及小程序本身就是现成的,我们结合 AI 时代之后,我们让大模型再结合更多的 Agent 的调用,使得它获得更完美的体验。

现在,腾讯的智能座舱产品在 60 多个汽车品牌、超过 1600 万车辆中应用。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腾讯在智慧出行上的产业链布局:点麦当劳作为单点场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底层的云服务,到地图数据,再到小程序生态,还有支付能力等等,缺一个点就吃不到汉堡了。以此,我们也可以反推,腾讯智慧出行,究竟在出行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 AI Infra 这一基础设施层,腾讯提供了腾讯云等服务,涉及高性能计算,高性能网络和高性能存储等服务。而在 AI Platform 的平台层,腾讯提供了自研的混元大模型以及开源的 DeepSeek 大模型等等技术,来提供各种直接的 AI 能力。在 AI Application 应用层,就有我们熟悉的微信各种能力,元宝应用等等等了。

那么问题来了,腾讯拥有几乎全栈的汽车智能化能力,自己也有能力做到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摆渡小巴士,为什么不像 Google 或者百度那样,直接提供自动驾驶整体方案,甚至是 RoboTaxi 服务呢?

钟翔平说:

每家公司有每家公司的定位,因为腾讯在 2018 年进行重要的战略转型升级的时候,当时就在思考如何做产业互联网,我们当时说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但同时我们清晰地对待产业互联网,想清楚我们的定位,我们叫数字化助手。

 

数字化助手这个定位是经过深度思考之后形成的,因为本质就是强调我们不是站在前面的那个角色,我们其实既是背后的助力者,有一些场景我们也会是伴随着企业客户,成为他们的数字化共建者,但是我们不是进入到他们行业里面去成为那个玩家。所以我们不断强调,我们不做 Robotaxi 也好,不做自动驾驶车,本质都还是遵循数字化助手这个定位。

当然,这个助手不仅仅是相对于用户来说,对于车企或者经销商来说,都能从腾讯获得想要的助力。

比如说,腾讯结合 SD 地图、轻地图、地图数据服务等云化地图能力,与博世、文远智行、元戎启行等出行科技公司携手,提高自动驾驶训练效率。在腾讯的云地图数据和合规服务的支持下,文远知行联手博世仅用 18 个月即完成了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的量产上车。

同时,腾讯与广汽、长安、蔚来汽车等车企合作,以智驾云专区、AI Infra、大数据等工具和云图一体化的数据闭环方案,加速端到端自动驾驶落地。

在营销服务环节,AI 销售助手,正在借助大模型能力,辅助销售员整合信息、专业应答,推动线索转化从流程化全面迈向智能化。在服务一汽大众等企业时,试驾线索成本降低了 20% 以上,到店转化率提升 30% 以上。

▲ 腾讯 2024 年展示的「养老机器人」小五

腾讯做自动驾驶能理解,为什么还做具身智能?

如果说一个在车上点麦当劳的场景,能够牵扯出腾讯在出行产业链上的长度和深度,那么关于具身智能的布局,则反馈出了腾讯在一条技术脉络上的长远思考。

在 2025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联合文远知行、黑芝麻、光轮智能等出行科技企业,发布面向具身智能研发场景的全链路工具链。

面对具身智能数据管理存在的全局治理难、多模数据保存与处理难等问题,腾讯推出的智能数据平台已实现 EB 级具身智能多模态数据的统一接入、治理与标注。腾讯也与文远知行联合打造从数据采集到模型部署的全栈 AI 数据闭环解决方案,为具身智能提供精准、丰富的训练数据支持。

此外,基于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的端云一体化闭环工具链,腾讯可以提供覆盖「数据采集-标注-挖掘-模型训练-仿真评测」全流程的具身智能研发能力。腾讯基于 3DGS、时序建模等技术实现的仿真环境,支持 L2-L4 级自动驾驶算法训练和 VLA 模型验证,并可扩展至具身智能算法开发。

今年 7 月,腾讯 Robotics X 实验室与福田实验室联合发布了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 「钛螺丝」,这是国内首个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大模型、开发工具和数据服务的具身智能软件平台,通过 SDK 和 API 的方式面向机器人行业开放。截止到目前,Tairos 已经与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帕西尼感知科技、擎朗智能、众擎机器人科技、宇树科技等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探索合作。

同时,为验证自动驾驶技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潜力,腾讯以「导盲机器人」为载体,构建多模态感知规划、避障导航与交互能力,为四足机器狗、人行机器人等低速移动智能终端提供「无图」导航解决方案。

虽然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没有一个字是一样的,但是在钟翔平看来,汽车企业具备布局具身智能产业先天优势,「感知、决策、交互」等自动驾驶基础能力,能够与具身智能体结合,技术上一脉相承。

甚至,它们现在就发生了交集:腾讯自研的四足机器狗,在大铲湾腾讯新总部里,完成了自动驾驶小巴的上下车测试。

▲ 腾讯新总部

钟翔平说:

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非常好的实践中的具身智能体。因为车具备了感知能力、智能化的计算能力,然后实践中去打磨具身智能的应该叫物理智能,或者是空间智能。 在这个方向上面我们也沉淀出来一系列的工具集,一系列的工程方法都会应用到具身智能这个方向。

 

机器人相关的具身智能,会和智能驾驶会有所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会在于智能驾驶其实还是跟路本身高度关联,到了机器人也好,或者是到了更广泛的通行区域,更广泛的生活场景中的这种智能体,它面对的场景数据的要求并不是遵循着一个路的模式,这个时候会使得它需要因为数据自由度的扩大而带来的数据的量级急速攀升。当这个数据量级需要急剧攀升的时候仿真在其中扮演的价值和作用其实会更加扩大。

腾讯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总经理费玉霞解释了腾讯在这里布局的底层逻辑:

2025 年,Physical AI 成为行业的新焦点,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是 Physical AI 的不同形态,其核心技术底座高度重合,我们全面升级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积累,积极投入具身智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现今,具身智能产业正从价值验证迈向规模爆发,但是我们也看到支撑智能算法相对滞后,还有一些困难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困难一研发落地路径长,研发中需要将上百个不同模块的软硬件深度融合,需要懂硬件、懂系统、懂数据、懂算法、懂仿真的专业团队,超过三年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有所产出,急需一套工具平台加速研发流程。

 

某种程度上来说,腾讯在具身智能领域,依旧扮演着「数字化助手」的角色,一来是因为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的技术脉络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具身智能也是 AI 技术的延续,在 Physical AI 领域的布局,也是 AI 布局的子项,没有哪家科技公司,敢在这个时代忽略 AI 机会。

当然,这一切都还在早期,也正如钟翔平所说:

智能驾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具身智能实践过程,因为是一个行进在路上的车,让这个车本身变成一个高度的智能化。它要解决的矛盾首先就很多,它要让车能够和人之间如何协调共处,让智能的车和非智能的车如何和谐共处。

 

其实这些问题在智能驾驶这个方向上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收敛期。这个收敛的过程所形成的经验,或者是一些思考的沉淀或许是一种很抽象的思维的沉淀,我都会认为对于后续解决不同场景的具身智能会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我们聊这种时间维度的时候,9 年前腾讯成立了自动驾驶实验室与此时运行在宝安中心地铁站和腾讯新总部的自动驾驶小巴士形成了互文。当时腾讯在出行领域还没有形成如今清晰的布局和认知以及定位,但对于自动驾驶全栈方案的探索,形成了如今的工具集,以及提供给车企和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能力。

所以,今天对于具身智能的前瞻性探索,未来也可能形成这种能力。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鲍威尔发布会期间,特朗普将发言

2025年9月17日 20:57
北京时间18日凌晨03:0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闻发布会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英国接受福克斯新闻的采访,届时可能对美联储的行动发表评论。(新浪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