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7月9日资讯

零百 3.1 秒!极氪 9X 正式亮相,还有一项配置中国品牌首发

作者 李华
2025年7月9日 21:59

2025 年,中国主流车企们有一个有趣的共识,:产品清单里,必须得有一台能打的大型 SUV,三排座,油电同吃。

这片曾由奔驰、宝马的百万级 SUV 所定义的细分市场,在被理想、问界证明是一座富矿之后,迅速成了全行业的引力中心。如今,这里玩家云集,战况激烈,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都得亮出真正的底牌。

今晚,极氪加入了战局,旗下首款混动大六座车型——极氪 9X,正式亮相。

1400 匹,3.1 秒,和超跑抢饭碗

在极氪看来,当下混动与增程市场最大的痛点,是用户日益增长的「纯电需求」与产品普遍落后的「400V 架构」之间的矛盾。虽然这些车可以加油,但每逢出行高峰,高速充电站依旧不乏混动车型的身影。

极氪科技副总裁徐云在发布会上引用了一句用户心声:「只要你开过一脚电,就不想再加一滴油」。

极氪的想法是,既然你非要用电,那么就用得爽快一点,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浩瀚超级电混。

这套系统并非简单的油电相加,而是基于极氪的纯电技术积累,从性能、续航、补能三个维度,提升混动产品的体验。

首先是性能。

极氪 9X 搭载的三电机系统,总功率突破 1030 千瓦,换算成马力就是超过了 1400 匹。这让一台全尺寸 SUV 的零百加速时间缩短到了惊人的 3.1 秒,不仅超越了对标的保时捷卡宴,即便是和法拉利 Roma、保时捷 911、兰博基尼 Huracán 比比加速,也完全不是问题。

▲ 极氪在发布会上呈现的加速比赛

更重要的是,极氪还解决了混动车普遍存在的亏电性能衰减问题,凭借一台专门定制、热效率高达 46% 的 2.0T 发动机,即便在电量仅剩 20% 的亏电模式下,极氪 9X 的零百加速也仅比满电时慢 0.2 秒,几乎做到了无差别体验。

其次,是真正的长距离纯电续航。

浩瀚 S 架构源于纯电平台,这让它在三电系统布置上拥有天然优势。极氪为 9X 塞进了一块混动产品中前所未有的 70 度大电池,将 CLTC 纯电续航里程直接提升到了 380km。这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日常通勤场景中,极氪 9X 完全可以作为一台纯电 SUV 来使用。

最后,是补能效率。

电池大了,充电速度也必须跟上。依托 900V 高压架构和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 6C 电池,极氪 9X 从 20% 充至 80% 电量仅需 9 分钟,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纯电车型还要快。

找不到充电桩?别忘了它还有一台发动机。

极氪 9X 发动机的峰值功率高达 145kW,这个功率甚至超过了不少快充桩,即便是车辆持续以 120km/h 的高速行驶,也可以实现边开边充电。

一台会思考的「公路坦克」

拥有了媲美超跑的加速和后顾无忧的能源体系,只是成为旗舰的第一步。对于一台全尺寸 SUV 而言,如何将这超过 1400 匹的强大马力平顺地传递到地面,并转化为顶级的行驶质感,是更严峻的考验。

这,便是浩瀚 AI 数字底盘需要回答的问题。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在一台车上,同时实现劳斯莱斯库里南的稳定舒适,和路虎揽胜的全地形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硬件肯定是要堆的了。

极氪 9X 全球首发「闭式双腔空气悬架 + 双阀 CCD 电磁减振器」,再配合 48V 主动防倾杆技术,这三者的组合,在硬件规格上已经超越了现有的百万级旗舰。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品牌第一次用上主动防倾杆,在以往,我们只能在劳斯莱斯库里南、阿斯顿·马丁 DBX 上看到这项配置。

这些顶级硬件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性能提升。双腔空悬不仅能实现媲美硬派越野的 288mm 最大离地间隙,其悬挂抬升速度更是传统方案的四倍以上;48V 主动稳定杆则赋予了这台大型 SUV「接近零侧倾」的动态表现,在发布会的绕桩测试中,其姿态控制甚至不输库里南。

极氪还提到,硬件堆料只是基础,真正的颠覆在于让底盘拥有一个「大脑」——定盘智能中枢。它并非一个孤立的底盘控制器,还能够实时调用辅助驾驶系统的算力和感知能力,对车辆动态进行预判和指挥。

例如,在侧向碰撞发生前的瞬间,系统可以利用感知硬件提前预判,主动抬升一侧车身,用最坚固的门槛梁去抵御撞击;在时速 120km/h 的干湿混合路面高速行驶中,即便发生单侧轮胎全爆,系统也能在 200 毫秒内完成动力和悬挂的重新分配,确保车辆直线稳定刹停。

甚至在面对看不见的横风时,底盘也能提前识别并主动调整悬挂和转向,在十级狂风中将车身偏移控制在 20cm 以内。这种预见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其与传统底盘最本质的区别。

接着,就到了极氪发布会上必不可少的「安全环节」。

徐云表示,极氪 9X 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的 41600 牛·米/度,一举超越了库里南保持的 SUV 纪录。这背后,是四大一体式压铸集成结构等工艺的应用,以及 A、B 柱的 2000 兆帕超高强度钢。同时,针对混动车型的特点,极氪还首创了「第三吸能盒」,放置在发动机和乘员舱中间。

如果说浩瀚安全盔甲构筑了被动安全的坚固防线,那么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则专注在主动安全和未来出行体验上。

极氪 9X 的智能座舱标配两颗 8295 芯片,而在其顶级的 H9 智驾方案中,更是全球首发搭载双 NVIDIA DRIVE Thor 芯片,总算力超过 1400 TOPS。这为整套复杂的算法系统提供了充裕的算力冗余。

在感知硬件上,极氪 9X 带来了行业唯一的 5 激光雷达方案,首次实现了激光雷达 360° 的全方位覆盖,配合全车总计 43 个感知单元,构筑了一个无死角的感知矩阵。

这套顶级的软硬件组合,让「无图园区漫游」等高阶功能得以实现。

比技术更难的,是讲好一个故事

就在几天前,吉利集团公布了上半年的销量战报。在一片高歌猛进的数字中,极氪的成绩单显得有些刺眼。当吉利新能源整体同比猛增 126%、银河系列势不可挡之时,被整个集团寄予厚望的极氪,增长率却仅为 3%。

这个数字,与年初定下的宏大目标形成了鲜明反差。因此,今晚发布的极氪 9X,它所承载的使命远比看上去更沉重:它不仅是一款旗舰产品,更承载着重新拉动品牌增长的厚望。

在这个价位段,竞争的本质,是技术实力与品牌价值的正面碰撞。而品牌价值,恰恰是极氪需要直面的挑战。

全球汽车调研机构杰兰路(JATO Dynamics)近期发布的 2025 上半年品牌健康度研究报告显示,在行业整体口碑下滑的背景下,理想与问界的 NPS 仍高居行业前两位。

NPS,即用户净推荐值,是衡量品牌忠诚度和口碑的黄金标准。它只问一个核心问题:你有多大意愿,把这个品牌推荐给亲友?

理想与问界的成功,再次证明了高用户推荐度与市场领导地位之间的强关联。而极氪,则以 31.4 分的得分,排在了 44 个品牌中的第 41 位,处于垫底水平。

这个数字,比 3% 的销量增速更令人警醒。它意味着在最核心的用户群体中,极氪的品牌推荐意愿已处于冰点。这不仅影响当下的销售,更在透支未来的品牌潜力。

对于极氪这样的处境,我们并不陌生。此前的极氪 009 光辉版,在产品力上同样登峰造极,但市场的反馈却始终有些不温不火。这似乎印证了一个事实:

在高端市场,技术的领先,并不能完全自动地兑换为品牌的尊贵。

极氪 9X 已经用浩瀚-S 架构证明了自己有能力造出一台技术上无可匹敌的机器,但比造出一台好车更难的,是构建一套能引发用户深度共鸣的品牌叙事。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智元机器人:未来12个月内暂无改变上市公司主业的明确计划

2025年7月9日 20:58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运营主体)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拟至少收购上纬新材合计63.62%股份。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7月9日,智元机器人方面回应称,智元机器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明确计划。(财联社)

江波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2025年7月9日 20:44
36氪获悉,江波龙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于2025年6月19日至2025年7月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25.96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77769%。本次权益变动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持有公司股份2095.7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9998%,持股比例降低至5%以下。

华大九天: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025年7月9日 20:39
36氪获悉,华大九天发布公告,公司于7月9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决定终止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公司原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鉴于交易各方在对本次交易进行协商和谈判后,未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经公司充分审慎研究及与交易各方友好协商,公司及交易各方拟终止本次交易,并授权管理层办理本次终止相关事宜。

组织先用好 AI,再谈 AI 改变组织

2025年7月9日 20:35

过去三年,我们听了太多关于「AI 如何重塑企业办公」的想象。但真正的变化,往往是从一个个打工人开始的——用 AI 写报告、润色外语邮件、总结会议内容、分析数据……AI 工具已经悄然渗透进日常的工作流。

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AI 工作流」大多停留在个人层面,它们往往游离在企业的数字办公系统之外。尤其是对那些没有自研系统的中小企业而言,从豆包、DeepSeek 等应用中生成内容,再复制回飞书、邮箱、PPT 的操作,已经成为员工的日常。

系统未打通的麻烦不仅是「复制粘贴」的低效,对管理者来说,更意味着 AI 的价值止步于「个体提效」,难以演化为组织级的智能化升级。这种割裂的根源,是办公平台自身尚未完成对 AI 的深度进化。

7 月 9 日,飞书在 2025 未来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即插即用的 AI 工具,并邀请多家企业分享他们如何将这些工具无缝嵌入业务日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办公。

飞书 CEO 谢欣丨来自:飞书

这不只是一次产品发布,更像是数字办公从「AI ready」走向「AI 真正落地」的分水岭。

让 AI 能力「长」在业务里

如果说过去一年,企业还在摸索「如何把 AI 用起来」,那么飞书则在试图回答另一个问题:AI 到底应该「长」在哪里?

在今年的飞书未来大会上,「多维表格」无疑是其 AI 产品阵列中最具代表性的升级亮点之一。它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库工具,也不止于「基于数据库打造的业务系统」这一定位,而是开始进化为一个可实现 AI 自动化的业务中台——企业让 AI 真正落地办公场景的「基础设施」。

从性能上看,多维表格的底层数据库能力实现了新一轮跃升:单表容量提升至 1000 万行,计算速度比去年快了 10 倍,支持千人级并发协作。这为承载复杂业务流程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底座。

但真正构成飞跃的,是 AI 工具模块和「应用模式」的双重升级。去年上线的「AI 字段捷径」今年进入实用阶段,用户可以直接在表格中插入由 AI 自动生成的内容字段,比如智能填写、内容补全、结构化建议,甚至多模态识别和推理。

在茶百道,多维表格被用来搭建「智能巡检」和「客户之声」系统。门店员工上传现场照片后,AI 自动识别健康证、设备状态,并触发整改流程——一个过去依赖人工巡查、逐级反馈的流程,如今只需「拍照+填表」即可完成。另一个系统则实现了客户评价的智能打标、情感分析和个性化回复,还能把差评自动推送给店长处理,确保客户反馈闭环响应。

影视飓风的使用方式则更偏向内容创作。他们通过多维表格实现了 15 分钟更新一次的视频数据自动同步,同时借助 AI 批量生成节目封面草图,甚至提前在选题会上评估观众反馈,用「点映团」模拟不同角色的情绪评价,辅助内容优化。

如果说 AI 字段是让多维表格变「聪明」,那么「应用模式」则是让多维表格更「系统」。

今年,飞书正式推出多维表格的「应用模式」,用户只需要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就能将一个普通的表格升级为一个完整的业务系统。比如,一个门店的销售看板、人力部门的员工信息系统、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界面,都可以直接在多维表格中搭建完成,不仅保留了表格的灵活性,也具备了系统功能性更强的优势。

用应用模式构建电商管理系统丨来自:飞书未来大会

相比传统的 IT 系统开发,应用模式的门槛显著降低。用户不需要写代码,只需搭建逻辑关系和界面视图,就能搭出符合自己业务需求的「专属系统」。此外,多维表格还内置了多个业务系统模板,进一步降低了搭建门槛。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业务人员将具备「系统搭建者」的能力,而不再只是使用者。

这意味着未来每一个团队,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业务系统,甚至员工也能成为自家企业 AI 办公的产品经理。

在表格之外,飞书围绕「组织级 AI 落地」构建了一整套产品体系,从信息获取、流程搭建到系统开发,全链路覆盖。

比如飞书知识问答,是这次发布的另一项重点产品。此前极客公园曾经报道过,它最大的特点是「开箱即用」,不依赖企业提前构建完整知识库。用户只需抛出一个问题,AI 就能在用户过去的聊天记录、工作文档中自动调取权限内的信息,给出真正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关的答案,这也是通用大模型做不到的事情。

在会议场景中,飞书的智能纪要功能也再次进化。现在的 AI 纪要可以在会议过程中实时总结、提取关键观点,并自动生成带责任人的待办事项。目前,这一功能已经达到 M4 成熟度——意味着可在任何企业大规模应用。像珀莱雅这样的快速成长型企业,就在新品立项和部门复盘中,将 AI 纪要作为固定流程的一部分,帮助团队大幅提升会议效率。

而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业务人员,飞书还进一步升级了「开发套件」:包括 AI 智能体 Aily、低代码平台 aPaaS、AI Coding 工具「妙搭」。企业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 AI 工具——无需开发团队,也能「把 AI 嵌入业务」。

例如,伊芙丽、七匹狼、绫致时装等服饰品牌,已经基于这套工具为上万名导购搭建了「AI 练货系统」:设定虚拟客户人设,员工沉浸式演练销售话术,AI 自动打分反馈,经验同步分享至内部网络,形成组织级的学习与优化闭环。

飞书开发套件丨来自:飞书

把 AI 真正交给组织用起来

听完整场发布会,一个强烈的感受是:这些 AI 能力并不以独立产品形态存在,而是逐步渗透进一个又一个真实业务里。不需要雇佣顾问从头搭系统,不需要培训工程师写代码,一线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就能快速拉起一个能解决问题的 AI 工具。

飞书真正希望做到的,是让 AI 提效从个体智慧,变成组织能力。

为什么飞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它并不是为了 AI 而重建一个系统,而是在一个本就承载企业真实业务运行的系统中,让 AI 自然长出来。

飞书的核心优势,是它作为一体化协同平台,早已沉淀下丰富的企业业务数据和组织语义:文档记录着项目过程,多维表格承载业务数据,审批流程跑着管理规范,会议纪要积累着团队共识。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特有的上下文——而AI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上下文。

以飞书知识问答为例,它不依赖企业预先构建知识库,而是直接基于企业内部已有的文档、IM 记录和权限体系,自动理解提问意图,穿透系统找到答案。这也是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多家组织选择部署它的原因:无需专人「喂料」,知识就在工作流中自然被激活。

正如飞书 CEO 谢欣所说:「不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用飞书,而是用飞书的企业,逐渐变成知识密集型的企业。」比如一家大型央企,仅过去一年就在飞书中沉淀了超过 940 万篇文档,为 AI 能力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这种高频、高质量的组织协作,让企业「AI ready」的门槛大大降低。

相比之下,外部通用大模型即便能力强大,也无法访问企业内部数据,无法理解组织语义,更无法真正参与业务流程或沉淀知识。更重要的是,企业核心信息外流还可能带来数据泄露和权限安全的隐患。这些模型往往只能在「你告诉我什么,我总结给你看」的逻辑中运作,难以支撑组织级智能协同的真实需求。

飞书的做法是反过来:不是让员工主动适配AI,而是让 AI 自动适配业务。

这一点,也体现在飞书提出的「AI 应用成熟度模型」中。它将 AI 产品划分为从 M1 到 M4 的四个等级,越往上代表越成熟、越能稳定服务于真实业务。目前,AI 会议纪要已达到 M4 等级,不仅能够通过文档发送总结、生成待办,也能在会中实时实现总结,并保持相当的准确性与逻辑概括能力,在任何适合的场景中都能使用。飞书知识问答、多维表格 AI 则达到了 M3,可以在企业需要的场景中大规模使用。

换句话说,飞书没有把AI当成展示能力的「秀肌肉」,而是明确设定标准——是否成熟、是否能上线、是否能推广,是第一优先级。

最终,这些产品都服务于同一个目标:让 AI 变成企业内部「可调度的资源」,而不是一个「听得懂但做不了」的工具。

在过去的一年里,从茶百道用 AI 字段构建门店巡检系统,到伊芙丽用 AI 智能体做导购练货,再到珀莱雅让 AI 成为新品立项和营销决策的一环——这些都不是 AI 的「demo 秀」,而是企业自己动手,基于飞书完成的 AI 工具搭建。这正是「组织自有 AI 能力」的起点。

当飞书把 AI 能力嵌入平台,把业务数据连接到逻辑,把员工意图变成流程,它正在完成一件更大的事:用一套真实可用的体系,把 AI 变成企业组织能力的组成部分。

何小鹏在飞书未来大会丨来自:飞书

正如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飞书未来大会上讲的那样,在这个 AI 智能的时代,在企业办公中用好 AI,其实比在业务中运用更重要。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和高管平常都不用 AI,那很难想象这个企业交付给客户、交付给用户的产品,能够用好 AI。

而飞书所做的,正是让「组织先用好 AI」,再谈「AI 改变组织」。

理想i8将于7月29日正式发布

2025年7月9日 20:31
36氪获悉,理想i8将于7月29日正式发布,定价35万元以上。理想汽车官方表示,理想i8定位家庭六座纯电SUV,外尺寸和理想L8、特斯拉Model X相近,定位中大型SUV。理想i8全系标配5C三元锂电池、双电机智能四驱、激光雷达,考虑到纯电车型搭载更大的电池包,预测理想i8的价格不会低于理想L8,在35万元以上,月销量在3000-5000台左右。

山科智能: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股票明起停牌

2025年7月9日 20:29
36氪获悉,山科智能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钱炳炯、岑腾云、季永聪、王雪洲及胡绍水正在筹划股权转让及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交易对手方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预计交易完成后将获得不低于公司总股本5%的股份以及24.9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因筹划具体交易方案和协议,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0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美经济学家:加征关税将导致美物价上涨

2025年7月9日 20:23
当地时间7日,特朗普表示将对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8日特朗普又表示,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新关税。多位美国经济学家表示,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最终将导致物价上涨,损害消费者利益。(央视新闻)

SEMCO科技上市首日股价飙升,成法国最新科技股IPO

2025年7月9日 20:18
周三,法国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SEMCO科技在巴黎上市首日股价飙升41%,成为今年第二家在法国首都上市的科技公司。这家总部位于蒙彼利埃的公司通过在巴黎泛欧交易所创业板(Euronext Growth)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筹集了4500万欧元(约合4850万美元),以每股15欧元的发行价计算,其市值达到1.54亿欧元。(新浪财经)

ServiceUp融资5500万美元,旨在简化车队车辆维修流程

2025年7月9日 20:07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加托斯的科技平台ServiceUp完成了5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为车队运营商和保险公司简化车辆维修流程。本轮融资由PeakSpan Capital领投,现有投资者参与其中。自2021年成立以来,该公司的总融资额已达7000万美元。(新浪财经)

美国购房抵押贷款申请跃升至两年高位

2025年7月9日 19:57
美国上周购房抵押贷款申请跃升至2023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借贷成本几乎没有变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7月4日当周,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购房申请指数上升9.4%。MBA再融资指数也有类似幅度的增长,达到4月份以来最高水平。(财联社)

硅片厂商今日下午普遍调高报价,下游接受度有待观察

2025年7月9日 19:49
7月9日,市场消息显示,当日,多家硅片企业上调了硅片报价,不同尺寸的硅片价格涨幅在8%—11.7%。对此,多家硅片厂商人士证实,在9日下午上调了硅片报价,而且是一线及二三线企业普遍上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调价突然,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今日下午更新的价格信息并未体现出本次报价变动,该机构数据显示,本周部分尺寸硅片成交均价仍有1%左右降幅。业内人士反馈,本次硅片报价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涨价引发的传导效应;但是,由于国内光伏市场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下游电池环节能否接受本次硅片提价还有待观察。另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今日发布的数据,本周硅料成交均价普遍环比上涨逾6%。(证券时报)

阿里巴巴:完成发行120.23亿港元零息可交换债券

2025年7月9日 19:49
36氪获悉,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宣布已完成私募发行本金总额为120.23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债券构成阿里巴巴集团之无担保及非次级债务。债券不产生定期利息。债券将于2032年7月9日到期,除非根据债券条款于该日期前被提前赎回、回购或交换。

高盛据悉拟要求初级银行家定期“效忠”,保证未接受其他公司的工作

2025年7月9日 19:34
高盛计划要求初级银行家定期展现忠诚,以限制求才若渴的收购公司挖角。知情人士透露,该投资银行将要求新的分析师每三个月要保证一次自己未接受其他公司的工作;这些知情人士因讨论这项机密计划要求匿名。高盛的一位代表拒绝发表评论。(新浪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