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10月29日首页

想让数据大屏 “惊艳全场”?这 5 个设计技巧一定要用

2025年10月29日 11:49

想让数据大屏 "惊艳全场"?这 5 个设计技巧一定要用

最近几年,"数据可视化" 这个词一直保持着较高热度。它具体是指把数据转化成图表、地图这类视觉形式,让人们能更轻松地看懂数据背后的含义。

在可视化领域里,数据可视化大屏是当下的热门应用,常见类型主要有三类:信息展示类、数据分析类和监控预警类。做数据可视化大屏有两个关键要点,一是展现效果要足够酷炫,二是要清晰呈现数据间的层次关系。而一份优质的数据可视化大屏,离不开布局、色彩、图表和动效这几个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综合运用。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打造一份惊艳全场的数据可视化大屏,同时也会为大家展示一些数据可视化的场景案例。

一、什么是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的本质,是通过图形化呈现方式,清晰且高效地传递信息。它的核心目标是让信息传递更有效 ------ 由于人类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效率本就高于纯文本,所以用图表、图形等设计元素将数据可视化后,人们能更轻松地识别和理解数据里的模式、趋势、统计规律及相关性,而这些内容若用其他形式呈现,往往很难被发现。

二、数据可视化有哪些好处?

1.化繁为简,方便理解

数据可视化可把原本无形的数据现象,转化成直观可见的图形符号。对于那些复杂无序、看似难以解读和关联的数据,它能帮这些数据建立起有效联系,进而挖掘出其中的规律与特征,最终获取更具商业价值的洞见。

正如 "一图胜千言" 所说,用图表来概括复杂数据,这种沟通方式能让业务领导者更快速地理解并处理手中的信息。

2.发现新趋势、新机遇

企业收集到的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可以为适应性强的公司带来许多新的机遇。通过使用大数据可视化来监控关键指标,更加阳光透明,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例如:京东 618 数据大屏实况直播,可视化大屏展示大数据平台的资源利用、任务成功率、实时数据量等。企业领导人可以更容易发现各种大数据集的市场变化和趋势。

3.增强数据交互

要提升数据可视化的实用性,关键在于增强交互性。静态图表虽能及时反馈风险变化,但交互式设计能让用户从 "被动观看" 转为 "主动探索"------ 通过亲手操纵数据,发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进而为分析过程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思路。

三、数据可视化的难点

1.准备工作

数据可视化的最大难点在数据可视化之前的准备工作---数据的获取与整理。比如数据收集是否全面准确?清洗数据是否到位?数据分析是否有据可循?数据分析结论是否清晰?如果用来数据可视化的数据出现问题,数据可视化的作品都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

2.对数据需要具有敏感性

在复杂数据与信息中定位逻辑关系,是数据处理的核心诉求。这依赖于制作人的两项基础: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复杂数据的敏感性。借助这些基础,制作人需快速识别多维度、多变量数据的关联(区分直接与间接关系),并准确判断重点展现方向 ------ 这些判断直接决定了后续处理的有效性。

3.用简洁易懂的图表展示复杂的数据关系

因为阅读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解各类图表所传递的数据关系,数据可视化需要尽可能简洁,便于让不同的阅读者快速抓住其重点,数据可视化就需要用有限的文字、简洁的图表展现大量的数据之间的各种关系与其客观规律。

4.选择合适的图表

选择适配数据的图表类型,是数据可视化的关键环节。图表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比如条形图包含一般、堆积、百分比、双向柱状等细分款,饼状图也有一般、玫瑰、环形、旭日等不同形态。可见,只有结合自身数据特点筛选恰当图表,才能发挥可视化的真正价值。

5.图表细节处理

图表细节处理若忽视关键要素,极易引发问题。需重点关注的要素包括:刻度相关(标记类型、间隙、标签位置)、数据呈现(类型、小数位、千分位)、视觉搭配(颜色取值、图例位置、图上标签)及辅助信息(图表标题、备注文字)。这类细节不仅影响可视化的最终效果,处理疏漏还会让阅读者更难获取信息,比如刻度选得不合适使折线太陡、折线太细导致看不清,都是需要避免的情况。

四、数据可视化过程的设计原则

1.目的明确

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借助图形化的分析过程,来解决业务上某一问题或者发现某一问题,当数据脱离了业务,就没有必要可视化了。所以做数据可视化之前先要明确这个数据可视化的分析目的到底是什么?你打算通过数据向用户讲述怎样的故事,数据可视化之后又在表达什么?通过这些数据,能为你后续的工作提供哪些指导?

为了准确找到数据可视化的目的,请先回答这7个问题

(1)数据要解决的业务内容的主题是什么?

(2)这个数据可视化的数据如何获取?

(3)我们想从数据中了解什么?也就是数据分析的要解决什么问题?

(4)这份业务数据是什么时间的?

(5)这份业务数据是什么领域的?

(6)谁搜集过这份数据,来自哪个业务系统?

(7)数据量是否足够完成这次准确的分析?

如果你完整、清晰地回答了以上7个问题,你就明确了这次的数据可视化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2.简洁、美观

很多人在做数据可视化的时候一味追求酷炫的动态图、华丽的视效等,如果一个简单的图表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一些与数据无关的工作呢?合理运用色彩同样能让图表显示的很高级。图表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追求过分漂亮只会使徒增无用功。

但是,图表的基础美感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图表中的坐标轴、形状、线条、字体、标签、标题排版等元素是都会影响人的视觉效果,这些图表元素经过合理的搭配会给整个数据可视化作品加分,比如图表的色彩,如果搭配合理,会使整个图表看起来更加生生动,同时也会加深阅读者的记忆。

3.懂得利用工具

数据可视化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具是否顺手。拿 Excel 做简单仪表盘来说,操作门槛并不低:既要掌握十余个函数(如表格函数、AVERAGEIF、INDEX、MATCH),又要组合多种图表类型(堆积条形图、簇状柱形图、信息图等)。即便熟练使用者,也需半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若对 Excel 的核心功能(函数、透视表、VBA)不精通,耗时只会更长。

4.实事求是

数据可视化的核心原则是实事求是。一方面,绝不能规避 "异常数据",只有真实反映业务数据,才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掩盖问题只会引发更大隐患。另一方面,即便面对庞大的数据量,也不可凭主观判断删减自认为不重要的数据。正确的做法是:先锁定核心数据指标与异常数据,再重点展示核心指标,深入分析异常数据背后的问题原因,最终输出合理且准确的数据分析结论。

五、选择合适的图表

数据可视化是一个展现复杂信息的强大武器。通过可视化信息,我们的大脑能够更好地抓取和保存有效信息,增加信息的印象。

但如果数据可视化做得不好,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所以更需要我们选择合理的数据可视化方法,高效传达数据。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不同图表的不同使用场景。

1.比较类---柱状图

**(1)特点:**柱状图利用柱子的高度,反映数据的差异。 使用图形的长度、宽度、位置、面积、角度和颜色来比较数值的大小。

**(2)使用场景:**通常用于展示不同分类间的数值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对比。

2.流程类---漏斗图

**(1)特点:**流程类图表显示流程流转和流程流量。一般流程都会呈现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会有相应的流量关系,这类图形可以很好的表示这些关系。漏斗图适用于业务流程比较规范、周期长、环节多的单流程单向分析,通过漏斗各环节业务数据的比较能够直观地发现和说明问题所在的环节,进而做出决策。

**(2)适用场景:**表现了随着业务流程的推进业务目标完成的情况。

3.占比类---饼图

**(1)特点:**占比类图表显示同一维度上的占比关系。饼图通过将一个圆饼按照分类的占比划分成多个区块,整个圆饼代表数据的总量。

**(2)适用场景:**展示多个区块比例大小,所有区块(圆弧)的加和等于 100%。

4.区间类---仪表盘

**(1)特点:**区间类图表显示同一维度上值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差异。使用图形的大小和位置表示数值的上限和下限,通常用于表示数据在某一个分类(时间点)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适用场景:**目前很多的管理报表或报告上都是用这种图表,以直观的表现出某个指标的进度或实际情况。

5.趋势类---折线图

**(1)特点:**趋势类图表反映事物随时间或有序类别而变化的趋势。使用图形的位置表现数据在连续区域上的分布,通常展示数据在连续区域上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适用场景:**用于显示数据在一个连续的时间间隔或者时间跨度上的变化。

6.时间类---面积图

**(1)特点:**时间类图表显示以时间为特定维度的数据,在折线图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使用图形的位置表现出数据在时间上的分布,需要注意的是颜色要带有一定的透明度,透明度可以很好的帮助使用者观察不同序列之间的重叠关系。

**(2)适用场景:**用于表现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趋势和变化。

7.雷达图

**(1)特点:**雷达图适用于多维数据(四维以上),且每个维度必须可以排序。

**(2)适用场合:**四维以上的数据。

六、数据可视化案例展示

1.上海振华重工数字化管理平台

项目背景

为加快推进上海振华分公司的数字化建设,促进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实现数据资源联动、整合共享。上海振华分公司拟构建以振华分公司数据整合共享、综合应用为核心的"上海振华分公司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结合集团数据治理的整体规划,上海振华公司秉承以数据共享与交换为抓手,通过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有效地将目前分散于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整合、统筹管理、综合应用,进而提升公司的宏观调控、经营监管、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能力。

2.广州数夫

项目背景

数夫软件的各信息系统,如MES系统,ERP系统,EMM系统等,也均需要数据分析等需要,并且对于已上线运行ERP、CRM等管理系统的终端客户,如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也迫切需要商业智能工具,来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加工、可视化的呈现,以及生产制造的实时监控,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信息化管理

营销中心展示大屏

制作多维度数据分析大屏,用于查看各省、市、区县的年度、月度等维度的签单金额、发货金额、客户数量、签单笔数、发货笔数等,以及能查看上年同期的比较数据,以达到决策分析,跟踪和掌握总体业务。

销售报表

构建自助式BI分析仪表板:用于快速查看大区范围和业务员业绩量的指标情况、完成情况、销售量统计等数据;分析各业务中心当期目标、完成、完成率情况;业务员销售额目标、实际完成、完成率排行情况;各区域业务员销售过程数据分析,包括:业务员的客户数、开发客户数、报价次数、报价金额等。

3.北京构力科技

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很多建筑企业的业务量暴增的同时,企业也同时存在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挑战,如何同时保障多项目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对多项目、跨专业、时间紧、质量要求高、跨地域项目管理面临的诸多难点。

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的项目管控过程中的管理难点,就需要一款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统一化的管控、全面管控,解决管理难题,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西安银桥乳业

项目背景

客户的核心应用软件为用友的 U8 (+) ERP 软件,主要为财务会计和供应链模块。多年的历史业务数据均存储在 U8 (+) 的 SqlServer 数据库中。为了挖掘数据价值,指导经营决策,需将财务模块的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现金流等财务数据和供应链模块的合同、销售、采购、库存、存货等核心经营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

扩展链接

嵌入式BI工具,让数据分析无处不在

昨天以前首页

提升 Web 端 JavaScript 的可信度:WAICT 体系详解

2025年10月27日 12:07

提升 Web 端 JavaScript 的可信度:WAICT 体系详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网页是最强大的应用平台。只要在浏览器中拥有合适的 API,你理论上可以安全运行任何你想运行的东西。不过——除了“加密学”这块。事实上,自 2011 年以来,“网页中的 JavaScript 加密”一说就被认为是“不靠谱”的。 其核心问题在于:代码的分发。如果我们在客户端浏览器中生成密钥,从而让用户能够发送/接收端对端加密消息,那么如果应用被篡改,恶意者究竟有什么阻止他们修改 JavaScript 代码并将消息外泄呢?

相比之下,智能手机应用商店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它们为应用生态提供了完整性保障(确保所交付的应用未被篡改)、一致性保障(确保所有用户获取的是同一个版本)以及透明性保障(可见的版本记录)。

如果我们能让网页也具备类似属性——也就是无需集中式应用商店,也能为网页应用提供“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保障,那么对于网页中运行的加密、钱包、投票系统、机密 LLM 等都会大有裨益。

本文将介绍一个名为 Web Application Integrity, Consistency, and Transparency(WAICT)的方案(Cloudflare 参与了其起草),这是一个由浏览器厂商、云服务商、加密通信/应用开发者联合推动、在 W3C 拥有支持背景的项目。我们将先从问题定义谈起,再逐步构建解决方案。

一、定义“网页应用”

在谈安全保障之前,首先必须明确“网页应用(web application)”是什么。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可以看作一个压缩包(zip);网页则由相互关联的资源组成——HTML、JavaScript、WASM、CSS 等,这些资源既可能来自本域,也可能来自外域;而任一资源变化,都可能大幅改变应用行为。

因此,一个连贯的“应用”定义就要求:应用必须对其所加载的资源做出承诺(commit)。也就是说,需要有机制让浏览器知道“这是这个应用应该加载的资源集合”。下面我们先从“完整性(Integrity)”谈起。

二、完整性:从 SRI 到 “完整性清单”

2.1 子资源完整性(Subresource Integrity, SRI)

网页的一个重要机制是 SRI:浏览器允许页面在 <script><link> 等标签中指定外部资源的哈希。示例如下:

<script src="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underscore.js/1.13.7/underscore-min.js"
        integrity="sha512-dvWGkLATSdw5qWb2qozZBRKJ80Omy2YN/aF3wTUVC5+D1eqbA+TjWpPpoj8vorK5xGLMa2ZqIeWCpDZP/+pQGQ==">
</script>

浏览器会下载 underscore.js,然后校验其 SHA-512 哈希是否与 integrity 属性中的值匹配;匹配则加载,否则抛错、不执行。

如果页面中所有外部脚本、样式等资源都带有 SRI 属性,那么整个页面就可被其 HTML 定义。这距离我们想要的状态已经很接近了。但网页应用通常包含多个页面,并且页面之间还可能相互链接。换句话说:页面无法强制其链接的“下一个页面”的哈希

2.2 完整性清单(Integrity Manifest)

为了让整个站点(域)下的每个资源都受到完整性保障,WAICT 提出了“完整性清单”的机制:站点向客户端提供一个 JSON 配置文件(manifest),其内容包括:

  • 一个“哈希字典(hashes)”,将资源的哈希值映射到其路径。路径为空字符串表示“任意路径下可能的资源”(例如错误页)。示例如下:
"hashes": {
  "81db308d0df59b74d4a9bd25c546f25ec0fdb15a8d6d530c07a89344ae8eeb02": "/assets/js/main.js",
  "fbd1d07879e672fd4557a2fa1bb2e435d88eac072f8903020a18672d5eddfb7c": "/index.html",
  "5e737a67c38189a01f73040b06b4a0393b7ea71c86cf73744914bbb0cf0062eb": "/vendored/main.css",
  "684ad58287ff2d085927cb1544c7d685ace897b6b25d33e46d2ec46a355b1f0e": "",
  "f802517f1b2406e308599ca6f4c02d2ae28bb53ff2a5dbcddb538391cb6ad56a": ""
}
  • 一个“完整性策略(integrity-policy)”,指定哪些类型的数据被强制检查、如何检查。例如:
"integrity-policy": "blocked-destinations=(script), checked-destinations=(wasm)"

将二者合起来后,完整的 manifest 结构类似:

"manifest": {
  "version": 1,
  "integrity-policy": ...,
  "hashes": ...
}

有了 SRI + 完整性清单,那么整个站点及其浏览器端所加载的资源集合就由这个清单的哈希唯一决定。也就是说,整个网站的状态可被一个哈希值所承诺。

三、一致性与透明性:公开、可监控的日志机制

3.1 透明性的意义

“透明性(Transparency)”指的是:应用的代码/资源被记录在一个公开可访问、只增不删的日志中。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

  1. 如果用户被服务到恶意的代码,且其察觉到了,他们可以向外部证明自己运行的是什么。
  2. 即便用户没有察觉,外部审计者也可能在历史日志中发现恶意代码。

注意:透明性不能防止恶意代码的分发,但至少使其可审计。现在,由于我们已把整个站点状态浓缩为一个哈希,我们就可以让这个哈希进入一个公开日志。以下是我们设计时应满足的重要要求:

  • 不破坏已有站点 — 应可选择性启用,不影响现有网站功能。
  • 不增加额外往返(round-trip)网络请求。
  • 尊重用户隐私:不得要求用户向新第三方识别/认证。
  • 用户无需保存站点特定数据(无状态客户端)。
  • 无中心化:不能有单点失败、单点信任。
  • 启用门槛低:站点运营方可以轻松加入日志。
  • 停用也容易:站点可以退出日志机制。
  • 停用透明化也要可被察觉:攻击者不能悄悄退出机制。
  • 监控功能:站点运营方应能监控其透明化状态。

3.2 哈希链(Hash Chain)

日志通常实现为追加(append-only)结构,支持“包含证明(inclusion proof)”与“一致性证明(consistency proof)”。最简单的追加结构即哈希链:每个新元素的哈希被串联进链中,最终链哈希代表整条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哈希链即可构建包含证明和一致性证明。

3.3 为网站构建透明机制

每站日志(Per-Site Log)

首先,为每个参与透明化的站点单独建立一个日志(哈希链)。该日志中的条目即该站点在某时刻的完整性清单(manifest)哈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仅有日志还不够,因为日志运营方若为恶意方,仍可随意“新增/删除”条目并重新计算哈希链。为防止这种情况,我们引入“见证者(witness)”角色:见证者验证日志一致性证明,并对新的链哈希进行签名。

客户端(浏览器)在用户访问站点时,会收到:

  1. 该站点当前的 manifest ;
  2. 该 manifest 在站点日志中的包含证明;
  3. 见证者对日志链哈希的签名。 浏览器验证签名、验证包含证明、再执行完整性检查。此时用户可较为确知:该 manifest 已被记录在日志中,且日志没有被篡改/删除。
透明服务(Transparency Service)

为了维护所有参与透明化的站点记录,我们使用一个前缀树(trie)结构,将「域名 → 站点日志链哈希 + 链大小 + 资源托管地址」做映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站点加入/更新/退出透明体系时,都会在该前缀树中更新其条目。见证者需验证该前缀树更新证明,并对根哈希进行签名。

当用户访问站点时,浏览器除了验证站点日志、还要验证:站点日志是否在前缀树中包含、前缀树根签名是否可信。

此外,为满足“无额外往返请求”这一要求,浏览器可预装一个「透明预加载列表(transparency preload list)」,其中列出已参与透明体系的站点域名。若站点出现在此列表中,则必须提供包含证明或非包含证明(证明其已退出)。

监控、可退出、无单点
  • 监控:前缀树叶节点新增了 “created” 时间戳;站点运营方仅需监控“创建时间”和“日志条目数”即可判断是否被篡改。
  • 退出透明体系:站点提出退出时,叶节点不是直接删除,而是置为“墓碑(tombstone)”形式,保留创建时间。
  • 无单点:体系设计支持多个透明服务/见证者,“非中心化”以减少信任或失败依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一致性挑战:树不一致与时间不一致

4.1 树不一致(Tree Inconsistency)

如果多个透明服务的前缀树对某个站点记录不一致(即链哈希不同),就构成“树不一致”。一种极端解决办法是让客户端要求多个服务的包含证明,但这样增大负担。

方案是限制透明服务的数量(类似于 Google Chrome 中采用的证书透明度日志数量约为8条)。

4.2 时间不一致(Temporal Inconsistency)

时间不一致指:用户可能因为地域、cookie 等因素,访问到较新的或较旧版本的站点。理论上,如果签名有效期过长(如十年),站点可能一直提供非常旧的版本而用户不察。

虽然最强一致性(所有用户同时看到完全相同版本)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降低版本分叉的规模。比如令见证者签名根哈希的有效期较短(例如一周),以限制可服务的版本数量。缺点是:站点即便未更新,也需周期性向透明服务请求新的签名。

五、超越「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其他增强特性

5.1 代码签名(Code Signing)

WAICT 本身并不解决“代码来自何处”的问题(即来源可追溯性)。例如,Alice 自己托管一个开源软件版本,Bob 如何确定其与官方仓库一致?

为此,与 WEBCAT(由 Freedom of the Press Foundation)协议整合:允许站点在 manifest 中加入扩展字段 dev-ids,列出已签名站点资产的开发者身份(例如通过 Sigstore)。浏览器插件可读取该字段,从而建立信任。

5.2 冷却期(Cooldown)机制

攻击者若想悄然退出透明体系或更换签名开发者身份,可借助短期停顿。在预加载列表中注册的站点,客户端可要求:“若站点出现该名单中,则必须为透明启用状态,或其退出状态须已达冷却期(如 24 小时)之后才接受”。这样攻击者若突然切换状态,将被检测。

六、部署考量

各角色的信任与资源需求如下:

  • 透明服务(Transparency Service):存储所有透明化站点的元数据。若有 1 亿域名、每条256 B数据,则单棵前缀树约 26 GB(不含中间哈希)。运营方需具备高可用性且多个服务应无关联宕机。
  • 见证者(Witness):验证前缀树更新、签名根哈希。存储需求类似,需要高可用性并长期保管签名私钥。
  • 资源托管方(Asset Host):存储实际代码/资源。信任要求低,因为浏览器已通过哈希校验。但托管方不能篡改内容,仅可能拒绝服务。
  • 客户端(Client,即浏览器):执行所有检查(包含证明、签名、完整性等),是最需要信任的部分。

Cloudflare 表示愿意在该生态中提供透明服务及见证者角色,但会避免“自我见证”以防利益冲突。

支持替代生态系统

对于如 Tor Browser 这样的匿名环境,可能不能信任现有透明服务。WAICT 支持将前缀树托管到区块链上,以满足无中心化、无需传统域名验证的环境需求。

七、下一步与总结

目前 WAICT 仍处于标准化的早期阶段。下一步重点包括:

  • 扩展 SRI 支持更多数据类型(例如 WASM、图片)
  • 标准化完整性清单格式
  • 标准化附加特性(如代码签名、冷却机制)

我们鼓励开发者关注透明规范草案、参与讨论、提交 PR 或 Issue(规范开源于 GitHub)

八、小结:为什么这对你我很重要?

作为前端/全栈/安全工程师,我们往往假设“在浏览器中运行的 JavaScript 就是安全的”。但现实中很多安全问题源于 代码分发的不确定性:代码可能被替换、被篡改、版本可能混乱。WAICT 所提供的机制——完整性清单 + 透明日志 + 前缀树索引 +签名机制——力图为网页应用构建一个类似于「应用商店签名校验」的信任层。

如果你在开发例如网页钱包、端对端加密应用、投票系统、在浏览器运行的 LLM 等敏感应用,理解并尽早采用这些机制,将对你提升安全性、合规性、用户信任度都有重大意义。

SpreadJS 性能飙升秘籍:底层优化技术深度拆解

2025年10月22日 11:11

SpreadJS 性能飙升秘籍:底层优化技术深度拆解

基础性能优化策略

SpreadJS 基础性能优化的核心在于通过挂起恢复机制减少不必要的计算与渲染开销。该机制主要分为三类实现方式,分别针对不同性能瓶颈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减少重绘优化

此机制通过暂停视图渲染引擎,避免批量操作过程中的频繁界面更新。当执行大量单元格赋值时,可调用 suspendPaint() 方法阻止中间状态的绘制,完成后通过 resumePaint() 恢复渲染,从而将多次重绘合并为单次操作。

// 减少重绘示例
spread.suspendPaint();
for (let i = 0; i < 1000; i++) {
  sheet.setValue(i, 0, `数据 ${i}`); // 批量赋值
}
spread.resumePaint(); // 恢复后一次性渲染

避免重复计算优化

针对公式密集型场景,通过 suspendCalcService() 暂停公式计算服务,在完成批量公式设置后调用 resumeCalcService() 触发一次性计算。此策略可有效避免公式依赖链的重复解析与计算,尤其适用于包含复杂函数的大型数据集。

// 避免重复计算示例
spread.suspendCalcService();
for (let i = 0; i < 500; i++) {
  sheet.setFormula(i, 1, `SUM(A${i+1}:A${i+10})`); // 批量设置公式
}
spread.resumeCalcService(); // 恢复后统一计算

降低事件触发频率优化

通过 suspendEvent() 方法抑制事件系统,在高频操作(如数据导入、批量格式调整)期间阻止事件处理器的反复执行。操作完成后使用 resumeEvent() 恢复事件响应,可显著降低事件处理带来的性能损耗。

// 降低事件触发频率示例
spread.suspendEvent();
sheet.setArray(0, 0, largeDataset); // 导入大型数据集
sheet.setStyle(0, 0, 1000, 10, defaultStyle); // 批量设置样式
spread.resumeEvent(); // 恢复事件触发

组合挂起优化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时,可同时挂起渲染、计算与事件系统,实现性能最大化提升:

// 组合挂起示例
spread.suspendPaint();
spread.suspendCalcService();
spread.suspendEvent();

try {
  // 执行批量操作(示例:填充10万行数据)
  const data = Array.from({length: 100000}, (_, i) => [`行${i+1}`, i+1]);
  sheet.setArray(0, 0, data);
} finally {
  // 按相反顺序恢复
  spread.resumeEvent();
  spread.resumeCalcService();
  spread.resumePaint();
}

适用场景总结

减少重绘:适用于批量单元格赋值、格式统一调整等视觉更新密集型操作

避免重复计算:推荐用于公式批量设置、数据模型重构等计算密集型场景

降低事件触发频率:优先应用于高频事件源(如滚动监听、数据导入)的性能优化

所有 API 调用均需确保成对出现,避免因挂起后未恢复导致的界面冻结或数据不一致问题。

导入文件配置优化

包含样式与未使用命名样式的处理

在 SpreadJS 表格性能优化中,样式处理是影响内存占用的关键因素。includeStyles 配置项直接决定是否加载文件中的样式定义,实验数据显示其对内存消耗有显著影响。

img

img

// 样式导入配置示例
spread.import(blob,
  () => console.log("导入成功"),
  (error) => console.error("导入失败:", error),
  {
    includeStyles: false, // 不加载样式,降低内存占用
    includeUnusedStyles: false // 忽略未使用的命名样式
  }
);

对于包含大量命名样式的文件,includeUnusedStyles 配置提供了针对性优化方案。当禁用未使用命名样式加载时,测试数据显示内存占用可控制在 41.8 MB,导入时间缩短至 4.8 秒。

img

img

懒加载模式应用

懒加载模式通过按需加载策略,仅在用户操作触发特定工作表访问请求时才加载目标工作表及其直接关联数据。

// 懒加载配置示例
spread.import(blob,
  () => console.log("导入成功"),
  (error) => console.error("导入失败:", error),
  {
    openMode: 'lazy' // 启用懒加载模式
  }
);

关键技术特性:采用"引用驱动加载"模型,通过解析公式依赖链识别必要数据单元,实现跨工作表引用场景下的最小化数据加载,既保证计算准确性又避免冗余数据传输。

增量加载与进度显示

增量加载采用"数据优先、公式延后"的分层加载策略,优先渲染基础数据单元格内容,再异步加载计算公式。

// 增量加载配置示例
spread.import(blob,
  () => console.log("导入成功"),
  (error) => console.error("导入失败:", error),
  {
    openMode: 'incremental', // 启用增量加载
    progress: (progress) => {
      // 更新进度条
      document.getElementById("progress-bar").style.width = `${progress}%`;
    }
  }
);

此机制不提升实际加载速度,而是通过重构加载时序优化感知体验,特别适用于单个大型工作表且包含大量公式的场景。

公式相关优化

增量计算机制

增量计算通过定期释放线程资源,解决公式计算时的界面假死问题:

// 启用增量计算
spread.options.enableIncrementalCalculation = true;
spread.options.incrementalCalculationMaxIterations = 100; // 设置最大迭代次数
spread.options.incrementalCalculationInterval = 20; // 设置释放线程的时间间隔(ms)

在包含 10 万行数据和多层级公式引用的财务报表场景中,启用增量计算后,用户编辑单元格的响应延迟从 800 毫秒降至 30 毫秒以内。

按需计算策略

按需计算仅在用到公式结果时才执行计算,减少无效计算开销:

// 启用按需计算
spread.options.calcOnDemand = true;

// 注意:易失函数场景下应禁用按需计算
// spread.options.calcOnDemand = false; // 处理易失函数时使用

核心优化逻辑:通过计算时机的精细化控制,将系统资源集中分配给实际需要的计算任务,从根本上避免全表扫描式的资源浪费,这一机制在数据密集型应用中可使计算效率提升30%以上。

动态数组公式应用

动态数组公式分为结果扩展型(如FILTER、SORT)和聚合计算型(如SUMPRODUCT)两类:

// 动态数组公式示例 - FILTER函数
sheet.setValue(0, 0, "产品");
sheet.setValue(0, 1, "价格");
// 填充示例数据
sheet.setArray(1, 0, [
  ["商品A", 80], ["商品B", 120], ["商品C", 150],
  ["商品D", 90], ["商品E", 200]
]);
// 筛选价格大于100的产品
sheet.setFormula(0, 3, 'FILTER(A2:B6, B2:B6>100)');

// 动态数组公式示例 - SORT函数
sheet.setFormula(0, 5, 'SORT(A2:B6, 2, false)'); // 按价格降序排序

与传统数组公式相比,动态数组公式通过一次输入完成整列数据计算,系统自动分配结果区域,减少重复计算次数。

Lambda公式的优势与应用

Lambda公式允许用户创建自定义、可重用函数:

// 定义Lambda公式(通过单元格输入)
sheet.setFormula(0, 0, 'LAMBDA(fullName, LEFT(fullName, FIND(" ", fullName)-1))("张三 工程师")');

// 命名Lambda公式(通过API)
spread.addCustomName("GetFirstName", 'LAMBDA(fullName, LEFT(fullName, FIND(" ", fullName)-1))', 0, 0);
sheet.setFormula(1, 0, 'GetFirstName("李四 设计师")'); // 调用自定义Lambda函数

Lambda公式可导出到xlsx,并被Excel、WPS等桌面软件识别,终端用户可直接创建,无需研发人员介入。

其他性能优化要点

条件格式的合理使用

条件格式的性能优化关键在于精简规则设计和规避易失函数:

// 优化的条件格式配置示例
const conditionalFormat = new GC.Spread.Sheets.ConditionalFormatting.NormalConditionRule();
conditionalFormat.ruleType(GC.Spread.Sheets.ConditionalFormatting.RuleType.cellValueRule);
conditionalFormat.compareType(GC.Spread.Sheets.ConditionalFormatting.ComparisonOperators.greaterThan);
conditionalFormat.value1(100);
conditionalFormat.style({backColor: "red"});
// 应用于特定区域而非整个工作表
sheet.conditionalFormats.addRule(conditionalFormat, "B2:B10000"); // 限制应用范围

正确配置原则

  1. 合并相邻区域规则,使用相对引用替代绝对引用
  2. 避免使用 TODAY()、RAND() 等易失性函数
  3. 限制条件格式应用范围,避免全表规则

大数据量处理策略

传统的单元格级操作方法在处理大数据时存在性能瓶颈,推荐使用数据绑定技术:

// 大数据量处理示例 - 传统方法(性能较差)
// for (let i = 0; i < 100000; i++) {
//   sheet.setValue(i, 0, `行${i+1}`);
//   sheet.setValue(i, 1, i+1);
// }

// 大数据量处理示例 - 数据绑定(性能优化)
const dataSource = Array.from({length: 100000}, (_, i) => ({
  名称: `行${i+1}`,
  值: i+1
}));
// 设置数据绑定
sheet.setDataSource(dataSource);
// 绑定列
sheet.setBindingPath(0, 0, "名称");
sheet.setBindingPath(0, 1, "值");

数据绑定技术通过直接从数据源抽取原始值并批量映射至表格区域,跳过中间数据节点创建环节,使数据加载速度得到数量级提升。

总结

在实际应用 SpreadJS 进行性能优化时,需根据具体业务需求、数据规模、用户交互模式综合评估并选择优化组合方案。各类优化策略(如虚拟滚动、数据绑定模式选择、公式计算优化等)均有其特定的优势与局限性,并非在所有场景下都能产生同等效果。

关键原则:性能优化需以业务目标为导向,避免盲目套用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基准测试量化优化效果,优先解决核心性能瓶颈,并在用户体验与系统资源消耗之间寻求平衡。

通过合理配置与动态调整优化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 SpreadJS 的性能潜力,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扩展链接

文章配套仓库Gitee地址

可嵌入您系统的在线Excel

基于 SpreadJS 的百万级数据在线数据透视表解决方案:技术解析与实践

2025年10月21日 17:30
基于 SpreadJS 的百万级数据在线数据透视表解决方案:技术解析与实践 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百万级数据的多维分析已成为业务决策的核心需求,而数据透视表作为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其在线化应用常受限于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