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PandaWiki开源知识库系统破解内网限制: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616个成功挑战
N1+iStoreOS+cpolarN1盒子变身2048服务器: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653个成功挑战
![]()
硬件设备:N1盒子(星瞳科技)
操作系统:CasaOS/iStoreOS/OpenWRT
操作系统支持:
- 支持Linux发行版(如Debian、Ubuntu变种)
- 兼容ARM架构,适合轻量级服务器部署
软件介绍
N1盒子是迷你型高性能开发板,可轻松变身个人云盘、游戏服务器或智能家居中枢。搭配iStoreOS系统和cpolar内网穿透技术,能让“局域网内的小玩意”秒变全球可达的远程工具。
![]()
iStoreOS+cpolar的超强组合
- iStoreOS:开箱即用的轻量级系统,自带Web服务、文件管理、多媒体播放等功能。
- cpolar:像“网络变形金刚”一样,将局域网服务(如Nginx网站)秒变公网可访问!
3个真实场景,体验N1盒子的自
场景1:打造家庭游戏中心
- 痛点:“想玩自制网页游戏却只能在家用手机连Wi-Fi?”
- 爽点:刷入iStoreOS部署2048网站 → 通过cpolar生成外网链接 → 全家无论在公司还是学校都能秒开挑战!
场景2:远程控制智能家居
- 痛点:“出差了,家里的智能灯泡和摄像头只能本地操作?”
- 爽点:用N1盒子做中控中心 → 配置cpolar穿透 → 通过手机App随时开关设备。
场景3:低成本个人网站托管
- 痛点:“想试试建个博客,但不想付云服务器费用?”
- 爽点:N1盒子+Nginx搭建静态网页 → cpolar绑定域名 → 家里宽带即成你的“私人AWS”。
![]()
像开隧道一样打通网络壁垒
- 比喻解释: “就像在高山之间挖一条隧道,让原本被山挡住的车流能自由通行——cpolar就是帮你‘挖隧道’的技术!”
-
具体好处:
- 零成本公网访问:无需购买昂贵服务器,利用自家宽带即可。
- 快速部署:只需一条命令或图形界面点击,比传统反向代理快10倍!
- 稳定可靠:支持域名绑定、HTTPS加密,在线率高达99.9%(官方数据)。
-
使用场景扩展:
- 远程监控家庭监控摄像头
- 在咖啡馆访问家里的Docker容器
- 给GitHub Pages项目加个备用公网通道
![]()
总结与组合优势
N1盒子+定制系统+iStoreOS+cpolar的组合,堪称“极客平权神器”!它让普通人也能低成本实现:
- 把玩具变成生产力工具(如用2048网站练手学习Web开发)
- 将家庭网络从“孤岛”变为“连接全球的桥梁”
- 用一杯奶茶钱(N1盒子约300元)完成企业级远程访问体验
![]()
喜欢折腾小玩具的博主们,花小钱有用大用处设备的机会来了,快按照教程搞起来!
本文适合对N1盒子有一定认识和基础但又想深入学习刷机、服务器部署及内网穿透的技术爱好者。无论您是想打造一个家庭小游戏服务器,还是学习Linux服务器搭建与网络穿透技术,这篇教程都将带您一步步走过每个关键环节,配合大量截图和详细命令,确保您能够轻松上手并掌握相关技术。
![]()
1. 刷机顺序选择
在开始刷机操作之前,您需要明确目标系统类型。如果您还不确定是刷入电视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还是刷入OpenWrt、iStoreOS、CasaOS等系统(基于Linux系统),建议采用以下刷机顺序:
强烈建议您先刷入Android电视系统,再刷入Linux系统(如OpenWrt/iStoreOS) 。
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如果您先刷入Linux系统后,想要回退到Android电视系统,此时Linux刷回Android需要拆机短接线刷,操作复杂且存在风险。建议先体验Android电视系统,熟悉操作后再体验Linux系统,最后再决定是否回退到Android系统。
1.1 技术原理
Android系统刷机: 在Android系统下,可通过晶晨刷机工具(USB Burning Tool)直接进行线刷操作。N1盒子在Android系统下,开启开发者选项中的ADB调试后,执行adb connect [IP]:5555再adb shell reboot update即可触发线刷模式。
Linux系统限制: 在Linux系统(如OpenWrt/iStoreOS)下,系统没有集成Amlogic的烧录协议,USB Burning Tool无法识别设备。主流救砖方案都需要短接主板背面触点(G12和GND)强制进入线刷模式,这需要拆机操作。
Linux系统互刷: 基于Linux的系统之间可以相互刷入,通过烧录镜像写入U盘,然后U盘启动系统,并将系统写入eMMC存储中。在开始编写本教程前,已经成功从CasaOS系统刷入到了iStoreOS系统:
![]()
刷入iStoreOS系统后,在系统终端中尝试使用reboot update命令进入线刷模式,系统确实会重启,但无法进入线刷模式,这验证了Linux系统无法直接触发Amlogic线刷模式的技术限制。
2. 准备工作
在开始刷机操作之前,需要准备以下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
2.1 必需硬件设备
-
N1盒子 × 1(核心设备)
-
电源适配器 × 1(推荐12V/1A或12V/2A,支持5V/3A)
- 参考链接:N1盒子电源规格讨论
-
网线 × 1(千兆或百兆均可,N1盒子网口支持千兆,用于连接路由器)
-
计算机 × 1(推荐Windows系统,用于镜像烧录和网络配置)
-
U盘 × 1(容量≥8GB,用于系统镜像烧录和启动)
2.2 软件工具和系统镜像
软件工具:
- balenaEtcher:镜像烧录工具,用于将系统镜像写入U盘
- Advanced IP Scanner:PC端局域网IP扫描工具,用于获取设备IP地址
- WiFiman:Android端局域网IP扫描工具,移动设备扫描网络设备
系统镜像:
- iStoreOS系统镜像:基于OpenWrt的轻量级Linux发行版
资源下载:
- 下载链接: 点击下载完整资源包
-
提取码:
1314
![]()
2.3 可选工具设备
- USB公对公数据线(用于线刷操作,可自制或购买)
- 短接工具(镊子或导线,用于Linux系统救砖时的短接操作)
- HDMI显示器(调试时使用,非必需)
- 拆机工具(吹风机用于加热脚垫,起子用于拧开螺丝,仅救砖时使用)
3. N1盒子系统降级
3.1 降级操作的必要性
需要执行降级操作的N1盒子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 全新未刷机设备:设备仍运行官方Android系统,尚未进行任何系统修改
-
已恢复官方固件设备:使用
aml_upgrade_package或其他官方镜像恢复过系统的设备
在这两种情况下,设备的boot分区通常为新版本,无法直接进入线刷模式或执行第三方系统刷入操作。因此需要先进行降级操作,将boot分区恢复到兼容状态,以便后续刷机或安装自定义系统。
⚠️ 注意: 本教程使用的 N1 盒子已参考 N1盒子刷CasaOS轻NAS教程 将官方固件降级并刷入 CasaOS,因此无法提供原始官方版本降级的过程截图。
![]()
3.2 降级操作参考教程
如果您希望直观了解官方版本降级过程,可以参考以下教程:
视频教程: 韩风talk N1盒子降级教程(建议从01:44开始观看)
该视频详细演示了从官方版本降级到Android电视盒子系统的完整流程。
文字教程: N1盒子刷OpenWrt软路由系统教程
该教程的大纲2部分详细介绍了N1盒子降级与U盘启动的步骤,内容详实,适合直接刷入Linux系统的用户参考。
💡 提示: 如果您在该步骤有什么问题被困扰住了,欢迎您在评论区中提出问题,会有技术爱好者为您作出解答。
4. 烧录iStoreOS系统镜像
4.1 软件工具说明
从准备工作阶段下载的资源包中,包含以下软件工具:
网络扫描工具:
- Advanced IP Scanner:PC端局域网IP扫描工具,用于获取N1盒子的设备名称和局域网IP地址
- WiFiman:Android端局域网IP扫描工具,移动设备扫描网络设备
镜像烧录工具:
- balenaEtcher:跨平台镜像烧录工具,支持将系统镜像写入U盘,实现U盘启动
![]()
系统镜像:
- iStoreOS系统镜像:专为N1盒子优化的轻量级Linux发行版,基于OpenWrt系统
![]()
4.2 镜像烧录操作步骤
步骤1:启动烧录工具 安装balenaEtcher烧录工具,启动后选择【从文件烧录】选项:
![]()
步骤2:选择镜像文件 将iStoreOS系统目录下的镜像压缩包解压,选择.img镜像文件:
![]()
步骤3:选择目标设备 将U盘插入计算机,然后点击【选择目标磁盘】选项:
![]()
步骤4:确认目标设备 勾选刚插入的U盘(⚠️ 重要提醒: 如果U盘中有重要数据,请提前备份,此操作将完全格式化U盘),然后点击【选定】按钮:
![]()
步骤5:开始烧录 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现在烧录!】按钮开始烧录过程:
![]()
步骤6:等待烧录完成 烧录过程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
![]()
步骤7:验证烧录结果 烧录完成后会自动进行数据验证:
![]()
步骤8:完成烧录 看到烧录成功提示后,关闭balenaEtcher程序,安全移除U盘:
![]()
💡 技术提示: 如果您使用balenaEtcher 2.x版本进行烧录,在文件校验时可能会遇到
(0,h,requestMetadata) is not a function异常。建议使用1.18版本(即本教程中使用的版本)来避免此问题。
5. 开始刷入iStoreOS系统
5.1 系统刷入操作
前置条件确认:
- N1盒子已完成系统降级操作
- U盘已成功烧录iStoreOS系统镜像
硬件连接步骤: 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硬件连接,确保系统正常启动:
- 将 U盘 插入靠近HDMI接口的 USB端口
- 将 网线 插入N1盒子的 LAN网口,另一端连接与计算机同一网络的 路由器LAN端口,确保设备在同一局域网内
- 最后接通 电源适配器,启动N1盒子,如下图所示:
🔹 重要: 这种顺序可以保证 Bootloader 在开机时正确识别 U 盘和网络,避免刷机或 ADB 连接失败。
![]()
接下来,等待2~3分钟左右即可。
5.2 获取iStoreOS的局域网IP地址
打开【Advanced IP Scanner】程序,需要先进行安装,图中软件:
![]()
安装步骤省略,按照默认设置点击下一步即可。打开软件后可以看到如下界面:
![]()
图中输入区域显示了很多的网段,为了提升搜索速度和准确率,可以先确认自己电脑所属的局域网IP地址所处的网段,电脑中执行:
- 按
Win + R(快捷键),然后输入cmd回车 - 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
ipconfig】可以查看当前电脑网卡IP信息
![]()
💡 提示: 如果电脑是插入网线的就是看以太网,如果连接的是WIFI,则需要看无线局域网适配器 Wi-Fi的ipv4项。
接下来,在输入区域,只保留50号段的网段(确认自己的号段192.168.50.X 这个50就是局域网IP的网段),其余的都可以去掉。然后点击搜索按钮:
![]()
手机安卓端也同理,推荐使用【WiFIman】APP,即如下APP:
![]()
打开APP后,点击发现页面,就会开始扫描当前手机连接的WIFI所属的同一局域网下的设备:
![]()
到这里,已经获取到了iStoreOS系统的局域网IP了,本教程中显示为:192.168.50.252
⚠️ 注意: 如果一直没有显示iStoreOS设备,请确保iStoreOS设备和电脑/手机处于同一局域网中。确保处于后,仍然看不到iStoreOS设备,请更换另一个USB口,进行尝试5.1的刷入iStoreOS系统步骤。
6. 将iStoreOS系统写入EMMC
前面已经获取到了iStoreOS设备(N1盒子)的局域网IP地址,直接在浏览器中访问测试:
![]()
可以看到成功进入iStoreOS系统的登录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
-
账号:
root -
密码:
password
![]()
成功登录进iStoreOS系统,点击页面中的【终端】按钮,会打开新的标签页:
![]()
接下来在新的终端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并且把iStoreOS写入emmc中,输入如下命令,如图:
install-to-emmc.sh
![]()
接着输入关机指令,等待N1盒子的Logo指示灯熄灭后,拔掉U盘和电源线:
poweroff
![]()
拔掉U盘和电源线后,此时N1盒子上应该只插有网线,然后插上电源线:
![]()
等待2~3分钟后,访问iStoreOS(即N1盒子)的局域网IP(如果不确定是否启动,可以用前面提到的扫描IP工具,再次扫描一下局域网IP,也确保防止盒子IP变化):
![]()
登录进系统,对比前面的磁盘信息,可以看到此时只剩mmcblk1磁盘了(因为U盘拔出了),可以确定,iStoreOS系统也成功写入了N1盒子内置的emmc中了:
![]()
至此,N1盒子刷入iStoreOS系统就算完成啦!
7. 安装Nginx
在iStoreOS首页的左侧菜单中点击【iStore】菜单,然后在【全部软件】中搜索【Nginx】进行安装,如图:
![]()
点击安装后,会弹出安装日志控制台,安装完成后,右上角的【红色】关闭按钮会变成【绿色】,如下图:
![]()
点击这个小绿点关闭即可。(如果控制台长时间没有跑日志,可以刷新页面看看)
8. 部署2048小游戏
8.1 项目介绍
本部分适合对Nginx有一定了解的技术爱好者,教程会尽量详细说明每个步骤,让初学者也能顺利完成部署。如果您想深入学习Nginx,推荐观看以下教程:
8.2 获取项目源码
项目地址: 2048中文版 - Gitee
该项目基于GitHub上的开源项目进行二次开发,主要改进包括:
- 主界面中文显示
- 添加设置按钮
- 保留原有英文界面
- 支持中英文语言切换
欢迎给项目点个Star支持!
源项目地址为:
如果有小伙伴不会用gitee也没有关系,可以在123云盘中下载即可:
123云盘永久链接:
- 链接: 点击下载2048游戏源码
-
提取码:
1314
下载下来后可以看到如图有一个2048小游戏的源码和一个ssh的连接工具finalshell:
![]()
接着需要解压【finalshell】工具,解压后直接在解压目录中双击【finalshell.exe】程序即可打开它,打开后,如下图操作:
![]()
填写信息如下(注意,盒子IP为你对应的IP):
![]()
接着双击刚才创建好的快速连接:
![]()
如提示安全警告,选择【接受并保存】即可,可以看到成功连接ssh进来:
![]()
前面步骤已经在iStoreOS中安装了【Nginx】:
![]()
在 iStoreOS(基于 OpenWrt)中,Nginx 的配置方式与传统 Linux 系统不同,主要通过 UCI(Unified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管理。
接下来,需要在finalshell中执行如下命令,添加一个nginx的server块:
uci add nginx server
uci set nginx.@server[-1].server_name='_'
uci set nginx.@server[-1].root='/www/2048'
uci set nginx.@server[-1].listen='8080'
uci add_list nginx.@server[-1].index='index.html'
uci commit nginx
/etc/init.d/nginx reload
![]()
这些命令的步骤是:
- 创建一个nginx server
- 设置server_name为"_",通配符匹配所有域名
- 设置2048小游戏的静态资源目录为 "/www/2048"
- 设置nginx的监听端口为"8080"
- 设置nginx的首页文件
- 提交设置的nginx配置
- 刷新nginx配置使其生效
接下来,需要创建2048小游戏的静态资源目录,前面设置了路径为"/www/2048",所以也需要创建该位置,输入如下命令:
mkdir -p /www/2048
![]()
然后在finalshell中的路径栏输入创建好的路径:
/www/2048
![]()
接着打开电脑上的2048小游戏源码目录,把全面内容复制拖动到finalshell 该窗口位置:
![]()
可以看到,文件成功上传上来了:
![]()
由于前面设置的【Nginx】监听端口是8080,所以需要使用【盒子IP+8080端口】进行访问2048小游戏页面:
![]()
到这里,nginx部署2048小游戏就完成啦!
9. 内网穿透实现公网访问
前面已经成功在N1盒子上部署了2048小游戏,但此时只能通过局域网访问。如果您希望让朋友或其他用户访问您的游戏,就需要解决内网IP无法外网访问的问题。使用内网穿透工具,将局域网IP穿透到公网,实现外网访问。相比云服务器,内网穿透操作更简单,且有免费版本可用。缺点是带宽相对较低,但对于小游戏应用完全够用。
9.1 安装cpolar
首先在finalshell中执行如下命令,下载公钥:
wget -O cpolar-public.key http://openwrt.cpolar.com/releases/public.key
![]()
下载完成以后,添加该公钥,以及添加cpolar的opkg仓库源:
#添加公钥
opkg-key add cpolar-public.key
#添加cpolar的opkg仓库源
echo "src/gz cpolar_packages http://openwrt.cpolar.com/releases/packages/$(. /etc/openwrt_release ; echo $DISTRIB_ARCH)" >> /etc/opkg/customfeeds.conf
![]()
接下来,更新仓库:
opkg update
![]()
安装cpolar内网穿透工具,执行如下3条命令:
opkg install cpolar
opkg install luci-app-cpolar
opkg install luci-i18n-cpolar-zh-cn
![]()
执行完成后,直接刷新iStoreOS首页,然后点击【服务】,展开即可看到Cpolar菜单:
![]()
9.2 配置cpolar的http隧道
点击【 打开Web-UI管理界面 】按钮,即可跳转至web ui的后台管理界面,如果还没有账号,也可以直接在该页面跳转注册页面注册账号:
![]()
注册好账号以后,回到该页面进行登录即可,登录成功后,进入侧边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可以看到有2条隧道:
![]()
选择【website】这条隧道,点击编辑进行查看:
![]()
可以看到端口正好是8080,就不用额外创建隧道了,接下来直接点击【状态>在线隧道列表】查看公网访问地址:
![]()
直接复制其中一个地址,浏览器访问测试,这里选择https:
![]()
成功访问! 这样就可以直接拿着穿透好的公网地址给朋友访问了,访问速度较快,协议还支持https,体验良好。
9.3 固定二级子域名(升级套餐可享)
进入官网的预留页面:dashboard.cpolar.com/reserved
![]()
列表中显示了一条已保留的二级子域名记录:
- 地区:显示为
China VIP。 - 二级域名:显示为
game2048。
注:二级域名是唯一的,每个账号都不相同,请以自己设置的二级域名保留的为主
4.5.2 修改website隧道为子域名方式
进入侧边菜单栏的隧道管理下的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名为website的隧道 ![]()
点击编辑按钮进入编辑页面,修改域名类型为二级子域名,然后填写前面配置好的子域名,点击更新按钮: ![]()
4.5.3 访问子域名测试
来到状态菜单下的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隧道名称为xyauto-8080的公网地址已经变更为二级子域名+固定域名主体及后缀的形式了:
![]()
这里以https协议做访问测试:
![]()
访问成功!这样,一个固定不变的域名就设置好了!
10. 故障排除与资源分享
10.1 救砖教程
如果您的N1盒子在刷机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参考以下救砖教程:
这些教程涵盖了大部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您在救砖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询问,相信会有技术爱好者为您解答。
10.2 系统镜像资源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本教程收集了一些常用的N1盒子系统镜像:
资源下载:
- 下载链接: 点击下载N1盒子系统镜像合集
-
提取码:
1314
10.3 结语
本教程详细介绍了N1盒子从系统降级到iStoreOS部署,再到Nginx配置和公网穿透的完整流程。教程内容经过实际测试验证,每个步骤都配有详细截图和命令说明。最后,感谢您阅读本教程,希望它能帮助您成功完成N1盒子的系统部署!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交流。cpolar官网-安全的内网穿透工具 | 无需公网ip | 远程访问 | 搭建网站
管家婆远程开单自由飞!管家婆系统: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646个成功挑战
![]()
软件名称:管家婆进销存管理系统(财务、库存、采购全搞定)
操作系统支持
- 主打Windows系统(兼容XP到Win11),部分功能可适配移动端Web端。
软件介绍
"管家婆"是中小企业的“办公小秘书”,能帮你管好进销存、财务对账、客户订单,但默认只能在公司局域网内使用。就像把重要文件锁在办公室保险箱——出不去也带不走!
![]()
管家婆的“神通”配上cpolar的“任意门”,远程办公一把梭!
- 管家婆的“本职工作”:库存盘点像孙悟空数毫毛,账目核对比包青大人都快。
- cpolar的“黑科技”:给公司局域网开个“空中隧道”,手机、平板、外地电脑都能直接“穿墙而入”。
![]()
真实场景与爽点
1. 场景一:老板出差谈单
- 痛点:"客户要现签合同,但库存数据在公司电脑里!"
- cpolar解决方案:用手机登录管家婆,实时查库存、开电子发票。爽点:谈成订单发朋友圈,配文“远程开单,稳如老狗!”
2. 场景二:财务在家对账不求人
- 痛点:"月底加班到崩溃,偏偏电脑在公司!"
- cpolar解决方案:用平板远程访问管家婆的报表模块,咖啡厅边喝拿铁边做月结。爽点:老板问进度?回他一句:“数据在我包里呢!”
3. 场景三:IT运维“云救火”
- 痛点:"客户半夜说系统出错,我却在20公里外!"
- cpolar解决方案:远程登录管家婆后台,检查数据库、修复权限问题。爽点:客户夸你:“这位工程师,是神仙下凡吗?”
![]()
用cpolar给管家婆装上“隐形翅膀”,飞出办公室!
- 1. 安全性比喻:像给公司网络加了“防弹玻璃”——数据加密传输,外人想偷看?比猜中你银行卡密码还难!
- 2. 零门槛操作:不用懂IP、端口这些“暗黑技术”,装个软件点几下就能穿透。就像用滴滴打车,直接输入目的地(管家婆的本地地址)就行。
- 3. 多设备畅连:手机刷脸登录管家婆?平板远程开单?电脑同步导出报表?统统支持!比共享单车还方便——哪儿都能骑!
总结与组合优势**
“管家婆+cpolar”的CP组合,相当于给企业装了两个超能力:
- 管家婆:管好公司每一笔钱、每一件货的“本地大管家”;
- cpolar:打破物理空间限制的“远程传送门”。 结果:老板谈单不用等数据、财务对账不求人加班、IT运维躺着把系统修好——效率直接翻倍,成本反而降了!
![]()
财务人员好累的,管家婆+cpolar让不必要的劳动大福减弱。要人手一份呦!
教程在下面👇
1.安装SQLServer
安装管家婆之前必须安装SQLServer,否则就会报这个错误,无法登录成功:
![]()
大家搜索SQL Server,然后点击官网:
![]()
也可以用这个地址:SQL Server 下载 | Microsoft
![]()
下滑,找到这版,点击立即下载:
![]()
现在SQLServer2022下载好后,点击安装,会跳出一个安装页面,会出现三个选项,点击下载介质:
![]()
点进去后,会出现这个页面:
![]()
下载好后,点击SQLServer2022的安装中心,点击安装,后点击如图所示:
![]()
点击下一步:
![]()
接受许可,点击下一步:
![]()
继续:
![]()
等待加载完成,继续点击下一步:
![]()
取消勾选,点击下一步:
![]()
勾选如图,下一步:
![]()
下一步:
![]()
全部改为“自动”,点击下一步:
![]()
点击混合模式,再输一下密码,然后点击添加当前用户,随后点击下一步:
![]()
点击安装:
![]()
打开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
![]()
按图操作:
![]()
右键属性:
![]()
找到“127.0.0.1”,已启用改为“是”:
![]()
往下滑,找到图中位置,端口改为14330:
![]()
cmd+R,搜索services.msc:
![]()
重启SQL SERVER:
![]()
至此SQL SERVER安装完成啦!
2.安装管家婆
在这里下载管家婆:www.grasp.com.cn/download.as…
我这里下载的是管家婆辉煌Ⅱ TOP+15.0:
![]()
下载完成后,解压,安装:
![]()
![]()
我这里显示我以前下过,所以我要删除,重新安装:
![]()
点击下一步:
![]()
点击”是“:
![]()
文件夹自定义,点击下一步:
![]()
选择自己想要的版本,点击下一步:
![]()
点击下一步:
![]()
点击下一步:
![]()
安装完成啦!
安装完成后,他会弹出这个,填写安装SQL SERVER时,设置的密码即可,操作如图:
![]()
我这里点击的是管家婆辉煌Ⅱ TOP+试用版,点击下一步:
![]()
点击“新增账套”:
![]()
自定义:
- 注意!数据库名称必须以字母开头
![]()
成功!
![]()
选择刚刚创建的账套,点击下一步:
![]()
第一次登录管理员密码为空,直接点击完成就可以:
![]()
至此,安装成功:
![]()
3.安装cpolar实现随时随地办公
cpolar 可以将你本地电脑中的服务(如 SSH、Web、数据库)映射到公网。即使你在家里或外出时,也可以通过公网地址连接回本地运行的开发环境。
❤️以下是安装cpolar步骤:
官网在此:www.cpolar.com
点击免费注册注册一个账号,并下载最新版本的Cpolar:
![]()
登录成功后,点击下载Cpolar到本地并安装(一路默认安装即可)本教程选择下载Windows版本。
![]()
Cpolar安装成功后,在浏览器上访问http://localhost:9200,使用cpolar账号登录,登录后即可看到Cpolar web 配置界面,结下来在web 管理界面配置即可。
![]()
4.配置公网地址
通过配置,你可以在本地 WSL 或 Linux 系统上运行 SSH 服务,并通过 Cpolar 将其映射到公网,从而实现从任意设备远程连接开发环境的目的。
- 隧道名称:可自定义,本例使用了:wdd,注意不要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
- 协议:tcp
- 本地地址:127.0.0.1:211
- 端口类型:随机临时TCP端口
- 地区:China Vip
![]()
创建成功后,打开左侧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刚刚通过创建隧道生成了公网地址,接下来就可以在其他电脑或者移动端设备(异地)上,访问。
- tcp表示使用的协议类型
- 3.tcp.vip.cpolar.cn是Cpolar提供的域名
- 14606是随机分配的公网端口号
![]()
5.管家婆远程连接
在远程连接的电脑,找到管家婆PC分机访问端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里单击“属性”打开安装目录如下图:
![]()
打开文件所在位置:
![]()
找到CONFIG.CFG,选择打开方式,修改端口SOCKETPORT为公网端口,我这里是“14606”:
![]()
打开管家婆,服务器名称或IP填写Cpolar提供的域名3.tcp.vip.cpolar.cn,点击下一步:
![]()
发现可以登录,按上面过程造作就可以啦:
![]()
登录成功!
![]()
6.保留固定TCP公网地址
使用cpolar为其配置TCP地址,该地址为固定地址,不会随机变化。
选择区域和描述:有一个下拉菜单,当前选择的是“China VIP”。
右侧输入框,用于填写描述信息。
保留按钮:在右侧有一个橙色的“保留”按钮,点击该按钮可以保留所选的TCP地址。
列表中显示了一条已保留的TCP地址记录。
- 地区:显示为“China VIP”。
- 地址:显示为“6.tcp.vip.cpolar.cn:12256”。
![]()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VsCode,点击右侧的编辑。
![]()
修改隧道信息,将保留成功的TCP端口配置到隧道中。
- 端口类型:选择固定TCP端口
- 预留的TCP地址:填写保留成功的TCP地址
点击更新。
![]()
创建完成后,打开在线隧道列表,此时可以看到随机的公网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地址名称也变成了保留和固定的TCP地址。
![]()
最后测试一下固定的地址是否好用,修改配置文件:
![]()
打开管家婆,服务器名称或IP填写Cpolar固定的域名6.tcp.vip.cpolar.cn,点击下一步:
![]()
连接成功!
![]()
这样我们就能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啦!
总结
管家婆远程访问,别只图方便。用cpolar穿透可实现,但务必加密码、限IP、启加密,或改用VPN、云版更安全。便捷与安全兼得,才是真高效!
感谢您对本篇文章的喜爱,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交流。cpolar官网-安全的内网穿透工具 | 无需公网ip | 远程访问 | 搭建网站
MoneyPrinterTurbo一键生成短视频: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644个成功挑战
![]()
软件名称:MoneyPrinterTurbo
操作系统支持
- Windows、macOS、Linux(需安装Python环境及FFmpeg依赖库)。
软件介绍
MoneyPrinterTurbo是专为内容创作者设计的“AI视频工厂”,通过调用通义千问、DeepSeek等语言模型,结合无版权素材平台和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从主题输入到成品视频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无需剪辑技能,小白也能批量生成高质量短视频。
![]()
一键生成高质量短视频,MoneyPrinterTurbo的AI魔力
- “AI脚本撰写”像给脑瓜子装了加速器:输入主题后,通义千问瞬间帮你写出逻辑清晰、吸引人的文案。
- 素材匹配比淘宝购物还快:Pexels平台海量免费高清视频片段自动筛选,再也不用熬夜翻素材库!
- TTS配音堪比专业声优:支持多种语言和音色(甜美小姐姐/磁性大叔),连字幕都帮你生成,省掉后期90%的麻烦。
实用场景
1. 知识科普创作者的救星
- 痛点:“如何用AI教普通人理财?”这类视频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和动画演示,手动制作费时又难懂。
- MoneyPrinterTurbo解决方案:输入主题后,系统自动生成条理清晰的文案(如“复利计算公式”),匹配动态图表素材,搭配轻快背景音乐——10分钟出片,观众点赞量翻倍!
2. 企业促销视频批量生产
- 痛点:“6·18大促需要同时推10款产品,但剪辑团队人手不够。”
- MoneyPrinterTurbo解决方案:批量输入产品关键词(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系统并行生成多条带品牌LOGO和促销字幕的视频,一键导出上传各平台。
![]()
远程操控你的“AI短视频工厂”,全靠cpolar内网穿透!
-
场景1:私有素材库远程访问
- 公司内部存储了大量品牌专属图片/视频,但本地服务器无法公网直连?通过cpolar映射端口,创作者在家就能调用公司素材库,生成符合品牌的定制化内容。
-
场景2:AI模型加速器
- MoneyPrinterTurbo支持接入私有部署的通义千问、DeepSeek等大模型服务器,但企业内网防火墙限制公网访问?cpolar反向代理技术帮你打通通道,在咖啡厅也能流畅调用本地大模型生成脚本。
-
场景3:团队协作无边界
- 设计师在外地出差,想远程控制办公室的电脑批量剪辑视频?通过cpolar将MoneyPrinterTurbo服务端暴露到公网,手机扫码即可操作——“天涯海角都不耽误赶稿”!
![]()
总结与组合优势
MoneyPrinterTurbo如同给内容创作者装上了“AI外挂”,让短视频生产从“手工活”升级为“全自动生产线”。而结合cpolar内网穿透技术,更是打破了物理距离的束缚——无论素材、模型还是设备资源,都能随时随地调用。这对需要跨团队协作或依赖本地化数据的企业而言,简直是“效率神器+安全锁”的完美组合!
![]()
在这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这套强大的组合技可是有追求的博主必备的呦!
秘籍已经整理如下,拿走不谢呦!
1 MoneyPrinterTurbo是什么?
![]()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harry0703/MoneyPrinterTurbo
MoneyPrinterTurbo 是一款基于 AI 大模型的开源自动化短视频生成工具。它的核心目标是帮助用户一键生成高质量的短视频,大幅降低内容创作的技术门槛。
你只需提供一个视频主题或关键词(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它就能自动完成以下全流程:
- ✅ AI 生成视频文案:调用通义千问、DeepSeek、OpenAI、Gemini 等大模型,自动生成中文或英文脚本。
- ✅ 自动匹配视频素材:从 Pexels 等无版权视频平台搜索与文案关键词匹配的高清片段。
- ✅ 语音合成(TTS) :支持多种语音引擎(如 Azure、gTTS、OpenAI TTS),将文案转为自然语音。
- ✅ 智能字幕生成:自动生成与语音同步的字幕,支持调整字体、颜色、位置、描边等样式。
- ✅ 背景音乐添加:可使用内置音乐或指定本地音频文件,并调节音量。
- ✅ 视频合成输出:使用
moviepy或FFmpeg将所有元素合成为 1080x1920(竖屏)或 1920x1080(横屏)的高清 MP4 视频。
2 本地部署MoneyPrinterTurbo
在 Windows 系统上部署 MoneyPrinterTurbo 有多种方式,本文推荐使用 Windows 一键启动包,无需手动配置 Python 环境,适合大多数用户快速上手。
2.1 环境准备
在开始前,请确保你的 Windows 电脑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 操作系统:Windows 10 / 11(64位)
- 内存:建议 8GB 及以上
- 硬盘空间:至少 5GB 可用空间(用于缓存素材和生成视频)
- 网络:需能访问 Pexels、大模型 API(如 DeepSeek、通义千问等)
- Windows 一键启动包:www.123865.com/s/3jOKVv-XM… 提取码: 1314
2.2 项目启动
💡 提示:解压路径不要包含中文或空格,避免运行出错。
将整合包下载至本地,进入整合包目录,双击update.bat将代码更新至最新版本: ![]()
更新完成后,直接双击start.bat脚本,进行启动:
![]()
启动成功后会直接跳转浏览器打开,如果没有直接打开,在控制台可以看到出现了一个地址,访问这个地址即可打开:
http://localhost:8501
![]()
至此,MoneyPrinterTurbo 项目已经成功启动,Web 界面也可正常访问。但要让系统高效、稳定地生成高质量视频,还需要进行一些关键配置。
2.3 配置视频素材源(Pexels API)
首先,访问 Pexels 开发者平台,注册并登录上账号:
https://www.pexels.com/zh-cn/api/
![]()
然后点击页面上的你的API密钥按钮: ![]()
进入到密钥页面,点击复制图标: ![]()
接下来,需要将密钥配置到MoneyPrinterTurbo项目中: ![]()
好了,视频素材源就配置好了!
2.4 配置千问大模型APIkey
阿里云百炼官方推出了一个重磅福利:新用户登录即可享受每个模型100万免费Tokens,参考图如下:
![]()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阿里云百炼的Api-key来进行使用,且是免费的,就以通义千问-Plus为例:
首先,咱们需要领取千问百万tokens,来到阿里云百炼官网,点击右上角新用户登录即享每个模型100万免费tokens:
阿里云百炼官网:
https://bailian.console.aliyun.com/#/home
![]()
领取完成后,接下来进入密钥管理,设置设置千问api密钥: 密钥管理地址:
https://bailian.console.aliyun.com/?spm=a2c4g.11186623.0.0.60907980OAftBf&tab=model#/api-key
点击创建api-key,填写完信息:
![]()
然后点击复制按钮:
![]()
复制下来格式大概如下:
sk-53207f95f7e44ec18d05669767f649b7
然后回到MoneyPrinterTurbo 页面.点击点击展开,然后在大模型设置栏的大模型提供商选择Qwen,API Key填写上面复制下来的Api key,模型名称填写qwen-plus,最后Base Url填写:
https://dashscope.aliyuncs.com/compatible-mode/v1/chat/completions
参考如下图: ![]()
填写完成后,就可以啦!
3 使用MoneyPrinterTurbo生成视频
首先,在文案设置这一个区块中,设置一个视频主题,生成视频脚本的语言自动检测即可,或者选择对应的语言也行,比如zh-CN,然后点击使用AI根据主题生成文案和关键词: ![]()
生成完成后,会自动显示视频的文案和视频关键词: ![]()
接着,来到视频设置页面,视频来源选择Pexels(前面已经配置好了这个视频素材源,也可以选择本地的素材),参考如下图说明:
![]()
上面以16:9的横屏效果作为演示,接下来设置音频相关设置: ![]()
接下来,设置字幕相关的配置,可以设置字幕的字体、显示位置、字幕颜色,参考如下图: ![]()
这里设置的为黄色的字幕,全部设置完成后,接下来点击底部的生成视频按钮:
![]()
点击后,可以看到下方日志生成了,提示开始生成视频: ![]()
视频生成完成后,下方会显示视频,以及提示视频生成完成,也会自动打开资源管理器,如下图: ![]()
至此,你已完成使用 MoneyPrinterTurbo 从“主题 → 文案 → 素材 → 配音 → 字幕 → 成片”的全流程演示,并在本地成功产出视频。
4 穿透 MoneyPrinterTurbo 实现公网访问
现在,MoneyPrinterTurbo 已在本地成功运行,也能生成高质量视频。但问题来了:服务仅限本机访问。
这意味着:
- 你必须一直开着电脑,不能关机或休眠
- 一旦离开办公室或家庭网络,就无法查看生成进度
- 无法在手机、平板或其他设备上远程启动任务
对于希望实现“无人值守”或“随时随地管理”的用户来说,这显然不够理想。
这时,就需要 cpolar 出场了。通过 cpolar 的内网穿透能力,我们可以将本地运行的 http://127.0.0.1:8501 服务暴露到公网,生成一个唯一的公网 HTTPS 地址,无需公网 IP,也无需复杂的网络配置。从此,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 MoneyPrinterTurbo 的管理界面,真正实现“随时启动、随时查看”的远程可控内容生产平台。
4.1 什么是cpolar?
![]()
- cpolar 是一款内网穿透工具,可以将你在局域网内运行的服务(如本地 Web 服务器、SSH、远程桌面等)通过一条安全加密的中间隧道映射至公网,让外部设备无需配置路由器即可访问。
- 广泛支持 Windows、macOS、Linux、树莓派、群晖 NAS 等平台,并提供一键安装脚本方便部署。
4.2 下载cpolar
打开cpolar官网的下载页面:www.cpolar.com/download 点击立即下载 64-bit按钮,下载cpoalr的安装包:
![]()
下来下来是一个压缩包,解压后执行目录种的应用程序,一路默认安装即可,安装完成后,打开cmd窗口输入如下命令确认安装:
cpolar version
![]()
出现如上版本即代表安装成功!
4.3 注册及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
4.3.1 注册cpolar
官网链接:www.cpolar.com/
访问cpolar官网,点击免费注册按钮,进行账号注册
![]()
进入到如下的注册页面进行账号注册: ![]()
4.3.2 访问web ui管理界面
注册完成后,在浏览器中输入如下地址访问 web ui管理界面:
http://127.0.0.1:9200
![]()
输入刚才注册好的cpolar账号登录即可进入后台页面:
![]()
4.4 穿透 MoneyPrinterTurbo 项目的WebUI界面
4.4.1 随机域名方式(免费方案)
随机域名方式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使用此方式时,系统会每隔 24 小时 左右自动更换一次域名地址。对于长期访问的不太友好,但是该方案是免费的,如果您有一定的预算,可以查看大纲4.4.2 的固定域名方式,且访问更稳定。
点击左侧菜单栏的隧道管理,展开进入隧道列表页面,页面下默认会有 2 个隧道:
- remoteDesktop隧道,指向3389端口,tcp协议
- website隧道,指向8080端口,http协议(http协议默认会生成2个公网地址,一个是http,另一个https,免去配置ssl证书的繁琐步骤)
![]()
点击编辑website的隧道,修改成我们MoneyPrinterTurbo需要的信息:
![]()
接着来到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名称为MoneyPrinterTurbo-8501隧道的两条记录信息,一条协议为http,另一条协议为https:
![]()
以https为例,访问测试(加载稍慢,需耐心等待一下):
![]()
可以看到,我们已成功访问到 MoneyPrinterTurbo 的 Web 界面。恭喜!你已成功实现本地服务的公网远程访问。 现在,无论是在外出途中、异地办公,还是在其他网络环境下,只要设备能联网,就可以随时查看任务状态、提交新视频生成任务,真正将你的 AI 视频生成平台变成一个“始终在线”的自动化内容工厂。
4.4.2 固定域名方式(升级任意套餐皆可)
通过前面的配置,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 MoneyPrinterTurbo 的远程访问。但免费随机域名方案的局限性也随之而来:每24小时自动更换一次地址,意味着你需要频繁更新书签、重新分享链接,甚至可能因一时疏忽而无法访问。固定域名方案正是为解决这些痛点而生,从此告别地址变更困扰,打造真正稳定可靠的远程内容生成平台。
好啦,接下来开始固定保留二级子域名教程!
首先,进入官网的预留页面:
https://dashboard.cpolar.com/reserved
选择预留菜单,即可看到保留二级子域名项,填写其中的地区、名称、描述(可不填)项,然后点击保留按钮,操作步骤图如下:
![]()
列表中显示了一条已保留的二级子域名记录:
- 地区:显示为
China Top。 - 二级域名:显示为
mpt。
注:二级域名是唯一的,每个账号都不相同,请以自己设置的二级域名保留的为主
接着,进入侧边菜单栏的隧道管理下的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名为MoneyPrinterTurbo-8501的隧道,点击编辑按钮进入编辑页面:
![]()
修改域名类型为二级子域名,然后填写前面配置好的子域名,点击更新按钮:
![]()
来到状态菜单下的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隧道名称为MoneyPrinterTurbo-8501的公网地址已经变更为二级子域名+固定域名主体及后缀的形式了:
![]()
这里以https协议做访问测试(加载稍慢,需耐心等待一下):
![]()
访问成功!通过绑定固定域名,你再也不用担心每24小时更换地址的困扰。现在,你可以将这个稳定链接添加到浏览器书签,分享给团队成员,甚至用于日常内容生产的管理流程。恭喜!你已顺利完成从免费隧道到固定域名的升级,迈出了打造专业化、可远程管理的AI视频生成平台的重要一步。
5 为 MoneyPrinterTurbo 添加访问授权验证
在完成公网部署后,你会发现 MoneyPrinterTurbo 默认是无需登录即可访问的。虽然这便于快速使用,但在家庭共享网络或团队协作场景下,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例如:他人可通过公网地址随意提交视频生成任务,甚至查看配置信息,存在泄露 API 密钥、滥用资源的风险。 为了保障系统安全,我们可以借助 cpolar 内置的访问授权验证功能,为公网隧道添加密码保护,确保只有知道凭证的用户才能访问你的 MoneyPrinterTurbo 实例。
5.1 为什么需要访问授权?
- 隐私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你的视频生成任务和本地数据
- 资源安全:避免大模型 API Key(如 DeepSeek、通义千问)被泄露或恶意调用
- 访问控制:确保只有你或指定团队成员可以操作平台
- 成本控制:AI API 通常按调用次数计费,开启验证可有效防止恶意刷量导致费用激增
5.2 配置访问授权验证
首先,打开cpolar管理界面,进入隧道管理 → 隧道列表,找到MoneyPrinterTurbo-8501隧道,点击编辑按钮:
![]()
在编辑页面中,点击高级按钮展开高级配置选项,按照下图进行设置:
在HttpAuth这一栏,输入admin:123456 其中【admin】为你想要设置的账号,中间的冒号是英文的(不是中文),【123456】为想要给admin用户设置的密码
![]()
5.3 验证授权效果
重新访问你的公网地址,会发现浏览器弹出登录验证框:
![]()
输入刚才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正常访问 MoneyPrinterTurbo 的 Web 界面。通过这一道简单的访问验证,你的视频生成平台就具备了基础的安全防护,在享受远程访问便利的同时,有效保障了本地内容、AI 配置与 API 资源的安全。
总结
本文带你完整实现了 MoneyPrinterTurbo + cpolar 的远程可控自动化视频生成平台搭建:
- 高效生产:只需输入主题,AI 自动完成脚本生成、素材匹配、语音合成与视频剪辑,大幅提升内容产出效率。
- AI 驱动:支持 DeepSeek、通义千问、Gemini 等主流大模型,灵活配置,智能创作。
- 远程访问:通过 cpolar 内网穿透,将本地服务暴露至公网,随时随地管理生成任务。
- 稳定可用:升级套餐后可使用固定域名,避免免费隧道每 24 小时更换地址的困扰。
- 安全可控:启用访问授权验证,防止未授权用户操作平台,保护 API 密钥与生成资源。
- 低成本部署:无需服务器、无需公网 IP,本地电脑即可搭建 7×24 小时运行的内容工厂。
这套组合方案技术成熟、部署简单,特别适合自媒体创作者、企业宣传团队或 AI 爱好者,快速实现高质量短视频的自动化生产。
如果你也在寻找一个高效、可控、可扩展的 AI 视频生成解决方案,不妨立即动手部署属于你的 MoneyPrinterTurbo 工作台!
感谢阅读本文,欢迎留言交流。cpolar官网 - 安全的内网穿透工具 | 无需公网IP | 远程访问 | 搭建网站
随机菜谱解救选择困难!YunYouJun/cook 成为你的厨房锦囊: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549个成功挑战
![]()
软件名称:YunYouJun/cook
操作系统支持
- 全平台通用:Windows、macOS、Linux 及移动端浏览器均可直接访问。
- PWA 支持:一键添加到手机桌面,离线也能使用部分功能。
软件介绍
YunYouJun/cook是一款开源的“今日吃什么”决策工具,通过简洁易用的 Web 界面提供随机菜谱推荐。它支持自定义食材过滤、烹饪难度筛选,并鼓励用户贡献新食谱。项目在 GitHub 上获得 5.9K+ stars,是免费且完全开放的社区共建项目。
![]()
YunYouJun/cook:用代码给你一碗“心灵鸡汤”
- 随机灵感生成:输入关键词或限制条件(如“素食”“10分钟完成”),系统立即推荐菜谱。
- 社区共建宝藏:用户可提交自家私藏菜谱,比如“东北乱炖配方”或“网红螺蛳粉改良版”,让工具越来越懂你!
![]()
实用场景举例
场景1:拯救深夜食堂选择困难症
- 痛点:“凌晨三点饿醒,冰箱只剩火腿肠和速冻水饺?”
- 爽点:打开 YunYouJun/cook 输入“5分钟+微波炉可用”,秒出“芝士火腿蛋饼”方案,吃完还能睡个回笼觉!
场景2:情侣约会晚餐的面子工程
- 痛点:“第一次带对象回家做饭,既想露一手又怕翻车?”
- 爽点:筛选“浪漫氛围+难度新手级”,软件推荐“西芹百合炒腰果”和“番茄奶油意面”,上桌时还能附赠菜谱小卡片装逼!
场景3:远程家庭厨房协作
- 痛点:“爸妈想学做你爱吃的川菜,但微信发的步骤图总是看不清?”
- 爽点:用 cpolar 将 YunYouJun/cook 部署到内网穿透服务器后,父母手机直接访问你的专属菜谱库,还能同步收藏“麻婆豆腐教学视频”!
![]()
让厨房灵感无边界——cpolar 如何让 YunYouJun/cook 飞出内网
- 远程访问家庭食谱库:部署 YunYouJun/cook 到本地服务器后,通过 cpolar 一键生成公网地址。无论出差或旅行,随时用手机查看家人上传的独家菜谱(比如奶奶手写的“秘制红烧肉步骤”)。
- 多人协作开发新菜系:美食博主团队可共享同一个 YunYouJun/cook 实例,远程提交“川湘融合创意菜”,再也不怕灵感被锁在办公室电脑里!
- 局域网设备联动:连接智能冰箱的 YunYouJun/cook 可自动读取食材库存(如“鸡蛋还剩3个”),结合 cpolar 的跨网络访问能力,让出差时也能远程生成符合家庭需求的菜谱。
![]()
总结
YunYouJun/cook是一款用技术解决生活痛点的开源神器,搭配 cpolar 的内网穿透能力后,它不仅是你的“电子版《舌尖上的中国》”,更成为了连接家人、朋友与美食创意的桥梁。无论是想快速决定晚餐还是打造专属家庭食谱库,这套组合都能让你在厨房中玩得风生水起!
不知道吃什么的朋友,总被别人问吃什么的朋友。赶快去部署吧。放在手机里就成为专业美食博主喽!
1.本地部署cook与运行
在线版用起来很方便,但也建议在电脑里留一个“本地版”。这样一来,哪怕官网偶尔打不开或很慢,出门在外没网络时,你也能照常使用;在自己电脑上打开会更利索;你的食材和口味偏好只保存在本机,更放心;还可以自己增删菜谱、改标签,做成更符合你家口味的小帮手。想要一个随时可用、简单可靠、还能按喜好慢慢调的版本,本地部署就很合适。
在使用 Docker 部署前,请先安装 Docker(参考:www.cpolar.com/blog/docker…)。
首先,在cmd中执行如下命令:
docker run -it -d --name cook -p 3333:80 yunyoujun/cook:latest
![]()
如上图即代表成功啦!是不是很简单,一条命令就搞定了!
接着,让我们在浏览器中访问一下:
http://localhost:3333/
![]()
可以看到,成功访问啦!
2.使用 cpolar 将 cook 安全暴露到公网
2.1 为什么要穿透 cook
借助 cpolar 内网穿透,我们无需公网 IP 与路由配置,即可将本地 cook 稳定、安全地发布到公网,支持 HTTPS 与固定二级域名。
很多时候我们在本地电脑上跑起了 cook,也想用手机看看、分享给家人朋友一起用,或者让同事在外网直接访问。但 cook 默认只能在本机打开,外部网络连不上。通过 cpolar 这样的内网穿透工具,可以把本地的 cook 安全映射到公网,生成一个随时可用、带 HTTPS 的访问地址,这样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轻松打开和分享。
2.2 什么是 cpolar(内网穿透)?
![]()
- cpolar 是一款内网穿透工具,可以将你在局域网内运行的服务(如本地 Web 服务器、SSH、远程桌面等)通过一条安全加密的中间隧道映射至公网,让外部设备无需配置路由器即可访问。
- 广泛支持 Windows、macOS、Linux、树莓派、群晖 NAS 等平台,并提供一键安装脚本方便部署。
2.3 下载cpolar
打开cpolar官网的下载页面:www.cpolar.com/download
点击立即下载 64-bit按钮,下载cpolar的安装包:
![]()
下载下来是一个压缩包,解压后执行目录中的应用程序,一路默认安装即可,安装完成后,打开cmd窗口输入如下命令确认安装:
cpolar version
![]()
出现如上版本即代表安装成功!
安装完成后,cpolar 将作为本方案“公网访问能力”的关键基础,贯穿后续所有远程访问与协作场景。
2.4注册及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
2.4.1 注册cpolar
官网链接:www.cpolar.com/
访问cpolar官网,点击免费注册按钮,进行账号注册
![]()
进入到如下的注册页面进行账号注册:
![]()
2.4.2 访问web ui管理界面
注册完成后,在浏览器中输入如下地址访问 web ui管理界面:
http://127.0.0.1:9200
![]()
输入刚才注册好的cpolar账号登录即可进入后台页面:
![]()
2.5 穿透 cook 项目的WebUI界面
2.5.1 随机域名方式(免费方案)
随机域名方式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使用此方式时,系统会每隔 24 小时 左右自动更换一次域名地址。对于长期访问的不太友好,但是该方案是免费的,如果您有一定的预算,可以查看大纲4.5.2 的固定域名方式,且访问更稳定。
点击左侧菜单栏的隧道管理,展开进入隧道列表页面,页面下默认会有 2 个隧道:
- remoteDesktop隧道,指向3389端口,tcp协议
- website隧道,指向8080端口,http协议(http协议默认会生成2个公网地址,一个是http,另一个https,免去配置ssl证书的繁琐步骤)
![]()
点击编辑website的隧道,修改成我们cook需要的信息:
![]()
接着来到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名称为cook-3333隧道的两条记录信息,一条协议为http,另一条协议为https:
![]()
以https为例,访问测试:
![]()
可以看到,已成功打开 cook 的网页界面。现在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网络可用,就能把本机的 cook 分享给家人或朋友一起用。温馨提示:免费方案的随机域名约每 24 小时会更新一次,记得在后台获取新地址即可持续访问。
2.4.2 固定域名方式(升级任意套餐皆可)
通过前面的配置,我们已经成功让本机的 cook 可以被外网访问,但免费随机域名方案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每 24 小时自动更换域名地址,意味着你需要频繁更新书签、重新分享链接,甚至可能因为忘记更新而无法访问。固定域名方案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而生,让你拥有一个长期不变的专属地址,更适合长期分享与家庭共用。
好啦,接下来开始固定保留二级子域名教程!
首先,进入官网的预留页面:
https://dashboard.cpolar.com/reserved
选择预留菜单,即可看到保留二级子域名项,填写其中的地区、名称、描述(可不填)项,然后点击保留按钮,操作步骤图如下:
![]()
列表中显示了一条已保留的二级子域名记录:
- 地区:显示为
China Top。 - 二级域名:显示为
cook。
注:二级域名是唯一的,每个账号都不相同,请以自己设置的二级域名保留的为主
接着,进入侧边菜单栏的隧道管理下的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名为cook-3333的隧道,点击编辑按钮进入编辑页面:
![]()
修改域名类型为二级子域名,然后填写前面配置好的子域名,点击更新按钮:
![]()
来到状态菜单下的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隧道名称为cook-3333的公网地址已经变更为二级子域名+固定域名主体及后缀的形式了:
![]()
这里以https协议做访问测试:
![]()
访问成功!这样一来,你就拥有了一个长期不变的专属域名,不必再担心 24 小时域名更换的问题。现在可以把这个固定地址加入浏览器书签,分享给家人朋友长期使用,或在家庭私有服务中稳定使用。
总结
YunYouJun/cook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告别选择困难,拥抱烹饪乐趣。它将“今天吃什么”的烦恼转化为一种轻松愉快的探索,让你的餐桌每天都充满新鲜感和期待。无论你是厨房新手,还是资深吃货,YunYouJun/cook 都能成为你厨房里的得力助手。
还在等什么?立即体验 YunYouJun/cook 的魅力吧!它将为你打开美食世界的新大门,让你的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惊喜!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交流。cpolar官网-安全的内网穿透工具 | 无需公网ip | 远程访问 | 搭建网站
极空间变身全能私有云+1Panel傻瓜式部署: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618个成功挑战
![]()
软件名称:极空间 + 1Panel
操作系统支持:
- 极空间基于Linux内核(无需额外安装系统)
- 1Panel兼容主流Linux发行版(如Ubuntu、Debian等)
** 软件介绍**:
- 极空间:家用NAS设备,提供存储、备份和基础服务功能。
- 1Panel:轻量级管理面板,通过图形化界面简化服务器运维,支持一键部署Docker应用(如Emby、Alist)、SSL证书自动签发、定时任务等,彻底告别命令行!
- cpolar:内网穿透工具,无需公网IP或复杂配置即可将局域网服务暴露到互联网。
![]()
极空间+1Panel=私有云“瑞士军刀” | 部署零命令
- 一键部署全家桶:点击几下就能在极空间上架Emby(家庭影院)、Alist(文件网盘)、Nextcloud(云端协作)、Gitea(代码托管)等服务,连Docker容器管理都变成“拖拽游戏”。
- 保姆级SSL证书:1Panel自动帮你申请免费Let’s Encrypt证书,网站秒变HTTPS加密,隐私保护拉满。
![]()
实用场景举例
场景1:家庭影院自由人
- 痛点:“NAS里存了2TB电影,但手机连不上局域网的Emby服务器!”
- 爽点:用1Panel 5分钟部署Emby,配合cpolar生成隧道链接,出差时用手机App刷片就像在本地——再也不用依赖云盘流量!
场景2:远程办公救星
- 痛点:“团队需要共享文件和文档,但公司服务器又贵又卡!”
- 爽点:极空间+1Panel部署Nextcloud后,所有成员通过网页或App实时协作。用cpolar穿透外网访问,成本只有企业云盘的1/10!
![]()
cpolar内网穿透技术带来的便利
- 零门槛公网访问:无需设置路由器端口映射、不用申请静态IP,只需在1Panel后台一键安装cpolar插件,生成动态域名即可。
- 场景举例:部署好Alist后,通过cpolar创建隧道,用手机浏览器输入链接就能在外网分享NAS里的文件——就像有个“随身U盘”。
- 安全无忧:支持密码保护和IP白名单,外人想偷窥你的私有云?门都没有!
![]()
总结
极空间+1Panel的组合,让一台家用NAS瞬间化身全能服务器,从存储到服务一应俱全;而cpolar则像一条“隐形光纤”,把局域网服务直接推送到互联网。这套方案适合所有想摆脱云服务商束缚、追求自由与隐私的家庭用户——这才是私有云该有的样子!
想要你的私有云也变得像上面收的那么好,赶紧按照教程安装吧!
接下来,带你一步步完成部署,解锁极空间的全部潜力。
![]()
1.在极空间上部署1panel
SSH终端部署是官方推荐的安装方式,只需运行官方提供的脚本,即可一键完成安装,操作简便,功能完整,并支持后续在线升级。唯一的门槛在于需要使用SSH工具连接服务器,对不熟悉命令行的新手来说可能稍显陌生,但只要按步骤操作,依然可以顺利完成。
未开通SSH的朋友们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连接到极空间,切换到root用户下:
![]()
输入1Panel一键安装脚本并回车安装:
bash -c "$(curl -sSL https://resource.fit2cloud.com/1panel/package/v2/quick_start.sh)"
输入”2“:
![]()
接下来进入1Panel的自定义安装界面。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安装目录应填写我们之前创建的“1panel”文件夹的实际路径。其他设置项,如面板端口、安全登录入口、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建议根据个人习惯进行修改,使用自己熟悉的配置,便于后续管理与记忆,同时也能提升安全性。
![]()
安装完成后,用给的登录信息登录:
![]()
访问完成:
![]()
登录后,显示极空间基础信息:
![]()
2.配置docker-compose部署
1Panel用 docker-compose 部署,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像专家一样,简单、安全、可靠地管理复杂的自建服务。
更新软件包列表:
sudo apt-get update
![]()
下载最新版本的 Docker Compose:
sudo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releases/download/v2.17.2/docker-compose-$(uname -s)-$(uname -m)" -o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
赋予执行权限:
sudo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
验证安装是否成功:
docker-compose --version
![]()
安装成功!
3.简单使用1Panel
我这里已安装alist为例简单使用一下1Panel。
在应用商店,搜索alist,点击安装:
![]()
端口外部访问设为允许,端口填写的是极空间IP地址:
![]()
安装ing。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安装成功:
![]()
点击跳转,可以直接跳转到alist登录页面:
![]()
![]()
查看日志:
![]()
查看登录密码:
![]()
登录成功!
![]()
初始进去会有一个获取目录失败,直接点击下方管理配置即可。
![]()
驱动选择本机存储,目录填写容器目录:
![]()
目录位置:
![]()
保存成功!
![]()
此时回到主页,即可正常访问网盘内容。
![]()
配置完成后,你的 AList 就正式上线了!现在就可以通过它轻松管理所有云盘文件。常用功能一应俱全:
- 拖拽上传本地文件
- 浏览不同云存储的内容,支持缩略图和列表模式
- 一键生成分享链接,快速外发文件
- 删除、重命名、移动文件,操作像本地资源管理器一样简单
通过以上操作,你已借助1Panel在极空间上成功部署Alist。图形化界面让安装变得简单直观,省去了繁琐的命令行配置。现在,你可以通过Alist统一管理多个云盘文件,轻松实现高效访问与集中管理。
通过 1Panel 可视化部署服务后,再引入 cpolar 内网穿透,无需公网 IP 也能让本地应用安全暴露到公网。只需简单配置,即可远程访问家里的 NAS、Web 管理界面或自建服务,实现全天候可管可控。1Panel 负责易用,cpolar 负责连通,强强联合,打造真正的私有云体验。
4.安装cpolar实现随时随地开发
cpolar 可以将你本地电脑中的服务(如 SSH、Web、数据库)映射到公网。即使你在家里或外出时,也可以通过公网地址连接回本地运行的开发环境。
❤️以下是安装cpolar步骤:
官网在此:www.cpolar.com
使用一键脚本安装命令:
sudo curl https://get.cpolar.sh | sh
![]()
安装完成后,执行下方命令查看cpolar服务状态:(如图所示即为正常启动)
sudo systemctl status cpolar
![]()
Cpolar安装和成功启动服务后,在浏览器上输入虚拟机主机IP加9200端口即:【http://192.168.50.100:9200】访问Cpolar管理界面,使用Cpolar官网注册的账号登录,登录后即可看到cpolar web 配置界面,接下来在web 界面配置即可:
打开浏览器访问本地9200端口,使用cpolar账户密码登录即可,登录后即可对隧道进行管理。
![]()
5.配置公网地址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后,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创建隧道:
- 隧道名称:可自定义,本例使用了:panel,注意不要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
- 协议:http
- 本地地址:
- 域名类型:随机域名
- 地区:选择China Top
![]()
创建成功后,打开左侧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刚刚通过创建隧道生成了公网地址,接下来就可以在其他电脑或者移动端设备(异地)上,使用地址访问。
![]()
访问成功。
![]()
6.保留固定公网地址
使用cpolar为其配置二级子域名,该地址为固定地址,不会随机变化。
![]()
点击左侧的预留,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地区选择china Top,然后设置一个二级子域名名称,我使用的是panel1,大家可以自定义。填写备注信息,点击保留。
![]()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panel,点击右侧的编辑。
![]()
修改隧道信息,将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配置到隧道中
- 域名类型:选择二级子域名
- Sub Domain:填写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
- 地区: China Top
点击更新
![]()
更新完成后,打开在线隧道列表,此时可以看到随机的公网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地址名称也变成了保留和固定的二级子域名名称。
![]()
最后,我们使用固定的公网地址在任意设备的浏览器中访问,可以看到成功访问极空间的页面,这样一个永久不会变化的二级子域名公网网址即设置好了。
![]()
这样,我们不管是在家,还是同事想访问都可以轻松做到啦!
总结
极空间不只是个存储盘,更是你的私人服务器!通过 SSH 开启权限,用 1Panel 图形化管理,一键部署 AList、Emby、Nextcloud 等应用,轻松实现多云文件整合、媒体管理、私有云盘等功能。结合 cpolar 内网穿透,还能随时随地远程访问。告别封闭生态,从“存数据”升级为“管服务”,极空间 + 1Panel,真正解锁家用 NAS 的全能潜力!
感谢您对本篇文章的喜爱,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交流。cpolar官网-安全的内网穿透工具 | 无需公网ip | 远程访问 | 搭建网站
10.15-1 Reader电子书管理神器搭配极空间私有云:cpol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488个成功挑战
![]()
软件名称:Reader
操作系统支持:跨平台(Windows、macOS、Linux、Android、iOS)
软件介绍:
Reader是开源电子书管理工具,结合极空间私有云存储与索引能力,通过封面识别和智能分类让杂乱文件秒变知识库。搭配cpolar内网穿透技术,实现远程访问——从此告别“收藏即读完”的尴尬,把数字负债变成随时可用的智慧弹药库!
![]()
"Reader的魔法:让200本电子书秒变知识库!"
- 自动分类:像图书馆管理员一样整理文件。输入“张三”,直接跳转作者目录;搜索“AI伦理”,标签分组立刻出现。
- 全平台进度同步:手机看一半,电脑接着读,连翻页动画都无缝衔接(比微信读书还丝滑!)。
- 封面识别与搜索:输入关键词,3秒定位到《时间简史》第12章的“黑洞熵值讨论”。
![]()
实用场景
场景一:学生党救星——期末复习不翻山
- 痛点:“我明明下载过这本教材PDF,怎么找不到了?”
- 爽点:Reader全文搜索直接定位到“第2章公式推导”,配合极空间云端备份不怕硬盘炸。
场景二:职场人士的跨设备阅读——通勤党逆袭”进度大师“
- 痛点:“手机看到一半,回家电脑怎么接着读?”
- 爽点:极空间+Reader自动同步,换设备继续刷进度条就像切换微信对话一样自然。
![]()
远程办公?度假旅行?cpolar让电子书库随身携带!
-
痛点场景:出差时想看家里NAS内存储的资料,却因不在局域网连不上NAS。
-
解决方案:
- 在极空间私有云配置文件共享路径。
- 使用cpolar创建隧道,将本地端口映射到公网(无需复杂配置!)。
- 手机/平板下载Reader客户端,远程访问就像在自家书架前翻阅。
![]()
Reader+极空间私有云+cpolar组合,堪称“电子书管理铁三角”!
- 安全隐私:数据存放在自家NAS,不用依赖亚马逊云端。
- 跨平台自由:手机、平板、电脑一键同步,比云服务还流畅。
- 远程访问零门槛:通过cpolar隧道,全球随时调用知识库——从此不再有“收藏即读完”,让每一本书真正被翻开!
行走的私人书库创建方法在下面呦,有兴趣的朋友按照教程安装即可。
1.在极空间利用docker部署reader
首先打开docker—镜像—仓库,搜索reader,下载hectorqin/reader这个镜像。
![]()
获得reader的镜像后,我们需要给这个应用创建2个文件夹,用来存储系统的数据和书籍的文件。我们在根目录下先创建一个docker文件夹;在Docker文件夹下添加一个logs文件夹和一个storage文件夹。
![]()
回到docker的本地镜像界面,双击下载好的reader镜像,开始部署。
![]()
点击文件夹路径,添加刚才创建好的文件夹,装载路径如下:
![]()
端口设置为9004(自定义),点击应用:
![]()
部署完成后,用极空间ip+9004就可以打开网页啦!
![]()
接下来我们可以导入一下书源(json格式):
![]()
小说书源导入,勾选全部导入![]()
可以根据书源搜索小说了:
![]()
也可以导入书籍(支持很多格式txt、epub、pdf等):
![]()
导入后,在书架就可以看见啦:
![]()
服务搭好了,别只自己爽!装个 cpolar,打通外网,让朋友也能陪你一起摸鱼看小说,通勤路上不再孤单~
2.安装cpolar实现随时随地开发
cpolar 可以将你本地电脑中的服务(如 SSH、Web、数据库)映射到公网。即使你在家里或外出时,也可以通过公网地址连接回本地运行的开发环境。
❤️以下是安装cpolar步骤:
官网在此:www.cpolar.com
使用一键脚本安装命令:
sudo curl https://get.cpolar.sh | sh
![]()
安装完成后,执行下方命令查看cpolar服务状态:(如图所示即为正常启动)
sudo systemctl status cpolar
![]()
Cpolar安装和成功启动服务后,在浏览器上输入虚拟机主机IP加9200端口即:访问Cpolar管理界面,使用Cpolar官网注册的账号登录,登录后即可看到cpolar web 配置界面,接下来在web 界面配置即可:打开浏览器访问本地9200端口,使用cpolar账户密码登录即可,登录后即可对隧道进行管理。
![]()
3.配置公网地址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后,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创建隧道:
- 隧道名称:可自定义,本例使用了:reader,注意不要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
- 协议:http
- 本地地址:9004
- 域名类型:随机域名
- 地区:选择China Top
![]()
创建成功后,打开左侧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刚刚通过创建隧道生成了公网地址,接下来就可以在其他电脑或者移动端设备(异地)上,使用地址访问。
![]()
访问成功。
![]()
4.保留固定公网地址
使用cpolar为其配置二级子域名,该地址为固定地址,不会随机变化。
![]()
点击左侧的预留,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地区选择china Top,然后设置一个二级子域名名称,我使用的是reader1,大家可以自定义。填写备注信息,点击保留。
![]()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reader,点击右侧的编辑。
![]()
修改隧道信息,将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配置到隧道中
- 域名类型:选择二级子域名
- Sub Domain:填写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
- 地区: China Top
点击更新
![]()
更新完成后,打开在线隧道列表,此时可以看到随机的公网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地址名称也变成了保留和固定的二级子域名名称。
![]()
最后,我们使用固定的公网地址在任意设备的浏览器中访问,可以看到成功访问极空间的页面,这样一个永久不会变化的二级子域名公网网址即设置好了。
![]()
这样,不管是上班路上,还是朋友想看都可以轻松实现啦!
总结
一次部署,终身受用:
- 自动整理杂乱文件
- 私有云安全存储,多端同步
- 外网通过 cpolar 随时访问
- 还能分享给朋友,通勤路上一起追更
- 从此,告别“收藏即读完”的假性阅读,
让每一本好书,都真正被翻开、被读完、被记住。
感谢您对本篇文章的喜爱,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交流。cpolar官网-安全的内网穿透工具 | 无需公网ip | 远程访问 | 搭建网站
一图看懂Docker管理 Portainer:cpoar内网穿透实验室第652个成功挑战
![]()
软件名称:Portainer(Docker可视化管理神器)
操作系统支持:
- 全平台通吃:Windows、macOS、Linux都行,连树莓派都能装!
![]()
软件介绍:
Portainer是给Docker穿上的“人形外骨骼”,把冷冰冰的命令行变成拖拽式操作界面。就像把Excel变成了《模拟人生》,让小白也能像搭乐高一样管理容器、镜像和网络,还支持一键备份/恢复,简直是运维人员的防秃神器!
Portainer的出色功能
- 可视化“一目了然”:所有容器运行状态用红绿灯显示(绿灯=健康!红灯=快救命!)。
- 傻瓜式部署:拖拽一个Nginx镜像,3秒生成网站容器,比用微信扫二维码还快。
- 远程监控“千里眼”:即使在星巴克喝咖啡也能用手机App远程重启崩溃的数据库服务。
![]()
实用场景
场景1:个人开发者的小黑屋计划
- 痛点:想在家用NAS搭建私有云,但命令行配置Nextcloud折磨到失眠?
- 爽点:Portainer直接拖拽部署Nextcloud容器,再用cpolar穿透,手机随时刷剧、备份照片,邻居以为你租了AWS服务器!
场景2:团队协作的“防菜鸡互啄”神器
- 痛点:新同事误删生产环境?大佬出差时没人敢动服务器?
- 爽点:Portainer给不同成员分配角色权限(比如实习生只能看,老板才能删),配合版本回滚功能,让团队协作像打王者一样有保护机制。
![]()
cpolar内网穿透技术带来的便利
- “魔法门”开光体验:本地服务秒变公网访问,无需路由器端口映射!以前要折腾三天的NAS远程访问,现在用cpolar配置5分钟搞定。
- 省下买云服务器的钱:想展示新项目给海外客户?直接穿透Portainer面板,对方点链接就能看到你的Docker集群运行状态,成本0元!
- 随时随地“秀操作”:在咖啡馆帮朋友远程修复网站漏洞?用手机访问穿透后的Portainer,边喝拿铁边点击重启按钮,帅到隔壁桌小姐姐都要加你微信。
![]()
总结
Portainer+cpolar的CP组合堪称“内网自由夫妇”!前者把Docker变成乐高积木,后者帮你把积木搭在全世界都能看到的地方。无论是个人玩转容器,还是企业轻量级云管理,这套组合拳省下的时间够你多刷三季《权力的游戏》了!
这美好的软件组合还不快来安装。教程都准备好了哦👇:
本篇文章介绍如何在Ubuntu中使用docker本地部署Portainer CE可视化管理工具,并结合cpolar实现公网远程管理容器和镜像。
接下来,讲解如何使用docker在本地Linux环境部署Portainer CE。
![]()
1. 本地安装Docker
本教程操作环境为Linux Ubuntu系统,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安装Docker。
在终端中执行一键安装脚本命令安装docker:
sudo curl -fsSL https://gitee.com/tech-shrimp/docker_installer/releases/download/latest/linux.sh | bash -s docker --mirror Aliyun
配置docker镜像源
在终端执行
sudo nano /etc/docker/daemon.json
输入下列内容,保存退出。
{
"registry-mirrors": [
"https://docker.m.daocloud.io",
"https://docker.1panel.live"
]
}
然后重新启动docker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
2. 本地部署Portainer CE
下载portainer-ce镜像,这里选择版本是latest版本。
sudo docker pull portainer/portainer-ce:latest
![]()
创建 Portainer Server 将用于存储其数据库的卷
sudo docker volume create portainer_data
下载并安装 Portainer Server 容器
sudo docker run -d -p 8000:8000 -p 9443:9443 --name portainer --restart=always -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v portainer_data:/data portainer/portainer-ce:2.21.2
![]()
Portainer Server 现已安装。您可以通过运行 来检查 Portainer Server 容器是否已启动:docker ps
![]()
现在安装已完成,您可以通过打开 Web 浏览器输入 https://localhost:9443 来登录您的 Portainer Server (注册登录账号)
![]()
![]()
![]()
登录后,进入到 portainer-ce首页
![]()
点击左侧 Containers,检查宿主机内所有容器,会显示所有容器列表
![]()
选择一个容器,选择图形化展示
![]()
![]()
点击 images,查看本地宿主机内所有容器镜像
![]()
点击 Networks,查看docker容器网络情况
![]()
点击 Host,查看宿主机内系统信息
![]()
上面在本地Linux中成功部署了Portainer-CE,并局域网访问成功。如果想在公网远程管理Portainer-CE,就可以创建一个公网地址,这里我使用的是cpolar内网穿透,通过cpolar转发本地端口映射的http公网地址,我们可以很容易实现远程访问,而无需自己注册域名购买云服务器,可节省大量的资金。
3. 公网远程访问本地Portainer-CE
3.1 内网穿透工具安装
下面是安装cpolar步骤:
Cpolar官网地址: www.cpolar.com
使用一键脚本安装命令
sudo curl https://get.cpolar.sh | sh
![]()
安装完成后,执行下方命令查看cpolar服务状态:(如图所示即为正常启动)
sudo systemctl status cpolar
![]()
Cpolar安装和成功启动服务后,在浏览器上输入ubuntu主机IP加9200端口即:【http://localhost:9200】访问Cpolar管理界面,使用Cpolar官网注册的账号登录,登录后即可看到cpolar web 配置界面,接下来在web 界面配置即可:
![]()
3.2 创建远程连接公网地址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后,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创建隧道:
- 隧道名称:可自定义,本例使用了: portainer 注意不要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
- 协议:http
- 本地地址:https://localhost:9443
- 域名类型:随机域名
- 地区:选择China Top
![]()
创建成功后,打开左侧在线隧道列表,可以看到刚刚通过创建隧道生成了两个公网地址,接下来就可以在其他电脑(异地)上,使用任意一个地址在浏览器中访问即可。
![]()
如下图所示,成功实现使用公网地址异地远程访问本地部署的Portainer
![]()
使用上面的cpolar https公网地址,在任意设备的浏览器进行访问,即可成功看到我们Portainer管理界面,这样一个利用公网地址可以进行远程访问的隧道就创建好了,隧道使用了cpolar的公网域名,无需自己购买云服务器,可节省大量资金。使用cpolar创建隧道即可发布到公网进行远程访问,新域名登录,可能需要重新登陆!
4. 固定Portainer CE公网地址
由于以上使用cpolar所创建的隧道使用的是随机公网地址,24小时内会随机变化,不利于长期远程访问。因此我们可以为其配置二级子域名,该地址为固定地址,不会随机变化。
注意需要将cpolar套餐升级至基础套餐或以上,且每个套餐对应的带宽不一样。【cpolar.cn已备案】
登录cpolar官网,点击左侧的预留,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地区选择china vip top,然后设置一个二级子域名名称,填写备注信息,点击保留。
![]()
保留成功后复制保留的二级子域名地址:
![]()
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点击右侧的编辑。
![]()
修改隧道信息,将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配置到隧道中
- 域名类型:选择二级子域名
- Sub Domain:填写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
- 地区: China VIP
点击更新
![]()
更新完成后,打开在线隧道列表,此时可以看到随机的公网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地址名称也变成了保留和固定的二级子域名名称。
![]()
最后,我们使用固定的公网地址访问 Portainer CE管理界面可以看到访问成功,一个永久不会变化的远程访问方式即设置好了。
![]()
![]()
接下来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公网访问管理Portainer CE了,把公网地址分享给身边的人,还可以方便团队协作。自己用的话,无需云服务器,还可以实现异地远程访问!以上就是如何在Linux Ubuntu系统本地安装Portainer CE的全部过程。
总结:在云原生时代,工具整合与网络穿透技术正在重塑容器管理范式。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栈,则让从基础监控到复杂部署的全流程实现全场景覆盖——这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为运维团队开辟了真正的效率跃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