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8月13日首页

特朗普考虑让大卫·泽沃斯和里克·里德担任美联储主席

2025年8月13日 20:34
据报道,特朗普考虑让大卫·泽沃斯(David Zervos)和里克·里德(Rick Rieder)担任美联储主席。大卫・泽沃斯目前担任杰富瑞(Jeffries)的首席市场策略师,以及Leucadia资管的全球宏观部门主管。里克・里德为贝莱德高级董事总经理,担任贝莱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同时也负责基本固定收益业务。(财联社)

大豆价格创一个月高位,美国农业部下调美国大豆产量和库存预估

2025年8月13日 20:34
芝加哥大豆期货升至7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前美国农业部将美国大豆产量和库存预测下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对全球供应构成压力。在周二发布的月度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2025-26年度国内大豆产量预估下调至43亿蒲式耳,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大豆产量下降也拖累了库存展望,其低于所有调查预估。截至当地时间5:52,芝加哥大豆期货上涨0.9%,至每蒲式耳10.415美元。(财联社)

宜家任命资深人士胡文西奥・迈斯托为首席执行官,布罗丁卸任

2025年8月13日 20:31
全球最大的宜家家具零售商周三宣布,首席执行官耶斯佩尔・布罗丁在任职八年后将卸任,由西班牙人胡文西奥・迈斯托接任,后者是该集团首位非瑞典籍领导者。布罗丁自2017年起担任首席执行官,他表示卸任的决定并不容易,但现在是合适的时机。迈斯托将于11月5日前开始担任新职务,布罗丁将在公司留任至2月底,以助力平稳过渡。(新浪财经)

凯撒旅业:金谷信托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2025年8月13日 20:30
36氪获悉,凯撒旅业发布公告,持股6.23%的股东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金谷信托”)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603.79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07.5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德龙激光:实控人拟减持公司不超2%股份

2025年8月13日 20:24
36氪获悉,德龙激光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赵裕兴拟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06.72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2%。

世纪天鸿:控股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2025年8月13日 20:18
36氪获悉,世纪天鸿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新疆志鸿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098.3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8天7板北纬科技: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2025年8月13日 20:12
36氪获悉,8天7板北纬科技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华康洁净:实控人、董事长谭平涛被采取留置措施

2025年8月13日 20:05
36氪获悉,华康洁净发布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谭平涛家属的通知,被告知其收到广东省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谭平涛被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在谭平涛被留置不能履职期间,暂由公司董事、总经理谢新强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责,以及代为履行公司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职责。

华大基因:生华投资拟减持公司不超1.5%股份

2025年8月13日 20:02
36氪获悉,华大基因发布公告,公司持股8.24%的股东深圳生华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生华投资”),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27.4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5%。

两部门: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

2025年8月13日 19:41
36氪获悉,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起草了《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不得暗示消费者可以视其为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实际上并不具备的功能,防止驾驶员滥用。企业应当避免夸大宣传车辆驾驶性能,误导消费者以不合理的高速驾驶车辆。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对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中夸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等情形的监督检查力度,组织召回技术机构开展过度宣传等问题的技术认定工作,并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专项联合调查,依法做好整治规范工作。

出差的苦,别再硬吃了

2025年8月13日 18:53

出差这件事,到底能有多复杂?有时候固式化的条款反而可能会成为“时间杀手”。


传统的出差方式,是先通过OTA(在线旅游平台)预订机票/酒店,出行之后,拿发票回来报销。不仅流程繁琐,而且报销过程容易出现不合规的情况,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这都不是一个高效的方式。


滴滴企业服务事业群总经理蔡晓鸥在接受虎嗅专访时提到,TMC(商旅平台)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企业在出差环节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免垫付免报销的员工体验只是起步,深入企业管理的降本提效和精细合规,更有广阔天地。


比如,滴滴企业版为百利天恒引入了酒店合住管控。百利天恒是知名药企,两名酒店差标各自为300元的员工去往同一城市时,两人可以按照差标之和进行预订,员工体验了高质量住宿,企业也控制了成本。


如百利天恒这样的企业客户,滴滴企业版10年已累计服务了70多万家。在此基础上,2025年6月,滴滴企业版提出“AI+一站式”商旅解决方案,推出AI差旅助手、管理助手等,期望通过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带来更高效务实的智慧出行体验。


一、出差的问题,放在一个App来解


出差往往分为三大环节:大交通——飞机和高铁;小交通——网约车和出租车;住宿——一般是酒店。员工需要使用多个App,来完成预订、出行以及开发票的工作。但实际上,“小交通”能够把整个出差的链条串起来。


2015年开始,滴滴进入B端市场,为企业提供打车服务。随着对企业需求的挖掘,蔡晓鸥发现,“企业打车有40%的目的地在机场、火车站、酒店。”如果帮助这些客户把酒店和机票的预订打通,就可以形成“一站式闭环”的丝滑体验。


背后支撑的,是企业统一支付结算,员工无需垫付。但将这些场景,在一个App上打通,不是简单地做功能叠加。蔡晓鸥告诉我们,首先,滴滴企业版利用地图的能力,做到了更好的“大-小交通”的衔接;其次在产品层面,打通跨品类的推荐和组合。比如,在滴滴企业版的机票订单页面中,有“去用车”的入口。用户不需要再输入目的地,一键叫车。



“AI小滴差旅助手”是最新的加分项。作为商旅预订智能体,当用户输入出差城市、主要活动区域等需求,差旅助手便开始了一系列类似行政助理的工作:分析企业差旅政策(如机火标准、酒店金额限制),结合员工偏好,和各类资源的历史、实时库存分析,顺畅衔接大小交通,生成既懂规则也要有人情味的一站式行程规划,并以购物车式结算方式交给用户进行预订。


二、 “客户最大,最后才是平台”


刚开始做滴滴企业版时,蔡晓鸥认为解决了发票和报销问题,对于企业就是很大的提效。后来发现,企业更需要一套管控规则,而且是“量身定制”。


“像我们的客户京东,在亦庄,员工晚上下班集中,打车比较难,很多人又是住在南六环郊区。我们为其开发了同事拼车功能,不仅可以让员工更快出发回家,也让企业和员工都觉得安心,还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蔡晓鸥认为,这些细微的规则虽然代表着一种管控,但也包含着人性化的温暖。这是他特别看重的事情,就是理性的规则,要能兼顾好企业效率和员工体验。


再比如酒店场景,滴滴企业版为纳爱斯定制的规则是:员工出差,酒店消费按照出差总额度管控(=出差天数*城市酒店差标),不限制酒店间夜价格。如果上一单没有达到差标,结余的额度会发放至个人钱包,以便下次超标时使用。


还有订机票/火车票的场景。蔡晓鸥举了一个例子,部分企业认为机票贵,限制员工只能订火车票。滴滴企业版就开发了“机火同屏比价“功能——查火车票的同时,展示机票价格。企业可以设定两种交通之间切换的差值,比如当机票比火车票只贵100元时,允许员工选择乘坐飞机,既帮助员工节省时间,也帮公司控制了成本。


在过去十年里,滴滴企业版沉淀了上万条管控规则。这大大帮助企业识别“隐性成本”,也将管控隐入后台、保障员工的体验。从精准管控退改费,到细化“限额管控”等措施,用最少的打扰换来显著的降本。并通过积分或虚拟金,用实实在在的好处鼓励员工为公司节省。


“真正创造价值的是管控,以及非常顺滑的结账授信和对账”,在蔡晓鸥看来,企业乐于为此“买单”,这些能力可以在多个环节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这也是滴滴企业版作为TMC(商旅平台)与OTA(在线旅游平台)最本质的不同之处——TMC是满足B端企业客户的定制需求,而OTA是面向更广泛的C端散客。


在商业模式上,两者也有区别。OTA平台主要展示实时市场价,价格受供需、算法等因素影响,其收入依赖酒店/航司的佣金。但TMC平台以协议价为主,通过集中采购与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锁定航司、酒店的固定价格,盈利方式之一是收取企业的服务费。模式不同,带来的价值取向也不一样。


“我们的酒店订单里,有50%是协议酒店。其中差旅规模更大的企业,这个比例会更高,很多协议占比能达到75%以上”,蔡晓鸥告诉虎嗅,滴滴企业版会帮企业客户与酒店签一个协议价,按照这个价格和资源放在平台上做托管。“我们不会把抽佣高的酒店往上推,而是根据员工的使用习惯、公司的差标给他推荐最合适的酒店。”


蔡晓鸥说,让客户有话语权,让供应商有话语权,而不是平台为主导。“客户最大,然后是供应链,最后是我们。”


三、AI技术不是冷冰冰的工具



蔡晓鸥做过很多企业效能产品,对用户体验非常在意。“员工在传统差旅场景的预订体验是非常差的。很多公司是只解决管理者关心的问题,在对账、出账单、结算、授信等环节可能会很丝滑,但员工体验是一团糟。”


滴滴企业版最新发布的AI小滴差旅助手,就是希望用技术来升级员工在差旅出行的各种体验问题。据了解,AI小滴基于70万企业累积的B端服务数据,采用开源模型Multi-Agent架构来实现,是具备完整体验闭环的商旅预订智能体,集行程规划、多品类推荐、行程预订、行中服务等能力于一体。



“一开始我们认为这件事情不会太难”,蔡晓鸥说。毕竟市场上通用的大模型基本都具备推荐行程的能力。但我们发现真的应用在商旅场景里时,会遇到非常复杂的长尾问题。


旅游类的AI推荐属于内容输出、容错率相对比较高的。但差旅场景要通向交易,要根据实时数据下单,也要经得起合规核查,所以哪怕概率很低的大模型幻觉也不太能接受。为此,滴滴在开源大模型里加入了很多工具,在一些场景里直接调用工具出结果,并链接滴滴企业版商旅真实资源库,经过严格的数据清洗,减少大模型幻觉产生。同时,调用人工评测团队,对AI给出的方案整体评估,再反哺给模型,持续调优、迭代。


但AI并非万能,尤其是在商旅场景下。蔡晓鸥认为,即便是一个AI能力超强的入口型平台,它仍然需要供应链配合。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AI功能添加到产品中,而是通过底层协同、工程重塑,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蔡晓鸥补充介绍,“不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工具,而是直接交付用工具降本增效后的成果”。


对于员工,滴滴企业版更重视的是体验。就像他们认为,AI小滴服务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所以行程规划需要“既懂规则也要有人情味”,需要考虑和传统的个性化推荐融合,比如记住用户常坐的飞机、常住的酒店。


蔡晓鸥说,这是滴滴企业版的核心价值观是:“让企业更专注,让员工更幸福。”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