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纵日记》摘录
去年,我读了一本好书《唐纵日记》。当时做了很多摘录,今天整理出来。
一、唐纵其人
唐纵(1905--1981),湖南酃县(今株洲炎陵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蒋介石的心腹幕僚,军统头目戴笠的密友。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在国民党的情报部门工作,是特务机构的骨干。
1936年,他被派往德国,担任驻德使馆助理武官。回国后,进入蒋介石的秘书处"侍从室",成为第六组的组长,负责情报事务,每天选出重要情报并附上个人见解,向蒋介石呈报。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过内政部政务次长、保密局副局长、警察总署署长。1949年去台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资料组组长、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1981年10月26日病逝于台北。
唐纵在大陆期间,有写日记的习惯,保持了20年没有间断。他的日记非常保密,连老婆都不让看。
1949年逃离大陆时,他来不及把日记带走,被解放军缴获。文化大革命后,大陆整理出版了他的日记(1936~1946)。
二、日记的风格
唐纵的日记不是长篇大论,他没有时间写,只是每天记录一些简单的片段,发表个人看法,直抒胸臆。
他几乎不谈个人生活,关于家庭的记录寥寥无几,主要记录的是时局、高层政治、外交、军事等,披露了很多内幕,参考价值很高。
因为没有打算给别人看,所以日记内容的可信度很高。
三、抗战时期的重庆
整个抗战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重庆,记录了一些重庆的社会状况。
百姓生活非常困难,物价飞涨,物质缺乏。
重庆市的批发物价指数,五金电料类已涨至战前24倍,衣料已涨至16倍,食料已涨至6倍,燃料已涨至15倍。(1940年12月10日)
近来物价飞涨,人心浮动,咸谓非惩办囤积居奇者,不足以平抑市价。闻重庆囤户甚多,委座下令缉捕。缉捕后为孔祥熙所保释。闻者无不叹气!(1940年8月7日)
日军虽然没有进攻重庆,但是经常派飞机轰炸,伤亡惨重。
昨日神仙洞一八零号公共防空洞被炸,一弹中门口,一弹中另一门口。天下有如此之巧事!计死亡一百七十七人,重伤一百六十七人,轻伤一百七十二人。因该处多全家遇难,故领恤者寥寥云。(1941年8月8日)
著名的大隧道惨案也有提到。
(日机)夜袭,隧道窒息,发生大惨局。(夜间)七时许入防空洞,至十二时始解除。
较场口隧道因人数过多,时间太久,而防护团不许人外出换气,将门倒锁,致发生窒息而死者数千人。
此次惨况,闻在八时即已发生。当时,防护团员以维持秩序,不许人民外出,致洞内人向外拥挤,以不得外出,均倒毙拥塞于洞口。死者难受,自将衣服撕毁,且有握发力拔,死后犹拔发在握。其状诚不可言。(1941年6月5日)
四、对蒋介石忠心耿耿
唐纵的一生忠于蒋介石,日记提到蒋介石的地方,都是正面评价。蒋介石也很重视重用他。
委座对我可谓相当重视,一周之内,三迁其位,我将如何努力以报答领袖知遇之隆也!(1939年5月17日)
唐纵认为,国民党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都不是蒋介石的原因,而是底下的官僚地主集团太过腐败。
抗日三年,有钱者未尝减少,且因国难而膨胀其资财。中间层以薪水为生活之士大夫阶级,因物价之上涨而日见感受生活之痛苦,其思想感情,逐渐左倾,加以我政治之无能,腐化依旧,建树毫无,此在客观环境上,均于共党有利,如再过一年两年,纵敌军不深入夔门,社会亦将有巨大之变动!
思及此,终夜未成眠。欲上书痛陈,继思以委座之聪明才智,岂尚不知,以委座应变之长才,岂尚无策,吾人何必过虑。(1940年8月14日)
蒋介石对国民党的问题心知肚明,无奈客观条件制约,利益交错纵横,无力彻底改革。
时局已病入沉疴,决非局部更新可以奏效,必须领袖宸衷独断,下最大之决心,确立方针,调整组织,更新人事,始有回春之望!
张部长谓如何能使委座下此决心!余曰,忖度委座在目前,不愿多所更张,战后当有一番改革,然而并非彻底之改革!且其时机过迟,是否有效,颇为可虑!(1944年9月14日)
五、腐败的国民党
唐纵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全国公务员、教职员和大多数老百姓都生活不了,天灾人祸,物价高涨,大家都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强者铤而走险,弱者死于沟壑。
政府事事要办而无一事办好,人力分散,财力分散,显得处处薄弱,处处危险。在职的公务员,个个忙乱,精力分散。在下的忙于柴米油盐,在上的忙于妻财子禄,精力另有所托,另有所耗,对公事敷衍塞责,任何问题,不能解决。(1946年5月17日)
他对此深恶痛绝,却也无力回天,只有叹息。
几个意见,均蒙领袖采纳,但是交下实施时,便无下落。自己坐在侍从室,眼见如此,真是有些心痛。(1938年10月6日)
现在还在资本家官僚者把持得势之时,凡是违背他们利益时,任何主张意见,均无法实施。故虽委座苦口婆心,痛哭流涕,终无效力。(1941年1月7日)
现在官场中,自己不做事,又不愿旁人做,误事误国,言之慨然。如此政治非革命不可,但从何处下手是好,滔滔者天下皆是,就是撒手不问,也无可以生存之处,贪污的大的无人敢过问,小的做了替死鬼。(1941年9月9日)
走私经商的不是党政机关就是军队,而纯粹商人走私经商已不容易了。今日犯科作奸的都是有力量的人,政治的败坏,自上而下,所有经济政治军事全都坏了,欲图挽救还是须要自上而下。如果不能彻底有所改革,社会真是不可收拾。(1944年6月29日)
本党在此次会议中完全表现为一保守性之政党而非革命性之政党。查其原因,国民党党员大部分为公务人员,此种党员在十余年来一党专政的长时期中,地位提高了,财产增大了,生活优裕了,大家希望保持其原有生活与地位,故不希望改革,以动摇其自己之地位。(1945年5月31日)
本党政治的腐化不但引起党外的反感,亦且失了党内的同情,如果没有显著的改革,全国人心将不可收拾。(1945年6月30日)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萎靡状态,简直难以想象。
上午委座召集部长以下、科长以上职员训话,大骂人心披靡,精神不振,禁止以后不许嫖、赌、跳舞,在茶楼酒馆挥霍游荡,如有发觉,定予严惩。(1938年12月18日)
现在士兵日不能饱,时思逃跑,官长,则时以防止士兵逃跑为急务,因不如此,则其赔偿损失将不堪负累矣。带兵且如此困难万分,遑论练兵,既不训练,何能作战?故每战辙北,非无因也,一叹!(1940年9月20日)
有人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前方有什吃什,后方吃什有什。前方一身流血,后方满口流油。(1941年3月31日)
上级干部在追求权位,下级同志在追求生活。主义、政治、革命,都已忘却了,消失了!(1943年4月28日)
唐纵认为,国民党无力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地主阶级政党,首先保卫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全民的利益。
救国必先救党,党不健全,便无法领导政治走上轨道,如何才能健全党呢?必须清理党的成分。据统计,目前青年团团员,百分之八十五是公务员,国民党的党员大都是地主资本家小资产阶级,与三民主义的精神正相反,何能望其执行三民主义之政策。(1940年11月8日)
六、对共产党的看法
唐纵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很清醒,认为国民党的腐败导致了共产党的兴起。
许多地方治安不好,一有乱子,便归咎中共的煽动,其实以现在政治经济情形,没有中共也要出乱子。在民国以前没有共产党,历史上常常有农民暴动的事发生。把所有变乱的原因都归结于共产党的煽动,这是自己逃避责任。(1941年4月24日)
广东东江之米,达四千多元一石,人民生计,艰苦达于极点,都是为共产党造机会。(1944年5月6日)
七、为人处世的经验
他的日记里面,还有很多官场观察和感叹。
历史上刚直孤僻者,未有不失败。官场亨通的人多半是圆滑,江洲上的石头没有一个是方峭的,方的都给水荡平了。山峰也是圆的,方的终会给风雨削平了。树木的干儿,也都是圆的,这是适者生存的道理。人类也不能逃出这个例子。历史上有能用刚直孤僻的人,是最成功的,但是刚直孤僻的人就不容易遇着这长官的。(1944年5月29日)
他还有一篇最有趣的日记,对官场的生存之道进行了长篇总结。
一、品格高尚者为人赞扬,但攫权得势者多为小有才智,恭顺权贵,为权贵所赏识提携。
二、学识渊博者为人称道,但踞高位者,多为善权术长机智,应变有方,处事圆滑之人。
三、对上要善承意旨,不可自作主张,上之所欲者集全力为之,上之所恶者竭力避免,是非曲直不必计及,信任第一,是非其次。
四、对同僚,应酬可以换取同情,同情即是友谊的保障,一切过失误会,皆可消释。
五、对下属操纵在手牵制得法,苛刻严峻,反为当权者得意之作,宽恕仅为儒生之谈助。
六、初起时必须利用机会,假借名义,自抬身价,大吹法螺,便可幸进,埋头苦干者未必得直。
七、及在位,多做事多烦恼,不做事大家好,一年不倒,资格到手,二年不倒,官位稳固。
八、洁身自好,是个好人,好人是个空名誉,忠厚老实是无用之别名,老实人只能粗茶淡饭,莫想乘肥马衣轻裘,妄想必多灾难,倒不如安分下场。(1942年8月)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