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4月9日虎嗅网

美国突袭全球港口,中美海运暗战打响

2025年4月9日 22:00

美国正在突袭全球港口,全球海运和港口争夺战一触即发。很多人不知道在贝莱德试图一次性鲸吞李嘉诚旗下43个港口之前,早在2024年1月,美国财团就通过资本运作入股了全球约70个港口,如此大手笔的收购港口,美国究竟要做什么?对中国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马斯克坐不住了

2025年4月9日 21: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上,作者:何简,编辑:蒋浇,题图来自:AI生成


特朗普的亲密战友、最大金主以及宣称爱他就像“a straight man can love another man”的马斯克先生,终于忍不住开始隐晦表达对特朗普政府的不满。



在特朗普史无前例地宣布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及地区加征关税后,马斯克在上周六参加一场活动时表示,他希望看到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归根结底,我希望能达成共识,理想情况下欧洲和美国都应实现零关税。”


马斯克还称,他希望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在欧洲和美国之间往来,并且可以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在任意一方工作。他特意强调,这就是他给总统的建议。


马斯克一直是关税政策的坚定反对者之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特斯拉的全球化布局。但即便如此,马斯克此前也从未如此公开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他还接连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批评那些为特朗普制定激进关税的政府官员,包括一名取得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白宫贸易顾问。


如果说马斯克对于关税的不满表达还算是隐晦——毕竟他没有直接抨击特朗普,那么他的弟弟、特斯拉董事会成员金巴尔·马斯克则是毫不留情,直接对着特朗普开骂。


“谁能想到,特朗普实际上是几代美国总统中税收最高的一位。通过他的关税策略,特朗普对美国消费者实施了一项结构性、永久性的税收。”


关税或许是导致这位特朗普上任以来的改革急先锋不满的最大原因。这项关税政策还未真正落地,就已经对马斯克产生了实质影响。


由于股票市场的恐慌性暴跌,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大幅度缩水。彭博每日更新的亿万富豪指数显示,截至 4 月 9 日,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已经降至 2900 亿美元。年初至今,马斯克的身家缩水超 1430 亿美元。


一些评论直呼,马斯克已经成为本轮关税政策中最大的输家。



今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富豪中,只有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增加了


特斯拉全球销量都在下滑,除了中国


马斯克一天大概能在 X 平台上发数十条帖子,他几乎整天都活跃在社交媒体上。但 4 月至今,他几乎没有发布任何与特斯拉销量有关的帖子。他忙着发表政治观点、抨击各地汹涌的特斯拉抗议活动以及转发那些支持他的声音。


不过,他倒是专门转发了一条关于新款 Model Y 在中国销量情况的帖子,称“Tesla Model Y is #1 in China.  ”



今年 1 月,Model Y 在发布 4 年后首次迎来大改款,中国是首发地区之一。2 月,新款 Model Y 正式在国内交付,比美国早了一个多月。马斯克转发的这条帖子称,今年 3 月新款 Model Y 国内交付超 4.3 万台,仍然是中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


这可能也是特斯拉今年以来少有的好消息。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国内销量达到 13.72 万辆,创下自 2022 年以来第一季度最高纪录。


对销量贡献最大的或许就是新款 Model Y。今年 2 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尚只有 3.07 万辆,3 月就达到 7.88 万辆,环比增长超 1550%。3 月最后一周,特斯拉国内销量达 2.1 万辆,连续五周刷新 2025 年单周销量最高纪录。


但放到全球来看,即便中国市场回暖,依然抵挡不住特斯拉的下滑态势。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刚刚经历了过去 3 年来最大的季度销量跌幅,当季仅交付了 33.67 万辆新车,同比大降 13%。这一数字比分析师们普遍预测的 37.7 万交付量还要低。这是特斯拉自 2022 年以来最差的季度销量。


特斯拉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产销量


特斯拉称,他们全球四家工厂都对 Model Y 生产线进行了调整,导致数周产量减少,但焕新 Model Y 的产能爬坡进展顺利,并在全球多个市场开启批量交付。


在此之前,特斯拉去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了 1.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销量下滑。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对于一季度惨淡的销量十分失望。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称,“华尔街和我们都知道第一季度销量很差,但实际情况比预期还要糟糕。”他在报告中直言不讳地说,“从各项指标来看,情况都糟透了。”丹·艾夫斯一直被看作是华尔街最看好特斯拉的人。


特斯拉没有按照地区公布销量的习惯,人们仅能从各地协会及机构的统计数字来窥探特斯拉的地区销量差异。但即便在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标准不一的销量统计中,特斯拉销量无一例外均处于大幅下跌状态。


欧洲汽车制造商(ACEA)协会称,今年前两月欧洲特斯拉销量下滑了 49%,而同期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销量整体增长了 28.4%。法国、瑞典、挪威等地区特斯拉销量都近乎腰斩。


美国也不例外。根据标普全球移动数据,今年 1 月特斯拉在美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了 11%,同期福特、雪弗兰、大众等传统车企的电动汽车销量则处在大幅增长之中。


2 月份美国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创下新高,但根据 Cox Automotive 的数据,特斯拉当月在美销量下降了 10%。


特斯拉将于 4 月 22 日公布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已经大幅下调了特斯拉目标股价。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将特斯拉股票目标价从 550 美元大幅下调至 315 美元,降幅达 43%。


年初至今,特斯拉股价已经下跌超过 40%,市值跌破 7000 亿美元。



 “把马斯克送上火星”


和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下滑相比,马斯克的头疼的事情还很多。


上周,一场席卷全美 50 州的抗议活动爆发,成千上万示威者走上街头反对特朗普上任以来推行的多项政策。这场抗议活动的主题是“Hands Off”,马斯克也是抗议对象之一,活动参与者举着的标语之一是“把马斯克送上火星”。


抗议者抵制马斯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掌管的政府效率部。政府效率部有着一个颇具马斯克风格的搞怪缩写“DOGE”,它的全称是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这是特朗普上台后新设立的一个临时组织,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效率和生产力。


DOGE 官网


DOGE 自成立以来就面临巨大争议,它成立至今更多的工作是激进式裁员、缩减政府开支。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马斯克领导着大约百人规模大小的 DOGE 部门,裁撤了超过 2 万个政府职位、另有 7.5 万名员工自愿离职。


第三方机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雇主 3 月披露裁员规模超 27 万人,创下自 2020 年 5 月以来新高,其中裁员最多的是美国联邦政府。整个一季度,美国联邦政府的裁员人数同比增加了 675%。


如此激进的裁员计划引起普通民众的不满,尤其考虑到马斯克个人拥有的巨大财富。福布斯在报道中指责,多年来马斯克旗下公司 SpaceX、特斯拉等都在享受政府税收补贴、NASA 合同等财政优待。


“埃隆·马斯克的 DOGE 通过削减预算和裁员冲击各个联邦机构之时,作为马斯克巨额财富基石的特斯拉和 SpaceX 却仍在享受公共资金带来的好处。”福布斯称。


全美各地对于特斯拉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他们的口号是“Tesla Takedown”。一些激进分子甚至攻击道路上的特斯拉门店、车辆以及充电站。波士顿附近 7 个特斯拉充电站被纵火烧毁,拉斯维加斯一家特斯拉门店被人投掷燃烧弹,2 辆特斯拉被烧毁。


抵制活动不仅局限于美国。由于马斯克在涉及欧洲政治话题上频频发表争议性的观点,欧洲各地同样爆发多起反对马斯克的抗议活动。这些地区的特斯拉门店同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攻击。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特斯拉车主对马斯克的不满,一些车主开始考虑卖掉自己的特斯拉汽车,置换其他品牌车型。美国汽车网站 Edmunds 对外公布的数据称,2 月特斯拉车主置换其他品牌车型的数量创下历史新高,3 月仍在持续走高。


路透社援引英国电动汽车宣传组织 FairCharge 创始人、特斯拉车主昆汀·威尔森(Quentin Wilson)的说法称,“从未有一个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如此声名扫地。”


整日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马斯克不太可能看不到这些针对特斯拉的抗议活动,但他坚定认为这些针对特斯拉的攻击都是有人驱使,“那些资助针对特斯拉攻击行动的人应该入狱。”马斯克说。


马斯克在 X 上拥有超过 2.18 亿粉丝,他不断在 X 上转发那些支持者的发帖,每条帖子下面都能吸引大量叫好声。


比如 4 月 9 日凌晨,马斯克接连转发两条人们称赞他的帖子。其中一条称他就是这个时代的达芬奇、是 21 世纪的全才,一条称赞他就是这个时代的爱因斯坦。



收手吧,马斯克


人们是如此期盼马斯克可以将工作重心从那些政治事务中移开,甚至于此前一条宣称他即将从 DOGE 卸任的新闻都能引起特斯拉股票大涨。


4 月 2 日,在特斯拉宣布了惨淡的一季度销量后,特斯拉股票盘中跌幅一度超 6.4%。但在美媒报道马斯克将会很快离开 DOGE 之后,特斯拉由跌转涨,至收盘涨幅超 5%。


相关报道称,特朗普对他的内阁成员表示,马斯克将在未来几周内辞职,回归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今后他将只会发挥辅助性作用。但白宫政府官员及马斯克均对外否认。马斯克在 X 上说,“Yeah, fake news。”他在几天后转发了一条特朗普对外称希望他尽可能长时间留任的新闻。


但事实上,即便马斯克想要长时间地掌管 DOGE 也不太可能。作为所谓“政府特别雇员”来掌管 DOGE 的马斯克,按照法律规定他一年最多只能为政府工作 130 天,即最晚马斯克也要在 5 月底或 6 月初卸任 DOGE 职务。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格外希望马斯克能够远离这些政治因素,尽快回归到特斯拉的主业上来。他们普遍认为,马斯克过度参与政治活动导致特斯拉品牌形象受损。


丹·艾夫斯说,马斯克因为 DOGE 而变得越来越政治化,对特斯拉品牌带来的受损也就越大。他称,特斯拉实际上在全球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象征,特斯拉的品牌危机已经达到了五级龙卷风级别。


“董事会要负全部责任。”特斯拉早期投资者罗斯·格柏(Ross Gerber)在 X 平台发帖称,“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已经严重受损。”罗斯·格柏曾经是特斯拉的坚定支持者,他当下对于特斯拉的看衰更多来自于马斯克本人,“特斯拉需要一位真正的 CEO。”


CNN 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大约 35%的人对马斯克持正面看法,53%的人对他评价负面。Morning Consult 发布的一项调查称,有近 32%的美国车主不会考虑购买特斯拉汽车,高于去年的 27%。


马斯克自己或许也清楚当下特斯拉的艰难处境,他在一次公开政治集会上称,他持有的特斯拉股票市值差不多已经跌去了一半,“这份工作的代价可真高昂。”


更早之前,福克斯商业频道在一次专访中向他问及,他是如何在兼顾 DOGE 工作的同时领导旗下众多公司的?马斯克回答说,“非常困难。”他接着长叹了一口气,没有再作更多解释。


即便如此,马斯克仍然对他执掌的政府效率部不吝赞赏,他多次对外表示, DOGE 是有史以来最透明的政府部门。


过去几天,市场已经不再关心马斯克的去留,转而更关注马斯克到底能否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施加多少影响力——尤其在他公开表达对关税的反对之后。


比如,MSNBC 的新闻评论员 Lawrence O'Donnell 就在节目中直接发问:埃隆·马斯克还愿意再赔上多少亿美元,才会不仅仅只是私下告诉特朗普“零关税是正确的选择”,而采取更多实质性的行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上,作者:何简,编辑:蒋浇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降温的“骑行热”,卖不动的库存车,骑行品牌如何破局?

2025年4月9日 10:45

本期商业观察,我们来聊聊持续三年的“骑行热”为何开始逐渐“降温”?从组“货”盘,到对“人”的精细化运营,骑行消费还有哪些品类机会?哪些品牌逆势而上,成为新赢家?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昨天以前虎嗅网

华为该换卖车“密码”了?

2025年4月8日 20:4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赵晋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鸿蒙“四界”汽车销量陷入低迷之际,主管汽车业务4年后的余承东,也迎来了新的职位调整。


近期,华为官网信息显示,余承东不再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简称“车BU”)董事长,仅保留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头衔。


不过,据字母榜获悉,在卸任车BU董事长之外,余承东还同时卸任了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过去4年间,余承东在车BU的职务经历了四次调整:


2020年11月,华为车BU成立一年半后,余承东正式出任重组后的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统领车BU;


2021年5月,余承东兼任车BU CEO;


2023年9月,余承东卸任车BU CEO,转任车BU董事长;


2025年4月,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且不再担任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尽管告别了车BU,但这并不意味着余承东跟华为汽车业务再无关联。归属在终端BG的智选车业务,即鸿蒙智行,仍归属余承东领导。


此时选择调整余承东在车BU的职务,一大原因是车BU分拆独立一事进入到了收尾期。此时,华为车BU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也便顺理成章。


2023年11月,华为与长安汽车在华为深圳总部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协议,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整合车BU的核心技术和资源。


近一年半过去,近期,独立后的新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引望”)又完成了新的工商信息变更,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兼任深圳引望董事长,余承东则出任副董事长。


至于为何余承东未能继续履职新公司深圳引望的董事长,这或许跟余承东负责之下华为汽车销量不佳有关。


进入2025年,华为鸿蒙智行销量下滑严重,明星车型问界M9在1月的销量还有12483辆,2、3月则分别下滑至5571辆、5236辆。问界M9的销量下滑,还可以拿车型换代解释,但另一明星车型问界新M7,月销量也开始连续不足万辆。


图注:2024年1-12月鸿蒙智行销量


根据懂车帝2月份车型数据,鸿蒙四界旗下一众车型,已经没有一款能够实现月销破万的成绩。具体来看,问界M9当月销量5242辆,问界新M7为5204辆,问界M5为869辆;智界R7为8748辆,智界S7为832辆;享界S9为622辆。


余承东之外,近期因销量不佳而下课的车企高官还有乐道总裁艾铁成。


因未能实现3月份月销破3万辆的目标,乐道总裁艾铁成于近期正式辞职,并同时辞去了蔚来高级副总裁职务。


对于余承东而言,连续两个月销量不佳,背后反映出的更大问题或许在于,华为曾经那套把车卖爆的密码,当下成功实施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不同于小鹏、小米乃至零跑们的极致性价比爆款策略,华为一开始就走向了技术溢价的道路。但随着各家车企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追赶,以及硬件设施的快速迭代,技术溢价的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想要继续被贴上“遥遥领先”的标签,摆在余承东面前的挑战,正被进一步放大。



在解释如何保证华为与合作车企最终都能够赚到钱的问题时,时任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总裁汪严旻给出的答案是,华为只有让这些30万元以上的新车一一成为爆款才有可能,“如果不能成为爆款,商业模式就不能闭环。”


依据当下新能源行业的爆款底线,这意味着华为鸿蒙四界下的一众车型,都至少需要做到月销过万。


过去两年间,华为找到的将车卖爆的密码之一就是技术溢价,通过将华为领先行业的技术创新装入合作车型,进而推动汽车大卖。


为了更顺畅推动上述技术溢价策略的落地实施,三年前推出智选车模式时,余承东特意避开了BBA(奔驰宝马奥迪)们,其给出的解释是,华为要赢、要能活下来,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个“主动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价格的主导。从目前已经达成合作的汽车品牌来看,赛力斯借助问界M7、M9售价最高超过50万元,北汽借助享界S9也卖到了40万元往上,江淮更是凭借尊界S800突破百万元。


技术溢价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随着问界系列大卖,在牵手华为后亏了四年的赛力斯,终于迎来扭亏为盈时刻:近期发布的2024年报中,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净利润59.46亿元,上年则为净亏损24.50亿元。


合作车企赚钱,华为也跟着吃肉。最近更新的2024年华为财报显示,车BU收入同比增长474.4%,达到263.53亿元,并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但想要将这套技术溢价的卖车密码循环往复,前提之一是车企得始终确保自身车型搭载的技术能力,能够跑赢行业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


如今,在华为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技术上,其正迎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2023、2024年,标配智驾尚未成为行业共识,华为一度凭借其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给旗下智选车业务带来差异化卖点。


但随着大模型技术引入车圈,由特斯拉流行开来的端到端模式,给了一众车企迎头追赶的机会。


进入2025年,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更是接力掀起了一场全民智驾平权的新竞争。原来只能在30万元车型上体验的部分高阶智驾功能,现在10万元小车上也有了。



智能化加持下的品牌溢价认可能力,同样经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拷问。


即便是老牌高端车企奔驰,在其2022年推出的百万级豪华新能源车型 EQS后,因销量惨淡,售价也不得不被官方多次下调,降幅最高一度超过40万元。


技术溢价和品牌溢价均遭遇挫折之际,另有一批汽车厂商则靠着极致性价比策略,成为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新的“优等生”。


经历过2022年G9定价和配置设计等失误引发的销量灾难后,在去年发布的两款新车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开始转向极致性价比,MONA M03下探到12万元,P7+下探到18.68万元。


在晚点LatePost的报道中,小鹏内部原本为P7+定了18.98万元的起售价,以此搏一个更高的毛利,但只有何小鹏坚持,“我不干了,我要规模”,并拍板定下了18.68万的价格。


极致性价比的效果立竿见影。去年初月销量还无法破万的小鹏,最近已经连续5个月交付量破3万。


比何小鹏早一步践行极致性价比路线的雷军,在小米SU7上获得成功后,又再一次将其应用到了年初发布的小米SU7 Ultra上。


相比去年10月份亮相时的预售价81.49万元,雷军向外界营造出了一种买到小米SU7 Ultra立省近30万元的占便宜错觉。横向对比华为尊界S800的百万售价和蔚来ET9的近80万元起售价,小米SU7 Ultra的52.99万元售价,又一次抢到了最具性比价豪车的标签。


价格开道之下,雷军给小米SU7 Ultra设定的年销售超1万辆目标,在开售2小时内就率先完成。


同样靠着性价比策略大卖的零跑,更是毫不避讳外界对其“半价理想”的认知。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回应道:“大家对零跑汽车产品力的认可,设计、舒适性可以和理想媲美,是对产品的加分项。不过零跑还有更多的创新,很多方面和理想汽车完全不一样。”


凭借上述一策略,零跑汽车在2024年成功扭亏为盈,成为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走上极致性价比路线的这些车企,另一大共同点在于,它们虽然也强调技术创新,但几乎从不标榜自己有了超越特斯拉的能力。


放弃跟行业头部车企比拼技术领先,转而比拼性价比,这显然是一套比走技术溢价路线更容易维持竞争优势周期的策略。


在余承东说出华为智驾能力还要好于特斯拉FSD时,何小鹏曾感慨特斯拉FSD V12版本“非常非常惊讶,跟以前完全不是一个版本了。”雷军更是在智能化上直接将特斯拉称为小米汽车的学习追赶对象。



面对销量下滑的现实,华为也开始向性价比路线妥协。


这一趋势更早能从去年发布的智界新S7上略窥一二。上市一年之内,华为已经接连为这款车型开了三次发布会,且每开一次就降价一波:去年4月份,智界S7二次上市发布会上,该车大部分车型直降2万元;同年11月份,智界S7第三次发布会上,该车起售价再次调低2万元。


更何况,华为还为鸿蒙智行定下了极具野心的预期销量。2024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超44万辆汽车,官方展望鸿蒙四界将在2025年挑战100万辆的新高度,这意味着其月销量平均要超过8.3万辆。


事实是,过去的一季度中,鸿蒙智行只在1月更新过一次官方销量,为34987辆。即便按照这一最好成绩计算,华为也需要补上近5万辆的月销缺口。


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新车型,便是华为的应对手段之一。


3月份开始,全新问界M8开启预定,根据36氪爆料,问界M8的角色之一就是对标理想L9,以便在售价22.98万起的问界M7及售价46.98万元起的问界M9中间,插入一辆35万-45万元价位的新产品。


与此同时,华为还把问界M9上的很多技术与配置下放到了问界M8,以增强后者的产品力,如M9的同款“百万像素智慧大灯”,最新的华为ADS高阶智驾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等。


凭借36.8万元起的更低预售价,日前,根据余承东介绍,问界M8小订已经突破10万辆。


除了推出新车型之外,华为转向性价比的另一应对手段则是加码增程。


在与奇瑞合作的智界R7上推出增程版本后,近期,华为与北汽合作的首款豪华纯电轿车享界S9,也将推出增程版本,预售价为31.8万元起,相比纯电版本便宜了10万元左右。


这还不算完。此前一直喊着不做20万元以下车型的余承东,最近也开始被曝出正联手上汽打造第五界——尚界,进军20万元以下的大众主流市场。


届时,为年轻人造第一辆车的名单上,就又要添上华为的身影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赵晋杰

下载虎嗅APP,第一时间获取深度独到的商业科技资讯,连接更多创新人群与线下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