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11月25日极客公园

冰箱彩电大沙发不能代表的智能座舱,应该什么样?

2025年11月25日 22:00

2025 年 10 月,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型,单月销量超过 10 万台。更值得关注的是,据官方介绍,乾崑智驾功能的「月活」使用率高达 95.2%。

这充分体现了汽车行业进入智能电动化时代后,曾经被视为「智能化供应商」的科技公司,不仅可以交付越来越好的智能化产品,也正在消费端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同时,在辅助驾驶功能进一步演进的过程中,行业里也看到很多年前提出的那个智能汽车作为「第三空间」的设想,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智能座舱经历了多轮迭代,无数次从非共识到共识的推进。工程师们逐渐发现,用户想要的并不仅仅是更大的屏幕、更流畅的语言交互、以及几乎能做到有问必答的座舱版「十万个为什么」。

因此,在一些基本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底层能力被拉齐的趋势下,一个能够提供新架构、新场景和新生态的智能座舱,成为了汽车产品中至关重要的「个性化代表」。

究竟什么样的智能座舱才能担当这一重任,这是当下行业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

 

智能座舱,迈入「L3时代」

关于「如何做好智能座舱」这件事,整个行业近年的状态可以总结为:积极探索,疯狂堆料,但尚未达成共识。

其中车企的一套「标准操作」包括:把屏幕做大,让语音助手「更健谈」,接入大模型以回答更多问题。这种做法固然能提升部分用户体验,但很难算得上是系统层面的智能提升。

所以,如同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需要分级来界定能力边界,整个行业也期待智能座舱领域里出现一套类似逻辑,以衡量我们到底处于哪个进化阶段。

有意思的是,华为正在最近尝试给这道行业课题题交出一份「参考答案」。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行业不是有一个 L0~L4 的分级标准么?为何华为还要定义?

我们认为,真正的标准应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用户体验。华为在吸收行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实践,给出了自己关于座舱智能化分级更为细致的理解。这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建立一个更为清晰的智能化概念,也是鸿蒙座舱面向用户,给的一份演进方向的承诺,以便在未来将更多的技术概念变成可衡量、可感知的创新体验。

11 月 20 日,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华为首次推出了座舱智能化 L1 - L5 五级分级标准。这套标准最大的变化在于,评价维度不再是「数硬件」,而是根据人车关系的演进,把不同等级的座舱分为指令助手、任务助手、专业助理、专属助理、数字超人 5 个等级。

华为乾崑首推的座舱智能化分级标准 | 图片来源:华为乾崑

 

在华为鸿蒙座舱团队看来,要实现这种代际跃升,新一代智能座舱必须具备包括感知、记忆、理解、决断、交互、执行等 6 种类人能力,且达到一定的智能化水平。于是,在新一代的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中,华为提出了全新的 MoLA 智能化架构,即:Mixture of LM Agent,混合大模型 Agent。

我们用 AI 领域近两年的发展脉络进行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技术分水岭:L2 阶段的模型可以接受指令并被动调用工具、输出结果,但每次都需要相对清晰的指令,且前后记忆有限;而 L3 级别的模型则实现了自主 Agent 的核心能力——它可以自主拆解任务、规划执行步骤,并最终交付结果。

所以,L2 和 L3 最大的变化在于,模型的「记忆」能力和「规划」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

全新的 MoLA 架构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运行逻辑上进行了彻底重构:

HarmonySpace 5 搭载的 MoLA 架构示意图 | 图片来源:华为乾崑

首先,系统的所有输入会优先进入第一级的 System Agent,由它负责任务的分流与分配。如果是相对简单、清晰的任务,System Agent 会将其直接分配给对应的导航、车控、多媒体等垂域 Agent,输出响应结果。这部分虽然在交互和内容交付上有所优化,但基本逻辑与当前的座舱体系类似。

然而,MoLA 架构更核心的提升在于:面对相对复杂或模糊的指令时,System Agent 可以深度调用通用大模型以及用户个人知识库的能力,从而交付更类似「专业助理」的最终结果。

举个例子,当你在车里简单说出「今晚还去上周日那家餐馆吃饭」的时候,坐在驾驶位的家人或朋友可以很容易理解你的意图——即便你没有「唤醒」这个动作,也没有餐厅名称这个「清晰」的指令。

但在当前的 L2 级智能座舱能力下,受限于模型「上下文长度」(记忆力)的限制,座舱很难理解这个模糊的指令。MoLA 架构将「记忆力」和「理解力」深度融合,并将任务交由对应的导航 Agent 输出导航结果。最终,用户可以在中控屏或 HUD 抬头显示上,直接看到对应餐厅的导航路线,真正实现「能听懂」和「能办到」。

 

不仅能听懂,也能做得到

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全新 HarmonySpace 5 最核心的提升,并不在于它接入了一个多么强大的通用大模型,而是它终于实现了对用户的系统性认知升级。

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行业前一阶段关于智能座舱未来走向的一种纠偏:用户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能语音对话、联网接入大模型、有一块大屏显示文字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是期待车里有一个真正「会来事的」专业助理。

这种「专业助理」的能力,正是 MoLA 架构下 System Agent 所带来的决断与执行力的外显。具体来说,这个助理需要做好以下两件事:

MoLA 架构及其联动的软硬件生态 | 图片来源:华为乾崑

 

第一,在沟通层面:做到用户表达的能听懂,甚至用户没说的,也可以通过「察言观色」读懂含义。

在输入方面,L3 级座舱的认知起点是多维数据的采集。系统可以调用车内外多个传感器,采集包括语音、手势、面部表情、车辆状态、外部环境等多维感知数据,这构成了 System Agent「察言观色」的基础。

例如,系统可以调用车内摄像头和压力传感器,发现夜间后排正在休息的乘客。这位 L3「专业助理」会启动复合决断:调用相关垂域 Agent,自动关闭氛围灯,调低后排出风口的风速和温度。这种「像助理和家人一样」的无需主动表达、便能得到系统级最优解的体验,体现了 L3 感知力、理解力和决断力的系统协同。

第二,在执行层面:把做到用户需要的,想办法都能办到。

在输出端,全新的 HarmonySpace 5 不仅可以调配车内各种硬件(如座椅、空调、灯光等)以及座舱外设的能力,更可以通过鸿蒙系统强大的联接力和生态能力,无缝使用各种第三方应用。

这种执行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结果交付」。在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几个很具代表性的场景:小女孩让小艺提醒父亲加件衣服,点咖啡送到公司。在这些简单一句话指令的背后,都需要 AI 能够分解相应的任务并调用内外部的工具去完成动作的闭环,比如,大模型要生成提醒的内容,并调用智慧场景工具创建这样一个提醒,并在感知到父亲要下车时完成执行。在一句「帮我订一杯意式浓缩,送到公司」,大模型要能自主完成 选品、下单、支付和订单跟踪。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L3 级别的 Agent 可以交付出 L2 时代无法完成的一个个「服务闭环」:不仅能给出高情商建议,更关键的是,它作为 System Agent,自主完成了任务链条的拆解与编排,打通了位置信息、第三方应用、支付系统等跨应用软件,完成了最终的购买动作。

当智能座舱系统把传统需要用户执行的一个个孤立交互动作,合并成一个无需用户干预的最终交付结果时,我们才能感受到智能座舱真正具有了「第三空间」的能力,实现了从「功能」到「服务」的本质飞跃。

 

智能汽车,进入「超级供应商」时代

 

如果说,L2 阶段的智能座舱,要比拼谁的屏幕更大、谁的语音识别率更高、谁能一次性执行更多的指令,那么在 L3 阶段,智能座舱甚至整车产品的差异化,都将逐渐体现在和个性化有关的「智能底座」差异上。

这个底座需要具备长期记忆力、自主决断力以及跨域联接力,才能将零散的感知、理解、执行能力整合起来,提供连贯、主动、专业的服务。

这也意味着,汽车行业下个阶段的发展,对智能化合作伙伴的需要将继续扩大。

在汽车工业的前 100 年间,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品牌」本身。它代表着身份,也是用户品味的重要呈现。在未来,智能化能力,甚至在传统意义看来作为车企「供应商」角色的科技公司,也会逐渐走到台前。这些新一代「科技供应商」代表的智能化能力,将在未来汽车消费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具体来说,这些「供应商」提供的不再只是单一的硬件,甚至不只是一套系统。它们要做的,是交付一个和整车体验紧密相关的智能助理。

而这样的科技公司,正在成为汽车行业全新的「超级供应商」。

「鸿蒙座舱」也许会成为未来吸引消费者选购新车的一块全新招牌 | 图片来源:华为乾崑

同时,一个强大的智能底座并非终局。L3 级别的「专业助理」要实现价值闭环,还需要满足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首先,要有完整的生态。这个本质上和智能手机发展是一样的,有了丰富的应用和软件,才能好用。当座舱的能力从「听懂指令」升级到「交付结果」时,它必须能无缝调用导航、支付、社交、娱乐等各种应用。鸿蒙座舱 L3 的突破,正是通过其联接力和开放的生态能力,为复杂的服务闭环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强大的辅助驾驶能力支持。华为近期再次提出,高速 L3 有望在 2026 年迈入商用。届时,座舱 L3 与智驾 L3 的「双 L3 协同」,将带来的体验提升:智驾 L3 将驾驶员从高强度任务中解放出来,为座舱 L3 提供了更多可用的时间窗口和场景,从而解锁更多 「专业助理」可以主动服务的复杂需求。

L3 级智能底座的出现,标志着汽车行业正式进入了 「平台决定体验上限」的新竞争周期。而一个能够提供系统级认知能力 、完整开放生态和智驾协同能力的超级供应商,正在尝试定义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底座新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