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源:智谱

在AI智能体领域,智谱再次有所动作。
今天,智谱在中关村论坛上正式发布AutoGLM沉思,这一全新智能体不仅具备深度研究能力(Deep Research),还能实现实际操作(Operator),真正推动AI Agent进入“边想边干”的阶段。
AutoGLM沉思能够回应开放式的复杂问题,通过一边推理,一边搜索,浏览数十甚至上百个网页,总结出调理清晰的长文报告,并提供所有引用来源,让AI输出的内容切实可查。
目前,AutoGLM沉思已在智谱清言PC客户端上线,这个在ChatGPT上要花200美元的功能,在智谱清言上可以免费不限量体验。
AutoGLM沉思的技术演进路径包括:GLM-4基座模型 → GLM-Z1推理模型 → GLM-Z1-Rumination沉思模型 → AutoGLM模型。其中核心链路的模型和技术,将于4月14日正式开源,以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智谱始终专注于AGI的基座模型研发,目前已经探索到L3-Agentic LLM阶段。
什么是AutoGLM沉思?
智谱将AutoGLM沉思定位为一个能探究开放式问题,并根据结果执行操作的自主智能体(AI Agent),它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完成从数据检索、分析到生成报告。核心在于三大能力:深度思考、感知世界和工具使用。
无论是模拟人类面对复杂问题的推理过程,还是像人一样理解环境、调用工具完成任务,AutoGLM沉思都能游刃有余。
动手能力是AutoGLM沉思与Deep Research最大的区别。与OpenAI 的 Deep Research不同,它不仅能深入研究,还能真正执行任务,推动AI Agent从单纯的思考者,进化为能交付结果的智能执行者。
它能够像人类一样自动操作和浏览网页,查看如知网、小红书、公众号等优质但不对外开放API的信源,同时具有多模态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网页上的图文信息,使研究更充分。
为什么叫AutoGLM沉思?
这是因为AutoGLM 沉思背后的模型,是智谱新推出的Agent大脑——沉思模型,可以通过强化学习,让模型学会自我批评、反思、甚至沉思,并通过更长的深度思考时间换取更优的效果。
目前,AutoGLM沉思在智谱清言PC客户端上线,用户可免费体验其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
此次发布的为 preview版本,核心支持 research 场景;在未来两周,智谱还将进一步扩展更多智能体执行能力。包括推出“虚拟机”版本。
笔者打开智谱清言客户端实测了一下,正好2025年中关村论坛到尾声了,就顺手输入了下面这个要求:「在线搜索2025年中关村论坛中的关键信息,并生成一份500字的总结。」
好家伙,在调用了8次函数,沉思了3分17秒之后,智谱清言输出了总结:
2025年中关村论坛关键信息与成果总结
引言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年度盛会,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演讲嘉宾,为全球科技界提供了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和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报告将对论坛的关键信息进行总结,涵盖重大科技成果发布、论坛主题与议题、科技合作成果等方面。
论坛概况
举办背景与规模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经国务院批准,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3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论坛相关情况[3]。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旨在搭建科技成果交流和技术交易的国际合作平台[4]。
本届论坛的举办地点包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首钢园等,涵盖了开幕式、全体会议、平行论坛、技术交易大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机会。
论坛组织架构
中关村论坛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平台,由多个部分组成:
论坛会议:围绕人工智能、空间科学、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未来产业等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举办多场品牌性论坛和创新性论坛。
技术交易: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是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代表国家、面向全球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成果发布:凝聚全球科技界、产业界创新合作共识,发布具有引领性的创新成果、科技政策、研究报告、科研指数等。
前沿大赛: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是论坛的赛事板块,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吸引海内外10000多个前沿科技项目报名参加,600多个优秀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脱颖而出,累计带动社会融资1500亿元。
配套活动:包括企业专场、考察对接、文艺活动等,为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搭建促进合作的平台[5]。
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涵盖了能源、材料、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6][7]:
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未来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成功发射第一束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启动带光联调,标志着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9]。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交付使用,将显著提升我国海洋科学研究能力。
60MW/1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项目在张家口完成,是我国能源存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首个实用化量子计算机"量子虎鲸"诞生: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量子信息技术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量子化学1.0"发布:该软件的发布将促进量子化学研究的发展,为新材料设计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工具。
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平台"长安链"发布:这一平台的推出将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为数字经济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中国首个商用化碳捕获与封存(CCUS)项目在陕西启动:该项目的启动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在沈阳通过验收: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的技术空白,提升了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首个5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山东投运:这一工程的投运标志着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发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各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坛主题与议题
主题设置与讨论焦点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这一主题,设置了多个主题论坛和专题讨论,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包括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等,探讨人工智能、6G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产业变革的影响。
量子科技与前沿科学:如量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聚焦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等,探讨科技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
生命健康与医疗创新:如监管科学与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医学AI创新与发展论坛等,关注生物医药、医疗AI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如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探讨科技园区发展、区域创新协同等议题。
科技赋能社会:如科技助残论坛、科技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等,关注科技在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应用。
代表性论坛活动
论坛期间举办了多场平行论坛和专题活动,以下是几场具有代表性的论坛活动:
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以"探索技术趋势,引领产业创新"为主题,汇聚国内外6G产学研用权威专家与行业领袖,聚焦语义通信、6G与AI深度融合、多样化场景网络架构、星地融合等前沿话题[24]。
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北京市副市长靳伟致辞,探讨企业创新与发明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23]。
科技助残平行论坛:由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出席,论坛聚焦科技在残疾人赋权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26]。
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论坛以一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特别环节拉开帷幕,在主旨演讲环节,邬贺铨院士就《以AI加持网络重构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27]。
这些论坛活动不仅展示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全球科技界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科技合作成果
全球科技合作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强调了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性,论坛期间举办了多场国际科技合作相关的活动:
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探讨全球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促进国际科技园区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韩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加强中韩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和航星科技园举办了两场活动,探讨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国际科技组织发展研讨会:汇聚国际科技组织代表,探讨科技组织在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中的作用。
这些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举办,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推动了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创新协同
论坛还特别关注区域创新协同,举办了多场相关论坛:
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探讨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协同机制和合作模式,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
京港科技创新论坛:加强北京与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大会: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率。
这些区域创新协同活动的举办,为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促进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论坛影响与意义
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通过展示中国在各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发挥了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成就:论坛发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了中国在核聚变、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等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论坛讨论的前沿技术趋势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引领了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全球科技合作平台
中关村论坛作为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了以下作用:
搭建国际交流桥梁:论坛为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全球科技治理:通过科学与外交国际论坛等活动,探讨了全球科技治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了全球科技治理的完善与发展。
应对全球性挑战:论坛关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探讨了科技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作用和路径,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技视角。
科技赋能社会
论坛还关注科技赋能社会的多个方面:
科技助力民生改善:通过科技助残论坛等活动,探讨了科技在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包容发展方面的作用。
科技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等活动,探讨了科技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智慧城市方面的应用。
科技促进教育公平:通过AI赋能教育等活动,探讨了科技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潜力。
这些科技赋能社会的讨论和实践,展示了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结论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年度盛会,通过展示重大科技成果、举办多场主题论坛和活动,成功搭建了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发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了中国在各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论坛设置的主题和议题,涵盖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论坛举办的国际科技合作和区域创新协同活动,促进了全球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科技视角。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不断深入和科技对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中关村论坛将继续发挥其作为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可以看到,AutoGLM沉思模型的运作可概括为“感知-决策-验证-执行”四步闭环:
- 动态感知:通过实时联网搜索(如抓取中关村论坛官网、新闻源)获取最新信息,突破训练数据时效限制;
- 多路径决策:基于GLM-Z1的反思能力生成多种分析框架(如科技成果分类、论坛议题关联性分析),避免单一思维偏差;
- 逻辑验证:调用GLM-Z1-Rumination的自我纠偏机制,交叉核验信息可信度(如对比新华网、清华大学等多源报道确认十大科技成果);
- 自主执行:通过AutoGLM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并优化输出形式(如按“成果发布-平行论坛-国际合作”逻辑组织500字总结)。
整个过程体现了AI的自主性——从原始信息采集到最终成果交付,无需人工干预流程设计。
但是呢,我只要它给我输出500字,它给我整了足足3733字……
在发布会现场,智谱CEO张鹏还展示了花14天时间,用「沉思」孵化了一个五千粉小红书知识账号。
短短两周内,这个自媒体账号已成功接到商业合作订单了。
这一成绩得益于「沉思」的Agent能力。它能够自主在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搜索和整合信息,针对指定话题进行深度查询。用户只需输入想要讨论的话题,例如如何选择咖啡壶、化妆品成分对比等,「沉思」即可从数百个信源中提取核心内容,生成详尽的分析报告。
即使是对某一领域完全陌生的人,也能借助「沉思」快速变身为专业的知识博主,输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
做小红书博主,AI真学会自己接单赚钱了。

图片来源:智谱
从GLM-4到沉思模型的全栈进化
支撑AutoGLM沉思的,是智谱自研的GLM系列模型矩阵。
其技术路径很清晰:从通用基座模型GLM-4,到推理能力大幅提升的GLM-Z1,再到引入“沉思”能力的GLM-Z1-Rumination,最终融合成AutoGLM的执行力。
智谱全新打造的GLM-4-Air-0414是一款拥有320亿参数的基座模型。通过在预训练阶段融入更多代码和推理数据,并针对智能体任务进行优化,该模型在工具调用、联网搜索和代码生成等领域的表现大幅提升。
32亿参数的规模看似不算最大,但其设计却精准适配了智能体多轮复杂交互的需求,能够快速响应并执行任务。
这种“高效率+高能力”的组合,让GLM-4-Air-0414成为AI智能体大规模落地的核心支撑。
基于GLM-4-Air-0414,智谱推出了深度思考模型GLM-Z1-Air。通过引入更多推理数据并优化通用能力,该模型在数学推理和复杂问题求解上展现出实力。
在AIME 24/25、LiveCodeBench和GPQA等权威基准测试中,GLM-Z1-Air的性能可媲美DeepSeek-R1(671亿参数,激活37亿),但推理速度提升了8倍,成本却低至原来的1/30。
此外,它还能在消费级显卡上运行,极大降低了硬件门槛,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与此同时,智谱还将免费模型GLM-4-Flash升级为GLM-4-Flash-0414,并推出轻量化推理版本GLM-Z1-Flash。这两款模型在保持高效性能的同时,完全免费开放,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基于GLM-Z1,智谱通过扩展强化学习训练,提升了模型结合工具使用完成长程推理能力,训练出沉思模型GLM-Z1-Rumination。
GLM-Z1-Rumination是智谱对AI自主性的全新探索。通过强化学习训练,这款沉思模型突破了传统AI仅依赖内部知识的局限,融合实时联网搜索、动态工具调用和自我验证能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主研究闭环。
它能主动理解用户需求,通过多角度分析和反复修正假设,产出更可靠的研究成果。这种从“高智商”到“高智商+高自主”的转变,让GLM-Z1-Rumination在复杂任务中展现出潜力。
这些模型将于4月14日开源,并陆续上MaaS平台(bigmodel.cn),为全球开发者提供。
在行业生态的构建上,智谱选择了一条务实的道路。作为模型提供商,智谱致力于让GLM系列成为合作伙伴成功的基石。
目前,智谱已与金融、教育、医疗、政务和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共同探索Agentic LLM的落地应用。例如,在金融领域,智能体可以优化风险评估与客户服务;在教育领域,则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助手。
这些跨行业的实践,不仅验证了GLM模型的通用性,也为AI智能体的商业化开辟了广阔空间。
与此同时,智谱的触角延伸至区域合作。前段时间,智谱接连拿下杭州、珠海、成都三地国资,并且也已经与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珠海等城市达成战略伙伴关系,携手当地龙头企业,推动区域大模型应用生态的繁荣。
这种“技术+地域”的模式,不仅加速了智能体在中国的普及,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
同时,智谱还积极推动中国原创大模型技术出海,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自主、可控的AI能力。智谱主导成立了“自主大模型国际共建联盟”,联合东盟十国及“一带一路”沿线的10个国家,共同打造无幻觉、可信赖的AI基础设施。
AI智能体的崛起标志着下一代应用范式的到来,而智谱正以全方位的投入迎接这一变革。随着Agentic GLM的持续迭代和生态网络的不断扩展,智谱或许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