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11月19日36氪

东杰智能:拟向遨博山东采购机器人产品,金额2432.5万元

2025年11月19日 20:55
36氪获悉,东杰智能公告,公司拟与关联方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货物总价格(含税)2432.5万元。公司全资子公司太原东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于2009年投入使用,建设较早,自动化水平偏低。为了提升公司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本次采购遨博焊接机器人50台用于提升焊接效率及质量。因公司海辰菏泽项目及马来西亚PTT项目等需要,采购遨博焊接机器人250台。为了提升员工的办公体验,采购5台双臂咖啡机器人,分别设置在公司及子公司办公区域,供全体员工及客户使用。

速达股份:股东琪韵投资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2025年11月19日 20:46
36氪获悉,速达股份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琪韵投资管理事务所(普通合伙)因企业经营需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76万股(占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52万股(占总股本的2%)。减持股份来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减持期间为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90个自然日内(即2025年12月11日至2026年3月10日),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

国盛证券:实控人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变更为江西省国资委

2025年11月19日 20:44
36氪获悉,国盛证券公告,收到控股股东江西交投的《告知函》,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拟将其持有的江西交投90.00%股权由无偿划转至江西国控调整为直接无偿划转至江西省国资委。本次划转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变更为江西省国资委,控股股东仍为江西交投。此次股权无偿划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会对公司治理及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湖南白银:长城资管拟减持不超1.95%公司股份

2025年11月19日 20:38
36氪获悉,湖南白银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长城资管)计划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即2025年12月11日至2026年3月10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95%。减持原因为自身经营和发展需要。

赛伍技术:小批量交付钙钛矿叠层组件光转膜,对业绩影响较小

2025年11月19日 20:32
36氪获悉,赛伍技术公告,公司近期于公众号发布的《全球首家!赛伍技术实现钙钛矿叠层组件光转膜批量交付》文章中提到的“全球首家”仅为基于公司对行业认知及对行业信息检索的判断,目前暂无市场机构具体排名。此次批量交付为小批量交付,目前该业务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出货量以及销售金额极小,占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比重不足0.05%,短期内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公司产品需求受钙钛矿产业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理想战略会大反思:承认变慢、全力出海、重投AI|36氪独家

2025年11月19日 20:22

文 | 肖漫

编辑 | 李勤、杨轩

理想汽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时刻。今年10月,理想卖出31767辆车,同比环比都在下滑。在这之前,理想已经把今年能打的产品牌都打完了,新的纯电车型i8表现平淡,肩负起销量重担的i6虽订单高涨,但因产能瓶颈无法全力交付。而明年,显然是更激烈的战场。

36氪从多位产业人士处获悉,今年10月中旬,理想汽车在北京雁栖湖开了三天的秋季闭门战略会,对销量下滑、研发、产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而调整车型、产品和研发策略,以及加快出海节奏和加大AI投入力度。

战略会上,这家曾因节奏稳、判断准而在新能源车竞争前半程占据优势的公司,第一次在内部与外部同时承认“效率慢了”,产品节奏、组织节奏都难以匹配当前的竞争强度。美团CEO王兴(理想汽车董事)只参与了第一天关于产品、战略的讨论,发言并不多。

另一个深刻反思和复盘的重点业务是出海。理想在官方的出海节奏上屡次摇摆,一度锚定2028年,此前主要依赖平行出口,但眼下随着政策逐步收紧,海外销量大幅下滑。在AI上,理想早早就开始加大投入,但仍然需要交出更具说服力的结果。

理想正在进入一个必须重新校准的周期。

「承认变慢,低估小米」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出一次牌,同行们会出两次牌。我们的迭代频率相当于同行们看着我们的牌和我们打牌。”今年8月,李想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上曾公开承认效率变慢,这一问题同样是理想在秋季战略会上的反思重点。

理想认为,过去四年一次平台大迭代的节奏已跟不上当下的竞争强度,理想出牌变得被动。理想增程车型L系列被多方围攻,曾经创下月销超5万的L系列产品,如今已跌落至2万左右。理想两款纯电新车i8和i6在不同市场被夹击,理想i8和蔚来ES8、乐道L90、纯电问界M8等车型正面交锋,理想i6更是面对着小米YU7这一强敌。

i系列车型在2021年就已经立项,打磨了4年才推出,在“半年改款,一年换代”的汽车市场中,以慢打快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另外,36氪汽车获悉,理想“头号强敌”华为鸿蒙智行仅是明年规划车型就有25款,战况还在不断升级。

理想也没想到小米YU7的爆单升级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战况。包括理想在内,行业普遍认为小米汽车的入场时机晚了,但小米汽车两年两款爆品车型让其成为无法低估和忽视的对手。

理想调整的策略之一是加快产品节奏,从以前的四年一次的平台大迭代缩短为两年一次。配合这一产品节奏转变,理想已经在供应链大会上动员供应链伙伴进行配合。

理想做产品的方法论也要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36氪汽车,理想已逐渐认清现实,“过去李想比较抵触堆配置,以后是该卷就卷,不再做凑合的产品,做不到让用户惊艳的产品,就不要做。”

从理想i8上市后更改配置,到i6单一配置上市可以看出,理想已经逐渐回归“单品爆款”逻辑,聚焦单一配置并打磨至极致,这是理想擅长的方法论。

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理想决定将之后的车型区分度拉大,不再只靠配置区分,而是要靠设计定义区分。这意味着,理想可能打破家族化产品设计思路,不再走“套娃”路线,一个平台一个风格,不同车型的外观会有一定的差异化。

此前产品套娃的做法能够提高硬件复用率,但带来的问题是L系列四款产品分辨度低,“买L9的人觉得L6/7/8傻傻分不清楚,没有华为问界M9的尊贵感和区隔。”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战略会之后,研发体系也在常州同时开了一次会,反思研发体系的问题。

理想内部认为过去太强调研发费效比(费效比=投入费用÷产出效益‌,‌比值越低代表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如果收入下降,研发就要跟着压缩。一个现实事例是,去年理想MEGA失利后,理想动刀大幅裁员,这在内部很多人看来,这一举措不可解释,很伤士气。

理想正在经历低谷期,过度追求费效比会导致资源投入减少,速度变慢,进入恶性循环。在资源投入上,理想将逐渐淡化费效比,避免因预算问题影响人员和研发投入,在最近一次组织调整中,李想已亲自管理人力资源部,把控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

另外,理想研发技术部门正在酝酿成立一个独立体系,类似小米汽车近期成立的架构部(架构部为一级部门,能够直接向集团董事长雷军汇报工作),参与更多产品创新。

「过去依赖平行出口,全力出海晚了」

在两年前的战略会上,理想判断在相对长一段时间内,出海都不会是战略重心,可能在2028年之后才会郑重考虑出海,这之前以平行出口为主。而在今年的战略会上,理想反思“最大的失误是全力出海晚了”,接下来将全面加快官方布局节奏。

理想过去在出海业务上一直依赖平行出口销往俄罗斯、中东、中亚等市场,最高单月出口量能达到4000辆。36氪汽车了解到,一辆45万的理想L9平行出口到俄罗斯之后能卖到90万元,价格直接翻倍。

但今年以来,俄罗斯和中亚各个国家增加很多限制性政策。今年4月,俄罗斯颁布政策,要求从中国经由中亚国家中转、运往俄罗斯的平行出口车辆需要补齐各类税费。这意味着,中国的平行出口车将不再具备低通关成本优势。据悉,理想汽车的平行出口量已滑落至数百辆/月。

另外,商务部等四部门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这意味着,理想平行出口的线将被彻底切断。

理想在出海战略上踌躇不前的两年里,小鹏、零跑、蔚来等车企都将出海放在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出海是理想内部每年都会聊好几次的议题,但理想的出海战略一直未能明确。

理想曾在2021年搭建了30人的团队负责海外市场推广、海外战略分析等工作,但到了2022年初,这个团队就被调整至国内业务。

往后两年,理想汽车在“何时出海”以及“怎么出海”这两个问题上一直处于摇摆状态。李想本人曾在2023年公开表示“2025年之前不会做海外市场”,但在2024年2月,理想又称要以直营模式出海,而到了5月就决定将销售模式由全直营改为部分与经销商合作。

直到今年,理想才明确要重点拓展中东、中亚及欧洲市场,也随着布局了一系列出海举措,包括在德国和美国设立研发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开设零售中心等,产品上,理想2026年上市的新车型均将适配海外市场法规要求。

国外新能源车市场刚开始群雄逐鹿,理想汽车必须迎头赶上。

「重投AI,两年后推出第二代芯片」

有追求的车企都在聊AI,理想也不例外。在战略会上,理想花了单独一天的时间讨论要如何投入AI。这是理想战略会最后一天的主题,重点讨论了AI和第二代芯片,Y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陆奇参加了这一天的讨论,视频接入。

36氪汽车获悉,战略会上明确理想汽车将继续加大AI投入,尤其是推理算力的储备。

有知情人士透露,陆奇在会上提出“未来稀缺不是训练算力,而是推理算力。”根据最新数据,理想目前已有10EFLOPS的训练算力、3EFLOPS的推理算力,且推理算力还将不断增加。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理想每个月在算力上的投入已经超过1亿,理想也在迭代自研车载芯片。按照规划,其第二代芯片预计在两年后推出,和小鹏图灵芯片、蔚来神玑芯片不同,理想第二代芯片更侧重推理能力。

理想汽车自研的第一代芯片今年年初已经成功流片并回片,目前正在进行车载测试,预计明年将其部署在旗舰车型上并交付给用户。

据理想CTO谢炎透露,理想对自研AI芯片设计了一个新的数据流架构,其中模型竞争主要由数据驱动,而不是像其他架构那样由指令驱动,能够让芯片在运行时实现更高的并行度,更适合大型神经网络。

“与市场上最强大的芯片相比,在运行大语言模型时,它能提供2倍的性能,在运行视觉模型(如CNN)时能提供3倍的性能。”谢炎表示。

另外,战略会上还讨论了理想对AI的探索不能局限在产品和AI的融合,要对机器人、AI终端应用等方面做大量投入。

理想对AI探索过程的初期是汽车AI化,围绕人工智能在汽车产业的应用路径,思考如何将AI技术应用到各自的业务线中,找到更多AI落地场景。王兴在2023年的秋季战略会上就曾提出,大模型与车机端理想同学的结合,并不能真正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

汽车AI化只能让理想成为一家懂AI的汽车公司,无法成为“AGI时代的终端企业”。

理想对AI的探索布局需要更宽、更深。在2024年的秋季的战略会上,理想管理层已经讨论过自研智能眼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今年6月,理想成立“空间机器人”和“穿戴机器人”两个新的二级部门,但在汽车产品之外,理想还未发布任何AI硬件产品。

理想的整体节奏还在调整当中。但从此次的反思与战略校准中不难看出,理想正以更敏捷的产品和战略节奏、更坚定的AI和海外投入重塑竞争力,为下一阶段的市场鏖战蓄力。

快手:预计可灵AI 2025年全年收入约1.4亿美元

2025年11月19日 20:20
36氪获悉,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快手科技首席财务官金秉表示,受可灵AI等相关业务超预期发展带动,公司将继续加大算力等AI相关投入,预计2025年集团整体Capex支出将较去年实现中高双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中,可灵AI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约1.4亿美元,高于年初制定的6000万美元目标。金秉同时强调,尽管AI相关算力投入与人才投入增加,公司仍有充分信心实现全年经调整经营利润率的同比提升。

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2025年11月19日 20:19
德国联邦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德国对华贸易额达1859亿欧元(1欧元约合1.16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再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德国自中国进口额为1245亿欧元,同比增长8.5%。从产品类别看,进口增长最快的包括电气设备、服装和机械。同期,德国对华出口额为614亿欧元,同比下降12.3%。(新华社)

快手程一笑:可灵AI将重点聚焦AI影视制作场景

2025年11月19日 20:16
36氪获悉,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表示,关于可灵的产品定位与竞争策略,公司将聚焦于AI影视创作这一核心目标,聚合资源深入打磨技术与产品能力。在具体迭代方向上,可灵将围绕技术领先性与产品想象力双线推进,围绕多模态交互理念(如MVL),结合用户需求洞察与技术突破持续升级基础模型与产品能力。

欧盟法院驳回亚马逊请求,维持对其“超大型在线平台”认定

2025年11月19日 20:11
11月19日,据报道,欧盟普通法院驳回了亚马逊撤销其“超大型在线平台”认定的请求。根据欧盟《数字服务法》规定,月活用户超4500万的在线服务平台即被划为“超大型在线平台”(VLOP)。2023年,欧盟委员会认定亚马逊符合“超大型在线平台”监管标准,须满足欧盟新《数字服务法》的额外要求。目前,亚马逊可在两个月内就法院裁决提出上诉。(界面)

中国资源交通: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025年11月24日

2025年11月19日 20:03
36氪获悉,中国资源交通公告,公司清盘呈请聆讯原定于2025年11月19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公司案件聆案官席前进行,现已获法院颁令押后至2025年11月24日,由高等法院公司案件法官审理。公司将根据相关规定,在适当时候就呈请的任何重大发展另行刊发公告。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在买卖股份时请审慎行事。

韵达股份:2025年10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44.95亿元,同比下降0.88%

2025年11月19日 19:59
36氪获悉,韵达股份公告,韵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10月快递服务主要经营指标快报,公司当月快递服务业务收入44.95亿元,同比下降0.88%;完成业务量21.35亿票,同比下降5.11%;快递服务单票收入2.11元,同比上升4.46%。上述数据未经审计,仅供投资者阶段性参考。

肇民科技:拟投资不超过2.17亿元在泰国新建汽车零部件及高端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

2025年11月19日 19:40
36氪获悉,肇民科技公告,为优化产能和全球化布局,匹配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客户的海外属地化供应链诉求,公司拟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在泰国春武里府投资新建汽车零部件及高端精密零部件生产基地,投资总额不超过2.17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OpenAI与Target携手

2025年11月19日 19:32
OpenAI与Target携手,将新的AI驱动体验带入零售领域。通过ChatGPT中的Target应用,顾客可以获得个性化推荐,将所需物品加入多商品购物篮,并使用Drive Up、自取或运输结账。Target加入了超过100万OpenAI企业客户的行列,利用OpenAI模型支持核心产品和平台。根据合作协议,Target将继续使用OpenAI API和ChatGPT Enterprise,提升员工生产力并提升客户体验。(财联社)

紫光股份:股东信达证券丰实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拟减持不超1%股份

2025年11月19日 19:30
36氪获悉,紫光股份公告,持股5.50%的股东信达证券丰实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因产品投资管理需要,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860.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0%)。减持期间为自2025年12月11日至2026年3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