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8月20日36氪

腾讯在上海成立知勉创合投资公司

2025年8月20日 18:30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上海知勉创合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菊红,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企业管理、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财务咨询。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腾讯旗下深圳市腾讯睿见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中国银行与华为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8月20日 18:21
36氪获悉,据华为消息,今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ICT基础设施、云计算、数据库、人工智能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战略合作。

知情人士称,特朗普还考虑入股其他获芯片法案资助的半导体企业

2025年8月20日 18:17
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正在研究联邦政府通过入股方式,对依据《芯片法案》获得建厂资金的半导体企业进行投资。一位白宫官员和知情人士表示,在现有以现金补助换取英特尔股权计划的基础上,卢特尼克正探索美国政府如何通过《芯片法案》资金获取美光、台积电和三星等企业的股权。目前大部分资金尚未拨付。(新浪财经)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旗下数字科技公司增资至7亿元,增幅约483%

2025年8月20日 18:12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中国星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2亿元人民币增至7亿元人民币,增幅约483%。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法定代表人为赵鹏,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等,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机构今日抛售影石创新等22股,买入利欧股份4.71亿元

2025年8月20日 18:08
盘后数据显示,8月20日龙虎榜中,共45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23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22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利欧股份、领益智造、酒鬼酒,净买入金额分别是4.71亿元、1.82亿元、1.66亿元。当天机构净卖出前三的股票分别是艾为电子、影石创新、广东建科,净流出金额分别是1.08亿元、9824万元、9384万元。(第一财经)

盈富基金遭南向资金净卖出103.22亿港元

2025年8月20日 18:05
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146.82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泡泡玛特、东方甄选净买入额位列前三,分别获��买入9.69亿港元、3.44亿港元、3.03亿港元。净卖出方面,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南方恒生科技分别遭净卖出103.22亿港元、57.27亿港元、27.12亿港元。(第一财经)

美国预算监督机构:2026至2035财年累计赤字将达22.7万亿美元

2025年8月20日 18:04
一家预算监督机构周三表示,由于税收和支出立法以及关税政策的影响,未来十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比国会预算办公室1月份的预测高出近1万亿美元。负责联邦预算责任委员会(CRFB)的最新预测显示,2026至2035财年的累计赤字将达22.7万亿美元,而国会预算办公室(CBO)1月份的预测为21.8万亿美元,该预测基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月份就职前生效的法律和政策。(新浪财经)

港交所:自“科企专线”推出,新增50家IPO申请

2025年8月20日 17:59
今日下午,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自“科企专线”推出以来,港交所一共新增了50家18A和18C申请。陈翊庭表示,以保密形式递交IPO申请在全球市场上不是新鲜事,很多不同地方的交易所同意保密申请,因为18A和18C章申请的企业大多还没有收入或未实现盈利,企业核心技术处于研发阶段,涉及特别敏感的信息。港交所为此提供便利,但不等于没有透明度,拟IPO企业在招股等合适时机还是要公开披露,投资者也有充分的时间去研究公司。(证券时报)

*ST亚振:股票交易停牌核查完成,8月21日复牌

2025年8月20日 17:58
36氪获悉,*ST亚振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30日至8月6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3.92%。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与同期上证指数、家具制造业存在严重偏离。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就股票交易情况进行了核查。鉴于相关核查工作已完成,经申请,公司股票将于8月21日开市起复牌。

钉钉重注AI:成立行业专属模型团队,向CTO汇报|智能涌现独家

2025年8月20日 17:55

文|邓咏仪

编辑|苏建勋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钉钉近期成立了一个新业务线——行业专属模型,并作为独立团队存在,向钉钉CTO朱鸿汇报。

这也是钉钉创始人无招回归后,钉钉在AI战略推进中的重要动作。

一位知情人士对《智能涌现》表示,“团队成立后,目前钉钉已经与多家行业客户接触,目前已有几个行业/企业专属模型在推进中。”

自4月重返钉钉后,无招将产品体验和AI创新作为首要优先级。此前,《智能涌现》曾独家报道,从4月开始,钉钉就经历了一场整改——覆盖范围很广,从产品设计、排查,到整改,无招都在一线深度参与。

从ChatGPT爆火后,钉钉已经完成了大模型基础能力的接入。2023年8月,钉钉就已经将智能化底座(AI PaaS)开放给生态伙伴和客户,鼓励合作伙伴利用大模型重新打造产品;再到2024年1月发布的AI助理,具备感知、记忆、规划和行动能力,能够跨应用程序执行任务。

根据钉钉此前披露的数字,钉钉目前企业组织数超过2500万,其中有超220万家企业在钉钉使用AI,覆盖制造、医疗、金融、零售等20个一级行业。

成立行业专属模型团队,是大模型在技术、产品化之后,继续在企业侧落地的体现。

企业AI落地的挑战并不小。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虽然对AI有强烈需求,但普遍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通用大模型虽然功能强大,但难以满足垂直行业的专业需求,需要针对特定场景进行深度定制和优化。

《智能涌现》了解到,钉钉的行业专属模型团队,主要面向钉钉平台上的企业客户、第三方合作伙伴。比如,对于没有充足AI人才资源的中小企业客户,钉钉会提供全流程的模型训练和数据工程服务,包括前端的数据打标、清洗到模型的调优,都由钉钉团队完成。

与面向开发者的阿里云旗下百炼等平台相比,钉钉行业专属模型会更贴近业务场景。“行业专属模型是由钉钉和企业中懂业务、懂行业的业务人员共创,将行业know-how沉淀下来,让企业客户能够更快、更好地用上模型。”一位钉钉人士对36氪表示。

目前,钉钉已经在行业专属模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在7月发布的豆蔻妇科大模型,其实是钉钉平台上成功落地的第一个垂类专属大模型。其作为医疗领域的垂类模型,可将妇科六大症状的诊断准确率,从77.1%提升到90.2%。

在推动行业专属模型的同时,钉钉也在加速完成AI生态的闭环,另一个新动作是对应用市场进行改版。

Agent已经是2025年大厂竞争的“明牌”。从2024年开始,大厂们已经推出了包括阿里云百炼、字节跳动扣子(Coze)、百度文心智能体、腾讯元器等Agent平台。

钉钉也在2024年4月上线了AI Agent Store。《智能涌现》了解到,无招回归钉钉后,一个重要工作也是重新构造Agent市场的逻辑。

除了应用推荐方式大变之外,钉钉未来会在Agent市场上再发力,开放能力给更多的ISV和企业,帮助企业打造Agent应用,并通过钉钉实现商业化闭环,打通整个Agent应用生态。

 

 

欢迎交流

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涌现”,作者:邓咏仪,36氪经授权发布。

科森科技:2025年上半年用于机器人的结构件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约1%

2025年8月20日 17:54
36氪获悉,科森科技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近期关注到公司被媒体列入机器人概念股。经公司自查,公司不生产机器人产品。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结构件的生产,经初步核算,2025年上半年用于机器人的结构件收入占总营收比例约1%。近期关注到公司被媒体列入AI眼镜概念股。经公司自查,公司不生产AI眼镜,也不生产AI眼镜的结构件。

央行上海总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2025年8月20日 17:50
36氪获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8月19日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围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等要求,主动承担更多先行先试和攻坚突破任务,积极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要不折不扣抓好政策贯彻落实。落实好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成都交子金控集团等成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出资额15亿元

2025年8月20日 17:45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约印新源(成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1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股权穿透图显示,该企业由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成都交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共同出资。

纳芯微:上半年营收超过15亿,同比增长79.49%

2025年8月20日 17:44
36氪获悉,纳芯微公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5.24亿元,同比增长79.49%;其中Q1收入约7.17亿元,同比增长97.82%;Q2收入约8.07亿元,环比Q1增长12.49%,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显著,主要系汽车电子需求持续稳健增长,泛能源领域行业呈现复苏态势及麦歌恩并表因素的积极影响。在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累计出货量超过9.8亿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