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8月16日36氪

首届机器人运动会,是比谁摔得更有观众缘

2025年8月16日 18:24

文|富充

编辑|苏建勋

话说这年头,但凡挂上“首届”和“机器人”两个关键词的活动,总能吸引一波眼球。

这么一看,最近在北京冰丝带体育馆举办的“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简直是Buff叠满。

作为《智能涌现》的具身智能观察员,我怎么能错过这种热闹,冒着暴雨和特大暴雨第一时间就跑去看了。

大暴雨浇不灭观赛热情,图源:作者拍摄

结果发现,这哪是运动会,分明就是大型“显眼包认领”现场。

整体感受,怎么说呢,就挺……松弛的。

从开幕式上的“足球赛”就开始了,那场面,基本上相当于具身智能驯服四肢失败实录的集体展映。

拿对方守门员下手的机器人球员和一动不动的守门员,图源:作者拍摄

球来了?哦,守门员机器人挡一下?不存在的,目送入网才是真谛。

至于踢球的机器人球员,貌似主要工作不是踢球,而是一个劲儿地踢对方守门员。

好不容易,足球机器人把球踢进了球门,它又开始猛踹球门网。

最后裁判受不了了,把踢网的机器人拉开了。主持人也在这时候吐槽:“网还挺贵的。”

主持人还安慰大家说,机器人就像小孩子,摔跤和出洋相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大家要多一份包容。

此处飘过一只嗷嗷待哺的具身智能幼崽,图源:作者拍摄

但是包容多了以后,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这些哪是“具身智能”,简直就是一群嗷嗷待哺的AI幼崽。

有一些机器人,你说它是来比赛的,实际上就是来搞笑的(不是阴阳怪气!)。

比起对抗,拳击机器人有时更喜欢喜欢各打各的,图源:作者拍摄

还有“自由搏击”的机器人,经常两个拳手对着空气挥拳。有的打着打着,自己把自己绊倒了。对手在风中凌乱:我还没出拳啊大哥!

小孩哥、小孩姐们很兴奋,一个个手舞足蹈:“厉害厉害!打不着都这么帅!” 我:???

扎堆研究球的机器人和它们负伤被拖走的队友,图源:作者拍摄

足球赛上,机器人也是经常扎堆阻塞、互相绊倒,但仔细一看,它们也在加速进化。

春晚上转手绢的宇树机器人也拿到了跑步金牌,图源:网络

“亦庄人形马拉松”上因为没拿到名次被群嘲的宇树,这回终于扬眉吐气,比赛首日就拿了俩跑步金牌。

想起之前亦庄那场比赛,用宇树本体的参赛队伍名落孙山,网上群嘲宇树不行。

好嘛,这次王兴兴直接下场,用实力证明:不是我军无能,是友军太…需要亲自出马!

躺平的具身幼崽:人…救一下,图源:作者拍摄

还有让人感动的瞬间,每次有机器人摔倒,现场都会整齐划一的“哦——!”

那惋惜的声浪,跟刘翔当年退赛时有一拼。

要说机器人摔倒后如何自己站起来,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工程师们需要设计复杂的算法,让机器人能够感知自身姿态、判断受力情况,并精确控制关节运动。

冲过终点后转向观众台对鼓掌的观众鸣谢的杨过机器人,图源:作者拍摄

最让我佩服的是一个跑步机器人,胳膊都跑掉了一个,还在坚持冲向终点。以后残奥会可以考虑增设具身智能。

每当摔倒的机器人自己站起来,观众席上还会响起掌声。看来,人类对AI的期望,已经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寄托了某种情感。

一位摔倒后自食其力站起身的机器人,图源:作者拍摄

当然,也是有真干活的机器人。

现场除了比赛体育和文艺项目,也分了“干活区”。比如有工厂分拣、药物拿取、酒店迎宾(就是拉行李箱)等等。

难度比较大的是清洁服务,让机器人收拾屋子里散落的瓶子、盒子等等物品,干完活还要出门然后自己把门带上。

干活区比赛中,图源:作者拍摄

就这点事儿可太难为具身智能了。

那门把手光滑得跟抹了油似的,机械手指抓了滑,滑了抓,反复上演“摸了个寂寞”。铰链工作对于它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旁边一位具身智能投资人说:“干活场景赛好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别总吹自家擅长啥!”

毕竟,别看这帮机器人一个比一个会卖萌,它们的“身价”却不低。过去两年,大量投融资正持续涌向人形机器人公司,‘铁崽子’背后不少都是资本重点押注的明星项目。

赛场跑道比田径,中间比足球和拳击,两边比干活,整体感觉比较接近赛博大集,图源:作者拍摄

看到最后,我站在喧闹的场馆里,看着这边机器人足球又在扎堆思考硅生,那边清洁机器人还在跟门把手死磕……

这哪是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运动会?这分明就是一个充满故障、意外、欢笑和莫名温情的科技大集!

和下棋机器人玩得不亦乐乎的小孩哥,图源:作者拍摄

比赛结束后,我出场馆时路过首程控股开设的“机器人科技体验店”,看到里面一群未来的花朵正围着机器人下棋、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对AI的期待,真的不仅仅是效率和智能,还多了一些温度和情感。

日本将强制回收锂电池设备

2025年8月16日 18:07
据参考消息援引《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12日决定,将针对移动电源、手机(含智能手机)以及加热烟设备这三类产品,强制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履行回收与重复利用义务。主要原因是它们内置的小型锂电池被频繁混入普通垃圾中,导致垃圾处理厂等地火灾事故不断。这三类产品将被纳入法定的“指定回收产品”范围。新规将于明年4月《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修正案施行时同步启动。这三类产品的生产商及进口销售商,将被强制要求回收废弃设备并进行重复利用。对于应对不力的企业,主管部门将发出书面劝告或行政命令;拒不配合者将面临罚款。用户虽不会受到处罚,但需按要求将废弃设备送到家电卖场或地方政府的回收箱以妥善处理。

上海与南通合资成立新公司

2025年8月16日 17:35
南通新机场迎来新进展。8月15日,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股东为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双方分别持股51%、49%。经营范围包含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民用航空器维修、通用航空服务等。(澎湃新闻)

纽伯格・伯曼焦点基金增持Fair Isaac,清仓台积电

2025年8月16日 16:50
彭博社分析的数据显示,7月,纽伯格・伯曼焦点基金在投资组合中新增了Fair Isaac Corp,并清仓了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的美国存托凭证持仓。 该基金披露的持仓价值上涨3.5%,至7.997亿美元。(新浪财经)

2025海南自贸港企业全球化大会举行

2025年8月16日 16:26
据海南日报,8月15日,2025海南自贸港企业全球化大会在海口举行。在大会现场,“海南自贸港企业全球化服务基地”揭牌,宣布“中欧校友全球化特设研学营”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发了《海南自贸港全球化吸引力蓝皮书》,并举行多轮重点项目签约仪式,飞书深诺、神州租车、益普索等20家企业签约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涵盖国际总部、跨境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华尔街见闻)

美联储官员Daly称今年降息两次是较为合理的预测

2025年8月16日 16:10
旧金山联储行长Mary Daly重申,尽管美联储在9月的会议上可能不需要大幅降息,但她仍然认为今年降息两次是合适的。“根据经济状况,采取一系列更加渐进的举措——我认为这是合适的做法,”Daly在接受Fox Business采访时表示。“当然,我们会等待数据,也许会少一些,也许会多一些,但我认为最终降息两次仍是比较合理的预测,”Daly补充道。Daly周四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两次降息可能是合适的,她认为美联储9月会议上没有必要降息50个基点。注:芝加哥联储行长称希望看到更多通胀压力减缓的迹象。(新浪财经)

蔚来川西环线换电路线将于2025年9月正式贯通

2025年8月16日 15:18
36氪获悉,8月16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跟随全新ES8车队,从西藏日喀则一路换电到珠峰,并开启全程直播。直播过程中透露蔚来川西环线换电路线将于9月正式贯通,届时蔚来与乐道的用户可实现全程换电打卡川西美景。 据了解,蔚来在川西环线沿线将部署13座换电站,环线超1400km,分别位于成都、雅安、天全、新都桥、丹巴、马尔康、红原、松潘、黑水、汶川、都江堰等关键地点,其中成都、雅安、天全、新都桥、汶川、都江堰站点已经上线。

华为与上汽合作首款车型尚界H5将于9月上市

2025年8月16日 14:47
8月16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与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共同试驾测试尚界H5,作为华为与上汽合作的首款车型,尚界H5明确上市即搭载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具有全域通行、泊车辅助、多重感知等科技属性,分纯电与增程双动力版本,将于9月上市。(人民财讯)

上海临港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出租车正式开放运营

2025年8月16日 14:33
上海临港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出租车正式向公众开放运营服务。目前服务覆盖临港主城区高校、办公、商业等58个点位,营运时间每日8时-20时,居民可通过“临港出行”小程序点击“致行智联”进行预约。收费规则为,小于5公里均为起步价16元,超过5公里的里程费用为4元/公里,无其他费用。

前7个月云南对湄公河五国进出口值超659亿元

2025年8月16日 14:15
昆明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云南省对湄公河五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进出口值达659.4亿元,同比增长6.3%,进出口值占对东盟十国进出口值的89.3%。其中,出口245.5亿元、增长10.2%,进口413.9亿元、增长4.2%。(央视新闻)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首枚金牌诞生,来自北京

2025年8月16日 14:01
16日上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首枚金牌诞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的“天轶2.0”以全自主方式完成任务,包揽冠、亚军。这个比赛项目要求机器人将27枚末端直径仅为8毫米的细长物料,准确插入收纳箱的孔洞中,对精细物品抓取能力、稳定性与操作精度要求极高。(北京日报)

估值近亿元的割草机器人公司交付遇困,中小玩家离场潮刚开始

2025年8月16日 14:00

作者|黄楠

编辑|彭孝秋

过去几年,硬件创业公司因量产问题倒闭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今,这一“死亡魔咒”正在割草机器人赛道再度上演。

2025年8月14日,智能割草机器人厂商长曜创新发布公告称,公司运作深陷三大棘手难题,正面临发展困境。首先在产品的生产交付端,由于对自身实力和量产难度估计不足,过度乐观地规划首次大规模生产数量(数千台设备),导致工厂出现返工情况,生产严重延误。

其次同一时期,人员动荡加剧了危机发生。长曜创新遭遇核心团队成员变动,新旧人员交替极大干扰了工作流程与协作,直接导致最终完成生产及准备发货方面出现额外的延迟,宝贵的时间窗口已然错过。

最后,成本方面长曜创新也陷入严峻困境。经内部核算,每台割草机的实际制造成本,远超众筹时向用户承诺的价格及公司现有的资金储备。在没有新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若强行履行所有众筹订单,公司将会迅速耗尽,对其存续造成致命打击。

长曜创新公告原文(图源/Kickstarter)

这家曾在一个月内众筹超220万美元的初创公司,最终困在了量产门前。用户首批订购的近1400台订单距离交付也遥遥无期。

近年,长曜创新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千万元,投资方阵容包括格力集团、同创伟业、东方富海、蓝海众力资本、水木梧桐资本以及Brizan Ventures等知名机构。硬氪了解到,其最新估值接近1亿元。

然而,庭院赛道从来不是简单的产品竞赛,而是一场涵盖研发、供应链、成本管控和市场营销的全方位较量,任何一环短板都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连锁崩塌。

行业洗牌正在加速上演。短短三个月内,继森合创新后,硬件创业的生存法则在长曜创新上被再度验证。

随着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行业已步入深度整合阶段,这场淘汰赛的残酷性远超预期,没有系统化产品力的企业终将出局。而可以预见的是,不止于长曜创新,陷入困顿的玩家名单还将继续拉长。

生产环节的致命失误

在硬件领域,漂亮的Demo数据与真刀真枪的量产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具体到生产环节,可以分为小批量试产和量产两个不同阶段;这当中,小批量试产又包括DVT(设计验证测试)、 EVT(工程验证测试)以及PVT(生产验证测试)阶段。

试产主要聚焦于问题排查与优化,比如EVT阶段解决基础设计缺陷、DVT阶段优化工艺和设计以提升可靠性、PVT阶段完善生产流程和供应链协同。进而当迈入量产阶段,可以通过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控制成本和提高产能,维持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长曜创新在生产管理环节采用了相对激进的产能规划策略。接近长曜创新的行业人士告诉硬氪,其DVT阶段不到三周就完成了近500套样机的测试工作,对比之下,行业平均时长在4-6周;随后又在PVT环节,迅速将产能拉升至2500套,增幅高达500%,远超业内200%-300%的安全阈值。

Kickstarter页面显示,产品预估交货时间为2024年7月(图源/Kickstarter)

这种将互联网产品快速开发迭代的思路迁移至硬件制造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结构质量的基础,看似高效的前期成果,也掩盖了大规模生产的复杂性。“这就像刚拿到驾照就去开赛车。速度上去了。但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生产排期就很容易失控,一旦数量达到数千甚至数万套,必然出现大批量返工的情况。”上述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BOM成本(物料清单成本)作为硬件公司的生命线,可以看到,长曜创新在其管控和定价策略上也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失误。

根据行业健康标准,iRobot、科沃斯等头部企业财报显示,成熟产品BOM占比多稳定在18-22%区间;长期关注硬件赛道的投资人徐斌告诉硬氪,部分尽调标准明确要求,Pre-A轮项目BOM占比需控制在25%以内,成熟期需压缩至20%以下。

长曜创新的生产车间(图源/企业)

按照长曜创新Airseekers Tron产品定价测算,其在Kickstarter售价为1299美元起,那最优BOM成本就应控制在325美元以下。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长曜创新的BOM成本占售价比或超过30%,高于行业标准和投资要求,这不仅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当面临芯片、电机等材料价格上涨等情况时,容易陷入亏损境地;还可能因成本过高难以满足资本市场的尽调标准,影响融资进程,加剧本就紧张的资金链压力。

期间,长曜创新也尝试通过降本改善现金流,包括降低物料成本和制造开销等,然而这些局部优化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成本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长曜创新众筹启动在2024年4月、到同年11月官宣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较众筹完成时间滞后7个月,导致关键生产备料期出现资金真空,资金规划方面存在时序错配

这种以220余万美元众筹款项对应1389台订单,实际仅够覆盖数百台产品的生产成本,依赖后续融资弥补资金缺口的运营模式,无疑具有极高的可持续性风险。

长曜创新的生产车间(图源/企业)

长曜创新创始人胡岳此前在接受硬氪专访中指出,以一家60至70人规模的创业公司为例,从早期到做出EVT设备,成本约3000-4000万元,人员开支约3000万元,开模需500-600万元;不算备货,到量产约需6000万,加周转资金,共需至少1亿元才能实现完整出货并形成规模。

激进的产能规划、被低估的制造成本以及错配的融资节奏等等,致使得长曜创新在交付关键期面临两难抉择:若优先保障众筹订单交付,将耗尽所有运营资金;若侧重商业销售维持现金流,则必然延迟支持者订单。

这种困境最终演变为当前的现实危机,不仅造成订单大面积延迟,也进一步带来了企业、市场乃至用户信心的崩塌。

Kickstarter上,用户催促交付的留言(图源/Kickstarter)

行业正在闭合窗口期

如今,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其中,欧洲草场的竞争较北美更为激烈,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市场成熟度更高且准入门槛相对固化,竞争格局正趋于稳定。

据欧盟2022年通过的 “禁燃令” 政策明确规定,自202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禁止销售燃油动力的割草机等小型园林机械,这一政策强制淘汰燃油割草机,直接推动了电动产品的快速普及。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智能割草机品牌也通过对传统园林工具的智能化替代,加速抢占政策红利释放的市场份额。

可以明显看到,割草机器人厂商自去年起,均处于集体放量阶段。九号公司2024年出货量已超过14万台;库犸科技2024年在欧美的品牌销量达到8万台;科沃斯GOAT系列2024年销量在8万台以上;追觅在今年2月份宣布出货量超10万台;MOVA6月宣布其割草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

长曜创新首款产品Airseekers Tron(图源/企业)

从市场定位来看,长曜创新选择聚焦1000平以下小草坪市场面临多重劣势。

首先在产品力方面,其首款产品Airseekers Tron提出基于稠密地图的纯视觉方案、虽有一定特色,它的优势在于成本相对较低,能依托多目视觉系统获取丰富的环境信息,结合 “草坪爬纹技术”“旋转无偏算法” 等创新,可识别常见障碍物,实现草坪上的“自动驾驶”;同时,稠密地图的构建有助于更精准地规划路径,提升作业效率。

但受视觉方案特性影响,割草机器人也容易受光照变化干扰,在强光、逆光或阴雨等复杂光线条件下,识别精度可能下降;对特征不明显的物体,如低矮的小石块、枯草等识别存在困难,进而影响避障效果。

Tron 360°AI视觉割草机器人带自动粉碎功能(图源/企业)

某割草机器人厂商负责人就告诉硬氪,视觉方案需持续投喂海量数据,不仅训练成本高,从数据准备到算法学习优化的周期也会更长。据该人士透露,长曜创新也因此导致了产品研发节奏延迟较多,后来还改买采用了外部的算法方案。

此外,数据处理速度较慢、实时性欠佳的问题依然存在。稠密地图虽能提升路径规划精度,但所需要的建图时间会更长,增加了用户的初次使用成本;加上其核心技术指标与行业开源方案的差距也在快速缩小,难以同九号、追觅、库犸等主流竞品拉开优势,继而缺乏更有吸引力的差异化卖点。

对比之下,大厂可以凭借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势,将成本压得更低。长曜创新作为创业企业前期生产规模有限,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下风,也无法与富士华、宝时得等老牌企业卷品牌溢价。

其渠道建设的短板更为明显。割草机属于高客单价、长服务周期的耐用品,因此,用户在购买时往往比较谨慎,会充分参考市场口碑和用户反馈。这也使得当地代理商在引入产品时态度更为保守,对于在本土毫无品牌认知度、市场声量的创业公司,一般都不会轻易尝试合作。

反观大厂凭借早期布局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与欧洲当地主流的园林建材渠道、家居连锁卖场等建立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品牌触达和产品铺货能力远超长曜创新等这类创业公司,也会进一步挤压其在小草坪市场的生存空间。

长曜创新首款产品Airseekers Tron(图源/企业)

产品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巨大落差,正在快速收窄赛道红利的窗口期。当前,割草机器人行业已从“技术验证期”进入“商业落地期”,纯粹的技术产品情怀难以支撑企业生存。

据Interact Analysis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25%以上。

行业迅猛增长背后,是更加残酷的竞争现实,技术门槛的提升、供应链成本的优化、渠道资源的争夺,正在加速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未来几年,中小厂商若无法在细分市场建立壁垒,势必将面临更严峻的整合压力。唯有真正具备系统化产品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继续留在牌桌上。

2025暑期档票房破95亿

2025年8月16日 14:00
据网络平台数据,2025年暑期档(6~8月),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95亿元。截至目前,2025年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368亿元,《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南京照相馆》分列前三位。(财联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