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5月23日36氪

联想交出“史上最强财年”答卷,营收近5000亿,净利润大涨36%:AI战略成增长新引擎

2025年5月23日 21:35

在全球宏观环境不断变化和技术周期加速演变的背景下,联想集团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年度“成绩单”。

5月22日,联想集团发布2024/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全年业绩报告:营收达4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在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大涨36%。这不仅标志着联想全面回归高质量增长轨道,也凸显其多元化布局和“AI全面转型”战略的成效初显。

“刚刚过去的这个财年,是联想历史上最出色的年份之一。”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交织的复杂环境,联想展现出了“韧性+活力”并存的全球化企业样本。

四大区域同步提速,全球化战略韧性再验证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联想全球业务的全面提速和结构性优化。财报数据显示,美洲、EMEA(欧洲、中东、非洲)、中国和亚太四大核心市场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9%、16%、26%和29%。其中,中国市场的强势回暖和亚太地区的高增长成为拉动业绩的关键动力。

这得益于联想持续深化的“中国+N”全球制造布局与覆盖全链条的运营体系,构建起更强的本地交付能力与快速响应机制,也成为其应对供应链风险与成本波动的护城河。

硬件主业稳中有升,手机业务创摩托罗拉并购后新高

硬件依然是联想稳固基本盘的重要支柱。PC业务方面,联想持续稳居全球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提升至23.7%。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业务实现同比27%的高增长,创下自并购摩托罗拉以来的历史新高,尤其在亚太和EMEA市场分别实现179%和32%的同比增长,彰显品牌与渠道的双重修复能力。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 IDG 总裁 Luca Rossi 在今年 CES 期间接受采访时曾预测,AI PC 的普及率将在未来 2 - 3 年内达到 40% - 50%,甚至高达 80%。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设备趋于同质化的大环境下,联想正在通过AI技术和混合计算能力的融合,推动硬件产品迈向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新阶段。

服务转型提速,SSG持续释放盈利弹性

作为联想未来增长的关键引擎,其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继续保持稳健扩张。2024/25财年,SSG营收已突破610亿元,同比增长13%,运营利润率达21.1%。其中,“解决方案+即服务(as-a-Service)”业务收入占比接近60%,较去年提升4个百分点,呈现出良好的规模化与盈利性双增长态势。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SSG总裁黄建恒指出,AI正从技术试验阶段加速迈向商业落地期,混合式AI架构成为当前最具性价比和灵活性的新范式。

“年初DeepSeek引发的AI热潮证明,企业用户已不再满足于‘看一看’,而是开始真正部署。”他透露,目前联想正在帮助海外大型物流企业落地无人物流仓储系统,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推动合作进入第二阶段。

在国内,联想也率先将“超级智能体”理念应用于自身运营流程,推动企业级AI从“能用”向“好用”“普用”跃迁。

全面押注AI,打造“超级智能体”新物种

AI战略已被写入联想的未来主线。过去一年,联想加码研发投入13%,研发人员占比达27.8%。杨元庆明确表示,联想将打造属于自己的“AI新时代”,通过将AI技术融入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每一个触点,实现“端-边-云-网-智”的闭环创新。

继去年推出首款AI PC个人智能体后,今年Tech World大会上,联想进一步发布了“超级智能体”新概念,全面展示其在混合AI时代的战略演进。

当前,联想已在全球建立超过30个制造基地,业务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AI战略不断深化落地,联想正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运营升级,打通新一轮增长通道,重构其在全球科技生态中的角色定位。

深交所:本周对股价异常波动的“*ST宇顺”等风险警示板股票继续进行重点监控

2025年5月23日 20:42
36氪获悉,深交所本周共对143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异常交易情形;对股价异常波动的“*ST宇顺”等风险警示板股票继续进行重点监控;共对14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核查,并上报证监会1起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

「带妆运动」被嘲,但女孩们值得「既要又要」的选择|营销观察

2025年5月23日 20:34

文|贺哲馨

编辑|乔芊

社交网络放大了我们的容貌焦虑,改造外表的内容通常都能获得不少点赞,只有一个场景是例外:运动。

该不该化妆的自由在这里戛然而止,冒险者收到的担心往往是“不会出汗吗?妆不会花吗?”嘲讽声音更是常见,仿佛女性一旦画上全妆、穿上贴身衣裤,就“不是来正经运动的”,就是“另有所图”。就连亚洲排名第一的田径选手吴艳妮也曾因比赛时妆容精致遭受巨大非议,尽管她的成绩足以证明妆容与竞技水平并无必然冲突。

“运动一向是男性化气质主导的领域,直到女性运动员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专注于小红书平台的某运动美妆品牌创始人Minx告诉36氪。“而更多的女性带来了新的风气,仅此而已。”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堪称这一趋势的集大成者,这届被誉为“最时尚”的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的眼线与记分牌上的数字一样耀眼。她们背后的推手,往往是一两家美妆巨头。即便无法像传统赞助商那样将Logo印在队服上,品牌仍甘之如饴,因为女性——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参赛者——正在体育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

新的观众

今年4月,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女子篮球锦标赛在ESPN和ABC电视台吸引了2400万观众,创下2019年以来篮球赛事的收视纪录。无独有偶,美国女足联赛在2024年也迎来了破纪录的200万观众。这些数字不仅标志着女性体育赛事影响力的跃升,更揭示了一个趋势:女性正在重塑体育消费的格局

在中国,这一变化同样显著。根据腾讯体育《2022年中国体育观众调查报告》,女性观众在足球、篮球等传统男性主导赛事中的占比已达42%,较2018年增长15%。而在排球、羽毛球等项目上,女性观众比例甚至超过60%。她们不仅是观赛者,更成为话题的制造者——本届巴黎奥运会女篮小组赛期间,解说员杨毅一句“你打球的时候化过妆没有?”瞬间引爆社交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讨论量达4.8万。

数字之外,流行的社交网络话题中也可轻易发现女性观众增加的痕迹:男性观众更关注技术统计和胜负,而女性观众往往对运动员的个性、团队互动甚至穿搭风格更感兴趣。以乒乓球为例,社交媒体上关于选手间“化学反应”“CP感”的讨论热度不输比赛本身,这种细腻的情感共鸣正是女性观众擅长的领域。

当女性观众和运动员共同改写规则时,美妆品牌的加入变得顺理成章。赞助是最有效和迅速的变现方式。国内顶流运动员中,谷爱凌、孙颖莎、郑钦文都各自有美妆品牌的认领,海外市场中,Glossier、ELF Beauty、蕾哈娜的Fenty Beauty和零售商丝芙兰不仅早已锁定女性运动员代言,积极物色运动团体甚至高校体育队作为长期赞助伙伴,而非仅视其为短期流量工具。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从生意角度看,选择女性运动员的原因是美妆行业传统营销方式(如明星和网红代言)的红利见顶,品牌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化妆品公司必须对流行趋势做出最快反应,相比时尚品牌,美妆行业的竞争更要求速度。”曾供职于雅诗兰黛策略部门、如今创立个人品牌的Pauline Brown指出。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妆品牌对代言人的“叛逆”容忍度更高——即便女性运动员仍面临比男性更严苛的舆论环境,品牌仍愿意押注她们的影响力。

代言只是第一步,长期看来,更大的蓝海在于如何让“带妆运动”真正被大众接受,从而培育新的消费习惯。目前,国内电商平台搜索“运动美妆”或“运动彩妆”,结果仍以防水防汗的常规产品为主,真正针对运动场景的细分品类尚未成型。

新的人群

小红书上,有关“运动美妆”的话题有16万+篇笔记,不少运动博主都在推荐她们运动时所使用的化妆品,加入讨论的网友也不在少数。据我们观察,关于运动美妆的讨论热度也随着夏日来临而升高。

在36氪的随机采访中,认为带妆运动有其合理性的最高频的场景有下面几个:加班较晚懒得也不方便卸妆,但又希望进行一些轻量的有氧运动;一些团体课程例如瑜伽和普拉提会有拍照,带妆更好看。有不少受访者向我们表示,有时候会专门化妆去健身,仅仅因为这样更有自信——“健身房到处是镜子和俊男美女。”

从产品使用方面,运动人群通常对产品的遮瑕力度要求稍弱,对服帖、持妆程度和产品透气性要求更高。完妆效果层面,相比覆盖瑕疵更希望拥有好气色。换句话——对扬长的要求大于避短。

因此,适合运动的美妆产品不仅要在实用性上有突破,更重要的是在营销角度贴合运动人群的生活方式:对自然健康的追求远远大于打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妆面。

另一个容易忽视的点是价位选择。曾经入驻丝芙兰的明星运动美妆品牌Sweat Beauty在经历品牌改名、创始人出走之后,现有团队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初定位中高端是个错误,”我们的客户群体是精力充沛,但并不接受瓶瓶罐罐那一套的女孩,她们追求快速、便捷和多用,不愿意花费太多金钱和时间。”

至此,一个运动美妆的消费群体画像浮出水面:追求"高效美丽"的都市运动女性——既要挥汗如雨时的酣畅,又要保持恰到好处的精致;既要产品能经受住高强度运动的考验,又拒绝繁琐的化妆流程;既看重产品的功能性表现,又对健康安全的成分有要求。

体量更小的品牌正在给出积极回应。上个月,橘朵推出首个副牌——橘朵橘标,定位“高性能彩妆”,聚焦户外、运动场景下暴晒、脱妆、闷肤等妆容问题,宣传语直接打出“越汗越美”。除了突出便携性的一物多用粉饼、小规格的粉底液,腮红、眼影也被做成了液体性状,籍此突出“0负担”的产品特征。

这场运动美妆革命的核心,不仅仅是女性对"运动时该是什么样子"传统观念的挑战,而是当更多女性开始将运动纳入日常生活之后,美妆品牌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为这种新型生活方式提供更聪明的解决方案。

*ST银江:股票将于5月27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部分其他风险警示

2025年5月23日 20:34
36氪获悉,*ST银江公告,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5月27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部分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银江”变更为“ST银江”,股票代码不变,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5月26日开市起停牌1天,于2025年5月27日开市起复牌。

耐克回头,但滔搏们早已换了活法

2025年5月23日 20:32

日前,国内运动经销商滔搏发布了2024/25财报,显示在营收270.1亿元的同时,全年利润下滑了42%。

主力品牌表现不佳仍是原因。滔搏有八成以上业绩收入来自耐克和阿迪达斯。阿迪达斯近年开始减少对单一经销伙伴的投入。耐克以越六成的收入占比,成了滔搏当仁不让的财报晴雨表。

滔搏的业绩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耐克的影响。耐克去年12月到今年2月的北美市场下滑4%,中国更是大幅减少17%。耐克在近年有意重新布局经销渠道,也推出了不少符合当下运动潮流的新品,但暂时看来没有效果。作为曾经亲密伙伴,滔搏也有了自己的更多谋划和算盘。

从渠道销售角色,到零售运营

今年五月以来,来自英国的专业跑步装备品牌Soar、挪威高端户外品牌Norrøna前后宣布进入中国,以及更早前的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的落地,在圈内圈外都引发了不小讨论。

这些品牌的背后都站着同一个推手——滔搏。

滔搏的“去耐克化”大致始于疫情后。2023年,滔搏一口气签约了包括HOKA ONE ONE、凯乐石等多个品牌,并投资了雪具零售商冷山,后者拥有Burton、Nitro多个国际雪具品牌的中国代理权。彼时正值户外运动在国内开始流行,HOKA、On昂跑等小众跑鞋品牌业绩飞涨,2022财年,HOKA全年收入同比增长56%,达8.92亿美元。

也许是要与曾经的代理角色划清界限,滔搏为这些新签约的品牌提供了近乎保姆式的全链路支持,包括传播、推广、渠道销售和用户运营等。

此前,有接近滔搏的相关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签约之后,滔搏会对所有代理品牌进行线上线下一系列规划,包括线下和线上都会开设单品牌的旗舰店,以及私域渠道的建设。此外,还会充分结合品牌垂类的专业赛事、圈层活动等,精准触达目标客群,达到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在发给36氪的信息分享中,滔搏也表示对于相对小众的垂类运动品牌会采用更精细化的运营,“不追求盲目扩张”, “要从传统的渠道销售角色,持续向一站式运动零售运营商转型“。

如毛细血管延伸至全国各级县城的渠道网络,曾经是滔搏取胜的武器。作为鞋服零售商百丽国际曾经旗下的运动业务板块,凭借百丽早前在国内拥有的渠道,滔搏曾是第一大运动鞋服零售商。2017年,“一代鞋王”百丽被高瓴、鼎辉组成的财团私有化从港交所退市。但2019年,滔搏从百丽拆分独立赴港上市。

这一时间点恰逢中国体育产业爆发期:国内运动零售市场规模已达2357亿元(2018年数据),四年复合增长率12.8%,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第二大运动消费市场。

天时地利,滔搏有能力也有底气揽下耐克、阿迪们的生意。且与国外“同行”们不同,滔搏为耐克阿迪们设立的店铺绝大多数是单品牌门店。换句话说,滔搏才是耐克和阿迪达斯把货卖到全国的那个角色。

转型不易,但这是滔搏必须走的路。运动零售市场正在洗牌,能否成功转身,将决定它的未来。

迅速变化的零售版图

放眼海外,自救的不止滔搏。

上周,“海外版”滔搏Foot Locker抛出震撼弹,宣布以24亿美元卖身Dick's  Sporting Goods,后者同样是发源美国的运动装备零售巨头。 

Foot Locker和Dick's的业务有重叠但各自也有侧重。Foot Locker是全球领先的运动鞋零售商,年销售近80亿,主要门店开在市区;而Dick's则更像北美版迪卡侬,从桨板到自行车头盔都可以在这里买到,门店也通常开在郊区,客群是家庭而非热爱潮流的年轻人。两者在信息公布之后也表示合并之后将提高运营效率,扩大各自的规模,“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分析师对此次合并评价褒贬不一,自《华尔街日报》周三报道两家公司即将达成交易以来,Foot Locker的股价上涨了约80%,但Dick's的股价却下跌了10%以上。

看衰者表示Foot Locker走低的业绩对Dick‘s来说是个累赘,而看好者却认为这是一次取长补短的合作,考虑到迅速变化的运动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并不是坏事。

看衰或看好,谈判都需要重新开始。“一些品牌可能会失去货架空间,一些品牌会获得更多展示渠道,或许没有哪个品牌比耐克更密切地关注此事。”时尚媒体Business of Fashion援引Needham & Company 分析师汤姆·尼基奇 (Tom Nikic)的评论。去年,耐克占据了 Foot Locker 采购总额的 59%。

分析师在列举品牌输赢家的时候,阿迪达斯、On昂跑与彪马成为正反面例子,前两者一个业绩回暖明显,一个正处于快速飞升期,“也许可以因此获得更多货架空间”,而彪马则面临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Foot Locker在过去几年也曾尝试通过收购和合并推进业务多元化,但收效甚微,证明从零开始运营一个新品牌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此外,Foot Locker在会员体系运营和线上渠道的布局始终缓慢,在海外消费者更多愿意线上购物的今天,它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滔搏也正在从海外同行的一举一动中汲取经验教训,知情人士向我们透露,未来,滔搏也将采取更灵活的门店布局来吸引客流,“例如多品牌集合店”。他举例刚收购不久的Soar最可能是那个“吃螃蟹”的品牌。

种种迹象表明,运动零售的竞争格局已到变革之时,“水大鱼大”的市场,这家老牌零售商的表现还将继续牵动每个人的目光。

三花智控:香港联交所审议公司发行H股申请,但尚未获得正式批准

2025年5月23日 20:27
36氪获悉,三花智控公告,公司正在进行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审阅公司的上市申请,但该信函不构成正式的上市批准,香港联交所仍有对公司的上市申请提出进一步意见的权力。公司本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最终批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邮储银行: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2025年5月23日 20:21
36氪获悉,邮储银行公告,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有效期12个月。公司将根据批复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相关事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迈信林:航飞投资和航迈投资拟询价转让379.41万股,占总股本2.61%

2025年5月23日 20:14
36氪获悉,迈信林公告,股东航飞投资和航迈投资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379.41万股,占总股本2.61%,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友志不参与此次询价转让。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70%。受让方需具备相应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联合化学:启辰半导体产线调试、产能释放、生产基地验证仍需一段时间

2025年5月23日 20:01
36氪获悉,联合化学公告,目前合资公司启辰半导体初步设立,从项目试生产至规模化量产,产线调试、产能释放、生产基地验证仍需一段时间,客户开拓也需要一定时间,未来的市场变化等尚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及产生效益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股票价格短期大幅上涨,可能存在短期涨幅较大回落的风险。

2连板尚纬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华

2025年5月23日 19:58
36氪获悉,尚纬股份公告,公司股东李广胜被司法拍卖的3600万股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福华化学持有公司股份15757.92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25.35%,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李广胜变更为张华。本次权益变动属于执行法院裁定导致的被动减持,不触及要约收购。根据相关规定,本次司法拍卖股份的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减持。

远翔新材: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6%公司股份

2025年5月23日 19:39
36氪获悉,远翔新材公告,股东华兴创投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13.0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5.00%。股东、董事黄春荣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2.6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