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科技部邱勇:希望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
科技部邱勇:科技金融机制要求强化科技与金融协同、央地联动,发挥财税政策对金融投资的引导作用
央行朱鹤新: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央行朱鹤新:通过债券市场“科技板” 解决股权投资机构发债期限短、融资成本高问题
国泰航空重返阿德莱德,今年冬季提供每周三班季节服务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2%
2025款东风奕派eπ007上市,搭载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芯片
致态发布与《黑神话:悟空》合作存储新品联名版TiPro9000固态硬盘
超讯通信等在广州成立数字能源公司,含集成电路销售业务
商务部:1至4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575.4亿美元,同比增长7.5%
700+门店、20+亿年收入,山东走出一家“穷鬼食堂”
文|任彩茹
编辑|乔芊
平价时代的注脚又多了一个。
3元一份的酸辣土豆丝、6元一份的冬瓜猪肉丸、9元一份的椒麻炒鸡块,是让北漂们直呼“大开眼界”的感人物价,也是山东人引以为傲的“中国版萨莉亚”、“餐饮界拼多多”。
超意兴,这家诞生于山东济南、以把子肉为招牌菜的快餐品牌,正成为新的“平价奇迹”。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超意兴目前在营门店729家,大多采用联营模式,人均消费14.93元,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均开有门店。
一位曾跟踪过该品牌的消费投资人告诉36氪,“20+亿、30亿左右的年收入规模,也有几个点的净利润,超意兴是社区餐饮里的不错标的。”
在消费收紧、信心重塑的今天,超意兴是众多平价故事里的一个典型样本——它诞生于90年代,经历过长足的、偏安一地的低调发展期,又在周期性变化里看到时机、谋求向外扩张。这与我们熟知的一些平价品牌的路径相似,比如来自河南的蜜雪冰城。而能否如后者般迎来真正的爆发期,是超意兴当下面临的课题。
1990年至今,日本消费领域被长期的低景气度围绕,期间出现的20只“十倍股”中,有11家来自餐饮企业,萨莉亚、吉野家都在其中。在这些公司的特质里,“性价比”是那个最大公约数。
如今,包括超意兴在内,中国餐饮市场跑出的黑马们,也在回答同样的问题——如何做出一份更具性价比的餐食,并将它带往更广的地域?
超意兴济南某店菜单(图源:大众点评)
「机遇」与「平价」
超意兴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以“正泰恒”的老字号经营济南特色美食把子肉,经过数次代际传承,1993年由张超接手,有了今天的超意兴。
从1家店到700+家店,这背后是一个机遇与能力叠加的故事。
最初的十年里,超意兴的门店一直维持在单店到几家店的规模。第五代传承人、超意兴执行总经理张靖之曾对媒体谈到那一时期的状态,“这家店开了,可能那家店就关闭。”菜品上也百般尝试,把子肉、炒菜、砂锅、烧烤等等,品类比现在更丰富。2003年起,超意兴才真正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张超主导将产品品类削减,以把子肉为核心产品、搭配家常菜,同步推行产品线标准化与门店扩张。
机遇发生在2009年。那一年的全运会在山东举办,超意兴成为指定供餐单位——为大型活动供餐既是门店经营能力和标准化水平的锻炼,也意味着官方的“背书”。2011年,超意兴又被认定为济南市第一批“放心早餐工程”,淄博商务局在学习考察后,将其引进淄博,成为超意兴走出济南的第一步。
2012年前的近20年里,超意兴的中央厨房持续更迭了四代,人员、设备、标准化程度都在进步,但外界对它的认知却不多。随后,消费升级浪潮轰轰烈烈地到来,资本市场的火热催生了一批以环境、商圈位置取胜的餐饮品牌,光环之下,超意兴这样的社区餐饮并不瞩目。
时间来到疫情前后,餐饮的周期悄然转变。“过去的餐饮由产品力驱动,选址定生死。”小数桔创投合伙人孙溿对36氪表示,“现在餐饮行业的驱动力来自于供应链能力,大家比拼的锚点也变了,复购定生死。”
在孙畔的感知里,“消费者现在为真实需求买单。”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也在数月前的公司年会上谈起餐饮行业的“新时期”,并表示2025年将不做无效营销、无效套路、无效广告、无效包装、无效打折、无效讨好、无效免费,而要做有效的事情:好产品、好服务、好环境、回头客、基本款、好评率。
便宜、安全、好吃,这些最本质的需求,在消费决策中成了最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事情。
“安全、好吃”通常在“明档现炒”中得以体现,这也是做中餐无法回避的“烟火气”。在公开的采访视频中,张靖之曾在超意兴门店中向记者介绍菜品,镜头不时给到后厨的灶台与炒锅。不少超意兴的店员也会在社交平台分享门店的洗菜、现炒等流程。
更重要的问题是,这种极致的“便宜”从何而来?
一个基础在于,“微利逻辑”是超意兴一直以来的导向。而从同行们的数据来看,毛利率各有不同——老乡鸡的毛利率不算高,大约在20%+,但乡村基能做到50%+,主打徽菜的小菜园毛利率长期在60%以上。
“本质上从成本结构来说,快餐连锁能做到比较便宜的价格,前提是供应链能力和规模跟得上。”一位长期看消费的投资人告诉36氪。
就供应链而言,超意兴的中央厨房建设已久,最新一代的中央厨房可覆盖山东省及周边省市2000多家门店。目前,其核心菜品把子肉已完全实现统一制作配送。据张靖之介绍,为了保证口味,中央厨房的产线按照传统工艺设计,从原料到仓到切片、过油、脱脂、煮制、焖制的过程都在车间完成。其余炒菜所需的原料则由数字化决策塔进行实时统配,实现高效、新鲜的运送。
此外,租金成本松动也为“性价比餐饮”带来了机会。孙溿告诉36氪,过去几年的餐饮行业内卷引发了大量的门店出清和空置物业,“过去在一个好地段,单是转让费就要30万,但现在基本没有转让费。”处在扩张通道里的品牌,便是红利的消化者,狂奔的茶饮咖啡品牌如是,超意兴这样的快餐品牌也是。
一个被市场验证过的品类,叠加时代机遇和长期的供应链能力建设,托着超意兴来到了“冲过去”的关键一坎。这个在济南长大、在山东完成更高渗透率的品牌,如今来到了跨区域扩张的新阶段。
山东以外的世界
作为有望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先行者”,老乡鸡至今也没能完全解决跨区域扩张的问题——2024年前三季度,老乡鸡的营收中,华东地区占比87%;从门店数来看,华东以外地区的门店仅占老乡鸡总门店数的13.2%。
对于超意兴而言,走出山东后又是怎样的局面?
2023年,超意兴正式迈出跨区域经营的步伐,先在河北衡水开出两家门店,又在当年11月于北京开出两家门店。社交平台不乏担忧与疑问,有人问:“超意兴如果在北京也这个价,能盈利吗?济南的房租和北京差那么多。”
从定价来看,北京门店同菜品的价格通常比济南高出1~2元,少数荤菜高出3~4元——酸辣土豆丝在济南和北京的价格分别是2元/份和3元/份,芹菜炒肉丝则分别是4元/份和5元/份。这样的价差在消费者可接纳的范围里,在大众点评,“价格特别便宜”是超意兴门店下高频出现的评价。
超意兴位于北京东四北大街的门店内(图源:视觉中国)
“‘长期微利’是超意兴运营的逻辑。”超意兴总助宋业飞曾在北京首店开业时对媒体表示,“北京租金、人工、配送等各项成本都会比山东高,利润不可能太高,但超意兴追求的本身就不是高利润。”
除了价格的变化外,超意兴进入北京市场后依然沿袭了它原本的诸多基因。其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红朋称,筹备北京首店时重点关注了四大因素,一是选址靠近社区、地铁口,方便就近就餐;二是装修采用最新版本门店形象,更干净、明亮;三是调整动线设计,突出把子肉等核心产品;四是为确保服务质量,前两家分店约七成服务员从山东分店抽调而来。
过去一年多里,超意兴在北京的扩张明显提速,目前已有超30家门店。“北京的租金水平和人工水平远高过济南,但超意兴在北京的售价并未提多少,充分验证了它的跨地域经营能力。”孙溿认为。
不少消费投资人与餐饮创业者的一个共识在于,餐饮行业没有绝对的壁垒,唯一可称为壁垒的便是规模。
孙溿的观察与之类似——边际消费倾向高、敢消费的人群虽然容易带来品牌的爆发性增长,但他们往往“喜新厌旧”、持久性不足;边际消费倾向低、“不敢消费”的人群对营销的敏感度低,但一旦接受一个品牌,忠诚度会更高。
后者是当下的主流消费群体,超意兴则是面向这个群体的代表性品牌,“这类品牌提升渗透率较容易,往往缺少爆发力,但一旦形成规模,竞争优势会非常明显。”
超意兴的确在走向更多市场。36氪观察到,在北方和中部地区外,超意兴已于2024年在江苏徐州开出门店,福建厦门也在前期测试中。但南方的饮食习惯毕竟不同,加之供应链跨度也更大,徐州消费者对超意兴的评价好坏参半。越往外走,超意兴要面临的挑战也越多,这是中式快餐品牌共同的命题。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银行股走强
创业板指跌幅扩大至1%
东北地区首个速卖通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大连
市值一夜暴涨 175 亿元,小鹏汽车「支棱」起来了
小鹏汽车再次突破,拿出了史上最强财报。
5月21日,小鹏汽车公布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一季度的营收为158.1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141%;交付 9.4 万辆新车,较上年同期交付2.18万辆车增长330%;净亏损大幅收窄至6.6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13.7亿元,减亏幅度高达51.8%;整体毛利率达到15.6%。
这份财报也点燃了资本市场的热情。财报发布后,小鹏汽车美股周三股价应声大涨13%,收于22.25美元,最新总市值达到211.42亿美元。一夜之间,小鹏市值增加24.32亿美元(约合175亿元)。
在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竞争格局加速重塑的当下,小鹏是如何实现这轮逆势上扬的?营收增长、交付激增、毛利回升的背后,又有哪些关键变量在起作用?接下来,我们拆解这份亮眼财报,寻找小鹏逆风翻盘的关键所在。
亏损收窄5成
由于小鹏一季度的销量已经是「明牌」,外界更关注的是单车售价、毛利率等关键指标。
小鹏汽车2025年Q1主要财务数据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财报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25年一季度总收入达158.1亿元,同比飙升141.5%(2024年同期65.5亿元),主要得益于交付量的同比激增331%。然而,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161.1亿元则微降1.8%。
细分至核心的汽车销售收入,一季度录得143.7亿元,同比增长159.2%(2024年同期55.4亿元),但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146.7亿元,亦下滑2.1%。
一季度销量环比增长,但营收却环比小幅下跌,主要是因为单车平均售价(ASP)的下降和销量结构的变化。数据显示,一季度小鹏的单车平均售价约为15.3万元,较上一季度环比下滑了0.7万元。
这主要是因为一季度通常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行业整体需求回落。同时,小鹏为优化库存结构,对老款车型进行的促销折扣,无疑进一步拉低了平均售价。
在销量结构上,MONA M03与P7+这两款车型的大卖,虽力撑销量大盘,但也因其定价策略,对整体ASP形成了结构性下拉。根据易车网数据,一季度期间,价格亲民的MONA M03与P7+合计贡献了销量的75%。
小鹏MONA M03将智能化带到10-15万细分市场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除了营收,毛利率不仅是衡量车企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指标,也是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
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整体毛利高达24.59亿元,推动毛利率攀升至15.6%。这一数字不仅优于2024年同期的12.9%,也高于2024年四季度的14.4%。
聚焦核心的汽车销售业务,其毛利率也达到了10.5%,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5.5%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且高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10%。在汽车行业「价格战」的白热化竞争中,小鹏的单车盈利能力仍在改善通道。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小鹏一季度整体毛利率(15.6%)与其汽车业务毛利率(10.5%)之间,有大约5.1个百分点的差距。这并非统计误差,而是服务及其他业务的原因,这里面主要是向大众汽车集团提供的技术服务费。
财报数据显示,小鹏一季度的「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高达14.4亿元,已连续五个季度稳稳站在10亿元大关之上。
更为关键的是,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66.4%,环比四季度再次提升6.8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
这也让小鹏汽车,成为继比亚迪、理想汽车、赛力斯、零跑之后,第五个接近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为6.6亿元。这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13.7亿元净亏损,以及2024年第四季度的13.3亿元净亏损,均实现了同比、环比锐减超五成的成绩。
虽然净亏损数据已足够亮眼,但更深入分析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数据,则能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本季度,小鹏汽车Non-GAAP下的经营亏损为8亿元,这一数字远优于市场先前预估的18亿元亏损水平。
这一「超预期」表现,并非完全源于核心业务的超常发挥,而是「其他收入」成关键助推手。财报显示,本季度一项高达5.4亿元人民币的「其他收入」(主要由政府相关补贴构成),对Non-GAAP经营数据和净利润的超预期贡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小鹏的三部曲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已然尘埃落定的一季度业绩固然重要,但二季度的指引以及未来战略蓝图,才是市场关心的「重头戏」。
小鹏汽车预计,二季度的交付量将在10.2万辆至10.8万辆之间。这一数字不仅环比一季度的9.4万辆稳中有升,也是小鹏季度交付的历史新高。与交付量相对应,二季度营收预计将达到175亿元至18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5.7%至130.5%。
在5月21日晚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立下三大「军令状」:全年销量目标同比翻倍、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全年实现规模化自由现金流转正。
同时,何小鹏阐述了小鹏汽车未来增长的「三曲线」战略:小鹏的核心曲线是AI汽车,从中国走向全球市场是小鹏汽车的第二增长曲线;人形机器人作为矩阵智能的形式之一,会成为小鹏汽车的第三曲线。
即将上市的小鹏P7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首先,来看看小鹏目前的主业——汽车。据了解,全新SUV车型小鹏G7将于6月上市,目标价格带为25万级;新一代轿跑车型小鹏P7也将在第三季度上市,目标价格带为30万级。这两款重磅车型的推出,将提升小鹏汽车在20万以上价格区间的市场号召力,打响「均价保卫战」。
此外,何小鹏预计,鲲鹏超电产品在Q4发布后将进一步提升小鹏的总体交付量。
与此同时,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小鹏在AI转型方面的进展。目前,小鹏汽车已搭建了全栈自研体系,涵盖了鹰眼纯视觉方案、图灵大算力自研芯片、云端超大规模基座模型、全本地部署的VLA模型,以及整车EEA架构,物理仿真体系等。下一步,小鹏汽车将会从L2+辅助驾驶的研发开始向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
在芯片方面,何小鹏表示,小鹏图灵芯片在2024年一次流片成功,算力是当前主流车端 AI 芯片的3-7倍,目前进展顺利。二季度将有部分车进入生产环节,三季度图灵芯片车型将会有更大范围放量。下一步,图灵芯片将会部署在第五代机器人上,大幅提高机器人的端侧算力。
作为第二曲线的海外市场,何小鹏预计未来三年将会高速扩张。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的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70%,渠道新增了超过40家海外的门店,开拓了数个关键市场,包括欧洲的代表性市场英国,也包括东南亚的最大市场印尼。
在「三条增长曲线」中备受关注的机器人领域,何小鹏描绘了汽车与机器人之间深度的技术同源性:机器人EEA架构由汽车EEA架构而来;关节来自汽车的三电、动力团队;大小脑脊椎来自于机器人、智驾和智舱团队。汽车和机器人在组织等多个方面实现了七成同源,这种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和协同效应。
更令人振奋的是,小鹏计划在2026年内推出面向工业和商业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并通过量产场景的数据驱动,实现机器人的快速进化。
近期,随着MONA M03和P7+这两款车型的大卖,外界对小鹏汽车的信心实现了触底反弹。然而,市场对小鹏的期待远不止于此——小鹏需要持续证明,这些成功绝不仅仅是靠运气,而是已经掌握了打造「爆款」的法则。
同时,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一场重组与整合浪潮,竞争态势已从过去的游击战演变为「大兵团作战」。这意味着,行业已进入「决赛圈」的白热化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它必须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最终的战役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