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11月7日资讯

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海南自贸港概念涨幅居前

2025年11月7日 09:27
36氪获悉,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0.34%,深成指低开0.54%,创业板指低开0.72%;光模块、芯片概念领跌,海光信息、剑桥科技、天孚通信跌超2%;锂电、海南自贸港概念涨幅居前,海汽集团、海南机场涨超3%;新股N中诚上市首日大涨194.32%,N德力佳大涨107.67%。

恒指开盘跌0.51%,恒生科技指数跌0.83%

2025年11月7日 09:23
36氪获悉,恒指开盘跌0.51%,恒生科技指数跌0.83%;电气设备、医药生物板块领涨,百济神州涨超3%,宁德时代涨超2%;半导体、汽车板块跌幅居前,小马智行跌超8%,文远知行跌超4%,华虹半导体跌超3%,中芯国际跌超1%。

历史第一人!马斯克锁定万亿薪酬包,但得先完成这些「不可能任务」

作者 莫崇宇
2025年11月7日 09:23

刚刚,马斯克拿下史上最壕薪酬包。

一份价值近万亿美元的 CEO 激励计划,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特斯拉 2025 年度股东大会上,以超过 75% 的支持率通过。

现场气氛高涨,堪比演唱会,股东们齐声高喊「Elon! Elon!」,马斯克上台时收获阵阵欢呼,还与特斯拉机器人共舞了一段。

当然,光拿钱是不够的,马斯克还得给股东们画几个饼。

他在台上预测,Optimus 机器人能让全球经济总量增加 10 倍,会比最好的外科医生更强,甚至能消除贫困、提供顶级医疗服务。

另一个重磅消息是,特斯拉无方向盘自动驾驶汽车 Cybercab 预计明年 4 月量产。

除了薪酬方案,股东大会还通过了啥?

这场股东大会的议程相当密集,关键提案的投票结果如下:

  • 当选董事:Ira Ehrenpreis、Joe Gebbia 和 Kathleen Wilson-Thompson ✅
  • 批准 2024 年高管薪酬方案(咨询性投票)✅
  • 批准为替代马斯克 2018 年薪酬计划提供资金 ✅
  • 批准马斯克价值 8780 亿美元的新薪酬方案 ✅
  • 从特斯拉章程和细则中删除超级多数投票要求 ❌
  • 股东提案:授权特斯拉投资 xAI ✅(通过,但有大量弃权)
  • 股东提案:将高管薪酬与可持续发展及人力资本目标挂钩 ❎
  • 股东提案:废除衍生诉讼 3% 持股比例规则 ❌
  • 股东提案:每年选举所有董事 ✅
  • 股东提案:根据德克萨斯州法律,要求在修改公司章程某些条款前须经股东批准 ❌

而关于特斯拉投资马斯克旗下 AI 公司 xAI 的咨询性投票结果,特斯拉董事会对此表示:「由于这是一项咨询性投票,董事会将根据目前的股东支持程度进一步评估后续行动。」

插个题外话,根据路透社的分析,尽管今年的薪酬方案在未来 10 年内可能授予价值高达 1 万亿美元的股票,但会在授予时扣除这些股票的成本,因此对马斯克来说,实际价值略低,大约为 8780 亿美元。

那么,这份价值 8780 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到底怎么回事?

先说清楚,这不是马斯克马上就能拿到的工资,具体来说,马斯克预计将获得 4.237 亿股的股票奖励,分成 12 个阶段来解锁。每完成一个市值目标,如果特斯拉还能达成相应的利润或运营目标,他就能拿到约 1/12 的股份。

想拿这近万亿美元,马斯克得完成一系列堪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特斯拉得从现在的 1.4 万亿美元一路飙升到 8.5 万亿美元。

什么概念?差不多是现在市值最高的英伟达的 1.85 倍。

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市值达到 2 万亿美元(目前约为 1.4 万亿美元),接下来的 9 个阶段,每提升 5000 亿美元市值可解锁一部分,最后两个阶段每提升 1 万亿美元,最终目标为 8.5 万亿美元市值。

此外,要想拿到这笔新薪酬,马斯克还得完成一连串运营 KPI:

  • 交付 2000 万辆特斯拉汽车
  • 搞定 1000 万份 FSD(完全自动驾驶)活跃订阅用户
  • 交付 100 万个 Optimus 机器人
  • 实现 100 万辆 Robotaxi 商用运营
  • 还得达成一系列调整后的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基准,从 500 亿美元到 4000 亿美元不等

当然,就算完成了目标,马斯克也不能马上套现。这些股份有两个关键的归属时间点:2032 年春季和 2035 年秋季。而且就算股份归属了,还得再持有五年才能卖出。

此外,这份方案也给了马斯克一个「保底」:即便遇到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他还是能拿到部分股份。更关键的是,虽然股份还没完全归他,但只要目标达成,马斯克马上就能获得投票权。

而投票权,恰恰暴露了马斯克的真实目的。

毕竟很多人不理解,已经是全球首富了,马斯克为什么还要死磕这万亿薪酬?

如上所说,如果这份薪酬方案全部兑现,马斯克将额外获得 4.237 亿股特斯拉股票,持股比例会从现在的 13% 飙升到 25%。

而这个 25%,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对特斯拉的控制权。

只是,特斯拉董事会心里其实也清楚,任何公司都不应该永远依赖某一个人。特斯拉其实已经在为「后马斯克时代」做准备了。

马斯克要想拿到最后的 7000 万股股票,必须先建立 CEO 接班机制。这也算是给特斯拉上了个「双保险」。

在 CEO 年薪里,马斯克什么水平?

即使不计算这次的 1 万亿美元方案,马斯克的终身薪酬也早已远超其他高管。

根据 Equilar 的分析数据,自 2006 年以来,马斯克的终身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以及已兑现股票与行使期权的价值)已经是其他 CEO 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而马斯克刚刚获批的薪酬方案,其价值几乎相当于拥有 3600 万人口的波兰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相当于拥有 1.74 亿人口的孟加拉国 GDP 的两倍。

作为全球首富,马斯克的净资产已接近 5000 亿美元。而这份新薪酬方案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的薪酬方案被法院给否决了。

2018 年那份价值约 560 亿美元的薪酬计划,被特拉华州衡平法院的 Kathaleen McCormick 大法官认定为「过度、不当且必须撤销」。

原因在于,法官认定马斯克在薪酬谈判中掌控过大,且董事会也没给股东提供该有的信息。这可把马斯克给气坏了。特斯拉甚至试图让股东「追溯批准」那份方案,但 McCormick 法官直接判定这种投票无法弥补之前的程序缺陷,去年 12 月还维持了原判。

目前,这案子还在特拉华州上诉中,马斯克的期权到现在还悬着。

反对声再响亮,也敌不过 75% 的支持率

虽然最终以超过 75% 的支持率通过,但这场投票远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此前率先表态,将投票反对该薪酬方案。

他们虽然认可马斯克在公司发展中扮演的富有远见的角色,但对该奖励方案的总规模「感到担忧」,认为该方案未能缓解公司对个人过度依赖的情况。

这已经是挪威主权基金第二次反对马斯克的薪酬方案了。此前,他们也投票反对过那份 560 亿美元的计划。

特斯拉两大股东 Glass Lewis 和 ISS 同样建议投资者否决该薪酬方案,认为金额过高,会稀释股东价值。ISS 在声明中直言:「虽然此奖励的核心目的是留住马斯克,但该方案中没有任何明确条款保证他真的会这么做。」

对此,马斯克在上个月的财报电话会上怒斥 ISS 和 Glass Lewis,称他们是「企业破坏分子」。

除了机构投资者的质疑,特斯拉自身的战略规划也引发了争议。

特斯拉在今年 9 月发布了《宏图计划》第四篇,声称这是公司未来如何通过产品实现「可持续的富足」的蓝图。然而,与前三篇《宏图计划》相比,第四篇显得格外空洞。

过去的每一篇都列出了具体目标和可操作的想法,2023 年发布的第三篇《宏图计划》甚至是一份长达 41 页的白皮书,聚焦于构建可持续能源经济。

面对铁杆粉丝的批评,马斯克本人也承认批评是合理的,并表示特斯拉会补充更多细节。但两个月过去了,这份计划至今未有任何修改。

尽管如此,在这场投票,支持者相信,马斯克是唯一能把特斯拉从「卖车公司」转型为「AI+机器人巨头」的人。没有他,特斯拉可能沦为平庸的电动车制造商,市值早晚被腰斩。

最终,特斯拉用近万亿美元把他绑在了船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美参议院7日将再次表决拨款法案以结束政府“停摆”

2025年11月7日 09:18
当地时间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约翰·图恩宣布,将于当地时间7日举行表决,尝试通过一项旨在结束联邦政府“停摆”的拨款方案。图恩计划重新提交此前众议院已通过、但在参议院14次受阻的临时拨款法案,并在其基础上附加一个包含三项全年拨款案的迷你综合法案,同时将政府资金到期日从原定的11月21日延至明年1月。(央视新闻)

殷拓向韩国Douzone Bizon投资9.3亿美元

2025年11月7日 09:13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殷拓集团11月6日宣布,将向韩国企业资源规划及商业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Douzone Bizon投资9.3亿美元。交易完成后,殷拓将持有Douzone Bizon的37.6%已发行股份。(界面)

快递业“反内卷”成效渐显,22省快递价格上调

2025年11月7日 09:10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副主任方玺在11月6日举行的第11届快递“最后一公里”大会上表示,今年7月底,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就依法依规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目前多地陆续采取切实行动,全国已有22个省上调快递价格。(经济参考报)

10月份银行理财收益与规模双升

2025年11月7日 09:08
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已攀升至31.6万亿元,较9月份环比增长0.36万亿元。同时,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攀升至10%以上。对于四季度银行理财规模走势,业内专家普遍持乐观预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与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背景下,“存款搬家”趋势预计持续,将为理财规模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市场规模有望维持稳步增长。不过,广谱利率下行会收窄票息收入空间,且监管趋严限制了部分传统稳估值手段,可能导致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长期收益中枢呈现缓步下移态势,市场或将呈现“规模增、收益缓”的特征。(证券日报)

AI伪造巴菲特发言,伯克希尔发布澄清

2025年11月7日 09:05
伯克希尔·哈撒韦发表声明称,沃伦•巴菲特注意到,YouTube传播着几段关于巴菲特发表评论的视频,并配有伪造图像或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一般来说,这类视频图像可能看起来像是巴菲特,但模仿者声音单调,显然不是巴菲特的声音。巴菲特担心,这类欺诈性视频正在成为一种蔓延的病毒。不太熟悉巴菲特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些视频是真的,并被这些视频的内容误导。自去年5月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以来,巴菲特很少公开发表评论。(新浪财经)

瑞银将清盘持有大量First Brands敞口的基金

2025年11月7日 09:00
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瑞银已告知客户,将清盘一项对First Brands Group债务敞口较大的投资工具。报道称,瑞银通知其位于芝加哥的子公司O’Connor的客户,正在清盘几只发票融资基金,其中包括一项并无First Brands敞口的策略。“我们已于上月通知投资者,O’Connor的Working Capital Opportunistic基金正在被清盘,基金大部分的资产将在年底前变现,”瑞银向表示。(新浪财经)

债市波动拖累投资收益,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现分化

2025年11月7日 08:58
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非息收入成为拉动银行营收增长的重要突破口。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非息收入1.22万亿元,较今年上半年增加3000多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83亿元。从增幅来看,银行业非息收入分化逐渐显现,今年前三季度,仅18家银行实现非息收入同比正增长。业内人士表示,银行需进一步做好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之间的平衡,应强化风险管理,增加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减少对单一市场或产品的依赖;同时,应建立更加灵活的投资策略,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资产配置。(中证网)

高盛将晋升638人为董事总经理,为2021年以来最多

2025年11月7日 08:55
根据高盛集团的一份备忘录,该行计划明年晋升638人为董事总经理,这是自2021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表明该行正受益于整个行业投资银行业务的复苏。高盛在华尔街并购排行榜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手续费收入已飙升至接近2021年的水平。(新浪财经)

中信证券:黄金税收新政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将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2025年11月7日 08:53
36氪获悉,中信证券研报认为,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引发行业震动,新规关键变化在于区分投资性与非投资性用途,进行分类管理。新政实施,部分问题待明确、市场参与者部分停售观望;首饰金税收成本增加或导致终端售价普遍提升,短期或抑制消费需求;长期看或将逐步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70.22亿元

2025年11月7日 08:51
36氪获悉,截至11月6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12611.7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62.8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12114.1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37亿元;两市合计24725.9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0.22亿元。

债市“科技板”落地半年,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

2025年11月7日 08:47
11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满半年,资金加快流向科创领域。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5月7日至11月6日,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包含银行间、交易所科创债)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发行1186只,占年内发行总量的77%;发行规模达1.38万亿元,占年内发行规模的81%。“科创债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与定价效率同步提升,机构配置需求持续增强。”国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尹睿哲对记者表示,当前科创债市场正呈现“量价齐升、结构优化”的特征,成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证券日报)

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计划在预算案中提高所得税

2025年11月7日 08:4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已告知英国预算监督机构,她将在预算案中宣布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在内的“重大措施”,这证实了此前的报道。里夫斯预计将在11月26日的预算案中通过加税筹集数百亿英镑,以确保实现其财政目标。(新浪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