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国产高端新十年,华为 Mate 和鸿蒙 6 给出回答

通常,提到一部手机的名字,我们总会联想到其背后的特质——比如 nova 总让人想到「年轻」,而 Pura 系列显然就是「时尚」,至于 Mate ——能让人联想到的词很多,但没有一个比这个词更合适:「高端」。
虽说手机高端化的路径不止一条,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也见到了各种影像、性能、性价比旗舰轮番冲刺高端,但能不加任何前缀的国产「高端」旗舰,至今也只有华为 Mate 系列一支。

11 月 25 日,华为带来了最新 Mate 系列旗舰产品——华为Mate 80系列以及折叠屏 Mate X7,并全系搭载了最新的鸿蒙 6 系统。
这一次,Mate 高端的定义不再限于软硬件,而是立足整个鸿蒙生态。

同时,这也意味着,国产高端手机的「参数战争」总算迎来了终结。
高端手机的前十年,是定义硬件的战争
回望 Mate 系列十余年,其实就是华为在不断回答「国产高端手机应该怎么做」的过程。
2013 年,在那个「大就是好」的野蛮生长年代,为了回应余承东那个「要做比 iPhone 5 强大很多的旗舰手机」的承诺,华为在 Ascend 系列下面开辟了一条新的产品线 :Mate。

Ascend Mate
Ascend Mate 不仅是 Mate 系列从无到有的开端,也可以视作国产品牌开始向国际品牌定义的「高端」发起冲锋。
随后 2014 年,拥有 1080P 大屏、按压式指纹识别、全金属机身的 Mate 7,几乎就是无可争议的「国产唯一高端手机」,哪怕起售价达到 3000 元档也一机难求——「爵士人生」成为了「高端」手机的代名词。

Ascend Mate 7
可以说,Mate 7 既是华为定义「高端」的成果,也是华为 Mate 系列冲击高端化的起点。
伴随着「中华酷联」逐渐变成「华米OV」,大家都有了超大屏、大电池和金属机身,仅靠「人无我有」已经不足以应对市场竞争了。
Mate 系列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到定义高端旗舰的基准。华为这一阶段的回答是——工艺。
在结束与徕卡的「蜜月」之后,华为并没有安逸地停在联名这条路上,而是趁这个机会,把「联名的」元素变成「华为的」元素。
其成果就是华为Mate 9 保时捷设计版,「超高端工艺」第一次成为华为产品的高端基因——那是在 2016 年就标价 8999 元、甚至一度被炒到两万元天价的现象级产品。
这代表着 Mate 系列正在跳出「先把参数拉满」的固定范式,开始在品牌层面塑造「高端」的印象。

图|微博 @余承东
从那时候开始,华为 Mate 系列总有着让人惊叹的工艺追求。
从 Mate 20 的多曲面玻璃机身,到 Mate 30 的超曲环幕屏,再到 Mate 40 的一体陶瓷后盖等——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功能需求,「看得见、摸得着」的质感,成为高端的象征。
可以说,Mate 代表国产高端手机的前十年,是定义硬件的十年——是纸面上的功能参数、性能跑分,是精湛工艺、是旗舰影像。

Mate 70 Pro+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靠「功能全」和「工艺美」虽然能够在手机市场内部占据高端份额,但在面对一些「盘外招」的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而当产品硬件已经不是唯一的要素之后,什么才能算是高端手机真正的「护城河」?
高端手机的新十年:从定义硬件到生态共荣
当所有旗舰手机都用上顶级芯片、屏幕、影像模组等无差别配置时,真正拉开差距的,就不再是硬件性能,而是生态体验。
换言之,「高端手机早已不止于硬件的高端」,还在于手机生态体验的高端,而这恰恰是鸿蒙生态构建的主场。

自鸿蒙 5 发布以来,应用的适配不仅创造了「鸿蒙速度」,在不同形态下也通过软硬件协同,为用户带来着大有不同的使用体验,这也成为用户选择华为的理由——华为Pura X 的热卖就是例证。
自鸿蒙 5 发布一年多来,几乎所有头部应用都为鸿蒙做出适配、重新设计交互逻辑,以实现体验的跃迁。比如,WPS、东方财富等之前就为华为Mate XTs 三折叠手机适配了 PC 布局,这是别的大屏手机没有的独特体验。
据统计,运行鸿蒙 5 和鸿蒙 6 的终端数量已经突破了 2700 万台,涵盖了从手机、电脑到平板、手表、智慧屏在内的全部华为产品线。
我们已经见到非常多主流应用参与到适配碰一碰、实况窗等近百种专属功能。华为应用商店里,应用们日均更新超过 2000 项新增功能、23000 余个应用参与了超过 70 项创新体验,鸿蒙系统功能新增超过 300 个……
可以说,生态共荣的鸿蒙,终于走过了「从 0 到 1」的艰难阶段,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正在向「好用」全速进阶。

而这一次,以华为Mate 80系列和 Mate X7 这两款高端手机为契机,华为正式对「国产高端应该怎么做」作出第二次回答:
高端不止于硬件,更在于生态体验。
做高端就必须跳出以往「做得比苹果安卓更好」的惯性思维,而是基于顶级的硬件及生态之力,做出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譬如,这一次华为Mate 80系列标配的 3D ToF 人脸识别,终于不再限于「系统解锁」,而是联合了支付宝等主流支付平台,实现了更高安全性的支付方式。

同样拥有革新体验的还有直播——华为Mate 80系列带来鸿蒙高清直播功能,鸿蒙版小红书独家支持 2K 30 帧直播,鸿蒙版 B 站支持 HDR Vivid 直播,还能调用红枫镜头、长焦微距等功能,提供高品质的直播效果。
这样一来,更高画质的直播可以让小红书博主们在画面中展现更多细节,无论是珠宝还是美妆,都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置景空间。类似地,B 站 HDR Vivid 直播也能让探店、才艺展示、户外等类型的内容释放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 AI 提效方面,华为Mate 80系列也没有落下。新的小艺支持自然语言修图,动动嘴就能实现专业级后期:

全新的小艺帮帮忙功能,则让华为Mate 80系列具备了学习能力,你真的可以「教手机做事」,例如在京东上买咖啡这样的定期操作,现在交给小艺代为处理就非常方便:

在日常生活中,全新升级的小艺简报还能打破应用边界,主动聚合日程、通知及待办信息,自动生成效率、健康或学习类的场景化摘要。

值得一提的,还有今年在 Mate X7 上首次商用 A2A 智能体协作的全新小艺。
用通俗的话来讲,支持 A2A 智能体的小艺,已经不单是华为自己训练出的 AI 模型了,而是一个打通了诸多业务平台、涵盖用户需求方方面面的多 AI 智能体的聚合——

比如当你拿着 Mate X7,就可以直接开口向小艺说:「帮我订一张 11 月 25 日去深圳的机票,选深航,要一个能看到日落的座位」。
相比以往的 AI 助手需要分开执行打开航司 app、选日期、选座位等多次操作,鸿蒙 6 中的新小艺可以直接联动「深航飞飞」智能体,在同一个 session 中实现从收到指令到下单出票的丝滑小连招。

又比如来自东方财富的妙想金融智能体,作为首款来自金融行业的鸿蒙金融智能体,很适配 Mate X7 这样的折叠屏手机,真正能做到通晓行情、洞悉事件、理解逻辑,动动嘴就能完成一次专业分析。
只需在指令里加上一句「小艺,用妙想……」,鸿蒙 6 系统就会调用妙想金融智能体生成可视化要点、定量结论与可追溯逻辑,将「人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人」。再结合 Mate X7 的金融行情众览功能,无需切换界面即可同步监控走势、指数和成交明细。

这一次,Mate X7 上面还搭载了鸿蒙 6 全新的星河互联架构,将复杂的设备连接简化为自然的一步操作——
无论是手机的「一碰即传」,可以一次将内容集中分享至多部手机,还是首款鸿蒙全场景独家游戏《太吾绘卷》的「一键接续」,实现游戏从电脑到手机跨设备的接续。只需一步,就能实现设备之间的高效互联。

而为了解决跨品牌用户的痛点,鸿蒙星河也更进一步,主动跨越品牌生态壁垒,在 Mate X7 上实现了与 iOS 设备的跨平台互传——
在 Mate X7 上,用户无需依赖流量,即可在自己的 Mate X7 与 iPhone 之间享受近场快传的便捷。

这些功能改进,都是鸿蒙系统基于不同场景不同职业的需求,呈现给用户的「细分化智能体验」。
还有更多细节,则体现了鸿蒙系统润物细无声的部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鸿蒙版微信和 QQ 都支持调用手机原相机拍照拍视频,画质与原相机如出一辙——这个功能很小,却每天都会用。很多改变,就是从这些小处开始,由量变引发质变的。
换言之,这是一种颠覆习惯的体验,但改变用户的习惯,正是因为有更好的习惯值得被养成。
可以说,Mate 与鸿蒙 6 的组合,最大意义不在于单一产品或软件的成功,而在于它开启了「鸿蒙生态,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产品每一次硬件创新,鸿蒙都能让它即刻成为体验;鸿蒙每一次生态突破,产品都能让它迅速沉淀为习惯。硬件是加速器,生态是放大器,两者彼此成就——创新在这里萌芽,也在这里生长。

自此,华为 Mate 系列已经摆脱了「定义硬件」走向高端化的路径,毕竟没有生态支撑,再好的硬件也是孤木难支。
在历经大屏、工艺和影像之后,华为这套「硬件 + 鸿蒙」的组合,则构建起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联盟——
用户选择华为 Mate 旗舰,不只是换一台手机,更是接入了一整套服务生态。

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是长时间的软硬件积累和生态磨合。十年前,能做到这一步的厂商寥寥无几,而如今,我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高端体验。

余承东在 2014 年 Mate 7 发布会上说过一句话:「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条,我们选择最难、也是最有价值的那一条」——十多年过去,华为依然在践行这条路,而路边的草木已经蔚然成林。
从功能到生态,从参数到体验,从追赶到引领——华为 Mate 系列所做的,不只是造出一台又一台旗舰手机,而是持续不断地定义着「高端」这件事本身。而这种定义也反过来,变成了华为的品牌印记。
国产手机「高端化」的下个十年,注定是「生态」的竞争,而只有做到生态「共荣」,竞争才能持久,品牌才会长远。
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高端手机的下个十年刚刚开始,但引领潮头者,已经昭然若揭。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