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TypeScript为何在AI时代登顶:Anders Hejlsberg 的十二年演化论

原文访谈:github.blog/developer-s…

当 Anders Hejlsberg 在 2012 年开始着手 TypeScript 时,他并不是在构想一个要与 JavaScript 竞争的新语言。 他试图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JavaScript 已经成为整个 Web 的基石,但它并不适合大型、多开发者协作的代码库。团队们正在交付数百万行弱类型代码,而当系统复杂到难以推理时,这门语言几乎提供不了任何帮助。

这项起初的务实修补最终重塑了现代开发。 在 2025 年,TypeScript 成为 GitHub 上使用量最高的语言,首次超过了 JavaScript 与 Python。仅今年,就有超过一百万名开发者以 TypeScript 参与贡献——这是 Octoverse 统计的 66% 的增长。

他说:“我记得当时心里想,也许我们能让 25% 的 JavaScript 社区产生兴趣——那就算成功了。但看到现在的情况?我完全惊呆了。”

在 2025 年,TypeScript 成为 GitHub 上使用量最多的语言,首次超过 JavaScript 和 Python。 根据今年的 Octoverse 报告,仅今年就有超过一百万名开发者开始用 TypeScript 贡献代码(同比增长 66%)。

那么,一个 JavaScript 的类型化超集是如何成为 AI 时代的主导语言的?我们与 Anders 坐下来,聊了演化、性能,以及为什么一门为更好的人类协作而设计的语言,如今正在为机器辅助编码提供动力。


“我们原以为 25% 的采用率就算成功。”

“项目刚启动时,”Anders 说,“我估计如果我们能让 25% 的 JavaScript 社区表现出兴趣,那就赢了。但现在,看着每天有这么多人依赖它……我和整个团队都惊呆了。”

回到 2012 年,JavaScript 已经根深蒂固。TypeScript 的赌注不是取代它,而是通过添加类型、工具链和可重构性,让大规模 JavaScript 开发变得“可理性”。

“做一件你知道真的能带来改变的事,是一种喜悦。我们没打算无处不在。我们只是想让开发者能更有信心地构建大型系统。” ——TypeScript 创作者 Anders Hejlsberg

十年后,这个赌注成为默认。几乎所有现代前端框架——React、Next.js、Angular、SvelteKit——都默认提供 TypeScript 脚手架。结果是:更安全的代码库、更好的自动补全、更少凌晨 3 点因为一个 undefined 而调试崩溃。

“Anders 说:“魔力就在于让 TypeScript 感觉像 JavaScript,但拥有超能力。”


⚙️ TypeScript 到底是什么?

TypeScript 是一个开源的、带类型标注的 JavaScript 超集,它会编译成普通 JavaScript。它添加静态类型检查、接口、泛型和现代语言特性——并在编译时把它们抹去,使输出能在任何 JavaScript 能运行的地方运行。

开发者使用它的理由:

  • 在运行前捕获类型错误
  • 提升 IDE 自动补全与重构能力
  • 让大型代码库在团队协作下仍可维护
  • 与框架和 AI 辅助工具无缝集成

它用于:前端框架(React, Angular, Vue)、后端系统(Node.js, Deno)、SDK、设计系统,以及越来越多需要强类型来确保生成代码安全的 AI 代理框架。


为未来重写编译器

TypeScript 发布时著名的“自托管”特性:用 TypeScript 自己编写。这让编译器便携、可修改。但性能最终成为问题。

“Anders 说:“放弃自托管让我们很痛苦,但我们知道性能已经挤不出更多了。”

我们尝试了 C#、其他语言,最后选择 Go。性能提升达到了 10 倍。一半来自原生速度,一半来自共享内存并发。这种 10 倍提升是不能忽视的。

重写带来了一个更快、更轻、更适合企业规模代码库的编译器——但功能上与旧版本完全一致。

Anders 谈到:“我们现在有一个原生编译器,从怪癖到行为都与旧的完全一致。社区不需要丢掉任何东西。”

这种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保留行为一致性的理念,是开发者信任 TypeScript 的原因之一。它不是每隔几年来一次“从零开始”的重写,而是一个保持兼容、不断演化的系统。


“开源是被捕捉在代码里的演化。”

Anders 把开源看作一种类似自然选择的生态系统。

“Anders 说:“开源本来是个巨大的实验。没人真正搞清楚如何为它提供资金——但我们现在看到,它比以往更大,也不会消失。那就是被捕捉在代码里的演化。”

今年的 Octoverse 数据验证了这一点:开发者在 2025 年提交了近 10 亿次提交(同比 +25%),其中 11.2 亿次提交到公共和开源仓库。这是用一次次 PR 写下的“演化记录”。

拥有 12 年 issues、PR 与设计文档的 TypeScript 仓库,本身已经成为语言演化的活档案。“我们有 12 年的历史被记录在 GitHub 上,”Anders 说。“所有内容都可搜索。那就是你能 grep 的演化。”


AI 效应:为什么 TypeScript 在现在的时代更强盛?

Octoverse 2025 最突出的数据之一显示 AI 正在改变语言偏好。开发者正转向能让 AI 辅助编码更可靠、更可维护的类型语言。

Anders 解释道:

“AI 在一门语言上写代码的能力,与它见过的该语言数量成正比。它是一个巨大的复述器,带些外推。AI 看过大量的 JavaScript、Python 和 TypeScript,所以它在写这些语言时特别强。新语言反而处于劣势。”

这种数据优势,加上 TypeScript 的静态类型系统,使其非常契合 AI 优先的工作流。

“Anders 说:“如果你让 AI 翻译 50 万行代码,它可能会产生幻觉。但如果你让它生成一个程序,以确定性方式完成同样的翻译,你就能得到可靠结果。这就是类型系统被设计出来要解决的问题。”

结论:在一个代码由人类和机器共同编写的世界里,类型不是官僚主义,而是真相校验器。


从 IDE 到 Agent

大型语言模型的兴起也在改变“开发工具”的定义。IDE 正在从为人类服务,变成同时为 agents 服务的环境。

“AI 一开始是助手。现在它在做工作,而你在监督。它不需要我们那种 IDE。它需要的是各种服务。这就是 Model Context Protocol 令人兴奋的地方。”

Octoverse 报告描述这种变化:“AI 不只是重塑代码,而是在重塑选择。”

像 TypeScript 这样的类型语言,为 agents 提供了安全重构、语义查询和对代码库进行确定性推理的结构化基础。

“Anders 补充说:“目标是为 AI 工作流设定恰到好处的确定性,让它们保持有用而不至于脱轨。”


这门持续演化的语言

从 Turbo Pascal 到 C#,再到 TypeScript,Anders 的工作跨越数十年。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始终保持一致:构建能让复杂软件更易理解的语言。

“没有什么比做一件确实能带来改变的事情更令人满足的了。TypeScript 不断变化,但始终围绕同一件事:帮助开发者清晰表达意图。”

这种清晰,或许正是为什么 2025 年平均每秒就有至少一个新开发者加入 GitHub,而其中越来越多人选择从 TypeScript 开始。

TypeScript 的故事不仅仅是语言设计的故事;

它是演化的故事——一个起初为修补 JavaScript 扩展性而生的项目,如今成为开发者与 AI 共同写代码的基础。

GPT-6 会带来科学革命?奥特曼最新设想:AI CEO、便宜医疗与全新计算机

访谈链接:🎧 YouTube:Tyler Cowen x Sam Altman 全程访谈

一、OpenAI 的第二次“进化宣言”

在经历资本重组、Ilya 离场、与微软“重新订婚”之后,Sam Altman 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这次,他没有讲产品,而是描绘了一个AI 改写科学、社会与人的世界图景

这期访谈由经济学家 Tyler Cowen 主持,发生在 10 月 17 日的 Progress Conference。访谈发布后,AI 圈几乎是震了一下——它不像新闻稿,更像一份来自未来的备忘录

奥特曼的核心论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GPT-6 将带来科学革命,人类正走向‘两人加 AI’就能运营十亿美元公司的时代。”

二、科学革命的信号:GPT-6 不再只是“聪明”,而是能发现

在奥特曼看来,GPT-3 让我们第一次看到 AI 像有灵魂;GPT-5 让我们第一次看到 AI 有了创造。 而 GPT-6 的目标,是让“AI 成为科学研究的合作者”。

“GPT-5 已经出现了零星的科学灵感闪光,但 GPT-6 可能会真正推动科研突破。”

对科研机构的提醒是:

“别等到发布才开始准备。AI 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你下一位研究员。”

这句话的重量不亚于 90 年代互联网刚被提出时那种“你必须上网”的宣言。

三、AI CEO:组织的终极实验

奥特曼甚至公开提到,OpenAI 内部已经在思考 “由 AI 运营公司” 的实验。

“如果 OpenAI 不是第一个有 AI CEO 的公司,那我就失职了。”

他的逻辑很冷静:

两三年内,会出现由两三个人 + AI 一起运营的十亿美元级公司;

企业的部分部门(财务、研发、运营)将有 80% 工作由 AI 自动完成;

“CEO 这个角色的外向部分(媒体、政治)依然是人,但决策和执行层面会被 AI 接管。”

这意味着,AI 不仅取代岗位,还可能重塑组织结构的定义。在奥特曼的思路里,未来的“公司”,更像是一台以 AI 为核心的“智能自治体”。

四、AI 电商与经济重构:信任与利润率塌缩

访谈中一个被忽视但极具爆发潜力的细节,是 ChatGPT 正在测试电商功能。

“旅行和商品推荐功能会先上线,我们只收取标准交易费,不掺广告。”

奥特曼坦言:

“搜索引擎广告模式与用户利益相悖;而 ChatGPT 的商业逻辑,是基于信任。”

未来当 ChatGPT 告诉你哪家酒店最好时,你相信它——这信任本身,就是新的经济护城河。但他也认为:AI 会压低几乎所有行业的利润率,包括中介、预订、甚至 SaaS 模型。这是一个“低利润但高效率”的未来经济。

五、算力瓶颈:核聚变与电子的战争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多造 GPU”时,奥特曼回答惊人:

“因为我们得先造出更多的电子。”

他认为算力的真正瓶颈是能源。短期靠天然气,长期靠核聚变 + 太阳能。OpenAI 正在下注未来几十年的能源革命,而不仅仅是模型参数。

这句话背后的现实是:AI 的未来属于能源公司 + 模型公司 + 芯片公司三位一体的结构。

六、AI 教育:本科回报率下降,但“使用 AI 的能力”会取代学历

奥特曼预测:

“普通本科的经济回报会持续下降。能有效使用 AI 的人,会在各行各业获得更高回报。”

这意味着未来教育体系可能分裂成两类:

实验型 AI 学校:用 AI 直接参与学习;

传统大学体系:被迫改革但进度缓慢。

他甚至预言:“AI 学习曲线极低,人类会像当年学 Google 一样自然掌握。”

换句话说,Prompt Engineering 只是开端,AI Literacy(AI 素养)才是未来的学历。

七、AI 与现实世界:住房、医疗、自由与心理健康

奥特曼在访谈中也谈到社会层面:

住房与医疗成本将下降——因为 AI 能极大降低制药和诊疗成本;

成人自由应被尊重——OpenAI 将恢复部分内容限制,让成年人“像成年人一样使用 AI”;

心理健康保护将被系统化——AI 将被视作“高敏感内容的心理交互体”,需特殊防护。

这是 OpenAI 第一次在“社会治理”层面谈伦理与自由的平衡。

八、终极目标:发明一台“为 AI 而生的计算机”

在访谈尾声,奥特曼抛出一句未来学级别的爆点:

“OpenAI 的目标,是发明一种全新的计算设备,一种为 AI 重新设计的人机界面。”

他认为,过去 50 年的计算范式都是围绕“人操控计算机”建立的,而未来将是:

“AI 操控世界,人类只需确认。”

这台新机器,或许正是他与 Jony Ive 合作的“AI 硬件”项目雏形——一台介于手机、伴侣与助理之间的“新形态计算设备”。

九、前端周看视角:

—— AI 不仅在生成世界,更在重写“系统架构”

从开发者视角看,GPT-6 的关键词其实是 System Rewrite。它不是更聪明的 LLM,而是一种操作系统级的范式转变

我们写代码,不再是写功能,而是在编排智能体;

我们做架构,不再是分层,而是设计任务协作图;

我们建应用,不再是页面,而是智能节点间的对话接口。

AI 将不只是“编程工具”,而是“系统的第二意识”。从这里看,奥特曼口中的“AI CEO”“AI 科学家”“AI 设备”,其实都是同一个母体的分身:人工智能体的社会化。

🪐 尾声:AI 革命不是未来时,而是进行时

奥特曼最后被问到的终极问题是: “当你能对超级智能输入一句提示时,你会输入什么?”

他没有回答。但这个空白本身,或许就是人类与 AI 的分界线:

—— AI 负责创造一切,而人类,仍在寻找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