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深入理解 JavaScript 中的静态属性、原型属性与实例属性

用 “一家三口” 的家庭关系来类比,一眼就能懂:

  1. 静态属性:家里的 “户口本”
  • 归属:属于整个家(对应构造函数 / 类),不是某个人的。
  • 用法:只有提 “我们家” 时才用(比如 “我们家户口本地址是 XX”),你不能说 “这是我的户口本”。
  1. 原型属性:家里的 “公共物品”(比如冰箱、电视)
  • 归属:放在家里客厅,全家共用(对应原型对象)。
  • 用法:爸妈、你都能用来存东西 / 看电视(所有实例共享),但你不能把冰箱搬去自己房间说成 “我的”(实例不能独占)。
  1. 实例属性:你的 “私人用品”(比如你的手机、日记本)
  • 归属:只属于你个人(对应单个实例)。
  • 用法:只有你能改手机壁纸、写日记(实例独自控制),爸妈的手机(其他实例)和你没关系。

一、静态属性(Static Properties)

概念与本质

静态属性是直接挂载在函数本身的属性,与函数的实例无关,也不会出现在原型链中。从本质上讲,JavaScript 中函数是特殊的对象,静态属性就是这个 “函数对象” 自身的属性,类似于其他语言中 “类的静态成员”。

定义方式

通过 函数名.属性名 直接定义,无需依赖实例:

// 构造函数
function Tool() {}

// 定义静态属性(包括静态方法)
Tool.version = "2.1.0"; // 静态常量:版本号
Tool.count = 0; // 静态变量:工具调用次数
Tool.format = function(str) { // 静态方法:格式化字符串
  return str.toUpperCase();
};

访问规则

  1. 只能通过函数本身访问,无法通过实例访问;
  2. 不参与继承,子类无法继承父类的静态属性(除非手动复制);
  3. 所有访问共享同一属性,修改静态属性会影响所有通过函数访问的地方。

典型应用场景及详细举例

1. 工具类方法与常量(最常见场景)

当需要一组与实例无关的工具函数时,静态属性是最佳选择。例如 JavaScript 内置的 Math 对象:

// 内置静态属性示例
console.log(Math.PI); // 3.141592653589793(静态常量)
console.log(Math.max(1, 3, 5)); // 5(静态方法)

// 自定义日期工具类
function DateUtils() {}
// 静态常量:常用日期格式
DateUtils.FORMATS = {
  DATE: "YYYY-MM-DD",
  DATETIME: "YYYY-MM-DD HH:mm:ss"
};
// 静态方法:格式化日期
DateUtils.format = function(date, format) {
  // 实现逻辑...
  return formattedStr;
};

// 使用:无需创建实例,直接调用
console.log(DateUtils.FORMATS.DATE); // "YYYY-MM-DD"
DateUtils.format(new Date(), DateUtils.FORMATS.DATETIME);

优势:工具方法无需依赖实例状态,直接通过类名调用,避免创建无意义的实例。

2. 实例计数器与全局状态

用于统计构造函数创建的实例数量,或维护全局唯一的状态:

function User(name) {
  this.name = name;
  User.totalCount++; // 每次创建实例时自增计数器
}
// 静态属性:统计用户总数
User.totalCount = 0;
// 静态属性:记录当前在线用户(全局状态)
User.onlineUsers = [];

// 静态方法:添加在线用户
User.addOnlineUser = function(user) {
  this.onlineUsers.push(user);
};

// 使用
const u1 = new User("张三");
const u2 = new User("李四");
console.log(User.totalCount); // 2(共创建2个实例)
User.addOnlineUser(u1);
console.log(User.onlineUsers.length); // 1

优势:全局状态由构造函数统一管理,避免散落在全局变量中,便于维护。

3. 命名空间与枚举值

通过静态属性创建命名空间,或定义枚举值(固定选项集合):

// 订单状态枚举(静态属性集合)
function Order() {}
Order.STATUS = {
  PENDING: "pending", // 待支付
  PAID: "paid",       // 已支付
  SHIPPED: "shipped", // 已发货
  DELIVERED: "delivered" // 已送达
};

// 使用:通过类名访问枚举值,避免硬编码
const order = new Order();
if (order.status === Order.STATUS.PAID) {
  console.log("订单已支付");
}

优势:枚举值集中管理,修改时只需改一处,提高代码可维护性。

二、原型属性(Prototype Properties)

概念与本质

原型属性是挂载在函数的 prototype 对象上的属性。JavaScript 中每个函数都有 prototype 属性(原型对象),通过该函数创建的所有实例会共享这个原型对象,因此原型属性是所有实例的 “公共资源”。

定义方式

通过 函数名.prototype.属性名 定义:

function Person(name) {
  this.name = name;
}

// 定义原型属性(包括原型方法)
Person.prototype.species = "人类"; // 原型常量:所有实例共享的物种
Person.prototype.greet = function() { // 原型方法:公共行为
  return `你好,我是${this.name}`;
};

访问规则

  1. 通过实例访问:实例会先查找自身属性,若不存在则沿原型链查找原型属性;
  2. 所有实例共享:修改原型属性会影响所有未被 “覆盖” 的实例;
  3. 可通过原型对象直接访问函数名.prototype.属性名 可直接操作原型属性。

典型应用场景及详细举例

1. 实例公共方法(节省内存的核心场景)

当多个实例需要共享同一方法时,将方法定义在原型上可避免重复创建(每个实例无需单独存储方法):

// 错误示例:每个实例都创建独立的方法(浪费内存)
function Student(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study = function() { // 每个实例都会复制这个函数
    return `${this.name}在学习`;
  };
}

// 正确示例:原型方法(所有实例共享)
function Student(name) {
  this.name = name;
}
Student.prototype.study = function() { // 仅在原型上定义一次
  return `${this.name}在学习`;
};

// 使用
const s1 = new Student("小明");
const s2 = new Student("小红");
console.log(s1.study === s2.study); // true(共享同一方法)

优势:对于创建 1000 个实例的场景,原型方法仅占用 1 份内存,而实例方法会占用 1000 份内存。

2. 默认属性与基础配置

为所有实例提供默认属性值,实例可根据需要覆盖:

function Button(text) {
  this.text = text; // 实例独有的文本
}
// 原型属性:所有按钮的默认样式
Button.prototype.style = {
  width: "100px",
  height: "40px",
  color: "black"
};
// 原型方法:渲染按钮
Button.prototype.render = function() {
  return `<button style="width:${this.style.width};height:${this.style.height}">${this.text}</button>`;
};

// 使用
const btn1 = new Button("确定");
const btn2 = new Button("取消");

//  btn1 覆盖默认样式(不影响其他实例)
btn1.style.width = "150px";

console.log(btn1.render()); // 宽度150px的按钮
console.log(btn2.render()); // 宽度100px的默认按钮

优势:默认配置集中管理,实例可灵活定制,兼顾复用与个性化。

3. 原型链继承与方法扩展

通过修改原型对象实现继承,或为内置对象扩展方法:

// 为数组扩展原型方法(谨慎使用,避免污染内置对象)
Array.prototype.sum = function() {
  return this.reduce((total, item) => total + item, 0);
};

// 使用
const arr = [1, 2, 3];
console.log(arr.sum()); // 6(所有数组实例均可调用)

注意:扩展内置对象原型需谨慎,可能与未来的 JavaScript 标准方法冲突。

三、实例属性(Instance Properties)

概念与本质

实例属性是绑定到具体实例的属性,通过构造函数内部的 this 关键字定义,或在实例创建后动态添加。每个实例的属性独立存储,互不干扰,是实例独有的状态或数据。

定义方式

  1. 构造函数内部通过 this.属性名 初始化:

    function Product(name, price) {
      this.name = name; // 实例属性:名称
      this.price = price; // 实例属性:价格
    }
    
  2. 实例创建后动态添加:

    const product1 = new Product("手机", 5999);
    product1.stock = 100; // 动态添加实例属性:库存
    

访问规则

  1. 只能通过实例访问,无法通过函数或原型对象直接访问;
  2. 实例间相互独立:修改一个实例的属性不会影响其他实例;
  3. 优先级最高:若实例属性与原型属性同名,访问时优先使用实例属性。

典型应用场景及详细举例

1. 实例独有数据(核心场景)

存储每个实例独有的信息,如用户的个人信息、商品的具体参数:

javascript

运行

function User(id, name, email) {
  this.id = id;       // 实例独有的ID
  this.name = name;   // 实例独有的姓名
  this.email = email; // 实例独有的邮箱
}

// 使用
const user1 = new User(1, "张三", "zhangsan@example.com");
const user2 = new User(2, "李四", "lisi@example.com");

console.log(user1.name); // "张三"
console.log(user2.email); // "lisi@example.com"
user1.email = "new@example.com"; // 修改user1的邮箱,不影响user2

核心价值:每个实例的个性化数据必须通过实例属性存储,确保数据隔离。

2. 实例状态管理

记录实例的动态状态(如是否激活、当前进度等):

function Task(title) {
  this.title = title;
  this.status = "todo"; // 实例状态:待办(初始值)
  this.progress = 0;    // 实例状态:进度(0-100)
}

// 实例方法:更新进度(依赖实例状态)
Task.prototype.updateProgress = function(percent) {
  this.progress = percent;
  if (percent === 100) {
    this.status = "done"; // 更新状态为“已完成”
  }
};

// 使用
const task1 = new Task("完成报告");
task1.updateProgress(50);
console.log(task1.progress); // 50(task1的进度)
console.log(task1.status); // "todo"(仍未完成)

const task2 = new Task("整理文件");
task2.updateProgress(100);
console.log(task2.status); // "done"(task2的状态独立)

优势:状态与实例绑定,多个实例的状态变化互不干扰,逻辑清晰。

3. 动态临时属性

为特定实例添加临时数据(如缓存、临时标记):

function Article(id, content) {
  this.id = id;
  this.content = content;
}

// 使用
const article = new Article(1, "这是一篇长文...");

// 动态添加临时缓存属性(仅当前实例有效)
article.tempCache = {
  summary: "文章摘要(临时计算结果)",
  keywords: ["前端", "JavaScript"]
};

// 处理完成后清除临时属性
delete article.tempCache;

优势:临时数据无需定义在构造函数中,避免污染其他实例,灵活应对临时需求。

四、三类属性的核心区别对比

属性类型 定义位置 访问方式 共享性 内存占用
静态属性 函数本身(函数名.xxx 仅函数可访问 函数级共享 全局唯一,占用一份内存
原型属性 函数的 prototype 上 实例访问(原型链查找) 所有实例共享 原型对象中存储,一份内存
实例属性 构造函数内 this 上 仅实例可访问 实例独立不共享 每个实例单独存储

多窗口数据实时同步常规方案举例

要实现多窗口(或多标签页)数据实时同步(无需刷新),核心是利用 浏览器跨窗口通信能力 结合 状态管理,让一个窗口的数据变化实时通知到其他窗口。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案,按「通用性 + 复杂度」排序: 一、核

闭包实际项目中应用场景有哪些举例

什么是闭包&&举例

在编程中,闭包(Closure)  是指一个函数能够 “记住” 其定义时所处的作用域(即使该作用域已经销毁),并可以访问和操作该作用域中的变量。简单来说,闭包是 “函数 + 其捆绑的周边状态(词法环境)” 的组合。

核心特点:

  1. 函数嵌套:闭包通常由嵌套函数实现,内部函数引用了外部函数的变量。
  2. 作用域保留:外部函数执行结束后,其作用域不会被销毁(因为内部函数仍在引用其中的变量)。
  3. 变量私有化:外部函数的变量可以被内部函数访问,但无法被外部直接修改,实现了 “私有变量” 的效果。

举个例子:

function outer() {
  let count = 0; // 外部函数的变量

  // 内部函数,引用了外部的count
  function inner() {
    count++;
    return count;
  }

  return inner; // 返回内部函数
}

// 调用外部函数,得到闭包(inner函数 + 其捆绑的count)
const closure = outer();

console.log(closure()); // 1(count从0变为1)
console.log(closure()); // 2(count从1变为2)
console.log(closure()); // 3(count持续被保留和修改)

在这个例子中:

  • outer 函数执行后,理论上其作用域(包括 count)应被销毁,但由于 inner 函数引用了 countouter 的作用域被 “保留” 了下来。
  • closure 变量持有 inner 函数,每次调用 closure() 时,都能操作 outer 中定义的 count,这就是闭包的效果。

在 Vue 项目中, 闭包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核心是利用其 “保存词法环境(状态)并允许外部访问内部变量” 的特性,解决状态隔离、逻辑封装、异步上下文保持等问题。 以下是具体场景及示例:

1. 组件生命周期与异步操作中的状态留存

组件的生命周期钩子(如 mountedbeforeDestroy)和异步操作(定时器、接口请求)中,闭包用于留存组件实例或局部变量,确保异步回调能正确访问上下文。

示例:组件内定时器的清理

vue

<template>
  <div>{{ time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time: 0 } },
  mounted() {
    // 定时器回调是闭包,保存了组件实例 this
    const timer = setInterval(() => {
      this.time++; // 访问组件 data 中的 time
    }, 1000);

    // beforeDestroy 钩子回调是闭包,保存了 timer 变量
    this.$on('hook:beforeDestroy', () => {
      clearInterval(timer); // 组件销毁时清理定时器
    });
  }
};
</script>
  • 闭包确保异步回调(定时器、销毁钩子)能访问 this(组件实例)和 timer(局部变量),避免状态丢失。

2. 事件处理与防抖 / 节流逻辑

事件处理函数(如 @click@input)中,闭包可封装防抖、节流等逻辑,保存中间状态(如定时器 ID),避免污染组件数据。

示例:输入框防抖

vue

<template>
  <input @input="handleInput" placeholder="搜索...">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handleInput() {
      let timer; // 闭包保存定时器状态
      return (e) => {
        clearTimeout(timer);
        timer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搜索:', e.target.value); // 防抖后执行
        }, 500);
      };
    }() // 立即执行,返回闭包函数作为事件处理函数
  }
};
</script>
  • 闭包将 timer 隔离在事件处理逻辑内部,避免多个输入框共享状态冲突。

3. 自定义指令的私有状态管理

自定义指令中,闭包用于保存指令实例的私有状态(如绑定值、临时变量),确保多个指令实例间状态隔离。

示例:权限控制指令

vu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irectives: {
    permission: {
      inserted(el, binding) {
        const requiredPerm = binding.value; // 闭包保存当前指令需要的权限
        // 检查权限的函数(闭包访问 requiredPerm)
        const checkPerm = () => {
          if (!hasPermission(requiredPerm)) { // 假设 hasPermission 是权限工具
            el.style.display = 'none'; // 无权限则隐藏元素
          }
        };
        checkPerm();
        // 监听权限变化(闭包确保能访问 checkPerm 和 requiredPerm)
        el._permWatch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permChange', checkPerm);
      },
      unbind(el) {
        // 清理监听(闭包访问 el._permWatcher)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permChange', el._permWatcher);
      }
    }
  }
};
</script>
<template>
  <button v-permission="'delete'">删除按钮</button>
</template>
  • 闭包使指令的 inserted 和 unbind 钩子能共享 requiredPerm 和 checkPerm,且每个指令实例的状态独立。

4. Vue 3 Composition API 与组合式函数

Vue 3 的 setup 函数和组合式函数(如 useXXX)重度依赖闭包封装响应式状态和逻辑,实现逻辑复用且状态隔离。

示例:封装表单验证逻辑

vu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 from 'vue';

// 组合式函数:闭包封装表单状态和验证逻辑
function useFormValidator(initialValues) {
  const form = ref(initialValues);
  const errors = ref({});

  const validate = () => {
    errors.value = {};
    // 验证逻辑(闭包访问 form 和 errors)
    if (!form.value.name) errors.value.name = '必填';
    return Object.keys(errors.value).length === 0;
  };

  return { form, errors, validate }; // 暴露闭包中保存的状态和方法
}

// 组件中使用:两个表单实例状态完全隔离
const userForm = useFormValidator({ name: '' });
const addressForm = useFormValidator({ city: '' });
</script>
  • 每次调用 useFormValidator 时,内部的 formerrors 与 validate 形成闭包,不同实例的状态互不干扰。

5. 状态管理(Vuex/Pinia)中的 getter 与 action

Vuex/Pinia 的 getter 函数通过闭包访问 state,action 则通过闭包维护异步操作中的上下文(如 commitdispatch)。

示例:Pinia 的 getter 与 action

javascript

运行

// store/user.js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useUserStore = defineStore('user', {
  state: () => ({ token: null, info: null }),
  getters: {
    isLogin(state) {
      // getter 是闭包,访问外部 state
      return !!state.token;
    }
  },
  actions: {
    async fetchUserInfo() {
      // action 闭包访问 state 和 this(store 实例)
      const res = await api.getUser(this.token); // 用当前 token 发请求
      this.info = res.data; // 更新状态
    }
  }
});
  • getter 和 action 本质是闭包,确保能访问最新的 state 和 store 实例方法。

6. 高阶函数与逻辑复用

通过闭包创建高阶函数(返回函数的函数),封装通用逻辑(如权限校验、参数预设),实现代码复用。

示例:封装带 loading 状态的请求

vu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 from 'vue';

// 高阶函数:闭包保存 loading 状态
function withLoading(apiFn) {
  const loading = ref(false);
  const wrappedFn = async (...args) => {
    loading.value = true;
    try {
      return await apiFn(...args); // 闭包调用传入的接口函数
    } finally {
      loading.value = false;
    }
  };
  return { wrappedFn, loading }; // 暴露闭包中的状态和包装函数
}

// 使用:获取用户列表(自带 loading 状态)
const { wrappedFn: fetchUsers, loading } = withLoading(api.getUsers);
</script>
<template>
  <button @click="fetchUsers" :disabled="loading">
    {{ loading ? '加载中' : '获取用户' }}
  </button>
</template>
  • 闭包使 wrappedFn 能访问 loading 状态,且每个 withLoading 调用的状态独立。

总结

闭包在 Vue 中的核心作用是:

  • 隔离状态:如组合式函数、指令实例的独立状态;
  • 保存上下文:确保异步操作、事件回调能访问正确的组件 / Store 实例;
  • 封装逻辑:将相关状态与方法捆绑,避免全局污染,提升复用性。

所以上面的几个举例只是日常中大家经常见到的,肯定不止这些例子,不管什么项目,只要体现出函数内部调用函数外部的常量就行,确保常量不被修改,体现出闭包的特性就行

使用时需注意:闭包可能导致变量长期驻留内存,需及时清理(如组件销毁时清除定时器、解绑事件),避免内存泄漏。

函数组件和异步组件

“函数式组件” 和 “异步组件” 是 Vue 中两种不同定位的组件形态,前者通过 “无状态、无实例” 精简渲染流程,后者通过 “按需加载” 减少初始资源体积,二者从不同维度优化性能,具体解析如下:

一、函数式组件:无状态、无实例的 “轻量渲染器”

1. 核心定义

函数式组件是 仅接收 props 和 context 作为参数、无自身状态(无 data/reactive)、无组件实例(无 this)、无生命周期钩子 的组件,本质是一个 “纯函数”—— 输入 props 后直接返回虚拟 DOM,不参与组件实例的创建和挂载流程。

在 Vue 2 中需通过 functional: true 声明,Vue 3 中则直接用 “无 <script setup> 的单文件组件” 或 “返回虚拟 DOM 的函数” 实现,例如:

组件UserCard

<!-- Vue 3 函数式组件:仅渲染,无状态 -->
<template functional>
  <div class="user-card">
    <img :src="props.avatar" alt="用户头像" />
    <div>{{ props.name }}</div>
  </div>
</template>

<script>
// 也可通过 JS 定义:接收 props,返回虚拟 DOM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UserCard(props) {
  return h('div', { class: 'user-card' }, [
    h('img', { src: props.avatar, alt: '用户头像' }),
    h('div', props.name)
  ]);
}
</script>

2. 函数组件≠jsx

函数组件可以用jsx写,jsx只是一种语法,函数组件的强调在状态和实例

举个例子:

// 用 JSX 写的普通组件(有状态,不是函数组件)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 {
  // 有自身状态(count),不符合函数组件“无状态”特征
  const count = ref(0);

  // 有自身事件处理逻辑
  const handleAdd = () => {
    count.value++;
  };

  // JSX 渲染,但组件是普通组件
  return (
    <div>
      <span>计数:{count.value}</span>
      <button onClick={handleAdd}>+1</button>
    </div>
  );
};

2. 性能提升原理:跳过 “组件实例创建” 流程

Vue 普通组件的渲染需经历 “创建组件实例 → 初始化状态 → 执行生命周期 → 渲染虚拟 DOM” 等完整流程,而函数式组件会 跳过 “实例创建” 和 “状态初始化” 步骤,直接根据 props 生成虚拟 DOM,减少内存占用和渲染耗时。

3. 适用场景:纯展示、高频复用的轻量组件

仅当组件满足 “无状态、仅渲染” 时,用函数式组件才能提升性能,典型场景:

  • 列表项组件:如表格行、列表项(v-for 循环渲染几十上百个的场景,减少实例数量);
  • 纯展示组件:如标签(Tag)、头像(Avatar)、按钮组(ButtonGroup)等无交互或仅触发父组件事件的组件;
  • 高阶组件包装:如用于封装逻辑、生成新组件的 “容器组件”(无自身状态,仅转发 props)。

注意:若组件需状态(如 ref/reactive)、生命周期(如 onMounted)或复杂交互(如内部事件处理),则不适合用函数式组件 —— 强行使用会导致代码复杂度上升,反而抵消性能优势。

二、异步组件:按需加载的 “延迟渲染组件”

1. 核心定义

异步组件是 不在初始渲染时加载,而是在 “需要时”(如路由跳转、条件渲染触发)才动态加载组件代码 的组件,本质是通过 “代码分割” 将组件打包成独立的 chunk 文件,避免初始包体积过大。

Vue 3 中通过 defineAsyncComponent 声明,Vue 2 中通过 “返回 Promise 的函数” 声明,例如:

// Vue 3 异步组件:路由跳转时才加载 UserDetail 组件
import { defineAsyncComponent } from 'vue';
import { Loading, ErrorComponent } from './components';

// 定义异步组件,指定加载函数、加载中/加载失败占位组件
const UserDetail = defineAsyncComponent({
  loader: () => import('./UserDetail.vue'), // 动态导入,打包成独立 chunk
  loadingComponent: Loading, // 加载中显示的组件
  errorComponent: ErrorComponent, // 加载失败显示的组件
  delay: 200, // 延迟 200ms 显示加载组件(避免闪屏)
  timeout: 3000 // 3 秒加载超时则显示错误组件
});

// 路由配置中使用:访问 /user/:id 时才加载 UserDetail
const routes = [
  { path: '/user/:id', component: UserDetail }
];

2. 性能提升原理:减少初始资源体积

普通组件会被打包到主包(如 app.js)中,若项目包含大量组件(如几十个页面组件),会导致初始包体积过大(如超过 2MB),首屏加载时间变长;而异步组件会 被单独打包成小 chunk(如 UserDetail.[hash].js ,初始加载时仅下载主包,需要时再通过网络请求加载组件 chunk,从而减少首屏加载时间和初始内存占用。

三、核心差异

维度 函数式组件 异步组件
核心特性 无状态、无实例、同步渲染 有状态 / 无状态均可、异步加载、延迟渲染
性能优化点 减少组件实例创建开销,提升渲染速度 减少初始包体积,提升首屏加载速度
适用组件类型 纯展示、高频复用的轻量组件 非首屏、条件触发的重量级组件
代码分割 不涉及代码分割,组件代码在主包中 强制代码分割,组件代码在独立 chunk 中

怎么理解函数式组件会 跳过 “实例创建” 和 “状态初始化” 步骤,呢?

Vue 中普通组件和函数式组件的渲染流程差异,本质是 “是否创建组件实例” 导致的流程分支。下面从源码的角度去拆分下这个过程:

一、普通组件的完整渲染流程(包含实例创建)

普通组件的渲染是一个 “从组件定义到 DOM 挂载” 的完整生命周期,可分为 5 个核心步骤,每一步都和 “组件实例” 强绑定:

1. 解析组件定义,准备创建实例

当 Vue 解析到模板中的组件标签(如 <UserForm>)时,会先读取该组件的选项定义(data/methods/computed 等),然后调用 Vue 内部的 createComponentInstance 方法,初始化一个组件实例对象(VNode 组件实例) 。这个实例对象会包含:

  • 基础属性:uid(唯一标识)、vnode(虚拟 DOM 节点)、parent(父实例)等;
  • 状态容器:ctx(上下文,用于存放 data/props 等)、setupState(组合式 API 的状态)等;
  • 方法引用:emit 方法、生命周期钩子队列等。

2. 初始化组件状态(实例的核心工作)

实例创建后,Vue 会执行 initComponent 方法,为实例 “注入” 状态和能力:

  • 处理 props:将父组件传入的 props 解析后挂载到实例的 ctx 中(如 this.props.name);
  • 初始化 data:执行 data() 函数,将返回的对象通过 reactive 转为响应式数据,挂载到实例(如 this.count);
  • 绑定 computed/watch:将计算属性和监听器与实例关联,依赖收集时绑定到实例的更新逻辑;
  • 处理生命周期:将 mounted/updated 等钩子函数添加到实例的钩子队列,等待触发时机。

3. 执行初始化生命周期钩子

实例状态准备好后,Vue 会按顺序执行初始化阶段的生命周期钩子:

  • beforeCreate:此时 props 和 data 尚未挂载到实例,无法访问;
  • createdprops 和 data 已初始化,可通过 this 访问,但 DOM 尚未生成。

4. 渲染虚拟 DOM(VNode)

初始化完成后,Vue 调用实例的 render 方法(模板会被编译为 render 函数),生成组件的虚拟 DOM 树(VNode)。这个过程中,render 函数通过 this 访问实例上的 props/data(如 this.name),最终生成描述 DOM 结构的 VNode 对象(包含标签名、属性、子节点等信息)。

5. 挂载真实 DOM,执行挂载生命周期

  • 虚拟 DOM 转真实 DOM:Vue 调用 patch 方法,将 VNode 转换为真实 DOM 节点,并插入到父组件的 DOM 中;
  • 执行挂载钩子:触发 beforeMount → 真实 DOM 挂载完成 → 触发 mounted
  • 实例关联 DOM:实例的 el 属性(Vue 2)或 vnode.el(Vue 3)指向真实 DOM,方便后续更新。

二、函数式组件的渲染流程(跳过实例创建)

函数式组件因为 “无状态、无实例”,流程被大幅简化,直接跳过 “实例创建” 和 “状态初始化”,仅保留 “输入 props → 输出 VNode” 的核心步骤:

1. 解析组件定义,确认函数式标识

当 Vue 解析到函数式组件(如 <template functional> 或返回 VNode 的函数)时,会识别其 “函数式” 标识(Vue 3 中通过 functional: true 或无状态函数判断),直接进入轻量渲染流程。

2. 直接接收 props 和上下文(无实例,无初始化)

  • 函数式组件没有实例,所以不需要创建 componentInstance 对象;

  • 父组件传入的 props 和上下文(slots/emit 等)会被直接打包成参数,传递给渲染函数(模板或 JSX 函数)。例如:

    • 模板式函数组件中,通过 props.xxx 直接访问数据,context.emit 触发事件;
    • JSX 函数组件中,函数参数直接接收 props 和 context(props, context) => { ... })。

3. 生成虚拟 DOM(直接渲染,无生命周期)

函数式组件的 “渲染函数”(模板编译后的函数或 JSX 函数)会直接使用 props 和 context 生成 VNode,过程中:

  • 不需要访问 this(因为没有实例);
  • 不需要处理响应式数据初始化(props 由父组件传入,已在父组件中完成响应式处理);
  • 没有生命周期钩子(无需执行 created/mounted 等)。

4. 挂载真实 DOM(复用父组件的挂载流程)

生成的 VNode 会直接进入父组件的 patch 流程,和父组件的其他节点一起被转换为真实 DOM。因为没有实例,所以 DOM 挂载后也不会触发任何生命周期钩子,完成渲染后即结束。

三、一句话总结

普通组件的渲染是 “先创建一个‘管理者(实例)’,由管理者统筹状态、生命周期和渲染”,流程完整但冗余;函数式组件的渲染是 “无管理者,直接用输入数据生成输出结果”,跳过所有和实例相关的步骤,因此更轻量、更快。

webpack分包优化简单分析

分包是什么 “分包” 就是按 “使用时机” 和 “功能” 将代码分割成多个小文件,核心是 “按需加载”,解决传统单包模式下 “体积过大、加载慢” 的问题。 路由分包、组件分包、第三方库分包是最常用的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