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乐道 L90 爆火,这是蔚来的胜利,但大型 SUV 的「纯电元年」还没到

乐道 L90 杀出来了。

10 月 25 日,蔚来官方宣布,乐道 L90 上市仅 86 天,累计交付已正式突破 3 万台。

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爆款速度,自 8 月 1 日开启交付以来,L90 已经实现了连续数月交付破万。翻看 9 月份的销量榜单,L90 交出了 10997 辆的成绩单。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大型家用 SUV 市场,L90 的表现确实称得上是现象级。

这一强劲的数据迅速在行业内点燃了一个论调,说 2025 年就是「大三排纯电 SUV 元年」。

这种观点的逻辑很直接,大概就是:长期以来,大型 SUV 市场因为其擅长的「满载、长途」的场景,一直是混动车型的绝对主场。而 L90 的异军突起,被视为纯电车型终于攻破了混动防线的信号,代表着市场对纯电大车的补能焦虑正在被瓦解。

L90 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它的成功,真的能和「纯电的胜利」划等号吗?只要深入翻一翻销量,你就会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举个例子:月销两万的问界 M8,纯电车型占了多少呢?很难查得到吧?

L90 销量破万,M8 纯电版却只有……

L90 的火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特例」,是蔚来换电体系打进入门大型 SUV 市场的结果。它为什么能赢?因为它用两把钥匙,比较好地解决纯电大型 SUV 的两大痛点:补能和购车成本。

在中国汽车市场里,大型 SUV 往往是一个家庭中承担「全家出行」责任的主力车。对于这台车,任何体验上的短板都会被无限放大,尤其是补能。长期以来,纯电车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即便 800V 超充技术已经将理论充电时间缩短到 15-20 分钟,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补能焦虑。

这种焦虑,不是对充电速度的焦虑,而是对补能「不确定性」的焦虑。

试想一下,国庆长假,你开着一台 800V 纯电大 SUV,满载家人和行李。开到高速服务区,发现快充桩前排着好几辆辆车。而隔壁的加油站的增程车主,5 分钟就能满油出发。这种在高峰期的巨大不确定性,才是劝退家庭用户的主要原因。

而乐道 L90 的换电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个问题。

尽管部分热门换电站点在节假日依旧会面临无电可换的局面,但用户依旧可以通过提前规划来规避,非高峰期就更不用说了。在用户的感知上,蔚来的「3 分钟换电」和已经遍布全国高速的换电网络,和「排队、插枪、等待」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当 L90 能做到和增程车一样「不焦虑」时,它在静谧性、平顺性和原生纯电平台空间上的优势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租电的优势大家就更熟悉了。

大型纯电 SUV 的电池成本是高昂的,乐道 L90 允许用户将这块最昂贵的「资产」剥离,直接在购车款中减去 8.6 万元,让 L90 的购车门槛,直接进入了传统合资品牌紧凑型 SUV、以及理想 L6 这类中型增程 SUV 的腹地。

同时,BaaS 还顺带解决了纯电车型的另一个顽疾——电池衰减。用户不再需要担心几年后电池健康度下降导致的残值血崩,因为电池本就是租来的。

正是「换电+租电」这套打法,让乐道 L90 成为了一个难以被复制的特例。

那么,抛开 L90 这个特例,常规的「超充派」大型 SUV 市场表现又如何呢?我们来看 9 月份的销量数据。

排名第一的是问界 M8,月销量高达 21244 辆,官方还趁此机会喊出了「40 万元级不分车型销冠」的宣传口号。第二是前面提到的乐道 L90;问界 M9 排名第三,月销量 10503 辆;第四是领克 900 EM-P,7319 辆;理想 L9 位居第五,月销量为 3787 辆;第六是蔚来 ES8,2803 辆……

可以看到,其中实打实的纯电销量只有蔚来和乐道,问界数据囊括了混动和纯电,而领克 900 EM-P 和理想 L9 则完全是混动车型。

那么,两台卖爆了的问界,又有多少是纯电呢?

还记得问界 M8 纯电版上市后的第二天,鸿蒙智行官方公布了「上市 24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辆」的宣传海报,但该车型后续的 9 月销量,官方并没有选择公布。

而实际的上险量显示,从 9 月 8 日开启全国交付算起,问界 M8 纯电版的 9 月销量仅有 2490 辆;问界 M9 的纯电版销量,更是只有 1840 台。

这组对比再直白不过了。在 M8 的两万多名车主中,有接近 90% 的人放弃纯电选择了增程。而在 M9 的一万多名车主中,也有超过 80% 的人选择了增程。这甚至都不能算「选择」,这几乎是一边倒。

可见,问界 M8 和 M9 的成功,是华为智能化和产品定义的成功,但更是增程这个动力形式的成功。当用户面对一台需要承担家庭主力责任的大型 SUV 时,即便有华为 800V 巨鲸超充的背书,他们对纯电长途的「补能确定性」依然缺乏信心,宁愿选择一个带有发动机的保险方案。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乐道 L90 那 10997 辆的月销,和问界 M8、M9 纯电版那两千左右的月销,对比是何其鲜明。

乐道 L90 的火爆,显然算不上纯电元年的号角。

欢迎来到「增程 2.0」时代

既然纯电在补能确定性上还存在问题,换电模式短期内也无法被其他厂商大规模复制,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大型家用 SUV 市场的主流大概率还是那些混动车型,无论插混还是增程。

在「全家长途出行」这个核心诉求面前,增程车型「可油可电」的特性,很好地平衡了日常通勤的低成本和长途出行的便利性,这是它在过去几年能迅速占领大型 SUV 市场高地的根本原因。

但是,增程阵营也不能高枕无忧。乐道 L90 这样的「纯电特例」,以及其他纯电对手的步步紧逼,已经从另一个维度拔高了这场竞争的门槛。

市场对增程车型的要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的「增程 1.0」时代,消费者看重的是「从无到有」。大家的核心诉求是解决续航焦虑,因此愿意为了这个优点,去忍受产品上的其他妥协。比如,很多早期的增程车并非基于原生纯电平台打造,导致它们在空间布置上存在先天缺陷。最典型的,就是为了安放后电机和油箱,不得不牺牲后备箱空间,或者第三排地台过高,影响乘坐舒适性。

但在现在这个「增程 2.0」时代,不少消费者的心态变了,他们不仅要「无焦虑」,还要好的体验。

他们已经被乐道 L90 这种原生纯电平台教育过了,他们知道纯电平台能带来纯平的地台、更宽敞的乘坐空间、甚至是一个巨大的前备箱。当纯电对手能提供这些体验时,增程车型如果还停留在「牺牲空间换续航」的阶段,就会迅速失去吸引力。

一个最好的例子,来自小鹏。

就在上周,小鹏汽车开始预热他们的首款增程车型——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

这个动作本身就很有风向标意义。小鹏过去一直是纯电最坚定的拥护者之一,从 G3 到 P7,再到 G9 和 X9,它所有的技术栈都点在了纯电和智能化上。现在连小鹏都调转方向来做增程,大型车市场的主流究竟是谁,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但更关键的,是小鹏 X9 增程版的做法。

它不是简单地在 X9 纯电版上挖个洞,塞个增程器就完事了。根据目前的信息,X9 增程版的目标,是在保留纯电版几乎所有核心平台优势的前提下,再叠加增程的续航能力。

X9 的核心卖点之一,就是它基于原生纯电平台实现的高集成度后桥。这个设计让它在作为一台 MPV 的同时,塞进了主动式后轮转向和双腔空气悬挂。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第三排座椅的魔术折叠——座椅可以完全收纳进地板之下,形成一个巨大且纯平的后备箱空间。

▲ 小鹏 X9 纯电版

这个纯平大后备箱和后轮转向所带来的灵活性,恰恰是传统大型车的痛点。

而小鹏 X9 增程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纯电原生优势全部保留下来。

▲ 小鹏 X9 混动版的第三排折叠后依旧能形成纯平地台

这就是「增程 2.0」的门槛。它不再允许增程器和油箱粗暴地侵占本该属于乘客和行李的空间。未来的增程车,必须是基于先进的「纯电平台」,再巧妙地将增程器布置在其中。它必须在空间、操控、底盘质感、智能化等所有方面,都拿出和纯电车型一致的体验。

增程的入场券,已经变得非常昂贵。

乐道 L90 的爆火,虽然没有真正推翻增程的主流地位,但它实实在在地抬高了增程的竞争标准。它就像一条鲶鱼,逼着所有增程玩家都必须回头审视自己的产品:

你的平台够不够原生?你的空间利用率够不够极致?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即便你挂着「增程」的牌子,消费者也可能转头去选择那个能换电、空间还更大的 L90 了。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鸿蒙智行上新,尚界 H5 只卖 15.98 万元!

鸿蒙智行今晚一口气发布了两款全新的 SUV。

一款是全新品牌尚界的首款车型 H5,另一款则是全新问界 M7。

先说价格:

  • 尚界 H5 售价 15.98-19.98 万元。
  • 全新问界 M7 售价 27.98 – 37.98 万元。

尚界 H5 的发售,意味着华为的辅助驾驶技术,第一次进入 20 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这是一个过去鸿蒙智行从未触及,但市场容量极为广阔的价格地带。

 

而新款问界 M7,则是在产品力全面提升后,依然守住了 25 万级的起售价。在经历了一轮市场起伏和竞品迭代后,这款曾经的销量支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我更新,重新回到它曾经的位置上。

那么,在这样的价格下,它们各自都给出了怎样的体验?我们先从尚界 H5 说起。

尚界 H5:过日子,过好日子

尚界 H5 的核心卖点非常明确,就是智能化。

它的增程 Max 版和纯电 Max 长续航版都搭载了 HUAWEI ADS 4.0 系统,以及一颗 192 线激光雷达,这让它在硬件层面上,就具备了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的能力。

过去,这个价位的车型谈论智能驾驶,更多是在高速场景,而尚界 H5 带来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平移,让主流家庭用户也能接触到更高阶的体验。

座舱内,则是我们熟悉的鸿蒙智能座舱。15.6 英寸的中控屏,配合流畅的交互和丰富的应用生态,对于这个价位的用户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

但这套先进的智能系统,最终需要一个可靠的车身来承载。这部分工作,由上汽来完成。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在发布会上,用四个标准,介绍了这台车的核心理念:

GL8 的舒适、桑塔纳的素质、华为的智能和余承东的要求。

「华为的智能」我们已经看到了。而「GL8 的舒适」,则直接指向了这台车的空间和乘坐体验。

尚界 H5 是一台非常务实的家用车,它的外观没有太多花哨的线条,整体轮廓饱满、稳重。

这种不追求惊艳但保证了耐看的设计,完全服务于其内部空间。通过 A 柱前移、D 柱后移的设计,在 4.8 米的车长内,实现了越级的「得房率」。

它的后排腿部空间超过了一米,地板是纯平的,横向宽度也足够,这意味着中间座位不再是临时将就的位置,是真的可以满足三名成年人同时乘坐的「真三座」设计。

后备箱常规容积有 601 升,地板下方还有额外的储物暗格,前备箱容积也达到了 124 升,储物能力相当可观。

「桑塔纳的素质」,则代表了对皮实、耐用和可靠性的追求。

尚界 H5 的车身结构采用了「九横五纵」的框架,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到 84%,核心乘员舱部分 100% 使用了潜艇级的热成型钢。一个细节是,它同样配备了和新款 M7 一样的三重冗余门锁电源,确保极端碰撞断电后车门依然能打开。

用贾建旭的话说,这是对质量「不妥协」。

动力上,尚界 H5 提供了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

增程版 CLTC 纯电续航 235 公里,综合续航 1360 公里,馈电油耗仅为 4.44L/100km。纯电版则提供了 80kWh 电池的长续航版本,CLTC 续航 655 公里,百公里电耗只有 13.4 度电,经济性表现突出。

至于「余承东的要求」,则代表了鸿蒙智行对产品体验的高标准。尚界 H5 用相对朴素的设计,换取了实用的大空间、可靠的车身安全,以及一套在这个价位明显领先的智能化系统。

这背后当然也体现了上汽集团在与华为合作模式上的战略转变。尚界 H5 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几年前那场关于「灵魂与躯体」讨论的最终落地。上汽提供了成熟、可靠的「躯体」,而华为则注入了最核心的智能「灵魂」。

对于市场而言,尚界 H5 像是一个来捣乱的,它把高阶辅助驾驶的门槛拉到了新低,这必然会给比亚迪、小鹏等在这一价格带深耕多年的对手,带来新的压力。

总之,这台车希望触达的用户和场景,或许可以用余承东在发布会结尾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陪着用户:

过日子,过好日子。

问界 M7:除了名字,几乎都是新的

在发布会现场,余承东公布了一个数据:

新款问界 M7 开启预订 19 天,小订量已经突破了 23 万台。这个数字,为这款车的登场铺垫了极高的市场热度。

这次的全新 M7,最核心的变化是空间。

老款 M7 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其空间表现与其超过五米的车长不相匹配,尤其是第三排的实用性,一直备受诟病。而新款 M7 几乎是推倒重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关键的数字是轴距——新款 M7 的轴距从 2820mm,一口气增加到了 3030mm。这多出来的 21 厘米,完全反映在了车内纵向空间的改善上。

如今 M7 的第三排已经不再是应急专座,腿部空间达到 810mm,足以容纳成年人进行短途乘坐。而五座版的后排,则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样的空间表现已经完全足够,甚至超出了预期。

「我们不仅超过了上一代的 M7,还超过了宝马 X5 加长版。」余承东说。

▲ 五座版后排空间对比老款问界 M7 和宝马 X5

对空间的重新规划也体现在了后备箱上。

在坐满人的情况下,六座版依然能提供 312L 的后备箱容积,能够放下 4 个 20 寸行李箱。而将第三排座椅放倒后,空间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五座版的后备箱常规容积则达到了 850L,足以应对长途自驾游的装载需求。

解决了内部空间这个最大的痛点后,新款 M7 在其他地方也下了不少功夫。

它的外观设计向更高级别的问界 M8 靠拢,官方称之为「鯤鵬展翼」设计语言。

最明显的变化是前脸,封闭式的格栅和全新的「船桨」型大灯组,让整车的气场和精致感比老款提升了一个档次。车身侧面的线条更饱满流畅,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内部结构也做了简化,整体观感更加和谐。

可以说,新款 M7 彻底摆脱了老款车型略显中庸的影子,拥有了更符合当下审美的家族化设计。

进入车内,座舱的豪华感和科技感同样得到了加强,中控台经过重新设计,配色上也提供了更多选择。

六座版的二排零重力座椅再次升级,最大倾斜角度可以达到 150°,接近躺平,并且配备了水平自适应双扶手。扶手箱里还设计了弹出式的隐藏式杯架,在细节上增加了一些巧思。

仪表台的科技配置也更完整了。中控屏尺寸更大,边框更窄,还新增了一块 10.25 英寸的副驾娱乐屏。

驾驶员前方则有全新的 68 英寸 AR-HUD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可以将导航、辅助驾驶等信息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最吸引眼球的,是那块新增的 17.3 英寸后排娱乐屏。

这块屏幕的加入,让 M7 的后排有了独立的娱乐中心,可以直接满足后排乘客,尤其是孩子们的影音需求。这项配置,在 5 座版车型里面可并不多见。

当然,作为华为深度参与的产品,智能化依然是它的核心长板。

新款 M7 搭载了 HUAWEI ADS 4.0 智能驾驶系统,硬件配置和问界 M9 属于同一水平,包括那颗 192 线激光雷达和 3 颗分布式 4D 毫米波雷达,让 M7 具备了完整的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能力。

除了这些显性的升级,一些看不见但很关键的地方,新款 M7 也做了补足。

比如底盘,这同样也是老 M7 的一个核心槽点。

新款 M7 的前悬架,从老款的麦弗逊式,升级为了成本更高、结构更复杂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这一改变对于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在高速过弯和经过颠簸路面时,车身的姿态会更从容,滤震也更干净。

动力上,增程版车型提供了容量更大的 53 度电池组选项,CLTC 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超过 300 公里,日常城市通勤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台纯电车来使用,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满电满油的综合续航则来到了 1625km。

这次,问界 M7 一并推出了纯电版车型。新车基于 800V 高压平台,搭载 100kWh 的华为巨鲸电池,CLTC 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710 公里。

为了解决用户的补能焦虑,赛力斯总裁何利扬也在发布会上宣布,问界将在未来三年,建设超过 4000 座充电场站,以「平均每天两座的速度」推进,覆盖高速服务区和主要生活区。

ONE MORE THING

除了尚界 H5 和全新问界 M7,余承东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环节——关于旗舰车型问界 M9 的更新。

这次 M9 没有发布新款,而是新增了一个更豪华的「尊享四座」版本。

这是 M9 在豪华领域的新探索,它将原有的五座版后排,改为了两个独立的零重力座椅,营造出了一个颇为「尊贵」的独立空间。

据余承东介绍,这两个后排座椅的功能「非常强大」,不仅具备常规的通风、加热、按摩,其最大倾斜角度可以达到 150 度,几乎能够实现躺平。

除了座椅本身,这个四座版的后排还配备了专属的中央扶手、储物空间和双无线充电面板。配合 M9 已有的 EC 调光隐私玻璃和电动遮阳帘,后排的体验已经开始向 D 级豪华轿车看齐。

另外,M9 还迎来了一系列功能更新,包括引入了主打新车无异味的「鸿蒙阿尔卑斯座舱」、新增了「双龙出海」等迎宾灯语,并预告了后续将通过 OTA 支持苹果 CarPlay、香港澳门地区车联网漫游等超过 50 项的升级。

对一款已经稳居 50 万元以上销量冠军的旗舰车型,持续进行如此细致的投入,本身就说明了它在鸿蒙智行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余承东还提到了另一项数据:问界 M9 连续两期位列新能源车用户净推荐值第一。

这是用户满意度的最佳表现。

在技术和配置快速趋同的今天,用户的真实口碑,可能才是一款产品最坚固的护城河。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