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纽北圈速 6:59.157!仰望 U9X 超越小米,登顶最速量产电动车

今天,靴子终于落地了。

仰望和纽北官方正式公布了 U9 Xtreme(简称 U9X)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圈速成绩:

6 分 59 秒 157。

这一成绩,正式刷新了此前由小米 SU7 Ultra 创造的 7 分 09 秒纪录,让「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的名号易主。

▲目前的纽北纯电量产车圈速榜,前三分别是:仰望 U9X、小米 SU7 Ultra、Rimac Nevera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这个圈速其实是在今年 8 月 22 日创下的。

驾驶这台车的是德国家乡车手 Moritz Kranz,一位在 GT 赛事中已经在这条「绿色地狱」跑了近 10000 圈的「老炮」。这无疑为这个「破 7」的成绩增加了不少含金量。

这也让 U9X 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同时包揽「纽北最速量产电车圈速」和「全球汽车极速纪录(496.22 km/h)」的车型。

要同时做到这两点,起点是一个 3000 匹马力的目标。仰望为此打造了全球首个量产全域 1200V 超高压平台。这得益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工程师得以在自家的碳化硅芯片中「百里挑一」,筛选出最优秀的组件来满足 U9X 的需求。

为 U9X 供能的是一块磷酸铁锂电池。仰望的解释是:对于超跑而言,它在耐高温性、低电量放电能力以及安全性上拥有更确切的优势。这块赛道级刀片电池,让 U9X 获得了「纽北劳模」的称号——在赛道日可以全天候满负荷运转。

但强大的动力输出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控制才是关键。

这就要归功于易四方与云辇-X 的技术架构。易四方的四电机独立驱动,让 U9X 的扭矩控制响应速度做到了传统机械结构的 10 到 20 倍,在纽北 177 个弯道的测试中,超过 60% 的制动能量依靠电机进行动能回收。

一个更极致的例子是,在去年的一次测试中,车辆在接近 300 km/h 的高速下发生爆胎,正是依靠易四方系统的瞬间调整,车身姿态被牢牢稳住。

而云辇-X,则首次在超跑领域引入了「垂向控制」。它不再是那个用于展示的「跳舞」功能,而是通过主动控制四个悬架的垂向姿态,实现载荷的精准转移,为每个轮胎榨取出最大的抓地力。

当然,这套技术架构也增加了车重。为了抵消这一点,仰望将金属 3D 打印技术引入到车身设计中,其整个前舱和后舱结构均采用 3D 打印的铝合金部件,刹车卡钳则使用了钛合金。

最终的结果是,U9X 的整车重量相比 U9 降低了 100 公斤。衡量车身轻量化水平的轻量化系数,也从 U9 的 0.95 进一步优化到了 0.83,数值越小意味着效率越高。

极速跑那么快,圈速跑那么快有什么用?高速限速 120km/h。

面对这样的质疑,仰望总经理胡晓庆在发布会上用高铁举例: 20 年前,没人能想象今天 350 km/h 的高铁带来的便利。「总有人要为未来而造车,」胡晓庆说,「我们认为这件事情很酷,它就是仰望应该干的事情。」

她强调,U9X 并非停留在实验室的成果,它是一款完全符合量产标准的车型。

仰望 U9X 已于 9 月 20 日晚正式宣布面向全球限量发售 30 台,并已开启预定。每一台车都将提供独一无二的整车定制方案。至于其售价,官方并未公布。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方程豹新车上市!豹 5 起售价提至 26.98 万元,豹 8 新增 5 座版本

方程豹今天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字:豹 5 车型即将迎来第 10 万台销量里程碑,品牌累计销量也即将达成 20 万台。

对于一个成立两年多的新品牌而言,这组数据足以证明它已经在新能源硬派越野这个细分赛道站稳了脚跟。

当一款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市场验证,它的下一步迭代会走向何方?从今天的发布会里可以看到,方程豹把重点放在了解决用户的几个核心痛点上:纯电续航、乘坐舒适性、智能化深度以及空间实用性。

发布会的两大主角——豹 5 长续航版和豹 8 大五座版,便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两款新车首先共享了技术上的升级,用方程豹的话来说就是「智」与「勇」的同步进化。

「勇」的进化,指 DMO 平台升级至 DMO+。之前方程豹的招牌——「全速域路面感知控制技术」,仅在车辆处于「暴力模式下」进行低速行驶时,才拥有精准的扭矩控制能力。而现在,他们把这个功能给到了所有地形模式,让车辆在爬坡、脱困时的轮端动力响应更精确可控。

「智」的飞跃,是全面搭载了华为 ADS 4.0。豹 5 长续航版和豹 8 大五座版都搭载了这套系统。

相比 ADS 3.0,4.0 版本升级了全新 WEWA 架构(支持云端自主学习)、「行泊一体」2.0,以及覆盖全路况天候的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一个细节是,搭载 ADS 4.0 的车型尾部新增了蓝色辅助驾驶指示灯。

在 DMO+ 和 ADS 4.0 这两套技术底座之上,豹 5 和豹 8 这两辆车沿着不同的路径,开始了自己的升级。

豹 5 长续航版的核心升级,围绕「续航」二字展开。CLTC 纯电续航从 125 公里提升至 210 公里,综合续航达到 1310 公里。

比亚迪方程豹总经理熊甜波表示,豹 5 长续航版的续航提升背后是底盘技术的迭代。解决方案分为「开源」与「节流」两部分。

「开源」,是通过优化底盘布局,加宽车架大梁间距,提升电池包托盘的空间利用率,可布局更多刀片电池。同时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 24%,使电池容量增长 50%。

「节流」,则是在空气动力学上做文章。通过扩展底盘护板、并新增后轮整流板,实现风阻降低 4%。

一套流程走下来,好处不止于续航。由于电池包与大车架连接点增加,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了 44%。新车架采用「内高压一体成型」零焊缝大梁主体,其结构在高速碰撞时抗变形能力更强,在面对非铺装路面时,抗颠簸力也提升了 39%。

更强的刚性,也带来了更好的操控:车辆的侧向响应时间缩短了 35%,车身姿态更稳定。

安全层面,豹 5 长续航版标配远端安全气囊,专为侧向撞击工况设计,能在驾乘者间形成缓冲,防止头部、胸部相互碰撞。

接着,是舒适性配置的升级。

首先,云辇-P 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从此前的顶配专属,下放到了售价更低的「天神版」车型上。

座舱内的升级同样是重点。前排座椅升级为 10 层结构「舒适大沙发」,提升了缓冲性和贴合性。新增「一键前排大床模式」,前排座椅可一键全平放倒,与后排实现连平。第二排座椅靠背,也支持 10° 的电动无级调节。

在智能化体验上,豹 5 长续航版首发比亚迪智能空调 2.0。熊甜波表示,它能学习用户偏好,并能通过数据分析,提前自动干预车窗起雾。此外豹 5 还新增了智能防晕车功能,后排空调控制也从物理按键升级成了屏幕操控。

这次,豹 5 还和之前的钛 3 一样新增了一个便携音响,而且是「帝瓦雷联名便携音响」——在车内是车载音响,取下后,就变成一个带氛围灯的户外 K 歌音响。

最后,豹 5 长续航版还新增了「暖风白」外观色、「沙丘棕」内饰色,以及新款式的 18 英寸和 20 英寸公路胎轮毂。

分享完豹 5 长续航版,我们再来看看豹 8 大五座版。

豹 5 的进化是把自己变得更均衡,解决了续航和舒适性这样的短板。相比之下,豹 8 大五座版则瞄准了一个细分的人群:那些对第三排没有刚需,但追求极致第二排舒适度和后备箱储物能力的用户。

取消第三排座椅,换来的空间收益是巨大的。

第二排的腿部空间直接增加了 100 毫米,纵向乘坐空间达到 970 毫米。后备箱的常规储物空间达到了 955 升。如果将后排放倒,纵深接近 1.9 米。这个装载能力对长途穿越和家庭户外出行很有吸引力。

为匹配它的空间表现,豹 8 大五座版在豪华配置上也做了针对性升级。副驾和后排均配备了四向可调的大腿托。车载冰箱也升级为前后两排都方便够着的「双开门冰箱」,支持冷暖调节与电动开合。

相应地,豹 8 大五座版也推出了新的「湖光绿」外观和「雪影灰」内饰,以及新款式的 20 寸和 21 寸轮毂。

最后是价格。

豹 5 长续航版共推出四个版本,售价区间为 26.98 万元至 32.98 万元。豹 8 大五座版则有两个版本,售价 37.98 万元至 39.98 万元。

价格公布后,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豹 5 的起售价涨了,相比 2 月智驾版的起售价(23.98 万元),高出了 3 万元。

方程豹似乎在尝试重新定义豹 5 的入门版,他们认为,续航更长的版本才是豹 5 真正的起点。这 3 万元的差价,换来的是更长的纯电续航、CTC 2.0 带来的车身刚性与安全提升、以及 DMO+ 平台等一系列基础配置升级。

然而,这些提升是否足以支撑起售价的上移,并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将是市场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续航翻倍,降价 2 万,比亚迪「最头疼的车」这次改对了

如果说当下国内新能源车霸主比亚迪有什么烦心事,那么汉系列销量的断崖式下跌,绝对算得上一件。

今年早些时候,王朝网的旗舰车型汉 L 和唐 L 带着「兆瓦闪充」和「超级 e 平台」横空出世,颇有种要在 20 万元左右的市场大杀四方的感觉。然而,市场表现却有些「叫好不叫座」。

数据显示,汉系列从去年底连续月销超过 2.8 万辆的高点,一路滑落至今年 8 月的 7758 辆,同比骤降约四分之三,可谓「惨淡」。

▲ 数据来源:车主之家

归根结底,还是汉系列的产品力出问题了。

「兆瓦闪充」、「超级 e 平台」、「刀片电池」等确实代表了比亚迪的技术硬实力,但在普通车主更关注的日常体验上,汉系列似乎被竞品甩开了一代。

最典型的对手是吉利星耀 8——不仅车身更大、配置更高、智能化更强,价格还压到了 12 万元区间,直接蚕食了汉系列的潜在用户。自上市以来,星耀 8 销量稳定在万辆以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自从星耀 8 上市后,其销量一直维持在万辆以上。

▲ 吉利银河星曜 8

比亚迪在今天汉系列加推版本的发布会上也正视了这些问题,直接把车主们吐槽最高的几个方面都列了出来,并且一一做了调整。

在用户吐槽最多的外观内饰质感方面,新的长续航版本新增了雾凇金、松影绿、远峰蓝三种更年轻化的配色。中控饰板采用激光拉丝工艺,副驾与门板换装亲肤皮质材质,整体高级感明显提升。

新车同时对部分配置做了调整,全系升级为怀档方案,高配车型在扶手箱区域增加了一台 4.5L 的智能冷暖冰箱。

新上市车型普遍搭载的全品牌手车互联、无麦 K 歌、动态车机主题等功能也搭载在了全新的 D-Link 100 智能座舱高阶版上,车内音响换装为了体感更好的 HiFi 级定制丹拿音响。

独立分区氛围灯、10 点式座椅按摩及通风加热、W-HUD 等功能也统统上车。

新车同样搭载了比亚迪的看家本领云辇-C + 路面预瞄系统、以及天神之眼 B 激光雷达版(顶配车型)和 TBC 高速爆胎稳定系统,几乎满配了所有的「黑科技」。

当然此次新版本最重磅的升级还是在续航方面,新款汉 DM-i 车型 120km 的纯电续航放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确实显得有点不够看,长续航版此次直接将纯电续航升级至了 245km,提升了车主在日常通勤中的用车体验。

新款汉 DM-i 车型整体亏电油耗为 3.44L,综合续航为 1560km。

纯电版车型同样对电驱系统做了全面升级,车辆纯电续航来到了 635/705km,零百加速提升至了 6.9s。

比亚迪表示新款汉 EV 的百公里能耗仅有 10.6kWh,低于特斯拉 Model 3 的 11.2kWh。

除了车辆硬件配置的提升,比亚迪也更新了一波车主权益,提供了专属的取送车以及更为实用的覆盖全国高铁、机场、医院的泊车服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价格。

汉 DM-i 长续航智驾版共有四种配置,售价为 16.98 万元至 19.98 万元;

汉 EV 长续航智驾版共有三种配置,售价为 18.38 万元至 21.98 万元;

比亚迪此次将高配车型的性价比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配置提升的同时也比现款车型便宜了 2 万元。

比亚迪近期的市场策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加推」,唐、秦、海豹等多款车型都增加了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车型。

并且升级点都集中在用户最关注的续航和舒适性的部分,像联动底盘、动力、座舱三大系统的定眩智能防晕车功能、与生态伙伴共同定制的宠物座椅和安全座椅配件都能让用户感知更强,用车舒适度更高。

这些升级不再单纯追求技术参数,而是转向「技术下放+品牌升级+用户价值」的方向。

技术领先固然重要,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实实在在的体验,才是走向更高端之路的真正难题,目前看来,比亚迪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496km/h 全球第一!比亚迪正式发布仰望 U9X,全球限量 30 台

一年前,当仰望 U9 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交出 7 分 17 秒的圈速、在 ATP 测试场跑出 391 km/h 的极速时,外界的评价是:还行,但不够亮眼。

对于仰望的工程师而言,这背后同样藏着一丝「不甘」。回国后,他们拒绝了庆功宴,转身投入到了一项更疯狂的计划中。

一年后的现在,答案正式揭晓。

9 月 20 日晚,比亚迪在郑州赛车场发布了仰望 U9 的极致赛道版——仰望 U9 Xtreme(简称 U9X)。它带着两项颠覆性的新纪录而来:

全球汽车极速榜首:496.22 km/h。

纽博格林北环圈速:6 分 59 秒 157。

从「中国电车极速纪录」到「全球第一」,仰望撕掉了所有的定语。仰望总经理胡晓庆表示,要实现这一点,起点是一个目标:整车需要 3000 匹马力。「要知道,许多传统超跑的功率仅为 750 匹,这意味着,U9X 单个车轮的动力,就足以媲美一台完整的超级跑车。」胡晓庆说。

如此巨大的功率,对电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仰望为此打造了全球首个量产全域 1200V 超高压平台。这得益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工程师得以在自家的碳化硅芯片中「百里挑一」,筛选出最优秀的组件来满足 U9X 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为这辆仰望 U9 提供能量的,依旧是一块磷酸铁锂电池。面对「为何不用能量密度更高三元锂」的疑问,仰望的解释是:对于超跑而言,磷酸铁锂在耐高温性、低电量放电能力以及安全性上拥有更确切的优势。

胡晓庆表示,这块赛道级刀片电池,让 U9X 获得了「纽北劳模」的称号——在赛道日可以全天候满负荷运转,无需更换电池。

但强大的动力输出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控制才是关键。

这就要归功于易四方与云辇-X 的技术架构。易四方的四电机独立驱动,让 U9X 的扭矩控制响应速度做到了传统机械结构的 10 到 20 倍,能够实时、精准地为每个车轮分配扭矩。在纽北 177 个弯道的测试中,超过 60% 的制动能量依靠电机进行动能回收,极大减轻了传统刹车系统的负担。

一个更极致的例子是,在去年的一次测试中,车辆在接近 300 km/h 的高速下发生爆胎,正是依靠易四方系统的瞬间调整,车身姿态被牢牢稳住。

而云辇-X,则首次在超跑领域引入了「垂向控制」。它不再是那个用于展示的「跳舞」功能,而是通过主动控制四个悬架的垂向姿态,实现载荷的精准转移,为每个轮胎榨取出最大的抓地力。

当然,这套技术架构在带来优异操控的同时,也增加了车重。为了抵消这一点,仰望首次将航空航天级的金属 3D 打印技术引入到车身设计中,其整个前舱和后舱结构均采用 3D 打印的铝合金部件,刹车卡钳则使用了 3D 打印的钛合金。

最终的结果是,U9X 的整车重量相比 U9 降低了 100 公斤。衡量车身轻量化水平的轻量化系数,也从 U9 的 0.95 进一步优化到了 0.83,数值越小意味着效率越高。

极速跑那么快,圈速跑那么快有什么用?高速限速 120km/h。

面对这样的质疑,胡晓庆在发布会上用高铁举例:

20 年前,火车的时速不过 60 多公里,没人能想象今天 350 km/h 的高铁带来的便利。「总有人要为未来而造车,」胡晓庆说,「我们认为这件事情很酷,它就是仰望应该干的事情。」

她强调,U9X 并非停留在实验室的成果,它是一款完全符合量产标准的车型。

今晚,仰望 U9X 正式宣布面向全球限量发售 30 台,并已开启预定。每一台车都将提供独一无二的整车定制方案。至于其售价,发布会现场并未公布。

发布会的最后,还有一个细节被提及:U9X 测试车的外观涂装上,印满了首批 U9 车主的名字。胡晓庆说,这是仰望表达感谢的方式,「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 U9X 的世界第一。」

这或许正是仰望 U9X 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一台刷新纪录的机器,更是一个技术图腾,承载着用户的信任与中国汽车工业向上的愿景,在全球性能之巅,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腾势 N9、 唐、海豹本周全体升级,比亚迪换打法了!

在仰望 U8L 鼎世版和方程豹钛 7 两款新车之后,比亚迪旗下多款主销车型在本周迎来了改款,海豹 07 DM-i、唐 DM-i 以及腾势 N9 均推出了全新车型,在配置和售价上都有所调整。

更全面的唐 DM-i

比亚迪唐 DM-i 智驾版加推了一款 175km 纯电续航车型,提供了三款不同的配置,原有的 115km 尊贵型指导价下调了 1 万元,将入手门槛降低至了 16.98 万元。

此次加推版本车型升级的重点在续航方面,电池容量从 21.5kWh 变为 26.6kWh,CLTC 纯电续航从 115km 提升至了 175km,快充功率也从 40kW 提升至 53kW,加推版本车型的综合续航提升至了 1240km。

新车继续采用比亚迪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搭载 1.5T 高效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零百加速约 7.5s,馈电油耗低为 4.7L/100km。

比亚迪为新版本车型提供了新的琉光银配色、全新的黑化轮辋造型以及之前仅在唐 L 上提供的霞绯红内饰配色。

座舱内,新车依旧搭载了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和 15.6 英寸中控大屏,内置 DiLink 100 智能网联系统,支持全场景智能语音交互、连续对话、多音区唤醒等功能外,集成了 DeepSeek AI 大模型。

新款车型同时增加了车主呼声很高的 6.6L 的车载冷暖箱,支持 -6℃~50℃ 温度调节范围,整车下电后最长可以保持 12 小时制冷或制热,还可以通过按键或语音进行控制。

其他舒适性配置方面,新车依旧标配全景天窗、电动后备箱、TCS 高速爆胎控制系统、前排座椅电动调节及加热通风等配置。高配车型还配备了 12 扬声器丹拿音响和前排座椅按摩+四向腰部支撑等功能。

顶配车型的辅助驾驶系统升级为了天神之眼 B,车顶增加了激光雷达,支持城区领航辅助功能,并额外搭载感应后备箱、HUD 抬头显示和主驾座椅记忆。

此外,加推版车型全系标配云辇-C 车身阻尼控制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路况,减少颠簸。

腾势 N9: 内外进阶升级推新

腾势 N9 此次改款最大的变化是——新配色。

新款 N9 整体延续了现款车型的外观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最大亮点就是四款全新的双拼配色:红雅金、紫瑢金、蓝辰银、绿华银。加上之前就有的「玄璟墨」、「雪玉莹」、「烟晶灰」、「翠华瑶」四种颜色,腾势 N9 的车身配色来到了整整 8 种。

腾势新增这几款双拼配色营造的豪华感比之前的纯色版本强了不少,也更能迎合个性化用户的喜好。尤其是「紫瑢金」双色车身,将紫金双色两种颇具东方贵气的颜色融入进了 5 米长的车身,视觉冲击力极强。

不过 26 款新车在外观设计上变化不大,车身尺寸保持为 5258×2030×1830mm,轴距 3125mm ,最大离地间隙 222mm、接近角 21°、离去角 22°,空气悬架调节行程为正负 50mm,并且具备 550mm 的涉水能力,可胜任轻度越野场景。新车也配备了电动踏板,方便乘客上下车。

内饰方面依然是腾势家族化设计风格,新款 N9 配备了四幅式多功能方向盘、全液晶仪表盘、悬浮式中控屏、副驾驶娱乐屏以及后排超清吸顶屏,新增了 10.25 英寸高清副驾屏,能实现全车 10 屏互联。

整车采用 2+2+2 的 6 座布局,副驾配备零重力女王座椅,支持 18 向电动调节,二排的 Air SPA 双零感座椅,支持 14 向电动调节。

之前作为腾势 N9 主要卖点的第三排「豪华沙发床」前后移动距离增加到 200mm,支持六向电动调节,且靠背可调、坐垫前后 10cm 可调,另外头枕角度、安全座椅接口数量、音区识别都加强了。

座舱内各个座椅也可以排列组合来适应不同的场景,如将一二排座椅平铺,打开吸顶屏,车内秒变私人影院;将二三排座椅平铺,在露营时变成大床房等等。

另一个大的升级点则是新款腾势 N9 的车机系统升级了全新的智能座舱 UI 界面,新增时光桌面、3/7 分屏等功能,用户还能将自己偏好的应用添加到桌面上。新款 N9 的手车互联升级后也支持全球主流手机品牌,具备手机 NFC 车钥匙、UWB 车钥匙等全场景数字钥匙。

2026 款腾势 N9 依旧全系标配易三方平台,在 2.0T 插混专用发动机和 EHS 电混系统的配合下,新款 N9 拥有近千匹马力,百公里加速仅需 3.9s。在长续航模式下的 CLTC 纯电续航为 230km,综合续航 1330km。而且作为一辆车身长度 5.25 米的大型旗舰 SUV,腾势 N9 的转弯半径仅 4.65 米。

驾乘舒适性方面,腾势 N9 对云辇-A 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再次进行了优化,新加了液压摆臂衬套,配合路面预瞄 2.0 系统,能提前识别减速带和坑洼路面,在毫秒级内动态调整底盘悬架软硬和车身姿态,减少车身振动,带来更好的乘坐体验。

在云辇-A 的基础上,腾势 N9 联合医疗机构,开发了以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为核心,通过联动底盘、动力、座舱三大系统的定眩智能防晕车功能,通过对运动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干预,让车内乘客的晕眩感尽可能的降低。

26 款腾势 N9 标配天神之眼 B – 辅助驾驶激光版(DiPilot 300),首搭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标配下车泊入,易三方泊车等智能泊车功能,并且支持了自动过闸机功能,2025 款腾势 N9 用户同样可通过 OTA 升级以上功能。

最后在价格方面,26 款腾势 N9 共有 3 个版本,尊荣型 38.98 万元、尊越型 40.98 万元、旗舰型 44.98 万元。

唐和腾势之外,海洋网的海豹 07 DM-i 也迎来了改款。

新款海豹 07 DM-i 车长增加了 15mm,高配车型纯电续航增加到了 230km,售价则比现款降低了 1 万元左右。

新车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董车会稍早前的文章——

这三场发布会看下来,很明显的一个感觉是,比亚迪似乎有点变了。

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比亚迪不再专注于强调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实现原理,而是开始将侧重点转移到了新的技术升级如何给用户带来使用和情绪价值上。

比如海豹和唐新版本的升级点,精准的打在了用户最关注的续航和舒适性的部分。腾势发布会上则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易三方在雨雪天气和湿滑路面下,如何保证车辆车辆不偏移,不打滑以及和腾势二排的横向移动功能在实际使用时,如何为布置安全座椅和照顾孩子这类工作提供便利和帮助。

总体来看,在 7 月份的销量有所承压后,比亚迪的调整非常快,新车改款的逻辑从原来的「卷技术、卷价格」开始向「技术下放+品牌升级+用户价值」的方向转变。

随着这种转变的深入,比亚迪不仅能在销量上止跌回升,更可能通过构建一个更有温度、更能打动人心的用户价值体系让自己再上一层楼。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