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充电全球最快!焕新极氪 001 售 25.98 万元起,承诺「明年不改款」

还记得董车会上一次写极氪 001,还是在去年 8 月份 2025 款极氪 001 上市的时候,也就是 14 个月前。可见,为了甩掉「一年磨三剑」的标签,极氪老老实实把 001 按住了一年多。现在,26 款焕新极氪 001 终于来了。

在今晚(10 月 11 日)的发布会上,极氪正式公布了这款备受关注的新车的限时权益售价:

  • 95 度四驱 Max 版:25.98 万元
  • 103 度后驱 Max 版:25.98 万元
  • 103 度四驱 Ultra 版:28.98 万元
  • 103 度四驱 Ultra+ 版:31.98 万元

「不是第一,就是唯一,这就是极氪 001。」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在公布完价格之后非常激动。

坦白说,在发布会之前,通过极氪官方的持续预热和提前进店的展车,我们对这款车的硬件参数已经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这本身就是极氪此次最大的变化之一,从「突袭」到「预告」,一切都变得更加透明。

但即便做足了功课,当你把所有信息汇总到一起时,依然会为 001 产品力的提升幅度感到惊讶。

全系标配的 900V 高压平台带来了 7 分钟(10%-80%)的充电速度和 2.83 秒的零百加速;全系标配的英伟达 Thor-U 芯片和激光雷达,让高阶辅助驾驶不再是顶配专属;还有全系标配的 ZEEKR Sound Max 音响系统、前后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以及那块巨大的 39.3 英寸 AR-HUD。

极氪几乎是将所有能给到的顶级硬件,都变成了这款车的标配。

焕新 001 的进步,围绕参数展开

在介绍焕新 001 冗长的参数和功能之前,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徐云说了这样一段话:

可能讲故事的能力我们弱一些。但是在极氪 001 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成本,是实打实的,看得见摸得着也看得出来的。

焕新极氪 001 所有改进的基础是全系标配的 900V 高压平台。

这套平台是实现一切性能突破的基础。在它的支持下,焕新 001 四驱版的峰值功率达到了略显夸张的 925 马力,带来了 2.83 秒的 0-100km/h 加速成绩,最高时速 280km/h。

即便是不以极致性能为取向的后驱版,也拥有 503 马力和 4.98 秒的加速能力。对于一台车长近 5 米、整备质量超过 2.8 吨的车型而言,这样的动力储备已经相当充裕。

但比加速更能改变用户体验的,是充电速度。

基于 900V 平台和最新的金砖电池技术,焕新极氪 001 的峰值充电倍率达到了 6C(后驱版)乃至 12C(四驱版)。反映到实际使用中,其 10%-80% 的充电时间被压缩到了 10 分钟以内,最快仅需 7 分钟,实测充满只要 14 分钟不到。

同时,高电压平台也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官方数据显示,搭载 103 度电池的后驱车型 CLTC 续航里程最高可达 810 公里,其百公里能耗低至 13.6 千瓦时,续航达成率实测在 90% 以上。

拥有了顶级的直线加速和补能能力后,如何将其转化为富有质感和乐趣的驾驶体验,考验的是底盘的功力。焕新 001 在底盘硬件上给出了目前所能企及的最优解之一——Ultra 车型标配双腔空气悬架和 CCD 电磁减振系统。

这套组合让车辆的底盘具备了极大的调节范围,空气悬架的高度调节行程达到 85 毫米,最高离地间隙可达 206 毫米,足以应对一些非铺装路面。

但硬件只是基础,真正的核心在于极氪称之为「浩瀚 AI 数字底盘」的智能控制系统。它能调用辅助驾驶系统的摄像头等感知硬件,实现「智能魔毯」功能,在毫秒之间主动调整悬架阻尼。与此同时,这套系统还赋予了车辆 9 种驾驶模式,甚至能通过摄像头识别越野、沙地、雪地等特殊路面,自动切换到相应模式。

此外,极氪还从高性能版本 001 FR 那里拿来了赛道模式。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对扭矩分配、能量回收、车身稳定、转向手感等进行多达 101 级的精细化自定义,来满足个人的驾驶需求。

当驾驶者专注于路面时,车内的智能化体验则由全新的智能体系接管。

这次焕新,极氪在智能化上采用了「标配即顶配」的策略,全系标配的「千里浩瀚 H7」辅助驾驶系统,其核心是算力高达 700TOPS 的英伟达 Thor-U 芯片,并辅以一颗激光雷达作为核心感知硬件。

▲ 千里浩瀚 H7 系统通过停车场闸机

在软件层面,这套系统采用了「云端+车端」VLA 大模型架构,使其具备了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反映到具体功能上,除了主流的城市与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它还实现了时速 130km/h 下的通用障碍物紧急避让,以及时速 120km/h 下的爆胎稳定控制等主动安全功能。

座舱内部,焕新极氪 001 的智能化的体验同样达到了旗舰水平。

驾驶员前方是同级尺寸最大的 39.3 英寸 AR-HUD,中控则是一块 16 英寸的 3.5K Mini-LED 高清屏,仪表盘为 13.02 英寸。值得一提的是,极氪还为后排标配了一块 8 英寸的 2K 娱乐控制屏。

这套屏幕组合由全新的 ZEEKR AI OS 7 操作系统驱动,官方信息显示,新系统在 UI 设计和 AI 能力上都有较大提升,引入了 AI 生成式桌面、灵动胶囊等交互形式。

顶级的智能硬件需要匹配同等级的舒适座舱,极氪在这一点上没有吝啬。

最能体现诚意的是座椅。焕新 001 为全车座椅标配了加热和吸风式通风功能,后者相比传统吹风式在体感上更为柔和舒适。在此基础上,座椅还标配了 3D 深层按摩功能,其中前排单张座椅拥有 20 个按摩点位,后排也有 12 个,并支持敲击、揉捏等多种手法。

音响方面,焕新 001 搭载了来自英国的 Naim(海豚)品牌音响系统,峰值功率达到 4680 瓦。

作为一台猎装车,空间与实用性是其核心优势。焕新 001 的后备厢标准容积为 740 升,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 2144 升,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旅行,装载能力都无需担心。为了进一步拓展生活半径,极氪还为它提供了可选装的最大 2 吨拖拽能力的隐藏式电动拖车钩。

如此详尽地罗列参数,其实是想说明一件事:焕新 001 在产品定义上,选择了一条「我全都要」的路径。

它试图在性能、舒适、智能、实用等用户可感知的各个维度上,都不留下明显的短板。而更关键的是,它将实现这一切所需的大部分核心硬件,都变成了标配。

这种策略,或许就是极氪为这 14 个月的等待,给出的最终答案。

一次深刻的教训,和一个更成熟的极氪

极氪 001 是一款自带背景故事的车型。

任何关注极氪品牌的人,应该都还记得 2024 年极氪 001 在产品迭代节奏上引发的巨大争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市场上先后在售三款配置、智驾方案各不相同的 001 车型。过快的迭代速度,叠加发布前不甚透明的沟通,让许多刚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刺」。

当时那句流传甚广的调侃——「小米三年磨一剑,极氪一年磨三剑」,很好地概括了用户的不满情绪。

显然,那场风波成为了极氪品牌发展史上一次代价高昂,但又至关重要的公开课。它让极氪意识到,在现在这个时代,用户的信任和品牌的口碑,是一种比硬件参数更稀缺、更宝贵的资产。

从焕新 001 的整个发布流程来看,极氪似乎吸收了此前的教训,并试图用一套全新的沟通方式,来回应过去的争议。

极氪的第一个动作,是学会了「慢下来」。

在 2024 年 8 月那次更新之后,极氪 001 进入了长达 14 个月的产品稳定期。在一个所有人都追求「快」的市场里,这种「慢」反倒让自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这恰恰是稳定用户预期的第一步,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极氪听取了用户的意见,且正在调整自己的产品节奏。

这种稳定,既保护了现有车主的利益,也为后续的焕新积蓄了能量。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动作,是「更新透明化」。

这是本次焕新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极氪一改过去「秘而不宣,突然发布」的做法,转而采用了一套极为透明的前置沟通策略。早在今年 8 月,也就是发布会前两个月,极氪就主动预告了年底的焕新计划,并直接亮出了 900V 平台和 Thor-U 芯片这两张底牌。

信息不对称被最大程度地消除了。

不仅如此,在 10 月 4 日,也就是发布会的前一周,全国各地的焕新 001 展车就已经悉数到店,并开放给所有用户进行静态体验。「先看车,后发布」,这是极氪现在的做法。

当消费者可以在充分了解产品细节之后,再从容地等待价格公布,那种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猜忌和不信任感,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另外,极氪这次还给出了一个承诺:「2026 年无换代计划」。

在如今这个技术迭代飞快的新能源市场,「等等党」总能胜利,而老用户常常感觉被「背刺」。由此带来的,便是对产品快速过时、二手车残值暴跌的普遍焦虑。极氪的这个承诺,就是针对这一普遍焦虑给出的解决方案。

当一款车在产品力上选择「我全都要」的时候,它必然需要一个同样成熟的品牌策略来做支撑。从这次焕新 001 的发布中,我们能看到极氪正试图建立这种支撑。它学会了管理预期,学会了坦诚沟通,也学会了做出承诺。

这或许才是焕新 001 身上,比 900V 平台和 Thor-U 芯片更重要的东西。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全新领克 07 EM-P 只卖 13.98 万,标配激光雷达,座舱和驾控同样拉满

今晚,全新领克 07 EM-P 给出了它的诚意——限时起售价定格在 13.98 万元。

更值得欢呼的是,领克为了支撑这个价格,在产品定义上所做的取舍与坚持。全新 07 EM-P 在回答一个问题:在 2025 年,一台为「人生进阶」的年轻人设计的轿车,最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就像领克在发布会上所说,这群用户有着「有追求不凑合的劲儿」。而领克要做的,就是「有追求的造车,造有追求的车」。

全新领克 07 EM-P 的所有升级,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

诚意不止价格,更在细节

在一个由 SUV 定义主流审美的时代,坚持做一款出色的轿车,本身就需要一种定力。全新领克 07 EM-P 的产品升级,遵循的正是轿车用户的核心逻辑:

始于动感的形态,忠于驾驶的体验,并最终落脚于智能科技带来的全新价值。

它的轮廓延续了领克的家族式特征,但所有细节的调整,都服务于一个更明确的目标——强化作为一台运动轿车应有的姿态。全新的前后保险杠设计,通过更锐利的水平线条拉伸了视觉宽度,配合整车更低的车高,营造出一种贴地飞行的动感。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也体现在车漆的选择上。「极光银」的故事在发布会上被特别提及,为了将这款大众色做出高级感,团队筛选了两百多种材料。最终呈现的效果,也确实让这台车在光影之下,呈现出超越其价位的精致感。

座舱之内,领克试图在科技感和传统豪华的体感之间,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新增的「暗影红」内饰,与 Nappa 真皮座椅的结合,是这种平衡的直接体现。它既有性能车惯用的色彩来激发驾驶欲望,又有细腻的皮质触感来保证日常乘坐的舒适。

当然,对于成长于数字时代的年轻用户而言,「豪华」的定义早已不止于材质。

声音,是构建座舱沉浸感的关键一环。全新 07 EM-P 搭载了 23 扬声器的音响系统,提供了 Lynk Sound 和哈曼卡顿两种音响方案。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穆军表示,前者更像是为流媒体时代而生的「氛围组」,善于渲染流行乐的节奏与人声;后者则坚守高保真的本分,追求对音源的精准还原。

NVH 性能,则是另一项豪华。新增的前排双层夹胶玻璃和大量的声学材料,共同为 07 EM-P 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移动空间。

对于一台轿车,尤其是领克品牌的轿车而言,所有的铺垫,最终都要回归到「驾驶」这个核心问题上。

全新 07 EM-P 搭载的 1.5T Evo 电混专用引擎,匹配 3DHT 变速箱,系统总功率约 300kW。动力储备是充足的,但领克显然想沟通的,是动力输出的「质感」。

底盘新增的液压可变阻尼自适应悬挂,核心作用是让车辆性格变得更丰富。在日常驾驶时,它能有效过滤路面的细碎颠簸,呈现出柔和的一面;而在激烈驾驶或快速变道时,又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保证车身的循迹性。与此同时,47.26% 的引擎热效率和低至 3.72L 的亏电油耗,则解决了「玩」的成本问题。

撇开驾控,智能化也是全新 07 EM-P 试图建立全新认知、并与同级对手拉开差距的核心领域。

座舱内,高通骁龙 8295 芯片与 LYNK Flyme Auto 2.0 系统的组合,提供了当前市场的第一梯队体验。流畅度是最基础的,更重要的是生态的打通和交互的逻辑,它让车机不再是手机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功能完整的独立智能终端。

真正的变量,发生在辅助驾驶层面。和昨天上市的领克 08 EM-P 一样,新 07 EM-P 将激光雷达,列为了全系标配。

基于此,车辆提供了千里浩瀚 H5 与 H7 两种方案。而针对年轻用户在城市中面临的最实际痛点——停车,领克着力强化了全场景泊车功能。无论是机械车库还是没有划线的临时场地,它都能搞定。

这套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才是全新领克 07 EM-P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亮出的最锋利的底牌。

将「未来」变成「标配」

和昨天更新的 08 EM-P 一样,全新领克 07 EM-P 的定价策略,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并非最终价格,而是价格的构成。

在过去,15 万级别的轿车市场,价值感通常由更大的车身尺寸、更花哨的内饰、或是零百加速快零点几秒来定义。高阶辅助驾驶,尤其是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硬件,往往是顶配车型专属,或是价格不菲的选装包,是少数用户的「奢侈品」。

领克这次的选择,是试图将这个「奢侈品」变成「必需品」。

这个判断,实际上也锚定了 07 EM-P 的核心用户,也就是穆军口中的「正在人生进阶的有为青年」。

与 08 EM-P 面向的、更偏向家庭整体体验的「酷爸」不同,07 的目标用户画像更聚焦于个人。他们或许是刚刚步入职场,购入人生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车;或许是正在事业上升期,寻求一次消费升级。他们对价格敏感,但对技术、品质和自我表达,有着不妥协的追求。

对他们而言,一台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个人品味和价值认同的延伸。而一台在 15 万内就标配激光雷达的轿车,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技术领先」和「着眼未来」的信号。

更现实的层面是,这群用户中不乏驾驶经验尚浅的新手。复杂的城市路况和刁钻的停车位,是他们日常用车中最实际的焦虑来源。全新 07 EM-P 所强调的、基于激光雷达的更强全天候感知能力,以及全场景泊车功能,恰恰是对这些焦虑的回应。

将视线拉回到品牌层面,全新 08 和 07 的这次焕新,也让领克在吉利集团内部的战略角色变得更加清晰。

如果说极氪是在纯电高端市场向上突破的先锋,吉利银河是在大众市场稳固基本盘的主力,那么领克的任务,就是要在「主流高端」这一核心地带,建立起「智能」和「驾趣」的双重品牌标签。

具体到 07 EM-P 上,它让消费者在 15 万级轿车市场中,第一次可以将高阶智能驾驶的硬件基础,作为一项「默认前提」,与设计、驾控一同纳入核心价值的考量。

或许正如穆军在发布会结尾所言,领克希望它扮演的角色,早已超越了一台车本身。

我们希望有一台领克能够陪大家一起奔赴每一段精彩的人生,这就是全新领克 07 EM-P。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售价 15.98 万起,标配激光雷达,全新领克 08 EM-P 降价又增配

对于当下的中国新能源市场而言,任何一场发布会都像是一场公关风险演说。尤其是在 20-30 万级别的家用 SUV 市场。

这里的竞争已经不是红海,更像是一种沸腾状态,每一个新入局或更新的车型,都必须拿出十二分的诚意和清晰的逻辑,才能说服愈发理性和挑剔的消费者。

今晚的主角,全新领克 08 EM-P,就是领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拿出的新方案,而它的限时权益价,最终定格在了——15.98 万元 至 21.28 万元。

这个价格,相信会成为今晚市场讨论的焦点。但比数字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领克为了实现这个定价,在产品定义上做出的一系列选择。

就像领克汽车副总经理穆军的那样:

做车有两种逻辑,一种是你看市场上的车,我去对标;还有一种是我去看用户,弄清楚用户到底为什么买一辆车。

不止于细节,一次全面的体验升级

全新领克 08 EM-P 的外观轮廓,对于熟悉这个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08 的基础设计语言在新车上得到了延续,但诸多细节的调整,共同指向了更精致、也更具豪华感的视觉效果。

最明显的变化来自车头,新车换装了官方称为「都市天际」的贯穿式前格栅,相较于老款,型面更显舒展。

前保险杠两侧的导流口尺寸也进行了优化,并与高亮黑色的饰条相连,让整个前脸的视觉宽度和层次感都得到了提升。

车身颜色是这次更新的另一个重点。除了保留经典色,新增的三种颜色都很有故事。

其中,「鎏光金」与领克 10 EM-P 同款,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墨玉和金粉两种质感;而「晴空蓝」则源于一个简单的初衷——做一款能让家里小朋友喜欢的颜色。

领克常务副总经理周钘还在发布会上介绍道,这些车漆都是「冻龄漆」,经过了超过 3000 小时的抗老化测试,来保证长久的色泽与质感。

拉开车门,座舱内部的变化更为显著。

领克为新款 08 EM-P 提供了「曙光橙」、「日光米」等新的内饰配色,配合升级后的 256 色氛围灯,座舱的视觉氛围更显高级。当然,体验升级的核心,还是落在与身体直接接触的座椅上。

这次领克将前排的高规格体验,几乎完整地延伸到了后排。前后四个座位均支持三档加热、三档通风和按摩功能,让后排乘客不再有「二等座」的待遇。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长途乘坐的舒适性,后排座垫长度和腿部承托都做了加长处理。更关键的是,后排座椅的靠背,新增了 118 度至 129 度的电动无级调节,后排乘客可以轻松找到一个适合休憩的半躺姿态。

除了这些大项,一些听取了用户反馈而做的微调也值得注意,例如外后视镜的调节功能,就重新回归了更便于盲操的物理按键。

前排座椅的通风功能,被优化为坐垫吹风、靠背吸风的新模式,可以更快地带走热量,体感也更柔和。在后排,新车还增加了可承重 15 公斤的多场景小桌板,以及一个容量达 7 升、支持 -6℃到 50℃ 宽域温控的车载冰箱。

智能系统的进化同样也是这次新款 08 EM-P 的核心迭代。

首先是驱动这一切的硬件基础。座舱部分,新车搭载了高通骁龙 8295 芯片;而在辅助驾驶一端,则采用了算力强大的 NVIDIA Thor 芯片。这套双旗舰组合,为整车流畅的智能化体验提供了充足的算力储备。

在座舱内,Flyme Auto 2 在 8295 芯片的加持下,UI 的流畅度和后台多任务处理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更重要的是 AI 能力的深度融合,语音助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指令,而是能结合上下文进行多轮对话,甚至理解相对模糊的意图,交互的「人性化」程度很高。系统桌面的动态引擎可以实时映射天气变化,新的灵动卡片和多任务小窗模式,也让信息获取和功能调用变得更直观高效。

在外部连接上,领克明确了要将 08 EM-P 打造成「对苹果生态最友好的车型」,除了支持 CarPlay,UWB 数字钥匙也将兼容 iPhone。当然,安卓阵营的 HiCar、ICCOA 等也全面支持。

而在辅助驾驶层面,新款领克 08 EM-P 做出了一个关键的硬件标配——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这意味着,即便是入门版车型,也拥有了实现高阶辅助驾驶的硬件基础。

周钘表示,激光雷达的加入,大幅提升了车辆在夜间、雨雾天气以及逆光等复杂环境下对障碍物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领克提供了千里浩瀚 H5 和 H7 两种辅助驾驶方案,前者是满足当下需求的主流方案,后者则具备更强的学习和拓展潜力,将支持无图城市 NOA。

「我知道大家以前对领克的智驾不是那么放心,但这一次,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周钘说。

价格背后,是领克的选择和思考

入门就是高配,这是我们的诚意之作。

周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很多亮点,但实际上,所有这些亮点的定价基础,都源于一个他并未展开的策略调整——

电池规格上的变动。

新款入门版车型的电池容量从 21.2kWh 提升至 28.3kWh,带来了 CLTC 纯电续航从 120 公里到 160 公里的显著提升。而高配车型的电池则从 39.6kWh 微调至 38.2kWh,续航也相应地从最高的 245 公里调整为 230 公里。

入门版续航的大幅提升,直接补强了整个车系的基础体验。160 公里的纯电续航,对于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通勤来说已经非常宽裕,入门车型不再是一个为了拉低售价而存在的「妥协之选」。

而高配车型续航的微调,则是领克的一种成熟的资源分配思路。

对于一台插电混动车型而言,230 公里的纯电续航与 245 公里在日常使用中的感知差异并不大。领克选择将这部分边际效应不高的成本,重新投入到用户每天都能感知到的地方:

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更高算力的芯片、更舒适的四座豪华配置。显然,领克的产品思考,正在从单纯追求参数上的长板,转向追求更均衡、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的综合体验。

就像穆军说的那样,这一系列产品定义的调整,源自对目标用户群体的洞察。

如今的领克,不再仅仅是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轻人」造车,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与品牌一同成长的、进入了人生新阶段的核心用户。关于这个群体的样貌,领克汽车副总经理穆军是这样描述的:

我可以给占领克购车用户大头的男性用户画一个典型用户画像,就叫「酷爸」。什么是酷爸呢,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去学习,他自己也在成长。

领克 08 瞄准的,正是那些需要承担家庭责任,但内心并未放弃自我探索的用户。发布会上,领克又给他们取了一个新的名字——「领克范家庭」。他们既需要一台车来满足家庭出行的空间与舒适,又不愿完全放弃对于自我审美和驾驶乐趣的追求。

全新领克 08 EM-P 的产品升级,回应的就是这样的需求。它保留了领克品牌在设计原创性和底盘调校上的传统优势,满足了用户作为驾驶员的个人偏好。同时,通过大幅提升后排的舒适性配置、补强智能化能力、标配高阶安全硬件,它也完全能够胜任一台可靠、舒适且智能的家庭用车角色。

领克相信,这样的用户不在少数。

15.98 万元的起售价,让它的打击范围不再局限于 20-25 万区间的传统对手,而是向下延伸,对 15-20 万价位的主流合资品牌 SUV 及部分新能源产品都构成了直接的压力。

与这些对手相比,新款领克 08 EM-P 的优势并不是在单一维度上做到极致,而在于其综合产品力的均衡。

一些竞争对手可能在空间尺寸或是特定软件生态上做得更突出,但领克 08 EM-P 提供的是一种「既要、又要」的全面性。

它在高阶辅助驾驶硬件上做到了全系标配,直接看齐一线水准;在座舱豪华感和舒适性上,也给出了超越同级的配置;与此同时,它还保留了同级中相对出色的驾控质感和设计独特性。

最终,全新领克 08 EM-P 的竞争力,是建立在对目标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之上。它不是一台为参数而生的车,而是一台为解决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而来的车。

或许,正如周钘在发布会结尾所言,领克希望它扮演的角色,早已超越了一台车本身。

车不只是车,它也是我们责任的延伸,是家庭的铠甲,是爱的空间。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吉利银河 M9 上市!5.2 米车长+大六座,只卖 17.38 万元

在中国汽车市场,似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版本答案」——一种能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品牌、还能带来可观利润的产品公式。

过去,这个答案可能是大众朗逸,后来是哈弗 H6,再后来是特斯拉 Model Y。而 2025 年的答案,指向了三排六座的大型家用 SUV。

这场趋势的引爆点,无疑是理想 L9 与问界 M9 的成功。它们用超过 40 万元的售价,证明了中国家庭对高品质、大空间、智能化出行体验的支付意愿。

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空白也随之显现:那些预算在 20 万元级别,同样渴望升级车辆空间和品质的家庭,他们能买到足够好的选择吗?

吉利银河 M9,就是冲着这个供给缺口而来的。

20 万的价格,40 万的体验?

翻开银河 M9 的配置表,你会发现它的底气所在:在 20 万元级别,几乎找不到明显短板。它围绕「大家庭出行」这个核心,在空间、座舱、驾控和智能层面,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5.2 米的车长,首先给到的是一种物理和空间上的满足感。

它的体量感,被吉利银河的「涟漪美学」设计包裹,整车姿态显得比较舒展。车头的贯穿式灯带和车尾的「旭日东升」尾灯,算是当下比较主流的设计手法,科技感有所提升。

当然,对于一台六座 SUV 而言,真正的考验来自车门之内。

银河 M9 采用 2+2+2 的座椅布局,其核心,是保证每一位乘客的体验。

它的第三排设置了两个全尺寸座椅,不仅拥有同级领先的 900mm 腿部空间和 1070mm 宽度,坐垫长度也达到了 510mm。为了实现宣传中的 150° 躺倒角度,吉利为此全新开发了一套电动调节器。

用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的话说,就是:

要把第三排从大家都不愿意坐的临时座,变成大家都爱躺的专享座。

第二排的两个独立航空座椅功能齐全,支持通风、加热、按摩,中间留出了 180mm 的过道。同时,整车座椅支持多种一键调整模式,提升了空间组合的灵活性。

物理空间的舒适,需要智能座舱來注入灵魂。

坐进驾驶位,视线的焦点会落在一块 30 英寸的 6K 一体式主屏上,配合 AR-HUD,构成了主要的交互界面。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是这一切流畅体验的算力基础,车机系统则是新鲜出炉的 Flyme Auto 2.0。

发布会上,淦家阅花了更多时间来介绍首发的超拟人情感智能体 Eva。

他表示,这套语音助手改变了过去单纯接收指令的交互方式,家人只需要说出「后排有点热」这种感受,Eva 就能主动调低空调温度,「它还能化身故事大王,为后排的孩子解答十万个为什么」

但话说回来,大空间和智能座舱,在如今的国产新车上已经不算稀奇。银河 M9 真正拿出差异化的部分,是它的底盘。

银河 M9 的悬架结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在此之上,吉利为它配备了两项过去通常在更高价位车型上才能见到的配置:

双腔空气弹簧和 CCD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

在路特斯团队的调校下,这台 5.2 米长的 SUV 还跑出了 83km/h 的麋鹿测试成绩。

为了提升驾驶者的信心,M9 的主驾座椅还配备了主动侧翼支撑功能,能在车辆转弯时主动收紧侧翼,为驾驶员提供动态支撑。

不仅如此,吉利还为顶配三电机车型加入了一个解决特定痛点的功能——华尔兹掉头,掉头半径只要 3.45 米。这个功能,在狭窄路段转向或泊车时,会有不小的帮助。

为这套底盘提供动力的,是新一代雷神 EM-P AI 电混系统。淦家阅在发布会上直言:

我们通常讲大车就等于高能耗,但银河 M9 就要打破这一定势。

最终的数据是,百公里加速 4.5 秒,CLTC 馈电油耗则做到了 4.8L/100km——淦家阅在现场强调,这个油耗数据甚至比一些合资品牌的 A0 级小车还要低。

而在智能驾驶层面,吉利为银河 M9 选择的路径,是以激光雷达作为感知核心之一,来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无图 NOA。

从解决第三排的乘坐痛点,到用「路特斯团队调教」对抗大车的笨重感,再到挑战「大车必费油」的刻板印象,银河 M9 在产品层面给出了一个称得上全面的解决方案。

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力道究竟有多重,就要看它在市场中,到底想换取一个什么样的身位了。

当「价值战」打响,谁会最难受?

聊完了产品,我们再把它放回市场里看看。银河 M9 究竟想打一场什么样的仗?

显然,它并不是理想 L9 或问界 M9 的直接对手。吉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 40-50 万元的区间与先行者们缠斗,银河 M9 的坐标,被清晰地锚定在了 20 万元级别。

今晚,吉利正式公布了银河 M9 的补贴后售价:

  • 100km 两驱启航版:17.38 万元
  • 230km 两驱远航版:18.88 万元
  • 100km 两驱智航版:18.28 万元
  • 230km 两驱智航版:19.78 万元
  • 230km 两驱探索版:21.68 万元
  • 210km 四驱领航版:23.88 万元

可以发现,银河 M9 的目标用户,是那些预算在 20 万元上下的家庭用户。银河 M9 的出现,就是要在他们购买主流五座 SUV 的决策终点前,提供一个一步到位的新选项:

用相近的预算,获得远超预期的尺寸、空间和高阶配置。

它没有去楼上跟 50 万的对手们抢地盘,而是站在了 20 万级别的主流市场门口,等着那些准备购买普通五座 SUV 的家庭用户,然后问他们一句:想不想要个更大、更好的?

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为了实现这个价格覆盖,银河 M9 推出了多达 6 个版型。这在追求 SKU 极简化的当下,显得有些「反潮流」。

有不少网友都抱有这个疑问:吉利为什么不像新势力那样做更简单的 3 个版型?

实际上,这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思路。

新势力的三版型模式通常是「产品驱动」,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而银河 M9 的六版型模式,则是典型的「市场驱动」,核心目标是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它允许吉利留下一个极具冲击力的起售价作为价格锚点,有效吸引用户关注,再通过丰富的配置梯度引导客户选择价值更高的车型,形成一套价格漏斗战术。

这种看似复杂的选择,也恰好迎合了吉利庞大用户基盘中,许多习惯在丰富配置单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

从吉利「快速上量、抢占市场」的战略目标看,用 6 个版型织一张天罗地网,称得上是当下更务实的选择。

这套以市场驱动为核心的组合拳,让银河 M9 在进入市场时,拥有了面向多个维度的竞争力。

它直接指向 20 万元级别的主流五座 SUV 市场。面对这个体量巨大的市场,银河 M9 的打法简单直接:在价格接近时,尺寸和座位数就是硬道理。

而当对手同样是六座 SUV 时,它的武器库里又多了一件新装备:「质价比」。当竞争对手们仍将空气悬架等作为高配或选装项时,银河 M9 已准备将其下放至更亲民的配置中。

这种将高阶技术配置化的打法,让它在同类产品中显得格外突出。

不过,一张诱人的价格标签背后,总有一些绕不开的问题。

对于银河 M9 来说,真正的挑战或许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品牌。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系列,吉利银河仍需向市场证明,M9 不仅是一台量大管饱的车,更是一款真正具备高价值感和旗舰身份的产品。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而这一切,都将在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上展开——大型家用 SUV 市场正迅速从蓝海变为红海。在这个市场中,银河 M9 虽有先发优势,但能否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持续保持独特性,将会是长期的考验。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