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定价或在 8 万元级,轩逸纯电继承者日产 N6 要来了!

日产汽车在上周公布了 2025 年 7 月份的中国区业绩,其中日产品牌共卖出了 51005 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7.5%.

整个日产品牌销量的绝对支柱依然是轩逸,其在整个 7 月份一共售出了 2.6 万辆,紧随其后的则是天籁和日产的纯电车 N7,二者销量均在 7000 辆左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产 N7 在 7 月份合资品牌新能源轿车及纯电动中大型车销量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一名和第二名。

▲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作为首次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并划全球销售的新能源车型,虽然 N7 6000 辆的成绩放在一种新势力中并不靠前,对对于日产本身来讲却是一剂难得的「强心针」。

但只靠 N7 一款车并不能完全让日产从泥潭中脱生,他们目前计划中待投产的还有一辆轿车 N6 和一辆 SUV N8。

日产 N6 已于不久前在工信部公告中亮相,日产官方也披露了不少核心信息,新车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

和已经在售的 N7 不同,N6 采用了插混动力,轴距也缩短了 100mm,定位为中型轿车。其车身尺寸为 4831/1885/1494mm,轴距为 2815 mm,和比亚迪秦 L 的尺寸差不多(4830/1900/1495mm,轴距 2790mm)。

结合官图和申报图来看,日产 N6 采用了与日产 N7 相似的全新家族设计风格, 以简约科技为主。车辆前脸采用了贯穿式灯组搭配「7 字形」的分体式大灯组,中央镶嵌了可发光的品牌 LOGO;整体造型也沿用了 N7 使用的溜背式短车尾的造型,尾部则采用了贯穿式尾灯搭配深色灯罩的设计。

动力方面,日产 N6 作为天演架构下的首款插混车型,将搭载 1.5L 插混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75 千瓦,电机最大功率为 155 千瓦,最高车速 160km,属于入门插混轿车的主流水平。新车的电池容量为 21.1 千瓦时,纯电续航在 125km 左右,馈电油耗为百公里是 4.32L。

N6 的内饰暂未公布,不过大概率将延续 N7 那套「日式大沙发」+ 悬浮中控屏的组合。

▲ 日产 N7 内饰

结合新车定位来看,日产 N6 对标的是吉利银河 A7、比亚迪秦 L DM 等车型,业内也普遍预测 N6 的起售价将进一步下探,落在 8 万元左右的区间。

日产 N8 目前的进度则更早期一些,还处于路测阶段。从目前露出的谍照看,N8 定位应该是一辆大五座 SUV。

虽然车辆全身覆盖了伪装,但我们依旧可以观察到 N8 车头采用了和 N7 类似的贯穿式 LED 日行灯带和「7 字形」的分体式大灯组。

从侧面观察,新车车长预计将在 4.8 米左右,轴距接近 3 米,车侧和车尾都以简洁设计为主,并未使用过多的线条进行装饰,车尾轮廓也较为方正,与理想 L 系列相似,为后排提供了不错的头部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产 N8 的伪装车上搭载了激光雷达,前翼子板处也镶嵌了摄像头,预计其辅助驾驶能力将在 N7 基础上有所提升。

除了路测谍照,N8 暂时并未有更多信息露出,不过从封闭式前脸、隐藏式门把手和多处车身细节推断,或许 N8 将会提供纯电动力形式,其价格应该会落在在 15 万元左右的主流家用 SUV 区间。

除了 N6 N8 之外,日产还申请了 N5、N10 等商标,根据日产官方此前发布的规划,日产将在中国市场导入更多产品组合,涵盖燃油、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其中到 2027 年夏季,日产品牌将投放 9 款新能源车。

在新能源车型上,除了基础定位和造型,我们基本能决定 99.9% 的内容,不是所有合资公司都能得到这样的信任。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副总经理周锋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谈到。

这也正是日产在一众尝试自救的合资车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他们率先认知到了,合资与否从来不是问题,能否推出符合中国市场消费逻辑和用车场景的产品才是胜负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理想 L8 的配置卖 L6 的价格,昊铂 HL 增程版 26.98 万元起售,纯电续航 350km

在纯电版上市四个月之后,广汽昊铂 HL 的增程版本开始上市交付了。

昊铂 HL 增程版有 Pro 和 Max 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26.98 万元和 28.98 万元,同时昊铂还提供了六座版本可选,车价比五座版本高了一万元。

作为一台中大型家用 SUV,昊铂 HL 增程版最大的特点是其跟随市场趋势,采用了「大电池小油箱」的增程方案。昊铂 HL 增程版标配了一块 60kWh 的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纯电续航约 350km,对于用车场景主要在市内的车主来说,日常出行完全可以只使用纯电动力。

而在混动能力上,昊铂 HL 也搭载了广汽全新的「星源增程」技术。

广汽认为目前市场的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有油耗高、动力慢、噪音振动大三大痛点,而「星源增程」就是广汽为了使增程车在任何电量状态下均能保持「超高效、超澎湃、超静谧」的状态而开发的。

从成效上来讲,星源增程技术已达成了目前行业最高的电能转化效率,每升油发电高达 3.73kWh,电驱最高效率可达 99%。在亏电状态下,广汽星源增程仍然能够维持 85kW 的最高持续发电功率,同时广汽还通过「无感启停」和「无感发电」技术尽可能的降低了发动机噪音,实现了将车内噪声降低至了 34dB 以下。

▲昊铂 HL搭载的增程器

具体到昊铂 HL 增程版上,新车搭载全栈自研的广汽第四代 1.5DHE 增程器和功率 250kW 的后驱电机,整车百公里馈电油耗 6.7L,零百加速 7.5s。

昊铂 HL 的外观设计也颇有点跨界车的味道,看起来像是传统 SUV 的前脸加上了 MPV 的后部,其整体尺寸为尺寸为 5126mm / 1990mm / 1750mm,轴距 3088mm,前后都采用了造型比较独特的三条竖线型的大灯。新车高配车型还搭载了由 260 个矩阵式菱形发光单元组成的智能交互灯语配置,可以实现多场景下不同灯效显示,如迎宾、灯光秀等动态灯效,也可自定义定制。

新车座舱整体采用了宽广低趴的方案,使用了一块 8.8 寸液晶仪表屏、前后双 17.3 英寸 3K 巨幕屏以及 27 寸全景 HUD,电吸门、四门迎宾光毯和全景天幕也均是全系标配。

昊铂 HL 还搭载了 ADIGO 6.0 智能座舱,内置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支持云端一体化 AI 大模型,同时支持华为 HiCar、Carlink、CarPlay 手车互联,以及手机 APP 远程控制等功能。

在专门满足家庭代际出行需求的六座版车型上,昊铂 HL 在二排提供了双零重力座椅,并加大了靠背和坐垫,材料上则采用超柔 Nappa 真皮面料与 20mm 零感慢回弹坐垫,并且配备了 12 向电动调节以及加热、通风、18 点按摩等功能。

昊铂 HL 的辅助驾驶方案来自 Momenta,配有一颗英伟达 Orin-X 芯片、1 颗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3 颗毫米波雷达和 12 颗毫米波雷达共 27 个智能传感器,支持城市 NDA、高速 NDA 等全场景智驾,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收费站闸机自动通行、极窄车位泊入、无保护路口通行等功能。

广汽同时提供了为智能驾驶辅助功能量身定制的专属保险,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误判导致的事故损失,有专属保障全额赔付,用户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作为一台家庭用车,昊铂 HL 在安全方面采用了铝合金和高强度钢比例超 78% 的钢铝混合车身,标配了全速域 AEB、全向 AEB 等主动安全配置,强化了摄像头在低照明环境度下的表现,强化了哨兵、360° 环视等功能的视觉感知能力,使用的弹匣电池经过针刺、180° 扭转等极限测试,尽可能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无热失控风险。

底盘方面,新车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铝合金悬架结构,标配智能调节减振器 SDC 与双腔空气弹簧,可调节行程最大 100mm,并配备了双线融合的超级魔毯系统,该系统通过摄像头与激光雷达预判路面障碍,提前调节悬架硬度,能够使冲击感降低 15%;鹰爪系统 ASTC 2.0 则能在极端路况下实现主动稳向不跑偏,冰雪路面制动距离减少 11%。

昊铂 HL 纯电版从 4 月份上市至今一共售出了 1517 辆,虽然大尺寸纯电 SUV 的销量普遍不多,但每个月几百辆的销量还是有点难看,这次专门给增程版再开一次发布会也是为了再提升点声量。

整体来看,昊铂 HL 的 价格接近理想 L6,配置却高出了一些,性价比其实不错。但今年消费者在价格上的敏感程度提升了不少,况且后续还有银河 M9 和零跑 D 系列等同样定位的 SUV 等待上市,而昊铂 HL 在品牌、渠道网点乃至售后方面都有点处于劣势,想要打破销量瓶颈估计还得加以调整才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吉利发布了 Flyme Auto 2,并宣布不再开发传统智能座舱

未来,吉利将不再开发不具备 AI 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

在吉利 AI 座舱技术发布会上听到这句话时,我一时有点恍惚,似乎不久前在哪里听过一句类似的话。

魅族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全力投入「明日设备」,迈入前景广阔的AI科技新浪潮。

原来都和魅族有点关系,只不过和魅族目前迟迟未到的 22 系列新机相比,Flyme Auto 倒是借着吉利的东风扶摇直上,成为了最快突破百万用户的汽车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目前一共有 28 种车型搭载。

▲魅族手机累计销量有 100 万台嘛?编辑部同事问到。 尬黑!人家 15 年销量就超过 2000 万台了

不过,不同于魅族后来把 Flyme 11 改名叫 Flyme AIOS,Flyme Auto 这次升级只是更新到了 Flyme Auto 2。

Flyme Auto 2 这次的升级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交互效果优化和全维沉浸感提升。

交互效果主要优化了如下几个方面:

  • 实况桌面:提升了车模的精细渲染与环境实时感知能力,配合更智能的时光引擎和超自然引擎,让车辆状态、外部天气一目了然;

  • Alive壁纸:可以伴随车辆的电量状态,呈现数字花朵的绽放,还会根据驾驶速度的变化,为用户呈现沉浸式的驾驶场景。或者根据用户喜好创造数字孪生投影。

  • 桌面大卡片 主副驾快捷触达音乐、座椅、车况、无界互联等常用功能。音乐卡片可直接管理播放音乐,并快捷选择如“我的收藏”、“今日推荐”、“个性电台”等更丰富功能模块,更加实用;座椅卡片可以快捷实现全车常用座椅功能(加热、通风、按摩等)。

  • 全新小窗:升级支持多任务小窗,双小窗随心切换智能贴边;小窗支持多屏自由流转,全车前后排屏幕均可使用;小窗不小,升级实现全屏显示能力(15.4寸全屏);音乐小窗增加更多沉浸感,支持逐字歌词模式随时开唱 。

全维沉浸方面则主要优化了车机在行车、泊车等动态场景下的功能和体验,主要是借助小窗等形式实现了千里浩瀚辅助驾驶与车道级导航的无缝融合,以及携手高德地图,在银河 M9 首发借道超车预警、汇入汇出口预警、前方急刹车预警等守护预警功能、导航多路口红绿灯等用户痛点场景功能。

Flyme Auto 2 在应用生态和车手互联方面也在持续发力,后续会逐步完成 HiCar \ Carlink \ Carplay \ Flymelink 的全协议支持,实现支持市面上 90% 以上的手机品牌,并通过移动空间、浏览器、投屏等应用功能,最大程度开放座舱娱乐体验。

在车机系统外,吉利也为旗下各车型带来了一位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

传统的座舱语音助手只是一个工具,是指令的承接者。而基于底层能力的进化,Eva已经能够自我判断、规划、和执行任务,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吉利说他们目前对语音助手的期望已经超越了「语音识别率」、「响应速度」等冰冷的参数,而是上升到了「情感」、「智慧」、「默契」等很高的纬度,他们希望 EVA 能成为一位有温度的「灵魂伴侣」。

那么,这位 EVA 都能做到什么事呢?吉利展示了如下几个场景。

  • 倾听用户情绪:当用户说 「快点快点」,TA 会用急促但清晰的语气说:「已切换运动模式,导航推荐最快路线,预计提前 5 分钟到达」。
  • 行业首发的流动记忆功能:当用户上周说「喜欢靠窗座位」,下次选餐厅时 Eva 会主动备注:「优先推荐有街景可以欣赏的餐厅」
  • 领先的全场景 AI Agent 多功能应用:后排自动识别儿童音区,以儿童友好风格与小朋友互动,讲故事、百科问答。

为了能够让 EVA 更加拟真化,吉利还为其提供了可定制的音色方案,借助统一后的吉利 ID,用户可以在一次设置后,在其他吉利品牌车上都接触到同样的 EVA。

此外吉利还预告了后续智能座舱将陆续更新 AI 体感座舱、AI 哨兵报告、可视盲区辅助等功能。

在具体更新计划上,领克10 EM-P将成为 Flyme Auto 2 的首搭车型,在9月份正式上市。吉利银河 M9 将首搭 30 寸 6K 天际屏超级体验,于 8 月 23 号将正式开启预售。其他车型则将在后续发出公告。

回想起来,Flyme Auto 或许是苹果 Carplay、华为 Hicar 之外,为数不多的能被认为是智能车机代名词的车机系统。

究其原因,除了 Flyme OS 的珠玉在前外,吉利这几年在底层建设上的投入也功不可没。从 2021 年开始,吉利定下了要在电动智能化领域实现全面领先,通过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模型生态+系统架构+信息安全守护,支撑吉利全域 AI 快速落地,也让智能化成果第一时间量产上车。

目前吉利已经建成了星睿智算中心 2.0,综合算力达到 23.5 EFLOPS,在中国车企算力中排名第一;数据层面也已经积累了积累 10T 的token数据和 40B的 汽车领域垂类数据,能够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支持。

想要把 AI 和硬件更好的结合起来的,除了手机厂商之外,就属车企们最积极了,甚至座舱这种使用场景更偏私人和封闭的空间天生就比手机更适合使用语音交互。

Flyme Auto 的进化和 EVA 的升级也再次验证了一个趋势——无论是 AI 应用、手机还是智能座舱都已经走出了参数和配置的比拼,进入到了进入到体验与温度的竞争中。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预售 23.59 万元起,失去四环的 AUDI E5 Sportback 注定艰难

哭了,作为奥迪车主真的心都碎了,看到 logo 都直接被抛弃一点元素都不带的,往夸张的说,有种国破家亡的即视感。

这是去年 11 月奥迪新豪华电动品牌 AUDI 和 AUDI E 概念车发布时,一位奥迪粉丝的留言。

而到了今日这台预售价格 23.59 万元起的 AUDI E5 sportback 发布时,我虽然不至于有上面那位粉丝的破碎心情,但脑子里却也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左边一个告诉我说「不管怎么样,奥迪破釜沉舟的勇气直接敬佩,对于一家近百年历史的跨国企业来说,这也算得上难得的突破性举动」,右边一个则更加直接「这车上下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奥迪味吗?杂牌电动车罢了,换壳智己都算不上,最多是个换壳飞凡」。

没错,在这台字母标的 AUDI 新车身上,我既敬佩奥迪作为百年车企依旧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但却也觉得 E5 Sportback 这辆车大概率在中国市场会过的很艰难。

奥迪需要一个新品牌

在字母标的 AUDI 之前,奥迪的开发模式和其他海外品牌并无二致。他们在海外的研发中心完成平台和车型的开发,然后由中国的本土团队依据市场做以本土化调整,最后在合资工厂进行生产,再交由各地的 4S 店进行销售。

这套在燃油车时代跑的相当顺畅的流程,也为 BBA 们带来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但是到了新能源时代,为什么突然玩不转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市场需求和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了车企海外研发部门的速度,在上述的协作链条中,一款车型的开发往往以 3 至 5 年计算,但国内市场的迭代速度却已经达到了「一年磨三剑」的水平。

此外,由海外团队定义的产品,大多是参考欧美市场的情况来构建平台和底层系统,导致国内团队即便想要本地化也往往无能为力,况且,此种模式下,中国团队本身也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之前 BBA 们的新能源产品往往都只能落得个「水土不服」的结局。

而 AUDI 这次选择了完全着眼于中国市场,不用考虑全球化的需求,同时抛开奥迪原有的供应链,大胆启用了中国本土的供应商和工程师团队。可想而知,这样的决策在奥迪内部会受到多少阻力和质疑。

而单从产品力上来看,AUDI E5 Sportback 确实做到了中国目前同价位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先水平。

AUDI E5 Sportback 基于上汽与奥迪联合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打造,搭载宁德时代 100kWh 电池,CLTC 续航里程超过 770 公里,其全系采用了 800V 高压平台,10 分钟可以补充 370km 续航。

动力系统上,AUDI E5 Sportback 高配版本搭载了前后双电机,综合功率579kW(约787马力),0-100km/h 加速约 3.4s,并有 quattro 智能四驱系统可选。

此外奥迪 E5 Sportback 还配备了渐进式转向系统、Bremb o四活塞高性能制动系统、空气悬挂和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系统,悬挂和底盘都由德方团队调校,依然保持了奥迪引以为豪的驾控水平。

在中国市场最关心的智能化领域,奥迪 E5 Sportback 跟上了主流水平,其采用了 Momenta EBM 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方案,搭载了 27 个高精度传感器包含远距探测能力的激光雷达、3 个长距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11 个摄像头,搭配的是英伟达 Orin-X芯片(算力 254TOPS),支持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自动泊车等多种场景。

新车的智能座舱则使用了一块 59 英寸的 4K 超清大屏,整合了仪表盘,中控屏、副驾驶屏幕乃至电子后视镜屏幕,采用了高通骁龙 8295 芯片,算力达 30TOPS,冷启动仅需 1.2 秒,触控延迟则低至 40毫秒。语音助手由火山引擎与科大讯飞联合打造支持普通话、方言识别及连续对话。手机互联也支持 Hicar、ICCOA Carlink 和 Carplay。

或许不叫 AUDI 会好些

E5 Sportback 在纸面参数和产品力上与目前国内的市场的主流电车相比并无明显劣势,但是现在却早已不是那个仅靠差不多的产品力就能在市场上大杀四方的阶段了。

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想把车卖出去都得讲究一个用户认知和市场定位。而在这一块,目前各家车企颇有点泾渭分明的感觉,诸如小米讲驾控,华为讲智能,蔚来讲换电,理想讲家用等等。而 E5 Sportback 想营造的用户认知是什么呢?

与奥迪四环品牌「精致、有成、自我实现」的定位不同,新 AUDI 品牌以「科技感、趋势引领、自我表达」为核心,瞄准的是那些「前瞻新锐、果敢自信、彰显本色」的年轻科技先锋。

之前 AUDI 的负责人如此阐述字母标奥迪的品牌理念,简而言之,就是要摆脱四环标奥迪的影子,走一条更年轻更前卫的路子。但问题在于,无论是字母标还是四环标,在最大众的认知中,消费者将不可避免的把新 E5 Sportback 纳入到传统奥迪的评价体系中来。

这就引出了目前 AUDI 品牌最大的问题和风险和所在,新的奥迪 E5 Sportback 身上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割裂感。

这不仅仅是这不仅仅是四环标换成了字母标的问题,奥迪自己在多个历史时期都曾使用字母标作为品牌标识,1980 年的销量王牌奥迪 100 和奥迪 quattro 都曾在车尾直接使用「Audi」作为品牌标识。但这辆 E5 Sportback 则和奥迪之前的车型没有任何关系,是完完全全的新东西。

如果从新品牌的角度去看,E5 Sportback 的设计和语言毫无问题,前卫、科幻而又精致,但是从传统奥迪品牌的视角去看,这辆 E5 Sportback 则显得离经偏道,毫无奥迪品牌的协调、一体与豪华感,内饰设计也显得随意而轻佻。

▲ 奥迪 A6L

那么,失去了奥迪赋予的品牌价值,E5 Sportback 又凭什么卖到 24 到 32 万元的高价呢?

或许就连奥迪团队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奥迪和上汽确实为了造这辆车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和资源,但落地到产品和设计上,这辆看起来和奥迪没有一点关系的新车,却偏偏起了个不伦不类的「AUDI」名字和毫无设计感的字母车标。

▲毫无灯厂风范的大灯组

有一种想要证明自己自立门户,但心底却偏偏又放不下那份「祖上荣光」,于是选择了「开蹭」的感觉。

但既要又要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

或许,新品牌像兰博基尼和杜卡迪那样,用不那么强关联的名字会好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既是硬派越野,又是智能旗舰,东风猛士 M817 上市,31.99 万起售

东风猛士 M817 正式上市时的价格比预售价低了约 1 万元。

猛士 M817 提供了 Pro 与 Max 两个版本,官方指导价分别为 31.99 万元与 34.99 万元。猛士这次并未通过减配来强行拉低售价,核心的越野和舒适性配置在两个版本中均有配齐,高配版车型主要是增加了空悬、CDC 减震器和丹拿音响。

猛士 M817 定位是中大型硬派越野车,其长宽高分别为 5100 / 1998 / 1899mm(Pro 版为 1919mm),轴距为 3005mm。这个尺寸配上其棱角分明的外形,站在车旁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新车车辆整体采用了「雄魂美学 2.0」设计语言,车头配备了梯形的 LED 灯带以及可发光的猛士 LOGO,大灯组和日行灯的造型灵感都来自于「战戈和越王勾践剑」。

车尾则是由 298 颗超红 LED 组成的家族式「十字形剑指苍穹尾灯」,尾门上还提供了一个外挂小书包。

外观方面,新车共提供 6 种颜色选择,内饰则有三种不同风格方案,既保持硬派 SUV 的视觉特征,又兼顾了一定的时尚感。

M817 采用 5 座布局,后备箱容积达到了 828L,后排放倒后可拓展至 2112L,车辆的前后排座椅也可以放平,形成供临时休息的平整空间来满足车主穿越或露营时的装载与驻车休息需求。

和更为硬核的猛士 917 不同,猛士 M817 还为越野频次较低,在市内也有较多使用场景的消费者提供了较为柔和造型的「城市版前脸」。

▲ 猛士 M817 城市版

作为一款希望能「穿越都市、走进荒野、抵达远方」的全场景车型,强悍的越野能力是 M817的核心要素。

新车在「抓地—姿态—通过—机动性」四个维度做了系统化优化。新车配备了配备智能 E 锁,可以实现轴间和轮间扭矩分配,并支持单轮脱困。底盘采用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结合空气悬架和连续可变阻尼系统,悬架可调范围为 -45mm 至 +105mm。

在越野脱困模式下,M817 最小离地间隙为 333 毫米,接近角 37.7°,离去角 37°,纵向通过角 27.3°,最大涉水深度 900 毫米。车辆还配备后轮转向功能,最大角度 ±10°,转弯半径缩小至 5.2 米,同时支持 10° 蟹行模式,在狭窄或复杂环境下提高了灵活性。

此外,整车提供包括雪地、沙地、泥地、岩石等在内的多种地形模式,并具备专家模式,可在更极端的路况中辅助驾驶者完成操控。

针对越野经验不多的车主,猛士 M817 也提供了 6D IMU 车身姿态感知、低速越野辅助等功能来简化复杂的越野操作。

此外,M817 采用 P1+P3+P4 插混四驱架构,综合功率 505kW,峰值扭矩 848 N·M,百公里加速时间 5.2s,对于一款中大型硬派 SUV,这样的性能表现相当突出。

新车的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容量 31.7kWh,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 140km,综合续航可达 1300km,馈电油耗为 7.24L/ 100km。M817 还支持最高 25kW 的驻车发电能力,为户外用电提供了保障。

安全性能上,M817 结合了传统车身结构与新能源车的电池保护。新车车身采用非承载式结构,在门环、A 柱、门槛梁等关键部位应用高强度钢材,电池则采用十层结构防护,并可选装 5 毫米铝镁合金装甲,增强了极端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耐久性方面,官方给出的累计测试里程超过 1000 万公里,并在高原、高寒(−40℃)、高温(45℃)等环境下进行了验证,涵盖冲击与腐蚀测试,以保证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

硬核之外,M817 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远超同级硬派越野车型的智能化能力。

猛士 M817是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的越野车,车身搭载了 192 线激光雷达以及多个 4D 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以及超声波雷达,支持车位到车位 P2P 2.0 功能和高速、城市 NCA 功能,可以实现十字路口、环岛、高速快速路等复杂道路场景的汇入汇出、上下匝道,在市区拥堵通勤、跨城高速远游场景下能够减轻驾驶负担。

新车还搭载了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 系统,能够实现 4-150km/h 行车状态下刹停避障以及前向+后向+侧向的 360°全方向守护,智能红外夜视系统能够在在 120 米距离内能精准识别车辆、行人及动物目标。

当车辆出现碰撞、翻滚、大俯仰、腾空或紧急制动等极端状况时,猛士 M817 的安全带可以主动预紧,配合超长保压安全气帘提供长达 30 秒的超长保压防护。

车辆搭载的宁德时代越野专用电池拥有 9 层电池包防护+装甲底护板共 10 层装甲防护,可以全方位抵御越野时的磕碰冲击。

▲ 12 孔田字型高强铝合金门槛加强梁

在座舱内部,猛士 M817 搭载了 Harmony Space 5,全车配备了 10.25 英寸仪表屏、15.6 英寸中控、W-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内后视镜、飞航旋钮以及后排控制屏等 6 块屏幕。

鸿蒙桌面支持智慧分屏、一键投屏等功能。车辆接入的乾崑车云也允许用户过手机远程查看车辆外部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支持了华为星闪数字钥匙。

新能源架构下的猛士 M817 也大大提供了其在户外使用的便利性,其外放电功率最高可达 6 千瓦,提供 13 个不同类型电源接口,可以满足露营、野炊等多样化需求。车内还配备 5 升车载冰箱,温度范围 −6℃至 50℃,适合饮品及食材的存放。车辆本身预留了超过 20 个改装接口,支持加装行李架、绞盘、照明系统以及无人机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应用场景。

猛士 M817 的价值在于将新能源动力、智能驾驶与硬派越野能力进行了综合融合。它既能满足城市通勤需求,又能承担长途旅行和野外探索的任务,在动力性能、智能化和通过性方面,它与传统燃油硬派 SUV 区分明显。

对于既需要新能源优势,又对越野性能有强需求的用户来说,M817 确实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卖得掉但造不出,小米 YU7 亟需突破「产能地狱」

小米 YU7 在第一个完整的销售月究竟能交付多少辆?从 YU7 上市第二天起很多人就一直在期待这个数据。

七月份,小米共交付了约 3 万台车,其中 SU7 2.19 万辆,SU7 Ultra 2500 辆,YU7 6042 辆。

YU7 6000 辆的交付数据比市场预期低了不少,与创造历史的 3 分钟大定破 20 万台的订单量相比,也颇有种反差感。作为对比,极氪 007 GT、小鹏 MONA 03 等热销车型在上市首月交付量均超过 10000 辆。

目前,YU7 各版本现在提车周期仍然在 42 周至 59 周左右,也就是如果现在下定,大约需要到明年 6 月份才能提到车,而 SU7 的情况也不乐观,交付周期大概在 34 周至 41 周左右。

YU7 上市之前,市场预测会有部分 SU7 车主转定 YU7,从而有望缓解 SU7 的交付压力,但按照小米之前公布的数据,只有约 10% 的 SU7 车主转订 YU7,反而造成了两种车型开始互相挤压产能。

不出意外的,小米还是陷入到了产能地狱中。在经过了发布初期的狂热之后,在政策不确定性和其它新车型的刺激下,很难说大家是否还能坚持等待 10 个月。

最近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车主发帖称其在车辆尚未生产或者交付周期仍有数月的情况下被要求先行支付尾款,否则订单将被取消且定金不予退还。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对这一举措回应称,

要求提前交尾款仅针对部分有特殊情况的准车主,针对提出过延迟交付,或评估有较高提车风险的用户, 比如办理金融分期时配合度较低,或表达过不想提车想法的。

同时也有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主要是担心车辆生产出来后准车主又不想要了,会影响向其他定车用户的正常交付。

目前在二手平台上以「小米 YU7」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相当多的车主在转让生产排期较为靠前的订单,普遍加价幅度在 2500 元至 5000 元不等,但由于小米官方并不支持变更提车人,因此大多数人采用的是在提车后进行「手拉手」过户的方式。

已经交付的小米 YU7 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也居高不下,原价为 25.3 万元的 YU7 标准版在二手车商处的最低价格为 26.8 万元左右。SU7 和 SU7 Ultra 的二手车价格则随着保有量上的上升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愈发加剧的供需矛盾正在慢慢消磨小米准车主的耐心,提升产能已经成为了小米汽车目前的头等大事。

目前小米已经投产的共有两座工厂,其中一期工厂于 2024 年年初建成投产,主要生产 SU7 系列;二期工厂于今年 6 月中旬竣工,主要生产 YU7 系列,两期工厂规划年产能之和为 30 万辆,但二期工厂目前还在产能爬坡阶段,产能拉满之后预计月产能可以达到 2 万辆左右,也就是说从 8 月开始,YU7 的交付能力将有较为客观的提升。

此外根据亦庄 3 月份发布的规划文件,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将在原有的 53.1 公顷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扩建后总用地面积约 105 公顷,规划年产能也将增加至 30 万辆,能够大幅度缓解交付周期较长的问题。

▲ 小米汽车北京一二期工厂卫星图

北京之外,小米也正在规划建设武汉、上海(推测)等地的工厂来满足日常将推出的混动 SUV 和 MPV 等车型的生产。

目前,小米汽车武汉工厂已经于今年上半年开始动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竣工,该工厂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航产业园,与小鹏、路特斯等车企的工厂相隔不远。其占地面积约为 133 万平方米,约为北京小米一期工厂的 3 倍,预计年产能为 45 万辆。业内普遍推测此工厂将用于生产已经开始路测的小米中大型 SUV。

目前已确定的三家工厂竣工后,小米汽车规划的年产能将超过 100 万辆。

▲网传的小米汽车武汉工厂规划图

小米同时也在上海地区招聘汽车生产相关人员,推测或许在为规划中的上海工厂提前布局。业内也一直有传闻称小米可能会与东风汽车合作,利用其闲置产能来生产车辆。

产品力不错,但因为生产和交付问题而导致车型最终失败的例子此前也有不少。

2021 年 12 月蔚来 ET5 发布后的订单量一度让蔚来 APP 瘫痪了接近 10 分钟,李斌称「这是蔚来有史以来发布会后订单量最高的车型」,但是直到 2022 年 9 月底,蔚来 ET5 才开始交付,此时距离新车上市已经过去近一年时间,此时生产的 ET5 只能通过连番补贴降价的方式来刺激销售。后来李斌也反思到「商业上最大的成本不是钱,是机会成本」。

之后的智界 S7 也曾遭遇过同样的困境,2023 年 11 月智界首台车型智界 S7 上市,订单在两天内突破 1 万辆,但随后因为产线问题和零部件不足导致交付周期大幅度延后,即使在「二次上市」后,依然被产能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影响。

▲ 小米汽车产线

能否避免重蹈其他新势力车型因交付延迟而错失最佳市场窗口的覆辙,从而在热度退却之前真正兑现其市场潜力,才是小米 YU7 需要真正度过的难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对标奔驰大 G,宝马 X8 要来了

宝马正在开发一款底盘代号为「G74」的新车型。

根据外媒报道,这一车型将对标路虎卫士和奔驰 G 级以及在中国市场销量良好的仰望 U8 和坦克 700 等车型,成为宝马自上世纪 30 年代以来首次计划量产的硬派越野车型。

「G74」的立项最早可以追溯至 2022 年。当时,宝马的高层和工程团队秘密测试了多款竞品,其中包括在美国备受关注的 Rivian R1T 电动皮卡和特斯拉 Cybertruck,宝马在这些车型中看到了豪华越野车的市场潜力。

▲Rivian R1T 电动皮卡

最初,宝马打算将「G74」打造成为一款基于 Neue Klasse 平台的纯电车型,并计划在匈牙利或墨西哥生产。不过后来随着电动化趋势的放缓和奔驰电动 G 级的遇冷,宝马调整了思路,决定将项目转移到 CLAR 平台上,以便能够兼顾燃油、插电混动和纯电版本,其制造地也迁移至了美国斯帕坦堡工厂,预计将于 2029 年正式投产。

相比最初的纯电设想,CLAR 平台更加灵活,能够应对未来几年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G74」可以和 X5、X6、X7 等车型共享部分生产和技术资源。

▲ 宝马 X5 25 周年纪念版,带越野套件

预计新车「G74」会有更高的离地间隙、更长的悬挂行程,以及比现有宝马 SUV 更出色的接近角、离去角和通过角。底盘部分 则有望配备长行程空气悬挂、三把差速锁、先进的四驱系统以及四轮转向,以便在狭窄路段提升机动性,在高速行驶时增强稳定性。

动力方面,「G74」 会与即将推出的底盘代号为 G65 的新世代宝马 X5 共享技术。插混版车型马力预计在 500 至 550 马力之间。此外宝马还在研究增程式电驱方案,并与初创公司合作探索的轮毂电机技术,以探索更多越野场景下的可能性。

▲宝马 X5 25 周年纪念版,带越野套件

除了硬派越野版本外,「G74」还计划提供更适用于家庭和长途旅行的三排七座版本。新车可能将配备大面积全景天窗、天地尾门等配置。内饰则将采用宝马下一代的 Neue Klasse 设计语言,这套设计理念会将先于新世代宝马 X5 上亮相,然后延续到 「G74」。

新车的用料和配置水平会比宝马目前的旗舰 SUV X7 更高,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大概率宝马会将其命名为 X8。

▲ 2025 款 宝马 X7  Nishiki Lounge Concept

宝马上一次推出专为越野设计的车型还是在 1937 年至 1940 年间,为德军生产的 BMW 325 型。这款车采用非承载式梯形车架、四驱系统和三把差速锁,部分版本还有四轮转向,当年的转弯半径只有 6.5 米,虽然只生产了 3225 台,但其在宝马的技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宝马 325 型军用吉普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G74」将是宝马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步,宝马的产品矩阵里,一直缺少一款能真正能够和奔驰 G 级、路虎卫士对标的车型。

全球的越野车市场近些年来一直在持续增长,奔驰、路虎等车企都在增加对这一车型的投入,有研究机构预计,2025 年全球的越野车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 1670 亿元,而到 2034 年,这一市场预计将增长到 3300 亿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新款深蓝 L07 把华为乾崑智驾的门槛拉低到了 13.59 万元

深蓝 L07 把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的入手门槛拉到了 13.59 万元。

这台中型轿车全系标配了华为乾崑 ADS SE 基础版的辅助驾驶方案,最低配车型限时优惠售价 13.59 万元,最顶配售价 15.59 万元。

华为乾崑 ADS SE 基础版采用的是视觉融合方案,使用了 3 个毫米波雷达啊、12 个超声波雷达和 10 个摄像头,算力平台为 200TOPS 的华为 MDC 210,支持前后双向 AEB、侧向防碰撞、防误踩加速踏板等主动安全功能以及高速领航辅助和城区巡航辅助(LCC+),同时也支持离车泊入、遥控泊车以及代客泊车等功能,是目前最便宜的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

据深蓝介绍,L07 的华为智能驾驶能达到 98% 的覆盖率,支持自动进出服务区、施工路段绕行,城区里应对加塞车辆成功率 92%,断头路泊入、窄车位泊车成功率达 91%。

作为一台中型轿车,深蓝 L07 长宽高分别为 4875/1890/1480mm,轴距为 2900mm。车辆整体造型和上代基本一致,主打轿跑风格。

新车前脸依然采用了较为简洁的封闭式格栅设计,搭配了类似「回旋镖」形状的日行灯组,其内部集成了点阵式光源,远近灯组则位于格栅两侧稍靠下的位置;车辆前脸底部设计了尺寸较大的梯形进气口,内部装饰为横幅式结构。

深蓝 L07 车身侧面的腰线从前翼子板延伸到车尾,配合溜背造型勾勒出了较强的运动感;车身门把手则是隐藏式弹出设计,同时轮眉和侧裙版部分都设计了隆起的筋线,轮毂则采用了五幅式 Y 字形轮毂。

新车尾部采用了尺寸较大的扰流板以及高位刹车灯和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下包围处的黑色饰板部分加入了贯穿式的红色反光条和镀铬条装饰。

来到车内,深蓝 L07 的座舱设计也依然是家族式风格,配备了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55 英寸 AR-HUD 抬头显示系统、15.6 英寸 2.5K 分辨率悬浮式中控屏以及电子怀挡,主驾驶前方则并未配备传统的仪表台。新款车型车机芯片升级到了高通骁龙 8295P,车机系统升级为 Deepal OS 4.0,新增内置 AI 智能座舱助手,支持 Carplay、Hicar、Carlink 等手车互联功能,可以实现应用分屏功能。

新车其他得到升级的舒适性配置还有带按摩功能的主副驾「零重力」座椅、前排座椅通风/加热以及电动掀背式尾门、电动升降后扰流板、智能远光 LED 自动大灯等配置。

26 款深蓝 L07 最大的升级在动力系统上,新车搭载了全球同级最高效率多合一电驱——新一代原力超级电驱,拥有 2.67kW/kg 的同级最高功率质量密度和 50.85Nm/kg 的最高扭矩质量密度。全球同级首发的「三 V」电机磁钢技术则实现了可量产电驱中最高的 24200rpm 速比以及 13.561 全球可量产最高速比和 1.07 的超高电压利用率。

同时,深蓝 L07 增程版车型搭载的新蓝鲸增程专用发动机实现了 44.39% 的平均热效率,每消耗 1L 汽油可发电 3.7 度,搭配全球同级最高总成工况效率 92.3% 的新一代原力超级电驱,大幅降低了用车成本。

深蓝电驱智慧中枢则有效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其使用的动态扭矩分配技术,能够让让车辆动力响应更迅速,更稳定,减少打滑,即使在发生旋变故障等极端情况时,车辆仍能以最高 92km/h 车速行驶到安全区,保障出行安全。

具体来讲,深蓝 L07 纯电版车型电机最大功率为 200 千瓦,CLTC 下的续航里程为有 550km 和 660km 两种,电池容量分别为 56.12 度和 68.82 度,支持 3C 快充。增程版车型搭载 1.5L 增程器,最大净功率 70kW,电机最大功率可选 175kW 和 200kW 两种,纯电续航里程为 240km,馈电油耗为 3.48L/100km。

此外,2026 款深蓝 L07 全系标配了可变自适应悬架,搭载了 FSD 可变阻尼减振器以及 HRS 液压式回弹止动器,新车还采用了后铝合金 H 臂,能有效减少簧下质量,加速、刹车响应更加迅速,让车辆操控更加灵活。

在长安汽车升格之后,深蓝品牌聚焦在中高端市场,近半年来,现款的 L07 共售出了 15727 辆。而目前 10-15 万元市场轿车的主力选手是比亚迪的秦 PLUS 和秦 L,两辆车 7 月份销量分别为 31237 辆和 24490 辆。深蓝 L07 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在车型配置上做出足够有记忆点的差异化,而最便宜的华为乾崑智驾车型,就是深蓝找到的发力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在乐道 L90 上,我看到了完全体的蔚来

乐道 L90 这次是真的爆了。

8 月 1 日至 10 日 的约 10 天时间内,乐道 L90 约交付了 4060 辆车,这个数据在大型 SUV 细分市场市场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问界 M8。而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数据,乐道 L90 开启预售后一周就拿下了超过 3 万张订单。

要知道乐道 L90 是大型 SUV 中为数不多的只提供纯电版本的车型,而在此之前市场的普遍认知是,大型家用 SUV 不上混动和增程就是死路一条。

▲ 乐道 L90 上市前的大型 SUV 销量分布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而乐道 L90 却只提供了 85 度的电池,CLTC 续航也仅有 605 公里,但车主们却并未表现出太强的续航焦虑,因为蔚来这些年在换电站等补能体系上的建设确实有目共睹。截至 8 月 13 日,乐道可用的换电站一共有 2097 座换电站,有 653 座分布于高速公路上。

搞换电体系,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当规模不够大的时候,无论是便利性还是用户感知都不够强,而乐道 L90 推出的时间点,则正好卡在了蔚来多年投入,用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刻。

▲ 乐道目前已建成的补能体系

借着换电体系的便利性,乐道 L90 也在本周一推出了 60 度电的 BAAS 方案。已经提车或者将要提车的用户,可以在提车后的 3 个月内,支付 1 元的服务费将电池改配为 60 度,或者可以选择将 85 度电池共享至换电站中获取积分奖励。未提车的用户则可以直接改配为 60 度电版本。目前,乐道 L90 60 度电池月租金为 599 元,85 度电池月租金为 899 元。

这就是蔚来换电体系的优势所在,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场景来自由选择电池容量,乐道 L90 推出这一版本,也是因为「用户呼声很高」。

根据蔚来之前在工信部申报的数据,60 度电池的乐道 L90 的 CLTC 续航里程为 410km / 425km,日常实际使用大约在 300 多公里左右,这对于身处南方地区,有家充桩,用车场景也多为市内通勤的用户来说实际已经足够满足需求。

如果车主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有出游或者跨城需求,乐道 L90 也支持将电池灵活升级为 85 度电池,车主需要在每月的 599 电池费用外,额外支付灵活升级费用,目前为 45 元/日,800 元/月,8800 元/年。

乐道总裁沈斐在乐道社区中算了一笔账,如果选择 60 度电池, 用户一年中即便有 4 次、共 20 天的长途出行,也能够省下每年约 2700 元的费用。并且在开放了 60 度电池选配后,L90 的交付时间也会大幅缩短。

乐道 L90 可以说是蔚来品牌中第一款在大众心中留下「性价比」很高印象的车型。之前蔚来旗下的车,主打技术、主打换电、主打服务甚至主打品牌,但很少主打过性价比。

起售价 26.58 万元、顶配 29.98 万元的 L90 卡在了一个很巧妙的价格区间,目前市面上卖得火爆的三排 SUV,如问界 M8、M9,理想 L8、L9,腾势 N9 的主力车型都集中在 40 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领克 900 的中高配版本也在 35 万元左右,目前看着和乐道 L90 在同一价格区间内的就只有深蓝 S09 和昊铂 HL 两车型。

但拥有 BAAS 方案的乐道多少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17.8 万元的 BAAS 价格可以很好的实现用户扩圈,毕竟一次性支付 8 万元和每月支付 599 元,给用户带来的肉痛感完全不一样。

更何况,乐道 L90 的产品力本身就足够强,「座座都是 VIP,6 人 10 箱无压力」的宣传配上尺寸巨大的前备箱,完全击中了家庭用户们的痛点。

除了产品本身之外,蔚来在 L90 上市的传播、销售乃至交付方面,也展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成熟度。

从将具备储物功能、可转化为沙发的前备舱作为核心亮点切入市场,逐步扩大品牌的传播影响力,到展车进店、开启预售、动态试驾等,再到提前囤货,确保 L90 不重蹈覆辙,能够上市即交付,蔚来在整个链接中,几乎没有犯什么错。

这背后有个不得不提的人是沈斐。

在乐道全面接入蔚来体系后,沈斐接替艾铁成负责销售和区域公司管理,在此之前沈斐主要负责蔚来能源业务,主导蔚来换电业务的规划和落地。这两个人似乎也代表着乐道前后两种不同的发展重点,之前的铁成时代,乐道似乎更强调类似于迪士尼、宝洁、洲际式的品牌和营销建设,而到了沈斐时代,乐道开始强调渠道、资源和体系化的能力。

过去一周的时间里,沈斐在抖音开了三场直播,他在三场直播中记下了不少乐道 L90 可优化的问题,细节到交付仪式布置和特定门店的服务问题,甚至在直播中教用户在问卷中打低分来反馈对门店的不满。在此之前,L90 还在预热期之时,有用户建议将乐道 L90 放山姆会员店停车场展示前备箱,,很快南京山姆店面就出现了乐道 L90。后面 L90 开启试驾后,市场反响火爆,试驾用户排队时间较长,沈斐果断拍板,迅速新增了 400 辆试驾车。

李斌曾经评价沈斐说「他是一个愿意下笨功夫的人」,而这种务实高效的执行力也正是目前乐道所需要的。

之前李斌说蔚来要在今年第四季度盈利,我其实一直都抱着怀疑的心态,但这次 L90 表现出来的成熟度,确实提升了不少信心。

或许可以说,从 2017 年算起,8 年间蔚来通过不断在产品规划、充换电网络、用户运营方面积累优势,并在这次内部改革后,终于成长为了完全体。

如果你对此还抱有怀疑,那不妨期待一下月底亮相的第三代蔚来 ES8,用媒体们的流行语说就是「王者归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对标比亚迪宋 L DM-i,东风风神新混动 SUV L8 预售 12.99万元起

今年车企们有一个统一的关键词叫做「整合」。

去年吉利发布《台州宣言》,通过战略整合来减少内部品牌之间的资源内耗;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 5 家公司整合形成「大乘用车板块」;蔚来将乐道和萤火虫品牌整合进主品牌体系,撤销独立事业部地位;广汽研究院拆分为三院(造型、整车、平台)后,与产品本部平行组成 「大研发体系」。

在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的当下,各家车企都在通过资源集中降低内耗,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作为三大汽车央企之一的东风集团,前不久也宣布将东风奕派、风神、纳米三个品牌统一整合于「东风奕派科技公司」来来解决资源分散问题,通过用户直达和技术的开放共生来解决效率问题。

我们熟知的东风风神品牌被定位于专注于燃油、HEV 和 PHEV 等节能车,而东风风神 L8 则是整合完成后发布的首辆车。

8月 11 日晚,东风风神 L8 正式开启预售,全系共推出 4 款车型,预售价格为 12.99 万元 – 14.99 万元。

东风风神 L8 主要面向主流家庭用户,全系采用 5 座布局,车辆长宽高分别为 4762×1910×1677mm,定位为紧凑型混动 SUV ,但 2825mm 的轴距达到了中型 SUV 标准。

东风阐述风神 L8 的主要外观设计理念为「兼顾了家里不同成员的审美需求」。新车车辆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提供了白、青、银、黑以及两种灰色可选。

风神 L8 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配有贯穿式灯带和像素样式的大灯,尾部使用了贯穿式尾灯和小尺寸扰流板,显得有一定层次感。车身流线顺滑,采用了半隐藏式车门拉手和 19 英寸的轮毂,腰线从前翼子板延伸至尾部,配合银色装饰条和双色轮辋,整体看上去比较协调。

新车内饰有白、橙、黑三种颜色可选,在 2825mm 的轴距下空间表现不错。车内座椅系统采用高密度发泡与多层结构设计,覆盖了柔软皮革材质,梦想版车型的前排座椅配备座椅加热、通风、按摩与腰部支撑功能。同时主驾座椅的一键小憩功能可实现接近 180 度平躺,第二排座椅则拥有 260mm 的前后滑动范围以及 16 段 125° 的靠背调节,后排完全放平情况下可以拓展出纵深 2.1 米的纯平空间。

东风风神 L8 配备高通骁龙 8155 芯片,搭载 15.6 英寸 2.5K 分辨率中控屏与 8.88 英寸全液晶仪表,车机系统内置了 Deepseek 和豆包双 AI 大模型,支持Carplay、HiCar、Carlink 等手车互联功能,内置的通勤、露营、亲子等预设模式则可以通过车辆 GPS 定位自动切换。

除此之外,东风风神 L8 则提供了 540°全景影像、分段式可开启全景天窗、4.5L 车载冰箱、流媒体内后视镜、19 扬声器 WANOS 全景声音响、后排老板键、车载香氛、遮阳帘、后排小桌板和 15.6 英寸 2.5K 后排吸顶娱乐屏等舒适性配置。

辅助驾驶系统方面,新车提供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碰撞预警等 28 项功能,顶配版车型则进一步增加了盲区监测、变道预警、后方穿行刹停及智能开门预警等拓展功能。

新车还配备主副驾安全气囊、侧气帘与行车记录装置,同时设有胎压监测、儿童安全门锁以及电动尾门防夹机制。

东风风神 L8 的动力系统使用了「马赫电混」方案,由一台 1.5T 涡轮增压混动专用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组成,整合综合输出功率为 265kW,扭矩为615N · m。新车有 18.1 度或 30.3 度两种电池可选,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 112km 和 185km,满油满电下综合续航里程可达 1300km 以上。

东风风神 L8 进入的 10-15 万元家用 SUV 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其面临的主要竞品有比亚迪宋 L DM-i,吉利银河星舰7 EM-i 以及长安启源 Q07 等车型,风神 L8 在其中凭借较好的空间和动力表现占有一定优势。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零跑不想再做「半价理想」了

零跑不想再做「半价理想」或「半价特斯拉」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高端化。

7 月份的零跑月销突破了 5 万辆,而且有种要和其他新势力品牌拉开一个数量级差距的趋势,比第二名的问界多了 1 万辆,比第三名的小鹏整整多了 1.4 万辆,其中零跑的 B 系列和 C 系列车型功不可没。

但是这两个车系走的都是性价比路线,零跑也是目前的造车新势力中唯一没有 30 万以上的高端车型的企业。

由于车型市场定位偏中低端,零跑的新车交付均价也远低于小鹏、理想。来自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今年上半年为统计口径,零跑在中国市场的新车交付均价为 14.85 万元,同期,小鹏为 26.22 万元,理想则高达 37.61 万元。

零跑想要品牌向上,做利润更高、价格更高的车型已经成了一个必选项。

在零跑董事长朱江明的规划里,零跑旗下会有 A、B、C、D 四个系列,A系列聚焦最低价格段,B系列主攻10到15万元,C系列覆盖15到20万元价格段。最后,D系列承担战略任务,以超豪华的产品和不豪华的价格,将零跑带入20到30万元的市场。

但问题在于,零跑在 10-20 万元积累的产品经验,在 30 万元以上的区间还适用吗?在 D 系列上市时,零跑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抛弃问界、理想、小米,而是选择零跑。

D 系列目前曝光出的车型有两款,一款全尺寸 SUV 和一款 MPV,两款车目前都进入到了夏测阶段。

博主@拉面师傅 Design 曾经做过几张 D 系列 SUV 的渲染图。从渲染图和公开信息判断,这款新 SUV 或许将成为今年最大的全尺寸 SUV,有 6 座和 7 座布局,车身长度至少 5.2 米,轴距可能会超过 3 米。

同时也有消息称新车将将配备和乐道 L90 类似的前备舱,前脸采用多层布局,顶配车型有望搭载类似迈巴赫那样的大饼轮毂,并且该车会采用 800V 纯电四驱架构,并有增程版本同步推出。

▲ 零跑 D 系列 SUV 渲染图 图源:拉面师傅 Desigan

但之后零跑总裁曹力回复说,「许多细节有出入,实车会更高级。这是零跑首款冲击 30 万元价位的旗舰产品,将搭载零跑乃至整个行业最出色的技术」。

零跑打算首先补上的是在智能化上的短板。

在 10 万元的零跑 B01 上,即使有激光雷达,大多数人也不会对零跑的辅助驾驶能力有太大的期望,更高级的代客泊车和端到端大模型,也不在购车者的考虑范围内,但在 30 万以上的车型,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2022 到 2024 年,零跑研发一共只花了 62 亿元,仅相当于小鹏 2024 年一年的研发投入,虽然研发投入并不等于技术实力,但事实是零跑在 24 年国内市场交付的27.12万辆新车中,标配高速 NOA 的仅有不到 5 万辆,占比 15.82%。今年上半年,占比更是下滑至 13.05%。在其他头部新势力均早已经进入城区无图 NOA + 端到端的时代,零跑显得有点「查无此人」。

好在,零跑决定增加投入,将智驾团队,从现在的500人扩充到600人以上,同时也会在质量上引进更高质量的人才,今年智驾总投入在8亿人民币以上。

▲ 零跑于今年 2 月发布的智驾升级计划

上个月的高通技术沟通会上,零跑表示,D 系列的首款新车将首发搭载高通骁龙至尊版双 8797 平台,支持舱驾一体。8797 的 AI 算力高达 320 TOPS,由于高通标称采用的是稠密算力,换算成大众认知大概是 640TOPS(稀疏)算力,和这代的骁龙 8650 的 100TOPS 对比,8797 提升了 3 倍多。

最近也有小道消息称零跑和华为正在商讨合作事宜,有可能接入鸿蒙座舱或者在辅助驾驶算法上采用华为的激光雷达融合算法模块。

与此同时,零跑依然在不断的用技术和模式创新压低成本,尽可能多的实现全域自研,从而让自己敢把更多配置越级下探。目前零跑在整车成本上已经实现了 65% 自研零部件+ 88% 平台通用化率,将成本不断摊薄。

此外,零跑的自研技术不仅自用,也已经实现外供。有媒体报道,去年零跑自研自造的“三电”已经获得了 10 家友商的定点,并透露在与法拉利商讨零部件及其他方面相关合作的消息。 Stellantis 也计划在在欧洲本地化生产 B10,零跑或将通过技术授权每辆车获利超万元。

▲ 零跑自研体系

所以不管具体车型和定价如何变化,零跑这家企业的底层逻辑总是一样的——以合理的成本、在最低的售价区间内,做到最优的配置。

朱江明曾经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他最佩服的企业是丰田和优衣库。

绝大多数人一进门,外套也好、裤子也好,可以找到需要的所有衣物,价格不贵,面料好,做工也不差,消费完还觉得这个品牌不错。

如果把零跑看做是中国新势力中的「丰田」,那 D 系列或许就是零跑的「皇冠」。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0.29 万元起,第三代长安 UNI-V上市,外观、动力多重升级

8 月 7 日晚,长安汽车发布了全新第三代长安 UNI-V。此次推出的 UNI-V 共有 4 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从 10.29 万元到 11.99 万元不等。

在长安旗下的四款燃油轿车中,销量最好的车型是长安逸动,紧随其后的是 UNI-V。自 2022 年上市以来,UNI-V 在市场上表现不俗,仅在 2023 年 6 月便售出了 3781 辆,总销量已经突破 35 万辆。第三代 UNI-V 作为一款全新开发的车型,在外观、动力和智能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

第三代 UNI-V 的车身尺寸为 4720×1838×1430mm,轴距 2750mm。整车外观设计延续了长安的「未来先锋运动美学」理念,前脸的鲨鱼鼻仿生设计更显激进。三段式进气口和夸张的空气导流口凸显了强烈的运动气息,流线型车身与经典的溜背式车顶线条不仅增强了运动感,还优化了风阻系数至 0.27Cd,进一步降低风噪,提高了续航和油耗表现。

新车车尾则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设计,搭配双边四出排气布局,视觉上进一步扩展了整车的宽度。此外,UNI-V 全系标配电动升降尾翼,车速超过 90km/h 时会自动升起,提供最大 270N 的下压力,提升高速稳定性。

新车标配 18 英寸星芒五福轮辋,搭配马牌 PCC 性能静音轮胎;还提供 19 英寸暗夜五辐轮毂选项,配备邓禄普 SP SPORT MAXX 050 豪华轿车专用轮胎。

进入车内,第三代 UNI-V 的内饰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 T 字形布局,采用了双 D 型运动方向盘、换挡拨片、风刃造型的挡把和液晶仪表盘与大尺寸悬浮屏的组合。14.6 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升级后,支持 CarPlay、Carlink、华为 HiCar、荣耀互联、小桐互联等多种手车互联功能,车内还配备了 256 色可调氛围灯与 18 扬声器音响系统。

动力系统方面,第三代 UNI-V 搭载了长安最新的蓝鲸 3.0 动力系统,提供 1.5T 和 2.0T 两种动力版本。1.5T 版本最大功率为 141kW,峰值扭矩 310Nm,匹配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2.0T 版本最大功率为 180kW,峰值扭矩 400Nm,匹配 8AT 变速箱,百公里加速仅需 6.3 秒。

为了提升驾驶性能,UNI-V 还配备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底盘,并搭载了 DTV 动态扭矩矢量控制技术和主动式运动排气系统,进一步优化了操控性能,提升了驾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在驾驶辅助配置方面,新车提供了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盲点监测等基础功能。

目前,长安第三代 UNI-V 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本田思域、大众速腾、奇瑞艾瑞泽 8、吉利星瑞、现代伊兰特等紧凑型燃油轿车。凭借全面升级的外观、内饰和动力系统,UNI-V 有望重回月销 1.8 万辆的销售巅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最智能的一台沃尔沃!全新 XC70 即将上市,换装全新车机,纯电续航 200+

今年是沃尔沃的产品大年。

我们已经陆陆续续见过了新的 XC90、S90、XC60 以及 EX30 CC,即将到来的还有一辆时隔 9 年再次复活的 XC70。

虽然名字用回了 70 系,但是这辆车的外观、架构、座舱等等都经过了重新设计,是一台彻头彻尾的新车。

如果要给 XC70 找几个关键词,那第一个一定是漂亮。

在 5 月份 XC70 第一次发布官图后,就有不少车友将其称作是「最美沃尔沃」。其长宽高分别为 4815 / 1890 / 1650mm,轴距 2895mm,定位中型插混 SUV。

由于是混动版本,XC70 整体的外观设计似乎比燃油车型更贴近「斯堪的纳维亚」的极简主义风格,没有太多冗余的设计,简单、纯粹的同时保留了沃尔沃的标志性元素。

全新 XC70 的前脸采用了强调新能源属性的封闭式设计,车灯是沃尔沃经典的「雷神之锤」造型;车门使用了无框式设计,同时用上了比较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车身侧面腰线平直但有力,车尾也依旧是是熟悉的「维京战斧」尾灯,但在用了发光线条做点缀后,视觉效果显得高级了不少。

这套新设计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润、低调但耐看。新车提供的颜色都遵循了「北欧风格」,绿、灰、白、蓝、黑、沙、灰七种颜色都是低饱和度的性冷淡风。即使是并不常见很显个性的绿色,沃尔沃也将其调和成了灰绿色调,开出去也不会显得扎眼。

第二个关键词则是智能。

没错,你可以在这台全新的 XC70 上感受到智能化的味道。

这半年来,沃尔沃粉丝们在后台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沃尔沃的车机究竟什么时候改?之前那套基于 Android Automotive 10 深度定制的 VolvoCars.OS 车机系统,在现在的中国市场确实有点显得脱离时代,竖向的中控屏也显得不够精致。

但是在全新 XC70 上你将看到沃尔沃自主研发的新车机系统和交互界面,董车会上周实际体验之后的感觉只有两个词,优雅且丝滑。

沃尔沃新车机系统的设计依然秉承了他们一贯的「斯堪的纳维亚」美学风格,尽可能用简洁、直观的视觉表现来传达信息。整体系统颜色以灰冷调为主,UX 设计上则通过「线构设计」来营造高级感,各种界面、菜单和图标都使用了较为简单的线条和描述,看多了传统的「拟物」和「扁平」设计之后再看这套设计,很有种放松的感觉。

好看之外,XC70 的新车机也挺好用。新车机搭载了最新版本的高德地图,可以支持红绿灯倒计时、车道级导航等热门功能,全新的「小沃助手」接入了 AI 大模型,拥有更强的连续语音理解能力,可以连续执行 4~5 个指令。官方表示后续车机将更新「场景助手」功能,可以像苹果的快捷指令一样预设场景,比如识别到副驾上车后,可以识别身份,自动调整到适合的坐姿、灯光状态以及空调温度等。

车机之外,沃尔沃全新 XC70 引入了新的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整车算力提升了 5 倍,因此 XC70 也获得了目前沃尔沃车型中唯一的 NPA 智能领航辅助系统。其可以支持 0-150km/h 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辅助即使,轻松应对避让大车、超越慢车、上下匝道及弯道调速等长途高速场景。

优化之后的智能泊车辅助不仅支持垂直、水平、斜列等常见车位,也可以应对断头路车位等复杂场景,实现一键泊入各种车位。系统在 25km/h 以下会自动无感搜索车位,在驾驶员点击泊车辅助时第一时间就能展示已搜索到的车位,无需开启功能后边开边找,大大提升体验感。一次最多可识别 8 个车位。

第三个关键词是科技。

全新 XC70 是沃尔沃全新 SMA 架构下的首辆车,此架构是沃尔沃专为混动车型打造的架构。

与传统传统豪华车型通常在变速箱前加入一个小电机的插混设计不同,沃尔沃 SMA 架构由一台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三个电机组成。

其中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负责「兜底」,而其余三个电机则各司其职,P1 负责启动启动发动机、为发动机提供扭矩辅助、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P2 负责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负责驱动前轮和动能回收;P4 则则独立布置于后轴,专门用于驱动后轮,并且 P4 电机与 P2 电机还共同构成了四驱系统。

XC70 搭载的 1.5T 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120kW;P1 电机最大功率为 60kW;P2 电机最大功率为 107kW;P4 电机最大功率为 156kW,整车的零百加速做到了 5.28 秒。

此外,沃尔沃 XC70 还搭载了一台 3 挡 DHT 变速箱。目前市面上的高端混动车型大都使用 2 挡变速器,而沃尔沃的 3 挡 DHT 变速箱可以让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可以被更好的匹配,无论是在城市蠕行还是高速巡航,都能找到最优的传动比,让发动机尽可能长时间工作在最高效的区间。

沃尔沃 XC70 的整车综合续航可以达到 1200 公里,在 WLTC 工况下馈电油耗低至 5.85L/100km。对于一台中大型 SUV 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错。

此外,全新 XC70 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七种驱动模式之间切换。

  • 纯电模式:由电池直接供电给 P2 电机或 P4 电机驱动车辆。XC70 在此模式下 CLTC 纯电续航可达 200+ 公里。
  • 增程模式:电池电量较低或是在城市蠕行工况下,发动机启动,并驱动 P1 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直接供给 P2 和/或 P4 电机驱动车辆。
  • 并联模式:在爬坡或是急速超车的工况下,系统则会进入并联状态。发动机的动力通过 3 挡 DHT 变速箱直接驱动前轮,同时 P2 电机也发力驱动前轮,从而带来更加强劲的动力。
  • 四擎全功率模式:想要体验推背感,那就全力踩下油门,此时系统会调动所有动力单元同时全力输出,带给驾驶员酣畅淋漓的四驱加速体验。
  • 发动机直驱模式:在稳态工况下,比如高速巡航,系统会智能切换至发动机直驱模式。常规车型的发动机直驱往往会设定在 60-80km/h 的区间,而 3 挡 DHT 可以在时速 20km/h 左右让发动机参与直驱。
  • 智能充电模式:当车辆电池电量有需求时,系统会将部分富余的机械能通过 P1 电机转化为电能,为电池充电。
  • 动能回收模式:在减速工况时,车辆进入能量回收模式,此时的 P2 和 P4 电机会转换为发电机模式,将车辆的动能高效回收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中。

极简设计、200 公里纯电续航以及新的混动体系和够用的智能化水平,这样的产品力组合在目前一种处于转型过程中豪华品牌里算是最领先的那一批。

但成败的关键还是要看价格,作为一台介于 XC60 和 XC90 的车型,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期在 40 万元左右,沃尔沃之前在燃油车型上采用了一步到位的价格策略,不知道这种惊喜能否延续到 XC70 上。

目前,新车已经在内蒙古完成了零下 37 度的极寒场景验证,即将于 8 月底开启预售。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预售 7.38 万元起,上汽名爵 MG4 联手 OPPO 挑战比亚迪海豚

海豚的最强竞争对手来了!
全新上汽名爵 MG4 一上来就夸下海口说要成为 10 万元以内极具竞争力的两厢纯电车型,并要打破海豚等车型长期占据的市场格局。
要知道比亚迪海豚在 6 月份的售出了 18106 台,而上汽名爵旗下的 7 款车型加起来销量也没超过 1 万辆。
那么全新 MG4 的底气在哪里呢?名爵给出的答案是「全面领先」——不仅车型预售价下降到了 7.38 万元至 10.58 万元,在智能化、空间、续航、安全和配置方面也有极大提升。
其中最能体现 MG4 这款车特点的优势主要有 3 点,分别是:OPPO 智行车手互联功能、一体式热管理系统以及全球首发的半固态电池,咱们一个一个来看。
车机不够智能一直是名爵的痛点。之前名爵 MG7 就因为车机生态封闭、导航软件落后、操作逻辑反人类等缺点被车主联合维权,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这次在全新 MG4 上名爵痛定思痛,和手机大厂 OPPO 联手,在新车型上搭载了OPPO 车联产品矩阵的最新功能,并且可以兼容目前市面上最多的手机品牌。
具体来讲,除了常见的导航、音乐等功能外,OPPO 还为全新 MG4 提供了过手机语音备车、手车无感互联、手机网络共享等功能,同时手机中的所有 APP 都可以在车机中使用,之后名爵还将 OTA 升级控车卡片、无缝接力导航、主动备车等功能。
为了让车机更流畅更清晰支持这些功能,名爵在 MG4 上使用了同级少见的高通骁龙 8155 芯片和 15.6 英寸的 2.5K 分辨率屏幕。
智能化之外,作为一款纯电车辆,续航是车型在和竞品抢用户时很重要的一个比较项,最近也有不少车企纷纷加推了长续航版本。
而全新的名爵 MG4 实测电耗为 10.4 kWh / 100km,配合 42.8 / 53.9 度的电池 CLTC 续航可以达到 437 / 530km,新款车型搭载的是六合一电机,最大功率为 120 千瓦,最高时速为 160km/h。
良好能耗表现的达成依赖于名爵自研的一体式热管理系统,经过长期自研,名爵使用了长信的稀土合金材料,成功平衡了车端不同模块的热管理需求,使得整车工作温度范围达到了同级最宽,最低为 -35°,相比传统的分体式热泵空调系统,名爵 MG4 的空调能耗低 50%,冬季制热效率则提升了 30%。
此外,新款名爵 MG4 采用了 CTB 一体式电池车身技术,整车扭转刚度达到了 31000N·m/deg,在 50km/h 侧面碰撞测试下,电池包形变仅 3.6mm,在碰撞挤压、针刺、极端环境等试验下,电池包状态依旧良好。
全新 MG4 还将搭载全球首个批量上车的半固态电池,相比于目前的全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拥有更高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寿命以及更宽适的温度范围,抗压能力也更高。上汽目前已经搭建好了完备的量产生产线,搭载半固态电池的 MG4 车型将在 9 月份公布价格并上市。
讲完了名爵 MG4 领先和创新的部分,接下来该讲讲名爵作为一辆家用两厢车的部分。
全新名爵 MG4 的车身尺寸为 4395×1842×1551mm,轴距为 2750mm,车辆的前脸造型很年轻运动,大灯使用了不规则的造型轮廓,内侧锐角造型很犀利,内部的光源结构有着不错的精致感,车辆底部还使用了赛车风格的扰流铲设计。车尾部分采用了贯穿式尾灯组设计,两侧灯组内部采用类似箭头的造型,点亮后有着很高的辨识度。
名爵尽可能的利用了车身空间,做到了 409mm 的副驾腿部宽度和 984mm 的后排腿部空间,车辆的后备箱空间来到了 471L ,同时独有的 3 层立体后备箱还额外提供了 98L 的下沉储物空间,车辆的二排座椅放倒后能与后备箱形成 1.87m² 的大床。
在舒适性配置上,全新名爵 MG4 给到了前风挡双层镀银防晒玻璃和带电动遮阳帘的全景天幕,紫外线阻隔率达到了 99.9%,后排则配备了行政轿车级的隐私玻璃,方向盘加热和前排座椅吸风也都有配备。除了手车互联功能外,名爵还为 MG4 配备了 36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以及自动泊车和离车泊入等功能,高配车型上还搭载了高速 NOA 功能。
MG 品牌目前总体的境况是国外销量和国内销量差了几个数量级。
2024 年 MG 品牌的整体销量超过了 70 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卖了 24 万辆,国内销量仅有 7.4 万辆,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关税等各种原因,MG 的总体销量下滑了 16.7%。
因此如何更好地抓住国内市场,就成了上汽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次的 MG4 则在产品力的部分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国内的汽车市场早已不再是仅靠产品力就能通吃的情况,品牌力、渠道建设、营销传播等方面都不能拉下,于是除了车机之外,名爵 MG4 也将在营销和渠道上也要和 OPPO 深度合作,让车辆可以通过 OPPO 渠道完成车辆的定价和销售。
和目前涉及汽车业务的小米和华为不同,OPPO 之前向来以极强的线下渠道能力著称,上汽这次选择与 OPPO 合作也看看中了其在品牌建设、公关传播和新媒体等方面的积累和沉淀。
上汽曾在更早的发布会上提到,「双方正在积极探索「汽车+智能终端」的跨界合作渠道创新模式」。
很快,我们就能在 OPPO 体验店里看到名爵汽车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辣馒头」大众凌渡 L 上新,换装 1.5T EVOⅡ 发动机,GTS 版本零百不到 7 秒

赶在问世 10 周年,累计销量破百万的节点,上汽大众带来了全新的凌渡 L 和凌渡 L GTS。
大众凌渡原本的英文名叫做 lamando,这个单词的读音和「辣馒头」有点像,因此车友通常会将凌渡称为辣馒头。
较之上一代车型,新款凌渡L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均有较大变化。
新款凌渡 L 的长宽高分别为 4791/1831/1469mm,轴距为 2731mm。车辆的前大灯组变为了更为修长的剑眉星目 LED 大灯,两个灯组通过贯穿式 LED 灯带及可发光 LOGO 连接在了一起。车辆前脸中网的尺寸也有所加大,使用了大量的 L 型元素,下部前唇也加入了镀铬装饰。凌渡 L GTS 则采用了黑化处理的前格栅,营造出了更强烈的运动氛围。
 
车身侧面,新款凌渡 L 依旧延续了凌厉的俯冲式轿跑车身的造型,溜背式的流线车顶和贯通全车且力量感十足的腰线也得到了保留,车门造型改成了无框式设计。凌渡 L GTS 则拥有了全新的黑化轮圈。
新款凌渡 L 的尾灯样式有稍作改变,采用了脉冲式流光 LED 灯带搭配可发光 LOGO 的组合,凌渡 L GTS 还增加了运动化双出排气。新车一共有波萨诺瓦白、蒙太奇黑、赛博灰、弗拉明戈红、波西米亚灰五种车漆颜色。
新款凌渡 L 配备了全新的 10.25 英寸全液晶仪表及 12.9 英寸中控大屏,车机芯片使用了高通骁龙 8155 ,内置科大讯飞 AI 语音助手和文心大语言模型,并且支持 CarPlay、CarLife、HUAWEI HiCar 手车互联功能。此外,新车还将提供车道居中、ACC 高级自适应巡航、IPA 泊车辅助、RPA 远程泊车辅助等驾驶辅助功能。
此次更新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新款凌渡 L 将不再采用之前的 1.4T 发动机,而是升级为了 1.5T EVOⅡ 发动机,其最大功率为 118kW,最大扭矩 250N·m,采用 350bar 超雾化燃油喷射系统,并匹配了第五代 DQ200 高效率双离合七速变速箱,此发动机的油耗约为 5.45L / 百公里。
凌渡 L GTS 则将搭载的是 EA888 Gen3.5 2.0T 高功率发动机,采用 350bar 超高压喷射,最大功率 162kW,最大扭矩 350N·m,匹配 DQ381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让新车的零百加速来到了 6.98 秒。这款发动机被网友戏称为「修车厂一生之敌」,号称「30万公里无大修」
新款凌渡 L及凌渡 L GTS 全系都将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凌渡 L 性能的最佳背书来自于赛道,作为上汽大众333车队的御用赛车,凌渡 L 赛车在去年助力车队勇夺 CTCC 运动杯 S 组年度车队杯冠军,并包揽车手杯冠、亚、季军,实现了「大满贯」。
作为参考,目前在售的凌渡 L 指导价为 15.39 万元至 19.09 万元,实际终端售价约为 11.29 万元至 14.99 万元。新款车型的更多细节和售价则将在成都车展上揭晓。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五年磨剑今日出鞘,全新 P7 要带着小鹏再冲一次

P7 这款车对于小鹏,意味着什么?

P7 并非是小鹏的首辆车,但小鹏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打响名号,初代 P7 功不可没。

在 2020 年,新势力们方兴未艾的时刻,P7 凭借设计、续航以及在当时独一无二的高速 NOA 智能辅助驾驶和连续语音对话,让市场认识到,原来中国新势力企业真的能造出有模有样的智能汽车。

正如何小鹏在发布会开场时讲到的:

所有小鹏 P7 车主的共同选择, 成就的不止是小鹏 P7, 是中国汽车工业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积累正在被认可, 是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探索智能科技创新的符号, 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定将会引领世界的民族信心。

而「五年磨一剑」的新一代 P7,虽然其外观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其核心定位依然未曾有所改变——

它依然是一台,走在时代前沿,主打科技与时尚的纯电豪华轿跑。

这把剑磨的是设计、是技术、是三电、是辅助驾驶,也是何小鹏本人乃至整个小鹏公司。

一台颠覆想象的时尚轿跑

P7 从来不追逐潮流,我们希望好的艺术品可以影响潮流。 全新小鹏 P7 在设计之处就目标明确,要设计一款被这个时代铭记的产品,「一辆从未来开回现实世界的智能跑车」。

全新 P7 有棱有角的外观或许很有争议,觉得它好看或者不好看的人各执一词,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是近几年新势力车型中最具设计感和最有辨识度的一辆。

这种设计感来源于 P7 与众不同的车身比例和姿态。

新一代的 P7 长 5017mm、宽 1970mm、轴距为 3008mm,但小鹏 P7 车高仅为 1427mm,空气弹簧调到最低时会下降到 1407mm,相比初代 P7 降低了 43mm,也比帕美、Model S 等轿跑车型来的更低。

宽体低趴的车身姿态,搭配上新 P7 俯冲造型的车头姿态和较宽的尾部造型,带来了相当强烈的冲击感,将 P7 这辆车偏运动和时尚的属性展示的一览无遗。

小鹏并没有为了造型而去牺牲车辆的通过性,小鹏在新 P7 上使用了更薄的 800V 平台电池包,从而让新 P7 拥有了 142mm 的满载电池间隙,将空簧调高之后的离地间隙可以达到 172mm,大于满载 Model Y 和满载蔚来 ES6 等车型。

设计感还来自于新 P7 概念车一般的未来科技感。

小鹏放弃了传统汽车「眼睛状」的大灯造型,使用了「光翼+银剑」造型的一体式无断点流水贯穿灯,将大灯融入到了整车的线条设计中。除此之外,小鹏为了车身造型的统一和简洁,创新性的采用了嵌套在机盖内的纯平黑色发光 Logo 以及和主动进气格栅重叠的悬浮式牌照框以及隐藏式的毫米波雷达。

全新 P7 的尾部设计和前脸一脉相承,大掀背式的车尾上面集成了一体式贯穿无断点的尾灯,同时主动升降式电动尾翼也能够随车速自动切换模式,可以在极速 230km/h 的速度下提供约 900N 的下压力。

全新小鹏 P7 在外后视镜和尾部下侧雾灯处设置了两个智驾小蓝灯,内部也在方向盘卫星键处增加了智驾小蓝灯。

在颜色设计上,小鹏提供了星瀚绿、星暮紫、星芒蓝、律动黄、新月银、微星灰六种时尚外观色,车漆工艺也使用了和顶级汽车品牌同款的巴斯夫鹦鹉漆。为了映衬新 P7 的时尚属性,小鹏特意为前四种颜色请了明星代言。

一台面向未来的科技智能轿跑

走进车内,全新 P7 的「智能灵动仿生座舱」提供了深空灰、气宇灰、星球紫三种内饰色,同时整体设计依然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科技感及运动属性。

全新 P7 的「科技感」IP 仪表台融合了 AR-HUD、运动仪表屏、三轴联动屏、Touch Pad 以及优化过的三幅运动方向盘和流水动态氛围灯。

这块 15.6 寸的三轴灵动中控屏可以实现左右各 15 度摆动和上下 10 度的点头动作,它可以和分区语音控制联动,当语音被唤醒是,屏幕将转头朝向声音来源,有更强的互动感;它也可以和哨兵模式相结合,当识别到一侧有风险后,灵动屏将转向该侧,警告车外的潜在威胁。

新 P7 对三幅运动方向盘做了优化,左右只需 1.35 圈就可以打满方向,上方也做了削平设计以便驾驶者能够更好的看到仪表和 AR-HUD。此外小鹏还在方向盘中间下方加入了两个智控旋钮,里面集成了驾驶模式、空簧高度、Boost 模式以及智驾模式、车手模式和调教设定的快速调节。

P7 同时搭载了一体式的运动座椅,坐垫长度 500-550mm 可调,结构上采用了 3D 立体分层式结构以及慢回弹发泡海绵,在提供了良好运动包裹感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乘坐舒适性,也支持 16 向电动调节和通风、加热、按摩以及主驾专属音响。

小鹏还为主驾座椅提供了独有的双侧翼功能,可以基于小鹏自研的控制算法实时采集车辆侧向 G 值、车速、方向盘转角、方向盘转速等信息,在检测到动态变化时,在 10ms 内响应激活,为驾驶者带来人车合一的操控感。

虽然是一台运动轿跑,但是 P7 依旧拥有不错的空间表现。在轿跑造型下,全新 P7 实现了 1400mm 的臀部空间和 1 米 8 身高下 120mm 的膝部空间,后排座椅角度来到了 97.6 度,整体乘坐姿态更偏「躺」,能够有效的分摊乘客体重。同时全新 P7 还提供了 575 升的后备箱和 56 升的前备箱,二排座椅放倒后可以全车拓展空间可以达到 1929L。

全新 P7 也将隔热、防晒、隔音和隐私方面一次性做到了位。小鹏在全新 P7 上首发了三层镀银天幕,前排配备了双层夹胶玻璃以及后排和后风窗的隐私玻璃,实现了 99.99% 的紫外线隔绝率以及 99.58% 的红外隔绝率,车内噪音也下降了 5dB。

这次的首秀发布会主要是讲外观内饰,但小鹏也简要透露了 P7 操控和性能的部分。

新 P7 全系搭载了 800V 架构的 5C 超充 AI 电池,10 分钟能够补能 525 公里,续航有 702、750 和 820 公里三个版本。

在性能上,新车采用了中置电驱布局,底盘则采用了全铝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并且全系标配双腔空悬,从而让新 P7 做到了 440mm 的最低重心和 3.7 秒级的零百加速以及 230km 的最高时速。

智能化一直是小鹏的标签,因此新 P7 将全系标配三颗图灵 AI 芯片,其中 2 颗位于 VLA 大模型,一颗用于座舱内的 VLM 大模型,整车有效算力将达到 2250Tops,图灵 AI 智驾也将全系标配 。

每一代 P7 似乎都代表着小鹏当下最重要的目标和决心。

如果说初代 P7 的目标是让小鹏证明自己有造车的能力,那么这代 P7 则承载着整个小鹏品牌再次向 20 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冲刺的决心。

和 5 年前不同,目前小鹏的销量主要来自于均价较低的 MONA M03 ,其上半年的交付量达到了 8.7 万辆,贡献了小鹏国内市场交付量的 48.36%,前端时间发布的 G6 和 G9 也有点不温不火。

▲小鹏 6 月各车型销量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来自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小鹏品牌车型的实际交付均价为 17.52 万元,远低于理想的 37.61 万元、问界的 37.82 万元,仅高于零跑的 14.85 万元。

而零跑也在本周宣布了旗下的 D 系列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量产,首款车型将是冲击 30 万价位的旗舰全尺寸 SUV。在这种竞争态势下,P7 和 G7 能不能撑起小鹏在更高价位市场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看来, P7 选择了抓住高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在设计风格上大胆创新,确实收到了不少好评,但这些好评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还是得看最终的定价以及质量把控。

P7 这次罕见的没有公布预售价格,或许也正体现出了小鹏的纠结与犹豫,毕竟「五年磨一剑」的机会确实不常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奕派 008 推出 2026 款,17.36 万起配置升级,风神 L8 同场亮相

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卷到了一个新高度。

上半年上市的车型,放到下半年再来看,竟然已经显得有些落后和打不过对手了,各家车企于是开始以更高的频率进行改款。

2025 款的东风奕派 008 是在今年 3 月份上市的,5 个月之后 2026 款的奕派 008 就再次亮相,官方表示新款车型一共升级了 108 项核心配置。

新车有增程、纯电两种动力,共计 4 款配置,限时优惠售价为 17.36 万元至 19.06 万元。

其中增程版车型搭载了 1.5T 增程器和后置单电机,电机最大功率 200kW,峰值扭矩 340N·m,电池为一块 34.32kWh 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 工况下馈电油耗为 4.76L/百公里,纯电续航里程 202km。

纯电版本的电池容量为 82.3kWh,电机的功率与扭矩与增程版相同,均为 200kW 和 340N·m,CLTC 工况下续航里程为 610/620 km,30% 至 80% 直流快充时间为 28 分钟。

车辆的外观设计和老款车型保持了一致,车身长宽高依然为 5002/1972/1732mm,轴距达 3025mm,标配 21 英寸铝合金轮辋。 家族式的族式封闭前脸、贯穿式 LED 灯带、隐藏式门把手、悬浮车顶及贯穿式尾灯得到了保留,但是新增了「仙踪绿」与「苍穹灰」两种全新车色。

26 款奕派 008 最大的升级点在座舱内部。

新款车型的座舱芯片升级为高通骁龙 SA8295P 芯片,能够支持更更复杂的 AI 运算和多任务并行。车机 UI 界面也得到了更新,新增了个性化壁纸、智能卡片区和应用分屏功能。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升至了 300ms 并支持普通话、粤语、四川话等多种语言,并实现 100% 车机界面语音控制。哨兵模式、红绿灯倒计时、乘员识别等之前车主呼声较高的功能也加入到了车机之中。

在乘坐舒适性上,新款奕派 008 也做了不少努力。

新车增加了一二排主驾、副驾单人床、主副驾双人床模式,第二排座椅向后行程拓展增加了 35mm。前排座椅支持 8 点式按摩,二排右侧零重力座椅支持 10 点式按摩,按摩力度和面积都有所提升,一二排座椅的加热和通风功能也升级到了更高效的版本。第三排座椅处则增加了儿童座椅接口(ISO FIX)并优化了靠背形面,让老人小孩能有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此外新车还升级了超大智能天幕遮阳帘、车窗遮阳帘以及后排 HE 后风挡隐私玻璃,后排屏幕提升到了 2K 分辨率,无线充电功率提升到了 50W,全车配备了 18 扬声器的音响系统以及 64 种颜色、10 级亮度调节的氛围灯,智能冷暖箱增加了二三排置物空间,可以实现语音控制、远程控制及下电保温功能。

辅助驾驶功能上,26 款奕派 008 搭载了天元智驾 T100 辅助驾驶系统,借助 32 个各类传感器支持高速 NOA 领航辅助驾驶,能够实现上下匝道辅助、车辆变道辅助等功能,同时还支持记忆泊车辅助 LAPA、盲区监测和 540°全景影像等功能。

除了奕派 008 之外,东风风神 L8 也在同一场发布会上迎来了全球首秀。

风神 L8 是一款面向家庭使用场景打造的中型新能源 SUV,在外观设计上兼顾了家里不同成员的审美需求。车辆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配有贯穿式灯带和像素样式的大灯,尾部线条清晰,加入了贯穿式尾灯和小尺寸扰流板,显得有一定层次感。车身流线顺滑,腰线从前翼子板延伸至尾部,配合银色装饰条和双色轮辋,整体看上去比较协调。

车辆尺寸为 4762×1910×1677mm,轴距为 2825mm,在同级别中属于较大的尺寸。空间方面,风神 L8 采用五座布局,后排腿部和头部空间比较宽敞,适合家庭日常通勤和长途出行。材质上使用了大面积软质材料包覆,触感较好,视觉效果也更整洁。

舒适化配置方面风神 L8 将配备前排座椅通风加热、主驾按摩功能、后排娱乐屏等功能。车内还将搭配 64 色氛围灯、语音控制冷暖箱、无线快充等功能,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风神 L8 的动力系统使用了「马赫电混」方案,包括一台 1.5T 发动机和 30.3kWh 的大电池。根据中汽中心测试,满电满油情况下可行驶超过 2000 公里,纯电续航可达 248 公里,适合城市通勤。整车综合油耗约为 2.4L/100km。

风神 L8 预计将在年内上市。

这两款新车是在东风奕派、风神、纳米三个品牌被统一整合于「东风奕派科技公司」的背景下发布的。

面对新的汽车市场竞争形势,东风集团试图通过奕派科技的「深度整合」来解决资源分散问题,通过用户直达和技术的开放共生来解决效率问题。

奕派科技在发布会上介绍到,奕派品牌定位「主流科技」,以纳米 01/06、eπ007/008 等为代表,面向年轻用户,其中与华为合作的首款高端智能全尺寸 SUV 将于 2026 年上市。风神品牌则专注于燃油、HEV和PHEV等节能车,在巩固目前市场的同时布局 L4 Robotaxi,预计 2028 年在售车型达到 10 款。

两个品牌到 2028 年的产品总数将达到 20 款。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理想汽车回应「小车撞大车」测试:无意对东风柳汽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评价

理想汽车和乘龙卡车的「舆论对撞」目前看来是要告一段落了。

理想汽车在 i8 的发布会上展示了一段视频,画面中的理想汽车在和一辆重卡发生相对速度为100公里/小时的正面对撞后,卡车车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车头倒扣在 i8 前窗,而理想 i8 A/B/C柱无变形、气囊全开、电池无起火。

这个结果有点反常识,大家普遍认为测试过程中,卡车车头的锁止机构未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了车头的前倾。

而且理想并非是第一个做对撞测试的厂家,极狐高管后来发布了一段去年类似的小车和卡车对撞视频,视频中卡车车头并未出现分离情况,锁止机构看起来起到了正常作用。

▲ 极狐高管发布的对撞视频

而且测试机构似乎忘记了给卡车打码,被眼尖的网友找到了乘龙卡车,随后越来越多的「吃瓜群众」开始不断拱火。

▲ 乘龙汽车抖音视频评论区

随后东风柳汽连续做了两条声明,分别是回应理想汽车在碰撞视频中侵权,以及表示「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并号召「各位卡友面对网络舆论保持冷静,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乘龙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

但号召冷静归冷静,乘龙汽车也还是做了几张海报暗示了一下理想。

似乎是被这波舆论一时间冲击的有点不知所措,在发布会过去 5 天之后,理想终于发布了一条声明,核心意思是说他们做这次「小车对撞大车」的测试,初衷是为了让用户看到理想 i8 在提升车辆安全性上的努力和成果,并无意对东风柳汽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评价。

与此同时,测试的委托机构中国汽研也发表声明说,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 车辆安全性,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乘龙卡车是其在市场端随机购买的二手车辆,测试前仅对车辆做了伪装并配重至了 8 吨。

中国汽研声明中提到此次测试是「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董车会查询之后发现,非标准车对车碰撞测试是指,测试时未按照权威机构(如C-NCAP、E-NCAP、GB/T等)的正式标准、流程和设备进行的试验。其在测试时可以使用非权威指定的车辆,配重、假人摆放等参数也可以自行确定。

而标准车对车碰撞测试,则必须严格遵循国际或国内认可的第三方标准组织(比如C-NCAP、E-NCAP、IIHS等)制定的测试方案,所有试验用车、假人、场地、速度、角度、传感器记录甚至试验复测都有详细规定。

大家关心的理想 i8 与卡车对撞测试中乘龙卡车的锁止机构为何失效这个问题,各方还没有明确答复,但双方似乎就此息事宁人。

只不过对于乘龙汽车来说,这不过是一次意外到来的流量,他们也借此机会好好宣传了一波自己的产品,毕竟也不会有人真的相信小车能撞的过卡车。

但对于理想来说,这次事件必定将成为一个长期跟随品牌的「黑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深蓝 S05 新版型上市:12.99 万起配宁德电池,续航 620km

深蓝汽车在 8 月 1 日推出了 S05 的增配车型,共有 620Plus 纯电版、620Max 纯电版与 620Ultra 纯电版三款车型,官方指导价为 12.99-14.99 万元。

作为增配车型,新车最大的升级点是换装了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 68.82 度电池,从而使车辆续航里程由原来的 510 公里 CLTC 续航提升至了 620 公里,拓展了车辆的使用半径,新车全系标配了 3C 超充技术,从 30% 电量充至 80% 约需 15 分钟。

这块电池同时也满足了《新国标》的要求并搭载了全时感温报警技术和醇冷高效散热系统,做到了电池循环寿命超 5000 次,按每年行驶 2 万公里计算的话,用户在 60 万公里内几乎感知不到衰减。

针对北方用户普遍存在的冬季续航衰减的问题,深蓝 S05 新版本搭载了一项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它可以使车辆电池在极寒环境下快速升温,从而让车辆的动力性能提升 50% 左右,充电效率也能提高 15%。

动力配置上,超长续航版 S05 沿用了现款车型的成熟配置,采用后置单电机驱动,最大输出功率达到 175 千瓦,峰值扭矩为 320 牛·米,百公里加速仅需 7.3 秒,最高车速可达 180 公里/小时。

此外新款车型在安全方面也进行了升级,整车车体使用了 78% 的高强度钢铝混合材质,车身扭转刚度到了 35000N·m/deg,主动安全系统升级了包括 AEB 自动紧急制动和 540° 全景影像在内的 17 项主动安全功能。

作为一款紧凑型 SUV,深蓝 S05 在 4620mm 的车身长度和 2880mm 的轴距下,尽可能把空间留给了成员仓和后备箱,其二排的腿部空间长达 864mm,车辆也提供了一个 154L 的前备箱和 492L 的后备箱,后排座椅支持纯平放倒成大床模式。

在舒适性配置上,深蓝 S05 搭载了同级唯一的副驾零重力座椅,并且提供了 8 点式按摩,前排座椅支持通风加热功能。全车均采用了 5mm 静音玻璃,以百公里速度行驶时,主驾侧的噪音仅 62dB,安静程度大致与图书馆相同。

S05 车型的另一个亮点在智能化方面,新车标配了「DEEPAL 百万像素智趣光影大灯」,拥有 130 万像素,可以投出 120 英寸的画幅,不仅能在窄路会车时投射车身宽度提示线来避免剐蹭,也能在晚上露营时投射电影画面或者用光影在墙上画画。

S05 车内则提供了一块可以左右旋转 15°的 15.4 英寸 2.5K 向日葵屏,主副驾都能轻松操作,搭载了高通骁龙 8155 芯片和 HUAWEI HiCar 手机互联功能,智能语音助手支持连续对话和四音区识别。

辅助驾驶方面,深蓝 S05 搭载了 5 个高清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的硬件组合,能实现高速领航辅助、智能换道、自动泊车等功能。在高速上能根据车流自动调速、智能换道,泊车辅助也支持窄车位泊车等功能。

深蓝 S05 是深蓝目前销量最高的车型,过去近 4 个月的销量均在 8000 左右,但是在 10-15 万元 SUV 这个最大也最卷的市场中,深蓝之前较短的续航确实成为了其最大的一块短板。在升级了续航和安全性能之后,深蓝 S05 的产品力也提升到了能和零跑 B10、宋 PLUS、海狮 06 等一众车型同台竞技的水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