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硬派越野配华为智驾,东风猛士 817 预售 32.99 万元起

军车转民用,似乎没有比越野更合适的细分市场了。

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大 G、JEEP 牧马人、路虎卫士、丰田陆地巡洋舰等,都曾在军队中广泛服役,国内的北京越野和东风猛士系列最开始也都是由军车平台改造而来。

第一代的猛士民用版几乎就是军车的换壳,采用了一台 6.5T V8 柴油机,最大扭矩 583Nm,但最高车速只有 125km/h,其价格也极其昂贵,所以并没有在市场上受到多少认可,后来虽然也推出了多次改版,但是依旧没脱离「军改民」的思路,车辆油耗高、舒适性差、配置简陋,难以吸引普通消费者。

直到 2022 年东风意识到,要真正进入民用越野车市场,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军车「去军事化」,而是要从民用需求出发,在舒适性和智能化上下功夫的同时,保留军用车高承载高通过力的特点,猛士科技和 MORA 滑板式电动越野车平台就是基于这一理念出现的,23 年上市的猛士 917 也成为了东风旗下第一辆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硬派越野测车型。

▲东风猛士 917

而在上海车展亮相,17 日开启预售的东风猛士 817 则更进一步,既保留了猛士出色的越野能力和可靠性,又搭载了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操控、空间、舒适性、越野能力等方面都拥有了不错的表现。

同时东风猛士 817 的价格也进一步下探,Pro 版本的预售价为 32.99 万元,Max 版本的预售价为 35.99 万元。

猛士 M817 定位是中大型硬派越野车,其长宽高分别为 5100 / 1998 / 1899mm,轴距为 3005mm,提供秦岭绿、玉龙银、鸣沙黄、茶卡蓝、格宗黑、昆仑白 6 款外观颜色。

车辆整体采用了「雄魂美学 2.0」设计语言,车头配备了梯形的 LED 灯带以及可发光的猛士 LOGO,大灯组和日行灯的造型则分别来自古代的战戈以及越王勾践剑。车尾则配备了家族式的十字形剑指苍穹尾灯,由 298 颗超红 LED 组成,还搭配了一个可以进一步提升储物空间的外挂小书包。

和猛士 917 不同,猛士 817 希望车辆除了在越野之外,在日常用车以及通勤场景上也能有不错的表现,所以很多系统和配置都针对这两种场景分别做了优化。

猛士 817 提供了城市型与越野型双保险杠的选项,越野版还配备攀爬梯、置物箱以及车顶行李架等来彰显户外属性。

外观之外,东风猛士也将自己定义为了一款能穿越都市、走进荒野、抵达远方的全场景车型。

猛士 817 沿袭了猛士 917 的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并搭载了 VMC 智能底盘域控、后轮转向等舒适化技术,能协调动力、制动、转向和悬架系统,提升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操控稳定性和灵活性。每秒调整 500 次的 CDC 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以及 150mm 可调空气悬架也让车辆具备了 900mm 涉水深度、20° 双向转向角度以及 10° 向前的蟹行模式。

新车同时搭载了「猛士智能越野全地形系统」,提供包括 AUTO 自动模式、2 种公路模式以及 6 种针对不同地形的驾驶模式,搭配配备「猛士智能 E 锁」,车辆能通过精准的轴间和轮间动力分配,增强脱困能力。

针对越野小白,猛士 817 在座舱内提供了 6D IMU 车身姿态感知、低速越野辅助等功能,简化了复杂的越野操作。

在动力系统层面,M817 搭载了东风马赫 M 专用越野发动机与宁德时代专属电池组成的「极猛动力」插混系统,系统综合功率为 505kW、综合扭矩 848N·m、轮边扭矩超过 11000N·m,零百加速约 5.2 秒,综合续航为 1300km,馈电油耗也下降到了 7.24L / 100km。

猛士 M817 也是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的越野车,支持车位到车位 P2P 2.0 功能和高速、城市 NCA 功能,可以实现十字路口、环岛、高速快速路等复杂道路场景的汇入汇出、上下匝道,在市区拥堵通勤、跨城高速远游场景下能够减轻驾驶负担。

新车还搭载了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 系统,能够实现 4-150km/h 行车状态下刹停避障以及前向+后向+侧向的 360°全方向守护,智能红外夜视系统能够在在 120 米距离内能精准识别车辆、行人及动物目标。当车辆出现碰撞、翻滚、大俯仰、腾空或紧急制动等极端状况时,猛士 M817 的安全带可以主动预紧,配合超长保压安全气帘提供长达 30 秒的超长保压防护。

车辆搭载的宁德时代越野专用电池拥有 9 层电池包防护+装甲底护板共 10 层装甲防护,可以全方位抵御越野时的磕碰冲击。

在座舱内部,猛士 M817 搭载了鸿蒙座舱 5,全车配备了 10.25 英寸仪表屏、15.6 英寸中控、W-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内后视镜、飞航旋钮以及后排控制屏等 6 块屏幕,鸿蒙桌面也支持智慧分屏、一键投屏等功能。车辆接入的入乾崑车云也允许用户过手机远程查看车辆外部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支持了华为星闪数字钥匙。

猛士 M817 同时提供了迎松墨、青山黛、丹霞棕 3 款内饰配色,提供了支持按摩、加热、通风功能的 Nappa 真皮前排座椅、18 扬声器丹拿音响、256 色无极氛围灯和智能冷暖冰箱等舒适化配置。车辆的第一排座椅也可以放倒与后排可衔接成 1.7m 的双床,亦或是第二排放平与行李厢形成 2.1m 的大床。

国内的越野市场近几年增长的很快,曾有机构预测,到 2025 年, 中国广义越野车市场规模将达到 89.4 万辆,其中硬派越野约占一半左右的份额。

而随着市场不断细分,无论是北汽、坦克等老玩家还是方程豹等新入局者都在期望用电动化和智能化吸引更多轻度用户,猛士 M817 这波和华为的坚决合作也算是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响,1 小时后突破 9713 台的小订数量在越野车中也相当难得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福特烈马将推出中国特供新能源版,美国网友直接开酸

海外车企为中国市场单独设计特供车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能让当地消费者「吃醋」的其实不多。

今早几家海外汽车网站同时报道了福特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一辆电动烈马,但标题的后半句却多少有点「酸」——You Can’t Buy In America(这是你在美国买不到的)。

当然这并不是代表着美国人很想要一台电动越野车,只是当你的青梅竹马开始向别的男(女)孩子暗送秋波的时候,你总会有点不得劲。

多么微妙的情绪啊。

▲福特烈马新能源

回到新车本身上,福特烈马此前在美国有两种动力选择,一种是 300 匹马力的直列四缸版本,另一种是 418 匹马力的双涡轮增压 V6 版本;此外还有一个较小的 Bronco Sport 车型配备三缸或四缸发动机。

▲福特烈马燃油版,美国市场在售

而福特和江铃汽车这次推出的电动越野则有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

纯电版新车配备了前后双电机系统,最大功率分别为 130 千瓦和 202 千瓦,使用了一块 105.4 千瓦时的比亚迪电池包,测试工况下续航里程约为 650 公里。

增程版则搭载了型号为 GE15A6L 的增程器,最大净功率为 110 千瓦,双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分别为 130 千瓦和 180 千瓦,搭载了一块 43.7 千瓦时的电池组,CLTC 纯电续航里程约为 220 公里。

这辆中国特供的电动烈马在尺寸和重量上也比美国的在售车型来的更大一些。

纯电版本的烈马新车长 5025mm、宽 1960mm、高 1825mm,轴距为 2950mm,与美国市场在售的四门版大 Bronco 的轴距相同,但是车长更长,轮距也更宽。在重量上,纯电版烈马的重量来到了 2630 公斤, 增程版为 2510 公斤,美国市场最重的版本也仅有 2240 公斤。

虽然越野车并非越重越好,但是更重的车身能够提升车辆在湿滑路面、沙地以及岩石路面的抓地力,往往也拥有更优的结构强度,在极限越野之时能够承受更剧烈的冲击。

随着动力形式的转变,电动福特烈马的车身样式也从硬派越野转变成了更加圆润的方盒子造型。前脸的格栅更换为了封闭式,两侧大灯也从一个整圆变成了两个括号;车尾不再悬挂备胎,车身门把手也变为了隐藏式设计。从车门铰链处的细节观察来看,电动形式的烈马似乎也不再能够完全拆卸车门和车顶。

虽然内饰尚未公布,但新福特烈马在智能化程度上有所提升,车辆配备了激光雷达以及 30 多个高精度传感器和摄像头,预计能够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车机也内置了「越野路书」功能,整合了 20 多条经典路线。

预计新烈马的定价将在 30 到 40 万元之间,和在售的燃油版本差别不大。

福特官方在微博上如此阐述新烈马的设计思路:

经典美学和电动先锋理念兼得,
驱动节能和诗与远方兼得,
智能通勤和户外野趣兼得。
更有无与伦比的数字化体验,
连接城野生活。

显然,福特想通过电动烈马来实现消费群体的扩圈,从而吸引一部分用车场景为城市通勤和轻度越野的用户。

但这并不是福特烈马所擅长的赛道,其中方合作伙伴江铃汽车近几年在新能源车型上也并无建树。

这辆电动烈马大概率既吸引不了硬核越野用户也无法让更轻度的城市通勤用户满意,更别说要从坦克和方程豹手里抢用户。

福特想要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分一倍羹,还是得老老实实从轿车和 SUV 开始,扩圈失败的广汽菲克 JEEP 刚刚死在面前还没几天呢。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奔驰纯电 CLA 猎装版亮相,电动化成旅行车破圈契机

奔驰在今天公布了全新纯电 CLA 的猎跑版本。

比起可以号称「最美猎装」的初代 CLA 猎装版,新车在颜值上多少差了点味道,整体的车身姿势多少显得不那么优雅,和目前在售的 24 款猎跑车型大差不差。

新车的车顶从 B 柱开始被拉长,车顶的全景天幕也一直覆盖到了尾门。新造型让后排头部空间多出了 26mm,放倒座椅后的后备箱容积也涨到 1290L,整体车身尺寸为 4723 / 1855 / 1469,比起老款加长了 35mm,加宽了 25mm,高度增加了 27mm,轴距也增加了 61mm。

与轿车版本一样,新猎装车的前格栅也采用了无缝式星辉面板设计,整整 142 颗三叉星徽可以被全部点亮,与此同时,奔驰也把三叉星辉带到了全景天幕上,在这块涂有红外反射图层的玻璃上,你可以看到 158 颗星星,它们可以和座舱内的氛围灯和其他照明设施一起亮起来,这块玻璃同时也支持类似飞机侧窗的无极调光功能,从透明到不透明有多个等级可选。

奔驰目前只公布了这辆猎装车的纯电版本,但预计在明年春季会推出带有 48V 混动的燃油车型。

纯电版本的入门型号是 CLA 250,同时还有一个更高性能的 CLA 350 4Matic 版本。这两个版本都会使用 85 千瓦时的镍锰钴电池。其中 CLA 250 的电机动力为 268 匹,335 牛·米,零百加速 6.8 秒,四驱版本则为 349 马力、515 牛·米,零百加速 5 秒,在 WLTP 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分别为 761 公里和 730 公里。两车也都支持最高 320 千瓦的直流快充,10分钟内可以补充 310 公里续航。

猎跑版本的内饰则和轿车版本完全一致,三块数字显示屏横跨整个座舱:仪表台配备 10.25 英寸显示屏,中控采用 14.6 英寸屏幕,前排副驾位置则提供 14 英寸选配屏幕。

新款 CLA 的轿车和猎跑车型目前都未公布售价,作为参考,2024 款 CLA 200 猎跑车的指导价为 30.92 万元,经销商终端售价为 19.42 万元。

旅行车突然火起来了?

瓦罐/猎装车型在燃油时代一直平平无奇,在国内除了好看的赞誉之外也鲜有厂商进行生产,但在进入电动化时代后,旅行车这个品类似乎一下子火了起来。

极氪 001 在几年前就凭借猎装车这一与众不同的产品定位,在短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也成功为品牌树立了年轻、动感的形象,后续推出的极氪 007 GT 也为 007 系列挽回了不少用户。

除了极氪之外,比亚迪和享界也在前不久都发布了自己的旅行车品类,似乎这个偏小众的市场,一夜之间就成了大众之选。

不过,如果细究原因的话,可能猎装/瓦罐这种车身形式本身就和新能源技术相当契合。

在电池平铺于车底,驱动电机也愈发小型化的技术趋势下,设计师不再需要给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预留大量空间,低矮、修长的猎装造型也能更好的增加储物和乘坐的空间,算是双赢了。

而且目前轿车和 SUV 的市场份额和渗透率也都接近了顶点,但猎装/瓦罐车的渗透率依然不足 5%,对于各大汽车品牌来说也算是一款新的增量市场。

比亚迪在海豹 06 DM-i 旅行版的发布会上就曾表示过:

我们看到了国内「个性化消费趋势」的抬头,并希望用极致的性价比,让旅行车这种生活方式,能被更多年轻家庭所接受。

猎装/瓦罐车型正是这种叙事最好的载体——不管有没有时间,谁不希望自己的周末是开着「瓦罐」去露营、去骑行、去滑雪呢。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BA 的共同选择,宝马新世代车型将搭载由 Momenta 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

继奥迪、奔驰之后,宝马也在今天宣布和 Momenta 合作,打造专门为中国市场深度定制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这套系统将搭载在宝马的新世代车型上,将支持全场景、点到点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未来可实现从车位泊出,途经城区、高速、城区,再到目的地车位泊入的跨城交通。

宝马之前的辅助驾驶功能多在德国本土开发,中国团队仅负责少量的本地化功能,这次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算是一次难得的放权。

据 36 氪报道,在 24 年底,宝马一共高管在中国体验了本土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后,意识到此前德国主要研发、中国仅负责功能本地化的模式,已难以追赶中国品牌的发展速度。从而在 25 年初开始直接在中国招募高阶辅助驾驶的供应商。

但与其他两家不同的是,宝马即使在辅助驾驶这一功能上,依旧提到要「保持驾驶乐趣」。

宝马在驾控和交互领域划时代的自研技术突破与本土智能驾驶辅助方案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宝马在智能驾驶体验领域的独有的优势与护城河。

▲ 首款新世代车型 BMW iX3 的国产测试车

不同于其它品牌,宝马在开发阶段就综合考虑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的协同整体性方案,力求达到智能便利、驾驶乐趣、行车安全三者的完美平衡。

宝马这一决定的底气来自于新世代车型的「驾控超级大脑」和「全景iDrive人机交互」系统。

「驾控超级大脑」将宝马新世代车型的驱动、制动、转向、充电与能量回收等关键操控环节整合成了一个协同系统,降低了车辆的响应延迟,提升了信息处理速度,从而为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软硬件一体化环境感知和道路规划能力的协助下,宝马新世代车型可以实现高效、平稳、无感地应对各种复杂场景。

「全景iDrive人机交互」系统则从人机交互层面为宝马带来了更好的驾驶辅助体验,这套系统的核心理念是让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界面,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尽量不干扰驾驶。和 Momenta 共同研发的辅助驾驶系统也将在视平线全景显示、向心中控和 3D HUD 界面上优化展示效果和显示层级,从而更够让驾驶员有更直观便捷的操作体验。

这也并不是宝马第一次决定选用中国本土供应商。

在 Momenta 之前,宝马已经宣布将和华为合作研发新的「手车互联」系统,以及和阿里通义合作定制 AI 引擎,将 AI Agent 搬上新世代车型。

和宝马合作也意味着 Momenta 同时拿下了 BBA 三家的辅助驾驶订单。

在去年 12 月份,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加大对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Momenta 的投资,以期在未来至少四款车型中采用其自动驾驶软件。今年 4 月份,奥迪新品牌 AUDI 宣布将和 Momenta 联合打造行业首个「德系电动豪华标准+飞轮大模型智能辅助驾驶方案」。

从这些合作中,我们也能窥探到一种趋势——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正在从「学习者、后来者」的身份上慢慢成长起来,转变向平等对话,甚至在某几个优势领域能够引领趋势。

车企们现在想造出有竞争力的新车,和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已经是必选项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