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雷军直播答网友问:等不及YU7 可以选小鹏 G7 理想 i8,小米汽车后年出海


上个月底发布的小米 YU7 创造了世界汽车史的新纪录——3 分钟大定 20 万台,开售 18 小时锁单突破 24 万台。

雷军之后发文称:

小米YU7发布以来,媒体和用户朋友们在试驾后给出了很多好评,锁单也远超预期,诚挚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厚爱。

同时,雷军也在 2 号晚上进行了一次返场直播,分享了 YU7 发布和上市背后的故事,也回答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董车会全程观看了直播,其中对于准车主最为重要的是——

从 7 月 6 日上午开始到 7 月 7 日晚上 24 点,锁单(非准现车)用户可以进行限时改配,但是改配之后的订单要重新排队。

针对小米 YU7 标准版和 Pro 版的手动调节方向盘是否会影响主驾零重力座椅体验的问题,雷军并未在直播中提到,但是小米汽车官方通过微博做了回应。

此外雷军还回答了主持人和网友关心的其他问题,董车会全程做了记录并做了不影响原意的文本优化。

问题列表如下,大家可以跳转到自己关注的部分阅读:

– 发布会之前说特别担心,是在凡尔赛嘛?
– 大定数据是否有水分?
– 有多少订单是从 SU7 转过来的?
– 下定 YU7 车主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
– 是否会开放选配通道?
– 提车礼盒里有什么内容?
– 为什么 YU7 的订单数量会这么夸张?
– YU7 的定价有没有什么纠结的过程?
– 一些免费赠送的东西是怎么考虑的?
– 为什么女车主的订单比例这么高?
– YU7 在智能化上有哪些进步?
– YU7 在路测和质量控制上做了哪些工作?
– 怎么看友商对于 YU7 所谓的拦截话术?
– 网友提问:从 SU7 到 YU7 ,雷总在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嘛?
– 网友提问:觉得 YU7 超过 Model Y 了嘛?
– 网友提问:小米汽车有出海计划嘛?
– 网友提问:怎么看何小鹏也发微博提了 YU7 的 Pro 版本?
– 网友提问:为什么没有车身同色的轮眉?

发布会之前说特别担心,是在凡尔赛嘛?

雷军:

第一点就是 SUV 的市场很大,但是竞争很激烈,国内对 MODEL Y 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但这么多产品没有一个撼动 MODEL Y 的,所以 SUV 的市场看起来很大,但竞争很激烈。

第二点是,YU7 在 SUV 里是一款非常不同的产品,可能跟过去大家见过的那些产品不一样,它是一款豪华高性能的 SUV ,不是一款普通的、平庸的这种大空间 SUV,这个形态消费者是不能接受。

还有因为我们全系标配了很多配置,比如我们全系标配了极光雷达,全系标配了 700 tops 算力,这个配置相当于竞品的 Max 或者 Ultra 版本,成本很高,定价也超过了 25 万,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还是挺担心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火。

后面,我也又找了七八个媒体的老师(来寻求意见),他们都比我乐观很多。

大定数据是否有水分?

雷军:

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解释一下,其实这也是行业惯例,别的公司叫犹豫期一般是 3 天。我们首销期定 7 天,主要是担心我们的店面数量不够,试驾安排不过来。

我刚开始做汽车,就不太懂,我说这个犹豫期是什么意思?犹豫期就是可退,我说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写个三天可退,七天可退。然后我就写了个七天可退,所以大家说我们这个大定有水分。

我们跟整个汽车行业的规则是完全一样的,但后来呢,还是有很多人质疑。(发布后)18个小时,我们公布了锁单数字,就是不可撤销的锁单达到了 24 万单,太夸张了。到了 24 小时,(大家)就问大定数字,锁单数字,我说就不公布了,省的各种讨论质疑,没必要。你们爱相信多少,(就)相信多少。

有多少订单是从 SU7 转过来的?

雷军:

SU7 和 SU7 ultra 转单数不足 YU7 的总订单数的 15%,就大概占10%(左右),这个数比我们想象中要少不少,也让我对YU7的产品力和口碑有了更强的信心。

下定 YU7 车主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

雷军:

定 YU7 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大概平均年龄 33 岁,对比 SU7 稍微大 3 岁左右。

在订单里面,女性用户的比例是 30%,当然也有可能是男主人买回去给女主人用的,比 SU7 首销期大概高了 4.5%,女性车主最喜欢的颜色是流金粉和丹霞紫,男性最喜欢的颜色是寒岩灰和深海蓝,深海蓝是绝对被严重低估的一个颜色,实车非常漂亮。

苹果用户大概占到了 52.4%,比 SU7 同期也高了4%,因为我们做小米汽车的时候,就下决心要更好的支持苹果生态。

购买城市的前三名是上海、杭州、北京,都是 model Y 卖的最好的城市。所以我们的产品也是能跟 model Y 面对面竞争的,当然 model Y 很强,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超过 model Y 的。

是否会开放选配通道?

雷军: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商量,有很多人提意见。我们内部反复商量以后就下决心,提供一个限时改配的机会。

从 7 月 6 日上午开始到 7 月 7 日晚上 24 点,锁单(非准现车)用户可以(进行改配),大家可以去店里仔细比较一下,但是要特别提醒大家,改配之后的订单要重新排队。

我们小米之家建设的进度非常的快,目前覆盖了 92 个城市,一共建了335家,所以呢,7月份我们还将新增18家,我们的网络会覆盖的越来越广,也方便大家以后能够在自己家旁边就近体验,就近试驾就近提车。

先跟大家说个抱歉,因为这几天我在网上看到,所有店里的视频都是人山人海,可能体验不太好。服务业很难做的很好,先和大家说个抱歉。这一波过去以后,我相信我们的服务品质就会全部上来,主要是人实在是太多了,随着我们门店越开越多,相信大家的体验也会更好,在这里也跟我们的这个一线这个交付的这个同事们道一声辛苦了。

提车礼盒里有什么内容?

雷军:

一顶棒球帽,一个破窗锤,还有一副墨镜和眼镜盒以及在行车记录仪上可用的 U 盘。

因为整个 YU7 都采用了双层夹胶玻璃,连三角窗的玻璃都是双层夹胶的。这种玻璃如果是女生的话在着急的时候很难打得开,所以我们又重新定制了一把破窗锤。

为什么 YU7 的订单数量会这么夸张?

雷军:

实话实说呢,这段时间我也在问我自己问同事问我碰到的每一个朋友,我说为啥,因为他也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简单总结一下,这款车卖得这么好,最最重要的是产品定位精准,同时产品力超强。可能还有很多原因我们没总结完,但有一条是确定的:首先是因为产品力超强。
比如说全系标配。首先标配了电车最重要的性能和续航,尤其是续航。续航是用户需求最强烈、最贵的配置,也是最考验技术实力的地方。我们 YU7 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CLTC续航835公里,在中大型纯电 SUV 里绝对是第一个。
有人说买 SUV 一定要买四驱,这次我们的 Pro 版和 Max 版都是四驱,Pro 版四驱的续航达到 770 公里,在纯电四驱 SUV 里也是续航第一。

易车实测标准版跑了 784 公里。汽车之家实测标准版跑了 756 公里,表显续航归零后续航 28 公里,所以他们总续航也达到 784 公里。续航达成率高达 93.9%,这个数字很强大,一个标准版实车跑了将近八百公里。懂车帝使用了 21 寸运动轮胎,这种情况下实测续航依然达到 652 公里,也是他们测试榜单的第一。

YU7 这次全系标配非常多,从标准版开始,标配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开起来的质感和舒适度都特别出色。Pro 版和 Max 版还有空气悬架,体验更好,CDC 是全系标配的,智能底盘也是全系标配。

接着还标配高阶辅助驾驶,是 1000 万 clips 的版本,硬件也特别强,包括最新的英伟达芯片,700 TOPS 的算力标准版就有,还有激光雷达、四个毫米波雷达,相信大家体验后会感觉进步非常明显,与之前完全不同。

当然,在车里实车体验,最震撼的可能是天际屏。天际屏相当于由三个投影构成,都是 mini LED 屏,投影到视野下方构成那么长的屏,效果特别好,沉浸感特别棒。很多网友觉得其中的萌宠特别灵动好玩。

还有,全系标配双层夹胶玻璃,连侧三角窗都是夹胶玻璃。还有 800 伏碳化硅高压平台。在安全性上也做了很多增强,比如有 2200 兆帕的超强钢,A 柱 B 柱内嵌防撞架结构。电池包底护板增加了防弹涂层,车底部还装了 1500 兆帕的防刮底横梁,防止电池包蹭底,在安全性的改善上下了很大功夫。

YU7 的定价有没有什么纠结的过程?

雷军:

我们在发布会的前一天彩排之后,大家对了一下,五分钟大家就就定下来了,特别爽快。

当然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担心,觉得过了 25 万这个心理线消费者能不能接受。但是我觉得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很强,还是对产品力特别有信心,而且我们在质量安全性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我们心里还是有底。

一些免费赠送的东西是怎么考虑的?

雷军:

YU7 跟很多车都不太一样,Max 版本上面有零重力座椅,标准版的首销权益当中也有。
我有一次在十字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车,发现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一个人在开车。我觉得很奇怪,四年前我刚开始做车的时候呢,我就很不理解。大家做车的时候,(想把)副驾的凳子(做)舒服,把二排甚至第三排做的很好,很少有人谈把主驾做好。

我觉得80%是一个人开车,为什么不把主家做好呢?这是我很好奇的。

所以,无论是 SU7 还是YU7,我们都将其定位为驾驶者设计的车,是为自己开车的人设计的。因为车好不好开、性能如何、主驾舒不舒服,这才是最关键的,之前很少有人重点考虑这一点。

当我做这辆车时,主驾的零重力座椅引发了同事们激烈的争论,他们问为什么不是二排零重力呢?当然我们的二排也很舒服,但我们比较早地在主驾配备了零重力座椅。虽然国内有一家同行也做了,但这样做的车非常少。

当时我和工程师聊到这个设计,他提出的一个观点打动了我。他说副驾的零重力座椅可以让乘客躺下休息很舒服,但主驾的驾驶者如果需要午休或长途驾驶中途休息,难道要下车绕到副驾去使用零重力座椅吗?为什么不在主驾直接提供一个零重力座椅?这个想法让我很受触动。我观察到,一般的司机中午在车里休息,多半也是直接在主驾睡的。

因此,我们认为把主驾做好非常关键。所以我们整个 YU7 的定位就是:自己开很舒服,同时也兼顾家庭和日常使用。

在发布会结束时我讲的那几句话,的确打动了不少人。其实那是我们做用户调研时,很多用户的心声。

许多用户,尤其是那些在职场辛苦打拼、有家有孩子的人,逐渐感到失去了自我。有人甚至告诉我:「有孩子后,一年半我连件新衣服都没买过」。

因此我在思考,如何在爱家人的同时也能爱自己、呵护好自己。于是我就写了那段文字,来表达我们 YU7 的定位。

我们在设计 YU7 时,就不想做一辆普通平庸的车,而是想做一辆有性格、能让人感到愉悦的车,同时具备非常强的先进性。

YU7 是为两种人设计的:一种是无法容忍平庸、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另一种是双肩扛着责任,但内心仍有远方的人。这两类人正是 YU7 的主要用户群。

为什么女车主的订单比例这么高?

雷军:

我们虽然这几天看订单 30% 是女车主,但是有很多是男生买给女朋友和太太的。

所以呢,我认为整个 YU7 跟 SU7 未来可能都是(男女比例)50 对 50,50,所以这次我们就很想服务好女车主。

我们在防晒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虽然以前的防晒做得挺好,但用户对遮光隔热有新的需求。因此,我们首先推出了物理遮阳帘作为配件,用户可以在小米汽车APP商城购买。

同时,我们在 Max 版本上投入很大功夫,搭载了最新一代 EC 天幕。完成开发后,我对调光速度(约需两三分钟)仍有些顾虑。经过激烈讨论,我们最终选择了遮光效果和隔热效果最好的最新一代 EC 天幕。实际体验非常接近物理遮阳帘的效果,非常厉害。

关于安全问题,我们所有的测试项目都完全覆盖了 CNCAP 的所有碰撞测试。这次我们特别针对女性驾驶员和乘客进行了全工况、全席位的碰撞测试。这个测试在标准里是超纲的,标准并未要求这么高,但我们特意做了来以解决女车主的安全问题。

除了防晒,用户还特别关注收纳。SU7 的收纳本来就很出色,这次 YU7 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二排座椅下方的抽屉设计的很出色,能放纸巾盒、小朋友的玩具、毛毯等。

YU7 内部的收纳位总计多达 36 处。用户反馈最强烈的是磁吸纸巾盒设计。我个人非常喜欢把物品放规整,开车时特别烦恼纸巾盒无处安放,放在后排会晃荡。放在扶手箱下方拿取又不方便。因此我们在中控屏后面设计了一个磁吸位,可以优雅地固定纸巾盒。这个细节打动了很多用户,变得既方便又优雅。

我们对用户场景的洞察、用户研究和沟通交流做得非常细致,下了很多功夫。磁吸纸巾盒只是众多类似功能中的一个例子。就像之前的螺纹孔手机支架(尽管有同行对此议论),我们绝不仅仅是做了个支架,而是在整个生态扩展上投入巨大。

这次设计还为整个家庭都有考虑,包括小朋友和宠物。我们专门思考了小朋友在车上的舒适度:材料是婴幼儿可直接接触的安全材质;空调升级为柔风健康空调;后排空间宽敞,可躺至 135 度,下方有抽屉收纳;最重要的是增加了二排屏;横向空间足够大,安装安全座椅后还能坐两人。这些设计都是对标 MODEL Y 和卡宴进行的。

此外,我们专门开发了宠物模式,并在后视镜底座位置预留了安装 4K 云台摄像头的接口,方便车主观察和与车内宠物沟通。我们还设计了一款豪华猫包,在发布会上展示时引起全场欢呼。为了做好这个包,我们集合公司几十位养猫员工共同出主意。这款包特别通风透气,两侧设计精良,质量好且外观美观,让宠物出行更舒适。

YU7 在智能化上有哪些进步?

雷军:

我们将四个域控制器全部整合在一起,做了一个四合一的控制器。这实现了减重、减少体积,并且通过全链路打通降低了功耗。

现在,我们将这原本需要四个盒子的控制器系统,整合变成了一个盒子。这个四合一的控制器不仅体积大幅减小,功能还增强了很多。

这次整合是整个底层架构和科技上的重要进步,它是整车智能化的基座,大幅提升了智能化水平。通过全栈式优化,能够让车辆系统运行更加智能高效。

YU7 在路测和质量控制上做了哪些工作?

雷军:

我记得去年 SU7 发布时就提到我们做了大量道路测试。首先跟网友们汇报一下,SU7 的实际道路实测仍在持续进行。前段时间我问了同事,SU7 的耐久测试已跑过 1000 万公里,目的是考察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YU7 是我们的第二款车,我也询问了行业情况:通常测试车辆规模从大几十辆到 250 辆左右,我们投入的测试车辆量相当大。

我们坚持道路实测有其特别意义。虽然行业普遍同时进行道路实测和实验室仿真测试,但仿真不能完全替代道路实测。因此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YU7 在上市前已实测了 649 万公里。上次披露这个数字后引起不少讨论,有人认为这是行业常规操作。但需要说明的是,不做大量测试的同行,其测试规模至少比我们小 3 到 5 倍。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经常能在路上看到我们测试车的原因。

我深知小米造车一定会被千万网友严选,任何问题都可能被放大一万倍。所以四年前造车伊始,我们就把质量放在头等位置。我非常重视测试,每年冬季和夏季都会进行 YU7 的耐久测试。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我自己就完整开过两次全程。最后一次是今年 1 月份,天气较冷,高速上基本没开空调。我开的是 YU7 标准版,1300 公里只充了一次电,这个结果彻底震撼了我,让我完全放心了。

很多人认为续航只是靠堆电池就能做到,但绝非如此。这也是我佩服特斯拉的原因——他们的电池比我们小,但续航做得不错,电耗水平控制得相当好。这涉及到电机的能量效率、电池散热以及每一个功耗点的优化,与做手机时对续航的重视高度相关。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环节都做好才能得到好结果。至今我们还有一个特战队,每周都在更新续航优化的新进展。同样,在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和充电效率优化上,我们也有特战队持续努力,以逐步提升用户体验。

这次测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24 小时耐力挑战。一辆纯电车以超高速连续跑 24 小时(充电时间也计算在内),是对整车耐久性、性能、充电能力、散热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严峻考验。YU7 在这次挑战中跑了 3944 公里。我希望整个行业都能开始在技术、耐久性和质量上「卷」起来,这样的竞争才更有意义。这两天也有用户和媒体在呼吁进行类似测试,以推动整个行业持续进步。

怎么看友商对于 YU7 所谓的拦截话术?

雷军:

今天下午我看到网上有不少讨论,提到一些车企或友商在竞争上采用了全新的玩法,其中涉及针对小米YU7的所谓「拦截话术」。

我们仔细看了相关内容,也在网上看到个别车企专门为销售人员培训的、针对小米 YU7 的应对话术。我认真学习了这些内容,实话实说,其中内容不太准确,甚至有些诋毁和歪曲,包含很多不实和片面的信息。

我觉得大可不必这样做。我真的不建议同行采取这种方式。我相信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优点。如果你们对自己的产品足够自信,只需要把你们的优点讲清楚就行了,其实完全不需要去诋毁或者使用虚假信息。如果对自身产品力有足够信心,完全不必给友商的产品恶意差评。

另外,我们目前也在努力提升产能。当下确实因为锁单数量远超预期,导致交付排队时间较长。希望大家能多给我们一点点耐心,稍许等待一下。我们会全力提升产能,但实话实说,排队等待的人实在太多了,恳请大家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

当然,如果大家急着用车,我觉得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其实都不错。比如可以关注明天发布的小鹏 G7,还有月底发布的理想 i8,其实 Model Y 也还是蛮不错的,我看到昨天早晨特斯拉还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大家确实有很多好的选择,如果真的着急用车,可以考虑这些选项。

YU7 这么火,SU7 是不是卖不动了?

雷军:

很多朋友关心 YU7 这么火,SU7 是不是卖不动了。实话实说,我们原先也有些担心。但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数字:

首先,6 月份是 YU7 的宣传档期,本应是 SU7 销售压力最大的时候。然而 SU7 的新增订单反而比预期多了不少,一个月内我们三次调高预测,最终在 YU7 宣传最猛烈的时候,SU7 当月新增锁单达到了 14000 辆。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

其次,YU7 的总订单中来自 SU7 转单的比例不到 15%。这说明 SU7 依然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口碑,喜欢轿车的人还是很多的。

而且,SU7 发布至今仅15个月,累计交付量已非常接近 30 万辆。15 个月交付 30 万辆的成绩非常了不起,也证明了这辆车的质量非常出色,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良好口碑。

SU7 为什么要在纽北刷圈?

雷军:

去年是我们第一年在纽北刷圈,缺乏经验。在纽北刷圈最大的挑战是天气,那里经常下雨,一下雨就无法进行。当时我们没经验,租用的时间连在一起,结果两天都泡汤。我自己包了三天,结果整天都下雨。后来通过各种方式找人帮忙借时间,折腾一整年只有十分钟的机会,感觉非常憋屈。

今年我们改变了策略,包了四次时间,大约每两个月一天,做了充分准备。纽北赛道档期竞争非常激烈,我们提前锁定了这四天。

4月1日第一次跑,天气尚可。出乎意料的是,原型车第一圈就跑出了 6 分 24 秒,刷新了记录。第二圈更是跑出了 6 分 22 秒。这个成绩就是今年第一次跑的第二圈创造的。后来没有再刷更高成绩,一是大家认为已接近极限,二是 6 月 6 日全天下雨。即便如此,这个成绩也比去年( 6 分 46 秒 874)提升了 24 秒,非常夸张。

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执着于纽北刷圈。百年汽车史证明,所有伟大的车都从这里起步。因为追求高圈速能迫使你把车做好——它对动力、底盘、刹车、散热、可靠性、安全性缺一不可,是对技术能力的全方位极限考验。正是决定在纽北对标保时捷、用最高标准打磨技术,我们的车才拥有今天的驾控水平和质量。我们把赛道上打磨的技术持续应用到量产车上。有人说家用车不用这么折腾,但看看世界级公司(宝马、奔驰、豪华品牌),都在赛道上刷圈提升技术。只有在极限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好技术。我们在赛道上打磨技术,下放到量产车,提升驾驶质感和品质。

为了表达决心,我们已在纽北租用了办公室,预计明年年初启用。欢迎大家去纽北时做客。此外,纽北广告牌资源稀缺,我们要求同事见缝插针争取。现在去纽北旅行或跑圈,就能看到小米广告。纽北每年访客约 250 万人,每次刷圈视频也都能看到。这表达了我们长期在纽北打磨技术的决心,也是大家觉得小米车好开、质量好的核心原因。我们是以十年为单位规划这件事的。

这次成绩令人振奋,因此我们发布了纽北限量版。为了纪念破纪录,限量版在量产车基础上加装了改装件和专业赛道套装选装件,并做了符合法规的安全改装。这辆车能合法上路,我们专门安装了六点式安全带和后排半幅防滚架,并获得了纽北官方的品牌授权。2025款限量十台当晚售罄,感谢这十位车主支持。

要特别说明的是纽北限量版永久总量上限 100 台(今年款 10 台已售罄),相信购买者都是热爱汽车文化和赛道的。选购专业赛道套装的车主也有 100 多位,为了让车主在赛道尽兴,我们提供 Ultra Club 的专业赛道服务(整备、维修、轮胎等)。

除了纽北限量版、赛道套装和 Ultra Club,我们在赛道文化方面还有更多努力:最近赞助并冠名了CEC(中国耐力锦标赛)。我们想和同行一起推动中国赛车文化普及。本赛季安全车和医疗车是小米 SU7 Ultra,下一站将使用小米 YU7。本周末在宁波赛车场有比赛,Ultra Club 会员有 VIP 观赛区,并享有专属的一小时 Ultra 赛道巡游福利。

最后特别说明我们提供的高阶驾驶培训。四年前造车时,团队建议我先去学,于是我组织所有高管去学,收获巨大。我发现很多人有驾照甚至驾龄长,但遇到紧急情况不会处理。因此我们专门开设了高阶驾驶培训,定价 1999 元。面向小米车主的前 10000 名免费。培训投入很大:包含理论课和四项实操(急加速、急刹车、绕桩、低附着力路面金卡纳)。例如,很多人从未尝试过一脚踩死刹车体验刹车距离。这些培训能帮你体验车辆边界、掌握救车技巧,对应对紧急情况有巨大帮助。每场培训 20 名学员,配备 13 名教官,成本很高。但有个现象令人郁闷:因为是免费,有人报名后不去,浪费严重。恳请报了名的车主,如不能参加请提前告知,把机会让给别人(我们会在开始前反复确认)。

网友提问:从 SU7 到 YU7 ,雷总在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嘛?

雷军:

变化很大。最初我曾认为作为汽车行业的新人,只要认真努力就能把事情做好。然而后来发现,外界对我们的要求并非按新人的标准,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这样的压力也促使我们更加努力。

网友提问:觉得 YU7 超过 Model Y 了嘛?

雷军:

我自己是最早一批特斯拉 Model S 的用户。今年年初,我们专门购买了几辆 Model Y 焕新版,用于对标学习。我认为 Model Y 确实做得非常出色,很了不起。越是深入研究,越觉得他们真的很厉害。因此,我们希望以特斯拉为标杆,在各个维度上逐步接近甚至超越。Model Y 同样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

网友提问:小米汽车有出海计划嘛?

雷军:

由于目前国内排队等待交付的用户数量太多,我们将优先解决国内的交付问题。因此,海外市场的拓展计划预计要到 2027 年才会启动。在此之前,我们会专注于国内事务,确保国内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网友提问:怎么看何小鹏也发微博提了 YU7 的 Pro 版本?

雷军:

我与何小鹏有近 20 年的友谊。如今大家都在造车,同处一个行业。我认为这个行业里不应只有竞争,也应保有兄弟情义。在此预祝小鹏明天 G7 发布成功,如果大家感兴趣,也欢迎去支持小鹏汽车。

网友提问:为什么没有车身同色的轮眉?

雷军:

如果定制项特别多的话,其实对整个生产节拍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每次都是经过反复权衡,也是跟很多用户做过很多的调研。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上汽名爵一口气发了三辆车,其中一辆会让 OPPO 帮着卖


在比亚迪 2024 年登顶之前,上汽在自主品牌销冠的位置上坐了 18 年。

燃油车时代的老大自然不甘心在新能源的浪潮中默默掉队。2024 年 7 月,上汽集团原董事长陈虹到龄退休,由王晓秋接任董事长,贾建旭接任总裁,然后开启了上汽在新时代的大变革。

在 24 年 8 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贾建旭讲的很直接:

学会「跪着做人」,才能有站起来的那天。

上汽内部最有年轻感的 MG 名爵品牌,就是上汽开始「跪着做人」的一个缩影。

「OPPO 汽车」要来了?

MG 目前的总体境况是国外销量和国内销量差了几个数量级。

2024 年 MG 品牌的整体销量超过了 70 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卖了 24 万辆,国内销量仅有 7.4 万辆,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关税等各种原因,MG 的总体销量下滑了 16.7%。

因此如何更好的抓住国内市场,就成了上汽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经过了几乎一年的内部变革和调整后,名爵终于给出了他们的解题思路——智能化、年轻化,以及三款新车——全新 MG4、MG5 以及 Cyberster。

名爵在智能化上吃过很大的亏。之前的名爵 MG7 就因为车机生态封闭、导航软件落后、操作逻辑反人类等缺点被车主联合维权,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于是名爵这次痛定思痛,和手机大厂 OPPO 联手,在全新的 MG4 车型上实现了 OPPO 在车机互联方面的全部能力,比如通过手机语音备车、手车无感互联、摇一摇导航等功能,甚至在营销和渠道上也要和 OPPO 深度合作,让名爵品牌的车型可以通过 OPPO 渠道完成车辆的定价和销售。

名爵 MG4 这辆车则暂时只发布了官图,总体上还是延续了 Cyberster 的前脸设计语言,走的还是运动风的路子,下格栅等部件也沿用了 MG 家族标志性的中轴线设计,更多具体的车辆信息则要等到 8 月份车辆上市了。

「大鲨鱼」MG5

2026 款的名爵 MG5 则属于是年度小改款的车型,各方面的变化并不大,价格十分亲民,官方指导起售价为 8.19 万元,在叠加官方提供的置换补贴之后,起售价可以降到 5.99 万元,在紧凑型轿车里面算是价格最低的那一档。

2026 款 MG5 的车身尺寸为 4715×1842×1473mm,轴距为 2680mm,整体车身设计延续了 MG 品牌标志性的「猎鲨」设计语言和溜背造型。新车前脸采用了超大尺寸的运动直瀑式格栅以及刀锋状的 LED 大灯组,视觉冲击感很强,车辆整体的姿态则略微呈现出一种俯冲姿态,增强了车辆的运动属性。

新车的内饰就几乎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了,采用橙黑双拼色的设计,座椅、方向盘以及中控台大面积使用了软质材料包覆。一体式运动座椅则采用了防滑皮质面料,提供了很强的侧翼支撑性。

MG5 配备了 12.3 英寸悬浮式中控屏与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搭载的是维纳斯智能车机系统,支持车联网、4G网络、语音连续识别等功能,部分高配车型上则提供了256色氛围灯、自动空调等高阶配置。

辅助驾驶方面,2026 款 MG5 搭载了 4 个摄像头以及 3 个超声波雷达,支持内置行车记录仪、360 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定速巡航等驾驶辅助功能。

2026 款 MG5 提供两种动力选择,一款为 1.5L + CVT 的无级变速箱,另一款是 1.5T + 7 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后面这款 1.5T 发动机是上汽自主全新设计的,拥有着全部的自主设计与专利,最大马力为 181 匹,峰值扭矩285N·m。底盘配置部分,新车则采用了前麦弗逊加后扭力梁的非独立悬架系统。

玩乐型的 MG Cyberster

名爵旗下的双门双座敞篷跑车 MG Cyberster 也迎来了年度改款。新车一共有 3 款配置,指导价分别为 31.98 万元、33.98 万元和 35.98 万元。

2026 款的 MG Cyberster 的长宽高分别为 4535mm×1913mm×1329mm,轴距为 2690mm,造型则基本延续了现款的车型设计,整体采用了流线动感的设计风格,保留了剪刀门,偏流线型的车头以及前包围搭配上跑车风格的大灯组以及箭头型的尾灯组,车辆整体的「玩乐」性质体现的很充分。

改款车型在颜色上新增了鸢尾青和安第斯灰两款外观配色,并且开放了红色软蓬的选装,也配备了带定风翼的侧翼子板、无边框车门、20英寸多辐式轮毂和红色刹车卡钳。

MG Cyberster 的内饰新增了黑红、灰白两种内饰颜色以及电动腰托和车内挡风板,后备厢也进行了扩大,能够放下 24 寸的行李箱;车辆智能化的部分则采用了 7 + 10.25 + 7 英寸的三联屏组合,搭载了斑马智能座舱系统 Cyber OS 系统,内置的是高通骁龙 8155 芯片,并且新增了敞篷计数器功能,可以看到敞篷的开合次数和行驶距离等。

256 色氛围灯、麂皮材质运动座椅、前排座椅加热、8 扬声器 BOS E音响系统、L2 级辅助驾驶系统、360 度全景影像等周边配置在 MG Cyberster 也一应俱全。

动力方面,2026 款 MG Cyberster 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可选,其中后驱版电动机最大功率为 231kW 和 250kW,峰值扭矩为 475 N·m,百公里加速 4.9s,最高车速 193km/h。双电机四驱版车型系统综合最大功率为 400kW,峰值扭矩为 725N·m,百公里加速时间 3.2s。

续航上,单电机后驱提供了 64kWh 和 77kWh 的两种电池组,CLTC 纯电续航分别为 501km 和580km,双电机四驱版搭载的是 77kWh 的三元锂电池组,续航里程为 520km。

不过 MG Cyberster 对上汽名爵来说更多的像是一款「吉祥物」般的车型,整个 2024 年累计只卖出了 690 辆,对于整个名爵营收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总的来说,名爵这次发布的三款车,MG5 和 Cyberster 都算是常规换代,真正会影响到名爵未来的可能还是 8 月份的 MG4 以及和 OPPO 的渠道合作。

和目前涉及汽车业务的小米和华为不同,OPPO 之前向来以极强的线下渠道能力著称,上汽这次选择与 OPPO 合作也看看中了其在品牌建设、公关传播和新媒体等方面的积累和沉淀。

上汽在发布会上也明确提到,双方正在积极探索「汽车+智能终端」的跨界合作渠道创新模式,全新 MG4 也即将入驻 OPPO 全国商超体验店及快闪店。

那这会不会是 OPPO 的一次提前试水呢?未来某一天,或许会有「OPPO 汽车」出现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预售 10.58 万元起,好开又好看的零跑 B01 要给小鹏上压力了

在小米 YU7 爆单之后,零跑汽车的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昨天本来「心情很好」,因为看到零跑的订单量很不错,结果晚上看了雷总的发布会,1 小时卖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但其实要论做爆款的能力,零跑在一众新势力里面也是最顶尖的那位高手,其在5 月份交付了 45067 辆车,同比增长超过了 148.1%,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排在新势力销量榜首位了。

在新款 C10 和 C16 之后,零跑的新轿车 B01 也在 29 日开启了预售,按照上海车展期间的火爆程度来看,这款新的轿车很有可能将零跑的月交付量推上 5 万辆的高峰。

先来看看预售价格。

零跑 B01 这次共有两个续航版本,550km 续航的起步预售价为 10.58 万元,带激光雷达的版本为 12.58 万元;650km 续航版本的起步预售价为 12.58 万元,激光雷达版本为 13.58 万元。

在正式发售后价格预计还将进一步降低,预计标准版配置的价格将来到 10 万元以内。

零跑 B01 这次的车型定位叫做「年轻人的高品质智能轿车」,年轻人买车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好看、颜值即正义。

官方说零跑 B01 是「 15 万级的最美智能轿车」,如果说最美可能会有点争议,但是说它精致、漂亮、讨喜,应该不太会有人反对。

零跑在 B01 上提供了 8 种车身颜色,除了正常的黑白灰之外,还提供了蓝、粉、紫、银以及一款更显年轻的灰色,官方特意介绍了他们在「摩根粉」的漆面中加入了微量的锰元素,让车漆可以在阳光下呈现出跃动的微光效果,非常吸睛。

新车的车辆长宽高分别为 4770mm、1880mm、1490mm,轴距为 2735mm,与小鹏 MONA 03 和广汽埃安 RT 相近,车身采用了流体造型,将溜背角度做到了 17.2°。

零跑 B01 前脸采用了贯穿式灯带的设计,搭配了分体式的日行灯,下包围处使用了大面积的钢琴烤漆外观装饰件来增强车辆的质感,外后视镜也进行了熏黑处理。车尾部分则显得比较有层次感,小鸭尾、贯穿式尾灯和车标处隆起线条的组合很有辨识度。

B01 的内饰有灰紫两种颜色,风格延续了 B 系列的家族式设计,配备了 8.8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以及 14.6 英寸 2.5K 高清中控屏,同时 B10 上的百变副驾设计也出现在了 B01 上面,副驾侧提供了 6 个「魔术拓展坞」+ 1 个矩形凹槽结构,支持自由组合折叠桌板、手机支架、储物盒、水杯架、挂饰等配件。

新车内饰软包的覆盖率达到了 88%,同时在出风口、扶手、背夹等组件上都覆盖了镀铬装饰件来提升质感。空间体验上,零跑 B01 拥有 86% 的「得房率」,后排靠背为 28°,支持 6:4 比例放倒,后背箱常规容积为 460L,采用了上下可调隔板设计,拓展空间约 70L。

零跑 B01 搭载了高通 SA8295P 旗舰级座舱芯片和双 AI 语音大模型,配合 Leapmotor OS 4.0 Plus 交互系统,支持多模态识别、 AI语音助手、零动空间、实时感知的 3D 灵动桌面、一镜到底动效等功能,256 色的氛围灯也可以跟随车内音乐律动。

智驾方面,零跑 B01 配备了激光雷达和高通 8650 高性能芯片,拥有 27 颗高精度感知硬件,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 NAP、通勤领航辅助 CNAP、停车场记忆泊车等 26 项辅助驾驶功能。

零跑特别提到了 B01 的底盘采用了由中欧顶级团队联合设计的调校方案,采用 50:50 黄金前后轴荷比,大幅提升过弯稳定性与操控精准度的时也让车辆的转弯半径降低至了 5.25m,新车搭载的爆胎稳定控制技术能让车辆即便在高速120km时速行驶中突发爆胎,系统也能迅速调整车身姿态,确保行驶安全。

同时零跑 B01 采用了后置后驱的 7 合 1 高性能油冷电驱,百公里加速为 6.4s,CLTC 续航里程为 550/650km,SOC 30% 至 80% 的充电时间约需 18 分钟。此外,零跑 B01 还搭载了业内顶尖的热管理系统,全系标配热泵空调和 27 合 1 超级集成热管理系统,配合精细化智能控制算法,能够实现综合续航提升 10%.

零跑认为在 15w 级的新能源轿车市场,以往都是以纯电网约车、家用省油插混、城市用途小型两厢车,缺少一台既好看、有品味、高品质的智能轿车。所以他们花了很大力气在外观和智能化配置两方面发力,在 B10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 B01 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现在感受到压力的,可能是小鹏 MONA M03,在只有智驾配置方面有区别的情况下,B01 的起售价比其低了约 1 至 2 万元,势必会分走一部分客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还能救一下,新一代奥迪 RS6 放弃全面电动化,将推出混动和纯电双版本

一台纯电动力的奥迪 RS6 和一台 4.0 升 V8 的 RS6,你更希望拥有哪一台?

奥迪原本打算对第五代 RS6 进行全面的电气化,但在欧美市场电动车遇冷的市场现状下,奥迪调整了策略,将燃油版 RS6 保留至下一个十年。

2026 年换代的 RS6 将拥有插混 V8 和纯电动两个版本,这也是 Audi Sport 首次在 RS6 系列中采用双动力系统。

这两种动力系统分别基于不同平台打造。RS6 E-tron 将采用大众集团的高端电动平台 PPE,燃油版本则将基于升级后的高端燃油车平台 PPC。

并且 RS6 将再次同时提供旅行车(estate)和轿车(saloon)两种车身形式。

新款的燃油版 RS6 将搭载由保时捷开发的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并配备集成电机和锂离子电池,从而成为历代 RS6 中性能最强的一代,其最大输出功率将超过现款的 621 马力来到 730 马力。

与此同时,纯电动版本的 RS6 E-tron 将使用一套双电机四驱系统,并配备模拟变速箱和车内声浪系统,奥迪的工程师们也正在为 E-tron 版本开发一套更线性的扭矩曲线,以提升车辆的加速质感。

为了保持操控敏捷性和提升舒适性,奥迪运动部门预计将在新 RS6 上引入一套新的主动悬架系统,类似于保时捷 Panamera Turbo S E-Hybrid 上的系统,从外媒拍摄的原型车谍照上也能看到更大的碳陶刹车盘和 10 活塞的前卡钳。

▲保时捷 Panamera Turbo S E-Hybrid

根据 Audi Sport 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RS6 E-tron 似乎并不会拥有较高的马力,这一数字将介于 S6 E-Tron 的 543 马力和 RS E-tron GT 的 912 马力之间,作为参考,和燃油版 RS6 使用同一套动力总成的保时捷 Panamera Turbo S e-hybrid,可输出 782 马力和 1000 牛·米,0-100km/h 加速时间为 2.9 秒,最高车速可以达到 325km/h。

新的 RS6 E-tron 将配备与A6 E-tron 相同的 94.8kWh 电池,续航预计将低于标准三厢车型的7 45km 和旅行版的 703km。

▲新奥迪 RS6 谍照 图片来自:AUTOCAR

无论是纯电版还是内燃机版的 RS6,在外观上都将比现有的车型更具「侵略性」,新车将采用更棱角分明的设计、更宽的轮拱,车尾也将配备更深的扩散器和更大的车顶扰流板。插电混动版车型将拥有特别增大的进气口和布置于中央的椭圆形排气管。

▲新奥迪 RS6 谍照 图片来自:AUTOCAR

尽管奥迪计划在新款车型上使用铝材和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但混动系统带来的额外重量也将让新款插电混动版 RS6 的重量超过其新款的 2090kg,RS6 E-tron 的重量预计也将超过 2500kg。

同时,RS6 E-tron 的车身长度将增至 4900mm,以便和燃油版车型保持一致。

▲新奥迪 RS6 谍照 图片来自:AUTOCAR

价格方面,外媒预测 RS6 E-tron 的价格将超过 S6 车型的 99300 英镑的起售价,燃油动力版本的价格预计将向当前 RS6 Avant GT 的 176975 英镑看齐。目前国内在售的 2025 款 RS 6 Avant GT 的指导价为 190.66 万人民币,2024款 RS 6 4.0T Avant performance 的指导价为 145.38 万人民币。

▲RS6 Avant GT

奥迪并不是唯一一个在电动化转型中做回撤的车企,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正在逐步降温的现状下,各大传统车企都相继表示要放缓电动化进程,转而投向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

混动汽车无需充电就能在降低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之间取得平衡,这恰好适应了大多数国家充电设施不足但排放法规日趋严格的现状。

各大海外车企因此纷纷将混动车型看作是油电过渡期的「战略高地」。这一策略既是为了充分利用燃油车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也是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应链僵化和成本高企等市场现状的务实应对。

因此,我们预计也能有更多时间来和 V8 引擎们「好好交流」了。

(封面为 AUTOCAR 渲染的新奥迪 RS6 假想图)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拉的多、装的多、赚的多,长安凯程 V919 商用车上市,8.99 万元起


商用车一直以来是个没什么声量但是市场规模相当大的品类。

各种皮卡、轻重卡和客车加起来一年的市场规模差不多在 400 万辆左右,但其新能源渗透率却只有 20.38%,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各家商用车头部企业也在纷纷加大投入来占领市场。

今年 1 至 4 月售出了 13.27 万辆的长安汽车也将商用车电动化作为了未来 5 年发展的重点目标,在新产品长安凯程 V919 的发布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专门进行了致辞,为这一战略站台。

此次上市的长安凯程 V919,是一款纯电轻客,有低顶、高顶两种车身形式,配置上则分为商务舱、速运舱、荣耀版等多个车型,官方售价 8.99 万-22.59 万元,主要聚焦城市物流、个体创业及多场景商用需求。

新车的设计是标准的新能源风格,整体车身非常简约,为了满足商用需求尽可能保持了方正造型,整体的内饰风格也偏向于简洁务实,一体式贯穿中控屏、怀档和无中央扶手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多的留出车内空间并增加灵活性。

长安凯程 V919最大的亮点在空间表现上,其车长达到 5.5 米,货厢长度超过 3.3 米,得益于原生架构的优化设计,货厢容积提升了10%-15%,得仓率最高可达 61.51%,货箱空间达到了远超同级车型的 10.3m³,同时新车在确保电池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最优地台设计,货台高度为 547mm,中门开度为 1050mm,满足了标准托盘的使用需求,无论是叉车装卸还是人工搬运都极为便利。

在承载方面,长安凯程 V919 基于同级领先的 3.5T 纯电后驱平台打造,车身结构经过优化设计最大有效载重达到了 1700kg,同时新车还全系标配了 ESC 车身稳定系统、IBCU 线控制动和智能电子手刹、胎压监测等安全配置。

长安凯程 V919 搭载了汇川二合一扁线电机,最大功率达到 110kW,峰值扭矩为 260N·m,搭载了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量可以选择 41kWh、53kWh和 88kWh,纯电续航最高 470km,支持快充,SOC 电量从 30% 充到 80% 仅需 30 分钟。此外还支持车内 3.3kW 供电、对外 6.6kW 放电。新车实现了百公里 16.5kWh 的低能耗,换算下来每公里电费仅需 1 毛多。

在减轻司机负担的智能化方面,长安凯程 V919 搭载了手机控制系统、蓝牙钥匙、无钥匙进启动等便捷功能,还配备了 540° 全景立体影像和倒车雷达,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驾驶辅助。长安凯程 V919 还支持 L2 级组合辅助驾驶,可以实现车辆远程上电和远程 OTA 升级。

最后来看看长安凯程 V919的各版本价格——

荣耀版 41 度电版本 8.99 万元;

速运版 53 度电版本 11.99 万元;

商旅版 88 度电版本 18.99 万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直降 14 万!改款沃尔沃 XC60 降至 25.49 万元起 ,内外安全再强化


继 XC90 和 S90 之后,沃尔沃销量的绝对担当 XC60 在今天正式上市了。

之前 XC90 和 S90 已经大幅降低了新车指导价,所以这次 XC60 的降价也在意料之中,燃油版的 B4 四驱智逸豪华版售价 25.49 万元,T8 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四驱长续航智远豪华版售价为 35.49 万元,相比于上一年的同款车型售价整体降低了约 14 万元左右。

新款的 XC60 承袭了新 XC90 上的那套设计风格,整体往更加年轻化的方向迈了一步,车色在原来的黑白灰蓝的基础上增加了松湖绿、森莓红两款。

新车前脸采用了内部有斜条纹装饰的格栅设计,标志性的「雷神之锤」大灯更换成了新的样式并换装了新样式的格栅。车身侧面则沿用了老款车型的样式,通过上扬式腰线和尾部收束的车顶线条来提升车辆整体的运动感。

新车车尾采用了上窄下宽的设计,配备了扰流板、 L 形的尾灯组以及鲨鱼鳍天线和隐藏式的排气布局,车身尺寸来到了 4708/1902/1660mm,轴距为 2865mm。

内饰部分也是我们已经在 XC90 上见过的那一套,相比老款升级了材质以及部分配置,原来内嵌式的中控屏被 11.2 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取代,芯片也换成了高通骁龙 8155 座舱芯片。竖条幅造型空调出风口、电子挡杆、圆形方向盘以及用来控制空调的旋钮和物理按键则还是我们熟悉的样子。

沃尔沃特别介绍到新车在 NVH 方面做了优化,对 A/B 柱进行了发泡填充、翼子板处增加了吸音材料,排气口处也增加了吸音棉。

动力方面,2026 款沃尔沃 XC60 燃油版全系采用 B5 动力,全系配备高功率引擎,提供 184kW 输出功率,峰值扭矩 360N·m。插混版本的综合最大功率为 335kW,最大扭矩为 709N·m,百公里加速最快 5.0 秒,其纯电续航里程为 90km(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 1360km。

新车采用了前双交叉后多连杆的结构并搭配了 4C 自适应底盘,可以做到每秒 500 次动态监测和每秒 100 次阻尼调节来减少侧倾、抑制俯仰、过滤颠簸,车身配备的空气悬挂也可以自适应调整车身高度,增强复杂路况的适应性。

安全当然是沃尔沃不得不品的部分。XC60 在前后排座椅的抗冲击能力上都做了加强,高于法规要求标准 11%,在利用率最低的后排中间座位上,沃尔沃也进行了全量假人测试来保证乘客安全。

除了碰撞安全,沃尔沃在车内空气净化上也下了功夫,XC60 搭载了双效增强型空气净化系统,实现了 PM2.5 去除率超 95%,花粉去除率超 99.9%,空气传播病毒去除率超 97%,可以在雾霾天阻挡有害颗粒侵入,在流感高发期减少病毒传播来保证车内空气健康。

沃尔沃在一众二线豪华品牌里面属于日子还过得去的那一款,沃尔沃 XC60 在过去半年里售出了 33579 辆,高于凯迪拉克 XT5 的 21183 辆和林肯航海家的 8368 辆,甚至在五月份的销量 6147 辆也超过了新款宝马 X3 的 4138 辆。

燃油车的竞争逻辑现在愈发开始向「不出错」的方向发展,在奔驰宝马的换代车型都因为设计而广受诟病的当下,沃尔沃这种低调、精致又不失奢华的风格,想必能为自己的战略转型再多争取一些时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3 分钟大定破 20 万台!小米 YU7 创造了世界汽车史的新纪录


雷军在今天发布会一开场就先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小米 SU7 Ultra 的原型车在纽北赛道的最新圈速来到了 6 分 22 秒 091。

这个成绩排在纽北官方赛道榜的第三名,前两名分别是保时捷 919 Hybrid EVO 和 大众 ID.R。

雷军解释了一下小米 SU7 Ultra 为什么一定要挑战纽北赛道:

为了坚定的对标保时捷这些顶尖车企,在赛道上认真的打磨技术,然后应用到量产车上。 想要在纽北跑出一个好成绩,除了车辆的性能和动力要好,还需要车辆有出色的底盘、刹车、散热,对车辆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小米同时带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小米 SU7 Ultra 纽北特别版,这个版本限量 100 台,2025 款车型限量 10 台。

纽北特别版的配置和纽北刷圈车型的配置基本一致,只是在一些合规性配置上做了简单调整。

具体来讲,纽北特别版加装了赛道专业套装,包含了贝赛斯的绞牙减震器、赛用刹车片、倍耐力的 P Zero 高性能轮胎还附送一条 PZS 的热熔轮胎,此外还有锻造轮毂和碳纤维的车顶、后轮眉、双风道、大尾翼以及底护板,座椅也更换为了赛车座椅和带有纽北 Logo 的六点式安全带。

小米 SU7 Ultra 纽北特别版的定价为 81.49 万元,也可以在 SU7 Ultra 上单独选购 10 万元的赛道套装。

雷军丝毫没掩饰小米汽车的野心——

SU7 追赶保时捷,YU7 挑战 Model Y。

雷军直言,

YU7 的标准版不是入门版,它的配置极为的强大,相当于友商的 Max 版和 Ultra 版。

雷军不仅做了一张对比表来证明 YU7 比 Model Y 配置更高更强大,在定价上也决定比 Model Y 便宜1 万。

所以小米首款高性能 SUV YU7 的最终价格来到了——

标准版 25.35 万元,Pro 版 27.99 万元,Max 版 32.99 万元。

小米对「舒适」的新理解

具体到车型配置上,之前小米已经曝光了 YU7 的四种颜色,分别是熔岩橙、宝石绿、钛金属、流金粉。在发布会上,小米又带来了珍珠白、深海蓝、影青色、 玄武岩黑和丹霞紫五种颜色。

雷军说,「小米针对不同人群和需求设计了这九款颜色,比如车主如果是社牛,建议选宝石绿、熔岩橙等跑车色,如果是稳重性可以选钛金属、珍珠白等颜色。」

YU7 标配的是 19 寸的钻石长续航轮毂,同时也有 20 寸和 21 寸的各种轮毂以及悬浮车标可以选。

内饰配色上除了之前曝光的松石灰、珊瑚橙和暮影蓝,这次还新增了一款鸢尾紫内饰色,这款内饰的座椅是灰色,周边包裹则是紫色。

在座椅舒适性上,小米 YU7 的主副驾座椅都可以选配零重力座椅,并且带有 10 点式按摩;后排座椅则支持了最大 135° 的电动调节,头枕也进行了加厚加宽,在躺着的时候两侧都可以给头部很好的支撑。

大家之前看到小米 YU7 的运动造型都对其后排空间有些担忧,但经过我们的实测,对于正常身材,小米 YU7 的后排空间完全够用。雷军在发布会上也介绍到,小米在设计时用了 1.88 米的假人,其头部空间有 100mm,膝部空间为 77mm。

新车在储物空间上也没有妥协,后排座椅可以变成 1.8m 的大床,全车共有 36 处的储物空间,电动前备箱的容积为 141L,后备箱则有 678L 的容积。收纳空间的最大亮点则是在后排座椅下设计了一个二排抽屉可以放小朋友的玩具和毛毯等物品。

在小米最擅长的智能化部分,小米 YU7 提供了两个 80W 的无线充电器、三档可调的化妆镜、防眩目的后视镜、盲区监测警示灯以及智能冷暖箱,还有支持杜比全景声的 25 扬声器的音响系统。

雷军还特意提到了小米 YU7 的两个亮点。

第一个是 YU7 全系标配了静音夹层玻璃以及全车做了 200 多处的噪音优化,在 30 多处关键部位都用了行业一流的隔音材料,第二个则是小米 YU7 配置了使用最新一代 EC 调光玻璃的全景天幕达到了物理遮阳帘的水平。

运动、豪华、智能,三者兼得

当然作为一台豪华高性能的 SUV,小米 YU7 在性能和续航方面也做到了行业顶尖。
YU7 一共有三个版本:单电机后驱的标准版、双电机四驱的 Pro 版,还有双电机四驱的 Max 版。

– 标准版车型的最大功率为 235kW(320 马力),零百加速 5.88 秒,最高车速为 240km/h;
– Pro 版车型的最大功率为 365kW(496 马力),零百加速 4.27 秒,最高车速同样为 240km/h;
– Max 版车型的最大功率为 508kW(690 马力),零百加速 3.23 秒,最高车速为 253km/h。

三款车型搭载的都是 V6s Plus 小米超级电机,最高转速提升至 22000rpm,同时标配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Pro 版及以上车型用上了闭式双腔空簧,Max 版还多了 Brembo 四活塞固定卡钳,100km/h 刹停距离只有 33.9 米。

在调教上,YU7 在运动的基础上兼顾了更多的舒适性,全系标配的智能底盘可以道路预瞄和主动调节,比如在下地库的时候能够自动调节底盘的高度,遇到减速带,则可以自动把悬架的阻力调小。全系搭配的可变转向比技术则可以让 YU7 在高速和低速场景下拥有不同的车身灵活性,整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也来到了 5.7 米。

电池方面,YU7 这次起步就是 96.3kWh 的大电池,标准版的 CLTC 续航里程达到了 836km,成为中大型纯电 SUV 里续航最长的车型;双电机的 Max 版本也有 770km 的 CLTC 续航,同样是四驱纯电 SUV 的续航冠军。

同时 YU7 全系采用了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Max 版本的充电倍率来到了 5.2C,充电 15 分钟最大补能 620km,10%-80% 最快充电时间为 12 分钟。

YU7 搭载了小米自研的 4 合 1 域控制器,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整车控制器和通讯模块都全部整合到了一起,在高度集成之后,不仅减少了空间占用也实现了全链路的能效优化,整个控制器里面,小米用了 4nm 的英伟达 Thor 辅助驾驶芯片,座舱芯片则使用了骁龙 8 GEN 3。

整个 YU7 座舱最大的亮点就是这块「天际全景屏」,小米通过投影技术,在前风挡下方形成了一道横贯仪表台的一体式环绕信息光带,长达 1.1 米。

YU7 这个全景显示的可视峰值亮度达到了 1200nits,全局 903 分区控光,内嵌超黑显示涂层,且融合了畸变矫正算法,里面的内容,则由三块 Mini LED 屏幕提供。

功能上,它可以和车辆状态进行联动,切换驾驶模式时和启动辅助驾驶时能够显示相应的内容,打转向灯时的盲区画面,也会在其中显示大大提升了车辆的科技感和交互感。

端到端的小爱大模型也搭载到了小米 YU7 上,不仅实现了多模态的融合应用,也支持了车外小爱的功能,小米在车外装了 8 个麦克风和一个扬声器,可以通过声纹识别和数字钥匙实现打开前后备箱等功能。

小米这次充分发挥了「配件厂」的实力,YU7 主副驾的螺纹接口新增了 27 瓦的供电功能,全车还有 9 个磁吸点来拓展纸巾盒、眼镜盒、无线手机支架等各种配件。新的 4K 云台摄像头和 AI 空间交互传感器也分别支持车主实时查看车内状态和支持车内手势控制。

在之前不够强的智驾能力上,小米 YU7 进行了全面优化。

YU7 使用了英伟达最新的 Thor 芯片,拥有 700TOPS 算力,并且标配了激光雷达以及 4D 毫米波雷达,车辆还增加了高度信息感知能力。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HAD 目前已经用上了 1000 万的 Clips 版本(Clips 是指端到端大模型学习用的场景片段),后续学习片段仍在持续增加。

按照规划,小米 YU7 将全系搭载 1000 万 clips 的端到端辅助驾驶 HAD,而 SU7 Pro、SU7 Max、SU7 Ultra 预计七月下旬正式升级。

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中曾经分享过小米在未来 10 年的发展方向——

– 在产业端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制造」,推动制造业全链条的效率革命。
– 在用户端推动关注人性化关怀的科技体验,围绕用户构建「人与万物紧密」连接的科技生态。

小米在 SU7 和 YU7 两款车上面的进步成功,正是小米公司在这条发展路线上的阶段性成果——在 YU7 发布仅 3 分钟后,大定数就突破了 20 万台,这毫无疑问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的新纪录。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头文字 D 》上映 20 周年:AE86、土屋圭市与青春酷尽

6 月 23 日是电影版《头文字 D》上映的第 20 个年头。

影片中藤原拓海的形象过于经典,甚至一度成为了「漂移车手」的代名词。

土屋圭市和 ROOTS JDL 就曾举办过一场比赛,比赛内容是驾驶 AE86 漂移,他们要从近百台 86 之中找出一位真正里的「拓海」。

只可惜,到场的几乎都是「文太」,也就是一帮中年大叔。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单纯因为想要用 AE86 玩好漂移,需要对车辆的悬挂、车身、发动机和轮胎进行一系列改装,而这一套没有几个「拓海」玩得起。

哪怕是拓海本人,最后要赢,也需要那台赛用 11000 转 240 马力 4A-GEU TRD 发动机。

Toyota 最强四缸机

而这台发动机的普通版本,代号 4A-GE 的 1.6 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在 1983 年初次问世时就号称「同级最先进」。

从确定研发这台引擎开始,丰田定下的方向就是突出运动性能。

在当时很多 1.6 升发动机还停留在单顶置凸轮轴甚至化油器供油的时候,4A-GE 已经用上了 16 气门和先进的 EFI 喷射装置,并采用了成本更高的锻造工艺制成的曲轴来取代成本低廉的铸造部件。

相比于如今在高转引擎上常见的 20-25 度的气门夹角,丰田和雅马哈的工程师为 4A-GE 设定了非常特殊的 50 度气门夹角,并采用了较大直径的进气歧管来适应改装需求,做样做的优点是保证经过大幅度改装的引擎在高速运转时也能获得足够的进气量,但是相应的在引擎处于中低转速时也会因为进气速度减慢而造成扭矩丧失。

丰田的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引擎上加入了 T-VIS 可变进气系统来兼顾低扭和高转速功率,其核心是安置在引擎进气歧管内的阀门,通过阀门的开闭来改变进气道数量。

引擎处于中低转速区间时,进气歧管中八条进气道阀门将有一半处于关闭状态,通过进气道直径的改变来保证引擎吸入的空气处在较高流速。高转速下进气道中全部阀门打开,保证引擎获得足够进气量。除此以外,空气通过单侧进气道进入燃烧室会形成不对称的涡流,可以更好的将燃油雾化。

在后来的第二代和第三代 4A-GE 引擎上,丰田补强了曲轴结构以及活塞阀等部件,为引擎换上了直径更大的连杆,缩小了进气管直径,并进一步将压缩比从 9.4:1 提升至了 10.3:1。

根据丰田的官方数据,日规版的 4A-GE 最大功率为 130 马力 / 6600 转,峰值扭矩可以达到 149 牛米 / 5200 转。

虽然账面数据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由于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改造难度低和自重较轻,4A-GE 引擎受到了赛车手和改装车爱好者的追捧,并随着「头文字 D」 的爆火成为了改装车迷心中的一代神机。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台 AE86。

在丰田的命名逻辑中,A 代表发动机(4A 系列),E 代表花冠,8 代表第五代(E80 系列),6 则代表该款式的变体车型。丰田在 1966 年推出了初代 COROLLA,1968 年推出 FASBACK 形态的衍生车型 SPRINTER。直到1970 年改款之前 SPRINTER 仍然属于 COROLLA。

不过与 COROLLA 一起踏进第二代之后,SPRINTER 就在 1971 年增添了四门型号,自此以独立车系的姿态发展。COROLLA 与 SPRINTER 就这样分了家。1983 年 3 月丰田增设轿跑型号,共推出了两款车型:一款是带有固定大灯的 LEVIN(闪电),另一款则是带有弹出式大灯的 SPRINTER TRUENO(雷声)。

主角藤原拓海驾驶的就是后者。

这台车身上几乎集齐了所有年轻人所渴望和热爱的东西,廉价又不乏乐趣、容易改装和升级、表达叛逆的个性,并且这一切都融入进了同一个符号里面——

一台贴着白底黑丝拉花+「藤原豆腐店」字样的 AE86。

「漂移王」的遗憾

我们都知道拓海的遗憾,女友援交的打击与山道上的引擎爆缸,让这个漫不经心的少年进行了人生第一次深刻的哭泣。

但这种遗憾在日后的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会有,一如登上赛道的拓海原型——土屋圭市。

在日本赛车界,土屋圭市习惯以高速甩尾以增加弯道速度追上对手而成名,这种特殊的驾驶技巧在当时还无人能出其右,因此他也被冠上了「漂移王」称号。

1956 年出生的土屋圭市在年轻时加入了「山路暴走族」,成为了飙车族的一员,在发生了一次撞山事故之后,土屋圭市决定去自家附近的碓冰山道来锻炼驾驶技术。

伴随土屋圭市成长的,就是那辆 AE86,这是他最青睐的平价跑山车,成名后的他,也依旧认为AE86是最适合练习驾驶技术的车。

1977年,土屋圭市正式进军职业比赛,初期的土屋赛道成绩中规中矩,赛道外的生活也平平无奇,直到 1984 年,土屋驾驶着 AE86 在当年的富士新人赛上直接开局六连胜,并在一年后的全日本房车锦标赛用最熟悉的 AE86 获得年度第一名,并在之后连续拿下丰田杯总冠军和全日房车锦标赛季军。

之后的土屋开始更多地将赛事重心转向了耐力赛领域。1995 年土屋和搭档克服困难披荆斩棘拿下了当年勒芒的组别冠军,最终排名全场第八,创造奇迹拿下了首个日本车手组的勒芒奖杯,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但遗憾也如影随形。

1996 年,土屋驾驶 NSX GT2 赛车参加勒芒,最终只收获组别第三名。1997 年,土屋驾驶迈凯伦 F1 征战勒芒,遗憾未能完赛。1998 年,由于变速箱故障土屋车组只取得了全场第九的成绩。1999 年,土屋所在的 3 号车组,在追击冠军宝马的最后时刻爆胎,最终只能遗憾屈居亚军。

土屋最终也没能站上那个他梦想中的领奖台。2003 年 JGTC 铃鹿站上,土屋圭市宣布退役。

现在的GT500变得越来越快,对G值和抓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想是时候结束了。

在退役仪式上,作为偶像、老师、朋友的高桥国光说了很多,但土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低头哭泣。

第一次看《头文字 D》这部电影之时,我刚刚初中,当时只记得那辆拉风 86 上山的场面和陈冠希余文乐们痞里痞气但又帅气的模样。

但现在再回顾这部剧却觉得整个基调颇有一点哀伤,正如有位豆友在看完后发问:

生命的根基是植于热爱还是不幸呢?
怎的人生就要有如此的不堪。
青春热血总归是要尽的,可以如此的方式,未免太过残忍。

「青春酷尽,飙出梦想」是当时影片的宣传语,对于拓海来说,美好的岁月伴随着夏树的吻烙印在生命之中,但紧接着又将伴随那个突如其来的「真相」而在之后的时光一直隐隐作痛,这个「酷」似乎更多的是残酷的意味。

这或许不是我们理想中的青春,但确实是拓海、土屋以及你我真真切切经历的生活。

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义。尽管我的世界,可能没有你。(夏树)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预售 22.99 万元,岚图 FREE+ 想靠鸿蒙座舱和华为智驾月销 2 万

喊出月销两万的目标,就因为 FREE+ 在同一价格带内吊打一切对手。

岚图汽车的销售总经理显然对自家新车的产品力很有信心,在 5 月份只有两款新能源 SUV 达成了月销 2 万辆的目标,一台是特斯拉 Model Y,另一台则是比亚迪宋 Plus,都是神仙级别的存在。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但是在今天发布会最后,岚图公布新款 FREE+ 的预售价为 22.99 万元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个销量似乎并不是完全没可能。

毕竟按照惯例,正式售价往往还会再降一降,一款带鸿蒙座舱和华为智驾的中大型豪华 SUV 如果定价在 20W 出头,确实有资格称的上「在同一价格带内吊打一切对手」。

新的岚图 FREE+ 整体的外观设计思路是平衡「家庭实用」与「个性表达」,在整体车身姿态上将原有大角度后倾的悬浮式 D 柱改成了三角形结构,尺寸较现款在长度和宽度上增加了 10mm,高度则提升了 15mm,来到了 4915×1960×1660mm,轴距 2960mm,配合全新的轮毂和更大的离地间隙, 整车的视觉显得更加简洁纯粹,豪华感和稳重感也强了不少。


新车的前脸使用了发光格栅和灯幕的设计,配备了由 200 颗灯珠组成的 LED 矩阵光源,并拥有 9 种动态光效,同时也具有自适应远近光功能,整体亮度达到了 1050 流明,较老款车型提升了 46%。左右后视镜以及贯穿式尾灯的 logo 部分则集成了ADS 小蓝灯。

岚图 FREE+ 升级的重点在座舱,从 1.0版本升级到了「逍遥座舱 2.0」。

逍遥座舱 2.0 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并首发搭载了华为鸿蒙座舱 HarmonySpace 5 系统,新座舱的视觉风格叫做「浮光岛屿」,提供了极光紫、琥珀棕、深海蓝三种内饰颜色选择。

车辆中控整体采用了上下分层的浮岛式布局,嵌入了 256 色氛围灯并使用了仿生麂皮、仿生金丝白桃木等材质,同时搭载了包含 22 扬声器的 VOYAH Sound 剧院级音响系统、15.6 英寸中控屏、10.25 英寸仪表屏以及 AR-HUD 和后排独立娱乐屏等配置,在科技感和氛围感上做了平衡。

首批搭载的 HarmonySpace 5 让岚图 FREE+实现了与华为手机的无缝连接,包括导航流转、手机 App 上车、一键投屏等功能。语音助手「你好,岚图」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支持一句话多意图、上下文理解、自定义唤醒词以及音区锁定等功能。

在舒适性上,岚图 FREE+ 搭载了全新的云朵座椅 2.0,并增设了副驾「女王座椅」,副驾座椅腿托支持四向(高低、长短)电动调节,支持 163° 舒躺。后排座椅支持 12° 调节,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也一应俱全。新车还配备了双侧开门冷暖箱,温度可调范围在 -6℃ 至 50℃ 之间,并具有24小时离车不断电功能。

岚图 FREE+ 的车内空间为 4.8m²,得房率为 81.5%,后备厢容量为 590L,放倒后排座椅后可扩展至 1450L,车内还设计了 33 处储物空间,便于用户存放各类小物品。

新车的智驾系统采用了华为的 ADS 4.0 方案,有 29 颗高性能传感器,可以支持车位到车位 2.0 和全场景畅意泊车等功能,新车还加入了一键隐私模式和云瞰超级哨兵功能,可以全方位保护车主的个人隐私和出行安全,并对车内和车外进行实时监控。

岚图FREE+将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驱动类型,并且依旧使用增程式混合动力作为动力来源。后驱版本依靠单电机驱动车辆,电机最大功率为 215kW,四驱版本采用双电机驱动,双电机最大功率为 476kW,零百加速 4.9 秒,两种驱动模式的综合续航都将达到 1400+km。

此次岚图 FREE+ 的底盘也进行了升级,搭载全铝底盘+EDC可变魔毯悬架,并且还能根据激光雷达构建的前方道路状况进行预调节来提升车辆的整体乘坐质感。

岚图这次还公布了一个「彩蛋」类型的功能。FREE+ 是首台搭载全拟真换挡系统的混动 SUV,岚图将其命名为「岚擎模式」,车主双手拨动换挡拨片即可激活此模式,车辆将基于车速、转速、踏板、挡位等维度深度构建声浪变化,通过实时算法确保声浪相位与机械运动精准同步,模拟出极具真实感的声浪体验,此同时仪表盘的转速表和 AR-HUD 的专属模式也会瞬间点亮。

目前,岚图汽车在售车型包括岚图 FREE、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岚图知音共计四款车型。岚图FREE是岚图汽车首款量产车,于2022成都车展上上市,定位中大型SUV。

2025 年 5 月份,四款车中卖的最好的是岚图梦想家,为 6540 辆;岚图 FREE 则售出了 1570 辆,已至生命末期的车型,还能有这个销量,说明岚图已经受到了市场的部分认可。

或许,新的岚图 FREE+ 距离大卖,就差一个有「爆点」的上市价格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