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brew 5.0:并行加速、MCP 加持,与 Intel 的最后倒计时 - 肘子的 Swift 周报 #111
几天前,我像往常一样在输入 `brew update` 后顺手执行了 `brew upgrade`。出乎意料的是,终端里突然出现了从未见过的画面——大量组件与工具并行下载、整齐排列、同时推进。短暂的惊讶之后,我才从新闻中得知:Homebrew 已经发布了 5.0 版本
几天前,我像往常一样在输入 `brew update` 后顺手执行了 `brew upgrade`。出乎意料的是,终端里突然出现了从未见过的画面——大量组件与工具并行下载、整齐排列、同时推进。短暂的惊讶之后,我才从新闻中得知:Homebrew 已经发布了 5.0 版本
Grow 是一款在 173 个国家和地区获得 App Store 编辑推荐、拥有超过 18 万五星评价的健康管理应用。在适配 iOS 26 的 Liquid Glass 设计语言时,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如何在 UIKit + SwiftUI 混合架构下实现原生的 morph 效果?如何精确控制 Scroll Edge Effect?如何处理自定义导航栏元素的动态尺寸?我邀请了 Grow 的开发者之一 Shuhari,分享团队在这次适配过程中的实战经验。文章涵盖 Sheet、Navigation、Popover 等场景的改造方案,深入探讨 UIBarButtonItem 尺寸计算、CABackdropLayer 副作用处理等底层细节,还展示了如何利用 Core Text 创造“玻璃文字”效果。
在 Swift 社区发布官方 Android 版 SDK 不久之后,Skip 宣布其 Skip Fuse 版本将对符合条件的独立开发者免费开放,用于构建 Android 应用。
10 月 24 日,Swift Android 工作组发布了 Swift SDK for Android 的 nightly 预览版本。这标志着该 SDK 从早期的内部测试阶段迈入了官方支持阶段,也意味着 Swift 在跨平台之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父亲的 iPhone 16 突然无法充电。预约后,我前往 Apple Store 送修。工作人员确认问题后,为我提供了一部 iPhone 14 作为备用机,并协助完成数据转移。十二天后(期间正好赶上一个长假),设备维修完成——更换了 Type-C 接口,同时还免费更换了一块新电池。体验一如既往地令人满意。
上周,高通宣布收购知名开源硬件平台 Arduino,并同步发布首款搭载自家芯片的 Arduino UNO Q。与经典版本不同,UNO Q 采用了“双脑”架构——由运行 Linux 的 Qualcomm Dragonwing 处理器负责高性能计算,同时保留 STM32 微控制器以执行实时控制任务。这种设计无疑强大,却也悄然偏离了 Arduino 一直以来“简单、低成本、易上手”的初心。
一周前,OpenAI 发布了 Sora 2 模型,并同步推出了带有社交平台属性的 Sora 应用。目前,用户仅能通过 iOS 应用使用该模型生成视频。无论在视觉细节、人物形象、环境纹理,还是声画同步方面,Sora 2 相较早期版本都有显著提升。
根据 9TO5Mac 的报道,苹果正在为其生态系统添加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支持,以实现智能体 AI 功能。其实现路径与我们在周报 #077 中的设想十分吻合:通过开发者熟悉的 App Intents 框架进行系统级集成,既保持了苹果一贯追求的“可控、安全、完整”用户体验,又巧妙规避了让普通用户直接面对复杂 MCP 配置的门槛。
在 Swift 6.0 发布一年后,Swift 6 迎来了第二个重要版本更新。除了备受关注的 Default Actor Isolation 外,Swift 6.2 还带来了诸多实用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