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Nano Banana Pro 深夜炸场,但最大的亮点不是 AI 生图

奥特曼,迎来至暗时刻。

Google 的 AI 攻势没有半点减弱的迹象。如果说前几天 Gemini 3 Pro 的镰刀伸向了「前端」领域,今天,被颠覆的行业轮到了设计行业,刚刚发布的 Nano Banana Pro(Gemini 3 Pro Image)再次在图像生成能力上重拳出击。

初级设计师的饭碗,怕是要端不稳了。

核心功能如下:

  • 分辨率支持:可输出 1K、2K、4K 分辨率图像
  • 多轮编辑:支持对话式、多轮次的图像编辑工作流
  • 多图像合成:最多可将 14 张输入图像组合为 1 张输出图像
  • 搜索增强:集成 Google 搜索能力,提供更精确、最新的知识支持

不再「瞎猜」,Nano Banana Pro 终于学会了先思考再画画

Nano Banana 的招牌能力是角色一致性强、对话编辑方式,而 Nano Banana Pro 的核心进化在于它把 Gemini 3 的深度思考能力完整接进了图像生成流程。

它生成一张图之前,会先做一轮物理模拟和逻辑推演,而不只是凭视觉模式「胡猜」。

▲提示词:请绘制一张四宫格图片,四张图依次表现同一位戴着斗笠的年轻男子分别发音「我」「上」「早」「八」,人物外貌保持一致,口型准确对应每个字的发音,整体风格统一,16:9,4K

跨模态理解也在 Nano Banana Pro 身上展现得更为彻底。

凭借 Gemini 3 增强的多语言推理能力,你可以直接生成多种语言的文字,或者一键本地化、翻译你的内容。

朋友丢来一页漫画,让模型给漫画上色并把气泡里的英文翻成中文。Nano Banana Pro 上色干净,光影自然,文字识别准确,英文排版也和气泡形状严丝合缝,整个过程从识别到翻译再到重排一气呵成,表现得就像在真正「理解」这张图。

▲提示词:将图片上的文字翻译为中文,并上色,其他不变

又或者,设计师过去需要反复调整的多语言漫画、国际化海报以及宣传物料,现在可以直接让 AI 一步到位。比如让模型将英文海报中的英文翻译成中文。这种从识别、翻译到设计的连贯处理方式,正是原生多模态架构最具威力的一面。

而在文字生成能力上,Nano Banana Pro 更是表现出色,无论是一句短标语还是一整段文字,都能清晰可读,甚至支持多种纹理、字体与书法风格的精细排版。

▲提示词:仿古籍线描插图风,关羽坐于油灯旁,身披宽袖战袍,神态专注沉稳。桌案上摆着《春秋》竹简、鎏金小刀、毛笔等器物,以纤细线条勾画,保留古印刷风格。背景仅以几笔勾勒墙角、屏风与兵器架,简洁却富古雅气息。色彩以浅赭、灰墨、淡青为主,呈现古书插画的文化韵味与历史感,4:3。

64k 的输入 Token 上限意味着它能理解极长的文本提示词。无论是详细的分镜脚本,还是复杂的多语言排版需求,都能更好理解。

▲提示词:生成一幅 4K 古画,画上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针对前代分辨率偏低的老问题,Nano Banana Pro 把画质一步拉到 4K,还允许自由设定任何长宽比。电影海报、宽屏壁纸、纵向分镜,统统能直接生成。

Nano Banana Pro 还支持最多 14 张输入图像的组合编辑,同时保持最多 5 个角色的外貌一致。

配合多轮对话能力,用户可以不断调整、融合多个素材,直到达到理想效果。不论是把草图变成产品,还是将蓝图转换成逼真的 3D 建筑,都能轻松实现概念到成品的跨越。

▲提示词:哆啦A梦和李白在月下对酌。圆月高悬,古代亭台楼阁,哆啦A梦穿着唐朝服饰,李白持酒壶,石桌上摆着酒具,仙气飘飘,中日混合画风,精致细节

更进阶的是专业级创意控制能力。

你可以选择、微调或变换图像中的任何部分,从调整镜头角度、改变焦点到应用高级调色,甚至改变场景光照——把白天变成夜晚,或创造散景效果,这些过去需要在 Photoshop 里精细操作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句话。

▲提示词:Transform the [camera] from the uploaded photo into a bold, colorful cartoon illustration style, while keeping the rest of the photo realistic and unchanged. Cartoon style details: thick black outlines, vibrant flat colors (such as bright cyan, magenta, yellow, pink), dripping paint and splash effects, playful comic-book energy. most drips flow downwards.The cartoon object should look like it is melting or bursting with colors, blending naturally into the real photo. Keep all other elements (background, other objects, environment) photorealistic with no alterations. High resolution, pop-art aesthetic, surreal contrast between realism and cartoon.

搜索 + 生成 = ?Google 给出了终极答案

如果说搜索是 Gemini 3 的「左脑」,那么图像生成就是其「右脑」。

这也是 Nano Banana Pro(Gemini 3 Pro Image)架构中被低估但最具颠覆性的能力。传统搜索是用户搜索、搜索引擎给链接、用户点进网站、网站提供界面。而 Nano Banana Pro 引入了搜索增强功能(Grounding with Search)。

当用户要求生成一张可视化的图片,展示在广州旅游的 2 天行程」时,Nano Banana Pro 生成的图片,包含了详细的行程地图、中英文注释、以及景点图片等。

再比如 Nano Banana Pro 能根据提示词要求,从搜索中获取最新天气状况,再把温度、风力、湿度、天气趋势等关键数据转化为鲜明、富有设计感的视觉内容。

▲提示词:搜索广州实时天气信息,制作一幅中文波普艺术风格的信息图,4:3

这项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让创造过程具备了事实基础、实时性和可验证性。只能说,搜索不愧是 Google 的看家本领,无论是技术积攒的厚度,还是在理解上就已经领先一个身位。

在产品定位上,Google 采用了双模型策略:旧版 Nano Banana 用于快速有趣的日常编辑,而 Nano Banana Pro 则专注于复杂构图与顶级画质的专业需求。用户可以根据场景自由选择。

对于消费者与学生,Nano Banana Pro 已在 Gemini 应用中全球开放,只需选择「生成图像」并启用「Thinking(思考)」模式即可使用。免费用户会获得有限额度,超出后将自动切回原版 Nano Banana。

而 Google AI Plus、Pro 和 Ultra 订阅用户则拥有更高额度。在美国地区,Google 搜索的 AI 模式中,Pro 与 Ultra 用户已经可以体验 Nano Banana Pro。NotebookLM 中的 Nano Banana Pro 也面向全球订阅用户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在 AI 透明度问题上采取了双重策略。

所有 AI 生成的内容都会嵌入不可见的 SynthID 数字水印,用户现在可以在 Gemini 应用中直接上传图像,询问它是否由 Google AI 生成。这项能力将很快扩展到音频与视频。

既然 Nano Banana Pro 已经强大到这个地步,那么问题来了,普通人该如何最大化发挥它的能力?

Google DeepMind 的产品经理 Bea Alessio 给出了一份详细的使用指南,其中透露出不少关键信息。最基本的使用方式当然是随便说一句话,让模型自己猜你想要什么。但如果你想达到专业水准,就需要像导演一样思考。

一个完整的提示词应该包含六个要素:主体(谁或什么)、构图(如何取景)、动作(正在发生什么)、场景(在哪里)、风格(什么审美)、编辑指令(如何修改)。

而如果你想要更精细的控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画幅比例(9:16 竖版海报还是 21:9 电影宽屏)、镜头参数(低角度、浅景深 f/1.8)、光线细节(逆光的黄金时刻,拉长阴影)、调色方向(电影级调色,偏青绿色调)、以及具体的文字内容和样式。

附上官方博客地址:https://blog.google/products/gemini/prompting-tips-nano-banana-pro/

这种「摄影指导式」的提示词写法,正是 Nano Banana Pro 和传统图像生成模型的分水岭。因为它真的能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并把它们准确地转化为视觉输出。

看到这里,再回过头看 Google 这几天连环发布的产品,就不难明白它想传达什么。

无论是前几天发布的 Gemini 3 Pro 预览版,还是今天亮相的 Nano Banana Pro ,Google 试图向世人证明:通往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必须是多模态原生的。

只有一个能看、能听、能理解结构、能处理逻辑的模型,才可能对世界进行完整地「思考」。

从技术层面看,Nano Banana 系列模型让图像生成正式进入了「先理解再表达」的阶段。

当 AI 开始理解迷宫的路径、物体的结构、文字的含义甚至 UI 的交互逻辑时,它就不再只是一个画图工具,而是一个具备视觉思维能力的智能体。

从商业层面看,极低的推理成本和生成式 UI 的出现,将彻底改变内容生产和信息分发的逻辑。过去的互联网由一个个固定网页构成,而未来的互联网更可能是一块块随着你需求即时生长的界面。

设计将不再只是人的手艺,界面也不再是由团队层层打磨的成果。越来越多的视觉内容,会先交给 AI,再由人去补充或微调。Google 显然已经提前看见了那个新世界,并且开始把入口推到所有人面前。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比纯电便宜 4 万!小鹏 X9 增程版 30.98 万起,1602 公里续航告别焦虑

Max 版 30.98 万元,Ultra 版 32.98 万元。

在价格公布前,大家都有预期小鹏 X9 增程版的价格会有下调,但没想到幅度如此之大。如果叠加置换补贴,Max 版本的价格甚至可以做到 30 万元以内。

颇有点「必须成功」的味道。

作为小鹏从「纯电路线」转向更务实能源战略的首款产品,X9 增程版的意义远不仅是一款新车。它的市场表现将直接塑造消费者对小鹏增程技术的信任度,并深刻影响后续增程车型的口碑与接受度。

何小鹏在发布会开场时花了很长的篇幅解释了小鹏为何要转向纯电、增程双车并行,但如果抛开众所周知的增程车拥有的优点外,或许可以将原因总结为一句话——

小鹏需要一个更具想象力的增长空间。

增程、出海、AI、机器人都在为这个目标而服务。

发布会前几天,小鹏公布了其第三季度的财报。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实现总营收 203.8 亿元,同比增长 101.8%,环比上一季度增长 11.5%,当季净亏损 3.8 亿元。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讲到,「小鹏汽车的各项关键经营指标,包括销量、收入、毛利率、在手现金,再创新高,有望在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但市场其实对此业绩不太满意。虽然汽车销售收入增长,但小鹏的单车售价从 2022 年的 20.57 万元降至 2024 年的 18.85 万元,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下降至 15.85 万元,定位中低端的 MONA M03 销量占比长期在 4 成左右。

中高端车型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新款 P7 10 月仅售出 5600 多台,环比降幅超 30%;小鹏 P7+的月销量也从去年 12 月的万台,降至今年 10 月的 5568 台;高端主力车型,小鹏 G9 和 X9 销量也连续下挫,10 月,G9 销售 974 台,X9 销售 835 台。

小鹏急需一个销量和业绩的新增长点,增程就是目前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个。

正因如此,小鹏几乎倾注了当前全部的技术积累与造车经验于这款车之上。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从空间工程到安全架构,X9 超级增程并非简单地增加一套增程模块,而是试图在能源形式、空间利用与驾乘体验之间,找到一个真正兼顾性能、实用与舒适的最佳平衡点。

告别里程焦虑

最直观的突破是 X9 增程的续航表现。

X9 超级增程 CLTC 综合续航达 1602 公里,纯电续航 452 公里。

这意味着城市通勤用户每周充电一次即可满足日常所需,而在跨省长途出行或高频次商务接待场景下,也能依靠增程系统实现「加油即走」,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支撑这一体验的,是一套深度协同的增程动力系统:小鹏 X9 增程版搭载 63.3kWh 高能量密度电池组与 60 升油箱,整车基于 800V 高压碳化硅电驱平台打造,并采用支持 5C 超快充的高倍率电池。


官方数据显示,在小鹏自营 S4 超快充桩上,车辆充电 10 分钟即可补充 313 公里的 CLTC 纯电续航。

此外,X9 是业内首款全面兼容 2015+ 充电标准的车型,在第三方充电桩上也能实现满功率充电,大幅提升了补能自由度。

在能效表现上,WLTC 综合油耗低至 2.53L/100km,CLTC 电耗仅 16.5kWh/100km,甚至优于部分竞品的纯电版本。它支持 92 号汽油,是目前市场上少数兼容普通标号燃油的高端增程 MPV。

同时,小鹏联合嘉实多共同开发了专用机油,专门针对增程器低负荷运行、频繁启停的工作特性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系统可靠性与使用寿命。车辆保养周期长达 2 万公里,每年可比埃尔法等豪华 MPV 节省超 4 万元。

不侵占一寸空间

增程系统的加入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加入整套增程系统的同时,不牺牲 MPV 最核心的空间价值?

传统增程车常因油箱、排气管和增程器的加入,压缩后备厢或第三排空间。

小鹏为此研发了一套名为「鲲鹏超级集成架构」的工程方案。其后桥采用全球首创的「9 合 1」设计,将增程器排气系统、60L 油箱、主动式后轮转向、第三排 4/6 分独立电动座椅收纳机构、双腔空气悬架、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同轴电驱总成、H 臂多连杆独立悬架以及传动轴等九大功能模块,高度集成于同一紧凑区域,整体空间利用率达 95.8%,在保障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释放了乘员舱与行李空间。

与此同时,小鹏 X9 在车身结构上大规模应用一体化铝压铸技术,整车集成度高达 167 个零部件合一——远超当前行业主流水平(多数竞品集中在 70 合 1 以内)。

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小鹏 X9 新增了一套增程系统,但却未侵占乘员舱一寸空间。

七座状态下,三排均拥有超过 1 米的腿部空间,10 岁以下儿童可在车内站立行走;六座模式下,可轻松容纳三个 24 英寸行李箱、一辆轮椅和两台婴儿车;五座时,能装下五个行李箱加两辆儿童自行车;而一键电动收纳第三排后,可形成 2514 升的纯平储物空间——足以放下五辆成人自行车,甚至铺上 1.8×1.6 米的床垫变身露营床。

增程器带来的噪声则是另一大考验。增程器一旦启动,巨大的噪音容易破坏 MPV 的豪华感。

小鹏的解法是让增程「无感化」。通过优化液压悬置结构,使整体振动降低 30%;自研主动停缸技术,使启停振动下降 60%。此外通过 ENC(增程器主动降噪)与 RNC(路噪主动降噪)双重系统,最终增程器介入时车内噪声增量不超过 0.5 分贝,远低于人耳可感知的 1 分贝阈值。配合 6 平方米双层隔音玻璃和 34 处声学包升级,整车静谧性媲美图书馆。

发布会上,小鹏同样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 X9 在安全性能上的优化。

X9 不分版本、不分地区,均满足中国 C-NCAP 2024、中保研 G+、欧洲 E-NCAP 2026 及美标后碰安全标准。

车身 87% 为高强度钢铝混合结构,A 柱内嵌 2000MPa 热气胀膨胀管,扭转刚度达 46000N·m/deg;电池包提前满足 2026 年新国标,单电芯热失控 24 小时不起火,底部可承受 2000 焦耳冲击。

同时,车辆标配 9 个安全气囊,包括同级唯一的前排远端气囊和二排坐垫防下潜气囊。

为了验证车辆可靠性,小鹏历时 800 天,在 20 个国家 330 座城市完成了超 2000 万公里路测。从吐鲁番 70℃高温沙漠,到瑞典北极圈冰雪路面,再到意大利斯泰尔维奥 48 连发卡弯,车辆经受了极端环境考验。

X9 还首发了「冰雪稳行系统」。在冰面或积雪中,dTCS 2.0 扭矩控制系统可使车辆在 2 毫秒内响应打滑,并且悬架自动抬高至 185mm 离地间隙,助力车辆脱困。

而在动态表现上,小鹏 X9 增程全系标配主动式后轮转向,最大转角±5 度,5.3 米车长实现 5.4 米转弯半径,媲美 MINI。在狭窄老城区掉头、停车毫无压力。配合双腔空悬和 6D 防晕车算法,高速稳定性甚至优于雷克萨斯 LM。方向盘振感更低,起步更平稳。

移动起居室

小鹏 X9 的内外饰在增程版上也有些许变化。

小鹏 X9 增程版全新推出了一款「极光青」车漆,采用与劳斯莱斯同源的巴斯夫顶级清漆,结合多层渐变喷涂工艺,可以令车身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流动的光影韵律。

车辆前脸则同步升级 AGS 智能可变进气格栅,可根据车速与温度自动调节开合——高速时闭合以降低风阻,低温时开启以加速电机散热,兼顾效率与性能。

来到车内,新车全车三排座椅均可 180°电动放平,第三排腿部空间超过 1 米,即便是身高 1.88 米的成年人也能轻松跷二郎腿,头部空间同样充裕;配合同级最高的 1360mm 车内净高与 180mm 中央过道,10 岁以下儿童甚至能在车厢内自由行走奔跑,彻底告别 MPV 常见的局促感。

同时第一排标配主副驾 12 向电动调节、坐垫与靠背三挡通风/加热、SPA 级 10 点按摩及 6 种智能场景模式;第二排搭载专属零重力太空座椅,支持 14 向电动调节(含 4 向电动腿托),靠背最大可调至 180°放平,座椅还集成了超宽扶手、50W 无线快充、折叠桌板、隐藏杯架、腿托加热等细节,并配备行业首创的智能「指压」按摩系统,配合冥想模式,10 分钟即可让心率降至静息水平,有效缓解焦虑。

此外,X9 内饰新增「云间玫棕」配色,采用玫瑰棕与静谧白拼色,营造温暖柔和的居家氛围;另提供气宇灰、月影咖两种选择。整体延续了「星舰头等舱」设计语言,仪表台、副仪表台与门板采用一体环抱式布局。

智能化方面,X9 超级增程搭载了全新的电容方向盘、21 英寸 W-HUD 以及一块 21.4 英寸的后排屏。

整车共有 4 颗芯片,包括 3 颗自研图灵 AI 芯片和 1 颗 8295P,有效算力达 2250TOPS。基于 VLA 大模型的智驾系统能处理「盲区鬼探头」等复杂场景,并通过人机共驾持续学习用户习惯。座舱运行本地 VLM 大模型,支持智能迎宾、充电推荐、离车舒享等功能。所有隐私数据不出车端,不同账号相互隔离。

虽然任何技术路线都存在权衡。增程车型在高速巡航时的能效天然低于纯电,且机械复杂度高于单一动力形式。

但在当前 MPV 市场加速电动化、家庭用户对空间与续航双重敏感的背景下,X9 超级增程确实提供了一种折中的可能性——

既保留了纯电车的驾驶质感与智能化体验,又通过增程系统消除了里程焦虑,同时未牺牲 MPV 最核心的空间魔法与舒适配置。

或许从增程 X9 开始,小鹏真能迎来新一轮增长。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Gemini 3一句话打造拍立得应用刷屏!全网最火8个玩法都在这,看完秒上手

都在说 Gemini 3 这次炸翻天,年度最强,未来模型,除了拿下榜单第一,Gemini 3 到底能做点什么。

体验了一波之后,我发现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到处去问,「你这个的提示词是什么?」

看到好玩的案例,无论是视频还是截图,统统丢给 Gemini 3,加一句「帮我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出来」,Gemini 3 立刻就能复刻一个同款。提示词的时代,真的慢慢过去了。

就像这个在 X 很火的拍立得相机,它是用 Gemini 3.0 Pro 生成的一个项目,能调用设备的摄像头,然后生成一张拍立得风格的照片,在相纸上印有文案和拍摄日期。

▲ 体验地址:https://www.bubbbly.com/app/retro-camera.html|图片来源:X@ann_nnng

这种能直接和现实生活交互的效果,确实打破了之前 AI 一味的,只知道做一个单页应用的乏味。

当我们把这个视频直接发给 Gemini 3.0 Pro,它竟然也可以很快,就生成一个同款。并且在 Canvas 里面,还支持添加 Gemini 功能,因此我们这个拍立得,还有了 AI 识别摄像头画面,主动生成文案和选择滤镜的功能。

▲我输入的提示词只有让它增加多几种胶片模拟的风格。直接点击右下角的 Gemini,它会自动寻找,可以使用 Gemini 来完成的内容。

还有网友用 Gemini 3 直接做了一个诗歌探索器,让它每天提供一首诗,鼠标悬停时会解释每一行,并提供一些建议问题来进一步探索诗歌。

▲图片来源:X@raizamrtn

我特别喜欢这个简洁大方的设计,同样地,把这个录屏丢给 Gemini,当看到生成的效果时,我觉得 Gemini 3.0 Pro 太酷了。

▲提示词:上传已有视频,并加上「这是一个诗歌探索器,它每天提供一首诗,鼠标悬停时会解释每一行,并提供一些建议问题来进一步探索主题。然后我需要你根据这个视频,参考它的交互逻辑,UI 设计等等,帮我复刻一个同款诗词探索器,不过我要的是中国的古诗文、诗词歌赋。」

打开代码页,你还会惊喜地发现,Gemini 不仅搞定了前端 UI,甚至连调用 API 的系统提示词(System Prompt)都帮我们写好了。

你是一位博学的中国古文学家和美学鉴赏家。你的任务是为用户推荐一首中国古诗词(范围包括唐诗、宋词、元曲、诗经、楚辞、汉乐府等)。请不仅限于最著名的《静夜思》之类,多推荐一些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佳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同步让它进行修改,Gemini Canvas 有一个强大的功能,除了提到的「Add Gemini Feature(添加 Gemini 功能)」,还有一个是「Select and Ask(选择并提问)」,我们可以直接框选预览页面的某个组件元素,然后提问,Gemini 会自动修复这一部分。

这里我们让它添加一个分享生成照片的功能,以及修复之前点击我的收藏没有反应的问题。

▲使用的生图模型是 Imagen 3/4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单页 HTML 文件,它需要 Gemini API 来同步完成诗歌的选择推荐,以及图片内容的生成。我相信这是目前无论哪个 AI 编程工具、或者 ChatGPT,都无法实现的强大功能。

Gemini 3 能创造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优雅的前端完全不必多说,这样的诗歌探索网页,色彩的搭配使用,元素的布局,放在哪里都是一流的设计。后端的能力,Gemini 不需要构建繁琐、有限的诗歌数据库,而是直接利用 AI 来获取不同的诗词。

而且,在对话里,我没有提到要求响应式设计,即手机、平板、和 PC 多种显示比例的同步,Gemini 3 还是帮我做到了,我们也可以在手机里直接看古诗文,同样调用 Gemini API。

▲ 手机上同样能点开网页,AI 发现新的诗歌,和生成图片

我们把同样的视频和提示词交给 ChatGPT,严重怀疑 ChatGPT 5.1 根本就没有看视频,而是完全依靠我输入的提示词来完成。无论是整体 UI 的风格,还有提示词里没有提到要写作者简介,ChatGPT 生成的内容就没有作者简介。

更大的问题,这不是一个能直接使用的产品,它生成的数据库里只有《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诗,它也没有办法使用 OpenAI API 来完成诗歌的搜索获取。

当我提到「这个诗不应该是放在数据库里的,而是应该用 ChatGPT 自动搜索,不然我每次打开都是那几首诗诶」,整个项目就报错了,因为它需要我填入真实的 API

总而言之,如果用 ChatGPT,一个好的提示词还是少不了。

网上更火的 Gemini 3.0 Pro 测试,是有一个博主,在 Gemini 里面输入一句「Design a Capcut(设计一个剪映)」,然后只花了 239 秒,就复刻了一个能真实使用的剪映。完全不需要我们再打磨提示词,去详细列出应该做哪些功能,交互逻辑是如何,配色方案等;直接一句话搞定。

▲图片来源:X@lepadphone

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案例,是网友们都在谈的前端,即 Gemini 3.0 Pro 生成的网页,不仅摆脱了 AI 编程之前常见的渐变紫,还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大胆设计,就像是有个设计师在后台帮用户画初稿一样。

▲诸如此类「前端已死」的说法,在 Gemini 3.0 发布之后,X 上随处可见。

下面这些是网上热度比较高,由 Gemini 3.0 Pro 生成的前端页面例子。

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完整落地页。

▲提示词:You are the top 0.1% designer and developer for the world’s cutting-edge innovation on front-end design and development. You are tasked to create a full landing page with {Dither + Shaders} using {WebGL + ThreeJs} in the styling of an uploaded image for the AI company. – Focus mainly on the design part, not the development. Import all necessary files and libraries: Three.js、WebGL、GSAP、Any other animation libraries related to 3D development.|图片来源:X@natatatataat

下一代 AI 公司该有的美学追求和品味。

▲ 图片来源:X@eter_inquirer

一个双栏的响应式布局个人首页。

▲提示词:Create a hero section with a two-column responsive layout: left side has a large bold heading with orange accent highlights and star symbols, a tagline row with uppercase tags, and two CTA buttons (primary black, secondary white with border). Right side features a 3D animated orange star using React Three Fiber with slow rotation and float animations, orbit controls, and a subtle background glow. Include a top navigation bar with logo, menu items, and a “Let’s talk” button. Use Tailwind CSS for styling with a light gray background, generous spacing, and smooth hover transitions.|图片来源:X@karaan_dev

这些案例有的分享了提示词,当我们把这些提示词,通过 ChatGPT、Kimi、MiniMax 这些模型来处理时,得到的效果,都还是停留在我们的想象之中。

也有很多网友,趁着大家都在夸 Gemini 3 的前端,把一些自己设计的网页,包含复杂的动画效果和字体设计,也营销称是 Gemini 3 完成的,获得了一波流量之后,再去评论区留言说「没有提示词,这是我们团队手工做的。」

Gemini 3 + 前端,这一波热度谁都想蹭。在这些 Gemini 3.0 Pro 生成的前端精美、设计高级、交互友好的网页里面,大部分都用到了 3D 的效果,即使用 Three.js 库来完成网页设计。

深度学习经典花书的作者,Ian Goodfellow 在 Gemini 3.0 Pro 发布后,也是直接上传一张图片,生成一个 3D 的体素艺术场景,通过 Three.js 来测试它的多模态推理能力。

▲ 提示词:我提供了一张图片。请根据这张图片编写一个漂亮的体素艺术场景。使用 Three.js 编写单页应用程序。体验地址:https://aistudio.google.com/apps/bundled/image_to_voxel

他提到与 Gemini 2.5 的结果相比,Gemini 3 强大的多模态理解,和 3D 推理能力,大幅提升了生成内容的保真度

得益于内容保真度的提高,很多 3D 项目,现在都可以通过 Gemini 3.0 Pro 来完成。像这个完全交互式的 3D 地球仪,我们可以探索和收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播电台。

▲图片来源:X@sahilypatel

眼尖的网友立刻就发现了,这不就是经典的 Radio.Garden 吗?作者也坦言确实在提示词中,提到了这个网站,要求复刻。但让我们惊讶的是,Gemini 3.0 Pro 只靠简单的几句指令,就完美重现了这个复杂的 3D 交互体验。

还有一些经典的 3D 单页项目,例如这个酷炫的 3D 魔方。

▲提示词:make me a spinning rubiks cube in threejs with a dark background. add exquisite amounts of realism and detail.|图片来源:X@aryanvichare10

以及各种需要 3D 图形和动画引擎的小游戏。

▲图片来源:X@TomLikesRobots

现在再看到这些有意思的项目,也不需要愁找不到提示词了,拿起手机录个屏,或者截几张图片,丢给 Gemini,要求它复刻,成功的几率大大提升。

毫不夸张地说,Gemini 3.0 Pro 展现出的能力,已经把其他模型彻底甩开了一个身位。

做程序员,它懂代码;做设计师,它审美时刻在线;做产品经理,它逻辑缜密。从 2D 到 3D,从模仿到创造,现在的 Gemini 3.0 Pro,已经不再需要我们用复杂、冗长的提示词,去引导它理解了,而是通过强大的多模态理解和推理能力,读懂并实现我们的需求。

这种「所见所想就能有所得」的震撼,确实配得上「年度最强」这个称号。

更让人按耐不住的是,据说今晚 nano banana 2、Gemini 3.0 Flash 也要来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华为首款鸿蒙二合一平板电脑正式亮相/App Store 年度最佳应用入围名单公布/胖东来年薪50 万招聘国内仅 8 所高校符合

cover

💻

华为 MatePad Edge 亮相

🔥

罗福莉首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定档

😯

Meta AI 大牛官宣离职并创业

👾

英伟达创 570 亿美元营收记录

💰

工信部:今年我国 AI 玩具市场规模预计达 290 亿元

🧠

蔚来智驾芯片被曝首次技术外供

📱

伦敦窃贼也「挑食」:只偷 iPhone,三星被当场归还

🚘

消息称广汽丰田部分主销油车将停产

💡

Linux 之父:只要不是重要场合,氛围编程没问题

📸

高通官宣骁龙 8 Gen 5 处理器

👂

全球最小的可穿戴设备,Lumia 2 智能耳环上架

💼

胖东来年薪 50 万招聘国内仅 8 所高校符合

🍎

App Store 公布年度最佳应用入围名单

重磅

华为 MatePad Edge 亮相

11 月 19 日,在华为鸿蒙办公新品技术沟通会上,首款鸿蒙二合一平板电脑「华为 MatePad Edge」正式亮相。

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底层能力,华为 MatePad Edge 实现了平板生态与电脑生态的完美融合。用户既能畅享完整的平板移动娱乐与创作生态,也能无缝进入 PC 级的专业办公环境。

形态方面,华为 MatePad Edge 融合了平板、电脑与支架形态的自由切换设计。新机将拥有背部大面积支架,支持外接悬浮式键盘(带触控板),并且其将支持手写笔。

据悉,华为 MatePad Edge 搭载 14.2 英寸 94% 屏占比的柔性 OLED 云晰柔光屏,配备高低音分频的六扬声器与移动全景声。值得一提的是,顶配提供 24GB/32GB+1TB 组合。

此外,搭载创新散热架构的华为 MatePad Edge 能通过微泵液冷膜与金刚铝双风扇快速带走热量,在 6.85mm 轻薄机身中实现二合一业界领先的 28W 性能释放。

华为 MatePad Edge 将于 11 月 25 日正式发布。本次发布会还将发布全新旗舰华为 Mate80 系列、Mate X7 双折叠、FreeBuds Pro 5 悦彰耳机。

大公司

罗福莉首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定档

昨日,小米公司正式宣布,2025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将于 12 月 17 日正式举办。

据官方介绍,本次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合作伙伴大会聚焦软硬件前沿技术、探索行业新趋势,涵盖小米澎湃 OS、互联网服务、IoT 与生态链业务,并首次纳入汽车 CarIoT 生态业务。

从官方公布的大会议程显示,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小米软件部产品部总经理李楠等集团高管都将出席本次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刚正式宣布加入小米的「AI 天才少女」罗福莉也将出席本次活动,并且作为小米 MiMo 大模型负责人进行小米基座大模型演讲。

据悉,小米的「MiMo」团队已在今年公布并开源多款模型,包含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原生端到端语音大模型「Xiaomi-MiMo-Audio」。

而在上周,小米正式发布智能家居未来探索方案 Xiaomi Miloco(全称 Xiaomi Local Copilot),率先将 AI 大模型能力引入全屋智能场景。

据介绍,Miloco 的核心在于通过自研 Xiaomi MiMo-VL-Miloco-7B 端侧视觉语言大模型,实现「感知 + 理解」的智能交互。

用户无需繁琐的规则设定,只需以自然语言表达需求,系统即可通过推理计算完成复杂场景联动。例如「当我读书时,帮我打开台灯并播放音乐」,Miloco 能够自动识别并执行。

Meta AI 大牛官宣离职并创业

刚刚,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Yann LeCu(杨立昆)在 Threads 发文,正式表示自己将离开 Meta 并进行创业。

杨立昆在离职声明中表示,自己正在创立一家初创公司,并继续推进过去几年在 FAIR、纽约大学及其他地方开展的「高级机器智能」(AMI) 项目。

据其介绍,这家公司的目标直指下一次 AI 变革——创造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具备持久记忆、能进行推理并规划复杂行动序列的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 Meta 将会成为新公司的合作伙伴,因此后者也特别感谢了扎克伯格、Andrew Bosworth、Chris Cox 和 Mike Schroepfer 对 FAIR 及 AMI 项目的支持。

杨立昆强调,之所以选择独立实体的形式, 是为了最大化其广泛影响力。而他本人将在 Meta 工作到今年年底,关于新公司的更多细节,会在合适时机公布。

据悉,杨立昆于 2013 年加入 Facebook(Meta 前身),并出任基础人工智能研究(FAIR)的创始主任。

而在今年 6 月,Meta 却大手笔的投资了数据标注公司 Scale AI,并且 Meta CEO 扎克伯格将后者的 CEO Alexandr Wang 任命为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的新领导人,也因此导致杨立昆的工作汇报结构发生变化。

另外,扎克伯格与杨立昆还存在着 AI 战略的分歧。

据《福布斯》此前消息,Meta 多名前员工曾表示,由于公司优先考虑以商业为导向的 AI 团队而非长期研究,FAIR 部门一直在「缓慢地走向消亡」。

英伟达创 570 亿美元营收记录

今天凌晨,英伟达公布了其 2026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 2025 年 10 月 26 日)财务情况:

该季度营收创下 57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053 亿元)的记录,环比增长 22%,同比增长 62%。

英伟达 CEO 黄仁勋表示,旗下 Blackwell(AI 芯片)销量节节攀升,而云 GPU 已售罄。据悉,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在该季度猛增 100 亿美元营收,达到 51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641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66%。

据媒体 The Verge 分析,现阶段许多目光都聚焦于英伟达的数据中心营收,将其视为衡量整个「AI 泡沫」的晴雨表。

尽管存在泡沫破裂的担忧,但英伟达似乎并不预期其数据中心业务增长会放缓:其第四季度展望高达 650 亿美元。这意味着在未来三个月内,该公司需要再增长 80 亿美元季度营收。

在随后的投资者电话会中,当被问及「AI 泡沫」的担忧时,黄仁勋显得信心满满,其表示,「关于 AI 泡沫的说法有很多,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情况(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截然不同。AI 正在改变现有的工作负载,并没有看到 AI 泡沫的存在。」

黄仁勋回顾了英伟达多年来一直提出的关于 AI 将改变一切的许多相同主张,并补充说 AI 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其表示「向自主和物理 AI 的过渡将是革命性的。」

据路透社援引数据机构 Counterpoint 消息,英伟达近期还决定将 AI 服务器的内存芯片从传统服务器使用的 DDR5 转向通常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低功耗 LPDDR,以降低服务器能耗成本。

报道指出,这一计划可能会令英伟达成为与主要智能手机制造商同等规模的 LPDDR 客户,而供应链难以轻易消化如此规模的需求。

据悉,过去两个月,全球电子供应链已因传统内存芯片短缺而承压,原因是制造商将重心转向适用于 AI 应用的高端内存芯片。

而英伟达的这一转向可能导致低端市场的供应紧张向上传导,迫使芯片制造商权衡是否将更多产能转向 LPDDR 生产。

报道分析,服务器内存价格上涨将提高云服务提供商和 AI 开发商的成本,进一步加大数据中心预算压力。目前这些企业已因图形处理器和电力升级的创纪录支出而面临财务紧张。

工信部:今年我国 AI 玩具市场规模预计达 290 亿元

据新华财经报道,11 月 1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会上表示,AI 玩具深受年轻人喜爱,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赛道。据统计,2024 年我国 AI 玩具市场规模约 246 亿元,预计 2025 年全年将增至 290 亿元。

何亚琼指出,当前,在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玩具产业正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全新阶段。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玩具产业深度融合,加速重塑产品形态与价值链结构,AI 玩具正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AI 玩具产业发展呈现多方面显著特征:

  • 产品融合性更强:玩具已发展成为 AI 技术集成应用、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让玩具产品能「听得懂」「看得到」「能思考」,它会动脑筋、会同你交流互动。同时 AI 技术融合国潮文化 IP,玩具产品科技感、文化性十足,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 功能角色重新定义:随着 AI 技术在玩具产品中的融合应用,玩具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从单一的娱乐功能进化为融合教育启蒙、情感陪护、创造力激发等属性于一体的「智慧伙伴」,从「一成不变」到「越来越懂你」。

另外还有用户群体全覆盖。AI 玩具打破了传统玩具产品的年龄限制,实现了「老、中、青、幼」全覆盖,极大满足了各年龄层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如一款 AI 记忆助手玩具,既能通过语音提醒老年人按时用药、预约就医,还能播放老歌、讲述历史故事,帮助缓解记忆衰退,广受老年人欢迎。许多 AI 玩具可以连接 Wi-Fi 或蓝牙,实现上网、下载最新内容等功能。

何亚琼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共同推动 AI 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蔚来智驾芯片被曝首次技术外供

据《晚点 Auto》报道,蔚来自研高阶智能驾驶芯片「神玑 NX9031」开始技术外供,向一家汽车芯片公司提供技术授权。

报道指出,此次蔚来技术外供涉及的神玑 NX9031,采用 5nm 车规工艺,实际算力约为英伟达 Orin-X 的四倍。目前该芯片已搭载在 ET9、2025 款 ES6、EC6 等车型上,李斌称可带来 「单车约 1 万元」 的成本优化。

该芯片项目于 2021 年立项,项目团队规模超过 600 人,覆盖前端设计、后端设计、验证与测试,已经接近一个独立芯片公司的规模,投入规模超过同期小鹏、理想的项目。

李斌曾透露,NX9031 的研发支出等于建设 1000 座换电站的成本。按每座 150 万至 300 万元测算,总研发投入在几十亿元级别。

而在今年 3 月,蔚来 CEO 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公开表示,蔚来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会对行业开放,「如果大家想买最好的芯片可以找蔚来」。6 月,蔚来成立安徽神玑技术公司,负责整合芯片研发、量产、授权等业务,并保持绝对控制权。

芯片行业人士通过报道表示,不同的授权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合约价值。如果是单一的 IP 授权,合作费用通常为数百万美元级别;如果是系统级 SoC 的技术授权,那订单价值可能达亿元级别。

伦敦窃贼也「挑食」:只偷 iPhone,三星被当场归还

据《London Centric》报道,伦敦近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手机盗窃行为:窃贼们专门针对 iPhone 用户下手,面对 Android 用户则是不屑一顾,甚至当场将手机归还。

受访者 Sam 称自己此前遭受到 8 名男子围堵并抢劫,其身上相机、针织帽等物品都被洗劫一空。但窃贼在抢走手机在内的物品后,却将手机归还了回来,并表示「不想要三星」。

报道指出,上述同样的遭遇并非 Sam 一个人遇到,有不少用 Android 手机的伦敦市民也都分享了自己的「劫后历程」。

据悉,手机盗窃犯罪被称为「Apple picking」(专偷苹果),窃贼们公然表现出对 iPhone 的强烈偏好,而其他主流品牌的手机,尤其是安卓设备,则常常被他们「嫌弃」。

报道称,对窃贼而言,偷一部转手能卖出更高价格的 iPhone,其「投资回报率」远超其他品牌。

因此,尽管伦敦警方并未按手机品牌对盗窃案进行分类统计,但安保专家和当地居民都已注意到,窃贼们正越来越倾向于将 iPhone 用户作为首要目标。

消息称广汽丰田部分主销油车将停产

据汽车像素消息,以停产数款月销过万的燃油车为标志,丰田中国正重新调整南北合资公司之间的关系,为新能源转型铺路。

报道称,为配合丰田中国的战略目标,南北丰田两合资公司将按照自身的节奏,精简自己的燃油车产品线:

  • 广汽丰田:至少有两款主力燃油车会在 2026 年停产,一款是近期月销千余辆的紧凑级轿车,另一款是月销过万的中型 SUV。
  • 一汽丰田:同样会有车型停产,包括一款月销万辆以上的旗舰轿车。

报道指出,广汽丰田第三生产线会在明年上半年启动改造,完成后生产新年能源车。与之对应的,明年上半年广汽丰田只会停产一款销量较小的轿车,另一款销量较高的 SUV,预计明年底才会逐渐停产。

有广汽丰田的经销商通过报道透露,广汽丰田在上月底小幅下调了 11 月燃油车的销量目标,大幅调高了铂智 3X 的月销量目标。

报道称,南北丰田无法承担自研新车的开发,因此新车的研发会由丰田中国主导,与国内汽车公司合作完成。从铂智 3X、的动向来看,广汽丰田的产品由丰田中国和广汽集团联合研发,一汽丰田的产品与比亚迪合作。

2025 SparkS 全球 AI 硬件创新大赛启动

11 月 18 日,「2025 SparkS 全球 AI 硬件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大赛是由属地政府和杭州市人才集团、杭创(人工智能)营、涂鸦智能等联合打造的高能级赛事,依托杭州市 AI 产业高地、杭创(人工智能)营平台聚合的创新创业资源及涂鸦全球化开发者生态,面向全球招募具备商业化潜力的 AI 硬件项目,聚焦「AI 硬件」与「应用场景」两大关键环节 ,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聚焦「AI+硬件」与「应用场景」的国际级赛事,2025 SparkS 全球 AI 硬件创新大赛并不局限于技术竞赛,而是致力于连接全球 AI 精英、产业资源与投资机构,打造一个集技术创新、产业落地、资本对接为一体的世界级 AI 创新生态。

本届大赛共设置了五大创新赛道:AI+ 生活、AI+ 商业、AI+ 工业、AI+ 交通、AI+ 社会治理,全面覆盖 AI 技术在各领域的前沿应用。这些赛道不仅呼应国家 AI 发展战略,更直面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开发者创新的深层需求。

无论是来自顶尖硬件创业团队,还是高校中拥有原创技术的科研小组;无论是深耕消费级智能产品,还是专注工业、交通等垂直场景——只要创意具备技术突破性与商业化潜力,开发者们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据悉,大赛最终将遴选出 30 个最具突破性的 AI 硬件创新项目进入线下总决赛,并从中评选出「优秀应用奖」10 项。

届时,所有成功入围并获奖的团队,均可获得来自政府、主办方与合作机构的资源支持,涵盖资本对接、技术赋能、政策扶持与场景落地等多重维度,共同助力优秀项目从创意走向商业化落地。

英特尔举行 2025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

11 月 19 日,2025 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今天在重庆开幕。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视频致辞中表示:

在 AI 浪潮中,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各位伙伴的合作,从客户端、数据中心,到边缘计算,共同把握新机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在全力打造一个更强大、更聚焦、更具执行力的英特尔。我的任务很明确:确保英特尔的产品能解决您最关键的挑战,助力大家在市场上赢得先机。

在大会现场,联想、惠普、腾讯游戏、华硕、视源、中国移动咪咕、火山引擎、中兴、超聚变、华勤、立讯等客户分享了基于英特尔技术产品的创新成果,展示了从客户端和边缘、到云和数据中心极具活力、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

据悉,英特尔正与合作伙伴携手探索 AI PC 的新形态,打造深度融合模型及数据的 AI 原生 PC,开发 AI PC 智能体应用;在边缘,垂直客户正基于英特尔平台大规模部署生成式 AI,覆盖具身智能、智慧教育、智慧零售等广泛领域,开拓端侧计算新未来。

本次活动上,英特尔还携手本地生态伙伴——新华三、英维克、忆联及国内领先内存厂商,发布了基于英特尔® 至强® 6900 系列性能核处理器的双路冷板式全域液冷服务器。

该创新方案由全本地生态赋能,实现了关键热源的高比例液冷覆盖,在提升可靠性与能效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与运维成本,为数据中心散热与能效树立全新标杆。

💡 Linux 之父:只要不是重要场合,氛围编程没问题

日前,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对氛围编程(Vibe Coding)总体上「很看好」,但他也同时指出氛围编程并不适合正式的生产环境。

Torvalds 表示,氛围编程只适合新手入门,而面对正式的生产环境,它并不适合,很有可能会导致后期维护一团糟。

同时 Torvalds 也表示,氛围编程是让用户能够达到「让计算机做一些他们可能无法做到的事情」的绝佳方式。「尽管氛围编程从维护的角度来看,很糟糕。」

Torvalds 坦言,自己没使用也没尝试 AI 辅助编程,不过相信有人会把 AI 用于内核代码库。

而被问及软件开发未来的职业前景将如何发展时,Torvalds 认为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几年后才能真正看清。「AI 只是工具,就像编译器曾让人们摆脱手写汇编,提高效率,但并没有让程序员职业消失。」

新产品

高通官宣骁龙 8 Gen 5 处理器

11 月 19 日,高通宣布,将在 11 月 26 日正式发布全新骁龙 8 系旗舰移动平台新成员「第五代骁龙 8」(骁龙 8 Gen 5)。

据此前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骁龙 8 Gen 5 将采用 2+6 全大核架构,GeekBench 单核跑分 3055,多核跑分 10460,单核性能基本追上骁龙 8 Elite;GPU 识别为骁龙 8 Elite Gen 5 同款架构的 Adreno 840。

据悉,一加 Ace6T 将搭载骁龙 8 Gen 5,配备 8 字头大电池以及 100W 闪充。另外,vivo S50 系列也将提供骁龙 8 Gen 5 处理器。

拍我 AI V5 Fast + Modify上线

昨日,爱诗科技宣布,旗下全球领先的 AI 视频生成平台拍我 AI(海外版 PixVerse)正式上线 V5 Fast 模式 与 Modify 精修功能。

官方表示,新版本实现视频生成速度提升 30% 以上,并首次支持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智能编辑,为创作者带来「更快、更可控」的 AI 视频体验。

具体来看,V5 Fast 进一步优化了视频生成速度,使 5 秒 1080P 视频的生成时长缩短至 1 分钟以内;社交短视频可在数秒内完成,同时保持动作细节、质感和风格的一致性。

而拍我 AI 本次推出的 Modify 精修功能是行业首个基于关键帧编辑效果进行「全视频推理与追踪」的编辑方式。

Modify 内嵌图像编辑能力,用户只需对一帧进行修改,系统即可自动将效果同步到整段视频,实现跨帧一致、自然衔接的视觉表现。这一能力目前仅由拍我 AI 提供,使视频编辑的精准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全球最小的可穿戴设备,Lumia 2 智能耳环上架

日前,Lumia 正式公布了其二代智能穿戴设备 Lumia 2 智能耳环,并号称「世界上最小的可穿戴设备」。

Lumia 2 另一亮点在于其的模块化设计,支持多个耳环/耳钉设计,而背部传感器部分整合了 Lumia 二代 PreciseLight 传感器、处理器、电池及多种健康传感器。

据介绍,Lumia 2 支持睡眠/经期追踪、体温变化、头部血液流量检测、体能检测等功能;续航方面,Lumia 2 支持最长 8 天续航。

Lumia 2 定价为 249 美元(约合人民币 1770 元),支持 9.9 美元/月起的订阅制。

星海 S7 800V 超充版正式上市

昨晚,东风风行星海 S7 800V 超快充版正式上市,限时置换价 10.59 万至 13.59 万元(指导价 11.99 万元至 14.99 万元)。

星海 S7 800V 超快充版延续「行云流水」的东方美学设计,塑造出风阻系数低至 0.191Cd 的流畅车身,并斩获三项全球设计大奖,被誉为「超模轿跑」。

新车搭载同级领先的全域 800V 高压碳化硅平台,实现从电池、电驱、电控到充电设备全链路 800V 架构覆盖。官方数据显示,在补能表现上,新车充电 14 分钟即可增加 320km 续航。

性能方面,百公里 11.6kWh 的超低电耗与 5.9 秒的百公里加速。驾乘体验上,2915mm 的超长轴距营造了宽绰的内部空间,提供兰博基尼同源的 FSD 逍遥悬架。

另外,活动现场上,星海 V9 用户个性化定制计划正式启动,并率先推出了露营车与福祉车两款共创车型,标志着品牌正从 「单一产品交付」 向「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进行服务升级,构建起行业首个「用户主导+技术赋能+生态协同」的 MPV 共创体系。

新消费

胖东来年薪 50 万招聘国内仅 8 所高校符合

据极目新闻报道,截至 11 月 18 日 24 时,胖东来商贸集团「年薪 50 万元招聘中英翻译助理」岗位简历投递通道已关闭。而该职位此前因高薪资长假期待遇,以及高学历要求,引发热议。

据胖东来发布的职位要求显示:

  • 应聘者教育背景要求第一学历毕业于 QS 排名前 50 院校,主修翻译学、英语、国际交流或相关专业;
  • 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者;有心理学/哲学/法律/历史专业或有丰富商业背景从业者优先;
  • 限制 40 周岁及以下女性;
  • 在语言能力上,要求英文水平达到精通或母语级别,雅思(IELTS)成绩不低于 7.5 分或托福(TOEFL)不低于 100 分者优先。

而招聘该岗位的目的,是为国际专家做助理翻译,有效促进思想交流与沟通。通过精准翻译,学习和分享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企业人文发展和人们幸福度的提升。

令大众最关注的是,该岗位薪资待遇显示,带薪休假不低于 60 天。此外年薪不低于 50 万,根据实际能力可面谈。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 2026 QS 世界大学排名,有五所中国内地高校跻身全球前 50,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另有港大、港中大、港科大位列前五十。因此,中国仅有 8 所高校符合胖东来的基本招聘条件。

胖东来招聘咨询电话的接线人员表示,截至 18 日 24 时,简历投递环节已结束。至于具体报名数据,她暂时还看不到。面试环节会安排在 11 月底,具体时间后续再通知。

胖东来方面人员表示,「这个岗位,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比较强一些,所以在设置的时候是已经考虑到这一方面。」

App Store 公布年度最佳应用入围名单

昨日,苹果、Google 纷纷公布了自家平台的 2025 最佳软件入围名单/排行榜。

App Store Awards 入围名单:

  • 国区:共六款入围作品,潮汐、扫描全能王以及 CapWords 成为年度 App(中国大陆)入围作品;《冒险者日记》《无限暖暖》《无畏契约:源能行动》成为年度游戏(中国大陆)类别的入围作品。
  • 全球:共 45 款应用入围,值得一提的是,《冒险者日记》和《无限暖暖》分别入围 iPhone 年度最佳游戏和 iPad 年度最佳游戏。

Google Play Best of 2025:

据介绍,今年的 Google Play Best of 2025 榜单上,共有 14 个来自大中华地区的开发者团队的 15 款应用和游戏,在全球不同市场斩获 16 个年度最佳奖项。

其中《鸣潮》获美区年度最佳持续影响力游戏,可灵 AI(Kling AI)获中国香港区年度最具娱乐性应用。

网红健身房「超级猩猩」多地闭店,客服回应「合同到期没续」

据新浪财经报道,超级猩猩(SUPERMONKEY)近期位于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深圳等全国多地的门店出现了闭店情况,已知涉及的具体门店包括超级猩猩金融城 in99 店、超级猩猩望京凯德 MALL 全能店等。

此外,2024 年 6 月 14 日,超级猩猩宣布同时进驻福州、厦门两城。但据统计发现,福州、厦门「开城」一年后就已悄然撤城,目前 8 家门店均已宣布歇业。

对于此轮全国多地闭店情况,超级猩猩客服表示,「部分门店闭店原因是由于合同到期,没有续约等。我们也会考虑在原先门店附近重新开门店,但具体要看公司运营部门的选择情况。」

该客服人员进一步表示,「如果因为闭店的原因导致私教课没有办法继续上,以及超猩卡还有余额,这种情况是可以全额退款的,可以直接联系客服进行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超级猩猩创始人兼 CEO 刘舒婷曾有个愿景,10 年内开一万家门店。如今 5 年已过,其规模仅仅达到了近 300 家,完成率不足 3%。

好看的

高司令主演,惊悚片《挽救计划》发布新预告

据新浪电影消息,瑞恩·高斯林、桑德拉·惠勒主演的科幻惊悚片《挽救计划》发布新预告,影片将于 2026 年 3 月 20 日北美上映。

该片改编自《火星救援》原作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中文版译名《挽救计划》),菲尔·洛德和克里斯·米勒(《乐高大电影》《龙虎少年队》)执导,德鲁·高达(《火星救援》)编剧。

影片讲述了瑞恩在距离地球数光年的飞船中醒来,随着记忆碎片拼合,一个令人窒息的真相浮出水面:太阳正在死去,地球危在旦夕,而他作为一个平日里站在讲台的普通老师,竟被选中独自完成一场「不可能的任务」的故事。

电影《Is This Thing On?》发布正式预告

日前,布莱德利·库珀导演并主演的喜剧电影《Is This Thing On?》(中文译名《开麦了吗?》)发布正式预告,将于 12 月 19 日北美上映。

该片故事灵感来自英国喜剧演员约翰·毕晓普的一生,讲述一对夫妻 Alex 和 Tess 在经历多年生活后决定和平分手,开启独立生活的新阶段,两人在此期间探索如何共同抚养两个孩子,并保持朋友关系,Alex 发掘了新的爱好,成为纽约西村的单口喜剧演员,也对自己和感情方面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该片由布莱德利·库珀执导,威尔·阿奈特和劳拉·邓恩主演。

《水之年代》发布预告

据悉,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导演首部长片《水之年代》发布预告,影片定档今年 12 月 5 日北美小范围上映,将于 2026 年 1 月 9 日扩映。

影片聚焦一个游泳运动员转变为艺术家的救赎之旅,通过性别、性、暴力和家庭的角度展开,她从遭受虐待、吸毒上瘾、自我毁灭和失去孩子的毁灭性生活中存活,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母亲和作家。

该片故事改编自莉迪亚·尤克纳维奇所著回忆录,斯图尔特和尤克纳维奇丈夫安迪·明戈写剧本,伊莫珍·波茨主演。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二合一平板电脑上手体验:平板和电脑,用起来都是100%

和发布会前瞻一样,在华为的鸿蒙全生态发布会定档没几天之后,我们就迎来了前瞻中那台「鸿蒙二合一平板电脑」的正式亮相。

首先,这款二合一设备的名字与预期相同,并没有跟随 MateBook E 系列,而是叫做 MatePad Edge。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款在平板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新形态电脑

而爱范儿也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款产品,从华为的活动现场给大家带来第一手的真机体验。

其实,在上手的第一眼就能看到,这是华为近年来推出的屏幕尺寸最大的 MatePad 平板

MatePad Edge 的屏幕尺寸来到了看齐笔记本的 14.2 英寸,并且也是之前 MatePad Mini 上好评如潮的同款「云晰柔光屏」,抗眩光能力绝对是第一梯队。

并且,华为没有因为显示区域大就在边框上偷懒,MatePad Edge 的四边都是 4.1mm 的窄边框(包括前摄),整机屏占比来到了 94% 。

再配上高低分频的 6 扬声器,在这块 14.2 寸屏幕上观影——甚至只是看手机录的视频——体验都是相当沉浸的。

更重要的是,MatePad Edge 并非只有一面,只要在屏幕上四指滑动一下,我们就能看到它的界面顺滑的从平板模式切换到了 HarmonyOS PC 一模一样的电脑模式:

这时,只需要把 MatePad Edge 吸附到新款的「星跃悬浮键盘」上,你的 MatePad 就可以秒变笔记本了。

更重要的是,它是运行 PC 版系统的,真正的笔记本

毕竟,以往「平板模式」和「电脑模式」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交互方式、交互效率的不同。

平板模式要从手指触控的角度出发,因此是所见即所得的,点点屏幕就能打开应用,配合触控笔写写画画也很方便,要兼顾控制和显示的「直观性」。

而电脑模式必须要以键鼠为基础,主打多窗口、多线程的高密度场景,不仅显示密度要提升上来,更要让素材管理、任务切换、快捷键操作都转为键鼠逻辑,这样它作为生产力工具才能提升效率。

而真正能让这种「双端模式」共享一个系统基础的,自然就是面向全生态 HarmonyOS 了。

在我们的体验过程中,MatePad Edge 能够比较好的兼容平板和 PC 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生态,就比如以前华为平板独占的「天生会画」app,这次在 MatePad Edge 的电脑模式下也能直接使用了。

此外,MatePad Edge 的两种模式还共享同一套底层文件系统,这就意味着电脑模式下有什么文件,平板模式都能直接访问,而平板模式下画好的东西,切换到电脑模式依然能直接读取——

这和曾经二合一类电脑产品的「双系统」概念截然不同,也终于实现了创意和效率场景的兼顾。

以上就是爱范儿带来的现场初步上手体验,我们在 MatePad Edge 身上,看到了「鸿蒙电脑」在折叠电脑之外的另一种全新可能。

可以说,华为 MatePad Edge 是第一款跳出传统「二合一」电脑框架的产品,借助 HarmonyOS 的跨生态优势,真正实现了「无论是平板模式还是电脑模式,体验都是百分百」。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纯电卡宴 2.5 秒破百!最强保时捷,却最不像保时捷

保时捷刚刚发布了纯电版的 Cayenne(卡宴)Electric 和 Cayenne Electric Turbo。

CEO Oliver Blume(奥利弗 布鲁默)和设计主管 Michael Mauer(迈克尔 摩尔)仅用了 15 分钟,就将这台在保时捷历史上意义非凡的 SUV 带入了新时代。

「不像保时捷」

先来看看争议最大的外观设计。

我们想知道,在第一眼看到这辆车时,你的感受如何?

纯电卡宴比燃油版车型长 55 毫米,整车长宽高分别为 4985 / 1980 / 1674 毫米,轴距也增加至了 3023 毫米。

新车前脸部分最显著的变化是采用了更低矮的发动机罩和更纤细的 Matrix LED 大灯。新大灯组将远近光、日行灯等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内,并通过横向延展的造型强化车头宽度感。

车身侧面则保留了保时捷标志性的「飞线」(flyline)轮廓,从 B 柱开始平缓下滑的车顶线条,配合轮廓突出的翼子板,维持了品牌一贯的比例语言。

细节上,新车采用无框车门,车门钣金带有一道贯穿前后门的高腰线;轮拱处则增加了专属塑料饰件,强调其越野属性。

车尾部分采用贯穿式灯带,支持动态点亮效果,并配有发光的「PORSCHE」字样。Turbo 车型进一步通过名为「Turbonite」的深灰色装饰件(包括轮毂盖、侧窗饰条、车标等)实现视觉区隔。

纯电卡宴上还能看到不少空气动力学组件,包括前脸可调导流 flap、自适应尾翼、以及全覆盖底盘、空气帘和专用轮毂等,Turbo 版本还有专属的「气动刀片」(aero blades),整车的风阻系数最低可达 0.25cd。

过去二十年,卡宴之所以能成为豪华 SUV 市场的常青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度统一且极具辨识度的家族设计语言:隆起的翼子板、圆润的四点式大灯、标志性的溜背轮廓,以及那张低调却存在感极强的进气格栅——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消费者心中「保时捷 SUV」的标准答案。

▲ 燃油版卡宴

然而,在电动化浪潮下,设计团队似乎有意让纯电卡宴扮演一次「反叛者」。

正如保时捷造型设计负责人 Michael Mauer 在发布会上所言:

新款 Cayenne 无疑是保时捷,也是 Cayenne。我们在经典设计元素的基础上进行进化,保留了这款 SUV 的独特灵魂,最终呈现出一种面向未来的现代设计理念。

但市场对这套新设计的认可度似乎很有限。

编辑部的几位同事看到实车之后,纷纷认为纯电卡宴「像埃安霸王龙」、「像蔚来 EC6」 等等。

油管上的海外用户们的评论也颇为一致,「像途观」、「像 Vauxhall Grandland」、「幸亏保留了保时捷的标志,否则真看不出来」、「看起来不错,只是不像保时捷」。

▲ 评论由英文机翻而来

这种质疑背后,其实是一种更高的期待:我们希望保时捷能在纯电卡宴上复刻 Taycan 的成功——即在拥抱电动化的同时,依然输出一套鲜明、自洽且不可替代的设计语言。

但目前看来,纯电卡宴的设计更像是在「未来感」与「传承感」之间走钢丝:前脸试图拥抱新能源时代的简洁与科技感,而侧面和尾部却保留了太多燃油时代的比例与细节,整体缺乏 Taycan 那种从内到外为电动架构重新思考的完整性。

这种割裂感,削弱了设计的一致性,也让本该成为品牌电动转型标杆的卡宴,显得犹豫而保守。

2.5 秒破百的性能猛兽

抛开设计上的争议,纯电卡宴在机械层面延续了保时捷一贯的高性能。

纯电卡宴的两个版本均标配四驱系统,并配备保时捷电子牵引力管理系统(ePTM)。

Turbo 车型的后轴电机采用源自赛车运动的直喷油冷技术,可以确保电机以持续高功率输出并维持高效能表现。车辆的 0-100 公里/小时加速仅需 2.5 秒,0-2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 7.4 秒,最高时速达 260 公里/小时。在启用 Launch Control(弹射起步)模式时,车辆可输出 850 千瓦(约 1156 马力)和 1500 牛·米扭矩。

在常规驾驶模式下,Turbo 车型的最大功率可达 630 千瓦(857 马力),在按下「Push-to-Pass」按钮后,还可以额外获得 130 千瓦(176 马力)的动力,持续 10 秒。

入门级的标准版在常规模式下可输出 300 千瓦(408 马力),启用 Launch Control 时可提升至 325 千瓦(442 马力),峰值扭矩达 835 牛·米,0-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 4.8 秒,最高时速 230 公里/小时。

接近「天花板」的性能水平并非是靠牺牲续航水平而来。

纯电卡宴搭载一块 113 千瓦时的高压电池,采用双面液冷技术,WLTP 工况下标准版续航最高可达 642 公里,Turbo 版为 623 公里。

得益于 800V 架构,新车直流快充峰值功率可达 400 千瓦,从 10% 充至 80% 仅需不到 16 分钟,10 分钟即可补充约 320 公里续航。

此外,保时捷在能量回收上也下了功夫。官方称其回收功率最高达 600 千瓦,日常 97% 的制动操作可完全由电机完成,机械刹车几乎无需介入。这不仅延长了续航,也减少了刹车片磨损。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 Turbo 用户,还可选装陶瓷复合刹车系统(PCCB)作为冗余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纯电卡宴还是保时捷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最大功率 11 千瓦。用户只需将车停在地面上的充电板上方,系统便会自动启动充电。

即使在电动车型上,保时捷依然强调了驾驶和操控的重要性。

两款车型均标配自适应空气悬架与 PASM 主动悬挂管理系统,Turbo 版更进一步,配备了后桥限滑差速器(PTV Plus)和最大转角 5 度的后轮转向系统,以提升弯道灵活性与高速稳定性。

「Porsche Active Ride」主动悬挂系统也被下放给了电动卡宴,该技术此前仅用于 Panamera 等轿车,通过高频调节减震器阻尼,几乎完全抑制车身俯仰与侧倾,在颠簸路面也能保持平稳。官方称其「重新定义了舒适与动态的边界」。

为数字原住民而生

来到车内,纯电卡宴的座舱设计依旧秉承了「反叛者」和「创造者」的设计哲学。

主驾前方是一块 14.25 英寸 OLED 数字仪表,中控区域则有一块巨大的曲面屏「流淌」出来,延伸到了副驾,三屏联动构成保时捷史上最大显示面积。

如果是高配车型,保时捷还提供了一块等效 87 英寸的 AR-HUD。

董车会在稍早前,保时捷刚刚公布内饰官图时曾评论过:

纯电卡宴瞄准的是一群新的用户。他们可能不是传统的 911 车迷,但他们成长于数字时代,对科技体验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作为豪华品牌的消费者,他们也不满足于一块简单的屏幕,而是期待与之匹配的设计感。纯电卡宴的这套内饰,就是为这种需求做的定义。

那么你是否认为保时捷的这套新内饰比特斯拉式的悬浮中控屏更有设计感呢?

不过设计是一方面,好不好用则是另外一方面。

纯电卡宴的空调温度、音量等高频功能仍保留物理按键,设计师还开发了一个一体化手托,让驾驶员在激烈驾驶时也能盲操。

在车机内部,保时捷这次支持了自定义小组件、主题皮肤,并可通过 App Center 集成第三方应用。新的基于 AI 的语音助手可理解上下文对话,支持导航设定、在线查询等复杂指令,同时手机和手表可作为数字钥匙,最多分享给 7 位用户。

同时,全新引入的「氛围模式」可以同时改变车内的座椅位置、氛围灯光、空调设定、声音风格及显示屏界面,带来更为沉浸的乘坐体验。

价格方面,纯电卡宴标准版在英国的售价为 83200 英镑(约合人民币 77.5 万元),Turbo 车型售价为 130900 英镑(约合人民币 122 万元)。

考虑到纯电 Macan 引进国内的价格比英国市场稍低,纯电卡宴标准版在国内的起售价可能会在 70 万元左右。

不过,保时捷的选配向来是不可不品的一环。

纯电卡宴的个性化选项空前丰富,有 13 种标准车漆、9 款 20-22 英寸轮毂、12 种内饰组合,外加多个装饰包,通过专属的定制部门,你甚至可以可指定任意颜色或打造独一无二的「one-off」车型。

保时捷甚至还推出了一款可以匹配车辆配色的定制腕表。

战略回撤

在发布会的最后,保时捷明确表示,纯电卡宴将与现有燃油版、插电混动版卡宴在全球市场并行销售,至少持续到 2030 年代初期,消费者将在同一展厅将面对三种动力形式的选择。

在电动化转型进行了十年后,保时捷终究还是放慢了脚步。

原因也不难理解。

今年,保时捷纯电新车销售占比达到 23%,在一众豪华品牌中名列前茅,今年前三季度 Macan EV 在全球卖出 3.6 万辆,销量超过了 Macan 燃油版。

但是在高销量的油车销量占比下滑后,保时捷单车平均收入反而跌了 3000 欧元,毛利率也是直线下行。

在 50 万元以上的价格段,纯电、豪华、爆款依然是个不可能三角。

中国市场累计销量破万的纯电车型也仅有小米 SU7 Ultra 一款,而从小米前不久发布的财报看,小米 SU7 Ultra 的销量似乎已经见顶,连带着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也有所下跌。

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纯电卡宴,理所当然的被赋予了更多探索的使命。

最后,还有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故事值得提及。

保时捷现任 CEO 奥利弗·布鲁默(Oliver Blume)将于今年底卸任,纯电卡宴或许将会使他发布的最后一辆保时捷。

他从大众集团的一名普通工程师起步,最终执掌保时捷,并在其任内推动了品牌向电动化的关键转型,早在 2015 年,保时捷就已启动电动平台研发,并于 2019 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 Taycan。与此同时,他也大力拓展中国市场,使其成为保时捷全球最重要的单一市场之一。

在 2001 年,他刚刚来到上海,成为同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招收的第一位德国籍博士生。

而他的导师在一年前刚刚成为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主导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顶层设计,深刻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2.98 万起!从攀岩涉水到冰箱电磁炉,福特烈马变了,但这才是它的销量密码

如果把时间往回拨六七年,福特 Bronco 烈马与 Jeep 牧马人是越野车爱好者心中的毫无争议的图腾级车型。

自 1966 年诞生以来,这款方正硬朗的硬派 SUV 见证了无数越野传奇。非承载式车身、可拆卸车顶、三把差速锁,这些配置一度成为专业玩家心中的「标准答案」。

Bronco 曾伴随探险者穿越北美荒野,登上多部好莱坞大片银幕,甚至在 1970 年代石油危机时期,成为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

▲ 1966 年的初代烈马

在北美市场,2021 年重启的第六代 Bronco 首年订单突破 10 万辆,到今年更是突破了 150 万辆,印证了这一 IP 的持久号召力。

然而,当这股「Bronco 热」试图进入中国市场时,却遭遇了现实的冷遇。

▲2024 年成都车展上的烈马

2024 年 4 月国产燃油版福特烈马上市时,福特官方曾表示过:

在市场这么卷的情况下,我们的底气还是蛮足的,中国市场一定会成为烈马、游骑侠全球 Top3 的市场,甚至会是最大的单一市场。

但燃油烈马的销量,其实并不尽如人意。

2024 年,该车上市来累计取得销量 8814 辆,即月均销量在千辆规模,进入 2025 年后,燃油烈马销量进一步下滑,上半年累计销量 4041 辆,即月均销量下滑至 660 辆左右。

▲ 燃油版烈马配备的三段式氮气减震器

除了售价较高、真正硬核定位的越野车受众过窄等因素外,国内自主品牌的越野车的崛起也是导致福特一败再败的重要因素。

比如坦克 300,凭借 20 万元级定价、城市 SUV 的舒适性与基础越野能力,即使销量已经比巅峰时下滑了不少,在近半年依然售出了 27761 辆车。

长城汽车曾经做过一次调研,数据显示,坦克 300 用户中 76% 为首次购买硬派 SUV,日常通勤占比达 65%。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越野车车主日常面临最多的越野场景可能是「上个马路牙子」,实际消费过程中,买家更关注也是「露营拓展能力」和「城市驾驶舒适性」,而非攀岩、涉水等极限性能。

但在被国产越野降维打击了一年之后,福特也回过味来了,「打不过就加入」,于是就有了这款中国特供的——智趣烈马。

11 月 18 日,福特正式开启智趣烈马预售,这款基于「福域」智能新能源架构打造的中型 SUV,提供增程版(22.98 万-27.28 万元)和纯电版(25.98 万-28.28 万元)双动力选择。

其定价策略明显低于燃油版烈马,直接切入了方程豹豹 5、坦克 300 新能源等国产竞品的核心价格区间。

智趣烈马延续了 Bronco 家族方正硬朗的外观轮廓,但细节上做了电动化适配,前脸采用半封闭设计,嵌入发光「BRONCO」标识;隐藏式门把手替代了传统拉手;侧开式尾门和外挂备胎得以保留,但车身结构转为承载式,从硬派越野变为了城市 SUV。

这一变化意味着它并非传统硬派越野取向,而是更侧重城市通勤与轻度越野的平衡。新车接近角 30°、离去角 32°、最小离地间隙 220mm,参数上介于城市 SUV 与专业越野车之间。

智趣烈马全系标配四驱系统,高配长滩版提供前后电控差速锁,支持行进中上锁功能,配合 8 种地形模式应对复杂路况。

空间设计是智趣烈马的核心差异点。5025mm 的车身长度配合 2950mm 轴距,创造了同级较大的内部空间,再加上 5 座布局,整体的乘坐和储物空间都很宽裕。

新车的内饰风格比较硬朗。前排配备了一块 15.6 英寸的 2.5K 中控屏以及 70 英寸 AR-HUD,车机搭载高通骁龙 8255 芯片以及 7.5L 冷暖大冰箱和 21 扬声器音响系统。

此外、新车车顶配备电动举升机构,升起后可扩展露营空间,官方称经过了 7000 次耐久测试;160L 前备箱也针对户外场景进行了优化,采用防水可冲洗设计;尾门更是集成轻量化桌板与电磁炉接口,结合 6.6kW 对外放电能力,可满足基础烹饪需求。

这些设计反映了福特对户外场景的务实理解——不追求极限越野,而是提升日常露营场景下的便利性。

在辅助驾驶能力上,智趣烈马高配车型配备激光雷达及 32 个传感器,由双 Orin-X 芯片提供 508 TOPS 算力,支持高快速路与城市 NOA 功能。

此外烈马的特色功能「旅行路书」整合了 45 条预设路线,可以结合卫星地图提供实时景点推荐,并联动车身摄像头抓拍分享。

动力系统分两条路径:增程版采用 1.5T 增程器(110kW)与双电机组合,系统综合功率 310kW,配 43.7kWh 电池,CLTC 纯电续航 220km,综合续航 1220km;纯电版双电机总功率 332kW,搭载 105.4kWh 电池,CLTC 续航 650km。

新车的悬架系统则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均为独立悬架。不过远湾版和墨钻版没有差速锁,长滩版配备了前桥和后桥差速锁,理论上的越野性能不输坦克 500 Hi4-Z 或比亚迪方程豹的豹 8。

安全层面,新车车身采用 25% 热成型钢,一体式后地板强度 1500MPa,全系标配 10 气囊,包含二排侧气囊及远端气囊。

福特转型意图在这台智趣烈马的身上展现的十分清晰——从强调「征服」的硬派越野,转向「可城可野」的生活场景解决方案。

智趣烈马的露营配件、外放电功能、灵活空间,都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回应。

目前市面上的竞品中,与智趣烈马最接近的应该是方程豹钛 7,两者的四驱版本配置大差不差,智趣烈马的纯电续航多了 40 公里,但价格贵了 2 万元。

如果正式发售后的价格再降一降,配合上福特烈马留存的品牌力,应该会卖得不错。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3.29万起售,深蓝 L06 订单1小时破2万!麋鹿测试成绩超越保时捷 911

 

我们给深蓝 L06 配置了磁流变悬架、把底盘做得也很扎实,绝对不仅仅是让大家开得快,我们更想要实现的是,大家在快的同时更加安全。

预售时就号称悬架比肩法拉利的深蓝 L06 于 11 月 18 日正式上市了,正式售价来到了 13.29 万元到 15.49 万元的区间。

深蓝官方对这台的定位很明确——以「驾控之王、座舱新贵、智驾黑马、全系宁德时代、续航领先」五大全维领先的配置,为年轻人打造一台「Dream Car」。

在这种思路下,深蓝 L06 各个层面都堪称 15 万元轿车的「卷王」。

年轻人的「Dream Car」首先当然要好看。

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830mm、1905mm、1480mm,轴距 2900mm,迈入了 B 级车的门槛,整体车身姿态相当运动。

深蓝 L06 采用了家族的最新设计语言,前脸造型较为简洁,视觉重点则通过两条隆起的筋线被引导至了由 3 组 LED 大灯构成的「花瓣式」大灯组上。

车身侧面的运动风格更是一览无遗,超窄无边框后视镜、车四门无框车门、随速无极可调电动尾翼、双灯带悬浮尾灯、花瓣状运动轮毂进一步加强了这辆车的运动气质。

走进车内,新车座舱为经典的 T 字形布局,提供烟晶雾灰、月光石白、舒俱来紫三种配色,副驾配备了零重力座椅,支持 8 点式按摩,并搭载了 18 扬声器音响、256 色氛围灯等配置。

在智能化配置上,深蓝 L06 配备了 50 英寸 AR-HUD 和类似新款小鹏 P7 的 15 度双向旋转向日葵屏。此外新车还搭载了球首发的 3nm 车规级座舱芯片以及四图融合实景车道级导航,通过基础导航 + 车道级导航 + SR 渲染 + 环境重构四图叠加来使信息呈现更全面。

而在 13.29 万元的起步价中,深蓝 L06 的辅助驾驶系统堪称全面。

新车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以及 3 颗毫米波雷达、2 颗前视摄像头、4 颗侧视摄像头、4 颗环视摄像头、1 颗后视摄像头、12 颗粒超声波雷达,共 27 颗各类传感器,算力由两颗地平线 J6M 芯片提供,软件算法则采用了特斯拉同类一段式端到端智能驾驶辅助算法,支持城区、高速 NCA 以及 30 多项主动安全配置。

此外,深蓝 L06 还全系标配了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磷酸铁锂「金钟罩」电池,有 56.12kWh 和 68.82kWh 两种容量可选,支持 3C 快充,续航里程分别为 560km 和 670km。

深蓝强调,其「金钟罩」电池至今零自燃,且长期衰减无感知。

动力方面,深蓝 L06 全系采用后置单电机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200kW,0-100km/h 加速时间最快为 5.9s。

为实现极致驾控,深蓝 L06 同时采用了同级唯一的一体化压铸车身、CTV 电池车身一体化集成技术,以及与特斯拉 Cybertruck 同款工艺的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以及先进的后驱专用平台,配合首发搭载的「磁流变悬架技术」,深蓝 L06 以 85.6km/h 的麋鹿测试成绩成功超越了保时捷 911。

这项与 200 万元的法拉利 296 同源的悬架技术,将悬架内的介质更换为了「磁流变液」,在算法控制电流的作用下,可毫秒级改变减震器的软硬程度。

在 10ms 级的瞬时响应、1000 次/秒高频调节,以及全场景自适应软硬切换能力的加持下,「磁流变悬架」在快速过弯场景下能够迅速提升内侧减振器阻尼,从而减少车身侧倾;而在城市道路上,磁流变减振又能轻易过滤掉路面的振动、抑制红绿灯前的俯仰等等,保证舒适性,真正做到了「又快又稳」。

深蓝汽车 CEO 之前在预售发布会后,曾经发了一条微博说,「我们有信心它能成为 2025 年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深蓝 L06 这次一举将激光雷达、城区 NCA 等配置拉入了 13 万元的区间,全球首发的 3nm 芯片和「磁流变悬架」也足够有记忆点。

市场的反馈也足够热烈,上市价格发布 1 小时,深蓝 L06 的累计订单突破了 20000 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Sora 想做的 IP 内容生态,这个国产 AI 已经先走了一步

今年不少出圈的 AI 视频,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套了个熟悉的 IP 壳

宫崎骏风格的短片、宝可梦版的日常场景、AI 重制的海贼王和龙珠——只要 IP 够经典,AI 生成的内容就能从「电子垃圾」秒变「同人创作」,评论区瞬间炸开。

Sora 2发布后,Sam Altman 还专门发推说,这些视频应该被理解成「互动式同人小说」。这话说得挺聪明,既规避了版权的坑,也点出了 AI 视频的真实处境。

AI 视频和 IP的结合,现在正卡在一个很微妙的位置:用户想玩,品牌怕乱

这个矛盾不解决,AI+IP 就永远只能是小打小闹。

最近几个月,海螺 AI 和蜜雪冰城、青春有你 3 成员、以及一些原创 IP 的合作,给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这些合作有一些共同的底层逻辑:授权是明确的,创作是可控的,用户玩得也确实开心

AI 公司在这里不只是生成工具,它还在同时管授权、引导创作、连接用户和品牌。

用户也不再只是看 IP,而是能进到 IP 里面去玩。这件事如果做成了,IP 的价值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雪王大战东方明珠,我也可以做一个

如果要评一个最愿意把 IP 放到网上乱跑的品牌,蜜雪冰城大概永远不会掉队。前段时间在 B 站霸榜的雪王大战东方明珠,以及一连串雪王防御战、四大门派围攻东方明珠……都是网友随手一玩就能冲上热门的那种内容。

▲ 视频来自百变雪王大赛,创作者@小龙问路

对大多数品牌来说,蜜雪冰城算是最能读懂互联网的那一类。它很知道,雪王这个角色的生命力,不靠广告,不靠代言,靠的就是用户玩出来的那堆梗。而蜜雪冰城 × 海螺 AI 的「百变雪王杯」视频大赛,恰好踩中了这种互联网的创作方式。

海螺没有拍一条雪王广告给你看,而是用 AI 直接把雪王 IP 的「玩法」开放了。你想让雪王去旅游?行。想让它进剧情?也行。想把它变成下一个段子的主角?随便。

换句话说,雪王从一个被展示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接着玩的入口

▲ 活动目前在获奖公示阶段,但雪王相关的创作,相关模板可以继续使用

以前买一个雪王手办,我们得到的是所有权。它被放在桌上、玻璃柜里,价值是静止的。现在用海螺的 AI 模板做一个雪王短片,我们获得的变成了参与权。在很多年轻用户的消费账单里,这种能被自己动手改写的体验,往往比实物本身更上头。

而为了让这件事成立,海螺和蜜雪冰城之间的授权方式其实相当克制,给到的是形象图,允许在模版中生成并创作,但整个创作行为都保持在一个清晰、可控的框架里。

例如,在官方发布的联合 PV 里,海螺用自己的 Hailuo02 视频生成模型、首尾帧技术,让雪王形象在任何生成内容中都保持一致性,动作自然、表情真实。

▲ 正值全运会,让雪王来个 109B,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用户可以选择海螺最新的 Hailuo 2.3 视频生成模型;图为海螺 Media Agent 生成页面,支持无限画布

这让品牌放心开放,也让我们放心玩耍。

而海螺 AI 推出的雪王视频模板,本质上是一整套雪王创作工具包。用户每点一次、改一个姿势,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数字周边。它的价值,也从普通的视频「被观看」,变成了比买十个雪王手办更能让人上头的「被使用」。

▲ 在海螺 Q版童趣页面,可以直接体验百变雪王模板,体验链接:https://hailuoai.com/generate/ai-agent/436634640615985161

此外还有百变雪王杯创意大赛的线下门店宣传、PV 联合官宣、官方回顾展示……每个环节都在告诉用户,这份创作不是我们的自嗨,是同样值得被留下来的纪念

在这种机制下,IP 不再躺在博物馆里等待被仰望,它像一盒乐高,等待被用户重新拼搭出新的可能性。

过去几年,品牌追求的是调性统一。AI 时代,现在要学会的是容忍一千种民间版本。用户玩出来的梗,有时候比官方物料更有生命力

海螺在这里的角色,就是让这「一千种民间版本」保持在一个健康、合法、可持续的范围里。不侵权、不撞车、不乱、不让用户背锅

在如今的 AIGC 环境里,这四件事都极其稀缺。

追星的终极形态,是被偶像看见

但让用户参与只是第一步。参与要真正变成创作力,需要一个关键动作:用户的作品能被官方看见、被认可、被用起来。

在 11 月初举行的「天天爱白日梦」限定演出,就是海螺 AI 在娱乐领域以及 AI + IP 合作上,一次更激进的实验。

来自综艺青春有你 3 天天组的五位成员,第一次对粉丝的 AI 视频现场 Reaction,全场都炸了。

▲ 来自综艺《青春有你3》的天天组,DayDay 兄弟团,陈俊宇、刘琦、时尚、魏宏宇、杨昊铭,在海螺天天爱白日梦活动现场

如果说雪王杯是让用户的作品进入了公共舞台,那么和艺人的合作,则把用户的 AI 创作第一次推向了商业级的线下场景

以前的追星规则很简单,买票,看人,灯光越好,舞台越大,你离偶像越远。但现在的粉丝,渴望的是另一种关系,不只要看见偶像,更想被偶像看见

这场合作就抓住了这一代粉丝,最细微也最强烈的心愿。粉丝在家用海螺做的 AI 视频,各种离谱剧情、集体跳「明月几时有」的整活、还有「骑牛」的玩梗,最后都被投上了演唱会的大屏,艺人抬头看到自己的二创,观众在下面尖叫。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还模仿了一遍粉丝视频里的动作和装扮,在台上真人复刻了一遍 AI。那种作品被继续、被回应的瞬间,普通工具给不了,也是传统演出永远给不了的回馈机制。

▲ 粉丝玩了好几年的刘琦「骑牛」梗,通过海螺 AI 生成了视频,投放到大屏,还被正主模仿

而 AI 也成了活动的主角,整个活动现场的视觉全部由 AI 生成,包括活动主视觉、开场视频、每首歌的现场大屏画面,都是通过海螺 AI 生成。艺人方授权形象、声音与 BGM,海螺做一套独家的视频模板。粉丝们则在海螺上,用这些元素创作短视频,就像是和偶像合拍了一支 MV。

就像活动现场那些让人笑出声的整活视频一样,海螺 AI 没打算做太多的限制。不设置所谓的「高级感」门槛,也不限制风格;在这个舞台上,用户的脑洞才是唯一的规则。

▲ 海螺 AI 上艺人全网独家 AI 模板,用户可使用艺人形象和声音,在活动期限内生成 AI 视频,目前活动已结束

这场合作里,AI 已经不是单纯工具的角色。粉丝做视频,艺人能看到;艺人有反应,粉丝能感受到。这条线,以前是断的,现在接上了。

品牌、AI、艺人、粉丝,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的情感闭环。追星不再是单向的,也不再是遥远的。

当技术超出工具的范畴,开始重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粉丝经济的玩法,可能真的要变一变了。

下一个 AI 视频主理人

当用户的表达能力、参与能力被系统性打开之后,下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就是:有人开始原创

这类创作者,我们在各个平台都能看到一点影子,他们不满足于做梗图、玩段子,更想把故事讲完整。

而海螺的作用,也从提供参与工具,变成了提供原创孵化的土壤。听上去有点夸张,但这些事确实已经发生了,国风系列短片、短剧《白咒》,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

▲ 海螺近期的人生电影活动,鼓励用户用 AI 创作自己的电影大片

先说国风系列,国风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一个热门 IP,但能合适的用好国风这个概念并不容易。海螺 AI 视频在这系列有《花木兰》、《聊斋志异:燕赤霞》、以及《聊斋燕赤霞Ⅱ:猫将军》多部短片作品。

其中花木兰,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评委会特别奖、聊斋燕赤霞也拿到了腾讯视频首届「AI 短片创作大赛」二等奖。

这套作品摆脱了传统的玩梗二创,努力在影像表达上做到一些真正的新原创设计。创作者在海螺 AI 的能力基础上,把构图、灯光、叙述节奏、镜头语言都重新组织了一遍,做出了具有统一审美、统一叙事风格的成片。

▲获奖作品《花木兰》,由海螺 AI 生成,来自光影几何(海螺超创@猫大人爱睡大觉),视频链接

再看短剧《白咒》,这部短片是今年上半年 4 月份发布的,使用的模型还是 Hailuo 1.0 系列,但仍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大量讨论。AI 视频早期常见的问题,在这个六集短片《白咒》里都有,但创作者的表达欲和风格探索,却在这些限制中显得更突出。

对于这类创作者来说,工具并不是全部。他们需要从能生成,到能发布,能进入更大舞台。海螺在这条链路上,做的是把创作者遇到的阻力降低,从生成工具,到赛事合作,再到寻找商业落地机会。

▲海螺 AI 短剧《白咒》已经在优酷上线

十月份最新发布的 Hailuo 2.3,在肢体动作、风格化、微表情等部分已有明显提升。大模型竞技场文生视频榜单,以及 artificial analysis 的统计,MiniMax 的 Hailuo 02 和 Hailuo 2.3 都保持在国产 Top 3 的行列。

首尾帧、智能分镜、角色一致性……这些原本属于电影工业的能力,现在落在个人创作者手里。当专业创作的门槛被技术拉平,个人作品和商业内容之间的界线,也开始变得模糊。

在这些 IP 合作案例里,海螺不只是帮用户表达一个想法,更像是在帮他们把想法变成作品,把作品变成可以被看见、被记住的东西。

一个创作者,在这里能经历的,是从参与→共创→被认可→原创孵化→作品产品化,这条在 AI 时代才可能走通的路径。

以前 IP 是被品牌方创造出来的,现在可能是被用户玩出来的。海螺在做的,就是把这条路铺得更平一点。

过去十年的内容生态像一座剧场。创作者在台上,观众坐在台下,彼此的距离由生产和消费的分工维持。几乎所有商业模型、平台规则、作品标准,都建立在这条界线上。

但 AI 正在悄悄拆掉这堵墙。

从雪王,到明星演出,再到原创孵化,海螺AI的这些合作案例证明了一件越来越清晰的事:AI 带来的最大机会,不只在于效率,而在于把消费者关系重写一遍。

年轻人要的,不是拥有某样东西,而是进入某件事里。

品牌向用户敞开参与的大门,用户的创造力就能变成品牌资产的一部分。创作者被技术托住,他们的作品就能变成新一代的文化原点。IP 与 AI 的合作不再是冒险,而是在共同完成一场更大的叙事。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现在下结论还早,但至少有像海螺 AI 这些产品开始在试了。

当「参与」本身开始变得比「拥有」更值钱时,整个内容产业的游戏规则,可能真的要变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全新吉利帝豪 6.59 万元起,车长 4.8 米,吉利要把燃油车市场吃干抹净

不知不觉,吉利帝豪已经来到第五代了。

距离第一代车型上市,已经过去了整整 16 年。在那个国产车还要跟合资车抢饭碗的年代,恐怕没人能想到,今天的中国车市会被电池和电机统治。

这种反差在今天的舆论场里显得尤为强烈。当大家都在聊 800V、激光雷达、百公里加速 3 秒的时候,把一台搭载 1.5L 发动机的入门家轿推到台前,听起来甚至有种不合时宜的复古感。

但吉利偏偏就这么干了。就在刚刚,第五代帝豪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 7.49 万 – 8.29 万元,配合限时权益,起售价直接杀到了 6.59 万元。

当所有车企都在忙着向上突围,忙着讲科技故事的时候,吉利反而在思考,那些预算只有几万块、没有充电条件、或者单纯就是不想伺候电池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到底需要一台什么样的车?

把 B 级车的体验,塞进 6 万块的预算里

如果不看这台车的尾标,光看侧面的线条和体量感,你很难把它和「帝豪」这两个字联系起来。4815mm 的车长,2755mm 的轴距,这组数据放在几年前,妥妥就是一台 B 级车的标准。

这种尺寸上的变化带来的感官刺激是很直接的,尤其是当你把第五代帝豪和朗逸、轩逸这些传统合资对手停在一起时,这种体量上的优势会转化成一种很微妙的心理优势——花同样的钱,我买到了一台更大的车。

这台墨绿色的实车,前脸采用了吉利家族标志性的直瀑式格栅,官方给它赋予了很多关于时间的文化寓意,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看,这其实就是一种成熟设计语言的复用。这套已经在星瑞、星越 L 上验证过的设计,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整车的视觉重心,让车头看起来更宽、更厚重。

对于这个价位的潜客来说,他们不需要多么激进的运动套件或者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这种类似「小沃尔沃」或者「小星瑞」的既视感,恰恰能提供他们最需要的稳重和体面。

这种越级的思路也延续到了车内。2755mm 的轴距带来的直接红利就是后排空间。吉利这次把后排坐垫做得更长,膝部空间和头部空间都不再是那种「够用就好」的水平,而是有了富余。

车内的软包覆盖率很高,特别是在门板和中控台这些身体经常接触的地方,触感确实比同价位的合资车要细腻不少。

储物空间的设计也很讨巧,那个容积接近 7 升的扶手箱,显然是调研过家庭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毕竟对于很多帝豪车主来说,这台车可能承载了一家三口甚至五口的全部出行需求,能装确实是刚需。

但这台车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变化,其实不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参数,而是车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万块的燃油车在智能化上几乎是空白的。车机卡顿、功能单一、语音识别率低,是这个价位车型的通病。车主们上车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掏出手机支架,把那块并不好用的屏幕晾在一边。

但第五代帝豪打破了这个惯例,直接把当家花旦 Flyme Auto 系统搬进了这块 14.6 英寸的中控屏里。

这套系统的流畅度和 UI 逻辑,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的意义在于,吉利把燃油车的座舱体验,拉到了和 20 万级新能源车同一条水平线上。毫无疑问,这种科技平权的感知是非常强烈的。

至于动力部分,这台车提供了 1.5T 和 1.5L 两种选择。1.5T 发动机匹配 7DCT 变速箱,零百加速做到了 7.9 秒。

这个成绩放在电机面前确实不够看,但在燃油家轿里已经算是充沛了。更重要的是,基于 BMA 架构,这台车的底盘调校和行驶质感相比前几代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大家都恨不得把油箱拆了的今天,吉利还在死磕燃油车,这事本身就挺反直觉的。

看看现在的市场,绝大多数车企的燃油车业务基本都进入了「姑息治疗」阶段:不给新平台,不给新架构,换个保险杠就是新款。但吉利很清楚,只要充电桩还没插满每一个车位,燃油车就永远有它的拥趸。对于这群最务实的用户来说,零百加速 3 秒还是 7 秒根本不重要。

吉利也没打算在油耗上跟同价位的插混竞品硬碰硬,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设计、空间和智能化。拿着 B 级车的设计和尺寸降级打 A 级市场,用行业一线的车机系统去欺负竞品,这招其实很聪明。

唯一突破了 400 万辆的中国家轿

回顾这 16 年,帝豪这块招牌能立住,太不容易了。

回想 2009 年第一代帝豪诞生的时候,和它同台竞技的是奇瑞 A3、比亚迪 F3、长城 C30 还有荣威 350。那个时候的国产车,还在合资品牌的夹缝中求生存,主打的是「让老百姓有车开」。

十六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对手,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有的早就不再是品牌的主力,只有帝豪,硬是扛过了合资车价格下探的绞杀,也扛过了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一直活到了今天,并且拥有了超过 400 万用户。

一辆帝豪车,半部中国家轿发展史。

发布会上的这句话没有一丁点夸大的成分。

▲ 董车会很久很久以前还拍过插混帝豪

这期间,帝豪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它从吉利用来冲锋陷阵的尖刀,变成了如今稳住大盘的压舱石。吉利后来能有底气去搞博越、领克甚至极氪这些高端品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帝豪这样一个能够源源不断提供现金流和用户基盘的「粮仓」。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第五代帝豪身上,看到了中国车企心态的成熟。

前几代帝豪,我们要么能看到明显的模仿痕迹,要么能感觉到设计上急于证明自己的用力过猛。但到了这一代,整台车呈现出一种非常舒展、自信的状态。它不需要再用夸张的线条来博眼球,也不需要堆砌过度的配置来掩盖机械素质的不足。

现在的帝豪很清楚自己是谁,也很清楚自己的用户需要什么。吉利所谓的「8515 原则」——继承 85% 的经典基因,只做 15% 的创新,听起来保守,实则是对用户习惯的最大尊重。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太容易被那些眼花缭乱的技术吸引,去关注卫星、去关注 AI、去关注无人驾驶。这些当然代表了未来,也代表了中国汽车的高度。但第五代帝豪的存在,是在提醒我们,依然需要有车企愿意俯下身子,去做好那个「趴在地上」的基础工作。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他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一台能在这个赛道那个榜单上刷记录的机器,而是一台每天早上能准时送孩子上学、下班能顺路买菜、周末能载着全家去公园,风雨无阻、皮实耐用的伙伴。

帝豪不性感,甚至有点乏味,但它足够诚实,也足够重要。这或许就是「国民车」这三个字,在 2025 年最准确的定义。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小米汽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Google 发布年度最强 AI,马斯克点赞/西贝回应门店一线员工涨薪:不是「委屈奖」

cover

🍎

苹果客服回应湿巾擦拭 iPhone 17 Pro Max 掉色:高浓度酒精确有可能掉漆

🧠

Google 正式发布 Gemini 3

💰

小米 Q3 财报:净利创新高,电动汽车与 AI 首次盈利

📱

iPhone Air 设计师离职,投身 AI 初创公司

🚢

俞敏洪连发 10 条南极视频,人均 30 万元豪华邮轮行程曝光

🤯

Cloudflare 全球故障引发大规模宕机,X 与 ChatGPT 受波及

📈

机构:苹果 10 月在华销量同比激增 37%

📉

爱奇艺三季度亏损加剧,CEO:将依靠 AI 推动创新

🎢

西贝回应门店一线员工普遍涨薪 500 元

💡

高盛警告:AI 的繁荣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余承东展示华为 Mate X7 外观

🤖

马斯克 xAI 推出 Grok 4.1:登顶 LMArena 榜单,挑战 ChatGPT

💎

京东客服回应 Plus 会员权益缩水质疑:需保持「良好消费习惯」

😱

低价拍立得相纸拼团暴雷,被骗金额逾百万元

重磅

苹果客服回应湿巾擦拭 iPhone 17 Pro Max 掉色:高浓度酒精确有可能掉漆

昨天,iPhone 17 Pro Max 星宇橙配色因被湿巾擦拭后出现大面积掉色问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据了解,该问题首次被披露是在 11 月 15 日,博主 Zen(@Rui35052730)在 X 上发表贴文并配图称其 iPhone 17 Pro Max 在使用「湿巾」擦拭后掉漆,露出大面积铝金属原色。

而有网友在相关帖子下补充相关信息称,「湿巾使『星宇橙』配色的 iPhone 17 Pro Max 掉漆」这一说法存在误导性。

该网友认为,该现象并非「普通」的湿巾造成,而是有更强的化学物质(如漂白剂)剥离了阳极氧化层,关于湿巾的具体信息缺失,而苹果官方建议使用 70% 异丙醇湿巾进行擦拭。

苹果客服回应称,普通湿巾或自来水擦拭不会影响机身颜色,但若使用含高浓度酒精或其他腐蚀性液体的湿巾,则可能导致掉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 10 月已有用户在 Reddit 论坛反馈,星宇橙后盖变「玫瑰金」,铝合金表面几乎完全褪色。

外媒 Wccftech 在先前的报道中分析认为,该问题或与生产工艺缺陷相关,可能因阳极氧化保护层未完全密封,导致铝材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变色。

本代 iPhone 17 Pro 系列放弃了前代钛金属材质,转而采用一体成型铝合金机身,官方称此举是为了实现轻量化与坚固结构。

Google 正式发布 Gemini 3

今天凌晨,Google DeepMind 正式发布新一代旗舰模型 Gemini 3,号称拥有最先进的推理能力、世界领先的多模态理解能力,并支持新的智能编码体验。

本次首发版本为 Gemini 3 Pro,并且即日起开始全球范围内推出,亮点如下:

  • Gemini 3 Pro 预览版原生多模态支持(文字、图像、视频、音频)
  • 在 LMArena 排行榜登顶,在推理、多模态、编程等主流测试中全面领先
  • 推理能力创纪录(GPQA Diamond 91.9%、MathArena Apex 23.4%)
  • 提供 Deep Think 深度思考模式(未来几周开放)
  • 100 万 token 上下文窗口 + 64K 输出
  • 推出全新 AI IDE:Google Antigravity,新模型已集成 Cursor、GitHub、JetBrains 等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 推理能力方面, Gemini 3 Pro 在「人类最后的考试(Humanity’s Last Exam)」中拿到了 37.5% 的博士级推理成绩。

有趣的是,OpenAI CEO Sam Altman 刚刚也在 X 平台发文称:「恭喜 Google 成功推出 Gemini 3!!看起来是个很棒的模型。」而马斯克则是表示「做得好」。

大公司

小米 Q3 财报:净利创新高,电动汽车与 AI 首次盈利

昨天,小米集团公布了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增 80.9%,创下历史新高、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首次实现单季经营盈利。

  • 总收入为人民币 1131 亿元,同比增长 22.3%;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 113 亿元,远超市场预期。营业利润达到人民币 151.1 亿元;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 290 亿元,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当季新车交付量为 108796 台,其中小米 YU7 在 10 月 SUV 市场销量位居中国第一。
  • 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4330 万台,连续 9 个季度同比增长,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 13.6%,连续 21 个季度排名前三。中国大陆市场销量排名第二,市占率达 16.7%;
  • AIoT 平台连接设备突破 10 亿台,月活用户规模达到 7.42 亿,互联网服务收入亦创新高至人民币 94 亿元;
  • 三季度研发投入人民币 91 亿元,同比增长 52.1%,研发人员规模增至 24871 人。公司在 AI 领域的布局逐步清晰,包括语音大模型与全屋智能方案,显示其在技术生态上的长期投入与战略承诺。

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 35 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

卢伟冰还就目前存储成本攀升的问题作出了回应。他指出,当前内存价格上涨属于长周期行为,主要驱动力来自 AI 带来的 HBM 需求激增,而非传统手机、笔记本行业的周期波动。

卢伟冰透露,小米已提前与合作伙伴签订 2026 年全年供应协议,以确保供应稳定。他同时表示,未来可能通过产品涨价及结构升级来平衡成本压力。

另外,小米汽车在昨日宣布,其端到端辅助驾驶「Xiaomi HAD 增强版」将于本周五早 9 点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届时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将介绍最新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汽车在 2021 年官宣造车后,持续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2022 年技术开始上路测试,2023 年研发投入增至 47 亿元,团队规模突破千人。

据悉,「1000 万 Clips」版本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模态传感器采集视频片段,形成规模化数据集,使控车过程更自然流畅,驾乘体验更接近资深司机。小米 YU7 车型已全系搭载该版本,SU7 系列也在逐步覆盖。

苹果 iPhone Air 设计师离职,投身 AI 初创公司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工业设计师阿比杜尔 · 乔杜里(Abidur Chowdhury)已于近日离职,加入一家 AI 初创公司。

他不仅是 iPhone Air 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还在发布视频中担任介绍角色。

据悉,这位设计师于 2019 年进入苹果,正值前设计主管 Jony Ive 离开之际。

他在苹果任职超过 6 年,期间参与了多项核心产品的设计,并在今年 9 月的发布会上亮相,介绍了新款 iPhone Air 的设计理念与工艺流程。

乔杜里的离职在苹果内部引发关注。消息人士称,他的离开与 iPhone Air 的市场表现无关,该机型虽在设计上获得好评,但销量不及预期。报道还指出,苹果计划在 2027 年推出第二代 iPhone Air。

近年来,苹果设计团队经历了显著变动。继 Jony Ive 离职后,团队成员大多已退休或转投其他公司,包括 Ive 创立的 LoveFrom。

与此同时,长期负责设计团队的 COO Jeff Williams 上周也宣布离职。苹果在今年 7 月确认,设计团队将直接向 CEO Tim Cook 汇报。

乔杜里在加入苹果前,曾在英国拉夫堡大学取得产品设计与技术学士学位,并获得红点设计奖等多项荣誉。

他的职业经历涵盖剑桥顾问公司、Curventa、Layer 设计公司,以及个人创办的 Abidur Chowdhury Design 咨询业务。此次转向 AI 初创公司,显示其职业路径正迎来新的阶段。

俞敏洪连发 10 条南极视频,人均 30 万元豪华邮轮行程曝光

昨天,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在社交平台连发 10 条南极旅行视频,内容涉及德雷克海峡等景点。他在评论区补充道:「前几天一直没有什么信号,这个视频是四天前做的。」

视频透露,他乘坐的是「夏古号」邮轮,该行程从巴黎出发,历时 20 天,人均费用约 30 万元。该邮轮每两年才返回南极,下一次预计在 2027 年。

此前,俞敏洪在南极旅行期间发布公司成立 32 周年内部信,并在社交平台连续更新 10 条南极游视频,引发广泛争议。

11 月 16 日,俞敏洪在南极发布周年寄语,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描绘南极风光并借企鹅互助类比新东方团队精神。

然而,该信件被员工质疑「老板在南极,我们在加班」,未能收获预期共鸣。

部分员工在社交平台调侃「今夜,所有 xdfer(新东方员工)都是南极人」,并指出俞敏洪在信中多次强调「我」与「南极」,却鲜少提及员工的现实压力。

观察者网援引财务数据指出,新东方在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净利润骤降 73.7% 至 710 万美元,主要受东方甄选业务拖累及商誉减值影响。

同时,核心教育业务增速由上一财年的 43.9% 下滑至 13.6%,公司仍处于转型压力之中。

Anthropic 购买 300 亿美元的 Azure 计算资源

昨晚,Anthropic 发文宣布,将使用微软 Azure 的英伟达 GPU 训练 Claude 新模型,并使用 Azure 托管 Claude 模型。

Anthropic 表示,Claude 现已迁移至 Azure 托管。Anthropic 将在本次计划中承诺购买 300 亿算力。

另外,英伟达和微软将分别向 Anthropic 投资 100 亿美元和 50 亿美元,同时英伟达与 Anthropic 将在设计和工程方面展开合作。

Cloudflare 全球故障引发大规模宕机,X 与 ChatGPT 受波及

据多家媒体报道,昨天深夜,全球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 Cloudflare 发生严重技术故障,导致包括社交媒体平台 X、AI 服务 ChatGPT、音乐流媒体平台 Spotify 在内的多个网站大规模宕机。

此次事件引发全球用户广泛关注,数千人通过监测平台 Downdetector 报告无法访问服务的情况。

Cloudflare 表示,故障源于「异常流量激增」,导致部分经由其网络传输的流量出现错误。

公司在系统状态页面确认内部服务降级,并强调正在全力恢复。虽然部分服务已逐步恢复,但用户仍可能观察到高于正常水平的错误率。

受影响的范围还涉及交友应用 Grindr、设计平台 Canva、游戏《英雄联盟》以及影评网站 Letterboxd 等。此次宕机与过去几年 Cloudflare 系统多次出现的全球性故障相似,凸显其在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关键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Cloudflare 刚宣布收购 AI 平台 Replicate,计划将其 Worker 平台打造为 AI 应用部署的核心工具。这一战略动作与突发故障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公司在扩展业务的同时仍面临技术稳定性挑战。

机构:苹果 10 月在华销量同比激增 37%

据界面新闻报道,昨天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0 月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激增 37%,市场份额攀升至 25%,为自 2022 年以来首次突破四分之一关口。

其中,iPhone 17 系列贡献超过 80% 的销量,从售价 5999 元的 iPhone 17 到 9999 元的 iPhone 17 Pro Max 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同比回升 8%。

分析指出,10 月恰逢中秋与国庆假期叠加,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为 iPhone 17 系列创造了有利环境。

此前,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 0.6%,vivo 以 17.3% 的份额居首,苹果和华为分别以 15.8% 与 15.2% 位列二、三位。

然而,进入 10 月后,苹果凭借新品爆发力实现「弯道超车」,市场份额远超三季度水平。

在 6000 元以上高端市场,苹果以 51.1% 的份额领跑,华为占据 30.7%,iPhone 17 系列渗透率已达 69%。

Counterpoint 分析师 Ivan Lam 表示,更高的平均售价将进一步放大苹果营收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市场份额将持续巩固。

报道援引产业链数据指出,苹果为 iPhone 17 系列规划了充足产能,第三季度产量约 5400 万部,第四季度预计提升至 7900 万部,全年总产量预计达 1.33 亿部。

在美国和中国两大关键市场,iPhone 17 系列销量已较去年同期的 iPhone 16 增长 14%。

苹果最新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总营收达 1024.7 亿美元,同比增长 7.9%,创同期历史新高;净利润飙升 86% 至 274.7 亿美元,其中 iPhone 17 系列销量激增贡献显著。不过,大中华区营收为 144.93 亿美元,同比下降 3.6%,成为全球唯一出现下滑的区域。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年底消费旺季来临,叠加供应充足,iPhone 17 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百度公布 Q3 财报:「萝卜快跑」全球出行突破 1700 万次,AI 成最大增长点

昨天,百度公布了公司 2025 年 Q3 财报,显示其在 AI 业务领域保持高速增长。

三季度总营收达 312 亿元,其中百度核心营收为 247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AI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50%,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关键动力。

  • AI 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3%,其中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订阅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128%,AI 应用收入达到 26 亿元;
  • AI 原生营销服务收入达到 28 亿元,同比增长 262%;
  • 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Q3 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 310 万,同比增长 212%;10 月每周全无人订单量超过 25 万;截至 11 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突破 1700 万,覆盖全球 22 座城市,总自动驾驶里程超过 2.4 亿公里。

此外,百度近期正式发布文心大模型 5.0,作为统一的原生全模态模型,在理解、创意写作、智能体规划与指令遵循等方面表现突出。百度表示将继续推动 AI 创新,巩固其在 AI 时代的领导地位。

爱奇艺三季度亏损加剧,CEO:将依靠 AI 推动创新

爱奇艺昨日公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

  • 公司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66.8 亿元,同比下降约 8%;
  • 会员服务收入为人民币 42.1 亿元,环比增长 3%;
  • 在线广告服务收入为人民币 12.4 亿元;
  • 内容发行收入为人民币 6.4 亿元;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 5.9 亿元。

财报显示,爱奇艺三季度经营亏损人民币 1.22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盈利人民币 2.39 亿元出现明显下滑。

非 GAAP 经营亏损为人民币 2,186 万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 3.69 亿元。归属于公司净亏损为人民币 2.49 亿元,去年同期则为净利润人民币 2.29 亿元。

爱奇艺 CEO 龚宇表示,近期剧集的成功凸显了公司在高质量内容生产和 IP 价值放大方面的能力,并强调公司正在通过 AI 技术推动内容创作与消费的革新。

同时,CFO 王俊指出,海外业务在近几个季度实现稳健增长,公司在国内市场继续保持剧集观看份额的领先地位。

西贝回应门店一线员工普遍涨薪 500 元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西贝餐饮集团在「西贝罗永浩风波」后宣布,自 9 月起对门店一线员工平均涨薪 500 元/人/月,并设立「委屈奖」补贴,以应对部分员工遭遇的网络暴力和辱骂电话。

报道指出,西贝曾于 9 月 12 日召开员工大会,CEO 贾国龙宣布向一线员工发放 500 元补贴,该补贴已在 9 月到账,并在 10 月转入奖金体系,固定保留在收入结构中。

西贝公关部进一步解释,9 月起的 500 元为普遍涨薪,而非「委屈奖」。10 月起奖金根据考核浮动在 300 至 800 元之间,每家门店还会评选 4 至 6 名「最美西贝人」,奖金约 400 至 800 元不等。

此外,西贝还设立「技能奖金」与「赛场奖励」,鼓励员工提升服务技能与门店整体表现。据悉,北京朝阳区蓝色港湾店员工在 10 月获得人均 1000 元、总计 4.15 万元的奖励。

公司强调,不会因风波裁员或减排班,并通过菜品降价、消费券等措施恢复客流。目前,西贝线下门店客流量已逐步回升。

马斯克讽刺「跟屁虫」,贝索斯 AI 项目引热议

据纽约时报报道,前亚马逊 CEO 杰夫 · 贝索斯(Jeff Bezos)宣布以 6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47 亿元)融资重返科技赛道,启动名为「普罗米修斯计划」的 AI 项目。

该计划旨在推动 AI 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通过建立超大型自动化实验室,让机器人 24 小时进行物理、化学与工程实验,AI 将像科学家一样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迭代优化。

贝索斯在 2021 年卸任亚马逊 CEO 后一度淡出一线,但四年后选择复出,并亲自投入巨额资金。

目前,普罗米修斯已在硅谷展开「人才大抢购」,吸纳近 100 名来自 OpenAI、Google DeepMind 和 Meta 的顶级研究员。

其目标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工程与计算机硬件制造,如在航空领域进行大规模风洞模拟、在汽车制造中优化机器人产线协作等。

而贝索斯的联合 CEO 维克 · 巴贾杰曾是 Google X 的核心成员,参与无人机送货项目 Wing 和自动驾驶项目 Waymo,后创立 Alphabet 旗下生命科学公司 Verily。此举被视为为普罗米修斯提供技术与战略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息传出后,马斯克在 X 上转发推文,并讽刺贝索斯为「跟屁虫(Copy Cat)」,以一个猫咪 emoji「🐈」点燃了舆论。

马斯克认为贝索斯进军物理 AI 与机器人领域是在「抄袭」特斯拉的路线。

两人长期存在竞争关系,从卫星互联网到火箭发射再到自动驾驶,互怼已持续二十年。尽管如此,马斯克在贝索斯旗下蓝色起源新格伦号火箭成功发射后仍送上祝福。

🔗 相关阅读:两个世界首富吵起来了!贝索斯融资 447 亿复出搞 AI,马斯克:跟屁虫

字节跳动整合技术团队成立中国交易与广告部

据凤凰网报道,字节跳动已完成商业化、电商及生活服务技术团队的整合,成立中国交易与广告部,由抖音生活服务技术负责人王奉坤负责。该架构已于昨天正式生效。

公开信息显示,王奉坤为字节早期员工,曾参与搭建巨量引擎与穿山甲广告系统,后转岗至房产业务及生活服务板块。

他于 2007 年和 2010 年分别取得北航计算机学士与硕士学位,曾在网易有道云笔记担任服务端技术负责人。

另有消息,原抖音电商技术负责人陈松林已转岗至 TikTok 电商技术部门。陈松林曾在百度任职,2014 年加入字节,历任用户增长中台及抖音电商技术负责人。

据官方介绍,中国交易与广告部将依托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番茄小说等产品,结合个性化推荐、深度学习与大模型技术,构建电商、生活服务及广告营销的核心营收业务算法与工程架构。

夸克全面接入千问助手,将发布全新 AI 浏览器

昨天,在阿里巴巴千问 APP 开启公测的第二天,夸克 App 宣布全面接入千问对话助手。用户在夸克 App 内右滑,即可直接使用千问的对话功能。

内部人士透露,夸克的定位是「AI 浏览器」,将与千问 APP 形成战略协同。与此同时,夸克 PC 端也将迎来重大版本升级,推出全新 AI 浏览器,并与千问深度结合。

阿里方面表示,全球领先的 Qwen 模型将为千问 APP 和夸克提供底层 AI 服务保障。自 2023 年全面开源以来,Qwen 已超越 Llama、Deepseek 等模型,成为全球性能最强、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大模型之一。

截至目前,Qwen 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 6 亿次,积累了极高的行业声誉。近期,阿里发布的旗舰模型 Qwen3-Max,性能超越 GPT5、Claude Opus 4 等国际竞争者,跻身全球前三。

《The Finals》国服正式上线,腾讯代理

多人在线射击游戏《The Finals》国服版本《终极角逐》已于昨天正式上线,由腾讯游戏代理发行。

该作海外版于 2023 年 12 月登陆 Xbox Series X|S、PlayStation 5 和 PC 平台,仅两周便吸引千万玩家关注。

《终极角逐》国服公测采用独特的「提现模式」作为核心玩法。玩家需在地图中开启金库,护送钱箱至提现站并完成倒计时防守,最终以财富排名前二的队伍获胜。此外,游戏引入「全场景可破坏」机制,迫使玩家摒弃静态防御,转向动态博弈。

同时,国服版本还推出多款原创设计,包括「可可爱爱猫猫套」等特色内容。在 WeGame 平台,《终极角逐》以 87.9% 推荐率跻身火爆榜 TOP3,支持多人联机与跨平台账号登录。

💡 高盛警告:AI 的繁荣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据《商业内幕》报道,高盛分析师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华尔街对 AI 技术的潜在收益已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反映在股市估值中。

分析师警告,投资者在面对创新热潮时往往存在「过度外推」和「利润不可持续」两大风险。

高盛预计,AI 有望为美国企业带来约 8 万亿美元额外收入,区间在 5 万亿至 19 万亿美元之间,但未给出具体时间框架。

与此同时,自 ChatGPT 推出以来,AI 相关公司市值已上涨超过 19 万亿美元,显示市场可能已透支了部分潜在红利。

研报强调,单个公司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惊人的盈利增长,但整体市场难以复制这种趋势。早期生产力提升能够推高收益,但随着竞争加剧和资本投入增加,利润空间往往会被侵蚀。

尽管高盛没有直接将当前行情定义为泡沫,但指出估值水平已「超前于宏观故事」。分析师认为,只要经济和 AI 投资保持强劲,市场或将继续维持乐观,但若增长放缓或周期逆转,高估值将面临风险。

摩根大通分析师也曾警告,当前 AI 投资可能重演 1990 年代互联网泡沫的路径:大量资金投入,但对技术成熟度曲线缺乏清晰理解。

新产品

余承东展示华为 Mate X7 外观

昨天,余承东发布视频,展示华为新款折叠屏手机 Mate X7 外观,并邀请网友用四个字形容这款产品。

视频中,余承东身穿云锦材质服装,暗示新机或采用同样设计语言。

华为 Mate X7 外观与此前曝光版本相似,后摄 Deco 采用全新设计。

据快科技援引网传爆料,华为 Mate X7 内屏尺寸为 7.95 英寸,分辨率为 2K,配备 UTG 超薄柔性玻璃。配色方面,工程机提供曜石黑、幻影紫、寰宇红、云锦蓝、云锦白五种配色。

核心配置方面,Mate X7 将搭载全新麒麟 9030 处理器,支持第二代红枫影像系统,被定位为目前影像实力最强的折叠屏手机。

测试方案包括 50MP 1/1.56 英寸与 5000 万像素 1/1.3 英寸双主摄,支持物理可变光圈,并配备 50MP 潜望长焦微距镜头及红枫多光谱摄像头。

新机将于 11 月 25 日发布,与 Mate 80 系列一同亮相。

马斯克 xAI 推出 Grok 4.1:登顶 LMArena 榜单,挑战 ChatGPT

埃隆 · 马斯克旗下 xAI 昨天正式发布 Grok 4.1,现已在 Grok 官网、X、苹果 App Store 与 Google Play 上线。

xAI 团队表示,新版在速度与品质方面较前代产品有显著提升,对细微意图的感知更为敏锐,对话更具吸引力,个性表现更连贯一致,同时保持了前代的智能水准与可靠性。

Grok 4.1 提供两种模式:思考模式支持深度推理,非推理模式则无需消耗 token 即可即时响应。测试数据显示,非推理模型的幻觉率已由 Grok 4 的 12% 降至 4.2%。

在性能评估方面,Grok 4.1 在 LMArena 文本排行榜中以 1483 Elo 分数位居整体第一,非推理模式也以 1465 Elo 排名第二,超越其他模型的完整推理配置。

此外,在 EQ-Bench 情商测试与 Creative Writing v3 创意写作基准中,Grok 4.1 均展现出领先表现,凸显其在情感理解与创意生成上的优势。

马斯克强调,用户将「注意到相较前代产品在速度和品质上的显著提升」。

目前,Grok 已在特斯拉车辆中作为语音助手使用,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OpenAI 的 ChatGPT、Google Gemini 以及微软 Copilot 等主流 AI 助手。

安谋科技发布「周易」X3 NPU IP,端侧 AI 算力提升十倍

安谋科技昨天在上海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新一代 NPU IP「周易」X3。

该产品采用专为大模型设计的 DSP + DSA 架构,兼顾 CNN 与 Transformer,并协同完善的「周易」NPU Compass AI 软件平台,旨在为基础设施、智能汽车、移动终端及智能物联网四大领域提供高效 AI 计算核心,加速端侧 AI 部署。

硬件方面,「周易」X3 具备 8-80 FP8 TFLOPS 算力,单 Core 带宽高达 256 GB/s,支持 W4A8/W4A16 计算加速模式,并集成自研 WDC 解压硬件,使大模型权重压缩后可获得额外约 15% 的等效带宽。其 AIFF 硬件引擎与专用调度器可将 CPU 负载降至 0.5%,显著提升并行任务处理效率。

性能方面,「周易」X3 CNN 模型性能较上一代提升 30%-50%,AIGC 大模型能力提升 10 倍。实测数据显示,Prefill 阶段算力利用率达 72%,Decode 阶段在开启 WDC 情况下有效带宽利用率超过 100%,充分释放硬件潜力。

平台已开源 Parser、Optimizer、Linux Driver、TVM 等核心组件,并支持 DSL 算子编程语言,初期已支持超 160 种算子与 270 多种模型,提升开发与部署效率。

蚂蚁全模态 AI 助手「灵光」,主打 30 秒生成应用

昨天,蚂蚁集团正式发布全模态通用 AI 助手「灵光」,以「30 秒生成应用」为核心亮点,现已在 Android 应用商店与苹果 App Store 上线。该产品面向普通用户,旨在提供零门槛的应用开发体验。

「灵光」具备三大功能:「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与「灵光开眼」。

  • 「灵光对话」突破传统文字问答模式,支持生成 3D 模型、交互式地图、音视频等多模态内容,让信息呈现更直观;
  • 「灵光闪应用」可在 30 秒至 1 分钟内生成健身计划工具、旅行规划器、健康食谱生成器等小应用,并支持参数自定义与分享;
  • 「灵光开眼」则搭载 AGI 相机技术,可通过实时视频流解析理解物理世界,并支持文生图/视频、图生图/视频等创作模式。

近年来,蚂蚁集团加速 AGI 布局,已推出 AI 医疗管家 AQ、具身智能项目灵波科技,并推动蚂蚁百灵大模型进入万亿参数阵营。「灵光」的上线进一步展示了蚂蚁在 AI 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上的全链路能力。

🔗 相关阅读:30秒做应用、实时写图文,「灵光」想用AI重塑创造力边界

昆仑万维发布 Skywork R1V4-Lite:性能超越 Gemini 2.5 Flash

昨天,昆仑万维正式发布轻量级多模态智能体 Skywork R1V4-Lite,集成了视觉操作、推理与任务规划能力。

该产品强调「随手拍照即可完成复杂任务」,在同一模型中统一了主动图像操作、外部工具调用与多模态深度研究三大功能,核心优势包括:

  • 主动视觉操作:支持裁切、放大、旋转、区域定位等操作,能够在复杂场景中进行几何修复与空间关系推理;
  • 多模态深度研究:通过联网搜索与推理结合,形成「搜索—推理—验证」闭环,在 mm-search 与 FVQA 等基准测试中超越 Gemini 2.5 Flash;
  • 任务链规划:可从单张图像出发,自动生成任务分解、工具选择与执行顺序,首次实现由视觉驱动的行动规划;
  • 工程优化:在响应速度、吞吐效率与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延迟约为 Gemini 2.5 Pro 的 1/19,吞吐量约为其 2 倍。

昆仑万维表示,R1V4-Lite 的成功验证了「图像操作 × 深度推理交织训练」的新范式,证明小模型也能在性能与多模态能力上逼近闭源大模型。公司同时透露,Skywork R1V4-Pro 已在筹备发布阶段。

🖥 API:https://platform.skyworkmodel.ai/

💻 GitHub:https://github.com/SkyworkAI/Skywork-R1V

新消费

连锁餐饮正在用炒菜机器人取代预制菜

据 36 氪报道,连锁餐饮品牌正加速引入炒菜机器人,以应对预制菜风波带来的行业挑战。

报道指出,老乡鸡、小菜园等餐企已在数百家门店部署智能烹饪设备,歌尔、富士康等大厂也开始在食堂场景中使用机器人,以提升出餐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炒菜机器人通过精准控温、自动搅拌与智能投料系统,实现标准化作业,既保留中餐「锅气」风味,又显著提高出餐速度。

烹饪机器人企业智谷天厨 CEO 耿凯平透露,过去一个月咨询需求增长近 10 倍,显示行业对智能化厨房的接受度快速提升。

市场数据显示,一台售价约 6 万元的中型炒菜机器人,使用寿命可达 8 至 10 年,月均成本约 600 元。相比传统厨师每月 8000 至 15000 元的薪资,企业可在生命周期内节省数十万元至百万元不等的运营开支。

在企业团餐场景中,机器人还配备智能调度系统,可实时监测菜品余量与人流分布,动态补餐,避免食材浪费。据实测,其浪费率可降低 70% 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抵触情绪加剧,机器人现炒成为餐企兼顾效率与品质的更优解。

京东客服回应 Plus 会员权益缩水质疑:需保持「良好消费习惯」

据新浪财经报道,部分京东 PLUS 会员近日反映,其在尝试兑换会员权益中的上门保洁服务时遭遇失败。

系统提示为「您近期未在京东消费过,请您养成良好购物习惯后过几日再来兑换」。这一提示引发用户不满,认为权益出现缩水,措辞也令人不适。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称,即便月均消费超过 1000 元,仍被拒绝开通家居卡权益。京东客服回应称,该特定权益目前仅面向保持「良好消费习惯」的用户,并建议会员「多下单」以满足条件。

事件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部分消费者质疑京东 PLUS 会员的价值与透明度,认为权益限制与宣传不符。

平台全额承担,美团「防寒险」保障 300 万骑手

美团昨日宣布启动「冬季跑单守护行动」,为全国骑手提供 300 万份「防寒险」,并同步推出防寒物资与餐饮福利等多项保障措施。

该保险由美团全额承担,覆盖因低温、冰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的医疗健康支出,骑手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自动享有保障。

同时,美团还将对配送范围与时间作出调整,在恶劣天气下为骑手自动补时,并通过算法机制剔除因天气造成的差评,以减轻配送压力。

此外,平台已在全国 165 个城市发放近百万件防寒物资,包括棉服、皮衣、口罩、手套、护膝、车把套及暖宝宝等。全国超过 5.2 万座骑手驿站也已配备暖宝宝与热饮,夏季冰饮区改为冬季热饮区,应急救援与咨询台同步开放。

在餐饮福利方面,美团新增必胜客、永和大王、肯德基等连锁品牌合作,为骑手提供 6.9 元至 9.9 元的优惠套餐。美团表示,未来还将推出更多季节性与常态化保障方案,以提升骑手工作体验与生活稳定性。

这是美团继本月初全面覆盖骑手养老保险补贴及「大病关怀计划」后,再次扩展保障范围。

低价拍立得相纸拼团暴雷,被骗金额逾百万元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反映,在微信「拼团呀」小程序参与拼团购买拍立得相纸与相机后,迟迟未收到货物,发起拼团的「团长」也失联。该模式在今年下半年频繁「暴雷」,部分消费者累计受骗金额高达百万元。

报道指出,「团长」通常以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组团,吸引消费者预付费用,但最终或收到低价值商品,或完全收不到货。消费者维权困难,投诉渠道不畅,甚至无法确认「团长」身份信息。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超强调,平台在用户协议中单方面声明不承担责任,属于格式条款。若平台明知或应知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而未采取措施,依法需与「团长」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则指出,小程序运营方事实上扮演了网络交易平台的角色,应对「团长」进行身份核验,并在纠纷中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他提醒,拼团属于高风险的预付费消费模式,消费者需保持警惕,避免因低价诱惑而陷入骗局。

报道还建议监管部门将新兴拼团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防范「团长跑路」风险,并对涉嫌诈骗、虚假广告等问题进行整治。

好看的

《顺流而上》昨日上映

昨日,我国首部环保执法题材院线电影《顺流而上》在全国人民院线上映,并同步发布主题曲 MV《黎明的光》及官方海报。

该片首次将推动环境违法入刑的真实案件搬上银幕,聚焦水污染调查与执法博弈。

故事围绕新任环保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陆青云展开,他在追查污染源头过程中直面非法排污企业与黑恶势力的阻力,并与搭档赵山河并肩作战。

《百川东到海》全国上映

治愈电影《百川东到海》昨天正式登陆全国艺联专线。

影片围绕少年小海(吴潘芮 饰)展开,他在暑假踏上寻母旅程,并与伙伴元元(王浩宇 饰)共同经历夏日冒险。导演吴双在首映礼上分享创作灵感,源于在甘肃沙漠旅行时对当地村落与生活状态的观察,影片由此呈现真实质感。

该片此前在 11 月 17 日于北京举办首映礼,获得业内专家与观众一致好评,被赞为「治愈心灵之作」。影片以沙漠为背景,通过儿童视角探讨成长与归属,成为冬季档期中的一部温暖之作。

毕赣新片《狂野时代》周六上映

毕赣执导的艺术电影《狂野时代》将于 11 月 22 日全国上映,目前正在预售中,影片昨日发布第五篇章「触觉」预告及动态海报。

该片剧情围绕「迷魂者」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官,跨越一个世纪的幻梦展开。

最新预告中,易烊千玺饰演的少年阿波罗在「世界末日」氛围下与李庚希饰演的邰肇玫相遇,预告片以烟花、奔跑、呐喊等元素传递自由与热烈的情绪。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刚刚,年度最强 AI 登场!马斯克奥特曼点赞 Gemini 3,体验后我发现 ChatGPT 要慌了

就在刚刚,Gemini 3 Pro 预览版正式发布。

年底的 AI 圈向来不缺新闻,但今年格外喧嚣。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 2025 年压轴登场、最令人期待的海外大模型,甚至可以说,Gemini 3 Pro 成了这个时间窗口唯一的主角。

过去两个月,Google 几乎复刻了 Sam Altman 的营销手法,从 Gemini 著名宣传委员 Logan Kilpatrick 到 CEO 皮查伊,内部人员不断在社交平台打哑谜,推波助澜,将外界对 Gemini 3 的期待值不断拔高。

有趣的是,OpenAI CEO Sam Altman 刚刚在 X 平台发文称:「恭喜谷歌成功推出 Gemini 3!!看起来是个很棒的模型。」

有着奥特曼的前车之鉴,谜语人玩法风险极大,一旦产品力不足,口碑会瞬间崩塌。但显然,谷歌对自己的产品充满自信。那么,Gemini 3 Pro 这次到底交出了什么答卷?

省流版如下:

  • Gemini 3 Pro 预览版原生多模态支持(文字、图像、视频、音频)
  • 在 LMArena 排行榜登顶,在推理、多模态、编程等主流测试中全面领先
  • 推理能力创纪录(GPQA Diamond 91.9%、MathArena Apex 23.4%)
  • 提供 Deep Think 增强推理模式(未来几周开放)
  • 100 万 token 上下文窗口 + 64K 输出
  • 推出全新 AI IDE:Google Antigravity,新模型已集成 Cursor、GitHub、JetBrains 等工具

无愧 Pro 之名,谷歌最强 AI 模型深夜发布

按照 Google 的说法,Gemini 3 Pro 是目前「最智能、最具适应性的模型」,专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而设计——尤其是那些需要更高层次推理、创造力、战略规划以及逐步改进的任务。

它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应用、高级编程、超长上下文理解、跨模态处理(如文字、图像、音频的结合),以及算法开发等。

Gemini 3 Pro 预览版在 LMArena 排行榜上以 1501 分的成绩位列榜首, 在几乎所有主要 AI 基准测试中都远超上一代。更关键的是,它不仅能识别图像内容,还能理解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上下文关系。

具体来看, 推理能力方面, 它在「人类最后的考试(Humanity’s Last Exam)」中拿到了 37.5% 的博士级推理成绩,GPQA Diamond 测试达到 91.9%,MathArena Apex 创下 23.4% 的业界新纪录。

多模态推理方面,MMMU-Pro 得分 81%,Video-MMMU 得分 87.6%, SimpleQA Verified 事实准确率达到 72.1%。

这也意味着 Gemini 3 Pro 能在科学、数学等各种复杂问题上可靠地提供优质解答, 而且它的回复直接提供真实见解, 告诉你需要知道的, 而不只是你想听到的。

除了常规模式,Gemini 3 还提供了一个名为 Deep Think 的增强推理选项。

这个增强型推理模式在「人类最后的考试」中得分 41.0%,GPQA Diamond 提升至 93.8%, 在 ARC-AGI-2 测试中更是创造了 45.1% 前所未有的得分分数。

不过这个模式目前还在安全评估, 预计未来几周内向 Google AI Ultra 订阅用户开放。

测试数据之外,Gemini 3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表现更值得关注。

比如你翻出家里那本手写的家族菜谱, 上面是奶奶用多种语言写的做法,Gemini 3 可以识别这些手写文字, 整理成可分享的菜谱书。

或者你想学习一个新领域, 它可以处理学术论文和长视频讲座, 生成交互式学习卡片。甚至, 它还能分析你打匹克球的比赛视频, 生成针对性训练计划。

这背后是因为 Gemini 从一开始就为多模态理解而设计,能够整合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代码等多种信息类型, 加上高达 100 万 token 的上下文窗口和最大支持 64K 输出。

值得一提的是,Gemini 3 正式发布并首日集成进 Google 搜索。

它不仅显著提升搜索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与信息挖掘能力,还能根据查询即时生成动态视觉界面、互动工具与模拟系统,如三体物理模拟器或贷款计算器。

另外,根据谷歌发布的模型卡,Gemini 3 Pro 采用了基于 Transformer 的稀疏专家混合模型(MoE),原生支持文本、视觉和音频等多模态输入,这种架构的核心优势在于:模型会根据每个输入 token 的内容,动态选择激活部分参数,从而在计算资源消耗、服务成本与总容量之间实现平衡。

至于硬件层面,Gemini 3 Pro 使用 Google 自研的张量处理单元(TPU)进行训练。相比 CPU,TPU 在处理大语言模型所需的大规模计算时速度更快,且配备的大容量高带宽内存,让它能够处理超大模型和批量数据。

如果你是开发者,Gemini 3 带来的改变会更直接。

谷歌官方博客号称,Gemini 3 是目前最强的「vide coding」模型——你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想要什么, 它就能生成功能完整的互动应用。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WebDev Arena 排行榜 1487 Elo,Terminal-Bench 2.0 得分 54.2%,SWE-bench Verified 得分 76.2%。

Google 这次还推出了全新 AI IDE:Google Antigravity。

内置的智能 Agent 可以自主规划和执行复杂的端到端软件任务, 并自动验证代码正确性。你想做一个航班追踪应用, 代理能够独立规划、编写代码, 并通过浏览器验证运行效果, 甚至可以同时在编辑器、终端和浏览器之间协同工作, 一气呵成。

在长期规划能力上,Gemini 3 在 Vending-Bench 2 榜单上位居第一。

实际应用中, 最新发布的 Gemini Agent 实验性功能可以从头到尾执行多步骤复杂流程。你说「整理一下我的收件箱」, 它就会帮你优先安排待办事项, 并起草邮件回复供你确认。

或者「查资料帮我预订一辆中型 SUV, 预算每天不超过 80 美元, 用我邮件里的信息安排下周出行」,Gemini 会定位航班信息, 对比租车选项, 为你准备预订流程。

整个过程中你始终掌握主动权,Gemini 会在重要操作前请求确认。

此外,在 Google AI Studio 和 Vertex AI 中, 通过 Gemini API 使用 Gemini 3 Pro 预览版的价格为:输入每百万 token 需要 2 美元, 输出每百万 token 需要 12 美元。在 Google AI Studio 中也可以免费使用, 但有调用限制。

Gemini 3 已集成至 Cursor、GitHub、JetBrains、Replit 等开发工具生态系统中。

伴随产品发布,Google 同步开放了多个使用入口。

从今天起,Gemini 3 预览版正在陆续上线:所有用户可在 Gemini 应用中使用;Google AI Pro 和 Ultra 订阅用户可在搜索的 AI 模式中体验;开发者可通过 Gemini API、Google Antigravity 和 Gemini CLI 访问;企业用户通过 Vertex AI 和 Gemini Enterprise 获取服务。

ChatGPT 的对手来了,Gemini 3 实测表现「能打」到什么程度?

当然,科技公司总是宣传大于实际,那么我们也上手测试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挑战是让它在单个 HTML 文件中还原一台完整的 Game Boy 掌机, 内置《俄罗斯方块》《宝可梦红/蓝》等经典游戏, 所有操控必须同时支持键盘和触屏交互。

坦白说, 我对这个需求的期望值并不高。

这种需要同时处理 UI 设计、游戏逻辑、音效系统的任务, 即便是专业前端工程师也得花上几天时间。但 Gemini 交出的答卷出乎意料:交互界面达到了六七分的效果, 按键按下时还有标志性音效, 作为一次性生成的代码, 已经相当能打。

既然复古游戏机能跑起来, 我们继续加码。

▲ Design and create a web os like macOS full functional features from text editor , terminal with python and code editor and a game that can be played to dile manager to paint to video editor and all important windows os pre bundled software Use whatever libraries to get this done but make sure I can paste it all into a single HTML file and open it in Chrome.make it interesting and highly detail , shows details that no one expected go full creative and full beauty in one code block

我要求它用单个 HTML 文件复刻一个完整的 macOS 系统, 包括文本编辑器、终端、代码编辑器、文件管理器、画板、视频编辑器等预装软件。生成的结果虽然审美一般, 但核心交互逻辑都实现了。

除了编程能力, 我们也测试了它的视觉生成和推理能力。

参考 X 用户 @lepadphone 的做法, 我让 Gemini 用前端代码实现一个电扇的可视化效果,建议使用 SVG 技术来绘制,包含以下元素:扇叶、保护网罩、底座、控制按钮等结构细节,并实现扇叶旋转、调速等动态效果。生成的 SVG 不仅结构完整, 扇叶的旋转动画也很自然。

紧接着我又让它画一只鹈鹕骑自行车——这种不常见的组合对 AI 的空间想象力是个考验, 结果它生成的图形比例协调, 鹈鹕的姿态和自行车的透视关系都处理得不错。

▲提示词:Create code for an SVG of a pelican riding a bicycle as nicely as you can

在推理能力上,我用到了那道经典的猴子分桃问题,Gemini 答案不光对,也进行了二次验算。

「有 5 只猴子在海边发现 一堆桃子, 决定第二天来平分. 第二天清晨, 第一只猴子最早来到, 它左分右分分不开, 就朝海里扔了一只, 恰好可以分成 5 份, 它拿上自己的一份走了. 第 2,3,4,5 只猴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都是扔掉一只后, 恰好可以分成 5 份. 问这堆桃子至少有多少只?」

更有意思的是, 我们还测试了它对「废话文学」的理解能力。

面对「懂者得懂其懂, 懵者终懵其懵, 天机不言即为懂, 道破天机岂是懂」这种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Gemini 的处理方式很聪明:先定性为「废话文学」给你吃颗定心丸, 再挖掘背后的道家「有无」、佛家「色空」等文化梗, 最后给出人话翻译。这种回答比简单说「这是废话」要高明得多。

写作测试自然也没落下。

我们让 Gemini 用第一人称写「一滴雨水的一天」, 它交出了一篇散文诗:云端的拥挤与等待、下坠时的狂欢、融入河流的安宁。文中堆了不少感官细节——瑟瑟发抖的触感、霓虹灯折射的视觉、呼啸风声的听觉。情感真挚, 意象丰富, 虽然还有些「优秀范文」的套路痕迹, 但已经超出了及格线。

有一说一,抛却纸面参数,Gemini 3 的实际水平是有目共睹的,而谷歌能在短时间内追平甚至超越 OpenAI 数年的积累,更是离不开作为为数不多的全栈 AI 厂商的硬实力。

谷歌的优势显而易见:自研 TPU 系列处理器带来的算力自主权,加上全球最大的数据宝库——搜索索引、学术文献、YouTube 视频库,这些都为 Gemini 的训练提供了强大助力。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它在处理实时信息、多语言任务、视频理解等场景时表现更稳。

而就在刚刚,DeepMind 开发者体验主管 Omar Sanseviero 在 X 上发文称,今晚只是「热身」,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功能陆续上线。结合此前的种种传闻,外界期待已久的 Nano Banana 2 可能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首发三腔空悬,岚图泰山 37.99 万元起,豪华比肩问界 M9

在中国人的精神图谱里,「泰山」从来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坐标。

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着「稳如泰山」的定力、「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格局以及「泰山北斗」所代表的引领之姿。

当岚图将一辆全尺寸 SUV 命名为「泰山」,我们不难从中窥见其暗藏的野心。

随着岚图第 30 万辆整车下线,这家成立仅五年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正式迈入规模化新阶段。从岚图 FREE 到梦想家,再到如今的泰山,岚图的产品矩阵逐步覆盖主流高端细分市场。

而泰山的出现,标志着岚图开始向最难啃的 50 万元级全尺寸智能 SUV 腹地发起冲击——这里盘踞着问界 M9、理想 L9,也回响着宝马 X5、奔驰 GLE 的余音。

岚图最新推出的旗舰 SUV「泰山」,选择了一条「高配置+强整合」的路径,将 800V 高压平台、三腔空气悬架、华为乾崑智驾 ADS 4、鸿蒙座舱 5 等当前主流高端技术模块,系统性地整合进一台大六座插电混动 SUV 中。

其策略并非追求单一参数的极致,而是试图在动力、空间、舒适性、智能化和便利性之间达成一种实用主义的平衡。

并且在价格上,岚图此次也给足了诚意,新车共分了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37.99 万元、40.99 万元和 45.99 万元。

「东方美学」

岚图泰山延续了品牌「鲲鹏展翼」的设计语言,但在体量感和细节处理上更显成熟。

泰山整车尺寸为 5230×2025×1817mm,轴距 3120mm。设计团队通过通过短前后悬、大轮毂(标配 22 英寸)和流畅腰线,营造出了四大黄金比例——长高比 2.87、轮高比 2.25、宽高比 1.114、前悬占比约 40%,弱化了大型 SUV 常见的笨重感,营造出低趴而稳重的视觉姿态。

新车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中央贯穿灯带与两侧日行灯融合为「水击三千」造型,灵感源自甲骨文「水」字。上方密集排列的镀铬饰条构成「光瀑格栅」,点亮后具有一定辨识度。

高配车型可选装 HUAWEI XPIXEL 智慧投影大灯,搭载百万级数字微镜芯片,支持 0.1° 级光束调节精度。

该系统不仅用于照明,还能与车辆感知系统联动,在不同驾驶场景下动态调整光型。例如:变道时投射导航指引光毯;狭窄路段生成与车身等宽的「示宽光毯」辅助判断;泊车时投射轮廓线或辅助箭头。此外,它也支持个性化交互——解锁时投射迎宾图案,节假日自动切换主题动画,甚至可在户外作为移动投影设备使用。

车辆侧面的线条则较为简洁,曲面处理偏柔和,强调光影流动而非硬朗棱线。岚图在车辆的半隐藏式门把手内集成了 24 颗 LED 灯珠,支持迎宾、充电状态、防盗等多种提示。

更值得关注的是岚图称之为「鲲鹏展翼」的电动迎宾踏板。

该踏板采用毫米波雷达感应,用户携带钥匙靠近时,踏板会提前展开 15°作为预迎宾状态;完全解锁后,将在 0.3 秒内展开至最大 120°,位置更低平,便于上下车。踏板整体采用航空铝合金锻造,承重约 200kg,并集成谐波减速器与四连杆机构。此外,踏板表面可以同步投射「鲲鹏展翅」主题动态光效,与前脸灯语形成视觉呼应。

车辆的尾部设计则相对克制,贯穿式尾灯内部采用「山海倒影」意象——上半部分模拟山形轮廓,下半部分为水中倒影,后包围集成了扩散器造型。

岚图为新车准备了 6 种单色漆(黑、灰、金、白、紫)以及鎏金紫和玄墨金 2 种双拼色,漆面强调金属或珠光质感,整体调性偏向沉稳轻奢。

首发三腔空悬

岚图泰山采用 1.5T 发动机+前后双电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综合输出功率 380kW(前电机 150kW,后电机 230kW),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5.2 秒。

新车全系标配 65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纯电续航为 350 公里(22 英寸轮毂),综合续航超过 1400 公里。在 800V 碳化硅平台支持下,岚图泰山支持 5C 超充,20%–80% 充电仅需 12 分钟,可补充约 228 公里续航。

能耗方面,岚图泰山 CLTC 馈电油耗为 6.9L/100km,在一众大型插混 SUV 中表现较好。针对北方地区的低温天气,岚图泰山的热管理系统采用 PHEV 专属混合热泵,结合 PTC 辅助加热,在低温环境下可减少采暖对续航的影响,官方称冬季续航可提升约 20 公里。

岚图泰山是国内首款搭载三腔空气悬架的量产 SUV。

相比传统单腔或双腔空悬,三腔结构可通过调节气室组合实现四种刚度模式,配合 EDC 电磁减震器和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底盘,理论上能更灵活地应对不同路况。

作为偏家用商务的车型,岚图泰山的整体调校明显偏向舒适,城市道路和高速巡航中,车辆滤震表现细腻,在连续弯道或快速变道时,系统会主动调整悬架阻尼和空簧刚度,抑制侧倾。

此外,岚图为新车配备了最大转角 16°的后轮转向系统,使整车转弯半径缩小至 5.4 米,在狭窄车位或老城区窄巷中提升了灵活性。车辆还提供「蟹行模式」,低速时前后轮同向偏转,便于斜向移动。

空间、舒适与交互的三位一体

岚图泰山的座舱设计围绕「多人、多场景、长时间」出行需求展开,强调物理空间、舒适配置与数字交互的协同。

空间布局是座舱体验的基础。岚图泰山采用了 2+2+2 六座布局,在 3.1 米轴距车身内,岚图尽可能照顾到了所有位置的乘坐体验。

车辆前排头部净高 1070mm,二排 1100mm,三排 948mm;以 175cm 身高为参照,前、二排头部余量超两拳,三排约一拳,无压抑感。

膝部空间方面,二排 83mm、三排 89mm,均超过一拳,成年人短途乘坐舒适,长途亦可接受。

车内通道宽 180mm,配合纯平地板,使得乘客可在二、三排之间自由穿行。尤其在抱婴幼儿或搬运物品时,无需侧身或踮脚,通行效率明显优于多数采用凸起传动轴或窄通道设计的车型,

此外,二排至全景天幕的垂直高度达 1240mm,1.2 米以下儿童可在二排区域短暂站立,便于家长协助穿衣、整理安全带或安抚情绪,提升带娃出行的便利性。

同时新车二排右侧座椅支持 22 向电动调节、零重力模式和 26 点按摩,配备独立扶手屏;三排座椅同样提供通风、加热与电动调节功能并支持 175mm 前后电动滑动可向后调节靠背角度达 30°。座椅支持单独或整体放倒,实现 6 座、5 座、4 座等多种模式切换。

储物空间上,新车后备厢常规容积为 305L,三排放倒后,容积扩展至 1193L,地台接近纯平,可轻松装入 4 个 28 寸行李箱+1 台折叠婴儿车。

岚图泰山同时搭载了鸿蒙座舱 5 智能系统,车内共配备 10 块屏幕,包括 55 英寸 AR-HUD、16.1 英寸中控屏、21.4 英寸二排吸顶屏、3.5 英寸扶手屏等。AR-HUD 投射距离达 7.5 米,可将导航箭头叠加在真实道路影像上,减少视线偏移。中控屏分辨率为 2880×1800,支持 AI 画质增强,可将低清视频源提升至接近高清水平。

新车还首次引入了 MoLA(Mixture of Large Model Agent)架构,即通过大模型理解用户意图,并联动车辆硬件执行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设定「电量低于 20% 时自动找充电桩并开启空调」,系统会根据上下文执行一连串动作。

从结构到算法的多层防护

车辆搭载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硬件层面,系统采用「四激光雷达」方案:1 颗位于车顶的主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250 米),3 颗分别布置于前翼子板与后保险杠的近距补盲雷达,配合 4D 毫米波雷达、14 颗高清摄像头及 12 颗超声波传感器,共计 32 颗感知元件,构建 360° 冗余感知网络。

软件层面,ADS 4 基于华为自研的 MDC 810 计算平台(算力 400+ TOPS),运行端到端大模型驱动的感知-决策-控制链路,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

岚图泰山的安全设计覆盖被动、主动与电池防护三个维度,强调系统性冗余。

新车车身结构采用 78% 高强钢铝混合材料,其中 A 柱与 B 柱区域使用抗拉强度达 2200MPa 的热成型钢。前后车门均配备双层防撞梁,官方测试数据显示,侧碰工况下的乘员生存空间超出国家标准约 20%。

电池安全方面,65kWh 三元锂电池包底部覆盖 1500MPa 热成型钢护板,并内置 13mm 厚铝合金横梁,用于抵御托底冲击。电池包本身通过 IP68 防水等级认证,并配备毫秒级热失控预警与定向泄压通道,可在单电芯异常时延缓蔓延。

新车全车配备了 9 个气囊,其中侧气帘覆盖全部三排座椅,保压时间长达 6 秒,确保翻滚事故中的持续保护。车辆还按 C-NCAP 与 E-NCAP 双重标准开发了翻滚保护逻辑:碰撞触发后,系统自动解锁车门、切断高压电、启动 eCall 紧急呼叫,并开启双闪与车内照明,便于救援介入。

主动安全则由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系统支撑。除基础 AEB、LKA 等功能外,其 4D 毫米波雷达可在雨雾天气中有效识别静止障碍物,激光雷达阵列支持对行人、两轮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精准追踪。系统还可与 HUAWEI XPIXEL 大灯联动,在夜间探测到前方行人时,局部遮蔽光束避免眩目,同时投射警示光斑提醒驾驶员。

高端跃迁临界点

成立五年,交付突破 30 万辆,连续九个月月销过万,2025 年前七个月净利润近 4.8 亿元,毛利率稳定在 21% 以上,岚图汽车已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中极少数实现「量、价、利」正循环的车企。

更关键的是,其用户结构正在发生质变:岚图梦想家在 30 万元以上新能源 MPV 细分市场稳居销量第一,其中超过四成用户来自 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增换购。这意味着,岚图已初步完成从「技术验证」到「市场认可」的跨越。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新势力陷入价格内卷、合资品牌加速电动化反扑、华为系多品牌同台竞技,岚图若想真正跻身全球高端阵营,就必须拿出一款能代表其体系能力上限的旗舰产品——它不仅要堆配置,更要整合底盘、智能、安全、空间与制造品质,形成难以复制的综合体验壁垒。

正是在此背景下,岚图泰山应运而生。作为品牌「三旗舰矩阵」(追光 L 轿车、梦想家 MPV、泰山 SUV)的收官之作,它被赋予双重使命:对外,以 50 万元级定价直面问界 M9、理想 L9 乃至宝马 X5;对内,则是对岚图过去五年自研投入、供应链整合与用户运营能力的一次终极校验。

在 30 万辆交付之后,岚图已证明自己「能造出被市场接受的车」;而泰山的目标,是证明「能造出被世界尊重的中国豪华车」。

无论是三腔空气悬架对舒适边界的拓展,还是 HUAWEI XPIXEL 大灯与 ADS 4 智驾的光感联动,抑或是三排座椅皆可电动调节的空间诚意,都在传递一个清晰信号:岚图不再满足于参数对标,而是试图定义属于中国高端用户的「豪华新标准」。

当然,真正的高端化从来不是靠一款车完成的。它需要持续的产品迭代、全球市场的验证、服务体系的支撑,以及时间沉淀的品牌信任。

但可以肯定的是,岚图泰山的下线,标志着岚图正式告别「追赶者」身份,开始以体系化实力参与豪华汽车市场的规则制定。

这或许不是终点,但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新起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一撮钛粉末,如何变成 Apple Watch 最复杂的金属结构?|独家专访

 

Apple Watch 最新一代的钛金属外壳,始于一撮细密的金属粉末。

没有车床的轰鸣、火星,也没有刀具切割金属时那令人牙酸的摩擦声,钛金属版的 Apple Watch 不是被切削出来的,而是被「打印」出来的。

3D 打印这个词,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仍停留在实验室和原型阶段:打印一只概念零件、一段验证思路的模型。而苹果,第一次把它推入了消费电子的大规模量产线。

这还真不是炫技。

为什么是 3D 打印?

传统的金属加工是一道「做减法」的技艺:一整块金属,通过 CNC 加工(数控铣床)从四面八方切、铣、磨,把多余的部分一点点削切成目标的形状,再进行打磨和抛光。

这种方式加工精度极高,却免不了一个硬伤——浪费。

「金属好不好加工,一用刀就知道。」钛的优秀已经被无数行业肯定:轻、强、耐腐蚀,是天生的「工程好料」。但它同时也倔强固执:熔点高、延展性低,加工具有挑战性。刀具磨损比加工铝时快得多,时间被成倍拉长,还要不断处理因「太硬」而带来的种种麻烦。

对 Apple Watch 这样的复杂造型来说,过去工程师常常得先做一个尺寸更大的锻件,再慢慢从里面「雕刻」出想要的形状。就如同从一块巨石中凿出一小尊雕像,壮观,却不够高效。

增材制造彻底改写了这套逻辑。它的思路,则是一次「加」的工艺——将材料一层层堆叠成形,如同用裱花袋挤出蛋糕的纹理,精准而克制。

60 微米、900 层:一枚表壳的成长轨迹

打印从一撮回收的钛粉开始。

「钛金属粉末之前是不存在的,」Kate Bergeron 是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还负责所有 Apple 产品的材料创新。她告诉爱范儿,获得并使用可回收的钛粉,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钛是一种坚硬而活跃的金属,在高温下甚至可能爆燃。为了保障安全,苹果对原始钛进行雾化处理,降低氧含量,并针对激光参数进行了极为精细的调整。

每台打印机配备了一个振镜系统,包含 6 束激光,每束光如同一支细笔,通过振镜系统引导,在粉末表面融化出一层零件的横截面。

完成一层,打印平台下移 60 微米——大约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再铺上新的粉末层,继续熔化。

经过 900 层的堆叠,表壳的雏形浮现。

打印结束后,零件仍埋在粉末堆里,工程师通过真空吸取的方式清除多余的粉末。

接着,使用超声振动设备,对打印件进行更精细的清粉操作,确保将表壳内部缝隙和细小结构中的残余粉末完全清除。所有粉末都会被回收再利用。

随后,成型的零件被金刚石线锯从底板上小心翼翼地切割下来。

从粗糙到精致:后处理的艺术

增材制造出的金属零件,其表面粗糙度远无法满足消费级产品的外观要求,尤其像 Apple Watch Series 11 这样要求抛光镜面、结构复杂、内外皆可见的产品。

于是,一门叫做「后处理」的工艺开始了。

CNC 精修校正尺寸、喷砂或抛光塑造质感、注塑整合其他部件、最后进行表面处理。Ultra 3 采用细腻喷砂,强化户外的坚固触感;Series 11 则追求几乎照见人影的光滑度。

「我们对精度与结构完整性要求没有任何降低。」Kate 强调,苹果没有因为 3D 打印而牺牲质量。

▲ 左图显示外壳表面纹理,右图显示抛光表面

拆解网站 iFixit 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在显微镜下,Ultra 3 表壳的确隐约可见一些打印层纹。但在硬度测试中,Ultra 3 表壳与前代锻造版本一样,仅在莫氏硬度 6 级才会出现划痕————比早期 Ultra 一代(硬度 5 级即划伤)更为优秀。

环保是一场主动争胜的技术战

如果制造一枚表壳可以用传统工艺解决,为什么苹果要冒着巨大的研发成本绕这么大一个圈?

毕竟,普通用户并不关心 Apple Watch 是不是 3D 打印的。

答案藏在另一个更宏大的承诺里——

苹果以 2015 年为基准,计划实现 75% 的碳减排。主要路径包括:推动供应链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更低碳的运输方式,以及通过材料创新提升回收比例。

3D 打印正好处在这三个方向的交汇点上。它不仅将钛金属的回收利用比例提升至 100%,与锻造相比,打印可减少约 50% 材料使用量,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过去我们如果能提高 10%、15% 的材料效率,我们就已经非常兴奋了。而现在,我们将材料使用量直接砍半——从碳排放角度来看,这是一次极其重大的胜利。

在苹果环境和供应链创新副总裁 Sarah 眼中,环保从来不是被动的责任,而是一场需要主动出击的技术战役。而 3D 打印,正是这场战役中的一件关键武器。

她所带领的团队,负责在苹果全球供应链中贯彻两个核心目标:一个是到 2030 年实现碳中和,另一个是终有一日,让每一件产品都由回收和可再生材料制成。

据她透露,苹果目前已完成 60% 的减碳任务,但剩下的减碳部分将越发艰难。

我们寻找的是那种既对地球有益,也对产品本身、对用户体验同样有益的方案。

从 CNC 到 3D 打印:制造的下一次进化

十五年前,苹果用 CNC 工艺打造出 MacBook Unibody 一体成型机身,开启精密制造的革命性时刻,推动了整整一代制造业升级。

苹果能够大规模集成 3D 打印钛金属,其他 OEM 厂商也能有信心跟进。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我们看到各大品牌将增材制造引入日常产品和运营中——从消费玩具和自行车组件到鞋类平台和工厂备件。这一模式是一致的:试点生产线成熟为可重复的生产,中等产量下经济效益更好,并与数字质量系统更紧密集成。简单来说,增材制造正从新奇走向常规。

专注金属增材制造的专业机构 3DS Pro 认为,金属 3D 打印这件事的意义不仅在于「用上了新工艺」,而是它证明了一件以前几乎没人敢想的事——钛金属的 3D 打印,真的可以规模化做到消费电子所需的光洁度与公差控制。不是几十件的试水,而是数百万件的量产级别。

更重要的是,它所能带来的创造力空间,也被正式打开。

传统的减材加工,总要被刀具、弯折半径、材料延展性这些边界框住思路。但 3D 打印的逻辑完全不同——它可以在元件内部做晶格结构,可以一次成型复杂的中空通道,也可以实现传统方法根本没法加工的过渡几何。

iPhone Air 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的 USB-C 外壳,用的就是和 Apple Watch 一样的回收钛粉,用 3D 打印造出来。在这种工艺下,设计师不仅能保持结构强度与耐用性,还能实现极致的轻薄比例。

「这件事一开始是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有点害怕的。」Kate 说,「因为理论上,它可以打印任何形状。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了钛金属的打印方式,接下来我们会探索如何将这项工艺应用到更多产品上。」

「现在谈革命还为时尚早。」Kate 谨慎地说,「但它绝对是我们制造工具箱中新增的重要一环。」

接着,她说了一句特别「苹果」的话:「天空才是极限。」

又像是给未来留了个伏笔:「我们很期待设计师们会用这项技术提出什么新的挑战。」

「这绝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从技术的旁观者与记录者,成为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刘强东:京东点评永不商业化/俞敏洪南极庆祝新东方周年,员工:我在办公室打工/官方回应千问App首日即崩溃

cover

🍎

苹果向开发者推送 iOS 26.2 Beta 3:隔空投送 30 天临时访问码上线

🎉

这周末,我们准备了一场 AI 福利局

💸

投资人抛售价值 1 亿美元英伟达股票,AI 泡沫担忧加剧

🍏

苹果中国大陆第 49 家 Apple Store 12 月 6 日开幕

📈

三星 DDR5 芯片价格飙升 最高涨幅达 60%

🤡

俞敏洪南极发信庆新东方周年,员工:老板在南极玩 我在办公室打工

🆓

京东外卖 App 上线,刘强东:京东点评永不商业化

👍

小鹏 Q3 营收翻番,净亏损收窄近八成

🚗

宝马携手中国企业推进驾驶辅助开发,2026 年国产 iX3 首发

💡

Meta CMO:硅谷 AI 投资「激进但不疯狂」

📱

2999 元起,OPPO Reno15 系列正式发布

🌹

华为 Mate 80 Pro Max 定档 11 月 25 日

🤖

千问 App 公测上线,全面对标 ChatGPT

重磅

苹果向开发者推送 iOS 26.2 Beta 3:隔空投送 30 天临时访问码上线

苹果今日凌晨向开发者推送了 iOS 26.2 Beta 3 更新,为 iPhone 与 iPad 带来多项功能改进与设计优化。

在新版本中,隔空投送 AirDrop 新增「临时访问码」功能。用户可在「设置 > 通用 > 隔空投送」中生成最长 30 天有效的一次性安全代码,用于与非联系人建立临时连接,提升文件传输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此外,系统代码显示,苹果正准备允许欧盟用户更换侧边按钮默认语音助手,或可选择 Google Gemini、亚马逊 Alexa 等第三方服务。这被视为苹果为遵守欧盟《数字市场法案》所作出的重要调整。

设计层面,苹果改进了上个版本 beta 2 中新引入的测距仪应用「液体玻璃」水平仪、优化了锁屏时钟的半透明效果调节滑块,并扩展至所有字体选项。

业内预计,iOS 26.2 将于 12 月正式发布。

苹果中国大陆第 49 家 Apple Store 12 月 6 日开幕

昨天,苹果在官网发文宣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欣宁街 15 号的「Apple 北京荟聚」零售店将于 12 月 6 日上午 10 点正式开幕。

该店坐落于北京荟聚购物中心一层,是苹果在中国大陆的第 49 家 Apple Store。此前,中国大陆已有 48 家门店,其中北京 5 家、上海 8 家、广州与深圳共 5 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苹果在官网同步公布了主题壁纸,并表示新店将提供包括「Today at Apple」课程、Genius Bar 技术支持、分期付款及折抵换购等服务。

大公司

投资人抛售价值 1 亿美元英伟达股票,AI 泡沫担忧加剧

据 Investing.com 报道,亿万富翁投资人彼得 · 蒂尔(Peter Thiel)已在 7 月至 9 月期间清仓其持有的英伟达股份,总计约 537,742 股,价值接近 1 亿美元。

最新文件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蒂尔旗下基金已不再持有英伟达股票。

与此同时,他大幅削减特斯拉持仓,从 272,613 股降至 65,000 股,并增持苹果 79,181 股及微软 49,000 股。此外,蒂尔还完全退出了对 Vistra Energy 的投资。

这一动作发生在市场对 AI 相关估值泡沫的担忧加剧之际。蒂尔此前曾警告英伟达估值过高,并将当前科技股行情比作 1999 至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

就在一周前,日本软银集团也披露已清仓英伟达,而因预测 2008 年金融危机而闻名的投资人迈克尔 · 伯里(Michael Burry)则宣布对英伟达和 Palantir 建立大额空头头寸。

报道援引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普遍担心 OpenAI 超过 1 万亿美元的支出承诺,以及英伟达对其投资可能引发的「循环融资」风险。近期多家科技巨头财报显示,AI 相关资本支出快速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估值过度的担忧。

三星 DDR5 芯片价格飙升 最高涨幅达 60%

据路透社报道,三星电子近日已将部分服务器用内存芯片价格上调 30% 至 60%,原因是全球 AI 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导致供应紧缺。

消息人士透露,三星 32GB DDR5 模组合同价在 11 月已升至 239 美元,较 9 月的 149 美元大幅上涨;16GB 与 128GB DDR5 芯片价格也分别上涨约 50%,至 135 美元和 1,194 美元。64GB 与 96GB DDR5 芯片价格则普遍上调超过 30%。

报道指出,此次涨价令服务器制造商与数据中心企业承受更大成本压力,部分客户甚至出现「恐慌性采购」。

小米此前表示,手机价格提升源自内存价格飙升。中芯国际也表示,内存短缺导致客户推迟其他芯片订单。

市场方面,三星、海力士及美光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均出现明显上涨。

分析人士认为,三星在 AI 芯片领域布局较慢,但在内存芯片上拥有更强定价权。TrendForce 集邦咨询分析师预计,三星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合同价格可能再涨 40% 至 5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星方面未对涨价置评,但宣布将在韩国工厂新建生产线,以满足中长期 AI 驱动的需求。

据此前报道,由于存储芯片价格持续飙升,多家手机厂商已暂缓采购;本月更早前,闪迪也已通知客户,因供应紧张,NAND 闪存合约价上调 50%,并在同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中称,当前存储芯片短缺局面预计将至少持续到 2026 年底。

俞敏洪南极发信庆新东方周年,员工:老板在南极玩 我在办公室打工

昨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南极发布内部全员信,庆祝新东方成立 32 周年,并向员工及公众表达感谢。然而,这封信在公司内部及社会舆论场引发了广泛争议。

俞敏洪在信中描述南极冰雪景象,并以「企鹅靠体温坚守」比喻新东方的团队精神,强调企业初心与互助氛围。他回顾了新东方从简陋教室起步的历程,并指出东方甄选应成为商家道德与品质的标杆。

然而,国内员工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多位员工在社交平台吐槽高强度加班,有人称「十小时课程是折磨」,有人调侃「老板在南极看企鹅,自己在办公室打工到晚上十点」。甚至有员工模仿俞敏洪的文风写回信,表达对现实工作压力的不满。

据此前报道,东方甄选前 CEO 孙东旭的离职也成为舆论焦点。他曾是俞敏洪的得力助手,助力 GMV 从零增长至 20 亿,但在资本压力与公司人事调整下逐渐失去话语权,最终选择离开。

京东外卖 App 上线,刘强东:京东点评永不商业化

据财联社报道,昨天京东在三亚举行品酒会,创始人刘强东宣布京东外卖独立 App 正式上线,同时推出京东点评与京东真榜。

刘强东表示,早期外卖服务归属「秒送」品牌并集成在主 App 内,导致部分用户在搜索「京东外卖」时无法找到入口,造成流量损失。此次独立 App 上线,将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与品牌辨识度。

刘强东同时介绍,京东点评经过近一年筹备正式上线,采用 AI 技术对餐厅、酒店、景点及行程等信息进行大规模分析,并生成全面点评报告。

他强调该业务「永不商业化」,认为若点评内容与排名牟利,真实性将难以保证。

京东真榜则定位为基于数据与 AI 的榜单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更透明的消费参考。刘强东指出,企业应在合理范围内追求利润,但在涉及用户信任的内容服务上,应坚持真实与公正。

昨晚,京东还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京东黑板报」发文宣布「多箭齐发」:

  • 正式推出京东外卖 App;
  • 正式推出京东点评,推出「京东真榜」,并打造国内第一个榜单AI大模型 —— AI 全网评,实现「万人共荐,不说假话」,并承诺永不商业化;
  • 现制饮品品牌「七鲜咖啡」正式亮相,秉持「只用鲜奶」,年底覆盖北京;
  • 京东旅行「宝藏城市」计划第二站落地三亚,联合三亚市政府推出一系列门票、酒店、机票福利。

TGA 2025 年度游戏提名揭晓:12 项提名创纪录

今日凌晨,The Game Awards 2025 年度游戏提名名单正式公布。

这一全球游戏盛事被誉为「游戏界的奥斯卡」,今年共设 29 个奖项。《光与影:33 号远征队》(Clair Obscur: Expedition 33)成为最大焦点,共获 12 项提名,包括年度游戏、最佳游戏指导、最佳叙事及三项最佳表演提名。

该作由法国开发商 Sandfall Interactive 的约 30 人核心团队打造,凭借回合制 RPG 的复古风格与叙事表现赢得高度评价。演员 Ben Starr、Charlie Cox 与 Jennifer English 因在游戏中的表现入围最佳表演奖。

此外,《死亡搁浅 2》《哈迪斯 2》《空洞骑士:丝之歌》《王国风云:救赎 2》以及任天堂新平台作品《Donkey Kong Bananza》均入围年度游戏候选。

索尼方面,《死亡搁浅 2》与《幽帝传》各获 8 项提名,延续其在 TGA 的强势表现。电竞类奖项则由《英雄联盟》《无畏契约》等主流项目主导。颁奖典礼将于 12 月 11 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最终结果将在年底揭晓。

据 BBC 报道,今年的提名公布也伴随争议。部分开发者批评 TGA 取消「Future Class」新星计划,认为其未能充分回应行业裁员与多元化问题。尽管如此,TGA 仍是全球最受关注的游戏颁奖典礼,去年直播观看次数高达 1.54 亿次。

小鹏 Q3 营收翻番,净亏损收窄近八成

昨天,小鹏汽车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核心经营指标全面创下历史新高。

  • Q3 总营收为人民币 203.8 亿元,同比增长 101.8%,环比增长 11.5%,市场预估为 204.5 亿元;
  • 净亏损缩窄至 3.8 亿元,同比下降近 79%,环比收窄 20.3%,非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仅 1.5 亿元,同比下降 90.1%;
  • 综合毛利率首次突破 20.1%,汽车毛利率为 13.1%,服务及技术研发收入 23.3 亿元,毛利率高达 74.6%,成为主要支撑;
  • Q3 交付量达 116007 辆,同比暴增 149.3%,环比增长 12.4%,创单季度交付新高;
  • 截至 9 月底,公司现金储备达 483.3 亿元,环比增加 7.6 亿元,为长期研发投入提供支撑;
  • 销售网络扩展至 690 家门店,充电站总数达 2676 座,其中 1623 座为超快充站。

管理层表示,公司正加速转型为「全球具身智能公司」,重点布局物理 AI、Robotaxi 和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CEO 何小鹏强调,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处于高速扩张早期阶段,未来将打造强大的产品技术体系与商业生态。

副董事长顾宏地则指出,综合毛利率突破 20% 得益于成本控制与技术收入释放,公司将持续投入物理 AI 研发并扩大国际合作。

展望 Q4,小鹏预计交付量在 12.5 万辆至 13.2 万辆之间,同比增长 36.6% 至 44.3%;营收预计在 215 至 230 亿元之间,再创历史新高。

在随后的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还披露了公司 2026 年的产品规划:

  • 明年将有 7 款具备「超级增程」配置的一车双能新车上市,扩大可达市场空间;
  • 一季度推出 3 款超级电动增程产品,解决增程车型核心痛点,提升增程市场占比;
  • 全年还将推出 4 款全新一车双能车型,含面向关键细分市场的首款产品,以实现增长、打造爆款。

宝马携手中国企业推进驾驶辅助开发,2026 年国产 iX3 首发

昨天,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 Momenta 加速联合开发全场景领航驾驶辅助系统,并计划于 2026 年在国产新世代 BMW iX3 上首发量产。

宝马与 Momenta 已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大研发基地同步开展联合研发,并启动大规模实车测试,覆盖国内多个城市,以确保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同时,宝马德国研发团队在慕尼黑驾驶模拟中心进行虚拟仿真测试,该中心每天可完成多达 100 次模拟,涵盖危险及极少发生的道路场景。

据介绍,新方案的技术核心在于端到端大模型,融合超大规模神经网络用于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高精度车辆控制。Momenta 的 AI 算法与数据驱动能力结合宝马在安全与人机交互领域的积累,使车辆能够以近似人类驾驶员的方式理解复杂路况并做出决策。

宝马表示,通过与本土科技力量 Momenta 的合作,将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工程与中国尖端 AI 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能驾驶体验的独有优势与护城河,并推动智能驾驶辅助在中国市场的加速落地。

盒马创始人侯毅宠物鲜食项目停摆,开业 9 个月即关店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盒马创始人侯毅的新创业项目「派特鲜生」在开业仅 9 个月后遭遇大规模关店。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该品牌在上海的 18 家门店中已有 6 家显示「暂停营业」、1 家显示「歇业关闭」,其中部分门店开业仅 3 个多月。

客服人员确认,首店上海海粟文化广场店将于 11 月 25 日关闭,其他门店也将陆续停业,线上渠道同步关停。

派特鲜生于今年 2 月开业,定位为新零售连锁店,主打现制现售宠物鲜食,并在 5 月完成 25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宠物行业融资新高。侯毅曾计划在 2025 年于上海开出 100 家门店,但目前该战略已全面受挫。

业内人士指出,宠物鲜食对供应链、营养科学和品控要求极高,若把控不当易导致宠物健康问题。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宠物鲜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45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1.3%,但中国市场渗透率不足 5%,远低于美国的 36%。这意味着行业潜力巨大,但挑战同样严峻。

侯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关店属于「业务调整」,并透露未来可能转型为生鲜主播。此前,他还曾开设平价海鲜餐馆「金宵一刻」,但该店也已关闭。

罗技确认 1.8 TB 数据泄露

据 BleepingComputer 报道,近日,罗技确认遭遇一起数据泄露事件,攻击由 Clop 勒索团伙实施。该组织此前在 7 月利用 Oracle E-Business Suite 零日漏洞发动数据窃取行动。

罗技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 Form 8-K 文件中披露,黑客通过第三方零日漏洞入侵系统,窃取了约 1.8 TB 数据。

公司表示,泄露信息涉及部分员工、消费者、客户和供应商,但未包含身份证号或信用卡等敏感数据,因为这些信息未存储在受影响系统中。

罗技强调,此次事件未影响其产品、业务运营或制造流程。公司在发现攻击后立即展开调查,并聘请外部网络安全公司协助处置。

Clop 勒索团伙在其数据泄露网站上公布了相关信息。该组织长期利用零日漏洞进行大规模数据窃取,曾在 2020 年至 2024 年间先后攻击 Accellion FTA、SolarWinds Serv-U、GoAnywhere MFT、MOVEit Transfer 以及 Cleo 文件传输平台,影响数百家企业与机构。

除罗技外,本轮 Oracle E-Business Suite 攻击还波及哈佛大学、Envoy Air 与《华盛顿邮报》等机构。

我国首台「超级相机」成功验收,直击微观世界动态

据新华社报道,昨天,中山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简称「高能非弹谱仪」)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完成验收。

这台被誉为微观世界「超级相机」的大国重器,填补了我国百毫电子伏以上非弹性中子散射的技术空白。

据介绍,该项目自 2019 年启动,历经八年攻关,团队自主研发费米斩波器、超大型真空散射腔、大面积氦三中子探测器等关键技术,2023 年首次探测到中子束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功能方面,除常规静态结构观测外,谱仪可在皮秒级时间尺度捕捉原子、分子的振动、旋转与能量传递过程,相当于为材料「拍视频」而非仅「拍照片」。

该设备将为高温超导机理、量子磁性作用机制、热电材料输运性质、电池离子扩散机制及生物材料活性等前沿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成员,谱仪将在试运行后于 2026 年正式向科研界开放,服务物理、化学、材料及生物等多学科研究。

业内专家指出,高能非弹谱仪的成功验收不仅是科研装备的突破,更意味着我国在材料微观动力学研究领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 Meta CMO:硅谷 AI 投资「激进但不疯狂」

据《商业内幕》报道,Meta CMO Alex Schultz 在里斯本 Web Summit 技术大会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硅谷的 AI 投资浪潮「激进,但并不疯狂」。

Meta 计划今年在 AI 基础设施上投入高达 720 亿美元,并预计明年还将进一步增加。此前,CEO 马克 · 扎克伯格强调,宁愿冒着「错花几千亿美元」的风险,也不能在超级智能的发展上落后。

包括 Amazon、Google、Microsoft 以及 OpenAI 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正以创纪录的资本支出布局 AI,从芯片、数据中心到高薪吸引顶尖研究人才。

Schultz 指出,相较于历史上的铁路扩张等科技热潮,当前 AI 投资占美国 GDP 的比例不足 1%,远低于当时的 2% 至 5%。

Meta 的 AI 投资已带来数十亿美元收入,主要通过改进广告工具和内容推荐系统。公司预计今年营收约 2000 亿美元,市值约 1.5 万亿美元。

Schultz 强调,AI 推荐系统帮助 Facebook 与 Instagram 在用户转向「非连接内容」(即并非来自好友,或是用户主动关注的页面或群组的内容)的趋势下保持竞争力。

此外,Meta 推出的纯 AI 生成短视频流「Vibes」被视为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外界批评其为「AI 糊料」,但用户留存表现良好。

Schultz 表示,视频生成模型的能耗虽高,但 Vibes 的规模尚不足以造成严重能源或水资源压力。AI 投资浪潮也引发了关于核电与海水淡化的讨论,他认为人类有能力创造更多「丰裕」,而「做有趣的事」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

新产品

2999 元起,OPPO Reno15 系列正式发布

昨天,OPPO 正式发布 Reno15 系列,主打「超出圈的实况神机」与「超稳超清晰的直播神器」,均搭载联发科天玑 8450 SoC 和 ColorOS 16,支持 IP69 防水、360° 抗摔。

影像方面,OPPO Reno15 系列后置 5000 万像素超广角、2 亿像素主摄、5000 万像素 3.5X 潜望长焦,前置 50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支持 4K 实况照片拍摄和实况拼图功能。

Reno15:

  • 6.32 英寸小直屏,重量 187g;
  • 内置 6200mAh 电池,支持 80W 有线快充;
  • 蜜糖金、可露丽棕、极光蓝等配色可选。

Reno15 Pro:

  • 6.78 英寸极窄直屏,重量 205g,黑边仅 1.15mm;
  • 内置 6500mAh 电池,支持 80W 有线快充、50W 无线快充和旁路供电;
  • 1.5K 护眼屏,支持 1-120Hz 刷新率,3600nits 局部峰值亮度;
  • 自研山海通信增强芯片、纳米冰晶散热;
  • 星光蝴蝶结、极光蓝、可露丽棕、蜜糖金四种配色可选。

售价方面,Reno15 起售价 2999 元,提供 12GB + 256GB 至 16GB + 1TB 多种版本;Reno15 Pro 起售价 3699 元,最高可选 16GB + 1TB,售价 4799 元。

华为 Mate 80 Pro Max 定档 11 月 25 日

昨天,华为终端官宣 Mate 80 系列和 Mate X7 及全场景发布会将于 11 月 25 日 14 点 30 分举行,余承东同步释出 Mate 80 系列外观视频。

视频显示,机身背面除了经典星环 Deco 之外,下方也有着一个与之对称的「星环」设计,或为磁吸环。

此外,据数码闲聊站爆料,Mate 80 Pro Max 将采用 3D 人脸大直屏设计,配置方面将搭载麒麟 9030,最高配备 20GB RAM

值得注意的是,余承东的微博机型小尾巴已经变成「Mate 80 Pro Max」,基本证实了此前网上「加大杯」「Pro+」改名为「Pro Max」的传闻。

届时,发布会将带来 Mate 80、Mate 80 Pro、Mate 80 Pro Max、Mate 80 RS 非凡大师四款新品,其中 Mate 80 RS 的新品预订已于昨日开启。

当天下午,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微博发帖称,「越来越多的 Pro Max 来了,不过 6K 档更强的还是小米 17 Pro Max,4K 档更强是 K90 Pro Max。」

🔗 相关阅读:华为官宣 Mate 80 发布会,但看点不只有手机

一加 Ace 6T 官宣:性能狠 Pro,续航超 Max

昨天,一加正式官宣 Ace 6T 将于本月发布,并确认该机将全球首发搭载高通第五代骁龙 8 芯片,定位「性能旗舰新选择」。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介绍,Ace 6T 内置风驰游戏内核,支持 165Hz 超高帧率,并已完成某国民级手游的首发适配,主打「性能狠 Pro,续航超 Max」。

外观方面,Ace 6T 预计将提供闪速黑、电光紫、掠影绿三种配色,搭载金属中框与超声波指纹识别。

网传消息显示,该机配备 8000mAh+ 电池,提供 12GB/16GB LPDDR5X Ultra 内存,存储规格覆盖 256GB、512GB 与 1TB UFS 4.1,支持百瓦快充。

而据博主「数码闲聊站」说法,一加 Ace 6T 搭载的第五代骁龙 8 芯片跑分表现超过骁龙 8 至尊版。

陈天桥团队推出 EverMemOS,或有望解决 AI「失忆」问题

昨天,陈天桥领导的盛大团队宣布正式发布其旗舰产品 EverMemOS。这是一款面向 AI 智能体的长期记忆操作系统,旨在为未来智能体提供持久、连贯、可进化的数据基础设施。

EverMemOS 在 LoCoMo 与 LongMemEval-S 等主流长期记忆评测集上分别取得 92.3% 与 82% 的成绩,显著超越此前 SOTA 水平,成为新的行业标杆。该系统已率先被 AI Native 产品 Tanka 采用。

当前,大模型受限于固定上下文窗口,难以在长时程任务中保持一致性,导致「失忆」与事实矛盾。行业巨头如 Claude 与 ChatGPT 已将长期记忆作为战略功能推出,凸显记忆能力在 AI 演化中的关键地位。

EverMind 团队提出,长期记忆是 AI 从「工具」走向「智能体」的分水岭。EverMind 表示,EverMemOS 的设计灵感源自人类大脑记忆机制:

  • 四层架构设计:代理层、记忆层、索引层与接口层,分别类比人脑前额叶、皮层、海马体与感官接口;
  • 记忆处理器:突破传统「记忆数据库」局限,能主动影响模型推理与回应;
  • 分层记忆提取:将语义块组织为情景记忆单元,解决文本相似度检索的上下文缺陷;
  • 模块化框架:支持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记忆需求,兼顾企业协作与陪伴式交互。

目前,EverMemOS 已在 Github 开源,团队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云服务版本,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支持与扩展体验。

🌍 官网: http://everm.ai

💻 Github: https://github.com/EverMind-AI/EverMemOS/

千问 App 公测上线,全面对标 ChatGPT

阿里巴巴昨日正式宣布旗下「千问」App 公测上线,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 AI 助手」,全面进军 AI to C 市场,与 ChatGPT 展开直接竞争。

据介绍,该应用基于阿里最强大模型 Qwen 打造,具备对话问答、智能写作、视觉识别等核心能力,旨在成为未来的 AI 生活入口。

阿里方面强调,千问不仅能与用户「对话」,更能「办事」,未来将将深度嵌入淘宝、高德、闪购、支付宝等生态场景,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场景。

千问 App 公测版已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并同步提供网页与 PC 版本,国际版也将在近期推出,以借助 Qwen 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争夺全球用户。

据新浪科技报道,「千问」App 公测首日即遭遇流量洪峰。

据多名用户反馈,该应用在今天官宣上线后不久便显示「入口拥堵」。部分用户称,在对话框输入指令后无法获得响应,服务暂时不可用。

随后,「阿里巴巴千问崩了」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阿里千问官方则下场回应称:「我好着呢,状态良好,欢迎来问。」

🔗 相关阅读:刚刚,阿里千问 APP 开启公测,要做中国版ChatGPT | 附实测

新消费

「酸奶界爱马仕」翻车:原价 49 元酸奶最高降价 60%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消息,「酸奶界爱马仕」品牌近日出现市场波动。部分售价高达 49 元一杯的高端酸奶产品因销售遇冷,昨天宣布降价,幅度最高达 60%。

报道指出,该品牌此前以高价定位和奢侈品化营销策略切入市场,试图打造中产消费群体的专属标签。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价格与价值的敏感度提升,产品的高溢价模式未能持续,导致市场反馈不佳。此次降价举措被视为对消费端压力的直接回应。

哈啰小北租车上线:免押金租电动车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国内共享出行平台哈啰正式上线电动车租赁业务「小北租车」,全面进军电动车租赁市场。

据悉,该服务由今年 3 月的「蓝莓骑行」升级而来,并于 11 月 11 日完成品牌转型。目前,小北租车已在全国超过 2000 个网点落地,且全面推行免押金模式。

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到店取车」或付费「送车上门」两种方式,车辆来源包括加盟商及哈啰自营渠道。

租赁周期覆盖时租、日租、周租、月租及季租,价格随车型和周期不同而有所差异。「送车上门」作为增值服务需额外支付费用。

国家智能家电标准发布:L1 – L5 五级体系明年实施

据新京报报道,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批准发布《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要求和评价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28219.1—2025)、《智能家用电器应用场景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46505.1—2025)两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将于 2026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施。

新标准从「智能能力」与「场景效果」两大维度明确了智能家电的技术规范:

  • 在「智能能力」方面,要求产品具备数据管理、人机交互、智能控制、智能运维四项关键能力,并建立 L1 至 L5 五级智能等级评价体系。消费者可通过等级直观判断产品智能程度;
  • 在「场景效果」方面,标准覆盖环境管理、健康管理、能源资源管理等 9 类典型应用场景,提出温度波动不超过 ±2℃、颗粒物洁净空气量实测值不低于标称值的 90%、卧室与客厅噪声上限及光线调节正确率不低于 80% 等指标,为研发和互联提供可测量框架。
好看的

《疯狂动物城 2》官宣联动五月天

据 Mtime 时光网报道,迪士尼动画巨制《疯狂动物城 2》定档 11 月 26 日,华语摇滚乐团五月天的歌曲《派对动物》将成为影片的中文主题曲。

《疯狂动物城 2》延续前作的喜剧、动画与悬疑元素,朱迪与尼克将带领观众展开一场「疯狂到日出」的全新冒险。影片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强化了叙事张力,也进一步拓展了该系列的文化影响力。

五月天成员阿信指出,《派对动物》所传递的精神与影片主题高度契合,即「无论你是谁,都应该要为自己骄傲,大步向前」。歌曲的电子音色与爆发力旋律也被认为与动物城的都市脉动相呼应,为观众带来摇滚能量与情感共鸣。

作为现象级 IP,《疯狂动物城》自 2016 年上映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高热度,并在中国内地市场长期稳居进口动画电影票房榜首。

与此同时,《派对动物》作为五月天第 9 张专辑的主打曲目,迅速成为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此次合作被乐团形容为「命运中的梦幻联动」,跨越近 10 年的时间线,最终实现音乐与电影的深度结合。

《塞尔达传说》真人版剧照曝光,林克与塞尔达造型亮相

昨天,任天堂正式公布《塞尔达传说》真人电影的首批官方剧照,展示了演员 Benjamin Evan Ainsworth 饰演的林克与 Bo Bragason 饰演的塞尔达造型。

IGN 报道指出,影片目前正在新西兰拍摄。此前已有非官方视频在社交媒体流出,显示主要演员在森林场景中的拍摄情况。

剧照中,Zelda 身着与《旷野之息》相似的蓝色长袍,而 Link 的造型则更接近《黄昏公主》中的深绿色服饰。

此外,粉丝推测《继承之战》演员 Dichen Lachman 或将出演塞尔达的随从英帕,但任天堂尚未就此消息进行确认。

该片由宫本茂与前漫威影业 CEO Avi Arad 联合制作,导演为 Wes Ball,剧本由《侏罗纪世界》编剧 Derek Connolly 撰写。

此前任天堂宣布影片将于 2027 年 5 月 7 日上映,并计划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的游戏改编电影发行节奏。

与此同时,任天堂还公布了《超级马力欧银河》动画续作的更多细节,该片预计在 2026 年 4 月 3 日上映,由 Brie Larsen 配音 Rosalina,Bennie Safdie 配音 Bowser Jr.。

《猎杀游戏》动作英雄特辑发布,12 月 5 日上映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改编自史蒂芬 · 金同名小说的电影《猎杀游戏》昨日发布全新「动作英雄」特辑。

特辑开场以爆裂节奏呈现,主演格伦 · 鲍威尔在硝烟弥漫的片场直面镜头,表示拍摄最爽之处就是化身动作英雄。剧组动用重型火炮与爆破装置,营造紧张氛围。

剧情方面,影片讲述一档血腥真人秀以生存竞赛霸占收视榜首,参赛者需在杀手追猎下存活 30 天,每多活一天即可获得更高奖金。

35 岁的失业工人本·理查兹为救病重女儿被迫参赛,凭借叛逆与求生本能意外成为全民偶像,同时也成为体制威胁。随着收视率飙升,危险指数同步升级,本不仅要智胜猎人,还需对抗观众对其「惨败」的期待。

该片由导演埃德加 · 赖特执导,主演阵容包括格伦 · 鲍威尔、乔什 · 布洛林、李 · 佩斯、科尔曼 · 多明戈、凯蒂 · M · 奥布莱恩等。影片将于 12 月 5 日全国上映。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30秒做应用、实时写图文,「灵光」想用AI重塑创造力边界

想要在手机放一个 AI 助手,选项不少,但要么像个「高级复读机」,要么是信息的搬运工——天知道,我想要的是一个能真干活的助手,一个除了能说还能动手的「创意合伙人」。

今年你应该也感觉到了,AI 正在从「能聊」变成「能干」。OpenAI 搞了个 Atlas, Google 即将发布的 Gemini 3.0 让 AI 直接操作电脑……大家都在玩同一个方向:让说话变成操作,让对话变成动作。

刚刚,蚂蚁也推出了一个新的全模态通用 AI 助手灵光。它不跟你绕弯子,你开口,它动手——把你脑子里的想法,变成眼前能看、能用、能玩的东西。

从回答到表达,AI 也需要信息美学

灵光的落地页是熟悉的对话窗口,只需要用自然语言发起请求,比如「告诉我这罐饮料的热量」或「记录一下今天的饮食摄入」,极大地降低了上手时的学习成本,也让整个 App 显得比传统应用更流动。

看起来还是像聊天对话啊?其实,跟灵光的每一句对话,对它而言都是一次行动。下面是三个你很可能也会用到的真实例子。

最近因为全运会,广州也享受了一把网红城市的待遇,尤其是广州塔,每天都被游客包围。我问了灵光,「广州塔在建筑设计上有何特别之处?」它返送的不只是文字说明,还带上了一个可交互的 3D 建筑模型。

可以旋转、可以拉近看结构细节,可交互的形式让我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了广州塔双面扭转结构、斜交网状外筒的设计语言。

在和灵光的对话中,它不仅能告诉你答案「是什么」,还能让你看到答案「长什么样」。文本、图像、结构动画都整合在一起,整个问答体验,就像在对话里放进了一个实时生成的「解说图文」。不管是建筑专业学生、城市爱好者,甚至只是出于兴趣想多了解这座地标,都能真的省下了你一点点搜索、翻页、拼凑资料的时间。

紧接着,我补充了一个追问「那帮我规划一个附近的美食打卡行程吧」,它马上理解这个「附近」是广州,并直接生成了一张可缩放的交互地图,标注了六七家风格不同的小店,甚至还有「隐藏路线」。每个点位都能点开看推荐理由、评分、营业时间,甚至还顺带估算了步行路线。

惊人,直接在手机上就能生成可以交互的内容展示,放眼整个行业也并不多见。

如果说这两个案例是让人感受到「好看、酷炫」,那接下来要展示的,是灵光的「理性美」。

对于一个优秀的通用 AI 助手来说,一问一答显然是不够的,而是要能实现结构化的输出,也就意味着需要对信息语义的深度理解和再组织——不仅是检索信息,更能提炼信息点,智能理解语义并进行分层。

比如,碰到「为什么消费品牌正在出售中国区业务/为什么拟物风格的 UI 设计会退潮?」这些既需要宏观视野,也需要微观分析的问题,灵光的回应方式并不依赖大段大段的文字,而是先拆解出关键因素——如消费市场变化、品牌生命周期、股东压力等——再依此组织内容输出,形成一组因果清晰、逻辑递进的解释结构。

以标题+概括的卡片式风格,镶嵌在一个完整的图文里,可以避免枯燥,又不像 PPT/网页报告那样冗长无重点。这样的结构化输出不仅逻辑清晰,也在视觉上展现出一种「信息美学」:干净、聚焦、节奏舒适,不仅让信息吸收更高效,也模拟了专家型写作者的内容组织方式,让 AI 输出更像一份「讲得通」的深度内容,远不仅是「查得到」的浅层答案。

你可能已经想了一路了: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能既结构清晰,又视觉友好,还能实时互动?

其实在接收到问题时,灵光会调动一套以代码生成为核心的内容创建流程。无论是图文、地图还是 3D 动画,底层都是由模型即时写出对应代码、样式和组件,再动态拼装呈现出来。要完成这些工作,并不是由一个大模型孤军奋战,而是由多个智能体协作实现:有的负责图像,有的负责布局,有的调取数据结构……像搭积木一样。

既整合不同内容体裁,又能适配常见的内容呈现方式,从而给出极其自然的内容。最终实现的效果,也更适合转发、截图、总结成「朋友圈可用」的内容——既有理性判断,又能传递个人观点和情绪

一句话、30 秒,给自己做个 App

如果说对话中能做图、做路线规划已经够神奇,那么接下来的能力接近「魔法」:用键盘敲一句需求,它就能直接帮你把一个小 App 搭好。

用 agent 生成应用,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很多应用总是卡在「能理解、不能执行」的断点上。而灵光的「闪应用」瞄准的就是这个痛点,对话已经超越调用和请求工具的步骤,能够做到直接生成工具。

是的,不是生成一段代码、一个原型、一个建议,而是原地生成一个「即刻能用的工具」。实现想法终于不再是程序员专属的快乐,闪应用可以给每个普通人亲手「造东西」一个起点。

来看看它是怎么让「想法落地」变得这么轻巧的:我给它的第一个任务是,「我想要一个能把长文本拆分成更小段落的工具」。

仅仅 30 秒,一个可以设置段落数、自动分段文件的小工具就出现了,甚至不需要打开新页面,它会将生成结果直接嵌在对话流中,点开即用。

再来一个轻巧又实用的例子:做一个菜单翻译器,这里的要义在于:既能把外语菜名翻译成中文让我知道是什么,又能原样朗读出外语,方便我点菜。

理解文字,生成语言,组织界面,并且用声音反馈——这些能力以前得靠多个组件组合才能实现,可能还需要我详细解释代码逻辑,现在只用一句话,它就全都打包完成。

无论是出国旅行用来点菜,还是练习口语用来熟悉菜名表达,这样的小工具一经生成就能上手,真正做到了「即做即用」。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应用构建:不仅能输出前端页面,还能一并调用大模型的后端能力。不仅给你实现了代码,还免费给你上 UI 设计。像翻译、语音合成这些动态模块,全都集成在这个小工具里。

这样一来,生成出来的成品就不只是个 demo,而是真的能与用户实时互动、响应输入,具备完整的前后端逻辑闭环。

与其花时间翻遍整个应用商店,拿闪应用一分钟做一个完全贴合我个人需求的小工具,显然更快也更好。灵活、即时、零门槛。它不是通用解法,而是「为这一次定制」的临时小解决方案,却能激发普通人对「创造」的心理满足感——哪怕不懂开发,也能凭一句自然语言体验「自己做了个小应用」的快乐和分享冲动。

带着「眼睛」展开互动

实时视频已经是目前 AI 助手的「标准配置」了,灵光给这个功能起了个相当有创意的名字:开眼。还真挺贴切,不是靠打字输入,而是打开摄像头,如同给 AI 打开了眼睛,接受另一种自然语言:视觉语言。

比如举起手机对准一杯奶茶,屏幕上马上浮现出饮食建议、保存注意事项,还带着几个延展提问,满足你的好奇心:

这个功能在食品药品上非常方便,无论是给自己选,还是给父母买了新产品他们却不认识时,灵光开眼正好能大展身手。

开眼的特点在于,通过流式识别,超越简单的「认得一个东西」,而是变成了能做出响应、展开对话的智能视觉入口。它能理解你此刻潜在的意图,主动发起跟进动作,把一次镜头下的识别。变成一套连贯的行为链条。

比起那些只能识别 Logo 或商品的旧时代 AI 视觉,它明显走得更远了一步:不仅识别是什么,还试图理解你为什么看它、接下来可能需要什么。

也就是说,它把「摄像头」变成了另一个对话渠道,一种通过视觉引导交互的对话,真正意义上的「开眼」:带着「眼睛」展开互动。

把「创造」这件事交还给了每一个人

语言就是编码,需求就是原型。对话从来不是最终目的,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变成生产力的触发器。灵光打破了「提问—回答—再动手」的传统路径,把语言本身变成工具的起点。让「我有个点子」变成「我已经做出来了」之间的路径更短、更直觉。

原本需要懂代码、设计、产品逻辑的人才能做出的 App,现在用一句自然语言就能生成。普通人第一次可以用日常语言直接「生产」一个功能工具、一张内容卡片,或者一段交互流程,「自己做自己的产品经理」。这种从「会说话」到「能造物」的跃迁,标志着生产力门槛的全面打开。

在 AI 行业的下一阶段,拼的早已不只是「谁的模型更强」,而是「谁能把能力转成体验」。年初 DeepSeek 引领了中国在开源模型的浪潮,2025 年快结束了,我们在灵光上看到 AI 交互范式新可能性。它用非常具体的方式,示范了一条关键路径:从底层大模型,到中层工具能力,再到用户侧的应用产品。

这一次,「AI 能做什么」终于从实验室语言,变成了用户能用的日常动词。把「动手做」变成了「开口说」,也把「创造」这件事交还给了每一个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突发!iPhone Air 设计师离职,加入神秘 AI 创业公司

iPhone Air 可能是这几年来,苹果最命运多舛的产品——在传出 iPhone Air 2 因销量不佳、延期发布的消息后,另一个坏消息接踵而至。

彭博社报道,在 iPhone Air 宣传片中作为设计师代表、担任主讲人的苹果设计师阿比杜尔·乔杜里(Abidur Chowdhury)被曝已经从苹果离职,加入了一家不具名的 AI 创业公司。

这意味着,苹果的设计师团队又失去一名干将。

▲ Abidur Chowdhury

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表示,阿比杜尔·乔杜里的离职与 iPhone Air 的销量不佳无关——事实上,iPhone Air 的设计在苹果内部颇受好评,而阿比杜尔·乔杜里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出生在伦敦的阿比杜尔 · 乔杜里,现居于旧金山,是那种一看就会被人记住的年轻设计师:成长于多元文化的城市,和 Jony Ive 一样受英国工业设计体系的严格训练,却始终在思考下一代的产品设计,他在个人官网用这么一句话来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没什么比创造让人无法割舍的创新产品更让我兴奋。

他曾在英国的剑桥顾问公司和 Curventa 公司实习。之后,乔杜里在伦敦的 Layer 设计公司担任工业设计师。从 2018 年到 2019 年,他经营自己的咨询公司 Abidur Chowdhury Design,与设计机构、创新公司和初创企业合作,提供产品、体验和设计策略。

2019 年 1 月——就在 Jony Ive 离开苹果公司之前,阿比杜尔 · 乔杜里加入苹果公司,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工业设计师。

短短六年间,乔杜里参与设计了苹果一系列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其中就包括 iPhone Air——在苹果发布会上,乔杜里如此介绍这款 iPhone 的设计理念:

我们的初衷,是打造一款属于未来的 iPhone。

现在,阿比杜尔 · 乔杜里去追逐他的未来了。

自 2019 年以来,苹果的设计团队一直比较动荡。许多元老级设计师要么已经退休,要么离开苹果加入其他公司——其中就包括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乔纳森 · 艾维(Jony Ive)创立的设计公司 LoveFrom 和 AI 硬件公司 io。

在艾维离开后,埃文斯 · 汉基(Evans Hankey)短暂接手了苹果的设计师团队,直至 2022 年离职。后来,埃文斯 · 汉基与乔纳森 · 艾维以及多位苹果前员工创立了 AI 硬件公司 io,并于今年 7 月份以 65 亿美元的天价被 OpenAI 收购——迄今为止,io 还未发布任何一款硬件产品。

现任苹果设计总管莫莉 · 安德森(Molly Anderson)是为数不多自 Jony Ive 时代至今仍留在苹果公司的设计师,强调本质直觉的产品设计哲学。

她曾在采访中表示,在设计过程中不要受到现有产品的限制,而是专注于设计出最适合用户需求的工具,注重软件和硬件的融合——最新的超薄款 iPad Pro 以及 iPhone 17 Pro 的设计,就由自莫莉 · 安德森主导。

就在上周,苹果公司二号位、首席运营官杰夫 · 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退休卸任。此前,苹果设计团队由威廉姆斯掌管,而后续将直接向苹果 CEO 蒂姆 · 库克(Tim Cook)直接汇报。

对于苹果而言,公司吸引力下降,人才流失严重,以及年轻团队青黄不接,是目前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而明年正是苹果成立五十周年的关键节点。

《金融时报》报道,苹果 CEO 库克正在加速推进其接班人计划,下一任苹果 CEO 有力竞争者、现任苹果硬件高级副总裁 John Ternus 将挑起大梁。

而这位 iPhone 的掌舵人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如何稳住大局、凝聚人心,带领苹果走向百年老店的下半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两个世界首富吵起来了!贝索斯融资 447 亿复出搞 AI,马斯克:跟屁虫

本该是杰夫·贝索斯的高光时刻,结果被一只猫咪表情包搅了局。

今天凌晨,当贝索斯要亲自下场做 AI 公司的消息刚在网上发酵,马斯克就火速在 X 平台转发推文,并附带一句话:

「哈哈,不可能。Copy cat(跟屁虫)」

如果你关注科技圈,这剧情大概见怪不怪了。从卫星到火箭,这两位科技圈的顶流已经互怼了整整二十年。只是,如今吵架的战场,变成了眼下最火的物理 AI。

62 亿美元,贝索斯开启史上最壕创业

2021 年贝索斯把亚马逊 CEO 的位置让给了安迪·贾西,本以为他要专心当富豪享受人生。结果四年后,这位电商之王突然宣布:我要重返一线,

这次他瞄准的新项目,叫普罗米修斯计划(Project Prometheus)。

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这个计划一出场就拿了 62 亿美元的融资启动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贝索斯自己掏的腰包。

凭借这笔巨款,普罗米修斯在硅谷展开了「人才大抢购」,已经挖来了近 100 名顶级研究员,这些人之前都在 OpenAI、Google DeepMind 和 Meta 工作。

那让贝索斯选择二次创业的普罗米修斯到底要做什么?

简单说,就是让 AI 从虚拟世界走进现实世界。现在市面上的 AI 主要都是通过学习网上的文字、图片来生成内容。它们很会写文章、画画、聊天,但有个致命问题,它们不懂物理世界。

举个例子:你问 ChatGPT「怎么设计一个更轻的飞机机翼」,它可能给你讲一堆理论,但它自己从来没摸过真实的机翼,不知道不同材料在风洞里的表现。

贝索斯要做的,就是让 AI 真正动手做实验。

据悉,普罗米修斯预计探索建设一个超大型自动化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机器人会 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物理、化学和工程测试。AI 会像科学家一样,自己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然后不断迭代优化。

目标领域非常明确:航空航天、汽车工程、计算机硬件制造。比如在航空领域,AI 可以自己跑成千上万次风洞模拟,找出最优的机翼形状;在汽车制造中,AI 可以规划整条产线的机器人如何协作。

此外,贝索斯选的搭档也很有意思:维克·巴贾杰(Vik Bajaj)。

他是个跨界科学家,有着物理和化学的学术背景,曾是神秘实验室 Google X 的核心成员,参与过无人机送货项目 Wing 和自动驾驶项目 Waymo 的早期开发。后来还创立了 Alphabet 旗下的生命科学公司 Verily。选这样一个人当联合 CEO,至少在技术层面也有一个把握航向的舵手。

马斯克为什么说贝索斯「抄袭」?

马斯克这次发「Copycat」不是没有原因的。

最近几年,马斯克一直在强调:特斯拉已经变成了一家 AI 和机器人公司。现在贝索斯也要搞物理 AI,也投资了一堆机器人公司,在他看来,贝索斯进军物理 AI 和机器人领域,更像是在抄特斯拉的作业。

而两者的恩怨,也由来已久。

2019 年,亚马逊宣布要做 Project Kuiper 卫星项目,马斯克当场开骂「Copycat」,因为 SpaceX 的 Starlink 早在 2015 年就开始规划了。

同年贝索斯发布「蓝月」月球着陆器,马斯克又恶搞 P 图把「Blue Moon」改成「Blue Balls」。2020 年,亚马逊花 12 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 Zoox,马斯克又发推:「@JeffBezos 是个跟屁虫」。

往前追溯,两人的梁子结得更早。

2004 年第一次见面就不欢而散。2013 年为了 NASA 的 39A 发射台打得不可开交。2014 年打专利官司,2021 年又因为登月合同闹上法庭。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两人互怼了二十年,但在技术成就面前,马斯克还是展现了一定风度。当地时间,11 月 13 日,蓝色起源的新格伦号重型火箭成功发射,并且在第二次飞行尝试中就完美回收了第一级助推器。后续马斯克还在 X 上送上祝福。

而无论是贝索斯的普罗米修斯, 还是马斯克的特斯拉和 Optimus, 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让 AI 真正理解物理世界, 走出屏幕。

所以,抛开「抄袭」的口水战,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两个顶级玩家同时押注物理 AI 时,这个赛道的爆发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奔驰最强 AMG SUV 即将登场!3 电机 900 马力,性能看齐保时捷

在 9 月的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奔驰发布了全新纯电 GLC SUV,标志着奔驰在电动化战略上的又一重磅车型落地。

作为奔驰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关键一步,这款车延续并放大了 GLC 家族的设计基因——标志性的盾形格栅被密集的像素灯珠和粗壮镀铬边框重新诠释,试图在电动时代延续奔驰的辨识度。

然而,这种对传统设计元素的简单延续与放大,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加之 GLC EV 整体车身姿态偏向稳重与实用,不少评论认为其在设计感上明显逊色于同期亮相的宝马新 iX3。

但或许,这仅仅只是故事的序章。

最强的 AMG SUV

与主打商务与家用的标准版 GLC 不同,奔驰真正的性能担当始终由 AMG 负责。目前,位于阿法特巴赫的工程师团队正全力推进一款基于纯电 GLC 打造的 AMG 旗舰车型。

这台纯电 AMG 不仅将搭载源自 GT XX 原型车的三电机系统,输出超过 900 马力,还将通过全新的 800V 高压平台、直冷电池技术和模拟声浪等手段,填补普通版在驾驶激情与感官体验上的空白。

如果说标准版 GLC 负责稳妥过渡,而 AMG 版,则意在表明:电动时代的性能话语权,奔驰依然志在必得。

近期外媒在德国拍到了一组 AMG GLC EV 的测试谍照,从中可窥见诸多关键细节与升级亮点。

首先,AMG 版拥有显著加宽的轮距,并且搭配了大尺寸锻造合金轮毂,轮胎位置被推至车身最外缘,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车辆过弯时的稳定性,更可以赋予整车更强的「贴地飞行」姿态与视觉冲击力。

▲ 图源:Carscoops

车尾部分,一个可升降式后扰流板被安装在了尾门顶部,预计在量产版本上其将与专属的后扩散器一同推出,为在高速行驶中的车辆提供更强的下压力。

▲图源:Carscoops

尽管前脸仍被厚重伪装覆盖,但几乎可以确定,AMG GLC EV 将沿用标准版那块巨大的封闭式前格栅,其设计语言与不久前发布的 Vision Iconic 概念车一脉相承。不过,格栅中央是否会加入更具 AMG 特色的垂直饰条,仍值得期待。

▲图源:Carscoops

谍照同时拍到了车辆内部的一些配置。观察来看,车内配备了红黑双色的高性能桶形座椅,侧向支撑相当明显,预计量产版本将同步升级门板、中央扶手等区域的材质与配色,从而营造出统一的运动氛围。

▲图源:Carscoops

当然,AMG 的灵魂始终在于动力系统。据悉,新车将搭载三台 Yasa 轴向磁通电机(前一后二),综合输出高达 938 马力(952 PS / 700 kW),百公里加速时间将进入 3 秒以内——几乎是标准版 GLC EV 的两倍,性能直逼保时捷 Cayenne Turbo E-Hybrid(约 980 马力)。

配合这套三电机系统的,是 AMG 专属的 800V 高压架构与创新电池技术。

与标准版使用的方形电芯不同,AMG GLC 将采用圆柱形电芯,并配备单体直冷系统,冷却液直接环绕每颗电芯流动,实现更为极致的热管理。这不仅保障了持续高功率输出的稳定性,还支持高达 400kW 的超快充能力,同时有效解决高性能电动车在赛道工况下的过热瓶颈。

此外,为了与驾驶者「更好的进行情感连接」,AMG 还计划引入类似现代 Ioniq 5 N 的模拟换挡顿挫感以及 V8 声浪模拟系统,让电动驾驶不再「静默无趣」。

届时,这款 AMG 纯电 GLC 将成为品牌史上第三强劲的量产车,也是最强的 AMG SUV。

SL改款,V8犹在

在全力拥抱电动未来的同时,AMG 也未忘记对燃油传奇的呵护。

现款 SL 自 2021 年 10 月发布以来广受好评,但最新的路试谍照显示, AMG 正在计划在 27 年左右推出这一车型的改款。

从谍照来看,新车虽然没有采用 GLC EQ 或 Vision Iconic 那般夸张的「巨幅」设计,也未达到 GT 跑车兄弟那般张扬的程度,但新格栅明显向下延伸,底部已越过牌照区域,视觉重心更低、更具张力。或许,新车的格栅同样能够发光,以强化夜间辨识度。

▲图源:Carscoops

格栅的放大也意味着整个前保险杠需重新设计。尽管测试车两侧进气口仍被伪装覆盖,但可以预见其空气动力学布局将有所优化。

▲图源:Carscoops

新车内饰方面则相对保守,至少从目前的谍照来看,新车并未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引入 CLA 和 GLC 同款的「贯穿式一体屏」座舱,而是依然保留了现款居中的竖置中控屏。

动力系统方面,测试车上的「SL63」徽章确认了 5.5 升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将在改款 SL 上继续服役。

目前 SL63 最大功率为 577 马力,SL55 为 470 马力,而插电混动旗舰 SL 63 S E Performance 则高达 805 马力。此外,还有搭载同款 V8 但调校更舒适的 Maybach 版本。

▲图源:Carscoops

从 CLA EV 到 GLC EV,再到极具未来感的 Vision Iconic 概念车,以及即将登场的 AMG GLC EV 和 AMG SL 改款,奔驰正围绕「大尺寸格栅」这一核心设计语言,掀起一场席卷全系的焕新浪潮。

而奔驰将这场变革定义为一种「回归」。

超越常规的思考,根植于传统的底蕴,迎接未来的准备。

宽阔的车肩、竖直的前脸比例、饱满的轮拱、简洁但充满力量的侧面体块感——这些都是从 W140、W124 一直到早期 SL、G 级时代就已经确立的奔驰美学,一种不依赖复杂折线、不靠装饰堆砌的力量感,更多来自大块面的稳重与「工程师式的自信」。

在 EV 车型上,没有了发动机与散热器的布局限制,设计师得以用更直、更宽、更饱满的形态,将经典美学重新放大。

巨大的封闭式格栅,实则是早年直立式大格栅在电动时代的演绎;车身侧面尽量减少折线,是对七八十年代纯粹大面板哲学的致敬;整车姿态更平、更稳,复刻了老奔驰那种「板正」的站姿;饱满的轮拱与立体灯组,则是从品牌百年 DNA 中提炼出的核心符号。

▲ AMG W140

奔驰正努力试图把这种「老奔驰的力量」,重新带回电动化的新世代车型里。

且看奔驰在新世代的 AMG 和 SL 上,又能交出怎样的答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