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小米 YU7 明日发布!官宣搭载「天际屏」,还有一个全新车漆

讲个笑话:

小米 YU7 还没发布,「车主维权帖」就已经有了。

网传截图显示,有博主称多位小米 YU7 车主在社交媒体和汽车论坛上晒出了「车辆出现问题的照片和视频」,列举了「座椅调节缺陷」「车门缝隙过大」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要求退车」的声音。

还有另一个博主说,「看完小米 YU7 发布会有点失望」、「对比特斯拉 Model Y 或腾势 Z9 GT 毫无优势」、「纯粹靠营销收割情怀」。

在此友情提示一下各位水军,小米 YU7 的发布会将在明晚(5 月 22 日)19 点开始,预计用时两个半小时左右,肯定不会晚于 22 点结束。所以把这些帖子定时 22 点发布准没错,注意先别发「退车」之类的,交付还得等个把月呢。

讲完笑话,来聊正经的,小米官方今天透露了不少关于 YU7 的新信息。

首先出场的是雷军,他给 YU7 这辆车定了个调:「豪华高性能 SUV」。他坦言, SUV 市场竞争远比轿车激烈,高手儒林,但同时他也自信宣称:「YU7 有着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那些喜欢开车、又希望大空间和先进豪华体验的朋友们一定会特别喜欢 YU7。

随后,小米又官宣了 YU7 座舱内最亮眼的配置——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Xiaomi HyperVision),也就是仪表平台远端的那条细长投影。

宝马还说在今年下半年率先量产它们的全景视域桥呢,这下被小米捷足先登了。

「天际屏」带来的座舱革命

介绍 YU7,得先从它的命名开始。

众所周知,「YU7」应读作「御 7」,有着「陆地战车,御风而行」的寓意。但其实,这并非雷军的本意。

去年 12 月,雷军首次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YU7」的正确读法:Y — U — 7。也就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分开念。

至于后来为什么改主意了,暂时不得而知,不知道雷军明晚会不会展开讲讲。

可以确定的是从工信部公示中流出的信息。从工信部公示的「证件照」和流出的谍照来看,YU7 在设计语言上确实与 SU7 一脉相承,流畅的车身线条勾勒出接近 5 米(具体为 4999mm)的修长身姿,宽度近 2 米,轴距更是迈进 3 米俱乐部。

有了这样的身形基础,即便 YU7 的座舱空间要小与同级别车型,也绝对说不上「小」。

▲ 小米为 YU7 准备了一款名为「宝石绿」的新漆色,我愿称其为「苍蝇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身形魁梧,但 YU7 的风阻系数据称低至惊人的 0.21Cd,这个成绩对于一款 SUV 来说无疑是顶级水平,工信部的能耗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13.3kW·h/100km。

当然了,这和潜藏在优雅躯壳之下的三电也有关系。

从工信部的公示中,我们了解到,「YU7」将提供至少两种动力配置:

单电机后驱车型的最大功率为 235kW,最高车速为 240km/h,它将匹配成本表现更优的磷酸铁锂电池,主打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而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双电机四驱版本则毫不妥协,前后电机综合功率高达 508kW(约 691 马力),最高车速 253km/h,零百加速在 3.5 秒以内。与之匹配的则是能量密度和性能释放更佳的三元锂电池。

而在续航方面,96.3kWh 和 101.7kWh 两种不同容量的电池包,预计将提供最高可达 835kW 的 CLTC 工况续航。

内饰与座舱体验,向来是小米施展其「科技魔力」的核心舞台。而 YU7 最引人瞩目的革新,莫过于其刚刚被官方定名的「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从已曝光的内饰谍照和行业信息来看,这项被小米称为「更符合直觉的视觉交互系统」的技术,极有可能彻底颠覆了传统仪表盘的概念。

乍一看,这东西不是阿维塔上面的贯穿式大连屏吗?实际上它并非一块实体屏幕,而是通过投影技术,在前风挡玻璃下方形成一道横贯左右 A 柱的一体式环绕信息光带。

▲另一个视角可以清楚看到这并非屏幕

这种设计,与宝马在新世代 X 概念车上展示的「全景视域桥 (Panoramic Vision)」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旨在将驾驶核心信息投射于驾驶员视线前方更远处,减少视线切换,营造出一种更沉浸、更具未来感的驾驶氛围。

▲宝马的全景视域桥

如果小米能在 YU7 上成熟量产并率先大规模交付该技术,其在人机交互领域的探索无疑又将领先一步。

除了「天际屏」这一重磅创新,我们还能从各种信息中拼凑出 YU7 座舱的更多细节:

一块尺寸可观的悬浮式中控屏依然是座舱的交互核心,持续进化的 HyperOS 2.0 车机系统,或许还会与即将同台发布的自研 SoC「玄戒」芯片联动,进一步深化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无缝体验。

而在内饰的用料上,根据一些体验过实车的博主的描述,YU7 车内大面积采用了软质材料包裹,座椅「相当软」,后排不仅空间宽裕(头部接近两拳,腿部达三拳,靠背调节范围巨大),还设计了座椅下抽屉等实用储物空间,前备箱的容积也相当可观。

细节上,小米标志性的「一键狂暴」红色按钮得到了保留,但也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比如方向盘上的物理按键被移除,中控台的布局也有变化——实体按键消失不见,整体变得更加常规。

和 SU7 相比,YU7 少了一点个性,但又多了几分拥抱主流市场的从容与稳健。

定价,才是决定 YU7 命运的胜负手

在梳理了小米 YU7 从设计语言、三电核心到座舱科技的诸多已知亮点之后,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浮出水面:

这款被雷军寄予厚望、并亲自定调为「豪华高性能 SUV」的车型,在小米汽车的整体版图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又能否在早已是「红海」的中国新能源 SUV 市场中,真正掀起属于自己的浪潮?

YU7 的登场,无疑是小米「两年三车」宏伟蓝图中的关键落子。作为继 SU7 之后的第二款车型,它肩负着将小米汽车的品牌势能从轿跑市场,拓展至竞争更为激烈,但也更为广阔的 SUV 主流阵地的重任。

SU7 上市初期的现象级火爆,为小米汽车赚足了眼球和订单,但也伴随着产能爬坡的压力以及近期在辅助驾驶、车机系统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口碑波动。

因此,YU7 不仅要延续 SU7 的品牌热度,更要在产品成熟度、品质体验以及用户口碑上实现关键的提升,成为小米汽车稳固市场地位、重塑用户信心的中流砥柱。

未来,随着预计在 2026 年推出的、可能下探至 15 万元区间的增程式 SUV 的加入,小米汽车将初步形成覆盖主流价位区间的完整产品矩阵。

至于小米的产能,好消息是,随着小米武汉基地二期工程的投产,小米已经将年产能提升到了 30 万台,为 YU7 未来的规模交付提供了必要的产能支撑。

然而,YU7 即将踏入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修罗场」。特斯拉 Model Y 这座大山依旧是所有追赶者绕不开的标杆,其品牌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壁垒。

与此同时,问界 M7、理想 L6、L7、小鹏 G9 等国产车型,也凭借在智能化、舒适性、家庭用户需求洞察等方面的深厚积累,早已将这片市场切割得七零八落。每一个细分需求,几乎都有对应的产品盘踞。YU7 想要从中突围,雷军口中的「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必须实实在在。

从目前已知信息看,YU7 的差异化优势可能体现在:

小米 HyperOS 车机系统与「人-车-家」全生态的打通;以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Xiaomi HyperVision)为代表的座舱科技创新;延续自 SU7 的优异操控基因和强劲性能;以及小米品牌一贯擅长的、对年轻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

当然,挑战也显而易见。

作为一个仅发布了一款车型的汽车界「新兵」,小米在品牌积淀上,尤其是在「豪华」二字的诠释和用户认可度上,仍需时间去培养。其销售服务网络的铺设速度与服务质量,能否跟上销量增长的步伐,也是一大考验。更不用说,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以及消费者在经历多轮市场教育后日趋理性的消费心态。

所有的悬念,最终都将部分指向那个最敏感的问题——价格。

综合 YU7「豪华高性能中大型 SUV」的定位,以及接近 5 米车长、3 米轴距的尺寸,再考虑到其可能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搭载「小米天际屏」、采用高规格三电系统等硬核配置,此前部分传闻中 20-25 万元的起售价区间显得颇为激进。

若要真正体现「豪华」二字,并确保合理的利润空间,其定价策略或许会更接近 SU7 的逻辑——即标准版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入门价格,而真正体现「豪华高性能」的高配四驱版,则可能将价格上探至 30 万元区间甚至略高。

当然,小米一向深谙「性价比」的艺术,或许它会在某些配置组合上给出超乎预期的「惊喜价」,以延续 SU7 的爆款效应。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1.59 万元起售,东风奕派 007 的续命策略是「加量降价」


东风奕派 eπ007 和东风日产 N7 常常被大家调侃说是「互相换壳车型」,两者的车身尺寸、轴距以及造型等方面都大差不差。不过东风日产倒是对此专门辟谣过,「真的只是巧合,两个车根本不是一个平台的」。

▲东风奕派 eπ007

▲东风日产 N7

在这种调侃之下,日产 N7 在本月 15 号突破了 1 万台的大定,成为了行业最快大定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之一,其「兄弟车型」东风奕派 eπ007 也在本周迎来了年度小改款。

2025 款的东风奕派 eπ007 与现款整体变化不大,主要是升级了车漆工艺,并在车机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和舒适性配置上做了优化,并把电动尾翼、HUD抬头显示等配置从选配改为了标配。

2025 款车型的定价则略降了一些,纯电版售价区间为 11.59-14.99 万元,增程版续航为 11.99-13.19 万元。

东风奕派 eπ007 的外观走的是「低调耐看」的路子,整体造型较为稳重大气。

车辆长宽高分别为 4880/1895/1470 mm,轴距为 2915mm,共有晨曦白、溪石灰、幽兰紫、向阳金和夜影黑五种车身颜色。其外观延续了现款车型的设计风格,并在细节上进行了优化。

新车前脸采用了封闭式格栅设计,搭配星际矩阵 LED 大灯组,128 颗 LED 光源可以实现多种智能照明模式。「π」 字形的日间行车灯,提升了车辆在夜间行驶时的辨识度。车身侧面的低趴轿跑式造型搭配上隐藏式门把手和低风阻轮毂,让整车的风阻系数降低至 0.209,不仅提升了车辆的颜值,还优化了空气动力学性能。

奕派 eπ007 车内则采用了 8.8 英寸全液晶仪表屏加 15.6 英寸悬浮式中控屏的组合,搭载的 eπOS 2.0 车机系统,支持卡片分区和分屏交互功能,不仅接入了豆包与 Deepseek 等 AI 大语言模型,还增加了 QQ 音乐等生态内容。

新车内饰用料上采用了超柔面料与高弹海绵的组合,座椅按摩系统也进行了升级,全系标配 8 点大区域按摩,在按摩力度和面积上都有所增加。

2025 款东风奕派 eπ007 提供了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系统。增程车型配备了 218 马力的电机,0-100km/h 的加速时间为 7.2 秒,CLTC 纯电续航里程为 230km,综合续航可达 1230km。纯电车型则有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最大功率分别为 544 马力(双电机)、218 马力和 272 马力,CLTC 纯电续航最大里程为 650km。

智能化方面,2025 款东风奕派 eπ007 配备了 eπ PILOT 辅助驾驶操作系统,搭载 31 个智能感知硬件,支持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并线辅助、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LAPA记忆泊车等功能。

23 年 8 月份,东风汽车把旗下的几大品牌做了重新定位,奕派定位于面向主流市场的电动化品牌,因为其面对的市场容量最大,所以在销量方面也是被寄予厚望。

但是 24 年 3 月份上市的 eπ007 销量一直在月销三四千辆左右徘徊,细究其原因,除了本身产品力没有特别的护城河之外,品牌知名度也是个大劣势,在面对新势力对手时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不过借着日产 N7 的东风,奕派也算是有了一波小小的热度,就看能不能靠着新款「加量降价」的措施,来冲一波销量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车企为什么抢着给用户当爹?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最近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颇具温情」的用车场景:

家长们可以通过特斯拉 App 为刚刚拿到驾照的「孩子」设定车辆的最高速度、最大加速度,还可以一键开启一系列主动安全功能,甚至还有「宵禁通知」——晚上 11 点到凌晨 4 点之间,只要车辆被启用,家长就会立刻收到提醒。

末了在附上一句「希望特斯拉的设计可以让每个家庭平安用车」,听上去满是体贴与关怀。结果评论区来了一句:

孩子?多大的孩子开啊?

众所周知,不同于特斯拉的「老家」美国,在我国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最低年龄为 18 岁,这意味着,我国的机动车驾驶员完全具备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的能力——

这或许就是部分网友感到疑惑的原因。

现如今,车企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深度参与到我们日常驾驶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之中。特斯拉这层包裹着科技糖衣的「父爱」,究竟是科技进步带来的贴心守护,还是一种在无形中逐渐模糊用户自主权边界、不请自来的「越俎代庖」?

当然了,如果家长就是车主的话,那么外借车辆时限制其性能这件事非常合情合理,另一方面,经验不足的年轻驾驶员事故率确实相对较高。然而,「孩子」这个说法放在中文语境下,未免有些幼龄化之嫌。要知道,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改革的讨论都已经持续十来年了。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智能汽车乃至整个科技硬件领域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爹味」操作,其实早就已经渗透到产品设计与服务的方方面面。

车企们,或者更宽泛地说,科技大厂们,似乎不约而同地秉持着一种信念:凭借手中不断迭代的技术,它们不仅能制造出更聪明的机器,甚至还能「优化」用户本身。

不止「锁马力」,车企「爹味」操作的 N 种姿势

软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定义汽车的使用逻辑,有时也顺便严格限制了你的「用车权限」。

比如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 SU7 Ultra「锁马力」事件:众多车主为了那超过 1500 匹的强大马力激情下单,但却发现,想要完全发挥这台高性能车的潜力,还得先通过官方设定的赛道驾驶考核,否则只能体验受限的性能输出。

这种「为了你好」的逻辑,让不少真金白银投入的车主感觉,自己买回来的高性能座驾,似乎还附带了一套来自厂商的额外考核标准。虽然小米汽车后续已经向用户致歉,并叫停了这一次 OTA 更新,但这件事还是给小米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影响。

这种由厂商单方面定义和限制产品性能的做法,在数码圈早有先例。

苹果在 2017 年至 2018 年爆出的「降速门」丑闻,便是通过 OTA 更新,在用户未被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悄悄调低了那些电池已经老化的旧款 iPhone 的性能,导致手机「越用越卡」。

尽管苹果后续解释称这一举措是为了「防止意外关机」,但这种擅自「优化」设备性能的做法,还是令全球用户感觉到其知情权与控制权受到了侵犯。最终,苹果不得不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致歉。

可以说,当你的座驾越来越像一部装有轮子的大型智能终端时,能够对它下达指令的并不只有手握方向盘的你。与此同时,你的驾驶行为,乃至你在车内的细微举动,都有可能成为被算法分析的对象。

特斯拉在美国等地率先推行的「安全评分」(Safety Score)系统便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该系统通过车载传感器,细致记录车辆的急加速、急刹车、前方碰撞预警的频次等驾驶习惯数据,并以此作为其自有保险产品保费高低的重要浮动依据。

尽管特斯拉声称此举旨在「鼓励更安全的驾驶行为」,但其评分标准的透明度、数据的具体用途及隐私边界等问题,持续引发着用户的广泛讨论与审视。

你或许会觉得,特斯拉的保险业务并没有在中国开展,「数据隐私」也并非国内舆论环境的热门话题,那么接下来就来聊聊大多数人都会接触到的,比如,你修车的权利。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的「汽车维修权」运动,正是消费者对车企试图通过技术壁垒和商业模式垄断售后市场、限制用户自主维修选择的直接反弹。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虽在 2020 年就通过了旨在要求车企开放车辆远程信息诊断数据的维修权法案更新(计划于 2022 年款车型生效),但代表主要车企的行业联盟却迅速提起诉讼,以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技术实现难度为由试图阻止该法案的全面实施,相关的法律博弈至今仍在持续。

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其从销售到售后高度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以及对核心三电系统零部件、专用诊断软件和维修认证体系的严格控制,也使得车主在官方授权服务中心之外的维修选择极为有限,维修成本也相对较高。

而在中国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部分新兴品牌车型(尤其在 2023 年至 2025 年间)的维修也日益表现出对原厂授权体系的过度依赖,维修费用高昂,用户却没有一点儿办法。

难受的不只是用户,干汽修的师傅们也因此叫苦不迭。《经济观察报》今天刚好发布了一篇名为《离谱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

上海的两位修车师傅「大刘和小刘」在 2024 年因为「解锁」了两块被锁定的新能源车电池包,被告上法庭,后被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判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大刘被判有期徒刑 6 个月,缓刑 1 年;小刘被判拘役 6 个月,缓刑 6 个月;违法所得及犯罪工具予以没收。

所以说,新能源车别乱修,弄不好得进去。

总之,无论是对硬件性能的远程调控,还是凭借传感器与算法对用户行为的精微「画像」与「善意引导」,抑或是运用商业策略对车辆生命周期后端服务的全面掌控,当下的车企们,正凭借着日新月异的技术所赋予的强大能力,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介入着用户的驾驶乃至整个用车生活。

这些往往打着「保障安全」或「优化体验」等响亮旗号的种种举措,在用户的实际感知中,常常异化为一种难以拒绝、不容置喙,甚至略带强制性的「爹式管束」。

车企「当爹」的逻辑,是「不得不」?

要理解车企为何纷纷展现出「当爹式」的管理姿态,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动机,这背后实际上是安全诉求的千斤重担、技术演进、市场竞争、日益收紧的法规环境以及车企自身长远战略等多重力量复杂交织、共同塑造的结果。

车企们挂在嘴边的,也确实是分量最重的一个理由,便是安全与责任。在公众对交通事故的「零容忍」与严苛的产品责任法规面前,任何车企都不敢掉以轻心。

从这个层面解读,一部分「家长式」功能的出现,的确是车企在巨大的安全绩效压力和潜在法律风险下的必然选择,带着几分「被动履责」的色彩。

安全和法规的红线固然要守,但市场的指挥棒同样威力巨大,品牌形象的精心雕琢更是车企们不遗余力之处。

一旦发生与车辆安全相关的负面事件,汹涌的公众舆论和无孔不入的社交媒体传播,足以在短时间内给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带来巨大的打击。因此,在功能设计上采取更为保守和「过度保护」的策略,往往也成为车企进行危机管理和声誉维护的现实考量。

上个月小米汽车就是一个例子,安徽铜陵的高速车祸将辅助驾驶顶上风口;多起 SU7 Ultra 违法飙车所引发的车祸,也让公众对与「性能」这个词有了更多的思考。为了降低事故风险,小米还把 SU7 Ultra 试驾车的最高时速限制到了 80km/h。

雷军本人也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当然了,其中也离不开「黑公关」的推波助澜,但这个话题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更进一步,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一些看似「无微不至」的辅助或限制功能,经过巧妙包装后,也能成为彰显企业「负责任」、「科技领先」或「人性化关怀」的品牌标签,以此吸引特定消费群体的青睐。

「安全就是最大的豪华」这句话,相信大家已经听得不少了。

当行业内有领军企业通过这类「管家式」功能成功获得市场关注和积极反馈后,便极易引发其他竞争者的效仿乃至「军备竞赛」,最终形成一种「你不当爹,就有可能落后」的行业氛围。

如果说安全和市场是某种程度上推着车企不得不「当爹」的外部约束与诱因,那么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则从内部赋予了它们这种能力,甚至催生了某种冲动。

许多车企,尤其是那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势力们,其内部往往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技术乐观主义」和工程师文化主导的思维模式。他们可能深信,不断进步的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车辆本身的工程问题,更能弥补甚至「修正」人类驾驶员在感知、判断、执行等环节的固有缺陷和不确定性——

这种「技术父爱主义」的心态,自然会催生出更多试图主动干预、主动优化用户驾驶行为的功能设计。

与此同时,随着高级辅助驾驶技术的逐步渗透和演进,传统的人车关系以及「驾驶」这一行为的定义本身,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车企可能正试图通过当前这些看似「管束」的功能设置,潜移默化地「教育」或「引导」用户适应未来更高阶的自动化系统和全新的出行模式,这既是对未来趋势的提前布局,也是在培养用户对特定技术路径和品牌生态的依赖性。

所以你看,车企们纷纷化身「你爹」,这背后五味杂陈。既有面对安全法规与社会责任时,不得不为之的审慎;也有在市场竞争中的精明与考量;更有在技术赋权与未来出行愿景驱动下,主动介入并试图重塑规则的雄心。

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共同促成了当前智能汽车领域这种独特的「父爱如山亦如锁」的行业景观。

话说回来,特斯拉如果把 App 里的「家长控制」改成「安全控制」,是不是会更好呢?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QOO Neo10 Pro+:性能旗舰的超大杯,性能顶级续航全能 | 新品画报

5 月 20 日,iQOO Neo10 系列迎来新成员 iQOO Neo10 Pro+。

作为 iQOO 旗下次旗舰定位产品,iQOO Neo10 Pro+ 也用上高通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和 iQOO 新推出的自研芯片 Q2,配备了 LPDDR5X + UFS 4.0 储存芯片组合,安兔兔跑分为 2909832。

电竞芯片升级后,Neo10 Pro+ 在《和平精英》上实现了 2K + 144FPS 超分超帧,以及原神的 2K 纹理超分显示。像是《永劫无间》有 60fps 的极致画质支持,暗区突围支持全地图光追和 90fps 模式。

机身内置了 iQOO 13 同款的 7000mm² VC 均热板,还有 23 根环绕式天线设计,控制发热和保证信号稳定性。

续航也是近期 iQOO 的更新亮点,Neo10 Pro+ 搭载 6800mAh 蓝海电池,日常使用大概在 1.5 到 2 天左右的续航。

手机支持 120W 超快闪充和 100W PPS 的双百瓦快充,也是不需要为充电搭配纠结的手机。

屏幕方面,iQOO 选择了一块 6.82 英寸 2K 144Hz 护眼电竞屏。

屏幕采用京东方最新的发光材质 Q10,支持 1800nits 的全局峰值亮度和 4500nits 局部峰值亮度,还有 1-144Hz 自适应刷新率调节和最高 300Hz 触控采样率。

相机是性能旗舰的标配,5000 万像素的主摄搭配 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主摄有光学防抖和提升暗光表现的新一代 VCS 人眼仿生技术,超广角则支持视角更夸张的鱼眼模式。

外观方面,手机有驰影白、疾影黑和以蓝色为主的超级像素三款配色。舷窗造型的大眼双摄和 8-Bit 像素风等 iQOO Neo 系列设计元素有被保留下来。

像素设计更是拓展到整个后盖,有像素格营造出一种蓝色电子界风的渐变效果。

最后看看价格:

  • 12GB+256GB 2799 元,国补价:2379.15 元
  • 12GB+512GB 3299 元,国补价:2804.15 元
  • 16GB+256GB 3099 元,国补价:2644.15 元
  • 16GB+512GB 3499 元,国补价:2999 元
  • 16GB+1TB 3999 元,国补价:3499 元
「买吧,不贵。」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影石 X5 体验:影石最全能的旗舰,征服夜拍的全景相机

现在的全景相机,已经变了。

它们不再是全景内容制作的专属,而是一个能固定在各种刁钻位置、支持全角度拍摄的特殊角度拍摄神器。用户可以用它来还原无人机视角,单人做出全角度环绕跟拍的效果,对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是个非常有用的补充。

随着传感器、处理器以及影像算法的升级,全景相机的画质也在飞速进步。现在开启了 180° 的常规模式,全景相机都能有不俗的表现,在常规场景中拥有了和传统运动相机掰手腕的能力。

只不过,弱光成像对全景相机来说还是个大难题。要是能解决,全景相机的适用面将会再大一点。

现在,影石正要解决「弱光拍摄」这个问题。

他们发布了搭载全新传感器和新一代三芯组合的影石 X5,用全新的「夜景录像模式」改善全景相机在弱光环境下的成像能力,把之前只能在日间使用全景相机变成支持全天候拍摄的全能相机。

不再怕黑

先看看画质方面的配置升级,X5 的前后摄像头各搭载了一块 1/1.28 英寸的传感器,具备 13.5 档动态范围。新传感器的最大等效像素尺寸为 2.4μm,比起影石 X4 的双 1/2 英寸传感器组合要大了不少。

更大的传感器能实现更大的进光量,从基础上保证画质。

▲ 默认 8K 30fps 模式下拍摄

所以你在默认的拍摄模式下能够看到,X5 在夜晚的街道上也能够拍出清晰的画面。比起前几代全景相机会出现的暗部细节模糊、色彩断层以及开始出现方块碎化的问题,X5 已经不会出现。

画面能够尽力保留反差,观感上比日间成像通透一点,不会出现过分提亮导致画面变灰的情况。

与此同时,影石还配备了两块全新的专业影像芯片和 5nm AI 芯片的组合,算力提升了 140%,能够应付算力要求更高的 AI 智能降噪、亮度还原和动态调节等画面调整。影石整合成专用的「夜景录像模式」,进一步提升画面表现。

▲ 开启「夜景录像模式」的 8K 30fps

开启之后,X5 拍摄的画面会再提亮多一点,有类似手机拍照用的「夜景模式」。如果遇到灯光不足的街道场景,夜景录像模式就显得很实用。

当然,算力提升不只是利好弱光环境下表现,日间场景中的画质表现和 HDR 模式也有提升。

▲ 常规模式下开启 8K 30fps 拍摄

X5 支持新一代 11K 超采样技术,在输出 8K 30fps 的模式时会先进行 11K 的超采样,画面呈现会更加细腻,图像里处于前景位置的砖墙已经能够看到细节纹理,边缘部分的细节轮廓也比之前的要再清晰一点。

成像风格的部分,X5 和 X4 相似,都在尽可能保证画面光暗信息的基础上还原。画面反差和通透度和前代相差不大,画面中云的轮廓还有层次感能呈现出来,颜色则比上一代鲜艳一点。

HDR 的部分则是提升了录制规格上限,X5 支持最高 5.7K 60fps 的 HDR 视频拍摄。高像素增加了用户视角选择的裁切空间,有了 60fps 的支持对用这个帧率创作的用来说是个更实用的升级。

另外,X5 还提供了 Log 视频录制模式,方便用户进行风格化调色或还原更多画面细节。

▲ 5.7K+ 30fps 模式

▲ 普通 5.7K 30fps 模式

面对全景部分主要用到 5.7K 规格的用户,影石在 X5 上新增了 5.7K+ 的拍摄选项,进一步提升该分辨下画质表现。

不过这个模式最高只提供了 5.7K+ 30fps 的录制规格,更建议在光线充足、相对静态的环境中使用。

单镜头模式方面,X5 最高支持 4K 60fps 模式拍摄。如果将规格调整到 4K 30fps,还能在自由比例模式中选择「极广角」模式,以获取最大 170° 的视角。

单镜头的日间成像会比 360° 模式更进取,画面更通透,反差也比全景模式再高一点。

视频里面看,从边角到中心,画面的解析力都保留得不错,不会出现断层式下滑,整体成像效果已经追近了不少运动相机。日常直接用来做日常 Vlog 等陆地拍摄,只用单镜头模式也足够了。

操控和交互的部分和之前一样,影石 X 系列在视觉选择、跟踪拍摄以及相机交互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功能,这次的 X5 和升级后的 insta360 官方应用也不例外。

首先,X5 能够识别画面里面的主体,并能够对应每一个人生成一个主要视角进行跟踪。配合高像素录制,用户拍摄完之后不仅能够得到一条完整的多人素材,还能根据不同的人获得单人特写。

不需要另外架设多个机位,后期剪辑也能够更加丰富的选择。

如果拍摄只有自己一个人,insta360 应用内提供了更加简单的「主角视角」和「固定视角」可以选择。这样在完成拍摄之后,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自选模式下的平面视频,同时也能够保留完整的全景视频,方便用户直接出片。

甚至可以开启 AI 视角功能,相机会自动判断出高光的位置,然后输出一个跟着高光场景运镜的视频。

当然,上一代支持的自主选择视角的功能,这里也不会落下。

比起传统在画面滑动的模式,影石用类似游戏手柄摇杆的操控设置能够在减少滑动频次的情况下大幅度切换视角,操作起来比在屏幕上滑动要方便直观很多。

另外,影石在上一代推出的 AI 魔法师、魔法天空等 AI 生成功能,模仿无人机穿梭的穿梭延时模式等常驻功能,这里都能够用到 X5 拍摄的全景素材上。

交互操作的部分,X5 除了常规的关机模式下按录制键直接开录,以及手势控制、语音控制开拍三个模式外,这次新增了「扭一扭」开录操作。

用户只需要重复旋转两次机身,就能够直接进入录制模式。响应准确,对操控精度要求不高。在滑雪、钓鱼等只能空出单手操控的场景还是很有用的。

最后,影石在 insta360 应用里面提供了云服务,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素材,也能够透过这个功能快速向朋友还有社交软件分享,实现即拍即传。

更方便,更坚固,更丰富

外观方面,X5 延续了 X 系列这个相对成熟的圆边长条形的设计模式。

机身正面覆盖了防滑胶,X4 规律的条形纹理被替换成了几何图形纹理,和中心的六边形麦克风防风罩融为一体。

这款防风罩采用了多层防风网结构,提升了抗风噪能力。

机身还内置了无线接收端,可配合影石新推出的 Mic Air 无线麦克风进行收音。

机身后侧还是那块经典的大屏幕,屏幕下侧是录制键和模式切换按键,电源键和在几个固定模式之间快速切换的 Quick Menu 按键则放在机身右侧,USB-C 接口右侧底部。按键都做得比较紧,按下需要些力气,以避免误触。

机身左侧的大部分空间,都被电池仓覆盖。和 X4 一样,TF 卡槽也放到了电池仓里面。

影石对这一代的电池做了升级,容量从 X4 用的 2290mAh 升级到 2400mAh。在默认设置的 5.7K 24fps 模式下,能够录制约 185 分钟。

充电规格也升级到支持 30W PD PPS 快充,拍摄时可以用支持这些通用快充协议的移动电源和充电器进行充电。

影石官方在 X5 的全能套装中提供了可同时充两块电池的充电管家,充电管家也支持 30W PD PPS 通用快充协议。对有长时间录制需要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升级点。

日常使用的话,机身在屏幕下方两个按键位置的温度感知会明显一点。如果要长时间录制,拿着自拍杆等其他固定设备会更好。

防水防护和耐用度方面,影石将 X5 的裸机防水性能从 10 米 升级到 15 米,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全隐形潜水壳,安装后防水深度能到 60 米。

潜水壳完全匹配 X5 的视角,安装后不会影响全景拍摄。

镜头保护也做了升级,X5 的外镜采用了光学超硬金刚膜,抗掉落性能比 X4 提升了 100%,耐磨耐刮和硬度都有提升,裸机状态下放在和钥匙放在一起也不担心划伤。影石还增加了快拆设计,要是相机不小心跌落和划伤了镜片时,用户也能自行更换,不影响拍摄。

当然,X5 也有专用的镜头保护盖,日常甚至在部分夜间环境下不太影响使用。但要是遇到光线相对复杂的场景,建议取下再拍摄,日常也要保持镜片清洁。

配件连接的部分,X5 底部保留了标准的 1/4 螺口,方便用户连接自拍杆、子弹时间自拍杆、三脚架和大力夹等采用相同螺口的固定设备。

X5 加入了磁吸快拆接口,使用起来就和 Ace 系列的相似。用户能透过底部同样附带标准 1/4 螺口的磁吸快拆配件来连接各种固定设备。快拆配件有锁扣,增加连接稳定性。拆卸时只要在解锁后捏紧快拆板两侧就能取下,方便用户在各种脚架和自拍杆之间快速切换。

除了这些,这次还推出了能够收纳 114cm 的伸缩自拍杆,以及能够收纳自拍杆的收纳包。

包内分成两侧,上层是能够收纳快装板、充电线、电池等小配件的网格,下层则是收纳本体和充电管家的结构。相机本体的挖槽兼容了硅胶镜头保护套,底部也没有固定结构,用户可以取出后放进更多的配件。

从全景,到全能

整体来说,X5 还是影石旗下最全能的全景相机,也算是他们旗下最全面的运动相机。

传感器、处理器组合的升级以及夜景模式的出现,解决「全景相机没办法在夜晚使用」这个难题。配合升级的图像算法以及更新后的越来越强自动构图、视角选取和后期能力,我们在 X5 身上可以看到它在多机位、多角度拍摄乃至一定程度上满足多机拍摄需求的可能性。

加上新产品在操控简化、续航升级以及应用轻剪辑能力增强等基建上越来越强,新手用起来也十分方便,X5 的使用上限和下限也在不断提升。

如果你只是一个新入门用户,哪怕不打算滑雪、钓鱼、骑行,只是想给自己的陆地生活记录 Vlog 多增加拍摄上的新意和乐趣,但又不想为了拍摄一个两个特殊镜头搞得十分复杂,那变得更全面的 X5 全能礼盒版无疑就是合适的选择。

除此之外,我们也能从影石 X 系列的更新模式中了解到:

它们不再只是肤浅地盯着「极限运动场景」和「全景内容创作」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全景拍摄的属性和优势,以及自身只能算法结合,为平面或常规拍摄提供更多创意和可能性而努力。

这,才是现阶段消费级全景相机产品应该走的路。

「买吧,不贵。」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