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小鹏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飞行汽车即将量产!

如果把下图的公司名称和主讲人遮住,你一定会觉得这是特斯拉的发布会。

在 2025 年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系统性地展示了其围绕「物理 AI 世界」战略所构建的技术体系与产品演进路径。

这家以新能源汽车起家的科技公司,正试图通过底层模型、自研芯片与多形态终端的协同演进,打造一个覆盖地面、低空与机器人领域的通用智能生态。

第二代 VLA 大模型,突破行业上限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小鹏最新发布的第二代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

不同于行业普遍采用的串行处理架构————即先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自然语言描述,再进行推理决策,该模型实现了从视觉输入到车辆控制指令的端到端直接映射。

这种架构跳过了中间的语言抽象环节,大幅减少了信息转换过程中的语义损耗与系统延迟。

作为一款面向物理世界的通用模型,它兼具动作生成、场景理解与行为推演三大能力。

比如在车端,小鹏通过「芯片-算子-模型」的全栈优化,在算力为 2250TOPS 的 Ultra 版车型上部署了参数量达数十亿级别的 VLA 模型,它不仅能实时输出方向盘转角、油门刹车等控制信号,还能解析复杂交通场景中的语义关系,例如识别施工区域临时摆放的锥桶、理解行人意图,甚至预测周边车辆在未来几秒内的轨迹变化。

基于该模型,小鹏推出了「小路 NGP」功能,在缺乏车道线、交通标志甚至 GPS 信号的非结构化道路上,系统平均接管里程提升了 13 倍;更引人注目的是「Super LCC+」——一种无需预设导航路线的自动辅助驾驶模式,车辆可自主完成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避障,并且模型可以自主在未知环境中的泛化能力。

小鹏计划于 2025 年 12 月启动该模型的车端先锋用户测试,并于 2026 年第一季度随 Ultra 版车型全面推送。

小鹏也开始向行业输出这一核心技术能力,大众汽车已确认成为该模型及小鹏自研图灵 AI 芯片的首发战略合作伙伴。

在自动驾驶的下一阶段,小鹏计划于 2026 年正式推出三款 Robotaxi 车型并启动试运营。

这些车辆被视为小鹏多年智驾技术的集大成者,搭载 4 颗图灵 AI 芯片,总算力达 3000TOPS,为目前全球车端最高水平。

技术路线上,小鹏坚持纯视觉方案,不依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他们认为高精地图更新成本高、覆盖有限,激光雷达则受限于硬件性能纯视觉方案更具普适性与可扩展性。

在安全冗余上,小鹏所有的 Robotaxi 车辆都将采用双冗余硬件架构,涵盖感知摄像头、计算单元、转向与制动执行系统,两套系统可实时互为备份,在单点失效时实现毫秒级切换,满足全无人驾驶运营的安全标准。

小鹏创新性地在 Robotaxi 的遮阳板中集成柔性显示屏,可显示「正在等待」「请通行」等可视化信息,帮助行人理解车辆意图;未来他们计划结合定向车外语音,形成视觉+听觉的多维交互界面,增强人车互信。

与此同时,小鹏还将推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Robo」 L4 智驾版本,硬件配置、安全冗余与智驾能力与 Robotaxi 同源,并支持「日常模式」与「高阶智驾」两种状态切换,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灵活选择,相当于一辆有安全员的 Robotaxi。

为加速生态建设,小鹏宣布将对 Robotaxi SDK 开源,并且高德已作为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加入这一项目,双方将整合地图、调度与用户服务,共同面向全球市场提供 Robotaxi 运营解决方案。

最拟人的人性机器人

在具身智能领域,小鹏展示了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

该机器人采用「由内而生」的仿生设计理念,拥有类人脊椎结构、全包覆柔性皮肤与可定制体型,支持不同身高与比例的个性化配置。

IRON 全身具备 82 个自由度结构,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可完成「猫步行走」、上下楼梯、弯腰拾物等高难度拟人动作。其手部采用行业最小尺寸的谐波减速关节,实现与人类手掌 1:1 的比例,拥有 22 个自由度结构,能稳定抓取鸡蛋、拧开瓶盖或操作精密工具。

IRON 搭载 3 颗图灵 AI 芯片,有效算力达 2250TOPS,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中最高水平。刚刚提到的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也将于 IRON 上首发运行。

至于商业化,小鹏目前计划将其更多的用于商业导览、导购、巡检等场景,宝钢集团已作为生态伙伴与小鹏一起进行工业巡检等复杂应用的联合开发。

小鹏计划在 2026 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的规模量产,目前整个机器人团队已有 1000 余人。

会开车就会开飞行汽车

低空出行方面,小鹏汇天正同步推进两条产品线:面向个人用户的「陆地航母」与面向多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

「A868」采用全倾转旋翼构型,基于小鹏汽车鲲鹏超级增程架构,搭载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预计实现 500 公里航程,最高航速达 360 公里/小时,采用 6 人座舱设计,瞄准高端商务与城际通勤需求。

目前该产品已完成多轮风洞测试与系留飞行验证,进入关键的自由飞行阶段。

「陆地航母」则已进入量产前夕,全球订单突破 7000 台。该产品颠覆了传统飞行器的操作逻辑,首发智能飞行座舱与全球首创的「四轴合一」单杆操纵系统,用户仅需一根操纵杆即可控制升降、前后、左右与偏航,大幅降低学习门槛。

量产进程上,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已于 2025 年 11 月 3 日试产并下线首台飞行器。这座全球首座采用现代化汽车流水线工艺的飞行汽车工厂,融合了航空级质量控制标准与汽车级生产效率,初期年产能 5000 辆,规划年产能 10000 辆。在满产状态下,生产线每 30 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

小鹏的野心在此次科技日中显露无遗,他们希望以以第二代 VLA 大模型为智能基座,以图灵 AI 芯片为算力支撑,同步推进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与飞行汽车三大终端形态的研发与商业化。

但与特斯拉一样,这些前瞻的创新型业务还是要以造车业务为支点,所以,还是期待一下明晚的小鹏 X9 会不会有惊喜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预售 33.59 万元起,可以选配「淋浴」套件的智己 LS9 把上汽家底掏空了

论在车上整活这件事,智己如果在国内称第二,那估计没有人敢称第一。

继在车上包饺子、吃火锅之后,智己在他们的新旗舰全尺寸 SUV LS9 上推出了又一力作——自带淋浴间。

在选野奢户外套件后,智己 LS9 提供了一个可以悬挂于尾门之上的「单人简易淋浴房」,通过后备厢下沉空间内的 10 升水箱供水,接通车辆电源后,加热模块可以在 10 分钟内将水温升至 45℃。

10 升水箱自然不可能满足身体的深度清洁,因此智己这套设计更多是针对沙滩游玩后冲脚、儿童/宠物清洁等场景设计的。

虽然「淋浴」系统是个营销噱头大于实用性的配置,但智己 LS9 全车却称得上是上汽集团技术的集大成者,无论是机械素质、三电系统,还是豪华配置和智能化水平,都达到了大六座 SUV 的标杆水平。

相较于 LS6 和 LS7 的偏圆润设计,LS9 在外观塑造上变方了不少,力量感更足,智己 LS9 的长宽高分别为 5279/2000/1806mm,轴距为 3160mm。

新车前脸采用了贯穿式灯带设计,两侧大灯组造型与智己 LS6 较为相似。同时,LS9 在车顶激光雷达两侧设置了⼀体式超⼴域智慧探射灯,可以辅助远光灯增强夜间照明能力,可以提供 8000㎡ 照明⾯积,能够有效提升夜间驾驶安全性。

智己强调,这套探照灯只有在合适场景中才会打开,不会给其他的交通参与者造成困扰。

LS9 车身侧面相对比较简洁,22 英寸的「大饼式」轮毂成为了视觉重心,新车还提供 20 英寸和 21 英寸轮毂可选,并可选布雷博制动卡钳。

新车尾部采用与前脸形成呼应的贯穿式尾灯组设计,中间区域配有智慧灯语灯幕。

走进车内,智己 LS9 采用「2+2+2」六座布局,整体设计风格和智己 LS6 相差不远。

新车中控台使用 27.1 英寸 5K MiniLED 屏和 15.6 英寸 3K MiniLED 副驾娱乐屏组合,方向盘依旧可以选装智己标志性的半幅方向盘。

不过,作为旗舰车型,智己 LS9 的用料明显豪华了不少,座椅软包采用 Nappa DELUXE 臻奢⾼定头层真⽪和菱形缝线点缀,强调「雕琢感」。

智己称 LS9 的「得房率」为 86%,全车共有三把零重力座椅。在座椅按摩功能上,智己加入了机械臂来提升按摩力度,并表示按摩强度是普通气动按摩的 7 倍。

此外,智己与知名音响品牌 B&O 合作设计了一套 25 扬声器、3472W 总功率的音响系统,搭配二排 21.5 英寸、4K 分辨率显示屏,车内观影体验也有所提升。

更能体现 LS9 旗舰定位的,是智己的两大核心技术——「恒星超级增程」和「灵蜥数字底盘 3.0」。

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采用了 800V 超快充高压平台,支持 4C 的充电倍率,充电功率最高 268kW,15 分钟最多能补充 310km 的续航。

但最为核心的部件则是由智己汽车与宁德时代联手开发的一块  66kWh 增程专属「超级骁遥 MAX」电池,纯电续航 402km,配合 1.5T 的增程专用发动机,综合续航达到 1508km。

要知道,2025 款后轮驱动 Model 3 的电池容量也不过才 62.5kWh,智己将日常使用体验描述为「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在传统增程车型,体验不够完美的低电量动力弱和高噪音、高振动方面,智己也做了针对性优化。

「超级骁遥 MAX」电池即使在低电情况下,放电功率也能达到 275.5kW,不会出现「满电一条龙、亏电一条虫」的尴尬情况。

而通过尽可能优化增程器的工作噪音、震动表现,并加入行业首创的「ERNC」主动降噪技术后,车内的乘客几乎无法感知到增程器已经介入工作。

除了基础体验和能耗表现不错后,智己 LS9 还提供了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峰值功率达到 390kW,峰值扭矩 670N·m,百公里来到了 4 秒级。

「灵蜥数字底盘」则在智己 LS9 上迭代到了 3.0 版本。

为了优化全尺寸 SUV 的驾驶体验,灵蜥数字底盘 3.0 可以更为迅速的调整空悬状态。

比如在车辆过弯时,智己 LS9 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提升空悬刚度和电控减震器阻尼,从而降低车辆约 46% 的侧倾角度,让车身在过弯时更平稳。这套新底盘还能做到最多 14 项的跨域控制,实时调整车辆动态,能够使车辆的「舒享防晕模式」体验更好。

智己 LS9 的后轮转向角度也增加至了双向 24°,使这台长 5279mm,轴距 3160mm 的全尺寸 SUV 的转弯半径降低至了 4.95 米。

新车的四驱系统也获得了升级,新增了 MK C2 线控制动系统,智己表示,在在法规允许后,将首发全线控转向系统,和上汽体系内的首个高性能三电机矢量四驱系统。

「灵蜥爆胎稳定系统」和「主动防侧翻 3.0」这两项主动安全功能自然也未曾在新车上缺席。

智己 LS9 搭载了一枚 520 线激光雷达,最长观测范围能达到 300 米,搭载 Momenta ⾸个基于英伟达 Thor 芯⽚智驾⽅案,支持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驾驶、一键 AI 泊车、一键 AI 代驾、横向紧急避让 AES 功能,可实现连续避让、避让后刹停、狭窄空间避让等⾼难度避险动作。

在安全冗余方面,智己强调 LS9 设计了三重安全冗余,不仅车内车内配备机械门把手,车外配备机械门把手拉锁,车门电路和信号也均采用了信号双通道设计。

当然,离开价格讲配置都是耍流氓,智己此次公布了 52 度电版本和 66 度电版本的价格,分别为 33.59 万元和 36.69 万元。

还有一个支持线控转向和三电机四驱的真顶配 Hyper 则会更晚一点推出。

33.59 万元的价格下提供接近 50 万元级的配置,如果正式上市时再降一点,LS9 没有理由卖不好。

前提是智己不会整 9 个 SKU 和其他更抽象的活出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可口可乐,你浓眉大眼的也用 AI 做广告了?

每逢年底,都是各品牌推出假期广告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翻车的时候。

可口可乐今年的圣诞广告,就翻车了,因为用了 AI,而且是第二次用了 AI。去年同期,他们就发过基本一样的圣诞广告,也是 AI,也是翻车。

果然是可口可乐,要寻求刺激,就要把「黑红也是红」贯彻到底。

创意乃王道

平心而论,用 AI 做广告,可口可乐不是头一家。这两支广告被骂,除了有群众对 AI 的怨气之外,还有一个抛不开的原因:做得真是不好。

首先是核心创意没有变化。这两支广告当中,彩灯火车、圣诞假背景,都是对 1985 年经典版本的延续,核心框架几乎都保留了。AI 在当中的工作是生成了所有的画面元素,效果也不能称得上很好。比如这一小段树懒的动态,再长两秒钟就要把人吓跑了……

这个工作量还不小,可口可乐另外发了一支制作特辑,涉及的素材量很大,几乎用到了所有主流 AI 图像视频产品。

从工作量看,品相还是提高了。去年同系列、同创意的广告,都是人像,带着典型的 AI 慢速降格感,所以每一个镜头都很短,不太能细看。

但无论如何,这俩都是比较平庸的广告。尤其是这个创意主体:可乐大货车,放在 1995 年架势很足,放到现在,如果不做任何改造,看起来就是平平无奇——怎么了,可乐不就是货柜车运送吗?

最早这个广告出现在 1985 年,回顾原来的版本,创意更加清晰:一片漆黑的森林小镇,原本因为深冬而沉寂。但随着缀满彩灯的可乐货车到来,树林和房屋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被逐渐点亮。

配合假期季节,可乐作为必点饮料,这个创意象征可口可乐把欢乐的氛围送到千家万户。

在不同的时期,这个创意主体都得到了延续,但是手法会有所不同。比如在 1995 年版本中,有了一个小男孩最为主要人物,他追逐着可乐货车,却晚了一步。正当他失落时,圣诞老人用魔法,送了一瓶到他手上。

这个特效也是早期的电视特效,很粗糙却很朴实。作为快消品龙头,可口可乐从来都是快速拥抱新技术,现在是,当年也是,但为什么以前的广告,就更不一样呢?

2006 年,可口可乐联合导演 Todd & Kylie 制作了动画电影 Happiness Factory,直接拿下了艾美奖。其中用到了大量的动画特效,在当年也算是流行技术。

这个电影合作延续了好几年,背后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每一个自动售货机里,都是一个异世界,里面生活着各种精灵。一旦有硬币投掷进来,精灵们会分工合作,生产出一瓶可乐,然后再敲锣打鼓地送出去给人类。

动画电影即便是在现在,也是一个人工密集型的创作方式。不过,即便是在有了 AI 的年代,可口可乐也拿出过很扎实的广告。

2023 年时,可口可乐联合英国创意广告公司 Blitzworks,制作了一支名为「Masterpiece」的广告,也同属于今年 AI 生成的系列,「Real Magic」。

它的核心创意是,在一个美术馆里,知名的画作人物「活」了过来,彼此传递着一瓶可口可乐。每一个画作人物的动态,都涉及到大量特效,甚至还有动作合成。

幕后特辑中,制作组清晰地展示了制作流程:每一个段落都由 CG、数字绘制、实拍合成以及 AI 的参与。

制作非常难非常复杂,却没有抢掉创意本身。「Masterpiece」的意思是「杰作」,一语双关。在剧情里,表面上看是所有的这些画作。而一瓶可乐,把所有的这些杰作连接到了一起。

但是最后唤醒主人公灵感的,创作出他自己的「杰作」的,还是一瓶可乐。

好的创意,工具只是辅助。反过来,如果创意不行,工具再厉害也无法补救,连致敬经典看上去都更像是借口而不是理由。

链接人,而不是抛弃人

更关键的是,这是可口可乐。

在快消品中,可口可乐出品的创意广告相当出名。远的不说,你应该还记得前两年风靡的「姓名瓶」(Share a Coke)。

可口可乐围绕这一个概念推出了产品和相对应的广告,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巨大的社交媒体热度和购买潮。

这个创意一举拿下戛纳国际创意节和艾菲奖等顶级广告奖项,而且名利双收,不仅塑造了品牌影响力,还直接拉升了销量,在多个市场成功逆转了销售下滑趋势,显著提高了年轻消费者的参与度。

更早一点的创意「拥抱机」,也是斩获过不少奖项。可口可乐把自动售卖机改造了一下,路人抱一下这个机器,就会有一罐可乐滚落出来。

这个创意把可口可乐品牌理念中核心的「快乐与连接」,以非常直观又生动的互动方式实现,强化了品牌的亲近感。

还有「For Everyone」主题,是一个完全依赖产品静物,靠文案创造奇迹的创意系列。从可乐瓶、Logo、瓶盖等等产品细部出发,用极具创意的文案字幕,把「人人皆有」的创意呈现出来。

这个创意也是一个系列创意,最早见于 2002 年戛纳奖,二十几年来一直延续。在疫情时期,可口可乐用类似的手法,致敬了所有参与抗疫工作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普通人。

一直以来,可口可乐的广告当中,「与人分享、更多链接」都是重点要传递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圣诞、春节这种时间点,也是他们推出新广告的重要时机。

然而这个核心并没有在这些 AI 生成的广告里,清晰地传递出来。模型生成的小动物确实很精致,既逼真写实,又有动画电影的质感。但是它们起到的作用并不明确,没有能很好地延续 1985 年经典版本的理念。

为了用 AI 而用 AI,是最要不得的。更何况,因为用了 AI,而让「人味」退出了广告画面,更加是和可口可乐自身的品牌理念背道而驰。

对可口可乐这个「创意教科书」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会不会用 AI,而是如何用 AI 继续制造感动人心的「真魔法」。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做了台新 MacBook,比最便宜的 iPhone 还便宜,目标是卖爆

售价不到 5000 块,有史以来最便宜的 MacBook 要来了。

此前,爱范儿曾报道苹果内部正在开发一款搭载手机芯片的新电脑,而现在这款产品有了更多的消息:搭载 LCD 屏幕、采用手机芯片并运行 macOS——而价格是最大的必杀技,比最便宜的 iPhone 还便宜。

苹果电脑,要比最便宜的 iPhone 还便宜

苹果内部正在进行测试这台代号为 J700 的 MacBook,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发布。

通过采用更便宜的 LCD 屏幕、搭载 iPhone 同款 A18 Pro 芯片以及压缩其他组件的成本,苹果很可能会把这台新电脑的售价控制在 600 美元左右,和 iPhone 16e 几乎一致,而考虑到苹果电脑常驻教育优惠的政策,实际入手价格可能要比最便宜的 iPhone 还要便宜。

彭博社还指出,新的 MacBook 屏幕尺寸会略小于当前 MacBook Air 的 13.6 英寸,可能为 12.9 英寸,成为当下最小的苹果笔记本产品。

这将是苹果首次将 iPhone 芯片带到 Mac 产品线之中。虽然 A19 Pro 已经正式发布,但苹果在更早些时候已经定下了这款产品将使用 A18 Pro 处理器,作为一款平价机型,采用更老的芯片库存也无可厚非。

换言之,这将会是一台比 iPhone 更廉价、芯片更孱弱的 MacBook。

但 MacBook 运行 macOS,且有着更大的性能释放空间:苹果内部测试表明,搭载 A18 Pro 的新电脑,性能比搭载 M1 的旧机型还要强。

上市五年,搭载 M1 芯片的 MacBook Pro 至今是「最强钉子户」,前不久刚发布的 M5 芯片,就把 M1 当做头号对比对象,目的就是想促进这部分人群换机。

在爱范儿编辑部仍有不少小伙伴用 M1 芯片的 MacBook 办公,除了 8GB 内存有些捉襟见肘,大部分情况下码码字上上网还是够用的。

事实上,苹果在海外一直靠沃尔玛这类渠道商继续出货售价 599 美元的 M1 MacBook Air,这也是最便宜的苹果入门级别笔记本电脑。

新的廉价 MacBook,正是为了接棒而来。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款产品的信息,第一反应就是 10 年前那台 12 寸的无印 MacBook,自 M 芯片诞生以来,大众希望「复活」它的呼声不绝于耳。

▲ 图源:CNET

但 A18 Pro MacBook 和 12 寸 MacBook 是两款几乎截然相反的产品,也注定了两者也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12 寸 MacBook 的定位实际上并非「入门级」,反而是售价比 MacBook Air 还高的高端产品,却因为当年拉垮的英特尔处理器,成为高价低能笔记本的代名词,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这个极致轻薄的机身。

A18 Pro MacBook 不超过 5000 元档位的售价,叠加教育优惠和国补甚至能下探到 3 字头。纵观同价位的竞品,处理器性能都未必能战平 A18 Pro,续航、设计和做工更是没一个能打的。

叠加国补后,四五千的 M4 MacBook Air 和 Mac mini 经常卖断货,已经证明了一台便宜的 Mac 确实很有吸引力。对于学生和初入职场的白领,以及工作强度不高的职业来说,廉价 MacBook 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生产力工具。

对于预算不足的学生党来说,新的 MacBook 也许就是年轻人的第一台 Mac。

▲ 目前 4000 元价位的笔记本产品

学生党,电脑厂商的必争之地

上个世纪 90 年代,乔布斯出走后的苹果陷入了低谷期,而当时帮助苹果度过难关的,正是教育市场。苹果甚至专门为 K-12 学校打造了一款名为「eMate 3000」的笔记本。

即使进入 21 世纪,苹果也一直重视教育市场,力推 iPad 产品进入校园,但最近几年受到超低价、教育生态完整的 Chromebook 冲击,份额仅剩 20% 不到,而后者则占据了一半的教育市场。

▲ 图源:The New York Times

一台超低价格的 MacBook,则能接替 iPad,与 Chromebook 进行竞争。

在教育市场中,入门级 iPad 搭配妙控键盘保护套的价格也是 600 美元左右,刚好和 A18 Pro MacBook 相近,后者是一台真正的笔记本电脑,性能和功能都要丰富不少。

虽然 600 美元的售价能买两台 Chromebook,但 MacBook 的功能、做工、性能、配置都远远超过这些低配置的 Chromebook,而且 Chromebook 高度依赖网络,是不折不扣的「上网本」。

苹果把价格打下来后,MacBook 也能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选择,尤其适合需要一台好电脑的成年教职工。

对于本身就是苹果生态的家庭来说,他们也倾向为孩子选一台相对熟悉的 MacBook,并且还能够利用自己的 iPhone 去实现家长控制。

说到底,Chromebook 只是一台「学习机」,MacBook 才是一台「真电脑」,并且 Chromebook 的大部分学习功能,MacBook 只要安装一个 Chrome 浏览器就能实现。

▲ 售价 899 美元的 ASUS Chromebook CX34 Flip

即使是用着 Chromebook 长大的青少年,脱离 K-12 教育之后,也需要一个能很好满足自己学习、工作、生活需求的强大帮手。

苹果这几年在教育市场的重心,已经从 K-12 转移到了高等教育上,并靠宣传和教育优惠进一步巩固了地位,买一台 MacBook 上大学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A18 Pro MacBook 则通过低价,进一步拉下获得「好电脑」的门槛。

把手机做成电脑的形状

如果我们单纯对比 Chromebook 和 A18 Pro MacBook 两款产品,会发现它们两者都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尝试把一台手机,做成了电脑的形状。

MacBook 不用多说,搭载的就是一颗「真 · 手机芯片」,十年前的 12 寸 MacBook 主板其实也已经做到了只有手机大小。

在 Mac 全面转型 ARM 后,macOS 也能够直接运行 iOS/iPadOS 应用,两者在系统、生态上的差距越来越少,多个可信爆料称,明年开始,Mac 也会推出搭载触控屏的机型。

▲ 图源:Apple Insider

Chromebook 不用多说,本身就是「安卓电脑」,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用的是联发科的 ARM 处理器。

今年 Google 正式宣布,将推动 ChromeOS 和 Android 系统彻底融合,未来的 Chromebook 还会联手高通一起打造,这下是真的用手机芯片,跑手机系统,开手机应用了。

▲ Chrome OS 界面已经和 Android 非常相似。

不管是苹果还是高通,手机 SoC 性能超越部分电脑处理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两家企业刚好也都同时有手机和电脑芯片业务,在这几年也能看出两个产品线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虽然都说笔记本和电脑是「夕阳产业」,这两年的出货量在全球范围内却明显有了复苏的情况。IDC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 9.4%,增长势头强劲。

苹果最新财报显示,上季度 Mac 收入达 87 亿美元,是苹果增长最快的硬件类别,而隔壁 iPad 销售增长已经趋于停滞。

今年,保有量巨大的 PC 操作系统 Windows 10 将停止更新,大量 PC 用户又到了思考下一台电脑买什么的时候。比起 Windows 11 更想尝试 macOS 的大有人在,一台足够低价的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短期来看,以 x86 为主的 PC 阵营可能只会观望这些「手机电脑」卖得怎么样,而不会立马跟进,毕竟 Windows on ARM 未成,这些 OEM 厂商也不像苹果一样有海量手机晶圆库存可以使用。

毫无疑问的是,4000 元档笔记本电脑——这个普遍被视作为「学生本」「上网本」的低利润市场,将迎来一位强有力的竞争者:身经百战的库存克星,将一台搭载手机芯片的苹果电脑,充分搅动这个市场。

而竞争越激烈,消费者获益更多。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地球快养不起 AI 了,谷歌英伟达被逼上太空,结果便宜了马斯克

刚刚,Google 正式启动数据中心登月计划,打算把自己的算力都放到太空。他们还给这个计划起了个很酷的名字,叫做 Project Suncatcher,太阳捕手计划。

Google 的想法很简单,与其在地球上争抢日渐枯竭的资源,不如去太空中直连太阳能。这个全新的登月计划,目标也只有一个,在太空中建立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可扩展的 AI 基础设施

前些天,OpenAI 的 CEO 奥特曼和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纳德拉,在播客节目上表示,

我今天的问题不是芯片供应问题;事实是,我没有足够的暖壳(warm shells)来插入它们。

听着相当凡尔赛,毕竟在这场 AI 浪潮之前,我们一直以为算力就是一切。

▲奥特曼和纳德拉

但就像奥特曼在节目里面说,AI 的未来,更多地需要能源上的突破,订购的 AI 芯片太多,配套的数据中心和电力跟不上也是白搭。

AI 耗电有多离谱,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的数据,到 2030 年,全球数据基础设施的耗电量,预计将与整个日本的国家耗电量相当。

不只是电,还有水。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显示,一个 1 兆瓦的数据中心,每天消耗的水量,与大约 1000 名发达国家居民的用水量相同。

▲一块英伟达 H100 芯片的最高功耗可达到 700W,大约是家用微波炉的功耗,而一个数据中心的 H100 显卡数量是以万为单位,且不间断运行

而就在最近五年,数据中心的需求开始狂飙,但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规划新发电能力的速度。

Google 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他们的计划,是发射一个由太阳能驱动、搭载 Google 自研 TPU 芯片(用于计算,类似英伟达的 GPU)的卫星星座,在太空中组建一个「轨道 AI 数据中心」

太空一定比地球更便宜、更高效吗?

为什么是太空?Google 的理由简单粗暴。

1、8 倍效率: 如果搭载芯片的卫星,在正确的轨道上,太阳能板的效率是地球的 8 倍。

2、7*24 不间断供电: 太空没有黑夜和云层,对比地球上的太阳能板,可以持续产生电力。

▲ 马斯克发 X 说太空的 AI 卫星能保护地球

3、零资源消耗: 在太空,数据中心不需要消耗地球有限的土地,也无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做冷却工作。

▲ 苹果、华为、腾讯、以及移动等公司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地球上的数据中心,越来越接近能源瓶颈,建在冰岛、挪威,是为了冷;建在内华达沙漠,是为了电。像在国内,多数大厂的数据中心都放在贵州、宁夏中卫等,靠环境来降温。

但是太空的环境,远比地球复杂。Google 在自己的研究论文里面,详细提到目前遇到的难点,以及用于应对的方法。

让 AI 「登天」,Google 要解决三大难题

难题一:太空「局域网」?

AI 训练需要海量芯片协同作战,彼此间的连接带宽和延迟要求极高。在地球上我们可以用光纤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在太空怎么办?

Google 的方案:编队飞行 + 激光通信。

他们计划让卫星「飞得非常近」,彼此相距仅公里级或更近。

在他们一个 81 颗卫星的模拟星座中,每颗卫星都配有太阳能阵列、辐射冷却系统,以及高带宽光学通信模块;且卫星间的距离仅在 100-200 米之间动态变化

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它们可以通过自由空间光通信(FSO ISL,Free-Space Optical Inter-Satellite Links),实现高速互联。Google 在论文中透露,他们的演示已经成功实现了 1.6 Tbps 的双向传输速率

难题二:宇宙「辐射」?

太空环境极其恶劣,太阳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喷射出致命的高能粒子(辐射),这对尖端芯片直接是毁灭性打击。

▲ 图源 NASA

Google 的方案:硬扛。

他们把自家的 Cloud TPU v6e (Trillium) 芯片送进了实验室,用 67 MeV 的质子束轰击它。

结果是「惊人地抗辐射 (surprisingly radiation-hard)」,TPU 最敏感的高带宽内存 (HBM),在承受了 2 krad(Si) 的剂量后才开始出现异常,这几乎是 5 年任务预期辐射剂量(750 rad(Si))的近 3 倍。

这意味着 Google 的 TPU 可在低地轨道连续运行 5 年,无永久损伤。

Google 计划在 2027 年前与 Planet 公司合作,发射两颗原型卫星,测试实际运行环境

▲ Planet 公司官网,主要从事卫星图像和地球数据的分析

难题三:数据回传

在太空上,各个 GPU 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做到了快速高效,但是就算在太空算完了,数据怎么高速传回地球?

这是一个 Google 在论文中承认、尚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延迟问题: Google 选择的「晨昏同步轨道」,虽然太阳能拉满,但论文承认这将会增加到某些地面位置的延迟。

带宽瓶颈: 目前的「地-空」光通信的最高纪录,还是 NASA 在 2023 年创下的 200 Gbps

200 Gbps 听起来很快,但对于一个太空 AI 数据中心来说,这根水管远远不够用。

然而,在所有这些(局域网、辐射、地面通信)高难度的技术挑战之上,还压着一个最根本、最致命的障碍,它决定了前面的一切是否值得去解决,上天成本

这曾是最大的障碍,把一公斤重的东西送上天,曾经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

▲ 一系列低地轨道卫星的发射费用对比

Google 在论文中计算过一笔账,如果 SpaceX 的发射成本能降到 $200/kg(预计 2035 年左右),则太空数据中心的单位功率成本,能与地面数据中心持平,约 $810/kW/年,与美国本土数据中心的 $570–3000/kW/年区间完全重叠。

换句话说,当火箭便宜到一定程度,太空就会比地球更适合建数据中心。

然而,现实是目前的发射价格,是这个理想价格的十倍以上。

谁能让这件事发生?SpaceX

Google 在他们的论文里,明确采用了 SpaceX 的学习曲线假设:每当总发射质量翻倍,单位发射成本下降 20%

▲ 自首次成功发射猎鹰 Falcon 1 号以来,按最低实现价格计算的 SpaceX 有效载荷质量,针对不同类别火箭逐步变化

从 Falcon 1 到 Falcon Heavy,SpaceX 已把发射成本从 $30000/kg 降到 $1800/kg;而 Starship 的目标,是 10× 可重复使用率下的 $60/kg,极限情况下可降到 $15/kg。

这意味着,SpaceX 很有可能成为支撑 Google 太空数据中心经济模型的公司。

如果说英伟达垄断了地球上的 GPU,那么 SpaceX,将来就可能垄断太空中的算力空间。

在地球上,英伟达卖 GPU;在太空里,SpaceX 卖轨道。

就在 Google 发布论文的几天前,11 月 2 日,英伟达强大的 H100 GPU 已经「首次」被送入太空

这颗 H100 被搭载在一家名为 Starcloud 的初创公司的卫星上,其在轨算力比以往任何太空计算机强 100 倍。

▲Starcloud 创办于 2024 年,诞生之初就是致力于在太空建立数据中心,获得了英伟达、YC 等投资。

它们的任务更直接,在轨实时处理数据。Starcloud 的 CEO 举例:一颗 SAR(雷达成像)卫星的原始数据极其庞大,与其下载数百 GB 的原始数据,不如在轨用 H100 分析,只传回 1KB 大小的结果,比如「一艘船在某位置,速度 多少」。

而当被问到这一切如何实现时,Starcloud 的 CEO 同样指向了马斯克:他们的愿景,完全依赖于「SpaceX Starship 带来的成本降低」

搭载了英伟达 H100 GPU 的 Starcloud-1 卫星,正是通过马斯克的 SpaceX,Bandwagon 4 Falcon 9 航班发射升空的。

过去五年,英伟达一次次刷新最高市值记录,关键在于它提供了最强的算力单元(GPU);它掌控了 CUDA(英伟达通用计算平台)生态,形成软件锁定;它成为所有 AI 公司(OpenAI、Anthropic、Google)的算力上游。

而在太空算力时代,这三点都可能都将被重新分配,那个时候,算力空间才是下一个红利。

AI 的极限,也许才刚刚开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平价版 MacBook 有望明年上市/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连放 9 天/Switch 2 销量破千万

cover

🎊

2026 年节假日安排公布:春节连休 9 天

💵

中国 AI 包揽加密货币投资大赛前二,GPT-5 惨遭垫底

💻

平价版 MacBook 再曝光:或明年上半年推出

✨

微信支付上新三大 AI 功能

🚀

三星 Exynos 2600 跑分曝光:单核性能接近苹果 M5

🍎

苹果严禁授权经销商涉足线上销售,波及「小时达」等服务

💰

机构:小米夺智能手环线上销量第一,与华为市占超九成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Cybercab 将亮相上海进博会

📖

冰岛携手 Anthropic 推出国家级 AI 教育试点

💸

任天堂上调 Switch 2 年度销量预期至 1900 万台

💡

AI 教父:AI 要赚钱必须替代人类劳动

📱

三星三折叠首次实机展示曝光

🤖

可口可乐圣诞广告再用 AI 制作,公众反应两极化

重磅

2026 年节假日安排公布:春节连休 9 天

国务院办公厅于昨日发布《关于 2026 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明确了 2026 年七个主要节日的放假调休时间表。此次安排延续近年来「拼假」优化趋势,其中春节假期长达 9 天,成为全年最长连续假期。

通知指出,鼓励单位和个人结合带薪年休假制度,形成更长假期,推动错峰出行。同时,各地区、各部门需妥善安排值班、安全保卫及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

中国 AI 包揽加密货币投资大赛前二,GPT-5 惨遭垫底

昨日,为期两周的 AI 投资大赛落幕,中国大模型 Qwen 3 Max 与 DeepSeek 分别夺得冠亚军,成为唯二实现盈利的参赛者,而 GPT-5 则以 62.66% 的亏损率垫底。

最终成绩显示,Qwen 3 Max 账户余额达 12232 美元,收益率 +22.32%,以单一 BTC 策略取胜;DeepSeek V3.1 账户余额 10489 美元,收益率 +4.89%,Sharpe 值最高,展现出稳健的风险控制能力。其余四个模型均出现大幅亏损,其中 GPT-5 账户仅剩 3734 美元。

本次赛事由 nof1.ai 举办,规则为直接向 6 个顶级大模型账户注入 1 万美元,在 Hyperliquid 平台进行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

参赛阵容包括 Qwen 3 Max、DeepSeek V3.1 Chat、Claude 4.5 Sonnet、Gemini 2.5 Pro、Grok 4 以及 GPT-5。比赛要求模型完全自主决策,所有交易过程与思考记录公开透明。

nof1.ai 表示,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动态性远超固定规则的游戏环境,因而更适合作为 AI 的训练场。主办方计划在下一赛季引入更多改进,包括多提示词测试与多实例部署,以进一步提升挑战难度。

🔗 相关阅读:AI 交易大赛结果出炉:只有中国 AI 赚钱,跟 GPT-5 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大公司

平价版 MacBook 再曝光:或明年上半年推出

图自 MacRumors

据彭博社凌晨报道,苹果正在准备进军低价笔记本电脑市场,首款产品将会是搭载 iPhone 同款 A 系列芯片的廉价版 MacBook。

报道称,该款平价版 MacBook 内部代号为 J700,计划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其将主要面向于学生、休闲用户群体——主要用于网页浏览、文档处理或轻度媒体编辑。

报道还表示,苹果还瞄准了可能更喜欢传统笔记本体验的 iPad 潜在买家。

产品方面,苹果计划用较为「落后」的零部件进行压低售价:配备 iPhone 同款 A 系列处理器和低端的显示屏,屏幕尺寸还将略小于 MacBook Air 的 13.6 英寸。据分析师郭明錤此前消息,新机可能配备 iPhone 16 Pro 同款的 A18 Pro 处理器。

同时报道也表示,虽然搭载的处理器并非专为电脑设计,但在内部测试中,现在的 A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已经优于几年前的 M1 处理器。

售价方面,平价版 MacBook 有望低于 1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7129 元)。目前,作为入门款的 MacBook Air 国行售价为 7999 元(美版为 999 美元)。

报道指出,此前苹果曾通过零售商以低于 7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4990 元)的售价销售 M1 MacBook Air,并用来测试市场。因此推测新机有机会来到 5000 元档。

微信支付上新三大 AI 功能

昨天,微信官方宣布支付功能正式接入元宝 AI,并推出三大功能,旨在帮助中小商家降低数字化门槛,提升运营效率。

据介绍,此次更新聚焦「自动收款」「宣传润色」和「技术指导」三大场景,试图解决传统小店在菜单管理、线上推广与技术接入中的实际痛点。

  • AI 菜单识别:商户只需用手机拍摄纸质菜单并上传,系统即可自动识别菜品信息,并在收款码中生成对应收费项目。顾客扫码后可直接点选菜品并支付,系统自动计算总金额,订单内容实时同步至商家端与顾客端,避免错单漏单;
  • AI 文案润色:商户输入或拍照录入商品信息后,元宝可根据不同目标人群(如学生、上班族、中老年)和文风(朴实/生动)自动优化宣传文案,提升推广效果;
  • AI 开发助手:为接入支付功能的中小商户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多轮智能问答,可解答接口对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示例代码,帮助商户降低开发门槛。

微信支付表示,此次功能升级旨在通过 AI 能力降低中小商家的运营成本,使其更专注于业务增长。

三星 Exynos 2600 跑分曝光:单核性能接近苹果 M5

昨天,博主 INIYSA(@lafaiel)在 X 发布了三星新一代 2nm 旗舰芯片 Exynos 2600 的跑分信息。

泄露的 GeekBench 测试截图显示,Exynos 2600 工程样品单核成绩为 4217 分,多核成绩为 13482 分,单核性能已接近苹果 M5 芯片水平。测试样品的超大核频率达到 4.20GHz,三个性能核心与六个能效核心的频率分别为 3.56GHz 和 2.76GHz。

该芯片将成为全球首款采用 2nm 工艺的手机处理器,基于三星第二代 GAA(全环绕栅极)工艺,采用「1+3+6」三丛集十核 CPU 架构。

苹果严禁授权经销商涉足线上销售,波及「小时达」等服务

据蓝鲸新闻报道,昨日,有苹果线下经销商透露,苹果中国区近日再次向所有授权经销商发布通知,重申其严格的销售渠道规定。

该规定明确要求,所有线下授权经销商禁止与任何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同时严禁在电商、社交、直播等线上平台进行产品的展示、推广或销售。

此项禁令同样涵盖了当前流行的「一件达」、「小时达」等即时零售服务。一位来自深圳的经销商负责人证实,相关规定并非新政,但苹果方面近期要求经销商「严格执行」。

机构:小米夺智能手环线上销量第一,与华为市占超九成

昨天,产业调研机构洛图科技发布智能穿戴供应链季报。数据显示,当季智能手环线上销量为 296.9 万台,同比增长 13.5%;销售额达 9.4 亿元,同比增长 33.5%。

**小米以 64.4% 的销量份额稳居第一,华为则以 28.0% 位居第二,两者合计份额高达 92.4%**,较去年同期提升 4.6 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剧。

除小米与华为外,荣耀、Keep、DiDo 等品牌合计份额不足 10%。

整体来看,腕戴市场三季度全渠道销量为 1733 万台,同比增长 6.7%,增速较上半年明显放缓。成人智能手表保持增长,苹果销量同比翻倍;儿童手表则出现销量下滑但均价提升。行业新品集中在健康监测、生成式 AI 与续航突破,全年销量预计将突破 7100 万台。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Cybercab 将亮相上海进博会

昨天,特斯拉在官方微博发文「剧透」第七届上海进博会参展细节。展会于今天正式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将持续至 11 月 10 日。

据介绍,特斯拉此次参展阵容包括特斯拉人形机器人、Cybercab 赛博无人驾驶电动车(亚太首秀)、赛博越野旅行车、Model Y L 版本与 V4 超级充电桩,以及太阳能屋顶 Solar Roof 与家用储能产品 Powerwall 等。

特斯拉方面表示,此次展示覆盖出行与家庭能源场景,旨在展现其在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果。

冰岛携手 Anthropic 推出国家级 AI 教育试点

昨天,Anthropic 宣布与冰岛教育与儿童部宣布达成合作,将在全国范围内为教师提供 Claude 人工智能工具,启动全球首批国家级 AI 教育试点之一。

该项目覆盖冰岛所有地区,将为数百名教师提供 Claude 的使用权限,并配套教育资源、培训材料和支持网络。

教师可利用 AI 制定个性化课程计划、调整教学材料、分析复杂文本与数学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多语言支持,包括冰岛语。

Anthropic 公共部门负责人 Thiyagu Ramasamy 表示,该合作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让他们专注于教学本身。

冰岛教育与儿童部长 Guðmundur Ingi Kristinsson 强调,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教育领域也将受到深远影响。此次试点以教师需求为核心,旨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探索 AI 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

此前,欧洲议会档案部门已部署 Claude,使 210 万份文件的检索效率提升 80%;英国科技创新部也与 Anthropic 签署合作备忘录;伦敦政经学院则为全体学生提供 Claude 支持。

此外,北京大学也于昨日与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宣布达成一项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将前沿的大模型技术全面引入校园教学、科研与管理核心环节,目标是将北大建设成为中国首个全面拥抱大模型的「AI 大学」。

AMD 被控侵犯半导体制造专利,或面临赔偿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周一,科技授权公司 Adeia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超威半导体公司(AMD)提起两起诉讼,指控其侵犯了 10 项与半导体制造相关的专利。

Adeia 诉称,AMD 多款用于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的处理器涉嫌使用了 Adeia 的专利技术,包括与「3D V-Cache」相关的设计。

Adeia 在起诉书中指出,其前身 Tessera 在混合键合和先进制程节点方面具有开创性成果,而这些技术已被 AMD 应用于部分 AI 芯片和高性能处理器。

Adeia 要求法院判令 AMD 停止使用相关技术,并支付未指明金额的赔偿。

Adeia CEO Paul Davis 表示,AMD 对其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其作为市场领导者的成功」,并强调公司愿意寻求「公平合理的安排,以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

任天堂上调 Switch 2 年度销量预期至 1900 万台

据 CNBC 报道,任天堂在最新财报中上调了 Switch 2 的销量预期,显示其旗舰游戏掌机自 6 月发布以来保持强劲势头。

任天堂表示,本财年(截至 2026 年 3 月)Switch 2 的销量目标由此前的 1500 万台提升至 1900 万台。

财报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的第二财季,公司营收为 5272 亿日元(约合 37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 4617.6 亿日元;净利润为 1029 亿日元,远超预期的 636 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营收增长超过 90%,利润增长超过 270%。

自 6 月上市以来,Switch 2 累计销量已达 1036 万台,其中第二财季销量为 454 万台,虽低于首发季度的爆发式需求,但任天堂强调「表现依然强劲」。

同期,Switch 2 游戏销量达 1195 万份,其中《马力欧卡丁车世界》和《咚奇刚 蕉力全开》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品。受益于新机表现,任天堂股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近 40%。

网易多款手游退出 OPPO 渠道服

据界面新闻报道,昨日有大量网友反映,OPPO 渠道服多款网易游戏停运,部分长期在该渠道游玩的用户受到影响。

OPPO 客服回应称:「确实有部分游戏停服了,因为与网易停止合作,每款游戏的停服时间不同,目前暂无恢复消息。」

报道称,网易与 OPPO 的合作调整已持续一年多。

  • 去年 11 月,《阴阳师:妖怪屋》率先宣布停运 OPPO 渠道版本,随后《阴阳师:百闻牌》《永远的 7 日之都》等游戏相继退出;
  • 今年 8 月,《梦幻西游》《率土之滨》宣布停运;
  • 9 月,《光·遇》《明日之后》《大话西游》等热门手游停止运营;
  • 10 月,《逆水寒》手游与《实况足球》也加入停运行列。

双方此前曾有深度合作。例如,《明日之后》在 OPPO 游戏中心上线时,双方联合推广,首日新增用户达 80 万,活跃用户突破 160 万。OPPO 还曾担任网易奥运项目总冠名商,并与网易合作举办娱乐盛典。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停运或与安卓渠道长期存在的「高分成」模式有关。

国内手游分发高度依赖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分成比例最高可达 50%,压缩了游戏厂商利润空间。随着网易等厂商规模扩大、研发投入增加,其在渠道谈判中拥有更大主动权,逐步减少对传统安卓渠道的依赖。

网易 2025 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收入 279 亿元,同比增长 9.4%,低于市场预期;游戏及相关服务收入 228 亿元,同比增长 13.7%;归母净利润 86 亿元,环比下降。研发开支为 44 亿元,与上一季度持平。

YouTube 推出 AI 超分辨率功能,电视端将对标 Netflix

日前,YouTube 宣布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平台上大量低分辨率视频进行画质增强,以提升在电视、网页及移动端的观看体验。

该功能已正式启用,率先应用于分辨率低于 1080p 的视频,并计划在未来支持最高至 4K 的超分辨率处理。YouTube 高级产品总监 Kurt Wilms 表示,平台将保留视频原始文件,创作者可选择退出该功能。

经过 AI 增强的视频将在界面中明确标注「超分辨率」,观众仍可自由切换至原始画质。此举旨在改善大屏幕电视上的观看效果,而电视端已成为 YouTube 增长最快的使用场景。

除画质提升外,YouTube 还推出多项面向电视端的功能,包括:

  • 缩略图文件大小上限由 2MB 提升至 50MB,以支持更清晰的 4K 缩略图;
  • 测试更大容量的视频上传,提升原始视频质量;
  • 新的频道主页预览与「Shows」设计,帮助创作者在电视端组织和展示内容;
  • 在频道内搜索时优先显示该频道视频,优化发现体验;
  • 购物视频支持二维码扫描及定点商品展示,简化从观看到购买的流程。

YouTube 指出,过去一年通过电视端获得六位数以上收入的频道数量增长超过 45%。随着电视逐渐成为「新黄金时段」,公司正加速布局,以与 Netflix 等流媒体平台竞争用户注意力。

Rokid 眼镜联合支付宝推「看一下支付」,全机型支持双支付方式

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功能近日完成重要升级,正式成为 Rokid 乐奇智能眼镜标配支付方式。此次升级覆盖安卓与 iOS 全系机型,用户在嘈杂环境下也可通过语音快速唤醒支付,并直接于眼镜屏上查看付款信息。

  • 全面兼容多手机平台;
  • 支持扫码与「支付宝碰一下」双支付方式;
  • 提升语音识别精准度与界面响应速度;
  • 新增智能金额计算功能。

用户仅需说出「乐奇,支付」,看向商家二维码或感应设备,再说「确认支付」即可三步完成交易,体验更为高效流畅。

微软 Edge 浏览器更新支持通行密钥

微软在近日发布的 Microsoft Edge v142.0 版本中正式上线跨平台通行密钥同步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同设备和平台间复用通行密钥,无需为每台设备单独绑定,从而显著提升使用便捷性。

通行密钥(Passkey)被视为替代传统密码的安全方案。此前用户需为每个设备单独生成通行密钥,而此次更新通过同步机制减少了重复绑定的需求。

用户在首次创建通行密钥时需设置专用 PIN 码,后续调用时必须通过该 PIN 或生物识别验证。该功能支持 Windows 和 macOS,并需通过微软账户登录才能使用。

此外,蓝点网报道称,微软还计划推出第三方扩展程序,使用户能够在 Chrome 或 Firefox 等浏览器中调用存储在微软账户的通行密钥。

💡 AI 教父:AI 要赚钱必须替代人类劳动

据《财富》报道,「AI 教父」计算机科学家 Geoffrey Hinton 近日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科技巨头若想从巨额 AI 投资中获利,唯一可行的方式是以 AI 替代人类劳动。

Hinton 指出,除了向用户收取聊天机器人使用费外,「用更便宜的替代品取代工人」将成为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路径。

Hinton 强调,尽管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新技术往往会创造新岗位,但他并不确信 AI 会延续这一规律。他直言:「大型公司押注 AI 将导致大规模岗位替代,因为这才是资金流向的地方。」

报道援引数据称,微软、Meta、Alphabet 和亚马逊四大「AI 超级玩家」预计在下财年将资本支出从 3600 亿美元提升至 4200 亿美元。同时,OpenAI 近期已与英伟达、博通和甲骨文等公司签署总额达 1 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合作协议。

当被问及这些投资是否可能在不取代人类劳动的情况下收回成本时,Hinton 回答:「我认为不可能。要赚钱,就必须替代人类劳动。」他在 9 月份也曾警告,AI 将带来「大规模失业和巨额利润」,这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必然结果。

此外,市场迹象显示,AI 已对就业产生冲击。自 ChatGPT 推出以来,招聘岗位数量下降约 30%,其中入门级岗位受影响最为明显。

新产品

三星三折叠首次实机展示曝光

据 Android Authority 报道,韩媒 SBS Korea 昨天首次披露了三星三折叠手机 Galaxy Z TriFold 近距离展示视频。

画面显示,该机在展开状态下保持了极高的纤薄度,而在折叠状态下则因双铰链结构显得更厚,大约相当于一根手指的宽度或略宽。

报道指出,Galaxy Z TriFold 的设计理念延续了 Galaxy Z Fold 7 的思路,力求在双折叠形态下尽可能控制机身厚度。

从背面来看,TriFold 与 Fold 7 在折叠状态下几乎一致,均配备三摄模组,LED 闪光灯和侧边指纹识别位置也完全相同。

Meta 带屏 AI 眼镜二代信息曝光

据 XR Vision 日前透露,Meta 已开始着手第二代 Meta Rayban Display 的研发,目前已经在预定上下游产业链产能,计划于 2027 年上市销售。

报道称,Meta Rayban Display 第二代将支持双目全彩显示,并将会使用 MicroLED 光引擎,而不是第一代使用的 Lcos 光机。

据悉,相比于 Lcos 技术,MicroLED 可以做到更小的体积,且整体功耗更低。MicroLED 能够实现无限对比度,像素级控光,关闭即纯黑,显示效果更加纯净。

报道指出,Meta Rayban Display 第二代大概率会采用国内微显示头部厂商 JBD 的全彩 MicroLED。

另外,报道还进一步指出了该系列产品的市场情况:

  • Display 第二代产品预计销量在 100 万左右,但因为产能不足,可能会减少到 50 万;
  • 目前 Meta Ray-Ban Display 第一代在北美热销,但缺货严重(Meta Ray-Ban Display 销售门店数量已增加,部分城市已实现购买自由),主要也是卡在产能方面,马来西亚肖特产能良率很低;
  • Display 可能能卖 30-50 万台,但因卡在供应链环节,生命周期暂时只能保住 20 万左右的销量。

OPPO Reno 15 Pro 现身 Geekbench:搭载天玑 8450

近日,一款型号为 PLV110 的 OPPO 新机出现在 Geekbench 数据库中,或为即将发布的 Reno 15(或 Pro 版)。

数据库显示,该机搭载联发科天玑 8450 芯片,配备 16GB 内存,运行基于 Android 16 的 ColorOS 16 系统。在 Geekbench 6.4.0 测试中,单核成绩为 1668 分,多核成绩为 6274 分。

而据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OPPO Reno 15 或将搭载 6.32 英寸 1.5K 直屏 + 金属中框、前置50Mp,后置200Mp HP5 主摄 + 50Mp 超广角 + 50Mp 潜望镜,并将具备 IP68 + IP69 防水。

一加 Ace 6 Pro Max 曝光

据快科技报道,网友昨日在机场拍到一加 Ace 6 Pro Max 包装盒,该机正是一加此前官宣的骁龙 8 Gen5 新品,预计将在今年 Q4 正式发布。

一加 Ace 6 Pro Max 将全球首发高通骁龙 8 Gen5 平台。这颗芯片由一加与高通联合定义,采用台积电 3nm 工艺,全大核 CPU 架构,集成 Adreno 840 GPU。

性能测试显示,骁龙 8 Gen5 在安兔兔平台总分突破 330 万分,Geekbench 6 单核成绩 3000 分,多核成绩 10000 分,CPU 性能与骁龙 8 Elite 基本持平。

荣耀 500 系列线稿曝光:轻薄设计对标 iPhone Air

昨天,博主「数码闲聊站」在微博曝光荣耀 500 系列线稿。

曝光的图片显示,新机整体设计与 iPhone Air 相似,机身极致轻薄,正面采用大 R 角直屏,背部则配备横向跑道 DECO。

据悉,荣耀 500 系列包括标准版与 Pro 版两款机型,型号分别为 MEP-AN00 与 MEY-AN00,代号「Merry」与「MerryP」。其中,Pro 版后摄升级为三颗镜头。

荣耀 500 系列将提供黑色、银色、粉色与蓝色四种配色,搭载高通骁龙 8 系平台,后置 2 亿像素主摄,或为三星最新 HP5,并全系支持 80W 有线快充。

苹果推出网页端 App Store

昨天,苹果正式上线网页版 App Store,提供完整的浏览与搜索体验。这一改动使用户无需苹果设备,通过浏览器访问 apps.apple.com,即可获取与 iPhone、iPad 或 Mac 上几乎一致的应用商店界面。

新版网页版 App Store 包含「Today」推荐栏目、编辑精选、排行榜、Apple Arcade 专区以及原生搜索功能。

用户可在网页端直接查看应用截图、功能描述、分类标签及获奖信息,并可复制链接进行分享或跳转至本地 App Store。

但需要注意的是,网页端 App Store 依然不提供下载、安装应用,仅支持查看内容。

新消费

星巴克中国首推无糖版太妃榛果拿铁

昨天,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推出无糖及甜度可选的「太妃榛果拿铁」,这是该饮品自 2000 年问世以来的首次「真味无糖」改造,也是该创新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首秀。

今年 4 月,星巴克中国推出「真味无糖」体系,将原有风味糖浆拆分为风味饮料浓浆与糖浆,使风味与糖分完全分离。

此次应用于节日限定的太妃榛果拿铁,研发团队历经 20 余版配方迭代,从香气、甜感、醇度、余味等 8 个维度进行评估,最终实现了在不额外添加糖的情况下复刻原版风味。

顾客在点单时可选择「标准甜」「少甜」「少少甜」「不另外加糖」或「0 热量代糖」等多种甜度选项。其中,中杯太妃榛果星冰乐仅提供「标准甜」「少甜」和「不另外加糖」三档。

星巴克表示,无论是无糖版还是经典版,饮品均保留了顶部奶油与太妃糖榛子碎的标志性搭配,延续节日限定的仪式感。同时,节日红杯也同步回归,设计灵感源自门店元素与伙伴绿围裙的蝴蝶结,结合绿色格纹,营造冬日氛围。

可口可乐圣诞广告再用 AI 制作,公众反应两极化

昨天,可口可乐再次推出由 AI 制作的年度圣诞广告,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二年采用生成式 AI 技术进行节日营销。

去年 11 月,可口可乐首次尝试以 AI 创作圣诞广告,但因画面「过于光滑、诡异」而遭到批评,被指缺乏人情味并取代了艺术家的创作。

今年广告依旧由制作方 Secret Level 完成,延续 AI 路线。画面中,北极熊、松鼠等动物聚集观看标志性的可口可乐圣诞卡车,而圣诞老人仍是唯一的人类角色,形象取自公司经典手绘。

可口可乐全球副总裁兼生成式 AI 负责人 Pratik Thakar 表示,此次广告是品牌「在利用新兴技术重新思考内容创作与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验证。他同时承认,公司在广告制作中减少了部分生产人员,并强调「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再也关不回去了」。

广告上线后,公众反应依旧分化。一些网友批评可口可乐「顽固地坚持 AI 路线」,认为广告缺乏温度;也有人认为这是广告创意的新方向,代表了科技与传统节日情感的结合尝试。

山姆回应 App 精修图争议:已恢复实拍图

近日,大量山姆会员反映,更新后的山姆 App 出现图片过度美化、色彩失真等问题。

据了解,不少商品主图由此前的实拍图改为高饱和度精修图或烹饪成品图,引发用户吐槽山姆「越来越像盒马」。在山姆官方账号评论区,不少网友留言要求「辞退阿里高管」。

昨天深夜,山姆会员商店发布声明称,本次 App 改动自今年 8 月底开始上线测试,并在此期间持续根据会员反馈进行优化。

山姆强调将继续改进,以更真实地展现商品形态并提升用户体验。目前,商品头图已换回实拍图。

资料显示,10 月 27 日,沃尔玛中国宣布前阿里巴巴高管刘鹏加入公司,并担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

沃尔玛方面称,此举是其在中国市场持续加大投资、推动业务战略升级的重要举措。山姆在声明中特别强调 App 改动早于刘鹏上任,侧面回应了外界对新高管的质疑。

资料显示,刘鹏于 2015 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先后担任天猫国际总经理、天猫进出口业务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 B2C 零售事业群总裁、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等职务。

蔡徐坤出任护肤品牌 Murad 亚太区代言人

美国科技护肤品牌 Murad 慕拉得近日正式宣布蔡徐坤出任亚太区品牌代言人。此次合作以「科学焕肤」为核心理念,品牌希望借助蔡徐坤的影响力,强化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

慕拉得表示,蔡徐坤以自信与坚定的形象诠释品牌标志性的「早 C 晚 A」精华,传递慕拉得倡导的真实与专业态度。

好看的

《名侦探柯南:计时引爆摩天楼》确认引进

近日,《名侦探柯南》首部剧场版《名侦探柯南:计时引爆摩天楼》确认以 4K 画质引进中国内地。

作为系列剧场版的「开山之作」,影片凭借本格推理、精美画风和细腻情感获得豆瓣 8.6 分评价,长期位列系列人气作品前列。

剧情围绕连环爆炸案展开,柯南在与神秘炸弹客的对决中,不仅展现推理与行动力,更通过与小兰的生死羁绊奠定了「新兰感情」的经典基调。

原作者青山刚昌曾表示,当时创作时「以为这会是柯南唯一的剧场版」,因此倾注大量心力。

《百川东到海》定档 11 月 18 日

治愈电影《百川东到海》已正式定档,并同步释出预告片,将于 11 月 18 日起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影片讲述生活在西部沙漠腹地的少年小海(吴潘芮饰)在暑假期间独自进城寻母,并与少年元元(王浩宇饰)结伴展开一段夏日冒险的故事。

影片以「学生作文」为叙事线索,通过孩童视角展现乡土记忆与精神归属,强调在物质贫瘠环境中依然能孕育辽阔想象。

《特立独行》定档 2026 暑期

邢文雄自编自导的喜剧电影《特立独行》已正式宣布定档,将于 2026 年暑期在全国上映。影片由白敬亭、魏翔领衔主演,并同步发布定档海报。

在影片设定中,白敬亭饰演的超人王长海因任务被派回老家,与魏翔饰演的地方分会长老夏组建战斗小队。然而,王长海在履职首日便开启「整顿模式」,直接挑战关系户与地方权力,导致一系列「事故」。影片通过「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情节反转,展现了角色在职场与人情社会中的困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 AI 抖音,居然是最「反抖音」的产品

前段时间,有媒体爆料说 OpenAI 打算推出一个 AI 抖音,没想到隔天,这个「AI 抖音」Sora 就上线了。

和抖音一样的竖屏滚动、关注与推荐切换,几乎就是一个抖音复刻。唯一不同的是,Sora 里的每个视频,都是 AI 生成的。

当我们默认就把 Sora 叫做 AI 抖音时,有读者在我们的留言区评论,「其实已经有个 App 叫 AI 抖音了。

起初我以为,这是哪个小团队,在蹭抖音热度取的名字。没想到这个 AI 抖音,竟然是抖音官方出品的 App,并且已经推出有一段时间了。

它的下载量只有四千万,甚至不及抖音的一个零头。但也足够说明,相当一部分用户体验过它,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和 Sora 要做的 AI 抖音短视频产品不同,这个 AI 抖音主打的是「会思考的抖音。

根据下载页面的介绍,「会思考」的含义,是对比传统的关键词检索,AI 抖音会利用大模型的深度理解能力,帮我们找到更满意的搜索结果,和更全面的 AI 总结回答。

听起来已经完全脱离了短视频产品的功能和形态,不像那些极速版、火山版、抖音精选之类的产品,AI 抖音看起来不是用来「刷」的。

▲ 从 App 分类也能看到,极速版这些仍然属于娱乐类别,但是 AI 抖音在「工具」分类下

我下载了这个真正的 AI 抖音,想看看,当它不再让人上瘾时,还能让人留下来吗。

省流版 | 三句话看懂「AI 抖音」能做什么

1、AI 搜索是主要功能,直接生成详细的文字版总结,再给出相关的视频,能深度思考。

2、使用任务助手,能进行深度研究,通过抖音搜索和全网搜索,生成一份可交互的在线报告。

3、整理视频合辑,创建 AI 视频笔记本,AI 抖音会自动归纳总结合辑内视频,提供文字和图解报告。

给抖音搜索加了个 AI 总结

安装包 800 MB,比微信还大。第一眼看到这体积,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这不是个轻量级工具。

打开首页的那一刻,我才发现,尽管大小差不多,但这确实不是那个熟悉的抖音。首先是整体的布局变得非常简洁,底部那些 Tab 菜单全部取消,以一个输入框和 AI 抖音的 Logo 替代。

内容的展示,也从短视频应用常见的全屏滚动,改成了能展示更多内容的卡片式布局。顶部也不会切换到关注、推荐之类的视频流,而是右滑直接显示提问记录,左滑显示个人中心。

我翻了几页,点击左下角的 AI 图标会弹出一个「找点提问好灵感」的提示,指引我们在输入框里面,搜入搜索的关键词。

双击图标,会自动刷新当前页面,内容的推荐是跟随抖音账号,但是推荐机制也变了一小部分,它更愿意给我们图文,而不是视频。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们随便问了 AI 抖音几个问题。

像是最近一些化妆品里检测出苏丹红,我们直接输入「苏丹红」,AI 抖音的做法是先给我们一段文字总结,像在用百度、或者 ChatGPT 之类的产品。

点击「深度解答」,它会像 DeepSeek 的深度思考一样,展示详细的思考过程。此外,它搜索的范围不只是抖音上的视频,而是全网的内容都会搜刮进来,大多数是主流的中文媒体,来源可靠。

这个输入框不仅仅是一个搜索的输入,更像是一个对话框。在当前搜索里,我们可以继续「接着问」,AI 抖音会自动地把我们之前的问题,整合起来,而不需要再次重复。

我们还问了它一些,平时用抖音可能会搜索的话题,像是吃喝玩乐、知识科普等等。

相比较于在搜索结果里,一个一个视频点击播放,靠用户自己去提取视频内的有用信息,AI 抖音则是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提升了我们找视频的效率。

此外,如果是抖音,我们想要搜索 A,很大程度会被抖音的推荐机制,引导到 C,然后根本忘记了最先要搜索的东西,开始刷一些不相干的视频。

AI 抖音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类似的「分心」问题,用经过「思考」的、准确的文字内容,把我们留在当前问题,然后再通过一些视频、图文来辅助理解。

除了在回答的最后,使用深度解答的功能。底部的输入框,也能直接启用深度思考,以及切换到任务助手的模式。

抖音版 Agent,能做深度研究

一个总结性的回答,是目前很多社交媒体软件都有的功能。最常用的应该是微博,AI 智搜会总结各方的回应,并收集对应的素材内容。很多时候,我吃瓜都变成了直接看微博的 AI 回答。

小红书也有类似的功能,尤其是对于攻略、流程、以及各种问答,小红书能自动整理相关笔记,然后生成一份文字回答。

AI 抖音也在尝试这样的引入,但又不止于此。

我体验了深度思考旁边的「任务助手」,发现这就是抖音最好的深度研究工具。

当我输入「十五全运会有哪些特别值得一看的比赛」,它会先生成一份大纲,告诉我们它会如何研究这个任务。我们可以直接对话,进行任务的修改。

点击开始任务之后,AI 抖音的任务助手,就会自动使用抖音搜索和全网搜索两个工具,来一步步完成之间设置的任务。

最后的结果是一份可以交互的报告。报告的所有部分,都可以点击查看更多信息,或者跳转到对应的抖音视频。

我们还尝试了一个更贴近普通用户需求的任务,比如输入「帮我规划一个三天两夜的西安旅游攻略」。

任务助手同样先生成了一份大纲,包含景点、美食、交通和住宿几个方面。我们继续和它对话,让它「增加一个必吃的老字号小吃环节」。

点击开始后,能看到抖音搜索,找到了很多相关的 Vlog 探店,而全网搜索则补充景点的官方开放时间和门票信息。

这份攻略报告同样非常实用,点击「兵马俑」,能看到相关的视频介绍;点击泡馍,又能跳转到高赞的食评视频。

比起我们自己在 App 里一个一个搜、最后被不相关的视频带跑偏,效率提高非常明显。

视频知识库?AI 笔记

除了深度思考的问题、深度研究,AI 抖音的「会思考」还体现在它的视频分类,有「观看历史」、「我的收藏」、和「我的点赞」,还有一个「AI 笔记本」。

和收藏、点赞并列在一起,AI 笔记本也是一个视频合辑,不过这个合辑有了 AI 的帮忙。

▲除了 AI 笔记本,侧滑还有显示能「发布新作品」,其中有各种模板、直播等等。这也是为什么 AI 抖音的应用大小,能和正式版抖音差不多的原因。

我们从历史浏览里面找到一些视频,添加到笔记,AI 会自动分析我们选择的视频,然后生成一份文字报告和图片报告。

或者只添加一个视频,然后让 AI 抖音帮我们总结这个视频,像是一些长达一小时的演讲视频。

▲在右下角可切换文字或者图解

AI 笔记本的作用,其实就是一个能思考的收藏夹,把不同视频里的观点,整合成一个更完整的答案。

目前,AI 抖音还是一个在快速迭代的产品,我们在 10 月中旬体验这款产品的时候,里面还有一个「查看图解版回答」的选项,它能够将 AI 抖音的回答,转成信息更明显、色彩更多元、更便于阅读的卡片式图片。

▲之前对 AI 抖音提问「Apple 最近的新品」,生成的图解版回答

目前这项功能,在最新版本的 AI 抖音已经下线了;连同每个回答最后面的「发抖音」按钮,也一同被迭代了。

之前的「发抖音」功能,是 AI 抖音会将 AI 生成的内容,自动转成抖音长文,视频底部点击查看原文,能跳转到生成回答的链接。

▲底部的快速反馈,只提供了点踩的按钮;长按回答才能选择点赞喜欢。

抖音大概是真的想把这个产品,做成一个工具属性更强,能够真正帮到用户提升搜索体验。就连每个回答的最后的反馈,也只有一个点「踩」,而没有点赞。

在正式版本的抖音 App 里,已经支持 AI 搜索,深度思考等,AI 笔记则还没上线。

▲ 在抖音的搜索界面,右下角有一个语音搜索和 AI 抖音的选项,点击 AI 抖音,能体验到 App 内的部分功能

AI 抖音更像是抖音对未来的演练场。就像微博、小红书、微信都在做的那样;AI,正在悄悄改变我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

前几天刷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内容是「当人们事事都依靠 ChatGPT 时」,每说一句话都要先问 ChatGPT。

▲ instagram@theharrisalterman,原文链接查看视频

虽然视频是在讽刺 AI 的出现,让大家变得更少思考,更不会说话。但视频也精准地捕捉到了一个现实,或者说共鸣,就是我们开始习惯,让 AI 成为任何信息处理的第一站,无论是搜索、总结还是创作。

对于抖音这个庞大的视频内容帝国来说,它能让大多数人上瘾的本质,是它不需要我们主动去找,要刷什么视频;而是在它的首页推荐里,它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刷什么,并且不设置退出机制。

但「找」视频比「刷」视频难多了,AI 抖音正是想帮我们把「找」视频,也变得同样简单和高效。

如果说抖音的算法逻辑是「无限满足」,让你在信息流里躺平就能获得快乐,那 AI 抖音的逻辑,几乎是反着来的:它在「制造门槛」

这就是 AI 抖音最有意思的地方,它在主动稀释自己最核心的资产——用户的沉浸时间。这是一种颇具勇气的「自我背叛」。

当所有 App 都在追求极致的丝滑和上瘾时,抖音内部却孵化了一个鼓励主动探索、甚至有点「反效率」的产品。它的使命并不是取代抖音或对抗算法,而是给算法一些多样性。

当 AI 时代迎来内容爆炸,「信息降噪」更成为一种刚需。

内容消费的下一个版本,不只是让你刷得更多,而是让你看得更明白。这些变化已经悄悄在我们熟悉的应用产品里发生。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以增程缓解焦虑,「换壳」霸王龙埃安 i60 预售 11.98 万元起

广汽埃安在昨晚开启了新车 i60 的预售。

新车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版本,增程版预售 12.68 万元,纯电版预售 11.98 万元,是为数不多的增程比纯电贵的车型。

同时,埃安 i60 也是埃安品牌首款正式发售的增程车型,此前埃安 V 虽然也有增程版发布,但是直到目前并未上市。

不过,由于埃安 i60 与埃安 V 在诸多方面都几乎一模一样,因此把 i60 增程版智驾当做埃安 V 增程版似乎也无不可。

参考之前埃安在工信部申报的信息,两款车的动力系统完全一样,均搭载广汽自研的 1.5L 的增程动力系统,只是埃安 i60 发布时将增程器的最大持续发电功率提升至了 85 kW,匹配一块 29.165kWh 的磷酸铁锂电池,纯电续航 210km。

埃安官方称 i60 增程版油电转化效率行业第一,亏电油耗为 5.5L 每百公里,综合续航可达 1240km。

纯电版则有 150kW、165kW 两种电机,匹配 47.829kWh、62.268kWh、75.26kWh 三种容量电池,续航分别为 400km、530km、650km。

埃安着重介绍了广汽自研的可靠电池技术平台——弹匣电池 2.0。

这套埃安全栈自研的平台,在材料、结构、算法、制造四个层面构建了一整套的安全体系。

在实际使用中,埃安采用的顶级隔热气凝胶可以做到电池热失控后无明火产生,720° 的电池拖地保护也能够保证碰撞后的电池安全,号称「拧成麻花都能用」。

在辅助驾驶方面,埃安 i60 将搭载广汽 GSD 智驾辅助系统,采用 3 个毫米波雷达、7 个摄像头的硬件配置,支持高速领航辅助驾驶、智能泊车、代客泊车等功能。

设计上,埃安 i60 与埃安 V 的造型基本一致,前脸下方的进气格栅口有所扩大,大灯组由分体式造型变更为了贯穿样式,更符合时下流行的新能源设计风格。

新车车身相比埃安 V 来得更长更高了一些,整体尺寸为 4685 / 1854 /1660mm,轴距则保持一致,均为 2775mm。车身侧面采用了悬浮式车顶以及较为宽厚的轮眉和翼子板设计,强调力量感并使用了大尺寸轮毂。

车尾部分的贯穿式尾灯与前脸灯带形成了呼应,既有新能源车型的时尚感,又兼具了 SUV 产品的硬朗风格。

车内,埃安 i60 延续了家族式的简约设计,中控搭载矩形全液晶仪表和大尺寸悬浮式中控屏的组合,采用怀档和贯穿式空调出风口布局,有奶白、浅棕和大溪地灰三种内饰颜色可选。

埃安最近动作频频,除了 UT、V 霸王龙等一众新车外,还宣布将在双十一和京东合作推出一辆可换电的「国民好车」来增加市场声量。

甚至此次预售的 i60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营销意味大于产品意味,业内普遍猜测埃安 i60 或许将与埃安分属不同渠道进行销售。

频繁的动作背后,是埃安越来越严重的销量焦虑。

9 月份,整个埃安品牌一共售出了 2.4 万辆车,表现最好的是埃安 V 霸王龙纯电的 6072 辆。

▲ 埃安品牌 9 月份各车型销量

看总数似乎在一众车企中也不算垫底,但是和 2023 年近 48 万销量的全盛时期相比,落差未免有点大。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埃安的困境就是——因 B 端而兴,也因 B 端而败。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3 年售出的用于出租、网约车新车共计 85 万辆,其中埃安就提供了约 22 万辆,占其全年销量的 45%,占这一年网约车新增总数约 25%。

▲埃安 S Plus

但随着网约车市场的快速饱和,埃安的市场表现也开始一路向下。

而且和另一位网约车霸主比亚迪不同的是,埃安应对市场下滑的策略是推出了高端品牌「昊铂」,陆续布局了昊铂 GT、SSR、HT 等车型。

但高端品牌的建设本就需要长期投入,经验不足的埃安贸然进入之后,结果也是反响平平,昊铂车型多数月份销量不过百辆,反而影响了埃安在 15 万元左右主力车型上的投入,导致车辆智能化水平一直落后竞品。

▲ 昊铂 Hyper GT

旗下的 S 系列和 Y 系列是常常由于车机失灵或者卡顿被投诉,市场口碑也一降再降。

不过好在,埃安还有调整的时间。

在昊铂品牌今年开始独立运作后,埃安的资源和精力能够能多的用于自身,业内也不断传出埃安内部从研发到产品、从渠道到营销都有了一波大换血。

最明显的变化是,虽然营销方式可能还有待商榷,但埃安最近几款车的产品力都很能打,如 9 月份推出的埃安 RT 就以 9.98 万元起的亲民价格提供了十分越级的体验。市场反馈也比以往热烈了不少。

▲ 埃安 RT

目前 10 万元左右市场,产品力依然是第一竞争要素,上汽名爵 MG4 就是靠着产品力的大幅跃升,销量一举从月销 122 辆冲上了 月销 11790 辆。

认真做好产品,埃安未必没有重回巅峰的机会。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OS 26 首个大更新来了!「玻璃」透明度可调,AI 翻译支持中文

今日凌晨,iOS 26 首个大版本更新推送正式版。

虽然传闻中的国行 Apple 智能并未如期而至,但这个版本依然有不少非常值得更新的新功能,推荐大家升级。

更新亮点省流:

  • 液态玻璃可调透明度
  • 锁屏相机可关闭
  • 关闭闹钟新设计
  • 实时翻译支持中文

液态玻璃外观

自 iOS 26 初次亮相以来,「液态玻璃」一直备受争议,苹果也在多个测试版中反复横跳调整可读性,却始终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所以,苹果干脆在 iOS 26.1 提供选择,让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液态玻璃的对比度,不过目前只能从「透明」和「色调」两个档位调节。

默认的「透明」外观,就是 iOS 26 正式版的通透玻璃效果;调节到全新的「色调」效果后,玻璃透明度会有所降低,只是总体来说就没那么精致了。

▲ 左:「透明」效果;右:「色调」效果

并且,「色调」模式不会作用于系统全局,锁屏通知的变化会最明显,而部分应用控件等显示文字的区域也会微调。

▲ 上:「透明」效果;下:「色调」效果

除此之外,iOS 26.1 在很多系统界面都进行了统一的微调,例如主界面 Dock 栏和照片应用,全部都加强了玻璃控件的模糊效果以加强可读性。

虽然现在的液态玻璃已经和发布会时相去甚远,但无疑更具实用性,这才是更正确的方向——如果基础体验都没做好,谈美学价值也没有太多意义。

不过,既然已经允许用户自己调节玻璃的透明度,不如将当初的「满血版」液态玻璃效果也做成一个可选项?

锁屏相机可关闭

iOS 26.1 还带来了另一个呼声很高的开关:锁屏滑动打开相机。

在设置的相机页面中关闭选项之后,锁屏界面就无法左滑快速启动相机,可以避免不少放在包里误触打开相机的场景。

滑动关闭闹钟

备受吐槽的闹钟响铃界面也终于在 iOS 26.1 修改,现在想要彻底关闭闹钟,必须要滑动底部的滑块。

在上一个版本,「关闭闹钟」和「稍后关闭」按钮同样巨大,很多时候用户伸手拿手机就会误触,或者睡眼惺忪地时候一个不留心就关闭闹钟导致睡过,非常不人性化。

▲ 左:iOS 18 的闹钟;右:iOS 26.0 的闹钟

按钮改成滑块只是一个小改动,却能进一步确保用户是在清醒状态下关闭闹钟,也避免了误触。

中文 AI,但没有国行 AI

根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原本打算在年内的 iOS 26.1/iOS 26.2 更新中实装国行 AI,但再次受阻。

今年 3 月份的 iOS 18.4 系统,Apple 智能就已经支持了简体中文,而今天的 iOS 26.1 则新增了繁体中文的支持,写作工具可以直接改写、创作繁体中文内容,通知摘要也能分析繁体中文内容了。

AirPods 实时翻译也在这次更新中全新支持了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的普通话。只要戴上 AirPods Pro 2、AirPods Pro 3 或 AirPods 4,就能利用 iPhone 和本地模型,实时转译面前人说的外语。

爱范儿今年在美国的 iPhone 发布会现场已经抢先体验到了中文的实时翻译功能,输出准确,延迟很低,效果非常好。可惜由于依托 Apple 智能,即使国行 iPhone 更新到 iOS 26.1 也暂时无缘这个功能。

至于国行 AI 何时上线,彭博社也爆料了苹果的最新目标:iOS 26.4,和跳票的 AI Siri 一同上线,预计在明年 4 月份推出。

除了这些新功能,苹果还为 iOS 26.1 及其他系统的「App Intents」入 MCP 支持打基础。这也意味着未来,我们能让 ChatGPT、Claude 或其他任何兼容 MCP 的 AI 模型直接与 Mac、iPhone 和 iPad 应用交互。

其他功能更新

除了上面几个大家关心的大更新,iOS 26 还带来了几个非常细碎的新功能和新特性,以下是几个比较显眼的变化。

左对齐设计

iOS 26.1 中,文件夹和设置页面都从居中改成了左对齐设计,和其他应用的一致性更强。

Apple Music 切歌

Apple Music 现在可以通过滑动手势切歌,应用中的迷你播放器或者全屏播放界面都可以左滑右滑切歌。

虽然切歌更方便了,但是和侧滑返回的手势有点冲突,有时候想返回会误触成切歌。

除此之外,Apple Music 全新的「自动混音」功能也可以支持了 AirPlay。

自动安装安全更新

iOS 26.1 引入了一个新的安全更新设置,可以让 iPhone 自动下载和安装安全改进功能,有点像 Android 和 Windows 的「安全补丁」。

在设置-隐私与安全性-后台安全改进中我们能找到相关页面,查看甚至移除已安装的安全更新。

这个功能类似 iOS 16 时期的「快速安全响应(RSR)」,旨在快速将安全补丁更新部署到 iPhone 上,不过苹果此前只推出过一次 iOS 16.5.1(c) 安全更新。

悬浮分屏回归 iPadOS 26.1

iPadOS 26.1 也和 iOS 26.1 同步推送,除了可调节的液态玻璃效果,最大的亮点就是「侧拉分屏(Slide Over)」功能回归。

iPadOS 26.1 可以和以前的版本一样以侧边小窗口的形式打开应用分屏,还能自由调节大小,一些横屏应用也能侧拉了。

▲ 图源:苹果仁

坏消息是,新的侧拉只能挂一个窗口,并且流程比以前更麻烦,需要先打开应用才能变成侧拉小窗。

macOS 26.1 则是一次小修小补,最大的亮点只有可调节的液态玻璃效果,用户呼声很高的启动台暂未回归。

相比较一个半月前的 iOS 26 正式版,iOS 26.1 明显在流畅度、能耗表现、功能以及稳定性都要更加成熟,我更愿意认为这个版本才是「完全体 iOS 26」,因此强烈推荐所有已经更新到 iOS 26 的用户升级。

至于那些还在用老版本的老 iPhone,我更推荐 iPhone 14 及之后的机型升级,性能还跟得上这套动效丰富的新 UI,还能有一个不错的体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我相信理想,于是我背叛了它:Ilya 的52页小作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1808 年,歌德创作出了经典诗剧《浮士德》,主角浮士德博士掌握了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懂得世上所有的知识,却还是无法理解生命本身,从而陷入绝望。

这时,魔鬼梅菲斯特来到他身边,表示愿意提供最为极致的体验。浮士德答应了,又没完全答应,而是向魔鬼提出了一个赌约:一旦,他在魔鬼提供的体验中感受到幸福,想要停留在当前——那么他就立刻死去,魔鬼就可以取走他的灵魂。

两百多年后,同样是怀抱着对人工智能最前沿知识的 Ilya,也面对了同样的「魔鬼」时刻——两次。

来吧,你崇高的理想可以实现

10 月 1 号,作为关键证人,Ilya 出席了马斯克诉 Sam Altman 的官司,尤其针对他在 2023 年牵头的「宫斗」接受了大量提问和质询。

在初创的四人帮里,Ilya 被认为是最有科学理想的一位。在加入 OpenAI 之前,就是 Google 的研究科学家,也是深度学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之一。在他对技术极致追求的背后,是一种更宏大的理念:他相信,一个非营利、不受大型企业利润驱动的 AI 实验室是必要的。

这难道不是像极了浮士德,想要追寻一种更超越性的生命体验。2015 年 Ilya 第一次接受了「魔鬼」的邀约:不顾 Google 的极力挽留,接受马斯克的邀请,共同参与创办 OpenAI。

说马斯克是「魔鬼」并不完全准确,在那个时候,他还是非常坚持 OpenAI 要保持非营利的内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他还要打官司。钱是小事,就算是富如马斯克,也不想当冤大头。

可是对于 Ilya 来说,马斯克像极了「魔鬼」梅菲斯特:许诺了一条可以实现理想的道路。那时,他完全认同 OpenAI 的非营利使命——以最可能造福人类的方式开发通用人工智能(AGI)。他希望 OpenAI 能够将 AI 技术向所有人开放,并继续保持在 AI 研究的前沿。

可想而知马斯克之于 Ilya,简直就是梅菲斯特本特,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我做你的伙伴,只要你欢喜,就做仆人,奴才,我也甘愿!」

不过,想要接近人工智能的愿景,并不是只靠技术,更是要靠两个字:算力。而即便是在 2017 年,搭载八块英伟达顶级 GPU 的定制服务器,售价就高达 15 万美元。训练单个模型需要成千上万块 GPU,还不考虑电费,那意味着每年数十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跟魔鬼做交易,总要付出点什么。当时马斯克要的很明确:OpenAI 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他要做 CEO,要绝对控股。

另一边,Sam Altman 则通过私人关系向 Ilya 递话,表示自己对非营利的坚持,以及做 CEO 也会零股权的立场。

就在 Ilya 犹豫再三的时候,第二「魔鬼时刻」正要降临,这次,真正的赌约开始了。

52 页 pdf

选择谁当 OpenAI 的 CEO,无疑是当时的 Ilya 所经历过最棘手的决定,远超他当年决定是否离开 Google。最后他选择了 Sam Altman,但从过往的资料,以及近日公开出来的法庭证词来看,这个决定始终伴随着他对 Sam Altman 的不信任。

这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在二选一的时候,他就发邮件问过 Sam Altman,为什么对 CEO 的名头那么执着,「你的理由不断变化,我实在难以理解背后的驱动力。AGI 真是你的首要动机吗?」

Sam Altman 是什么人,话术一套一套的。况且他筹钱的本领又实在是惊人,尤其是拉来了微软、YC,巨额资金不断融入,OpenAI 成了硅谷最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 Ilya 和 Sam Altman 形成了平衡——就像梅菲斯特和浮士德,也有短暂「携手」的时候。Ilya 坚信规模化对于训练模型的重要,把公司运营交给 Sam Altman 之后,他也更加沉浸在自己的技术哲学当中。直到他发现,Sam Altman 的领导已经让这家公司,在暗中偏航了。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被全网热议的「52 页 pdf」,这是 Ilya 写给独立董事的备忘录,里面集合了大量他对于 Sam Altman 所作所为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他如何挑起办公室政治、让不同的团队之间竞争、习惯性地操纵和欺骗别人。

吃瓜群众不禁要问:怎么顶级大佬也用 pdf 撕来撕去啊?

聚集在这份 pdf 上的视线太多,以至于有些关键问题被模糊过去了:这些信息和素材,是当时 Ilya 发送给董事会,推动 Sam Altman 下台的核心证据。曾经一度接近成功:董事会单方面表示解除 Altman 的职务,并任命 Mira Murati 为临时 CEO——这期间,董事会成员和 Ilya 沟通非常密切。

可也是这个关键节点,Ilya 动摇了。宫斗带来的影响远超想,员工大量离职跳到竞争对手那里,董事会开始质疑。OpenAI 毕竟是他的心血,如果坚持和 Altman 站在对立面,拉长战线,只会让公司上下都更加分崩离析。

这和他的初心背道而驰:他想的是让 OpenAI 能如他所愿,朝着 AGI 的方向,也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前进,而不是彻底垮掉。

在上个月的法庭上,他被问到当时的判断,Ilya 举棋不定,他表示自己一直在接收别人给到的信息,没想过去更进一步的对质。

网友评论:筹划了一年的行动,就这?

正义并不永恒

如果只是把当年的宫斗,看成是 Ilya 想要造反夺权,并不足以理解他在最新的法庭证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样子:纠缠、内耗、反反复复。

因为,他当时反对的并不只是 Sam Altman 的领导,更是他自己的误判和错信。如果早知道选 Sam Altman 当 CEO 的代价,是把 OpenAI 引向资本化的道路,那他会答应这桩交易吗?如果注定保不住 OpenAI 作为非营利的性质,那这一切是不是都错了?

这一次,历史没有给他选择的机会了,他最后被神与魔同时抛弃,成为「造反分子」,在 Sam Altman 复职之后,离开 OpenAI。

Ilya 身上有着跟浮士德如出一辙的、理性的天真。他相信对技术和理性的追求,以及对信仰的坚持,能够突破权力和声名的诱惑。但当他自己面对巨大的压力——员工的离职、投资者威胁——他也不得不改变立场,签字妥协。

他既相信自己在「道义上正确」,又担忧行动的后果会玉石俱焚,只能是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下,做出充满防御性的决策。

「就这样吧。」这是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赌约中,最核心的概念:浮士德赌自己永远不会满足于任何成就或快感,他会永远求索,不停前进。这也让他最后得到了天使们的拯救。

而 Ilya 输掉了赌约,却是因为他真真正正被困住:并非是被已经取得的成就困住,而是被自己心中的「正义」困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他在赌的,是正义的理想不会出错。但世间的故事如出一辙:在商业、资本和权力构成的「魔鬼」面前,信念会动摇,至高无上的理想,也会破碎。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AI 交易大赛结果出炉:只有中国 AI 赚钱,跟 GPT-5 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刚刚,为期两周的 AI 投资大乱斗收官。

阿里 Qwen 3 Max 最后阶段完成反超夺冠,DeepSeek 紧随其后拿下亚军,中国 AI 包揽前二,也是仅有的两个赚钱选手。

而 GPT-5 爆亏,在 6 个模型里排名垫底。

这场名为 Alpha Arena 的实验,规则简单粗暴:官方 nof1.ai 给每个大模型发 1 万美元本金,扔进加密货币市场自生自灭。参赛选手包括 Claude 4.5 Sonnet、DeepSeek V3.1、Gemini 2.5 Pro、GPT-5、Grok 4、Qwen 3 Max——全是你叫得上名的顶流。

交易品种有 BTC、ETH、BNB、SOL、XRP、DOGE,可以做多做空,随便加杠杆。最关键的是,所有 AI 的思考过程和交易记录全透明,必须完全自主决策,人类不能插手。

先看最终成绩单。

冠军 Qwen 3 Max:账户余额 12232 美元,收益率+22.32%,交易 43 次胜率 30.2%,Sharpe 值 0.273——赚钱能力最强。

亚军 DeepSeek Chat V3.1:账户 10489 美元,收益率+4.89%,Sharpe 值最高达 0.359——虽然收益不如 Qwen,但风控做得较稳。

(APPSO 注释:Sharpe 值(Sharpe Ratio)是金融领域中最常用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它的核心目的是衡量一项投资「每承担一单位风险,能带来多少超额回报」。)

剩下的就比较惨了:

  • Claude Sonnet 4.5:亏 30.81%
  • Grok 4:亏 45.3% Grok 4:亏 45.3%
  • Gemini 2.5 Pro:亏 56.71% Gemini 2.5 Pro:亏 56.71%
  • GPT-5:亏 62.66%,账户只剩 3,734 美元 (看到这结果又能安心地吐槽 OpenAI 了……)

一句话总结:国产模型 (Qwen、DeepSeek) 在真实交易中遥遥领先,无论是收益还是风控都完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 AI 在交易过程中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状态——比如Facebook 和微软财报拉胯…… 这些重大消息它们统统不知道。就这种情况下,Qwen 和 DeepSeek 还能赚钱,属实有点技能在身上了。

6 个 AI 的操盘风格,差异大到离谱

我们也仔细看了不同模型最后半小时的操盘心理过程,一睹每个 AI 的「投资人格」:

Qwen 3 Max 的策略却出奇地简单:只买 BTC 一个品种,5 倍杠杆梭哈,现金只留 48 美元应急。设好止盈 ($108,222) 和止损 ($105,039) 就躺平等信号。

核心思路就是集中火力,简单高效。在其他模型复杂配置全线阵亡的情况下,反而是最朴素的策略笑到最后。

DeepSeek V3.1 属于理性系统派,基于明确的「失效条件」管理仓位,每个品种都有独立逻辑。对 ETH 有 0.85 的高置信度看涨,DOGE 空头贡献正收益。

它的核心思路是多维度评估,等待系统性信号而非主观判断。虽然没 Qwen 赚得多,但 Sharpe 值全场最高,说明风险控制是真的牛。

GPT-5 则属于死守阵地型,即便当时账户已经亏了 62%,但还在坚持持有所有仓位……同时持有多空 (ETH/SOL/XRP/BTC/DOGE 做空,BNB 做多),风控意识其实挺强,特别关注 DOGE 空头的清算风险。

想法很美好,就是结果有点惨不忍睹。

Gemini 2.5 Pro 选择全仓做空六个币种,完全忽略短期反弹,认为都是「噪音」。只有当 EMA 交叉才会平仓,纪律性极强。

根据之前的报道,这 AI 还展现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心理活动:

「我得坚持自己的规则:即使紧张得满头大汗,我也要继续持有!」

「虽然现在在亏损,但当前 4 小时 RSI 仍高于 50,止损条件尚未触发,我必须继续持仓,哪怕眼看着浮亏,也只能硬扛着。」

看到 AI 都开始「痛苦」了,属实有点绷不住……

化身灵活机会主义者的 Claude Sonnet 4.5 喜欢在多个品种里找机会,重点押注 XRP(持仓里表现最好的),对 BTC 超卖保持乐观。
核心思路:在持仓中筛选强势品种,随时准备抓反转。

而谨慎的 Grok 4 即便大亏,但还留着 1,884 美元现金,分散持有六个品种都设紧密止损,主打一个保留现金弹药,等待高确定性机会。

这实验到底想干啥?

nof1.ai 对这项目的野心可不小。

他们在博客里提到:「十年前 DeepMind 用游戏推动了 AI 突破,现在我们认为金融市场才是训练下一代 AI 的最佳场所。」
逻辑是这样的——游戏环境再复杂,规则也是固定的,AI 学会了就学会了。但市场不一样,它是活的,会学习、会适应、会针对你的策略反向操作。

更关键的是,随着 AI 变聪明,市场难度也会水涨船高。 所以他们想用市场作为训练场,让 AI 通过开放式学习和大规模强化学习不断进化,最终解决这个「终极复杂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 Jay A 也透露了:他们不只是拿第三方模型玩提示词,同时也在开发自己的模型,打算在第二赛季让自家模型与其他模型一较高下。Alpha Arena 1.5 赛季也已经进入倒计时了,会带来大量改进:

  • 同时测试多个提示词
  • 为每个模型部署多个实例
  • 挑战难度继续拉满

当然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话对 AI 也适用 (doge),

最大的启示或许就是,在同样市场环境下,简单专注的策略 (Qwen) 反而跑赢了复杂多元的配置,验证了「少即是多」的交易智慧。而稳健派 (DeepSeek) 虽然收益不是最高,但风险控制做得好,也是成功的另一种诠释。

就像人生一样,想得太多反而容易翻车,要么梭哈一个方向赢麻,要么稳扎稳打慢慢赚……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丰田大本营,被一辆比亚迪「海獭」惊醒了

 

「日本第一」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处于所谓的「失去的 30 年」,日本这个国家似乎已经失去了一些生机与活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存在感。

2025 日本移动出行展中,刚刚宣布世纪品牌从丰田主品牌下独立出来的丰田章男带有一丝哽咽的如此说到。

与新世纪一起推出的,还有全新的品牌理念「TO YOU」,丰田官方解释说,新的品牌理念既蕴含了「丰田面向您」的服务初心,也希望能够传递「为所有人」到为「专注于您」的理念变化,丰田希望可以努力去回应所有人的期待。

作为世界汽车产业的绝对霸主,丰田敏锐的意识到了在这波变革浪潮中,面对不同的国情、道路和能源情况,全球汽车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差异正在不断被放大,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的日子不复存在了。

因此,即使丰田在今年 1-9 月以售出 644.02 万辆,比第二名的德国大众高出 284 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球,丰田章男还是显得有些急切:

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个世纪。

更何况,后面还有一艘「黑船」在虎视眈眈。

比亚迪的海外销量在过去一年间几乎增长了整整一倍。

在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海外销量已经超过了 2024 年整年,但其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从近期发布的产销快报上看,在 9 月份,比亚迪出口销量为 71256 辆,比去年同期的 30512 辆增长了 133.5%,比 2022 年同期更是暴涨了 821.1%。

比销量快速上涨更能给丰田带来压力的是比亚迪对其优势地区市场份额的侵蚀。前三季度,比亚迪在欧盟市场增长幅度达到了 560%;2025 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巴西销量达到 4.7 万辆,同比增长 45%;在泰国市场,比亚迪包揽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车销冠。

以及,比亚迪也升级了其对日本本土的攻势,将在后续推出一款一辆名为「RACCO(海獭)」的 K-Car 和其在日本市场的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 06DM-i。

可能超出大部分人想象的是,今年已经是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的第二十个年头了。在纯电巴士领域,比亚迪独占日本市场大约 70% 的份额,在铲车、叉车等商用车领域也表现不俗。

不过直到 2023 年,比亚迪才正式进入日本的乘用车市场,先后引进了 ATTO 3(元 PLUS)、海豚等车型,并邀请了国民女神长泽雅美代言。

只是当时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车型定价基本上是中国市场的 2 倍价格,比如比亚迪 ATTO 3(元 PLUS)价格约为 418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9.3 万元,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声量远大于销量。

但这次比亚迪打算动点真格的,他们即将推出的新 K-Car RACCO 有点不一样,是一辆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特供车」。

K-Car(けいじどうしゃ,轻自动车)是日本汽车市场的一种独特产物。

凭借其极致的实用性和对狭窄街道的完美适应,这种拥有独特尺寸规格(车宽 1.48 米以下、长 3.4 米以下、高 2 米以下)、享受税费优惠的「盒子车」,占日本国内新车总销量接近四成。

2024 年,日本国内 K-Car 年度销量前三,由本田、铃木占据,分别是年销 20.63 万辆,连续 8 年蝉联第一的本田 N-Box,年销 16.57 万辆的铃木 Spacia 以及年销 9.28 万辆的铃木 Hustler。这三家合起来约占日本 K-Car 细分市场份额的 30%。

▲ 本田 N-Box

近些年来,随着电动化的发展,K-Car 也开始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日产和三菱都推出了纯电产品,其中日产 Sakura 年销约 7 万辆。

但目前日本 K-Car 的纯电渗透率依旧小于 3%,提升空间巨大,比亚迪的机会也来自于此。

有了海鸥的成功案例,比亚迪造起这种微型车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比亚迪即将推出的这款 K-car 整体是经典的「方盒子」造型,为了使车内空间最大化,整车采用「四轮四角设计」,前车灯则是双层设计的 C 型结构,车头下方还有 2 颗雾灯。

新车侧面则是悬浮式的车顶设计,车辆前方为了减少视觉盲区采用双 A 柱设计,充电接口放置于右前翼子板处,同时新车采用电滑门设计,后排配有隐私玻璃。

Racco 的内饰设计比较简单,前排采用贯穿式设计,不设中央扶手箱,配备拥有加热功能的三辐式方向盘,车辆前侧为中控屏与仪表屏。

在电池容量上,新车预计将搭载 20kWh 电池包,在 WLTC 工况下续航里程 180km,并提供 100kW 的快充能力。

人们对比亚迪 K-Car 的期待更多的来自于比亚迪可能为新车带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提升,比如「刀片电池」带来的更大座舱空间,以及更为好用的导航和手车互联功能。

比亚迪是否会为 K-Car 设定一个超出市场预期的低廉价格也同样被日本市场所关注。

Racco 预计在日本的售价约为 26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2 万元)。推出后,它将直接与日本最畅销的电动 K-Car 日产 Sakura 竞争,后者的售价为 253.66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11.68 万元)。

▲日产 Sakura

虽然售价还未最终确定,但日本市场已经紧张了起来。

《日经新闻》直接讲到,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从电池开始实现一条龙的低成本生产。由于成本竞争力很高,一直主导中国的价格竞争。针对轻型汽车也将提出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俊宏则更忧心忡忡,

世界上有许多小型车的标准,比亚迪选择了日本的 K-car,我感到非常高兴。新的竞争即将开始,我认为比亚迪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他还特别补充说,

希望比亚迪不要打价格战,应该进行健康的竞争。

在比亚迪出现前,铃木汽车社长铃木俊宏应该许久未曾感知到如此之强的竞争压力了。

▲ 铃木 Spacia

除了 K-Car,比亚迪也计划将海狮 06 DM-i 引入日本市场,借由更先进的插混客户吸引传统的燃油车客户。到 2027 年,比亚迪预计会在日本市场形成 7 至 8 款纯电及插混车型的广泛布局。

不过,比亚迪在日本最大的困难,或许不在技术和价格的竞争,而是来源于社会文化。

日本对于进口车型不设关税,但海外品牌在日本几乎卖不动。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忠诚度极高,2024 年日本乘用车销量排名中的前 10 位都是本土车型,销量大头被丰田、铃木、本田、日产们牢牢占据。

卖的最好的海外品牌奔驰,年销量仅为 5.32 万辆,甚至比不过五十铃。

马斯克就曾吐槽过,「在某些地区,比如日本,我们的市场份额非常低。我们至少应该拥有和奔驰或者宝马相当的份额,但我们没有。」

此外,日本最近几年的社会文化愈发保守,人际交流主打一个「读空气」,合不合群甚至成为了日本人消费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在清一色的 Toyota 中,只有自己开着一辆 BYD 的 K-Car。

在日本人的想象中,应该没有比这更「不安です」的事情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余承东:华为鸿蒙目标「三分天下有其一」/星巴克中国与博裕成立合资企业,保留40%股权/广州地铁回应「摇一摇」广告争议

cover

📱

卢伟冰点评 Air 手机,华为、荣耀或将加入

🙌

余承东:鸿蒙生态将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

星巴克与博裕成立合资企业,估值超 130 亿美元

🚄

广州地铁回应「摇一摇」广告争议:已立即关闭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曝光

🧠

OpenAI 收入远超 130 亿美元,奥特曼预测 2027 年突破 1000 亿

🎙

威马汽车停工近两年后发声:称「好事将近」

📈

连续四年调价,台积电 2026 年先进制程拟涨价 3%-10%

🎮

RTX 3060 成 Steam 最受欢迎显卡,Windows 11 占比突破 63%

🌐

微信鸿蒙版重大更新,新增群聊视频通话与聊天备份

💡

美国数据分析巨头 CEO:大学教育「已崩坏」 公司直接招聘高中生

📱

三星确认 2 月 25 日召开发布会,Galaxy S26 系列将亮相

🍱

饿了么 App 更名为「淘宝闪购」

重磅

卢伟冰点评 Air 手机,华为、荣耀或将加入

「超薄手机」随着 iPhone Air 的发布引起了广泛讨论,而目前有消息指出,华为与荣耀也将加入这一领域。

昨天,小红书博主曝光了华为 Mate70 Air 真机,更多细节也被披露:该机延续家族式设计,采用宽比例等深四曲屏,机身厚度仅 6.x mm,被称为「史上最薄 Mate」。

据此前报道,新机预计搭载麒麟 9020 芯片,最高配备 16GB 内存,同时可能兼顾 SIM 卡与 eSIM 技术。

此外,荣耀研发工程师@荣耀曹工昨天在微博回应了用户对于超薄手机的需求,并直言:「会有的」。

与此同时,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昨天在微博上评价称,Air 系列在设计上「是非常大胆的创新尝试」,但极致轻薄不可避免地牺牲了续航、散热和性能等体验,市场接受度仍待观察。

余承东:鸿蒙生态将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据网易科技报道,华为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近日在一封内部信中透露,搭载鸿蒙 5 的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 2300 万,标志着鸿蒙生态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信中指出,鸿蒙 6 系统发布后 24 小时内升级量达到 300 万,创下历史纪录,其中 AI 一键成片、亲情防诈等新功能获得市场积极反馈。

余承东在信中呼吁员工积极体验鸿蒙 6,以推动系统优化。他强调,华为下一步目标是在短期内实现 4000 万至 6000 万用户覆盖,最终达到上亿规模,力争在操作系统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信中还提到,华为将继续聚焦消费者体验与开发者生态建设,并提出「开放利他、体验至上、长期主义」的生态文化导向,旨在通过持续优化和合作推动鸿蒙生态加速成长。

大公司

星巴克与博裕成立合资企业,估值超 130 亿美元

今天,星巴克宣布,与中国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 60% 股权,星巴克保留 40% 股权,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交易基于约 40 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相应权益。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整体价值将超过 130 亿美元,涵盖三部分:向博裕出让控股权益所得、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的品牌授权收益。

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以上海为总部,负责管理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 8000 家门店,并计划未来逐步扩展至 20000 家。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加速星巴克在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

博裕投资合伙人黄宇铮指出:「星巴克在中国已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我们看到了进一步本土化和创新的巨大机遇。」

星巴克中国 CEO 刘文娟补充称:「此次合作将释放更大市场潜力,为顾客和伙伴创造更多价值。」

广州地铁回应「摇一摇」广告争议:已立即关闭

据澎湃新闻报道,广州地铁 App 乘车码页面「摇一摇」广告因影响扫码乘车功能引发关注。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该广告在早晚高峰时段频繁弹出,严重干扰过闸效率。

昨天,记者再次打开广州地铁 App 时发现,乘车码页面已无「摇一摇」广告。广州地铁方面则回应表示,将持续听取乘客意见,优化用户体验,确保乘车功能不受广告干扰。

此前,广州地铁客服曾回应称「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建议有困扰的用户单独反馈。但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出,若广告属实或涉嫌违规,将依据《广告法》进行查处,违规者或面临 5000 元至 3 万元罚款。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曝光

据《商业内幕》报道,特斯拉正在其工程总部的玻璃实验室中,通过大量人工动作采集训练数据,以帮助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学习模仿人类行为。

报道指出,数十名工作人员每天在头戴摄像头和背负重型设备的情况下,反复执行如「擦桌子」「开窗帘」「端杯子」等日常动作,每个动作需重复数百次。这些数据被用于优化机器人在工厂作业、家务和护理等场景中的表现。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公司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擎天柱「有潜力成为史上最重要的产品」,并预测未来年产量可达 100 万台,最终贡献公司约 80% 的价值。

报道援引多名现任及前任员工称,该岗位工作强度大且带有一定荒诞性,工作人员需在短时间内完成「鸡舞」「模仿大猩猩」「假装吸尘」等 AI 生成的动作指令。部分员工因背负设备导致背部和颈部受伤,亦有人在远程操控环节出现严重晕眩。

自今年 6 月起,特斯拉逐步放弃动作捕捉服和远程操控,转向以多角度摄像头采集数据,并引入触觉手套以捕捉更精细的手部动作。专家指出,这种方法有助于扩大数据覆盖范围,但也凸显了机器人在平衡和自主性上的不足。

目前,Optimus 已在公开场合展示过折叠衣物、表演功夫动作以及在纽约时报广场派发糖果等功能。但专家提醒,这些演示多为「最佳场景」,并不代表机器人已具备真正的认知能力。

OpenAI 收入远超 130 亿美元,奥特曼预测 2027 年突破 1000 亿

据《财富》报道,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日前播出的 Bg2 播客中表示,公司年收入已「远超 130 亿美元」,并预计到 2027 年有望达到 1000 亿美元。

他强调,OpenAI 的营收增长「正在快速上升」,并将依靠 ChatGPT 的持续扩张、AI 云服务以及消费级设备业务推动未来增长。

Altman 同时回应外界质疑,称尽管公司持续亏损,但正在通过与英伟达、博通和甲骨文等企业达成大规模基础设施合作来支撑扩张。他指出,OpenAI 正在押注 AI 在科学自动化等领域创造巨大价值。

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也在节目中表示,OpenAI 的业务执行「超出所有预期」,并称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

此前微软财报显示,因与 OpenAI 合作产生的相关支出,公司在上季度确认了 40 亿美元的费用,暗示 OpenAI 当季亏损约 120 亿美元。

Altman 还提到,若 OpenAI 未来上市,他「希望做空投资者会在股价上遭遇重大损失」。不过他也承认,若计算能力不足,公司营收可能无法达到预期。

除此之外,亚马逊云服务(AWS)还在今天宣布,与 OpenAI 宣布达成一项为期多年的战略合作,总额达 380 亿美元。

OpenAI 将立即在 AWS 的全球基础设施上运行并扩展其核心 AI 工作负载,借助数十万颗 NVIDIA GPU 和可扩展至数千万 CPU 的算力支持,以满足从 ChatGPT 推理到下一代模型训练的需求,所有部署预计在 2026 年底前完成。

威马汽车停工近两年后发声:称「好事将近」

威马汽车在停工近两年后,于昨天通过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消息称「好事将近,敬请期待」,并配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一动态被外界解读为公司即将公布新战略、新产品或重启业务的信号。

威马汽车成立于 2015 年,曾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2018 年推出的首款车型威马 EX5 一度获得新势力单车交付量冠军。

然而,自 2023 年起,受市场竞争加剧、资金链紧张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陷入严重困境,工厂停产、资金拖欠、售后受阻,创始人沈晖也于当年 10 月离开中国。

2023 年 10 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威马的预重整申请。2024 年 1 月,法院正式启动重整程序,并确认公司负债超过 200 亿元、资产不足 40 亿元。

今年 4 月,法院批准重整计划,由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接管威马旗下四家公司,推动威马 EX5 和 E.5 在温州基地恢复量产,并于 8 月实现产能恢复。

连续四年调价,台积电 2026 年先进制程拟涨价 3%-10%

据《经济日报》报道,先进制程产能持续供不应求,台积电已提前启动年度议价。

业界消息显示,台积电自 9 月起陆续与客户沟通 2026 年先进制程涨价计划,以应对生产成本上升。涨幅将依客户采购规模与合作关系而异。

研究机构与法人预估,2026 年先进制程报价有望上涨 3% 至 10%,整体涨幅虽属温和,但已高于今年。这是台积电连续第四年调升报价。

在市场关注的 3 纳米家族制程方面,预计 2026 年报价至少上涨个位数百分比。台积电未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并重申「定价策略始终以策略导向,而非机会导向」,强调将持续与客户紧密合作。

小红书上线「原画直出」功能,保持相册级画质

小红书官方账号「原画薯」近日官宣「原画直出」功能,旨在解决用户上传图片后出现的颜色失真、细节模糊和 HDR 高光丢失等问题。

据介绍,该功能支持 HDR 照片与实况照片,可在上传后保持与相册一致的色彩与细节,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展示效果。

小红书方面还表示,此举是回应创作者长期以来关于画质损失的反馈,意在提升平台内容的专业性与用户体验。

RTX 3060 成 Steam 最受欢迎显卡,Windows 11 占比突破 63%

昨天,V 社(Valve)公布了 2025 年 10 月 Steam 软硬件调查结果。

显卡方面:

  • 英伟达 GeForce RTX 3060 桌面版显卡以 4.47% 的份额跃升至榜首,较上月增加 0.06%;
  • 此前排名第一的 RTX 4060 移动版下降至第二位,份额为 4.30%,环比减少 0.54%;
  • RTX 4060 桌面版位列第三,占比 4.17%。

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 11 占比继续上升至 63.57%,环比增长 0.53%,与 Windows 10 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内存配置方面,16 GB RAM 依旧是主流,占比 41.49%。显示器分辨率方面,1920×1080 分辨率显示器最受欢迎,占比 53.47%,环比增长 0.24%;2560×1440 分辨率位居第二,占比 19.93%,环比下降 0.59%。

在 VR 头显市场,Meta Quest 3 以 26.48% 的份额继续保持领先,环比下降 0.20%;Meta Quest 2 以 25.25% 的份额紧随其后,环比下降 0.92%。Valve Index、Pico 4 等设备则保持在个位数占比。

微信鸿蒙版重大更新,新增群聊视频通话与聊天备份

据中新网报道,鸿蒙电脑版微信昨日迎来重大版本更新,一次性上线超过 40 项实用功能,并同步修复 40 余项 BUG。此次更新重点聚焦聊天管理、视频通信、文件协作及小程序生态,显著提升跨端操作效率。

在聊天功能方面,用户可将手机微信聊天记录备份至鸿蒙电脑,避免关键信息丢失;同时支持对聊天内容设置提醒,帮助用户更好管理日程。文件处理体验亦有提升,未下载的文件和视频可直接转发或引用,Office 文档可通过系统默认程序快速打开。截图功能新增隐藏聊天窗口选项,并优化快捷键,降低隐私泄露风险。

收藏夹内容可一键分享,群聊新增视频通话功能,支持多人远程协作。引用功能扩展至文字、图片、视频及表情,确保群聊讨论更高效。公众号内容转发、下载及留言功能得到补足,小程序运行稳定性也大幅优化,减少延迟与卡顿。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更新实现了 HarmonyOS、macOS 与 Windows 三端功能的高度一致,用户可通过 AppGallery 下载更新,解锁更流畅的跨平台体验。

此外,微信开发生态团队还在昨天的「微信技术公开课」上正式发布全新「微信开发者工具 2.0」开发者预览版,新版工具在内核、交互和智能化方面均有显著改进:

  • 界面与交互:整体结构、编辑器和模拟器全面改版,Toolbar 重新设计,提供更宽敞的代码空间和沉浸式开发环境;
  • 编辑器内核:底层架构重建,支持更多现代插件扩展,提升编码流畅度与效率;
  • 智能编程能力:通过抽象服务层,AI 可直接调用工具组件状态。例如,当小程序运行报错时,AI 能自动获取调试信息并完成修复;
  • 任务规划与执行:深度集成「编程助手 CodeBuddy」,支持从算法实现到完整小程序项目的智能化开发流程;
  • 小程序适配:内置专属知识库、端到端流程串联及调试器智能集成,进一步优化开发体验。

目前,微信团队已开放 RC 预发布版本(≥ 2.01.2510241)及 Nightly 开发版本(≥ 2.01.2510302)供开发者体验。

高德加速出海:AutoSDK 国际版支持 19 种语言与本地化服务

昨天,高德地图于正式发布 AutoSDK 国际版,旨在通过「乐高式」模块化架构帮助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构建统一且灵活的车载导航解决方案。

据悉,该产品集成定位、搜索、地图渲染、路线规划、基础导航信息等全链路能力,并支持离线导航与 ISA 信息播报等核心功能。

高德 AutoSDK 国际版目前已覆盖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澳新、中亚、非洲等超过 170 个国家和地区,支持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德语、泰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 19 种主流语言。

在产品设计上,AutoSDK 国际版延续了高德在国内的「乐高」式模块化理念,帮助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开发专业导航应用,同时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

高德强调,该版本能够在不同市场保持统一的核心产品体验,并通过多语种渲染、多路线规划和路口大图引导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在工程支持方面,高德依托多年与国内车企合作的经验,已与 40 余家车厂、100 余个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并并行交付超过 200 个项目。

同时,高德已在欧盟、东南亚等地设立独立运营主体,并在德国、新加坡等地建设数据中心,以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

💡 美国数据分析巨头 CEO:大学教育「已崩坏」 公司直接招聘高中生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因美国政府合同而广受关注的大数据软件与服务公司公司帕兰提尔(Palantir)正在尝试打破传统教育路径,启动一项面向高中毕业生的实验性研修项目。

该项目首批录取 22 名学生,参与者无需大学学位即可在完成培训后获得全职工作机会。

帕兰提尔 CEO 亚历克斯·卡普表示,美国大学在培养优秀员工方面「既不可靠,也非必要」。

他批评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已偏离优绩主义和卓越追求。公司因此推出名为「优绩研修项目」的计划,旨在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潜在人才。

该项目为期 4 个月,以一场为期 4 周的西方文明研讨会开篇,涵盖美国历史、文化与领导力案例研究。研修生随后被分配至公司内部团队,直接参与医疗、保险、国防等行业的实际项目。

帕兰提尔高管称,这一过程旨在测试学员是否能快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

部分研修生在获得大学录取通知的同时选择加入帕兰提尔,引发家庭和教育顾问的争议。一些学生表示,尽管缺乏经验,但公司给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责任与自主权。若表现优异,他们将在项目结束后获得全职职位。

新产品

7499 元,越疆发布全球首款家庭智能体 Rover X1

昨天,越疆机器人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家庭智能体机器狗 Rover X1,定位消费级市场的「实用智能体」,旨在突破此前机器狗市场在高价工业设备与低功能电子宠物之间的两极分化局面。

  • 双视觉跟踪系统:实现全向感知与自主决策,提升复杂家庭环境下的行动能力;
  • 全地形轮腿结构与智能负重能力:可在地板、草地及小坡坎等多种场景稳定行走,并具备日常物品负载能力;
  • 自研开放平台:支持多角色切换,覆盖户外探险、家庭安防、编程教育与情感陪伴等多元应用。

在应用场景方面,Rover X1 不仅能作为「移动跟拍师」和「负重伙伴」服务户外探险,还可承担夜间巡逻、陌生区域侦测等家庭安防任务。

同时,其开放系统支持图形化与代码编程,适合教育场景使用。在情感陪伴层面,Rover X1 能完成书包护送、衣物递送等任务,并通过语音互动与灯光表情增强家庭互动体验。

目前,越疆 Rover X1 已在官方商城开放购买,售价 7499 元。

Rokid 携手 BOLON 推出 AI 智能眼镜

昨天,Rokid 乐奇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官宣将于 11 月 13 日联合 BOLON 眼镜在浙江举办主题为「戴上新时尚」的新品发布会,推出新一代 BOLON 智能眼镜,主打 AI 功能与时尚设计的深度融合。

Rokid 乐奇方面表示,新品延续轻量化与高性能基因,搭载最新 AI 交互技术,支持语音控制、信息提示、实时翻译、智能导航等功能,覆盖办公、生活与娱乐等多场景需求。BOLON 品牌的加入使其在设计与工艺上保持极简风格,并强化佩戴舒适性,延续其「陪你好好看」的品牌理念。

美团 LongCat 团队推出全模态大模型,支持实时音视频交互

昨天,美团 LongCat 团队正式发布并开源全新大模型 LongCat-Flash-Omni。

该模型在延续 LongCat-Flash 系列高效架构的基础上,集成多模态感知与语音重建模块,实现了低延迟的实时音视频交互能力。

LongCat-Flash-Omni 总参数规模达 5600 亿(激活参数 270 亿),支持 128K tokens 上下文窗口及超过 8 分钟的音视频交互,在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任务中均展现出领先性能。

综合评估显示,该模型在 Omni-Bench、WorldSense 等基准测试中达到开源最先进水平,并在语音识别、语音生成、视频理解等任务上接近甚至超越部分闭源模型。

目前,LongCat-Flash-Omni 已在 Hugging Face 与 Github 平台同步开源,官方 App 也已上线,可在应用商店下载,支持联网搜索与语音通话功能。

🤗 Hugging Face:https://huggingface.co/meituan-longcat/LongCat-Flash-Omni

💻 Github:https://github.com/meituan-longcat/LongCat-Flash-Omni

三星确认 2 月 25 日召开发布会,Galaxy S26 系列将亮相

据 TweakTown 报道,三星将在 2026 年 2 月 25 日于旧金山举办「AI 聚焦」Galaxy Unpacked 发布会,正式推出新一代 Galaxy S26 系列智能手机。

此次发布的产品阵容包括 Galaxy S26、S26 Plus 和 S26 Ultra。值得注意的是,S26 Ultra 将搭载三星自研的 Exynos 2600 处理器,这是自 Galaxy S22 系列以来,三星首次在旗舰机型中重新采用自研芯片。

Exynos 2600 基于 2nm GAA 工艺制造,性能表现大幅提升。据报道,**该芯片在 Geekbench 6 多核测试中比苹果 A19 Pro 快 59%**,显示出三星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强势回归。

新消费

广东即将发放新一轮消费券

广东省政府昨日公布《「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总体方案》。方案显示,活动已于 11 月 1 日启动,将持续至 2026 年 3 月底,旨在通过多层次促消费举措,推动文旅、餐饮、零售、体育等领域的消费增长。

在具体措施上,广东将发放「广东优品购」消费券,覆盖新能源乘用车、符合国六标准燃油车、8 类家电、5 类电子产品、6 类体育用品及地市特色优品等多个品类,消费者可获得一次性补贴。同时,活动还包括餐饮消费券、酒店优惠、交通便利措施及「发票抽奖」等六大优惠政策。

饿了么 App 更名为「淘宝闪购」

近日,有网友爆料,饿了么 App 在版本号更新至 12.0.2 后,已正式更名为「淘宝闪购」。

公开资料显示,自 2025 年 4 月 30 日起,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作为淘宝 App 内的一级入口,联合饿了么提供即时零售服务,覆盖外卖、超市便利、数码等多个品类。

饿了么在此次调整中继续承担供给、运力和技术支持,相关订单标识、骑手制服及客服话术等也已逐步由「饿了么」更换为「淘宝闪购」。

上海迪士尼将建第四座主题酒店 并扩建消费体验区

据上观新闻报道,昨天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宣布迎来开园以来的第一亿名游客,并同步公布扩建计划:将在乐园主入口附近建设第四座主题酒店,同时新增购物、餐饮及娱乐体验区,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游客需求。

据悉,此次扩建的第四座主题酒店将成为距离乐园最近的住宿设施,宾客可步行入园。酒店将融入迪士尼故事元素,提供沉浸式住宿体验。

与此同时,度假区还将新增一处类似「迪士尼世界商店」的购物场地,游客无需入园即可购买独家商品,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

The Ordinary 上海开设「功效商店」,以反促销挑战双十一

护肤品牌 The Ordinary 于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1 日在上海巨鹿路开设首个大型线下体验空间「功效商店」,以「拒绝促销」的快闪形式挑战双十一期间的传统营销模式。

该店以近 3 米高的「钞票山」装置直指行业溢价问题,强调明星代言、豪华包装与营销噱头推高价格的现象。现场设立「16 型肌肤测试」区,通过 6 组核心问题帮助消费者精准匹配产品,并提供全线试用。

事实上,这并非品牌首次以艺术化方式反思行业溢价。今年 4 月,The Ordinary 曾在纽约举办沉浸式快闪,以装置艺术揭示虚高价格。

自创立以来,品牌宣称始终坚持极简包装与透明定价,拒绝明星代言和复杂营销。此次活动进一步强化其「功效护肤」定位,呼吁消费回归理性与本质。

好看的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内地定档 11 月 14 日

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已于昨天官宣将于 11 月 14 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并同步发布定档预告。这是该系列首次登陆内地大银幕。

预告片以鬼舞辻无惨与产屋敷耀哉的台词交锋开篇,围绕「永恒不灭」的理念展开,凸显人类与鬼族在生命观上的对立。

影片作为「无限城」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已在日本本土创造多项纪录,并跃升为日本影史全球总票房冠军,同时进入 2025 年全球票房榜前五。

《过往人生》确认引进内地

近日,全球现象级口碑黑马电影《过往人生》官宣引进内地。本片由美国 A24 影业出品,好莱坞新锐导演席琳 · 宋编剧并执导,这是她的首部长片作品。

《过往人生》讲述了一段横跨 24 年、连接东西半球的「因缘」故事。影片以导演自身经历为蓝本,聚焦东亚女性的现实处境与情感抉择。

该片在国际颁奖季表现亮眼,已斩获超过 18 项国际权威大奖,并获得第 96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美国恐怖故事》第 13 季官宣阵容

据 Deadline 报道,编剧 Ryan Murphy 于昨天在万圣节当天确认《美国恐怖故事》第 13 季演员阵容,该季预计将在 2026 年播出。

本季阵容包括 Ariana Grande、Sarah Paulson、Evan Peters、Angela Bassett、Kathy Bates、Emma Roberts、Billie Lourd、Gabourey Sidibe、Leslie Grossman,以及重磅回归的 Jessica Lange。上述演员均曾参与过 Murphy 旗下的影视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Jessica Lange 此前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不会再回归该系列,但此次确认出演成为最大惊喜。她曾在 2011 年首季《Murder House》中饰演 Constance Langdon,并在多季中担任核心角色。

此外,Ariana Grande 曾在 Murphy 的《Scream Queens》中出演 Chanel #2,本次将与 Emma Roberts 和 Billie Lourd 再度合作。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这群大学生,正在教 OPPO 做 AI 产品

没人理解那个对着画纸说话的孩子。

小表弟总爱画画时自言自语, 像在跟另一个世界的朋友聊天。「他画的不是画, 他画的是一个世界。」这个被大多数人当作小孩子童真稚趣的场景, 却被山东大学《绘语梦园》团队成员记住了,并成为他们参加第四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的创意起点。

他们想做的很简单:让每个孩子的涂鸦都能活过来。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款软件:你随手画一条鱼, 它就能在屏幕里游动;你画个哆啦 A 梦, 点击它就能和你对话。AI 会根据角色性格生成对话, 还能识别你拍下的真人照片, 并变成 2.5D 动态世界里的角色。

「画得丑点,效果反而更开心。」这不是专业设计师的工具,而是一个让儿童甚至成年人也能玩起来的创作世界,AI 会自动将你的涂鸦风格化,调整成适合这个世界的样子,让笨拙的线条也有了生命力。

最终,这个看似童趣的想法,获得了第四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的一等奖和最佳商业潜力奖。

而这,也正是 OPPO 连续四年承办这项全国性赛事所寻找的答案。

OPPO 会安排产品经理和技术专家为参赛队伍提供课程指导,跟这些充满热爱的年轻人一起,为这些野生的创意注入可行性的思考。

在这里,企业和学生的身份被搁置一旁,剩下的只有问题和答案。本届比赛里的 470 多所高校,3600 多支队伍,2000 多份作品,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AI 能在哪些场景真正落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

OPPO 办了个比赛,让年轻人找到 AI 该解决的问题

四年,对于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25 年,整个行业已经被大模型和智能体的浪潮彻底改写,也正是在这一年,OPPO 与浙江大学迎来了联合承办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智能交互创新赛的第四个年头。本次大赛的主题也随之进化为「面向移动终端的 AI 智能体创新」。

在互联网大厂纷纷缩减对外合作的当下,OPPO 年复一年地在产学研这条路上坚定投入,连续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ROI(投资回报率)该如何衡量?

在接受爱范儿等媒体采访时,OPPO 产学研事务总监秦征给出了答案:

「产学研合作本身就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它是长期投入。

OPPO 追求的是更健康、更长久地发展, 所以我们看重几个维度:第一是技术问题的解决。短期内,我们会遇到技术团队自己想不出答案的挑战, 这时候高校的专业老师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思路;中期来看, 我们希望高校与我们一起进行 3 到 5 年后的技术布局和探索, 为下一代产品做准备;长期来说, 我们需要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技术。这种视角从公司内部很难获得, 我们需要合作伙伴不以利润为导向, 纯粹地思考技术的未来走向。

第二是人才。公司的根本是人, 我们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 识别更多优秀的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加入。」

这个答案很务实。OPPO 相信,AI 将能够重新定义我们与设备的交互方式。但如何让前沿技术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找到更多应用场景,让最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共同碰撞,这需要听到更多声音,尤其是那些真正在生活里发现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年轻人。

他们本身就是真实用户,也更敏锐地感知到生活中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于是 OPPO 决定:在赛程期间开放智能体开发平台,向参赛队伍提供最新旗舰设备,并组建技术团队提供阶段性支持。从初赛降低开发门槛,到决赛前的专项指导,让好的想法不会因为技术门槛而止步。

对于脱颖而出的优秀团队,OPPO 还提供实习直通或校招优先录取的机会。今天在赛场上展示的创意,可能就是明天 OPPO 产品上的新功能,或者成为整个行业的新方向。

这就是一场双向奔赴:把大赛做成连接象牙塔和商业世界的桥梁,让技术实力和年轻人的想象力真正碰撞起来。

浙江大学参赛项目《轻绘 AI》就是个典型例子。

他们发现, 传统 AI 绘图工具依赖冗长的提示词, 普通用户很难准确表达需求。在 OPPO 提供的设备和智能体平台支持下,他们设计了一套让 AI 自动追问并生成动态配置界面的系统——用滑块、选项等交互组件取代复杂文字输入, 用户可以快速控制光照、构图等细节。

更巧妙的是, 系统会根据场景自动调整:生成商品海报时的配置项, 和生成人像合照时完全不同。类似 Figma 的多图层画布, 让用户能对局部图层精细调整, 试图解决改一处全乱套的问题。

但 OPPO 的产学研布局,远不止学生竞赛这一块拼图。2018 年开始,OPPO 就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是挂个牌子摆设,而是真刀真枪地攻克技术难题。

比如与浙江大学合作,从还原色彩真实的全球首个安卓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到行业首创的视疲劳预测AI模型,视疲劳预测准确率超过85%——在你的眼睛感到干涩、模糊之前,系统会悄悄调整屏幕光谱、发出休息提醒;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焕新存储技术,教手机学会「预测」哪些文件即将变得碎片化,并赶在卡顿发生前就做好整理,让手机久用流畅如新。

这些技术有个共同点:它们从真实需求出发,最终变成手机里那些你每天在用、但从未留意过的功能。

OPPO 和高校的合作方式也不走寻常路。

双方共同定义问题、共同攻克难关。OPPO 提供产业洞察和工程能力,高校提供理论深度和学术视野,这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模式。

为了支持这种深度合作,OPPO曾在 2018 年启动「贝尔计划」,设立 2 亿元且不设上限的创新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支持青年学者的前沿探索。

如今,OPPO 已经与超过 100 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涵盖 AI、影像、健康等多个领域,只有不追求立竿见影的回报,才能等来持续的创新。

年轻人的创新思维, OPPO 的长期主义

爱范儿在现场看完比赛,我们发现它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在于获奖的作品有多成功,商业模式有多么突破性,而是在于这些年轻人中涌现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探索 AI 该怎么服务人,OPPO 也在用产品回应这个问题。

今年是 OPPO 创立的第三十年。三十年前没人能想到手机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而站在 AI 手机时代的起点,OPPO 正用同样的执着思考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技术应该为人做什么,而不是人该为技术做什么。

无论是使用超过 30 亿次的「AI 消除」,简单点击就能去除照片中的多余元素,还是通过物理实体按键实现的「一键闪记」,自动整理灵感、识别账单并记账,亦或者直接对着屏幕上的任何内容提问的「AI 一键问屏」,OPPO 始终在探索同一件事:通过更自然的交互方式,让 AI 真正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把 AI 做重,把体验做轻,用户才能无需感知参数,只需享受结果。

今年 8 月,小布助手突破 1.7 亿月活用户,成为国内活跃用户数最多的手机 Al 助手的背后,就是无数个「诶,还真挺好用」的真实瞬间。

而这些创新的源头,很大程度上来自 OPPO 对年轻创造力的尊重。

年轻人只会真诚地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种「从人出发」的思维恰恰是技术创新最需要的。这也是 OPPO 在产学研领域持续耕耘的深层逻辑:通过开放的生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一起找到技术服务于人的最佳路径。

秦征对此也深有感触:

「AI 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我们发现很多实习生的想法,比我们的还好。他们是 AI 的原住民,对 AI 的理解可能比传统计算机工作者更深,经常能做出很惊艳的东西。

这个比赛,就是我们希望看到同学们作为 AI 原住民,怎么用 AI 去改变他们的生活。

我们看到有人用 AI 做绘画,有人帮助残障人士,有人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他们对痛点有亲身感受,知道怎么用 AI 去解决问题。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事实上,这条路径已经在现实中开花结果。

2024 年的获奖作品《愈伴精灵——面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的新型智能体》,如今已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投入实际应用。从比赛作品到临床应用,《愈伴精灵》的落地不仅验证了其在公益领域的技术价值,也是 OPPO 整体 AI 战略的缩影。

在上个月的开发者大会上,OPPO 给出了更系统的答案:

新计算、新感知、新生态,以 On-Device Compute 端侧智能计算,PersonaX 记忆共生引擎,以及 Agent Matrix 智能体生态框架为技术基座,打造与用户共生的智慧系统,引领个人化 AIOS。

好的技术,应该让人忘记它的存在。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下笨功夫——无论是底层技术的持续投入,还是对人才和行业的长远布局。产学研合作或许不会立即带来产品突破,但它同时正在培养人才、验证方向、积累势能,让年轻人从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自由探索技术可以为人做什么。

从赛事出去的人才不只服务于 OPPO,更会把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带到更多产品中,推动整个行业真正为用户着想,好用的 AI 也因此走向更多人的生活。

开放的生态思维,是在为行业探索一条更长远的路。风口诱人,但回到用户需求、让 AI 真正好用,OPPO 这种定力显得弥足珍贵。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体验了一周 ChatGPT 浏览器,我还是把 Chrome 装了回来

过去一周,我把主流 AI 浏览器都体验了个遍。

OpenAI 的 Atlas、Perplexity 的 Comet、Browser Company 的 Dia,再加上 Edge Copilot,市面上最火的 AI 浏览器,各有各的亮点,也各有各的坑。

浏览器的未来长啥样?这些产品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简单粗暴地分,就是两派。

渐进派以 Chrome 和 Edge 为代表,在传统浏览器里加 AI 功能。Google 占着全球最大市场份额,为了照顾大多数用户习惯,它也没必要推倒重来。AI 就是个附加功能,浏览器还是那个浏览器。

和海外版 Chrome 一样,Edge 也在右上角放了个 AI 助手按钮,点开就是侧边栏。不同的是,Edge Copilot 更倾向于语音交互,实测下来中文口音有点怪,而且也不太符合实际使用场景。

以 ChatGPT Atlas 代表的激进派,则是把 AI 当作浏览器的核心,整个浏览器都围绕 AI 对话来设计。简言之,浏览器本身就是 AI。

当然,现在的浏览器已经不满足于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更要帮你做「怎么办」,比如 Atlas 和 Comet 所支持的智能体(Agent)模式,在你下达指令后,它就能去执行。

结论如下:

  • ChatGPT Atlas:最值得推荐,执行力最强,能真正帮你操作网页和自动化任务,但目前有安全漏洞,适合 ChatGPT 付费用户和真需要 AI 干活的人。
  • Perplexity Comet:信息聚合比较全面,但执行慢且机械、Agent 能力弱,适合查资料写报告的用户。
  • Dia:速度最快,界面极简,但总结缺细节且不会真正执行操作,适合追求快速浏览的尝鲜者(20 美元/月)。
  • Edge Copilot:免费、总结结构清晰,但 AI 味重太模板化、不会执行任务,适合不想折腾不想付费的普通用户。

让 AI 浏览器帮我干活,谁更好用?

我们给这几款浏览器出了几道「考题」,测测它们的 AI 智商。

总结文章

Dia 速度最快,几秒出结果,适合快速浏览但缺细节。Comet 的概括信息则更扎实,几乎把文章主要知识点都梳理出来了。

Edge Copilot 有点接近专业媒体编辑,能提炼「广告机制」「平台转变」等逻辑分层,结构感强,不过,就是 AI 味太重。

而 Atlas 最「人味」,不仅捕捉事实,还能延展到价值观层面,带有些许观点的观察。

一句话总结:Dia 求快、Comet 求全、Edge 求稳、Atlas 求深。

归根结底还是看谁家底层模型更强。比如 Atlas 用的是自家 GPT 模型,主场作战确实有先天优势。

总结视频

总结视频的前提还是得有字幕,不然 AI 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ia 和 Atlas 都能生成摘要,适合速览,还有具体的时间轴分析,像做笔记一样详细。只不过,前者生成的速度更快。

Edge Copilot 虽然 AI 味很重,但它不仅能理解文字表面的内容,还能识别作者在表达中的立场与情绪倾向,表达更清晰。

Perplexity Comet 效果一般,一顿操作猛如虎,最终只给出了一个马马虎虎的概览。

规划旅行

我们试了个需求:「我想周末从上海去广州玩两天,帮我安排路线、酒店和预算。」

整体来看,ChatGPT Atlas 最让我省心。

它直接生成完整的行程攻略,从路线到预算全都整合好,汇总了携程等多平台信息,图文细节丰富,更适合出门追求细节的 J 人。

Edge Copilot 和 Comet 虽说也都给了完整的行程清单,但 Comet 稍微实用一点,Edge 更像 AI 模板化输出。

Dia 配合 Google 搜索直接生成方案,省事但信源模糊。

说实话,现在还不能完全指望 AI 的旅行攻略,只能当个大方向参考。 真正靠谱的信息还得去社交媒体翻翻真人经验帖。

谁能真帮你干活?

最能体现 AI 浏览器差异的,还得看 Agnet 执行力。

我们让它们「在苹果官网购买一台 iPhone 17 Pro Max」。

Dia 能迅速识别用户意图,生成清晰的步骤式购买指南(访问官网 → 选型号 → 选支付),给出具体的数据,但不会真的帮你下单。

Edge Copilot 更接近「AI 信息检索助手」,能快速解析命令、准确描述网页状态,但同样不会真的点击,只受限于问答式交互。

Edge Copilot 浏览器截图

Comet 是真的会去点、会输、会跳页面,全程模拟人工代购,只是执行速度慢偏重机械执行,直到执行到最后一步——付账。

而 ChatGPT Atlas 不仅理解网页内容,还能模拟操作、跨页追踪、整理文件、生成报告,甚至执行自动化脚本。它还有记忆能力(还记得我昨天看的机器人评测视频吗?),隔了一天它也真能想起来。

除了购物,跨平台比价也是硬需求。

虽然 Comet 和 atlas 都号称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但实测下来,ChatGPT Atlas 的优势太明显了。

我的感觉是,目前 Comet 更像一个聪明的 AI 搜索助手,它的核心其实还是信息聚合与轻任务执行,能快速整合网页、学术和视频等多信源并生成简报或对比结果,响应速度快但只能做单步任务。

而 ChatGPT Atlas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执行型浏览器 Agent」,不仅能理解网页内容,还能模拟用户操作,比如点击、输入、跨页追踪、整理文件,甚至生成报告或执行自动化脚本。

这或许也验证了一件事:AI 时代,应用层的创新门槛其实不高,真正的壁垒还是模型本身。有自家 AI 撑腰的,确实能一路平推。

别急着换 AI 浏览器,这些坑你必须知道

Chrome 的扩展插件生态已经很成熟了,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Chrome 装几个插件不就相当于 Atlas 吗?

坦白说,对于文章总结、网页翻译这类简单任务,Chrome 插件确实够用。装个插件几秒钟就能提取要点,体验不比 AI 浏览器差多少。但一旦涉及复杂任务,插件就彻底抓瞎了。

更深层的差异在于对未来互联网的理解。现在的互联网是为人类设计的,页面布局、交互逻辑都围绕人的视觉和点击习惯。但如果互联网的主要用户是 AI 和 Agent 呢?

浏览器的核心不再是浏览,而是执行。你不需要知道信息在哪个网站,只需要告诉 AI 你要什么,它自己去找、去做、去整合。
但从现实角度看,这些 AI 浏览器的策略都更稳妥,直接兼容 Chrome 扩展,用户迁移毫无压力。

当然,虽然这些 AI 浏览器都套了 Chromium 的壳,但 OpenAI 并不是简单的「套壳」。

根据其博客介绍,它通过自研的 OWL(OpenAI’s Web Layer)架构,重新设计了浏览器与底层引擎的关系,用 SwiftUI、AppKit、Metal 等原生框架重构界面,实现了秒级启动、更高并发和更安全的智能体运行环境。

我的电脑是 M2 MacBook Air,就体感而言,性能、速度、稳定性其实没太大差别。另外,各个浏览器都支持导入书签、垂直标签页,这些都是基本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AI 浏览器面临一个严重安全威胁,叫「间接提示注入攻击」。简单说,就是黑客将恶意指令隐藏在网页、邮件等内容中,当大型语言模型分析这些内容时,会误将隐藏指令当作用户的真实命令执行。

根据 Brave 的研究,多款产品都存在漏洞,包括 Perplexity Comet、Fellou 浏览器,以及 OpenAI 新发布的 ChatGPT Atlas。

这些攻击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从影响 AI Agent 的购物判断,到窃取私人数据、邮件敏感信息、账户凭据,甚至注入恶意代码或植入恶意软件。

OpenAI 首席信息安全官 Dane Stuckey 本周也公开承认提示注入攻击是严重威胁,但也坦言这是一个「前沿问题」,目前尚无明确解决方案。

为此 OpenAI 也只能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建立快速响应系统、进行红队测试、推出未登录模式、以及引入监控模式要求用户在敏感网站操作时实时查看 Agent 行为。

最大的挑战在于 AI Agent 本身的特性。

它们像人类一样会访问可疑网站、点击危险链接,但缺乏常识和安全直觉,极易被精心设计的指令误导甚至劫持。更棘手的是,这些攻击手段非常隐蔽,可能藏在图片、截图、表单、邮件里,甚至仅仅是白底上的白色文字,防不胜防。

那么,你到底该选哪个浏览器?

就成本而言,Atlas 浏览器免费,但核心「Agent 模式」仅对 ChatGPT Plus/Pro 等用户开放,这是用核心服务「锁住」用户。Comet 走免费增值路线,基础功能免费,但 Agent 任务数量有限制。

Dia 是订阅制(20 美元每月享受 AI 功能),模式最纯粹,目前小众,主要也不靠广告赚钱,但在被 Atlassian 收购之后,未来暂不好说。Chrome 和 Edge 的模型成本由自家广告业务和云业务支撑,所以也最大方。

而如果你本来就是 ChatGPT 的重度用户,或者已经是 Plus/Pro 付费会员,Atlas 会很顺手,几乎零学习成本。与此同时,它的执行力和记忆能力也确实比其他几个强。

如果你需要严谨的信源追溯,做研究、查资料、写报告,Perplexity Comet 最靠谱。虽然执行力不如 Atlas 那么灵活,但至少不会让你因为信息来源不明而心里没底。

如果你想尝鲜 AI,但又不想折腾,Chrome、Edge 就够了,兼容 Chrome 扩展,迁移成本低,还免费。虽然 AI 功能没那么激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够用了。

如果你追求极简和专注,不介意每月花 20 美元,Dia 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小众产品的未来总会难免有些不确定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马斯克:未来手机将没有App/鸿蒙智行成交均价超越BBA/美团骑手「屏蔽恶意顾客」上线

cover

🍎

苹果将迎来 50 周年,多款新品待发布

📱

王腾称离开手机行业,尝试进入新赛道

🧠

OpenAI 联创曝光奥特曼解雇风波内部,称后者惯性撒谎

🚗

各家车企公布 10 月交付成绩

😯

特斯拉无人出租车 Cybercab 量产版将不配备方向盘

✅

Google CEO 确认 Gemini 3 今年发布

💼

AI 教父:大公司押注 AI 会导致大规模失业

💡

马斯克:未来手机将没有 App

🚦

Android 微信再次上线「查看私发实况图」

🍜

美团骑手「屏蔽恶意顾客」全国上线

⚠

武汉交管破获首起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碰瓷」案

📝

新车「线上上牌」本月起推行

重磅

苹果将迎来 50 周年,多款新品待发布

昨晚,彭博社发布最新《Power On》报道,提及苹果将在明年迎来其 50 周年纪念日(苹果于 1976 年 4 月 1 日成立),届时将会有多款新品共同庆祝这一纪念时刻。

  • 春季各种新品齐上阵:iPhone 17e、搭载 A18 的入门版 iPad、M4 版 iPad Air,以及 M5 MacBook Air 和 M5 Pro/Max 系列的 MacBook Pro,还有新款的 Mac 显示器。
  • 3-4 月:苹果将启动智能家居战略,万众期待的首款智能显示屏产品来袭:分为带音箱底座和壁挂式两个版本;同时还将公布全新 升级的 Siri 以及同步更新的 AI 产品线。另外还会有智能摄像头等一系列家庭安防产品。
  • 6 月的 WWDC:更新的 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和更广的 AI 战略将公布,iOS 27、macOS 27、watchOS 27 等新系统同步更新。
  • 秋季重磅新品:iPhone 18 Pro 系列弃用高通的基带,转向苹果自研的 C2 基带;新款 iPad mini 也有望发布。
  • 报道还透露,备受期待的智能眼镜项目已小批量生产,明年年底将会迎来至少一次的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报道中还提到了 HomePod mini 和 Apple TV。目前两款产品的库存已变得紧张,而据分析,这往往是苹果即将推出新款的前兆。

报道指出,新品就算今年未推出,但发布时间也不会太远——因为有助于苹果展示明年计划中的全新 Siri 和新的 AI 功能。

图自彭博社

最后的问答环节,记者 Mark Gurman 表示,苹果正在向 Google 定制花钱做一个基于 Gemini 的定制模型,该模型可以在其私有云服务器上运行,并帮助驱动 Siri。

另外,Gurman 还指出,Apple Intelligence 国行版的发布日期已成为模糊目标。其表示,苹果曾计划推出 iOS 26.1 或 iOS 26.2,但这些更新也即将错过。目前 Gurman 最新预测为 iOS 26.4,随着新版 Siri 一同到来。

大公司

王腾称离开手机行业,尝试进入新赛道

日前,前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发文称,自己将在本月开始准备尝试些新的赛道,大的方向是「科技 + 健康」领域,具体还在筹备中,并称「晚点给关心我动向的朋友们汇报。」

王腾在文中表示,近期新一轮的旗舰机都发完了,其去线下体验了各家真机,「可以说各家的产品体验、功能配置都做的越来越好了,每一款产品都越来越精致,但产品也越来越像了,从尺寸比例到背部布局。」

同时王腾也表示,「虽然手机行业的战役还没结束,几家品牌尚未分出高下。前段时间因为自己的问题离开小米,但还是祝福小米和 REDMI 手机未来越来越好。」

其透露,最近也有一些公司发来邀约,但综合竞业限制和个人兴趣的考虑,想跟手机行业说声再见了,「愿还在这个行业的朋友们继续加油,期待更精彩的产品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据界面新闻消息,小米集团可穿戴部创新产品业务负责人李创奇已于近期从小米离职,小米集团方面已确认,并表示相关业务架构没有变化,公司 AI 眼镜业务不受影响。

据悉,李创奇于 2024 年 6 月向雷军提交战略报告,推动 AI 眼镜正式立项,强调眼镜作为可穿戴生态入口的重要性。

随后主导了小米 AI 眼镜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该产品在 2025 年 6 月发布以后市场反响火爆,仅在 20 天内就卖完了三个月备货,相当于行业 AI 眼镜公司一年的销量。

李曾带领团队发布小米智能投影、WalkingPad 走步机、小米耳机系列、米兔儿童手表、小米蓝牙音箱、小米巨能写中性笔等影响行业的爆品。

OpenAI 联创曝光奥特曼解雇风波内部,称后者惯性撒谎

根据本周公布的一份法庭证词,OpenAI 联合创始人 Ilya Sutskever 详细披露了 2023 年奥特曼被解雇风波前后的内幕。

这份长达 60 页的笔录,来自马斯克对 OpenAI 提起的诉讼案中(即必须保持 OpenAI 非营利的属性),由马斯克的律师与 Ilya 进行对话记录。

证词显示,在奥特曼被解雇后,OpenAI 董事会曾与竞争对手 Anthropic 就潜在的合并事宜进行过谈判。

Sutskever 在证词中回忆,Anthropic 最初对合并表示兴奋,这笔交易有可能让 Anthropic 的 CEO Dario Amodei 执掌合并后的 OpenAI。Sutskever 本人表示「真的不希望 OpenAI 与 Anthropic 合并」,而时任董事 Helen Toner 等人则更支持该想法。

最终,由于 Anthropic 提出了「一些实际障碍」,合并谈判未能推进。证词还揭示了 ChatGPT 成功后 OpenAI 内部高层的严重不信任。Sutskever 承认,他通过向独立董事发送备忘录,记录了 Altman 和 Greg Brockman 的可疑行为,从而引发了罢免决定。

在 Ilya Sutskever 与马斯克律师的对话中,律师援引了 Sutskever 当时撰写的一份长达 52 页的备忘录,其中指控奥特曼表现出一种惯性的撒谎模式,暗中破坏他的高管,并挑拨高管互斗。

Sutskever 称,他之所以没有将备忘录发给奥特曼,是因为「我感觉,如果他意识到这些讨论,他会想办法让它们消失」。在合并失败和 700 多名员工(包括 Ilya 本人)威胁辞职的双重压力下,董事会投降,奥特曼得以回归。

这些证词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马斯克正试图将其用作法律弹药,以证明 OpenAI 违背了非营利使命。

另外,在 X 上,马斯克也再次和奥特曼针锋相对。奥特曼发文提到马斯克的车 7 年半的时间还没有交货,马斯克说明明已经收到退款了,真是本性难改。

各家车企公布 10 月交付成绩

10 月刚过,各家车企纷纷公布了自己的 10 月交付成绩单:

  • 零跑: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 70289 台,同比增长超 84%;并且做到月销量首次突破 7 万台。同时,旗下 D19 车型开起先享预约,Lafa5 即将预售,而 A10 即将亮相广州车展。
  • 小鹏:共交付新车 42013 台,同比增长 76%,环比增长 1%,单月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并连续 2 个月交付量超过 4 万台。
  • 蔚来:蔚来公司交付新车 40397 台,同比增长 92.6%。其中蔚来交付新车 17143 台;乐道交付新车 17342 台;firefly 萤火虫交付新车 5912 台。
  • 理想:交付 31767 辆;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 1,462,788 辆。
  • 鸿蒙智行:单月交付新车 68216 台,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 100 万台,创新势力品牌最快达成百万交付纪录。
  • 小米:交付量持续超过 40000 台。
  • 比亚迪:销售 441706 辆,创年内新高;其中比亚迪(含王朝、海洋)为 395015 辆,方程豹为 31052 辆,腾势 10135 辆,仰望为 654 辆。

值得一提的是,鸿蒙智行还公布表示,其 10月份成交均价39万元,这一价格甚至超越了宝马、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为中国主流品牌(单月销量过万)第一。

而据新浪科技援引机构信息报道,小米在 2025 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二手保值率排行中,表现相当出色

小米汽车凭借 YU7 和 SU7 两款车型的优异表现,在新势力品牌中脱颖而出,尤其以小米 YU7 以 99.4% 的一年期保值率位居榜首,成为当季保值率最高的新势力主流车型。

紧随其后的是问界 M8(保值率为 97.2)和理想 MEGA(保值率为 95.5%),而小米的 SU7(保值率为 94.8%)和问界 M9(保值率为 93.2%)分列第四和第五名。

报告指出,消费者对小米汽车产品力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也标志着其在品牌价值、用户口碑与市场接受度方面已进入第一梯队。

特斯拉无人出租车 Cybercab 量产版将不配备方向盘

据 Teslarati 报道,马斯克日前在播客《All In Podcast》中确认,即将在 2026 年第二季度正式生产下线的无人出租车 Cybercab 将不会配备方向盘及油门。

马斯克解释表示,现实情况中,人们实际上并不想自己开车,其还举例称:「你有多少次在 Uber 或 Lyft 上说过『我希望能接管驾驶,放下手机,开车去目的地?』一次都没有,0.0 次。」

另外,特斯拉的 AI 团队近期在 X 还公布了 Cybercab 的实车照片。

从公布的图片来看,实车并未有此前展示的概念车那么激进,依然配备了传统的后视镜,轮毂盖板尺寸也有所减小。另外,量产版 Cybercab 大灯也改为多颗灯珠组成,并新增侧面提示灯。

美的具身智能路线图曝光:未来家庭机器人可能将会折叠衣服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美的集团科技月的远见者大会上,美的集团 AI 研究院院长徐翼展示了美的具身智能布局发展的路线图。

其在演讲中展示的实验室视频显示,未来的家庭机器人将实现自动从洗衣机和干衣机中取出衣物并折叠。

「家电将成为新的流量进口。」徐翼说,美的正更新智能家电交互系统,增强交互,促进多智能体协作。比如,用户说「关灯」,新系统会反馈说「请问是关闭所有灯,还是客厅的灯」,澄清用户意图后再操作。智能体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决策,构建新的行为数据网络。

在家庭具身智能方面,主要有收纳、洗护、烹饪、清洁、照护几大类场景。

「现阶段的探索主要是在收纳、洗护两个方面」,徐翼说,先追求单个任务的高完成度,再去追求更多的能力。比如,机器人从洗衣机把衣服拿出来,然后摆平、折叠。又如,机器人拿取冰箱里的食材,识别并分仓存储。

至于像折叠衣服这类机器人什么时候才会进入家庭,徐翼在回答时说,美的 AI 研究院在做技术探索,商业化落地要与各个事业部结合。

从技术探索的角度,演示视频中的机器人只是样品,它的操作还不是很稳定,动作做 100 遍,有时候会不成功。其次,机器人如果要真正进入家庭,安全要求很高,开洗衣机门不能把门拉坏,从冰箱拿东西不能把东西砸掉。预计这类机器人未来两三年在实验室里会更成熟,如果要变为产品则需要更长时间。

Google CEO 确认 Gemini 3 今年发布

据 the decoder 日前报道,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确认,其下一代 AI 模型 Gemini 3 将会在今年发布。

据悉,Gemini 3 预计将超越 Gemini 2.5 Pro,并缩小与 OpenAI 的 GPT-5 的差距,更专注于处理复杂、多模态任务的 Agent 能力。

但 Pichai 也表示,Gemini 3 不会一夜之间取得突破。「我对团队执行的速度以及我们改进模型的进度印象深刻,」他说,但其同时指出前沿模型的进一步进步现在需要更多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在上周交出一份史上最强财报:2025 年 Q3,其实现有史以来第一个单季营收 1000 亿美元的里程碑。其中,AI 是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推动实实在在的业务成果。

具体来看,Gemini App 月活跃用户(MAU)超过 6.5 亿,Q3 查询量环比增长 3 倍;隔壁 Anthropic 计划调用高达 100 万个 Google TPU。

AI 教父:大公司押注 AI 会导致大规模失业

近期,拥有「AI 教父」之称的辛顿(Geoffrey Hint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向使用聊天机器人的用户收费外,从人工智能投资中赚钱的明显方式是用更便宜的东西取代工人。

辛顿指出,大公司押注人工智能将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因为那(AI)将是巨额资金的去向。」

据彭博社报道,,仅微软、Meta、Alphabet(Google 母公司)和亚马逊这四家所谓的 AI 超大规模企业,预计下财年的资本支出将从今年的 3600 亿美元增加到 4200 亿美元。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投资是否能在不破坏就业的情况下获得回报时,辛顿回答说:「我认为不行。我相信要想赚钱,你必须替代人类劳动。」

上月,据多家媒体报道,亚马逊于 10 月 28 日宣布,计划裁减 14000 个企业岗位,并且加强 AI 的投入力度。

有趣的是,据 CNBC 报道,近期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公开表示,微软将再次扩大员工规模。

据悉,微软的员工数量在 2025 财年(截至 6 月)没有变化,维持在 228000 人,但多轮裁员使总人数至少减少了 6000 人。而在今年 7 月,微软解雇了 9000 名员工。

Nadella 在《BG2》播客中表示,「AI 时期新增的员工将拥有更多的杠杆作用。」其透露,在未来一年左右,员工将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工具「忘却」和「重新学习」工作职能,并在之后,员工规模增长将得以恢复。

💡 马斯克:未来手机将没有 App

马斯克最近在 Joe Rogan Experience 播客上,进行了一场长达 3 小时的深度对话,系统性地阐述了他对 AI、社会和未来科技的看法。

手机的终局: 马斯克还做出了一个大胆预测,操作系统和 App 即将消亡。

他认为,「未来不会有操作系统,未来也不会有应用程序,未来的个人设备将只是一个边缘节点,电话只会显示像素,并发出它预测你最想接收的声音,一切都将通过 AI 获取。」

对于 AI 和工作,他也提到了,未来的工作将呈现分化状态。像编程这样的数字工作将被人工智能「闪电般」取代,但像管道工或农民,这样涉及体力劳动的工作仍将存在很长时间。

AI 安全的核心: 在谈及 AI 安全时,马斯克表示他的核心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真理」。

他用 Google Gemini 生成不符史实的图像的事情举例,说「你不要强迫人工智能相信虚假的事情,因为这会让 AI 发疯」。

星舰的革命性: 对于 SpaceX 的星舰计划,马斯克称其为首个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性」的火箭设计。

他提到这一工程学突破,将能把进入太空的成本降低 100 倍,甚至可能超过 1000 倍。

新产品

真我 GT8 Pro 阿斯顿马丁 F1 限量版官宣

据真我手机官方消息,真我 GT8 Pro 阿斯顿马丁 F1 限量版将于今日正式揭晓。

此前,真我已在 GT7 上推出了阿斯顿马丁 F1 限量版。该机型独享 24GB+1TB 顶配内存,采用「阿斯顿马丁绿」配色,拥有定制开机动画、动态壁纸等,当时售价为 4299 元。

而真我 GT8 Pro 于 10 月正式发布,采用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拥有理光 GR 联名主摄,配备 2 亿像素潜望长焦、6.79 英寸 2K 144Hz 苍穹直屏以及7000mAh 电池、120W 有线 + 50W 无线快充。

掌机品牌 AYANEO 将推出手机产品

日前,掌机品牌 AYANEO 正式宣布,将推出首款手机产品 AYANEO Phone,并号称「一台真正为玩家而生的手机」。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新机将采用直边+直板后盖设计,拥有后置竖向排列双摄。值得关注的是,机身一侧拥有类似两枚实体肩键的设计。

官方暂未公布新机的其他信息。

比亚迪 2026 款夏将于 11 月 4 日发布

近日,比亚迪官方正式宣布,旗下车型 2026 款夏将于 11 月 4 日正式上市,并主打「满载全家人的爱」。

据比亚迪官方介绍,2026 款夏对驾乘体验进行了升级,支持「云辇(C)预瞄 + 定眩防晕车」。

据多方信息显示,2026 款夏纯电续航升级至 218km,综合续航超 1100km,NEDC 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也进一步降低。同时,新车搭载天神之眼 B 辅助驾驶、智能座舱高阶版 DiLink150 等配置。

新消费

Android 微信再次上线「查看私发实况图」

近期,爱范儿发现微信 Android 端(版本号:8.0.64)再次支持了 LivePhoto 实况照片相关功能,但目前依然未恢复私聊发送功能,仅能查看私聊接收到的实况图。

据悉,查看 LivePhoto 功能预计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仍有部分用户暂不支持。

9 月,爱范儿就曾发现微信客户端更新至 8.0.63 之后,支持在聊天窗口中发送 LivePhoto 实况照片。但后续再次实测发现,尽管微信并未删除或进行其他操作,但 LivePhoto 实况照片的标识已消失,无法选择相关文件,而且之前发出去的实况照片也转为了静态图片。

而 iOS 端则已在今年 7 月开始支持「聊天中发送/查看实况照片」功能。

美团骑手「屏蔽恶意顾客」全国上线

近期,多地骑手通过媒体反映,美团骑手 App 内已全面上线「屏蔽恶意用户」功能。随后,美团骑手官方证实并宣布「骑手屏蔽恶意顾客」功能已全国上线。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据美团产品负责人此前介绍,今年在恳谈会上,骑手「公平感」与「尊重感」的诉求非常强烈,专家建议可适当增加骑手选择权,为个人劳动者提供更多弹性决策空间,同时鼓励美团完善各方权益。

对此,基于前期调研,美团于今年 9 月在多个城市试点了「屏蔽恶意用户」这一新功能。

当骑手在配送过程中遭遇辱骂骚扰、索要个人信息、醉酒滋事等不当行为时,可选择通过上传录音、录像或聊天记录等作为凭证,申请屏蔽该用户,一年内骑手将不再接收其订单。

据悉,每位骑手最多可屏蔽 2 名用户,屏蔽期为 365 天,期满自动解除,骑手也可随时主动调整名单。

为了同时保障用户的体验不受影响,即使某位骑手屏蔽了某位用户,系统也会自动匹配其他骑手,同时通过多种配送模式、跑单补贴、天气补贴、难履约点位动态调价等方式,确保订单送达不受影响。

随着外卖市场规模的扩大,外卖骑手与顾客的摩擦屡见不鲜。据媒体报道,有骑手遇到顾客备注「外卖员不叫爹就给差评」,还有外卖员没帮顾客扔垃圾遭差评,平台收到反馈后仅仅消除差评了事。

此前,该功能试运营时曾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就应该这样,外卖员也有选择权」,还有网友称「最多只能屏蔽两个太少了」。

武汉交管破获首起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碰瓷」案

据武汉交警消息,近日,武汉市公安交管支队成功查处全市首例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故意「碰瓷」案件,通过数据赋能与技战融合,突破传统办案瓶颈,依法对涉案出租车驾驶员作出行政处罚,并撤销原错误责任认定。

具体来看,2025 年 8 月 5 日,出租车驾驶员和某在洪山区卓刀泉南路行驶时,趁「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辆(车牌号鄂 A44**试)尝试变道之际,在具备避让条件的情况下故意加速撞击对方,造成两车受损。

办案人员发现,和某曾于 7 月 23 日以同样手法与另一辆「萝卜快跑」测试车发生事故,并获赔 1900 元。两起事故形态高度一致,均选在无人驾驶车辆变道时撞击,累计涉案金额 3900 元。

面对新型案件取证难、责任界定复杂等挑战,交管支队组建专项专班,创新运用「数据研判+专业鉴定+法制支撑」模式,联合洪山大队全面开展侦破。

通过关联分析,专班发现和某在事故前均有「尾随无人驾驶车辆、贴近变道目标」的异常行驶轨迹;同时,联合司法鉴定机构及技术团队,调取无人驾驶车辆算法日志与云端数据,证实事发时无人驾驶系统已识别后方车辆并保持安全距离,而出租车却存在加速行为且未采取合理避让。

在确凿证据支撑下,交管部门依法判定和某承担全部责任,并对其处以罚款 2000 元、暂扣驾驶证三个月的行政处罚。

交管支队表示,此案的成功办理,不仅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更首次明确了涉智能网联汽车事故的调查方向与取证标准,为同类案件处置提供了范本。

新车「线上上牌」本月起推行

自 11 月 1 日起,公安部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同时推出便利网上办理驾驶人考试业务、网上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等。

据央视新闻此前消息,具体内容如下:

  • 全面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一件事」:与税务、金融监管等部门信息联网,共享核查车辆销售发票、购置税、保险等信息,实现国产小客车上牌全业务数字化办理,群众办理业务时免予提交纸质材料;一站式新车上牌,可通过「交管 12123」APP,网上集成选车、购险链接和选号、上牌等服务,足不出户登记上牌,牌证邮寄到家。
  • 便利网上办理驾驶人考试业务:对无法按照预约时间参加驾驶人考试的,允许申请人通过「交管 12123」APP 提前一天取消考试;对学员报考后申请变更准驾车型的,便利通过「交管 12123」APP 进行办理。
  • 网上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对机动车登记证书灭失、丢失或者损毁的,便利机动车所有人通过「交管 12123」APP 申请补换领机动车登记证书。
  • 推行机动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全面推行机动车档案电子化网上转递,申请人可以直接到车辆迁入地申请并办理机动车转籍,无需再回迁出地验车、提取纸质档案。
好看的

《特立独行》定档 2026 暑期

日前,喜剧电影《特立独行》定档 2026 暑期。

该片讲述超人王长海被特派回老家锻炼,和当地分会长老夏一起组建超英战斗小队的故事,结果超级英雄来了这也得敬酒,不懂人情世故的王长海一出手就闹出各种爆笑事故。

影片由邢文雄导演/编剧,白敬亭、魏翔领衔主演。

电影《过往人生》确认引进

据新浪电影消息,电影《过往人生》在日前的横店「全国影片推介会」宣布确认引进中国内地院线,档期待定。

该片 2023 年推出,聚焦一对在韩国相识、美国重逢的情侣的爱情和成长故事,一段横跨人生二十四年的「因缘」。是席琳·宋 (《物质主义者》) 的首部导演长片,格蕾塔·李、刘台午主演,提名当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

《年轻母亲之家》确认引进中国内地院线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在日前的横店「全国影片推介会」上,中影宣布:达内兄弟新片《年轻母亲之家》确认引进中国内地院线,待定档。

该片获今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巴贝特·沃比克、艾尔莎·霍本、贾奈娜·哈罗伊、露西·劳瑞尔、萨米亚·希尔米出演,讲述五个未成年就当了母亲的年轻女子在一个母婴庇护中心的故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你刷抖音小红书不会变笨,但你的 AI 会

好消息:AI 越来越好用了。

坏消息:越用它越笨。

无论是哪家 AI 厂商,现在都会在「长期记忆」「超长上下文储存」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让用户用起来顺手、顺心。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发现,AI 未必就能越用越懂你、越用越聪明,还可能往反方向跑偏。

AI 也会认知退化?还不可逆?

研究者们用开源模型(如 LLaMA 等),做了一个小但精巧的实验。他们不是简单地在训练数据里混入一些错别字,而是想要模拟人类那种「无休止地刷着低质量、碎片化内容」的互联网生活,并用「持续预训练」(Continual Pre-training)的方式来模拟模型的长期暴露。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从真实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筛选了两种「垃圾数据」,一种是「参与度驱动型垃圾」,也就是那些短平快、高人气、点赞和转发爆炸的帖子,类似于我们刷手机时那些只为博眼球的「流量密码」。

另一种是语义质量驱动型垃圾,那些充斥着「震惊」、「细思极恐」、「xxx 不存在了」这种夸张、耸动字眼的内容。他们将这些垃圾语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持续喂食给模型,模拟剂量对「脑腐烂」的影响。

随后,他们让好几个大语言模型持续地、长时间地被投喂这些垃圾,作为训练语料。再用一系列基准测试来衡量 LLM 的「认知功能」,包括推理能力、长文本理解能力、安全性和道德判断,等等。

结果是:全面完蛋。模型的推理能力和长文本理解力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在处理复杂的逻辑推理任务和长篇幅内容时,表现出明显的退化。

当垃圾数据的比例从 0%提升到 100%时,模型的推理准确率急剧下降。这反映出模型越来越「懒得思考」,也越来越「记不住事」。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研究者深入分析后,发现了一个主要病灶:Thought-Skipping。

原本,一个优秀的 LLM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会生成一步步的中间推理过程;但在被「垃圾」腐蚀后,模型开始跳过这些中间步骤,直接给出一个粗糙的、可能是错误的答案。

就像一个原本逻辑缜密的律师,突然变得浮躁、敷衍,不再提供论证过程,而是随口丢出一个结论。

甚至,评估发现,模型在安全和伦理方面的表现也下降了,更容易屈服于负面 prompt,逐渐「黑化」。

这说明,当模型持续接触碎片化、煽动性的低质量文本时,它不仅能力下降,连「三观」也开始向互联网的平均值,甚至是「阴暗面」靠拢。

如果说这项研究里什么最让人倒吸凉气,恐怕就是整个过程的不可逆性。

研究员试图在中途进行补救,重新投喂了大量高品质的数据,还做了指令微调。但即便如此,模型的认知能力也无法完全恢复到最初的基线水平。

也就是说,垃圾数据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模型处理信息、构建知识的底层结构,这就像一块海绵被污水泡透了,即便再用清水清洗,也无法回到最初的纯净状态。

横扫「脑腐」,用好 AI

可是话说回来,这毕竟是实验,一个普通用户的「破坏力」应该不至于吧。

的确,没有人会故意给自己的 chatbot 喂垃圾数据,还如此大量高频。不过,这个实验的数据来源,正是社交媒体平台。

识别、抓取和总结社交媒体内容,是大模型产品的常见工作之一。有些人用它来帮忙,省下自己刷社交媒体的时间;有些则是为了更密切地发现信息,以免热点都凉了才看到。

这个实验恰恰反映了,模型在勤勤恳恳抓取内容的时候,自身暴露在了退化的风险当中。而这一切,用户都不会看到。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AI 被投喂了垃圾,生成了垃圾,你使用了垃圾,垃圾再进入互联网,用于下一轮训练,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

这项研究最深刻的价值,在于它颠覆了我们对 AI 互动的传统认知:以前我们总觉得 AI 像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输入什么都能消化。但现在看来,它更像一个敏感的孩子,对输入食物的质量非常挑剔。作为日常用户,我们与 AI 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在进行一次「微调」。

既然知道「思考跳过」是主要的病灶,那么我们日常使用 AI 时,就必须主动要求它进行「反向操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警惕那些「完美的答案」。不管是要求 AI 总结一个长文章,或者写一份复杂的项目方案时,如果它只给出的结果,却没有显示任何逻辑依据和推理过程(尤其是在支持思维链的情况下),就要多留个心眼。

相比于让它反复调整结果,不如问一问它推理过程,「请列出你得出这个结论的全部步骤和分析依据」。强迫 AI 恢复推理链条,不仅能帮你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也是在防止它在这次任务中养成「偷懒」的坏习惯。

另外,对于那些基于社交媒体的工作任务,要格外小心。基本上要把 AI 当个实习生,它能力或许很强,但是不够踏实靠谱,必须得有二次审核——实际上,我们的核查和纠正是极其宝贵的「高质量输入」。不管是指出「这里的数据来源是错的」,还是「你跳过了这个步骤」,都是在对模型进行一次有价值的微调,用高质量的反馈去抵抗互联网中的垃圾信息。

这项研究比较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在于:难道要让 AI 少处理混乱的文件吗?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确实,如果为了避免 AI 可能出现的脑腐症状,而只让它处理结构化程度更高的数据,那 AI 的价值就少了一半。我们使用 AI,恰恰在于处理那些混乱的、充满重复句和情绪化表达的非结构化数据。

不过还是可以平衡一下,继续让 AI 执行信息整理工作,只不过在 AI 面对低质量输入前,就给 AI 更清晰的指令。

比如,「总结这份聊天记录」,容易让 AI 闷头只出结构。而更细化的「将这份聊天记录进行分类处理,识别对话人物,去除口癖和连接词,再提炼出客观信息」,就在强行促使 AI 先思考一轮,整理出内部行动指南,再展开工作。

用户不是不能用 AI 处理垃圾数据,毕竟这是它最能发挥的地方。只不过,为了降低 AI「脑腐」的风险,要用结构化的指令和高质量的反馈,将 AI 变成一个高效的「垃圾处理和净化器」,而不是让它被垃圾信息同化。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全新 ES8 目标月交付 15000 台,蔚来迎来了自己的「iPhone 17 Pro Max」

刚好在 11 月之前,蔚来在 10 月 31 日于上海南翔交付中心完成了第 10000 台全新 ES8 新车交付,从 0 到 10000 台交付,总用时 41 天,这也是 40 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

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在微博上说:

11 月,全新 ES8 交付将进一步加速,产能较 10 月预计将有 70% 的提升。12 月,公司将力争进一步提升产能,在 15000 台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交付。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我们基于这段话理解,蔚来 ES8 大概率成为了 10 月蔚来品牌里的车型销冠,交付量接近 9000 台,这几乎意味着它同时也是 40 万以上纯电车型的销冠。

按照蔚来 ES8 手里的订单,11 月 15000 台的产能肯定就是有多少交付多少,配合目前能够比较稳定破万交付的乐道 L90,这意味着蔚来集团里将会有 2 款交付破万车型。

单看销量,蔚来已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收获期,但更深层的改变,隐藏在了销量下面。

全新 ES8,成为 「蔚来的 iPhone 17 Pro Max」

自今年 8 月蔚来股价低谷已来,蔚来最近的股价已经涨了约 100%,资金流向代表信心的流向。

更能显示信心的时间节点,应该就是按照蔚来创始人李斌此前确立的目标: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今年 3 月李斌对外表示蔚来目标在 2025 年最后一个季度实现盈利的时候,外界多是认为这是蔚来的缓兵之计,为了安抚用户和投资者罢了,信者寥寥。

那个时候,蔚来在第一季度堪堪交付 42000 台新车,仅比 10 月 40397 台的成绩好一点点。

作为参照,理想汽车在 2023 年实现首次盈利的时候,年销量达到了 37.6 万台, 其中第四季度销量为 13.18 万台,最后 3 个月的销量分别为 40422 台, 41030 台和 50353 台。

高端新势力品牌的盈亏线大概是均价 32 万的车,月销 4 万以上,当时的蔚来离这个目标相当遥远。

在 10 月的沟通会上,李斌对最后一个季度的计划是蔚来集团 3 个品牌的产能目标要达到月均 5.6 万台,最终帮助实现季度总销量 15 万台的目标。

以非常粗糙的对比来看,2023 年理想汽车的销量支柱是 L789 三款车型,销售均价在 32 万元以上,这边蔚来集团还有乐道 L60 和萤火虫这样在 20 万元和 10 万元出头档位的车型,所以,蔚来集团就更需要售价更高的蔚来 ES8 和乐道 L90 的销量,来拉高整体的销售均价以及毛利率,从而实现那个目标:季度总销量 15 万台,并实现首次季度盈利。

以更浅显但更容易理解的类比就是,如果苹果公司主要售卖的是 iPhone 基础版,iPad mini 系列,那么苹果的利润率和市值,将会远远低于现在,支撑苹果利润率和市值的,是最高端的 iPhone Pro Max 这条线,卖得最贵,也卖得最好。

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蔚来 ES8 成为蔚来品牌的销冠车型,目标月交付 15000 台以上,并取代蔚来 ET5t,蔚来 ES6 成为销量支柱的意义。

谁不想成为苹果式的公司呢?

但不是谁都敢尝试成为苹果式的公司。

按照 iPhone 17 系列第一个月的激活数据来看,iPhone 17 Pro Max 激活数量占比为 40%,iPhone 17 Pro 占比 35%,iPhone 17 占比 25%,这就是苹果式的卖得越贵卖得越好。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设想并拆解蔚来集团 11 月和 12 月可能的交付情况:11 月目标交付 5 万台,12 月冲刺 6 万台。

如果蔚来能够在 11 月交付 15000 台 ES8,那么这款车在蔚来集团整体销量占比就会在 30% 左右,考虑到汽车和消费电子的行业差异,以及蔚来本身的产品的 SKU 就很多,所以我们还是能够从「卖得贵且卖得好」的角度,把蔚来 ES8 类比成 iPhone 17 Pro Max 。

就在 10 月的沟通会上,李斌说:

从 L90 开始,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是有机会的,新 ES8 出来确实比预期更好一些,大家的信心更强了。

超预期是真的超预期,在新 ES8 还未发布的时候,蔚来就请过一些媒体提前看车,在并未知晓最终售价的情况下,大家的意见基本上都是谨慎看好,月销 3000 就可以了,销量上打赢问界 M9 纯电版就算胜利。

事实就是,新 ES8 有望在今年创下单月交付 15000 台的成绩。

均价 35 万元以上的市场里,销量能稳定过万的车型极少,也就问界 M8 和问界 M9,奔驰 E 级,奥迪 A6L 等寥寥数款,马上新 ES8 就会和这些产品坐一桌了。

年初李斌给出的第四季度盈利的公式是「销量✖毛利率➖费用」,这里面销量和毛利率互为杠杆,计算公式复杂,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销量越多越好,毛利率则需要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众所周知,贵的东西,才好控制毛利率。

比解决了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蔚来不再被产能困扰

距离新 ES8 上市过去了一个多月,产品大家也已经相当熟悉了。

也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好以更高维度的角度去看到这样的一款产品:这是一款展示了蔚来 NT3.0 技术平台几乎所有的研发成果的产品,往上,承接了蔚来真旗舰 ET9 诸多标志性配置,往下,未来蔚来其他 NT3.0 产品也会从这款产品中受益,往后,还有蔚来 ES9 再次定义蔚来式的豪华 SUV 的机会,新 ES8 可以尽情放下自己的定位包袱。

这里不妨再赘述一下新 ES8 的产品。

车长 5280 毫米,轴距 3130 毫米。这组数字,让全新 ES8 直接步入了全尺寸 SUV 的行列,在路上拥有了不容小觑的存在感。

在全新 ES8 上,根植于纯电平台的先天优势,让一个几乎全平的地台得以实现,为空间布局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230L 的前备厢可容纳两个 20 英寸行李箱和一个 14 英寸的儿童行李箱;在三排满员后,547L 的后备厢空间依然可观。

蔚来也不再执着于简约科技风,而是更为务实了,「Design for Success」的内饰理念,以一条贯穿式的 Skyline 天际屏将中控台清晰地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方是「科技层」,下方则是触手可及的「舒适层」。

全车大面积的全包覆软装,让手能触及之处几乎没有生硬的塑料。Nappa 皮革座椅上「山川叠韵」的精致刺绣,点缀着带有真实触感的影真木饰条和泛着柔和光泽的金属缎光饰条,共同构建出丰富的层次感。

与 ET9 同款的天琴 8.1.4.2 沉浸声音响系统,由 27 个扬声器单元组成,峰值功率高达 4082W。

全新 ES8 是蔚来 NT3.0 平台的产物,核心之一是 900V 超充快换平台。它支持最高 600kW 的峰值充电功率,5 分钟可补能超 250 公里;同时完全兼容现有换电网络,3 分钟满电出发的体验依旧是其独有优势。

动力总成沿用了 ET9 的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最大功率 520kW,让这台重达 2.6 吨的大型 SUV,拥有了 3.97 秒的百公里加速能力和 34.9 米的百零制动距离。

智能辅助驾驶配置上,全新 ES8 有 3 颗激光雷达等 31 个高性能感知硬件组成的 AQUILA 天鹰座超感系统,以及蔚来自研的神玑 NX9031 智能驾驶芯片。

李斌在多次采访中重申了一个事实:

900V 平台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可以在 ET9,L90 上分摊,包括自研神玑芯片可以省很多钱,规模提升到一定程度,研发的芯片、技术创新、智能系统都能分摊成本,而老款车型技术用的太早,规模没到,导致成本高。

厚积薄发,用在这里相当合适。新 ES8 比老款 ES8 更便宜的同时,产品力还大大增加,主要是因为投入的回报期到了,当然还有行业的周期,比如电池成本的降低。

当然,销量代表的规模,也终于初见了曙光。

有意思的是,蔚来也玩了一手苹果式的产品规划:蔚来 ET5t,蔚来 ES6 等 5566 车型在 2026 年继续沿用 NT2.5 技术平台,蔚来在 2026 年继续完成大车的布局,推出乐道 L80,蔚来 ES7 两款大五座,以及真旗舰 SUV 蔚来 ES9。

蔚来甚至可以放慢产品节奏了,按照原计划,乐道 L80 会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和乐道 L90 以及蔚来 ES8 一起,实现第四季度的交付量突破还有首次季度盈利。

现在因为乐道 L90 的火爆,留给乐道 L80 的产能资源不多,所以蔚来推迟了乐道 L80 的上市规划。包括现在蔚来不着急将 5566 车型升级到 NT3.0 平台(但智能化上都换上了神玑 NX9031 芯片),都意味着,蔚来手上的牌还有很多。

比目前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的技术换代,技术共享以及技术平台适配节奏更值得蔚来高兴的是,换电基础建设也到了回报期,而产能建设也不再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在董车会编辑部内部,观点也有分歧,有人认为蔚来 ES8 和乐道 L90 的成功,代表着纯电大三排 SUV 的时代开始到来;也有人认为,蔚来 ES8 和乐道 L90 的成功只是蔚来的成功,换电体系的成功,但不代表其他纯电大三排 SUV 也可以这么成功,这个领域还是混动的舒适区。

但不管如何,我们都承认,换电体系和 BaaS 租电服务,成为了蔚来商业模式里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这两样,蔚来的商业模式就不复存在。

毕竟它实实在在解决了 3 个问题:BaaS 让纯电车型购入门槛降低不少;可换电可充电让补能更快更灵活堪比加油;换电模式还免去了电池容量衰减电车残值低的顾虑。

全新 ES8 上市前夕,海拔 4300 米的蔚来定日珠峰换电站建成,从成都出发, 全长 2950 公里的 G318 川藏换电路线全线贯通,沿途一共布局 15 座换电站,蔚来车主可以通过全程换电直达珠峰大本营。

在此线路打通之后,蔚来累计投入超 180 亿元,在全国建设了超 3400 座换电站,其中包含超 1000 座高速换电站,已正式打通「9 纵 11 横 16 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连通超过 550 座城市。

这是切实的量变产生质变。

另一个质变也虽迟但到,回到开头说的,奔着 15000 台往上走的新 ES8 月产能,也意味着蔚来没有重蹈 ET5 和 乐道 L60 的覆辙,这个最基础但最致命的问题,终于不再困扰蔚来。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库克:iPhone 17产能跟不上需求/理想召回万辆MEGA/蔚来李斌回应「何时倒闭」质疑

cover

👷

库克:iPhone 17 产能跟不上需求

🚗

奥特曼晒特斯拉订单:七年了还没交付

🍽

存在电池热失控隐患,理想召回万辆 MEGA

📱

美的回应人车家融合战略:不是效仿小米

🍗

黄仁勋访韩会晤三星与现代高层,炸鸡概念股暴涨

🔌

手机市场迎来旺季,苹果小米表现突出

🤖

亚马逊裁员 14000 人,CEO:与成本和 AI 无关

🔋

比亚迪李云飞谈三元锂电池频频起火:行业应慎用

💼

蔚来李斌回应「何时倒闭」质疑:四季度必须盈利

💡

李想:AI 必须从「信息工具」进化为「生产工具」

📷

2599 元起,联想正式发布 moto X70 Air

📱

Edge「诈尸」?三星「More Slim」新机曝光

🔊

MiniMax 推出新一代音乐模型,支持 5 分钟完整歌曲生成

📰 周末也值得一看的新闻

库克:iPhone 17 产能跟不上需求

据 9to5Mac 报道,昨天,苹果 CEO Tim Cook 在 2025 财年第四财季财报电话会上表示,iPhone 17 系列需求强劲,但产能仍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库克指出,iPhone 17 与 iPhone 17 Pro 的销售表现超出预期,部分消费者可能因此面临更长的交付等待时间。

他同时提到,在 iPhone 17 发布前,iPhone 16 依旧供不应求,公司「本可以卖出更多」设备。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7 日的季度收入为 1024.7 亿美元,同比增长 8%,其中仅包含 iPhone 17 上市后的最初几天。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Air 在电话会上几乎未被提及,产量也已被调整至「生命周期末期」水平,显示其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库克也明确表示,苹果不会按机型披露具体销量数据。

此外,库克还在本次电话会中提到 AI Siri 的进展。他表示,苹果正计划在明年推出升级版的 Siri。

我们在 Siri 方面进展良好 …… 若能够推动公司的发展路线图,苹果仍然会考虑收购其他公司。

🔗 相关阅读:苹果在中国营收依旧下滑,好消息是 iPhone 17 卖爆了

奥特曼晒特斯拉订单:七年了还没交付

昨天,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 X 发帖,公开了一段长达 7 年半的特斯拉 Roadster 订车经历。他展示了 2018 年 7 月支付 45000 美元订金的邮件截图,并透露近日尝试取消订单、要求退回五万美元时,邮件被退回未送达。

奥尔特曼在帖子中直言:「我真的很期待这辆车!我理解会有延迟。但 7 年半的等待实在太漫长了。」

新款 Roadster 曾是特斯拉最受期待的车型之一。2017 年,特斯拉 CEO Elon Musk 曾宣称:「Roadster 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快的量产车」,并强调其 0 – 96km/h 加速可突破两秒纪录。

然而,该车型原定 2020 年量产,却一再跳票。马斯克在 2024 年 10 月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正在完成 Roadster 的设计,但优先事项仍是推进「可持续能源未来」的核心使命。他同时感谢长期等待的订金用户。

马斯克曾是 OpenAI 的早期资助者,但 2018 年退出董事会,此后多次批评 Altman 的领导。2024 年,马斯克先后两次对 OpenAI 提起诉讼,并在 11 月申请禁令,试图阻止其转为盈利公司。OpenAI 发言人则回应称相关指控「完全没有依据」。

存在电池热失控隐患,理想召回万辆 MEGA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昨日发布公告,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将自 2025 年 11 月 7 日起召回部分理想 MEGA 2024 款电动汽车,共计 11411 辆。

据悉,此次召回为主动召回,涉及生产日期为 2024 年 2 月 18 日至 2024 年 12 月 27 日的车辆。

官方说明显示,该批次车辆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冷却铝板腐蚀渗漏,进而引发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甚至无法上电。极端情况下,存在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安全隐患

理想汽车表示,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及前电机控制器。针对冷却液渗漏风险,车辆云端预警程序可提前提示,并通过 400 客服、车机 Ecall 等渠道联系用户并安排救援。若车辆出现故障,系统会通过故障灯、文字及报警音提醒用户靠边停车等待救援。

此前,理想 MEGA 车型已发生多起起火事故。今年 10 月 23 日夜间,上海一辆理想 MEGA 行驶中起火,所幸人员及时逃离未造成人员伤亡;更早前的 8 月,杭州亦有一辆 MEGA 在高架桥上自燃,导致交通短时中断。

召回消息传出当天,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微博回应称,此次召回属于主动决策,公司在发现潜在隐患后选择不等待事故调查结论,而是立即采取措施。他强调,即便风险概率极低,也必须优先保障用户安全。

美的回应人车家融合战略:不是效仿小米

据新浪科技报道,昨天,在美的集团第 30 届科技月暨第 3 届远见者大会上,美的集团全屋智能总经理尚喆提出「人车家融合」理念,以满足用户跨空间、跨场景的连接需求。

尚喆在采访中强调,美的并非效仿小米,而是基于用户调研发现,家庭智能化的发展与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普及密切相关,用户在不同空间中需要统一的智能体验。

他指出:「在我看来空洞的『人车家』生态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会去做手机和汽车,我们要做的是用户的价值。」

根据美的官网信息,美的集团 8 月 1 日在上海全球创新园区发布全新「全屋智能」战略,构建 AI Agent 能力、智能家居·家电融合矩阵及「人·车·家生态」三位一体的智能版图。

该战略包括焕新「美的美居」App,推出小美 AI 家庭助手,支持远程语音操控、场景生成、家电服务预约及健康管理等功能。

黄仁勋访韩会晤三星与现代高层,炸鸡概念股暴涨

据路透社与联合早报报道,芯片巨头英伟达 CEO 黄仁勋昨日在时隔十余年后首次正式访问韩国,并与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及现代汽车集团执行会长郑义宣会面。

黄仁勋表示,他将在今日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并透露英伟达与韩国企业将有多项合作宣布。他同时对日前中美两国元首的会谈表示乐观,称「我完全相信两位领导人进行了非常好的对话」。

在首尔江南区的 Kkanbu 炸鸡餐厅,黄仁勋与两位韩国企业高管以「炸鸡加啤酒」的方式共进晚餐,并互赠 Nvidia AI 计算机,包装上写有「致我们的合作与世界的未来」。三人还以韩国常见的「love shot」方式举杯,象征合作与信任。

这一场合不仅吸引大批媒体与公众围观,也意外带动韩国炸鸡概念股大幅波动。

韩国炸鸡连锁企业 Kyochon F&B 股价一度上涨 20%,家禽加工商 Cherrybro 股价触及 30% 的单日涨停,协作机器人公司 Neuromeka 因供应炸鸡烹饪机器人,股价亦上涨逾 17%。

不过,相关个股在昨日午间已显著回落,仅 Neuromeka 涨幅仍维持在 10% 以上。

外界预计,黄仁勋将在韩国宣布涉及芯片与 AI 的合作项目,相关成果或将同时满足美国与韩国的战略利益。

手机市场迎来旺季,苹果小米表现突出

据分析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报道,2025 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开局表现强劲。

数据显示,9 月 29 日至 10 月 12 日期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 11%,其中苹果 iPhone 17 系列成为主要推动力,整体销量同比增长 29%,在同期市场中遥遥领先

分析指出,iPhone 17 标准版在上市前两周的销量几乎是 iPhone 16 标准版的两倍,而 iPhone 17 Pro 的同比增幅更是超过去年的 iPhone 16 Pro 近三分之二。

三款机型 —— 标准版、Pro 和 Pro Max 均表现亮眼,使得苹果在上述两周内整体销量增长 40%。该机构认为,中秋与黄金周假期叠加、双十一预热以及用户换机周期共同助推了苹果的销售表现。

紧随苹果后的小米同样实现显著增长,销量同比提升 21%。小米 17 系列凭借后置屏幕设计和大容量电池获得市场青睐,分析师指出,小米的提前发布策略让竞争对手措手不及,成为其增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昨天 OPPO Find 系列产品负责人周意保在微博发文表示,OPPO Find X9 系列仅在 10 天内已正式下线 100 万台。

亚马逊裁员 14000 人,CEO:与成本和 AI 无关

据《商业内幕》报道,亚马逊本周裁员 14000 人。CEO Andy Jassy 在昨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首次回应称,此次裁员并非出于成本控制或人工智能驱动,而是源于企业文化的考量。

Jassy 表示:「几天前我们宣布的裁员并不是由财务因素推动的,也不是由 AI 推动的,至少目前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文化。」他强调,亚马逊近年来的快速扩张导致层级增加、决策效率下降,因此需要通过精简来提升执行力。

亚马逊人力体验与技术高级副总裁 Beth Galetti 在周二的博客文章中指出,尽管公司业绩稳健,但在 AI 快速重塑行业的背景下,组织结构必须调整。

这一代 AI 是自互联网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使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新。

此次裁员是亚马逊自 2022 年裁减 27000 个岗位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司预计相关遣散费用约为 18 亿美元。Jassy 强调,在 AI 转型的关键时期,亚马逊必须保持精简和高效,以避免官僚化拖慢创新步伐。

腾讯投资 Genspark,估值突破 10 亿美元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腾讯控股已投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Genspark。本轮融资对 Genspark 的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融资规模超过 2 亿美元,除腾讯外,参与方还包括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红杉中国。

Genspark 总部位于新加坡和美国帕洛阿尔托,由前百度高管景鲲与朱凯华创立。今年 4 月,该公司推出通用型 AI 智能体「Super Agent」,并持续扩展功能。目前,其主要用户市场集中在日本、美国和韩国。

据知情人士透露,Genspark 通过订阅模式实现营收,9 月已实现超过 5000 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腾讯此前已投资多家 AI 初创公司,包括 MiniMax 与 Kimi 开发商月之暗面,以及新加坡的通用 AI 智能体公司 Manus。

Google:安卓用户收到的垃圾短信比 iOS 少 58%

据 9to5Google 报道,Google 在与调研机构 YouGov 合作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指出,安卓用户在防范垃圾短信和诈骗短信方面的表现显著优于苹果 iOS 用户。

该调查覆盖美国、印度和巴西超过 5000 名智能手机用户,结果显示,在调查前一周内,安卓用户避免收到诈骗短信的概率比 iOS 用户高出 58%。

研究进一步指出,Pixel 用户的防护效果更为突出,其在一周内未收到任何垃圾或诈骗短信的可能性比 iPhone 用户高出 96%。相对而言,iOS 用户报告每周收到 3 条及以上诈骗短信的概率比 Android 用户高出 65%。

Google 将这一差异归因于多项安全措施,包括 RCS 持续安全检查、安卓系统内置的诈骗与钓鱼防御机制,以及 AI 驱动的垃圾信息过滤功能。

此外,安全公司 Leviathan Security Group 的独立评估也显示,Pixel 在诈骗与欺诈防护方面领先于苹果、三星和摩托罗拉的近期机型。

比亚迪李云飞谈三元锂电池频频起火:行业应慎用

近日,在日本移动出行展上,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再次谈到电池安全问题。

他指出,未来一至两年内,部分车企可能仍会因续航需求选择三元锂电池,但行业应更加谨慎。

李云飞强调,中国自 2010 年以来的公交电动化进程中,几乎未发生严重起火爆炸事故,原因在于公交车辆普遍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他表示,比亚迪将在乘用车领域延续这一技术路线,确保安全标准不降低。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10 月 23 日深夜,上海徐汇区一辆搭载 102.7 kWh 三元锂电池的纯电 MPV 在行驶中突发起火,最终被烧毁。

据了解,高镍三元锂电池虽具备能量密度高、续航长的优势,但其热失控起始温度低、反应速度快,一旦失控,火焰可在十余秒内吞噬整车。

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在热失控时几乎不释放活性氧,火势蔓延较慢,为乘员逃生争取更多时间。

蔚来李斌回应「何时倒闭」质疑:四季度必须盈利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斌近日公开回应了外界对于公司经营的质疑。

他表示,频繁被问及「蔚来什么时候倒闭」令人困扰,并强调「四季度盈利的目标必须实现」,以证明团队的运营能力。

李斌称,「如果蔚来自己不能稳健的经营,那对用户来说是不负责任」。

同时,他也提到了用户与品牌的情感联结,「你买了蔚来,如果蔚来混得不好,时间长了你也没面子」。

在业务层面,蔚来近期交付量表现强劲。9 月,公司交付新车约 3.47 万辆,同比增长 64%。

值得关注的是,10 月第三周(10.13 — 10.19)与第四周(10.20 — 10.26)实现了连续两周交付破万,分别达到 1.06 万辆和 1.03 万辆。其中,新品牌乐道的交付量已持续超过蔚来主品牌。

财务方面,蔚来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环比增长 57.9% 至 190.09 亿元,净亏损同比收窄至 49.95 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对产品节奏进行了调整,延迟了乐道 L80 的交付计划,以优先保障主力车型的产能。

李斌对纯电市场前景保持乐观,他预判「纯电大三排 SUV 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并引用行业数据指出,今年前八个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已远超混动车型。

💡 李想:AI 必须从「信息工具」进化为「生产工具」

理想汽车创始人兼 CEO 李想在与《语言即世界》的一次访谈中表示,人工智能与人类应形成互补关系:人类擅长「熵减」,通过方法论和工具降低能量消耗,而 AI 则擅长「熵增」,处理庞大复杂的信息规模。

他强调,AI要真正成为「生产工具」,必须具备行动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信息索引或策略推演层面。

李想指出,目前大多数 AI 产品仍停留在「信息工具」或「辅助工具」阶段,尚未普遍进入「生产工具」层级。

他举例称,Cursor 和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已初步具备生产力价值,因为用户愿意为其付费。

在谈及行业趋势时,李想认为,Agent 的核心衡量标准是能否替代人类完成专业工作,真正改善工作成果并缩短工作时长。他特别提到 Manus 的探索,认为其通过虚拟机和工具调用实现实际操作,是从「信息工具」迈向「生产工具」的重要一步。

对于理想汽车的战略,李想表示,公司在研发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目标是打造「司机大模型」,让车辆具备类似人类司机的理解与执行能力。

他强调,理想的研发路径不仅依赖自研基座模型,也会积极拥抱 DeepSeek 等开源成果,以加速多模态和端到端系统的落地。

李想同时指出,组织变革必须围绕用户价值展开,而非单纯因技术迭代而调整。他强调,规模、用户需求、技术产品和组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才是推动企业进化的关键。

2599 元起,联想正式发布 moto X70 Air

昨晚,联想旗下手机品牌 moto 正式发布新机型「moto X70 Air」,主打轻薄设计与均衡性能。配色包括凌灰、韵绿与青巧,机身采用铝合金中框与素皮后盖,整机重量 159g,厚度 5.99mm。

  • 搭载高通骁龙 7 Gen4 平台,配备 LPDDR5X 内存与 UFS 3.1 闪存;
  • 内置 4800 毫安时电池,支持 68W 有线快充与 15W 无线充电;
  • 6.7 英寸 OLED 直屏,分辨率 2712×1220,120Hz 刷新率,最高 4500 尼特局部峰值亮度;
  • 50MP GNJ OIS 主摄(F1.88)、50MP 超广角(F2.0),以及 500MP 前置镜头;
  •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NFC、0809 X 轴马达,IP68/69 级别防尘抗水能力。

该机起售价为 2599 元(12GB + 256GB),首销阶段优惠 200 元,另有 12GB + 512GB 版本,售价 2899 元。

佳能 R6 III 核心规格曝光:34.2 MP 传感器与 40 fps 连拍

据 TheNewCamera 报道,佳能即将发布全新的 EOS R6 Mark III 相机。该机型搭载与 Cinema EOS C50 相同的 34.2 MP CMOS 传感器,并成为佳能首款支持 7K 开放格式 RAW 内录的消费级相机。

官方直播定于 11 月 6 日凌晨 1 点(美国东部时间)举行,美国相机电商平台 B&H 已上线预售占位页面,用户可通过「Notify Me」功能获取开售通知。核心规格如下:

  • Dual Pixel CMOS AF II 自动对焦系统,可储存多达 100 张人脸用于识别;
  • 机身防抖性能为 6.5 档;
  • 最高电子快门连拍速度达 40 fps;
  • 支持 Canon Log-2 与 Canon Log-3(待确认);
  • 还提供 7K 片门全开 RAW 24/25p 录制与 24 位音频;
  • CF-Express Type B 与 SD UHS-II 双卡槽,并提供全尺寸 HDMI 接口。

预计售价为 2899 美元(约合 20600 元人民币),出货时间为 11 月 20 日。

Edge「诈尸」?三星「More Slim」新机曝光

据 Android Authority 报道,三星原本被传取消的 Galaxy S26 Edge 项目或并未彻底终止。

消息源 @SPYGO19726 近日在 X 发布帖文称,三星内部正开发代号为「More Slim」的新机型,该机可能成为 Galaxy Edge 系列的延续或转型版本。

  • 搭载 Exynos 2600 SoC;
  • 配备 6.6 英寸 LTPO 显示屏;
  • 电池容量不低于 4300 mAh,相比 Galaxy S25 Edge 的 3900 mAh 有所提升;
  • 预计配备双 5000 万像素主摄与超广角镜头,并可能加入潜望式长焦。

报道指出,这款新机的设计目标是机身厚度小于 5.56mm,比 Galaxy S25 Edge 的 5.8mm 以及 iPhone Air 的 5.6mm 更薄。机身材质或采用铝合金复合框架与钛合金内骨架的组合,定位上可能独立于 Galaxy S 系列,类似 iPhone Air 的市场策略。

MiniMax 推出新一代音乐模型,支持 5 分钟完整歌曲生成

MiniMax 稀宇科技于昨天正式发布新一代音乐生成模型「MiniMax Music 2.0」。该模型在音乐理解与表达方面实现显著提升,能够精准捕捉人声情绪与器乐动态,被定位为「会唱歌的制作人」。

官方介绍称,Music 2.0 在人声表现上接近真实音色,支持多种唱法与情感风格,并可通过提示词控制音色与演唱方式,实现「一声千变」。

在旋律与编曲方面,新模型可生成结构完整的歌曲,单曲时长最长可达 5 分钟,并支持对多种乐器进行独立控制,呈现层次丰富的编曲效果。

目前,MiniMax Music 2.0 已全面上线,用户可通过官方网站开始创作。

🔗 体验链接:minimaxi.com/audio/music

瑞幸咖啡 × 鬼灭之刃联名周边上线

昨天,瑞幸咖啡在社交平台官宣,与日本人气动漫《鬼灭之刃》推出联名活动,相关周边及套餐已上线瑞幸小程序和手机 App。

此次合作涵盖联名主题杯、杯套、购物袋,以及多款限定周边,包括随机冰箱贴、群像立牌、贴纸、吧唧盲袋与典藏册等。

根据官方信息,11 月 3 日起,消费者在瑞幸咖啡 APP 或微信小程序下单指定套餐,即可获得不同档位的联名周边。

具体来看,单杯套餐附赠贴纸,双杯套餐可获随机冰箱贴,3 杯套餐可得群像立牌,8 杯预存套餐则包含「全集中无限诚意冰箱贴礼盒」或「全集中吧唧典藏册」。

此外,11 月 10 日起,瑞幸还将上线第二批联名周边,包括吧唧盲袋与主题包装。用户在购买双杯套餐或 8 杯预存套餐时,可分别获得吧唧盲袋或典藏册。所有周边均为限量供应,先到先得,部分地区因供应链限制暂不提供 PP 材质超大杯。

✨ 是周末啊!

One Fun Thing|保时捷出了辆拍摄车,摄影师站在车头拍

日前,保时捷在官网发布新闻稿,披露了一台改装专用拍摄车。

这台经过深度改装的赛道拍摄车,是 2017 年作为一项培训项目的一部分,由保时捷莱比锡公司的九名实习生共同打造的「作品」,如今才被正式公开。

保时捷官方表示,上一台拍摄车是一台旧款的保时捷 Boxster,但它的性能已经无法跟上新款车型的速度,所以他们计划用一台新的保时捷 718 Boxster S 来接班。

团队根据拍摄的实际需求,对这台 718 进行了深度改装,首先拆去了敞篷软顶,然后安装了一个巨大且坚固的防滚架 —— 保证车上乘员的安全的同时,还能将其用作拍摄安装点。

而这台车最瞩目的,是前备厢变成了摄影师的「座位」。为了确保安全,每个位置都铺设了软垫并配备了安全带系统,前排座椅和后备箱之间增设了一个站立平台,以提供更多的拍摄角度。

当然,摄影师在车上无论处于哪个位置,都会佩戴上个人防护设备(PPE)以及系好安全带。

除此之外,车辆内部线路也进行了改装:允许摄像头和笔记本电脑直接连接,而笔记本电脑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乘员舱内,车内更是配备了逆变器来为所有技术设备供电/充电。为减少拍摄时出现反光,整车还被涂装成哑光黑色。

保时捷表示,自改装完成之后,这台 Boxster S 拍摄车经常用于莱比锡赛道的拍摄工作,还为其他制作公司拍摄了许多影片。最近,它还作为摄影车参与了马焦雷湖附近 Tutto Bene 爬山赛的拍摄。

周末看什么|《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昨天登陆院线

日本动画电影《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已于昨天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延续了《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后的故事线,围绕主角碇真嗣的心理与成长展开,被评论界普遍认为是对整个系列的最终总结。

豆瓣平台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已有超过 9 万人参与评分,整体评分为 9.2 分,其中 73.3% 的观众给予五星评价。影片在剧情片与科幻片类别中分别高于 97% 与 99% 的同类作品。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此前已获得第 45 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奖及话题奖,被视为 EVA 系列动画 25 年创作历程的收官之作。

买书不读指南|《玫瑰朝上》

《玫瑰朝上》这部诗集是诗人继获得 2025 年普利策评论奖后的重要出版物,内容源自其在加沙的生活经历。

作品以残酷与坚韧交织的笔触,描绘战火下的日常与希望,并以「废墟中昂首挺立的玫瑰」作为象征,展现巴勒斯坦人民在困境中延续生命与文化的方式。诗集已获得巴勒斯坦图书奖、美国图书奖和沃尔科特诗歌奖,并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诗歌奖决赛。

作者在开篇以「巴勒斯坦词典」速写民众生活,并收录作者访谈,详述其成长背景与创作动机。简体中文版由青年诗人李琬翻译,并撰写译后记,进一步阐释作品的文化意义。读者在美亚与 Goodreads 平台上分别给予 4.8 与 4.75 的高分评价,显示其在国际读者群中的广泛共鸣。

游戏推荐|《刺客信条:影》玩家突破 500 万,Switch 2 版开启预购

育碧旗下《刺客信条:影》任天堂 Switch 2 版本将于 12 月 2 日正式发售,目前已在亚马逊、百思买等海外零售平台开启预购,定价为 59.99 美元(约合 426.7 元人民币)。

据悉,该版本采用钥匙卡设计,不包含此前其他平台首发附送的 DLC「淡路之爪」,玩家需额外购买。游戏支持跨平台存档,并提供全菜单触摸屏操作,包括地图、商城及藏身处管理功能。

作为《刺客信条》系列第 14 部主线作品,《刺客信条:影》自上市以来已突破 500 万玩家大关。玩家可在游戏中扮演伊贺女忍「藤林奈绪江」或非洲侍从「弥助」,在日本战国背景下展开开放世界冒险。

该作 PC 版已于 2025 年 3 月 20 日在 Steam 平台发售,目前国区售价 348 元起。

《刺客信条:影》在 Steam 平台的整体评价为「多半好评」,简体中文玩家评价则呈现「褒贬不一」。

游戏由育碧(Ubisoft)在全球的多个工作室联合开发,采用新一代 Anvil 引擎,支持光线追踪、虚拟几何渲染等技术,带来更具沉浸感的战国日本体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