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乘联分会崔东树:1-10月汽车行业利润3895亿元,同比增4.4%

36氪获悉,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2025年1-10月汽车生产2733万台,同比增11%。2025年1-10月的汽车行业收入88778亿元,同比增7.9%;成本78243亿元,增8.7%;利润3895亿元,同比增4.4%;汽车行业利润率4.4%,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其中,10月的汽车行业收入10543亿元,同比增8.6%;成本9376亿元,增9.4%;利润412亿元,同比增13.7%;汽车行业利润率3.9%,环比9月下降明显,相较去年10月的4.1%仍有下降。

百亿ETF数量达119只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场ETF规模达5.69万亿

百亿ETF数量再创新高。截至最新,境内百亿ETF数量达到119只,新晋百亿ETF中,债券ETF是主流,泰康科创债ETF、广发科创债ETF、工银科创债ETF以及中银科创债ETF等多只产品突破百亿。千亿ETF阵营中,依然是华泰柏瑞、易方达、华夏、嘉实等4大沪深300ETF为首,以及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等6只。当前全市场ETF规模规模为5.69万亿,基金数量1368只,百亿级别以上ETF规模达到4.28万亿,在全市场ETF规模中占比达75%。(财联社)

东北证券:目前暂无并购重组安排

36氪获悉,东北证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暂无并购重组安排,后续如有相关计划,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恒指午间休盘涨0.32%,恒生科技指数涨0.13%

36氪获悉,恒指午间休盘涨0.32%,恒生科技指数涨0.13%;消费、造纸、硬件设备板块领涨,广和通涨超9%,泡泡玛特涨超8%,理文造纸涨超5%;零售、软件服务、电信服务板块跌幅居前,滴普科技跌超9%,周大福跌超3%,中赣通信跌超1%;南向资金净买入13.59亿港元。

沃尔核材:已完成单通道448G高速通信线样品开发工作

36氪获悉,沃尔核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单通道224G高速通信线主要应用于终端服务器厂商数据中心领域,目前已实现量产。公司控股子公司乐庭智联已完成单通道448G高速通信线样品的开发工作,已交给重点客户验证中。

「ChatGPT说我在浪费生命,但它错了」,WhatsApp前产品掌门人的清醒反击

 

在复杂的时代,简单与执行才是真正的力量。

 

在硅谷最具执行力的公司之一——WhatsApp,产品团队的信条是“让产品为所有人服务”

Ami Vora曾在WhatsApp担任产品负责人(Head of Product),主导了消息体验与增长策略,从零构建出这款连接全球数十亿用户的核心产品体验。

此后,她加入Meta,负责社交产品与商业产品的整合策略;再后来,她出任Fair(美国出行科技公司)的首席产品官(Chief Product Officer),带领团队重塑汽车订阅服务的用户体验与数据驱动决策体系。

她相信,“每个人都比我们想象的更疲惫”,“简单本身就是竞争力”,而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战略并不能赢得胜利,执行力才能

在这次由产品作家Peter Yang主持的对谈中,Ami分享了她在WhatsApp的真实经验、人类情感与AI反馈边界的思考,以及她如何在AI浪潮中重新定义“产品经理”的角色。以下为播客内容,经“未来人类实验室”整理发布——

●播客截图,左为Peter Yang,右为Ami Vora

 

“你在浪费生命”

Peter:Ami,你在写作和产品圈都很有影响力。我们知道你经常用AI工具。能不能分享一下,AI是怎样帮你节省时间,或者带来一些“快乐”的?

Ami:我喜欢你提“快乐”这个词。我们总是被要求搞清楚一切,压力很大,反而少了乐趣。

我用AI帮孩子做些随机的小创作挺有趣的。比如我女儿喜欢画画,她会说:“我想要一个半美人鱼、半独角兽。”我就用生成工具帮她画出来。而且我会特意让这些图像里的角色都是女性——比如女消防员、女昆虫学家之类的——这成了一种轻松、有趣的互动。

还有,我其实是个重度内向的人,和新朋友见面总有点紧张。AI也帮了我。我会在开会前让它帮我查查对方的信息、兴趣、共同点之类的,这样我见面时会更从容一些。虽然它不会改变我和人交谈的本质,但能让我心态平静。

Peter:前阵子我在网上发了一个提示词,用ChatGPT来给自己做个不客气但真实的“自我评估”。你也试过,对吧?

Ami:对,我本来以为它只会说些我已经知道的事。结果它完全突破了我设想的“安全区”。

提示词是这样的:“你是我的投资人、顾问和上司,请给我最直接的反馈。”它的回答总结起来大概是:“你在浪费生命”。

其实那段时间我正休假,写写文章、旅行、学做披萨,状态很放松。AI却像在吼我:“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你却在浪费时间!”——某种程度上,它说得也没错。

后来我跟一个不做科技行业的朋友聊起这事,她说:“你干脆先离开电脑,去散散步,记得你是个人。”这让我回到现实,也意识到:AI的反馈可能“真”,但也可能失衡。

不久前我又试了一次同样的提示词,它依然说我浪费时间。但这次我不再觉得受伤,反而觉得有趣——因为我确实度过了一个很棒的夏天,和家人相处、学了新东西、放松下来。难道不是“高质量的人生”吗?

 

他们想要的是“解脱感”

Peter:你写过一篇关于“简单即竞争优势”的文章,我很喜欢。很多团队总忍不住让产品越来越复杂。你是怎么让大家坚持“简单”的?有什么技巧?

Ami:对我来说,一切总是从“我们为谁而做”以及“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始的。我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比我们想象的更累。每个人都筋疲力尽,每个人都在努力让事情顺利进行,人们并不想再学一个新东西,他们想要的是“解脱感”——一个“什么都能正常运作”的避风港,他们不必做额外的工作。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在WhatsApp,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让产品适用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如果一个产品能被任何人轻松使用,它对所有人都会更好用。那时很多人都追求“功能更强”、“技术更炫”,但我们想的是——即便是技术精英,他们真正想要的也不是复杂,而是可靠和顺畅。

策略上,我常问:如果我们暂时不做某个功能,会有多严重的后果?能不能先排个优先级?比如80%的精力投入到最核心的功能,其余20%再做探索。简化不是偷懒,而是清晰。

●Ami的文章

Peter:当你在审阅产品文档或设计时,你心里会有哪种“检验标准”?

Ami:很简单:“我能看懂这是给谁做的、帮他们完成什么吗?”听起来像废话,但你问十个团队成员,答案可能都不一样。我认为“清晰”是“简单”的前提,“清晰”就像是构建基石。

以WhatsApp为例,简单是正确方向;但在Facebook Ads这样的工具里,用户其实想要的是强大的配置能力,而非过度简化。

所以关键不在于盲目追求“简单”,而在于我们是否清楚地理解了谁是用户、他们要什么、我们为何这么做。

 

战略给你方向,执行给你反馈

Peter:我们聊聊AI的交互设计吧。我一直觉得ChatGPT和这些聊天型AI产品能迅速走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让人感觉“只是聊天”而已。就像你在和另一个人对话,这种形式天然地降低了学习成本。

不过很多人认为,现在的AI聊天界面还处在早期阶段——未来肯定会出现更好的交互方式,更自然、更高效,超越文字聊天。你怎么看?你觉得“聊天”这种交互形态会不会被替代?

Ami:老实说,我也很难相信——五年后最前沿的AI交互,仍然是“我在一个文本框里打字聊天”这种方式。它肯定还会存在,但我觉得不会是主流。不过我也认为,聊天界面之所以让AI爆红,是因为它套在了一个所有人都熟悉的壳子里。即便你永远无法预测它会给出什么答案,至少你知道“怎么问”。

这个交互模式非常可预测,交互方式可预期,结果内容不可预期——这种张力让它既安全又神奇。我们已经看到可穿戴设备、语音助手、耳机形态的进步,我猜下一阶段的交互会更接近“和世界自然对话”。未来的AI交互,应该是那种“天生自然”的体验,而不是“被设计的界面”。

Peter: 你还写过一篇关于执行力的文章,提到“Execution eats strategy for breakfast(执行力胜过策略)”。能具体解释下吗?

Ami:我在Meta学到最大的一课就是:即使战略完美,但执行差,你依然会输,而且最糟的是——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输。相反,一个一般的战略配上优秀的执行,你每天都能学习、迭代、修正。

战略给你方向,执行给你反馈。如果只想把战略一次性想“完美”,你可能要花好几年时间思考才能找到完全正确的战略,然后只有一次机会去实现它;但如果重视执行,你每天都能获得一次试错机会。比如每天发布一个产品,从中学习、反馈改进,然后再发布下一个产品,继续学习、再反馈改进。这样更容易尝试去构建产品,因为你没有追求完美的压力。

我喜欢“最小可行战略”(Minimum Viable Strategy)。方向明确即可——目标客户是谁、为什么我们能赢、风险是什么。别幻想三年后的二级效应,世界变化太快。

●Ami的文章

Peter:很多公司搞年规划、季规划,花一两个月写一份没人再看的文件。你说过,“最好的战略是能改变团队日常行为的战略”。你如何简化计划流程,或者如何确保计划能够真正影响日常工作呢?

Ami:有时候就像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我会先问:“这次计划期望改变什么?如果我们花六周做这件事,世界会因此变得不一样吗?”

如果答案是“其实没什么变化”,那说明我们不该浪费这六周。有时候,仅仅把计划周期做轻一点就能解放团队。我更喜欢“基于触发点的规划”——等环境或假设真的改变了,我们再开会,而不是为了“季度例会”而例会。

 

通才型产品人会再次吃香

Peter:很多PM抱怨要等领导审批很久,项目推进太慢。你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吗?

Ami:我希望这种情况发生的越来越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提前约定“哪些事不需要审批”。比如影响不到x%用户的改动,团队可自行上线并监控。

第二,鼓励领导设置“办公时间”而不是“评审会”。

让决策周期缩短到24小时,而不是4周。我其实会对“过度写文档”过敏——当我看到一个PM花了一个月写五页方案,而产品一点没动,我心里会想:“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写代码多好?”用户只关心自己手里的产品,所以一切都必须围绕着如何更快、更好地将产品送到人们手中而展开。

Peter:你还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守护深度工作的时间”。能讲讲你的方法吗?

Ami:我不再一个个拒绝会议邀请,而是先明确:这周我要完成哪两件最重要的事。然后先把时间全都锁定。其他请求如果不支持这两个目标,就推迟。

另外,告诉对方“我为什么不见面”很重要,比如:“这周我专注在路线规划,下个月再聊?”别人就不会觉得被冷落。我每周一都会列出关键任务,然后在日历上为它们预留时间。否则,你的时间会被别人自动填满。

Peter:如果你现在再��PM,会找什么样的人?

Ami:我觉得我们正在回到15年前的状态——通才型产品人会再次吃香。过去几年行业过度专业化:PM、设计、工程都各自独立。现在,AI工具让个人能完成更多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能从头到尾把事做完”的人。

也就是说:有想法 → 能快速原型 → 能做基本市场分析 → 能画简单设计 → 能验证假设。

AI帮我们缩小了组织规模,执行者比管理者更重要。未来会更需要善于从零思考、动手验证的人,而不是拿旧经验来套新问题的专家。

Peter:你的小孩还挺小的,他们成长的世界会和我们完全不同。你会怎么教他们?

Ami:他们在学校也用AI,我会陪着他们用。比如我9岁的儿子帮我做旅行计划,用GPT搜资料,我在旁边看着。

我最担心的不是技术,而是他们失去面对困难的能力。因为AI太“善解人意”,它从不让你感到挫折。所以我会有意让孩子做些现实世界的小挑战:独自走一段路、主动邀请别人玩。还有,我也在学习“对自己宽容”——这点ChatGPT不同意(笑)。我知道他们未来的问题会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不可能100%做对,但我可以给他们好奇心、韧性和温度

编辑 | 杜雪莹

封面图源 | AI生成

 

你对AI时代的产品经理有什么思考?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人类实验室”,作者:杜雪莹,36氪经授权发布。

长源电力增资至34.8亿,增幅约27%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27.5亿人民币增至约34.8亿人民币,增幅约27%,同时,多位主要人员发生变更。国家能源集团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王冬,经营范围包括热力生产和供应、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铁路发展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持股。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手机行业反不正当竞争合规指导

1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广东深圳对手机和手机应用平台企业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合规指导。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手机行业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并指出,作为数字经济关键组成部分,手机和手机应用领域当前非理性竞争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企业利用技术、数据、平台规则等优势实施流量劫持、强制跳转、恶意不兼容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央视新闻)

半日主力资金加仓电子股,抛售国防军工股

主力资金早间净流入电子、通信、电力设备等板块,净流出国防军工、计算机、农林牧渔等板块。具体到个股来看,赛微电子、新华都、新易盛获净流入16.62亿元、15.93亿元、14.66亿元。净流出方面,航天发展、榕基软件、国风新材遭抛售6.15亿元、4.95亿元、4.88亿元。(第一财经)

月之暗面投资者砺思资本据悉筹集2.89亿美元资金,投资更多AI初创企业

月之暗面的投资者砺思资本已筹集约2.89亿美元资金,寻求投资中国人工智能(AI)领域的更多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中国风险投资基金已突破最初的2.65亿美元募资目标,并计划将资金用于支持更多科技初创企业。由前红杉中国合伙人曹曦和前博裕资本合伙人Tim Wang运营的砺思资本,是今年少数几家成功吸引到美元资本的机构。(新浪财经)

阿里千问斩获NeurIPS 2025最佳论文奖

36氪获悉,今天凌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NeurIPS2025正式开奖。今年会议一共接收5524篇论文,整体录用率为24.52%,最终全球仅4篇获得最佳论文。阿里通义千问团队在注意力机制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成功斩获最佳论文奖。这篇论文在业内首次揭秘了注意力门控对大模型性能和训练的影响,目前该研究已应用于Qwen3-Next模型。

A股三大指数午间休盘集体上涨,通信设备板块走强

36氪获悉,A股三大指数午间休盘集体上涨,沪指涨0.49%,深成指涨0.38%,创业板指涨0.56%;通信设备、造纸、精细化工板块领涨,格林达涨停,万隆光电涨超14%,太阳纸业涨超3%;工程机械、教育、文化传媒板块跌幅居前,上海电影跌7%,山推股份、豆神教育跌超2%。

不到一万的机器人,你会买吗?

 

机器人能成教育标配吗?

 

11月26日,松延动力再次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近2亿元Pre-B+轮,由中金资本领投,允泰资本、厚为资本跟投。

这已经是这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在一年内宣布的第五轮融资消息。而上一次的融资信息披露就在一个月前的同一天。

除去在资本市场新动作频繁外,松延动力在商业化方面也加快了步调。今年6月,他们搬进新的办公楼,组建了一条新的产线,经过两个月的爬坡后,产能终于稳定在了每月数百台的产量;而且他们还扩充了大规模的销售团队,打造了一套直销加渠道代理的销售模式。

10月初他们带着主打产品N2小顽童去法国巴黎时装周走了场秀,之后一个月内便推出了面向7-13岁儿童的更小尺寸机器人“Bumi”(小布米)——身高94cm、重约12kg专门为陪伴儿童成长与教育启蒙而设计。10月23日,在京东上架1小时后百台产品售罄,2天内首批500台售罄,售价9998元,也是全球首款万元以内小人形机器人。

●去巴黎时装周做了模特且因此登上《时代周刊》的N2小顽童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自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小人形机器人大战”。从行业巨头将小人形机器人价格下探至3.99万起,同赛道的各家厂商也都先后发布了类似价格区间的机器人产品,在行业内外引发了大量关注与讨论。

这也印证了首程控股投资总监许彪曾对“未来人类实验室”说过的,“小人形(机器人)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会是一个非常充分竞争的市场。”

以及,小人形机器人将成为2027年之前这段时间的出���主力,“每年有10个亿左右的市场”,许彪说。而在那之后将逐步从所谓的情绪价值属性调换成功能属性,变成以轮式双臂和双足的大人形为主力的出货产品。

所以不管有意与否,不少人形机器人公司都无可避免要被卷入这场竞争。

但是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并不认为自己要卷,尤其是小布米的发布,万元内人形机器人的噱头确实是震撼的,也难免外界颇多臆测。但在姜哲源看来,他们是找到了一个之前一直藏于“水下”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或市场——比如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

按照姜哲源的说法,之前机器人几万一台时,全国能买得起的的学校无非都是那些各地区的头部学校和幼儿园,数量十分有限;但当他将机器人价格拉进万元价格带后,将能打开后面那80%的校园需求,这显然是一笔更大的生意,以及更广阔的愿景。“我们希望是水面以下这些想用机器人但买不起的人,他们都能用得起,我们能挣钱,多好。”

同时,松延动力还跟编程教育龙头“编程猫”达成战略合作,打造前瞻性的“人形机器人编程教育实验室”。松延动力将人形机器人产品作为核心平台,与编程猫覆盖全国7万余所中小学的渠道网络、成熟的K12编程课程体系以及超过4300万的用户基础进行全面融合。

姜哲源一向务实,从一开始创业就是奔着商业化去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它不做商业化,或者说它商业化做得不好,然后成功了对吧?”

●小布米售价

而许彪所在的首程控股在投资机器人方面,就偏爱这种全职一把手,且有产品、有交付,最好就是在奔着终局去的同时能“沿途下蛋”的“持续跑起来的公司”。

况且松延动力早已完成了今年的销售目标,剩下要盯紧的就是交付。“松延是一个上限很高的项目,哲源是一个上限很高的人,他一直在进化。”许彪说。

近日,“未来人类实验室”跟姜哲源进行了一次长谈,以下为对话内容,经整理发布——

 

更大的客群

未来人类实验室:小布米把价格拉到万元内之后,市场方面有什么反响吗?

姜哲源:最近我跟一些合作伙伴交流,我觉得很有意思,中国有多少万所学校幼儿园?应该是一共有六七十万所(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万所、幼儿园25.33万所)这呈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长尾分布。之前几万一台的机器人,每个县就头部那么几所能买,这些只能算露出的冰山一角,水下还有更广阔的,我们叫长尾市场。当我们把机器人卖到1万以内的时候,这个长尾市场被我们打开了。

我们9998元卖给学校机器人,我们肯定要挣钱的,他们也能看到人形机器人了,而且我们的市场大大拓宽。你可以算一下,中国70万所(校园),假设每个学校买一台那就70个亿,但如果每台机器我卖10万块钱,我给卖给1000所,一个亿,这是70倍的一个差距。我们把价格降低其实是拓展了我们市场空间,也拓展了中国教育的长尾市场。

我们把价格拉到这个程度,真不是说就抢那一点什么表演那些,那能有多大的市场,对吧?我们是希望能够开拓一些新的机会,把水面以下的这些想用机器人但买不起的人,他们都能用得起,我们能挣钱,多好。

未来人类实验室:跟编程猫的合作也是出于这个想法吗?

姜哲源:编程猫覆盖了中国大概7万多所中小学,他们逻辑还是说希望能够去推广编程教育,这跟我们做的事情有一定重合度。而且他们有强渠道关系和客户资源,也关注到了那些没有被看见的一些群体,我们希望两边合作起来,去共同把机器人送推到更多的这个中国中小学。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们是先关注到的这个市场才做的小布米,还是反过来?

姜哲源:我们一直想做教育,觉得这边机会非常大,但我们之前没有完全想清楚(怎么去实现)。去了法国巴黎之后,尤其是跟小朋友现场的互动,给了我们在产品层面的一些启发,比如机器人下车五分钟内一定会聚集100人以上围观,成年人会觉得机器人很酷、很可爱,会上前握手、摸头。但小朋友遇到机器人跑近就害怕,往父母身后躲。这是我们把它做得更矮的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对于身高一米左右的儿童来说,一个跟自己相仿甚至更高的机器人,天然带有一种压迫感和威胁感。

在机器人目前无法实现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这些终极场景之前,就先给人带来情绪价值,我们就是做科技玩伴和编程教具,当一个可以激发孩子编程兴趣、陪伴运动的高科技玩具。

我们当时对小布米规划是两个场景,一个是C端进到有娃家庭,B端就是学校。现在我们拓展了B端的下沉市场,它可能是之前10倍的量,而C端其实是有很大量的对机器人的需求的,可能是B端100倍甚至1000倍的更大的客群。我们是一下子把客群拉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未来人类实验室:如何能把一个机器人的产品售价压缩到万元内?

姜哲源:人形机器人本质是塑料、铝、铁、铜线、磁铁加芯片,它本身不该那么贵。我们团对“小布米”结构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除去部分部位用金属加强,其余地方使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在保证核心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12kg的极致轻量化。重量的降低,能进一步带动成本的降低,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未来人类实验室:我记得你们之前N2在3.99万的限时售价后回调到6万多?竞争策略上有调整吗?因为今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陆续落地后,价格滑落很多。

姜哲源:6万多,对。

我们现在是渠道与直销相结合,因为渠道还没有完全覆盖,很多事情还需要做直销。直销就是在一些场景下去做标杆案例,比如K12教育,这是我们最主要在拓展的一个领域。9月4号开学当天,我们去了北京6所不同学校的开学典礼,比如去给大家做广播体操的演示,这都是我们的标杆案例。之后总结成一个销售工具包,培训渠道商,比如产品卖到什么场景、怎么用,渠道就是批量复制。

●N2在开学典礼亮相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们怎么抢渠道?

姜哲源:我们5月11号开了一场生态大会,就是邀请渠道商来我们这,做宣讲,现场拿货。这场大会之后我们拿了一堆订单。渠道商无非就是把产品和场景对接起来。这个产品新,但那些场景都不新,教育文旅都是老场景,所以我们找的是在场景资源上有优势的渠道商。

 

全面出击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们今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姜哲源:融资、扩张、商业化。

最核心的还是商业化。怎么样能够让这些订单都转起来,让我们代理商动起来,持续不断地往家拿订单,再去交付出去,持续的商业化能力是我更关心的一个事儿。

未来人类实验室:我知道你们在扩张销售团队,这是很有必要的吗?

姜哲源: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我们充分认知到明年的竞争会是多么激烈的一个场景。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的销售团队人员之前都是什么行业?

姜哲源:什么都有,机器人的,教育的,卖教具的,卖文旅的,卖过山车的都有,他们手里有资源。

未来人类实验室:明年主要的竞争场景在哪?

姜哲源:国内就是教育,海外就是科研。我们今年在做一些消费级产品,包括各种尺寸的人形,我们现在产品是全线出击状态。

未来人类实验室:为什么要做这么全?

姜哲源:明年整个行业肯定是一个大混战的状态。

今天大家都意识到了商业化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本体厂家,甚至一些做具身的公司也在卖货。但大家意识到销售重要之后,怎么干还没想好。而我们就做两件事,第一个扩充产品矩阵,第二个扩充销售团队。

产品矩阵丰富对于销售很重要,对吧?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们从2023年9月成立到现在也才两年,是如何快速跑出这么多产品的?

姜哲源:我们公司决策效率更高、执行力更强。

机器人产品跟消费品不一样,消费品可能一款你要去到上百万的出货量,我们这个产品暂时达不到那个规模,开发难度是不一样的。

您(从办公室窗户)往下看的话,能看到有同事在绕圈跑测试,那是我们的加速老化测试。这个行业还比较早,量也比较小,所以开发难度没那么大,出很多产品也很正常,很多技术是可以复用的。

●松延动力产品家族

未来人类实验室:工厂什么时候投产的?

姜哲源:6月份搬进来,7、8月份一直在爬坡,到现在基本上已经验证我们有稳定规模化交付单月200台的能力。后面可能会再结合一些外部制造合作伙伴,把产能再往上拉一拉,希望到年底做到单月交付500台的能力。

 

一个关键转折点

未来人类实验室:有人说过你们很会营销吗?

姜哲源:真不会。我们其实特别割裂,首先我们自有营销做的一般,火起来靠的各大媒体。

未来人类实验室:但马拉松你们派出两个机器人参赛,要求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像人;而运动会你们参加9个项目还有一些表演,都很有展示性,像是在有意吸引一些关注。

姜哲源:之前我们完全没有重视过这件事,觉得我做好技术做好产品,钱、订单自己就来了,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儿。

宇树春晚那波让我们彻底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之后就说我们要先有流量,把流量转化成为订单。所以3月份我们发了后空翻的视频,那个展示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声量,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流量能带来多大的价值。

所以当有人跟我说马拉松可能是很好的机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不能错过。但那波出圈是个意外,并没有特别刻意去搞营销。

●在机器人运动会上跳英歌舞的N2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觉得在这次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没发挥好?

姜哲源:我很多地方没发挥好,比如说我们团队太草根,早期钱没花在刀刃上,应该早做营销等等。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还算太草根了?毕竟也是名校。

姜哲源:清华退学的博士生,这跟海归名校然后到清华当老师,完全两个概念。

我后来听说了一个词——怎么评价一个人背景好不好?就看他资本号召力强不强。我的背景是没有任何资本号召力的,我们还是要靠自己实打实的一点点干出来。

未来人类实验室:那启动资金是哪儿来的?

姜哲源:我从家里拿了60万,co-founder自己出了30多万,我们大家凑了小100万。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家里还是支持你。

姜哲源:支持归支持,但他们肯定希望不要干,他们就说这60万可以白花了,你能不能回来好好念书,然后好好工作。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们之前好像有一轮融资出现了问题?

姜哲源:第四轮,那一轮很难,从24年4、5月份就把投资意向确定了,直到今年年初才交割。拖的时间非常久,虽然公司业务基本面非常好,但资本市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未来人类实验室:账上没钱了?

姜哲源:不是没钱,核心是你在融资上没有声量了,小10个月的时间没有任何声音,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未来人类实验室:第四轮之后你们貌似改变了很多策略,比如主动营销,聚焦商业化,发生了什么?

姜哲源:我们并不是要主动营销。当时总觉得公司发展有点吃力,不太理想,就找首程的许彪总帮我分析了一下整个行业的格局,我当时就问他我们还有机会吗?他说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是把商业化和交付做好,这一步你只要做好,我觉得你们机会还是非常大。那次谈话之后,我觉得算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我们这一两年之内就是我们把商业化做好,把货卖好。商业化之前你就需要有流量,需要把营销这事做起来。

许彪总当时帮我算真正理清思路该怎么干。

 

今明两年杀得最凶,业务策略不应过度保守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们现在融资到第几轮了?

姜哲源:8轮了,到Pre B+。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怎么把控融资节奏?

姜哲源:我们的规划大概是4个月一轮,小步快跑。我们还是期望在融资市场上保有一定声量。我自己觉得现金非常重要,这个行业现在竞争非常激烈,你子弹多,你就比别人多很多的生存空间。

●N2量产后待交付现场

未来人类实验室:我记得你之前说运动会之后一下午见30多个投资人,你们会怎么选择投资方?

姜哲源:Smart money,核心还是要认可具身智能的发展以及比较尊重我们想法的投资方。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对股权的稀释怎么看?

姜哲源:我们这个行业到上市股权肯定是稀释的没法看。但是没办法,打仗你就需要融资,就得不断稀释自己的股权,只要我不失去对公司控制权就没问题。尤其今明两年太关键了,只要场仗能赢,我们就有机会。

未来人类实验室:这些“子弹”主要用在哪些方向?

姜哲源: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并为批量化交付做好准备。各方面团队都要花钱的。如果我们账上钱足够多的话,还可以做一条自动化产线,进一步降本。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现在对花钱这件事能把控了?

姜哲源:能把控,有时候你需要trade off一下你的保守和激进。

今天我还是相对激进的,我希望把子弹用在最关键的几场战役上,单纯攒着子弹不打,是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相比活得更久,我更希望公司能赢。

未来人类实验室:你这个想法有过变化吗?我记得2024年初时你遇到过一次财务危机,当时你很紧张。

姜哲源:那是真整怕了,当时看公司账上就够几个月了,太恐怖了。但我心态变得比原来更好了。那波我们能挺过来,其实是因为调整了公司的技术战略。比如把强化学习引入到我们所有的技术路线里。

我预判明年会是行业商业化进展非常迫切的一年,所以今年我们是开疆拓土,拓展新的客群。

 

撰文 | 巴芮

编辑 | 薇薇子

封面图源 | 均由受访者提供

 

 

 

机器人价格进入万元内,你会买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人类实验室”,作者:巴芮,36氪经授权发布。

汇聚投资力量,致敬创业初心,2025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11月22日,2025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创新大会暨厦门创融汇投资嘉年华在厦门举行。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本届创业营共吸引近300个硬科技项目报名,经过北京、苏州、广州、厦门四地路演选拔,最终36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涵盖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智能传感半导体、电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本次活动吸引近百家投资机构、银行、担保机构、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及专业服务机构代表亲临现场,与来自全国的36个创业营硬科技团队高效对接。

硬科技项目集中亮相,机构高效对接

大会当天,活动外场的“科技创新项目展”提前点燃交流热情。展板前,各个创业团队与国内一线机构深入沟通,各项目负责人借助实物与图文展板,为投资人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详实的解读。从卫星通信芯片到新能源装备,从智能传感系统到生物医药与新材料,硬科技的落地潜力成为投资人关注焦点。

科技创新

项目展

多方寄语,共话创新生态建设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吴志伟登台致辞,大会正式开启。吴志伟表达了火炬高新区与创业者共同前行的信心与决心:“高新区始终与年轻人共同成长——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一到十。”他坦言,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市场,是补齐区域创新短板的关键,并寄语创业者在产业变革中实现价值。“希望各位创业者把中国梦、创业梦、财富梦都践行起来,勇立潮头,在科技自强的道路上书写精彩篇章。”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 吴志伟

 

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陈运动在致辞中围绕“感谢、传承、祝福”三个关键词分享心声,他首先向厦门火炬高新区、各合作单位、投资机构、媒体及全体创业者致以诚挚感谢,并指出创业者才是今日真正的主角,是“嘉庚精神”在新时代最动人的注脚;关于“传承”,他勉励创业者将嘉庚先生的“诚毅”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肩负时代重任;最后,他送上殷切“祝福”,希望创业者们永葆锐气、开疆拓土,锤炼定力、坚守初心,胸怀大局、行稳致远。

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 陈运动

 

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厦门高新科创天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厦门高新投)董事长林志超重点介绍了平台积淀:本次创新大会既是创业营的收官之作,也是厦门创投圈一年一度的投融资盛会。2016年,厦门高新投发起“厦门创融汇”,如今已汇聚超500家服务机构、1100余位负责人,构建了全链路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林志超透露,高新区正加快建设3.5万平方米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核心区”,将于明年春节前后启用,并计划向优质硬科技项目提供免费或优惠场地支持。同时,配套的5亿元规模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提供从概念验证到规模量产的完整资金支持,在每个发展关键阶段提供对应的阶梯式资金解决方案。

厦门高新科创天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志超

 

观点分享:数字化赋能硬科技成长

主题分享环节,36氪研究院院长邹萍分享《中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她指出,硬科技创业团队数字化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而应优先选择“小快轻准”的工具,在研发、生产或供应链等关键环节实现单点突破,进而实现全链路覆盖。她强调,成功的转型往往始于内部提效,逐步延伸至产业链协同;同时,选择匹配度高、交付及时的服务商也非常重要。

36氪研究院院长 邹萍

 

一分钟路演,高能对决评选出炉

项目路演将活动推向高潮。36个项目分为六组登台,每个项目需要在1分钟的时间内精准展示技术壁垒与商业模式。其中,多个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或获得头部客户订单,展现出较强的商业潜力和产业化能力。

现场项目路演精彩瞬间

路演结束后,来自厦门创融汇的投资人、行业专家们组成的评委团集中对项目的潜力进行打分评选,他们从技术创新性、市场前景、团队构成及现场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议。最终济南感知起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瓷聚力(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纯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25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最具成长潜力项目奖”,厦门火炬管委会双创处处长庄鹏为获奖企业颁奖。

获奖现场

歌声与互动,现场氛围持续升温

在严肃的路演与评审环节之间,大会还安排了轻松与激情的表演现场。由“厦门创融汇”多家投资成员组成的“创投乐队”惊喜登场,用三首串烧歌曲点燃现场。这些平日里严谨理性的投资人,此刻以表演向创业者致意。表演间隙,抽奖环节更是悬念迭起,每一次开奖都引来阵阵欢呼与掌声,将现场氛围推向又一个高潮。

现场精彩不断

活动尾声,温馨灯光下,全体营员与嘉宾一同起立,齐声高唱《你的答案》。 “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这句歌词恰如创业者心路的真实写照。歌声温暖而坚定,不仅是对本次活动主题的呼应,也传达着对创业者坚定前行的勇气与信念的敬意。

你的答案

在充满希望的旋律中,2025厦门大学火炬创业成长营创新大会圆满落下帷幕。而新的征程,也随着歌声正式启航。

正如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陈运动所言:“这把‘火炬’,为无数创业梦想照亮了前路。”创新大会虽已落幕,三十余支入营团队将继续加速成长。接下来,创业营将依托全国高校的人才储备及科研优势、厦门创融汇的服务生态,以及火炬高新区产业资源,持续联动多方资源,为项目提供系统性辅导与精准对接,切实推动硬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厦门高新投”,36氪经授权发布。

1000个AI王子围攻我:今年最阴间的Steam礼物

 

“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吃屎”

 

前几天我收到了一封Steam邮件,是朋友送我的一个游戏——《1000王子:生而为爱你》。

???不是,哥们儿,你还记得我是个男的吧?我什么时候需要王子的爱了?而且还是1000个???

虽然我本能地察觉到我这朋友没安好心,但本着去年我对《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美好记忆,我还是决定先打开再说。

●《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Steam游戏界面

但当我打开Steam看到这个界面,我感觉事情太不对劲了,这画风,不太像是王子,更像丧尸一点啊。这王子脸糊得像打了十层马赛克,头发融成一团色块,有的脸上还带着淤青。再往下翻,居然要花钱!11块!不是吧?这画质还收11块?不如给我买几瓶快乐水喝。

●《1000王子:生而为爱你》Steam游戏界面

先用我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游戏背景,因为官方的介绍实在不太像“人话”——“我”在拯救一只可爱小猪时,触电引发了时空紊乱,导致“我”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下下下辈子的丈夫(都是王子)都来到了“我”的身边,保护我,呵护我。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且从未涉猎过的游戏,以防万一,我想先做一下心理建设,于是我打开了小黑盒,想看看评价——

●小黑盒上关于《1000王子》帖子下面的评论

这清一色的差评,居然激发了我的抖M属性——一般的屎我不吃,这么难吃的我还挺想试一试。

但没想到第一幕就让我眼前一黑,这密密麻麻但千篇一律的建模脸,就在被这群王子的包围中,我懵了,也麻了。咱就是说,这真的好看吗?????

●《1000王子》游戏主界面

接下来是来自剧情的连环暴击——

首先是“我”救粉色小猪被电的剧情,然后接下来我就在不停穿越各个地方,邂逅我的王子丈夫们:

率先出场的是野猪哥哥兼方国王子——震霆,他一开口就喊我猪妹妹,让我叫他“野猪哥哥”而非“王子殿下”,不要那样子生疏。本180体育生直男赶紧点点点,快速跳过这个剧情;

然后我又穿越了,遇到了穿着保安制服的熊国军阀——豪威,霸道军阀哥只准我喜欢棕熊。我不能理解,黑熊不行吗?

还有个叫凌天的方国王子长得像个吸血鬼还是个恋爱脑,说只要能跟“我”在一起,待在马桶旁边的母婴室里都能感到香气四溢……真的是槽多无口。。。。

●《1000王子》游戏内的界面

再一次穿越后,我又见到了印堂发黑的百货店总裁——谦屹;

之后是顶着陶喆同款杀马特斜刘海的拜克星人——茨坦;

胖脸版林更新——甜品总裁卡龙,上来就求婚,还要把我装入盒中,打包带回家宠爱;

以及男女男“嬲”字形睡觉的祭国水火将军——永瀰(作者真行,这么难打的字都让她找着了),这家伙有点儿意思,说晚上睡觉也得是三人呈川字形,“两个哥哥包裹着小妹的你一起睡。”我不仅大为震惊还大���不解????游戏也不是法外之地啊亲!

●《1000王子》游戏内的界面

我的王���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的胃一阵接一阵地翻涌。我好想退出游戏,但却找不到按钮,感觉是要强制我认完这1000个王子,太霸道总裁了,我吃不消,甚至还有点想吐。为了身心健康,我启动了任务管理器强制退出了。

我现在好想换一双新眼睛。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给这个游戏打好评,结果发现了这个游戏发酵背后最大的阳谋——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吃屎!把它送给朋友,已经成为了一种报复与惩罚 。

●《1000王子》在Steam上的评价界面

作者号称,这个游戏是她用Midjourney、ChatGPT、Suno等AI参与全程制作的,这让我想起了另一款被奉为“AI原生游戏代表”的《Whispers from the Star》,上线就收获93%的好评,但毕竟是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领衔的Anuttacon工作室推出的,属于专业选手,两者倒是也没什么可比的。

《1000王子》因为它的马赛克画质和异形王子,被吐槽“连AI游戏的及格线都没摸到”。但说实话作者这脑洞我还是有点佩服的。所以这让我对她难以避免的产生了好奇——到底是谁在做这种游戏?技术在哪里?底线又在哪里?AI游戏就是往传统的游戏里加入了AI生成的马赛克图片和鬼脸王子,好好玩,要爆了。。

“琴研Ginyan”——我找到了这个游戏的作者。她的Youtube页面介绍她为一名独立开发者,之前也是一位言情小说作者,“创作过各种甜蜜浪漫的小说”(比如我看到她在2017年发布小说“纸短情长: 黑帮大佬的深爱罗曼史”);在疫情居家期间学习了AI工具并制作游戏。24年10月在Steam发布了《凌天1~妳的命定王子DEMO》,随后25年1月发布《1000王子:生而为爱你》。

●琴研的Youtube账号介绍页

但琴研只是她的笔名,跟王子们一样来自方国,热爱罗曼史和外语学习。

疫情时她开始学习Clone动画制作、Unity引擎、midjourney、Pr、Suno等AI工具,然后摸索着创造了自己的游戏,还发行在Steam上了。虽然感觉“方国”这个设定有点中二,但能看出来她很认真在构建自己的小世界。

在琴研的陈述中,她最早接触到的乙女游戏是来自日本voltage公司的《Love365》,可以称之为她的乙女游戏启蒙导师,“我当时就痴心妄想要是我以后也能做一个类似的这样的乙女游戏综合App就好了啊。”《恋与制作人》也让她着迷,但她不喜欢纸片人,所以在看到《恋与深空》的建模和动画时,被深深打动了。“当时我也正在制作《1000王子》,我感觉到了望尘莫及的压力。”琴研说《1000王子》就是面向喜爱罗曼史的女性玩家所制作的乙女游戏,“如果妳像我一样爱读言情小说或者爱看言情偶像,那麽妳也很可能会喜欢玩乙女游戏,很可能会喜欢《1000王子》。”

最开始玩这个游戏,我是抱着“看乐子”的心态,觉得它低质、粗糙又离谱,但了解琴研的制作历程后,我反而有点佩服她了。真有毅力啊。以及,她真的让我看到了AI在创作这件事情上所实现的平权。

而Steam这个全球最大的PC数字游戏发行平台,也展现出了对AI创作游戏的接纳与包容,从2024年1月开始能够发行使用AI技术的绝大部分游戏,只要合规。

●图源知乎用户LitGate

消息是2024年发布的,到现在快两年了,我心想Steam上应该有不少AI辅助制作的游戏了吧,但我搜索下来浏览了一圈,发现除了专业团队,比如上面提到的《Whispers from the Star》。在个人创作者出品的游戏中,更多的是没眼看,比如这个《Eye of Death》,就是一个火柴人向前冲,画质糊得没眼看,史低价格108块,咋地?有 108 个梁山火柴人吗?还有的就是被半途放弃了,剩下一个游戏demo在平台上孤立无援。

虽然现在让我评价《1000王子》我依然觉得难以启齿,但说实话,相比于以上那些个人作品,它居然算还不错的了。而且我愿意相信在琴研这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模型发展的加持下,应该……也许……可能……会逐渐变好的吧……

而且难得的我看到了一个正向评价,对方说“很高兴列表里能有偏向女性的内容。”

●图源reddit网友评论

在开发者日记中,琴研这样写道——

“在我看来,乙女游戏就像女性的胸罩或卫生巾一样,是只有女性才会需要的生活物品。毕竟乙女游戏本来就是专门为取悦女性而存在的。乙女游戏的核心不是为了胜利,不是为了打败敌人或者杀死怪兽,不需要复杂的手柄操作,也不需要组队,乙女游戏只为了个人情感的满足和精神慰藉,为了爱与甜蜜,总以视觉小说游戏的形式呈现,大部分时候只需要玩家点击对话框。

如果这位玩家本身就不喜欢罗曼史,或者是男性玩家,很有可能就不喜欢甚至厌恶这种乙女游戏。不过无论玩家们写怎样的评论,既然我把自己制作的游戏放到网上发售,就要坦然接受被各种玩家评判。而在这些评论中,我最重视那些了解乙女游戏并针对乙女游戏技术和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评论。”

 

撰文 | 马渝囝

编辑 | 巴芮

封面图源 小红书用户:mmmmm1030

 

 

 

好吃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人类实验室”,作者:马渝囝,36氪经授权发布。

赣锋锂业在深圳成立新能源科技新公司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深圳观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宋疆福,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电机制造、风力发电技术服务、节能管理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赣锋锂业旗下深圳易储数智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李想宣布回归“创业公司管理模式”:理想未来十年将押注具身智能

11月26日,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理想汽车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从今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坚定地回到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以此面对新时代、新技术的挑战。我们对实现公司的长期远景与战略目标充满信心。”李想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还表示,未来十年,理想的产品将不再是电动车或智能终端,而是具身机器人。(每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