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会通股份: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1%股份

36氪获悉,会通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36%的股东安庆市同安产业招商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简称“同安基金”),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49.6万股,合计减持股份比例不超过当前公司总股本的1.00%。本次减持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实施。

消息人士称京东工业计划下周启动IPO,拟募资至多5亿美元

三位知情人士周一透露,京东集团旗下子公司京东工业计划于下周在香港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拟募资至多5亿美元。由于相关信息尚未公开,这些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京东工业本周正与投资者展开沟通,计划于12月8日确定发行价,12月11日正式挂牌上市。他们同时指出,作为一家工业供应链服务企业,京东工业的IPO启动日期尚未最终敲定。(新浪财经)

阿里AI猛补课,蚂蚁的“灵光”灵不灵?

文|邓咏仪

编辑|苏建勋

阿里系公司,正在To C市场全力出击。

11月19日,蚂蚁正式宣布推出全新应用“灵光”,首批上线了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和“灵光开眼”。

“灵光”的定位是“全代码生成多模态内容”AI助手。用一句话来解释,AI助手的回复不再是单纯的文本,每一次对话,交付物都是一个可以交互的网页,能生成图文、3D模型、动画、地图、表格、音视频等全模态内容。

△来源:灵光

在“闪应用”中,用户只需输入一句自然语言,灵光就能在30秒内生成可编辑、可交互的小应用,支持多种信息输出方式。

“灵光开眼”则更像一个视觉助手,用户可以通过上传图片或实时拍照,让AI识别并理解图片内容,进而提供相关信息或执行后续操作。

11月18日上线后截至发稿,“灵光”下载量已超100万,排在App Store总榜第6。这一增速也已超越多款现象级AI应用。据移动应用分析机构Appfigures数据,近期通用引起热议的Sora2,破百万则用了5天。

另一个巧合在于,就在11月18日,阿里将旗下的AI To C应用进行了翻新和整合,以“千问”App的形式重新推出;蚂蚁推出的“灵光”仅仅相隔一天就推出。

为何相隔一天推出两款对话式的AI助手?蚂蚁集团CTO何征宇表示,在产品发布双方并没有提前约好时间,只是巧合。

一个大背景是,前几年,阿里并没有投入太多到To C应用上。2025年,AI领域重回模型竞赛之后,阿里在To C应用上明显开始快速“补课”。“千问”上线时,阿里就曾高调宣布全力打响AI To C之战,大有抢占新入口的架势。

对阿里而言,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马老师也鼓励我们,让我们冲到App Store榜前列。”蚂蚁CTO何征宇表示。

当前模型能力依旧在快速变换中,充满不确定性,押注多个方向才是比较合适的策略,“我经常打一个比方,如果在沙漠中要找水,我一定不会把所有人都派到一个方向上,一定是好几路一起去找。”

两款产品在定位上也有明显区隔。

从定位上看,“千问”,基于阿里旗舰模型Qwen来构建,更像是阿里展现模型实力的出口,适合处理通用知识问答、长文本写作和复杂的逻辑推理任务。

相较之下,“灵光”更侧重移动端交互的交互创新。“灵光”不仅能回答问题,还能通过生成代码来渲染多模态内容(图表、界面等),直接交付一个信息容量丰富的网页;二是押注代码能力,让AI直接帮用户生成小程序。

不过何征宇也补充,灵光的目标并不是通用助手入口,也不像豆包等应用主打陪伴功能,还是定位效率工具。

不做AI陪伴,做信息密度更高的AI助手

和传统的通用AI助手相比,灵光的最明显差异,在于信息展现形式的创新。

这相当于在原来的AI助手对话形态上前进一步——AI的回答不再只有文字,而是会画图、做动画、生成3D模型、制作图表,就像一个边说边画的老师,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举个例子,当用户问“怎么做糖醋排骨”,传统AI助手给用户的回答大概率是一段长长文字食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习惯这种长篇大论的交互,“灵光”则希望用更多种模态的形式来做展示。

《智能涌现》试着用菜谱场景来测试,比如搜索“怎么做糖醋排骨”。

第一体验是非常丝滑——灵光在数秒内,就生成一个色泽鲜亮的糖醋排骨长图,不仅会给出详细步骤,还用不同字体、小标题、图表,甚至表情包,进行图文并茂的排版,让用户能更快地看懂。

△来源:智能涌现制图

灵光产品负责人蔡伟用了一个类比来解释:“这就像是从email进化到web时代。以前写邮件只能用文字,现在打开网页,有图片、视频、交互按钮。我们希望AI的回答也能达到这种信息密度。”

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交互,天然更适合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可以适用在更多场景中——比如,在写论文时随口问个问题,AI直接给你生成了一张图表;讨论装修时它给你画出3D户型图;聊到太阳系,一个行星运转的动画就出现在对话框里。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很多时候都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蔡伟表示,“但这些信息里哪些是重要的?以前我们去搜索引擎搜,它给你一堆链接,需要一个个点进去看。我们更希望用更高效的方式,让信息传递效率最大化。”

优化信息的表达方式是第一步。灵光的另一个拳头功能“闪应用”,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交互式“小应用”。

比如,用自然语言说“帮我做一个计时器”,30秒后,一个可以直接使用的计时器应用就生成了,这些小应用可以直接使用、编辑、保存和分享,就像真正的App一样。

△来源:智能涌现制图

这种技术路径,并不是难在概念——目前所有的顶尖模型厂商都会用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AI能力。但无论是AI生成的网页、App,是否真正达到可用状态,才是更关键的。

这种难度更多体现在模型架构、工程实现上。蚂蚁集团CTO何征宇在采访时,就透露了一个数据:相比纯文本输出,代码的膨胀率大概是5-6倍。

简单理解,对于一个15个字的指令“生成一个居中的蓝色‘提交’按钮”,模型需要生成一个可以实际交互的组件,需要的代码量,很容易就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个字符。

△来源:智能涌现制图

难度在于,用简单的指令,让模型生成大量内容(高膨胀率),本身就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如何保证模型的高性能和稳定,“灵光”就做了大量的工程实现优化。

这不仅需要代码生成能力,还需要推理能力足够精准(判断用什么形式呈现信息)、工具调用能力(动态生成地图、图表)、数学能力(处理数据可视化),以及对用户意图的深度理解。

也正因为如此,在蚂蚁内部,灵光被定义为“在技术前沿上,在最不稳定的边界上建立产品”。

和其他AI生成web应用的产品相比,灵光的特色是直接可以在移动端上做应用,而是可以直接开始用的成品,工程难度更高。

△一句话用灵光制作的“吃什么”应用 来源:蚂蚁

DeepSeek解放了大厂做应用的包袱

今年1月DeepSeek R1的发布,是蚂蚁决定all in AGI的转折点。何征宇回忆起那个时刻的心情,用了三个词来概括:兴奋、紧迫感、羞愧。

“AGI原来是几百亿、上千亿美金的传说,DeepSeek用很小的资源投入就把它做出来了,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何征宇说,“我们也在反思,以往我们很多的技术积累,没有把它很好地表达出来,整合到一起,让用户直接能感受到价值。”

春节后,蚂蚁就集结资源,成立了独立的AGI组织“Inclusion AI”,一个集Research(研究)、Engineering(工程)、Producting(产品)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战略上,蚂蚁也做了选择:并不意在争夺AI通用助手的入口——比如主打AI陪伴的豆包,希望做让用户消耗时间越,而是先聚焦在更细分的方向:coding能力 + 全模态,定位效率工具。

围绕这个细分目标,蚂蚁做了不少取舍。比如,今年模型厂商纷纷在竞争推理能力,但灵光并没有选择嵌入到产品中。“DeepSeek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能帮大家解决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复刻。”蔡伟表示。

蚂蚁赌的是基础模型不断上涨的代码能力。

在“灵光”立项的2025年3月,基础模型的coding能力仍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一句话生成应用的效果非常不理想。

“我们当时确定的是Coding是很重要的能力,并且会不断向前发展。但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在3个月、6个月还是9个月达到用户预期?其实有非常多不确定性。”蔡伟表示。

模型能力决定了产品的上限。蚂蚁选择从模型和产品两个方向同时去做——基模团队在这一阶段提升底层代码能力,应用团队负责做后训练和产品打磨。

而蚂蚁选择做的功能迭代,都是可以长期积累的,可复用的模块。当基础模型升级时,所有的后训练优化都能叠加上去,而不是推倒重来。

在DeepSeek时刻之后,各家的AI应用在产品主张上已经有明显的分化。在当下,品味可能和比短期竞争更重要。

差异化是如今AI市场上的最关键问题——通用AI助手依托强大的基座模型迭代,场上的位置已然拥挤。比如,字节的豆包走更亲民、偏重语音交互等多模态路线;而DeepSeek、Kimi则侧重更专业化的工作场景。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蚂蚁的AGI策略,也许是要做AGI时代的二维码。

这意味着要用最小的成本,来找新技术的PMF(Product Market Fit),切口要小,交付的价值足够集中。“二维码不是我们发明的,但我们是推广最广泛的,把它应用于支付场景,今天的AI应用也面临这样的难题。”何征宇说。

未来,灵光还在在规划闪应用生态,包括应用市场、托管平台和分享机制。”我们还是希望降低所有人创作和消费闪应用的门槛。”蔡伟说。短期内,灵光平台计划上线创作收益页面,探索应用从创作到消费的闭环。

封面来源|AI生成

👇🏻 扫码加入「智涌AI交流群」👇🏻

欢迎交流

 

安泰科技:斩获近7000万元可控核聚变关键大单

36氪获悉,据安泰科技官微,11月19日,公司所承担的价值3000万元EAST(东方超环)新型上偏滤器靶板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全部完成出厂交付;11月21日,公司再度成功竞得BEST聚变装置偏滤器靶板及集成项目近7000万元大单,连续完成和斩获两项国家大科学工程装置核心部件订单。

尚纬股份:拟5.2亿元增资控股四川中氟泰华,进入电子化学品及相关基础化学品领域

36氪获悉,尚纬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5.2亿元对四川中氟泰华进行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四川中氟泰华的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10.2亿元,公司将持有四川中氟泰华51%的股权,四川中氟泰华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当前主营业务为特种电缆制造,通过收购四川中氟泰华51%股权,公司将进入电子化学品及相关基础化学品领域。

豆包输入法正式上线

36氪获悉,近日,豆包输入法正式上线,提供语音输入及键盘输入两种方式。基于豆包App同款语音模型,豆包输入法支持多种方言、英语及中英混合输入,并具备自动纠错功能;键盘输入也支持自动纠错和文字、符号、emoji表情等多种智能联想。

万胜智能:预中标约4298.66万元国家电网项目

36氪获悉,万胜智能发布公告,公司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八十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三次计量设备招标采购)中标候选人之一,根据预中标数量以及报价测算,预计中标总金额约为4298.66万元,约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4.56%。

第二批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的民营企业债券即将发行

今天(24日)下午,4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开展专场路演,拟发行科创债合计9.3亿元。这将是第二批获得央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的项目,这也标志着更多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在政策支持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央视新闻)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计划于11月25日发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目前,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计划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25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正常、状态良好。(央视新闻)

阿里巴巴-W获南向资金净买入40.66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买入85.71亿港元,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快手-W分别获净买入40.66亿港元、11.67亿港元、8.19亿港元;中芯国际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0.24亿港元。(第一财经)

机构今日买入大中矿业等15股,卖出上海港湾1.43亿元

盘后数据显示,11月24日龙虎榜中,共35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15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20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大中矿业、德力佳、欢瑞世纪,净买入金额分别是1.3亿元、1.29亿元、8026万元。当天机构净卖出前三的股票分别是上海港湾、视觉中国、易点天下,净流出金额分别是1.43亿元、7992万元、7835万元。(第一财经)

INNO100联合Kickstarter在深圳开设首店,安克EufyMaker UV打印机可现场体验丨最前线

作者丨欧雪

编辑丨袁斯来

11月22日,INNO100全球创新旗舰店在深圳正式开业,与全球最大创意众筹平台Kickstarter达成合作,成为Kickstarter在中国的首家官方授权门店。

INNO100相关负责人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未来,该空间将会成为品牌新品的“预孵化器”与“认知前置”渠道,以降低相关品牌的市场教育成本。

据36氪在现场观察,该旗舰店已吸引了多家出海卖家入驻,例如安克创新、影石创新、Hoverair、Xtool、闪极等。

从产品品类来看,INNO100则围绕几个核心板块展开,包括全形态机器人互动区,“万物定制工作站”和“创造力样板间”。目前店内展出的商品均可以现场销售。   

旗舰店现场

全形态机器人互动区涵盖了从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狗到外骨骼设备等产品,提供“租、买、学、玩”一站式服务。“创造力样板间”内的产品则更多与AI办公、AI教育、AI家居等有关。

对于“万物定制工作站”,其通过集成激光雕刻、3D打印、UV打印等设备,可以为店内购买的产品提供即时个性化定制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Anker旗下EufyMaker UV打印机也在此展出。“在公开场合下,这里是唯一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EufyMaker UV打印机实际产品的地方。”Kickstarter中国首席战略代表彭奕亨在现场称。

EufyMaker UV打印机

据INNO100负责人现场透露,在十余天的试运营中,该店进店率高达70%-80%,平均用户停留时间超过30分钟。

在零售业来看,这两个数据被视为衡量线下体验吸引力的关键指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INNO100这两个数据都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科技产品需要靠讲、靠体验。”彭奕亨表示,“而线下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这种深度沟通。”

INNO100的本质,有点像一个聚焦于硬件创新的“线下筛选器”和“价值放大器”。它主要精选那些处于市场导入期的、具有独特性的创新硬件,并通过深度体验和定制化服务,为其构建早期的用户认知和品牌资产。

禾赛发布自研RISC-V激光雷达主控芯片费米C500

36氪获悉,禾赛科技举办2025技术开放日活动。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孙恺博士发布基于RISC-V架构激光雷达专用高性能智能主控芯片费米C500,同时发布全球唯一“光子隔离”安全技术,和256线安全激光雷达ATX焕新版。目前,光子隔离技术已全系搭载至禾赛ATX、ETX等主激光雷达。

中水渔业:近期股票波动严重异常,可能存在非理性交易行为,交易风险较高

36氪获悉,中水渔业发布股价严重异动暨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5年11月14日至11月24日连续7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已累计超过100%,截至2025年11月24日,公司滚动市盈率85.29倍,市净率为14.83倍,公司当前的市盈率、市净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公司近期股票波动严重异常,可能存在非理性交易行为,交易风险较高,存在股价大幅上涨后回落的风险。

文远知行:第三季度总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44.3%

36氪获悉,文远知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文远知行第三季度总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44.3%。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28.0%至7920万元,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6.9%至9180万元。自动驾驶出租车收入同比增长761.0%至353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5.8%上升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20.7%。毛利为5630万元,同比增长1123.9%,毛利率为32.9%。

地瓜机器人发布云端一站式开发平台,一句话实现机器人应用开发与部署|最前线

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近日,在DDC 2025地瓜机器人开发者大会上,地瓜机器人宣布全面升级其全链路开发基础设施,推出面向具身智能的机器人大算力开发平台S600,该平台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

同时,公司现场发布了集成数据闭环系统、具身智能训练场和Agent开发服务的“一站式开发平台”,通过软硬结合与端云一体架构,加速机器人的应用落地。

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单一硬件或软件方案已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任务需求。由于任务复杂度提升和算法模型演进,端侧算力瓶颈与实时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云端资源的灵活性可同端侧算力的局限性形成互补,使得端云协同成为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必然选择。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开发效率成为关键因素,软硬件协同设计与端云一体化架构不仅能提升系统性能,更能显著缩短从研发到部署的整体周期。

为应对机器人开发中算力部署与开发效率的双重挑战。地瓜机器人构建了覆盖端云的全链路开发体系。在端侧,公司基于持续优化的BPU计算架构,建立了覆盖不同算力需求的旭日与RDK两大产品系列,并保持稳定迭代。在云侧,地瓜机器人提供一站式开发平台,结合数百种可直接部署的机器人智能算法,帮助开发者与企业更高效地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DDC 2025地瓜机器人开发者大会现场

本次发布的一站式开发平台采用软硬结合与端云一体架构,提供三大核心服务:数据闭环系统通过“模型-仿真-硬件”三位一体实现系统自主进化;具身智能训练场为全场景任务提供全链路支持;Agent开发服务支持通过一句话指令完成机器人应用的开发与部署,显著提升开发效率。

同时,现场还展示了地瓜机器人最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大算力开发平台S600,其采用大小脑架构,算力达560 TOPS*(INT8),并支持VLA、VLM等大模型端侧部署。在运行Pi0、Qwen2.5-VL-7B等模型时,其性能达到主流平台的2.2倍以上,能够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决策需求。

560 TOPS*(INT8),*Effective TOPS with 1/2 Sparsity, TPP(Total Processing Performance)<4800

地瓜机器人CEO王丛在接受36氪等采访中指出,地瓜明确不做 “即套即用” 的完整解决方案,更聚焦于提炼不同场景的核心共通点(common point),将其打磨为标准化技术组件。例如,双目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割草机、无人机、具身四足机器人等多品类,通过优先解决和迭代技术痛点、构建标准化模块,以适配各类产品需求;在具身智能领域,其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可快速适配不同动作场景,具备高度通用性。

“针对研发端需求,将数据采集、标注、生成、仿真、测试等共性环节转化为标准化工具箱。这一逻辑类似 PPT 软件的设计理念,不干预用户的个性化创作,但我们希望能通过完善的基础工具、支撑多样化需求,在高度抽象多场景的共通研发链路,为生态伙伴提供底层能力支撑。”王丛说。

具体到应用落地环节,地瓜机器人重点布局三大方向,即已量产机器人产品、新兴机器人应用及未来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

36氪了解到,地瓜机器人现已同超过6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助力包括云鲸开发逍遥002扫地机器人、推动AI双目感知技术在扫地机领域的应用,影石Insta360推出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维他动力联合发布智能伴随机器狗等。过去一年,公司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80%,客户数量增长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