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星动纪元」完成吉利领投的10亿元A+轮融资,商业化订单已超5亿|36氪独家

文 | 邱晓芬

编辑 | 苏建勋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动纪元」完成十亿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吉利资本领投,北汽产投、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投资。

成立两年,「星动纪元」的资方名单集合了数家产业资本,包括阿里巴巴、海尔资本、联想、吉利、北汽等等。

伴随机器人厂商订单密集爆发,《智能涌现》了解到,「星动纪元」的商业化也在迅速推进。

该公司2025年的商业化订单超过5亿元,已与吉利、雷诺、顺丰、TCL、海尔、联想等企业深度合作。

其中,在物流领域,「星动纪元」最大的一笔订单近五千万。在商业服务领域,其与海尔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已进入门店。

「星动纪元」联合创始人席悦告诉《智能涌现》,「星动纪元」的商业化策略是“沿途下蛋”,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多个场景寻找落地机器人应用可能性。

比如,在制造领域,「星动纪元」的机器人能够实现零部件抓取、高精度装配、质量检测等任务;在商业服务领域,机器人能提供门店客座清洁、导游导览服务;

在开发者市场,「星动纪元」的机器人产品也已渗透到字节跳动机器人实验室、Skild AI等机构,参与机器人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

△星动纪元机器人在物流站点分拣包裹,图源:企业提供

不过,对于机器人厂商来说,标准化正是提升商业化效率的关键一步。席悦表示,「星动纪元」目前正在物流领域试行一套标准化、可复用的物流搬运、分拣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这套方案以「星动纪元」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L7为载体,搭载了其端到端VLA具身模型ERA-42,融入了物流客户的业务系统。

比如,机器人将参与物流场景中的包裹的分拣和扫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流场景的柔性。此外,物流客户的业务系统也可以向机器人具身模型下发任务信号,模型将实时向其反馈作业进度与状态,避免了传统物流系统“仅知结果、不知过程”的痛点。

目前,「星动纪元」已经与全球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这一方案的落地试点。

不仅瞄准国内市场,「星动纪元」也在积极开拓海外。《智能涌现》了解到,「星动纪元」的产品已进入北美、欧洲、日韩等地,海外业务占整体的50%。目前,全球市值前十的科技企业,9家为星动纪元客户。

△星动纪元机器人在进行药品分拣&扫码,图源:企业提供

推动商业化落地之余,「星动纪元」在具身智能、硬件本体上的研发也在快速推进。

去年,「星动纪元」推出了首个融合世界模型、快慢分层架构的具身大脑ERA-42。

在ERA-42中,「星动纪元」将海量互联网视频数据扩展至具身智能领域,让机器人学习物理规律,执行更多精细化操作。

今年10月份,「星动纪元」团队还联合斯坦福Chelsea Finn团队(即PI联创),共同提出了可控生成世界模型“Ctrl-World”——让机器人在“想象空间”中完成任务预演、策略评估、自我迭代,机器人在陌生场景中的任务完成率提升了44.7%。

在硬件产品方面,「星动纪元」区别于其他机器人厂商的差异点在于,像“乐高”一样开发机器人。

成立两年来,「星动纪元」已经推出了不同的机器人模块——包括多款灵巧手(XHAND 1、XHAND 1 Lite)、面向服务业的轮式服务机器人星动 Q5、面向工业领域的全尺寸双足机器人星动 L7、以及半身模块星动 M7。

席悦告诉《智能涌现》,模块化开发机器人,目的是可以面向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需求灵活调整构型。

除此之外,「星动纪元」在硬件上也坚持自研,零部件自研比例超过 95%,包括关节模组、灵巧手、电机在内的核心部件。

通过在机器人本体、具身智能上的布局,席悦表示,「星动纪元」希望在未来构建起一个“模型-本体-场景数据”的飞轮。

团队方面,「星动纪元」的创始人陈建宇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助理教授、人工智能学院兼聘教师。「星动纪元」也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36氪获悉,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高开0.35%,深成指高开1.03%,创业板指高开1.79%;英伟达产业链、光模块、存储器走强,源杰科技涨超6%,中际旭创、景旺电子涨超5%,工业富联、剑桥科技涨超4%;冰雪旅游、稀土、锂电跌幅居前,大连圣亚跌超2%,北方稀土跌超1%。

恒指开盘涨0.65%,恒生科技指数张0.7%

36氪获悉,恒指开盘涨0.65%,恒生科技指数张0.7%;半导体、科技板块领涨,英诺赛科、华虹半导体、百度集团涨超3%,快手涨超2%;石油石化、汽车板块跌幅居前,小鹏汽车跌超1%。

我国首台套绿氢煤化工项目全面投运

今天(11月20日),中国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储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全面进入市场化运营,这是国内首个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项目。“绿电制氢+余电上网” 的协同模式成功落地,为煤化工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央视新闻)

盘活存量资源,多地国资平台挂牌卖房

近日,关于地方国资平台公开拍卖房产的消息再次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国资平台公开拍卖房产并不是新鲜事,而且是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盘活存量资源,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保值增值,所以并不能解读为“抛售”。对于地方国资平台挂牌出售房产是否会冲击二手房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单个案例影响有限,但需要关注供给主体增多带来的叠加效应,而且地方国资房产拍卖不存在“一上平台就打折”的情况。(证券时报)

摩根大通:抄底美股正当时,技术性洗盘可能已结束

摩根大通交易部门表示,美股自8月以来最长连跌走势为逢低买入者创造了机会。由于投资者担心人工智能概念行情的持续性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标普500指数连续四天下跌,截至周二收盘累计下挫3.4%。摩根大通全球市场情报主管Andrew Tyler表示,这轮回调代表着股市一次“技术性洗盘”,可能调整期已经结束。(新浪财经)

锂价接连攀升,盐湖提锂链上企业迎机遇

锂电材料“量价齐升”的势头仍在持续。我的钢铁网11月19日数据显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晚盘)吨价再涨3500元,均价来到97550元/吨,创下年内新高。市场人士认为,受益于碳酸锂价格接连攀升,具备成本优势的盐湖提锂产业有望迎来价值释放。(上证报)

开源证券2026年度策略:券商板块估值仍在低位,继续看好战略性增配机会

36氪获悉,开源证券研报表示,券商行业方面,景气度有望延续,估值仍在低位,看好板块战略性增配机会。“十五五”顶层设计对资本市场定调积极,券商有望持续分享发展红利;内生增长导向下本轮头部券商ROE有望明显扩张,板块估值仍在低位,继续看好战略性增配机会,关注后续交易量和政策端催化。保险行业方面,业绩和负债端展望乐观,关注资产端弹性释放。业绩端高基数下同比扩张,权益弹性突出;人身险负债端边际改善,财险COR同比回落。展望2026年,保持高ROE,负债端有望稳健增长,关注利率催化。

马斯克和黄仁勋谈太空人工智能:“从现在起不会超过五年”

当地时间周三,马斯克和黄仁勋参加美国-沙特投资论坛中关于人��智能与技术最新进展的小组讨论,谈到了太空AI的话题。马斯克说:“如果人类文明得以延续,那么AI进入太空是不可避免的……地球接收到的大约只有太阳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所以如果你想拥有比地球可能产生的能量多一百万倍的东西,你就必须进入太空。我的估计是……甚至可能在四五年的时间框架内,进行AI计算的最低成本方式将是使用太阳能AI卫星。我认为从现在起不会超过五年。”此前马斯克曾表示,他的目标是每年在太空中部署100吉瓦的人工智能。(新浪财经)

“铜博士”价格持续攀升催生套保热,制造企业期权策略见效

今年以来,“铜博士”价格持续攀升,目前沪铜期货已突破86000元/吨,处于近年高位。这一重要工业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牵动着下游制造业企业的敏感神经。近日赴浙江温州调研发现,面对铜价波动,一批制造业企业正通过灵活的套保策略,将价格波动风险转化为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以正泰电器为例,这家低压电器龙头企业运用期权工具,单季度实现数百万元的权利金收入,有效对冲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证券时报)

Blockfusion将通过4.5亿美元SPAC交易在纽约上市

数据中心运营商 Blockfusion 于周三表示,将通过与空白支票公司 Blue Acquisition Corp 合并的方式在美国上市,此次交易估值为 4.5 亿美元。目前投资者对数据中心领域的兴趣持续高涨,推动了这一上市计划。(新浪财经)

中信证券:港股市场明年或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以及业绩进一步复苏行情

36氪获悉,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随着港股基本面的触底反弹叠加其依旧显著的估值折价,判断港股市场在2026年将迎来第二轮估值修复以及业绩进一步复苏的行情。建议把握五大中长期方向:1.科技行业,包括AI相关细分赛道、消费电子等;2.大医疗板块,特别是生物科技;3.受益于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叠加去美元化的资源品,包括有色和稀土;4.相对滞涨且低估值的必选消费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5.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造纸和航空板块。

印刷OLED领域获关注,企业布局规模化商用落地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专家表示,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得一批专业的细分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而头部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可忽视。近日在调研和采访中发现,印刷OLED领域的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部分企业正积极布局其规模化商用落地。(中证网)

银行“直供房”密集挂牌,不良处置提速

11月19日,由南京银行直供的4处商铺拍卖成功,评估总价1783万元,起拍价600万元,成交价721万元,成交价相对市价打了六折。近期在阿里拍卖平台上,银行“直供房”数量明显增多。银行“直供房”指借款人贷款违约后,银行通过债权获得抵押物不动产完整产权,再在公开市场销售的房产。银行下场卖房并非不计成本,而是为处置不良资产、尽快回笼资金并补充当期利润。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银行“直供房”数量仍会上升。(证券时报)

美昱新材启动北交所IPO辅导

36氪获悉,证监会网站显示,苏州美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上市辅导,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东吴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