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揭秘小鹏机器人:挖来英伟达大牛,产线已落地几百台|智能涌现独家

文|邱晓芬

编辑|苏建勋

在《智能涌现》近期与具身智能领域人士的交流中,小鹏机器人被频繁提及。

“论国内人形机器人的水平,小鹏能排前三。”一位具身行业人士对我们直言。

与热闹的中国具身创业相比,小鹏机器人显得有些低调,不过在8月19日的小鹏汽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也透露:小鹏第五代的人形机器人将于2025年10月24日的“小鹏科技日”亮相,并于2026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小鹏汽车人形机器人团队从2020年前后便开始筹备,目前一号位为米良川,据我们了解,米良川2005年曾加入英伟达团队,此后任英伟达驻加州圣克拉拉的安卓软件高级经理,同时负责中国的安卓平台部门。

在英伟达期间,米良川曾向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吴新宙汇报,有过管理百人团队的经验。而在加入英伟达之前,米良川是中科大9923班的校友,还曾经担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研究员。

小鹏在机器人赛道已经默默耕耘许久,甚至始于这波具身智能浪潮之前。

有知情人士向《智能涌现》表示,何小鹏对机器人赛道的关注,最早始于2016年,“几乎每年都会认真调研一次机器人方向”,还曾经去宇树与创始人王兴兴长谈。

2020年,何小鹏开始出手,收购了赵同阳创办的“多够机器人(Dogotix)”,并成立「鹏行智能」,负责探索小鹏机器人业务。前述人士表示,何小鹏与这一团队的接触,最初源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牵线搭桥。

为了这笔收购,小鹏曾经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斥资1亿美金,将其资方的股份buy out。在高峰期的2020年,「鹏行智能」团队人数甚至高达300多人。

不过,由于与何小鹏战略方向相左等等原因,「鹏行智能」核心团队最终出走,曾经的团队负责人赵同阳创办了「众擎机器人」。

2023年以后,何小鹏又引进了米良川负责机器人业务。前述人士对我们表示,近两年,小鹏汽车的机器人团队进行了一波持续调整,“团队人数一度缩减到70个人,又重新建到如今200人左右的规模”。在国内的具身智能领域,这一团队规模可堪豪华配置。

知情人士向《智能涌现》表示,在机器人战略上,何小鹏高度向马斯克看齐。何小鹏曾经表示,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机器人正是其继AI+智驾、全球化之后的“第三成长曲线”。

其实,从汽车切入机器人,正是一项顺理成章的选择。

一方面,智驾正是具身智能的最小实现单体,汽车领域的“感知-决策-执行”的技术链条,与机器人高度同源。

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就复用了特斯拉FSD系统约60%的算法。小鹏曾经发布的机器人Iron,也复用了小鹏汽车上的720°鹰眼系统。

何小鹏此前表示,人形机器人与汽车智驾,能够在同源架构中互相促进进化。

另一方面,汽车和机器人在供应链方面也有协同的空间。

汽车领域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比如动力电池、传感器、芯片、激光雷达、散热系统等,都可以运用到汽车领域,降低机器人的成本。在特斯拉的Optimus上,此前就直接采用了Model Y的同源电池组。

在产品方面,经过了数年的耕耘,小鹏汽车已经发布数款机器人产品——包括 2023年10月的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PX5,以及去年11月发布的第四代人形机器人Iron。

根据何小鹏在电话会上的介绍,小鹏的第五代人形机器人与小鹏汽车已有的技术栈有着高度重合。

比如,在核心处理器方面,第五代机器人即将搭载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用于提升端侧算力,支持强化学习小模型和分段式端到端架构。

在模型方面,其机器人也会搭载小鹏的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VLA架构,与汽车共享云端AI基础设施。

另外,小鹏第五代的人形机器人也复用小鹏汽车的大量基础技术。

具体而言,机器人的EEA架构,是由小鹏汽车EEA架构衍生而来;机器人的关节,则来自于小鹏汽车的三电系统;机器人的大小脑,则来自于小鹏汽车的智驾团队——总体而言,机器人与汽车业务,在技术方面有七成同源。

技术和产品都准备好了,小鹏机器人也在探索落地的可能性。

有知情人士向《智能涌现》透露,目前在小鹏汽车的产线上,已经部署了几百台的人形机器人。不过,这些机器人目前并非全部用于辅助汽车生产制造,而是大多用于算法调教、摇操作采集数据等等。“几百台的落地,在车企里已经算多的”,前述人士表示。

end

end

 

万辰集团: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36氪获悉,万辰集团公告,公司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其他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同花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29%,拟10派1元

36氪获悉,同花顺公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长28.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38.2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主要由于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公司网站和APP用户活跃度上升,广告及互联网推广服务业务收入增加;同时,投资者对金融信息服务需求有所上升,增值电信业务收入有所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大模型、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图形图像等技术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智元创始人邓泰华罕见亮相,犀利回应融资、上市、场景落地等质疑

文|王方玉

编辑|苏建勋

8月21日,智元机器人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举行,鲜少公开露面的智元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出席会议,并携众高管一同亮相。

进入会场,智元的远征A2就化身迎宾大使对参会人员招手,四足机器狗D1穿梭在会场执行迎宾、巡检等任务。三楼的展示区则展示了智元机器人目前切入的七大落地场景,包括展厅接待、料箱转运等。百台机器人亮相供参会者体验。

大会俨然成为了智元产品、技术实力的一场“秀台”,意在向合作伙伴展示自身实力。

△图源:企业授权 

《智能涌现》了解到,这场合作伙伴大会吸引了近2000名合作伙伴报名,但最终由于场地限制,仅小几百家合作伙伴和股东被邀请到场。

面对合作伙伴和股东,邓泰华“关起门来说话”,用长达29分钟的闭门演讲汇报了智元从产品、技术、商业、生态、资本等全方位的布局。

智元高管们在会议内外的发言,也全方位披露了智元的所做和所想,直接或间接回应了外界对这家具身智能明星公司的质疑。

出货量目标为先,2026年将有万台出货

邓泰华在演讲中指出,具身智能行业具有头部聚集效应,出货量大的企业就是头部。因而智元把出货量作为一个主牵引方向,兼顾出货质量(即在大B端客户突破的数量)。

他预计智元机器人今年会有数千台出货量,明年会有数万台的出货,希望在未来几年达到年产几十万台的规模。

要实现大规模出货,渠道商的力量不可或缺。演讲中,邓泰华还透露了智元渠道体系的重大变革。

“目前智元的渠道体系是以大客户直销为主,渠道占比几乎为零;但从今天的合作伙伴大会开始,我们的策略会转为伙伴优先。明年的目标是70%的销售通过合作伙伴进行,剩下一部分来自线上电商。”

以“底线思维”规划现金流

对于融资,邓泰华表示,智元目前状态是“想融就可以融”,公司会基于“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正常业务也能够保持三年的经营”的底线思维来做资金的现金流储备。

8月初,智元机器人刚刚宣布获得国际集团的战略入股,由LG电子、韩国未来资产集团联合领投。邓泰华透露,智元马上会启动新一轮融资,预计年底会完成下一轮(即C轮)的融资。

他表示,智元希望引入更多的国际产业方,能够对智元的国际化提供资源支持。从四季度开始,智元将会在海外组织类似的合作伙伴大会,加快往海外走。

融资的同时,智元也做投资。邓泰华透露,智元与高瓴联合成立了具身智能产业基金,规模在数亿元。年内还将组建更大规模的CVC,目前正在筹建流程中。

为何与十多家上市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过去一年多,智元跟博众精工、大丰实业、卧龙电驱等十多家上市公司达成重磅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做法在具身行业也颇为特殊。

对于此举,智元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回应称,跟上市公司合作,最终目的是共同探索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目前智元选择合作的伙伴大概有几类,合作的逻辑各有不同:

一是以富临精工、大丰实业为代表的有应用场景的头部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在真实环境中打磨产品,跑通场景;

二是以软通动力为代表的技术服务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服务能力和客户网络共同服务客户,扩大销售;

三是以灵西科技为代表的技术专家型企业,双方合作可以补强智元自身在工业视觉等核心环节的能力,完善产品。

今年可落地的具身场景有七类

应用场景方面,王闯表示,过去一年多智元探索了非常多的场景,有些场景刚开始以为很容易,但做着做着却发现非常难,现有技术下不能落地。

大量探索之后,智元确定了今年具身智能可以落地的七大场景——场景一,展厅讲解接待;场景二,文娱表演;场景三,料箱转运;场景四,科研教育;场景五,物流分拣;场景六,数据采集训练;场景七,机器狗/商业清洁等成熟产品。

“这七个场景都是我们当前认为有信心以今年的技术能把它落地并做好的。大家都认同今年就重点去推这些场景。”王闯表示。

间接回应“借壳”争议

今年7月智元收购A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的消息,对于具身行业和资本市场都是一颗重磅炸弹。有媒体和同行暗指其上市路径是在“走捷径”。

对此,智元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回应称:

“具身智能是一个新赛道,新生的事物是全方位需要创新的。无论是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合作模式生态的创新,还是资本层面的创新。而且这是目前国家也支持的方向,A股上市公司也有很多旧产能,或者说一些落后的产能需要被更好的标的去取代,这也是为什么新国六条支撑的方向。”

“我们也是顺应国家的引导能够去更快利用资金和市场支持,能够让我们的产品,让我们的研发走的更快。”

为何缺席机器人运动会?

对于为何缺席刚结束不久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智元方面也做出了回应。

姚卯青表示,一方面是智元正在筹备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应该更多地展示一些真正在客户场景可能会使用到的工况,比如持续行走,其实人形机器人现在真正的使用场景,并不需要去做跳操或者百米冲刺,这也不安全。”

他补充说,其实现在大家看到各种运动会展会,无论对智元还是其他友商,都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消耗,还有对正常的一些研发主线的打断。可能要为了展会要做一个临时方案,但这也许不是企业真正的长线方案。

飞乐音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

36氪获悉,飞乐音响公告,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东仪电电子集团及实际控制人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正在筹划涉及本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重大交易类事项、业务重组、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

酒鬼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2.6%

36氪获悉,酒鬼酒发布半年报。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1亿元,同比下降43.54%;净利润895.5万元,同比下降92.6%。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继续延续深度调整态势,面对行业环境和竞争压力,公司努力强化终端建设,补齐渠道短板,梳理产品价值链,夯实销售基础,坚持费用向C端投放,强化终端动销。

重庆水务:拟3.54亿元收购渝江水务100%股权

36氪获悉,重庆水务公告,公司以3.54亿元收购重庆水投持有的渝江水务100%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旨在逐步解决同业竞争,提升公司在重庆市巴南区供水业务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交易对方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重庆水务环境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交易价格以渝江水务股东全部权益在评估基准日2025年4月30日的评估值为基础,经双方协商确定。交易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支付安排分为三个阶段,最迟不晚于协议生效之日起一年内付清。

赣锋锂业:上半年净亏损5.31亿元

36氪获悉,赣锋锂业发布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76亿元,同比下降1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6亿元。上半年,全球锂盐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受供需格局转变、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锂盐及锂电池产品销售价格下跌。公司已于报告期内完成固态304Ah方形储能固态电池的开发,在安全性、低温性能、存储性能等关键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314Ah、392Ah电池亦计划于本年底上市。

科兴制药:筹划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36氪获悉,科兴制药公告,为深化公司“创新+国际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品牌形象,并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资源与机制优势,优化资本结构,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公司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东芯股份:上半年净亏损1.11亿元

36氪获悉,东芯股份发布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8.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1.11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9112.11万元,亏损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