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65 期):流量变现正在崩塌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深圳海贝湾有一家便利店,坐落在悬崖之上,面朝大海,在网上被称为"深圳最美便利店"。(via

流量变现正在崩塌

上周,Cloudflare 创始人兼 CEO 马修·普林斯(Matthew Prince)接受了访谈

他说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就要结束了,AI 将终结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我觉得,他表达得很完整,很有说服力,不愧是英语系和法学院的毕业生。我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1、

过去25年,互联网的操作入口一直是搜索。你想要什么,就要去搜索。

谷歌主宰着搜索。

为了自己的利益,它有动机推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越多样化,越混乱,对谷歌越有利,因为人们就会离不开搜索,来处理混乱的信息。

所以,谷歌一直激励人们为互联网创造内容。只有源源不断的内容,才能提升搜索的价值。

2、

作为回报,它为内容生产商提供流量,并帮助生产者将流量货币化(主要方法是为内容配上广告)。

谷歌是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世界最大的广告商,这绝非偶然。

实际上,谷歌是过去25年互联网最大的赞助商。如果没有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来创造流量激励机制,让内容生产商可以把流量变成金钱,互联网就不会是今天蓬勃发展的样子。

3、

情况现在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的操作入口,正从搜索引擎变成答案引擎。

以前,谷歌给你一张藏宝图,你需要自己去访问链接找出答案。现在,大模型直接给你答案,省去了藏宝图。

甚至就连谷歌都有单独的 AI 模式,只有答案,不需要访问链接。

这确实方便了用户,但这样就无法产生流量了,整个基于流量的互联网模式就开始崩溃

4、

一旦没有了流量,内容生产商就没有了货币化方式。他赚不到钱,只能减少或放弃内容生产。

现在互联网上,人类生产的内容已经萎缩了,根本原因就是传统的"流量变现"模式行不通了。

未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模型公司和平台公司,自己雇人来生产内容;另一种是它们分出一部分收入给内容生产者,换取后者向它们提供内容。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意味着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形态将不复存在。

科技动态

1、旧金山街头出现了一块神秘的广告牌,上面只有五个数字,没有任何解释。

https:// {64659, 123310, 75584, 8138, 38271}

这个谜题在网络上疯传,得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有人很快破解了,这些数字是 OpenAI 词元库(tokenizer)的标记 ID。换成对应的单词后,你会得到一个网址: listenlabs.ai/puzzle

2、OpenAI 公司支持的动画片《Critterz》,预计明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首映。

这个电影大量使用 AI 工具制作。它的故事是 OpenAI 的一个员工构思的,讲的是一群森林生物在村庄遭到陌生人袭击后的冒险。

制作团队聘请艺术家绘制草图,然后将草图输入 AI 模型(包括 GPT-5)来生成画面(下图)。

这样做成本低,速度快,《Critterz》的制作成本预计为3000万美元,制作周期9个月,都远远小于传统动画电影。

OpenAI 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证明 AI 制作动画电影的潜力。

3、两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使用实物材料(木材、纸张、亚克力)制作出 3D 二维码

上面的二维码就是用胶合板做的,有实物的层次感。

这种二维码依然可以扫描,同时也是很好的装饰品,我觉得值得推广。

4、不需要外部电力的电动列车

一家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正在建造不需要(外部)充电的电动列车。

他们的矿山位于山顶,列车装满沉重的矿石后,将一路开到山下。

他们设想,重力会推动火车下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势能转变为电能,为电池充电。

当列车回到平地,再次开上山时,列车是空载,自身重量不大,可以使用下山时产生的电能来推动。因此理论上,它可以不需要外部电力而长期运行。

文章

1、数据库表名使用单数名词(英文)

本文解释为什么数据库的表名,user 好于 users。

2、一次 NPM 供应链攻击剖析(英文)

本周,几个流行的 npm 软件包(包括 Chalk 和 strip-ansi)被植入恶意代码,它们的周下载量达到10亿次。本文介绍这次攻击的详细情况。

3、Markdown 文件如何转成精美文档(英文)

本文介绍通过 Pandoc 模版功能,使用一行命令将 Markdown 文件转成精美文档。

4、CSS 和 SVG 模拟液态玻璃(英文)

本文介绍只使用 CSS 和 SVG 文件来模拟苹果的液态玻璃效果。大家可以先看结尾的效果展示,非常惊艳(只限于 Chrome 浏览器)。

5、成为一名独立数字音乐作者(中文)

作者没有任何乐理基础,使用 AI 做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首纯音乐,并且发布到 QQ 音乐。(@theodoruszq 投稿)

6、如何解决队列的吵闹邻居问题(英文)

如果有一个用户向队列提交了大量任务,会影响其他所有用户,这叫做"吵闹邻居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方法。

7、美国的地理位置(英文)

本文详细解释美国的地理位置是多么优越,自然条件适合经济发展,外敌又很难入侵。

工具

1、nuclear

一个跨平台的桌面音乐播放器,可以搜索/播放/下载流媒体平台的音乐,免费无广告。

2、Voice Isolator

一个从嘈杂音频提取清晰语音的在线工具。

3、Counterscale

基于 Cloudflare Worker 的网站访问统计工具。

4、Malai

一个命令行工具,将本机的 TCP 端口分享出去。

5、Optique

一个 JS 模块,验证命令行传入的参数是否正确,采用整体判断的方式,比较新颖,参见文档

6、koreader

一个专为墨水屏设备开发的阅读器软件。

7、PocketBase

一个单文件的网站通用后端,包含数据库、用户管理、Web 后台、RESTful API 等。(@moreant 投稿)

8、PicSharp

图片文件压缩的开源桌面软件,跨平台,底层使用 Rust 语言编写。(@AkiraBit 投稿)

9、潦草头像馆

开源的微信小程序,生成随机头像。(@xingxingc 投稿)

10、vue-renderer-markdown

Vue 框架的 markdown 渲染组件,针对 AI 的 markdown 流式传输场景。(@Simon-He95 投稿)

AI 相关

1、MetaToolkit

一个 Python 库,向文件添加元信息,主要用来标识 AI 生成内容,符合新颁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ihmily 投稿)

2、LazyTyper

免费的 AI 语音输入法,支持 Mac 和 Windows,5 个免费语音识别引擎可选。(@oldcai 投稿)

3、小红书 MCP

网友写的 MCP 服务器,可以通过 AI 在小红书发帖、获取推荐列表、搜索内容。(@xpzouying 投稿)

4、如何自己打造一个微型大模型(英文)

开源电子书,介绍大模型基础知识,教你怎么打造一个微型大模型(以 Qwen 大模型为例)。

资源

1、星球大战官方地图

卢卡斯影业公司在官网上,发布了《星球大战官方地图》,标识了电影里面出现过的所有星球的位置。

2、CSS Bed

CSS 框架效果展示网站(类似 CSS 禅意花园),收集各种无类(classless)的 CSS 框架。

3、浏览器指纹检测(Browser Fingerprint Detector)

这个网站告诉你,访问一个网页会泄漏多少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生成你的浏览器指纹,用来追踪你。

图片

1、安斯康姆四重奏

1973年,英国统计学家弗朗西斯·安斯康姆提出了四张数据散点图。

这四个数据集的分布截然不同,但是它们的平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线性回归,都是一样的。

安斯康姆通过这四张图,证明了不能只看统计指标,必须关注散点图和异常值。

2、Minecraft 版九龙城寨

上个世纪90年代被拆除的香港九龙城寨,可能是历史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四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住着几万人。

一个国外建筑师在 Minecraft 游戏里面,重建了九龙城寨。

文摘

1、类型系统不是解决方案

最近数十年,软件行业的一大共识是,类型系统非常有用,至关重要。

大家认定,通过类型系统,在编译阶段就能发现错误,所以人们开发出了越来越强大的类型系统。

我不这样想。我认为,类型系统并不是解决复杂性的根本办法,反而创造出不必要的复杂性。

不使用类型系统,也可以构建出可靠的大型复杂系统。

作为例子,我们可以想一下复杂的硬件系统。电子工程师经常构建包含数百万个元件、充满复杂交互的系统,怎么保证可靠性?

他们主要依赖的是架构原则:模块化、显式接口、严格的调用顺序

如果你有良好的架构设计,类型系统其实不是必需的,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1)UNIX 管道可以将数十个程序组合成复杂的工作流,不需要进行类型检查,因为每个组件都遵守约定:内部发生的事情不暴露到组件外部,外部通信仅通过显式的、简单的文本数据进行。

(2)互联网本身也没有集中式的类型检查。HTTP 服务器、客户端、电子邮件系统、DNS 解析器,都通过简单的协议进行互操作,遵循组件松耦合和接口简洁的架构原则。

总之,当组件真正隔离,并通过简单、明确的接口进行通信时,即使是大型系统也能保持可理解性。

编程的未来不在于更好地分析复杂系统,而在于更好地构建简单系统。

言论

1、

OpenAI 最近计划开一个网上学院,教授 AI 知识,帮助用户找到新工作。讽刺的是,第一批加入该计划的公司是沃尔玛。

-- 《OpenAI 吃掉工作,然后主动提出帮你在沃尔玛找工作》

2、

如果美国想效仿中国,就应该从中国的优点开始效仿,比如在学校真正学习数学。

-- Hacker News 网友

3、

假设一个大模型被要求回答某人的生日,但它不知道。如果它猜测"9月10日",那么它有1/365的概率猜对。回答"我不知道",则猜对的概率为零。

-- 《为什么大模型会产生幻觉》

4、

英国最近出版了一本魔幻小说,讲的是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前往地狱,拯救导师的灵魂,以便导师能给他们写一封推荐信。

任何读过研究生的人,都能理解这个故事并非玩笑。

-- PublicBooks.org

5、

我最近加入一家 AI 公司,发现一位同事已经好几周没看过实际的代码了。他只用简单的英语编写设计文档,然后交给 AI 处理实现。当需要修复某些问题时,他会编辑文档,而不是代码。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正经历着人类手工将想法转化为代码的时代的终结。

-- 《最后的程序员》

往年回顾

创业咖啡馆的记忆(#318)

生产力是形容机器,不是形容人(#268)

葡萄酒,樱花,全球变暖(#218)

游戏《底特律:变人》(#168)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9月12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64 期):最难还原的魔方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厦门某超市的切片西瓜。(via

最难还原的魔方

说来奇怪,我认识的很多程序员,平时看上去没有共同点,但是一问,他们都喜欢魔方。

而且,水平都很厉害,一般来说不超3分钟,就能还原魔方。

有一段时间,我们办公室有好几个魔方,没事的时候,大家就拿在手里拧。

我想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魔方最难还原?

不同的魔方,还原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怎么衡量难度呢?

最近,我意外发现,这个问题在国外早有人研究了。

而且,他提出了衡量标准,最难还原的魔方应该同时满足下面6个条件。

  1. 每一面都包含6种颜色。
  2. 每一面的任何一种颜色不超过两个色块。
  3. 任何一面上,不能有两个相同颜色的连续色块。
  4. 任何一面上,不能有两个相同颜色的色块在对角线上。
  5. 八个角上,不能有相同颜色的色块。
  6. 每一面的图案都必须不同。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写了一个 C++ 程序,去找出最难还原的魔方。

魔方的排列方式共有 43,252,003,274,489,856,000 种,他的家用计算机花了5天,才跑完所有计算。

最终发现,只有下面一种排列,满足上面六个要求

上面这个图案,就是最难还原的魔方。

这个图案包含了魔方的6个面。由于这6个面可以随机组合,因此一共有48种形态。

[本周软件] GeeLark:跨境营销的 AI 助理

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有使用境外社媒平台(Facebook、Instagram、X/Twitter、TikTok、YouTube、Reddit 等)的需求。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款桌面软件 GeeLark一站式管理这些平台,简单好用,是跨境营销、电商出海的好帮手。

它内置了云手机与指纹浏览器,可以一键新建云端的手机实例,去访问社媒平台。

云手机有很多好处:(1)每个账号有独立隔离的运行环境,支持同时登录多账号;(2)体验与实体手机无异,操作都在桌面电脑完成;(3)提供指纹浏览器环境,每台云手机的指纹都不一样,不会被平台限流。

这一次,GeeLark 的最新版本增加了很多特色功能。

(1)加入了 AI 大模型,支持疑难解答、视频生成剪辑、AI 养号、文案撰写等。

尤其是图生视频功能(上图),有多个热门模型可选,可以用来产品照片快速生成视频。

(2)自动化常用操作。举例来说,它的 TikTok 有 AI 养号、视频与图集的自动发布、自动挂车、AI 数据助手、自动赞评等功能。

对于现在热门的短剧出海用户,它提供 AI "锚点"功能,为短剧引流。

(3)Reddit 自动化。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在自动化模板商店,上线了 Reddit 自动化功能,可以 AI 管理 Reddit 账号,自动发布内容。

要知道,AI 生成引擎引用最多的就是 Reddit 内容,做好 Reddit 自动化,有利于你的 GEO(内容生成引擎优化)。

(4)自定义任务。如果内置的自动化操作不够用,它还允许自定义任务,满足个性化运营需求。

比如,你可以在工作流中,自己接入一个具备图像识别能力的模型,对云手机画面进行智能识别,并基于画面内容执行自动化操作。

(5)开放 API。GeeLark 提供 API,你可以自己编程调用,新建云手机实例和自动化任务。这样一来,它的用途和想象空间就更大了。

总之,如果你需要跨境营销,管理境外社媒平台账号,GeeLark 值得一试。

用户/团队开通套餐后,根据使用量计费,用多少付多少,不按团队人数收取席位费。并且,团队可以对每个成员设置独立访问权限,团队成员无需知晓社媒平台的账号密码,即可操作。

欢迎访问官网 geelark.cn,下载试用,具体用法可参考官方教程

科技动态

1、韩国在夜晚的首尔公园,启用"全息警察"。

你会看到一个真人大小的警察,站在公园草丛里,还会说话和做出动作。如果距离远,根本看不出是投影。

警方说,该装置激活期间,公园的犯罪率下降了约22%。

2、一个美国程序员将一台老式咖啡机,改装成"咖啡机电脑"。

这台电脑既可以当作电脑,也可以当作咖啡机,两者的所有功能都是可用的。

这件事最难的地方是,咖啡机产生高温水蒸汽,而电脑不能进水,还需要散热。两者放在一起,电脑很难稳定运行。

3、Meta 公司发明了,可以控制电脑的腕带。

这个腕带的大小就像一块手表,据说可以替代鼠标甚至触控笔,控制电脑。

它的原理十分新颖,手指和手掌移动时,会产生肌肉的电信号,这个腕带能够读取这种电信号,并判断出动作的意图。

4、矿井储能

芬兰有一个1400米深的废弃矿井,一家英国公司计划将其变为储能电池。

它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在矿井中安装悬挂重物的起重机。多余的电力用来将重物吊起,需要用电时,则让重物缓慢下落,释放重力势能,带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如果这种方法可行,废弃矿井就能利用起来,转变为储能基地。

5、地图广告

谷歌地图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广告。

当你使用导航时,它会突然跳出一个窗口(下图),告诉你可以在某个地方临时停一下。

不妨想象一下,以后导航路线可能会出现 n 个打卡点,只要你进店手机打卡,就能获得奖励或者消费优惠券。

文章

1、Cloudflare 的爬虫认证(英文)

Cloudflare 作为世界最大 CDN 服务商,推出了爬虫认证。如果想抓取它托管的网站,必须登记你的公钥,然后每个请求附上签名。

2、我在 Anduril 当工程师(英文)

Anduril 是美国新崛起的一家国防科技公司,专注于无人机的军事应用。它的创始人就是 AR 眼镜产品 Oculus 的创始人,自称要用无人机保卫美国。

本文是它的工程师介绍公司内部研发情况,很多细节,推荐阅读。

3、用数据库替换缓存(英文)

作者谈了他的看法,什么时候直接查询数据库,什么时候使用缓存。相比数据库,缓存有什么优缺点。

4、我们把 AI 编程放入一个 while 循环(英文)

作者写了一段指令,让 AI 自己生成代码,出现问题就自己提交 PR 修复。

他把这段指令放入 while 循环,就去睡觉了。第二天醒来,看看 AI 进展如何。(剧透:一个晚上,AI 用掉了800美元。)

5、我的 Python 工具箱(英文)

作者是 Python 语言初学者,本文介绍他使用的基本开发工具,比如 uv、ruff、ty 等等。

6、AMD 和 Intel CPU 之间的区别(英文)

AMD 和 Intel 都生产 x86 CPU,虽然是同质产品,本文介绍它们的架构差异。

工具

1、sping

ping 命令的增强版,会在终端图形显示每个数据包的延迟。

2、Beszel

轻量级服务器监控工具,带有 Web 界面,参考介绍文章

3、WinApps

Linux 系统运行 Windows 应用的工具,它会自动启动一个虚拟机来运行,跟 Wine 的原理不一样(它是模拟 Windows API)。

另有一个类似工具 WinBoat

4、YouTube TUI

YouTube 的终端客户端,在命令行操作 YouTube。

5、LabPlot

数据可视化的桌面软件,会将数据集转成各种图形,据说功能很强。

6、gitlab-to-github

一个 Python 脚本,一键将你的 GitLab 仓库全部迁移到 GitHub。(@wuuashen 投稿)

7、Telegram 广告拦截机器人

开源的 Telegram 机器人,使用贝叶斯算法自动拦截群组的广告帖,参见作者的介绍文章。(@ramsayleung 投稿)

8、Foxel

开源的私有云盘,支持 AI 语义搜索。(@DrizzleTime 投稿)

9、StoryMotion

一个基于 Web 的动画编辑器,用来制作嵌入网页的 Excalidraw 手绘风格动画,很适合用来演示。(@chunrapeepat 投稿)

10、Website Screenshot Online

在线免费截屏网站,用户输入网址,它返回该网址的截屏图片,另有录制页面滚动视频的工具网站。(@cryptobanksy 投稿)

AI 相关

1、拆书 AI 总结工具

这个 Web 应用可以按章节拆分电子书(epub 和 pdf 格式),通过 AI 生成该章的文字总结和思维导图,需要用户提供大模型 API Key。(@SSShooter 投稿)

2、VIVY

文生图模型 Stable Diffusion 的桌面客户端。(@surunzi 投稿)

3、ApeRAG

开源的 RAG(检索增强生成)平台,将图谱 RAG、向量搜索和全文搜索与 AI 代理相结合。(@earayu 投稿)

4、AI Video Transcriber

AI 视频转录&翻译&总结工具,支持YouTube、Tiktok、B 站等30+平台。代码开源,需要自己搭建前后端。(@wendy7756 投稿)

资源

1、OpenAnimation

这个仓库专门收集各种基于 Lottie 的动画。

2、Jujutsu 入门教程

Jujutsu 是一个新兴的代码管理系统,号称比 Git 更好用、更易懂。这个英文教程写给完全不懂 Git 的人。

3、我收藏的 50 个键盘

作者是一个国外的键盘收藏家,他列出自己最奇特的50个键盘。

比如,下面的键盘是竖立使用,还贴心地配上镜子,让你能看到按键。

再比如,手套上的键盘,用另一支手输入。

还有一个键盘,所有键帽都是一次性套上去的,可以随时换。

图片

1、乐器的内部

一位国外音乐家想到,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乐器的外部,那么乐器的内部是什么样?

他就拍摄了一系列乐器内部的照片,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仿佛进入了奇特的建筑物。

管风琴

小提琴

钢琴

大提琴

文摘

1、为什么 Facebook 留不住科学家

Facebook 公司最近投入重金,聘请了很多 AI 人才,但是其中不少人待了很短时间,就提交辞呈走了。这是为什么?

一位前员工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认为这跟公司使命有直接联系。

Facebook 的使命是 connect everyone(连接每个人),这和 AI 没有直接联系。虽然它的内部有大量研究人员,但是主要研究方向是排名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它历史上没有 AI 研究的基础。

而且,研究型人员在 Facebook 内部并不被重视。

许多招来的研究员原本在学术界或 Google/DeepMind 有自由探索的空间,能做长期的、前沿的研究。来了 Facebook 以后,他们的 AI 研究更多地被要求服务于广告、推荐系统和内容审核等短期业务目标。研究人员容易觉得缺乏长期愿景或突破性的研究方向。

Facebook 本质上是一家以"move fast"驱动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强调快速上线、快速推动公司业绩。

这样的基因让研究人员觉得缺乏学术环境,也难以在同行中保持声望。

同时,Facebook 的研究与产品部门割裂严重,研究成果很难直接落地产品,产品团队也不完全理解研究的价值。

很多科学家因此感到,在 Facebook 做不出真正的创新与成绩,每日要为业务忙碌,最后就选择离开了。

这说明大公司未必能用重金垄断人才,如果小公司真正在做革新性产品,有很大机会吸引到人才。

言论

1、

一项美国研究发现,AI 对于非名校的毕业生就业冲击最大,对哈佛、MIT 之类的名校毕业生的就业没有什么冲击。

AI 加剧了普通学校的贬值。

-- 《AI 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2、

自己的电脑运行 AI 应用,有三大危险:它能够访问你的私人数据,能够加载不受信任的内容,能够进行外部通信。

-- Simon Willison

3、

中国有一个概念"吃苦",美国没有这个概念。

-- Hacker News 读者

4、

氛围编码真的很有趣,你只需要构思,不需要自己编码。我用了以后才意识到,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

-- 《我作为 VC 的氛围编码》

5、

SEO(搜索引擎优化)的游戏早就结束了。

大​部​分​人还​在​拼​命​追求 Google 排名,但​用户其实已经离开了 Google。现在只有27%的搜索发生在那里,剩下73%都发生​在 TikTok、Amazon、Reddit、YouTube、甚​至 ChatGPT。

-- Neil Patel,美国畅销书作者

往年回顾

驴子、老虎和狮子的寓言(#317)

5G 的春天要来了(#267)

沙特的新未来城(#217)

广告拦截器太过分了(#167)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9月 5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63 期):最好懂的神经网络解释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广西河池市罗城县的天坑景区,在半山腰建造了一个"悬崖书店",非常壮观。(via

最好懂的神经网络解释

神经网络是 AI 的算法基础。

前些天,我在美国科普网站《量子杂志》(Quanta Magazine),读到一篇科普文章,用一个浅显的例子 + 插图,解释了神经网络,堪称我见过的最好懂的教程。

下面就是我整理出来的中文版。

1、

你的计算机里有一堆照片,想要从中找出猫的照片,应该怎么做?

你很快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机器分类问题,计算机要把照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猫,另一类不是猫。

2、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想成一张地图,中间有一条分界线,把地图分成两个国家。

你的任务是,找出这条分界线的确切位置。这样的话,给出任意一个点,你就知道它在分界线的左边还是右边。

3、

作为已知条件,地图上很多点的归属,是已知的。比如上图中,三角点属于 A 国,方块点属于 B 国。

你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点推测出分界线。

4、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学函数(上图的点 N),处理这个问题。

这个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每个点的 x 坐标和 y 坐标,函数的返回值是0~1之间的一个值,表示该点有多大概率属于当前国家。

5、

你就用已知的点,去训练这个函数。

计算机自动根据每次训练的误差,调整每个参数的权重值,最终得到一条最接近的分界线。

6、

笔直的分界线只是最理想的情况,现实世界中,分界线更可能是七拐八弯的曲线。

7、

这时,只用一个函数来确定分界线,就不太够了。你需要多个函数,从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8、

判断过程甚至需要分阶段进行,也就是需要多层函数。

这些函数组成的网络,很像人类的神经系统,所以称为神经网络。每个函数就是网络中的一个神经元。

9、

好了,现在再回到猫的照片。我们同样需要建立一个函数,来判断照片是猫的概率。

地图分界线的函数只需要 X 和 Y 两个参数,猫照片的函数就不行了,需要把整张照片输入进去。假如照片大小是2500个像素,那么函数就有2500个参数。

10、

函数的参数个数,可以看成空间的维度,2个参数就是二维空间,2500个参数就是2500维的空间。

猫照片的函数就是在2500维空间里面,通过大量训练,找到一条分界线,从而算出任意一张照片落在线内的概率有多大。

科技动态

1、青岛本周启用全球首栋"零碳大楼",使用100%的绿色能源。

大楼高117米,共23层,外部的幕墙都是光伏玻璃,每天可以发电1500度。

最有意思的是,它有一个地下能源室,放着14辆报废的电动汽车。它们的电池用来储能,供用电高峰时使用。

另外,停入车库的电动汽车,也会跟大楼的电网连接,为大楼反向供电,车主可以获得供电费。

2、广州医科大学完成了全球首例猪肺移植到人体手术。

他们把一个经过6处基因编辑的猪肺,移植到一个脑死亡病人体内。

起初,猪肺成功地输送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在24小时内,器官出现了损伤迹象,并在第三天和第九天出现了身体排斥该器官的迹象。

病人家属出于支持医学研究,同意了该项实验,但在第9天时要求实验结束。作为首次尝试,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但因为只移植了左肺,病人的右肺是完好的,有人批评本次实验并未证明猪肺能够独立维持生命。

3、韩国人发明了一款90度订书机,可以钉上直角的订书钉。

这种订书机有很多好处,节约转角处重叠的纸板,也省掉了胶带和胶水。

4、美国笔记本品牌 Framework,以生产模块化笔记本闻名。

它最近推出了可以更换 CPU 和 GPU 的笔记本,我的印象中,这应该是世界第一款。

上图就是它的 GPU 模块,打开笔记本后盖,抽出来就能更换。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可以减少电子垃圾。

5、人死了,他的数据会留存下来。

一位美国律师最近提出,法律应该设立死者的数字遗产权,防止数字遗骸被利用。

大多数人死时,不会留下遗言说明,如何处理他在互联网平台上生成的内容。律师认为,法律应该明确规定,防止平台使用死者遗留的内容,用来训练 AI。

文章

1、谷歌宣布安卓开发者认证计划(英文)

安卓一直可以自行安装程序,不通过软件商店。谷歌打算改变这种做法,从明年9月开始,对所有应用作者进行认证。国产手机因为没有谷歌框架,估计不受影响。

2、OAuth 协议为什么这样设计(英文)

OAuth 是第三方登录协议,设计得有点复杂。本文解释这样设计的原因,每一个细节都讲得很清楚,让人豁然开朗。

3、CSS 的 random() 函数(英文)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 CSS 的随机数函数 random(),用纯 CSS 代码制作星空、转轮等。

4、容器管理工具 Portainer 和 Dockge 比较(英文)

当你的计算机启用了多个 Docker 容器,就需要用到容器管理工具。本文比较了两种常用工具 Portainer 和 Dockge 的差异。

5、Mac 电脑如何查看进程信息(英文)

Mac 电脑有一个内置的 fs_usage 命令,可以查看进程信息,最有用的就是查看进程正在操作什么文件。

6、老旧 Kindle 改造成个人仪表盘(英文)

老旧 Kindle 怎么利用?本文将它改造成墨水屏的个人仪表盘。

工具

1、Gonzo

基于终端的日志文件查看工具。

2、Filestash

一个网页版的文件管理器,支持 S3、FTP、WebDAV、Git、Mysql、Backblaze 等各种协议和云服务。

3、Anchor Relay

生成免费 HTTPs 证书的网站。

4、PlutoPrint

一个 Python 库,将 HTML 网页/代码转为高质量的 PDF 文件。

5、MarkFlowy

跨平台的 Markdown 桌面编辑器,内置 AI 支持,代码开源。(@drl990114 投稿)

6、Pixel Art Generator

一个在线的 Web 应用,一键将图片转成像素画,可以设置像素尺寸、颜色数量、调色板风格。(@leah626888 投稿)

7、Peek Pop

开源的浏览器插件,鼠标指向某个链接时,弹出一个窗口,可以预览该链接。(@u-Sir 投稿)

8、naive-ui-pro

中后台管理面板的前端解决方案,基于 vue3 + vite。(@Zheng-Changfu 投稿)

9、文件快传

开源的 P2P 文件传输的网页应用,基于 WebRTC。(@MatrixSeven 投稿)

10、Dataset Viewer

开源的桌面文件查看器,支持绝大部分常用格式,可以快速查看本地或云端的大文件和压缩包。(@F-loat 投稿)

11、字帖生成器

输入中文文字,生成带有米字格和拼音的字帖的网页应用。(@luhuadong 投稿)

12、云之彼端串口助手

一款 Web 应用,在线串口调试助手,兼容 STM32、DSP、物联网 IoT 设备。(@xywml 投稿)

AI 相关

1、DeepWiki

这个网站把任意 GitHub 仓库,变成一个 Wiki,详细解释代码运行过程,阅读代码的好帮手,参见教程

2、Daily Commit Summarizer

一个 GitHub Actions 模版,用来为指定仓库的代码提交,生成每日的总结报告,发送到飞书。(@nanbingxyz 投稿)

3、VideoAdGuard

开源的浏览器插件,使用 AI 自动识别和跳过 B 站视频里面插入的广告片段。(@Warma10032 投稿)

资源

1、天体地图(Atlas of Space)

太阳系在线地图,会根据日期显示每个行星的运动。

2、all text in nyc

这个网站对纽约街景照片做了文字识别,可以搜索某个词在纽约街头(路牌/招牌)出现的地点。

3、机械图书馆(Mechanical Library)

这个网站详细介绍8种机械装置(比如减速齿轮)。

4、Is this tech dead?

用户输入一种技术的名字,这个网站会根据各种指标(网络热度、代码更新时间等等)判断该技术是否已经死亡。

图片

1、日本最恐怖的车站

日本群马县和新潟县交界处的土合站,是一个无人值守的车站,被称为最恐怖的火车站。

该车站位于山腹之中,从大门进来以后,要向山体内往下步行,整整462级、长338米的台阶(下图),才能来到站台。

站台也是阴森森的,还能听到地下流水潺潺的声音。

站台上只有一间小小的候车室和厕所。

候车室里面留有纸笔,供游客留言和贴照片,也是为了消磨时间。

墙上的匿名留言和照片,进一步给这个洞穴般的车站增添了诡异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寂静岭》之中。

文摘

1、不适感让你变强大

有一本畅销书曾经提出"兴奋效应"(hormesis)这个概念。它指的是少量的压力或不适感,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 练习举重,肌肉可以增长。
  • 接种疫苗,免疫力可以增加。
  • 承担失败的风险,信心会增长。
  • 通过解决难题,创造力得以扩展。

这种"兴奋效应"也适用于大脑,经常思考困难的问题,让思想经受考验,你才能学会思考。

但是,现在有了 AI,很多人就把问题交给 AI 去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歇着。我担心,久而久之,我们会一步步丧失思考能力,直至变成生物傀儡。

最近有一项研究,科学家让参与者完全依靠 AI 来写论文,结果83%的人在写完后不久,无法引用自己论文中的任何内容。即使稍后让这些人重新独立写作论文,他们也会表现出大脑神经活动减少和无法完全投入思考,总是习惯性寻求 AI 的帮助。

研究人员创造出了"认知债务"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现象:AI 确实带来了便利,但代价是牺牲我们的思考能力。

机器借给你脑力,你需要付出利息----你自身的思维能力。

我的建议是,明智地使用 AI,不要让它帮你解数学方程式,而要让它查看你的答案,来解释你可能错在哪里。你的原则是坚持独立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 AI。

思考可能会让你觉得很累、不舒服,但它是你大脑的训练场,不适感让你的思考变得更强大。

言论

1、

我认为台积电是人类史上最好的公司之一,任何想买台积电股票的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 Nvidia 董事长黄仁勋,台湾记者问他怎么看待美国政府可能入股台积电。他做了上面的回答,谁也不得罪,而且听了都很开心,他太会说话了。

2、

分布式系统,不是指系统分布在不同计算机,而是指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交互的进程,无论它们是否位于同一主机上。

-- 《什么是分布式系统》

3、

大模型是压缩信息的一种方式,即使不精确、有幻觉和遗漏,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大模型已经是一个可用的、公开的、有损的互联网压缩视图。

-- 《大模型的权重是历史的一部分》

4、

以前,编写软件好于手工操作;现在,编写 AI 提示好于编写软件。

-- 《提示式编程》

5、

whisper-large-v3 模型将中文视频的语音转成文字时,遇到静音的片段,会自动生成文字"仅供学习/研究,请在48小时后删除",这说明它是用字幕组的字幕文件训练的。

-- Hacker News 读者

往年回顾

你一生的故事(#316)

自己做双语 EPUB 电子书(#266)

极简主义的胜利(#216)

视频学习胜过读书吗?(#166)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8月29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62 期):GitHub 工程师谈系统设计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中国首艘火箭回收船"星际归航"本月成功下水,它的40米x60米的甲板,将用于火箭在海上降落。该船的拥有者是民营航天公司"星际荣耀"。(via

GitHub 工程师谈系统设计

上周,我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是 GitHub 的高级工程师肖恩·戈德克(sean goedecke)。

文章题目是《我所知的良好的系统设计》

读完后,我觉得写得不错。GitHub 工程师总结经验,教大家设计一个良好的系统,不是空泛之谈。下面是我的一些摘录。

1、

程序设计是组装代码,系统设计是组装服务。

程序设计的组件是变量、函数、类等,系统设计的组件是服务器、数据库、缓存、队列、事件总线、代理等。

2、

如果一个系统很长时间不出错,它的设计就是良好的。

如果你进一步看了代码,脱口而出:"哈,这比我想的要简单",或者"这个部分不用我操心,即使出问题也容易解决",它的设计就是优秀的。

3、

良好的系统设计,总是从一个有效的简单系统发展而来。千万不要从零开始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

4、

系统设计的难点在于状态。尽量采用无状态组件,最小化"有状态组件"的数量。

状态的复杂性在于,你无法简单地重启服务。一旦出错,往往需要手动修复状态。

5、

状态需要保存在数据库。数据库是最重要的系统组件,用来管理状态。

数据库的设计目标是每张表易于理解:打开看一下表结构,就能大致了解存储的数据内容及其原因。

千万不要采用复杂的表结构(也就是数据结构),会给代码带来极大的复杂性和性能约束。

6、

数据库往往是系统瓶颈,因为每个页面请求可能要调用数十次、数百次数据库,而且是按顺序调用。

为了避免瓶颈,数据库可以做成一个写入节点和多个只读副本。数据查询都发往只读副本,数据写入发往写入节点。

写入节点与只读副本之间,存在数据复制延迟。如果更新一条记录后,你需要立即读取它,那么可以将数据放入内存,写入数据库成功后从内存读取。

7、

耗时的操作要拆分出来,放在后台作业(即系统外部的单独服务),排队完成。

后台作业主要分成两个组件:一个队列服务,一个作业运行器(从队列中获取任务并执行)。

队列任务的软件,可以用 Redis(需要尽快执行的任务),也可以用数据库(不着急的任务)。

8、

如果数据的生成速度和读取速度不匹配,经典解决方案就是缓存。

缓存的最简单做法,就是把数据保存在内存,否则就使用专门的键值存储软件(比如 Redis 或 Memcached),后者的好处是多个服务器可以共享缓存。

初级工程师希望缓存所有内容,而高级工程师希望尽量少用缓存。因为缓存是状态的来源,不可避免需要校验状态和处理状态过期。

9、

除了缓存和后台作业,大型系统通常还有事件中心,一般用的是 Kafka。

事件中心也是一个队列,存放的是"某件事发生了"的消息。比如,用户注册触发了"新帐户创建"事件,该事件就放入事件中心,然后由事件中心去通知订阅该事件的多个服务:发送欢迎电子邮件、设置个人空间等等。

事件中心适用于,发送事件的代码不关心其他服务如何处理事件,或者事件量很大且对响应时间不太敏感。

不要过度使用事件,很多时候,更简单的做法是让一个服务请求另一个服务的 API。

为了便于除错,所有日志最好都放在一起,你可以立即看到另一个服务的响应。

10、推拉

如果数据需要传送到多处,有拉取(pull)和推送(push)两种选择。

一般来说,拉取比较简单(比如大多数网站采用的轮询),推送更节省资源,不需要用户主动请求数据,一旦后端数据发生变化,服务器主动将数据推送给每个客户端。

如果你确实需要向100万个客户端提供最新数据(就像 GMail 那样),应该采用推送还是拉取?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采用推送,就要把每次推送放入一个事件队列,并让一大群事件处理器从队列中拉取数据并推送。如果采用拉取,就要部署一堆(比如100台)快速的只读缓存服务器,处理所有读取流量。

谷歌的两个 AI 新产品

谷歌本周公开了两个新产品。

1、Imagen 4 模型

这是谷歌最新的"文生图"模型,可以在官网免费使用,参见介绍文章

我觉得,图片生成速度很快,效果相当好(比如下图"机器人拿着一块红色滑板")。

2、Learning About

Learning About 是谷歌的新型学习平台,使用 AI 生成学习教程。

先输入你想要学习的主题,比如 Java 语言。

它会返回一篇简单的教程,

除了总体介绍,里面还会列出各种学习主题,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

科技动态

1、英国内政部宣布,英国的警车将加装面部识别系统

警车一边开,一边扫描路上行人的面孔,跟警方的数据库比对。如果发现可疑人士,就发出警报。

据称,该技术在伦敦试运行期间,12个月内已抓到了580名嫌疑人。

2、很多人喜欢旅行时邮寄明信片,作为纪念。

但是,明信片需要手写,而且只能传递文字,在手机时代显得很落伍。

一家美国公司最近推出了 Keeps(上图)。用户在它的网站,上传照片,并留下一段语音(下图)。

它会把照片打印成明信片,背后是一个二维码,然后把明信片寄给你指定的收件人。对方收到后,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听到你留下的语音。

3、维基百科的条目,有各种语言的版本。你知道最多语言的条目,是哪一篇吗?

出乎意料,居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名叫大卫·伍德沃德(David Woodard)。

他的条目居然有335种语言版本,是所有条目中最多的。

他的大部分语言版本都是一个叫做 Swmmng 的用户创建的,而且 IP 地址也一样,时间跨度持续了十多年。

很显然,这是一起自我推销行为,这个艺术家为了出名,为自己生成各种语言的维基百科条目。现在,他的大部分语言版本已被删除,只留下20种语言。

文章

1、GitHub Models 的免费 AI 服务(英文)

我刚刚知道,GitHub 提供免费的 AI 模型调用,有 GPT-4o、DeepSeek-R1、Llama 3 等模型,不过有用量限制。

2、用 JavaScript 生成迷宫(英文)

本文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种生成迷宫的简单算法,给出 JS 的实现。

3、Cloudflare 不是 CDN(英文)

Cloudflare 提供无限流量的免费 CDN,那么为什么它还有收费的 CDN?本文告诉你,除了流量,CDN 还有其他指标。

4、Git 如何处理大文件(英文)

几十 MB 的大文件,不适合放入 Git 仓库。如果一定要放,要使用一个扩展 Git LFS。但是它不太好用,作者提出改进建议。

5、10个有用的 VS Code 插件(英文)

作者介绍10个他已经离不开的 VS Code 插件。

6、TCP 初始拥塞窗口的问题(英文)

TCP 协议有一个"拥塞窗口"的设计,会根据网络状况,自动调整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本文通俗地解释这个概念,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工具

1、doxx

终端查看 docx 文件的命令行工具。

2、IntraScribe

面向企事业单位内网环境的一个"语音转文字"的管理协作平台。(@weynechen 投稿)

3、P2P Remote Desktop

一个开源的 Windows 远程桌面工具,直接运行可执行文件打开远程桌面,无需配置和安装。(@miroslavpejic85 投稿)

4、CuteClock

一个开源硬件项目,基于 ESP8266 的智能时钟,可以显示时间和天气,支持小爱同学语音控制,自带 Web 和小程序客户端。(@AkenClub 投稿)

5、CleanYourMac

开源的 Mac 应用,智能清理工具,使用 AI 分析要删除的文件。(@GitDzreal93 投稿)

6、Next QR Code Generator

Firefox 浏览器的开源插件,为页面生成类似 Chrome 的二维码。(@liuliangsir 投稿)

7、Translator 快速翻译

Chrome 浏览器的离线翻译插件,基于浏览器新的 Translator API 和 Language Detector API,不用网络也能翻译。(@AnYi-0 投稿)

8、Jupyter Notebook 转换网站

这个网站可以将 ipynb 文件转化为 PDF、HTML 和 Python。(@CurioChen77 投稿)

9、Docker Pull Script

一个 Python 脚本,用于从指定镜像源下载 Docker 镜像,支持并发下载、智能缓存(layer 增量更新)。(@luckfu 投稿)

10、Make Graph

在线图表制作网站,支持主流图表类型,可导出 SVG。(@bimohxh 投稿)

另有一个类似工具 ChartFromText,输入数据,在线生成各种图表。(@StevenWuHao 投稿)

AI 相关

1、OpenAI Progress

OpenAI 的官方项目,展示 AI 的发展历程:每一年,同样的提示语,不一样的输出。

2、MCP Playground

这个 Web 应用可以用作 MCP 客户端,指定 AI 模型和 MCP 服务器,在线使用。(@mcpexplorer 投稿)

3、Coro Code

基于终端的 AI 编码代理,Claude Code 的开源替代品。(@Blushyes 投稿)

4、Claude Code Status Bar Monitor

Claude Code 的插件,实时显示使用量和重置时间等信息。(@leeguooooo 投稿)

资源

1、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的 Web 前端,课文按年级、学期分类。(@ZedeX 投稿)

2、在线硬件测试平台

网页测试各种硬件(GPU、屏幕、网络、摄像头、声音、鼠标、键盘)。(@linhuaqian 投稿)

3、业余无线电执照考试模拟(2025 题库)

基于官方最新题库构建的在线模拟与练习的 Web 应用。(@AlliotTech 投稿)

4、Citywalki

这个网站让你感受在世界200多个城市步行/开车/飞无人机。选择城市和移动方式后,它会全屏播放相应的 Youtube 视频,体验不错。

图片

1、滚动时间最长的滚轮胎

推荐 Youtube 的一个视频

一群艺术家爬上智利最高的沙丘之一,在上面扔下一只轮胎,用无人机全程拍摄,看看它会滚动多久。

轮胎在沙漠里,差不多滚动了三分钟,视频就是这三分钟的全程滚动,非常壮观和纾压。

文摘

1、沃兹尼亚克的故事

今年8月11日,是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ve Wozniak) 75 岁的生日。

网络论坛 Slashdot 转载了新闻媒体关于他的生日报道。有人留言,惋惜地说,如果他没有卖掉苹果股票,早就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富翁了。

沃兹尼亚克本人看到这条留言,在下面回复了一段话。

"我卖掉和捐赠了所有苹果股票,原因是财富和权力不是我生活的目的。

我更希望自己拥有快乐和幸福。我资助了圣何塞(我出生在那里)的许多博物馆和艺术团体,他们还以我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

二十年来,我一直公开演讲,收入可能达到1000万美元。这足够我用了。"

这段话令人想起一本介绍苹果公司历史的书籍,里面曾经提到沃兹的故事。

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对自己的财富漫不经心。后来有钱了,也依然如此。

他从不记录自己的开销,也懒得听取理财建议。别人寻求帮助时,他经常当场开出支票。

与乔布斯严格保管自己的苹果股票不同,他送给了父母、姐姐和弟弟400万美元股票,送给了朋友200万美元股票。父亲在他车里捡到过25万美元的未兑现支票,感叹说:"像他这样的人不应该有那么多钱。"

有一次,他来到苹果公司大声宣布:"我的律师建议多元化投资,所以我刚刚买下了一家电影院。"但这件事后来引起了一些麻烦。这家电影院位于圣何塞东区贫民窟,放映了一部黑帮电影,引发了社区的抗议。他参加了几次社区会议,听取了当地居民的意见,承诺他的剧院不会放映暴力或色情电影,然后他在空荡荡的、黑暗的剧院里度过了几个下午,坐着不停看电影,扮演审查员的角色。

言论

1、

我计划写一本 Gleam 编程语言的书。但是,AI 已经能非常清晰地解释 Gleam 了,而且还能回应读者的任何要求。

虽然我自信,自己目前写得要比 AI 好,但是实在没有理由,说服自己去这样做。你花数百小时写书,赚到的钱根本不值得这样付出。

有了 AI,我不知道,人们以后写书的动力是什么,大概只会为了乐趣而写作。

-- 《AI 引发的身份危机》

2、

让我难以抗拒的是,与中国打交道比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打交道都容易得多。我给中国某人发邮件,对方肯定会在24小时内回复,更有可能在4小时内。

给一家欧盟或美国公司发邮件,通常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收到回复。在与中国公司打交道时,我从未见过这种情况,一次也没有。而且,他们的 B2B 大型电商平台几乎总是提供全天候在线客服和采购支持。

-- Hacker News 读者

3、

AI 不会减少你掌握新技能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只会让你产生不必学习就已经学会的错觉。

-- 《AI 让人产生虚假的掌控感》

4、

可靠、透明的程序通常不符合程序设计者的利益。

-- 尼克劳斯·维尔特(Niklaus Wirth),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得主

往年回顾

一份谷歌离职报告(#315)

WiFi 的后面是 LiFi(#265)

互联网最喜欢的行为模式(#215)

全端 App 的时代(#165)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8月22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61 期):暗网 Tor 安全吗?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去年建成开放的烟台时光塔,是一个海边的文化建筑,下层是露天剧场,中间是望海平台,上层是图书馆、展览厅、咖啡馆。(via

暗网 Tor 安全吗?

1、

大家知道 Tor 浏览器吧?

它是访问暗网(dark web)的主要工具。

所谓暗网,就是普通浏览器打不开、必须用专门工具访问的互联网。

之所以暗网要用专门工具访问,是因为它采用了特殊的设计,保证让访问者高度匿名,难以追踪

如果你希望执行秘密的互联网操作,就可以使用暗网。同样的,地下网站希望保密,不愿意暴露自己,那就可以做一个暗网版本,正常互联网无法访问。

暗网有专门域名 .onion,这种域名的网站都是要用 Tor 打开的。

2、

我一直以为 Tor/暗网很安全,可以保证访问者的匿名,无法找到真人。

因为它的设计是防追踪的。它不是直接访问目标网址,而是寻找一个随机的中继节点

它规定,必须通过3个中继节点,才能连接目标网站。每个中继节点,只知道上一个节点和下一个节点,因此该节点即使被黑,黑客也看不到完整的通信线路

理论上,只有三个中继节点都被破解,才能追踪用户。但是,这些节点是在全世界随机选择的,全被破解的概率实在很低。

这种设计叫做"洋葱路由",就像剥洋葱一样,必须一层层解开所有的中继节点,才能了解完整的访问链路。事实上,Tor 这个词就是洋葱路由(The Onion Router)的首字母缩写。

3、

上周,我读到一篇文章,彻底动摇了对 Tor 的信心。

我震惊地发现,Tor 是美国政府开发的

1997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发明了 Tor。最初的动机是,防止外国政府追踪美国的机密通信

美国的情报人员在国外,要向中情局的服务器发送机密消息,不希望被外国政府察觉和追踪,但又必须使用外国的民用线路,怎么办?

答案就是 Tor。通过洋葱路由,Tor 可以在民用通信线路上,让外国的互联网提供商无法找到人员位置和目标网址。

2004年,美国政府公开了这个项目的源码。电子前沿基金会 (EFF) 接手继续开发,逐渐演变成今天的 Tor,但是底层设计并没有大的改动。

开源之后,美国政府并没有放手这个项目,多年来一直大力资助。2012年,Tor 项目的年度预算200万美元,80%来自美国政府

我查了最新的2023~2024年度财务报表,790多万的总收入中,依然有200多万来自政府。

美国政府大力资助 Tor,是因为这个项目对他们有利用价值。

我相信,Tor 源码应该是可靠的,没有植入后门,毕竟它是开源的,要经受全世界程序员的审查。但是,美国政府肯定了解源码的所有细节,很可能会部署他们自己修改过的版本,添加一些不为人知的改动。

根据以前透露的消息,很多的 Tor 中继节点是美国政府架设的(具体比例无法查实)。所以我认为,不能假设 Tor 是安全的,美国政府很可能监视 Tor 的通信

曾经非常著名的暗网黑市网站"丝绸之路"(上图),就是完全依托于 Tor 来访问。但是,2013年被美国政府查封,创始人也被抓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Tor 并不安全。

科技动态

1、上周,中国的载人月球登陆器"揽月",在河北省怀来县进行了着陆起飞测试。

它挂在一个钢盘下面,钢盘使用钢索牵引,可以上下运动,用来模拟月球引力。

2、美国宾州大学发布了一个演示,监视手机通话时的微小震动,可以还原出通话内容。

手机通话时,扬声器会震动,通过激光雷达,在3米外监视手机,可以感受到这种震动,从而还原出语音。

再通过 Whisper 模型,将语音转成文字,就能得到通话内容,准确率为60%。

3、一位美国程序员,制作了一个木质的像素显示器

这个显示器的每个像素点,都是一个小木块,有一面涂黑。

显示器的控制器是一个树莓派,收到显示图案后,计算出哪些木块需要转动,然后驱动一个机械臂转动这些木块。

最后的显示效果如下。

4、谷歌披露,安卓系统内置了一个全球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向用户发出地震警报。

安卓手机都有加速度计,就是手机横置时让屏幕翻转的那种传感器,它可以侦测到手机的移动。

如果系统发现,同一个地理区域的手机突然同时震动,就说明地震了。谷歌就会向该区域的用户推送地震警报。

该系统于2021年4月,首先在新西兰和希腊上线,已覆盖98个国家/地区。2023年11月的菲律宾6.7级地震,2023年11月的尼泊尔5.7级地震,它都发送了警报。

5、人类为什么需要睡眠?最近一篇论文指出,睡眠与细胞线粒体有关。

在有氧状态下,线粒体的不间断活动会导致自身裂变,所以需要一个静止期(睡眠)来修复,并补充能量。

结论就是,只要生物需要氧气,就需要睡眠,因为有氧活动会消耗线粒体。

文章

1、锚点定位简介(英文)

CSS 的新语法"锚点定位"(anchor position),可以不使用 JavaScript,只用 CSS 就完成弹出菜单对某个锚点元素<a>的定位。

2、使用 Rclone 挂载网盘到本地(英文)

本文介绍使用 Rclone 这个工具,将网盘(比如微软的 OneDrive),挂载成一个本地目录。

3、如何选择英文字体(英文)

本文介绍选择合适的英文字体的一些注意点。

4、我的 NotebookLM 使用方法(英文)

NotebookLM 是现在公认的最佳 AI 笔记工具,作者写了他的使用方法,用它来"看"没看过的电视剧,我觉得有参考价值。

5、Docker 运行图形界面软件的一种方法(英文)

本文介绍使用 Wayland 协议,把图形界面软件放在 Docker 容器运行。

6、为什么 π² ≈ g?(英文)

π² 等于9.86,很接近重力加速度 g 的9.8。本文告诉你,这不是巧合,跟米的定义(北极到赤道的距离的百万分之一)有关。

工具

1、Battery

一个 Macbook 笔记本的小工具,使得充电只能充到80%。

2、Readeck

一个自托管的 Web 应用,用来收藏书签,自动保存网页内容。

3、missing.css

一个 CSS 库,提供一套精简、可扩展的样式方案。

4、My idlers

一个自托管的 Web 应用,用来统一管理你的虚拟主机、共享主机和域名,参见介绍文章

5、Kimu

基于 Web 的视频编辑器,支持接入 AI,代码开源

6、vYinn(殷人)

古籍印章图案的制作工具。(@shanleiguang 投稿)

7、Call-Me

一个开源网站,在浏览器中实现一对一视频通话,有 Demo。(@miroslavpejic85 投稿)

8、Modern MD Editor

一个基于 Web 的 Markdown 编辑器,生成适配微信公众号/社交平台的可视化 HTML 代码。(@xiaobox 投稿)

另有一个使用 AI 生成的微信 Markdown 编辑器。(@geekjourneyx 投稿)

9、流畅阅读(FluentRead)

浏览器开源插件,"沉浸式翻译"的开源替代品,支持多种翻译引擎和 AI 大模型,提供双语翻译、划词翻译等特性。(@Bistutu 投稿)

10、Diff Excel

一个开源的桌面应用,用来比较两个 Excel 表格的差异,使用 Go 语言编写。(@zbuzhi 投稿)

AI 相关

1、LLM from URL

将提问直接附在 URL 后面,对大模型提问,比如 818233.xyz/你是什么模型 。(@yvonuk 投稿)

2、AI Short Video Factory(短视频工厂)

一个开源的 Web 应用,上传视频素材,给出提示词,AI 自动生成短视频和文案。(@YILS-LIN 投稿)

3、Mapedia.cc

AI 地图,用户搜索一个主题,它会显示相关地图和解释文章,比如苏东坡的地图。(@klemperer 投稿)

资源

1、One Million Screenshots

这个网页号称由100万张网页截图组成,可以放大缩小查看。

2、Engineering.fyi

这个网站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文章(英文)收集在一起。

3、Touch Mapper

这个网站的创意很棒,你输入一个街道地址,它输出该地址的 3D 地图文件,可以 3D 打印出来,供视障人士触摸使用。

4、Pricing Pages Design

这个网站收集各种定价页的设计。

图片

1、古典雕像 + 当代时装

一位法国摄影师为古典雕塑,穿上流行的当代服饰。

这样的组合不仅有趣,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说明,一个人给别人的感觉和自身的气质,很大程度上与服装打扮有关。

文摘

1、我的技术退步了

五年前,我大学毕业时,很热衷于软件开发,参与了一大堆开源项目。

我全身心投入,为这些项目投入了数千小时。虽然没有回报,但我非常享受这些时间,项目用户也对我的工作评价很高。

毕业后,我开始找工作。我认为,公司会看重我的开源经历。我想错了。

我申请了600多个职位,告诉公司我为开源项目做了许多贡献,但结果只收到了3个 offer。最终,我接受了一家创业公司的 offer。

白天,我为这家创业公司工作八九个小时。回到家后,我继续投入自己的开源项目,直到深夜。

我的薪水少得可怜,但是我乐在其中。我的技能快速提高,社区影响力也显著提升。

终于有一天,我认清了现实。公司的项目根本不能体现我的价值,知道我价值的人,又不是能付钱给我的人。我退缩了,开始苦练 Leetcode。

我不再在开源项目投入很多时间,项目社区也渐渐失去了活力。放弃开源项目让我很难过,但我因此进入了一家大公司,我的薪水增加了5倍。

我把所有时间投入了公司的项目,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我的邮箱开始塞满了各种挖我跳槽的邮件。

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技术退步了。公司的项目很枯燥,没有挑战性,使用的是内部技术栈。

此外,我也远不如以前快乐。

我想我会攒点钱,过几年就退休,希望那时开源世界还像以前一样。

言论

1、

AI 公司的融资有多么疯狂,前 OpenAI 公司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在2024年筹集了10亿美元,几个月前又筹集了20亿美元,他的公司估值320亿美元。

据我所知,它唯一的产出就是网站上仅有的370个词,每个词价值8000多万美元,其中148个词还是关于合伙人离开公司的事情。不过,至少他还有个网站,有些创始人拿到钱以后简直销声匿迹了。

-- Substack 周刊

2、

保险公司十分担心,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资产的损失风险快速上升,世界正变得无法保险了。

-- 《世界很快将无法投保》

3、

Windows 11 的更新包,原本叫做春季包和秋季包。后来,有人反映,这不适用于南半球,就改名为 H1 更新包 和 H2 更新包。

-- 《为什么 Windows 更新包叫做 H1 和 H2》

4、

十多年来,编程训练营一直是硅谷的支柱产业。如今,AI 使得公司减少入门级职位的招聘,并且学生可以跟随 AI 自学,编程训练营正在逐渐消失。

-- 路透社

5、

人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是在重新编排自己的偏见。

--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美国哲学家

往年回顾

《黑神话:悟空》可以产业化吗?(#314)

Elasticsearch 的启示(#264)

你的地图是错的(#214)

培训班 vs 大学,求职成功率比较(#164)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8月15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60 期):Dan Wang 的新书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今年年初开业的香港 Go Park 商业休闲综合体,空中俯视,就像任天堂游戏的地图。(via

Dan Wang 的新书

Dan Wang(我不知道他的中文名),7岁随家人移民北美,现在是知名的经济分析师,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任研究员。

他对中国问题的分析,非常有洞察力,在国外知识界很受重视。

2017年~2023年,他住在上海,并在国内各地旅行。

疫情后,他回到美国,开始专心写作一本关于中国的新书。上周,他宣布写完了,并且本月就要出版,书名叫做《冲:中国对未来的探索》(Breakneck: China's Quest to Engineer the Future)。

他在个人网站上,写了一篇长文,介绍这本新书,内容很有趣。下面是我的一点摘录。

1、

这本书始于2021年的一次旅行,我从贵阳骑行到重庆。

我欣喜地发现,重庆这个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比加州或纽约要好得多,而后两个地方的富裕程度比重庆高出几个数量级。

在令人叹为观止的青山绿水间,五天的艰苦骑行让我瞥见了真正的中国。它远不止于高耸的桥梁、宏伟的基建,而是在进行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工程,试图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

2、

2023年我回到美国,在耶鲁法学院待了一段日子。那里是精英法学院,是雄心勃勃、想要跻身美国政府高层的人的捷径。

这段日子让我强烈感受到,美国是一个律师社会。

律师在美国社会占主导地位,这促使美国沦为一个诉讼至上的否决制国家。无论你想做什么事,反对者都会试图通过律师来否决你。

我相信,如果美国如此执着于一个主要为富人和权贵阶层服务的体系,它就不可能继续保持强国地位。

3、

我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中国是一个工程国家,它用大型工程(包括社会工程)来解决物质和社会问题,而美国则是一个律师社会,它用法律阻止几乎所有的事情,无论好坏。

除此之外,美国人和中国人从根本上来说很相似:永不停歇,渴望走捷径,最终推动着世界上大多数重大变革。

中国和美国的竞争不应该用上个世纪的陈词滥调来解释,比如社会主义 vs 民主主义。两国经常以竞争的名义,实现那些最疯狂的梦想,探索自己的道路。

4、

"工程国家"与"律师社会"的对比,可以解释很多事情。

美国依赖法律手段,比如征收关税和设计各种严苛的制裁机制。而中国则专注于用工程创造未来,比如建造更好的汽车、更美丽的城市、更大规模的发电厂。

5、

工程师并非能言善辩,往往表达不出他们不理解的内容,所以尽管中国在海外修建了道路和桥梁,但它们难以激发中国在全球的文化吸引力。

6、

我写这本书,部分原因是为了整理自己对中国的看法。

中国建立了一个资源丰富国家的良好运营模式。它在过去四十年里修建了多少英里的公路、建造了多少座新的核电站、生产了多少钢铁,写出来真的令人震惊。

我认为,美国不必像中国那样去建设基础设施,只要达到法国、日本或西班牙的建设成本水平就足够了。

尽管如此,美国仍然应该向中国学习。中国在公共交通、充足的住房、功能齐全的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

7、

美国太多地方感觉像是被完好保存下来的、曾经的伟大文明的遗迹。美国人应该更清晰地审视那些通常被忽视和蔑视的工业成就。

8、

2024年底,我再次去上海,发现消费降级是真实存在的。高档餐厅不再难以预订,川湘菜馆正在占据主导地位。许多餐厅的菜品都是在集中式配送中心制作的。越来越多的餐厅更注重外卖,而不是堂食。而且,似乎有一种趋势是,三线城市的连锁餐厅正在向一线城市迁移,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略逊一筹的菜品。

最糟糕的是网红文化。中国的网红文化比美国浓厚得多。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许多人对着手机自拍。任何迷人的地方,无论是咖啡馆还是山顶,都挤满了专心拍照的人。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情侣或朋友聚餐时几乎不怎么互动,只是低头看着手机。我记得有一次在上海丽思卡尔顿酒店喝咖啡,一群女孩坐在我旁边,围着蛋糕互相拍照,竟然拍了一个多小时。网红文化促使餐厅的菜肴更注重拍照效果,而不是味道。

9、

我没有在这本书的任何部分使用 AI。一位经济学家曾写道,他人生中大约有一半时间没有接触过互联网,这让他在互联网出现后更能体会到它的价值。我突然想到,三十年后,回首往事,我也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分成 AI 之前和 AI 之后。

为了更贴近 AI,我最近搬了家,从耶鲁大学来到斯坦福大学胡佛历史实验室,现在我是那里的研究员。我原本想留在纽约市,但湾区太有吸引力,我决定今年年底重新开始写我的年度信件。硅谷是一个和中国一样奇特而又引人注目的地方,我感觉搬到那里完全合适。

科技动态

1、美国最近创造了冷冻胚胎诞生时间最久的世界纪录。

1994年,一对不育症夫妻做了体外受精,一共培育了4个试管胚胎。他们自己用了一个,生下一个女儿,如今已经30多岁。

剩下的三个胚胎一直冷冻。今年,这对夫妇将其中一个胚胎,捐给了另一对不育症夫妻。

7月26日,这个婴儿顺利出生。理论上,他出生时就已经30岁了。

2、为了防止偷猎犀牛角,南非在每一头犀牛的角里面,植入放射性物质

这些同位素对动物完全无害,但会使犀牛角被海关的辐射扫描仪检测到,从而抓到偷猎者。

南非的犀牛数量估计不多,否则不可能为每一头犀牛做植入手术。

3、美国内华达天文台,推出"望远镜托管"服务。

天文爱好者可以将自己的望远镜,托管在天文台的沙漠基地,观察条件远胜于城市,通过网络查看望远镜传回的影像。

天文台直接出售望远镜时间,是不是更有吸引力?我买下一小时的使用权,就可以网上操作真正的天文望远镜。

4、国际空间站庆祝运作25周年。人类已经在这个小小的太空舱,连续居住了25年。

5、一些用户在网上发帖,他们使用谷歌时,竟然遇到了弹框(下图)。

弹框要求用户同意,让谷歌使用他们生成的内容,否则某些高级功能将关闭。

以后,这可能成为常态,网站把用户的内容拿来训练 AI,如果用户不同意,就不能免费使用某些功能。

文章

1、达里奥·阿莫迪的故事(英文)

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1983年出生)是 Anthropic 公司的创立者和首席执行官。本文是他的故事,一个生物学博士如何做出了 Claude AI。

2、硅谷的军事化(英文)

《纽约时报》的报道,硅谷科技公司正在不断加强与美军的合作。

它披露了一张令人震惊的照片。今年6月,美军特别为硅谷科技人员成立了一支技术创新部队,给予他们正式的军衔。上图为 Meta、OpenAI、Palantir 等四家公司的高管身穿军服,宣誓保卫美国。

3、Node.js 2025年的现代模式(英文)

Node.js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介绍现在应该采用的新写法。

4、.gitignore 如何变成白名单(英文)

.gitignore 默认是黑名单,会把指定文件排除出 Git 提交。本文教你把它改成白名单,只有提到的文件才能提交。

5、5个 Linux 基本命令的替代品(英文)

Linux 的很多基本命令(cd、cat、ls、du、df 等)现在都有更好的替代品。

6、一道谷歌编程竞赛题(中文)

题目是"(3 + 根号5) 的 n 次方"最后三位整数是多少,我觉得非常难。(@longluo 投稿)

工具

1、Tinyauth

一个自架设的身份认证方案,支持密码、OAuth、TOTP 和 LDAP 等,要比同样免费的 Authelia 更简单易用。

2、copyparty

一个 Python 程序,将目录变成文件服务器,可以查看文件,支持 http、webdav、ftp 等多种协议。

3、Termix

一个自架设的 Web 服务,用来在网页上使用 SSH 连接远程服务器,让浏览器可以进行命令行操作,参见介绍文章

4、packetd

查看网络数据包的命令行工具,支持解析多种网络协议,可以查看数据包来回的完整对话。(@chenjiandongx 投稿)

5、MiroTalk

基于浏览器 WebRTC 的在线视频通信开源解决方案,链接是多人视频会议版本,另有点对点通信版本一对一通信版本。(@miroslavpejic85 投稿)

6、AppCub

制作手机 App 截图的在线工具。(@saviourdog 投稿)

7、PanSou

开源的网盘资源搜索 API 服务,提供聚合搜索服务,需要自己架设。(@fish2018 投稿)

8、Canarytoken

一个蜜罐服务,创造出各种虚假的 URL、DNS、数据库、二维码等等。一旦攻击者访问该资源,你就会得到通知。(@jerrylususu 投稿)

9、Pixel Motion

在线的像素图作图工具,可以同屏制作多个动画帧。(@YYsuni 投稿)

10、snapDOM

一个 JS 库,生成指定的 DOM 节点的截图。

AI 相关

1、AgentGuard

一个 JS 库,为 AI 操作设置费用限额,超出就中断进程。

2、Hyprnote

本地的 AI 会议助手,监听线上会议,自动生成会议笔记和总结。

3、Kitten TTS

一个 25MB 大小的 AI 语音模型,用来从文本生成语音。只使用个人电脑 CPU,几分钟就安装完毕,通过 Python 脚本使用,好像不支持中文,参见教程

4、GithubStarsManager

用 AI 管理你的 GitHub Stars,自动对项目进行分类,支持自然语言搜索。(@AmintaCCCP 投稿)

5、Snippai

跨平台的 AI 智能截图工具,可以识别并提取公式、表格、代码、图片和文字。(@xyTom 投稿)

资源

1、SVG-LOGO

该网站收录中国国内的各种标志 LOGO 的 SVG 文件,目前有700多个。(@HeyHuazi 投稿)。

2、数学手册计算器(MathHand Calculator)

一个在线数学工具,包括数学手册、计算器、数学图形绘制等功能。(@DrHuangCom 投稿)

3、Linux 服务器加固指南(How To Secure A Linux Server)

这个英文仓库收录了启用 Linux 服务器以后的各种安全措施。

4、SVG 入门(英文)

一篇长文,介绍 SVG 格式的基础知识。

大模型的比较

国外媒体在2025年7月17日,对主流的大模型进行了测试。一共使用了225道题,看哪个模型得分更高,费用更省。

下图就是他们的测试结果。

纵轴是正确率,位置越高,表示模型的正确率越高。图中,位置最高的模型是 OpenAI 的 O3 pro。

横轴是成本,位置越靠左,表示成本越低。

综合来看,DeekSeek R1(0528)是一个比较均衡的模型:正确率够高,价格比同级别的模型都便宜。

文摘

1、验证的不对称性(asymmetry of verification)

验证的不对称性指的是,提出答案和验证答案的困难程度不对等。

某些问题找到答案很困难,但是验证答案是否正确非常容易。

数独就是一个例子,解题很难,但是一旦解出来,一眼就能看出是否正确。

再比如,做出 Instagram 这种复杂系统很难,但是做得对不对,用一下就知道了。

另一些问题正好反过来,找到答案相对容易,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却很难。

比如,有人放出一个谣言,快速传播。辟谣很容易,发表一个声明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消除谣言的影响(让每个人相信辟谣)就很难,往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资源。

再比如,有人说吃西兰花对身体有益。这样说很容易,但要验证这个说法至少需要数年时间。

AI 的出现,改变了验证的不对称性,因为 AI 让人们更容易找到答案,所以可以这样说:

所有可解决且易于验证的问题,都将被 AI 解决。

最终,只有那些难以验证答案的问题,AI 解决不了

言论

1、

最糟糕的情况是,一个不懂编程的人使用 AI,编写出了一个需要长期维护的大型项目。这就好比把信用卡交给不懂事的孩子。

一旦代码出问题,如果你不理解代码,就只能让 AI 为你修复,这就像用一张信用卡偿还另一张信用卡的债务。

-- 《氛围编程是技术债》

2、

人们总幻想,自己的晚年身边充满了朋友、儿女、孙辈,以及一群热情洋溢的亲人。但是,真正的现实是,很多人的晚年是家人疏远或者不和,自身视力不佳、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和痴呆。

日复一日地为每个孤独的人提供一个倾听者和诉说者,只有 AI 能做到。

-- 《AI 将解决孤独问题》

3、

面试的现场编码环节,考察的不是你的编程能力,而是抗压能力。

不擅长面试的现场编码,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糟糕的程序员,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正常人。

-- 《现场编码很糟糕》

4、

我们只担心学生使用 AI 做作业,事实上,更应该担心的是教师使用 AI。

很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正在用 AI 快速生成低质量、毫无意义的 PPT 和讲义。

-- 《教师使用 AI 正在失控》

5、

我这辈子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一个是不大量读书的,一个也没有。巴菲特的阅读量之大,会让你大吃一惊。我的孩子们甚至嘲笑我,是一本伸出几条腿的书。

-- 芒格,著名投资家

往年回顾

如果新加坡没有空调(#313)

开源软件如何赚钱?(#263)

知识孤岛,知识软件(#213)

你的城市有多少张病床?(#163)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8月 8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9 期):Palantir 值得关注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在湖南的一家工厂,工人们正在建造107米长的风力涡轮机叶片模具。(geosteinmetz@instagram

Palantir 值得关注

Palantir(中译帕兰提尔,或者帕兰泰尔)是一家美国的高科技公司。

它在中国不出名,但在美国鼎鼎大名。最近两年,股价涨了十几倍,市值达到4000多亿美元,排进世界前30大公司,高于三星。

它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自称使命是"防止西方的衰落",要使用高科技,巩固自由民主制度,支持美国及其盟友。

它的业务主要是,接受美国政府和美军的订单,为它们做咨询和开发软件,提升美国的军事实力。

举例来说,它帮助美军在阿富汗识别路边的炸弹,帮助美国移民局发现非法移民,以及参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传说中,发现本拉登的藏身之处,也有它的功劳。它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它对于自己的业务和客户严格保密,从不泄漏,即使在美国,也是一家非常神秘的公司。

上周,我读到一篇 Palantir 离职员工的回忆文章,透露了很多公司的内部情况,很有意思,下面是一点摘录。真的极其特别,我觉得,大家应该关注这家公司。

1、

找工作的时候,我想找那种能够接触医疗保健、航空航天、安全等关键行业的工作,但又想要硅谷的工作文化,Palantir 基本上是唯一的选择。

我就是因为这一点加入的。

2、

刚进 Palantir 的时候,我发现里面充满了奇怪的人。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怪咖,会更容易加入这家公司。

有一个同事,办公室放了好几个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设备,杯子里还放了一大堆冰块,跟我交谈时,不停地嚼着冰块。据他说,这样可以促进认知能力。

3、

公司的 CEO 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是一个哲学博士,面试候选人时,他喜欢没有任何资料直接面试,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

他不看重候选人的经历,而会观察他们如何分解问题,能否从不同视角理解问题。

面试的问题通常与工作或软件无关,他甚至花了一个小时跟我讨论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4、

公司要求员工,同时具有宏大的知识背景和激烈的竞争精神,是具有奇思妙想的知识型思考者。

公司的各种制度,都是为了挑选出一种特定类型的人:独立思考,专注于目标,不会过度关注坏消息。

正是因为它招聘了众多优秀的、与众不同的员工,进而吸引了更多这样的人。

5、

它要求员工每周有3~4天去客户办公室,在那里工作,掌握复杂行业的业务流程和各种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软件。

我的第一个客户是空中客车公司,我因此搬到法国图卢兹待了一年,每周四天在工厂与制造人员一起工作,在那里开发软件。

6、

公司的整体氛围,有点像一个要拯救世界的邪教团体,而非一家普通的软件公司。

但重要的是,它对批评非常宽容和欢迎。有人给我看了一封电子邮件,一位初级软件工程师正与公司一位董事进行公开的、激烈的争论,全公司(大约一千人)都抄送了这封邮件。

我对宗教不感兴趣,但喜欢看到,有人深切关注并探讨世界的发展方向,以及软件如何融入其中,这才是真正有趣的事情。

7、

公司的一个理念就是不给员工头衔,每个人的头衔都是"项目工程师"。除此之外,还有五六位董事和一位首席执行官。

原因是公司相信,如果创造出头衔,人们就会开始想要它,最终在公司滋生内部政治,破坏团结。最好还是给每个人同样的头衔,让大家专注于目标。

因为大家头衔都一样,也就没有等级,没有人可以指挥别人该做什么。你完全可以不在意别人,或者他怎么看你,直接无视他们,去做一些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公司文化就是推崇无视上级的意见、但开发出了关键的基础设施的人。这种事在公司被当作榜样来效仿。

8、

"无头衔"的代价是,你常常感觉公司缺乏明确的战略或方向,更像是一个培养皿,里面的聪明人各自建立小领地,然后朝着随机的方向发展。

但这也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人们低估了 Palantir 涌现出多少新颖的概念和想法。

AI 编程助手缺什么

大家使用 AI 编程助手,有没有感到,缺少一样东西?

它们只有系统设置,没有管理后台,无法查看仪表盘和使用统计。

现在出来一个新的开源项目 MonkeyCode,就是带有管理后台的 AI 编程助手(下图)。

它有独立的服务端,可以私有化部署,支持纯离线使用。安装它的 VS Code 插件以后,AI 操作都会经过服务端,便于统一控制和统计。

它的后台可以配置 AI 模型,除了代码补全和生成,还能进行代码安全扫描。

用户使用时必须登录(上图),所有操作记录都会保存,很适合公司和团队了解每个成员怎么使用 AI。

它的代码在 GitHub,具体的安装/使用方法看官网文档

科技动态

1、奔驰汽车宣布,将在车载电脑上,内置微软的远程会议软件 Teams。

你一边开车,一边参加线上会议。对方可以从车载摄像头看到你,但为了行驶安全,你在车内显示屏看不到对方,只能对话。

我有点想不通,如果真想在车内开会,手机打开 Teams,不就行了吗?

2、美国食药局 FDA 本周批准了,世界第一种艾滋病疫苗,一年打两次,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这种曾经无药可治的绝症,已经被解决了。

3、继推理模式之后,OpenAI 推出"学习模式"。用户输入一个学习主题,AI 会分解该主题,一步步教会用户。

国内公司估计很快跟进,打入利润丰厚的补习班行业。

相关消息还有,谷歌的 AI 笔记工具 NotebookLM,推出了视频功能,可以根据课本生成教课视频(下图)。

目前,它生成的视频就是 PPT 配上讲解音频。以后,只会照本宣读的老师,完全会被 AI 替代。

4、印度成为美国手机最大的供应国,占今年二季度市场份额的44%。第二是越南30%,第三是中国25%。

短短几年,印度就能搞定 iPhone,说明电子组装业真没有门槛,完全是劳动力行业。印度最大优势就是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5、比利时安装了"智能交通灯",它会根据路口的拥堵情况,智能切换红绿灯。

有意思的地方是,它不用摄像头判断车流,而是要求司机安装一个专门 App,开车时打开。系统读取路口的 App 的实例数,判断车流。

文章

1、浏览器用户指纹测试(英文)

我们知道,JS 脚本可以生成用户指纹,用来追踪用户。作者测试了 Chrome/Firefox/Tor,看看它们能否阻断用户指纹。默认情况下,只有 Tor 通过了测试。

2、为什么2025年仍然值得学习 Java(英文)

作者是一个资深 Java 程序员,向新人解释 Java 的优点。这门语言一直在进化,已经今非昔比。文章还给出了学习资源。

3、Python 脚本运行器 uv 教程(英文)

uv 可以用来运行 Python 脚本,本文是一篇初学者教程。

4、邮件附件 PDF 文件的处理方案(英文)

很多邮件带有 PDF 附件(比如发票、合同),很难管理。

作者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使用文档管理系统 Paperless-ngx 自动下载邮件,实现附件的分类、排序、搜索。

5、如何定制 Bash 环境(英文)

作者以自己为例,讲述怎么改造 Bash 环境,每次打开都会自动输出一个提醒(上图)。

6、CSS 的 font-size-adjust 属性(英文)

如果网页使用了多种字体,font-size-adjust 属性可以让它们看上去一样大小。

工具

1、Kelp

一个基于 Web Components 的网页组件库,提供网页样式的完整解决方案。

2、Ethersync

一个同步服务器,使用者安装后,再选择它的编辑器插件(NeoVim/VScode/Web),就可以实现编辑器同步。

3、Ansible Web 管理面板

提供 Ansible 的 Web 界面(批量主机管理、运行剧本任务、命令执行、文件传输和 Web 终端等)。(@sky22333 投稿)

4、WebSocket DevTools

Chrome 开源插件,专门用于 WebSocket 调试,提供监控、拦截、模拟、收藏等功能。(@law-chain-hot 投稿)

5、PongHub

一个开源的服务监控平台,通过 GitHub Actions 去监控服务是否正常在线。(@WCY-dt 投稿)

6、TrendRadar

开源的新闻热点助手,通过 GitHub Pages 抓取国内11个主流平台的热点新闻,可以指定主题。(@sansan0 投稿)

7、MUSIX

Rust 语言写的终端 MP3 播放器。(@coolcode 投稿)

8、ImageKit

批量图片处理的命令行工具,使用 Rust 语言编写。(@hzbd 投稿)

9、刷新率体验

一个 Web 应用,让用户拖动虚拟窗口,体验不同的屏幕刷新率造成的 UI 延迟,代码开源。(@MaskerPRC 投稿)

10、weekly-git-summary

一个命令行工具,根据 Git 提交记录生成周报。(@yinzhenyu-su 投稿)

11、Issue2File

一个 Go 语言编写的工具,一键将 GitHub 仓库的所有 issue 导出,保存为 Markdown 文件。(@ibarryyan 投稿)

AI 相关

1、LandPPT

自搭建的 PPT 生成平台,支持多种 AI 模型,将文档内容转换为 PPT。(@sligter 投稿)

2、简历警察

AI 开发平台 Dify 的插件,让 AI 修改简历,具体的修改点可以参考它的提示词。(@Disdjj 投稿)

3、Belin Doc

免费的翻译站点,让 AI 翻译文档,可以保留格式,支持 PDF/PPTX/EPUB/DOCX 等多种文件(@K8S666 投稿)

4、Text Well

免费在线 AI 工具,用于修改润色文章。(@oil-oil 投稿)

5、AIClient-2-API

这个工具将 Google Gemini CLI 和 Kiro 客户端封装为本地 API 服务,提供 OpenAI 兼容接口,方便调用。(@justlovemaki 投稿)

6、Everything AI Chat

Windows 文件搜索工具 Everything 的 AI 搜索客户端。(@MaskerPRC 投稿)

7、AIpex

Chrome 的开源插件,使用 AI 一键整理标签页。(@buttercannfly 投稿)

资源

1、LangShift.dev

通过比较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学习新语言,源码开源。(@erweixin 投稿)

2、LaTeX 训练营

Latex 的免费中文课程,学习数学公式语法,在线动手练习,代码开源。(@prehisle 投稿)

图片

1、苹果的图标设计语言

苹果的图标,历史上不断演变,从拟物化到扁平化,再到液态玻璃。

词典

笔记本

App 商店

2、代数公式的图形化证明

大家在中学代数课程,都学过下面的基本公式。

a2 - b2 = (a + b) (a - b)

它可以用几何图形证明。

文摘

1、人们不再阅读完整内容

我很担忧,AI 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不再完整阅读任何内容。

人们以前就不愿意阅读长篇内容。长篇报告都会做成幻灯片,以求大家看一眼,即便如此,还要反复向听众强调幻灯片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这样做,人们一看到大段文字就会跳过去,最多看一眼图片。

现在有了 AI,人们就更不会阅读完整内容了。他们只会让 AI 去读,然后看一眼生成的内容总结。

视频、电视剧、电影也会如此。花两个小时看电影?太浪费时间了,让 AI 提炼出30秒的片段吧。

以后,看过原著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看 AI 让我们看的东西。

言论

1、

学习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最容易学进去,学习效果最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最有动力,最有满足感。

这就是为什么你要锻炼意志力。只有意志坚强,你才能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选定自己的目标,去学去做。

-- 《用 AI 发展自己》

2、

对我来说,编程远不止是一项技能,而是一种探索、尝试和满足好奇心的方式。

我好几次放弃编程了,但最终都重新捡起。编程是我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我为什么从事编程》

3、

迟早有一天,互联网将变成一个信息污水池,99%都是 AI 生成的信息污水,搜索引擎不再有效。

--《GPT 可能是一种信息病毒》

4、

我进入软件行业是因为我对此充满热情。十年后,大部分热情都消失了,我被敏捷开发的 Scrum 仪式和无休止的产品需求变更打败了。现在,我做完我的工作就会回家。

-- Hacker News 读者

往年回顾

从英特尔看"美国制造"(#312)

告别密码(#262)

人生不短(#212)

生活就像《吃豆人》游戏(#162)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8月 1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8 期):如何拯救一家濒临倒闭的创业公司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深圳罗湖区翠竹外国语学校,地处闹市。为了给学生增加活动面积,将屋顶建成梯田式的操场和绿地。(via

如何拯救一家濒临倒闭的创业公司

上周,Medium.com 的 CEO 发表了一篇长文,透露2022年曾经濒临倒闭。

"我们每月亏损260万美元。"

这不意外,它是一家博客托管平台,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文字网站都活得很艰难。

"订阅用户在流失,平台上的垃圾文章越来越多。出资者不愿意再投入资金了(我们确实不值得投资),也找不到人愿意收购我们。"

意外的是,三年后,它还没死,并且盈利了。

它怎么活下来的?那篇文章透露了答案。

"我们决定最后试一次,如果不能扭亏就关门。"

凡是能用的常规操作,他们都用了,完全可以当作教科书。大家了解一下,万一公司要倒闭了,管理层会怎么做。

(1)裁员

他们高峰期有250名员工,目前只有77人,员工规模缩减了70%。

"如果还是250人的团队,即使业务好转,我们也肯定破产。"

(2)办公室退租

以前,他们在旧金山租了一个120个办公桌的办公室,每月租金14.5万美元。

现在全部退租,一年可以省下100多万美元。

(3)远程办公

疫情期间他们远程办公,员工都在家里干活。疫情结束后,发现公司可以这样运作,而且省钱,于是决定保持下去。

"我们现在致力于成为一家完全远程办公的公司,办公室的概念已经永远没有意义了。"

(4)业务重组

凡是盈利少、成本高的业务,全部砍掉。他们原来有一支高级编辑团队,负责制作高质量的内容。但是现实是,优质内容看的人并不多。

"我们平台上点击最多的文章,标题都是点击诱饵,它们的制胜策略是:找一篇维基百科文章,作为知识点,配上一个病毒式传播的标题,再加一些夸张的个人情感故事,然后从我们这里领取流量奖金。最高的一篇赚到了2万美元。"

他们别无选择,取消了高级编辑团队,调整了文章奖励。底下几家从事其他业务的子公司,也全部关掉。

(5)债务重组

他们有很沉重的债务,是从出资人借来的,已经有3700万美元逾期,根本无力归还。

另外,出资人还有优先清算权,就是说公司清算时,出资者可以优先于员工拿回资金。这让出资人有动机推动公司破产。

他们就跟出资人谈判,要求取消优先清算权,并将债务转为股本。如果不同意,公司就会破产,出资人可能什么拿不回来。

(6)重新协商员工股权

创业公司招人,都会给股权/期权,这些本质上都是公司债务。

如果不想破产,员工的股权/期权也必须甩掉,简单说就是缩水或者作废,否则无法进行新的融资,对于同意放弃一部分权益的出资人也不公平。

"我打电活给几位老员工,告诉他们股权缩水了。不这样做,我们就会破产,他们的股权很可能一文不值,现在重新估值可能还会值一点钱。更重要的是,这样也可以让他们创建 Medium 的努力不会白费。"

(7)总结

上面就是 Medium 起死回生的措施。

如果你想效仿,一定要记住,这些措施有一个前提:Medium 有现金收入(会员费),只是成功过高,所以值得试一下,压低成本求生。

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现实是,几乎没有现金,全靠烧钱支撑,也没有市场份额。这样的公司不值得拯救,理性的做法是尽快止损

有一句至理名言"failing fast)"(快速失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注定失败,资源越早释放越好,转投更有前景的项目。

IP 地址池 Netnut

某些场景,你需要海量 IP 地址,以供切换,来抓取网络数据。这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叫做"IP 地址池",提供全球 IP 地址。

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个新兴的 IP 地址池 Netnut,刚刚进入中国市场。

它有全球195个国家/地区的 IP 地址,分成四大类,供用户选择:

  • 动态住宅 IP
  • 静态住宅 IP
  • 手机 IP
  • 数据机房 IP

其中,单单住宅的动态 IP 地址,就有8500万个。按照官网介绍,这些地址稳定快速,不被屏蔽,而且便宜。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它的价格是海外同类服务的一半,最低收费1美元,用法参见官方文档(英文)。

如果你正好需要 IP 地址池,可以试试 Netnut。点击链接注册,开通7天免费试用,跟客服说来自周刊,还有折扣。

科技动态

1、车灯过亮

一个加拿大消费者团体,正在要求各大车厂,降低车灯的亮度。

自从车灯变成 LED 灯以后,亮度大幅提高,足以让人炫目和不适。

而且,车灯过亮会刺激对向司机的眼睛,不利于交通安全。

问题是,消费者喜欢明亮的车灯,因为照得更远,可视范围更大。车厂不敢降低亮度,害怕影响销量。

2016年,奔驰汽车曾经做过一个广告,车灯照耀下,鹿的骨骼都清晰可见(上图)。现在的车灯就是亮到这种程度。

2、本周,特斯拉在好莱坞推出了第一家"特斯拉餐厅"。

他们的目标是,这种餐厅将成为特斯拉超级充电站的标配,让客户一边充电一边用餐。

客户可以进餐厅用餐,也可以不下车,等待店员送餐,并在停车场看露天电影。

该餐厅所有汉堡的纸盒,都是 CyberTruck 的纸模型。

3、2024 YR4 是一颗2024年发现的小行星,大小与喷气式客机相仿(下图)。

早先的估计是它有3%的概率,在2032年与地球相撞。最新的计算是,它不会与地球相撞,但有4%的概率,在2032年12月22日与月球相撞。

如果撞击点在月球朝向地球的那一面,将扬起1亿吨的月球物质,其中10%会来到地球。

虽然这对地球表面影响不大(大气层会烧毁大部分降落物),但对人类发射的卫星将有毁灭性影响。

4、日本大阪世博会,每天晚上有露天的无人机表演

表演结束后,无人机组成路标的形状,向观众指明出口的位置。

这真是好方法,大型露天活动可以用来向现场观众发布通知。

文章

1、绕过 Chrome 证书报错的口令(英文)

Chrome 浏览器遇到网站证书错误,会显示一个报错页面(上图)。

谁能想到,它居然有后门,只要输入口令thisisunsafe,就能跳过这个页面。

2、离职后,我的第一个出海产品上线了(中文)

作者一个人全职开发出海产品的故事。(@tahitimoon 投稿)

3、GPU 组网基础知识(英文)

AI 大模型需要成千上万的 GPU 连在一起,本文告诉你,这在技术上多么不容易。

4、CSS border-image 详解(英文)

本文详细介绍 CSS 的 border-image 属性,如何为边框设置背景图案。

5、Windows 任务管理器的四种替代品(英文)

Windows 进程如何管理?系统内置的任务管理器并不好用,本文介绍四种替代工具。

6、Tailwind CSS 的优缺点(英文)

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最流行的 CSS 框架 Tailwind CSS,它的长处并非没有代价。

7、粒子只有两类(英文)

物理学的科普文章,万物由已知的17种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可以分成两大类:玻色子(boson)和费米子(fermion)。

工具

1、RustScan

一个命令行工具,用来扫描发现某台服务器开放了哪些端口。

2、tsx

直接运行 TypeScript 代码的命令行工具,类似于 ts-node。

3、Colanode

团队协作软件,包括文档(类似 notion)和聊天(类似 slack)功能,使用 JS 语言编写。

4、OSS Rebuild

谷歌本周推出的一项服务,用来验证网上的 NPM、PyPI、Rust 的软件包,是否跟源码构建出来的完全一样,保证软件供应链安全。

5、vRain

制作中文古籍直排刻本的工具,使用 Perl 语言编写。(@shanleiguang 投稿)

6、OpenAPI-RS

一个 Rust 的 OpenAPI 库,可以解析 API 的规格文件,并进行数据验证。(@baerwang 投稿)

7、TrackWeight

把 MacBook 触摸板变成电子秤,使用时手指必须与触摸板保持接触。(@XueshiQiao 投稿)

8、se-script

作者写的一些 Bash 脚本,用于 Linux 系统管理。(@hvhghv 投稿)

9、订阅管理系统(Subscrip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一个开源的 Web 应用,管理和追踪各种订阅服务的费用及续订,支持多币种。(@huhusmang 投稿)

10、WIMOOR

一个开源的跨境电商 ERP 管理系统,用来商品管理、订单处理、物流运输、财务结算等。(@bingodada893-boop 投稿)

AI 相关

1、怼怼侠

一个 AI 文字玩具网站,只需输入对方说的话,AI 自动生成优雅还击的句子。(@yuandongzhong 投稿)

2、Prompt Manager

VS Code/Cursor 的开源插件,统一管理 AI 提示词,支持分类、搜索、导入导出。(@yuki-node 投稿)

另有一个开源应用 Prompt Shelf,通过 Web 界面,对提示词进行版本管理,可以比对差异和回滚。(@newdee 投稿)

3、Dish AI Commit Gen

开源的 VS Code 插件,自动生成提交说明。(@littleCareless 投稿)

4、Lumma

一个基于 Flutter 的手机应用,通过跟 AI 问答和聊天,自动生成日记。(@geosmart 投稿)

资源

1、购房指北

这个网站将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做成趋势图,便于查看趋势,代码开源。(@851235550 投稿)

2、手机博物馆

该网站对一些经典的诺基亚手机,进行了建模,可以 3D 查看,甚至可以开机,进入系统操作。(@hzh0292 投稿)

3、微软3号楼

想参观微软办公楼吗?这是微软西雅图总部3号楼的 3D 导览,可以进入每一层楼的每一条走廊。

这幢楼是早期办公楼,没有所有人共享办公空间的大平层,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公室。

4、CSS Exercises

一个 CSS 练习题仓库,分成初级、中级、高级,提供每道题的答案。(@Codeniu 投稿)

图片

1、欧元设计比赛

欧洲央行正在举办欧元纸钞设计比赛,邀请公众设计未来的欧元纸钞。

上图是目前网上最受欢迎的设计,图案是矿泉水瓶的瓶盖连着瓶身,这样不易遗失,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2、手机的工业设计

下图是1992年到2014年的手机。

下图是2015年至今的手机。

手机的外观设计,大概已经定型了,不再有大的变化了。

文摘

1、氛围编程有点像老虎机

氛围编程(vibe coding)就是,你尝试输入一个完美的 AI 提示,梦想得到直接可用的、不必修改的代码。

这有点像老虎机,玩家充满了赌博心理,希望低投入、高产出,长期使用会成瘾。

AI 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庄家,将 AI 工具货币化,鼓励用户不断使用,赚取利润。

刚开始,AI 公司会给用户一些免费积分,刚好完成90%的工作,但是剩下的10%是缺失的。用户忍不住一次次输入提示,进行优化,增加功能......

系统就会跳出提示:"对不起,免费套餐已经用完,请升级到付费会员"。这是不是很像庄家先给玩家一些免费筹码。

至于用户,就是以小博大的赌徒心理,心里想的是只投入几元或者几十元,就得到一个完美的程序,这个程序也许会值许多钱。

言论

1、

人们不应该互相发送文件副本。副本下载后就无法自动更新,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谁都可以打开,而且永远无法撤销。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把数据保存在自己电脑的某个文件中,也不要保存在云盘的文件夹。数据应该存在于数据库中,而不是 Excel 文件,然后针对每个人设置访问权限。

-- 《我们必须停止互相发送文件》

2、

如果人类文明崩溃,我计划用 U 盘装几个大模型,让它们在本地硬件上运行。这就像拥有一个精简的维基百科,我就可以借助 U 盘来重启文明社会。

-- 《如何在笔记本电脑运行大模型》

3、

假定 AI 每一步的正确率是95%,那么使用20步后,整个项目的正确率将只有36%。

-- 《为什么我不好看当前的 AI 智能体》

4、

我有个朋友,经常阅读中国研究人员撰写的英语论文。多年来,这些论文都很难读懂,往往有无法理解的句子。

突然间 AI 出现了,他收到的论文文笔优美,论证严谨,显然经过了 AI 改写。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拥有优势,因为英语是科学文献的主导语言,AI 一夜之间就摧毁了这种优势。

-- 美国 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往年回顾

低利率与长期项目(#311)

黑客马拉松的正确方式(#261)

虚拟商品可以拉动 GDP(#211)

再见了,学术硕士(#161)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25日

扣子空间网页设计,是在挑战 V0 吗?

一、

扣子(coze.cn)大概是字节旗下最不好定义的产品。

它的定位是智能体(AI agent)平台,可以开发/运行各种 AI 应用。这意味着,AI 可以干的事情,它都能做。

但是,AI 一直在进化,所以扣子的形态也一直在变。

一开始,扣子是面向程序员的开发平台。它有工作流模式,在图形界面上拖拉节点,定义 AI 工作流,生成应用。

但是不久后,它又推出了"扣子空间",面向普通用户,使用自然语言,调用它内置的各种智能体。

我写过测评,把它当成办公助手,完成各种任务(PPT 生成、旅游地图规划、写研究报告等),完全是傻瓜式操作。

可是没有想到,昨天我发现,扣子空间加入了网页设计,又变成了 UI 工具,很像内置了一个 V0。

二、

V0 是最早的、也是目前最有名的网页设计/生成方面的 AI 工具。用户描述想要什么网站,它来实现。

这一次,扣子空间引入了这个功能,让自己又多了一种产品形态----网页设计工具。

现在,你完全可以在扣子里面,进行网页开发。而且,它是免费服务,并有安卓客户端(已发布)和 iOS 客户端(待发布),可以在手机上操作。

这听上去很吸引人。我试了一下,比如截图还原和网站生成,尤其是 Figma 设计稿的还原,看看它到底行不行。

下面就是我的试用体会。

三、截图还原

我首先测了截图还原,上传一张网页截图,让它把页面写出来。

扣子的网页设计功能,必须打开扣子空间的"网页"按钮。

我上传了 airbnb 的首页截图(下图),并输入"把这个截图还原成网页"。

系统提示,需要3到5分钟思考,代码在页面右侧滚动生成。

几分钟后,代码生成完毕,切换到预览页,下面就是它生成的页面。

这是第一次生成的结果,没有经过调整,我觉得还原度还可以,页面结构和每个区域都正确复刻出来了。

分享出来了,这个页面和整个 AI 对话,大家点击进去,可以看清晰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扣子生成的是 React + Tailwind 项目,可以整个下载到本地,用 npm 运行。这样的话,后期的手工处理比较方便。

四、Figma 设计稿还原

扣子空间的真正杀招是从 Figma 设计稿生成网页

具体做法是先在提示框,点击下方的 Figma 按钮。

网页会提示你,输入 Figma 链接。

这个链接怎么得到呢?在 Figma 网站的工作区,选中一个页面,打开右键菜单"复制粘贴/复制选区链接"(下图),就可以了。

我选了一个 Figma 官网的示例文件,把链接发到扣子空间。大家看看扣子的还原度

基本上,跟设计稿很接近,还原度非常高。所以,如果有设计稿原始文件,通过 AI 工具,完全可以替代手工开发。

这属于高级功能,国内其他 AI 工具,我好像没见过,在 V0 也是需要付费的。

五、可视化编辑

预览生成后,扣子空间提供了可视化编辑,修改起来相当方便。

先在预览界面,打开"编辑"按钮。

然后,选中页面元素,就会跳出 AI 对话框,你可以用自然语言编辑。

选中按钮后,我要求 AI 将按钮的背景色改成绿色(上图),提交后就会重新生成代码(下图)。

六、零基础生成网站

下面我直接用自然语言,跟 AI 描述需求,让它生成网站。

我让它生成一个待办事项(Todos)应用。

"生成一个蓝色主题的待办事项列表应用,并实现编辑功能,可以编辑列表任务。"

扣子空间就开始自动完成页面设计、代码编写、服务器部署,最后给出了下面的效果

这个页面还可以部署成可访问的链接,向外部用户公开。

我觉得,效果相当不错,各项操作(添加任务、编辑任务、删除任务)都没报错,一次生成就能运行,该有的按钮也都有。

这真的超出了我的预料,是不是扣子对常见任务做过特别训练?

理论上,网站生成不需要专业知识,零基础用户就能生成全站。实际操作也确实是这样,就算出现报错,也可以交给 AI 处理。但前提是只限于简单互动的网站,如果需要 JS 脚本处理复杂交互,就很可能出现 AI 解决不了的报错。

七、总结

上面就是初步的使用感受。

我感到,扣子空间的网页设计功能虽然刚上线,但是完成度很不错

它的三个重点功能----设计稿/截图还原、可视化编辑、网站生成----相当好用,生成质量完全可以接受,加上免费,我觉得很有竞争力。

它同样也有一些使用限制。

(1)没有命令行窗口。如果你不需要 UI,只让它生成后端代码,它没有提供命令行,无法测试。

(2)未集成 GitHub。它无法将代码直接跟 GitHub 同步,只能先下载到本地,再手动推送到 GitHub。

(3)不适合复杂的状态管理。它的强项是 UI 生成,不适合复杂的状态管理和交互逻辑。

总体上,这次更新让扣子空间变得更有用了,除了早先的聊天功能、办公功能,现在又增加了网页设计,实用性更强,常见的 UI 开发任务(生成网页和组件、完成原型设计),完全可以考虑用它。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24日

《唐纵日记》摘录

去年,我读了一本好书《唐纵日记》。当时做了很多摘录,今天整理出来。

一、唐纵其人

唐纵(1905--1981),湖南酃县(今株洲炎陵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蒋介石的心腹幕僚,军统头目戴笠的密友。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在国民党的情报部门工作,是特务机构的骨干。

1936年,他被派往德国,担任驻德使馆助理武官。回国后,进入蒋介石的秘书处"侍从室",成为第六组的组长,负责情报事务,每天选出重要情报并附上个人见解,向蒋介石呈报。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过内政部政务次长、保密局副局长、警察总署署长。1949年去台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资料组组长、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1981年10月26日病逝于台北。

唐纵在大陆期间,有写日记的习惯,保持了20年没有间断。他的日记非常保密,连老婆都不让看。

1949年逃离大陆时,他来不及把日记带走,被解放军缴获。文化大革命后,大陆整理出版了他的日记(1936~1946)。

二、日记的风格

唐纵的日记不是长篇大论,他没有时间写,只是每天记录一些简单的片段,发表个人看法,直抒胸臆。

他几乎不谈个人生活,关于家庭的记录寥寥无几,主要记录的是时局、高层政治、外交、军事等,披露了很多内幕,参考价值很高。

因为没有打算给别人看,所以日记内容的可信度很高。

三、抗战时期的重庆

整个抗战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重庆,记录了一些重庆的社会状况。

百姓生活非常困难,物价飞涨,物质缺乏。

重庆市的批发物价指数,五金电料类已涨至战前24倍,衣料已涨至16倍,食料已涨至6倍,燃料已涨至15倍。(1940年12月10日)

近来物价飞涨,人心浮动,咸谓非惩办囤积居奇者,不足以平抑市价。闻重庆囤户甚多,委座下令缉捕。缉捕后为孔祥熙所保释。闻者无不叹气!(1940年8月7日)

日军虽然没有进攻重庆,但是经常派飞机轰炸,伤亡惨重。

昨日神仙洞一八零号公共防空洞被炸,一弹中门口,一弹中另一门口。天下有如此之巧事!计死亡一百七十七人,重伤一百六十七人,轻伤一百七十二人。因该处多全家遇难,故领恤者寥寥云。(1941年8月8日)

著名的大隧道惨案也有提到。

(日机)夜袭,隧道窒息,发生大惨局。(夜间)七时许入防空洞,至十二时始解除。

较场口隧道因人数过多,时间太久,而防护团不许人外出换气,将门倒锁,致发生窒息而死者数千人。

此次惨况,闻在八时即已发生。当时,防护团员以维持秩序,不许人民外出,致洞内人向外拥挤,以不得外出,均倒毙拥塞于洞口。死者难受,自将衣服撕毁,且有握发力拔,死后犹拔发在握。其状诚不可言。(1941年6月5日)

四、对蒋介石忠心耿耿

唐纵的一生忠于蒋介石,日记提到蒋介石的地方,都是正面评价。蒋介石也很重视重用他。

委座对我可谓相当重视,一周之内,三迁其位,我将如何努力以报答领袖知遇之隆也!(1939年5月17日)

唐纵认为,国民党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都不是蒋介石的原因,而是底下的官僚地主集团太过腐败。

抗日三年,有钱者未尝减少,且因国难而膨胀其资财。中间层以薪水为生活之士大夫阶级,因物价之上涨而日见感受生活之痛苦,其思想感情,逐渐左倾,加以我政治之无能,腐化依旧,建树毫无,此在客观环境上,均于共党有利,如再过一年两年,纵敌军不深入夔门,社会亦将有巨大之变动!

思及此,终夜未成眠。欲上书痛陈,继思以委座之聪明才智,岂尚不知,以委座应变之长才,岂尚无策,吾人何必过虑。(1940年8月14日)

蒋介石对国民党的问题心知肚明,无奈客观条件制约,利益交错纵横,无力彻底改革。

时局已病入沉疴,决非局部更新可以奏效,必须领袖宸衷独断,下最大之决心,确立方针,调整组织,更新人事,始有回春之望!

张部长谓如何能使委座下此决心!余曰,忖度委座在目前,不愿多所更张,战后当有一番改革,然而并非彻底之改革!且其时机过迟,是否有效,颇为可虑!(1944年9月14日)

五、腐败的国民党

唐纵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有清醒的认识。

全国公务员、教职员和大多数老百姓都生活不了,天灾人祸,物价高涨,大家都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强者铤而走险,弱者死于沟壑

政府事事要办而无一事办好,人力分散,财力分散,显得处处薄弱,处处危险。在职的公务员,个个忙乱,精力分散。在下的忙于柴米油盐,在上的忙于妻财子禄,精力另有所托,另有所耗,对公事敷衍塞责,任何问题,不能解决。(1946年5月17日)

他对此深恶痛绝,却也无力回天,只有叹息。

几个意见,均蒙领袖采纳,但是交下实施时,便无下落。自己坐在侍从室,眼见如此,真是有些心痛。(1938年10月6日)

现在还在资本家官僚者把持得势之时,凡是违背他们利益时,任何主张意见,均无法实施。故虽委座苦口婆心,痛哭流涕,终无效力。(1941年1月7日)

现在官场中,自己不做事,又不愿旁人做,误事误国,言之慨然。如此政治非革命不可,但从何处下手是好,滔滔者天下皆是,就是撒手不问,也无可以生存之处,贪污的大的无人敢过问,小的做了替死鬼。(1941年9月9日)

走私经商的不是党政机关就是军队,而纯粹商人走私经商已不容易了。今日犯科作奸的都是有力量的人,政治的败坏,自上而下,所有经济政治军事全都坏了,欲图挽救还是须要自上而下。如果不能彻底有所改革,社会真是不可收拾。(1944年6月29日)

本党在此次会议中完全表现为一保守性之政党而非革命性之政党。查其原因,国民党党员大部分为公务人员,此种党员在十余年来一党专政的长时期中,地位提高了,财产增大了,生活优裕了,大家希望保持其原有生活与地位,故不希望改革,以动摇其自己之地位。(1945年5月31日)

本党政治的腐化不但引起党外的反感,亦且失了党内的同情,如果没有显著的改革,全国人心将不可收拾。(1945年6月30日)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萎靡状态,简直难以想象。

上午委座召集部长以下、科长以上职员训话,大骂人心披靡,精神不振,禁止以后不许嫖、赌、跳舞,在茶楼酒馆挥霍游荡,如有发觉,定予严惩。(1938年12月18日)

现在士兵日不能饱,时思逃跑,官长,则时以防止士兵逃跑为急务,因不如此,则其赔偿损失将不堪负累矣。带兵且如此困难万分,遑论练兵,既不训练,何能作战?故每战辙北,非无因也,一叹!(1940年9月20日)

有人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前方有什吃什,后方吃什有什。前方一身流血,后方满口流油。(1941年3月31日)

上级干部在追求权位,下级同志在追求生活。主义、政治、革命,都已忘却了,消失了!(1943年4月28日)

唐纵认为,国民党无力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地主阶级政党,首先保卫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全民的利益。

救国必先救党,党不健全,便无法领导政治走上轨道,如何才能健全党呢?必须清理党的成分。据统计,目前青年团团员,百分之八十五是公务员,国民党的党员大都是地主资本家小资产阶级,与三民主义的精神正相反,何能望其执行三民主义之政策。(1940年11月8日)

六、对共产党的看法

唐纵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很清醒,认为国民党的腐败导致了共产党的兴起。

许多地方治安不好,一有乱子,便归咎中共的煽动,其实以现在政治经济情形,没有中共也要出乱子。在民国以前没有共产党,历史上常常有农民暴动的事发生。把所有变乱的原因都归结于共产党的煽动,这是自己逃避责任。(1941年4月24日)

广东东江之米,达四千多元一石,人民生计,艰苦达于极点,都是为共产党造机会。(1944年5月6日)

七、为人处世的经验

他的日记里面,还有很多官场观察和感叹。

历史上刚直孤僻者,未有不失败。官场亨通的人多半是圆滑,江洲上的石头没有一个是方峭的,方的都给水荡平了。山峰也是圆的,方的终会给风雨削平了。树木的干儿,也都是圆的,这是适者生存的道理。人类也不能逃出这个例子。历史上有能用刚直孤僻的人,是最成功的,但是刚直孤僻的人就不容易遇着这长官的。(1944年5月29日)

他还有一篇最有趣的日记,对官场的生存之道进行了长篇总结。

一、品格高尚者为人赞扬,但攫权得势者多为小有才智,恭顺权贵,为权贵所赏识提携。

二、学识渊博者为人称道,但踞高位者,多为善权术长机智,应变有方,处事圆滑之人。

三、对上要善承意旨,不可自作主张,上之所欲者集全力为之,上之所恶者竭力避免,是非曲直不必计及,信任第一,是非其次。

四、对同僚,应酬可以换取同情,同情即是友谊的保障,一切过失误会,皆可消释。

五、对下属操纵在手牵制得法,苛刻严峻,反为当权者得意之作,宽恕仅为儒生之谈助。

六、初起时必须利用机会,假借名义,自抬身价,大吹法螺,便可幸进,埋头苦干者未必得直。

七、及在位,多做事多烦恼,不做事大家好,一年不倒,资格到手,二年不倒,官位稳固。

八、洁身自好,是个好人,好人是个空名誉,忠厚老实是无用之别名,老实人只能粗茶淡饭,莫想乘肥马衣轻裘,妄想必多灾难,倒不如安分下场。(1942年8月)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22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7 期):稳定币的博弈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西安连续第二年,开放防空洞改建的市民"纳凉中心",里面提供桌椅,还有 Wifi、电视、饮水机等便利设施。(via

稳定币的博弈

稳定币(stable coin)是最近的热点,新闻媒体不断提及。

起因是今年5月,香港通过了《稳定币条例》,8月1日马上就要生效,允许企业申请牌照、发行稳定币。

可以想象,香港有了稳定币,对于大家来说,就多一个金融机会和金融工具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稳定币是什么?有什么用?

我就来谈谈看法,为什么香港发行稳定币意义很大,其实很好懂。

(一)

稳定币属于加密货币的一种。它的由来跟比特币有关。

比特币是最早的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十分剧烈。今天值5个烧饼,明天可能值8个,后天又变成4个。

这注定了,它不适合作为交易工具,你根本不会用它来买卖其他东西。

于是,人们想到可以创造一种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也就是稳定币。以目前最大的稳定币 USDT 为例,它是 Tether 公司在2014年开始发行的(比特币是2009年诞生的)。

Tether 承诺,USDT 的价格保持不变,始终为1美元。你给 Tether 公司1美元,就可以得到1枚 USDT(不是实物,而是记录在区块链账本上)。等你不需要了,就把 USDT 再卖给 Tether 公司,拿回1美元。

理论上,只要 Tether 始终保留足够的美元储备,那么稳定币与美元的比价就能维持在1:1。Tether 公开了自己的财务,绝大部分收到的美元都购买了美国国债,所以大家觉得它的承诺是可信。

一旦人们认可,稳定币等价于美元,那么凡是可以使用美元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稳定币,你就可以用稳定币购买各种各样东西。

现在,USDT 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超过了比特币。大部分情况下,它被用来买卖其他加密货币。

(二)

使用稳定币时,人们发现,它可以逃避美国政府的监管

稳定币的流动完全脱离银行体系,是匿名钱包之间的交易,根本没办法追踪和监管。

举例来说,美国政府某一天突然发布命令,禁止张三使用美元。这种情况下,张三改用稳定币,向李四购买想要的东西,李四再将稳定币兑换成美元。

美国政府完全不会察觉,发生了这样一笔交易。即使政府监控美元的兑换,由于稳定币还可以兑换成其他加密货币,追踪是不可能的。

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本周正在通过一个《GENIUS 法案》,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法案。

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有三条。

  1. (美元)稳定币的发行机构,必须在美国管辖范围内,且获得政府许可。
  2. 发行机构所得的美元必须 1:1 转成银行存款。
  3. 美国政府有权阻止、冻结、销毁外国机构发行的(美元)稳定币。

(三)

香港政府这次通过的《稳定币比例》,实在是很妙的一招。它允许持牌机构发行港币支持的稳定币。

大家知道,港币跟美元汇率是不变的,7.8港币等于1美元,因此港币稳定币与美元稳定币的汇率也是不变的。

所以,港币稳定币可以替代美元稳定币,进而间接替代美元。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港币稳定币的发行和使用,都不受美国控制。

也就是说,香港创造出了一种价值跟美元挂钩,但可以逃避美国监管的金融工具。可以设想,如果某些情况下,国际贸易无法用美元结算,也许就可以用港币稳定币结算。

(四)

最后一个问题,人民币稳定币可能出现吗?

就像上面说的,稳定币很难监管,且可以自由兑换成美元,所以我认为,跟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应该不会出现。

科技动态

1、美国租车巨头 Hertz 公司,引入了汽车扫描仪

还车的时候,扫描仪使用摄像头,对车身拍摄数千张高分辨率图像,与提车时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新增的凹痕和损伤,就会要求赔偿。

这对租车公司不仅高效,而且因为有电脑的照片比对,减少了争议。投入使用后,罚款金额比使用前增长6倍。

2、合肥某家海底捞门店,服务员佩戴二维码胸牌上菜。

据说,这样便于顾客向服务员打赏。有人认为,这是变相索要小费。媒体报道后,店家取消了二维码胸牌。

我觉得,不仅不应该取消,还应该在服务业推广,只是名称要改成"员工码",除了打赏,还可以用来投诉。

3、加拿大出现了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一支名为 Velvet Sundown 的乐队,突然横空出世,进入 Spotify 的热门播放榜。

没人知道他们从何而来,没有照片,没有介绍,查不到个人资料。人们猜测他们是 AI 生成的。

面对质疑,乐队始终保持沉默。突然有一天,一个男子在网上自称是该乐队的发言人,宣称乐队是真人,并发布了照片。

这些照片一看就是 AI 生成的,反而做实了质疑。照片广泛传播后,乐队终于坐不住了,发表声明:所谓发言人是假的,照片是粉丝恶搞的,但承认音乐确实是 AI 生成的。

讽刺的是,经过媒体曝光,乐队知名度大大提高,播放量继续攀升。真正的音乐家看到如此闹剧,都要吐血了,真人音乐完全没搞头了。

4、谷歌安卓团队负责人 Sameer Samat,主动透露 ChromeOS 将与安卓合并

安卓的目标是,将手机、平板与笔记本打造成统一平台。以后会有安卓笔记本,可以直接运行手机应用。

5、上周,X 公司发布 Grok 4 模型。用户震惊地发现,如果向它询问当前时事,它会先查看马斯克的立场(下图)。

据推测,这应该不是故意设计的。而是,作为 X 公司的产品,Grok 会查看该平台用户的想法。它知道马斯克是 X 公司的老板,就先去查看他。

最搞笑的还在后面,因为这件事影响太坏,Grok 4 公开修改了系统提示,明确要求模型不要参考埃隆·马斯克的发言。

文章

1、Django 框架的起源(英文)

本周是 Django 框架的20周年纪念日,创始人 Simon Willison 回忆发明过程,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他最早只是想用 Python 替换掉 PHP 4。

2、树莓派安装 PiKVM 教程(英文)

登录一台远程计算机,控制它的桌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 KVM 设备。本文演示如何在树莓派上安装 PiKVM

3、Elm 语言的现状(英文)

Elm 是一种 Web 开发语言,非常有特色,但是从2019年至今没有新版本。本文指出 Elm 没有死亡,而是一直在发展,社区非常活跃。

4、CSS 的 if() 函数(英文)

Chrome 浏览器的137版本,开始支持 CSS 的条件语句---- if() 函数。CSS 越来越像编程语言了。

5、如何添加 Git 子命令(中文)

本文教你怎么手动增加一个git branch.note命令。(@shangwenhe 投稿)

6、避免 continue 语句(英文)

本文提出循环结构的 continue 语句根本不必要,让阅读代码变得不流畅,你不应该使用这条语句。

工具

1、Anytype

开源的多平台笔记软件,Obsidian 的替代品,自带点对点的同步功能。

2、Pangolin

一个带有 Web 界面的反向代理服务器,用于从公网访问内网服务,开源的 Cloudflare Tunnerl 替代品。

3、Upyo

一个 JS 库,提供 email 收发的所有功能。

4、OpenCut

开源的视频编辑软件,目标是成为剪映的替代品,目前只有 Web 版。

5、Toodoo

户外轨迹导航的苹果设备应用,支持离线地图、等高线和 3D 卫星地图导航,可以生成运动轨迹视频,手机端完全免费。(@haozes 投稿)

6、TcpViz

这个网站用来对 pcap 网络包文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一键生成分析报告。(@jlingjace 投稿)

7、WebCurl

网页版 API 调试工具,Postman 的简易替代品,前端只有一个 HTML 文件。(@o8oo8o 投稿)

8、HubProxy

基于 Go 语言的自托管应用,提供 Docker 和 GitHub 的加速服务。(@sky22333 投稿)

9、配置文件管理器

一个跨平台桌面应用,用来编辑本地和远程的各种配置文件,可以在编辑后,一键保存并重启对应的服务。(@HeroIsUseless 投稿)

另有一个 macOS 的配置文件编辑器 Configs,它会自动扫描发现本地的配置文件。(@iHongRen 投稿)

10、MeetSpot

一个开源的 Web 地图应用,用户输入多个参与者的出发位置,它会推荐对大家距离合适的聚会场所(如咖啡馆、餐厅、图书馆等)。(@JasonRobertDestiny 投稿)

11、好享记账

开源的记账应用,链接是 Flutter 前端仓库,另有后端的 Java 仓库。(@suyu610 投稿)

AI 相关

1、EPUB Translator

一个使用 AI 模型,对 epub 电子书进行双语翻译的 Python 库。(@BlackHole1 投稿)

2、PoPo

一个很有意思的开源应用,使用自然语言发出指令("弯腰"、"大笑"等等),控制网页上的 3D 模型人,在线试用。(@AmyangXYZ 投稿)

资源

1、Kite

搜索引擎公司 Kagi 推出的一个新闻网站,完全由 AI 驱动:AI 选择新闻,提炼出摘要,并翻译成用户指定的语言。

2、x86-64 汇编语言入门(英文)

面向初学者的汇编语言教程,从内存和寄存器讲起,标题链接是第一讲,后面还有第讲。

3、HTTP 状态码详解(英文)

一组系列文章,逐一详细解释68个官方的 HTTP 状态码。

图片

1、iPhone 拍摄的电影

美国最近上映的僵尸电影《28年后》(28 years later),是用 iPhone 15 Pro Max 拍的。

上图是20个 iPhone 一起拍出多视角镜头。

导演选择 iPhone 来拍摄,是因为想做不一样的尝试,手机很便携,还可以绑在演员身上拍。

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拍摄时还会使用很多辅助设备,主要是专业镜头和稳定器。

2、乐高人体解剖玩偶

一位美国艺术家将乐高玩偶,改造成人体解剖积木。

下面是正常的乐高人偶。

下面是改造后的人体解剖人偶。

经过这样的改造,普通的玩偶顿时变成了艺术品。

文摘

1、数量胜于质量

学期开始时,佛罗里达大学摄影课的教授,将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是数量组,按照作业的数量评分;另一组是质量组,按照作业的质量评分。

数量组拍出100张合格照片为 A,90张为 B,80张为 C。

质量组只需要提交一张完美的照片,评分就基于这张照片。

如果你是摄影课的学生,你会选择哪一组?

学期结束时,教授发现,所有最佳照片都来自数量组。

数量组必须多拍,所以学生慢慢习惯了接受摄影的不完美,从一次次的实践之中,开始精通摄影,最终从许多次不完美的拍摄之中,诞生出一张完美的照片。

想想看,100次拍摄意味着什么:100次与光的对话、100次构图实验、100次的反思机会去检讨意图与结果之间的差距,然后进行调整。

相反的,质量组不得不苦苦学习理论,搞清楚如何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先掌握理想的构图,再探索最佳的技巧。他们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摄影知识,却没有培养出那种只有反复按下快门才能获得的直觉。

这就好比,质量组是地图专家,而数量组是探险家。学期结束时,质量组可以告诉你为什么某一张照片很棒,而数量组拍出了这样的照片。

言论

1、

我真的不明白 Cursor 这样的 AI 工具,本身有什么价值。它就是一些 API 的包装器,对吧?

据我所知,世界上真正的 AI 公司大概只有四家,其他公司都是在贴牌。

-- Hacker News 读者

2、

大型科技公司付出天价薪水给 AI 人才。公司是这样想的,AI 将是一个超过10万亿美元营收的机会,而 AI 研究人员人数上限只有几百人,那么每位研究人员每年薪水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或2000万美元能有多大差别?

要知道,就算每年向 AI 研究人员支付100亿美元的薪酬,这点钱还不到 Meta 年度资本支出的四分之一。

-- 《AI 人才争夺战》

3、

AI 就是一种新型的操作系统,帮你完成各种任务。这个系统的 CPU 就是大模型,内存就是模型的上下文窗口,窗口越大能完成的任务规模就越大。

-- Andrej Karpathy,著名 AI 科学家

4、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用电脑来工作,另一种人看到电脑,会忘了工作,一心先摆弄电脑,把能改的都改完,直到完全顺手为止。

-- 《Framework 13 评测》

往年回顾

内容农场的 AI 赚钱术(#310)

你的旅程不会停在 Day 1(#260)

为什么软件变得复杂(#210)

中年码农的困境(#160)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18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6 期):公司强推 AI 编程,我该怎么办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6月24日,深圳开展消防演习,无人机喷水,进行高层建筑灭火。(via

公司强推 AI 编程,我该怎么办

前两天,"黑客新闻"论坛有一个求助帖

程序员求助,公司强制使用 AI 编程,他不想用,怎么办。

下面七嘴八舌,大家说了很多想法。这是现在的热点问题,我今天就来分享这个帖子。

2025年的现实就是,AI 编程(AI coding)已经从实验室技术变为成熟技术,无法回避了。

它自动写代码,成本低、产出快,公司管理层不可能不推广。程序员就很尴尬了,跟 AI 是合作竞争关系,既要用好 AI,又要防止岗位被它抢走。

求助帖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高级工程师,已经在公司工作五年了。公司越来越推崇快速工程,CEO 和 CTO 都对 AI 编程痴迷不已。

公司强制大家使用 AI 编程,甚至提倡让 AI 生成单元测试,对于失败的测试用例,也是扔给 AI 处理,而不是手动解决,以加快开发速度、产品尽早上线。

我考虑辞职,不想参与这种流程,成为不写代码、只写提示的"提示工程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技术停滞或退化。我也不想两三年后,负责维护一堆由 AI 生成的意大利面条代码。

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怎么应对公司推行 AI 编程。

网友的看法,总结起来就是三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换成你,会怎么选择?

选择一:听从内心

如果你确实精疲力竭,那就离开吧。即使你还能忍,做一份自己讨厌的工作,也很快会精疲力竭。

最糟糕的情况是,你平时在公司里,表面上假装对 AI 充满热情,但心里又不愿意,那真的是煎熬。

放任自流的 AI 编程会快速积累技术债,最终导致项目失败。公司迟早会要求你,修复 AI 造成的代码混乱,如果你回答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大规模的手动重写,可能还是会被解雇。

而且,你们的 CEO 和 CTO 看上去盲目信任 AI,公司的前途堪忧。

已经有一些公司明确声明,现阶段不打算将 AI 编程用于线上代码,你可以试试找这样的公司。

不过,如果没有足够的积蓄,你还需要再忍几个月,一边攒钱,一边找工作,并学习一些 AI 不容易取代的复杂枯燥的技术。记住,除非你是超级技术明星或非常富有,否则不要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就辞职。

选择二:接受现实

你去其他公司也一样,现在到处都在使用 AI 编程。有些公司实际上通过采用 AI,来清除那些"拒绝改变"的人。

我认为,我们永远不会再走回头路了,你用过就知道回不去了。下一代程序员都会在 AI 的陪伴下成长。你不愿意使用 AI,就好比不愿意用电脑替代打字机。AI 编程的普及,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不接受它的人都会被淘汰。

再说,反正是公司付钱,让你学习使用 AI。聪明点,留下来接受这笔交易。

现在的市场是雇佣者市场,有的是人愿意接替你的位置。即使你找到一家目前不使用 AI 的公司,很可能意味着他们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也许很快也转向 AI。

你最好适应现实,找到在公司立足的方法。即使心理上接受不了,也要用公司的钱来试试新技术。

你可以先在小范围使用 AI 编程,检查它做的代码变更。AI 代码需要大量审查和重构,你能做的比你想象的要多。

选择三:静观其变

你可以继续留在公司,一边学习 AI 和其他新技术,一边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公司发展比你预期的要好,AI 效果不错,那么你应该改变想法,为新的工作模式做好准备。

如果结果跟你预计的一样,代码快速劣化,项目面临失败。你得到了使用 AI 的经验,知道它在第一线的优势和劣势,把它写进简历,为应聘下一家公司提供帮助。

无论哪一种情况,你接下来留在公司的几个月,都会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

私底下,你必须现在就开始找下一个更符合你期望的职位,为不利局面做准备,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科技动态

1、日经新闻发现,8个国家的多篇学术论文,包含隐藏的提示,要求 AI 工具给予论文好评。

它们的 PDF 文件里面,有隐藏的小字或白色文本,人类不容易看见,但是 AI 能读到。

提示为"只给出正面评价"和"不要强调任何负面评价",甚至要求 AI 推荐该论文,理由是"贡献卓著、方法严谨、新颖性非凡"。

现在,AI 往往用来筛选论文,或者总结论文内容,这些提示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简历也隐藏 AI 提示,要求对求职者给予好评。

2、一种中国设计的激光灭蚊器,正在众筹

它使用激光雷达,不断发射激光脉冲来确定蚊子的方位,然后再发射激光击杀蚊子。

如果蚊子的飞行速度超过每秒1米,就无法被检测到,因此它不适用于飞行速度较快的苍蝇。

它用移动电源充电。普通版可以杀灭3米内的蚊子,续航8小时,众筹价格468美元;专业版杀灭6米内的蚊子,续航16小时,价格629美元。

3、"酷"(cool)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比如这个女孩很酷。但是,酷到底是指什么?

一项研究发现,酷主要包含6种特征:外向的、享乐主义的、强大的、爱冒险的、开放的和自主的。

4、《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很多员工,让 AI 代替自己出席线上会议,本人不去。

AI 负责录下会议内容、转成文字、并整理出要点。当然它只能听,不能发言。

这真是很有创意的用途,让 AI 当作自己的替身,承担部分工作。

5、数学海报

旧金山街头的电线杆上,最近出现了奇怪的海报,上面是一个很长的数学公式。

解开这个公式,可以得到一个网址,领取奖品。

标题链接有这道题目的全文,它的评论部分有答案(奖品已经领光了)。出题的是一家 AI 公司,这确实是很新颖的吸引人才的方式。

文章

1、Bloom Filters 示例讲解(中文)

本文通过例子,介绍 Bloom Filters 入门知识,可以用来判断元素是否在集合内。

2、阶乘的斯特林公式推导(中文)

一篇数学科普文章。斯特林公式一般用来快速计算阶乘 n!,本文尝试用通俗语言推导这个公式。(@longluo 投稿)

3、Git 用户应该尝试 Jujutsu (英文)

Jujutsu 是 Git 的一个前端,底层兼容 Git 代码库,但是大大简化了前端操作。本文比较了三种操作,都是 Jujutsu 简单得多。

4、在 Mac 电脑使用 Apple Container 的感受(英文)

在 Mac 电脑使用 Docker 容器,性能开销很大,好在苹果推出了自家的原生工具 Apple Container 取代 Docker。

本文是作者的使用感受,发现它目前只适合简单场景。

5、如何判断是否在线?(英文)

通过向某些特定网址发送 HTTP 请求(比如google.com/generate_204),根据它们的回复,判断当前是否在线。

6、点赞泄漏的个人信息(英文)

作者将过去7年中、自己点赞保存的近900篇文章,输入 o3 模型,让模型分析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模型给出了2000多字的分析,准确说出了他的个人情况。

7、从 DNS 查询国际空间站的位置(英文)

本文介绍 DNS 的一个妙用,它可以提供 LOC 记录,表示服务器的经纬度。作者就用这个记录,来提供国际空间站的当前位置。

工具

1、giscus

一个基于 GitHub Discussion 的静态网站评论系统。

2、phpIPAM

这个工具通过 Web 界面,查看/管理局域网设备的 IP 地址,参见介绍文章

3、NumPad

一个在线的网络笔记本,特点是可以进行数学计算,输入1 + 1,它自动输出答案2

4、LiteOps

一个自搭建的轻量级 DevOps 平台,用来管理 CI/CD 操作。(@hukdoesn 投稿)

5、Ech0

一个开源的个人微博平台,查看 demo。(@lin-snow 投稿)

5、PageTemplatify

静态 HTML 页面生成工具,内置各类模版,适合快速测试或展示网页。(@luhuadong 投稿)

6、REM

基于 Rclone 的跨平台桌面 App,在一个窗口管理各种云存储的文件,实现文件互传。(@surunzi 投稿)

7、OnlyOffice Web

这个项目把 OnlyOffice 转成了 WASM 文件,不需要服务器,浏览器纯前端就能查看/编辑 Word、Excel、PowerPoint 文档,在线试用。(@chaxus 投稿)

8、在线拼图工具

免费的在线工具,多张图片拼成一张大图。(@ops-coffee 投稿)

9、Portfolio

一个基于 Docusaurus 的个人静态网站的模版,查看效果

10、Postcard

一个自搭建的个人网站+新闻邮件服务,参见作者的产品介绍

AI 相关

1、OpenCode

一个 AI 终端客户端,可以在命令行向大模型发出指令,操作文件等,类似于 Claude Code,但是开源且不限定大模型种类。

2、Simple Chromium AI

Chrome 浏览器从138版后,内置了 Gemini Nano 模型,并提供 AI Prompt API 以便调用。

这个库就是浏览器 AI Prompt API 的封装,用起来更方便。

3、TouchFS

一个很有创意的 AI 命令行工具,用它加载目录后,直接输入文件名,就能自动生成想要的文件。比如,输入touch README.md,就会自动生成自述文件。

4、yutu

YouTube 的非官方 MCP 服务器,AI 智能体接入后,就能用自然语言操作 YouTube。(@OpenWaygate 投稿)

5、Pointer

一个 AI 聊天的桌面客户端,可以使用文件夹管理聊天记录,支持全文搜索和交叉表分析。(@experdot 投稿)

6、TTS Omni

免费的文本转语音网站,基于 Qwen-TTS。(@CurioChen77 投稿)

资源

1、气温地图

这张地图可以查看全球当前的天气数据。(@Codeniu 投稿)

2、n8n 工作流导航

n8n 是一个工作流自动化编排软件,这个网站收集已经编排好的 n8n 工作流,目前共有近2000个。(@panyanyany 投稿)

另有一篇教程文章,通过 n8n 工作流,将网址保存进 Notion 数据库。

3、4 colors

这个网站提出,页面设计只需要4种颜色:前景色、背景色、强调色和趣味色。你可以在该网站生成这四种颜色的调色板。

图片

1、魔方板凳

国外设计师制作的"魔方板凳"。

板凳就是一个魔方,必须解开魔方,才能坐上去。

实际上,只要把四条腿转到同一个面,就能坐了。

2、中国最大的书

中国最大最厚的书,是清朝的玉牒,一册厚达85厘米,重约90公斤。

它是皇家的族谱,记载的皇族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由宗人府负责编撰,目前收藏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文摘

1、计算机好比自行车

摘自斯蒂夫·乔布斯1980年的访谈。

我记得,大概12岁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应该是在《科学美国人》杂志。

那篇文章给出了地球上所有物种的运动效率,从 A 点到 B 点,同样的距离,它们消耗了多少能量。

结果,秃鹫位居榜首,运动效率最高,超越了其他所有生物。人类排在榜单的最后三分之一,对于"万物之王",这个成绩实在不值一提。

但是,作者很有想象力,测试了人类骑自行车的效率,结果远远超过了秃鹫,荣登榜首。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人类是工具制造者。我们可以制造工具,将自己的能力放大到惊人的程度。

对我来说,计算机就是思维的自行车。它能让我们超越自身的能力。

我认为,我们才刚刚处于计算机的早期阶段----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只走了很短的一段路,计算机仍在发展中,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巨大的变化。

我认为现在与未来一百年即将发生的事情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言论

1、

长久以来,你努力培养技能,成为一个程序员,编程已经成为你的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是你人生价值的来源。突然之间,AI 取代了你的技能,让你的人生价值消失,许多人因此抵制 AI。

-- 《当 AI 可以编程,我还剩下什么?》

2、

洛杉矶的问题是太大,太分散,公共交通很少,必须开车。但是,这使得你根本遇不到有意思的人,他们都被困在车里。

-- Hacker News 读者

3、

AI 不缺乏知识,它的问题是不会怀疑现有知识。

要让 AI 变成爱因斯坦,仅仅让它无所不知是不够的,更需要让它能够提出别人未曾想到或不敢问的问题。

--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Hugging Face 联合创始人

4、

《纽约时报》报道,雇主正被大量 AI 生成的简历淹没,根据求职网站统计,今年的简历比去年激增45%。

AI 可能会让简历消亡,AI 生成的简历已经无法鉴别一个人了。未来的招聘应该采用 AI 无法介入的方式,比如现场解决问题。

-- 《AI 让简历消亡》

5、

如果你把爱好当成职业,想以此养活自己,一段时间后,最初的兴奋消退了,你就会发现,开始阶段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困难在后面,无数繁琐和重复的工作正等着你。

这个时刻被称为"放弃点"(quitting point),很多人会在这个时点选择放弃。

每个人的放弃点不一样,但都会到来。作家的放弃点,也许是小说写到第30页,最初的灵感枯竭,不知道怎么写下去。创业者的放弃点,也许是最初的几个月之后,市场的反应不像朋友和家人那样热烈。艺术家的放弃点,也许是作品第一次上架后,意识到自己的愿景与能力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 《眼光过高是一种自我破坏》

往年回顾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双面刃(#309)

如何免费使用 ChatGPT(#259)

程序员是怎样的人(#209)

游戏开发者的年薪(#159)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11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5 期):两本《芯片战争》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重庆某消防站,改造成赛博朋克风格,霓虹灯都是一些防火标语。网上走红以后,该装饰现已被拆。(via

两本《芯片战争》

前些日子,我想找芯片知识的书籍,想起有一本很有名的畅销书,叫做《芯片战争》。

搜索发现,《芯片战争》居然不止一本,而有两本书都叫这个名字。

《芯片战争》,余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

《芯片战争》,[美]克里斯·米勒(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

一本是中国人写的,另一本是美国人写的。我都读了,下面就是简单的读后感。

为了便于区分,我把中国人写的那本称为"国人版",美国人那本称为"老美版"。

这两本书的内容,都是芯片行业的发展史。读完以后,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们可以帮你了解芯片历史,但是帮不了你了解芯片知识

因为它们不是科普图书,更不是技术图书,而是经管图书。

我有点后悔,没查一下作者背景。读了才发现,这两个作者,都不是芯片行业人士,甚至不是科技从业者。

国人版的作者是会计系毕业,后来在食品公司工作,他的上一本书写的是粮油贸易。

老美版的作者是政治系毕业,现在是大学教授,专门研究地缘政治,上一本书写的是俄罗斯历史。

可想而知,这样的作者写芯片行业,不会有深入浅出的技术分析,只会关注商业经营层面。

事实上,国人版的内容,不客气地说,全部都是从新闻报道搜集整理而来,编辑成一个个故事,完全是商战书籍。

老美版相对好一些,作者采访了一些当事人,有第一手资料,内容条理比较清楚,更像一本商业历史书。

虽然我对缺乏技术讲解挺失望的,但是我认为,这两本书还是能带给读者收获

很多内容我以前就知道,比如晶体管是怎么来的、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之争,但还有不少事情是这次读了才知道。

国人版有一个专门的部分,介绍中国芯片发展史,收集了很多相关材料,我还没在其他地方见过,比如江上舟的故事、张汝京的故事、汉芯造假事件、从武汉新芯到长江存储等等,内容详细,带给人很多冲击。

老美版的优点,前面说了,有第一手材料,站得比较高,按照编年史顺序,以人物故事的形式,理清了行业的发展脉络。虽然作者的专业是政治学,但总体上没有加入政治观点,写得比较中性客观。

另外,老美版偶尔会有一些技术概念的通俗讲解,写得挺好。我摘录了一段芯片的种类介绍,放在后面的文摘部分,大家可以看看。

我的结论就是,如果你单纯想了解芯片行业的基本历史,可以读老美版;如果还想了解国内芯片行业的历史,可以读国人版。

科技动态

1、苹果的"液态玻璃"设计,曾经将 macOS 文件浏览器 Finder 的图标左右反转。

网友质疑后,苹果在下一个测试版又改回来了。

上图左边是原来的图标,中间是第一个测试版,右边是第二个测试版。

最新图标依然采用玻璃材质,看起来感觉还不错。

2、一个比利时工程师写了一个程序,让 AR 眼镜实时识别路边广告

一旦发现广告区域,就在其上覆盖一个红色遮盖层,相当于视觉屏蔽广告。

这是我看到的最有创意的 AR 用法。

3、媒体报道,一个41岁的深圳程序员不租房,在车里住了3年。

他老家在300公里外的广东阳江,周末开车回去看妻子孩子,平时睡在车里。

他说,以前在出租屋住,一个月要2500元,很小的单间,环境非常差。现在,"车上开着空调,很舒服的"。

停车一晚是6元,平时洗漱在公园卫生间(上图)。他每天都去健身房,洗完澡开车回公园睡觉。至于脏衣服,周末带回老家去洗。

4、特斯拉上周采用无人驾驶,向客户交付了一辆汽车。

汽车从工厂下线后,自己开到客户家里,全程30分钟,中间还走了一段高速公路。

5、美国本周启用"鳄鱼恶魔岛"监狱,用来拘留非法移民。

这个监狱位于热带的佛罗里达州,建在废弃飞机场的跑道上。

它根本没有墙,因为周围都是大型沼泽地(上图),里面生活着大量鳄鱼,囚禁者没法越狱。想到在这个地方建设监狱的人,真是有想象力。

6、微软正式规定,评估员工绩效时,要考核 AI 使用量,强制要求员工必须使用 AI。

文章

1、Meta 的 AI 人才名单(英文)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Meta 公司搞了一个50人的名单,包括了世界最顶尖的 AI 人才,准备把他们都挖过来,甚至传言开出了1亿美元的天价薪水。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AI 人才的身价有多高,争夺有多么激烈。

2、ECMAScript 2025 的新增语法(英文)

JS 语法标准发布了2025版,本文罗列了今年的7个新增语法。

3、2010年江西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中文)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高考数学最后一题可以有多难?公认史上最难高考数学题就是2008年江西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2010年的题目也很难。(@longluo 投稿)

4、通过超声波发送数据(英文)

本文介绍如何让手机浏览器发送超声波,并把数据编码在里面,从而就可以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跟其他设备通信。

5、我的程序员人生(英文)

作者的一篇回忆文章,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写得很鼓舞人。

他在高中想学舞蹈,但是被 3D 动画片吸引,去读了计算机本科,毕业后成了 Python 程序员,后来靠着自学和努力,现在是分布式系统研究员。

6、如何用 JS 写一个浏览器的语音朗读器(英文)

本文是一篇 JS 教程,教你用浏览器的 API,通过内置的 TTS 语音引擎,写一个句子朗读器。

7、Cloudflare 和 Vercel 的沙盒功能(英文)

最近,CloudflareVercel 这两家公司,不约而同推出了沙盒功能,运行不受信任的 JS 代码,主要用例是执行大模型生成的代码。

工具

1、code-server

VS Code 的一个服务器版本,让用户通过浏览器使用这个代码编辑器,不需要本地安装,参考介绍文章

2、OpenFLOW

绘制网络基础设施图的开源工具。

3、Sniffnet

一个开源的跨平台桌面应用,用来监控本机的网络通信。

4、WR.DO

一个自搭建的域名服务平台,可以基于域名创建子域名、短链接、邮件地址,并提供 API 接口。(@oiov 投稿)

5、Pip-Helper

开源的浏览器插件,为主流视频网站提供画中画播放功能。关闭浏览器,画中画窗口依然打开。(@yaolifeng0629 投稿)

6、Gwitter

自搭建的个人微博平台,数据存储在 GitHub issues。(@SimonAKing 投稿)

7、Melody Auth

自搭建的身份认证服务,支持社交平台、邮箱、短信等认证方式,可以作为 Auth0 的替代品。(@byn9826 投稿)

8、SVG to 3D

这个网站将平面的 SVG 文件,免费转成 3D。(@wujieli0207 投稿)

9、CodeBox

一个在线的二维码生成平台,可以定制各种属性。(@gdfsdjj145 投稿)

10、Technitium

一个自搭建的家用 DNS 服务器,带有 Web 界面,参见介绍文章

AI 相关

1、GitHub Copilot

微软开源了 VS Code 的 GitHub Copilot Chat 插件,用来跟 AI 对话。据说,GitHub Copilot 本体(主要完成代码补全和生成)很快也会开源。

2、CAPTCHA-automatic-recognition

一个油猴脚本,通过 AI 自动识别填充网页验证码。(@ezyshu 投稿)

资源

1、Rust 新手快速教程

一个针对新手的 Rust 快速教程,从零开始写一个管理 Todos 的命令行程序。(@InkSha 投稿)

2、B 树互动教程(英文)

这篇教程通过很多互动示例,讲解数据库常用的 B 树数据结构。

3、River Runner Global

全球任意地点的一滴雨,会流到哪里?这个网站给出雨水的流动路径,点击下雨的地点,它会可视化雨水的地面路径。

4、Traffic.cv

免费的网站流量信息查询工具。(@typewe 投稿)

图片

1、xAI 办公室

推特上面,有人贴出了马斯克 xAI 的办公室照片。

你要知道,那里员工的身价都是百万美元、千万美元级别的。

2、美国邮政(USPS)250周年

美国邮政局(USPS)成立于独立战争期间,具体日期是1775年6月26日,上周是250周年纪念日。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它发行了一组20枚连在一起的套票。

邮票上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镇,街道上唯一的车辆是递送信件和包裹的邮车。大家可以数一下,一共有几辆。

邮票共分4行,每行5枚,从上到下描绘了四个季节。

文摘

1、芯片的种类

摘自《芯片战争》,[美]克里斯·米勒(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

21世纪初,半导体已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逻辑芯片,就是以逻辑运算为主要功能的芯片,智能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的处理器都属于这一类。

它的性能强弱主要跟制造工艺有关,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越小,性能越强。摩尔定律讲的就是这一类芯片。

第二类是存储芯片,就是存储数据的芯片,分为 DRAM(内存芯片,短期存储数据)和 NAND(记忆卡芯片,长期存储数据)。

DRAM 过去有几十家生产商,但现在主要是三大巨头:美光、三星和 SK 海力士。后两家都是韩国厂商,美光虽然是美国公司,但它的工厂大多收购而来,所以主要也是在亚洲生产。

NAND 的生产商之中,三星最大,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其余有韩国的 SK 海力士、日本的铠侠、美国的美光和西数。

第三类是其他芯片,包括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拟芯片、与手机网络进行通信的射频芯片,以及管理设备如何使用电力的电源芯片。

这一类芯片的功能与制造工艺基本无关,而与设计有关,所以摩尔定律对它们不生效,大约四分之三的此类芯片还在用180纳米或以上的工艺生产。

由于不需要使用更小的晶体管,也不需要经常升级,它们的制造成本要低得多。如今,最大的模拟芯片制造商是德州仪器(TI)。

言论

1、

2022年11月30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就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OpenAI 公司推出了 ChatGPT,从此人类再也没有了未被 AI 污染的新数据。

-- theregister.com

2、

HTTP 原本用于学术论文。现在它运行着文明。

-- 《MCP:一个意外的 AI 插件系统》

3、

孤独是一个建筑问题。

现在的很多建筑物,不利于人们聚集。我们需要的建筑物,应该是方便步行,并且免费,不属于任何人。以前的城市,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 《如何走出家门》

4、

20世纪90年代,一些工程师意识到:显卡本质就是一个并行处理设备。

在屏幕上进行图像渲染,这是一个可以并行处理的计算任务----每个像素点的色彩可以独立计算,不需要考虑其他像素点。

-- 余盛《芯片战争》

5、

我感觉,如果美国取消芯片出口管制,中国政府就会实施芯片的进口管制,以保护国内芯片产业,打造一个真正能与英伟达/台积电/苹果/谷歌抗衡的芯片制造商。

-- Hacker News 读者

往年回顾

工作找不到,博士能读吗?(#308)

卡马克的猫(#258)

晋升制度的问题(#208)

内容渠道的贬值(#158)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 4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4 期):8000mAh 手机电池,说明了什么?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成都推出机器人交警。(via

8000mAh 手机电池,说明了什么?

大家发现了吗,手机的电池正在越变越大。

你可以看一下你的手机,电池容量是多少。

仅仅三四年前,手机电池一般都是 4000mAh(毫安时),最多就到 5000mAh。

但是在去年(2024年),电池容量增加到了 6000mAh。今年(2025年)更是出现好几部 8000mAh 的手机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手机并没有因为更大的电池,而变得更重更厚。

以某品牌的 8000mAh 手机为例,重量209克,厚度7.98毫米,跟一般的大屏手机差不多。

为什么手机塞进了更多的电池,却没有变重?

原因很简单,电池技术在这几年出现了突破

大家应该听说过"固态电池"。它不同于现在的锂电池,最大特点是更高的能量密度,也就是同样的重量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

但是,固态电池还在测试中,量产时间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目前,真正进入市场的是"半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介入传统锂电池与固态电池之间,电解液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

2023年4月份,宁德时代宣布将要生产凝聚态电池,也就是半固态电池。

根据厂家公布的数据,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是 500 Wh/kg,也就是每公斤可以储存0.5度电,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 250 Wh/kg。

所以,手机从锂电池换成半固态电池,重量不变,电量翻一倍,正好从 4000mAh 增加到 8000mAh。从时间上看,半固态电池是2023年发布,2024年投产,2025年进入消费电子产品,时间也刚好。

可以预期,随着越来越多手机换成半固态电池和将来的固态电池,续航时间不再成为问题,充电焦虑将彻底消失。

以今年发布的 8000mAh 手机为例,续航时间就非常惊人。根据评测,它可以连续播放25小时的视频。也就是说,中度或轻度使用时,可以两天一充,甚至三天一充。

半固态电池只有中国厂商量产了,目前只用于中国品牌的手机。三星旗舰手机 S25 Ultra 的电池容量,还停留在几年前的 5000mAh,苹果就更差劲了,iPhone 16 Pro 是 3582mAh,iPhone 16 Pro Max 是 4685mAh。所以,中国品牌手机在电池上是世界领先。

固态电池的应用,不限于手机。有报道说,比亚迪正在测试固态电池的汽车,续航里程居然可以达到1875公里。

这意味着,一次充满电,可以从上海开到成都(直线距离1600公里),太不可思议了。

固态电池还使得电动飞机成为可能。飞机需要大量能源,同时又不能有太大的起飞重量,固态电池正好满足。中国的电动飞行器,很可能会像电动汽车一样,成为下一个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产业。

科技动态

1、世界最长的航线

本周,中国东航宣布将开通中国到阿根廷的航线,这将是两国之间的唯一直航航线,也是世界最长航线。

在地球仪上,从中国传过地心就是阿根廷,两国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赤道的一半。因此,地球任意两个城市之间,几乎不可能有更长航线了。

赤道的长度是4万公里,这条航线是19,680公里。没有任何民航客机,可以一次性飞2万公里,所以这条航线中途会在新西兰落地休息。

整个飞行时间大约24小时~25小时,十分辛苦,上海到新西兰要11个小时,新西兰到阿根廷又要十几个小时。

2、一家以色列的 AI 编程公司,上周以8000万美元被收购

这家公司刚刚成立半年,31岁的创始人一开始是兼职的,现在全公司也只有8个人。

它年初才成立,五月份首次实现盈利18.9万美元,六月份就以8000万美元被收购。

这到底反映了我们正处在 AI 的泡沫,还是验证了 Sam Altman 的预言:"AI 会创造一个人的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3、本周,比尔·盖茨与托瓦兹见面了。

上面照片中,左一是微软 Azure 云服务的首席技术官 Mark Russinovich,他组织了这次饭局。

左二是 Windows 创始人比尔·盖茨,右二是 Linux 创始人托瓦兹(Linus Torvalds),右一是 Windows NT 的首席架构师 Dave Cutler。

比尔·盖茨与托瓦兹从未见过,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多年前,Windows 和 Linux 互相将对方视为敌人,现在创始人都老了,终于一笑泯恩仇。

4、问答网站 Stack Overflow,快要被 AI 消灭了。

五月份,整个网站上的新发布问题只有20000个,跟刚上线的2008年下半年相仿。

6月份更惨,截止到6月25日,新发布问题只有12015个。

最高峰的2020年,每月的新问题超过30万个。它的访问量曾经排名全球前50名,就这样被 AI 淘汰了。

5、一项研究确认,AI 影响了网站的访问量。

研究发现,谷歌搜索的 AI 总结,让其他网站的访问量下降了30%。

可以想像,随着 AI 大量使用,网站的访问人数还会大大下降。

文章

1、智能插头当作网站开关(英文)

作者想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将智能插头当作网站的浏览开关。

如果本机通过 Wifi 检测到插头,就立刻修改/etc/hosts文件,使得某些社交网站无法访问。反之,拔出插头,则计算机将该文件再改回原样。

2、网页压缩算法比较(英文)

服务器发送给浏览器的网页,一般都是压缩的,主要有四种算法:gzip、deflate、brotli、zstd。

作者用 Go 语言测试,哪种压缩算法对服务器开销比较小。

3、巧解 Docker 镜像拉取失败(中文)

本文介绍一种拉取 Docker 镜像的变通方法:通过 GitHub workflow 拉取,然后存储到阿里云个人镜像站,并给出脚本。(@you8023 投稿)

4、CSS 的部分关键帧(英文)

本文是 CSS 中级教程,介绍 CSS 动画如果只写一个关键帧(起始/结束),也有很多应用场景。

5、让 Claude Code 使用其他模型(中文)

Claude Code 只能使用自家模型,本文介绍使用 Claude Bridge,让它可以使用任意第三方模型,从而极大降低使用成本。(@jerrylususu 投稿)

6、git notes 命令(英文)

git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 notes 命令,可以往日志添加自定义数据,很适合为每次提交加入元数据。

7、如何减少 OpenAI 的音频/视频费用(英文)

作者让 OpenAI 概括一个视频的内容,意外发现,如果让文件的播放速度加快到2倍或3倍,OpenAI 的处理费用可以减少30%以上。

原因可能是,加速会让一些短音节变得不明显,从而减少输入 token 的数量。

工具

1、postmarketOS

一个专门适配移动设备的 Linux 发行版,适合将过时的手机变成 Linux 设备。

2、to-userscript

一个命令行工具,可以将浏览器插件转成 userscript,方便移植。

3、Reeden

纯本地的电子书阅读软件,支持多个平台,免费版没有数据同步和 AI 功能。(@unclezs 投稿)

4、AdaCpp

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在线 C++ 学习环境,可以编辑/编译代码,并有 AI 的代码解释。(@xueywn 投稿)

5、Moocup

一个为图片加上背景渐变色的在线工具。

6、浸入式学语言助手

开源的浏览器翻译插件,根据设定的外语水平,帮助在日常网页浏览中自然地学习外语。(@xiao-zaiyi 投稿)

7、EasyDisplay

通过局域网展示数位看板的解决方案。(@yyfd2013zy 投稿)

8、QueryBox

跨平台的桌面端 GraphSQL 调试工具。(@zhnd 投稿)

9、RingLink

国产的远程设备互通组网的工具,类似于 Tailscale。(@Aplusink 投稿)

10、LogTape

JS 日志库,号称性能好,功能强,参见介绍文章

11、Project Indigo

Adobe 推出的一款免费的 iPhone 相机,比原生相机更简单易用,融入了 AI 的自动调整,参见介绍文章

AI 相关

1、Gemini CLI

谷歌推出的基于终端的 AI 客户端,可以完成各种 AI 操作,包括调用谷歌的视频模型 Veo 和图像模型 Imagen。

此前,其他 AI 公司已经发布了类似的命令行产品,比如 Claude CodeOpenAI Codex (CLI)

2、Twocast

真人 AI 播客生成器,一键生成 3~5 分钟播客,支持多语言、多音色,免费开源。(@panyanyany 投稿)

3、Duck.ai

DuckDuckGo 推出的免费 AI 聊天服务,强调保护用户隐私。

资源

1、My Ringtone

免费无需注册的铃声搜索下载网站,提供 MP3 格式铃声。(@twjiem 投稿)

2、维基电台 Wiki Radio

这个网站随机播放,维基百科里面的音频文件。

3、ICONIC

一个开源的图标库,专门提供各种软件技术的图标。

4、Linux/Windows 开发 iOS 应用教程(英文)

一个图文教程,使用 xtool 工具在 Linux/Windows 上开发 iOS 应用。

图片

1、印度裔掌管的美国科技公司

印度人在美国科技界有着庞大的势力,下图是印度裔掌管的美国科技公司的不完全列表。

微软、谷歌、IBM 都是印度裔掌管的。

2、迪士尼绿

迪士尼乐园使用绿色,对很多基础设施进行油漆。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游客对基础设施的关注。

这种绿色就被称为"迪士尼绿"。

文摘

1、离职面谈是不必要的

当你即将离职,HR 可能想找你进行一次"离职面谈",询问你"为什么要离职?",以及"跟同事一起工作感觉如何"。

别上当。你的最佳选择是,推掉这些离职面谈,如果不行,那也不要对任何人或任何事进行批评。

你可以回答,你遇到了一个不想放过的机会,然后很荣幸能跟曾经的同事一起工作,对于这家公司曾经给予的工作机会,充满感激。就这样,离职面谈就可以结束了。

这有几个原因。

(1)离职面谈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后果。

你的建议和反馈,不会得到采纳和改进。反而,你会被别人认为是一个爱抱怨的人,并可能因此树敌。

没人想树敌。你或许以为自己再也不用和那些领导和同事打交道了,但这个世界真的很小。

(2)一旦你递交了辞呈,在你离开公司之前,你的目标就是让人们永远记得你,对你留下好印象。

你要优雅地离开,不要破坏任何人际关系。无论你心里认为,老板有多愚蠢,部门有多糟糕,都不要说出来。说出来不会有好结果,只会伤害你自己。

(3)同理,不要给同事们发一封冗长的告别电子邮件,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离开,这毫无意义且有害。

人们对这种事的记忆力很强。发一封邮件抱怨公司有多糟糕,你就会以这种方式被人们记住,很有可能还会传开,而你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会被人们忘记。

(4)如果你真的对公司运作有什么建议,最好没辞职的时候就说出来。如果那样没有效果,那么你在离职面谈中给出忠告,更不会有效果了。

(5)离职后,原来的公司变好或变坏,都跟你无关了。你也不应该再关心那些问题了。

总之,最好的离职就是不惹恼别人,悄悄地离开,全力以赴你接下来的路。

言论

1、

AI 使得我的90%技能,价值变为0,但使得剩下的10%技能,价值增长了1000倍。

每个人在 AI 面前,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技能。

-- Kent Beck,极限编程的创始人

2、

Anthropic 公司为了训练模型,聘请了谷歌图书扫描项目前主管汤姆·特维(Tom Turvey)。

他的任务是获取"世界上所有的书籍",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了数百万本纸质书籍,新的和二手的都有。然后,把这些书都拆了,进行扫描,完成后就扔掉。

-- 美国法院判决书,出版公司控告 Anthropic 未经许可使用版权书籍训练模型,法院一审判 Anthropic 胜诉

3、

西方国家的博士学位,基本上是移民计划,而大学很乐意配合。

-- Hacker News 读者

4、

企业将来不会区分"Python 程序员"或"React 程序员",招聘的时候,不会在意你会什么语言。企业只会招聘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序员,不管他们的技术栈。因为有了大模型,编程语言障碍已经完全消失了。

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学习哪种编程语言无关紧要。现在真正的技能是系统设计、架构、DevOps、云计算----那些在 AI 之上快速构建系统的技能。

-- Reddit 读者

5、

社会的危机,不是人变得孤独,而是人变得隐形、没有用处、可有可无。

-- 《隐形的人》

往年回顾

不要看重 Product Hunt(#307)

黄仁勋的 Nvidia 故事(#257)

汽车行业的顶峰可能过去了(#207)

KK 给年轻人的建议(#157)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6月27日

国产 AI 网页开发工具:豆包 AI 编程简单测评

一、引言

AI 编程(AI coding)是眼下的热点,但它其实不是单一功能,而是分成不同的方向。

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 UI 生成,尤其是生成网页的 UI。

UI 生成涉及到视觉设计,需要专门的 AI 工具。国外已经有不少这类产品,比如 v0.devlovable.devbolt.new

它们能够根据你的文字描述,自动设计和生成网页,并部署上线。

我一直想来测评,这些 UI 生成器到底好不好用,可惜只有开通付费版,才有完整体验(包括最新、最强的模型)。

二、豆包

上周,我发现字节旗下的豆包,也上线了 UI 生成功能,能够直接生成网页应用了。

官方还特别加注"应用创作 1.0",唯恐你没注意到。

原因好像是底层的豆包大模型发了1.6版,代码生成能力大大加强。官方宣传,它在多个测试集上,得分属于国际第一梯队。

出于好奇,我就对它做了简单测评。它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对于国内用户,这种国产工具要比国外竞品更易上手。

三、基本功能

点击菜单的"AI 编程"选项,就进入了编程界面,就是一个大的输入框,下面有几个示例。

废话少说,我直接输入:

生成一个电商网站。

系统立刻转入代码生成页面,左侧是 AI 对话栏,右侧是不断滚动生成的网页代码(下图)。

等到代码生成完毕,右侧就会切换为生成的网页预览。

为了便于展示,我把这个页面分享出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

大家自己看效果吧(点击这里)。

声明一下,这是系统直接生成的,我没做任何修改。

我觉得,不足10个字的输入,能生成这样的网页,算可以了,反正是超过了我的预期。

虽然这个页面看上去能用,但许多细节需要修改。

四、可视化编辑

修改的时候,我发现,豆包的编辑功能做得挺好,完全是可视化编辑,不懂代码的人也能上手,其他竞品好像都没有做到这种程度。

豆包的可视化编辑,分成 AI 编辑和手工编辑。

4.1 AI 编辑

AI 编辑就是在左侧的 AI 框,直接输入指令,让 AI 帮你编辑。

编辑过程就像下图,选中标题,输入指令"优化表述,同时改为艺术字",就立刻生效了。

一条指令可以修改多处,每次修改系统都会实时保存,不用手动保存。

4.2 手工编辑

手工编辑就是直接在前端,自己动手修改文字和图片。

先点击上方的"编辑"按钮,进入编辑状态。

然后,选中要修改的元素,进行编辑。

举例来说,AI 生成的网页,配图往往不匹配,需要更换。

上图中,图片应该是蓝牙耳机,AI 却配了一张笔记本电脑的图片,需要更换。

在编辑状态下,选中这张图片,下方会出现一个编辑框。

里面有三个选项。

  1. 智能生图:AI 生成图片。
  2. 一键搜图:搜索系统图库。
  3. 本地替换:上传本地图片。

选中第一项"智能生图",输入"蓝牙耳机",就会得到 AI 生成的蓝牙耳机图片。

五、文本秒变网页

豆包的这一次更新,还有一个"文本秒变网页"的功能,我觉得很实用。

它能把长文本(会议记录、旅行攻略、新闻报道、论文等等)经过 AI 解读,自动变成网页

具体来说,对话框底下,有一排功能按钮,第一个就是这次新增的"文本秒变网页"。

点击它,输入框就会出现一句系统提示:

"分析以下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美观的可视化 HTML 网页。"

你把长文本贴在这段提示下面,就可以了。比如,你贴一篇研究报告,AI 就会进行内容总结,然后将总结的内容生成网页。

更实用的是,长文本还可以通过 AI 生成。具体做法是在聊天界面,让 AI 生成长文本,然后切换至 AI 编程,输入指令"把上述内容转化成 html 网页"。

举例来说,先跟 AI 聊天,"帮我制定三天两晚的6月杭州旅游攻略"。

AI 会滔滔不绝,生成一大段文字(点击查看)。然后,你切换到 AI 编程,输入"帮我把上述信息转化为可交互的 html 网页"。

网页就生成好了(点击查看)。

有了这个功能,AI 的内容生成与网页生成,就一体化了。

于是,玩法就无穷无尽了。比如,上传会议的录音文件,生成会议记录网站;上传文献,生成内容介绍网站;让 AI 分析财务报表,生成折线图、流程图的分析网站。

六、总结

试用下来,我对豆包这次的网页生成功能,印象很好,觉得很实用,完成度也高,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首先,模型生成的页面效果,比我想象的好,是可用的。

其次,可视化编辑很好用,操作方便,上手门槛低,适合新手和不懂编程的项目经理、设计师等。

豆包团队重点打造这个功能,表明他们对 AI 编程现状有清醒的认识:AI 生成的页面,还无法一次就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要把编辑功能做好,方便修改调优。

最后,对比国外的竞品,它有更好的本土化。除了中文界面和用法提示,它生成的网页风格,明显就是用了本土化的模版,而不是国外设计师的风格。

如果要说缺点,大概是 JS 脚本能力还不够令人满意,有一些页面的互动效果,不能一次成功,需要跟 AI 纠正多次。

总之,在前端应用生成这方面,豆包的 AI 编程是一个有生产力的产品,美观度和可用性都比较强,又是免费的,大家可以自己动手试试看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6月24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3 期):苹果的"液态玻璃"是为了 AR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6月17日晚,重庆举行超大规模无人机表演,共有11787架无人机,上图是其中一个场景"天上的重庆"。(via

苹果的"液态玻璃"是为了 AR

上周,苹果公司发布了新的设计风格"液态玻璃"(liquid glass)。

这种风格使用液体玻璃,作为控件(上图)。早先的扁平化风格,被一股脑抛弃。

下图左面是原来扁平化风格的 iPhone,右面是这次测试版的液态玻璃。

我知道的绝大部分人,对这种新风格都是差评,觉得不好看。大家想不通,为什么苹果要在屏幕上,添加一个额外的半透明玻璃层。

甚至有人说,如果乔布斯看到 iPhone 变成这样,会解雇所有人(下图)。

那么,到底为什么呢,苹果好端端的,突然要大改界面?

官方完全回避这个问题,我倒是看到一篇解读,提出了一个很有见解的猜测。

他说,苹果这样做,压根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下一代的空间计算,也就是 AR

现在的计算设备,都是二维的平面交互,用户面对一个扁平的屏幕,所以适合二维的扁平化风格。

但是,对于 AR 设备,用户进入的是一个 3D 空间,接触的东西都是立体的,所以需要一个立体的界面。

AR 设备没有屏幕,只有空间。屏幕不重要,空间才重要

液态玻璃就是一个空间设计,目的是让界面有一个实体,让你感觉每个按钮都是一个有体积的实物。并且,它半透明,不会遮住后面,从而产生空间层次感。

从这个角度,苹果的界面设计副总裁 Alan Dye 对液态玻璃的介绍,就很容易解读。

每个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赋予了它们物理感:它们具有维度,能够动态响应光线,并投射阴影。

苹果的 AR 设备,目前只有 Vision Pro 头盔。

液态玻璃界面,应该最初是为了这个头盔设计的。在 AR 空间中,操作界面就是一块悬浮的玻璃,这非常合理。

苹果为了统一设计语言,索性让 iPhone 和 Mac 也用了它。开发者只需要设计一次,就能适配所有苹果设备。

这样做,有利于推广 AR。试想一下,用户在手机和电脑上,已经熟悉了液态玻璃风格,当他最终戴上 AR 设备时,就不会对这种界面感到陌生,仿佛 AR 设备只是 iPhone 的自然延伸。

如果苹果确实是这样的考虑,那么我们可以确定,苹果下一步会大力推广空间计算

Vision Pro 虽然卖得不好,但是苹果不仅不会放弃它,反而会加大投入,很可能还会推出轻量级的 AR 眼镜。

AR 也许是计算机行业的下一个热点,苹果已经在布局。

并且,液态玻璃界面要求实时模糊、动态透明、情境照明。这些效果需要强大的 GPU 实时渲染,这正是苹果芯片的强项,对手的硬件可能会出现卡顿,从而进一步加大苹果的优势。

科技动态

(1)Meta 公司推出 AI 广告,用户上传产品照片,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广告视频,并配好音乐和文案。

未来,广告的制作成本越来越低,注定会无所不在,并且还会针对每个人,生成个性化广告。

(2)加拿大有一只小乌龟,断了一只脚。一家博物馆用乐高积木,为它制作了助行器

这件事很有意义,因为乌龟的寿命很长,可以达到50年~80年。助行器能帮助它几十年。

(3)美国国防部研究局 DARPA,创造了无线传输能量的世界纪录。

他们使用激光,在8.6公里外传输能量,持续了30秒,每秒功率超过800瓦。这是迄今无线传输能量的最远距离。

上图是激光接收器,激光进入中心的孔以后,会被反射到内部的数十个光伏板,这些光伏板将能量转换回电能。

(4)除了人形机器人,还有虫形机器人

一家美国公司制作了蜈蚣机器人,它可以爬行,适合起伏的地形,目前用来除草。

(5)一项研究发现,手写能增加大脑活动和参与度,比键盘打字更有利于记忆和学习。因此,学习重要的内容,可以尝试手写。

文章

1、CSS class 的替代方法(英文)

作者认为,网页元素的 class 属性有很多弊端,可以不用,改用替代写法,很有启发性。

2、短信发送天气预报教程(英文)

本文介绍怎么使用短信,给自己发送天气预报。

3、更好的 Shell 历史搜索(英文)

本文教你怎么打造更好用的 Shell 历史搜索。

4、让 NotebookLM 更好用的3个浏览器插件(英文)

谷歌的 AI 笔记应用 NotebookLM 非常有用,本文介绍三个 Chrome 插件,让它更易于使用。

5、SSL 为何改名为 TLS(英文)

HTTP 的加密协议 SSL,后来改名为 TLS,本文解释原因,完全是大公司斗争的产物。

6、自适应网页的正确写法(英文)

为了适应手机浏览器,网页的 HTML 头部一般会加上缩放命令,比如width=device-width。本文介绍这个命令的正确写法。

工具

1、Vince

网站流量统计分析工具,Google Analytics 的自托管替代品。

2、worklenz

一个开源的团队项目管理工具,自带后端和前端。

3、Kopia

一个开源的备份/恢复工具,可以将指定的目录或文件,备份到云存储服务商,有命令行和图形两种界面。

4、Eyesite

一个开源的实验项目,用摄像头捕捉用户的目光移动,从而代替鼠标,参见介绍文章

5、Unbound

自搭建的家用 DNS 服务器。

6、Rspamd(英文)

开源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用来检测垃圾邮件。

7、Sync your cookie

开源的 Chrome 插件,将 Cookie 同步到 Cloudflare,用于在不同设备之间共享 Cookie。(@jackluson 投稿)

8、Link Checker

网站链接检查器,输入网站链接,找出其中的死链接,代码开源。(@isixe 投稿)

9、Ayanami

纯前端的像素编辑器,支持帧动画。(@KamiC6238 投稿)

10、chromium-style-qrcode-generator-with-wasm

使用 Rust 和 WebAssembly 技术的 Chrome 风格二维码生成器,纯网页应用,不需要后端。(@liuliangsir 投稿)

资源

1、Daily arXiv AI Enhanced

每日自动抓取 arxiv 论文,并使用 AI 进行汇总,使用 GitHub Pages 进行展示。(@dw-dengwei 投稿)

2、中国城市地铁可视化

一个交互式网页可视化应用,展示中国城市地铁线路,代码开源。(@thecuvii 投稿)

3、Thiings

一个搜索下载 3D 图标的网站,现有近3000个图标。

4、无字证明(Proofs without words)

这个网站收集各种数学定理的图像证明,上图是前 n 个奇数之和等于 n 的平方。

图片

1、Reddit 的子频道

Reddit 是美国最大的网上社区,有无数个子频道。任何关键字,都能创建一个子频道,类似于百度贴吧。

下图是按照成员人数的 Reddit 子频道排名。

不知道看哪个频道,可以先去上面这些频道,比如排名第一的 Funny 频道

2、Meat 的五次收购

上图是 Meat 历史上五次最大的收购。

其中,第二大收购是上周刚刚完成的,这个交易非常奇特。

Meta 以143亿美元投资 Scale AI,获取后者的少数股权,并让后者的28岁 CEO 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辞职加盟 Meta,负责 AI 部门。

也就是说,Meta 实际上是花了143亿美元,挖角了亚历山大·王这个人。AI 人才的价码之高,令人咋舌。

文摘

1、胶水工作重要吗?

"胶水工作"(glue work)指的是,帮助做出产品、提高效率的一些辅助工作。

举例来说,更新文档、解决技术债务、培训新人、维护团队成员的正常交流等等,都属于胶水工作。每个团队都需要大量这类工作。

我认为,胶水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它们来粘合整个团队,就很难做出大型产品,也无法减少大型组织中的摩擦

有些工程师因此很天真,将大量精力花在这些胶水工作。但是,在晋升或发放奖金时,这些工程师往往被忽视,公司更看重那些销售直接相关的工作(如开发新功能)的工程师。

为什么胶水工作不能让你得到晋升呢?

是因为公司太愚蠢,看不到这些工作的价值吗?我不这么认为。

公司不奖励胶水工作,因为他们不想让你优先考虑它,而想让你更重视产品的发布。胶水工作很辛苦。如果你有能力做好胶水工作,他们希望你把这种能力用在产品发布,而不是提高团队效率。

你必须明白,让团队更顺利地运行不是你的工作,你的真正工作是执行公司领导层的使命

有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事实是,与其花大量时间提高团队效率,不如让团队以60%的效率运行。

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

(1)如果团队以100%的效率运行,团队成员不可避免地会精疲力尽,这对每个人都不好。

(2)最好让团队成员习惯于在公司的基本效率水平上运作,而不是在短时间内人为地消除摩擦。因为低摩擦的状态不可能长期持续,这要求巨大的投入。

大型科技公司在任何时间内都以大约20%-60%的效率运行(公司越大,运行效率越低)。大公司的增长主要在于占据更多的市场,而不在于提高效率,所以公司不在意让团队效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如果个别员工愿意在胶水工作上投入大量时间,将团队的效率提升到80%或90%,公司将利用这种免费价值,但公司对长期锁定这种价值没有任何真正的兴趣,因为这取决于优秀的人才自愿奉献时间,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结论就是,公司需要有一些胶水工作,但是不需要太多的胶水工作。

作为开发者,你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在战术层面上做一些胶水工作,而不能把胶水工作提高到战略层面

也就是说,你应该把胶水工作视为额外工作,你的关注重点永远应该是项目的成功。你不会因为胶水工作而得到特别的奖励,但你会因为项目的成功而获得奖励。

言论

1、

政府的软件采购方式,花费大量资金,引发大量新闻报道,涉及大量人员,但最终不会有一款软件真正进入工作,用户仍将使用 Excel 处理所有事情,使用 PowerPoint 生成幻灯片。

-- Hacker News 读者,评论美国国防部向 OpenAI 采购2亿美元 AI 模型

2、

未来,你还是需要学习编程。因为你需要能够准确地告诉 AI 你想要什么,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助于你编写更精确的提示和指令。

-- 吴恩达,著名 AI 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3、

宇航员在太空洗衣服吗?答案是不洗。

国际空间站的供水很有限,根本没有设计洗衣服的功能。宇航员的衣服弄脏以后,要么继续穿,要么直接扔掉。脏衣服会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全部烧掉。

-- 《宇航员在太空洗衣服吗》

4、

我担心,以后在重要的媒体中,实质性内容将逐渐衰落,30秒的片段会流行,节目只具有最低的共识,充斥着对伪科学和迷信的盲目介绍,尤其还有一种对无知的庆祝。

-- 卡尔·萨根,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这段话写于1994年

往年回顾

信息就像糖一样上瘾(#306)

最酷的乐高作品(#256)

如何走出失望和怀疑(#206)

显卡缺货与异业竞争(#156)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6月20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2 期):Bug 追踪系统的正确样子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6月6日凌晨,太原基地发射的长征六号火箭,飞过西安城墙。(via

Bug 追踪系统的正确样子

上周的话题是 GitHub Issues,把它当作笔记工具,很强悍。

但是,有些话来不及说。它的本职工作----Bug 追踪系统----并不好用

你用它来管理 Bug,就会发现有设计缺陷,用起来不顺手。

现在还活着的、历史最悠久的 Bug 追踪系统是 Bugzilla

它的一个早期工程师,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介绍 Bugzilla 的四条设计原则。

他说,只有满足这四点,才是一个好的 Bug 追踪系统(bug tracking system),我感到很有启发。

(1)所有任务都要列入 Bug 追踪。不仅包括代码 Bug,还包括待开发的新功能、缺失的文档、令人困惑的用户体验、糟糕的性能等等。

换言之,Bug 追踪系统本质是任务管理,应该当作项目管理系统来用。

(2)Bug 的状态有多种,不只"打开"和"关闭"两种。

大公司的 Bug 处理流程,可能很复杂,下面是一张从 Bugzilla 文档拷贝的流程图。

Bug 追踪系统应该足够灵活,可以自定义优先级、严重程度、是否已分配、是否有依赖等等,以便适配各种流程。

(3)每个 Bug 只能由一人负责。

这样才能明确责任,方便查看每个人正在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以及最近做了什么。这也有利于培养开发者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4)支持自定义视图。

由于 Bug 有多种状态,追踪系统必须支持自定义视图查看,拥有强大的查询功能。

系统的默认视图:按照优先级,列出当前版本的所有没有关闭的 Bug。

开发者的个人视图:列出分配给他们的所有 Bug,同样按优先级排序。另外,用户可以保存自己的自定义视图。

以上四条,就是好的 Bug 追踪系统的标准。问题是 GitHub Issues 一条都没做到。

  1. 项目管理功能太弱。
  2. 状态只能靠标签。
  3. 任务可以分配给多个人。
  4. 视图默认按创建时间排序,且只能切换成标签视图。

在这方面,GitHub 甚至不如 Gitea。

举例来说,GitHub 没有办法让最重要的 Bug(P0 级别),自动出现在第一位(下图),除非手动置顶。

相比之下,Gitea(包括分叉的 Forgejo)提供了"标签集"(label set),允许一个标签有多个值,并可以按同一个标签的值排序。

上图中,标签"Priority"(优先级)有多个值,然后系统允许按照 Priority 的值排序。

[本周软件] 开源知识库 PandaWiki

小团队和个人,如何管理大量文档,搭建自己的知识库?

今天,介绍一个刚刚开源的知识库管理系统 PandaWiki

它采用维基形式,可以随意编排文档,既能搭建传统的文档站,也能做成 FAQ 和博客。

它原生支持 AI 创作、AI 问答、AI 搜索等能力。你可以用自然语言跟知识库对话,也能使用嵌入模型,找出相关文档。

大家可以去 Demo 体验一下,详细了解看官方文档

它的后端使用 Go 语言编写,速度非常快。安装使用 Docker,一行命令就能跑起来。

代码库放在 GitHub,可以从那里上手,目前已经有600多颗星星。

任正非专访

本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任正非专访

下面是一些摘录。

(1)芯片问题其实没必要担心。我们单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我们用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在结果上也能达到实用状况。

(2)软件是卡不住脖子的,那是数学的图形符号、代码,一些尖端的算子、算法垒起来的,没有阻拦索。困难在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才梯队的建设。

(3)当我国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时候,要重视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如果不搞基础研究,就没根。即使叶茂,欣欣向荣,风一吹就会倒的。

(4)我们要理解支持搞理论工作的。理论科学家是孤独的,我们要有战略耐心,要理解他们。他们头脑中的符号、公式、思维,世界上能与他们沟通的只有几个人。对理论科学家要尊重,因为我们不懂他的文化,社会要宽容,国家要支持。

(5)买国外的产品很贵,因为价格里面就包含他们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中国搞不搞基础研究,也要付钱的,能不能付给自己搞基础研究的人。

(6)华为一年1800亿投入研发,大概有600亿是做基础理论研究,不考核。1200亿左右投入产品研发,投入是要考核的。没有理论就没有突破,我们就赶不上美国。

(7)人工智能也许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当然可能还有能源的核聚变。发展人工智能要有电力保障,中国的发电、电网传输都是非常好的,通信网络是世界最发达的,东数西算的理想是可能实现的。

(8)赞声与骂声,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没有问题。

科技动态

(1)中国科大提出"火星电池"的方案。

这种电池可以在火星上,储存太阳能的发电,在夜间释放出来。

它的原理是,电解火星大气的二氧化碳,将其转为氧气和甲烷等燃料气体,在夜间再点燃发电。

(2)华为旗下的深圳引望公司,申请了一个"可收纳方向盘"专利。

根据描述,这个专利可以将方向盘折叠起来,放入操作台里面。

(3)瑞士建造了世界最高的 3D 打印建筑:一个高达30米的观光塔,外形酷似当地的一种著名糖果。

为了增加承重能力,施工方采用了特制的混凝土材料。并且,增加了第二台机器,每打印20厘米,就往建筑物里面加入钢筋。

(4)苹果公司本周发布的新版 macOS,出现了一个细小的调整。

文件管理器 Finder 的图标左右反转了,上图左是原来的图标,右是新版图标。目前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反转。

文章

1、过去半年的大模型回顾(英文)

Simon Willison 点评过去半年的大模型,可以当成大事记来读。

AI 的进展实在太快,去年底的模型已经是上一代了。

2、我使用 Claude Code Max 的感受(英文)

作者购买了 Claude Code 的 Max 会员,一个月要200美元,使用后认为完全物有所值。

3、速率限制交互式指南(英文)

如何限制访问速率?本文介绍了四种常用算法:令牌桶、漏水桶、固定窗口、滑动窗口。

4、Amazon VPC 图解(英文)

本文用插图解释,云服务器的虚拟私有网络(VPC,Virtual Private Cloud 的缩写)是什么。

5、五个自搭建的书签服务(英文)

本文介绍五个开源软件,可以自己架设网址书签的收藏服务。

6、我的香港露营实验(英文)

2016年,一个老外在香港留学,他的奖学金很少,就想在海边搭帐篷居住,省下房租。本文是他对这段生活的总结,挺有意思的。

工具

1、Cap.js

一个网页上的机器人识别工具,用作 CAPTCHA 方案,采用 SHA-256 工作量证明算法。

2、Quartz

Markdown 文档的静态站点发布器,适合用作收费服务 Obsidian Publish 的替代品。

3、somo

在 Linux 终端查看端口占用情况的工具。

4、OOMOL Studio

一款创新的桌面 IDE,把自己编写的函数设成节点,然后通过图形界面,把节点编排成工作流。(@BlackHole1 投稿)

5、极测

免费的通信调试助手,模拟 UDP、TCP、串口、WebSocket、ZeroMQ 等常见协议,进行通信测试。(@seasonlaw 投稿)

6、container

苹果官方发布的 Mac 电脑运行 Linux 容器的工具。也就是说,Mac 电脑可以不装 Docker,就运行 Docker 容器。

7、DarkFlare

一个命令行工具,在 CDN 上,将 TCP 流量伪装成 HTTPS 流量传输。

8、JDownloader

开源的全平台下载工具,参考这篇教程,用树莓派搭建下载服务器。

9、Pydoll

一个操作浏览器的 Python 库,通过 Chrome DevTools Protocol,实现脚本操作本机的 Chrome 浏览器。

10、Chili3D

基于浏览器的 3D CAD 软件,代码开源。

AI 相关

1、Page Magic

一个 Chrome 的 AI 插件,输入你对当前网页的修改描述,它自动将改好的网页呈现在浏览器里,需要 Anthropic API。

2、壁响(WallEcho)

根据输入的文本,免费生成手机或电脑桌布。(@twjiem 投稿)

3、AI 洞察日报

通过 Cloudflare Workers 抓取指定数据源,生成每日精选的 AI 日报,效果预览。(@justlovemaki 投稿)

4、zenfeed

智能信息助手,对于关注的新闻或话题,使用 AI 自动收集、筛选出要看的文章,并总结内容。(@glidea 投稿)

5、文颜 MCP Server

AI 模型接入这个 MCP,就可以将排版好的内容,自动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参见介绍文章。(@caol64 投稿)

资源

1、高等院校三千所

这个网站收录中国大学网址全集。(@DiamonWoo 投稿)

2、Mullvad Leta

Mullvad 公司推出的一个搜索引擎。它从谷歌和 Brave 获取搜索结果,但是提供隐私保护,防止搜索引擎识别用户。

我试用感觉不错,速度很快,没有广告。

3、DNS4EU

欧盟推出的公共 DNS,自带过滤广告功能。

图片

1、居里夫人故居的门把手

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手上总是沾有镭矿石的微粒。

她在法国巴黎的故居,过了100年,至今仍能测出,门把手有微弱的放射性。

1934年,居里夫人死于过量辐射导致的再生性贫血。

2、洞穴停车场

美国密苏里州早年有石灰矿,挖出了巨大的地下空洞。

后来,矿产挖光以后,这些空洞就废弃了。

上个世纪5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看中了这个地方。因为这里的地下空间非常大,可以容纳5000人,没有风吹雨打,没有下雪结冰,干燥,终年恒温,很适合改造成停车场,存放新车。

这个地下停车场直到今天还在运作,可能是史上最大的地下商业设施。

文摘

1、小模型

在机器学习的早期,"小模型"指的是可以在家用电脑 CPU 运行的基本神经网络。

到了2018年,如果你问别人什么是"小模型",他们可能会说,就是那种在树莓派或手机上运行的、只有几百万个参数的模型。

但是,后来出现了 Transformer 和大型语言模型(LLM)。这些模型越变越大,"小模型"的定义已经改变。

今天,任何不需要 A100 显卡集群就能运行的模型,都可以看成小模型。

我们把300亿个参数(30B)的模型也称为"小模型",因为它们只需要一个 GPU 就能运行。

今天的"小模型",更多的是指模型的可部署性,而不仅仅是模型的规模。

如果能在个人设备上部署某个模型,那么这个模型就是小模型。它可以分成下面两类。

(1)可以在移动设备或边缘硬件上运行的模型,用例为语音助手、手机翻译、离线摘要、嵌入的聊天机器人。

(2)只需一个 GPU 的模型,在这一类中,即使是 30B 或 70B 规模的模型也可以算作"小型"。

现在,一张4090显卡就能运行 70B 的模型,并有不错的输出速度,这在几年前还只是科幻小说的情节。

小模型固然比不上大模型的能力,但也有自己的优势:更适合小型的任务,在单一领域更准确,更适合微调和快速发布。

而且,小模型的成本更低,更适合个人和创业公司部署,并可以在本地部署。

这就是为什么小模型很有用,因为它让我们可以在家里运行自己的 AI 模型,得到的结果与 GPT-3.5 不相上下,从而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完成更多的任务。

言论

1、

很多人总是拖拖拉拉,抱怨自己没有做事的动力。但是,动力恰恰源自行动,只要你开始做一些事情,只要能朝着目标前进,你就会发现动力随之而来。

所以,当我遇到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时,我会把问题分解成若干更简单的部分,此时我的目标不是完成任务,而只是让自己能够行动起来,向前迈出一小步。

-- 《摆脱拖延症》

2、

最安全的代码并非优美、巧妙或优雅的代码,而是枯燥乏味的代码。

Go 语言就奉行这种理念,故意去除了那些富有表现力或优雅的写法,只保留简洁和可读的写法。这使得代码易于审查、难于滥用,不容易发生安全漏洞。

-- 《无聊胜过美丽》

3、

人们总是喜欢新东西,读书喜欢读新出版的书,听歌喜欢听新歌。

据统计,美国2024年流媒体音乐一共播放了1.4万亿次,其中近50%是2020年至2024年期间发行的歌曲,近80%是2010年或之后发行的歌曲。歌越老,听的人越少。

-- 美联社

4、

新 API 的采用速度将会大大减缓。因为大模型的学习内容仅限于已有的内容,新的 API 出现时,可供学习的内容必然很少。

另外,那些依赖大模型的人也会犹豫是否采用新 API,因为大模型使用旧 API 可以更快地完成相同的工作。

-- Hacker News 读者

往年回顾

随机数,这是一个问题(#305)

对待 AI 的正确态度(#255)

互联网风口过去了吗?(#205)

数字货币是打破美元霸权的武器吗?(#155)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6月13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1 期):GitHub Issues(几乎)是最好的笔记应用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上海的华东电力设计院新大楼,有一个高达15层的户外螺旋楼梯,象征特斯拉线圈。(via

GitHub Issues(几乎)是最好的笔记应用

Issues 是 GitHub 的 Bug 管理工具,所有代码仓库都默认启用。

它不仅可以管理 Bug,还可以用于其他用途。

比如,我把它当作投稿论坛,大家在那里提交自己的项目。

再比如,很多人把它当作内容管理系统,用来写博客,或者存放自己的文章。

上周,著名程序员 Simon Willison(Django 框架的作者)提出GitHub Issues(几乎)是世界最好的笔记应用。

笔记软件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看上了,根本不是用于写笔记的 GitHub Issues?

他给出了几点理由。

(1)免费,可以无限制使用。

(2)笔记可以公开,也可以私密。

(3)支持标签,可以给笔记分类,甚至还能分层(下图)。

(4)支持 Markdown 语法,有代码高亮,且可以插入各种图表(比如 Mermaid 图)。

(5)免费上传图片和视频。

(6)支持内部链接,可以将 GitHub 网址自动转成标题链接(下图)。

(7)自带评论和搜索。

(8)除了 Web 版,还提供 Windows、Mac、安卓、iOS 原生客户端。

(9)提供全面的 API,可以编程创建、编辑、导出笔记,还可以用 GitHub Actions 自动化几乎所有操作(比如发布到网站)。

它唯一缺少的功能,就是离线支持。如果没有网,就用不了。

这些理由,说服你了吗?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确实可以试试,将笔记软件换成 GitHub Issues。

[活动] 稀土掘金"夏日寻宝"

国内著名的开发者社区"稀土掘金",本月有新活动。

为了推广 AI 编程,他们与 Trae 合作,推出了主题为探索 Trae 智能编程世界的"寻宝活动"

Trae 是国内首个 AI IDE,提供一站式的 AI 编程环境,让中文用户轻松上手。

对于新用户,按照要求,完成一些简单任务,参与 Trae 深度体验,就能得到积分;对于老用户,邀请新人注册 Trae,同样也能攒积分。

积分兑换超丰富的奖品,积分越多,奖品越多,有大疆 Pocket 3、Apple watch、京东卡、机械键盘等等。

如果你想用好 AI IDE,又想薅点羊毛,那就别错过。

详情和报名入口,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或者扫描上方海报。现在就能报名,截止时间是6月30日。

科技动态

1、脑脊接口

上海中山医院尝试"脑脊接口"手术,来治疗瘫痪。

瘫痪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连接中断,神经信号无法发给脊髓。

科研人员在大脑皮层植入电极,收集脑电波信号,然后将信号发送到脊髓神经,相当于在大脑和脊髓之间搭建了人工桥梁。

今年1月,他们成功实施了这个手术,使一名瘫痪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恢复站立和行走能力。

2、无血型的人造血液

日本科学家研制出无血型的人造血液。

血型的根本原因是,血液红细胞的表面有不同抗原。

为了消除血型,科学家从过期的捐献血液中,提取了血红蛋白,然后为这些蛋白做了一个保护壳。

这个壳不影响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功能,但是消除了所有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因此就可以输送给不同血型的人体。

3、网友发现,Windows 11 的开始菜单是一个 React Native 应用。

尴尬的是,它有性能问题。点击开始菜单,很可能会让一个 CPU 核心飙升到30%到70%的使用率。

4、日本邮政推出数字地址,用户可以领取一个7位数字,代表本人地址,类似国内的邮政信箱。

邮寄时不用填写地址,只需输入这个数字。这样不仅省事,而且搬家也可以保持数字地址不变。

5、微软的 .NET 代码仓库,允许 GitHub Copilot 自动提交 PR,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AI 自信地提交了有 Bug 的代码,人类程序员向它指出错误,AI 却表示没错。

人类程序员只能向它解释错在哪里,这个过程持续了好几遍。

以后,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人类苦苦向 AI 解释,为什么 AI 是错的。

文章

1、我的 Canonical 面试经历(英文)

Canonical 是 Ubuntu 背后的公司,作者记录了他的面试经历,从初试一直到老板的终面。

整个过程令人瞠目结舌,最重要的问题居然是高中成绩好不好。就凭这种面试,Ubuntu 就不值得看好。

2、microSD 卡可靠吗?(英文)

作者测试了200多张卡,发现 microSD 保存数据的可靠性很差。数据读写循环3000次后,大部分卡都会遇到故障或读写错误。

作者评价了10多个常见品牌,可以作为购买参考。

3、Go 不再修改错误处理的语法(英文)

Go 语言的错误处理,与众不同,报错会单独返回一个值,这导致代码冗余。

多年来,使用者一直要求有更好的写法,Go 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好。现在,官方终于宣布,不再寻求更好的写法,保持现状。

4、NLWeb 协议简介(英文)

NLWeb 是微软新提出的一个接口协议,类似于 MCP 协议,是网站跟 AI 大模型的对话协议,方便大模型从网站获取数据。本文是这个协议的简介。

5、运行本地 AI 的教程(英文)

这篇短文介绍,如何使用 Python 工具 llm,快速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AI 模型。

工具

1、Quarkdown

一个使用 Markdown 语法的排版系统。

2、RsyncUI

一个开源的 Mac 应用,提供 rsync 的图形界面,用于跟远程服务器传输文件。

3、Donut

一个浏览器的编排器,可以保存各种不同的浏览器配置,根据需要快速启动。

4、Read Frog(陪读蛙)

一个浏览器插件,可以翻译页面,提取文章主要内容,给出单词和句子和详细解释,代码开源。(@mengxi-ream 投稿)

5、词小悟

主打图片识记单词的微信小程序。(@fluidog 投稿)

6、Datetime.app

开源的日期时间网站,time.is 的替代品。(@airyland 投稿)

7、naviix

网页的键盘导航库,通过上下左右的方向键,选取网页的焦点元素。(@wswmsword 投稿)

8、go-v2ex

基于 Go 语言的命令行版 V2EX 客户端。(@seth-shi 投稿)

9、TL-RTC-APP

开源的 Web 即时通信系统,基于 webrtc。(@iamtsm 投稿)

AI 相关

1、Google AI Edge Gallery

谷歌新发布的安卓 App,允许用户在手机运行 Hugging Face 上面的开源 AI 模型,即它可以让手机运行本地 AI 模型。

2、Bing Video Creator

微软旗下的 Bing 搜索引擎,加入了视频生成功能,可以使用自然语言生成免费视频,使用的是 OpenAI 的文生视频模型 Sora。

该功能目前只在 Bing 的手机 App 上开放。

3、AIDocGenius(智能文档助手)

一个 Python 脚本,集成了 AI 文档摘要、翻译、分析和格式转换。(@jiangmuran 投稿)

4、Low Fade AI

免费、免注册的换发型、发色的 AI 工具。(@twjiem 投稿)

5、Read Bridge

AI 驱动的 epub 阅读助手,通过 AI 分析书里的句子,在线试用。(@WindChimeEcho 投稿)

6、TEN VAD

一个轻量级 AI 模型,检测音频帧中是否存在人声。(@bluemotional 投稿)

资源

1、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制作的盲人书库,全站使用无障碍技术,有页面工具条,所有内容可以有声播放。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库

免费的文档资料库,包含互联网+、挑战杯、国创赛、SYB、三创等主流双创赛事。(@urongda 投稿)

3、通辽宇宙知识库

专为 B 站 UP 主"小约翰可汗"粉丝打造的互动式历史探索平台。(@Acorn2 投稿)

4、​​Reddit Top​

Reddit 热门帖子聚合网站,可以指定多个频道。(@zhangchenchen 投稿)

5、美国地址生成器

这个工具网站生成美国虚构的身份数据,包括地址、个人信息、就业状况、信用卡。(@watianle 投稿)

图片

1、班克斯的新作品

班克斯(Banksy)是欧美著名的街头画家,经常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留下作品。

5月29日,他的最新作品出现在法国马赛市的一面墙上。

他在墙上画了金属安全柱的倒影,那是一座亮灯的灯塔。

下面写着一行字:"我想成为你所看到的我"。

意思是,虽然我只是一根不起眼的柱子,但也想成为你眼中的灯塔。

2、ChatGPT 的散文能力

一位美国用户让 ChatGPT 用文学语言,描述纽约的生活。

它这么回答。

纽约是唯一一个让你感觉神奇触手可及的地方。这里的混乱会磨砺你的雄心,每个街角都是一面镜子,让你想入非非,自己会成为谁?

你热爱纽约,因为它让你的欲望变得具体。在这里陌生与亲密共存;在这里,你可以完全的孤独,却依然跟10亿个脉搏相连。它匹配你的速度。在这里,人们选择优雅地承受痛苦:他们愿意支付高昂的租金,租住在五楼的无电梯公寓,只为了靠近城市的活力,靠近那里的野心、艺术、金钱和疯狂。

这段话的文学性令人刮目相看,AI 居然能写出这样的散文,堪比散文家。

文摘

1、太阳死亡时

大约45亿年后,太阳将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

太阳内部的氢聚变核心将不断膨胀,最终成为一颗红巨星。膨胀的太阳会吞噬水星和金星,并将地球烧为灰烬。

在最好的情况下,地球将只剩下一堆冒烟的铁和镍。在最坏的情况下,它将彻底不存在。

随着太阳的热量急剧释放,太阳系的宜居带(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将稳步向外扩展。

到了那时,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将吸收大量热量。一方面是因为太阳的辐射,另一方面木星本身也会变得更热,反射更多阳光,从而为木卫二提供热量。

现在的木卫二是一颗冰冷的星球,被冰盖覆盖。那时,木卫二的冰壳将升华,冰壳下方的海洋将蒸发。

(图片说明:美国宇航局的木卫二探测器飞越木卫二冰壳的想象图。该探测器于2024年10月14日发射,预计将于2030年4月抵达木卫二。)

木卫二面向木星的一侧,由于吸收的热量最多,升温最厉害。此外,它的赤道带也将遭受严重的水分流失。

然而,木卫二背对木星一面的南北极,温度并不高,水分流失更温和。研究人员推测,那里或许能形成一层稀薄的水蒸气大气层。

在遥远的未来,木卫二也许会成为太阳系中任何剩余生命的家园。

言论

1、

有一种新的编码方式,我称之为"炒作编码"(hype coding),就是按照媒体炒作的方式,使用 AI 编程。

一边刷着抖音,一边让一大群 AI 为你编码。如果出错,就让 AI 再试一次,也不阅读它的输出,只把这些输出重新提交给 AI,直到运行成功。如果最后无法运行,那就等待下一个模型发布。

-- 《炒作编码》

2、

在机器大量生产平庸之作的这个时代,自己动手做点什么吧。让它不完美。让它粗糙。就这么去做。

-- 《这个时代,没人在乎你写了什么》

3、

一项研究称,养成一种新的生活习惯,平均需要66天,最长需要8个月。

-- 《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

4、

习惯使用 AI 大模型的下一代人,将不知道图书馆的用途。

-- Benjamin Breen

5、

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并非是那些接受给予、放松享受的时刻,而是那些为了完成一件困难而有价值的事情,自愿将身心发挥到极限的时刻。

----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flow)概念的提出者

往年回顾

最受欢迎的颜色(#304)

人生是一个长板问题(#254)

如何度过疫情、裁员、还有战争(#204)

1982年的信息社会预言(#154)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6月 6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0 期):Java 三十周年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正在举行的第26届舟山国际沙雕节,主题是"海上音乐城"。海滩上50多座沙雕,组成了一把吉他。(via

Java 三十周年

上周是 Java 语言诞生三十周年。1995年5月23日,Sun 公司正式发布了这种语言。

三十年了,大家觉得 Java 算不算老语言?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Java 跟 C++ 是同一时期的语言。但是实际上,Java 与 Python、JavaScript、PHP 同时期,属于年富力强的年轻语言。

全世界的计算机语言有几千种,Java 是特别、特别成功的那一类。从发布的第一天起,它就很成功,一直保持到今天。

Java 的成功体现在两方面。

(1)它无所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软件服务,尤其是企业级服务,后端的开发语言大部分都是 Java。

Java 在服务端是霸主地位,在桌面端也有广泛应用,很多人用它写桌面软件。至于手机端,就更不用说了,安卓系统就基于 Java。

(2)它的工作岗位最多

如果你问我,学习什么编程语言,最容易找工作?

没有其他前提的情况下,我会建议学习 Java,它的工作岗位最多,最容易找。

Python 语言虽然也很热门,但是工作岗位往往要求高级程序员,中级和低级的岗位并不多。不像 Java,你只要具有一般水平,就可以去应聘,需要普通 Java 程序员的地方非常多。

国外有一条经验法则,叫做林迪效应(Lindy effect),说的是一种事物的预期寿命与它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它已经存在多久,你可以预期,它还会存在这么久。

那么,Java 已经流行了30年,接下来30年,很可能还会继续流行。

高斯林口述历史

Java 语言的发明人是高斯林(James Gosling,1955-)。他在 Sun 公司时,发明了 Java。

2019年,美国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采访他,一连两天,每天三个小时,后来制作了一个节目《高斯林口述历史》(Oral History of James Gosling)。

网上有视频 + 文字稿(PDF ),他谈了很多东西。下面,我摘录跟 Java 有关的部分,非常有意思。

问: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字节码?

答: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研究生时,开始从事字节码方面的工作。

当时,我的导师要求我,将一些软件从一种计算机移植到另一种计算机。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移植软件非常困难。

但是我发现,写一个字节码到汇编代码的编译器却很容易,得到的代码质量比原生的 C 编译器还要好,能够顺利运行。

这件事让我记住了,只要生成软件的字节码,然后为不同平台写一个字节码到汇编语言的编译器,就能让软件在不同架构的计算机上运行。

问:你怎么在 Sun 公司开始搞 Java?

答:Sun 公司的产品是服务器,在消费电子领域错过了很多机会。

我们当时有一群人,核心小组大概只有四个人,想探索消费电子领域。首席执行官同意了,给了我们一笔钱,那时是1991年。

我们决定做一个原型设备,项目名叫 Star7。这个设备相当古怪,有点像后来的 iPad。事实上,我们团队后来有几个人,确实继续从事 iPad 的研发。

我们并不想做那种特定功能的设备,而是想要一个网络设备,可以跟其他设备相互通信,并进行远程控制。

我们设想的一个用途是,当时的电视和录像机都有各自的遥控器,我们想用一个设备同时遥控多种其他设备,不仅能够控制电视,还能控制灯光,并且可以互动。

当然,Star7 没有成功。但是过了30年,人们竟然还在打造这样的设备,感觉有点奇怪。

问:你怎么想到要为这个设备,发明一种新的编程语言?

答:我们最初的目标不是发明一种编程语言,但是我们意识到,很多问题都源于编程工具。

我们想改进一下 C 和 C++,让它们更适合我们的环境。我自愿承担了这项任务,因为我是小组里唯一一个之前开发过编译器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改动的部分越来越不像 C++ 了,开始像一种独立的语言。

问:这种语言最初命名为 Oak?

答:是的,它最初被命名为 Oak(橡树)。这纯粹是偷懒,我当时需要新建一个文件夹,存放代码。我坐在办公桌前,望着窗外,看到一棵橡树,就为文件夹起了这个名字。

问:一开始,该语言就被设计为独立于特定平台?

答:是的。平台独立性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的事情之一。

这其实来自那些消费电子公司,他们是这种语言的使用者。他们非常不乐意受制于特定供应商,如果某个供应商有问题,他们希望可以更换供应商。CPU 也是如此,他们不希望受制于特定的 CPU。

问题就来了:如何才能让他们轻松地从一种芯片切换到另一种呢?这不就是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移植字节码时遇到的问题吗。

所以,新语言的核心特性就是字节码,这样才能轻松地针对不同的 CPU 指令集进行开发。

如果厂商要为某个芯片制造一些东西,比如下一代录像机或电视机,即使处理器架构发生变化,也不用重写大量代码。现有的代码可以有把握地在尚未发明的机器上运行。

问:Java 的口号"一次编写,随处运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是这样来的吗?

答:我完全不知道这句话是谁想出来的,它是公司的营销用语。这句话说得很棒,但把事情过分简化了。

问:Java 是什么时候从机顶盒转向互联网?

答:应该是94年或95年,我们决定放弃机顶盒。因为我们发现,大型媒体公司内心深处,并不想要一款强大的新设备,而是想要控制用户的眼球,多吸引广告商。

我们决定转向更广阔的领域,让新语言可以用在互联网开发。

问:Java 是怎么赢得软件开发商的?

答:我们发现,Java 与平台隔离的特性很有吸引力,它不关心你使用哪种浏览器,因此你可以把平台问题与应用程序的问题隔离开来。

我们不再以消费者和嵌入式为中心了,而是思考这种语言怎么帮助更广大的软件开发者。

如果你是一个软件开发者,你不必考虑在谁的平台上开发软件,Sun、微软的 Windows NT 或者惠普。如果你用 Java 开发,你可以把软件卖给使用不同平台的客户。

问:你们发现 Oak 被另一家公司占用后,才想到了 Java 这个名字?

答:是的。你要发布一款产品,必须给它起个名字。Oak 已经被其他公司注册成商标了,我们被迫选择一个新名字。

那时,我们已经准备好发布软件了,就是缺一个名字。我们组织了一场命名会议,询问大家的意见,列出一张大家感觉可以的单词列表,然后发给律师,让他们从上到下检查有没有商标问题,哪个单词第一个通过检查,我们就用那个。

问:Java 是第四个单词?

答:是的。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排名第三的 Lyric,但它没通过检查。排名第一的单词,也就是项目组大多数人最喜欢的名字,是 Silk。我不喜欢这个词,觉得它有点吓人,让我想起了蜘蛛。尽管喜欢它的人说,它象征互联网。我忘了排名第二是什么词,但是第四是 Java,我们就用了它。

科技动态

(1)内蒙古一煤矿,实现了100台无人卡车的编组运行,操作人员仅仅6人。

注意,无人卡车的驾驶舱位置是电池。

(2)戴森公司创始人,发布世界最薄吸尘器,机身仅高95毫米。

(3)杭州举行人形机器人格斗赛

比赛机器人采用遥控操作。

(4)丹麦继日本之后,成为全世界第二个国家,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

(5)阿联酋成为全球首个国家,为全体公民和居民免费提供 ChatGPT Plus,该服务目前的月费为20美元。

文章

1、CAPTCHA 没用了(英文)

作者在一家票务网站工作。他提出,各种识别机器人的验证机制,要么可以被 AI 绕过,要么不适用于出票,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我的同步备份方案(英文)

作者的备份方案分成两部分。(1)使用开源软件 Syncthing 在多台电脑之间同步目录,(2)使用 TrueNAS 将本地内容同步到云存储。

3、Bash 脚本执行心跳测试的写法(英文)

本文教你一种简单的写法,使用 Bash 脚本执行心跳测试(验证服务器是否正常在线)。

4、虚拟主机加固指南(英文)

开通虚拟主机(VPS)后,应该如何设置,提高安全性,本文给出基本步骤。

5、自解释的代码(英文)

本文通过一个例子,演示应该怎么写,才能让代码清晰易懂,自己解释自己。

工具

1、Defuddle

一个 JS 库,从 HTML 网页代码提取内容,转成文本。

2、DockFlare

Cloudflare Tunnel 的开源管理工具。

如果内网有多个 Docker 容器,通过 Cloudflare Tunnel 向外网开放,DockFlare 可以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参见介绍文章

3、f2

一个命令行的文件批量改名工具,功能较强,参见介绍文章

4、TypeID

唯一身份识别码 UUIDv7 的改进版,加上了类型前缀。

5、Starlight

基于 Astro 框架的文档网站生成工具。

6、ntfy.sh

消息推送工具,向手机和桌面电脑推送消息,可以自搭建,也可以使用官方服务器,参见介绍文章

7、BillionMail

开源的电子邮件营销平台,帮助企业和个人管理电子邮件营销活动,可以发送新闻通讯、促销邮件、消息。(@aaPanel 投稿)

8、Lynx Proxy

开源服务器,代理 HTTP/HTTPS 和 WebSocket 流量,内置 Web 管理界面。(@suxin2017 投稿)

9、Text to SVG

字体转 SVG 的工具网站,可以用来制作文字 Logo。(@JiuRanYa 投稿)

10、DualPiP

Chrome 插件,提供增强版的画中画播放器,支持主流视频网站一键弹出。(@ymlluo 投稿)

AI 相关

1、Smart Mermaid

将文本转为 Mermaid 格式的可视化图表,省去手动编写 Mermaid 代码。(@liujuntao123 投稿)

2、Folda-Scan

一个与代码库对话的 Web 应用,可以扫描本地文件夹,对其建立本地索引,从而用自然语言库对话。(@oldjs 投稿)

3、Ainee

AI 开源笔记工具,将音频、文字、文件以及 YouTube 视频等转换为笔记。(@luyu0279 投稿)

4、OpenDerisk

开源的 AI 运维助手,对线上系统提供 AI管家,与真人协同处理运维问题。(@csunny 投稿)

资源

1、周刊 AI 总结器

AI 提炼的每一期周刊重点内容,代码开源。(@ronething 投稿)

2、日本語文章解析器

日语句子分析的网站。(@cokice 投稿)

Computex 的奇特 PC

上周闭幕的台北 Computex 2025 电脑展,出现了很多奇特的 PC(来源12)。

1、招财进宝

你以为这是金元宝吗?错了它是一台电脑。

它的背后就是机箱,金元宝上方的流水装置就是循环的液冷。

2、变形金刚

这个变形金刚也是一台电脑,头部会旋转,眼睛会变色,还能播放语音。

它胸部发亮的地方,就是电源按钮。

腿部就是放置显卡的地方。

3、水族馆

这个水族馆是真正的海景房电脑,里面有水母和金鱼的饰品。

风扇的 RGB 灯效,做得像灯笼一样,晚上亮起来肯定很漂亮。

4、黄貂鱼

这台电脑模仿了黄貂鱼,但是又好像一架飞机。

它的两侧前翼,可以用胸前的齿轮,调节移动。

5、咖啡机

这个咖啡机机箱是概念产品,应该不能用来冲咖啡。

6、跑车

这台跑车机箱,显卡插在车尾,引擎盖下面是主板和散热风扇。

7、黑神话悟空

黑神话主题机箱,外面包了一层"牛王铠甲"。

8、河马

河马机箱走可爱路线,下面的水盆好像是标配。

9、茅草屋

茅草屋机箱无敌了,上面真的覆盖了一层稻草,放在家里可以做盆景了。

言论

1、

我从来不喜欢内容收费,我的所有写作和研究成果都免费发布,这带给我巨大的价值。

现在,我想尝试一种不一样的订阅:你付钱给我,我会少给你发送一些东西。

我会推出一份仅限赞助者的月度邮件,里面都是我精心选择的重点内容,你就不用每天看我的大量更新了。

-- Simon Willison,著名开发者

2、

AI 是比真人更好的老师,但是以后的学校还会需要真人老师,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看管孩子。

-- 路易斯·冯·安 (Luis von Ahn) ,Duolingo 的首席执行官

3、

把 AI 当作工具,而不是拐杖,那些2019年时被认为有价值的基础工程技能,值得你继续投资。

-- 《不要让 AI 加速我们的无能》

4、

最有害的建议之一就是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这种建议会导致一种抑制好奇心和探索的氛围。现代生活的很多重要发明,都来自那些不听从这个建议的人们。

重新发明轮子就是一种学习,并且学习过程中,你可能会做出更好的版本。

-- 《重新发明轮子》

往年回顾

技术封建主义(#303)

训练材料用完之日(#253)

英国的名校签证,伯克利的计算机教育(#203)

机器翻译是对译者的侮辱吗?(#153)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5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