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5 期):两本《芯片战争》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重庆某消防站,改造成赛博朋克风格,霓虹灯都是一些防火标语。网上走红以后,该装饰现已被拆。(via

两本《芯片战争》

前些日子,我想找芯片知识的书籍,想起有一本很有名的畅销书,叫做《芯片战争》。

搜索发现,《芯片战争》居然不止一本,而有两本书都叫这个名字。

《芯片战争》,余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

《芯片战争》,[美]克里斯·米勒(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

一本是中国人写的,另一本是美国人写的。我都读了,下面就是简单的读后感。

为了便于区分,我把中国人写的那本称为"国人版",美国人那本称为"老美版"。

这两本书的内容,都是芯片行业的发展史。读完以后,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们可以帮你了解芯片历史,但是帮不了你了解芯片知识

因为它们不是科普图书,更不是技术图书,而是经管图书。

我有点后悔,没查一下作者背景。读了才发现,这两个作者,都不是芯片行业人士,甚至不是科技从业者。

国人版的作者是会计系毕业,后来在食品公司工作,他的上一本书写的是粮油贸易。

老美版的作者是政治系毕业,现在是大学教授,专门研究地缘政治,上一本书写的是俄罗斯历史。

可想而知,这样的作者写芯片行业,不会有深入浅出的技术分析,只会关注商业经营层面。

事实上,国人版的内容,不客气地说,全部都是从新闻报道搜集整理而来,编辑成一个个故事,完全是商战书籍。

老美版相对好一些,作者采访了一些当事人,有第一手资料,内容条理比较清楚,更像一本商业历史书。

虽然我对缺乏技术讲解挺失望的,但是我认为,这两本书还是能带给读者收获

很多内容我以前就知道,比如晶体管是怎么来的、集成电路的发明人之争,但还有不少事情是这次读了才知道。

国人版有一个专门的部分,介绍中国芯片发展史,收集了很多相关材料,我还没在其他地方见过,比如江上舟的故事、张汝京的故事、汉芯造假事件、从武汉新芯到长江存储等等,内容详细,带给人很多冲击。

老美版的优点,前面说了,有第一手材料,站得比较高,按照编年史顺序,以人物故事的形式,理清了行业的发展脉络。虽然作者的专业是政治学,但总体上没有加入政治观点,写得比较中性客观。

另外,老美版偶尔会有一些技术概念的通俗讲解,写得挺好。我摘录了一段芯片的种类介绍,放在后面的文摘部分,大家可以看看。

我的结论就是,如果你单纯想了解芯片行业的基本历史,可以读老美版;如果还想了解国内芯片行业的历史,可以读国人版。

科技动态

1、苹果的"液态玻璃"设计,曾经将 macOS 文件浏览器 Finder 的图标左右反转。

网友质疑后,苹果在下一个测试版又改回来了。

上图左边是原来的图标,中间是第一个测试版,右边是第二个测试版。

最新图标依然采用玻璃材质,看起来感觉还不错。

2、一个比利时工程师写了一个程序,让 AR 眼镜实时识别路边广告

一旦发现广告区域,就在其上覆盖一个红色遮盖层,相当于视觉屏蔽广告。

这是我看到的最有创意的 AR 用法。

3、媒体报道,一个41岁的深圳程序员不租房,在车里住了3年。

他老家在300公里外的广东阳江,周末开车回去看妻子孩子,平时睡在车里。

他说,以前在出租屋住,一个月要2500元,很小的单间,环境非常差。现在,"车上开着空调,很舒服的"。

停车一晚是6元,平时洗漱在公园卫生间(上图)。他每天都去健身房,洗完澡开车回公园睡觉。至于脏衣服,周末带回老家去洗。

4、特斯拉上周采用无人驾驶,向客户交付了一辆汽车。

汽车从工厂下线后,自己开到客户家里,全程30分钟,中间还走了一段高速公路。

5、美国本周启用"鳄鱼恶魔岛"监狱,用来拘留非法移民。

这个监狱位于热带的佛罗里达州,建在废弃飞机场的跑道上。

它根本没有墙,因为周围都是大型沼泽地(上图),里面生活着大量鳄鱼,囚禁者没法越狱。想到在这个地方建设监狱的人,真是有想象力。

6、微软正式规定,评估员工绩效时,要考核 AI 使用量,强制要求员工必须使用 AI。

文章

1、Meta 的 AI 人才名单(英文)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Meta 公司搞了一个50人的名单,包括了世界最顶尖的 AI 人才,准备把他们都挖过来,甚至传言开出了1亿美元的天价薪水。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AI 人才的身价有多高,争夺有多么激烈。

2、ECMAScript 2025 的新增语法(英文)

JS 语法标准发布了2025版,本文罗列了今年的7个新增语法。

3、2010年江西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中文)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高考数学最后一题可以有多难?公认史上最难高考数学题就是2008年江西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2010年的题目也很难。(@longluo 投稿)

4、通过超声波发送数据(英文)

本文介绍如何让手机浏览器发送超声波,并把数据编码在里面,从而就可以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跟其他设备通信。

5、我的程序员人生(英文)

作者的一篇回忆文章,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写得很鼓舞人。

他在高中想学舞蹈,但是被 3D 动画片吸引,去读了计算机本科,毕业后成了 Python 程序员,后来靠着自学和努力,现在是分布式系统研究员。

6、如何用 JS 写一个浏览器的语音朗读器(英文)

本文是一篇 JS 教程,教你用浏览器的 API,通过内置的 TTS 语音引擎,写一个句子朗读器。

7、Cloudflare 和 Vercel 的沙盒功能(英文)

最近,CloudflareVercel 这两家公司,不约而同推出了沙盒功能,运行不受信任的 JS 代码,主要用例是执行大模型生成的代码。

工具

1、code-server

VS Code 的一个服务器版本,让用户通过浏览器使用这个代码编辑器,不需要本地安装,参考介绍文章

2、OpenFLOW

绘制网络基础设施图的开源工具。

3、Sniffnet

一个开源的跨平台桌面应用,用来监控本机的网络通信。

4、WR.DO

一个自搭建的域名服务平台,可以基于域名创建子域名、短链接、邮件地址,并提供 API 接口。(@oiov 投稿)

5、Pip-Helper

开源的浏览器插件,为主流视频网站提供画中画播放功能。关闭浏览器,画中画窗口依然打开。(@yaolifeng0629 投稿)

6、Gwitter

自搭建的个人微博平台,数据存储在 GitHub issues。(@SimonAKing 投稿)

7、Melody Auth

自搭建的身份认证服务,支持社交平台、邮箱、短信等认证方式,可以作为 Auth0 的替代品。(@byn9826 投稿)

8、SVG to 3D

这个网站将平面的 SVG 文件,免费转成 3D。(@wujieli0207 投稿)

9、CodeBox

一个在线的二维码生成平台,可以定制各种属性。(@gdfsdjj145 投稿)

10、Technitium

一个自搭建的家用 DNS 服务器,带有 Web 界面,参见介绍文章

AI 相关

1、GitHub Copilot

微软开源了 VS Code 的 GitHub Copilot Chat 插件,用来跟 AI 对话。据说,GitHub Copilot 本体(主要完成代码补全和生成)很快也会开源。

2、CAPTCHA-automatic-recognition

一个油猴脚本,通过 AI 自动识别填充网页验证码。(@ezyshu 投稿)

资源

1、Rust 新手快速教程

一个针对新手的 Rust 快速教程,从零开始写一个管理 Todos 的命令行程序。(@InkSha 投稿)

2、B 树互动教程(英文)

这篇教程通过很多互动示例,讲解数据库常用的 B 树数据结构。

3、River Runner Global

全球任意地点的一滴雨,会流到哪里?这个网站给出雨水的流动路径,点击下雨的地点,它会可视化雨水的地面路径。

4、Traffic.cv

免费的网站流量信息查询工具。(@typewe 投稿)

图片

1、xAI 办公室

推特上面,有人贴出了马斯克 xAI 的办公室照片。

你要知道,那里员工的身价都是百万美元、千万美元级别的。

2、美国邮政(USPS)250周年

美国邮政局(USPS)成立于独立战争期间,具体日期是1775年6月26日,上周是250周年纪念日。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它发行了一组20枚连在一起的套票。

邮票上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镇,街道上唯一的车辆是递送信件和包裹的邮车。大家可以数一下,一共有几辆。

邮票共分4行,每行5枚,从上到下描绘了四个季节。

文摘

1、芯片的种类

摘自《芯片战争》,[美]克里斯·米勒(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

21世纪初,半导体已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逻辑芯片,就是以逻辑运算为主要功能的芯片,智能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的处理器都属于这一类。

它的性能强弱主要跟制造工艺有关,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越小,性能越强。摩尔定律讲的就是这一类芯片。

第二类是存储芯片,就是存储数据的芯片,分为 DRAM(内存芯片,短期存储数据)和 NAND(记忆卡芯片,长期存储数据)。

DRAM 过去有几十家生产商,但现在主要是三大巨头:美光、三星和 SK 海力士。后两家都是韩国厂商,美光虽然是美国公司,但它的工厂大多收购而来,所以主要也是在亚洲生产。

NAND 的生产商之中,三星最大,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其余有韩国的 SK 海力士、日本的铠侠、美国的美光和西数。

第三类是其他芯片,包括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拟芯片、与手机网络进行通信的射频芯片,以及管理设备如何使用电力的电源芯片。

这一类芯片的功能与制造工艺基本无关,而与设计有关,所以摩尔定律对它们不生效,大约四分之三的此类芯片还在用180纳米或以上的工艺生产。

由于不需要使用更小的晶体管,也不需要经常升级,它们的制造成本要低得多。如今,最大的模拟芯片制造商是德州仪器(TI)。

言论

1、

2022年11月30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就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OpenAI 公司推出了 ChatGPT,从此人类再也没有了未被 AI 污染的新数据。

-- theregister.com

2、

HTTP 原本用于学术论文。现在它运行着文明。

-- 《MCP:一个意外的 AI 插件系统》

3、

孤独是一个建筑问题。

现在的很多建筑物,不利于人们聚集。我们需要的建筑物,应该是方便步行,并且免费,不属于任何人。以前的城市,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 《如何走出家门》

4、

20世纪90年代,一些工程师意识到:显卡本质就是一个并行处理设备。

在屏幕上进行图像渲染,这是一个可以并行处理的计算任务----每个像素点的色彩可以独立计算,不需要考虑其他像素点。

-- 余盛《芯片战争》

5、

我感觉,如果美国取消芯片出口管制,中国政府就会实施芯片的进口管制,以保护国内芯片产业,打造一个真正能与英伟达/台积电/苹果/谷歌抗衡的芯片制造商。

-- Hacker News 读者

往年回顾

工作找不到,博士能读吗?(#308)

卡马克的猫(#258)

晋升制度的问题(#208)

内容渠道的贬值(#158)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 4日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54 期):8000mAh 手机电池,说明了什么?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成都推出机器人交警。(via

8000mAh 手机电池,说明了什么?

大家发现了吗,手机的电池正在越变越大。

你可以看一下你的手机,电池容量是多少。

仅仅三四年前,手机电池一般都是 4000mAh(毫安时),最多就到 5000mAh。

但是在去年(2024年),电池容量增加到了 6000mAh。今年(2025年)更是出现好几部 8000mAh 的手机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手机并没有因为更大的电池,而变得更重更厚。

以某品牌的 8000mAh 手机为例,重量209克,厚度7.98毫米,跟一般的大屏手机差不多。

为什么手机塞进了更多的电池,却没有变重?

原因很简单,电池技术在这几年出现了突破

大家应该听说过"固态电池"。它不同于现在的锂电池,最大特点是更高的能量密度,也就是同样的重量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

但是,固态电池还在测试中,量产时间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目前,真正进入市场的是"半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介入传统锂电池与固态电池之间,电解液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

2023年4月份,宁德时代宣布将要生产凝聚态电池,也就是半固态电池。

根据厂家公布的数据,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是 500 Wh/kg,也就是每公斤可以储存0.5度电,传统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 250 Wh/kg。

所以,手机从锂电池换成半固态电池,重量不变,电量翻一倍,正好从 4000mAh 增加到 8000mAh。从时间上看,半固态电池是2023年发布,2024年投产,2025年进入消费电子产品,时间也刚好。

可以预期,随着越来越多手机换成半固态电池和将来的固态电池,续航时间不再成为问题,充电焦虑将彻底消失。

以今年发布的 8000mAh 手机为例,续航时间就非常惊人。根据评测,它可以连续播放25小时的视频。也就是说,中度或轻度使用时,可以两天一充,甚至三天一充。

半固态电池只有中国厂商量产了,目前只用于中国品牌的手机。三星旗舰手机 S25 Ultra 的电池容量,还停留在几年前的 5000mAh,苹果就更差劲了,iPhone 16 Pro 是 3582mAh,iPhone 16 Pro Max 是 4685mAh。所以,中国品牌手机在电池上是世界领先。

固态电池的应用,不限于手机。有报道说,比亚迪正在测试固态电池的汽车,续航里程居然可以达到1875公里。

这意味着,一次充满电,可以从上海开到成都(直线距离1600公里),太不可思议了。

固态电池还使得电动飞机成为可能。飞机需要大量能源,同时又不能有太大的起飞重量,固态电池正好满足。中国的电动飞行器,很可能会像电动汽车一样,成为下一个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产业。

科技动态

1、世界最长的航线

本周,中国东航宣布将开通中国到阿根廷的航线,这将是两国之间的唯一直航航线,也是世界最长航线。

在地球仪上,从中国传过地心就是阿根廷,两国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赤道的一半。因此,地球任意两个城市之间,几乎不可能有更长航线了。

赤道的长度是4万公里,这条航线是19,680公里。没有任何民航客机,可以一次性飞2万公里,所以这条航线中途会在新西兰落地休息。

整个飞行时间大约24小时~25小时,十分辛苦,上海到新西兰要11个小时,新西兰到阿根廷又要十几个小时。

2、一家以色列的 AI 编程公司,上周以8000万美元被收购

这家公司刚刚成立半年,31岁的创始人一开始是兼职的,现在全公司也只有8个人。

它年初才成立,五月份首次实现盈利18.9万美元,六月份就以8000万美元被收购。

这到底反映了我们正处在 AI 的泡沫,还是验证了 Sam Altman 的预言:"AI 会创造一个人的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3、本周,比尔·盖茨与托瓦兹见面了。

上面照片中,左一是微软 Azure 云服务的首席技术官 Mark Russinovich,他组织了这次饭局。

左二是 Windows 创始人比尔·盖茨,右二是 Linux 创始人托瓦兹(Linus Torvalds),右一是 Windows NT 的首席架构师 Dave Cutler。

比尔·盖茨与托瓦兹从未见过,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多年前,Windows 和 Linux 互相将对方视为敌人,现在创始人都老了,终于一笑泯恩仇。

4、问答网站 Stack Overflow,快要被 AI 消灭了。

五月份,整个网站上的新发布问题只有20000个,跟刚上线的2008年下半年相仿。

6月份更惨,截止到6月25日,新发布问题只有12015个。

最高峰的2020年,每月的新问题超过30万个。它的访问量曾经排名全球前50名,就这样被 AI 淘汰了。

5、一项研究确认,AI 影响了网站的访问量。

研究发现,谷歌搜索的 AI 总结,让其他网站的访问量下降了30%。

可以想像,随着 AI 大量使用,网站的访问人数还会大大下降。

文章

1、智能插头当作网站开关(英文)

作者想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将智能插头当作网站的浏览开关。

如果本机通过 Wifi 检测到插头,就立刻修改/etc/hosts文件,使得某些社交网站无法访问。反之,拔出插头,则计算机将该文件再改回原样。

2、网页压缩算法比较(英文)

服务器发送给浏览器的网页,一般都是压缩的,主要有四种算法:gzip、deflate、brotli、zstd。

作者用 Go 语言测试,哪种压缩算法对服务器开销比较小。

3、巧解 Docker 镜像拉取失败(中文)

本文介绍一种拉取 Docker 镜像的变通方法:通过 GitHub workflow 拉取,然后存储到阿里云个人镜像站,并给出脚本。(@you8023 投稿)

4、CSS 的部分关键帧(英文)

本文是 CSS 中级教程,介绍 CSS 动画如果只写一个关键帧(起始/结束),也有很多应用场景。

5、让 Claude Code 使用其他模型(中文)

Claude Code 只能使用自家模型,本文介绍使用 Claude Bridge,让它可以使用任意第三方模型,从而极大降低使用成本。(@jerrylususu 投稿)

6、git notes 命令(英文)

git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 notes 命令,可以往日志添加自定义数据,很适合为每次提交加入元数据。

7、如何减少 OpenAI 的音频/视频费用(英文)

作者让 OpenAI 概括一个视频的内容,意外发现,如果让文件的播放速度加快到2倍或3倍,OpenAI 的处理费用可以减少30%以上。

原因可能是,加速会让一些短音节变得不明显,从而减少输入 token 的数量。

工具

1、postmarketOS

一个专门适配移动设备的 Linux 发行版,适合将过时的手机变成 Linux 设备。

2、to-userscript

一个命令行工具,可以将浏览器插件转成 userscript,方便移植。

3、Reeden

纯本地的电子书阅读软件,支持多个平台,免费版没有数据同步和 AI 功能。(@unclezs 投稿)

4、AdaCpp

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在线 C++ 学习环境,可以编辑/编译代码,并有 AI 的代码解释。(@xueywn 投稿)

5、Moocup

一个为图片加上背景渐变色的在线工具。

6、浸入式学语言助手

开源的浏览器翻译插件,根据设定的外语水平,帮助在日常网页浏览中自然地学习外语。(@xiao-zaiyi 投稿)

7、EasyDisplay

通过局域网展示数位看板的解决方案。(@yyfd2013zy 投稿)

8、QueryBox

跨平台的桌面端 GraphSQL 调试工具。(@zhnd 投稿)

9、RingLink

国产的远程设备互通组网的工具,类似于 Tailscale。(@Aplusink 投稿)

10、LogTape

JS 日志库,号称性能好,功能强,参见介绍文章

11、Project Indigo

Adobe 推出的一款免费的 iPhone 相机,比原生相机更简单易用,融入了 AI 的自动调整,参见介绍文章

AI 相关

1、Gemini CLI

谷歌推出的基于终端的 AI 客户端,可以完成各种 AI 操作,包括调用谷歌的视频模型 Veo 和图像模型 Imagen。

此前,其他 AI 公司已经发布了类似的命令行产品,比如 Claude CodeOpenAI Codex (CLI)

2、Twocast

真人 AI 播客生成器,一键生成 3~5 分钟播客,支持多语言、多音色,免费开源。(@panyanyany 投稿)

3、Duck.ai

DuckDuckGo 推出的免费 AI 聊天服务,强调保护用户隐私。

资源

1、My Ringtone

免费无需注册的铃声搜索下载网站,提供 MP3 格式铃声。(@twjiem 投稿)

2、维基电台 Wiki Radio

这个网站随机播放,维基百科里面的音频文件。

3、ICONIC

一个开源的图标库,专门提供各种软件技术的图标。

4、Linux/Windows 开发 iOS 应用教程(英文)

一个图文教程,使用 xtool 工具在 Linux/Windows 上开发 iOS 应用。

图片

1、印度裔掌管的美国科技公司

印度人在美国科技界有着庞大的势力,下图是印度裔掌管的美国科技公司的不完全列表。

微软、谷歌、IBM 都是印度裔掌管的。

2、迪士尼绿

迪士尼乐园使用绿色,对很多基础设施进行油漆。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游客对基础设施的关注。

这种绿色就被称为"迪士尼绿"。

文摘

1、离职面谈是不必要的

当你即将离职,HR 可能想找你进行一次"离职面谈",询问你"为什么要离职?",以及"跟同事一起工作感觉如何"。

别上当。你的最佳选择是,推掉这些离职面谈,如果不行,那也不要对任何人或任何事进行批评。

你可以回答,你遇到了一个不想放过的机会,然后很荣幸能跟曾经的同事一起工作,对于这家公司曾经给予的工作机会,充满感激。就这样,离职面谈就可以结束了。

这有几个原因。

(1)离职面谈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后果。

你的建议和反馈,不会得到采纳和改进。反而,你会被别人认为是一个爱抱怨的人,并可能因此树敌。

没人想树敌。你或许以为自己再也不用和那些领导和同事打交道了,但这个世界真的很小。

(2)一旦你递交了辞呈,在你离开公司之前,你的目标就是让人们永远记得你,对你留下好印象。

你要优雅地离开,不要破坏任何人际关系。无论你心里认为,老板有多愚蠢,部门有多糟糕,都不要说出来。说出来不会有好结果,只会伤害你自己。

(3)同理,不要给同事们发一封冗长的告别电子邮件,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离开,这毫无意义且有害。

人们对这种事的记忆力很强。发一封邮件抱怨公司有多糟糕,你就会以这种方式被人们记住,很有可能还会传开,而你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会被人们忘记。

(4)如果你真的对公司运作有什么建议,最好没辞职的时候就说出来。如果那样没有效果,那么你在离职面谈中给出忠告,更不会有效果了。

(5)离职后,原来的公司变好或变坏,都跟你无关了。你也不应该再关心那些问题了。

总之,最好的离职就是不惹恼别人,悄悄地离开,全力以赴你接下来的路。

言论

1、

AI 使得我的90%技能,价值变为0,但使得剩下的10%技能,价值增长了1000倍。

每个人在 AI 面前,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技能。

-- Kent Beck,极限编程的创始人

2、

Anthropic 公司为了训练模型,聘请了谷歌图书扫描项目前主管汤姆·特维(Tom Turvey)。

他的任务是获取"世界上所有的书籍",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了数百万本纸质书籍,新的和二手的都有。然后,把这些书都拆了,进行扫描,完成后就扔掉。

-- 美国法院判决书,出版公司控告 Anthropic 未经许可使用版权书籍训练模型,法院一审判 Anthropic 胜诉

3、

西方国家的博士学位,基本上是移民计划,而大学很乐意配合。

-- Hacker News 读者

4、

企业将来不会区分"Python 程序员"或"React 程序员",招聘的时候,不会在意你会什么语言。企业只会招聘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序员,不管他们的技术栈。因为有了大模型,编程语言障碍已经完全消失了。

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学习哪种编程语言无关紧要。现在真正的技能是系统设计、架构、DevOps、云计算----那些在 AI 之上快速构建系统的技能。

-- Reddit 读者

5、

社会的危机,不是人变得孤独,而是人变得隐形、没有用处、可有可无。

-- 《隐形的人》

往年回顾

不要看重 Product Hunt(#307)

黄仁勋的 Nvidia 故事(#257)

汽车行业的顶峰可能过去了(#207)

KK 给年轻人的建议(#157)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6月27日

国产 AI 网页开发工具:豆包 AI 编程简单测评

一、引言

AI 编程(AI coding)是眼下的热点,但它其实不是单一功能,而是分成不同的方向。

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 UI 生成,尤其是生成网页的 UI。

UI 生成涉及到视觉设计,需要专门的 AI 工具。国外已经有不少这类产品,比如 v0.devlovable.devbolt.new

它们能够根据你的文字描述,自动设计和生成网页,并部署上线。

我一直想来测评,这些 UI 生成器到底好不好用,可惜只有开通付费版,才有完整体验(包括最新、最强的模型)。

二、豆包

上周,我发现字节旗下的豆包,也上线了 UI 生成功能,能够直接生成网页应用了。

官方还特别加注"应用创作 1.0",唯恐你没注意到。

原因好像是底层的豆包大模型发了1.6版,代码生成能力大大加强。官方宣传,它在多个测试集上,得分属于国际第一梯队。

出于好奇,我就对它做了简单测评。它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对于国内用户,这种国产工具要比国外竞品更易上手。

三、基本功能

点击菜单的"AI 编程"选项,就进入了编程界面,就是一个大的输入框,下面有几个示例。

废话少说,我直接输入:

生成一个电商网站。

系统立刻转入代码生成页面,左侧是 AI 对话栏,右侧是不断滚动生成的网页代码(下图)。

等到代码生成完毕,右侧就会切换为生成的网页预览。

为了便于展示,我把这个页面分享出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

大家自己看效果吧(点击这里)。

声明一下,这是系统直接生成的,我没做任何修改。

我觉得,不足10个字的输入,能生成这样的网页,算可以了,反正是超过了我的预期。

虽然这个页面看上去能用,但许多细节需要修改。

四、可视化编辑

修改的时候,我发现,豆包的编辑功能做得挺好,完全是可视化编辑,不懂代码的人也能上手,其他竞品好像都没有做到这种程度。

豆包的可视化编辑,分成 AI 编辑和手工编辑。

4.1 AI 编辑

AI 编辑就是在左侧的 AI 框,直接输入指令,让 AI 帮你编辑。

编辑过程就像下图,选中标题,输入指令"优化表述,同时改为艺术字",就立刻生效了。

一条指令可以修改多处,每次修改系统都会实时保存,不用手动保存。

4.2 手工编辑

手工编辑就是直接在前端,自己动手修改文字和图片。

先点击上方的"编辑"按钮,进入编辑状态。

然后,选中要修改的元素,进行编辑。

举例来说,AI 生成的网页,配图往往不匹配,需要更换。

上图中,图片应该是蓝牙耳机,AI 却配了一张笔记本电脑的图片,需要更换。

在编辑状态下,选中这张图片,下方会出现一个编辑框。

里面有三个选项。

  1. 智能生图:AI 生成图片。
  2. 一键搜图:搜索系统图库。
  3. 本地替换:上传本地图片。

选中第一项"智能生图",输入"蓝牙耳机",就会得到 AI 生成的蓝牙耳机图片。

五、文本秒变网页

豆包的这一次更新,还有一个"文本秒变网页"的功能,我觉得很实用。

它能把长文本(会议记录、旅行攻略、新闻报道、论文等等)经过 AI 解读,自动变成网页

具体来说,对话框底下,有一排功能按钮,第一个就是这次新增的"文本秒变网页"。

点击它,输入框就会出现一句系统提示:

"分析以下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美观的可视化 HTML 网页。"

你把长文本贴在这段提示下面,就可以了。比如,你贴一篇研究报告,AI 就会进行内容总结,然后将总结的内容生成网页。

更实用的是,长文本还可以通过 AI 生成。具体做法是在聊天界面,让 AI 生成长文本,然后切换至 AI 编程,输入指令"把上述内容转化成 html 网页"。

举例来说,先跟 AI 聊天,"帮我制定三天两晚的6月杭州旅游攻略"。

AI 会滔滔不绝,生成一大段文字(点击查看)。然后,你切换到 AI 编程,输入"帮我把上述信息转化为可交互的 html 网页"。

网页就生成好了(点击查看)。

有了这个功能,AI 的内容生成与网页生成,就一体化了。

于是,玩法就无穷无尽了。比如,上传会议的录音文件,生成会议记录网站;上传文献,生成内容介绍网站;让 AI 分析财务报表,生成折线图、流程图的分析网站。

六、总结

试用下来,我对豆包这次的网页生成功能,印象很好,觉得很实用,完成度也高,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首先,模型生成的页面效果,比我想象的好,是可用的。

其次,可视化编辑很好用,操作方便,上手门槛低,适合新手和不懂编程的项目经理、设计师等。

豆包团队重点打造这个功能,表明他们对 AI 编程现状有清醒的认识:AI 生成的页面,还无法一次就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要把编辑功能做好,方便修改调优。

最后,对比国外的竞品,它有更好的本土化。除了中文界面和用法提示,它生成的网页风格,明显就是用了本土化的模版,而不是国外设计师的风格。

如果要说缺点,大概是 JS 脚本能力还不够令人满意,有一些页面的互动效果,不能一次成功,需要跟 AI 纠正多次。

总之,在前端应用生成这方面,豆包的 AI 编程是一个有生产力的产品,美观度和可用性都比较强,又是免费的,大家可以自己动手试试看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6月24日
❌